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小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的预防小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血压;生活方式;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精神压力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迄今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有5%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是由于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群体在我国大幅度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调查,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青年期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略高于男性[1]。笔者将生活方式指导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观察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自2012年12月我院收治了300例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研究其中200例患者。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在28岁至89岁,平均年龄在48.4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指导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一般情况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采用抽查问卷的方式以及体格检查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治疗方法、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并发症等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对于患者的自身因素例如:年龄、体重、吸烟、酗酒、生活习惯、精神压力以及遗传因素进行调查统计。
1.3生活方式指导
1.3.1运动指导高血压患者由于缺乏锻炼,可适当的进行长期运动有降压健体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必须接受相关的检查以排除运动禁忌及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可能。有氧运动户外运动要比无氧运动的降压效果更加显著[2]。
1.3.2饮食指导临床医学认为只有健康的饮食才能控制良好的血压,饮食习惯不仅对人体有滋养的作用,而且饮食疗法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步骤。早期或1级高血压的患者,单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就可以使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而2、3级高血压的患者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可提高药效,从而可以减少用药的剂量。指导患者进行低盐膳食,膳食中的约80%钠盐都来自烹调和各种腌制品,因此应减少烹调用盐,食盐量不超过6g/d为宜,因此限钠盐入量首先要减少烹调用调料,并减少食用腌制品[3]。减少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的控制量应在总热量的25%以下。适当的进行补充钙和钾盐,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牛奶。限制饮酒量,饮酒量每天不得超过50克乙醇的量。禁止吸烟。减轻体重尽量使BMI控制在小于25以下。降低体重对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左心室肥厚均有明显的意义。
1.3.3减轻精神压力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脑力劳动过度兴奋,减轻精神压力,保持生活环境起居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嘈杂,避免精神紧张。禁止情绪激动、不规律服药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听听音乐、看报纸杂志、下棋、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以调节紧张情绪,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稳定心态。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适当休息与活动提高机体的活动能力,但不宜做剧烈运动,如登山、提重物、跑步等,合理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
1.4判定标准血压控制效果,显效率是指在用药和护理后72h得到控制,此次比较就针对两组患者的显效率进行比较,并发症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心、脑、肾、眼等其他症状疾病均为并发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的例数。
1.5数据统计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症状又是一种人为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是针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指导的护理干预,由上述证明,可以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人群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坚持有效的治疗,规律的运动、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点措施[4],而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合理适当的运动,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了高血压治疗效果,减少了相关疾病的发生,而且在有效的控制血压的同时,明显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这种生活方式指导的护理干预可以在临床广泛实施,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彩云,卢燕.关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2):156.
[2]谢静,陈秀丽.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76.
篇2
【关键词】 社区;治疗效果;高血压病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一年中、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社区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地,高血压病人常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1-2]。本文对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社区2008年3月――2009年3月33例高血压病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病标准[3]。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52.5±5.2),体重(53.7±7.6)kg,身高(161.2±4.9)cm,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社区医务人员利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史、等情况进行询问,并记录测量的血压值,建立个人档案,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2)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对于来就诊的病人每人发放防治高血压病的健康小册子和小图片,建议病人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阅读,掌握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过程及防治等小知识。②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建议高血压病人应该多吃清谈食物,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运动时要量力而为,适量的锻炼如慢走等有氧运动。③调节情绪、坚持服药、规律作息。高血压患者要坚持长期的服用用以稳定血压,情绪不要波动太大,以免受到刺激,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吸烟、不喝酒、规律作息、避免劳累。④定时量血压。高血压病人要注意监测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诊。⑤给患者留下医务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便于患者及时咨询。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经过社区治疗后,病人的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0.91%提高为87.2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37,P
3 讨 论
目前,我国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很低,很多病人都不知道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社区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地,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社区医疗机构是高血压病人医治的首选地点。在社区治疗是要侧重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教,而不仅仅是对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干预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宣教,让病人获得更多相关的健康知识,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坚持适当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本文33例病人经过社区医疗机构治疗后,基本上都戒除了烟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护理干预的保障,护理人员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医疗护理技能和语言沟通技巧,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运用病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取得病人的高度信任。高血压病的治疗目的并非单纯降低病人血压,要着眼治疗一个高血压病人对防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病人了解的越充分,与医护的配合就越好,治疗依从性和效果就越好[4-6]。
因为高血压病人要长期坚持服药,很多病人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容易焦躁不安而产生放弃的念头或存在侥幸心理,在综合干预中要侧重对病人的心理干预,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要随意停药或者更换药物,服药是要遵循医嘱,克服焦躁情绪,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本文通过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0.91%提高为87.2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郭凤霞,崔红伟,徐元晖.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9,13(2):14-16.
[2] 徐琢,倪再波.社区卫生服务中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0(11):1025-1026.
[3] 刘素球,黄建章,王豫.社区高血压人群遵医行为与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12,21(1):37-38.
[4] lso H,Shimamoto T,Yokota K,et munity―based education classes for hypertention contro1.A 1.5-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Hypertension,2009,27:968-974.
篇3
您了解您的肾脏吗?
专家简介
陈以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三、周四上午
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横膈膜下方,脊椎两侧,形如蚕豆,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重120~150克,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厘米。女性肾脏通常较小些。
肾脏的主要作用:一是排泄体内多余的水分;二是排除体内的毒素;三是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如维持血压的稳定、防止贫血和骨病等。一旦患上肾脏病,可能出现下列情况,如尿量异常(多尿或少尿)、排尿异常(尿频、夜尿增多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值得一提的是,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即使一半功能已受损,患者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因此,大家不能认为没有症状,就没有肾脏病,就可以放松警惕,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大家在健康体检时被怀疑有肾病,比如尿检发现血尿、蛋白尿时,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该去肾脏科就诊,以便早日明确诊断、早日接受治疗。
您容易患肾病吗?
专家简介
张景红教授
中国人民第八五医院肾脏科主任,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一般认为,年龄超过60岁者,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痛风、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疾病者,有糖尿病、高血压或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较容易患肾脏病。此外,吸烟、肥胖、高蛋白饮食、高脂血症,以及滥用药物等,也是促进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肾病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在病变早期,症状极其轻微或根本没有症状,导致多数患者在就医时,肾功能已明显减退。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病变就显得分外重要。要预防肾病的发生,首先要从高危人群着手,尽早采取措施保护肾脏,避免引起肾损伤的各种危险因素,如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其次,要重视细微症状,当出现无症状的泡沫尿、尿色改变、夜尿增多等情况时,要及时就诊。第三,定期健康体检,每年检查肾功能、尿常规和血压,也有助于早期诊断肾脏病。
肾脏病是累出来的吗?
专家简介
牟 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副教授,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东院)
很多急、慢性肾病患者在就诊时很难说清病是从何时开始的,大多数人都会说,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疲劳。那么,肾病是不是累出来的呢?虽然说肾病的发病可能与长期过度劳累有关,但是其实劳累并不是导致肾炎的直接原因,只能说人在疲劳状态下,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导致细菌、病毒感染,进而引发肾脏损害。因此,要预防肾脏病的发生,首先应预防感染、提高抵抗力。当出现感冒等病症时,应引起重视,及时休息。一旦发现尿中有泡沫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切莫疏忽大意。平时工作较紧张的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肾功能减退的信号有哪些?
