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职业规划原则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遵循原则 实施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和被规划者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生活发展需要出发,正确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从专业、兴趣、爱好、特长、机遇等方面尽早确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应当从跨入校门开始确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学校管理部门也应当指导学生科学地确立这样的目标。在学生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择业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定受到社会的制约,如果择业脱离社会的需求,将很难被社会接纳。职业生涯规划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力,以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2.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

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都具有某一领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每一个人的优势所在。而且,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以所学专业为依据。否则,如果所从事的职业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参加工作后就要重新“补课”,这无形中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许多负担,对个人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

知识经济时代是崇尚创新、充满创造力的时代,应养成推陈出新、追求创意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要有广博的视野、掌握创新知识以及善于开创新领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充电”,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跟上时展潮流;应注重个性发展,要用知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与财富,成为社会的强者,在此过程中,还应承认个人智慧具有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险性,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才能以合作伙伴的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力量,在各种人际环境中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他人友好合作,才能更好地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4.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与增强身心健康相结合

千变万化的社会要求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实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在人生选择与实践过程中,应培养和锻炼自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增加生活的磨练与体验,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

转贴于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经过树立生涯志向,进行自我剖析与定位,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确定职业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职业生涯策略并实施,对职业生涯设计进行评估、反馈与修正等几个步骤。

1.生涯志向的树立

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综观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佼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远大志向。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大学生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影响着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及成就。所以,大学生在制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确立志向,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点。

2.职业生涯的自我剖析与定位

自我剖析就是要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自我剖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又要面对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达到设计高度适宜。

3.职业生涯机会评估

职业生涯机会评估主要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离群索居,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特别是要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组织环境之中。环境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发展的条件、成功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快速变迁,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的竞争加剧,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外部环境,就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因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分析环境的特点、环境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等等。

4.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就是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行政上达到某一级别,担任某一职务;在专业技术上达到某一职称,成为某一领域专家。明确、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有了目标才有了追求与事业的方向与动力。

5.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所谓职业生涯路线,是指当大学生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后,是向哪一条路线发展,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或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做出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通常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我想往哪一条路线发展?这是通过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职业理想、职业动机等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取向。我能往哪一条路线发展?这是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学历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能力取向。我可以往哪一条路线发展?这是通过对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组织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对于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6.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指为实施职业生涯目标,制定相应措施方案并以实际行动予以落实。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来实现它们,把目标转化成具体的方案和措施,分阶段进行。

7.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反馈与修正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自身的兴趣、专长及理想进行职业倾向的swot分析,从而对今后的职业发展做一个安排,这样对大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将会具有非凡的意义。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大学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其次,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机制,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从而去除大学生就业的盲目性。再次,职业规划不但可以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才能,而且可以缓解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压力,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最后,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2 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的规划,特备是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新一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暴漏出来的的种种心理问题,也为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因此,要想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对其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解,充分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以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性。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个人综合素质来讲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专业素质,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围绕生产生活的专业知识进行,对今后的职业方向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感,对今后的人生预期也有了一种临界点的感觉,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则会初次走上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大学学习期间,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便是大学阶段,这个阶段所形成的就业观念及能力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但是各种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不容乐观,以《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现状”的调查为例,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短期的规划,占调查人数的17%,多数被调查者只是把职业规划停留在了模糊的想象中,这样的认识就造成了专业上的盲目学习,比如,大部分学生热衷于英语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考级及证书的获取,从而忽略了一些有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冷门技术,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同化,不能形成各自特点,同化的知识结构必然导致自身就业优势的缺失。

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还主要局限于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过程步骤等方面,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缺乏深入研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企业、政府部门等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透明,是否与公司、机关的发展一致。有些大学生尽管其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很一般,但是却可以成功就业。只有少数求职者会写出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这些职业生涯规划写入投职简历中,让公司与企业觉得求职大学生的求职意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即使其职业规划只有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用于为本企业或公司工作,用人单位也愿意聘请这种目标明确、规划透明的大学生。

3 如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

“规划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方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大学生职业目标和实施策略能了然于心,并便于大学生从宏观上调整和掌控,能让大学生在职业探索和发展中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和精力”。①同时,大学生职业规划还能对工作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大学毕业生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实现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职业生涯能否实现完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1)大学生在规划职业的时候要把职业的各个层面进行精准定位。首先,大学生得从意识上真正重视职业规划;其次,对自己的兴趣和在各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够要做到心里非常的清楚,避免好高骛远的不现实的幻想。在做到这些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进行行业的选择,在这个行业里哪些职位是你的目标,你的能力能在这个职位中处于什么薪资水平等等这些层面,都需要精准的定位。

(2)大学生要了解市场需求,丰富自己的专业特长。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所设立的,但是社会对各专业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有可能入学时的热门专业,到毕业时已经实现市场饱和,因此,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对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这是规划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

(3)建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队伍。考虑到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涉及专业领域的广泛性及专业性,应该切实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人人都也自己的知识盲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加强指导工作的时效性,必须重视指导队伍的培养,与不同知识结构指导人员的匹配,发挥高校各类人才集中的优势,制定相关指导从机制上把高校各类人才参与职业规划指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业指导部门出了设专职人员外,应该广泛的吸纳内部及社会上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

此外,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讲,要做好职业规划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以自身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即在职业生涯设计时考虑自身的能力、性格等特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适合的职业;二是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即在大学生设计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做到扬长避短,选择最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三是考虑市场需求,即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必须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四是“发展优先”原则,即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应着眼于是否促进自身的事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

4 结束语

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学生可以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保持平稳和正常的心态,按照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努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引导和训练,以便为大学生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

注释

①宋长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12).

