巴黎公社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6 23:1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巴黎公社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巴黎公社措施

篇1

关键词:土石坝;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土石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坝型,其优点是:就地取材;结构简单;适应变形,对地基要求低;施工技术简单。因此土石坝坝体的施工必须遵循建设工期短,就地取材,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等原则。

1 土石坝施工技术管理

1.1 编制科学的施工计划,促进土石坝施工的有效开展,土石坝坝体工程施工必须符合建设工期短的原则,一方面是由于土石坝结构本身具有的优势,另一方面需要依靠可需的施工计划编制,通过计划编制对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时间等进行管理,保障工程施工工期。由于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进行施工计划编制时要积极应用计算机系统来提高计划编制水平和计划的智能性,以便于对工期进行分析,对工程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和排除。

1.2 科学设计土石坝料场场地,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工期,土石坝的建设材料主要来源于就地取材,因此料场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其实仅仅对材料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材料运输费用等也是料场选择的因素之一,传统土石坝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石料供应紧张情况出现就是因为石料场地选择过程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地质勘探,仅仅有限的几个探洞就决定石料采集场的位置,导致石料开采后期地质条件变化后没有足够的石料进行供应。因此土石坝施工建设必须注意料场勘探,确保料场能够满足大规模机械开采条件,保障坝体施工材料供应。另外,还需要注意施工用道路的规划与建设,大量机械设备的运输以及高载重量的土方运输车辆对道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特殊路段进行砼路面建设提高运输能力以及运输速度是提高土石坝施工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道路运输的管理也是土石坝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2 土石坝施工质量管理

作为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坝体压实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渗土料的压实方向应平行坝轴线方向进行,不得垂直于坝轴线碾压,避免局部漏压形成横穿坝体的集中渗流带;防渗体土料宜采用振动凸坎碾压实,同时还要注重在碾压机压实过程中行与行之间必须重叠20—30cm,以免漏压。还应采用最为广泛的进退错距法进行,以保障压实效果。根据施工建设要求规范,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以此保障土石坝施工质量,坝基结合面的施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部位的填土,采用薄层轻碾的方法保障施工质量,不允许采用重型夯或重型碾,对于不同地基的处理中要根据粘性土,砾质土坝基,应将其表层含水量调节至施工含水量上限范围,用于防渗土料相同的碾压参数压实,然后刨毛深3—5cm,在铺土压实。非粘性土地基应先压实,再铺第一层土料,含水量为施工含水量的上限,采用轻型机械碾压,压实表面密度可略低于设计要求。岩基,应先把局部凹凸不平的岩石修整,封闭岩基表面节理、裂缝,若岩基干燥可适当洒水并使用含水量略高的土料,岩基凹陷处应当人工填土夯实,无论何种坝基当填筑厚度达2m后才可使用重型机械。在进行岸坡及砼结合面的施工质量控制时,主要控制点有:填土前,先将结合面的污物冲洗,清除松动岩石,在接合面上洒水湿润,边涂刷一层5cm浓粘土浆或浓水泥粘土浆或水泥砂浆,边涂刷边铺土边碾压,防渗体与岸坡结合处,宽度1.5—2.0范围内或边角处不得使用羊角碾,夯板等重型机械,并保证坝体碾压搭接宽度1m以上,混凝土齿墙或坝下埋管两侧及顶板部0.5m范围内填土,必须用小型机具压实。岸坡,混凝土与砾质土,掺合土结合处,应填1—2m宽型塑性较高而透水性低的土料,避免直接与粗料接触,坝体纵横向接坡及接缝施工的控制点,防渗体及均质坝的横向接坡不应陡于1:3,高度不超过15m。均质坝的纵向接缝宜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坡度及平台宽度根据施工,并满足稳定要求,平台高度不大于15m。坝体接坡面可用推土机自上而下削坡,适当保留保护层坝体施工临时设置的接缝因高差较小。时间段,没有稳定的问题,通常高差不超过铺土厚1—2倍为宜,分缝在高程上适当错开。

3 土石坝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作为施工过程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有效保障土石坝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针对单位部门的设置,机械设备情况,工程项目情况等管理健全工程施工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根据对施工各管理部门职能,责任的明确,提高部门人员职责,提高管理效果。

