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思路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业发展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业 ;旅游业 ;小城镇;太平镇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太平镇概况
太平镇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东部、川黔两省交界处,历来为赤水河上重要码头,属于典型的丘陵河谷城镇,依山傍水,区内地形起伏多变,地势高差达百米。太平镇拥有约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名镇之一。
太平镇是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重要发生地之一,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曾先后被命名为 “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同时太平镇因其自身具有的矿产资源优势,成为古蔺县重点扶持的工业重镇,酒业和煤业发展迅速。
二、太平镇工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太平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工业迅猛发展,主要以酒、煤为主,主要分布在石亮河工业走廊、煌家沟、岔角滩三个地区。
(一)酒业
赤水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酿酒文明,汇集了以茅台和郎酒为代表的大小数十种名酒,占据了中国名酒的半壁江山,不出百里必有好酒。身处其流域内核心地带的太平镇,受到周边区域的影响和带动,酿酒业蓬勃发展,已经培育了以仙谭酒厂、天堂酒业为龙头的一批酒类企业。
经历了之前高速发展时期,从2012年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酒类行业遭遇“寒冬”,整体下滑趋势明显,酒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太平镇酒业主要集中在中端领域,在高端白酒销售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各大酒企纷纷抢滩中端市场,太平镇酒业面临巨大冲击。同时,由于过去几年盲目地增加产能,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太平镇白酒生产总量将超过消费总量,产能过剩情况突出。
(二)煤炭业
太平镇地处国家大型煤田―古叙煤田东段主采区,探明储量7.7亿吨,煤质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得煤业成为太平镇的支柱产业,现有企业包括高笠煤业、青龙嘴煤矿、宏达煤业、三和煤业等。
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太平镇煤炭资源开采水平低、利用率低,生产技术发展落后。大部分地方性煤矿采用传统的房柱式开采法,造成回采率普遍低,同时,煤炭开采条件差,安全性低。
目前的煤炭产品主要是原煤和煤电、煤干馏等初级产品,产品结构单一。太平镇地处山区沿河谷地带,生态环境本就极为脆弱,而矿区的煤炭生产企业相对集中,随着煤炭开采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加大,矿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古叙煤矿开采中地表塌陷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煤炭开采和采空区的形成,对地下水的赋存条件破坏严重,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地下水的污染。
特别是针对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几起重大煤矿安全事故,各级对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责任工作高度重视,煤矿整顿关闭和兼并重组工作进一步加强,为确保安全,煤炭生产企业面临的困难将更大。
三、工业与旅游业的主要矛盾
太平镇位于旅游线和赤水文化旅游环线上,又处于古叙煤田煤炭集中开采区和赤水河流域白酒高产区,丰富的酒类和矿产资源加上令人向往的人文山水环境,使太平镇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太平镇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多条件的掣肘,第二、三产业都面临各自的困境,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旅游业与作为提升经济重要动力的工业之间,更是存在着日趋激烈的矛盾,影响旅游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已经成为两者发展道路上的瓶颈。
工业的发展解决当地大部分人口的就业,并对旅游业整体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发展生产所带来的例如酒厂、煤业洗采占地和煤炭开采污染以及安全问题又是对旅游业发展最大的威胁。而从太平镇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环境得天独厚,但是整体质量有待提高,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旅游资源处于闲量状态,急需资金的注入来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这些资金如果仅仅是依靠旅游业自身的收入和吸收外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太平镇工业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则是主要的来源。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太平镇工业与旅游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冲突与关联并存,对工业“因噎废食”的做法既对太平镇经济发展极为不利也不切合当地实际。在保护环境为前提下,改变传统太平镇工业发展模式,找出工业与旅游业合力共赢、共同发展的道路,才是太平未来发展的所必须的。
四、工业发展思路的分析
(一)工业发展途径及建议
1.明确品牌定位,以市场为导向。当前高端白酒销售下降,中低档白酒逐渐走俏,预示着高端酒类的黄金时期成为过去,白酒市场迎来大众消费时代。太平镇酒业酒要积极调整产能结构,贴近民生消费,走亲民路线,提高性价比,培育科学的市场结构,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同时要特别注意原产地的保护和注册,进而对外强调其产品个性。
2.扩展配套行业,树立品牌形象。白酒产品的优良品质来源于酒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酒类配套行业因其独特的创造性和灵感,塑造了酒文化的繁荣与精彩,太平镇酒企要积极配合酒业策划、宣传、包装等配套行业,反映主流价值,抵制饮酒陋习,倡导时尚健康的新型酒文化。
3.调整产品结构,实现服务升级。尽可能提高煤质等级,增加优质煤炭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适时调整煤炭产品和销售结构,大力开发适销对路、市场需求大、综合效益高的产品,充分发挥质量、规模、服务等优势,采取多种渠道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出自己的品牌煤种,扩大各个品种煤的销售量
4.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合理集中煤矿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煤矿企业,关闭一批不达标的煤矿。积极推广先进的采掘技术,努力吸引外资,确保煤矿采掘方式的安全性、合理性,保证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煤炭开采、洗选、干馏等各环节进行节能化改造,实现整个流程的安全、清洁、环保,减轻煤炭业“高污染、高能耗”给环境造成的破环。
5.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转变。太平镇现有煌家、石亮河、岔角滩、沿河四个工业园区,面对产业发展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机遇,搞好承接平台,建设好载体是关键。太平镇通过对四个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建设,实现以煤炭单元化生产向煤炭洗选、煤电发展、现代物流、建材,酿造等行业转变,全面承接产业转移。
6.发展物流业,打造运输枢纽。太平已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水上交通为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太平镇水运码头位于赤水河上,是古蔺县唯一的内河航运码头,通过水运可以连接长江,直达泸州。在巨大的交通优势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势在必行,提升码头吞吐量,组建现代化物流公司,将使得当地产品能够通江达海,极大扩展市场。
(二)工业与旅游业的协调
1.完善酒类工业园区的景观塑造。太平镇地势起伏,工业园区建设应该充分利用地形,形成一种自然、生产融为一体的工业园区模式。做好相应规划和论证,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开发的各环节,建筑密度不宜过大。为保证园区内拥有良好的环境,绿化率的提高势在必行,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引导工业园区的形态控制。对工业建筑的高度进行控制,强化工业园区的特色风貌,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2.打造煤炭加工园区的绿化系统。太平镇煤炭开采加工较为集中的几个园区,都围绕在城镇周边,同时由于其产业的特殊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工业园区的绿化布局强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以减少煤炭开采加工对空气和周边环境的污染为首要目的,将工业用地划分为各个组团,在各个组团内部由块状绿地、道路绿化带、绿化隔离带组成绿化网络,强调绿地的功能性和系统性,形成完整的绿地空间拓扑结构。
3.落实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太平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将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一定负面影响。为协调工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针对太平镇工业建设提出具体的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在进行建设工程之前必须实施生态论证,得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准许开工。
4.协调工业建设用地与旅游开发建设用地。太平古镇作为太平镇旅游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又面临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严峻课题,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保持景区完整性也十分必要,对相应区域要划定保护范围,禁止一切旅游开发建设活动的进行。用为了防止过度的旅游开发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旅游开发项目有所取舍,旅游开发建设应集中布置于游客活动较频繁的区域,选取对历史文化遗存没有破环、环境影响较小的旅游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同时鉴于太平镇工业的特点,工业用地选址必须与城镇及旅游区,保持适当距离,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避免对城镇及旅游区的干扰,减轻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五、总结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的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已经为小城镇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其他产业,特别是旅游业起到了拉动作用,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关键期的小城镇,怎样找到工业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成为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只要抓住机遇,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壮大城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方能实现小城镇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黄金火,马晓龙. 资源型城镇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6期.