参考文献

[1]韩平,韩晓琼,徐媛.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j].天府新论,2008(5).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定位;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31-02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也在逐渐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2],企业用工也逐渐重视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加大,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国家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职业规划,只有明确就业目标,才能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好铺垫,顺利地实现就业。

一、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论述

(一)高校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与现状

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就业期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环境。现代企业注重的是专业性、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出符合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方案,明确学生所具有的就业竞争优势所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与其他就业者具有同等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使学生合理就业[3]。

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方面不够完善,大多刚刚认识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是缺少专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大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即使学校专门开设课程,认真对待的学生也不多。所以,我国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式,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1.通过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优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4],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学生自身优点,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自身存在的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自我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他人进行评价,因为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得到的评价才是客观真实的。总而言之,自我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以后职业生涯方向选择奠定基础。

2.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力非常大[5]。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适者生存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需要分析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环境,清楚地了解自己处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下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职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确定努力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确自己想要进行发展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想要在哪个领域中工作,为自己在这个职业的工作中制定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最终目标。在校期间就对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制定目标,可以更好地对自己以后即将工作的相关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择业期间更好地确定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在岗位竞争上占据优势,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位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帮助缓解社会中人才供需的矛盾[6]。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于大学教学过程的终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计划,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踏出校门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

就业指导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客观的评价,指导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其本质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规划和定位,避免在择业时期产生盲目性。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找工作、面试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时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而且专业性比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企业数量的增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机遇,但同时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使竞争愈加激烈,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挑战。学生就业也不再遵从以前分配的形式,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就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遵循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改变,系统性地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可以选择择业讲座、岗前实习、传道交流、企业环境调查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指导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保证学生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长期就业指导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校园生活的结束就意味着即将开始步入社会,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7],从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就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入到大学课程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让学生亲自为自己进行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所制定的目标而为之努力,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此,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立针对全校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机构,从宏观方面系统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真正做到落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联合多方力量提升职業生涯规划水平

大学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高效应该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平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但是,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我国的高校缺少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师,而且我国也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咨询部门,因此培养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迫在眉睫。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形成就业互助,调动多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和健全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应该共享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化资源[8],学校应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与本地的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寻找更多的用人单位,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位选择机会,从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其次,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就职网站,将学校找到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职位详细地公布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选择,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

四、总结

大学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大学生活所学习的是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成为被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成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就业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1-15. 

[2] 李娜.打造现代职商促进学生就业—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人才开发,2011,(11):12-17. 

[3]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3. 

[4] 胡娅丽.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7. 

[5] 李钰婧,赵慧.农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6,(3):264-265. 

[6] 王曼.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5,(1):78. 

[7] 于颖,黄洪雷.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2):102-104. 

篇4

一、大赛背景

调查显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人存在着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规划,求职经验和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同时也有一部分同学拥有自己的创意,却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预见性地、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很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成才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择业、就业能力。我们精心策划了此次“规划未来,成就梦想”——我的物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二、大赛目的

(一)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三)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

(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大赛主题:

传播规划理念、拓展职业空间、打造锦绣前程

四、主办单位:

淮安信息学院信息管理系物流教研室

五、参与对象及方式

1.参与对象:信管系物流管理专业07、08级学生。

2.参与方式:以个人为单位报名参加;参赛名单报至S2-519

六、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 4月10日D4月12日

第二阶段:宣传阶段 4月13日D4月15日

第三阶段:征稿阶段 4月16日D4月22日

第四阶段:评选阶段 4月23日D4月26日

七、活动规则及说明

1、参赛作品以Microsoft Word文档格式制作,A4大小。

2、各参赛者必须认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参赛作品主题是参赛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背景与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定位,从专业、就业、职业等方面进行个人职业规划设计。

3、大赛严禁抄袭、剽窃行为,一旦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八、评奖办法:

1、评委会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判;

2、按照统一的标准,使用百分制及统一的评分表格进行评分;

九、评审委员会组成:

十、奖项设置: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星1名:荣誉证书、精美礼品一份

最具潜力奖2名:荣誉证书、精美纪念品一份

最佳创意奖3名:荣誉证书、精美纪念品一份

优秀奖若干名:荣誉证书、精美纪念品一份

十一、大赛总预算: 300元

信息管理系物流教研室

职业规划大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因此,高校的大学生也必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在能力和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活动目的

(一)帮助广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树立和提高职业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二)提高同学们制作自荐书及参加职场应聘的技巧和能力。

(三)创建一种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互动模式,给广大同学提供认识社会,认识职场的机会。

(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五)提高学生ppt的制作能力,以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活动主题

传播规划理念,打造锦绣前程

四、活动详情

初赛(系赛) 时间:10月22日晚五点

地点:主楼201

复赛(代表外语系参加院赛)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一、活动对象

外语系2011、2010级全体学生

二、比赛形式

参赛选手自制个人简历一份,再做一份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ppt,在比赛前将作品上交至主席团。比赛当天,以抽签形式决定选手出场顺序。选手首先展示职业规划ppt,同时对规划书作陈述演讲。ppt时间限制在5-8分钟之内(不超过8分钟)。将按选手个人简历、ppt质量、口才表述能力评分。

