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6: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氛围;问题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091-01
新课改的实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学以自用,不读死书,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去,这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全力关注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结合学生所具有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以及数学特点等综合因素,认真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研究出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得学生想学、愿学、活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和教育意义。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要谈谈一下观点。
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但不失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反之,教师如果板着一副生冷的面孔,摆着师道尊严的架子,去摆布、指使学生,怎能使他们对该门功课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有趣的笑话、数学故事、趣味推理、数学乐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诱发其创造性思维。如教学“乘方”一节知识点时,可先讲述“棋盘上的学问”这一小故事,以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以及主动学习的愿望,然后再引出问题:国王到底有那么多米吗?此时学生会感到非常地好奇,注意力也会特别集中,课堂气氛也跟着活跃起来。这样,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的到了数学的无限神奇和乐趣。因此,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低负担的心理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
二、充分把握教材,优化课堂教学
如今课堂教学已不再停留于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更多的是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要做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巧妙设计。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先不急着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首先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长方形纸,让学生自己裁剪出平行四边形,之后分组互相展开讨论。讨论完毕后各组到黑板上写出各自的讨论结果。这时候老师再对每个小组的结论进行修改补充。最后验证出正确的平行四边形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主动思考的机会。分组讨论可使学生之间更好地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实践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样,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教的主动权,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的资源,注重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以向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化技术领域当中有着许许多多、形形的教育教学产品,如幻灯、课件、多媒体技术等等。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等特点,他们对于这些形象直观形象的展示更感兴趣。把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变得直观形象,学生上课充满积极性,当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多媒体、投影、幻灯片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往往还会有些学生会主动问老师这些多媒体如何制作,如果能适时培养他们制作多媒体,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具有更大的透彻性。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
关健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主动性 趣味
一.通过课堂导入优化,促进语文教学优化
课堂导入环节,对于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导入进行改革,提高导入的趣味性,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与民主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优化。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入问题的有效设置,来优化导入环节。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当利用几个问题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内容的难度。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像在讲解《谈礼貌》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你们都是懂礼貌的孩子吗?为什么说你们是懂礼貌的孩子呢?你们在生活中做了哪些事证明你们懂礼貌?”这些问题与小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且与课文中心一致。提出有效的导入问题,会让学生注意力集中,提前了解学习主题。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述的方法进行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故事具有生动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故事,往往能够促进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对导入策略加以优化,使小学生将自己的精力以及个人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像在讲解《天火之谜》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小学生讲一个天火的故事,用神秘且诡异的声音去讲这个故事,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天火上,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语文教学优化
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正处于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要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大胆地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进行引导,更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找到快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调动小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为了胜利而集中注意力开展高效的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了某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在课堂中给小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复习生字与生词。利用不同形式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去高效记忆生字生词,时间停止后对学生进行考察。规定时间的自主学习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有较大作用,更能让小学生感受到高效学习的。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生字生词进行复习与记忆,在课堂中利用抽签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个人战,两人比拼背写生字生词。丰富的教学活动,给了小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把握学生思维特点,促进语文教学优化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于身边一切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成果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具有语文学习兴趣,才能主动进行语文学习,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小学生多思想,多想象,鼓励小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小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有权利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自己的观点。顺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安排,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更能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完善。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促进教学活动的灵活化。
小学生比较喜爱活泼与形象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可以针对学习内容的特点,引导小学生编排课本剧,或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像在讲解《海底世界》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海底世界的视频,或者利用灯光设备营造出海底世界的氛围,给小学生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只有符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策略,才能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小结
综上所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就要先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优化。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总结,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创新。多引入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开辟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路,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篇3
一、设置情景,融合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同样可以在课堂中适当的融合探究教学的理念,通过探究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例如,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 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在侧面上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动画演示全过程)
通过这个情境的设置,有效的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以更为生动的形象出现,而不是以严肃的、刻板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当然,我们设置这个情境的目标,也不仅仅局限于此. 笔者在这个情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追加了动手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 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一个圆柱,寻找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 然后再分组讨论:将圆柱的其中一条母线剪开,展开成一个长方形,思考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是什么. 这个探究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抽象模型转化,凸显数学本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习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 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 问:上午10:00时,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二、加强学习研究,多维度解题
数学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通向这一目的地的道路却是多种多样的. 正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数学亦是如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想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呈现更多的可能,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问题的本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以多维度为教学视角,注意教学的多面性. 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问题的“一题多解”,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将公式或结论进行推广,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例如,求证:cos■ + cos■ + cos■ = ■. 在学生用“三角证法”完成解题之后,教师接着从复数证法的角度切入,当学生还在思考另一种可能的时候,再与学生一起研究公式的推广cos■ + cos■ + … + cos■π = ■(n为奇数,且n ≥ 3).