[2]曹诗国. 浅论工业与旅游业的和谐发展――以资兴市发展为例[C].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2007年.
[3]徐静,施维克. 论旅游规划中的平衡关系[J]. 规划师,2004年01期.
[4] 劳爱乐(美) ,耿勇. 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5] 丁少平. 城郊型旅游区的城市化问题对策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篇2
【关键词】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食品工业 思路 对策
食品工业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世界第一大产业,同时也是河南省和郑州市的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优势产业。河南省以从食品工业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跨越以及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跨越为目标,郑州市则致力于打造食品工业强市和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而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发展目标是打造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因此,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郑州市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开发区食品工业的现状和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加强具体保障措施的研究。
一、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1、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部,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原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经过三次扩充,当前规划控制范围为郑州市的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万三公路以西,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37平方公里,区内常住人口、产业工人及从业人员10万余人。开发区以生产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现代物流为五大主导产业,已经成为河南省和郑州市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以及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2、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开发区食品工业坚持把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广阔的市场规模等优势条件,紧紧把握中部崛起战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食品产业振兴规划和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的良好机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布局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资为载体,形成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
2008年,区内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产值由2006年的7.17亿元提高到9.35亿元,逐渐发展成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目前区内已拥有郑州益辉食品、河南省天冰冷饮、河南笑脸食品、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郑州红门饲料、郑州东海九鼎饲料、郑州上好佳食品等七家规模以上食品类企业。同时,通过招大引强和内引外联的策略,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食品类重点项目相继进驻,如河南中烟工业公司郑州和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粮油加工项目、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及配套吹瓶厂项目、双汇集团肉类加工及物流配送项目等。开发区在食品工业的四大行业门类(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都有企业涉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品工业体系。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开发区食品工业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局面。
二、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较低
开发区食品工业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食品工业产值规模仍然偏小,2008年产值不到10亿元,占开发区同期12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8%,与郑州市内的新郑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二七区马寨食品工业园、以思念和三全为主体的速冻食品工业园等差距明显,甚至不如三全、思念等食品龙头企业的产值规模。同时食品机械、食品配料、食品包装、生物制药等食品工业的辅助产业发展缓慢,物流配送、金融、保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比较滞后,不利于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和有效承接产业转移。
2、缺少行业龙头企业
开发区内的食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品牌规模优势、支撑辐射作用强的行业龙头企业,现有投产的规模以上企业仅七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的只有一家(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2008年工业产值为5.71亿元),超过1亿元的也仅有四家,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其有限,对做大做强开发区食品工业十分不利。
3、研发创新能力弱
区内食品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较差,仅河南牧鹤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设有研究中心,但也仅为市级,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郑州市拥有一批食品行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开发区以及区内食品企业与这些机构并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研发力量的薄弱和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开发区内食品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限,难以有效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4、空间布局和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
区内食品企业的空间布局基本是自然形成,缺乏应有的前期规划,无论是现有企业还是开工建设中的新进企业,在空间上分布比较零散,企业间的协作几乎不存在,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同时,现有食品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而且原料来源过分依赖本地,省外高附加值、低成本原料利用较少;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的产业链尚未真正的形成,产业链条短且产品大多属于初加工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品种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而且产品主要供应区域和国内市场,尚未有产品出口海外。
三、食品工业的发展思路
基于开发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实际和存在问题,为实现将开发区打造成河南省食品工业重点集聚区和中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食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开发区必须以食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为主线,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消费升级、精深加工、创新引领的总体要求,秉承“科学发展、生态环保、自然和谐、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遵循“开放带动、龙头引领、品牌竞争、创新制胜”的基本宗旨,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改善投资环境、健全食品安全质量体系等途径,形成结构优化、品牌集聚、布局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同时,应注重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优先发展产业基础较好、重点项目覆盖面广以及享有资源优势的面制品、肉类加工、饲料加工、烟草加工、食用植物油加工、饮料制造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行业;积极发展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以及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功能食品、绿色与有机食品、都市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高成长性行业;鼓励发展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包装印刷、食品物流等相关行业。
四、保障措施
1、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强化上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尤其是食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料采购、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管,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召回制度;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企业实施良好作业规范(GMP)和建立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安全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预防为主,有效干预、快速反应为核心,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形成企业自检、行业自律、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覆盖全面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加强质量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以保障食品产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指导、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制度能落实的企业诚信体系。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针对开发区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的发展现状,开发区必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按照引进大项目――上下游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的思路,通过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值效益高、带动作用强、品牌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和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中小型项目,迅速壮大食品产业规模。一是明确招商引资的原则,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二是确定招商引资的对象,树立“区外即外”的招商引资意识,抓住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资源寻找信息,重点围绕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配套寻找项目信息,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找项目信息。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方式,充分利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登门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飞地招商等各种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洽谈和落实等工作,对重大项目实行责任制,实行全过程“保姆式”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五是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奖惩,建立“月统计、季通报、年考核”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完善“不埋功、不藏拙、不亏待”的招商激励机制。
