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分析化学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西文化的差异主要是人们通过不断认识和改造自己所处环境而长期形成的。针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人们发展了两种认知:对“自然物”的自然认知和对“社会人”的社会认知。其中,自然认知的内容包括大部分没有人类主体参与的确定性现象,与自然环境相对稳定的变化特点相对应;社会认知是人对“人”的认知,必须建立在人对“物”认知的基本原理之上。但由于人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认知主要涉及主体间互动所形成的概率关系或不确定性关系,与自然认知存在根本差异③。其确定性要远低于自然认知,这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特点相对应。人们长期处于自己独特的环境之中,必然侧重某些现象的认知和改造,从而形成某种特殊的认知结构,并据此有意无意地建构自己独特的行为和逻辑规则。反过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又不断做出符合自己文化需要的选择。比如,西方文化遵从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元对立的宇宙观,更加注重主体对自然的改造,偏重发展自然认知———量化细分出事物的单一属性,对事物间的确定性关系进行比较和推断,其认知更多表现为线性结构;与此不同,中国文化则倡导天人合一的主客二元依存的宇宙观,更多注重人对人的改造,偏重发展社会认知———多种属性捆绑的概率性关系的比较和判断,其认知更多表现为社会传递性中最典型的环性结构。总之,中西文化线性与环性结构差异可能根源于自然认知与社会认知的本质分野。下面进一步详述,以更清晰地把握中西文化特点。
(一)线性结构
在关系推理中,当人们面对自然界确定性现象时,常常表现出线性传递的推理结构。在形式逻辑框架下,若前提为真,结论也必为真。①假定:A、B和C表示三种事物。A的单一属性———“长度”大于B,且B大于C,那么大多数人可能做出逻辑推断:A大于C,该推断的关系传递路线是线性的。②线性结构是一些自然属性(如身体、楼房等的轻/重、高/低)在确定性情境下的推断规则。其逻辑的合法性是基于关系推理中比较的属性(长度)是单一的,而不是多种属性组合,否则会出现多种非线性结构。对被试而言,根据前提正确推断A和C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头脑中储存着线性结构的认知结构。至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方文化表现出的线性结构可能根源于该文化中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确定性现象的认知和文化偏好,具有自然认知的特点。
(二)环性结构
当人们面对多种属性组合时,事物间的关系则是不确定的,我们很难根据前提判断A与C的关系。这时,线性规则可能并不成立,而必然出现非线性传递的关系结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③下面以起源于中国民间的社会性游戏———“锤子-剪刀-布”来说明环性认知结构的特点。与“3-2-1”的线性传递关系不同,“锤子-剪刀-布”的大小关系是环性传递的,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事物间比较的属性是多样的,二是多种属性的比较导致概率性质的互反关系。比如,布和锤子的比较包含“重量”、“面积”等多种属性,那么二者的关系就难免包含“布的重量比锤子小”、“面积却比锤子大”等,这种互反关系代表了中国文化“一物降一物”的互相联系与制约思想。如果假设:锤子大于剪刀,且剪刀大于布时,那么,布和锤子的关系客观上存在以下情况:1.可能二者毫无关系;2.可能布大于锤子;3.可能布小于锤子等。具体是哪一种情况,要根据个人经验和具体社会情境而定,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的推断,常被称为社会传递性推理。其中第2种情况为环性结构,因其关系传递路线形似圆环得名。环性传递的现实意义是:在布和锤子的所有关系中,“面积”这一属性比较常见或符合情境。那么,布大于锤子为大概率事件。概括地讲,该游戏的事物两两间都存在互反关系,每一关系都是概率的,这使得“大于”这一关系并无法必然沿着线性路线传递。线性路线是一种必然确定关系,只适合诸如3-2-1之类的关系,这是两事物间仅存在单一属性(如长度)和单一关系(如3必大于2)的单变量模型,诸如大/小、长/短、轻/重等精确的自然概念。而环性结构的数学形式是多变量模型④,是针对那些拥有多种互反属性捆绑在一起的诸如爱/恨、胜/负等社会性概念,带有很大的社会认知特点。综上所述,人们的日常游戏依赖于人们的深层认知结构,这种结构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其他心理与行为方式。与西方文化注重精确细分的单一属性的变量分析截然不同,中国文化更强调各种因素或多种变量捆绑在一起进行整体的直觉把握和顿悟思维,尤其关注事物间互反的两面性思考。在中国的日常行为和学术思考中,这类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为人做事讲求“内方”,又强调“外圆”;阴阳学说强调相生相克等。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法则,重视依存和制约的互反两面性,因而形成环性结构的认知特点。
二、中国文化环性特点的实证研究及展望
皮亚杰在结构主义的框架下,首先提出线性传递问题①,得到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广泛研究,这里不再赘述。近年来,非线性特别是环性传递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简要介绍环性结构有关研究,有利于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差异的心理基础。文献显示,针对中西文化线性和环性特点,国内外实证研究几乎空白,大部分是关于动物和人类的环形结构获得研究。这可能提供有益的借鉴,需要详细阐述。
(一)实验研究
在过去很长时期里,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只有线性传递推理才是正确的,而环性结构推理只是我们必须有意识纠正的错误。很多人也由此认为,西方文化中盛行的线性传递逻辑才是真正符合客观现实的逻辑,而否定中国文化所遵循的环性思想。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在现实世界里,人们为了适应复杂环境,能够在无意识努力的情况下发现生活、生产和实验任务中隐藏的规则或潜在结构②,并且能够对复杂关系结构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③,这就是内隐学习。比如,出生几个月的新生儿就可以内隐获得复杂的概率性刺激结构和语言结构④。自动内隐地探测环境中的复杂规则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面,文化的熏陶可能正基于此。当然,这里并非意指外显学习对文化的培养不重要,而是强调无意识的内隐学习对文化形成的至关重要性⑤。其实,无论中西,无论人类还是动物,终其一生,都内隐地习得了自己文化环境中的潜在深层结构⑥,其中不但包含线性结构,也必然包含环性结构。因而,中西文化差异并不存在孰是孰非的意味,都有着共同的心理基础。以往研究表明,人类和动物都存在非线性传递的现象⑦⑧。该领域的研究大多使用诸如英文字母、日文或者实物图形等抽象刺激作为实验材料,以“非形式逻辑”关系学习的实验框架为主(见下页图1)。比如Sidman和Tailby(1982)⑨的实验,首先是学习阶段,通过刺激-反馈(奖励或惩罚)模式,训练被试形成A与B、B与C等刺激间的联结。接着对未学习过的四种关系(BA、CB、AC和CA)进行测试,检验被试能否自动形成这四种关系的联结。其中,AC联结是线性传递关系形成关键;而等价关系CA的联结是环性结构形成的关键(见图1)。实验主要目的是:检验具有丰富自然性的动物和具有社会性的人类被试能否自动形成等价关系。根据这一范式,其他心理学家对人类、黑猩猩瑏瑠?、鲸鱼瑏瑡?和海狮瑏瑢?等动物被试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人类和动物都能够习得线性结构。然而,等价关系则只有人类和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动物(如猴子)才能获得,低社会性的动物则无法习得,即使让它外显地学习,也是如此。综上所述,等价关系直接关乎环性结构的形成,而研究表明只有人和高社会性动物才能习得。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环性结构可能与社会性程度有关,是社会认知的关键特点,与自然认知相区别。毕竟,动物更多面对的是自然界“物”的环境,而人类更多面对社会的、互动的“人”的环境。这一差异给人类和动物提出不同的认知要求。对于中西文化线性和环性差异而言,可以推断:西方文化重视个体主义,强调个体对自然界的改造;而中国文化重视集体主义,强调对社会和人本身的实践,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等都是强调群体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社会性价值取向。中西不同的文化选择很可能造成了线性和环性认知结构的差异。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西方文化中的人们不具有环性结构的认知能力,而很可能是中西文化被试对线性与环性结构的敏感性或偏好存在差异。其实,只要想到直刺苍穹的教堂和环抱大地的天坛、直挺挺的芭蕾和弯曲环绕的孔雀舞,就不难看出:在日常生活、建筑和舞蹈等各个方面,两种文化对线性和环性的不同偏好的确广泛存在。①
(二)展望