此外,我们所说的多维度教学,还包括充分运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纠正,但是不应该把错误当成纯粹的错误,而要借题发挥,发挥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把握正确的解法.
例如,直线l过点P(2,-1),它在y轴上的截距等于它在x轴上截距的2倍,求直线l的方程.
学生解答为:设l的方程为■ + ■ = 1,则b = 2a……①,又由P(2,-1)在l上,得■ - ■ = 1……②,联立①,②,得a = ■,b = 3,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
此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此题:
设直线l的方程为y + 1 = k(x - 2),令x = 0,得到y = -2k - 1,令y = 0,得x = ■,由题意,得-2k - 1 = 2・■,解得k = -2或k = -■,故直线l的方程为2x + y - 3 = 0或x + 2y = 0.
此时,笔者顺势提出:为何两种解法得出的结果却不相同?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不但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明白直线方程的截距式不包括截距为0(过原点的直线)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对截距式直线方程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许多方法能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获得简易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在课堂讲解例题时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策略.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学效益;问题情境;自主体验;合作交流
什么是教学策略?博士生导师袁振国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教学策略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心理需求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标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思维方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但传统教学中问题通常由教师给出,这并非不可,但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标准》强调:教师应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从苏教版数学教材看,书上都是通过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等一些具体形象来展示数学问题。面对这些引人注目、赏心悦目的的图片,教师要善于编写情境用语,低年级可以是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中高年级可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总之,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不断被打破原有的认知平衡,又不断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教学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如,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位置(左右)》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入手,寻找教学突破口,降低理解的难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同时通过再通过寻找身体上的“左”和“右”(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强化对概念的巩固。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左”“右”两个概念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围绕教室里每一横排座位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如张红坐在王兰的左边,而同时又坐在李海的右边,所以在描述两个物置时,要说清谁在谁的左边或谁在谁的右边。这种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内容和求知心理之间不断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诱发学生在“问”中学。
二、自主体验,发现学习最佳途径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则被忽视。《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体验对所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只有亲历学习过程,学生方能以学习主体的姿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其主动性、探索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譬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让学生猜猜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着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或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1)摆小棒。学生在汇报时出现了“有序”和“无序”两种,笔者将学生的答案一一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种方法都得出了四种答案,哪一种更好一些?为什么?(2)算一算。先算出长方形长、宽的和:18÷2=9(米),再写出长、宽各是几米,并追问:“怎样写,才能保证不会多也不漏?”无论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学生都会发现:从宽l米想起更好一些。
真正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自主、独立的思考。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得到同步提高。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中,学生凭自己的经验想到用实物操作(摆一摆)和列表(算一算)的办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心中装着图形,用其他办法表达自己的思考。”这一步骤中教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把日常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此过程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导,让大家分享思维的成果,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寻求学习高效策略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凭借模仿、记忆和操练,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譬如,教学《运算律》时,笔者先出示情境图,再出示问题:跳绳有多少人?学生列式交流:26+18、18+26这两个算式都表示两个数相加,尽管加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和不变。可以写成26+18=18+26。然后师组织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两个加数相加时会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各自介绍表示这个规律的方法:(1)+=+;(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3)A+B=B+A。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后,笔者及时对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从符号表示过渡到用字母表示,体会用字母表示数学模型的简洁性和形象性。
数学教学应鼓励每位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如果学生思维混乱,则语言表达就不贴切、含糊不清;而通过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安排学生独立思考,而忽视交流的重要作用。在执教《运算律》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和生生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加法交换律,帮助学生规范数学语言,使学生获得新知清晰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和概括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所以,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交流,适时、适度地帮助学生体悟数学的思考方法和路径,寻求学生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 思品课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06-01
思品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多年以来,中学思品课一直是以灌输知识概念为主,教师在教学时也是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导致学生把思品课当成“副科”,对思品课学习失去兴趣,仅仅是在考试前背诵思品知识点、对一些灵活理解的题目不会应对,再有就是即使考出好成绩也不会把思品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学习的知识没有对人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该如何才能优化中学思品教学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巧妙导入新课、优化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反思以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这五方面探讨,力求找到优化中学思品教学的好办法。
