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诊断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诊断课堂教学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底线;问题和现象;优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13-02

课堂教学是教师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品质就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品质,练就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能,形成较高品质的课堂文化、教学风格,不仅能够创造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更能给教师生活带来无尽的快乐。反思课堂,学会诊断,是优化课堂、提升课堂品质的有效手段。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反思我们的课堂。

一、反思是否违反课堂教学的底线

浪费时间。要充分保证40分钟的教学活动时间,尽量避免因个人因素、突发事件等状况占用教学时间。笔者认为,除关系到学生安全等重大事情之外,教师均可根据突发状况灵活调整课堂设计,机智处理教学之外的问题,切忌顾此失彼,浪费大部分同学的时间。

目标不明。教师必须清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各个教学环节,不能因为渲染某个形式、某个特色、某个手段或追求一种时尚、新颖等忽视教学目标,做一些无用的教学设计,即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

准备不足。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上。”做好课前准备,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教师应从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上课环境、媒体设备、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扫清障碍、预测生成问题,满怀自信走进课堂,展开课堂教学。

杂乱无章。好的课堂应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环节紧凑,过渡自然。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生拉硬拽,牵强附会,而使课堂呈现杂乱无章的局面。要追求顺理成章、自然生成、感官舒适、节奏完美。

二、反思是否在追求课堂优化

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实际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挖掘教育智慧,灵活巧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或做好铺垫达到水到渠成,或借助电教媒体直观介入,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动情过渡,或巧设问题探究突破等,重难点的教学往往是一节好课的精华所在。

切实把握“指导”与“探究”。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新课程倡导民主、创新、探究、合作的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准确掌握学生认知水平、探究能力,以人为本,设计教学环节与问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与点拨,既不能使学生对探究问题望尘莫及而无从下手,又不能对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包办代替。总之,指导要恰到好处。

面向实际设计教学。教学设计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有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必须依据当下的课堂环境、针对学生现状进行设计。学生实际是第一要素,教师往往希望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有一个省劲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而受用终身,这实际是不可能的。 其次还有教材实际、教师实际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经验、能力、智慧、观察等来创新自己每天的课堂。

实现“师”、“生”、“本”的心灵对话。课堂是交流,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交流,教师是促进三者实现交流的主导者,也是学生与文本实现交流的媒介,深层次的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感悟到精髓,触摸到灵魂,走进彼此的心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升。

让课堂情感飞扬。现代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体验、心智培养的过程,好的课堂应该让情感飞扬,让大家带着激情参与学习活动,这才是有灵性的课堂,有活力的课堂。在这里,教师有一个用心调控、因势利导、适时收放的艰巨任务。

电教媒体使用恰到好处。电教媒体是现代课堂的硬件标志,它能够很好的优化课堂。但须明白,电教媒体的使用原则是优化教学,切忌为了用而用,忽视其手段作用;其次是教师应具备熟练应用的技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提高自己运用水平,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挖掘整合课堂资源。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如家长、教师同伴、学生同伴、听课教师等人力资源,如教室环境、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等物质资源,还有师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感彩、心理品质等,教师须善于整合、挖掘,为课堂之所用,创新、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长久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我学习的技能,多一些“渔”的教学,少一些“鱼”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能力基础。

练就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超的教学技能。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独具魅力、生机无限,那就是努力做一个具有独特教育风格的老师,做一个具有高超教学技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勇于探索,敢于实践,让自己的教学特长渐趋完善,彰显自己特殊的教育才能,形成风格,与学生一起享受独具魅力的课堂。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诊断;策略

物理学科具有理论性、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不再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解决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仍是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参考教学目标进行诊断

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开始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即从明确知识、教学方法、价值观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速度知识内容时,教师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可能会是: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速度概念,能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和单位换算,明确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区别。在教学方法方面是利用游戏刺激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通过动手实验掌握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在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精神。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分组,并进行兔子跳比赛,选出最后的获胜者。在比赛开始前,教师应该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学生兔子跳的快慢”,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解决方案。在游戏结束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解决方案判断哪一组学生跳得最快。认真分析会发现,该教学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不足之处就是教师应该在游戏开始前,就引入速度概念。该游戏的顺利开展必须依托在相同路程的基础上,这样就忽略了不同路程下的速度计算,并不能让学生掌握综合的速度计算方法。由此可见,参考教学目标进行诊断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教学诊断策略。

二、参考教学设计进行诊断

学生的思维是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不可能会按照教学设计有序地进行下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对教学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能够提前判断,并进行及时解决。

如在进行惯性实验教学时,教师可能会设置两个实验引出物体惯性这个概念。第一个实验是将薄木板放置在装满水的烧杯之上,然后用木棒敲击放置在薄木板上的生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第二个实验是用直尺敲打摞好的象棋棋子的最底层,让学生猜想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进行实验,并总结出惯性定律之后,就会详细讲解惯性现象,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受力物体的分析。然后列举出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在课堂的最后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学过的惯性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个教学设计是很成熟的,在课堂的开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在课堂的最后还能巩固学生记忆。在实际实践之后,发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在设计该教学时,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导入阶段的两个实验是有关固体的惯性试验,而惯性是存在任何物体之中的。这样会使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气体和液体的惯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总的来说,实验设置的不全面是该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可见,参考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诊断也是一种直观的判断方法。

三、参考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

课堂教学问题发生的主要表现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课堂上学生的真实反应做出诊断。若教学课堂学习气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讲授大气压知识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气体压强的实验。有的教师可能会进行覆杯实验,即先倒置用不吸水硬纸板盖住充满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倒置用不吸水硬纸板盖住充满大杯水的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最后在保证硬纸板与玻璃杯中的水之间没有缝隙的情况下,再倒置玻璃杯,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三个实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个实验和第二个实验中,硬纸板会掉落,水也会洒出。而在第三个实验中,硬纸板并不会掉落,水也不会洒出。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实践证明,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物理学习的难度。但是在该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学生看完了实验仍不理解大气压产生的条件。这主要还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只停留在了实验结果上,并没有关注其他现象。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从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入手,诊断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这不仅是新课改深入推行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优化策略