3、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充分利用区内现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优势(如牧鹤饲料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在不断完善原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巩固骨干企业地位,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成为龙头企业。二是选择一批机制“灵”、产品“精”、有发展前景的中等企业(如上好佳食品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培育对象,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强企业间合作和重组,逐步做大做强。三是依托即将入住的大企业项目,如中粮集团、双汇集团、河南中烟、百事可乐等,鼓励它们以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张,壮大规模。四是直接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家队”大企业。为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从资金投入、信贷服务、税收优惠、用地管理、电价优惠、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4、实施名优品牌战略
引导鼓励企业树立和强化品牌竞争意识,积极进行名优品牌创建活动。一是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地理标志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手段,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二是积极支持企业创建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名牌,对获得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河南省和郑州市名牌和著名商标的食品企业,分别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是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产品广告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宣传费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大食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对参展企业进行补贴,补贴金额根据参加展会的规模、层次等具体情况而定。四是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到方面优先安排财政贴息,在质量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五是每年选定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聘请境内外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企业推动品牌建设。
5、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入手,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位为一体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水平的提升推动食品工业的升级。一是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创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为支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二是鼓励食品工业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三是鼓励企业采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先进技术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及郑州市对食品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节能环保生产的支持性政策。
6、优化投资环境
改善环境、优化服务是增强外商投资吸引力和实现招商引资成功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发展环境中,硬环境是基础,软环境是核心。在硬环境的优化方面,应继续推进和完善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培训、生活设施、研发平台、社会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在软环境的优化方面,一是在用足用好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支持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区食品工业发展实际,在税收、土地、贷款贴息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支持政策。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规定时限、公开透明、规范操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积极落实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兑现承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与客商定期交流信息制度、对重点客户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制度、定期召开企业联谊会制度、节日对外来企业家进行慰问走访等制度,帮助解决好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托式服务、人性化服务、“无边界”服务。
【参考文献】
[1] 娄源功、戚建永:信阳市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3).
篇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⑴促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⑵提高茶农的农残意识,带动生产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变革;⑶推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⑷推动茶叶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加科技含金量。由于无公害茶符合二十一世纪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目前世界年销售量已超过 6000 吨,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以每年 20-30% 的速度递增,价格也高出一般茶叶 50-80% ,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无公害茶已成为当前茶叶市场的大势所趋、市场所向,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发展效益茶叶,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须选择。 一、生产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 永春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地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三大乌龙茶生产基地。目前全县茶园面积 5.9 万亩,投产 5.4 万亩,年产毛茶 3940 吨,总产值 5000 多万元,年创税利 500 多万元,产品出口 1600 多吨,创汇 2600 多万元,茶业因而成为我县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近年来,我县对无公害茶叶的开发与生产非常重视,并于 2000 年在玉斗、湖洋两镇建立了两片示范园,全县共建立了无公害茶园 1500 亩,占总面积的 2.79% ,年产 115 吨,占总产的 3.16% ;同时,推广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茶园 1 万亩,占总面积 18.57% ,年产 600 多吨,占总产的 16.5% 。 综观我县茶业现状,造成我县无公害(有机)茶开发与生产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茶行业的管理不够科学,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茶产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二是茶价长期偏低,效益不好,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少;三是茶农素质不高,信息不灵,创新意识不强;四是茶叶仍是分散经营,缺乏实力雄厚的企业龙头带动。 二、发展无公害(有机)茶的思路与策略 鉴于我县无公害茶开发时间短,数量少,且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生产认证还是空白,这与我县作为全国三大乌龙茶出口基地县、出口产品亟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不相符,与我县茶叶无公害建设需要向更高层次全面推进的客观要求不相符。正确认识这种差距并迎头赶上,已成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必须把开发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并以此推动全县茶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今后在开发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生产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无公害茶的内涵和要求。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第二层次是 A 级绿色食品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标准超过国家标准,如六六六、 DDT 残留量 <0.05mg , Cu 、 Pb 残留量分别为 30mg/kg 、和 1mg/kg 。第三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 AA 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
