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鼠害防治总结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虫鼠害防治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蔬菜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 2.病虫害发生特点
①.2005年气候特点: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2005年我市平均气温较正常略偏高,年降雨量略偏少。入春时间较常年偏早10-15天,温度回升较快,较常年偏高,雨水偏多;3月份平均气温东北部显著偏高,其余地区正常略偏低,降水东北部偏少,其余地区偏多;4月份平均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量西部正常偏多,其余地区偏少;5月份平均气温普遍偏低,月降雨量大部偏多;6月份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大部偏多;7月份气温略偏高,降雨量正常略偏少;8月份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大部分地区显著偏少;秋季(9-11月)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偏少。
②.2005年病虫发生特点:
2005年蔬菜病虫害发生总趋势为中等发生,与2004年发生程度相近,病虫害并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秋季以病害为主。由于3-6月雨水较多,温度、湿度适宜病害发生,今年瓜类霜霉病、茄果类疫病、茄果类灰霉病发生程度较2004年稍重。虫害以菜青虫、蚜虫、小菜蛾、斑潜蝇、红蜘蛛、夜蛾科害虫、豆荚野螟等为主,其中,蚜虫、螨类较2004年偏重发生,夜蛾科害虫较2004年偏轻发生;部分地区蜗牛和福寿螺为害严重。
二、2005年蔬菜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一)、病害
1.苗期病害: 2.霜霉病: 霜霉病为常发性病害,农民防治较为普通,全市防治面积36.58万亩次,较去年增加3.59万亩次。防治药剂主要有: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0%灭克(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农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但后期由于生产价值不高,农民防治较差。
3.番茄早、晚疫病: 由于番茄价值较高,农户的自防意识较强,主要防治药剂有:托布津、多菌灵、可杀得等。
4.辣椒疫病、茄子疫病:
篇2
关键词 油松扁叶蜂;鼠害;兔害;防治措施;千山林区
中图分类号 S763.43;S443;S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204-01
千山林区位于渭北高原千山南麓,属薄层黄土低山丘陵区,大陆性季风型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干旱,秋季多雨。年平均气温12 ℃,年平均降雨量663.5 mm。年均无霜期214 d,早霜出现于10月下旬,晚霜终于翌年3月下旬。影响动植物生长的主要灾害性气候是早春及冬季的凌霜。千山林区土壤为碳酸盐褐土,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森林植被以人工栽植的油松、刺槐为主,并块状分布天然次生森林植被群体,以栎类为主。
1 千山林区油松扁叶蜂、鼠、兔危害情况
1.1 扁叶蜂
扁叶蜂是为害油松的重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1代。油松扁叶蜂自1997年在试验营林区发生以来,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已从人工油松林蔓延至飞播油松林,林区7个管护站已有6处发生虫害,危害面积达1 466.67 hm2,占辖区总面积(9 727 hm2)的15.08%。虫害发生严重区域幼虫密度30~50只/m2,受害植株新针叶全部被吞食,树体出现枯萎症状,林木死亡率占20%以上,对大面积油松林木正常生长造成危害,直接威胁到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严重制约了林区的经营活动。
1.2 鼠害
根据调查,鼠害在林区营林范围内均有发生,种群密度为40只/km2,主要害鼠是中华鼢鼠,危害树种以油松、刺槐、核桃为主,特别是新造林受害严重。害鼠在林地开穴挖洞,啃咬林木根系,使幼树枯萎以致死亡,幼林被害致死率为20%~30%。
1.3 兔害
野兔危害情况范围广,种群密度大,平均45只/km2,平均受害率为29.2%,危害树种以刺槐、侧柏、油松、山杏为主。啃咬环剥幼树茎干皮层,咬断嫩梢,造成幼苗死亡或长势衰弱,目前已对新造幼林造成很大危害,受害地区植株大片枯死,直接威胁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
2 油松扁叶蜂、鼠、兔害的防治
2.1 防治原则
为了有效控制林区油松扁叶蜂、鼠、兔的危害,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积极消灭”的方针,根据油松扁叶蜂、鼠、兔害的发生及分布情况,采取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与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生和危害程度,确保林木正常安全生长。
2.2 防治措施
2.2.1 油松扁叶蜂的防治措施。①化学防治。主要针对在危害盛期即2龄以上幼虫期(5月底至6月初),用1% 1605与六六六混合粉剂在中午借助谷风进行喷粉,即可杀死活动于树冠周围的成虫(如遇上雨后晴天更好)。也可用95%敌百虫原药500~1 500倍液1.2 kg/hm2喷雾,利用其在碱性溶液中转换成敌敌畏提高毒性的特征,必要时可以和一些碱性农药或物质混合使用[1-2]。施药时2~3人1组,配备背负式电动喷粉喷雾机1台,需戴好防护用品,避免药液溅及眼睛、衣服或皮肤,人应站在高处或上风头,借助谷风进行喷撒。避开饲养蜂、蚕场地,避免药液流入湖泊、河流或鱼塘中。②生物防治。以鸟治虫主要是保护益鸟,加强对保护益鸟重要意义的宣传教育,为益鸟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在林区设人工鸟箱或招引木,人工鸟巢分为木板巢和树洞巢箱2种,规格为15 cm×15 cm,高25~30 cm,出入洞口为直径5~6 cm的圆形,悬挂于5 m以上树干北面最好,东西方位次之。3.33 hm2林地范围内挂3~5个,每年秋季对鸟巢进行1次检查和补修,并防止鸟巢的人为破坏。鸟箱选材要坚固耐用,并且涂漆,防雨淋日晒,在树干上固定结实,防止大风吹落或人为破坏,为益鸟创造定居繁殖的良好条件。
2.2.2 鼠、兔害的防治措施。①化学防治。用鼢鼠灵1号2 250~3 000 g/hm2,采取插洞法进行投放,也可在栽植穴内投放驱鼠剂,防止鼢鼠危害。也可用鼢鼠灵H号3 000~3 750 g/hm2,将其投放在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投放时间为初冬至翌年3月中旬。作业时,1~2人1组,在鼠、兔常出没的地方投放药剂。1~2 d后对防治区域进行1次检查,发现鼠、兔尸体应及时做深埋处理,避免其他肉食动物吞食。②人工捕杀。采用网捕、钢丝套、电瓶击杀、犬护等措施捕杀野兔,降低野兔的种群密度。这种办法经济实用,可操作性强。选弹性好的钢丝制作成直径20 cm左右的圆套,在野兔常出没的路径上固定好进行猎杀。③生物防治。加强对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采用悬挂人工鸟箱,招引猫头鹰,也可引进蛇类等鼠害天敌,控制林区的害鼠种群数量[3-4]。
3 参考文献
[1] 刘素云.油松扁叶蜂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2(3):33.
[2] 杨晖,王宇萍,张赟,等.树杆注药防治油松扁叶蜂[J].昆虫知识,2006,43(1):111-112.