 

现代社会的新思想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逐渐重视起学生的学习。而高中作为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需在在这个时期里,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进行锻炼。 在高中教育中,高中语文能够很好地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并不是很重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时候需要语文老师做好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激发出来,并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必须重视高中语文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建立出一个高中的语文教学诊断标准体系,以此来考核语文老师的教学质量,保证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实况

无论是现在的高中学习中,还是以后在高考中,语文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些年来新课程在不断的推进,语文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个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教师在教学时在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时还是使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 很多学生遇到一些需要记忆的重要文章、经典诗词,都是在重复记忆,这样很难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被动的记忆,尽管可以学习过程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下去对学生的学习并不好,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更没有益处。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学在方法和质量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各个地方在教育方面并不均衡,没有标准的教学诊断,使语文教学进入这样一个情况中。 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上怎样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合理高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出来,这是以后研究语文教学的重点方向。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一)建立课堂教学服务意识

高中语文课堂不断推进教学诊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逐渐将教学诊断融入进来。 在这其中,首先要语文教师先树立起教学服务的意识,对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考核诊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改善,将教师应该有的教书育人服务意识树立起来,保证高中语文课堂诊断成功实行。 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由很多要素之间的联系所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课堂组织结构,课堂组织结构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二)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达到高中语文教学诊断的标准化目标,首先需要有能切实考核的一套标准,在考核的过程中能够将语文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找出来。 制订考核标准时,确保其具有科学性质、权威性质、适用性质、理想性质。我国现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个阶段里,应该对老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将教师和学生的活力激发出来,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在这之前,首先需要制定出标准体系,并被所有教师所认同,然后达到教学诊断的标准化。对教师进行诊断,对课堂环节进行诊断,这样能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正确评价。

 

(三)建立教学诊断

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占有很大比重,在进行课堂教学诊断时,不能对教师的日常教学产生影响,最好可以一边完成教学任务,一边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诊断的方法。建立出合理的机制,能够实施标准化的高中语文教学诊断。

 

(四)建立诊断监督

诊断教师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建立出科学正确的监督机制,再加上严格的监管,使教学诊断实行下去。 首先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诊断进行监督,确保语文教学诊断实行,将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进行提升。 然后,监督教师教学诊断的结果,保证诊断结果没有问题,将其中虚假的部分挑出来。严格的监管机制能够将高中语文教学的诊断更加标准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能对学生未来的人文素养和学习习惯起决定性作用,诊断高中的语文教学,能显著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高中语文诊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使用有效的解决方法来解决,以确保高中语文课程的顺利推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使用诊断方法,将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进而提升高中语文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未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教师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尹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5,01:106-111.

[2]蒋明.科学开展课堂诊断有效促进教研教改[J].文理导航(上旬),2015,12:6.

篇4

一、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理论依据

叶澜把评课过程称之为“捉虫”,并指出:“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教师研究学生,改革自己工作思路与方法,满足并激发学生发展需求,从而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同步发展。通过课后的自我深度“临床”诊断,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学会自我诊断的方法,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提升教师自我诊断的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诊断案例的撰写,也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分析反思教学行为的能力,最终形成一定的自觉意识,并走上研究的道路。

二、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内容

第一次课试教

(一)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能说出Audrey Hepburn’s profile。

(二)从文章结构与内容入手,学习与掌握文中一些重点单词、短语和词组,并能完成一些练习。

1.用not only ... but also...来翻译下列句子

1)他不但会唱歌,而且会跳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米莉不但个子高而且苗条。Millie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但冬天去那儿,而且夏天也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错:Not only you but also Tom are wrong. ____________

2.完成1――2段中的词组翻译:

1)世界的其他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哀悼……的逝世/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芭蕾舞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很年轻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名成功的芭蕾舞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进入电影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奥黛丽・赫本演艺生涯中不同时期出演的影片或电视剧

Win an Oscar

Win a Tony Award

Some of the well-known films she acted in

Her last film

Only one TV series

4. 用所给单词或词组翻译下列句子:

1)学生上课时应认真听讲。(while doing sth.)

Students shoul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坚持认为他们已走错路了。(insist... )

Tom _________ that the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那部恐怖片中,他扮演一名凶手的角色。(play the role o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提醒我应该先完成家庭作业。(remi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 devote one’s time to... 这一词组翻译下列句子;

他把所有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 ) The girl devoted all her time she had ___________ others.

A. to help B. helping C. helped D. to helping

6. 完成7―8段中的词组翻译:

a. 超出……的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把她当作一个人道主义者来记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把她许多的时间奉献给慈善事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被授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与……紧密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 把……颁发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安宁地离开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生分组讨论

Q1: Why do we call Hepburn an angel?

Because of her b_________, k___________, e________ ,etc.

Q2: What may we learn from her?

Put all our e_______ into our s_______ and w______.

D________ as much time as p___________ to charity.

On the blackboard

general introduction (Para.1)

early life (Para.2)

her acting life (Para.3―6)

her late life (Para.7―8)

【问题反思】

整节课,笔者以任务型教学为主,通过设置问题和不同的任务,来学习和掌握文中新的语言知识点,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能运用所学词汇和语言点来了解Audrey Hepburn’s early life, acting life and late life。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学生与老师的配合还算默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的地方是:1.能围绕“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这一目标来巧设问题,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中语言知识点;2.努力创设情景,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气氛;3.教学设计由易到难,科学合理,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比较注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训练。但笔者自己感觉不是很好,本节课里,趣味性内容确实不够,活动形式有点单一。如果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愉悦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而且,语言训练活动层次不高,只有语言形式上的操练,达不到语言交际的层次,交际面有时过窄,很难训练到全部,基础差的学生往往答不上口。再者,这堂课容量确实大,词汇量多,有点面面俱到,如何调整教学设计值得反思和探究。

