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业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行业的发展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发展

一、水利工程检测行业现状

1、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运行机制相对落后

在当前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中,整体的运行机制较为落后,与检测行业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从而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检测行业的整体发展。

1.1 大部分的质量检测单位都设立在高等院校和科研事业单位,或者设立在质量监督机构中,在没有独立的检测权利,也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所以,在工程质量检测出现问题时,不会为其错误和虚假的信息承担责任,致使它的责任意识较弱。

1.2 有的检测系统,既承担了监督工作的职责,又能够参与监督活动的收费工作,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检测结果的不公平和不公正,使其结果产生误差,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分配。

1.3 当前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具有垄断性。很多检测机构都是按照隶属关系进行安排的而有些地方检测部门有特许经营的权利,从而在地方形成了垄断,具有地方保护的色彩,对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监管体系不健全

检测市场的不断发展,给检查机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压力。很多检测机构为了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会通过一些不正规的手段承接项目,甚至有些项目的检测已经不再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有的检测机构为了维护双方的利益任意串改数据,导致检测报告不真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一个专业,系统的监管体系,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混乱,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发展。

3、技术薄弱,工程质量检测水平与现代化工厂建设的质量检测要求不相符

在当前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检测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从根本上制约了检测行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我国技术的落后,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设施上并不先进,致使整个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不能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导致工程质量检测数据不够细致和精确。

二、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管力度

完善监督机构体系,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力度,能够保证质量检测的公平公正和数据的准确性。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监督机构的监管,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利的保证。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质量的监督要同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进行监督。而监督机构只用来实施监督职能,对参建的任何单位不负责任。

2、确定发展目标,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发展计划

每个机构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发展的过程中,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存优去劣,发挥自身的长处,保证质量检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检测项目的特殊性,与当地市场的检测机构达成协议,制定相应方案,慢慢开拓市场,在正确的时机进入当地的质量检测市场。另外,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培训基地,为当地的水利工程输送专业的质量检测人才,确立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地位。

3、坚持以诚信为本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诚信是一个企业立足之本。当前的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信用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是依赖于政府而存在的,对政府的监督部门执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会对其他的参与者产生影响。所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操守,在履行权利的同时,要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检测结果。不能受到任何单位的干扰,做出公正,公平的结论,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

4、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任用

人才是影响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市场中水利检测行业缺少的就是专业的检测人员。所以,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企业必须重视检测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为质量检测机构不断输送专业性人才,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趋势。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就是通过工程质量检测部门来完成,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检测单位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正确履行其权利和义务,促进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制设计;税收激励

中图分类号:F810.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73-02

一、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项目中有12个建在该省,目前拥有产业工人514.6万,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总产值总量占全国的18%。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大的隐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开放以来,该省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发达地区,原因之一就是新兴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期来看,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经济总量增长,必须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局的权威资料显示,2010年前3季度,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备新兴产业活动的单位有848户,其中,新能源产业46户、新材料产业164户、新型环保产业83户、生物产业210户、信息产业27户、现代装备制造业318户。按照新兴产业口径测算(下同),全省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单位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75.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17.3亿元,利税总额89.6亿元,测算实现增加值226.2亿元,增加值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6个百分点。

在各产业增加值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31.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308亿元的41%;新材料75.9亿元,占26.3%;生物53.4亿元,占17.1%;新型环保25.1亿元,占8%;新能源13.8亿元,占5%;信息8.1亿元,占2.6%。在利润总额占比中,现代装备制造业占39.1%、新材料31.7%、生物16.6%、新能源9.4%、新型环保1.6%、信息1.6%。见图1和图2。

图1 2010年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增加值占比条形图

图2 2010年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产业利润总额占比条形图

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切入点

(一)继续保持并适当增设某些税收激励政策

1.继续保持并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如在高科技技术项目和产品环节,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新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低税率。但是,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过程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税种应着重突出惠及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战略性新兴技术项目、产品、环节的优惠,这样做的效应能通过某一技术、某种核心产品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2.在销售环节计提取技术研究开发费。如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可按销售额的3%—5%提取技术开发费,重点扶持产品可以加大企业提取科研开发费用的比例,这种优惠政策和加计扣除研发费的方法更容易计算和实施。可以根据税法规定科研相关的费用可以按实际的发生额扣除。