(1)在对土石坝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影响土石坝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管理,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土石坝施工材料,人员及设备三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化质量管理,通过料场勘探,开采,运输以及工程现场复查等共同作用保障土石坝施工用料的质量,为土石坝重要特征和主要任务之一。

(2)在坝体填筑量一定的情况下,要缩短填筑时间,必须要增大填筑强度,而填筑强度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设备的投入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应通过多个渠道,包括本单位,协作队伍或通过社会引进设备。这样,采用的设备新,数量多,可挑选的余地大,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施工要求,利用当地设备,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协调工作。但也不能将施工希望依托在协作单位,如协作单位不能按有关要求作业,反而影响施工进度。

归根到底,能不能保证施工进度,主要取决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由于土石坝有填筑坝料多,工序衔接多,机械设备投入多等特点,需要成立强有力的协调机构,根据坝体填筑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全局,合理进行设备调配和场面调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节约很多时间的效果,否则的话,场面协调不灵,相互干扰影响,达到预期目的会非常困难。

4 施工管理应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

虽然土石坝施工与管理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但从多个已施工或完建工程的情况看,土石坝的施工水平,应依据填高、填筑工程量、实际施工工期、平均月升高速度及平均月上坝强度等施工技术指标来综合分析、评价,而不是简单地一味求快及追求上升速度,否则将有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因此,土石坝施工与管理,应是业主及施工单位正确看待的问题,可采用有限元分析及埋设原型观测仪器进行实际测量,以监控大坝应力及变形,做好坝料级配控制,良好的级配能够在施工期尽量充填密实,降低后期沉降。采用大型,重型的振动碾压机具,可以提高压实度,降低孔隙率等,但要做到均衡施工,就需要各方均应以科学的角度,全面、正确地分析合理工期,以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业主及施工单位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一、历史活动单设计与使用的主要问题

(一)活动单的设计形式单一,把活动单变成一张预习单、问题单、练习单。随意搜索历史课的活动单,众多的活动单会立即呈现在你眼前。但仔细研究后你会发现,有许多活动单实质上是课文预习单、练习单。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9课为例。

活动一:阅读课本《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概括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可从经济基础、政治基础、社会条件、组织基础角度概括整理。自主阅读整理,同座交流综合)

活动二:(略)

活动三: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①阅读教材第90页课本“伟大的开端”第二段,结合“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苏维埃政权会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要求:自主整理出要点,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人,最后全班交流)②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内容,探讨十月革命的意义。(根据教材自主整理。提示:从性质以及对俄国、国际工运和世界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像这样的活动单就逐渐演变为一份预习题(问题单)。而且随处可见一些模式化的问题,如“原因”、“结果”、“影响”等等。特别是人教版教材总结概括性语言较多的情况下尤为如此,这使学生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之中,违背了活动单教学的初衷。

(二)活动单使用过程中模式的僵化。由于活动单设计的形式单一,必然带来教学模式的僵化。在活动单使用过程中,教师采取的一般流程是:①教师下发活动单学生根据活动单阅读教材,找到相关内容,并抄写相关内容在活动单上教师根据活动单内容,请学生一一回答,如正确则过,如不正确则根据教材作相应提示、纠正学生巩固记忆相关内容完成相关练习。②教师下发活动单学生完成活动一教师讲解活动一学生完成活动一相关练习学生完成活动二……其实质只是“满堂灌”的一种变式而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其合作探究习惯更是难以养成。

我们都知道,活动单教学的核心是“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面对活动单设计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去应对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措施和办法。

二、历史活动单设计和使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是活动单的设计和使用要体现自主学习理念。在历史活动单的设计中我们应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例中活动一,可抓住“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一关键词,提供革命前沙俄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各阶层的思想、沙皇参战的心理的一些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一战中的沙俄有哪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从而理解沙俄爆发革命的必然性。(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课后探究:沙俄为什么会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篇3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其实无论如何,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学习过程,已经掌握有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地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他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和高考的得失,我发现应用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相通之处,大可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外,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诗词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功效,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历史,而不是单靠教师讲解使历史事件作一个集合。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很多的历史事件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讲到某一个激荡的时代,往往是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里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立体地感受到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在趣味学习中更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的历史知识。

学生比较喜欢读小说,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曾在何时何地发生过。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所掌握的常识有限和当前的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我觉得如果我们有重点地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来学习历史,可能会增加课堂的有趣性。