就心理学而言,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更深层次的实验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的。那么,如何模拟中西文化被试学习各种关系结构偏好情景呢?提供一些线性和环性认知结构有关的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上文阐述的抽象材料和实验程式之外,笔者认为,如果运用更加生态化的具有概率性质的骰子博弈游戏,将是一种有益尝试。其合理性如下:首先,复杂概率规则的内隐学习开始研究。比如Hunt和Aslin(2001)提出以概率序列代替确定序列进行内隐研究②,因为概率规则不易外显,且更接近现实情境。虽然生活中不乏确定性规则(如音乐),但大部分事件都是概率的。其次,生态化的游戏已在心理学研究中广泛使用,而骰子博弈游戏具有该特点。如Herey和Velani(2010)的研究,要求被试与电脑仿真头像玩锤子-剪刀-布的博弈游戏③。结果发现,被试在游戏中内隐地利用了对手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最后,从数学变量思想看,离散骰子是一种专门研究互反关系的抽象工具,骰子的面和面上数字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取值,从而形成各种结构。就科学研究而言,离散骰子是大部分社会性概念的恰当表示工具④。列举三枚六面骰子:A={3,3,3,6,6,6},B={2,5,5,5,5,5},C={1,4,4,4,7,7}。骰子代表某事物,各面代表事物的各属性,数字代表属性的量。在博弈中,骰子间的输/赢关系是概率的,反映事物间的制约关系。这种设计可以展现包括线性和环性的各种传递结构,如上面三枚骰子间的大小关系就是一种环性结构(A>B>C>A)。
篇2
物理教材 科学方法 显性化 文本分析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物理新课程不仅重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为此,近年来有很多关于科学方法显性化的研究和呼吁。所谓科学方法显性化是教材在隐性使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标示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对科学方法的内涵进行阐述、组织学生使用和训练科学方法等手段,更加明确地、显性化地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那么,我国物理教材在科学方法显性化表征上做得如何?有哪些经验和不足呢?对此,本文进行了教材文本分析,我们相信该研究对于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高中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和选修3系列为研究对象,共计7本教材,分析内容包含前言、各章节及习题等部分。
2.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编制数据分析记录表、对照分析教材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确定科学方法的种类。文献研究发现,科学方法的分类标准不同、类目多样,本文主要参考邢老师的分类方法,并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做了补充,如在一般科学方法中加入科学探究法,在实验方法中加入近几年教材中新出现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最后,一共解析出24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参见表3第一列)。
我们对这些科学方法查阅大量资料,以确认其准确、全面、相互不交叉(即不出现一种具体的操作被归入两个科学方法的情况)、定义规范、方便理解[1]。然后,我们以这些科学方法为指标对物理教材进行分析以确定每一类科学方法出现的次数和显性化程度,尤其注意在物理知识点的建立、引申和扩展中,以及“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结处)位置[2]等要点处确认科学方法使用情况。
其次,确定科学方法的体现方式和显性化水平层次。教材在处理物理知识时会体现相应的科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预调查,我们发现有以下四种体现方式:渗透使用,教材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渗透某种科学方法,但不明确指出其名称、不进行解释说明,该方式只是隐性使用,并没有进行显性化处理;命名,教材明确给出该种科学方法的名称;讲解,教材解释或讲解该科学方法,如解释科学方法的内涵、总结其特点、给出一般性定义、举例说明、给出使用注意事项等,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组织使用,教材组织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或训练学生掌握该方法。
上述方式表现出的显性化水平是不同的,我们把它们分为以下四个水平层次(见表1):
表1 科学方法显性化分层表
从表1可以看出:当教材只是隐性使用科学方法时,教材并没有进行显性化处理,称为零水平层次;水平一层次是在使用该科学方法处理物理知识时明确给出名称,但是不讲解其内涵、不训练使用该科学方法,需要学生自己体会总结或者查阅资料来学习,因此其显性化水平较低;水平二、三层次的显性化程度更高。本研究在解析教材时采用该指标体系来分析科学方法显性化处理的方式和水平。
再次,编制文本分析表。本研究根据以上分析指标编制了“科学方法显性化分析记录表”(见表2)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
表2 科学方法显性化分析记录表
最后,整体分析教材科学方法显性化表征的系统性。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应该是评估教材编写质量的一个指标。由于本研究涉及整个高中物理教材,因此,本研究可以对高中教材编写的系统化进行分析。
3.研究工具的信度检验
对于本研究工具,研究者进行了信度分析,请三名物理教学论研究生分别独立使用该工具对同样的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发现三者一致性较高,按照“评分者信度”的计算方法,达到0.928,表明本研究工具具有较高信度。
三、研究发现
1.研究数据的呈现
我们对人教社高中物理必修1、2和选修三系列共计七本教材进行分析,整体数据如表3。
2.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统计表3,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各类科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出现的总数目合计为950次,相比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数量,次数非常多,表明教材编写时重视使用和体现科学方法。
第二,从出现的次数来看,各类科学方法在教材中使用和体现的情况差别很大,直接定义法出现的次数最多(353次)。一般来说,当教材中出现新概念时,需要通过直接定义来进行解释,该数据表明我国高中物理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是比较多的,教材信息量大。教材体现图形图像法的次数排名第二(100次),表明教材注重采用直观、易读的方法来展示物理内容。其次为观察法(78次),表明教材在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方面,较为重视。之后为归纳法(66次),表明教材比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建构知识,逐渐改变了传统教育过于注重直接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随后是比较法(46次),表明教材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辨析来建立知识。体现较多的其他科学方法依次是近似估算法(45次)、分类法(34次)、科学研究法(30次)、计算机模拟法(29次)和演绎推理法(27次)。
这10种方法的总次数占85%以上,说明教材编写者认为这些方法是物理学中基础的方法,应该进行一定的科学方法教育。
第三,从“显性化数目”来看,较为明显的依次是:图形图像法(42次)、科学探究法(22次)、计算机模拟方法(21次)、近似估算法(16次)和实验验证法(13次)。表明教材注重对这些科学方法加以显性化处理,试图引导学生重视这些方法。
第四,从“显性化比例”来看,较为明显的依次是:科学探究法(73.33%)、计算机模拟法(72.41%)、实验验证法(56.52%),其他方法,如图形图像法、近似估算法、理想化模型法、理想化实验、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的显性化比例都超过了25%,表明教材在使用这些科学方法时注意加以显性化处理,试图引导学生重视该方法。
第五,从“显性化水平层次”来看,各类科学方法的显性化水平层次是不同的。处于水平一层次的科学方法有2类,分别是理想化实验法和归纳法,表明教材在使用这些科学方法处理物理知识时明确给出了这些方法的名称,让学生了解。处于水平二层次的科学方法有2类,分别是等效法和其他类别中的反证法,表明教材对这些科学方法直接进行了讲解,这是在讲解物理知识之外直接讲解科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该方法的内涵。处于水平三层次的科学方法有11类(参见表3第8列),表明教材注重组织学生使用这些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训练更有助于学生体会、应用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计算机模拟法、图形图像法和近似估算法等科学方法在教材中是多次组织学生使用和训练,表明教材更为重视这些科学方法的教育。
第六,从科学方法显性表征的系统化设计来看,教材显得比较弱。数据显示有8种科学方法涉及到四个水平层次(参见表3),教材对此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循序渐进式或系统化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先隐性使用、再讲解该科学方法的内涵、然后再组织学生使用该方法。可以看出,这样的系统化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该方法。
还有五种科学方法处于水平三层次的显性化表征,教材多次要求学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学习活动,但是始终没有讲解这些科学方法的内涵。从系统化设计的角度来说是有不足的,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先给学生讲解清楚这些方法的内涵,再组织学生使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