3.可以考虑提取并分摊一定比例的培训费。新企业所得税规定提高了职工教育经费的提取比例,但是一项科技成果需要转化为市场产品必须耗用高额的培训投入,这些费用是技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将这些费用摊入职工教育经费不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考虑提取并分摊一定比例的培训费作为专项支出。

4.在纳税前制定科技研究准备金制度。如允许那些生产规模不大但有科技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科学技术研发风险准备金。

5.对高级研发人员实行税后薪金制,并实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如在个人所得税优惠方面,可以实行特殊产业特殊对待的原则,兼顾公平和效率。对在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员工、高级创新型人才的工资薪金,由公司代为付税,实行税收薪金制度,并实行公司内部股权激励;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的科研成果奖励所得给予免税待遇;以高新科学技术参与企业筹建和入股的企业,对以技术取得的收入实行税收优惠。

(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对新技术研发投入的支持

1.降低技术研发过程中的货物和劳务税总体税负和边际税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在新技术的科研过程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科学技术设施和厂房等硬件设施,战略性新兴行业很多是技术性密集性的,还需购买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这个过程中支付了很多的劳务税和财产税,战略性新兴行业承担了很多的税负,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减轻行业税收负担,可以有效降低行业的研发环节的成本。

2.运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新兴行业融资。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很高,商业银行一般发放贷款时要综合衡量收益和信贷风险,风险很高的话,一旦企业技术研发失败,银行的贷款就有收不回来的危险。因而商业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贷款审批非常严格,存在一定的惜贷现象。

3.运用税收优惠政策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风险投资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这直接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难,影响新兴行业的融资质量和规模。因此,需要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融资问题,即通过税收优惠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降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的融资的税负,以鼓励其为该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三)实行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

战略性新兴行业在创新和成果转化阶段,将要面对和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战略性新兴行业特点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有重点:一是重点激励高新技术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二是重点支持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同时兼顾引进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消化和创新。三是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起步和发展,又要做好传统产业技术的改造和升级。这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的政策目标,这个政策目标的实现要采用多样化的税收优惠方式。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激励对策

(一)增设某些税收激励政策

1.实行增值税退税政策。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阶段所购设备的进项税实行退税政策,减轻企业因不能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垫付资金的负担;对进口设备缴纳的关税实行税收减免。

2.建立技术准备金制度。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按其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提取技术研发准备金,如企业实际销售额的0.5%,或分档计算,同时规定该技术研发准备金在一定时间内(2—3年内),用于研究开发、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和人才培训等方面。此外,还应该加强监督,逾期不用或改用其他用途,应该对其挪用的金额恢复征税并收取税收滞纳金。

3.实施税收抵免。如凡是向政府批准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工业项目投资的本国公司,可以从公司缴纳的所得税款中免缴相当于研发投资额 30%的所得税。

4.实行延期纳税。战略性新兴企业占用资金的情况比较大,资金回笼慢,生产的周期长,要支持企业由于客观原因暂时无法支付税款时,可以延期缴纳税款,最长可以允许延长2年,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5.实行再投资退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技术再开发,投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应该给予一定比例退税政策优惠;对于创业投资企业或基金的股东转让股权的收益,如果再投资于其他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或基金),给予再投资退税优惠。同时,将再投资退税政策扩展到整个战略性新兴企业,只要是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创办的创新型科技企业追加研发投资的,都可以享受再投资退税优惠,可将相当于再投资所投入资金50%部分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退还给投资者。

(二)保持并加大原优惠政策力度

1.加大费用列支的范围和额度。例如,对高新技术型企业购买的设备和专利等先进技术,要允许企业要实行加速折旧和摊销。社会和其他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基金和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他激励技术研发的基金的公益性捐赠,允许在税前全额扣除。

2.对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全部免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企业转让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取得的收入,给予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税收政策,企业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3.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支出税前抵扣比例。可以根据战略性新兴企业在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投入的资金总额和增加额,对现行的企业研发投入在50%的税前抵扣的基础上,对企业新技术的研发资金费用的增长部分,再给予50%的税前抵扣。同时,对现在仍然处于未盈利阶段,没有纳税所得额的创新研发新兴企业,其科研的资金费用也可按此规定预先申报税收减免,并允许企业将来向前向后纳税时候结转扣除。