篇3
关键词:森林;鼠兔害;可持续控制;祁连山
鼠害是世界性的一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农、林、牧业发展和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啮齿类动物36种,是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种类因种群数量过高,取食量大而引起严重危害,是祁连山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一大障碍。长期以来,对害鼠种群的控制,多依赖于化学灭鼠剂,产生了较大的负反馈效应,导致了鼠类天敌大量毒死、害鼠抗药性增强、鼠害反复暴发危害的恶性循环。因此,寻求长期、稳定、有效的控制策略与措施已成为控制鼠害的关键。
1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生态群落
经调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啮齿动物2目8科36种[1]。经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捕捉调查,36种鼠兔大致形成浅山农田-荒漠草原区类群,森林――草原区类群,高山森林――灌丛草原区类群及广布类群4个较大的类群,其下又聚集为7个亚群落。 天敌动物有45种,其中猛禽类23种,兽类14种,爬行类2种,其它鸟类6种[2]。啮齿动物与其它动物类群的食物链关系主要有分解者、天敌、寄生物、猎物,它们处于生态系统的中心位置, 在维持正常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它们的数量过高时会引起植物生产力和多样性下降。
2鼠兔对林业生产的危害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大多数鼠兔在天敌的控制作用下,种群数量较低,未构成危害,只是在浅山区和林缘地带,因人为活动过度干扰和大量猎捕,天敌动物数量减少,对鼠兔的控制作用降低,几种隐蔽性生活的鼠类种群上升,引起危害。在海拔2 300m以下浅山区,主要是子午沙鼠、长爪沙鼠,对荒漠草原植被和人工幼林造成一定破坏。 在海拔2 300~2 800m中山地带,主要是中华鼢鼠对人工幼林、天然灌木林及封育的幼林造成严重危害[3,4],一般鼠口密度15~22.50只/hm2,幼树被害株率达10%~40%,平均达18%,若不采取人为除治,3~5 a 即可将幼林全部毁灭。
中华鼢鼠是当前区内危害最严重的鼠害,广泛分布于全林区不同海拔、不同坡向的林地内,食性颇杂,对云杉、落叶松、杨树、沙棘等树种均危害。在祁连山区也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每年繁殖1胎,每胎平均产仔3.50只[5],所以在自然状态下,种群一直处于稳定的上升、扩散趋势。
3祁连山森林害鼠可持续控制策略
有害生物的管理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分,森林生态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森林有害生物的控制也必须是可持续的。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原理和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理论及综合治理原理[6,7]。依据SPM策略的原则要求和现阶段本区森林生态系统及啮齿动物群落动态现状,总结多年来鼠害防治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祁连山区鼠害可持续控制的策略,其主要内容为:
3.1进一步加强祁连山林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移民、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多种途径控制林区人口,减轻目前林区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过渡干扰,使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其自身演替规律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其对病虫鼠害的自我调控能力。
3.2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尤其要制止猎杀以啮齿类动物为取食对象的猛禽类、猫科和鼬科野生动物的现象,增加啮齿动物的天敌种群数量,利用生态系统物种之间的食物链来调控鼠兔种群,避免发生危害。
3.3尽快改变目前营造大面积人工纯林的作法。 营造适宜本区环境条件的多树种混交林,积极选育抗逆性树种,采取合理的栽植方式,建立多层结构的人工林群落,加强幼林抚育,创造有利于幼林生长,不利于病虫鼠害发生的林分环境。
3.4对以人工幼林地内中华鼢鼠为主的森林害鼠采取系统工程治理。建立鼠害工程治理体系,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有效地组织造林、抚育、科研、森林保护等管理活动,联合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和当地群众等诸方面力量,筹措充足的鼠害防治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鼠害防治的系统化、科学化。
3.5加强森林啮齿动物与森林植物相互关系及群落生态结构、 功能的研究及生态系统动态的监测。掌握啮齿动物种群变动规律、发生危害规律、生态调控机制,系统分析制定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控制目标,及时进行准确的预测预报,为工程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6防治方法主要采取对其它有益生物和环境影响小的各种自然控制措施为主。以应急短效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措施为辅,尽量避免或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在目前还达不到生态控制的条件下,也要尽量选用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和谐农药。
3.7加强开发利用,变害为利。啮齿动物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方面,如雪兔、草兔、松鼠、鼢鼠、旱獭等一些体形较大的啮齿动物的肉可以食用。许多鼠类具有药用价值[8],
4中华鼢鼠综合治理措施
中华鼢鼠是祁连山区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防治,初步建立了鼢鼠防治的管理系统和工程治理体系,总结出了一套较有效地防治鼠害的措施[9,10 ,11]。
4.1中华鼢鼠工程治理体系保护区管理局自90年代初起就把中华鼢鼠防治作为一项重点治理工程,实行以防治指标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成立了鼠防领导小组和防治技术攻关小组。防治指标由单纯地追求杀鼠率转向提高杀鼠率和林木存活率,降低防治成本和天敌杀伤率等综合指标,防治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形成了鼢鼠可持续控制的系统决策程序 ( 见下图)。
森林害鼠综合治理系统决策程序图式
4.2中华鼢鼠综合控制措施
4.2.1生态控制措施。自然生态控制措施是林区鼢鼠治理的主要措施。应尽力减轻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过渡干扰破坏,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强林分自身调控能力和抗逆性。造林前,首先对造林地进行实地调查,以土壤类型和鼢鼠种群密度为指标,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合理选择造林树种,积极提倡封山育林。实践证明,封山育林能在短期内恢复灌木植被,提高林地植被覆盖率,保护天敌动物,减少鼢鼠活动量。
4.2.2营林技术措施。穴状整地和营造针阔混交林对抑制鼢鼠危害有明显作用。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促进林木提早郁闭,可减轻鼢鼠的危害程度。提倡采用大苗造林,因大苗根系粗大,侧根多,害鼠适口性差,可减轻危害。有条件时,应及时松土除草,清理林地,破坏洞道,创造不适宜鼢鼠生存的环境。
4.2.3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作为一种应急措施仍是林区鼢鼠防治、特别是鼠口密度大的幼林地鼢鼠防治的主要方法。及时采用,可迅速降低鼢鼠种群密度,减轻危害。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有毒饵诱杀和药剂蘸根两种方法。配制毒饵以二次中毒性较小的抗凝血剂溴敌隆为主,以当归为诱饵配制成的鼢鼠灵制剂效果较好[12] 。在祁连山林区,单独使用鼢鼠灵的灭鼠效果达82.50%,与弓箭射杀相结合的灭鼠效果达95.80%。药剂蘸根使用内吸性强的高毒农药40%乐果乳油。
4.2.4生物防治。首先应积极保护和扩大祁连山区鼠兔的天敌种群数量,特别是猛禽、猫科和鼬科动物的保护,在幼林地设置招引设施,如栽植枯树干,保留活孤立木,或建筑招鹰土墩等,招引鼠兔天敌栖息、停留,捕食害鼠。一般每公顷有4株高4m以上招引设置的幼林地,鼢鼠种群密度较无招引设置的幼林地低1倍多。还可在林地中种植一些驱鼠植物如倒提壶、稠李、接骨木、荏子、毛蕊花、缬草等和杀鼠植物如白头翁、苦参、狼毒、苍耳、曼陀罗、杠柳、天南星等,使林地内植被不适宜鼢鼠取食,以减少鼢鼠种群数量。此外可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微生物防鼠技术。
4.2.5物理防治。主要采取弓箭射杀方法。山区可就地取材,用荆条等制成地弓,成本低,灭鼠率高,捕获的鼠体还可用以制作中药材,一举两得。此外对小面积林分还可采用水淹捕打、挖隔离沟等方法。
5结论与讨论
实施鼠害的可持续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社会、经济、政策及行政管理等诸方面,不仅需要新的科学技术的支撑,更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和广大林业工作者共同努力,也需要资金投入和制度上的保证。技术上应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按照生态规律,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总体协调控制,即在全面实施害鼠综合管理的基础上,逐渐采取生态控制措施,强调维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从根本上控制害鼠的发生,必须改善林分环境,造成不利于害鼠繁殖和存活的系统结构。管理上应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进行管理运作,系统管理,科学决策,建设生态林业,实现森林虫鼠害的持续控制。
参考文献
[1] 汪有奎,杨全生,孙小霞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动物初步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9,27(6): 45~48.
[2] 王香亭.甘肃脊椎动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37~1185.
[3]蒋学财,汪有奎,金敏艳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取食活动初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63~164.
[4] 付文斌,汪有奎,孙小霞等.云杉幼林地中华鼢鼠防治阈值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439~442
[5] 袁振西,田宝兴.中华鼢鼠[A].见:王树楠,张威铭,余吉河.甘肃林业病虫图志( 第一集)[M].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2~163.
[6] 骆有庆.试论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SPMF)策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1:96~98.
[7] 胡忠朗,王廷飞.黄土高原林区鼢鼠综合治理研究[C].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139~149.