三、比赛结果

按评委给出的得分高低,选出两名得分较高的选手,代表外语系参加院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职业规划大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主题

规划精彩人生 启动未来航标

二、活动时间

**年3月1 9 号

三、活动参与人员

中文系11级全体学生 及 10级、09级部分班委

四、活动目的

本次宣传大会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 1 ) 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社会竞争的激烈。

(2)使同学们在认识到当今形势的前提下,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

( 3 ) 介绍参加职业规划大赛的必要性。

五、活动准备

1、通知宣传部 画好职业规划大赛的海报并制作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介绍大会 所需 PPT。

2、和生活部协调好,负责到场嘉宾的茶水等工作。

3、将大会通知下达各班。

4、布置会场并准备好PPT的放映。

5、待各班同学们入场后,在大会前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

六、活动流程

1、将职业规划大赛作品模版发至各班传阅 。

2、宣布大会开始,介绍到场的来宾。

3、开始放映PPT,进入主讲内容:

① 由高考结束导入大学生活

② 介绍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举出同学们身边真切现实的例子(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③ 引出职业规划

④ 介绍什么是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的含义)

⑤ 进行职业规划的意义(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⑥ 开始介绍职业规划大赛:作品要求,个人要求

⑦ 介绍会结束

七、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对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了整体的认知,同时激发同学们踊跃参加此次比赛。

2、让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定位 ,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与了解。

3、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 。

4、客观认识自我与环境准确职业定位(知己)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深层次地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个性特征等。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最看重什么,人与岗是否匹配。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和策略的基础,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

5、评估职业机会(知彼)

篇5

[关键词]全程化 职业生涯 规划体系 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李辰亮(1963- ),男,河北栾城人,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刘佳(1984-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9-0097-02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增长到2010年的630万人,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长的毕业生的需求。在我国全社会就业形势逐渐严峻的情形下,失业或不能择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谋生手段,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校应及时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发展以及如何正确择业、就业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入学初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克服其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理性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型,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现状,笔者选取了河北省部分本科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职业愿望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进行调研。调研范围涵盖了理、工、文等多专业的各年级男女各半的多名学生,调查内容包括职业诉求、职业愿景在内的多方面内容,此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收回1410份,其中有效问卷1380份。

1.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有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占90%,其中有80%的学生普遍认为压力很大,而且,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就业的临近,普遍认为压力骤增。同时,男女同学的压力比较以女同学偏大,这可能也和社会岗位对女同学的需求有关。此外,只有20.6%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清楚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劣势,50%以上的学生不能够理性地建立自身的职业诉求和愿景。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了解和认识还很模糊,更谈不上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就业缺乏信心,自身定位较盲目。

2.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化”“从众性”。根据调查,50%以上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上表现出突出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在制定自身的职业愿景时首先考虑的是性格、兴趣等自身的因素,反而较少关注社会的实际需求。一些大学生认为找个好工作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大学期间盲目从众,使得“考研”“考证”“出国”现象不断升温。众多现象表明,多数大学生在缺乏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前提下,不能科学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

(二)学校教育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

教学、科研、就业是高校日常管理中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为加强大学生就业,高校应有意识地开展相关方面的指导,并将职业规划工作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范畴之内,但是多数高校针对就业仅为学生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一些单位的招聘信息,教学生一些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方法等,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的相关教育等还没有全面展开。许多学校没有认识到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其实是一个对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学科,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

(三)我国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服务还不完善,实践指导未成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是由专门的职业测评专家进行的。而我国当前高校一般是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老师,并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由辅导员老师进行教学指导,但由于授课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理论研究深度有限,因此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全程化的建议

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往往将指导重点定位在毕业生,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相对简单。笔者建议在高校中改革传统就业模式,结合终身教育理念,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职业规划教育。

(一)实施职业生涯规划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1.以个人和社会为主体的原则。因为每个人的生涯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为起点来开展生涯教育,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学生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进行服务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以社会为主体,使大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同时,把握社会的需求,将社会需要内化为观念和习惯,把个人的努力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教育要深入,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而引导学生采用理论的分析方法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使毕业生能够认清就业形势,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要以国家的改革和社会发展形势为中心,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切实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给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高效必要的指导。

(二)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法

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囊括大学生学业生涯指导、职业需求指导、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大学一年级的思想辨析教育。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意识的启蒙,通过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确奋斗目标,科学安排学业生涯规划。由于一年级新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个人职业发展丝毫不了解,因此要在新生入学之初,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专业内涵、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人文教育和学术讲座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修养。此外,大学一年级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开展,使学生在认识自我价值、施展才华的过程中正确、客观认识自己,通过专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大学二年级的学习定位教育。经过一年的洗礼和适应,二年级学生已初步适应大学生活,对其进行的职业规划指导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要以职业规划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从职业能力、兴趣等方面了解自己并建立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加强专业和相关知识的学习。此外,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大学三年级的目标指导教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后已经完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此阶段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明确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加强专业方向与就业形势的教育为主,让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工作领域的现状,参考外在因素和自身优势,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后续的毕业夯实基础。