专家简介
倪兆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西院)、周二(东院)
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可能会有夜尿增多、轻度乏力、困倦、面色泛黄、胃口不佳等。但这些症状不典型,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过度疲劳、胃病或者亚健康所致。还有些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就以为自己是患了原发性高血压,吃了不少降压药,却并不知道自己高血压的病根在肾脏。夜尿增多、泡沫尿往往是肾脏病的信号。以往有肾病史、尿常规检查和肾功能检查曾提示有轻微异常,也可能是肾脏病的信号。
慢性肾脏病并非防不胜防,也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定期进行简单的尿液、血液或超声检查,完全可以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而早期发现和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治慢性肾脏疾病及其相关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即使已经患上慢性肾脏病,只要早期积极地治疗,如良好地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低血脂、采取肾脏保护措施(ACEI和ARB药物)等,也可有效地控制其发展。
血尿、蛋白尿=肾脏病吗?
专家简介
邓跃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一旦发现蛋白尿、血尿,就要高度警惕是否患有肾脏病。
血尿是指显微镜下,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若数次检查结果中,仅1~2次超标,称一过性镜下尿,并不一定代表肾脏有病;若多次超标,则多属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查清血尿原因,及时诊治。
尿中若发现蛋白,即称为蛋白尿。健康人的肾脏在遭受某些刺激(如剧烈运动、高热等)时,可出现一过性蛋白尿,刺激因素去除后,蛋白尿随即消失,出现这种情况,并不代表肾脏有病。但若蛋白尿是持续性的,则大多是因为肾小球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所致,应去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
得了肾脏病,变肾衰只是时间问题吗?
专家简介
王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肾脏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逐渐恶化的最终结果。慢性肾炎若迁延不愈,确实有可能发展成慢性肾衰。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肾脏病都会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部分肾病只要能早期发现,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不会变成肾衰。
西医治疗肾脏病,通常采用对症、消炎,并根据不同的肾脏病理类型,给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临床疗效比较可靠。中医则根据不同的辨证采用清热、解毒、祛淤、滋阴补阳等手段来治疗肾脏病。中西结合治疗肾脏病,可以将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结合起来,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在治疗中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疗效得以显著提高。慢性肾病患者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辅以合理的饮食调理、休息后,病情大多可缓解,症状亦会明显减轻。
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大可不必悲观失望,应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与医生密切配合,只要积极治疗,密切观测,大多数患者是会康复的。
有办法能早期发现肾脏病吗?
专家简介
何立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篇4
从烹调食物,到击退感冒,一个小小的水果,让人如此着迷。
链接: 事实上,种植一棵柠檬树是最为环保的事情之一
它可以中和二氧化碳,创造美好的低碳环境。
洁(1. For 洁净)
•砧板消毒:
取一片柠檬擦洗砧板的表面,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小知识:柠檬酸是最强的食物酸,强大得足以杀灭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细菌。柠檬的柠檬酸含量是橘子的5~6倍。
•天然驱蝇剂,免受苍蝇的侵扰:
将柠檬切成小块,分别放置在你最不希望苍蝇们光顾的地方,就可以起到驱虫效果啦。
[Picture]野餐时本想好好享受一下风和日丽,没想到却一直忙着赶虫子,连好好吃的心情都没有了! 在精心准备的美食四周摆上几片柠檬,虫子们就自动躲得远远的,终于能安心吃东西啦。
•去除塑胶制品、浅色木砧板上顽固的食物污渍:
取一个柠檬切半,挤出汁水,撒在污垢聚集的表面,再用剩余的果肉擦拭一边,之后静置约20分钟,最后用水冲洗干净。
•除去水垢,清洁水槽:
直接取半个柠檬来擦拭水槽的下水口和水龙头,静置约一分钟后冷水冲洗,最后用干燥的抹布擦干。
•让铜制器具回复光亮:
在柠檬片上撒些盐,用来擦洗铜制器具,可以使之焕然一新哦。
•清除食物残渣:
芝士、糯米等粘性食物的残渣很难一下子就完全清洗掉,这时先用柠檬片擦一擦,即刻清除顽固的污垢。
食(2. For美食)
•保持果蔬的美观与营养:一些瓜果蔬菜(如苹果、梨、桃子、茄子、土豆等)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一直暴露于空气中,切口面的颜色会渐渐变为难看的暗褐色,仿佛长了一层锈似的,不仅影响了外观,也破坏了本身的营养价值。
小知识:柠檬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苹果酸、高量钠元素和低量钾元素等。维生素C 是一种有力的抗氧化剂,它可以中和自由基。
果蔬切开后马上撒上柠檬汁,可以有效减弱氧化反应。
[Picture]变色的苹果看起来就很不好吃,表面也干巴巴的,真是令人倒胃口啊…… 在苹果的切面上撒一点柠檬汁,不但能防止变色,还帮助保持果味的纯正新鲜哦~恩,好吃!
•调味:盐份摄入过多会引起水肿,有害健康,尤其对患有肾脏疾病或高血压的人来说,更应控制盐份的摄入量。此时可以用柠檬汁代替盐。在烹调时滴几滴柠檬汁,淡而无味的食物立即变得极有风味。
•去腥:做鱼时滴入柠檬汁以去除腥味。用柠檬片擦拭带有腥味的厨房器具。
fresh(3.For Fresh)
•提神醒脑:还在依赖咖啡因?总是感觉乏力,工作也没干劲?在热水里添加一片柠檬,自然健康地喝出活力。
小知识:人体在消耗热量的同时会形成乳酸等代谢产物,滞留体内的乳酸会使血液转为酸性,让人感觉疲惫,没有活力。柠檬酸能乳酸再利用,加速分解疲劳因子,使身体保持健康的弱碱性。
[Picture]天热得人头昏脑涨,开车时也觉得昏昏欲睡,真是太不安全了啊! 含一片柠檬,或者喝杯柠檬水,快快赶走瞌睡虫,让眼皮不再打架。
•摆脱口腔异味:
吃过大蒜或洋葱后,可能造成令人尴尬的口气。吃一到两片柠檬(带皮),口气就能回复自然清新。
•天然的空气清新喷雾:
2杯热水,1/2杯小苏打,再榨取一个柠檬的果汁,将这些材料统统倒到喷雾瓶子里,充分摇匀。喷一喷,家里空气清新芬芳,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经济环保的装饰物:
在玻璃器皿里摆放一只可爱的金黄色柠檬,为房间凭增一抹亮色,增添一丝生气。
或者沿着窗台排放一整排柠檬,整体氛围就变得自然可爱。
衣(4. For衣物)
•漂白白色衣物:
只要在洗衣粉中加入些许柠檬汁就可以轻松达到漂白效果(以洗衣机为例,一次普通的用量约为1/2杯)。像是白色短袜尤其难洗,但在热水中放入两三片柠檬,将袜子泡浸十分钟后就能洁白如新。
•快速赶走茶渍:
将柠檬汁和清水以1:1的比例稀释,可以用手指将稀释的果汁涂抹在污点上,最后用冷水冲洗干净。
[Picture]不小心把红茶滴在白T恤上了,碍眼的茶渍让人好不尴尬 其实用柠檬汁就能简单快速地擦除茶渍,衣物又白净如新啦。
•霉渍:将长有霉斑的衣物先浸在水里,大约泡了半小时后再加入少许柠檬汁便可除去。
锈渍:在污渍处抹上柠檬汁,再撒一些食盐稍加揉搓,十分钟后用水洗净即可。
焦痕:熨衣服时,如果不小心把衣服烫黄了,可以先用柠檬皮轻轻擦拭,等干燥以后,再洗干净。
护(5.For 呵护)
•缓解喉咙痛:
柠檬能消除充血现象,有效缓解喉咙不适,减少咳嗽,对于喉咙干痛十分有效果。方法很简单,取半个鲜柠檬,在炉灶上用中火烧煮,直至果皮变为金棕色,稍加冷却后,挤出柠檬汁,同时加入一茶匙蜂蜜调匀。效果不比止咳水差哦。
•击退感冒:
维生素C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都很棒,而新鲜柠檬提供了大量的维生素C。
小知识:维生素C能维持人体各种组织和细胞间质的生成,并维持它们正常的生理机能。当维生素C缺少了,细胞之间的间质跟着变少,细胞组织就会变得脆弱,失去抵抗外力的能力。
•柠檬酸的畅通作用:
消除便秘。柠檬酸可以增加肠胃的运动,帮助你每天都一身轻松。
净化血液。都市生活的高脂肪饮食使血液变得粘稠,柠檬酸可以帮助血液回复清澈。
•对付蚊虫:
缓解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红肿、疼痛等。此外,柠檬皮的味道也能使蚊子退避三舍。
[Picture]夏天蚊子凶猛,在道道防蚊措施下,仍被咬得人夜不能寐…… 将稀释的柠檬汁直接涂抹在起包的地方,有消肿止痒的效果。恩,感觉好多啦!