[8] 姜凤梧,邓明鲁,高士贤等. 中国药用动物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72~502.
[9] 郭森,张嘉仁,刘俊秀等.森林鼠类及其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133~182.
[10] 赵桂芝,施大钊.农业鼠害防治指南[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71~152.
篇4
一、品种的选择
小麦我们选择了高产优质的济麦22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中早熟,株高70——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片较小上冲,抗寒性好,抽穗后茎叶蜡质明显,长相清秀,茎秆弹性好,抗倒伏,抗干热风,熟相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饱满;亩有效穗40—45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2—45克,容重800克/升左右。中抗至中感条锈病,抗白粉病,感叶锈,高抗白粉病。亩产560公斤。
花生我们选择了丰花1号.丰花1号是山东农业大学花生研究所万勇善教授及其课?题组培育的。该品种属连续开花型,蔬枝,单株分枝9条,主茎高46厘米,株型直立紧凑.叶片倒卵形,叶形较小,叶色深绿。荚果普通型。果壳网纹明显,果腰中浅,果嘴明显。果大,百果重240克。种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橘黄色。种子体眠期长,收获期不发芽。仁大,百仁重102克,出米率72.6%。结果集中,双仁果率90%以上,单株结果数20—36个,荚果整齐。熟性为中熟品种,春播136天左右,夏直播地膜栽培110天。麦行套种生育期125—130天。
二、土地的选择
土地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夏花生喜温好光,耐旱,怕涝,具有“三短一快”的特点生育期短,花期短,荚果成熟期短,生长快。因此,要充分利用有限的生育季节,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达到高产稳产。
三、种植方式
1.我站主要推广“三.六式”套种模式,即200cm一带种12行小麦,每四行一垄,每垄间种一行花生。垄上种两行花生,(每带间种两行花生)。
2.合理密植
适时套播方式、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地力、肥力、光能资源,协调个群体发育,达到高产。麦垄套种花生播种比较费工,种植密度往往偏稀,株间矛盾较大,争光争肥,影响产量。所以增加密度增穴减粒是当前麦套夏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根据“肥地不倒秧,薄地能封行”的原则及品种特性和生产水平等因素,一般麦垄麦播直立型品种亩穴数以9000穴左右为宜,带内花生行距45cn,垄上平均35cm.株距17cm穴距,每穴2粒种植方式为宜。
根据当地情况适时早播是麦套夏花生增产的基础,因为夏花生生长期相对较短,能否实现早播全苗,对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光热资源,使花生充分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关系密切。但麦垄套播时间过早,与小麦共生期过长,与小麦争水争肥,花生苗光照不足发育弱导致减产,怎样协调好这一矛盾,是推广应用早播技术的关键。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一般麦田套种时间掌握在5月20-25日进行较好,提倡在小麦播种时予留宽行距,应注意保证足墒,结合小麦灌浆水足墒播种。注意,套种花生的麦田,不能用苯磺隆类除草剂。
3.及早中耕灭茬,根除草荒
花生属半子叶出土作物,及早中耕能促进个体发育,促第一、二对侧枝早发,提高饱果率。特别是麦垄套种花生,麦收后土壤散墒较快,易形成板结,不及早中耕,蔓直立上长,影响第一、二对侧枝发育,所以麦收后应随即突击中耕灭茬、松土保墒、清棵除草。花生后期发生草荒对产量影响较大,且不易清除,应在前期根除,麦垄套种花生容易形成草荒,应在中耕除草的基础上,应用化学除草,可在杂草三叶前亩用10.8%的高效盖草能25~35ml对水50mg喷洒,用量少,效果好。
4.增施肥料,配方施肥搞好化控
增施肥料、搞好化控是麦套夏花生增产的关键。由于麦套花生不能施用底肥,所以要搞好追肥和叶面施肥,在适当补充氮素化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钙肥、钾肥及微肥,一般田块在始花期每亩可追施300公斤干鸡粪配合20公斤美农欣。在此基础上,夏花生封行前应叶面喷施微肥和喷施100×10-6浓度的多效唑可防徒长,以防叶片发白发黄、生理性过早脱落和后期茎蔓疯生。盛果期后,可亩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kg,增加磷钾营养还可喷施0.2%的花生高产灵溶液50kg;以增加微量元素营养。
5.适时灌水和培土
根据土壤墒情和花生需水规律,在开花到结荚期注意灌水。麦垄套种花生多为平畦栽培,所以在初花期结合追肥中耕适当进行培土起小垄,增产效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埋压植株。
6.防治病虫鼠害
夏花生病害目前以叶斑病危害较重。叶斑病主要有黑斑病和褐斑病两种,混合发生,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高达40%以上。该病发病盛期在8月上旬,防治适期在7月中旬,一般用70%的甲基托布津或40%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防治,亩用量50kg;花生虫害以苗期蚜虫和红蜘蛛、棉蛉虫为主,一般采用1.5%啶虫脒或3%啶击2000-3000倍液杀蚜虫,在红蜘蛛发生期采用齐满素或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喷雾。结果期鼠害严重地块要及时投放灭鼠药防治鼠害。
篇5
关键词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旱地
中图分类号 S566.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058-01
入春以来,气温回升,正是华南旱地蔗区种植季节。但气温仍然较低,光照不足,土壤含水量低,对甘蔗种苗萌发以及植株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地膜覆盖甘蔗栽培技术,可以起到保温、保湿、保肥,促进甘蔗早生快发,齐苗壮苗,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的作用。现将该项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种苗选用和处理
因地制宜选用适宜华南旱地蔗区种植的甘蔗良种。目前华南旱地蔗区推广的良种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粤糖94/128、粤糖00/236、桂糖21号、桂糖29号、桂糖02/1156、桂糖03/2287等大中茎品种[1-2]。
采种时选留无病虫害的梢头苗或上半部茎苗作种苗。剥去蔗梢砍成双芽苗,用2%石灰水浸种12~24 h,再用50%多菌灵按1∶1 000倍对水浸种消毒3~5 min。
在蔗田边或田中间。选择3~4 m2土地,铺上干禾秆或蔗梢叶,淋足水,把种苗按100~150 kg为1堆堆放,盖上土杂肥、干禾秆或蔗梢叶,再淋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催芽5~7 d,待种芽萌动成“鸡仔嘴”状、根点突出时即可下种。
2 整地与下种
前作收获后及时清园整地。用拖拉机或牛犁深耕25~30 cm,人工捕杀地下害虫,土壤风化5~7 d后再平整碎土,土粒直径不宜大于3 cm。旱地蔗区行距90~100 cm,植沟深15~25 cm,底宽20~25 cm,沟底要平,底土要松。在植沟中施优质土杂肥7.5 t/hm2,加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钾肥225 kg/hm2,或复合肥900 kg/hm2作基肥。覆1层薄土,避免化肥与种苗直接接触,防止灼伤种芽及新根。植沟在施基肥后淋足水,然后下种,一般应采用单行条植形式放种,种芽眼向两侧,双芽苗数为3.00万~3.75万个/hm2。下种完毕,用3%颗粒剂呋喃丹45 kg/hm2或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60 kg/hm2撒施于植沟种苗两侧[3]防治地下害虫,然后覆盖薄土,以盖过种苗面为度,整成龟背形蔗畦,再次淋湿畦面。用72%都尔乳油或40%阿特拉津胶悬剂3 000 mL/hm2对水900 kg/hm2,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于畦面。蔗畦面喷除草剂后,立即盖地膜,用0.008 mm×(45~50)cm规格的地膜(或用除草地膜省去上述喷施除草剂[4])37.5~45.0 kg/hm2。盖膜时要拉直拉紧,地膜边缘用细碎土覆盖密封,中间露光面应有25~30 cm宽。可用覆膜机具覆盖地膜,以提高工效。覆盖地膜2~3 d后,要巡田检查,发现被风吹翻的地膜要重新覆盖,疏通行间沟渠,防止雨后田间渍水[3]。
3 田间管理
植后15 d左右,要进行田间检查,发现种苗已萌发生长但又不能穿出膜外时,可用削尖的竹签在种苗出土的位置把地膜戳开1个小孔,小心将蔗苗拉出。发现地膜破裂或开孔过大,即用泥土压封。每5~7 d巡查1次,连续2~3次。在5月中下旬甘蔗分蘖盛期时进行间苗。原则是保留主茎和第1分蘖苗,间去过密的第2次分蘖苗和有病虫害弱苗。6月当甘蔗普遍拔节时进行定苗。定苗原则是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病虫害留壮苗,边行和畦头尾多留苗。定苗10株/m左右,定苗密度9 000~10 000株/hm2。同时剥去脚叶和无效分蘖。