如果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另外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学生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某个相关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成效较好。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定含义。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手段。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篇4

一、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必须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另一方面社会进入各种疑难复杂矛盾的凸显期;一方面要应对来自国际竞争带来的诸多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必须肩负起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艰巨任务和光荣使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大力提高行政效能,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需和全市人民的期盼,也是各级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适应、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的一个基本原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党的为标志,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从*年至*年间,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增长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培育了众多的市场竞争主体,形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经济、混合型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这为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微观基础。与此同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在不断调整,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较大突破,推动了政府职能明显转变;《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政府的职责定位,为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提供了法制保障。可以说,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既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又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能动作用。哪个地方在这方面率先突破,就会拥有体制机制上的比较优势,就会在区域发展中处于领跑位置。我国经济特区的改革探索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以深圳特区为例,他们近30年的创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的改革创新史。正是一次又一次的体制机制创新,使深圳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深圳始终能够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最大优势。一些专家认为:“深圳特区最大的成就不是盖了多少楼,有多少产品出口,而是率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算哪天深圳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只要这套机制还在,20年后,又是一个深圳!”从漯河的发展轨迹看,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同样是我们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从争取到省办内陆特区的牌子,到承担起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先期探索的责任,再到成为全国开拓农村市场试点市、国家级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等全国多项工作试点市,改革创新的步伐一刻都没有停顿过。每一次改革,都致力于消除体制机制弊端,大力提高行政效能,为漯河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不断完善,漯河的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具潜力。

(二)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是适应对外开放新阶段新特点的必然要求。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振兴的希望所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充分开放,才有竞争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没有出路的。当前,我国已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国内经济国际化、国际经济国内化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言,都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发展壮大自己的战略举措,都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国际通行规则,注重与国际惯例接轨。现在看,这个问题显得既现实又迫切。谁在这方面见事早、行动快,就会在扩大开放中赢得主动。否则,就会一步被动步步被动,甚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被淘汰。我们讲国际惯例,尽管内涵上有不同的说法,但其实质内容主要有四条:一是讲规矩、依法办事,二是讲诚信、重诺守信,三是讲公开、阳光操作,四是讲效率、快捷高效。显而易见,这几条都与行政效能密切相关,都要求我们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要认识到,应对对外开放形势的新变化,靠过去特殊的优惠政策,已没有多少吸引力,同时也是国际通行规则和法律所不允许的,而且还违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现在,外商更看重的是政府的效能如何,非经营成本占投资的比重如何。我们要想在国内外市场开放度日益提高的大环境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招商成果,必须在提高行政效能上狠下功夫,切实增强参与竞争的软实力。还要认识到,对外开放的机遇稍纵即失。尤其是从今年起,我国主要生产行业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证券等服务领域的过渡期也将到期,这就意味着外资进入中国的门坎进一步降低,外商抢滩登陆的就要到来。谁的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优,谁就能在新一轮大开放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漯河过去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漯河今后要大发展,更离不开对外开放。但需要正视的现实是,漯河论硬件无法与大城市相比,论科技水平无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要在开放的竞争中获胜,没有更多可以凭借的优势,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必须在提高行政效能方面闯出好的路子。所以,只要真正把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好了,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大开放中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了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体恤民情、珍惜民力、降低成本、惠及民生。1871年,马克思在论述巴黎公社时,在热烈称赞巴黎公社精神的同时,曾深刻地指出,代表人民的政权,它的特质应该是低成本的“廉价”政权和“廉洁”政权。这段话对我们当前推进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应该说,我们的各级政府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推进工作,办任何事情,都做到了执政为民、爱民为民,特别近几年相继推出一系列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也必须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执政成本特别是行政成本相对还是比较高的。据统计,*年至2003年25年间,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增长了87倍,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的增长。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年仅为4.7%,到2003年上升到19.0%,远远高出日本的2.4%、英国的4.2%、韩国的5.1%、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我们的各级政府面临着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的很大压力。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各类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如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不仅行政效能会大打折扣,而且公共产品也难以达到“优质优价”。我们可以来进一步打个比方,政府的运作就好像一个企业的运营,如果长期成本降不下来,就谈不上效益,更谈不上竞争力,最终会垮下来。同时,对一个高成本运作的政府,它的服务对象就不可能满意,就会产生怨气,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可见,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不仅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各级干部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极其重要性,以执政为民的政治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