,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目前主要市场来自国外发达国家,而国内市场尚需时日。因此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积极稳妥地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哄而上。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重点改造、提高现有茶园为主,新建茶园则应从基础抓起。现有茶园的改造,要适当增加投入,做到园、林、水、路综合整改,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避免交叉污染,推广应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入手,大大降低产品的农残量,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条件,逐步走上无公害化生产。至 2005 年,用三年时间使全县茶叶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化,并且各主要产茶乡镇建立 200-500 亩的有机茶或绿色食品茶生产示范基地,全县面积达 5000 亩以上,年生产能力达 500 吨以上。 (三)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县茶叶生产仍是千家万户分散式小规模经营,这将不利整个行业效益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因此,一是要充分发挥茶叶同业公会的职能作用,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茶户组织、联合起来,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二是要注意引导那些具有一定规模、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区域性龙头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或资产重组,建立更大规模的集团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集约化生产与经营。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联系,实现农科工商资一条龙,产加技一体化,内外资兼营,进出口结合,较大程度地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以充分发挥集团优势,推动我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再上新台阶。 (四)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技的竞争,我县与先进产茶地区的差距,主要也体现在科技应用方面。因此,我们一是要提纯复壮现有主栽品种,淘汰劣势品种,保留有特色、品质优异的茶树群体,并适当引进适合我县栽培与加工的优良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二是要大力推广以改善生态、改良土壤、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内容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三是要重视先进制茶工艺与设备的引进更新,加速普及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机采、机制技术和机具,不断研制开发适销对路的名优特系列产品。四是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广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降低农药残留量;并对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探明污染途径,提出解决办法。五是要积极探索茶叶精深加工与储运保鲜技术,达到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茶叶产品向方便化、营养化、保健化方向发展,拓宽应用领域,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益。六是要积极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包括茶叶技术干部。从业人员及广大茶农在内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技能和公共道德意识。 (五)抓好三个体系建设。目前我县茶叶内外销大约各占一半,但内销无位,外销无价。抓好茶叶卫生保证体系、茶叶生产与质量标准体系、茶叶信息体系三个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茶叶品质与档次,确保消费者安全,及时掌握产销动态,有利拓展市场,使企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并稳步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巩固和继续打造我县特有的永春佛手和永*仙两大名牌,不断开发系列产品,丰富品种花色,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扩大内外销市场,使其成为优势品牌。另一方面要依托、倚重于茶叶龙头企业,鼓励和扶持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去拓展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同时,还要充分运用法律实施原产地
保护和质量标准制度,利用各种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宣传品牌和保护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大我县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 (六)建设示范园区,逐步辐射推广。发展无公害茶需要一定的投入并有相当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切忌急功近利,应把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开发当作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各茶叶主产乡镇应以现有农工贸一体化的茶叶龙头企业为依托,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引导、扶持建立 200-500 亩的示范园区,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辐射推广,做到建一片,符合一片,成功一片,进而覆盖全部。 发展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是一项新的课题,既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选择,也没有丰富的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可加强联系,互相探讨,不断摸索,不断研究,不断进取,为发展我县优质高效的无公害茶叶,推动茶业持续发展,促进茶叶产业为我县经济腾飞而再创辉煌。
篇4
■总理表态:纠正“重工业轻服务业”发展思路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服务业占世界经济的比重接近70%,服务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以上。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更加重视工业产业发展的政策,2011年中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3.1%,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这种政策显然不可持续。在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官员及多国贸易部长看来,与中国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及促进就业的比例都显得过低,即使不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同类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月28日,总理在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京交会”)上明确表示,要纠正“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路,加快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行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实力的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取消针对服务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合理的收费要依法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在税收方面,上海市正在实行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国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服务业税收制度。
事实上,刚刚闭幕的首届京交会就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物贸易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打造的国际性平台,也是我国服务贸易新战略的一部分。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未来五年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要从43%提升至47%。近期公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要达到6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1%。此外,商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3月26日还联合发出关于“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意见,将加大对我国服务贸易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和项目,带动全国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专家支招:把握三个重点鼓励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服务业优先发展
专家指出,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质上是给出了未来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重视实体经济,必须要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中国社会科学院夏杰长研究员认为,要从产业政策等方面,鼓励以实体经济为导向的服务业优先发展。在“稳增长、调结构”背景下,我国要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引领实体经济在升级中转型,当前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金融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相伴成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金融业要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拓宽服务业的融资渠道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应鼓励多层次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
二是生产业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国务院副总理在首届京交会上明确表示“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并强调服务业大多是实体经济,具有带动就业、降低消耗和污染、促进创新等优势,是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经济学家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深层意义在于推动内部经济结构转型。当前,要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通过生产业的大发展来壮大实体经济实力,调整实体经济结构,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
三是农业服务业为实体经济夯实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业产前、产后问题基本属于服务业范畴。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强大、高效、高附加值的现代化农业,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包括农村金融、农业科技、涉农物流等为农服务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此外,应加大对现代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投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实在在发展实体经济。
■地方行动: “真金白银+政策支持”力促服务业发展