【改进思考】

阅读课第二课时是要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本课时的语言知识就相关的话题进行表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先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堂课到底要学什么。然后围绕一个话题,形成一条主线,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多说;另一方面,可多设计一点趣味性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些。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主要表现在活动形式上要多样化,多增加一些Group work。

2.交际性:语言知识点要在情景中活用,多鼓励学生输出。

3.层次性: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宽度和深度。

4.自主性: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机会和时间,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不仅要教,更需要导,做好引导,领航工作,要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第二次课试教

通过第一次试教及个人的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笔者对教学过程做如下改进:

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时已经对Audrey Hepburn的简要一生大致了解,所以针对这节课的容量大,而且又要有效处理重要词汇和语言点的教学,笔者对原导学案作了修改。首先,通过一个quiz(四道单项选择题)来导入第二课时的新授。在此环节主要学习not only... but also...的用法。其次,通过Why did the world mourn Audrey Hepburn when she died?这一问题来引出本课的一条主线Because of the loss of a great beauty, a great actress and a great humanitarian.笔者围绕beauty, actress, humanitarian这三个关键词展开层层深入的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每个关键词来引出与它相关的一些新词汇和语言点。在这一环节,通过设计几个Task让学生来完成相应活动与练习。这样,既达到了文章内容的讲解,同时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知识,避免了单纯学习词汇所带来的枯燥与乏味。接着,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笔者设计了Let’s practise!环节,里面包含了两个Level的练习。Level One是个词汇测试题,主要测试学生根据首字母提示与句子意思填写所缺单词(所测试的单词都是本文中的重要词汇);Level Two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游戏(砸金蛋),学生通过任意选择一个金蛋,该蛋背后就会呈现相应的练习,练习形式比较多样化,有词形转换、单项选择、同义句转换、完成句子、句子整句翻译、改错,等等。当然金蛋背后也有学生认为比较幸运的选择,那就是No questions! 通过这种形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训练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目的。最后,笔者又设计两个拓展性活动(Let’s have a discussion!):1.From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what do you think attracts you most?Why?2.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 通过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加强道德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问题反思】

通过对第二次课的教学过程的改进,笔者这堂课上下来确实感到有不一样的收获。作为阅读课第二课时词汇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师一方面要把新词汇和语言点渗透到一定的语境中去教学,另一方面要把“任务型”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真正地、积极主动地“动”起来。

【改进思考】

通过前面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笔者自身的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学环节设计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整堂课,笔者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有机地渗透了一些英语教学理念:1.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通过给学生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自我诊断的收获

通过课堂教学的自我诊断,笔者清醒地认识了本节课的亮点,弄清楚了本课的问题所在。在自我诊断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教学的“诊断”由原来仅停留在对教学片断的反思,到从整体教学设计与新课程理念是否合理、教学实施是否有效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诊断,诊断的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越。基于反思的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不仅改变了笔者的教学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笔者的教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受益匪浅。

篇5

关键词:目标;思维;教学;主体;教材;知识;课堂

医学与教学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医生治病救人,教师教书育人。医生给病人看病,中医的,则望闻问切,了解病人病情,作出诊断,然后对症下药。教学也一样要讲究因材施教,但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诊断技术、诊断理论,就像盲人摸象,定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建构,教学效果是一个相对滞后的非全显性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教师没有足够时间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重视课堂诊断。你的教学是否是“有效教学”,你的课堂是否是“高效课堂”,我们也不妨来望、闻、问、切一番,从不同维度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把把脉”。

一、目标的完成度

这是备课、上课的出发点,也是反思教学、诊断课堂的落脚点。有的课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急功近利,或按部就班,或择其所好,以完成教师自己预期的任务为唯一目标――先把自认为该讲的讲完再说,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吸收、能否消化。有的课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频繁而热烈,又是小品,又是游戏,又是听音乐,又是看录像,但一堂课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师生双方都不甚了了。一个是“赶场”,一个是“作秀”,一种是为教学而教学,一种是为活动而活动,显然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思维的清晰度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也是听一堂课的关键印象,可以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学方案、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等体现出来。有位老师上《在“责任”中长大》,导入新课时,先用流行音乐SHE的《不想长大》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中“想快快长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比现场采访学生是否想长大、为什么,采访完以后没有作任何点评即引入“成人”的含义,讲解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其实导入非常新颖,但虎头蛇尾,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理不出头绪,抓不住关键,使学生思维无序地跳来跳去。思品课作为一门思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自身都把握不清,思维混沌,又怎能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的灵活度

课堂就是“现场直播”,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正确答案或预期回答,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思维碰撞缺乏教学机智,这不仅对能力培养不利,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教学亮点成为教学败笔。如,有位老师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讲解“合法收入”时,介绍了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然后就提问学生“你家的收入来源有哪些方式?”结果大部分学生要么说不知道,要么站着不吭声,还有明确说“这是家事,不想说”,教师始料未及,只好草草收场。其实这里的确涉及隐私的问题,教师可以反过来表扬学生的隐私意识来缓解尴尬。

四、主体的参与度

这里指的是课堂上的“双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双方的课堂参与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某些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有的主导作用得不到发挥,课堂上,该由老师讲解之处不讲了,教师失去了自我,成了学生的尾巴。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非让教师由过去的什么都管变为什么都不管,任何真理,往前多走一步都会变成谬误。别忘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材的熟悉度

思品课是唯一的开卷考试科目,强调“以本为本”,更需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一些课,教学手段花样翻新,活动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某些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远离了课本,甚至一节课学生连书也不用翻一下,师生成了“课件”的奴隶。其实,实施新课程,更有必要充分利用、挖掘课本的资源,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借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不要让传统课堂又走向了“高科技污染”。

六、知识的内化度

思品课重在感悟,重在对教育目标的内化。只有当教育因素触及学生心灵的时候,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

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如,有位老师上《孝敬父母》,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换一种思路,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在养育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辛?