(四)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是实现漯河新一轮大发展的必然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两个名城”、推进“三大建设”、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奋斗目标,勾画了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我们要实现这一美好蓝图,必须凝聚全市上下的意志共同为之奋斗,必须始终高扬大发展的主旋律。要看到,当前区域发展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地都很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千方百计快发展、大发展,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浪潮已经形成。在这样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哪里的环境好,各类生产要素就会向哪里流动,哪里就会有蓬勃的发展活力。而一个地方的政务环境,对整体发展环境起着“晴雨表”的作用,如果政务环境好,不仅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内生动力,而且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始终不渝地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致力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比如温州的“效能革命”没有开始前,当地企业家们用四个“最”形象地概括了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他们讲:最艰难的是用地、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反感的是“三乱”。经过2003年大力推进“效能革命”后,温州的政务环境显著改观,平均每天增加个体工商户121户、个体私营企业27个、有限责任公司18个。我省的焦作、许昌等市通过开展“效能提升”、“治庸计划”等活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近年来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都比较靠前。漯河的基本市情决定,我们要大发展,更需要全面推进效能革命,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致力把漯河建成“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程序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的一方热土,进而创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最佳的政务环境、最优的发展环境,不断增创漯河大发展的新优势。

二、抓住关键求突破,扎实推进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优化环境促开放促发展,一手抓环境方面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一手抓长效机制的健全落实,特别是通过连续实施“优化环境年”,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季评公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等活动,漯河的政务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最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新闻媒体联合推出的中部投资环境暨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推介活动中,漯河进入中部6省88个省辖市前30名,入围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提名榜。成绩来之不易,应当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环境问题仍是全市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今年我市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前一阶段,市纪委就政务环境问题开展了专题调查,从这次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来看,政务环境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服务意识不够强。有的单位和工作人员高高在上,衙门作风严重,还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一些部门的科室负责人架子很大,不给好处不办事,甚至给了好处也不办事,被群众喻为“菩萨好拜,小鬼难缠”。二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部门存在重管理、重审批、轻服务、轻效率的问题。该管的事情没有管好,不该管的事情争着管、抢着管,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倾向仍比较突出。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甚至、与民争利。对加快发展、服务发展,口头上讲的多,具体落实少,对自己有利、对部门有利的事愿意干,于己无利的事任凭影响发展也不干。如果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全市发展大局发生冲突,千方百计找理由、讲条件,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随意搞变通,片面地理解政策,执行政策,造成政策失真、政策截留、政策梗阻。四是执法不公和随意执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工作人员滥用权力,随意侵犯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有的部门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随口叫收叫罚,吃拿卡要;特别是有的部门变相下达罚没指标,对执法人员罚没情况排序通报,把罚没收入与执法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支持和纵容了行政胡作为、乱作为。五是办事效率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领导没交办的、别人没干过的、文件没写明的,即使群众和企业要求迫切,也不慌不忙、推推拖拖;个别领导干部思想严重,对基层请办事项,压在手中迟迟不予办理;有些部门审批环节过多,层层请示,层层批转,运行几个月还不能落实到位。以上问题的存在,既有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等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不理顺、不完善的原因,已经到了不抓不行、不大抓不行的地步。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把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全力以赴抓推进,集中攻坚求突破,确保这项工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关于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文件中已经比较明确,我这里着重强调四点。