4.扩大战略性新兴企业税前列支的范围。为了企业在研发阶段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革新和引进阶段有足够的资金,要允许技术创新企业在纳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准备金。企业可按营业额或收入总额的5%提取研发风险准备金,自提留之日起2年内使用,在会计处理上要作为费用,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

5.加大资金投资抵扣力度。对于高新技术型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应该对投资新办科技型企业,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税收抵扣;还应该提高战略性新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抵扣所得税的比例;对高新技术型企业当年购买的技术设备,在缴纳应得税款时,应该允许按设备价值一定的比例扣除;对企业购置专利等先进技术的成本,允许按购置成本的一定比例给予税收抵免。

总之,只有针对新兴产业的具体特点来设置税收激励性规制,才能有效促进该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付广军.运用税收政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

[2] 蒋漱清.我国税收优惠制度对发展新兴产业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0,(6).

篇3

目前,湖州涉及水(污水)处理设备及膜元件生产企业共有36家,主要分布在湖州经济开发区与吴兴区。湖州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业企业,其优势为当前先进的反渗透膜技术在水处理设备中的应用及大型工业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及工程承包,可为电子、火力发电等工业的反渗透膜技术超纯水、纯水制备提供成套设备,并将膜技术集成应用到其他产业领域,生产医用注射用水制水设备、瓶装饮用水制水设备、膜法污水、废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设备、海水淡化设备、废水金属回收、生化药物膜技术分离等成套装备,成功开发了高性能EDI、纳米改性EDI、SEP超膜、微膜、纳膜元件组件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关键处理组件。

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呈集约式发展态势,近年来已成立数家专门从事配套设备制作、水处理配件生产及膜器材贸易的企业,带动了不锈钢罐、容器设备制作、仪表及管阀件制造等相关配件制造和水处理药剂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良好态势,为水处理工程配套协作,为增强湖州水处理行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呈现出颇具特色的“湖州水处理板块”。在各地各行业的项目投标中,到处有湖州水处理公司出现并以其优势中标;浙江欧美环境工程公司、浙江四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到美国、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不仅增加了湖州水处理行业的知名度,而且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二、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环保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湖州大多数的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是在乡镇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湖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近年来重视和扶持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但目前该产业总体上发展不太快,技术含量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不规范。从宏观管理角度上看,行业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统筹规划,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扶持

纵观国内外环保产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需要通过政府制定并有效实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来引导、推动其发展。环保产业是政策引导型产业,可以说,没有法律法规保障和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就没有环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湖州还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来负责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还没有研究出台比较有力的扶持政策,在土地、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缺少优惠扶持政策,现有政策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对外产业招商和对内鼓励做大做优企业缺乏吸引力。由于缺乏引导和有力的措施保障,致使这一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长期游离于主导产业发展之外;一批较为成熟的技术研究成果,未能有效地得到转化;一批生产工艺先进、有市场的产品仍处于小批量生产中。

2.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不强

环保产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环保产业的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就可以完全包揽的,应建立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目前,湖州市有关部门在环保产业管理上,存在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关系不顺,相关部门只管开发审批、环保部门收拾污染烂摊子、囿于末端治理怪圈的被动局面。对污水排放的监管不严,对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3.投融资体系有待健全完善

融资困难,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面对的难题。正在研发的项目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但资金短缺却制约了企业继续研发。目前,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发放,受到备案系统的控制,尽管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投融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投资渠道仍显狭窄,融资方式仍较为简单,政府财政支持仍然十分有限。国际上,由于高技术企业产品的研制开发可带来超额利润,环保水处理设备已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但从目前湖州情况看,企业投资主要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为主,还未具备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等多种形式共存的投融资条件,获得风险投资和从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十分困难。

从企业微观看,存在以下问题:

1.企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从总体上看,湖州水处理设备或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已具有一定的生产配套能力,可基本满足目前一般产品配套生产的需要。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没有形成上下游之间的产业链,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带动产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发等方面向更高层次提升。同时由于核心企业不强,内聚力薄弱,相互依存、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必要的价格协调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企业产品过多,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战、互相仿冒、竞相压价等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优势,零配件企业集团化趋势较弱。