你给父母添了哪些麻烦?”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汇报交流,也许效果会更好。

七、课堂的幸福度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坚实情感基础。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是对师生的终极关怀。思品课教学不仅仅是关注“术”的传授,更要站在关注“人”的高度上,在“道”上多作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微笑指数”“默契指数”、教学中师生的“信心指数”“投入指数”、还有师生成长中的“成就感指数”都是幸福课堂的源泉。例如,有的老师为了“严师出高徒”,总是吝啬自己的微笑,甚至害怕微笑,得意于一句“老师来了”要比“狼来了”更加有效。相反,有的老师用微笑,让“老鼠”爱上了“猫”,在微笑的课堂里,树立了“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了“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了“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了“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了“人人成功”的机会。

总之,一线教师要和医生一样具有通过课堂诊断“七度”脉

象,透过现象看本质,细微之处见真谛的本事,能用“十分”的智慧上出“十分”的好课,使课堂从“有效课堂”到“高效课堂”,再到“魅力课堂”,也使自己慢慢进入教学的理想境界,成为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效课堂;积累运用;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114

传统观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学习的结果,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也明确提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具体到初中化学怎样实现这一重大变革,是本文试图说明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各种教学资源的综合应用

1. 继续传统教具的作用

例如:元素符号的教学,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符号,反面写汉字名称,用汉字的偏旁去区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气态,固态,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多媒体不可取代的。还有讲解化学式读法和写法是也可以用卡片的方法进行组合任一种物质,这样学生记忆的效果很好。学生可以随时拿出卡片进行练习,达到不断巩固的目的,记忆的速度和永久度都不错。

2. 充分发挥实验器材的作用

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地根据实际情况去做,没有的仪器,可以用其他仪器改组一下或者是进行多媒体动画制作实验。因为,实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还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总结。另外,可以开发家庭小实验,家庭实验可以把课堂教学延至课外。这样可以是学生不受课堂约束自由的发挥,并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以及个性思维的发展。

3.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帮助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中的微观世界是很抽象的,比如说在讲原子和分子的时候,因为看不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观世界的动画设计,例如:分子运动,物质的构成,电子的核外运动规律等。还有实验现象不明显的,例如:电解水实验现象不明显。但如果通过多媒体动画实验设计,效果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的。所以,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不错。而且,大屏幕可以节省课堂板书的时间,而增加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但是,大屏幕应该和黑板板书相结合,不能一味地依靠大屏幕,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比如进行逻辑推理的时候,应该是板书的,边讲解,边引导学生思考,边激发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4. 每节课课前要发3-5分钟小试卷

教师在候课的时候给学生发3-5分钟的小卷,基础好的就做完,基础差的尽力多做,但不要求一定做完。这个小试卷可以对上节课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复习,也可以是对本节课的一个预习检查。不同的课选择不同。根据这个试卷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这就给教师的教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哪些得继续巩固,哪些得重点讲,哪些可以略讲。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堂堂清的目的,也可以督促学生课下去复习巩固当天学过的内容。

二、更新教学观念,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

1. 备好每一节课

提高课堂效率的主渠道是备课,因而一定要把工夫实实在在地花在课前。认真用心去钻研教材、整合教材;认真用心去分析学生的知识起点、知识经验;充分考虑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设计,做好教案;依据教案,调动课堂气氛,把课上好上活,上出效率,上出学生的兴趣。

2. 上好每一节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抓好课堂教学,保证45分钟的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向课堂要质量,那怎样才能上好每堂课呢?尽量要求自己做好如下几方面: (1)在教学前要做好准备。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恰当的选好一堂课所准备的内容,并精选好内容的多少及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首先我们要自己对自己满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语言要有条理,表达要清晰,教学目标要明确。(3)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自己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还像传统教学那样,只顾自己讲内容,不顾学生的反应,这样学生肯定不能集中精力去听,那效果就不会好,也就不适宜新课改的要求。(4)上课多让学生答问题,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进行不定时的提问,这样可以不定时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 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果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其智力发展、成绩提高。因此,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差生往往缺的就是方法或学习方法不对路。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1)坚持课前预习,发现问题,并做标记。(2)听课时要集中精力用心的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器官,养成耳、眼、手、口齐用的好习惯。(3)及时复习、记忆和巩固;(4)独立作业,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于当天。

4. 适当的激励机制

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给他们黑板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三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拒绝相互抄作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进行相互监督,评比得分,一经发现学生抄作业小组扣分,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

三、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注意积累运用

如果说一个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发生兴趣,那就是说他必须接触了这方面的知识,并且有所体验,感觉它有趣。笔者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或利用网络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写好读书笔记。目的是积累经验,拓展知识,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另外,平时抓好差生,因为我们平行班的基本都是差生。适当地请家长配合辅导,考试前做好充分、全面的复习,注意方法和效果等。

四、互补合作,资源共享

我们每个学校的同科教师都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进行集体备课,借鉴各自的长处进行教学,进行更为便捷的、更为有效的教育活动。我们还可以自己动手把课本上有危险的实验或抽象的实验设计成动画演示。例如:电解水实验,能很清楚地看见过程,效果比实际的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题库,可以随时抽取所需要的试题,而且是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部分的试题,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篇7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评价 方法

[作者简介]王发昌(1978- ),男,云南景东人,河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 新乡453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183-01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体育教师工作职责与体育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系统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资料,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对于体育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不同类型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也称安置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前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初始水平,为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起点,制定合适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专业发展策略提供依据。例如,每学年年初新任体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评价就属于定位性评价。定位性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来进行。第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连续性评价,是指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用来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向教师反馈教学是否有效和成功的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和修正措施,进行补救性教学,最终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目标。例如,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就属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第三,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是在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进行的评价,它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诊断教师教学效果不佳的深层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教师采用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和改换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进行补救。若教学效果仍然不佳,教学管理者就应该动用诊断性评价,进入课堂,调查诊断教师教学的深层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诊断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第四,终结性评价。也称后测,是指在体育教师某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工作结束时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评定业绩,证明教师具有某种能力或资格,或作为甄别和选拔的依据。例如,每学期或每学年度末的教学效果考评就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等方法。