(一)要坚定不移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新要求。他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这为我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决心。我们常讲攻坚破难,就是攻改革这个坚,破发展中的难,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发达,就在于他们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断实施改革攻坚,着力消除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和弊端。他们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中,始终注重灵活操作,大胆变通,对新生事物也是先鼓励、再规范。江浙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尤其是对一些敏感问题甚至无为而治,真正做到了“踩红线不越红线,打球不打漏网球”。比如,嘉兴市为了做大纺织产业,对不超过30台机器的家庭工厂不发证,任他们自由发展。我讲这个例子,旨在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我们要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必须推动思想大解放,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意识,不仅要大胆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且要向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加大改革力度,勇于超前探索,不等不靠,争取改革主动权;敢于付出应有的改革成本,着力突破改革难点,加快形成漯河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要狠下功夫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最好的、也是最高明的管理大师。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必须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努力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的有效机制。这次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实施意见,其中把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作为重点内容,逐项予以明确、作出规定,目的是要在运行中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明确了“十公开”的具体内容,以及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的具体要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作出了“五个一律”的明确规定,创新性地提出了对不使用政府性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要区别情况实行核准制、备案制等办法;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明确要求实行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负责制,并对进驻中心的各类项目,量化规定了相应的办结时限。同时,配套建立行政问责机制,并规定了十条问责的具体内容。我们之所以把制度制订得这么详细具体,就是要使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责任更明确、行为更规范、办事更有序、工作更高效,使行政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快捷推进。当然,制度重在落实,我们绝不能把制度写在纸上,喊在嘴上,挂在墙上,而应该认认真真地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现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干部习惯于当老好人,不敢触及矛盾,不愿意得罪人,造成政策被棚架,制度难落实。这种人说到底是私心杂念在作祟。我们推进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必须狠刹好人主义不正之风,真正使制度发挥应有作用。要扎实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人和事,努力做到以岗位责任制规定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制明确服务要求,以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率,以责任追究制惩诫违规行为,以铁的制度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可靠保证。

(三)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载体作用。行政服务中心是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重要载体,是我市窗口单位形象的集中体现。从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的情况看,总体运行的效果是好的,特别是在精简办事程序、规范行政收费、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普遍赞誉。但我们必须看到,行政服务中心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到中心办理的事情当场办结率还比较低,即办即结的仅占17%;一些部门该进中心的项目找理由不进中心,有的虽然进了中心,但几年没有办成一个件;有的部门敷衍应付,派业务不熟悉的工作人员到中心工作、或者频繁更换窗口工作人员,企业和群众来办事,一问三不知;有的部门的窗口工作人员只管收表、不管办事,把中心当成了“收发室”、“中转站”;还有的部门对窗口授权不充分,仍然在搞“两头受理、体外循环”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了行政服务中心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提醒我们,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域,即使是某个具体环节,推进起来都很艰难。为此,我再次重申,市委、市政府改革的决心决不动摇,作出的决策决不改变,所有明令进驻的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必须无条件执行。市直及驻漯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整合内部科室职能,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整建制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并对其授权到位,减少审批环节,对确需领导签批的事项,分管领导要在承诺的期限内到中心审核签批,实现“字在中心签、章在中心盖、事在中心办”。要认真落实企业事项服务制,特别是对外来投资项目和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服务,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对“名为窗口接件,实为体外循环”单位,市优化办要敢督敢管,坚决查处。对应进入行政服务中心而未进入中心,或已进入中心却仍然在搞“两头受理”的审批项目,要按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加快基层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步伐,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年底前在全市所有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统一对外的便民服务中心,使60%的行政村依托村委会设立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便民服务网络。

(四)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狠抓责任追究是促进责任落实的必要手段。过去一些部门和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环境问题时常出现反弹,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我看就是查处不严厉,责任追究不到位,震慑的力度还不够。这次市委、市政府在研究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时,态度十分明确,思想高度统一,决心硬起手脖实施责任追究,抓出一批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和不按制度办事、不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典型人和事,严加惩处。为此,我们强化了行政问责机制,在文件中设置了10条“高压线”。当然,强化行政问责的目的不是整人,建设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成效也不是用处理了多少人来衡量。但需要强调的是,行政问责机制中明令禁止的行为绝不允许发生,不论任何单位、任何人,只要触犯“高压线”,必须受到严厉惩罚。今后涉及到行政服务的问题,凡是有群众投诉的,一定要追查到底;凡是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定要追究责任;凡是对本单位高效行政服务机制建设抓得不力、问题严重的,一定要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还需要强调的是,执行纪律不能有弹性,一定要严格认真,只有动真过硬抓查处、抓追究,才能保证各项制度执行到位,高效行政服务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漯河的政务环境、发展环境才能更优更好。市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牵头部门,在查处“四乱”等问题上,要有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通过明查暗访等有效办法,揪出一批“害群之马”并从重处理,必要时进行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责任追究工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和优化办的同志当好坚强后盾,使他们能够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监督,促进行政服务机制真正建立起来,真正发挥作用。

三、明确责任抓落实,致力形成共建高效行政服务机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