3.本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高中物理教材进行系统的文本分析,发现:我国高中物理教材在讲解和建立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体现科学方法,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素材。从使用次数和显性化水平来看,教材着重体现的十四种科学方法(参见表3)。教材采用渗透使用、命名、讲解、组织使用四种方式来体现科学方法,其中,渗透使用只是隐性的,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科学方法教育,而后三种则是显性化的表征。教材对不同的科学方法采用的显性化表征方式不同、水平层次也不同,有些给出了讲解、训练使用等方法教育的设计,不过在系统化设计上还有不足。
四、本研究的启示
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种类繁多,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时,可以考虑初中、高中、必修、选修等不同性质特点分出主次,对于各类方法应该区别对待。
第二,鉴于科学方法类目较多,在教材中体现的次数也非常多,建议教材编写时注意提示师生,如可以在前言或者附录中给出科学方法分类,以及重要科学方法,便于学生整体把握。
第三,对于一些重要的科学方法,如科学探究法、图形图像法、观察法、归纳法、控制变量法等,教材应该加以系统化设计,从隐性使用、到讲解该科学方法的内涵、然后再组织学生使用该方法,循序渐进、系统化的设计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方法。
第四,物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教育素材,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不仅要重视其中的物理知识体系,还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科学方法,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
参考文献
[1] 肖骁,邢.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方法显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4).
篇3
[关键词]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学;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45-03
Analysis on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WANG Hongwei1 ZENG Yijun2 CHEN Jie1
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0, China; 2.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Ningbo 315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8 cases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HAML) for improving the diagnostic experience. Methods Eight cases of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HAML during 2000 to 2011 were collected. The patholog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8 cases, the minimum diameter was 1.9cm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was 9.5cm.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HAML could be divided into 4 groups. As to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HEP was stained as positive and HMB45 was negative in normal hepatic tissue. 8 cases of HAML were positive to HMB45 and SMA; 5 cases were positive in S-100 and CD34, 4 cases were positive in Desmin. All the cases were negative in CK, EMA and AFP. Among these cases, 5 cases had ultrasound examination, 5 cases had CT examination and 4 cases had MRI examination. Only 1 case was diagnosed by CT. Conclusion HAML has complicated pathological and image presences. Cooperation between pathologists and radiologists ma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of this diseas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and its m alignant potentiality, surgical treatment of HAML is suggested.
[Key words] Hepatic; Angiomyolipoma; Pathology; Radiology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源性肿瘤。HAML的影像学图像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不典型,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本文通过回顾我院经病理确诊为HAML的病例,对其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HAML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2011年经我院确诊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例共8例,患者年龄30~65岁,平均(45±11)岁,男3例,女5例。2例有上腹部胀痛不适感,其余6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体检时发现。1例有乙肝病史,均无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测量等均正常。8例均获手术切除,病理上未见恶变,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至10年,未发现复发。
1.2 检查方法
病理学检查:标本均用10%中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石蜡切片采用SP法作免疫组化染色,抗体为HEP、HMB45、SMA、S-100、CK、EMA、Desmin、CD34、AFP(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影像学检查:单独或联合行B超、CT、MRI等影象学检查,术前CT确诊1例,其余7例术前均未确诊,被误诊为肝癌或良性肿瘤。
2 结果
2.1 临床病理
①巨检:肿瘤边界清,切面暗红、灰红,部分淡黄色,相对均质,质软,1例内见出血坏死,1例有假包膜。最小直径约1.9cm,最大直径约9.5cm,周围肝组织均无肝硬化改变。②镜检:肿瘤由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分混合组成并伴髓外造血。肿瘤的血管成分大部分为薄壁扭曲血管,局部可见少量厚壁血管,管壁平滑肌与周围梭形平滑肌细胞相移行。平滑肌细胞呈多边形、梭形,胞浆嗜酸或透明,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上皮样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透亮或淡伊红染,周边呈空泡状,嗜伊红颗粒在细胞中央聚成块状,核较偏位,无核分裂;梭形细胞胞浆淡染,核短杆状,染色较深,细胞平行排列;脂肪成分呈散在片状或单个空泡样脂肪细胞穿插分布于肿瘤之间。③免疫组化染色:正常肝组织HEP为阳性,HMB45为阴性;8例HMB45、SMA呈弱阳性至强阳性,5例S-100、CD34为阳性,4例Desmin为阳性,CK、EMA、AFP均阴性。
2.2 影像学
①超声:8例患者有5例行超声检查。肿瘤大部分位于肝右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规则;肿物回声多为高回声或混杂回声信号,部分可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肿物后方多无声衰减。当肿物为强回声时,其内为脂肪回声或近似脂肪回声;肿物为低回声时,内可见斑片状、条片状近似脂肪的强回声。②CT:8例患者有5例行CT检查。5例均为肝内单发肿块,平扫1例呈均匀等密度,4例呈等、低混杂密度,低密度脂肪影呈多少不一斑点、弧线和结节状,位于病灶周边。CT强化动脉期,病变非脂肪成分均呈明显强化,4例门脉和延迟期逐渐由高变为等密度影。2例门脉期即变为低密度,周边见环状强化“假包膜”影。因病灶脂肪灶微小且位于周边,不易被发现,加上病灶动脉期强化明显易被误诊为以肝动脉供血为主的肝细胞癌而误诊。2例动脉和门脉期病变中心见明显强化的点、线状血管影。③MRI:8例患者有4例进行了MRI检查。4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界清楚,均未见明显假包膜征象。T1WI显示2例为高信号,1例为稍低信号,1例为低信号,脂肪抑制或反相位扫描后高信号1例部分消失,另1例完全消失,病灶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T2WI显示病灶均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各不相同,从一般高信号到极高信号,2例病灶信号均匀,其余不均匀。3例增强后均可见有强化,并发现在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仍有中度或轻度强化,延迟期造影剂退出或仍有轻度强化。