定位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组成了一个评价链(如图所示)。目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仍然不受重视;形成性评价很容易蜕化成终结性评价。在今后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应强化定位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改善形成性评价。

二、主要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实施、指导、管理、效果、教学基本功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三、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要求评价者深入体育课堂,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获得评价的第一手资料。课堂听课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听课前应明确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授课计划,以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明确听课方式。课堂听课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评价者充当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坐于教室或场地一角,观察课堂教学活动;另一种是评价者参与课堂教学,可在教室或场地里四处走动,观察或提问学生部分问题。三是必须完整听完一堂课,切忌中途进入或退出。听课过程中,评价者应力求融入班级群体,尽量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四是应将听课重点放在对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的观察上,并尽可能对教学过程作完整的记录。

2.座谈法。座谈可以直接听取谈话对象的意见,通过交流,获取问卷调查得不到的信息。一次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以5~8人为宜。座谈有两种类型:(1)提纲谈话方式。调查者事先拟定谈话提纲,座谈时严格按照提纲上的问题顺序提问,不得随意对问题进行解释。被调查者对问题不清楚时,调查者只能重复问题或按统一的要求做出解释。提纲上的问题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提纲谈话方式的优点是具有针对性,效率高,方便调查者记录。(2)自由谈话方式。自由谈话事先不列提纲,被调查者可对评价对象广泛发表看法,发挥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双方的主动性,从而得到提纲式谈话无法获得的丰富资料。但这种方式比较费时费力,也可能难以切中要害。

与问卷调查相比,谈话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谈话双方形成了社会互动关系。因而,谈话要求组织者有熟练的访谈技能,能很快与被调查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使调查对象畅所欲言,积极提供资料。

3.问卷调查法。与口头谈话比较,问卷法能够同时对多人进行调查,具有省时、省力、省费用的优点。编制问卷是运用问卷法的关键。问卷中的问题可以是问答性的,也可以是选择性和是非性问题。不论设计何种类型的问题,都要遵循下列要求:问题的表述要适合被调查对象,做到被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时,一看就明白,无须附加任何说明;表述问题要避免引起不适当的联想,也不要给以暗示;防止被调查对象对问题作模棱两可的回答或理解;在问题的编排上应先易后难。

4.成绩分析法。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来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是一种间接评价的方法。学生学完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体育知识、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是评价体育教学是否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赫兴无.教学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9).

[3]赫兴无.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9).

[4]胡英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课程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法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9

Graduates' Class Teach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Ability Training

LI Li, SHI Kechao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ing as object, analyzes the ability of classroom training deficiencies exist and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henomen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target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as and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teach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can train thinking ability,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help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a graduate student effective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ability training

随着地方性高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大力发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教育已成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以三峡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为例,从2011年开始专硕招生,到2014年专硕人数已占到该学科研究生的50%以上,发展非常迅速。然而,由于受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限制,专硕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仍保持基本一致,并采用合班上课,因此,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兼顾学术能力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014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讨论稿)》,对加强课程学习在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①鉴于此,笔者根据长期从事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在客观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法。该方法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不改变原有课程教学过程的条件下,只需对课程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即可开展,简单易行。该方法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科研等方面的能力。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研究生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二是科研训练。课程学习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体系一般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研究解决本专业相关课题的能力,为研究生今后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专业课程对研究生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本科课程,研究生专业课程具有更深、广、新、专等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然而,当前我校绝大部分研究生专业课程还是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模式,缺少针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和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承担对学生能力培养任务。②归纳问题和主要原因如下。

1.1 教学方法单一,压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目前普遍采用的“一言堂”式讲授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和控制,只要把握自己授课内容即可。然而,研究生在专业知识方面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和实践经验,更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深入探讨一些专门问题及其意义。单纯讲授教学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机会,加之课堂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少,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理论实际相脱节,降低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从研究生视导反映问题看,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或偏实践没有进行理论升华,或偏理论没有联系实际应用,导致学生无法从课程学习中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另外,许多专业课程理论缺乏前瞻性,授课内容大多比较陈旧,也是一种理论实际脱节的表现。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这种课堂教学必然使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应用能力也无法获得提高。

1.3 教学过程不足,制约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很多教师课堂教学讲授较多,把“教”的任务完成了,但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练习、讨论题等课外学习内容,对学生“学”的任务没有要求,忽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显然教学过程不充分,也是不完整的。学生不通过一定量的课外学习消化课堂知识,不应用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科研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2 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们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法,③④⑤⑥但多数方法需要对教学过程和环节进行较大改变,对长期形成授课习惯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大的挑战,很难适应我校目前情况。鉴于此,本文提出“问题导向教学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在最少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教学法基本原理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中心,学生搜集资料、处理和整理文献,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获取和应用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目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不是一般教学中简单的课堂提问,也不是例题、习题的讲解,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以问题为抓手,逐步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研究方法开展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法学习过程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如果学生参与度一般,那么教学过程是“问题―探究―解决”; 如果学生参与度高,那么教学过程变为“问题―探究―解决―新问题”,并循环往复。由此可见,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必须参与,课堂围绕问题展开教与学,教学重在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具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作用。

2.2 设计与实施步骤

运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强化问题意识,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把问题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问题导向教学可以遵从以下三个步骤开展。

(1)课前――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合适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一定深度,涉及某一课程内容本质,同时还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去研究;其次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多种手段;第三是问题的解答不唯一,但有最佳。因此,问题的设计阶段不仅要求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熟悉,还要求教师有一定教学经验,使课堂以问题为导向。

(2)课中――提出问题。问题提出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应用问题导向教学带来的效果,教师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出问题,又要让问题思路伴随教学活动,并随时启发、鼓励和激发学生,创造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围绕着相关问题展开。