1 要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思品课教学时,应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最为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例如,可以使用实物演示法、音乐渲染法、故事导入法等形式。例如我在教学“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时先在班里播放《众人划将开大船》的音乐,学生听到熟悉的音乐,大都跟着哼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我再把学生分组,每小组先后折一根筷子和十根筷子,让他们感受一下折一根筷子和折十根筷子有什么不同,之后我再让学生相互讨论,然后派个代表去谈谈他们在这个小游戏中得出了什么结论。使用这样的导入法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个体和集体力量上的不同,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这个游戏虽然很简单,但是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就会印象深刻,而且能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2 要关注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一些趣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思品课情境教学常用的形式有借助教具、多媒体教学等。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使用一些课外资料,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为培养学生爱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道德品质,我利用“神州九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并顺利返回这一热点,用多媒体展示了三名宇航员从升空到胜利返回的十余天的回顾。然后再请他们的物理老师为他们讲解发射“神九”时都用到了哪些所学知识,最后请学生上台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悟。学生积极配合,踊跃发言,说出“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科学是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等,表达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大大提高了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又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和体谅他人的精神。我结合社会上“最美妈妈”这一新闻热点,给学生上了一节关于传统美德的思想品德课。课上我先给学生讲解“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迹,然后给学生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学生很动容,主动走到台前讲述了生病时父母是怎样照顾自己的、为让自己安心学习父母是怎样辛苦地工作等等,表达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课堂一直处于温馨、感动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了体谅父母、感恩父母,表达了以后要努力报答父母的心情。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积极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 要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和处理资料,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社会,提高道德品质。策划探究活动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摆脱束缚,自由发挥,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各抒己见。例如我在教学“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时,让学生分组调查本校不同年级学生是如何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小组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校园采访或者是深入观察等方法来展开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调查形式和内容,并要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建议,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调查结果并谈谈自己的感悟。指导学生学会用探究的理念来感悟社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全班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体验的感知是不深刻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最终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由此可见,中学思品课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实践的好习惯。
4 要创设反思平台,激起心灵碰撞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生物课也应该是充满情趣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教学却往往是单调枯燥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势必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鉴于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特定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中寻找切入点,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将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富有情趣。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这一章节时,如果教师直接照本宣科,学生将毫无兴趣可言。鉴于此,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向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请根据你们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在空中飞行的鸟有哪些?……哪些鸟飞得低矮而短促?哪些鸟飞得强劲而高远?……飞得低矮短促的鸟与飞得强劲而高远的鸟分别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说一说其中的原因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后,应对同学们的大胆想象和勇于发言予以肯定,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游戏:“请每位同学做一个折纸飞机,不会做的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然后进行‘飞行’比赛,看哪个同学折的飞机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并让获胜者介绍经验和技巧,让大学分享和学习。”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引发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渴望,有效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归纳和总结出纸飞机能否“飞”得高远的影响因素为:“纸的材质轻重;折纸的大小;纸飞机翅膀的大小;纸飞机机头的不同折法等。”并通过循循善诱,指导学生得出“研究结论”:要想纸飞机能够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因素,一是重力,二是阻力,三是动力。此时,教师可以从上述“研究成果”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同学们进一步回答问题:“……请问鸟在空中飞行,是如何解决在空中飞行的重力、阻力、动力的?”从而使得学生水到渠成地认识和理解了“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新课的导入点,使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适当采取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开展生物教学,切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初中学生的低龄特点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初中学生的低龄化,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容易长期关注,如果教师不能予以解决,将一定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教师应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以优化教学课堂。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探究《动物的行为》中的“动物的攻击行为”时,可以在播放两个羚羊的争斗视频后,利用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同学们看到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学生:看到两个公羚羊正在争斗,表现的是动物的攻击行为。
教师:同学们表述得很准确。羚羊是草食动物,它的长犄角不是为了获取食物,也不是为了自卫,而是雄性个体用来争夺雌性配偶的。同学们能否举出动物攻击行为的其他例子?