•美甲:
取一片柠檬,轻擦指甲表面,可以消除指甲油的色素沉淀,美白你的指甲。另外,用少许柠檬汁来按摩指甲,指甲就会变得不易折断。
•洁白牙齿:
刷牙后用纱布蘸着柠檬汁来擦拭牙齿,不仅能美白牙齿,而且能强健牙床。
•清洁及保养脚部:
将柠檬去皮,把果肉捣碎后与红糖混合,用混合物摩擦脚部。千万记得把脚冲洗干净后,要做好保湿工作哦!
篇5
一、目标
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对健康的广泛支持,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以促进提高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内容
1、充分发挥卫生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广泛动员领导层、动员专业人员、动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人员参与。
2、制订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员培训,齐抓共管,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为健康教育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
3、加强医院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等)至少每季更换一次(年出刊6期以上)。积极征订健康书刊,对上级下发的及本院自制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分发。利用各种形式,积极传播健康信息。
4、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①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以上。
②加强对村卫生室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健康教育水平,全年不少于6次。
5、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①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开展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②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分发资料、给病人上课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要熟悉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2—3次。③利用院各科室(如展板、墙报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
6、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针对辖区内的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等不同人群,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对辖区各村进行经常性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各村开展咨询和宣传。利用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7、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
8、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三、时间安排
月份
健教工作内容
1、宣传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家庭急救与护理知识。
2、宣传重点是哮喘病、老慢支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3、结合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
4、结合爱国卫生月和4.25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开展卫生公德、法规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5、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开展职业卫生、科学用碘、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6、结合国际儿童节、爱眼日、禁毒日,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7、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8、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科学育儿和社区常见病的宣传教育。
9、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10、结合全国防治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11、结合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糖尿病防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教育。
12、结合12.1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宣传。
四、措施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康教育是“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的服务手段,是控制医疗费用,拉动保健需求的根本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工作重要日程,实行目标管理。确保有专人负责,有一定的工作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档案。
2、健全网络、抓好培训。要建立一支热心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员的工作能力。通过定期的检查指导和年度考核等形式,推动健康教育全面开展。
3、利用医院资源、推进健康教育。要建立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在以点带面上下功夫。
4、提供经费保障。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其工作活动经费和办公条件应得到必要的保障,以确保健康教育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篇6
玉米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粮食作物了,玉米和小麦、水稻并列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
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大约在17世纪时传入中国,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玉米在我国分布极广,各地的叫法也迥然不同,东北叫“苞米”,河北叫“棒子”,山西叫“玉茭”,陕西叫“金黍”,浙江叫“六谷”,江苏叫“珍珠米”等等。
玉米不仅可以作为粮食食用,也可以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被广泛用于养殖、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在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玉米在世界上享有“黄金作物”的美誉,其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不言而喻。
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也是很高的。
据测定,每100克玉米中含蛋白质8.5克,脂肪4.3克,糖类72-2克,此外玉米还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钙、磷、铁、硒、镁等元素。
有人专门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研究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玉米中所含较多的植物纤维素,有润肠通便之功,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素的排出,从而减少结肠癌发生的可能性。天然维生素E则有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玉米是理想食物之一。因为,玉米含丰富粗纤维,而可溶性糖分含量低,同时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烟酸,烟酸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P)的组成物,是可增强胰岛素作用的营养素。所以,用玉米做主食,有助于血糖的调节,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吃些玉米。
玉米中富含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胡萝卜素的一种)均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中叫做黄斑的感光区域,可预防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白内障的发生。
玉米富含钙质,经测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对高血压患者有益。研究中还发现,玉米胚芽含52%不饱和脂肪酸,是精米精面的4~5倍,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上。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经常食用玉米和玉米油对降低人体胆固醇十分有益。
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这是一种抗癌因子,这种抗癌因子在体内能与多种外来的化学致癌物质结合,使之失去致癌性。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也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纤维素、镁、硒、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
玉米具有独特的清香,其营养也比较全面、丰富,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吃。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食用方法就是直接煮着吃,不但可以保持玉米原有的清香和风味,也有利于营养吸收。市场上有各种以玉米为原料加工制成的食品。也可以选用嫩玉米粒与各种蔬菜、水果混合制成沙拉:或与豌豆、胡萝卜丁、笋丁、鸡丁、虾仁等多种原料混合烹炒,改变菜肴风味的同时,还能均衡营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吃玉米小知识
首先要吃鲜,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吃玉米时还应把玉米粒的胚尖部分全部吃进去,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不少人在煮玉米的时候,喜欢把玉米须、玉米叶弄干净,其实这并不科学。玉米须能利胆、利尿、降血糖,玉米梗芯还能止汗,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5,但往往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所以有些人在吃煮玉米时,出现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在煮玉米或熬玉米粥时放点食用碱,就可将结合型维生素B5分离出来,利于人体吸收,减少消化不良等症状。
由于玉米中所含氨基酸不均衡,为了弥补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推荐大家以玉米面加大豆粉,按3:1的比例混合食用,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粗粮细吃、提高营养价值的方法。
玉米家族新成员