3 讨论
HAML是一种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3种成分以不同比例组成的、十分罕见的肝间叶源性肿瘤,大多分界清楚,无明显包膜,发生率远少于肾脏[1]。组织学上HAML是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细胞组成的异质混合体,不同肿瘤之间以及同一肿瘤的不同区域之间三者的组成比例及分布各不相同[2],因此根据三者在肿瘤内的分化程度及所占比例的不同,HAML常被分为4种亚型:混合型、肌细胞为主型(脂肪成分≤10%)、脂肪细胞为主型(脂肪成分≥70%)和血管瘤型。各型对应的影像学如下:①混合型:CT平扫瘤内呈现不同CT值的低密度区,部分呈负值,增强后部分强化,部分仍呈负值,比例<70%,MRI检查中的T2WI及增强扫描各种组织成分<70%。②肌细胞为主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强化面积≥70%,静脉期肿瘤低密度面积≥70%,强化面积≤30%,部分瘤体内可见负值,MRI检查中T2WI中等高信号面积≥70%,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面积≥70%,动脉期为中等高信号,静脉期降至低信号,持续高信号面积<30%。③脂肪细胞为主型:CT扫描呈负值面积≥70%,增强扫描强化面积<30%,MRI检查T1WI瘤内呈稍高信号,T2WI中高信号增强信号面积≥70%,MRI增强扫描呈中低信号,脂肪抑制试验呈阳性。④血管瘤型:CT增强扫描瘤内强化面积≥70%,MRI检查中T2WI扫描高信号面积≥70%,其余部分为脂肪或平滑肌成分。HAML分型复杂是其组织病理表现各异及术前影像学诊断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
HAML超声检查虽然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不易与血管瘤、肝腺瘤、含脂肪的肝癌和强回声转移瘤等鉴别。当超声难以显示特征性表现,且与其他肿瘤鉴别困难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使该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CT与MRI对该病的检出主要基于对其脂肪和血管成分的检出,同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丰富脂肪成分的HAML与含丰富血管成分的HAML在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远远大于其与肝脏脂肪瘤的差异[3,4],检出瘤内脂肪是诊断HAML的较特征性征象[5]。CT对脂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超声,由于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明显强化,会掩盖微量或少量脂肪,因此CT检查平扫时采用薄层扫描及做直方图来测量CT值更有助于瘤内脂肪的检出。部分患者可显示病灶中心线状血管影,门脉期和延迟期多表现为持续较明显强化,中心线状血管影亦是判断病灶内含较丰富血管组织较为特征性征象。本组有1例就是凭此特征性征象结合上述的另一特征性征象检出瘤内脂肪而术前诊断。MRI对HAML扫描表现为T1加权高信号或低信号,T2加权不均匀高信号。如果HAML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成分,行MRI检查时,可显示明确的脂肪信号,便可与大部分肝癌相鉴别。MRI检查时如肿瘤内同时伴出血或含有高蛋白物质,信号与脂肪组织非常类似,脂肪抑制技术有利于发现瘤内较丰富的脂肪成分,化学位移成像则在显示瘤内少量或微量的脂肪方面相当敏感。
由于HAML形态变异大,首先与肝脏脂肪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进行鉴别。较难的是与肝细胞肝癌进行鉴别,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鉴别:①动脉期肝癌有强化表现,但门脉期大多数的肝癌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呈低密度。②供血动脉的出现几率不高,和HAML的中心血管影有明显区别,特别是脂肪成分中见到血管影,这在肝癌中尚未见到。③在大体病理标本上肝癌70%~80%伴有包膜,虽然CT和MRI对包膜的显示有一定限度,但在门脉期时病灶的边界显示较为清楚;HAML大多数无包膜,因此病灶的边界多不清楚。④肝癌的脂肪变性多为散在分布的、小簇状的低密度区;HAML中的脂肪多为团块状、片状分布,但脂肪含量较少时两者不易区别,还需结合其他征象。⑤肝癌肿瘤内常有坏死,周围常可见肝硬化表现,极少出现髓外造血。⑥免疫组化染色HMB45在HAML中为特征性依据,肝癌及肝脏其他原发肿瘤极少阳性表达HMB45,因此HMB45阳性细胞的出现是确诊HAML的依据,有助于与其他类型的肝肿瘤鉴别[6];此外SMA、S-100和CD34等的阳性率高可作为HAML诊断的辅助指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组有2例曾一度考虑肝细胞癌,后结合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多取材阅片及免疫组化标记才确诊为HAML。
HAML病因学目前仍不明确,发病年龄范围较广,好发于肝右叶,常为单发,大小不一,患者多无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大多数HAML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而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少数患者因肿瘤较大而表现为腹疼不适,易导致临床的误诊及漏诊。现在普遍认为HAML是良性肿瘤,预后良好,但亦有极少数报道HAML具有恶性肿瘤的特性,如血管及淋巴管内有瘤栓及肿瘤侵犯门静脉或其周围静脉[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其来自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向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分化,以表达黑色素瘤细胞分化的标记物HMB45为特征[8],并可能具有一定的恶变率[9],也有肝内复发的报道[10]。虽然8例HAML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无复发及转移,但因病例较少,我们认为应对其可能具有的恶变潜能保持警惕,加强随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HAML的影像及病理学表现多变,以期影像科及病理科医师的密切合作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由于HAML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较困难,而其确诊依赖于组织学检查,且有潜在恶变可能,建议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 Nonomura A,Enomoto Y,Takeda M,et al. Invasive growth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a hitherto unreported ominous histological feature[J]. Histopathology,2006,48(7):831-835.
[2] Kannangai R,Diehl AM,Sicklick J,et al. Hepatic angiomyolipoma an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share a similar gene expression profile[J]. Hum Pathol,2005,36(4):341-347.
[3] Xu PJ,Shan Y,Yan FH,et al.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 cross-sectional imaging findings of 10 immunohistochemically-verified case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36):4576-4581.
[4] Takahara M,Miyake Y,Matsumoto K,et al. A case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15(23):2930-2932.
[5] Wang SN,Tsai KB,Lee KT. Hepatic angiomyolipoma with trace amounts of fat: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J Clin Pathol,2006,59(11):1196-1199.
[6] Yeh CN,Lee KF,Chen M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hepatic angiomyolipoma[J].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5,52(64):1151-1153.
[7] Rouquie D,Eggenspieler P,Algayres JP,et al. M alignant-like angiomyolipoma of the liver: report of one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Ann Chir,2006,131(5):338-341.
[8] Hornick JL,Fletcher CD. PEComa: what do we know so far?[J]. Histopathology,2006,48(1):75-82.
[9] Parfitt JR,Bella AJ,Izawa JI,et al. M alignant neoplasm of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s of the liver[J]. Arch Pathol Lab Med,2006,130(8):1219-1222.