2.技术水平低,开发创新后劲不足

总体而言,湖州水处理设备或产品技术创新层次较低,关键设备和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及可靠性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创新较少,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市场领域缺少有我国原创性的技术。不少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阶段,缺乏原创性开发。在装备(产品)方面,基本上还停留在“有”这一阶段,简单模仿的结果是以工程承包居多,水处理设备或产品的研发较少,尤其高效、高可靠性的精品少,不少关键技术和产品仍然依靠进口。以企业为主体的环保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从而导致行业综合技术水平仍较低。

3.缺乏稳定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存在的关系大致有以下3种:一是简单的劳动聘用制,这种制度使得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较低。二是未来利润分享制,即项目的知识产权最终归核心技术人员所有,未来获得的利润由企业与核心技术人员按一定比例分配。三是企业买断项目的知识产权后,由核心技术人员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小企业由于受规模、财力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吸纳人才比较困难,即使招收来的人才也因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科技人员紧缺的同时,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好的人才聘用机制,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企业的技术队伍素质整体下降。

三、发展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的对策

湖州作为一个地级市能成为全国水处理制造业具有很强竞争力的“板块”,绝非偶然。现在湖州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巨大市场需求机遇,只要能够在产业政策上加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同时扩大融资渠道和容量,加强品牌建设,重点培育一批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群,那么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内、国际膜法水处理设备重要的生产基地。并可以随着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实现行业的腾飞,以此可带动相关行业(如不锈钢设备制造、仪表及管阀件制造等)的发展,为湖州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加强产业规划引导,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首先,制订出台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从湖州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国家宏观政策,把握好湖州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提出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等。规划要高起点,突出湖州特色,兼顾当前和长远;要把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水处理技术摆在突出位置;要体现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其次,完善产业政策,将产业政策与土地等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政策激励。一方面,对于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现有政策要认真贯彻,用足用活;另一方面,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学习外地经验,结合湖州实际,制定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对内资环保企业实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水处理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环保企业生产和科研设备实行加速折旧政策;对环保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扩大出口,参与国际工程承包的鼓励政策;对外商投资并长期经营的生产型新技术环保企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内资、外商投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政策,等等。

2.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扶持企业做强做大

资金投入强度直接影响产业的发展速度,发育良好的资本市场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应尽快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既有政府拨款,又有自筹资金;既有国内金融贷款,又有国外资本投入;既有无偿使用经费,又有有偿使用资金的多渠道、多形式投融资局面。金融部门应调整信贷结构,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先扶持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湖州鼓励发展的项目和在国内外重大工程中中标的企业,要予以重点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鼓励以投资、参股、承包、托管等形式参与建设、投资与运营,鼓励个人股权分红所得资金再投资于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合资经营和参股等形式积极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融资渠道。在财政预算中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发展循环经济。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市场运作机制,尽快建立担保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引进风险投资公司。

3.加快形成水处理产业链,积极打造产业集群

湖州经过几年的发展,从设计、科研、施工到设备、贸易,从净水、中水到污水处理,一条水处理产业链正在形成。今后,应进一步推动企业购并、联合、重组,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与效益并进的格局。扶优扶强,促进强强联合,实现资产有效配置,尽快培养几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升级。鼓励大型生产企业与中小型技术公司结成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建设互相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分工协作应该是多层次的,既有中小企业间的水平分工协作,又有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垂直分工协作,且协作方式应该是多样性的。既可以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分工协作,以销售为中心的分工协作,以原材料供给为中心的分工协作,也可以是以承包服务为中心的协作。要科学规划、布局产业上下游项目及关联项目,通过“补链”工程,形成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积极拓展其他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和环保产业用材料、水处理药剂产业,形成产业链,有效推进水处理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

4.加大产业创新力度,营造产业特色优势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是产业升级的动力。目前已搭建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为科技创新寻求了良好的技术依托,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要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联盟。要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优化组合的整体优势,实现生产与科研协同发展,促进企业高新技术水平的提高。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培育科研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个层面的新型科研开发机构,以此推进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建设。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篇4