继4月5日组团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之后,本次京交会期间,河南再度北上。5月28日,河南省长郭庚茂出席省市长与跨国公司CEO高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共享机遇 合作共赢》的主题演讲,表示河南希望在建设全国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开展合作等六大领域与各方特别是跨国公司携手合作。当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主题推介会在京举行。
同样,山西省也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6月5日,山西省出台9项措施支持服务业发展,包括资金、价格、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今后,山西还将从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拿出不低于30%的资金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此前的5月28日,甘肃省出台《关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50条具体措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业,力争生产业增加值年增长20%。尽快制订出台甘肃省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旅游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
5月9日,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服务业加强准入管理促进业态调整等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提高精细化管理和组织化程度,促进服务行业的品牌连锁经营和规模化发展,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那些人
吴斌:最美司机
5月29日,杭州司机吴斌在高速路上遭铁块袭击,肝脏破裂忍剧痛安全停车,24名乘客无一受伤,吴斌经抢救无效6月1日去世。5日,万名杭州市民为他送行。中青报6日发表评论文章说,中国社会道德的重建,并不是从“路人的道德”做起,而是坚守职业精神。拯救社会道德,从唤醒职业精神开始。
那些事
近日有报道称,380余万人口的安徽省芜湖市竟配备了11名副市长,大大超出一般职数。此事引起网民热议和质疑。6月7日,芜湖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孔令才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报道中所称的11名副市长中,有1位已辞去副市长职务,有5位是挂职,其中有2名挂职期满已离开芜湖。芜湖市政府网站已更改了有关信息。
WORDS
篇5
一、我市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市现拥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9家,其中政府办医院29家(三级2家、二级3家、一级17家,未评级7家),另有市卫生监督所、市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结防所、中心血站各1家。社会医疗机构(含医院、门诊部、诊所等)87家。病床数5571张,每千人口病床3.9张;每千人口医生数2.37人。我市现有卫生技术人员804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20人,中级职称人员1427人,高、中、初级比例日趋合理。博士15人,硕士147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如/!/市XX医院开展的多种器官移植技术、心脏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等技术、市XX医院开展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市XX医院的骨伤科都已达到省的先进水平。从城市到乡村,形成较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群众步行或乘坐交通工具在15分钟内即可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趋于完善
“非典”过后,我们协助市政府,制订了《XX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按照市政府《XX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架构不断完善,并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基础建设,市政府斥资2.3亿元新建市疾病防控制中心和市XX医院(市传染病院),新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在20__年完成,将于20__年初投入使用。在镇区建立了21个相对独立的防保所和3个卫生监督分所,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含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和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为加快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市卫生监督所编制由20人增加到50人,另有178名卫生监督员分散在各个镇区医院;市疾病控制中心人员编制由153人增至203人,为稳定镇区医院公共卫生队伍,市政府根据服务人口数,特设252名镇区公共卫生技术人员编制,在镇区专司公共卫生服务。而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已设立了专(兼)职防保员256人。20__年,完成延伸各镇区医院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由此自上而下,公共卫生服务架构健全和队伍稳定,从而使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医疗急救体系和血液管理不断完善
依托市XX医院的市“120”急救中心,下设包括市XX医院、市XX医院在内的28家医院急救站,形成市、镇(区)二级急救网络,覆盖全市各个区域,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了现代化的指挥调度系统,中心与28个急救站之间实行微机联网,全面实现微机化调度。全市现拥有“120”救护车50辆,从事急救医疗的医务人员共有393人,整个医疗急救体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医院救护车标识、统一车载急救配置、统一急救人员服装、统一急救质量标准的管理模式。“120”急救中心依据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各网络急救站的紧急救治情况实施监控和动态考评,以保证整个急救体系快速、有效、安全、有序运作,全面提升了我市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市__血站自1991年成立以来,严格采供血管理,至今从未出现因采供血失误而导致的医疗差错事故。98年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后,共有14多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年供血量约6-8吨,无偿献血连续六年100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并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拓展
我市从20__年启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部门合作,逐年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0个(规划建站272个),建站完成率为47.79。社区卫生服务人口__1879人,覆盖率为81.09。其中东凤镇已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这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六项功能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我市城乡居民人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就能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五)是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__年,全市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10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达95.8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96.8。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已达10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5.9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97,已经覆盖全市24个镇区和所有行政村。提前实现了省对__三角州地区提出的要求。
(六)、爱国卫生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
目前,我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已创建国家级卫生镇9个,省级卫生镇18个。全市城乡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98,全国提出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城乡居民的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要达100。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20__年的80.7和81提高到20__年的96.7和100。
(七)、医学科教成果显著
市卫生系统坚持实施“科技兴医”战略以科技逐步促进医疗卫生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市《科技兴医“十五”规划》我市目前共建有10个市重点专科(实验室),并完成13个重点科研项目。为促进科研工作发展,市XX医院还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__年以来,全市卫生系统获局、市、省科研立项项目874项(其中市卫生局441项;市科技局367项;省中医药局14项;省卫生厅52项),获资助项目共486项,金额为301万元。获市科技技术成果奖励10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63项)。其中,市XX医院“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课题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获XX市科技重大贡献奖。__医院“XX__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防治系列研究”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八)、中医工作进一步加强
截至20__年底,我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一间,市级综合医院、镇区医院共设中医科28个。全市中医床位达457张,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327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112人,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33张。中医药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年中医诊疗人次821892人次,住院服务量9783人次。
(九)、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20__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6.24岁,比“十五”期末提高1.22岁,比全省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高1.45岁;全市婴儿死亡率(4.26‰)和孕产妇死亡率(13.30/10万)分别比“十五”期末降低38和52,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8.83‰和20.73/10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1、“十五”期间,全市卫生事业费平均约占年度财政支出的3,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的合理补偿机制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2、病人过于集中到大医院就诊,城市大医院被迫不断扩大规模。卫生资源投入的整体成本效益比相对不高。