篇4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68
Abstract Analytical Chemistry is a research material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information of the chemical and chemistry, is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ne of the applied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required four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chemistry, chemistry, chemical, biological, medicine production of essential important technology.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hemistry teaching definition and 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iculum content also with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progress of chemistry and has the problems. Secondl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idea,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l reform are described. 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hemical analysis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course construction
1 分析化学发展现状及改善问题
社会经济高速稳步发展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也在持续上升,高等教育从以往严格的选拔所产生的精英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大众自己的教育。分析化学作为多种专业的基础课同样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广泛地应用于地质普查,矿产勘查、冶金、化学工业、临床化验、商品检验、考古分析以及法医刑侦鉴定等领域,同时也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经典的分析化学内容以上慢慢导入现在分析化学思维形式,与以往的分析化学穿插研讨,使得分析化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如此,分析化学的本身含有内容将以更现代独特的方式所呈现,另外,可以将一些传统内容融入到分析化学新进步中,适宜增添完善的优秀分析技术和机器设备分析方法,这样分析化学得以加快抵达于生产一线。对于分析化学这门逐渐出现新技能新方法的学科来说,其实质就是不断改制革新,而对于教师除去自身浓厚的分析化学知识功底与实验经验,还得继续学习有关分析化学的其余知识,所以教师应当不时更新自己的分析化学知识构造,这样在分析化学课程中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组织带领学生主动加入到分析化学的教学活动中,从而率领学生朝未来奔进。①
2 分析化学教学的具体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各大学校分析化学这门学科多数是大量书中内容,学习时间却不够用,这给分析化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小难度,如果按照分析化学教材中的章节排序内容授课,在学生正常在校时日内是很难完成书中教学内容的。所以,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应当造就学生的自主创新化,同时对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需要实施相对应的改革和安排。对于不相同的专业需要有相关调度,分别有各自教学的着重点,比如以药物分析这个专业来说,着重点应该放在滴定分析实践中对一些药物分析应用的介绍,同时指引学生翻阅查对一些药物分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使学生体会认识到分析化学在现在试验中的详细运用,提升学生的试验技能以及自身的创造力。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宗旨之一,所以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应当改进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凹显其专业性和实用价值,突出不同专业的重点与特点,也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性甚至与教学内容不相衔接,使教学内容达到全面优化,注重传授基础知识和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现代知识及有关科学技术的植入,做到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束书本所有内容的讲授,也做到对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视。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逐步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分析化学教学的变革与更新,应逐渐适应这种调整。而按照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可以进行分别的课类组织教学,关于基础意义的内容关键以讲解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实行针对某些内容细节深入的讲解,加以恰当的实践运用,让学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及改造客观世界。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书中内容。教授的内容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引导启示学生感知事物本质的能力,在学习当中主动获得知识。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此外还能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课,比如在教师在教授某一章内容时,融合教材中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实际解答方案。比如在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时,介于滴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可以让学生尽量发表各自的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写出通过实践得到的分析结果,将每个人的答案依次作比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问题的解答以及自身对于分析化学知识了解的不足,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对本章分析化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将更加透彻,所学知识也将全面提高,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掌握更牢固。总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原本的分析化学教学进行了一次升级,让学生在课本学习中带着问题加以实践运用,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给他们一个可以造就创新力的学习气氛。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是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对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那不得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往往是不感兴趣的,若是教师在分析化学教授整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将全篇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的方式,单一地将每章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将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在课堂中主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提高化解难题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进事例案件是个不错的有效方法,在引进事例案件后师生共同参与,带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鼓励学生学习。课堂中引进事例案件融合分析化学知识重点带动学生学习,引用事例案件学习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事例案件教学资源,建立一个专门教学的案例库。而老师在设立案例库时要根据教学指标的要求及课堂教学的重要难点,不能高于学生接受水平和知识能力,同时具有教育作用,而教师选择的事例案件应该具备针对性,可以作为分析化学某章知识内容及理论的典范,既能直接运用也适用于多个方面,且选择的事例案件要拥有相对更高的发展程度,遍布分析化学在不同区域的运用,让学生深入认识了解到分析化学的的理论,把握知识重点。此外要注意的是对事例案件的精确选择要掌握好,在事例案件的收罗中应该尊重事实,切勿列入自身假设,要从各个来源证实事例案件的真实性,坚决不能采用不正确的事例案件错误引导学生,考虑到分析化学属于动态创新的科目,选用事例案件要注意其现代性要具备当代特色,以及适时整治更新案例库。在事例案件融入到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案例选择是否得当,这影响到教学能否成功,根据教学知识内容去选择运用事例案件,它的内容和结构都要和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有关,按照从浅到深,逐步深奥的方式。教授新内容知识时,运用简易的事例案件融合新讲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对事例案件的深入分析,安排学生总结主要知识内容,教育学生学以致用的宗旨。②
2.4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及营造良好的氛围
以往采用板书为主教学方式在讲授一些测量方法是会有所限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将测量过程演示出来,而后结合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为学生讲解,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运用,遇到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可以把演示与理论具体联系起来为学生解答,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获取充满乐趣,还能熟悉某些仪器的使用步骤,把握试剂的常用规格,形成日后良好的实验作风。
打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也是创建一个自然平等的教学环境。想要取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这与教学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身处在这个环境中不是谁听谁的单方面发声,应是容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准许学生间的讨论,而师生间同样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这使课堂上过于拘谨的气氛得以调节,有效减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距离,这种氛围下学生发现问题才敢勇于提出和渴求解决问题,其创新能力也将得到最大发挥。
3分析化学知识结构及课程设置
3.1 分析化学的知识结构
关于分析化学的知识结构,具有代表性为西方化学会联合会所推荐的《欧洲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这也是大家公认的大体纲要。主要分为四大块:总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计算机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为其主体内容)。分析化学委员会所提出的教育核心内容被称为分析化学的四大支柱。其为:色谱学、波普学、传感器、化学计量学,其中包括计算机分析化学,这四大支柱的基础理论应当列为第二层次的分析化学二级学科共有的基础理论,这是所有学化学分析的人都必须要掌握的。③
3.2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
教材建设对于课程建设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它是教学内容及教学思想的首要平台,同时也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保障作用。课程建设组教师可以参编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有关教材,既适合教师用于课堂实验指导,又能作为学生课外自学的学生用书。此外,课程网站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教学及互动的平台,课程组修改定制和改善的教学大纲及课件等所有教学资料内容都在网上开放。建设网络教室并且通过聊天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程建设的特点要展现出教学网站内容的丰富且方便使用,使它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课程建设中最后一个环节为试题库,其包括教师着重讲解的知识点及课程特色等方面完成试题库的建设。
4结束语
综以上述,我国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改革实践进一步完善,相对于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逐渐转化为积极自觉去学习,不仅增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国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受到学生的认同和欢迎。另外,在日后的分析化学教学中还要做到进一步深入强化教育思想理念,全面探讨和改革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等方面,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素质得到提高。
注释
① 黄昊文.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3):42-44.