在定苗的同时,揭去地膜,并拣净残膜碎片,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把剥去的脚叶和无效分蘖置于植株基部,用牛犁或人工进行小培土,把残茎叶一起压青作肥[4]。7―9月,甘蔗正处于大生长期,植株高大。而该段时期正是华南地区台风季节,易造成甘蔗倒伏,影响其生长。要做好“扎叉”防倒,在2行蔗中选相距1.2 m左右的3根粗壮蔗株,剥去离茎蔗梢,将其茎尾相交并拢,用尼龙绳扎紧,扎3 000个叉/hm2即可。遇强台风时,风过后及时把倒伏的甘蔗扶正,培土压实蔗头,追施尿素150 kg/hm2,促使甘蔗恢复生机,减少损失。把剥下的蔗叶覆盖蔗畦和行间防旱。遇干旱时,在有水源的蔗田,每10~15 d灌水或喷灌1次,至收获前1个月停止灌溉。
4 肥料运筹
6月中下旬甘蔗生长旺盛,需肥量增加,此时应重施肥。施尿素300~450 kg/hm2、复合肥300 kg/hm2,撒施于蔗株茎部,在蔗龟等害虫危害较严重的蔗田,在追肥时,施3%颗粒剂呋喃丹45 kg/hm2。然后立即行大培土,把蔗畦培高至25~30 cm,同时进行封畦堵垄,储水防旱,封闭蔗园。8月中下旬要抓紧雨后施壮尾肥(最迟不宜超过9月上旬,以免影响成熟),施尿素75~150 kg/hm2,采用穴施,施后覆土。在干旱情况下,施肥后淋水,可提高肥效。
5 虫草鼠害防治
主要防治绵条螟、蓟马、蚜虫。可用80%敌敌畏1∶1 000倍或40%乐果乳油1∶1 000倍药液喷杀;或用5%辛硫磷或3.6%加强型杀虫双60~90 kg/hm2 [5];也可释放赤眼蜂防治条(下转第61页)
(上接第58页)
螟。3月中旬赶在田鼠怀胎高峰期食欲大增时,用敌鼠钠盐与稻谷制成毒饵撒施田间灭鼠2次。4―5月,行间有杂草生长,可用牛犁或人工除草1次。
6 收获
甘蔗收获时用小锄头入土5~10 cm深进行低砍。不留宿根的要尽量低砍或先用牛犁破垄后再低砍,以提高甘蔗的产量[5]。
7 参考文献
[1] 陈勇生,刘福业,吴文龙,等.全国甘蔗新品种湛江试点2年试验结果分析[J].甘蔗糖业,2011(1):29-31.
[2] 唐士云,廖李权,韦霁洋,等.甘蔗新品种品比试验总结[J].甘蔗糖业,2008(2):9-11.
[3] 张会华,薛晶,何文志,等.七种杀虫剂防治甘蔗金龟子田间试验[J].广西甘蔗,2012(2):17-18.
篇6
关键词 玉米;栽培;效果;盐碱地
中图分类号 S51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096-02
1 盐碱地玉米栽培技术
1.1 整地及土壤改良
秋翻对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肥水创造良好的生理环境条件[1]。深翻可使板结的土壤通透性增加,在好气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作物生长养分;深翻经过冬春风化日晒起到熟化土壤的作用,亦能起到蓄水、增温、供肥、通气作用,有利于玉米作物根系下扎与扩延,一般提倡深翻至20~50 cm的土壤耕作层。北镇市秋翻适期在10月15日至11月末(土壤表层结冻厚度0.3 cm)。在深翻过程,使作物根茬、茎叶翻在土壤中,不仅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的作用,也能有效降解土壤pH值,有利于玉米生育。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是获得玉米高产的关键。在盐碱地土壤田块里,改良土壤为玉米生育提供良好的生育环境,使之达到玉米高产栽培的目的[2]。
据北镇市政府资料统计,全市有盐碱土壤的耕地面积逾2万hm2,分别分布在洼区新立、高山子等7个乡镇,其中水稻面积8 400 hm2,玉米面积1.16万hm2。可见,加速改良盐碱地土壤是北镇市玉米高产栽培的关键与基础。实施秸秆还田计划,变盐碱地为桑田,据资料表明:玉米秸秆重量与产量比为6∶1左右,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粉碎还田相当于3 m3农家肥的养分含量、秸秆粉碎还田结合秋季深翻,不仅肥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在土壤中腐烂后使土壤水肥气热能力增强,降解土壤pH值,具体操作方法是,10月10日秋收后用秸秆粉碎机将秸秆切成长5 cm的小段,随后用拖拉机深翻25 cm翻埋其秸秆,早春耙地打垄线。
1.2 选种及种子处理
根据北镇地区土质、气候、栽培水平等客观实际,积极推广适宜当地玉米主栽品种,如山区乡镇主栽品种以抗旱、密植较矮秆中晚熟品种为宜;平原乡镇以喜肥水、中高秆稀植中晚熟品种为宜;洼区乡镇推广耐涝抗盐碱中晚熟中高秆品种为宜。主栽品种确定后,组织农民到有信誉种子经销店购买已经审定的品种种子。播种前应经过手工粒选,并进行晾晒、种衣剂拌种后播种。
1.3 适时播种
北镇市适时早播时期在4月20日左右,当气温连续5 d通过18 ℃、土壤耕层温度在6 ℃以上即可开犁播种,称之为适时早播期。盐碱地玉米生产田多为大垄清种形式,采取平播或沟播。根据设定密度,实行精细穴播,基肥随种入地,种肥隔离在6~10 cm,以防烧苗,播后覆土厚度5 cm左右,播后见土层发白及时镇压并喷施化学除草剂灭草。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最佳种植密度,在精细穴播基础上,机播量在30.000~33.375 kg/hm2为宜,播量过大,管理和投入成本增加;播量过小,合理密植无保证,因此,确定合理播量是实现密植的基础。
1.4 田间管理
由于多采取播后应用药剂除草措施,中耕适期在追肥前7 d进行,大面积生产田多采取机中耕,耕深15~20 cm打破犁底层,苗眼浅培土,通过中耕起到疏松土壤、增强土壤通透性、增温保墒、灭草等作用,为追肥培土做准备。玉米生产田的间、定苗最佳时期为四叶一心期至五叶一心期,大体时间在6月末前完成。定苗标准:留大苗、壮苗、正苗,拔掉小苗、病苗、弱苗、偏苗,适当早定苗有利于单株生长发育并起到蹲苗作用,促其苗全、齐、壮,有利于幼苗根系发达、降低土壤营养消耗,为单株营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另外,通过田间作业耕作,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用地养地作用,还对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pH值效果显著。追肥后随后封垄掩埋好化肥,防止蒸发和流失,做到中耕15~20 cm培土至苗眼、垄底至垄台高15 cm成锥形垄面即可,可防止玉米后期倒伏,排水、降低根系盐碱浓度和掩埋杂草,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
1.5 科学施肥
肥量因田、因户而异,大多底肥量为氮、磷、钾全肥300~600 kg/hm2。口肥随种入土,增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5~60 t/hm2。由于磷、钾肥多作基肥施入,因此应按产量指标和设计的追肥量做好追肥工作,北镇市大面积追肥时间在6月25日至7月5日,在大喇叭口前期玉米生长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植株大约12叶。坚持测土配方施肥,掌握玉米生育过程中的需肥规律。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掌握玉米生产田养分状况和玉米作物生育过程中的需肥规律,避免盲目施肥。玉米作物需肥规律总体是前轻、中重、后轻,拨节前需氮量占总需肥量的25%,中期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为需氮肥高峰期,约占需肥总量的60%,生育后期攻粒肥占需肥总量的15%。磷钾肥多在营养生长停止前结束,故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生产田,氮肥则分期、分批施入为最佳施肥方式,施氮肥后必须随后封严,防止水分蒸发和养分流失。
1.6 虫草鼠害防治
及时进行田间虫、草、鼠害防治,为玉米生育提拱良好生育环境,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和栽培管理水平能力等客观实际,积极推广高产、高抗病虫、搞逆性强主栽品种在生产田种植[4]。玉米螟虫是危害玉米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会对玉米作物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防效显著。据市植保资料记载,2005年玉米螟虫越冬虫量大,平均202头/百株,其中活虫154头/百株,存活率占76%,市、乡、村三级植保联防队实行四统一,可选择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于7月5日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玉米心叶;第1次放赤蜂于6月25日,第2次于7月5日进行2次放蜂,第1次调查记载平均防效达86.4%,卵块寄生率96%,卵粒寄生率85%以上;第2代防效平均为83%,卵粒寄生率为92%,卵粒寄生率为84%,防效显著。科学应用化学除草剂除草,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北镇市玉米种植面积逾4万hm2,95%以上应用化学除草措施,适宜的除草剂主要有乙草胺、阿特拉津、2,4-D等。
1.7 适时晚收
适时进行晚收,降低生产成本。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玉米适时晚收有利于籽粒脱水,便于堆放,降低脱粒、运输成本。适当晚收玉米籽粒色泽光亮,商品性好,市场畅销。据统计,收后脱粒、烘干、运输销售可降低生产成本0.06元/kg,按9 t/hm2产量计算,可降低成本540元/hm2。
2 应用效果
2.1 性状表现
盐碱地土壤玉米栽培技术在北镇市应用后,效果明显。植株长势旺、叶绿、叶厚、叶面积大,叶片不早衰,据9月25日生产田调查得知,采取先进技术措施的垄内平均单株有5.5片绿叶,而未采取该技术的垄内平均单株仅有绿叶1.5片。应用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田块,玉米根系发达,气生根(支持根)系多、粗、壮、庞大,未采取该技术的田块玉米根系不发达,很少见有生根(支持根)系外长。应用综合栽培技术措施的玉米田块玉米棒匀、棒大、籽粒饱满,空秆率仅占1.5%,平均产量在9 t/hm2左右,未采取该技术的田块玉米棒不匀,籽粒不饱满、秃尖现象严重、空秆率占10%左右,平均产量在6 750 kg/hm2左右。