4.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教育。此阶段着重对学生进行就业、考研、创业等方面的指导,为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及时引导毕业生进行角色转变。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职业测评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职业认知,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在毕业后初期积极帮助、指导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制定其职业发展规划。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毕业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为毕业生提供用人单位信息,进而营造良好的外部就业环境。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完善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完善。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许多高校来说是刚刚起步,许多理论研究还不成体系,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必须要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做好职业生涯课程建设与调整。许多毕业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大学期间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课程教育,因此,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从新生一入学就要培养和锻炼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能力,并鼓励学生在大学四年不断调整与完善,大学四年级主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就业形势,指导学生如何就业,步入职业生涯。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的完善。每位同学是否可以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是否可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与是否接受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学校要不断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高水平职业生涯规划骨干教师队伍。

3.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完善。由于每个学生在自我认知、职业选择、人生规划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坚持普遍指导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别、专业差别等因素,利用网络测评工具,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咨询,做好学生跟踪服务,建立学生咨询档案,帮助学生在尽快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同时,做好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自主规划。

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的完善。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人在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认识上往往是主观印象占很大的成分。因此,要想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手段,来实现自我能力、兴趣和个性的客观分析。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结果,而学生通过对这一结果的准确把握,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奠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5.职业信息咨询渠道的完善。高校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让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获得第一手的社会发展信息资料,以便学生客观、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报纸、网站、橱窗、招聘会、课堂、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通过中介、校友会、社会团体、实习机构等社会力量的协助和配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任雪莲.完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8).

[2]田淑梅,国秀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8).

篇6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81-02

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难度越来越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当前“就业难”现实的缓解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既是时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进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大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种人生规划,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到处都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大学生就业、择业更是面临着残酷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只有认清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建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定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才能在自己内在潜能上不断探索和发展,才能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人生。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校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的改革。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改进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同时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加强与社会交流和联系,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二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有利于丰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职业生涯规划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工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是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借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形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明晰、内容更加系统、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持久。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大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进行正确务实的规划,在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市场的方式合理分配社会人力资源,不断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整个经济建设的需要,做到人尽其才。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了就业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缓解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中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现状

1.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往往导致理想和现实矛盾

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实效的成败。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经验,对职业没有深刻理解,导致职业意识淡薄。许多高校大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己就业以后才要进行的一种规划。一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应用上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制定出与个人的具体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就业过程中也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例如,一些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分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从而过于理想化,而另外一些大学生缺乏自信,制定的目标偏低,难于起到激励作用。另外,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竞争意识不够,缺乏紧迫感。

2.学校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目前,高校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高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使用的教材大多比较陈旧,内容与社会实际差距较大,指导性不强;二是虽然许多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但是大多数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影响日后发展;三是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全程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而连续的过程,应该从大学生一入校时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而大部分的高校仅仅针对将要毕业的学生开设职业指导课以及开展就业指导的讲座,并且侧重的也只是提供一些就业政策方面的信息。

3.社会现状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影响较大

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现状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否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能否有比较稳定的收入这两个因素是左右大学生择业的根本问题。在中国“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愿意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官半职,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有很大部分大学生看重经济收入,客观上目前的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在购房、子女、养老等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更注重年薪、福利等直接经济收入。

三、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加强教育引导,切实增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当今社会到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教育学生具有危机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前为将来的就业作好充足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有意识和有目的地去接触了解相关的信息和政策,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其他方面的整体素质。一方面,要让学生客观、冷静的评估自己,避免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从而制定出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另一方面,要综合学生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来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

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要把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指导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融入到思想教育中,融入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可行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通过教学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的职业倾向、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涯心态和优秀的人格素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根据工作生活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要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估等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指导者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以参与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与大学生做平等互动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让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一方面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能力对大学生提出一些行为要求,确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最大程度地尊重、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兴趣和意愿来规划职业生涯。

3.健全制度机制,确保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高校要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取得实效,必须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制度化,从制度层面上明晰工作机制。首先,完善配套的管理机制。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管理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一入学就有个明确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做到自我设计、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其次,完善保障机制。高等院校应设立职业发展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设课程、购置或研发软件、采购相关书籍、人员培训、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等各方面的支出。再次,健全评估机制。学校应定期测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以及生涯发展所要求的重要素质和能力,以此鉴定职业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成效。最后,建立激励机制。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7

一、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是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目的

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旨在坚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设计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设计职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掌握一定的就业知识和技巧,提高就业能力。

(二)学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认识

1.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十分必要

为了掌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在开课之初,我们连续三个学期(即2005~2006学年第一、二学期、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在选修的603名学生中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同时,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如近几年到院系进行的就业工作调研),有98.6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是十分必要的。

2.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

为了提高课程的质量,了解学生的需求。我们在2005-2006学年的问卷调查中设计了“你选修就业指导课希望在哪些方面受益”的选答题。有7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选修就业指导课了解就业程序,提高就业能力,56.35%的学生希望能掌握了解自我的方法,另有11%以上的选修学生希望获取其他方面的帮助。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选修就业指导的目的与学校开设该课程的目标一致。