除了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老玉米,近些年培育发展起来的特种玉米,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特种玉米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如水果玉米、糯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由于特种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高值玉米”。
研究显示,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
水果玉米,也称水果超甜玉米,因其具有抑制糖分向淀粉转化的遗传特性,所以乳熟期籽粒中含糖量较高,食之味甜,水果玉米因此而得名。水果玉米作为特种玉米的一种,它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亚油酸等营养成分,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是一种菜果兼用的新兴食品,具有甜、糯、嫩、香的特点。
糯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在10%以上,并富含多种维生素。糯玉米的淀粉分子量比普通玉米要小十几倍,更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有数据显示,糯玉米的消化率比普通玉米高20%。所以,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可多吃糯玉米。糯玉米营养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糖尿病患者。
篇7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日趋年轻化,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本期的健康锦囊,将向大家介绍冠心病的防治小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冠心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顾名思义,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提供心脏营养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斑块日积月累,逐渐增大,造成动脉管腔明显狭窄、心肌缺血,便会引起心绞痛发作。如果管腔被完全堵塞、血流中断,便会发生心肌梗死。若不及时救治,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大面积心肌梗死则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长期病变的结果。可以说,从人一出生,动脉粥样硬化就已经开始了。其实,动脉粥样硬化人人都有,区别仅在于血管内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多少、稳定与否和进展快慢。一般地说,男性在40~55岁,女性在绝经期前后(50~55岁),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当然,如果生活方式健康(多运动、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脂肪等)、危险因素(如抽烟、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少,血管内的斑块可能就会少些,病变进展就会慢些,发病年龄也会晚些有些人则可以终身不发病。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0%以上,才会出现胸闷等心肌缺血症状,才会被人察觉。更值得一提的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症状并不完全呈正比。也就是说,有些人的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已经非常严重,但可能没有明显感觉。
冠心病发病日益年轻化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非常低,而近20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大有赶超欧美国家之势。这主要与近些年来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吃得多、动得少,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越来越普遍有关。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等,也是冠心病的重要诱因。目前,冠心病有年轻化、平民化的趋势,它已不再是中老年人、富人的“专利”,年轻人、普通工人都成了冠心病袭击的对象。
哪些人易患冠心病
40~55岁的男性和绝经期前后(50~55岁)的女性,吸烟者,常进食较多动物脂肪、胆固醇(如动物内脏)者,肥胖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者,以及多坐少动的脑力劳动者。
预防冠心病,牢记6原则
1. 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不过劳,避免一切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的因素(如外伤、情绪激动等),戒烟,多吃蔬果,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低盐饮食,多运动,保持正常体重。
2. 将血糖、血压、血胆固醇控制在正常范围。
3. 定期体格检查,尽早发现隐匿性心肌缺血,尽早治疗。
4. 当感觉不适时,应尽早就医,切莫因怕麻烦而延误治疗。
5. 40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具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者,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6. 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正常但有冠脉狭窄或发生过心肌梗死者,应常规应用调脂药物。
冠心病偏爱“苹果型”身材
与肥胖因果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脏病当属冠心病,但并非所有肥胖者都会发生冠心病。有的人皮下脂肪偏多,全身都胖;有的人上身不胖,腰部以下胖,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看起来像梨,称“梨型肥胖”;有的人肚子很大,脂肪主要集中在腹部,看起来像一个苹果,称“苹果型肥胖”。临床观察发现,苹果型肥胖者较之全身性肥胖和“梨型肥胖”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更大。因此,减少腹部脂肪对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成人体质指数和腰围的标准是:体质指数
高血糖加剧冠心病恶化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冠心病患者若同时合并糖尿病,其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更大,死亡率更高。冠心病患者若血糖持续升高,得不到控制,会使本已病变的冠状动脉硬化更加严重。相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硬化范围更广,狭窄程度更高,更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冠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时,往往没有胸痛等不适症状,结果放松了警惕,最终导致大面积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常规查糖耐量试验,以便尽早发现糖耐量异常,尽早干预。
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血尿酸升高会增加普通人和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正常饮食状态下,两次测定(非同日)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微摩/升(7毫克/分升)、女性>357微摩/升(6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对心脑血管、肾脏皆有严重损害,故一旦确诊,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戒烟酒、坚持运动等。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长期应用“升尿酸”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复方降压片、吡嗪酰胺、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皮质激素、胰岛素、环胞素、烟酸等。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时,应注意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若经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血尿酸水平仍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尿酸药物,如苯溴马隆(增加尿酸排泄)、别嘌醇(抑制尿酸合成)等。
冠心病患者,常规做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具有两大功能:二维图像(俗称“黑白B超”)实时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活动;叠加于其上的彩色多普勒(俗称“彩超”)能观察心脏内的血流动态,用于评价心脏形态结构、左右心室功能及瓣膜功能。心脏超声能对绝大部分的心脏疾病作出病因诊断或提出极有价值的诊断线索。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患者等,应常规做心脏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继发性心脏改变,尽早治疗。
冠心病患者需防猝死
近年来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最常见的导致猝死的原因是冠心病。要预防猝死的发生,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做好猝死的病因预防工作。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和吸烟又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其次,要经常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以及早发现那些有猝死危险的高危人群。比如,超声心动图可以帮助发现很多心脏疾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常规心电图可发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血液生化检查可发现血脂、血糖异常;经常测量血压可以帮助发现高血压病。第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不要拖延。冠心病患者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包括饮食、药物等;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坚持药物治疗,必要时可安装埋藏式体内除颤器(ICD)。第四,要避免各种容易诱发猝死的因素,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老人胸口痛,并非都要做“造影”
胸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当出现胸痛时,很容易将胸痛归因于心脏疾病。尽管老年人因冠心病导致胸痛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年轻人,但胸痛实际上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胸壁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此外,还有功能性或精神性胸痛等。不同疾病导致的胸痛性质及伴随症状,或多或少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心绞痛的典型表现是劳力性胸骨后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感,一般在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胸痛发作和缓解时的心电图变化非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心肌梗死导致的胸痛更剧烈,患者伴有恐惧、濒死感。多发生于高龄,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通常,当患者具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时,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没有明显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胸痛也不典型,则冠心病的可能性不大。