2.2 产量表现
北镇市中安镇高达村某村民承包盐碱地6.7 hm2,并连续3年用机械将秸秆粉碎还田后进行秋季深翻,土壤耕层pH值下降,产量由5 250 kg/hm2提高到9 t/hm2,每年递增玉米750 kg/hm2。1994—1996年产量调查表明,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未防治地块平均产量7 740 kg/hm2,防治地块平均产量9 450 kg/hm2,平均产量增加1 710 kg/hm2,增产率达22%,增收玉米11 400 t。据北镇市植保资料记载,应用除草剂除草效果显著。与传统人工田间除草相比,生产成本降低约450元/hm2。实践证明盐碱土壤玉米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3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盐碱地春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31-232.
[2] 康忠华,辛佰超,张春梅.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种子世界,2010(4):47.
篇7
关键词:大豆;南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067-02
Cultivation Practices of Soybean Breeding Propagated in Hainan Province
Wang Pei et al.
(Su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uzhou 234000,China)
Abstract:Hainan island,located in the tropical north where belongs to tropical monsoon climate,with a laudatory name“natural big greenhouse”,is an ideal base for breeding soybean. Through the south numerous generations of propagation,it can accelerate breeding new materials and shorten the breeding period,so as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planting experience of south propagation,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int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ropagation in Hainan through planting,fertilizer management,field management,pest disease and weed prevent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of propagation in Hainan
Key words:Soybean;Propagation in Hainan;Cultivation technology
“南繁”是利用我国南方特别是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的优势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农作物育种材料,于冬春季节在南方再种植一季或者两季的农作物育种方式[1]。南繁作为我国科学家独创的育种方式[2],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育种单位即利用海南岛地处热带、冬季温度高、日照强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作物南繁,有效缩短了新品种选育的年限[3-4]。大豆不仅严格自花授粉,而且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当在海南岛冬季短日高温条件下种植时,植株发育明显加快,植株和花器官变小,杂交成功率很低[5],这一点与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有所不同。所以大豆南繁一般只加代扩繁,难以进行杂交组配工作。本研究在乐东县利国镇完成了14个品系的加代、2个品种的扩繁,现将大豆南繁的栽培技术和注意事项总结如下:
1 选择基地
海南省南部很小一部分处在“北纬18°”黄金纬度线左右,同时海南18°线北侧正巧有一道海拔1000~2000m的绵延山脉,东起牛上岭,中为五指山和弥猴岭,西至尖峰岭,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贯整个海南岛,将个海南岛成了“岭南”和“岭北”。海南省共有18个市县,而岭南只有三亚市、陵水县、保亭县、乐东县,称之为岭南“一市三县”。这道连绵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北来的冷空气。因此海南黄流、冲坡、乐东、崖城、三亚、田独、藤桥及周边的南滨农场、师部农场等均可作为南繁的最佳基地。选地应注意以下2个方面:(1)选择水稻田应选择土质较好,且必须排水后翻耕晾晒,旱地则以沙土地较多,易漏水漏肥,应注意肥水供应;(2)必须具备排灌条件。
2 整地及播种
播种前精细整地,旋地、整平、起垄,垄宽约40cm,沟深约20cm,做好排水渠,起垄后,用耙子耙平,可将大坷垃、杂草和秸秆等耙出移出大田,并把垄面耙平,以利于播种,垄面上种植两行,靠近中间播种,切不可种在坡面。播种前应先将田埂杂草去除干净,拣去种子中秕粒、小粒、杂粒,保留品相一致、整齐饱满的种子,以提高芽势和芽率。播种应避开海南岛8―10月份热带风暴和台风高峰期,并能确保第二年3月中下旬收获,晾晒,避开4月份以后的雨季影响。结合其他作物的大量实践证明,在海南省南繁,安全播种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最佳播种期为11月上旬,最晚不宜超过12月下旬,适期播N可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高温、雨水和开花期遇到低温以及病虫害等不良影响。播种后应及时灌水,以大半沟水为宜,待其自然落干,水改旱田若落干较慢,第二天应及时排出积水,防止涝害影响出苗。播种深度以2~3cm为宜,沙土地一般以点播居多,精选后的种子每穴播2粒。
3 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
南繁大豆苗期生长处于高温高湿环境,日照充足,生长发育快,吸肥早而集中。因此在肥料运筹上要做到“施足底肥、酌情补施粒肥”。针对海南基地的土壤特性,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有机肥和磷、钾肥宜一次性用作基肥,起垄时施下。尿素在各时期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在幼苗期和花芽分化期若发现大豆长势不良,植株细小叶片发黄可结合灌水追施尿素,为保证全苗,可适当晚定苗,考虑在三叶期在定苗。播种排水后在大豆未出苗之前喷施封闭除草剂,控制杂草生长,中期若仍有杂草,避免影响大豆生长,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化学或人工除草。良好的肥料运筹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有利于促进大豆壮苗,促进花芽分化和豆荚形成,从而为争取多夹大粒和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4 排灌要点
南繁大豆一般在播种后3~4d即可出苗,在出苗7d内不宜灌水,防止涝害烂根。如确需灌水则应注意水不上垄,待穴内吸水湿润即可,若落干较慢,应及时排出积水。以后每10d左右灌次水,大豆开花前后对水分需求量较大,应及时灌水,以保证大豆正常开花授粉。授粉结束后,应根据情况再灌溉1次,以保证大豆正常鼓粒,成熟时子粒饱满。
5 病虫害防治
海南温度高病虫发生快,要提前A防病虫害,待发现时再防治就很难控制了,而且病虫害往往同时发生,种类多,代际重合,发育快。所以喷药时应杀虫剂杀菌剂同时喷施,而且要使用不同杀虫机理的的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开花结荚期可加喷一些叶面肥,一般7~10d左右喷一次药。灌浆成熟期要注意鼠害的灭治,一般用新鲜的大米、花生等配制成毒饵诱杀老鼠,也可使用专业的诱杀剂诱杀。面积不大的话也可用塑料布将地块圈起,下部用土封死,防治效果也不错。
6 收获
大豆成熟后应抓紧时间收获。收获期间,海南处在旱季,空气干燥气温高,大豆容易炸荚,应在早晨阳光还不强烈之前尽快收获。收获后运到晒场晾晒,下午脱粒,同时应避免大豆品种在晒场造成混杂。也可使用小型大豆脱粒机进行脱粒,一个品种脱完后及时清机严防混杂。对于繁殖面积少、加代的品系可收获后装入网袋,晾晒两天后,用木棍敲打或用脚踩踏,待其炸夹后整理干净即可。
7 讨论和总结
在大豆南繁期间,栽培管理一定要抓住重点,及早管理。首先,要保证一播全苗,搭好丰产架子。其次,海南土壤沙性大,保水保肥能力差,要保证好肥水供应,特别是前期要及时灌溉,促进快速生长,尽早封行,这样既能抑制杂草生长,又能减少田间水分蒸腾。其次,要做好病虫鼠害的防治。最后要及时收获,整理育种材料。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光反应敏感,在日照短、气候干旱的海南冬季生态环境中,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等品种特性都会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生育期、株高变化最为明显,下一步将开展南繁大豆农艺性状变化的研究,为大豆南繁加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佟屏亚.异地培育理论的创立与南繁发展[J].中国种业,2000,28(2):11-13.