(3)课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问题导向教学法的重点,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更多内容和扩展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掌握。因此,在课中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课后围绕问题查阅文献、开展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堂发言、师生讨论等手段,陈述思路和观点,这个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巩固课程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3 教学应用与实践

3.1 课程教学背景

随着机械设备向高精度、大型化和集成化发展,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使机械故障诊断成为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的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机械故障诊断的基本理论,了解获取机械信号的检测技术,掌握正确分析、识别和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等。由于课程涉及诊断理论、检测技术、信号处理等较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内容,需要课程讲授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如果按传统讲授方法教学,很难在有限课时内系统全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对课程知识进行整合优化,采用科学教学方法,同时对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才能完成课程教学,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3.2 教学改革应用

自2012年开始,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引入问题导向教学法,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步骤,针对每一章节内容设计、提出和解决问题,通过三轮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以“绪论”和“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二章的课堂教学为例介绍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3.2.1 第一章,绪论

绪论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概念、机械故障诊断的内容、机械故障诊断的作用以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及趋势等,通过讲授给学生一个本课程的大致轮廓。然而,由于机械故障诊断是伴随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而诞生的一门交叉性课程,后续的理论和技术可能来源于机械动力学、机械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模式识别以及信号处理等不同学科,如果按部就班讲授,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头绪繁多,知识凌乱,而陷入某一方面知识理解而忽视其他方面知识学习。因此,必须在讲授课程时对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抓住关键内容。

首先,设计问题为“如何理解机械故障诊断本质问题?”并将其作为绪论的副标题引起学生注意。然后讲授课程时采用大量图片和工程实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同内容不同应用提出问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启发学生思考故障诊断本质的一些术语,如故障的征兆、特征、识别等;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分析,指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观点说明问题,得到不同的合理解释,增强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最后,将这个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后学习,要求学生在下次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实践,发现课堂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从学生陈述情况看,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锻炼了思维、应用和科研方面的能力,有些学生还把自己归纳的本质问题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在后续学习中加以研究。

3.2.2 第三章,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本章内容包括机械故障诊断常用的振动诊断技术、油液分析技术、温度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其中每一种技术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都不同,教师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四次课,8学时)全面介绍这些技术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选择讲授振动诊断技术和无损检测技术,更多技术则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章设计问题是“结合自己研究方向掌握一种故障诊断技术(指课堂未讲授过的)”。课堂教学在第一次课(2学时)后提出并布置给学生,教师讲授振动诊断技术过程中,有意识启发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的关键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其他技术;从第三次课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将课后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通过对不同技术学习拓宽了知识范围,学习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训练。

通过上面二个教学实例分析可知,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思维、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增强课堂效果。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反映很好,有2名学生在学习课程后还将研究成果整理后公开发表了研究论文。

4 结论

针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问题导向教学法,探讨了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通过在机械故障诊断课程教学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克服了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实际脱节和教学过程不足等问题。实践表明:在不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采用问题导向教学可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师生互动,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方法。

注释

①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讨论稿).2014.11.

② 韩李涛,阳凡林,王瑞富.全日制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8:17-18.

③ 吴明作,杨喜田,赵勇,陈景玲,王谦.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堂教学方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7):50-51.

④ 郭琦,黄欢.研究生有效教学案例分析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59-61.

篇9

【关键词】诊断学;教案;编写

诊断学这门学科主要是论述各种疾病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课。其中学习好诊断学有利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如何写好诊断学教案开始。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教案为基准,同时也是老师在课堂上表演的剧本,教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实际经验得出,要想写好诊断学教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材、广泛参与

诊断学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因此,只有熟读教材,不断深入研究教材,坚持以教材为基础去扩展知识面。但是很多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虽然吃透了教材,但却是照抄照搬,没有将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出来。好的教案是老师在熟读教材过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重要的知识点提炼出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会更轻松,同时学生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懂。

比如说:在写腋窝淋巴结诊法课程教案的时候,教材中介绍的都是长篇大论,这样不利于学生抓住重点,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必须进行总结精简。通过老师的理解,在写腋窝淋巴结触诊法介绍课程教案的时候,就重点写触诊的顺序与实际操作方法,即先触诊腋窝后、内、前壁,再翻掌向外,将受检者外展之上臂下垂,触诊腋窝外侧壁,这点需要重点写;对于“季肋点”这是肾脏疾病的检查方法之一,但此压痛点易受肝脏及胆囊等病变的影响, 假阳性较多且物质特异性不强,实际操作难以掌握,临床亦很少运用,因此教师在教案中可以略写,在讲课的过程中也可只作为补充介绍。

让学生能够清楚明白腋窝淋巴触诊的顺序,能够很好的识别该症状。教案都是为组织教学服务的,内容需要齐全,但是又不能太过于详细。因此,老师为了教案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在写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主,还需要查阅其他资料来补充教案知识点,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授课内容。

二、注重形式,备课要素完整

教案和讲演稿相比,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文件。教案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而编写的教学方案,它编写的思路受到教学过程中管理逻辑的控制,它所起的作用就是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信息。教案在内容上主要涉及的是组织性的项目。比如说在编写诊断急性胃炎方法的教案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内容都必须完整,并且内容凝练却具有实质意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的教学质量。

三、注重教学后记,保证诊断教学备课的实效性

为了保证教案的实效性,注意在上课之后撰写心得体会。所谓的心得体会就是将上课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临时处理的办法、以及成功教学过后的感想、怎样在以后的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写出来。有时候为了老师更好的修稿教案,很多老师在教案的后面都留有写教学心得体会的地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教案写得都细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其他突况,从而显现出之前教案的缺点。这样通过写教学心得体会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失败或者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再经过反复的思考,这样对完善教案和提高老师应变课堂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老师在上急性阑尾炎诊断课的时候,假设患者说一直中上腹痛伴呕吐,然后医生在检查患者的中上腹有压痛。在教案中就忘了注明该患者麦氏点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局部肌卫等,便提问学生,很多学生便认为是急性胃炎。让很多学生在急性胃炎和急性阑尾炎上面产生了混淆,这样的问题都是值得老师反思的。因此,写教学后的心得体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加强教案情景化设置,实现课堂互动