在2006-2007第一学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增加了四个选项了解学生:“选修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目的?”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学生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学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就业知识,为就业做准备。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遵循有利于学生建立职业理念、职业目标,明确学习方向,掌握就业知识和技巧的课程设计原则,在“关于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中,我们制定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计划:每学年上学期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选修;下学期设置“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供一、二年级的学生选修。课程以系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灵活互动的情景教学和具体的案例分析,并结合讨论和报告会等形式。

在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结束时,我们在选修生中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26份。统计数据显示:本学期授课的对象主要为三、四年级大学生,仅有3名二年级学生选修了该课程。但这三名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很有帮助,应该让更多的低年级的学生能选修上“就业指导”课。即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需求不应只限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同时,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我们发现: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量大、期望值高,而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要很好地完成两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困难较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反复调研决定:从2005~2006第二学期起,每学期面向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设置“就业指导”课。为保证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兼顾各个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的需求,对原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修改,并且暂时不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即修改原教学计划,“就业指导”课由每学年一次,每次18学时改为一学年两次,每次18学时;授课对象也由原来计划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改为面向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内容及课程整体安排作相应的修改。目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及顺序为:大学生生活与就业,职业决策,寻找满意职位的方法,就业知识与技巧,中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招聘大学生的用人单位类型,用人单位的基本招聘形式等。课程内容及课程安排更趋合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安排的满意度。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5年9月,武汉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之初,无论是在教学条件上,还是在师资力量方面都有一定困难,所以,只在文理学部设置了“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全部由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承担。2007年9月,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得到更有效的就业指导,我们又在工学部和信息学部各设了一个就业指导课的课头,任课教师分别是工学部和信息学部长期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组成了一支由学校就业工作人员、学院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分别设在文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就是这样一支兼职的教师队伍,灵活地应用自编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PPT文件),完成了就业指导的课程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编写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实务》于2007年9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作为21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出版。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就业指导课在“武汉大学2005年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中被评为优秀课程,学生选修该课程的积极性较高,评价较好。但是不可忽视: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新的学习课程列入我校教学计划,受教师、教室等因素的限制,现在仍然是以“上大课”的形式将几个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层次不齐,需求相差较大,不可能很好地因人施教、同时兼顾几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不能较好地实施个性化辅导,也不能满足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更谈不上让有选修该课程意愿的学生都能参加课程学习。每学期开课之初,仅文理学部这一个课程就会收到80~100份左右的选修就业指导课申请,迫切要求增加他们为该课的选修生。可是我们现有的力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现有的教师工作量十分饱满,若再增设新课程,让他们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是对教师和学生不负责任。所以没选修上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只能期待下个学期能选上这门课了。不仅如此,受教室、学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讨论为辅,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就业指导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无法全面开展,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就业权益保护及仓0新创

业教育内容因受教学时数的影响,要增加到教学方案之中有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我校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面临如下的问题:第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受益面不够宽,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本科学生选修的需求,每学期都有一部分本科学生没选修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第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没有分年级、按学部或相关专业开设,致使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三,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时数需要增加,教学内容亟需修改更新;第四,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实践教学、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无法实施。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建设的几个建议

(一)加大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迅速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加强我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当务之急要迅速改变目前只有少数兼职教师承担全部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的状况,组建一支全员化、专兼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我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任务全部由兼职教师承担且兼职教师人数较少,这些兼职教师分别从事就业指导、就业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深入地教学和研究,不能开设更多的就业指导课程来满足更多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的需求。不仅如此,当兼职教师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正常的教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尽快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学机构,有专人负责整体规划并落实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计划,组织有意愿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的副书记、辅导员进行系统的教学课程学习,使他们能根据本院系特点,承担本院系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教学。总之,要多渠道、多层面加大对现有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要加快校内、校外教师人才的引进,迅速组建一支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二)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步伐,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体系

经过了近六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学校要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潜力,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程体系,增设更多的就业指导课课程并增加教学时数和教学内容,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是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疏解负面情绪;二是就业权益保护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充实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四是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学部和专业的学生特点,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分类进行模拟教学、个别教学、拓展训练。同时,进行教学内容的修改及研究,深化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更具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教学从形式到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开展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成长成才;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舒伯于1957年出版的《职业生涯心理学》一书中。其目标是寻找最适合的职业,着眼于近期的职业选择或求职问题,注重分析就业形势、提出就业指导策略、探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软硬件建设以及就业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从上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和辅导。在近百年的发展之中,职业规划指导共经历了3次大的思想转折,从而形成了逐渐完备的职业指导体系。在我国,高职生职业规划尚未形成一个专I的体系,在许多高职院校中,本应持续3年的职业规划常常流于给毕业班学生所做的就业指导,这样一来,不仅目光短浅,学生有急功近利之嫌,用人单位也不满意。

职业规划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教育性,即它应该关涉学生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它是唤醒学生职业意识并促进其职业精神要素生成和发展的人生重要环节。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要将学生自我、学业、理想、环境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统筹安排、并融合自我评价与管理、职业判断与选择、职业发展与创新各个方面。

一、霍兰德(John Holland)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理论”,这一理论随后成为现代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之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4)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人所处的环境也可以分为与人格对应的六种类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人们寻求能充分施展自己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不同类型人格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础。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认为:(1)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一致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到乐趣及内在的满足,也最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2)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近似的职业环境中工作,经过努力,应该可以适应此种职业环境;(3)如果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环境中工作,个人将不会感到快乐,也很难适应,甚至无法胜任工作。