关键词:水利;发展;经济

一、水利经济发展概述

水利经济是指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为要素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统称,水利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利经济的发展。我国建国以后在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水利经济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水利行业逐渐的形成了以水利建设的勘测、施工、运行管理为主的产业结构,我国水利企业无论在人员、规模及技术方面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企业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但如何使水利经济的发展能够更迅速,水利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水利经济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以一种生态要素的形式出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但当水以一种经济资源存在时,其在经营活动中就是一种生产要素,能够增值且有经济效益。以水为原料的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水路运输、水能资源开发、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水的自然属性和公益性作用,而忽视了水的经济属性,这使得水利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很多机会,影响了行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说水利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水利经济与实行水务管理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我们既要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要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资源科学管理、统一规划。只有协调好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及科学利用。

3.水利经济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必然性

与交通、通讯、电力等行业相比,水利同样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行业,而在发展中却明显落后。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利经济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要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利行业要根据水资源的双重属性创新水利的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财政的力量,加大水利投入的规模,加强安全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支撑及保障。

三、关于发展水利经济的主要措施

1.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对于水利建设资金的凑集要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办法,要挖掘民间资本,推荐民营水利建设。对投资大、收入高的项目可成立股份公司,在行业内部或是面向社会凑集资金,水利企业的内部员工可以参与投资入股,共同开发水利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水利建设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设计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水利建设部门必须对相关审批严格控制,对水利公共事业的安全性负责。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来满足城市水务建设的需要,将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引入来做大做好水利项目。目前我国很多的公司已经和水利部门合作参与到水利市场中来,共同来发展水利经济,并在水务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这样水利部门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参与企业也实现了经济效益,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

2.法制经济、依法收费

水利建设必须形成一种法制经济,目前中央及地方也出台了很多保障水利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水利建设实现法制经济还是存在着法规不完善、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水利行业要坚持实行依法收费,将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真正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要杜绝企业内部资源浪费的现象,做好水土资源保持工作。

3.实行体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区域分割治理方式容易造成地区利益争夺,也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力,会出现一个地方水资源充沛浪费严重,而另一个地方水资源又极度紧张的情况。所以要注意城市供水由水利管理部门统一分配、农村用水要由水利行政部门管理、发动地方群众参与当地的水利建设兴休等问题。

4.重视人才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是技术及经验的载体,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我国水利行业的发展中培养了很多懂水利建设的人员,但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人才却较少。所以水利行业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培育,企业内部要重视人才,建立起人才培育的体系。另外,企业也要敢于在市场中引入高端人才,使企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5.提高科技含量

相对于欧美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水利科技的发展程度、水利科技的含量都较低,水利行业内部员工的素质、科学文化水平也都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向世界一流水平前进。我国水利行业应该改变原来那种仅仅依靠经验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思维方式,变成依靠高科技、劳动技术、经验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水利建设科技化发展。加快水利企业技术改造,鼓励水利企业技术创新,努力形成低投入、高产出的企业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篇5

一、建立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1.实现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这是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财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三农”的经济政策,不断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中央财政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量,2003-2012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超过6万亿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水利又是农业的基础,所以只有把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在水利行业发展管理中创造长久价值。

2.提高水利行业管理效率的要求

根据目前我国水利行业大发展形势,迫使水利行业必须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行业背景,有效的建立健全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水利行业发展与改革的管理效率。面对中央财政“三农”投入从数量、比重、速度上的不断上升的现状,我们水利事业的发展正处在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保障机制的大好环境之中。水利行业只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不断提高水利行业发展与改革的管理效率,才能确保水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水利行业信息质量的要求

水利部门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各类信息的正确传达,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可靠和可获性以及信息前后应具有连续性。只有这样,获得的信息才能为水利部门制定单位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提供可用的信息保障。

4.维护水利行业资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资产是否具有完整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证,才能够为水利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制度上、程序上加强了对单位资产的管理。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行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实现行业自身的发展。近几年,中央财政一直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以“三农”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农”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中央财政在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安排了大量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标准高,国家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格,为用好管理好专项资金,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水利部门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财经政策,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①树立水利行业风险理念,分析行业中的各级风险,确定这些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以及风险发生时应采取的必要步骤。

②水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重大决策的参与和监督力度,不断评审内部控制制度系统的有效性。