在写教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教案情景化的设置,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的心情一定要是在课堂之上,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考虑周全,较为清楚的明白教案的哪些地方学生会笑,哪些地方学生会思考,哪些地方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会不喜欢听等等。充分应用教案情景化设置,加强学生们对某些词语的理解。然而老师不光要在教案中凸显出情景化设置,还需要真正应用到课堂中。虽然课堂中突况较多,不能够完全按照教案中所设想的那样,但是情景化的想象可以锻炼老师的思维,提高老师应对课堂的能力。

五、注重课堂开场白的编写,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堂课的开场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它能够让你在学生的心中留下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因此,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还需要精心编写课堂的开场白,做到有新颖,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在神经内科诊断学课被安排到下午的最后两堂课时,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已经被消灭了不少,而且注意力也降低了很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难再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打瞌睡。因此,老师在写开场白的教案时,可以写:最后两堂课来学习神经内科诊断学,不仅是对我的一种挑战,同时也是对你们自己的挑战,同学们你们有信息和老师一起共同战胜这个挑战么?最后两堂课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只能算我们今天相见恨晚!这样的开场白便能够在课堂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也是教案情景化的产物。

六、注重设计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哪一种教学方法,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只要是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都应该将其设计好,充分展示其中的优势,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必须严格根据教材课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案,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实践模拟、趣味引入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法必须根据所讲的内容来制定,不可以随便乱用。在课堂上提问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更好的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因此,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每一个问题都必须精心进行准备,不可随便提一些无关知识点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的艺术性,同时,其他教学方法也一样,只要精心准备了,便能够促进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注重典型案例编写教案,增强教学效果

诊断学有利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实践诊断学属于临床课,重在实践,没有典型病例的讲解较为空洞,同时也是无效的,这样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必须精心进行准备,选择出典型的病例,并且在课堂恰好的时机里引入课堂教学,再通过精心分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这堂诊断课所讲的内容。

八、加强教案总结,突出教学重点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教案最后的总结,这样才能够突出这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能够很清晰的明白哪个知识点属于重点,从而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在编写每一节诊断课的教案时,需要注意分为详细型和简略提纲型。在刚开始备课的时候,必须熟读教材,当熟练掌握了课程教学内容时,再进行提纲式教学小结。老师在写教案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分析每一堂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后再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总结,这样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每堂课的知识点。总之,诊断学教案在编写的时候,不仅要遵循一般教案的编写原则,同时又要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闻捷,黄才国,张军,等.实验诊断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1,6(6):614-616.

篇10

课堂教学 自我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形式,是传统他人评价的有益补充,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评价的探索模式,旨在使教师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得到自我提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在课堂中成长,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理论上,教师课堂教学自评应该是教师教学评价的最佳方式,只有教师最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困难。但理论与实际总存在差距,以教师教学自我评价为中心的基于内在标准的评价非常少见,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真正实现还有待时日。

一、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的理念

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是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具有反思、诊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1.教师教学自评的出发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教学自评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当今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不仅是其展示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舞台,同时也是他们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评价应对教师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既要对教师教学进行测量和评估,还应该通过教师不断的教学反思,定位角色,找出差距,诊断修正,实施转变,直至自我完善。教师教学自评正是促进教师反思并使教师教学更为主动、积极的手段和工具之一,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经常化、制度化的评价利器,并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2.教师教学自评的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学依然把学生学业成绩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定标尺,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依然停留在知识目标的达成,即便有些教师关注到学生能力、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反思教学活动,修正教学失误,实现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已成为教学评价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挑战,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除了测量学生掌握知识领域外,还要反思为学生认识、感知、体验、探究自己生活的世界,是否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路径和独特视角,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生命世界,满足学生个体成长需要。教学自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自评的最基本立足点。

3.教师教学自评的生长点:促进评价系统完善

我国中小学几十年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表明,要素分解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占据主流地位,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基本功等诸多要素,研究者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理论演绎法,先把各要素逐步分解成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最终形成课堂教学指标评价体系[2]。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领导、学科组长、同事、学生等,教师只是被评对象,很难发挥教师评价积极性。没有教师参与的评价,教师将不会对教学改革付出额外的努力,完善评价系统只是空中阁楼。当今,教学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过程性评价,已成为发展性教学评价新模式。教学自评打破教师已有的经验和既成的惯例,去除教学的“经常化”,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对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对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特征

教学自我评价为教师积极反思自身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提供了现实土壤,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并契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它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反思性

教师自我评价与教师自我反省、自我监控和自我促进有密切的联系[3]。教师通过收集有关自己的教学素材,对已经做出的和即将做出的结果及决策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剖析、反观和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反思是教师自评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自评中反思,可有效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升反思能力,规范反思实践,诠释反思结果,让反思真正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自觉行动。

2.过程性

教师教学自评既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诊断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过程。传统教学评价强调静止的、横断的终结性评价,而教学自我评价则强调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性评价。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仅发生在某节课的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反思,也贯穿于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教师整个教学生涯。教师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由初任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3.实践性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环境的复杂性、原创性和动态性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契机和可能。教学自评是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再思考、反省、探究的一种行动研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教学对象,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构建个性化的自我教学模式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灵活使用。教学自评的实践性不言自明。

4.诊断性

教师教学自评是课堂教学诊断的灵魂所在。课堂教学诊断不应局限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审查,更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投放在学生学业成绩上,使课堂诊断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教学自评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做到适时反思、及时诊断、查找原因、调整修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表现。为了课堂教学诊断更有依据和富有成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即教师在教学自评过程中跟进一套相应程序或工具,帮助教师有“据”可依,发展教师课堂诊断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三、发展性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标准与实施