本文的研究将基于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的框架,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多个高职院校生对于职业规划的理解、影响学生职业规划的因素、职业规划的形成时间等一系列问题,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的现状,针对其中出现的诸种问题,探讨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效能的思路与方法。

二、职业规划的意义

(一)职业规划使高职生在校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

高职在校的时光对于每个高职生来说都是很宝贵的,不仅是因为这个年龄的青年最充满活力最有激情,还因为在校时间的充足给了每个人相当大的空间去自由运用。在这里就会出现很多由于个人性格、环境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十分巨大的分化现象。那些充分利用高职在校时光,发展自身能力的学生,他们的在校生活是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而这类人群,多数是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清晰明确的指向的。也可以说,前者以后者为因。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职业规划对于高职生以怎样的方式度过大学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规划促进高职生个体成长、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人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更会有自己的个性。即使自认为是很平庸的人,也会有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而高职生职业规划,就是在每个高职生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的前提之下,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建构的一套对于未来的计划。在这个计划的指导之下,一个人可以按照其要求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从而达到弥补不足,发扬优势,促进个体成长的效果。而对于个性的发展,高职生职业规划更是有指导意义。个性凸显得比较多的人也会给他人一种更为清晰独特的印象,不仅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完善,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加亮眼的部分。国外的教育具有促进个人个性发展的倾向,我们接触到的外国在校学生在这方面都展现出不同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注重个性的培养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职业规划使高职生求职时更加有方向性和准确度

有着良好的职业规划的高职生,这一点既可以成为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是职场的要求。俗语云: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在求职的时候,有准备就是指对职业市场比较了解,对自身情况也有一定把握,在这二者之间能有一个很好的匹配和准确的定位。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已经对自己有了很好的了解,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而且注重于自己所拥有的技能与职业需求的接轨。在校园中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也会是与自己倾向的职业选择相接近的,提前对这些都有一些认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求职的时候,这些信息都将成为重要的资源,从而为我们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加分。

三、国内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一)国外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最早来源于美国,而且在西方国家已经有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如在美、日等国家,职业规划教育有如下的特点:

早期性:许多国家从中小学就有职业辅导,通过开设课程系统的介绍职业市场的情况和社会需求的情况;辅以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在大学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提供宝贵的意见。

个性化:各个高校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外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季后除了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全体学生指导外还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通过导师面谈,或者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把自己的资料传给老师,这样就可以获得细致的针对自身的指导。

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项目一般有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实用性:国外大学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测试,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找到最需要提高的地方,确立学生的努力方向。

专业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政府还是学校,都有专业的咨询师,这些咨询师不仅专业水平高,而且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意见。

B续性:国外职业规划辅导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从入学初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毕业前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国外的职业规划辅导一般都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职业规划发展现状

没有将“职业规划”和“找工作”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由于将“职业规划”简单地和“找工作”等同起来,就没有在学生一入学之后就明确给出如何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和职业生涯,更没有连续的职业规划的辅导。另外,将“职业规划”定义为“找工作”,就容易只重视对学生求职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相关的思想教育和法律指导。

重视共性的就业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虽然高职生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很多相似的特性,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兴趣和爱好也有很大差别。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共性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而很多学生有着困扰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过高,觉得自己一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或是在求职过程中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成功率,同时容易诱发他们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专业性和体系化程度较弱。虽然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已经让学生根据网上的性格测评、职业测试来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是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结果与专业的职业测评师交流的机会;同时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技能,但是缺少在实际中应用的机会,真正走上岗位以后,也无法直接应用,往往会措手不及。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业规划对高职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潍坊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首批立项的名校建设单位,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全省走在前列。在校内,有校级、院系级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校选修课等多方面多层次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系统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指导和考察,造成了很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不明晰,从而导致在学校期间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三年的生活,目标不明确、迷茫,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四、高职生合理职业规划对策

(一)结合高职生自身特点,提升职业规划有效性

1.了解自身

霍兰德认为职业生涯选择是个人人格在工作界中的表露。类型学理论的中心概念是,个体所选择的职业生涯,须符合这种个人导向,只有那些能满足个人需求的职业角色才对个体有吸引力。如果个人导向已经形成,那么在对应的职业环境中就会得到满足,如果个人导向摇摆未定或者拥有互相冲突的职业目标,就很难寻找到适合的职业环境。因此,个人导向是否明确,是个人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霍兰德人格类型测试量表对自身的人格类型进行准确定位。高职在校生可以借助于网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级、院级团委、学生社团、选修课等多种渠道对自身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此外,在了解自身的过程当中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2.了解职业环境

职业资料的提供是整个职业规划决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缺乏对职业世界的了解,想做好职业选择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对期望中的职业做全面的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个体的职业认定常受到原有印象的影响,如性别、学历等,有的职业或专业的名称也许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内容、性质或发展却相差很多。应该在霍兰德的职业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就业市场和高职学校的特点,建立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类型划分体系,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各类职业的内容与特点。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招聘会等多种信息渠道了解关于行业入职条件、行业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工作条件、社会定位等有效信息。

在职业调研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多是社会文化以及机会因素。这些因素通常是个人无法掌握或控制的,例如家庭或重要他人的意见,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或经济景气的升降等等。