篇5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和探索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形态等重要的化学信息分析理论的一门科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它不仅仅是在化学各个学科的发展起着很重要作用作用,而且在,工业,农业,国防、资源开发,医药卫生,对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分析方法的更深一步的发展、分析仪器的较快的更新速度,以及各个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对每一位分析化学人才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要具有坚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准备运用电脑处理各种类型的复杂数据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教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方法使学生建立一个对于分析化学的扎实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最大可能的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于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从分析化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模式,教学手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于进行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
结合专业培养和根据社会发展的总需求来设计相关教学内容,理论切合实际,通过各种有趣的实例来讲解使学生更深地认识和理解分析化学的应用和重要意义。为更好的培养综合能力超高的高水平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上增加一些经济发展相关实例的分析测试方法。为了更全面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首先应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目标引导下,努力培养创造性发展的人才。同时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相关的内容对于引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利于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限制性,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分析化学相关的研究特长,要尽量邀请在分析化学方面具有优秀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优秀学者来给学生授课,跟学生通过与优秀的教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思考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模式改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分析化学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分析化学教育应适应这一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为了跟随经济发展的及其需要、为了先进的教学模式接轨,将分析化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专业性。按照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对分析化学所包含的原理方面,探讨实际,定量分析等各个方面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的原则,老师的辅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讨实际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充分讨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多多发表意见,积极引导让学生设计分析方案。通过此过程,使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氛围和课堂气氛;同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既能增加讲课时间内的信息量,也可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在实际中不可能接触到的大型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要下面的几个方面我们需要调整:
(1)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教师应要重点的传授一些相关的题和它的解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科学的综合能力,使其合理安排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此课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主动探索进取的良好氛围。(2)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进一步的形成。因此,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应转变教育思想,理念和行为,努力提高自身创新教育意识。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想法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意。这十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加强课堂讨论,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善于与学生相互讨论研究,以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各个方面更全面的,简单的,有趣地介绍分析化学的历史与发展和现状的同时,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世界重大事件,材料信息的相关内容等,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化学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扎实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要改革分析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业务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纵观当前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程度,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华中师范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俞汝勤.漫谈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大学化学,2008.
篇6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6-02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的学科是化学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大纲不同,我校化学、药学、检验专业讲授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70学时;而食品等专业只讲授定量分析这一部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基础课授课时数被压缩,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花大力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完成教学任务,为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我通过和同事之间探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目的是在不断缩减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既能系统、牢固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又能了解到仪器分析的前沿知识。本文针对我校分析化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1.精讲化学分析,增加仪器分析。我们学校用的不同版本分析化学教材中四大滴定法普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这些内容在原理和内容上都和无机及中学化学的内容存在共性,尤其是酸碱滴定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将一些重复的如四大平衡部分与无机化学重复知识合并归纳,精讲滴定分析内容,增加更多新兴的、热门的仪器分析方法、技术和前沿性的发展状况,比如给学生演示大型仪器室如瓦里安的荧光分光光度仪,告诉他们这种仪器能测定到人体细胞里的微量金属元素,数量级达到10~20,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大型仪器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分析化学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2.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药学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多点“药”味,如滴定的一般流程,包括中药如何取样,药物样品的分解应怎样选择合适的溶剂,测定结果的误差如何评价等要重点讲解;对于化学师范的学生应把重点放培养他们的分析化学专业术语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如能联系物质的结构准确解释酚酞指示剂为什么会随着溶液的pH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强化一些基本实验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等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把每一个实验现象分析得清楚透彻;对于应用化学、化工和食品专业的学生,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外,还要特别重视应用,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案例的分析:如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等,以强化专业使命感,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根据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学院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动态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一些生产部门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对专业的要求,以便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改革。达到学生学的知识为生产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成为真正社会需求的人才。由于不断地努力,我们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不断地提高中。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启发式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合并分析化学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学期学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部分同学随着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的过渡,仪器分析较多的是掌握仪器的原理结构等,内容枯燥,而大多数仪器学生从没有见过,没有感性认识,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成绩也很不理想。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区别,让学生既学了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又巩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有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好评。还可以通过开放式实验室的方法,开出若干个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实验室,尤其是大型仪器室,供学生课后自由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完成分析化学实验的同时,将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又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素质。
篇7
【关键词】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应用
现如今,随着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人们认为要控制环境的污染,就需要及时检测出环境的污染程度,并且对其污染物质进行分析和监测,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所以,人们就运用现代分析化学的一些新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新的监测,从而建立起了一个环境分析化学的方法,一般也常常被称为环境分析。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就是指通过研究运用现代的化学科学技术及一些分析方法,对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质进行测量,并且检测出这些污染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它是环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环境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1.环境分析化学的特点
环境分析化学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组成,是对环境科学进行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要想使环境科学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让环境分析化学发展起来。环境分析化学有着以下的特点:
(1)范围广。环境分析化学涵盖着土地、空气、海洋等整个地球上的生存环境。
(2)研究对象复杂。现如今,世界上记录档案的化学品种已经将近两千万种,而在环境方面的至少也有十万种。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所以对它们进行分析就需要通过深入到不同的结构中分析,研究出它们复杂的结构组成情况。
(3)变异性。在整个环境系统中,由于整个地球是运动的,事物发展也是变化、运动的,这就会导致很多环境中的化学品种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变异性。
(4)普遍性。环境分析化学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它又加入了很多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这也大大促进了环境分析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
2.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方法
2.1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随着原子吸收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原子吸收已经可以很准确的测定出污水中的一些过度污染量的金属性元素。而由我国自行研发出的原子荧光仪,可测定出水中含有的As、Bi、Se等八种元素化合物,它对这些元素的测定也有着很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并且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2.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分光光度计对环境进行监测,它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且灵敏度也不错,在环境各方面的监测中都能够应用,是环境监测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近些年,由于研发出了较好的灵敏显色剂,使得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精确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它在环境分析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发射光谱法。发射光谱法在我国国内研究得较少,研究较多的是前苏联。近些年,发射光谱法是通过一些等离子燃烧器高温激发源来发射出光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在环境监测的深度,它的灵敏度也非常高,常常用于对一些生物材料、土壤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及分析。
2.4中子活化法。中子活化法也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它对元素的检测很专一,并且不会破坏检测试样。中子活化法中通常用加速器中子源、反应堆中子源和同位素等作为所需的中子源。在近几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一种低能光子探测器,它对低能光子比较敏感,有很强的分辨能力,大大提高了它的灵敏度。中子活化法的应用范围也很广,它可检测出汞、砷、锡、铬等六十多种元素,不仅包括存在于大气土壤、水中的,还包括一些生物材料中的。
3.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1环境分析化学在元素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通过无机质谱测定试样中的微量元素,通过同位素质谱测量试样中的同位素含量。而元素质谱分析常用的一种仪器是离子探针分析仪,通过离子探针分析仪的检测,能够很有效的分析中固体材料中所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它是通过测定出图表中的峰位变化来进行元素的定性分析,而通过它的峰强度的变化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元素的分析技术。通过X-射线能谱仪能够测定出样品中的一些元素的种类,进一步分析出固体材料中所包含的元素。通过核磁共振就可以对材料的一些表面化学进行研究,测定出分子的结构。
3.2分析化学在环境监测中方法标准化和环境标准物质中的应用。环境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它是对环境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对环境保护制定一些措施的科学依据。这就需要在环境分析化学中有着一个很可靠和精确的分析方法,进而保证分析出数据的完整性。环境标准物质就是环境分析化学中能够表征出其性质的一种均匀物质,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都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很精确的测定。通过环境标准物质可以使环境监测有很好的准确性,使之不会出现一些误差,为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很精确的数据,便于制定对策。现如今,对环境的监测往往都是通过分析化学的仪器进行监测。