做冠脉造影前,先做6项无创检查
冠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手段,而不是“筛查”冠心病的方法。冠脉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操作时有一定的风险,有严格的适应证,并非所有胸闷、胸痛患者都需要做造影。为避免无谓的创伤和医疗费用支出,广大患者在做冠脉造影前,应先做6项无创检查,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做冠脉造影。
1.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基本、简便、实用的方法不过,心电图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仅70%左右;在非发作期,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心电图正常等。
2.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筛查冠心病患者的好方法。该试验通过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在诊断冠心病方面比静息心电图更敏感、更准确,且费用不高、应用方便。
3.动态心电图(Holter):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下,区区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可于24小时内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4.超声心动图:依据心肌局部运动状态来推断相应供血冠状动脉的病变,还可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排除能引起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作的其他心脏疾患,如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等。
5.同位素检查:即核素心肌显像,可明确心肌缺血的部位和范围。若结合注射药物进行负荷试验(心肌再显像),可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适用于无法耐受运动平板试验的心脏病患者。
6.螺旋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可以进行无创性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只需静脉注入造影剂,数分钟内即可完成心脏CT检查,方便、快捷,但目前的图像质量还不够理想。
需要提醒的是,某些患者的心脏症状可能由心外疾患所引起,如肝胆疾病、胃病、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妇女更年期、神经衰弱等。这些情况多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进行相关的无创性检查而确诊。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患者也可有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但并不一定合并冠心病,也不一定需要做冠脉造影检查。
血管超声,诊断冠心病的“新武器”
当某人出现胸闷、胸痛症状,疑似冠状动脉有病变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其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不过,冠脉造影存在一定缺陷:首先,它是通过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医生无法观察到血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情况;其次,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特殊部位(如冠状动脉开口或分叉处)病变情况的判断较为困难。
随着微型导管超声换能器和声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管内超声检查已逐步成为冠心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新武器”。血管内超声利用安装在导管顶端的微型超声换能器,在血管内发射和接收高频超声信号,实时显示血管的横截面图像,不仅能清晰显示管壁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态,还能帮助医生清晰辨认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大小和严重程度。
有益心脏的饮食法则
1. 吃油要有讲究。不吃荤油,少吃肥肉,烹调要用植物油,用油量每人每日不超过25克。葵花子油、玉米油、豆油含对心脏有益的亚油酸较多(50%以上),芝麻油、棉籽油次之(40%以上),菜籽油最低(16.3%)。瓜子、核桃等坚果类也富含亚油酸,中老年人可适当吃一些。
2. 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蟹黄等。特别是猪脑、羊脑,胆固醇含量特别高。
3. 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摄入量每天应保证400~500克,一半以上应为有色蔬菜,如绿叶蔬菜、红黄色蔬菜等。
4. 主食宜“粗细”搭配,不宜只选择精白米面。精白米面中B族维生素损失殆尽,应经常食用一些粗杂粮。
5. 经常食用大豆类食物。大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氧自由基,能保护心脏免受损伤。中老年人每天最好吃50~100克豆制品。
6. 多吃鱼,少吃肉。每日肉类摄入量以100克为宜,一周应吃鱼2~3次。鱼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肉类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较高,多吃对心脏不利。
7.菌藻类食物(如蘑菇、海带、紫菜)不能少。这类食物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硒,常吃能保护心脏。蘑菇含低聚糖,能降胆固醇。
8. 少吃油炸和经人造黄油、起酥油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中含较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含反式脂肪酸最多的食品是人造黄油、炸鸡翅、炸薯条和炸薯片等。
9.饮食清淡少盐。盐是引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每人每天的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
10,限制饮酒,特别是白酒。持续、过度饮酒(每日摄入酒精量>30克,相当于每天饮白酒50克以上)是导致高血压、中风的危险因素。
选择合适的运动
规律的体育运动能使人的血管富有弹性,肺活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骨密度增加。运动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对中老年人而言,不宜选择快跑、举重等剧烈的无氧代谢运动,而提倡适度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打球、慢步、做操、骑自行车等。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中老年人不妨将步行作为首选运动项目。
运动量的把握因人而异。老年人运动以后感觉有点累,但第二天能恢复,说明运动量较合适;若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憋气、胸痛,或者在运动后次日,体力仍不能恢复,说明运动量太大,应酌减。冠心病患者的运动量应由专科医生制定,最好能先做一次运动平板试验,以明确什么样的运动量是安全的。
适量饮酒有益心脏健康
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带来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主要源于酒精本身。酒精通过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所说的“好胆固醇”)水平、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等机制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但不提倡不饮酒人群开始饮酒,以期获得心血管益处。。过量饮酒则会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猝死、高血压、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增加酒精性肝病、认知障碍与痴呆,以及某些肿瘤的患病风险。目前认为,每日摄入酒精量,女性不宜超过1单位、男性不超过2单位。1单位约为12克酒精,相当于3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45毫升40度的白酒或30毫升50度的白酒。
戒烟越早越好,再晚都不算迟
冠状动脉对烟草中的所有成分均很敏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氧耗量增加,这对已经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会阻碍氧气输送和利用,加重心肌细胞缺氧,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吸烟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健康有益,这点毋庸置疑。对健康人来说,戒烟能使血液氧合作用恢复至不吸烟者水平,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对冠心病患者而言,戒烟不仅可以改善心肌供氧,降低血压和血脂,降低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还可以提高冠心病治疗药物的疗效。
冬季,为心脏“减负”
对冠心病患者而言,冬天是一年中最“危险“的季节。尽可能减少心脏负荷,提高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安全顺利过冬,是每一位冠心病患者都必须努力完成的任务。
1.早睡晚起,午睡半小时。醒后应在床上养神5分钟,随后再下床活动。
2.适度运动。由于冬季清晨气温较低,为避免意外,冠心病患者不宜晨炼,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温度适宜的午后。
3. 合理调节饮食。冬季虽是养生、进补的最佳季节,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切不可盲目进补,能不补尽量不补。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清淡,营养应均衡,切勿暴饮暴食。
4.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应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
5.洗澡勿过勤,睡前泡泡脚。冠心病患者若在洗澡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绞痛等征兆时,应立即离开浴室并躺下休息,切勿步行或活动,以免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肌梗死。
6.正确服药,监测病情。冠心病患者在冬天应按时遵医嘱服药,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同时应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