③提高内部控制觉悟,无论是水利行业决策管理人员还是水利资金的投资者以及水利工程建设者都要提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责任意识。

④提高水利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胜任水利工作的能力。

⑤完善水利行业的组织结构设计,应建立有利于提升行业管理效能、保证信息交流通畅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

⑥合理分配权力和职责,比如,授权应当适当、对权力应有监督等。只有明确的责任与授权关系,才能够确保所委派的责任能有效地执行。

2.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

任何风险都有双面性,积极方面的影响和消极方面的影响,但在内部控制中通常将风险界定为消极方面影响的可能性。风险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经济、自然、政治、社会等因素构成外部风险,组织结构、人员素质、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因素构成内部风险。由于风险的存在,风险评估就会随着风险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使得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得不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及时合理的控制出现的风险。

3.实行有效的控制活动

有效的控制活动能够指导单位管理人员按照合理的管理模式、方法和程序,防御解决风险,以保证单位管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单位的控制活动主要包括:领导审批权利的分级、固定资产的控制管理、低值易耗品的控制管理、单位人员职责分工、财务会计工作控制管理、信息传递系统控制管理等。合理的风险评估是实现有效控制活动的前提,有效的控制活动必须具有针对性。对于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审核监督等不相容职务,根据控制活动职责分离的原则,在职能分工时一定要进行严格分离,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4.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为了提高水利部门管理效能,必须搜集、识别、交流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所以水利部门要不断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信息沟通系统,通过信息的顺畅流转,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效果。

5.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与再评价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应适时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方案,监控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过程。内部控制再监督与再评价的重点是内部控制程序的合理性,经过再监督再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才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我省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省水利行业依据自身行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都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了单位内部各项基本业务的管理有章可循,但仍有部分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模糊不清。主要表现在:

(1)单位领导层作为内部控制决策主体,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决策随意,造成没有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随意决策。

(2)单位领导层作为内部制控决策主体,对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不足、风险意识淡化,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3)单位对内部监督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内部监控组织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监控组织机构只是形式上的,部分管理人员责任感不强、有章不循,不能认真履行内部监督的职责,导致单位各种问题出现,制约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4)制约了会计控制职能。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制约,部分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履行会计监督职责,甚至伪造虚假的会计凭证入账,造成单位财务管理混乱,增加了一些人套取单位资金等违法行为的机会。如果不能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势必会影响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四、强化我省水利行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建议

1.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1)管理者必须树立现代管理观念。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中央公共财政对水利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因此,我们水利部门管理层必须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把增加水利资金投入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新思路,采取新措施,研究新方法,完善新手段,管理好使用好中央财政资金。

(2)规划设计水利单位的组织结构,按照组织机构中管理者的职能,进行严格合理的职责权限的分析和划分,明确每个部门、每个科室及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义务,促进单位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3)实行德才兼备的用人政策,保证单位管理措施的顺利执行。管理人员必须有能力对本职工作负责,必须拥有高尚的道德素养,才能保证内控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发挥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

内部审计主要目标是为加强单位的组织管理、提高单位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本质在于建立健全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针对单位管理的程序、方法、效果进行常态化的监督评价。有些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既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运行成本。水利单位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成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单位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经常性、及时性、针对性的监督单位的管理和保障单位的资产安全,确保水利单位的良性发展。

3.加强单位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篇6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工作对其整个业务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越来越重要,必须从后勤制度体系建设出发,对各种制度管理模式进行综合性分析,提高水利行业后勤制度管理水平,为后勤制度体系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综合模式出发,推动后勤管理制度改革,形成水利行业完善的后勤制度管理体系,提高水利行业制度管理水平。