3.寻找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

在已经确定学生的人格类型和职业的环境类型以后,需要对这二者进行匹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与自身人格类型相一致或相似的职业类型。同时,借助各类专业机构指导或参加公开讲座、个人职业规划咨询等形式根据个人需求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如进行性格测评、心理辅导、职业适应性辅导、职业测评、核心能力的体验式及实战式训练等,以期听取更加广泛的意见,寻找最佳结合点。

4.制定行动方案

通过制定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步骤、措施与标志,增强在校期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1)大一学年:探索期

阶段目标:完成角色转变,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首先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规划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和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

(2)大二学年:定向期

阶段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以及相应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实施方案:认清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确定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自身技能培养,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和锻炼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尝试与未来职业或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从不断的总结分析中得到职业经验。

(3)大三学年:冲刺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晰,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积极利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条件,学会写简历、求职信,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运转模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在岗位中的职责要求及规范,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还要制定大学毕业后总体的目标、步骤、措施、标志,使长远目标与大学学习有机衔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实施措施制定的过程,就是自我约束和自觉实施职业规划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采取链条分解法逐层分解,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目标,使他们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月都有自己的小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小目标,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步步落实、一一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可以通过个人自主完成,但也可以通^指导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的规划进行指导,可以对规划书进行几项硬性要求,例如字数、时间表、目标、个人发展困难估计等等。

5.不断调整方案

进行职业规划跟踪,通过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对自己专业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父母、同学、朋友、教师的评价,引导大学生对自己职业规划进行反复分析评估,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靠科学的选择和不懈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二)各机构团体互相配合,提高职业规划可行性

1.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建议校园职业规划体系中的校级团委、院系级团支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各机构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并相互配合,如通过学院团委等机构在新生入学时派发宣传资料,使得校内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被每位新生知晓。各个机构团体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分流目标人群,如对于个人职业规划方向完全迷茫的学生应首先由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干预,而对于自身已经有模糊的兴趣点或目标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加入适合的学生社团,或通过其他一些渠道自主探索。

2.设立导师制度

调动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队伍在学院内部推行导师制度,针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导师制的设立一方面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分担了专业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有问题“不知道向谁问”的困惑情况。

3.引入更加先进的理念,规划从早期做起

一是强化早期性理念。二是突出个性化指导。可以变传统的讲座等形式为学习研讨班,培养学生发现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授之以渔。了解自己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各类机构要转变代办式或者灌输式的职业规划指导观念,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以与教务部门配合,设立相关课程。三是增强服务性。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社会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四是建设连续体系。从大一、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到大三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制作简历传授求职技艺和面试技巧等,使得指导贯穿整个学生的大学生涯,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求职技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五是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升指导体系专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多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的专业性不强,加之人力和物力投入有限,这些机构团体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举办活动时往往受到限制。因此,强烈建议学校加强对校园职业规划服务指导体系建设的重视,加大财力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六是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在校生有别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由于校内社会资源丰富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职学生更容易面临在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更容易迷失自我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有效地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万清祥,王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校园职业生涯规划[J].辽宁教育研究,2006(12).

[2]袁乐,周炜炜,戴敏秀.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和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3]高桂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7).

[4]张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3.

[5]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篇9

关键词:职业规划;高职院校;职业能力

作者简介:殷凡(1980-),女,河南洛阳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讲师;牛丽(1980-),女,江苏连云港人,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研发课题“软件外包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开发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JN1322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212-02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总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大大增加。而高职生毕业求职时上有本科生的压力,下有中专生的竞争。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高职毕业生缺少就业前的思考和心理准备,没有一个完善自我的概念,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的认识,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深究这种状况,原因是学生们缺少必要的就业前职业规划,缺少对职场的前瞻,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刚踏上工作岗位就有了职业失落感,所以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为将来求职做好准备。[1]

一、高职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不足

1.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据统计,在填报高考志愿时:35%左右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专业;28%左右的学生通过调剂确定专业;18%左右的学生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9%左右的学生由长辈安排专业;7%左右的学生为将来的就业选择专业;3%左右的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入学后对自己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对自己人生和职业方向没有任何规划,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即使在能够就业的学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带着盲目性和临时过渡的打算走上工作岗位,导致频繁跳槽。自己的专业得不到发挥,能力无法展现,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负担和不必要的损失。[2]

2.职业规划指导课程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指导

在国外,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规划教育,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在我国,多数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一词仍感陌生,如果能够对其职业取向进行早期的分析和指导,学生就能够改变无知的被动状态。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往往临近学生毕业时才匆忙地开设,将职业规划指导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混为一谈,认为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则不得而知。[3]这种指导,在提高毕业生面试技巧、让学生了解择业和签约过程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是对提高毕业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3.职业规划指导内容缺乏个性化特征

西方国家的教育大多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使学生树立起自我成长的成才意识。[4]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个性化特征,就业时又面临选择多、期望高、易急躁、易偏激等各种情况,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除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中式职业辅导外,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咨询和辅导。关注不同学生对职业指导的特殊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投入。职业指导内容应该避免单调、枯燥,要给学生提供其需要的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的知识。

二、针对高职生职业规划不足的改善措施

1.正确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升职业规划技能

现在行业和职位众多,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压力都不一样,选择最好的未必是合适的,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一定要对个人进行全面的自我剖析和自我透视,分析社会需求,择己所长,要以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体价值观一致、收益最大化等职业规划原则为指导,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确认和调整,逐步清晰和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和职业应该互相选择、适应,才是成功的职业生涯,只有职业生涯的成功才能促使自己在行业中赢得优势。