7.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护心”不松懈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殊不知,夏季也是心脏病复发和加重的危险时期。夏天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的血流量比平时增加数倍,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同时,炎热的气候会导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再加上夏季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情绪不稳等因素,都容易导致心脏病突发。为避免病情复发或加重,冠心病患者在夏季应努力做到6点:①注意防暑降温。在室外活动时,应戴遮阳帽并备足水。天气闷热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太低,25℃左右为宜。②锻炼身体的时间应选择清晨较凉爽时,切忌在烈日下锻炼。锻炼时间不宜太长。当天气闷热、空气中湿度较大时,应减少户外活动。③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④充分补水,但不要豪饮冰啤酒或冰水,以免导致心脏病骤然加重。⑤保持情绪稳定,起居要有规律,心静自然凉,心态最重要。⑥膳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和豆制品,适当进食瘦肉、鱼类,尽量少吃过于油腻或高脂肪食物,不宜暴饮暴食。
心肌梗死是如何发生的
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冠状动脉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有关。打个比方,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是北方人爱吃的大馅饺子,皮薄馅多。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突然地血压升高、感染、外伤等因素会导致斑块破裂(饺子皮破裂,馅流出来)。这时候,机体的凝血系统启动,在血管破口处形成血栓。若形成的血栓把血管完全堵住,血供中断,心肌梗死便发生了。心肌梗死发生以后,心肌细胞发生缺血坏死,心脏舒缩功能受损,血压下降,患者表现为大汗淋漓、脸色苍白、脉搏细数等休克症状。更危险的是,心肌梗死还会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甚至心跳骤停,短短数分钟即可致命。
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发病较男性晚10年左右。近年来,40岁以下青壮年人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年轻人若突然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年纪轻,与心肌梗死这种“老年病”沾不上边,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心肌梗死前,多半有预兆
尽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近一半的人称既往没有心脏病史。但若仔细询问,医生通常会发现,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在心肌梗死发生前还是有一些预兆的,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而已。通常,心肌梗死发生前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比如,原来上楼会有胸闷,现在连走平地都胸闷了;原来心绞痛一个月发一次,现在发作越来越频繁了;原来心绞痛在劳累、寒冷、餐后、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作,现在好像没什么规律了,安静的时候也会发作……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 信号,预示着心肌梗死即将来临。
心肌梗死可以没有“胸痛”
心肌梗死发生以后,患者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电图检查有典型和进行性改变,血液检查可发现心肌酶和肌钙蛋白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如部分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发病时仅表现胸闷、气急等非特异性症状,胸痛症状并不明显,特别容易漏诊,应提高警惕。
正确应对心肌梗死“突袭”
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是持续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一旦发生胸痛,患者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5分钟后,若胸痛无明显缓解,再含服1片硝酸甘油。若胸痛仍未缓解,应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离家最近的、有条件做急诊介入治疗的医院就诊。一般地说,如果胸痛持续20分钟以上不缓解,即考虑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后,抓住90分钟黄金救治期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心内科医生常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意思是,越早采取措施,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小,预后就越好。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内,而发病后的第一个小时是“救命”的黄金时间。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症状发作60分钟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死亡率最低;而症状发作超过120分钟才得以救治者,死亡率显著升高。因此,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到接受PCI的最佳治疗时间定为90分钟。
治心肌梗死,要去有“介入”条件的医院
有人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就地抢救,不应该搬运。其实不然,正所谓“时间就是心肌”,心肌梗死发生后,家属应尽快把患者送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而不是留在家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实现“血流再灌注”是关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实现该目标的最有效措施,基本方法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所谓PTCA,就是将一种前端带有可扩张球囊的心导管经股动脉送到狭窄的冠状动脉内腔,随后在体外加压、扩张球囊,将狭窄部位撑开,以达到解除狭窄、改善心肌血供的目的。
心肌梗死易复发,切忌掉以轻心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可谓“立竿见影”,大多数患者在术后2~7天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疾病已经痊愈。临床上,不少心肌梗死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消失,便以为自己的病已经治好,急于恢复工作,甚至擅自停药或重新加入“烟民”的队伍。其实,这些行为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心肌梗死常会杀个“回马枪”,患者稍一不留神,它就会“卷土重来”。调查显示:心肌梗死的复发率高达8.7%~29.6%,多发生在起病后两年内(占总复发病例的1/3~1/2),相当多的病例可再次或多次复发,且每复发一次,病情就会加重一次。
篇8
执 行: 严 敏
指导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龚树生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张学渊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程靖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耳聋已经成为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常见慢性疾病。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耳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有关听力损失与耳病预防、发现、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切实提高人们的爱耳、护耳意识,唤起全社会理解和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已是当务之急。
人老了,耳朵怎么就不好使呢
王大妈今年70岁了,一向身体硬朗,退休以来就承担着照顾小孙子的重任。近几年来,儿女发现跟老妈说话越来越费劲,一句话说三四次也听不明白,总是打岔。“人老了,耳朵不好使了”成了王大妈的口头禅,儿女要带她去医院检查,王大妈总拖着不去。但后来王大妈接电话也听不清了,路上好几次听不见汽车喇叭响,险情重重。于是,子女硬带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已经是中重度老年性耳聋。
可以察觉的听力减退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龚树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聋的发病率是逐渐增高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耳聋发病率在30%左右;到了70岁,这个数字就增加到40%~50%。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它的发生率超过60%。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耳聋都不够重视, 认为人老了出现耳聋是正常的现象,有的人甚至根本不承认自己耳朵不好。其实,龚教授说,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需要对老人的听力状况格外注意:
说话声音很大;
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
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
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
与人说话时经常“打岔”,答非所问;
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别人觉得很吵,他却才觉得刚好;
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一侧说话;
听力下降同时伴有耳鸣,或者眩晕。
龚教授提醒,当老人出现耳聋的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以免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要能充分重视、妥善应对,老年人的听觉能力减退也是可以延缓甚至是预防的。
听力损失危害不小
听觉是人们感知周围环境、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功能,也是与他人交流的基本工具。当听力损失出现并逐渐加重,就会导致沟通障碍,而听力损失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因沟通障碍而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由于无法正常感知外界、获取信息,逐渐被隔离于社会之外,就象被罩在玻璃瓶子里,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
因长时间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会变得偏执、乖僻、抑郁、多疑,容易走极端,并逐渐避开他人,甚至封闭自我。
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会令人失去安全感。
因许多与听觉或交流相关的娱乐活动受到影响,可做的事越来越少,久之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 小贴士
听力自检小测试
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您可以检测自己的听力是否有问题——
最近是否常常感觉别人的谈话没有以往清楚?
是否听轻声小声时理解困难?
较长时间谈话后是否感觉疲劳?
是否经常问别人“你说什么?”
聚会时是否常听不清别人交谈的内容?
吵闹的环境中是否无法听见别人说的话?
打电话交谈是否有困难?
听歌或听戏时是否感觉变调或声音变小?
是否经常听不到电话铃和门铃?
耳朵里是否常听到嗡嗡声或蝉鸣声(耳鸣)?
别人是否觉得您广播或电视音量开得太大?
周围的朋友和家人是否认为您的听力在下降?
如果答案中有3个以上的“是”,应尽早到听力中心检查和确认听力情况。
衰老带来听觉减退