3.3环境分析化学在痕量和超痕量污染分析中的应用。现如今对环境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而对环境分析也提出了一些深入的要求,其中有一个就是运用一些分析化学的方法需要能够检测出超痕量级的污染物质。这就需要很多研究人员通过努力研究,研发出一套可测定出环境污染中含有痕量和超痕量污染物质的化学分析方法。现如今人类已经通过痕量和超痕量的分析方法测定出了一些数据,并在实际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现代的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就更应该对痕量和超痕量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超痕量到极致的物质的监测方法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这些技术的时候需要做到有高灵敏度,选择性好等特点。当研究完成技术后,就需要把这些技术运用到实际的环境监测中去,为人类的生存环境的监测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束语
在环境污染中,由于采取到的很多试样里面的污染程度并不高,但一些污染物的种类却很多,并且涉及的范围广,这就需要对环境检测的方法要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且简单实用。为了能够更好的实施环境监测,还需要对分析化学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发展。首先,需要研发出一种更有效的样品处理技术,并且把这种样品处理技术和分析化学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其次,需要研究出更多的分析化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环境监测中,测定出一些不容易测定出的环境物质;最后,分析化学方法还需要与很多物理化学技术联合起来使用,使之能够在环境分析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总之,在环境监测中,分析化学的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倪哲明.环境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研究[J].环境化学,1992(5):96-99
[2]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分析测试仪器评议——从BCEIA仪器展看分析技术的进展[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58-62
[3]李晓燕,何治柯等.化学发光分析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1999(3):258-262
[4]何燧源主编.环境污染物分析监测[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65-69
篇8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能源化学工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当前,大多数工科专业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无机及分析化学。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结构、四大平衡理论是要求必须掌握的。这些基本理论和知识在能源化学中的应用是很基础的东西,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化学基础。[1]我们所开设的新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清洁转化、煤化工、环境催化、绿色合成、环境化工。它以化工的理论与技术为应用基础,围绕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实现能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重视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推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必须直面的棘手问题。因此,进行模块化优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效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可以满足社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模块化优化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
所谓课程模块,描述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或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它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模块化教学强调理论教学、实践、练习、研讨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强调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把理论、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基于以上课程模块化的考虑,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教学(见表1)。由于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打乱后进行重新组合,导致概念和知识点多,各章节之间存在较强的独立性。[2]因此,要合理安排大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二、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要学好无机及分析化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3]在绪论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本课程的介绍及发展前景和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工作,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建立好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在绪论课上介绍无机和分析化学发展过程及发展前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接着主要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作用及学习方法和相关考核办法。第二,阐明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能源、材料以及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此为载体深入浅出地介绍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三,在专业导论课上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是能源化工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能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和将来从事工作奠定基础。第四,通过新生认知见习,让学生在参观相关无机化工企业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解答知识疑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布置课后课题作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课程论文作业。
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革新教学方法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革新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要面对的教学问题有:课前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主讲教师课堂讲授“动”与“静”结合,活跃课堂气氛;不可彻底忽略传统的板书;进行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第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模拟化学反应历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原子或分子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化抽象概念变为具体事物,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如,Flas制作了各种类型分子杂化轨道(sp,sp2,sp3,dsp2等)的形成过程。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重点、难点,实现人机对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本内容。第三,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通过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化工学科竞赛活动是调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兴趣的重要举措。[5]第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各类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坚持开展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第二,为了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化工年会化工论文竞赛。第三,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的研究课题;设立创新实验基金,由学生自由申请,对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创新基金资助。此外,改革无机化学教学方法,必须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新型的探究性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中能够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锻炼自学能力。
五、适应能源化工专业要求方面的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理论教学上要求学生掌握能源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在实践教学上,应明确教学过程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热力学方面的内容应该重点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源转化及利用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为低碳环保使用能源奠定基础。我们针对实践性很强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依据其专业的特点实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使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能为培养具备高素质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服务。此外,我们还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向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与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践评价体系的建设中,收集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实习接收单位评价、系(分院)自评、学生评价等信息,做到以评促建。
六、结论
本文针对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以及适应专业要求方面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实践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能为培养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洪晶,杨金保,刘淑,等.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28-229.
[2]孟广波,毕孝国,付洪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45-146.
[3]朱清,李成胜,张征林.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3(4):49-50.
[4]芮光伟,蒋珍菊,岳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5-76.
篇9
一、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1、教材、教学方式方法
(1)教学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对原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内容上没有单独一门课程来得详细、具体,知识点有一定的跳跃性,学生难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教材中的例子不多,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的兴趣不浓。
(2)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目前无机与分析化学主普遍采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教室既“导”且“演”[2],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听课时易疲劳、厌倦、教学效果差。
(3)实验实训少。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包含了两门课程,要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分析化学术语、计算、注意事项等内容,更多的时间花在理论教学,实验操作的时间就较少了,而化学的学习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导致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过于抽象了,自然就有了害怕学习的心理。
2、学生方面
(1)基础薄弱。中职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落榜生”,上不了高中才选择读中职学校。这类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强,通过预习对书本理论知识还是很难理解。
(2)认识偏差。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药剂专业认识不够,觉得无机与分析化学不是专业科目,以后工作用不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普遍不重视该学科。有些学生把该课程看作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就像和英语一样,在认识上产生了偏差,从而在学习方法上也就存在问题。
(3)畏难情绪。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因为学习成绩不良形成的不合理的认知状态,一些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在以往的化学学习中产生了厌学情绪,一听说还要学化学,就不由的产生了恐惧。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要求,长期处于一种悲观失落的状态,由于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较多的失败感,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了畏惧情绪。
3、教师水平
由于中职教师基本毕业于医学院校,而非专业化学教师,所以教学时在课程导入、公式应用等方面,教师要进行一些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兴趣,教室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对策
1、教材改革
(1)中职教育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培养“服务型、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强调了实验在教学中重要地位。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①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不管是老师上课还是学生学习,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刚开始一门课的教学时,要选准教学起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怎样把握好教学起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把教学起点适当放低一些,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注意讲新带旧,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对那些难度较大而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妨避开,待以后解决。因为,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学习比较容易的题目,反而容易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也会随学习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容易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信心,激起学习的逆反心理,导致自暴自弃[3]。
②变换教法与学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在教学程序上,应强化质疑环节,使教师的设疑、学生的质疑、师生的共同释疑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时间上,应注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教师的精讲和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得到最佳结合。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采用“引(引导学生自学,给学生搭桥铺路)、扶(指导学生自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放手让学生自已探索)、评(教师进行整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形式上,要引进“小组学习”,扩大学生参与面,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深入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在小组学习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鼓励每一个学生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对于那些思考问题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只要参与都给予鼓励,并把他们的参与同集体解决问题的成功联系起来,帮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3)增加实验实训时间
①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重视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实验习题和学生分组实验,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做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或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原理。
②开放实验室,实 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无机与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只要学生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作现场指导,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以此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向心力”。③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末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下层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可能人人都是“将军”。能做一名“优秀的士兵”也是学生的成功。