3,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影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发展。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和卫生监督专业人员配备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口状况不相适应。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规范尚不健全,尚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等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5、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仍较大。
6、卫生监督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主要工作思路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紧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从而提升我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
注重体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形成政府投入的卫生资源与民营资本投入的卫生资源共存共荣的良好卫生资源配置环境。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根据《XX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立的新建或在建项目,进行积极跟进,确保市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在农村则大力推进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加快农村基层网点的改造,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建站率(明年争取达到50)。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卫技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运行机制,与社保部门协商将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范围。
(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现在有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组织部分统筹保障水平较高的镇区尽早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强化行业监督管理
加快完善有利于人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根据即将出台的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医疗卫生体系管理体制,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服务意识。
篇6
[关键词]创新 农机工作思路 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18―01
1创新农机工作思路的方式
传统农机工作模式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为各个县村提供农机与生产技术,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的时候,不能有效地执行建议。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机工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且农机技术人才严重稀缺,无法切实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实行对接,导致农机技术出现疲软问题。为消除这类影响,进行“走出去”的时候,需同时应用“引进来”的管理模式。使农机工作人员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并且引入先进农机技术与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原有的农机技术培训模式相对死板,农民与农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之后,无法以此类推地明白众多问题。而且农机技术人员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解,无法把先进技术教授给农民。为了有效消除此类问题,需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农机生产企业需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与其他大型农机生产商进行合作时,要虚心请教农机操作的先进方法,进而在进行农机推广阶段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需重视启发形式的培养,提升操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日常的操作阶段可以学到基本的操作方式。现代农机的持续发展与传统农机存在很大的差别,需农机站和农业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宣传模式同样自传统的田间走访变成现代媒体的宣传形式。并明确我国为农机工作制定的优惠方案,之后实行对应宣传。宣传时保证传统宣传形式和现代化宣传形式共用,切实结合农机站与实际的农业生产。
2健全后期推广工作体系
2.1后期推广工作的关键性
推广工作需以农民为基础,不可只凭借宣传。使农民真切地体会到农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各项优点。与此同时,农机站在现实的操作中,需和农机生产厂商紧密沟通。农机生产商、农机站、机器保养者以及农民属于农机总体生产阶段的关键构成。其中,农机站起着协调与沟通作用。
2.2后期推广工作的方式
篇7
为了实现以上工作目标,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走出去、引进来,保持招商引资新局面
一是拓宽招商渠道。开展以商引商、以企引商,鼓励一部分企业通过重组、并购、嫁接等方式,吸引更多项目落户;二是搭优招商平台。转变以地引商的招商方式,挖掘存量资源,对全镇的空闲厂房和闲置地块进行再次排摸,弄清存量,着力推介企业空闲厂房及已征用未建设的企业闲置土地进行招商。三加强信息跟踪。发扬“瞄、盯、跟”精神,创优招商引资软环境;四是加强考核激励。继续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文件,加大招商引资奖励力度,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督查,形成内激外促、上下联动的招商引资新局面。对前来我镇投资的项目,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审批代办服务,对引进项目从立项审批、注册登记到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明确到人,限定时间,及时办结。今年要完成内资1亿元,协议外资2000万美元,实到外资900万美元。
二、扶龙头、育苗子,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龙头骨干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领头羊,具有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大扶优扶强力度,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今年,继续评选镇十大规模企业,对年度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奖励;要积极培育苗子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加强服务,提供信息,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途径做大做强企业,年,全镇力争有首次年销售超4亿元的企业一家,新增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模企业4家,积极帮助企业争创“市长质量奖”。
三、齐参与、严管理、确保重点项目见成效
对几个已经确立的重点项目,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确保重点工程按计划进行。对去年已批量生产的冠中公司,帮助抓好招工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力争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这是今年我镇新增经济增长点之一。对已开工建设的烨达新型节能环保汽车灯和三达塑料项目,要抓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争取上半年建成,早投产,早出效益。对新引进的金号模具、强亚工贸等已经出让土地及办好审批手续的项目,督促企业尽早动工建设,安全完工,抓紧投产。
四、抓规划、建载体、实现特色产业升级新跨越
要切实抓好《--年市消防器材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契机,完成产业园区土地资料上报,科学规划600多亩的消防器材特色园区;二是要完善两轮驱动,做到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举,力争有2家企业获得国内市场销售许可,提高国内市场份额,谋求内外市场一体化;三是要推进消防器材行业协会运作,要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其在整合资源、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拓展等方面的作用;四是利用质监局把消防产业列为质量提升工程这一机遇,扎实做好各项配套工作,包括“舜消”集体商标的设计和申报,目前国家商标局已受理。灭火机国家标准的起草,消防器材区域品牌的申报,市消防器材出口基地的培育,出口贸易摩擦预警示范点建设等。五是利用网站宣传,定期更新,网站已在去年底建成,向外商介绍我镇消防器材产业情况,推介消防产品,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使我镇的消防器材产业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年,消防器材行业的产、销、利的增幅力争达到20%。同时,要积极抓好户外休闲用品基地建设工作,户外家具及休闲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要全力支持格莱特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年产50万套户外家具用品扩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300亩,厂房30万平方米,引进10余个配套企业,年销售达到25亿元、利润3亿元,上交税收1.5亿元,努力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标准、高要求、环保节能的户外家具制造基地,带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200亩的用地指标已经落实,今年着重做好休闲园工业用地的土地出让、表土剥离、并办理规划、消防、环评等各项审批手续,争取在六、七月份开工建设。
五、重引导、促创新、倡导工业经济新模式
一是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企业与知名的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增强联合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创建各级工程(技术)中心,引导企业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新产品开发,提升我镇工业产品水平。今年,要争创高新技术企业1家,开发申报级新产品20只,专利申请180件,争取级企业研发中心2家,新增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
二是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用好用足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特别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要落实项目领导联系制度,专人负责跟踪、管理和服务;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综合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完成技改投入3.8亿元。
三是大力推进品牌和技术标准两大战略实施。鼓励企业实施科学的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创建和品牌经营水平,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尤其在品牌方面,通过政策倾斜,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品牌建设,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品牌企业。
篇8
关键词:法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新思路