2.职业规划指导全程化,注重培养职业能力

职业规划教育与指导不应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应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同时,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教育和指导:针对新生,可在入学教育中就促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目前就业状况;针对老生,帮助他们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和职业需求现状,鼓励和督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感受就业市场;针对毕业生,主要指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技巧等就业技能。在教育指导中,始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应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宗旨。

3.成立职业规划指导部门,进行全方位指导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建设,成立职业规划指导、择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协会等工作部门。加强职业规划工作网站的建设,为开展全面的职业指导活动搭建平台,使其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学校内部相关部门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信息沟通的最大平台和最快速的通道。配备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兼具实践经验的教师,在各阶段的教育中把学生的学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逐渐实现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调动学生潜能,积极引导学生和用人单位达到人与职业相匹配的最佳效果。

4.与专业机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测评

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基地建设,与专业的职业生涯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所、各级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测评中心等机构合作,建立覆盖面更广的职业规划资源服务平台,让它们介入教育的全过程。[5]可以经常邀请行业相关企业来校举办报告会、招聘会等,使学生能够及早了解就业趋势和就业现状、本行业文化及发展前景;定期聘请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等进行专业设置论证,学校针对当前的就业前景预测、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规模和具体要求,有目标、有规划设置专业培养计划,定单式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全方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只有紧密结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不断以需求来检验和评价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是否正确,才能提高企业对学生的吸纳力和学生对行业需求的适应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

5.跟踪毕业生就业状况,建立职业规划指导评价系统

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学校应该仍对其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重点了解他们的个人发展现状、对工作的适应程度、对就业指导教育的意见和要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不断完善职业规划指导教育。对未能毕业的毕业生,应该分析其在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同时,建立一套考核体系来全方位评价就业指导工作的完善性,考核体系不仅要考核高等职业院校的“一次就业率”,还要重点考核服务对象对就业指导机构工作的满意程度。把服务内容、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态度等基本服务要素都纳入到考核范围中,除此之外还要考核职业规划指导对服务对象职业生涯塑造效能方面的各项指标。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才能客观对职业规划指导进行改进和完善,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就业、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是高等职业院校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针对目前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与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对个人进行全面的自我剖析,使其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有效缩短学生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时间,实现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职业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曾伏云.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18-19.

[2]李颖.尽早做好职业规划,使学生赢在起点[J].时代教育,2008,

(3):16.

[3]王炳忠,吴斌,等.大学生全程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08,(7):164-165.

[4]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学校客体

独立学院的核心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具体可以描述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及全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目标。在规划初期,学院普遍从学生个人兴趣着手,将个人优势清晰化,辅之以专业导论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学校在学生大一期间集体安排进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通过测试,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 在此基础上做出求职的初步选择 。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学校的指导作用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二是专业认知,且一般分阶段按年级进行设置。大一大二年级着重职业与专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理论教学,大三大四年级强调等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技能培养与专业实训教学。在具体的环节设计中,学校最好能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制定一些最为基本的大学期间职业计划实施参考模本或列出一个被细化的可操作的目标值。

二、教师中介

“夯实基础、精通专业、强化应用”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基本条件。对于每一个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做好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在课堂内,老师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堂外,老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当然,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老师有两大主力军,一是专业任课教师;二是高校辅导员。两者各司其职,不可偏废。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除理论知识讲授外,专业教师应不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就业方向与专业前景分析,并将培养学生专业就业技能为标准贯穿教学始终。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时,要明确三个问题: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赋予受教育者什么样的特质才能够代表教育价值取向?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能满足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教学职业取向,专业授课老师要细化教学计划,把理论教学和就业指导联系起来,让学生们不仅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也接触本专业就业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行动规划,分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步骤地按计划进行。而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工作除了在就业指导课程中集中实施外,还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与专业教师相比,他们的工作可能因与个体学生的单独接触而更具个性化,更具心理优势,更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在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意义重大。

三、学生主体

新的教学理念非常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是规划的制定者,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接受者,是客体更是主体,是毫无疑问的处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地位。大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科学性、合理性、个性化、适用性、可行性原则,分阶段分步骤地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最应该明白的就是职业生涯是需要弹性的长期规划,生涯规划包括如何成长、学习、谋生及生活,是一连串思考、选择、计划、打拼、发展的终生历程。学生要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影响职业生涯的许多因素难以预料的这种情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行之有效,就必须使规划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评估和调整。这就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定时定期的去检验目标完成的情况和评估环境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调整。这个步骤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学生要明白职业规划并非纯粹的制定计划书,而是要真正的在人生道路上起到航标的作用,大学生要做的就是在不断地调整中成功的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这样职业生涯规划才算成功。另外,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自身良好人格的养成,端正态度,学会坚持,因为个人的品格修养是职业生涯规划实行的重要保证。现代大学生很多都是激情有余、耐心不足,也导致很多事情半途而废,要知道,在成功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作为大学生,处于校园和社会之间,更加应该加强自身修养,褪去少年的稚气,学会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问题,认真推敲自己做的每项决定,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规划中存在的风险,离成功的人生更近一步。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