2、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1)突出学科重要性 很多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是父母决定的,自己对该专业并不理解,更不要说这门学科对其今后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上好第一节课,可以先从专业认识入手,再谈本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其实就像是造房子一样,无机与分析化学就像地基,专业学习就像高楼大厦,没有稳固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2)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药剂专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职学生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体现出其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学生能够真正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中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合理优化的专业知识结构,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顾问,解决问题的参谋。
参考文献:
[1] 石宝珏.无机与分析化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10
(1)传统的教学观念存在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问题在以往的高职高专教育中,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是由高职称的专门教师来担任,由于其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化学理论课程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对于那些实验课一般是由助教承担,普遍把化学的实验教学放在了从属地位,进而导致化学教师对于实验教学存在误区且重视程度不够。于是学校就不愿意投人大量资金用在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上面。对于教师的职称及待遇方面,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实验方面的师资队伍更多的是由助教组成,而且每年都有较大的变动,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所应有的效果。此外,鉴于以上的师资不足,使得每次实验课程只能配备一名教师而学生一般却有30人左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教师难以给予即时指出和纠正。
(2)实验教学的内容仍然以理论的验证或性质的验证亦或是仪器使用等为主就现在高职高专的化学实验中,在有关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里验证性的实验已经占据了近60%的部分,剩下40%却是对于仪器使用及操作方法的训练所占据,这些实验中部分实验内容仅仅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使得一些内容具有重复性,导致了实验课落远远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科技的发展,更不能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严重的制约了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其素质的培养。
(3)教师的实验教学态度在验证性的实验上均是“照方抓药”的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上,教师先介绍其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学生在这之后按照老师所讲的进行实验。他们一般都是对着相应的实验书来取用试剂,却不假思索每一步操作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实验有可能导致的现象,更不知道所记录的实验结果和现象是否正确。
(4)教师评定实验的成绩大多是依据实验报告以及期末考试,这会导致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实验能力。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所要发展的方向
(1)教师要建立绿色化学的理念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应贯彻绿色化学理念。要根据实验的目的,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前提之下,尽量的用那些低毒的或者无毒的化学试剂来代替那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从而减少了使用和排放有毒物质。对于那些要产生有毒的气体实验,一般的是在通风的环境中进行操作,根据此理念要把这种实验设计改变成封闭式的实验,且要把有毒的尾气吸收并处理掉,另外还应注意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众所周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所产生的废液一般是碱、酸以及含铅、汞、镉、氰、砷等的化合物。以前的实验课程结束后,都是将实验产生的废倒入废液池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鉴于此理念应该用酸碱中和的方法,尽量避免重金属的生成或是沉淀,还可以采用加氧化剂或配合剂,来将CN-离子转化。对于铬废液,采用铁氧化还原的方法来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方式可有效的回收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气体和废液。这些方式都是实现绿色化化学实验的有效途径。微型的化学实验也是绿化化学实验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试剂等特点。但是,鉴于微型化的实验所需要的成套仪器比较贵,所以对部分高职高专的院校来说,想要该形式的实验,还存在一些困难。在可能的改变实验条件之下,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造,从而使实验趋向微型化。对有些需要合成品的实验,因为用量太少,仅用此方法会使它无法顺利地进行后续的实验,可以采用常规的实验方法并串联上该方式。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化学实验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验项目及其次序,充分的利用其相关反应,尽最大可能来使第一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转化成下个实验中的反应物,进而达到实验的连续性。所以,它可以减轻污染环境的程度,从而实现无机化学绿色化。
(2)教师要树立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当前的中小学教材已增加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但因为升学考试的压力,中小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很少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相关的探究。而高职高专的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教学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地探索世界、揭示世界的奥秘,发现并创造出知识。因此,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毫无疑问能够鼓励学生在探究的道路上前进。
3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3.1改革实验内容体系
实验内容体系的改革可以说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核心部分,通过精心选择并较好的确定实验的内容,按知识层次、教学规律来科学组织,这是做好实验教学之基础。但是单纯性的验证知识是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是基础,教师传授专业技能并将其转化成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素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所以,高职高专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要努力构建学生能自主学习、多元化、探究式、开放式四个层面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1)对于较为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师要着重的传授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力求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技能并且加强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细心研究并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实验课题中精心选出一些最具有代表的实验内容,通过细心的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熟练化,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求准、求真、求实的实验素质的效果。
(2)对于那些要合成并分析的实验,因为它是由制备并合成以及分析测试和其性质表征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所以它能使学生比较扎实的掌握一些无机物合成的原理,以及实验技术和相关设备、仪器的安装和操作方法,另外还加强了学生对于样品的分析能力和所需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能力,从而突出了教学对象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大力提倡的教学过程个性化及多样化的效果。
(3)对于综合性的实验,由于它是让学生在熟练的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智能作为其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它能比较突出其综合性和先进性。此种实验集合了应用性、技能性、研究性、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为一体,即混合物质的合成和制备,比较复杂的样品分离,提纯和分析测试,结构的鉴定以及其性质的表征和其应用的研究为一体。它比较注重实验的研究性,主张减少“按方配药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增加了实验的设计性和思考性,从而实现积极的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成为科研能力。
(4)对于设计研究性的实验,由于这种实验是通过让学生应用各种各样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实验路线和方法的设计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表达等能力,来突出和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该阶段课程的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针对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写作,教师更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的实验课题,并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料,抽出一些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要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从而达到综合、全面的训练学生,真正使教和学,学和做融合为一体。
3.2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保持其课程独立性及系统性,尽可能让其覆盖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相关的专业实验课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把对技能训练较大作用的实验内容作为必须要学生做的实验,及时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不断更新实验选题。
(1)不断地整合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由于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存在比较复杂的内在联系,比如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法可以成为无机化学相关理论延伸及具体应用,根据两者的一些教学内容的特点,保留比较典型的实验内容,不断地强化实验基本原理及操作,在原来的实验基础之上深化实验的教学内容。由于两者实验对结果的准确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完成无机化学实验后做分析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化将影响到结果的准确度,要将两种合并从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出发,去建立“量化”概念,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住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及其方法,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对待科学要有严谨态度以及比较好的实验习惯。
(2)要及时的更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在删除一部分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内容,达到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效果,另外也可在比较具体的实验内容之上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部分小型的自我设计型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热情,达到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改革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经常是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并在上课时详细的讲解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才是学生按照老师所讲的去做实验,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和状态,进而失去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随着新教学工具及实验方法的涌现,会打破此种学生处于被动局面的状况,将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知识深厚及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1)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能,再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以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这里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力,思考并设计实验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真正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在做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达到完善自我的效果。
(2)把教师由主导教学变成辅导教学,在这里老师起指导和督促作用,让学生能够严格的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技能,使他们重视“量化”的概念,协助学生能加深对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严格明确实验的过程,以减少试验中事故的发生率。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每组中,即时指导其操作方法及规范程度,对于错误的方式要做出示范。在实验完成以后,用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反馈他们对知识和操作的掌握程度,教师不能对此懈怠要认真细心的批阅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让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中要用考试的方式作为指导,因为检验教学成效的手段之一是考试,而考试信息的及时反馈又是由教学调控的,在教学过程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健全的考核评价体能保障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中,我们可以将此分为平时性和段性的考核两个部分,但是鉴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是一个过程性的教学,因而成绩的考核重点应该放在平时实验中,也就是说,放在学生每一次实验中的所表现出的操作能力,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的能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记录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和课程预习情况,废弃物回收的情况,化学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平时表现,再加上期末考试成绩,来得出该学生的实验总成绩。
(4)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及时优化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资源的配置,更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专题的中深刻理解比较枯燥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课堂的容量,进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实现实验教学向多媒体化的跨越以及绿色化无机化学实验。
(5)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及资料室,创造条件建立“两开”型的教学设施,改变以往实验室和资料室仅供相关教师使用的形式,让学生也能随时亦或是定时的使用,真正让学生把课堂实验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进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领域。要不断的寻找相关信息的来源并开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要给予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能从失败中取得学习的机会,并给予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内容之后,能自主地选择实验,并按照老师提出的相关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加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入的挖掘了学生所具有的潜能,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其学习无机化学的积极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8分析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