不难看到,目前警官职业学校虽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面临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国家在宏观政策上重点扶持的是为制造业等一产、二产提供服务的院校,警官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要发展,就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内涵建设,进一步依托行业,面向市场调整专业、发展专业,这样才能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一、依托行业,贴近市场,建立专业体系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推进,社会各行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院应抓住机遇,组织专门人员对拟开设专业进行深入细致的人才社会需求调研,邀请法律职业、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社会职业培训学校,以及相关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司法实务方面的专家组成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开设专业进行专业论证,研究专业建设方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课程体系,并对专业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学院要在做强、做精“警”和“法”特色专业的同时,根据司法改革及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形势,积极向法律服务类、法律技能型专业拓展,加强并扩大法律实务、书记官、司法助理(基层法律服务)等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建设规模。
二、立足职教,创新模式,构建教学模式
应用法律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的法律专家、技术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通过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要素的详细分析,确定各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培养面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经过专业分析后,每个专业都确定了职业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有些专业还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在课程设计中为学习者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应取得反映其职业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双证书”制为框架,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程,把职业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设置则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围绕核心专业能力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
三、抓住关键,优化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院有计划地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努力构建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多数专业课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此,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如以在职学习为主、脱产深造为辅,采取由学院承担部分学费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从知名高校聘请学术造诣和社会知名度高、能支撑或带动学院专业发展的专家教授来院任职;逐年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聘请学术造诣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从事人民陪审员、律师、速录师、法制记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法律职业岗位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实践部门锻炼或调查研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术、技能资格考试;确定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并给予相应的津贴及教学科研经费。
四、加大投入,强化实训,建设实训基地
篇9
资金严重缺乏。西部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的状况,严重制约着投入产出的比率,相对于东部而言,同工同劳同投入但不同酬同产出是西部工业尤其是农牧业的真实状况。传统农牧业剩余很少,不能为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加之长期以来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西部农村工业资金积累严重缺乏,因而阻碍了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以2004年全国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看,当年完成投资额15705.9亿元,其中东部占56.1%,中部占35.1%;而西部仅占8.8%,投资比例严重失调。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及环境的限制,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和国内其他地区资金的比例也远远低于中、东部地区。
环境条件桎梏。西部80%左右为山区和高原,由于先天的自然条件和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人为的破坏,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修复改善的难度很大,长期以来导致西部投资环境不佳,区域内农村工业市场竞争力不高,区域内乡镇企业市场竞争力低,后续发展能力不强。加之由于地处位置的先天不足,经济社会结构封闭性强,对外开放的难度加大,形成对市场化进程推进的天然阻碍。因而可以说,西部农村工业化发展滞后与其相对不利的区位条件是直接相关的。
人力资源的制约。西部人力资源呈二元格局,一批高科技人才同大量的低文化素质者并存,加之人才流失严重,已完全不适应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据统计资料显示,西部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数35%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比东部高9%。因而,西部教育水平的低,劳动者素质的差,人们思想观念的封闭,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和进程。
西部突出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严重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西部农村来说,实现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展农村工业是关键,因而要在发展的思路上善于敢于勇于创新。
要把为民富民强民作为推进西部农村工业发展的终极目的。西部地区资源富集、能源资源蕴藏丰富,在我国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和加速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西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由于过分强调东西优势互补,造成东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和谐不稳定。虽然在此过程中也在西部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一批初级生产企业,但当地居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好处。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更要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而在目前,更应注重西部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发展,增强农村工业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以民富为先、民富为本,把为民富民强民作为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最终目的。
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促进西部农村工业发展。要加快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所特有的后发优势。西部的后发优势很多,如国家扶持和政策优惠、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等都为西部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西部也可以通过加大向东部学习和模仿力度,加大自主创新,由后发利益驱动的引进学习型转向主要由先发利益驱动的自主创新型转变,从而把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竞争力。
要发挥比较优势选准西部农村工业发展方向。西部有丰富而低成本的劳动力,有丰富而价格相对低廉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富有特色的优质农、林、牧、副、渔产品,非常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同时,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耕地拥有量约为东部地区的2倍,因而具有发展农业等土地密集型生产的潜在比较优势。技术是西部农村工业发展除了资本、制度之外的又一个稀缺要素,在技术选择上必须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适应,因而在农村工业发展的技术选择上要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
要推进西部农村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产业深化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就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对农村工业结构进行转换,推进农村工业结构有效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西部农村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篇10