声音的发生是一种振动,称为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集音,沿外耳道传至鼓膜,带动中耳内3块人体最小听骨的振动,将此声波的振动放大并传至内耳,内耳感受到这些振动,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 因此我们能听到世间各种美妙的声音。然而,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个器官都逐渐衰老,听觉系统同样也会衰老。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张学渊说,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是一种退行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
然而,生活中每个人衰老出现的迟早差异很大,有些人40岁听力就开始老化, 而有些人到了80多岁仍耳不聋、眼不花。这又是为什么呢?老年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笼统地讲,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以及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环境因素,均可能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遗传因素在老年性耳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比例约为40%~50%。遗传因素的存在使得易感者对环境因素具有敏感性(如噪声、耳毒性药物等),接触同样的环境因素后,易感者发生老年性耳聋的年龄可能提前,听力下降程度也更重。
临床上常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较缓慢,双侧对称或一侧较重,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
听力下降 患者往往会感觉听力下降,从而听不到声音。其实听力下降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是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发现的。起初,老年人与熟人相聚的时候也许可以谈笑风生,很少有困难,但是当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往往会说话时犹豫不决,或者是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更为吃力。
重振 患者常有耳蜗重振现象,就是当别人说话音量正常或偏小的时候患者常常表示听不到,大声说话的时候又感觉太吵了,因此常常会被别人误解为装聋作哑。
耳鸣 部分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伴有耳鸣的患者,多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耳鸣逐渐感到“习惯”而接受,好在以后耳鸣可以自动消失。
音素衰退 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即尽管纯音听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并且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
爱耳护耳,听力也能不减退
大多数老年性耳聋,尤其是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治疗完全康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积极预防耳聋,防患于未然。
建立有利于耳朵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地爱护自己的耳朵,对防治老年性耳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吃锌、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主要有瘦肉、豆类、木耳、虾、蘑菇、绿叶蔬菜、萝卜等,以防止微量元素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高盐、高脂肪饮食,还应戒烟限酒。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的药物。用药之前要明确药物是否有耳毒性,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类耳毒性药物,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肾功不全患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
不要自己掏耳朵。有些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科学的方法是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或到医院找耳鼻喉科医师治疗。
避免噪音
龚教授介绍说,噪声对人听力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人类所有的致聋病因中,噪声约占37%,仅次于衰老排名第二。噪声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物理学上来讲,无论声音的强度还是频率都毫无规律地组合在一块,这叫做噪音。常见的噪音包括工业噪音、交通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等。
从声学理解上来讲,噪音是人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声音。优美柔和的声音使人赏心悦耳,但是有些声音令我们心烦意乱,很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是噪音的声音,但在被迫不得不听的时候,它也是噪音。
目前,医学上将因噪音引起的听力下降,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类。其中,当人体脱离噪音环境,在1分钟内能恢复原有听力水平,被称为听觉适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如果听力在十几或几十个小时后再恢复,被称为听觉疲劳。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长期接触强噪音,则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损伤,最终影响日常的语言交流。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远离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避免将自己长期暴露在非常嘈杂的声音中;
在工作中或操作机器等无法避免的场合,例如环境声音大于80~90分贝,必须戴上适当的听力保护装置,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喜欢使用各类播放器的老年朋友,享受音乐时,记得将音量降低至能听到周围人的正常谈话,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在嘈杂环境中活动中佩戴耳塞;
要重视耳鸣、耳发闷、头晕等听力可能受损的早期信号。耳鸣是血液循环差的第一报警信号,说明人体内最细的末梢神经出了问题,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小知识
听力伤害标准
按照国家现行职业病标准,正常人听力在20分贝以内,如果听力损失达到40分贝,被认为是轻度损失;如果到了55分贝,是中度损失;超过55分贝,
就鉴定为重度损失。
耳聋不能逆转,也要延缓
老年性耳聋并非由某种特定的疾病引起,而是随年龄进展引起生理器官的自然退化。因此,老年性耳聋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办法使之逆转,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提高患者的部分听力或减缓其耳聋进展的速度。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减缓听力衰老的办法还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听力下降,甚至突发耳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改善微循环、延缓老年人听力下降非常重要。
少数早期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选用药物治疗:(1)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剂;(2)内分泌制剂如性激素等;(3)脂蛋白制剂;(4)维生素制剂;(5)活血化淤的中成药;(6)安神补心中成药;(7)镇静剂;(8)微量元素制剂。
部分患者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科学验配助听器
耳聋患者如果听力受损的程度在中度到中重度,都可以使用助听器。使用助听器的时候,一定要科学验配,根据听力曲线图量身定做。适宜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听觉状况,帮助患者克服语言交流及心理障碍,更可以避免听觉分辨能力进一步的下降,是解决听力障碍问题最经济、最现实、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验配助听器时,要注意语言信号与助听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老年性耳聋听觉的特异性。佩戴之后,可通过辅导训练,建立耳聋者的信心、耐心,以获得最大的助听效果。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程靖宁说,为老年性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既要考虑助听效果、隐蔽程度,又要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由于老年性耳聋患者的重振现象和在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更加困难,增加了为他们验配助听器的难度。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常常抱怨他们的助听器噪音太大,在家里等安静环境下效果还可以,到了外面交通噪音等震得头痛,因此不愿意佩戴。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多通道、双拐点、扩展与压缩、智能降噪等在助听器的应用,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老年性耳聋患者听觉补偿问题。
老年性耳聋患者也要加强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好的助听器听觉补偿和充分使用其他感觉器官来帮助交流。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要、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制订康复计划,让其知道自己的听力状况,积极参与康复,了解助听器的使用、保养、故障处理和附件使用等,并对助听器有合理的期望。一般认为,只有听力障碍没有言语障碍的老年人,助听器佩戴超过半年,就会把助听器当成他身体的一部分。
龚教授最后还补充说,这些年来,耳聋患者对人工耳蜗的认知度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重度或极重度感的听力受损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可绕过内耳的受损结构,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他们重获听力。
篇9
尿路感染是夏季女性的多发病。如果女性朋友在夏季的某一天出现尿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每次的尿量不多)、尿频(一有尿意就急着要如厕)、尿痛(排尿时会有烧灼、疼痛等不适感)的症状,有时还伴有腰酸和小腹胀痛,那么十有八九是患上尿路感染了。
女性天生易感染
尿路感染之所以爱在夏季找女性的麻烦,与女性的生理解剖结构有一定关系。
首先,女性的尿道天生较短,尿道口在会和附近。细菌本来就容易侵入尿道,加上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女性的外汗腺又特别丰富,如果穿的内裤因面料质地选择不当,就易使外阴局部长时间潮湿,此时细菌会繁殖得特别快,并乘虚而入,引起尿道发炎。
其次,月经和性活动也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月经血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导致女性会细菌繁殖。活动可以把前尿道的细菌通过机械性的推挤动作推进后尿道和膀胱。有很多慢性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及附件炎等),其分泌物等可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