教学自我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程序,采取多种办法搜集评价资料,对教学能力进行自我判断的过程。关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的探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听评课。在前苏联教学理论影响下,国内课堂教学评价从一堂课的标准入手,对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提出要求。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李秉德先生运用系统论观点,提出教学七要素说,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教学理论体系[4]。随着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学在国内得以恢复与发展,教育行政部门、科研单位和学校掀起了编制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热潮。李蔚教授采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编制出由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5个子系统组成的“课堂教学评议标准量表”。量表简便易行,为检查和指导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一个初步的统一标准[5]。进入21世纪,有效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评价增添了丰富的实践范例。孙亚玲教授从有效教学视角提出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构成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搭建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参照系。[6]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全面推进,要素分解法已成为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瓶颈。实践表明,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亟需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7]。发展性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系统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适合本土国情,使其具有科学性和适切性;完善课堂评价系统,尊重和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具有多维性和全面性;引导教师积极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其具有实践性和主体性。

1.自我评价标准:科学性和适切性的统一

科学的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标准应该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观,并能把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目前,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主要依赖一线教师自己摸索,鲜有大学及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研究。由于一线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对课堂教学的自我评价尺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完全依赖教师的主观判断,很难确定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改变当前课堂教学自评备受冷落的现状,不仅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更需要引起大学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就新课改推进中的教学自评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课程与教学专家、测量与评估专家、一线教师等组织起来,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完成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

2.自我评价内容:多维性和全面性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我国课堂评价标准一直沿用要素分解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诸多要素进行赋值或等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面对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新课程改革要求,这一评价标准越来越显示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应该建立在遵从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来运筹,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价值判断。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确引领,实现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进步的双重功效(见图1)。

图1 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结构图

(1)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教学评价的根本意义在于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仅仅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素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因此,教师教学评价标准既要涵盖教师课堂教学,还要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中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课堂引入恰当,教学层次安排合理;教学内容准确,正确解读教材;课堂结构完整,体现教学认知结构;课堂时间把握恰当,教学密度安排科学,不拖堂;课堂练习适中,讲练结合,给学生预留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及时纠正和讲解学生学习问题,避免重犯错误;教学内容要与生活相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结束有小结,条理清晰,简明易懂;关注学困生,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全体学生发展。

(2)学生学习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大多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关心学生学习结果。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以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代替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环境是丰富多彩和不断变化的,学生学习不仅受教师“教”的影响,教学情境、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变量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师的“教”不能等同学生的“学”,“学习结果”更不能等同于“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入手,评价标准中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自然至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体现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学生学习过程中突发事件及其处理,优化学习环境等。评价学生学习既要使学生对学科更有兴趣、更具创造力,还要关注学生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课堂教学评价最终落实在学生的“学”上。

(3)教学效果评价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基本文化知识,关注个体生命价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不能空谈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有条件的,需要借助于教师指导。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更多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表现在教师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是否解决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多媒体和教具运用是否恰当;教学容量是否适度等。一节课程如果教学效果不佳,即便是再华丽的“精品课”、“示范课”,其本质上不过是中看不中用,多少有自娱自乐之嫌。

3.自我评价实施:实践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参与程度。当下,中小学在开展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如中小学管理者对教师教学自评缺乏足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虽然广大教师对自评目的及作用有所了解,但不深刻、不全面;课堂教学自评缺乏相应评价标准;自评过程缺少专家学者指导;教师对自评内容模糊不清,对自评结果利用不佳等,这些已严重影响教师参与教学自评的积极性。教学自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不断反思、调整、提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如何引导和组织教师有效地开展自评,已成为开展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课题。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外在评价不容易把握教师的内在体验和身心状态,无法解释教师教学的差异性和生成性。而教学自评恰恰可以发挥教师评价主体地位,使教师公正、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确定评价标准是实施自我评价的前提

标准是衡量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状态的尺度和准则[8]。课堂教学自我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具体规定,是教师评价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依据。没有标准的评价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教师自我评价中,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这些标准不仅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供了努力方向和实施路径。本研究编制的发展性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量表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效果三个维度,22个题目构成。量表在梳理国内外课堂评价研究成果基础上,契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并结合教师访谈,经过多次修改而成。先后聘请课程与教学论专家2人,教育测量与评估2人,教研员3人,校长8人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小学教师18人参与量表的编制工作。题目采用Likert自评6点记分形式,1分表示教师对课堂教学自评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对题目的描述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得分越多,表明教师自评分数越高。教师可以通过自评总分的变化感受教学质量的改进,亦可根据每个维度的自评分数审视自身教学不足,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佐证。教师通过自我评价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所在,调整改进,要比评价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关注教学评价的自我反思功能,是有别于历来教师测量与评定的新方向。

(2)教师培训是实施自我评价的保障

教师课堂教学自评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实践活动,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撑。教师在教学自评过程中,可以借鉴自我评价标准,对教师教学状况、水平加以整体判断,亦可以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效果三个层面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各类指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挖掘原因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为了使教师课堂自评得以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对自评程序和步骤加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促使教师了解自评过程,掌握自评方法,解释自评结果,提高自评成效,使教学自评真正落实到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中。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教学自评工作,创设良好的教学自评环境,确定合理的、可操作、适切度较高的自我评价标准,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自评,明确自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评结果不作为职称晋级、个人奖罚的依据,使教师打消顾虑,用平和的心态剖析自己,及时发现教学不足,寻找个人“最近发展区”,避免出现自评高估的现象。其次,教师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掌握恰当的自评方法和工具,遵循规范的自评操作程序,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客观分析教学活动,合理利用自评结果。同时,也要发挥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让教师在自评―反思―改进―再评价的循环反复过程中不断地检测自己,提升自己。这样既强调教师在自评中的主体地位,又鼓励教师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真正体现教学自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17号,2001.

[2] 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教育研究,2008(1).

[3] 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3(1).

[4] 李秉德主编.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李蔚.课堂教学效果的心理学评价方法.心理学报,1988(4).

[6]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 刘华.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示例.全球教育展望,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