关键词: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水利行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后勤管理面临资产增加、管理队伍壮大等方面的压力,因此在制度体系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形成完善的后勤综合管理制度体系,为节约型后勤管理制度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后勤制度管理与制度建设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提高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各项工作的全面优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行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节约型后勤制度体系建设,为后勤的全方位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水平,为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基本思想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水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不重视后勤管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节约型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对整个水利行业的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思想意识出发,提高水利行业后勤制度管理水平,为后勤制度的全面优化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后勤管理制度建设与整体管理意识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利行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水平,为制度的全面优化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1]19-20。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降低各种资产的维护成本,为资产的科学利用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办公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的配置标准出发,确保各项资产配置能够符合水利行业发展的要求,提高水利行业的全方位资产配置水平,为资产的全面优化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稳妥的提高水利行业的发展水平,为水利行业全面构建制度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模式科学化与健全管理机制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需进一步优化,确保各项后勤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水平。在不同的后勤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制度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后勤管理机制建设与后勤管理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后勤管理战略,为后勤管理的全面创新和综合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从管理机制建设出发,通过全面协调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通过后勤管理机制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后勤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后勤的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2]16-17。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总结经验,在管理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管理制度,全面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为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后勤管理要从节约型后勤管理的总体思想出发,确保后勤管理能够符合管理合同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提高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制度的全面优化提高良好的平台。

(三)解决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手段落后的局面

水利行业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通过优化各种管理方案,提高管理手段的整体水平,通过科技手段把各种后勤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到具体工作中,为后勤各项管理制度的优化和综合管理模式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面临水利行业庞大的后勤软硬件环境,必须从综合管理角度出发,管理手段需不断的改进,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平行业的后勤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手段只有不断地优化才能适应后勤管理科学性、先进性、精细性的要求。从不同的后勤管理制度出发,提高水利行业的后勤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策略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队伍管理、软件管理、基建管理等方面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坚持节约型原则,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水平,为后勤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水利行业在整个制度体系建设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战略思路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水利综合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管理质量和效率。

(一)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要加强组织管理,增强节约意识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织管理,全面增强节约管理意识,为后勤管理全面创新和综合制度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出发,对各种后勤管理要坚持总体战略,积极稳妥地进行水利行业的模式创新和全面优化,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战略管理水平,为其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节约意识,从大局意识出发积极稳妥地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水利行业各项工作的优化营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效率[3]2-3。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后勤管理网络体系建设出发,确保各项管理体系建设能够符合监督管理的要求,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的综合管理和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条件。在水利行业多层次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出发,提高水利行业的后勤管理质量,为后勤管理质量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水利后勤管理体系建设中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模式,积极稳妥地进行管理机制建设,为后勤各项管理制度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水利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理顺各种资产,对各种资源进行全面的优化,提高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4]17-18。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水利设施、房产、办公设备、水电设备等资源控制管理出发,确保水利行业各项资源管理能够符合后勤管理的要求。从战略高度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构建科学合理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效益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管理效益出发,全面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水平,为后勤综合管理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节约型后勤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出发,全面提高水利行业后勤管理质量。水利行业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制度设计的细节入手,根据资源消耗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提高后勤节能化管理水平,为后勤合理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5]12-13。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入手,全面提高水利行业的管理效益,为水利行业各项管理模式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环境。水利行业在科学规划后勤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全面布局,对各项管理模式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方位后勤管理,确保后勤管理能够在管理制度框架内发挥积极的作用。水利行业在新环境下面临发展的机遇,需要从不同的管理框架入手,积极稳妥地实现水利行业的全面战略化管理,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控制管理水平,为水利行业的全面后勤管理模式创新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数字化后勤管理体系建设是后勤管理步入高水平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后勤管理的重要支撑建设出发,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提高水利后勤管理模式创新,通过先进的管理机制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后勤管理优化,实现对后勤的全面战略化管理,提高后勤管理战略化水平,实现对水利行业后勤的全面优化管理。

三、结语

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从资源管理的标准出发,全面推进各项水利管理机制建设,为水利后勤管理机制的全面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面战略管理,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管理水平。后勤管理的过程中要从资产管理的基本战略出发,从不同的角度降低各种资产的维护成本,为资产的科学利用和综合性管理创造积极的条件。数字化水利行业后勤管理体系建设是整个后勤水平提升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后勤管理要抓住机遇,全面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为后勤管理各项工作的全面改进创造积极的环境,实现对水利行业的全面优化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从管理机制建设出发,通过全面协调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落实。通过后勤管理机制的优化形成良好的后勤协调管理机制,提高后勤的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为后勤管理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从不同的后勤管理模式出发,对各种后勤管理要坚持总体战略,积极稳妥的进行水利行业的模式创新和全面优化,提高水利行业的综合性战略管理水平,为其综合性模式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要从不同的管理战略出发,积极稳妥的对各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实现对后勤管理的全方位控制,水利行业后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要从节约型管理模式出发,全面推动后勤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为后勤管理全面创新和综合模式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

作者:刘小花 单位:河南省豫东水利工程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杜红霞.浅析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长沙大学学报,2013(04).