还有就是憋尿,这是女性常见的不良习惯,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长,万一有少量细菌侵入,便使其有更多时间繁殖,也有更多时间侵入组织。解决之法当然是不憋尿,甚至应养成“勤”小解的好习惯。
在某些特殊的时候,尿路感染也容易发生。比如妊娠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膀胱和输尿管,使尿流缓慢或者形成一种轻度的积液,此种情况会利于细菌侵入和繁殖而致病。50岁以上的女性,随着绝经期到来,阴道分泌物偏碱性,又缺乏抗炎因子,故难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尿路感染。
>>链接
尿路感染3表现
1.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灼热感、尿意频频总也尿不干罚每次仅解出少量的尿液,伴有下腹有烧灼感甚至疼痛感;尿液化验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及尿蛋白或有亚硝酸盐试验阳性。体检发现下腹区有压痛。
2.急性肾盂肾炎:如果是感染上行发生急性肾盂肾炎时,除了上述尿路刺激征外还常伴有怕冷、发热、寒战、头痛、恶心呕吐及腰痛等。体检还有肾区叩击痛(多为一侧性)。血常规检验可发现血中白细胞及粒细胞升高,尿及血培养细菌阳性等。
3.无症状性细菌尿:无明显的尿路刺激征,仅表现为尿检异常及尿培养细菌阳性。
高发人群:中老年女性
据统计,65~75岁女性尿路感染发病率是青年女性5~6倍,并随年龄增加而递增,病史长,反复发作次数多,几乎都是慢性炎症病变,并发症多,肾功能已受到损伤,长期危害她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需要积极防治。
中老年女性成为尿路感染的“重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卵巢功能的改变。女性尿道、膀胱颈和阴道黏膜上皮组织中,有许多雌激素受体细胞(靶细胞)。年轻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高,作用于靶细胞使之增高、黏膜皱襞增多、加深,免疫力也较强,形成防护屏障,降低感染发生率。绝经后,中老年人卵巢萎缩,几乎不分泌雌激素,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和膀胱颈黏膜上皮组织中靶细胞失去支持作用,黏膜皱襞消失,黏膜变薄,防止致病微生物侵入的屏障随之消失,是中老年人尿路感染发生率骤升、张力(压力)性尿失禁(于咳嗽、上举重物、行走较快等腹压升高时,膀胱尿不由自主的滴出和流出)高发的主要原因。
2.盆底功能障碍。眼下这一代65岁以上老年女性生育期都在改革开放以前,年轻时生活困难,工作(劳动)较重,妊娠和围产期缺乏营养和休息,固定子宫的韧带和盆底肌张力恢复不全,容易发生子宫下垂和阴道壁出,膀胱后壁(与阴道前壁紧密相贴)随之下移,膀胱与尿道成角发生改变,膀胱尿排出阻力增大,残余尿多,长期排不尽的残余尿潴留在膀胱内,细菌容易繁殖增多而引起尿感。
3.机体抵抗力差。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会较多,是由于尿中的葡萄糖为细菌提供了营养)、高血压病、呼吸道慢性感染等;活动不便长期卧床的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肿瘤化疗患者、肾移植患者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也极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4.复杂性尿路感染。如果尿路有复杂情况存在,可致尿流不通畅,更易引起尿路感染,其影响发生率比正常者高12倍。所谓复杂情况包括:
*尿路有器质性梗阻性病变:尿路结石梗阻或功能性梗阻如膀胱及/或输尿管反流、神经性膀胱炎;尿路存在异物(结石或留置尿管);
*泌尿系统畸形或结构异常:肾发育不良(多囊肾)、肾盂及输尿管畸形、后尿道瓣膜病等;
*使用尿路器械:不但会将细菌带入尿路,还引起尿道黏膜损伤,如一次导尿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是1%~3%,留置尿管超过3天感染几率为90%;
*其他还有患有尿道息肉、尿道口位置太低、尿道内或尿道口周围有炎症病灶以及存在妇科炎症等。
防感染6大举措
1.注意外阴卫生
女性要想避免细菌“侵袭”其实并不难,最重要的是应注意如厕后和性生活前后的清洁。
(1)如厕后的正确擦拭方法是用卫生纸从前往后擦拭。
(2)在性生活前,女方先排尿1次冲洗尿道,减少滞留的细菌;双方要清洗外阴,以直接插入阴道为好,以防由前上方滑入污染尿道口;每次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过度刺激损伤尿道壁(与阴道前壁紧相贴)引起水肿、免疫功力下降引起感染;结束后,女士再排尿1次冲洗尿道,并用放温的开水清洗尿道口。后如发生尿痛、尿急等排尿症`状,可立即口服复方新诺明1克(4片),多饮水,停止10~14天,多可防止尿路感染于未然。
(3)内裤最好是棉质的,不能太紧,应保持通气良好,以免细菌繁殖引起尿路感染。
(4)不与他人共用坐位马桶、洗浴用品、共洗衣服,经常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就可预防感染。
2.规范使用抗生素
(1)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应先做尿常规检查确定疾病的存在,接着应做尿液细菌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标本送出后可以先试用一种抗生素,待药物敏感结果出来后再调整药物,选用敏感药物,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2)用药量要足、时间要够疗程。通常,急性膀胱炎抗生素的疗程为3~6天,急性肾盂肾炎的疗程至少10~14天。使用抗生素应按常规使用,随意加大剂量、减少剂量或频繁调换抗生素都是错误的。
(3)定期复查。用药3天后复查尿常规,若有效则继续用药6~7天,尿检正常后需在停药1周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和(或)尿培养,只有连续2次检查结果阴性,才能表示此次感染治愈。
(4)一种药物用足3天后,如症状没有缓解,或尿检异常改善不明显,医生一般才考虑换药。
总之,尿路感染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才能达到更快、更好的疗效,尽快康复。
3.控制好慢性病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平时控制好血糖对预防尿路感染非常重要;常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必要时可使用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4.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1)多喝水,不憋尿。排尿不但是排毒的重要环节,还对防治尿路感染有重要意义。排尿时尿液可将尿道和阴道口的细菌冲刷掉,有着天然的清洁作用。因此,保证每天的排尿次数和尿量很重要,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出汗增多,身体的水分消耗增大,会导致尿量的减少,为了保持尿量,一定要适当地多喝水。每天保证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使每日尿量达到1500~2000毫升为宜;及时排尿,不要憋尿,应每2~3小时排1次尿,若超过4个小时不排尿,膀胱内的细菌即会繁殖,极易引起尿路感染。
(2)多走动,少久坐。研究表明,久坐人群患尿路感染的比例要高于其他人群。对女性来说,久坐会使外阴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状态,泌尿系统周围细菌的滋生和繁殖会加快。所以,要尽量改变久坐的习惯。并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3)有盆底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因膀胱下垂引起膀胱残余尿增多,长期排不尽的残余尿潴留在膀胱内,应注意做到二次排尿,即排完一次尿后过一会再次排尿,尽量使膀胱内的残余尿排完,防止细菌繁殖引起尿路感染。
(4)饮食多清淡,少刺激。防治尿路感染,在饮食上最好多吃些清淡、富含水分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大蒜、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尿路的刺激症状,甚至引起感染部位充血肿痛。此外,还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酒精、甜品和高脂肪食物。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度,使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细菌不易生存。所以,鼓励多喝草莓汁、橙汁、柠檬酸、猕猴桃汁之类富含维生素C的饮料,对预防尿路感染有益。
(5)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即每晚服1次药,至少维持3个月至半年,预防尿路感染发生。
5.服用雌激素
处于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妇女,应同时服用雌激素。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口服或者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治疗,能够恢复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上皮的功能,有利于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维护阴道的酸性环境,防止尿路感染。目前一些新型的雌激素制剂,通过阴道内局部给药,能够选择性作用于泌尿生殖道的黏膜。治疗过程中,体内雌激素水平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避免了对子宫内膜、乳腺和其他器官的影响,不会发生子宫内膜脱落出血,也不会刺激乳腺发生胀痛,大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这些药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6.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只在必要时才使用导尿管,且尽早拔除;插尿管时无菌操作及保持无菌非常重要;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无菌封闭系统,避免开放并保持尿袋在膀胱水平以下及引流通畅;留取尿标本时应在消毒后抽取;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及时拔除或更换导尿管;应尽可能和感染患者分开;单纯导尿的妇女可服用单剂抗生素;拔导尿管或更换导尿管前可用单剂抗生素预防。中医认为,急、慢性感染都要清热,所以与西医治尿路感染不同,中药治疗不以杀菌为手段,而主要是通过清利湿热来达到治愈病症的目的。尽管中药起效相比较西药要慢一些,却有其作用持久、副作用小、无耐药性的优势。它利用中药既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又能够提高人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力的作用,调理、改变尿路黏膜局部的内环境,也可以间接促进人体自身恢复,缓解病情。此外,采用利尿中药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方法之一。尿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冲刷尿道的作用,可以帮助减少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进一步降低尿路感染的机会。
总之,对于尿路感染,防胜于治。广大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将尿路感染拒之门外。
>>尿路感染小知识
1.一般的膀胱感染并不会太严重,但如果是肾脏感染,可能会引起比较严重的疾病。
2.一旦有尿路感染的症状应马上就医。膀胱感染通常病情不那么严重,但有些人如孕妇、老人、糖尿病患者、肾病患者、免疫系统低下的人群等,也可能有其他并发症。
3.以下表现提示或有尿路感染:排尿时疼痛或有烧灼感;时常有尿意;腹部下方疼痛;尿液浑浊或有异味;有些人也可能症状不明显。
4.膀胱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蔓延到肾,并出现下列症状:一侧或两侧的腰疼、发热、恶心呕吐。
5.尽管排尿时的灼痛感是尿路感染的明显征兆,但也可能是其他性传染病的症状,如:衣原体感染、淋病、毛滴虫病等。简单的实验室检测就可以辨别到底是尿路感染还是性传染病了。
6.没有比尿路感染更会破坏蜜月期的东西了。时会把细菌送入尿道,造成尿路感染。有些女性每次后都会膀胱感染。使用子宫帽避孕的女性更容易受到尿路感染的困扰。
6.尿路感染不及时医治,感染会波及到肾脏。细菌一旦进入肾脏,将会造成永久性的肾功能损伤。对已有肾病的人来说,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感染源还可能进入血管并感染其他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