[2]佟屏亚.聚焦南繁[J].中国种业,2005,24(3):28-30.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大豆育种与栽培[J].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304-306.
篇8
[关键词] 优质稻 甜脆玉米 一年三熟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41-02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部,是云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年温差较小,霜日少,无霜期平均280d左右;太阳辐射量大,是全国的光照高值区之一。年日照时数2320~2466h,年平均气温18.3~20.0℃,具有生产优质稻米和甜脆玉米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在海拔780~1100m的坝区,周年均可种植粮经作物,传统的种植模式以优质稻—油菜(或小麦、西瓜)一年两熟为主,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成功摸索出优质稻—甜脆玉米—甜脆玉米等一年三熟模式,保留了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稻,用两茬经济作物替代油菜等作物,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同时实行水旱轮作、用养结合有利于改善稻田土壤和种植结构。该模式通过近几年来的推广应用,成逐年扩大趋势,到2012年推广\面积达10万亩以上。
一、经济效益
通过选用良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采用科学栽培管理技术等措施以提高优质稻和甜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两季甜脆玉米每亩累计产鲜穗达2200㎏,一季优质稻每亩产量达550㎏,全年每亩总产量达2750㎏,甜脆玉米按当地收购价每千克3元、优质稻按每千克2.5元计,每亩可实现产值7975元,扣除成本每亩增收225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茬口安排
优质稻4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d以内,8月收割,生育期120~140d;第一次种植超甜玉米9月上旬播种,11月下旬采摘,生育期85~90d,实现提早上市,价位较高;第二次12月初播种,3月下旬采摘,生育期110~120d。
三、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质中早熟的品种,德宏州推广面积较大的优质稻品种有德优8号(香型)、滇屯“502”等品种。
2.旱育秧技术培育壮秧
2.1苗床选择及整理。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稻田或旱土;早犁早耙,地平土细,随地势拉线开墒,墒宽1.2~1.4m,沟深0.4m分墒,墒长据田块而定,将秧墒作平后,每亩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复合肥10~15㎏,用耙具均匀耙匀,浇透水待播种。
2.2种子处理。播种晒种1~2d,用强氯精或多菌灵液,浸种时间36h,浸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当85% “露白”即可播种。
2.3播种。每亩大田用种子2kg,均匀撒播,用腐熟细粪覆盖,喷施呋喃丹和“稻杰”杀虫封草。
2.4秧田管理。出苗后若出现叶片卷缩失水时应及时浇水;2叶1心施“断奶肥” 每亩10㎏;移栽前3~5d看苗每亩施“送嫁肥”尿素10㎏。
3.大田栽培管理
3.1大田整地施肥。翻犁—施肥—碎土—灌水—粗耙—细耙的作业顺序进行,做到田平泥细。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过磷酸钙50㎏、硫酸钾10~15㎏、尿素5~8㎏作底肥。
3.2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栽插规格:扩行条栽13.2×19.8㎝,每穴2~3苗,每亩栽2.5万丛。
4.田间水分管理
按照“浅水栽秧、湿润立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孕穗、干湿状籽,落黄排水、充实籽粒。”的原则。苗返青后稻田应保持2~3㎝的浅水层促分蘖,当分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要适度排水晒田,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晒田时,放水自然落干3~5d,再灌水保水2~3d,再放水自然落干,如此往复进行2~3次;孕穗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稻田应保持3~5㎝深的水层,确保穗大粒多;抽穗期间稻田水层应是2~3㎝,若此期间田中无水受旱,不仅抽穗不齐,甚至抽不出穗来,灌浆结实后应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促进植株体内有机物质向籽粒转运,减少空秕粒,增加千粒重;进入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自然落干,不仅有利于籽粒充实饱满,而且有利于田间收获和提高下季作物耕地质量。
5.科学配方施肥
要采取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注重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按照底肥:分蘖肥:促花肥:保化肥=1:1:1:1施用;磷肥1次性作底肥;钾肥分底肥:促花肥=1:1施用。施肥时间,底肥:移栽前施用;分蘖肥,在移栽后5~7 d施用;促花肥,叶龄余数3.5叶(幼穗分化长1~2㎝);保花肥,叶龄余数1.5叶(幼穗分化长3~4㎝)。
6.防治病虫害
病虫防治是优质稻栽培的重要环节,决不能掉以轻心。德宏由于进入6~7月,正是高温多雨季节,苗棵生长旺盛,易发生稻飞虱、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一般应防治2~3次。预防稻瘟病可用40%富士一号可湿性乳剂450倍液喷雾防治;预防治稻飞虱,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7:500~11:250倍液喷雾等。优质稻易感病虫害,要适时观察发生情况,及时预防,对症下药。
7.适时收割
稻谷九成熟时应及时收获,以便保证米质的优越性,为防贮藏中发生质变,稻谷应晒至含水量13%以下。
四、甜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结合市场需求,第一次栽培应选择产量高、品质好、长势整齐、抗性强、耐储运的“金银栗610”和德超甜2号等甜玉米品种。第二次栽培应选株型紧凑、株高中等、籽粒色泽鲜艳、口感香甜纯正、内在品质优良、抗病性较强、耐储运的库普拉改良型、华珍等品种。
2.科学种植
播种方式采用宽窄行种植,大行距80㎝,小行距40㎝,株距22~27㎝,保证基本苗每亩4000~500株。播种前,在田块深耕细耙后,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尿素20~30㎏,过磷酸钙40~50㎏,氯化钾10~15㎏,拉线开沟播种,在墒面中间将肥料施入后覆土,平整好墒面后喷施除草剂及杀虫剂盖膜待播种。玉米种子必须精选,剔除秕粒,用清水浸种3~4h,捞出用湿毛巾包起,催芽2~3d,芽露白即可播种,确保出苗整齐。播种时挖穴点播,穴深度控制在3~5㎝,每穴1粒,播种后用细土覆盖并根据土壤情况及时灌出苗水,墒面湿润即可,不可漫灌,以免烂种影响出苗,出苗后及时破膜,避免烧伤幼苗。
3.田间管理
3.1水肥管理:(1)水分管理。甜脆玉米喜湿润,怕涝渍和干旱,过涝玉米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甚至枯萎,过旱生长弱小,早抽雄、产量低,所以要控制好甜玉米各个时期的水分供应,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及灌浆期各灌一次跑马水。(2)肥料管理。甜脆玉米种子小,贮藏营养物质少,出苗后幼苗长势弱,小苗在3~5叶期,根还不能充分吸收底肥供生长需要,每亩用速效氮肥2.5~3㎏尿素兑水300倍进行浇施,补充营养不足;5~6叶每亩追尿素10~15㎏,促进小苗健壮生长;进入大喇叭期每亩追尿素25~30㎏供穗肥,力争穗大粒多夺高产。
3.2去蘖。甜脆玉米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分蘖较多,应及时辦除,确保养分集中供应主茎,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主茎及叶片。另外甜玉米品种多数具有多穗性的特点,要及时辦除,只留第一个穗子,确保采收玉米的商品性。
3.3病虫鼠害防治。苗期主要防治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玉米螟等),喇叭口至吐丝期主要防治蚜虫和玉米螟,病害主要以防治叶斑病、锈病等为主。灌浆至采收期要注意防治鼠害。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种植抗性品种、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保证上市商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
4.适期收获。适期采收对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和延长贮藏期都很重要。通常在玉米花丝稍干,玉米穗手握紧实,用指甲掐时玉米粒有丰富乳汁外流,味甜鲜嫩时采收为宜,采后用绿色尼龙网袋装及时装运出售。
参考文献
[1]刘和湖.鲜食玉米套种大豆+优质稻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初探[J].吉林农业,2009(3):95~96.