学生:老鹰抓小鸡,猫捉老鼠……
教师:呵呵,这个游戏老师小时候也玩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种动物之间的攻击不属于动物的攻击行为,而是属于防御行为、捕食行为或其他类型的行为。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所发生的争夺配偶、食物、领地等而发生的相互攻击。那么,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互相攻击和残杀,对于该种动物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呢?
学生:有害,动物间也应该互相友爱。
教师:你(们)的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同种动物间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以提高种群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心态处于轻松愉悦之中,使得生物教学活动能够在快乐的师生互动中顺利开展,为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了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实行“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营养物质》这一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场景,以达到全班同学“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要求。即要求同学们“推荐”出一个学生充当“营养师”,其他同学充当“营养不良者”,而教师则操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负责通过投影仪呈现课件内容。活动开始前,教师要求充当“营养师”的同学面向黑板,而其他同学背向黑板。活动开始后,当教师在黑板上投影出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可能引发的疾病名称时,要求“营养不良者”大声说出主要症状,并请“营养师”进行诊断,进而对“营养不良者”提出营养补充的合理建议。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通过角色的分配,设计出有利于全体同学踊跃参加的教学场景,从而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学习和掌握了生物知识,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7
关键词: 优化 《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一、课前完善课程文本是优化课程教学的前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文本尽管不是“圣经”,但它仍然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不仅不能完全脱离、放弃文本,反而应深入研读教材文本,做文本的知音,这是构建新文本的第一步,也是构建新文本的基础。面对《历史与社会》教材,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这门课程贯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基本框架的思路是什么。其次要领会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要明确教学上的方式方法,评价上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改进,这是从整体上把握了课程。接下来,重中之重的是详细咀嚼内容标准和教材文本中出现的具体内容。一些具体的知识点要识记,如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应识记各省级行政区的轮廓,相对应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气候、资源、民族、风俗、地势、文化等知识要点挂钩,进一步凸现各省级行政区的独有特征,可以构建“省级行政区特征一览表”这一新文本。又如,课标要求构建一个“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这一新文本,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就可以举出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南迁、北美移民国家的建立、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世界三大宗教的传播等文化传播的途径。再如,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文本非常熟悉,必须认真详细了解、研读文本,熟记王朝更替的时间、各王朝的制度的实施、各王朝兴衰的前因后果,并能寻找出王朝更替给我们的启示,“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样,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文本,将教材内容最优化,提炼教材内容的精髓,师生头脑里有基本教材的内容框架。
二、课堂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历史与社会》有些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单靠某个学生独立思考会出现困难或回答不全面。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比如,在“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中经纬网探究时,经纬网的概念较抽象也较难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非常需要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他们能利用一些材料制作出经纬网仪,且非常逼真。又如,在“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不同点归纳、概括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特点。然后分小组查阅相关资料,探讨中华文明在各个时期(以朝代为主)的辉煌成就,要求每个小组分别查阅一两个朝代的资料,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做介绍(鼓励各小组用多媒体展示),然后全班各小组综合起来,展现中华文明演进的全过程。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与学双赢的体现。新课程标准反对那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的讲解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分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一个“导”字,落脚于学生的“学”,千方百计调动受教育者潜在的探求心理和积极因素,激发主动索取知识的欲望,把自学的方法及能力教给学生。假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内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要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例如本学期讲解《生活从哪里开始》,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其中最闪光的地方就是对学生的调动,它特别体现在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课后整理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后习题都被当作加深、巩固和检测学生课堂上所记忆知识的工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各学科的教育打开了新视野。新的教育观念强调,人文学科的教育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能力的锻炼和开放性思维的形成。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中学教学中的每一环节,其中包括课后习题教学。在教学中设计历史情景式习题,尽可能真实而全面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建构。毫无疑问,它能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成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个性心理品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教学手段。
四、课外是课堂教学的校外课堂
经验告诉我们,“课外”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时间、空间弹性都比较大的概念,是否把握好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能否提高。因此,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基本的做法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联系以及查看家长对学生阅读情况记录卡。农村家长们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较高,但有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原因,对孩子的阅读督查或指导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的家长忙于上班、干农活、开店挣钱,对孩子“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因为过分宠爱孩子,而“放纵不管”;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出息,管不管无所谓,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有的家长管理方法不当,采用金钱刺激、打骂等种种不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定期召开家长会,明确要求家长改变上述现象,并请家长和社会参与对孩子阅读的监督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向家长发放正确教育孩子的有关资料,希望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多加关心。每月向家长发放并回收子女在家阅读的调查问卷、阅读记录卡,及时作出情况分析。家长的答卷、建议以及教师的要求,也应实事求是地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体现民主性。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改革课堂教学,责无旁贷。因此,我们要探索,我们要研究。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篇8