[关键词]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思路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6X(2016)02-0019-03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结合点,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化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县域工业经济虽取得很大进步,但和东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因此,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典型特点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为研究对象,希望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腹地,有陕西省“南大门”之称。境内万山重叠,沟壑纵横,平均海拔1234米,森林覆盖率达59.9%,有亚洲最大的原始木竹林,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县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07万人。县内矿产、水能、生物、旅游资源丰富。地下矿藏已发现25种,其中煤炭储量1.2亿吨,板石储量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6.44万千瓦,天然气初步探明储量3314亿立方米。各种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盛产杜仲、黄姜、天麻、党参、枣皮、当归等中药材,素有“天然中药库”之称。近期我们对镇巴县进行了深入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和我们的体会,下面谈一谈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想法和思路。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决定行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大多数也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要不要发展工业,如何发展工业,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仍是阻碍贫困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因。一是贫困地区的工业企业在内部经营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矛盾既错综复杂又比较尖锐,群众上访屡屡出现,造成一些人认为发展工业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二是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较差,对县域经济贡献不大,占比较小,财政支出以转移支付为主,造成有些人认为发展工业经济得到的一点税收还不如向上多争取一点,既没有风险,又方便快捷。三是工业项目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才能见效,需要长期耐心地去培育,而且成长过程中失败的风险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受到各方面的指责和非议,“出力不讨好”成为工业管理者的代名词,很多人不愿从事工业经济管理工作。四是一些工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是市场经营的主体,遇到困难大多不愿主动担当作为,推诿扯皮,解决问题异常艰难。因此,解决工业发展滞后问题还需先从思想观念入手。首先,牢固树立抓工业就是抓经济发展,抓工业就是抓民生的发展观,彻底摒弃工作中的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其次,要形成干事创业的正确用人导向,大力启用埋头苦干的人才,要在工业战线里主动发现人才,积极培养人才,要使优秀的人才在苦与累中看到希望,在委屈与失落中得到安慰。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成效考评办法,形成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对成效显著的要表彰奖励,对破解工业难题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予以问责惩戒,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工业,齐心协力发展工业的良好社会氛围。①
二、加快构建畅通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
工业经济只有和外界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发展,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交通落后、物流不畅是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镇巴县地处大巴山腹地,全县不仅没有铁路、高速公路,就连一条纵贯全境的二级公路也没有。境内快递公司仅有两家,功能不完备、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物流运输成本高,更谈不上出口通关。如镇巴县板石的95%要靠外销,产品只有发往天津或广州办理通关手续,手续不便、成本较高、利润微薄。建立完善便捷的物流交通网络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已迫在眉睫。今后,在物流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物流交通网络的投资力度,使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防止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被交通再次边缘化。二是加快市县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形成科学合理布局、功能完备、面向基层、服务高效的物流交通服务网络。三是积极推进市级海关建设,使外销产品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地走出国门。
三、进一步完善多层次投融资体系
市场经济天然存在着资金的“洼地效应”,而资金的“洼地效应”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的金融体系极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撤出,金融业的萎缩使区域发展更加困难。镇巴县目前金融机构仅有农行、农发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和一家小额贷款公司。2013年存款余额40亿元,贷款余额15亿元,当年投入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1亿元。有一些企业时常为几十万元的周转资金而四处奔波,求贷无门。如何有效破解贷款难这一问题,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助力,我们认为:第一,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抵押担保种类,为企业贷款提供更多选择。第二,加快全社会诚信体系的信息公开化建设,要把每个企业、每位公民的诚信基础信息纳入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形成一处无信、处处受限的良好局面,为诚信企业贷款打下良好基础。第三,积极发展民间投融资机构,发挥社会闲置资金的作用,让民间资本真正公平参与金融市场的构建与竞争,这有利于形成县域金融体系健全,金融市场活跃的局面。②
四、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
发展什么优势主导产业、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困扰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大问题。人云亦云,照搬照抄,盲目引进,最终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20世纪80年代,镇巴县学习江苏经验,发展了一批新兴制造业项目,当时也曾取得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但由于这些项目均两头在外,本地资源无法实现融合对接,短短几年就因水土不服,最终基本都资不抵债、破产倒闭了。镇巴县在失败中艰难探索、勇于实践,在深入分析县情,立足挖掘本地优势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现在以煤炭、石材、锰、竹木加工、有机食品等为骨干的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多年的努力拼搏终获硕果,镇巴县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仿古实木踢脚线生产基地、陕南最大的产煤县。镇巴腊肉以质优、味美、环保的独特品质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的“中国地理证明商标”、国家质检总局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镇巴县连续四年工业增速均位居汉中市第一,2014年规上工业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名,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的发展,只有立足当地的实际,发挥优势,才能冲出重围,有大的发展。③
五、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市场主体培育滞后,导致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先天不足。过去市场的准入条件、门槛较高,很多本可以发展的好项目、好产业被拒之门外,十分可惜。随着新的企业工商登记管理制度的出台,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代。因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培养出一批有前途、有朝气、有活力的规上企业,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镇巴县2014年共培育各类市场主体667户,其中股份制企业12户,私营企业71户,专业合作社56个,培育规上企业4户,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好势头。④
六、切实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要在竞争激烈市场中长期立足,要有核心竞争力,而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组成部分,工业的发展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工业经济发展的滞后往往是技术的滞后,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的工业企业多属资源开发型,大多数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技术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因此,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煤炭是镇巴县的支柱产业,面对近年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的困局,2014年镇巴县对5个较大煤矿进行了全面技改,使机械化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安全设施设备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对原煤进行了水洗和风选,提高吨煤的发电量,从而降低了吨煤的经营成本,增强了吨煤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再如镇巴县的石材产业,过去每平方米板石价格在60元左右,矿山开采利用率不足30%,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获得了国家专利六项,并从意大利积极引进石材加工新技术,加强了对废弃石材综合利用,现每平方米板石价格提高到300元,资源利用率达70%。七、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注重品牌建设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经常出现虎头蛇尾,产品走不远,产业做不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注重自我保护,缺乏专利意识、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等。多年努力奋斗搞出一种产品、技术,但因缺乏保护意识,两三年后就“你有我有全都有”,甚至别人用你的技术、产品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进而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让人十分痛惜。例如镇巴县20世纪80年代研发的榨油机,在全国同类产品中活动金奖,产品畅销20多个省区市,但由于没有进行技术专利的申请与保护,很快别的厂家用我们的技术打败了我们。又如镇巴县的“秦巴雾毫”茶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评定的陕西第一茗,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商标注册,被四川达州一家公司抢先对“秦巴雾毫”进行了注册,还引起了一场侵权纠纷,好的品牌不能用,昙花一现,十分可惜。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需要树立产品、技术保护意识,加强专利、商标和品牌建设,利用市场规则,做大做强产业。总之,尽管制约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有一种敢于担当、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钉子精神,只要找准问题的症结,理清思路,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就能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注释:
①于代松《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发展必须防止五种不良现象》,载于《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年第3期第34-36页。
②王兴友《对西部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调查与思考》,载于《西南金融》,2012年第10期第53-56页。
③赵明霄《完善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机制》,载于《中国金融》,2011年第2期第64-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