[2]邢丽君,王兴强,刘东林.谈优质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1):10.
[3]李彩玲.甜玉米和优质稻一年三熟栽培效果好[J].云南科技管理,2010(2):51~52.
篇9
关键词:中玉米套种秋玉米;免耕技术;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160-2
凌云县地处桂西北部,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全县共有旱地8130hm2,其中,6230hm2分布于岩溶山区,当地农民种植一季玉米收获后,种大豆或是红薯,对土地利用率和效益低,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发挥增产潜力,充分利用岩溶山区旱地的光、温资源,凌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06年开始在下甲乡、沙里乡、泗城镇、逻楼镇、加尤镇五个乡镇的海拔在500-800m之间石山区旱地开展试验示范,获得成功。5年进行示范推广,累计推广面积5540hm2,经对五乡镇的实地测产验收,中玉米667m2产平均485.6kg,秋玉米667m2产平均382.7kg。年667m2产达到868.3kg,该种植模式的示范成功,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推广应用,到2010年全县推广面积达到了2660多hm2,既增加了粮食又增加收入。现将“中玉米套种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1 中玉米免耕栽培
1.1 玉米品种选择
凌云县石山区春季降雨量少,又缺乏地表灌溉水的条件,每年的2-3月出现干旱比较频繁,选用高产、耐旱、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品种种植,如正大619、正大818、迪卡007、迪卡008等,生育期在130-135d,这些品种在凌云县的石山区种植表现为适应性广,容易获得高产稳产。
1.2 种植地块的选择
宜选择地势稍为平缓、耕层比较深厚、质地疏松、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比较好,能排渍水的壤土或沙土地块,如果是土层浅薄、瘦瘠地,重粘地和排水不好的地块不宜作免耕地[1]。
1.3 播种前田地间杂草的处理
头季玉米播种前7-10d喷施除草剂。选用高效、安全的除草剂。每667m2用10%草甘膦1500-2000ml加农达100g,对清水50-60kg喷施土面。选择晴天喷,雨天不喷,对杂草较多的适当增加浓度,杂草较少的可少喷,对无杂草的则不用喷叶除草剂[1]。
1.4 播种
1.4.1 播种期的确定 根据凌云县石山区旱地多年对不同的播种期的试验,高寒石山区的春玉米适宜的播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时间具体以当地气温稳定在12℃以上,土壤持水量在60-70%条件下,即可播种[1]。采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以防旱保苗,确保玉米出苗全又壮。
1.4.2 适时播种 播种可采用穴播或开行沟播,先施入磷、钾肥或复合肥,再施腐熟农家肥,后下种,种子距离肥料5左右,每穴点播2-3粒种子,细土盖种厚2左右。注意种子不能与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烧坏种子。
1.4.3 种植方法 采用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80cm,小行距40cm,株距:紧凑型20-22cm,亩植4500株以上;半紧凑型23-25cm,亩植4000株左右;平展型30-34cm,亩植3500株左右。单行单株种植,行距70cm,株距:紧凑型17-20cm,半紧凑型22-24cm,平展型26-30cm。
1.4.4 施足基肥 每667m2施农家肥1000-1250kg,尿素、磷、钾肥各10kg、25kg、10kg或复合肥(N15P15K15)30kg加尿素15kg。
1.5 田间管理
1.5.1 查苗补苗 玉米播种出苗后,要及时到田间查苗补苗,无论是补种或是补苗在3叶前完成。补种(浸种催芽后补)或移苗补缺后要淋定根水。
1.5.2 间苗定苗 3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2苗;4-5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苗。定苗时应在缺苗穴的四周适当留些双株苗,以保证每亩有足够的基本苗数。
1.5.3 除草培土 玉米达到可见5-8叶期,施用专用除草剂进行除草,每667m2用4%玉农乐悬浮剂50ml对水30kg喷雾于玉米行间,进行低喷。注意喷药时不要喷雾于玉米茎叶上,以免发生药害。结合攻苗肥进行第一次小培土。
1.6 肥料科学合理施用
1.6.1 及时追施攻秆肥 玉米苗长到可见6-9叶时,追施攻秆肥。每667m2追施尿素和钾肥各10kg在根部附近点施,并进行培土。
1.6.2 重施攻苞肥 抽雄前10-15d(在大喇叭口时)重施攻苞肥,每667m2施尿素20-25kg(或碳铵30-40kg)点施,结合大培土,以免抽雄扬花后大风大雨防倒伏。
1.7 病虫害的防治
春玉米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地老虎、黑毛虫、玉米螟、蚜虫、纹枯病、大小斑病和鼠害等。
1.7.1 防治地老虎 玉米出苗后到3叶前的为害期,将鲜嫩菜叶(或嫩草)用90%晶体敌百虫400倍液浸约10分钟,于傍晚撒入田间诱杀。
1.7.2 黑毛虫 用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浸蔬菜叶制成毒饵在玉米刚出苗时撒于田边地角。
1.7.3 玉米螟 每667m2用Bt可湿性粉剂80g拌细砂土5撒于玉米的大喇叭口。
1.7.4 蚜虫 每667m2用25%吡虫啉WP5000倍液喷雾。
1.7.5 纹枯病对发生纹枯病初期的田地块,先把茎基部病叶人工剥除,再每667m2用3%的井冈霉素水剂100ml对水50kg喷雾根茎部。
1.7.6 大小斑病 每667m2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g对水60全株叶片,对病害发生较严重的田地块,每隔7-10d防治一次,连防2-3次。
1.7.7 鼠害防治 在玉米吐丝授粉结束后至灌浆期,是老鼠为害最严重的时期,要选用高效、安全的杀鼠剂如敌鼠纳盐等,将毒饵投放于鼠洞旁、鼠路上,做到多次投毒、少量多堆。
2 秋玉米免耕套种
2.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品种种植玉米品种,目前的正大619、818,迪卡007、迪卡008等都适合作秋玉种植。可种植杂交糯玉米品种,作为鲜食供应市场,提高附加值。
2.2 前作玉米地免耕除草处理
预计中玉米在15-20d后可收获时,即玉米苞壳变黄时,把从玉米苞位以下的玉米叶削除,使地面到苞位的有充足的光照空间便于播种玉米,同时清除杂草或剪除红薯苗。杂草可进行人工清除,使用除草剂每667m2用10%草甘膦1500-2000ml加百草枯200g,对清水50-60kg喷施全地块。选择晴天喷,雨天不喷,杂草较多适当增加浓度,杂草较少可少喷,无杂草不喷叶除草剂。红薯苗在播种前1-2d 剪除干净。
2.3 秋玉米播种期
除净杂草、玉米叶和剪除红薯后,即可播种,根据近5年来进行多点的不同播期试验,播种期适期在7月20日至8月10日播种最为适宜,不宜超过8月15日。过早播种,玉米苗细弱,易发生病害;过迟播种,生长后期容易遇上秋旱和寒冷天气。
2.4 播种方法
前作玉米收获前10-15天可播种,采用不用翻犁的免耕方式,在玉米行间或株间直接人工开穴(行)播种,施入基肥。播种可采用穴播或开行沟播,先施入磷、钾肥或复合肥,再施腐熟农家肥,后下种,每穴点播2-3粒种子,细土盖肥盖种。注意种子不能与化肥直接接触,以免烧坏种子。
2.5 种植密度