一、言传身教,用体育教师自身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去影响学生,和蔼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你这是干什么,有你这么做的吗?”“怎么学也学不会,有你这么笨的吗?”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力极大,由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都可以让学生自尊崩溃,心灵受到创伤,或者说从此留下烙印,关闭沟通之门,使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其结果不可想象。正如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明确提出的:“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青少年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受到全社会尊敬的人。”事实上,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言行一致的作风,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教师积极进取、自我发展的行为又昭示出“学无止境”的真理,教师的形象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学识魅力、教师的个性魅力像“细无声”的“春雨”永远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任务,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主战场。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内容、学有所获。也就是说,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应该对教学任务的目标、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方向。有时也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任务是什么,如何完成此项任务,任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而且目标越具体越好。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么就可能是“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应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其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若目的性缺失,活动将沦为一般的游戏,只能满足学生的低级需要而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评价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9
【摘要】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
【关键词】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1 优化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1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预习,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主要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首先,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次,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第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最后,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
1.2 提升课堂。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1.3 激活课堂。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2 优化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2.1 读数学。数学也是可以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2 做数学。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2.3 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3 优化学生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总之,无论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还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都必须从学生出发。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味,学之有劲,也只有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有了积极性,才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实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确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短短的教学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完成,还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而且要考虑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养成,因而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课堂教学优化的分析
课堂教学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初中生每天有大部分时间属于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因而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克服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进而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实现减负、提质的最终目标。
教学最优化的理念由前苏联的巴班斯基提出,这位教育家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教学体系,确定最合理的教学方案,争取在投入最小精力的同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将课堂教学优化理解为以教师费力少、学生负担低而教学效果最好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最优化能够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而低效益的教学、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使教与学步入轻松、高效、愉悦的正确轨道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和课堂氛围的优化、课堂管理的优化、课堂反馈的优化等工作,下文中将针对这几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
1.课前准备工作的优化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学生的准备和教师的准备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准备工作的优化需要结合导学提纲进行相应的预习,在课前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知识点,先掌握简单的知识点,对重点、难点有所了解,以待课堂教学中解决,这样才能使课堂学习主次分明,提高学习的效率,降低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做好探究活动等教学要求的准备工作,例如在轴对称性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实验道具的准备工作,以免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在教师方面,更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作课件,准备好教具,还要组织好教学语言,设计一些有益于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氛围的教学手段。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时,教师应在课前制作棱柱、圆柱、球体等常见的几何体,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依靠实物、动画、场景和演示来提升教学水平,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氛围的优化
课堂氛围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学生们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好奇心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探究,渴望体现自我,得到其他人的重视。针对这一特点,教师需要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深入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多方式参与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题目:大家都知道一个正方形需要用四根木棒来搭建,而两个正方形联在一起只需要七根木棒便能搭建,请问当三个正方形联在一起时需要使用多少根木棒?对于这种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学生们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总结规律、讲述推导过程,能够将问题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掌握到数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3.课堂管理的优化
课堂管理包括整个课堂教学的所有管理工作,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控制在一个活而不乱、积极主动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踊跃回答问题,赞许学生的努力和进步,使教学处于高效、紧凑的节奏之中。
4.课堂反馈的优化
课堂反馈是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依据,教师需要具备超前意识,做有心人,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尽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积累经验,依靠课堂反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课堂氛围、课堂管理与课堂反馈,依靠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来提升教学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席香芹. 采取有效措施 激“活”课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之我见[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1,(0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