适度增加亩有株数,一般按平展型品种667m2植3500-4000株,紧凑型品种4500-5000株,半紧凑型品种4200-4500株。
2.6 施足基肥
每667m2施农家肥1000-1250kg,尿素、磷、钾肥各10kg、25kg、10kg或复合肥(N15P15K15)30kg加尿素15kg。
2.7 晚玉米播种后的处理
2.7.1 玉米共生期间的田间管理 免耕套种,两造玉米共生期10-12d。播种5-7天后玉米出苗,播种后10天及时摘除前作玉米苞位以上的茎叶,让秋玉米有充足的光照空间和营养空间。同时要及时到田间查苗补苗,无论是补种或是补苗在3叶前完成。
2.7.2 适时收获前作玉米 播种15天后可收获玉米,砍除前作玉米秆,以免造成秋玉米苗生长细弱,田间阴蔽容易形成高脚苗,不利于获得丰产。
2.8 科学追肥
由于秋玉米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较低,追肥立足在“早”和“巧”字。
2.8.1 及早巧追施攻苗肥秋玉米长到4-5叶时,及时早追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kg(或碳铵40公斤)加钾肥10kg,结合培土。
2.8.2 重视攻苞肥的施用 大喇叭口时(即抽雄前10-15d)重施攻苞肥,每667m2施尿素20-25kg(或碳铵30-40kg)进行穴施并结合大培土。
2.9 病虫害的防治
秋玉米发生的病虫害主要在前期限和中期,主要有:玉米螟、纹枯病、大小斑病。后期有鼠害等。
2.9.1 玉米螟 每667m2用Bt可湿性粉剂80g拌细砂土5撒于玉米的大喇叭口。
2.9.2 纹枯病 对发生纹枯病初期的田地块,每667m2用3%的井冈霉素水剂100ml对水50kg喷雾全株叶片。大小斑病每667m2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g对水60kg全株叶片,对病害发生较严重的田地块,每隔7-10d 防治一次,连防2-3次。
2.9.3 鼠害防治 在玉米吐丝授粉结束后至灌浆期,是老鼠为害最严重的时期,要选用高效、安全的杀鼠剂如敌鼠纳盐等,将毒饵投放于鼠洞旁、鼠路上,做到多次投毒、少量多堆。
2.10 适时收获
鲜食糯玉米在乳熟期采摘,收获干粒的玉米,在植株茎叶变黄,果穗苞衣枯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
参考文献
篇10
一、留种选种与地块选择
凡留种的马铃薯,采收后选阴凉、通风、有阁楼处平铺,严防雪子落在上和鼠害。一般的选 种标准是:早熟,中等大,表皮光滑嫩白,芽眼明显,无病虫害。一般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疏松、通透性好的砂质土壤种植,以前茬未种过茄科类作物或水稻的田(地)块最佳。
二、整地施基肥与搭棚作畦
将选好的地块深翻一次,待播种前结合施基肥再细碎翻耙一次,大田经多次深耕整细后,开好围沟、腰沟和棚间沟,以便操作和排灌。若利用原棚种植的地块, 每1hm2要生石灰1500kg,闷棚杀菌消毒后再播种。
三、 种薯处理
把种薯放在20-25℃的室内进行预醒,待芽萌动后,预醒结束。然后切块,每块20-25克。大薯按螺旋状向顶斜切,最后把芽眼集中的顶部切成3-块,发挥顶端优势。切块后在保温的室内,底层铺5厘米厚的细沙土,然后薯块芽眼朝上依次排摆,并尽量做到上齐下不齐,摆后覆5厘米厚的细沙,按上述摆种方法依次排好第二层、第三层薯块。最后一层上覆5厘米厚细沙,上面覆盖草苫。温度为15-25℃。催芽床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碎为宜。催芽在暗光条件下进行,待薯块芽长1-2厘米时,将薯块取出移至10-15℃有散射光的室内摊晾,摊晾时底部最好铺一层湿沙土。借助低温和散射光控制顶芽生长,促进侧芽大量萌发。
四、适时播种
播种期为 1月24-28日, 播种时将已发芽7cm左右的薯种,分个斜放于穴中央,深度视种薯芽长短而定。苗种播入穴内后用营养土覆盖,盖土厚度以不见芽苗为宜,营养土配方为:钙镁磷肥525~675kg,加堆沤腐熟的鸡粪约5t,加草木灰1.5t,加70%的大田细土,充分拌匀后逐穴点盖即可。
五、及时中耕除草
随着马铃薯的生长,田间杂草也迅速生长,与马铃薯争夺田间营养,特别是没有覆膜的田块,这一现象表现的尤为突出,可采用人工拔除。必要时可用杜邦宝成25%干悬浮剂进行防治。
六、追肥松土
马铃薯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特别是需钾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4:8:12,要通过测土进行配方施肥。在旱作区,要结合松土,培土起垄,免耕栽培的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灌溉马铃薯在膜上及时覆土,防止烧苗,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二次覆土,防止薯块露出见光变绿。松土时要注意不要把地膜破坏。在松土时可以同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 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公斤、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现蕾开花期视其生长情况再进行第二次追肥。生长后期亩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
七、合理灌水、抗旱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在马铃薯开花期、块茎膨大期灌水3-4次,注意顺垄灌水,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灌水不漫垄, 在整个生长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块茎形成期及时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是需水关键期不能缺水。在雨水较多的地区或季节,及时排水,田间不能有积水。
为了保证马铃薯稳产高产,要对干旱导致萎蔫的地块,采用人工挑水灌苗,或用积雨窖水浇灌,以缓和旱情。
八、叶面喷肥,化学调控
适时观察,花前有无徒长现象,如有徒长,可喷施多效唑500mg/L等进行调控,在块茎膨大期叶面喷土豆膨大素,有利于块茎的膨大,增加产量。
九、做好病虫害防治
我省各地病害发生的时期、种类有一定差异,但主要病害基本一致。不外乎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青枯病、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黑痣病等,要及时进行防治。
1、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初期田间喷药,用75%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400~6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疫病等;用72%农用链霉素20克/(亩)、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细菌性疮痂病:用72%普力克水剂、或30%恶毒灵水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枯萎病、灰霉病;用20%病毒a或1.5%植病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晚疫病、绵疫病、绵腐病等;保护地可用5%霜克粉尘剂、或5%霜霉威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防治多种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