[2]陈国凤,庄栋良,李进西.高校后勤社会化过渡阶段探讨[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13(01).

[3]王凤珍.ISO9000标准框架下的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J].高校后勤研究,2014(01).

篇7

关键字: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1.创新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新时期,创新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前提条件是准确牢固掌握水利职工和干部的思想发展动态,用冷静的头脑探寻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新时期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能够使水利行业快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促使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作为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必须要主动出击,坚持维护大局及思想稳定为方向,加强对行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让干部职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论、行为,始终围绕行业的发展为中心目标,积极投入工作,发挥内在潜力,为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此外,水利行业在进行各项水利任务部署时,应坚持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分析各项水利工作开展过程中干部职工思想实际情况,对于不利于水利工作开展的消极思想,政工人员应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以高昂的情绪和热情参与到各项水利工作中。总之,在新时期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必须要坚持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信念理念教育为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促使水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

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新时期做好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急带动其它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此,新时期水利行业应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行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具体分析,水利行业应实行领导干部的 “一岗双责制”,书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不仅要负责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行业业绩考核指标范围内,同其他工作一般共同检查和考核。即在检查和考核水利行业其他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也要检查和考核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行业职工所关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此外,在水利行业的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建议建立干部交友制度,为各领导班子成员分配一个联系人,联系人深入到职工群众中了解职工思想政治状态,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上、思想上以及工作上所遇问题及难题。

3.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为了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通过组织开展系列积极向上的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遇问题相结合,从活动中提升行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及觉悟。(1)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坚持推进水利文明建设方针及可持续发展路线,发扬水利行业精神,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例如 “青年文明号”以及“文明单位评比”活动等,让广大的干部职工在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2)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新时期,作为政工人员在充分掌握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实际情况组织广大的干部职工分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活动,让职工干部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思想政治的真正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深入了解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掌握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如广大干部职工的人力架构、文化素质水平、思想道德素养等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体来讲可通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职工干部内心的真正想法,根据调查所得结果,采取性质有效的解决措施,并制定下一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目标和方向。

4.创新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政工人员应紧密结合水利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状态,创新并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1)正确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首先是加强水利行业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每年定期组织行业各层领导干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各层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这样一来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职责,才能为广大的职工做好榜样,积极影响身边的职工。其次是加强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职工是水利行业重要的人力基础,是推动水利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事业观,才能以行业发展为己任,贡献力量。(2)利用先进事例激励职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政工人员应善于将身边优秀职工的先进事例,尤其是典型事例去影响广大的职工,加大先进模范人物及事例的宣传力度,激发职工主动参与工作的热情。

5.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在新时期新的市场环境下,水利行业政工人员应及时地更新理念、改变思想,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水利行业中政治核心作用,推动水利行业全面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香.新时期下水利政治思想工作研究[J].湘潮,2011.

[2]周小玲.关于黄河水利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0.

[3]黄程辉.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促进水利经济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09.

篇8

关键词: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更新

一、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1.财务会计体系制定不到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伴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更新变化多,与国际接轨步伐快,同时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提出较高要求。但从目前的水利行业来看,制度更新相对滞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素养普遍存在相对偏低的现象,无论是财务会计的核算,还是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都仅局限于传统的手法。存在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简单培训后就上岗现象,间接导致财务会计信息管理水平不高。另外,在实际的水利行业的监督、管理中,也存在兼职现象,造成一些工作人员未能在具体的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财务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国家鼓励有效结合市场经济、政府经济,也鼓励将社会资本投入到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各级也将加大了对水利行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水利建设将出现相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多数基层水管单位财务会计机构还不尽完善,在日常的工作中并未能进行相对严格的管理和监督,致使其出现财务会计核算与监督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相应的水管单位虽能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但针对该制度所应发挥的职能,仍无法进行统一、彻底有效的开展,一定程度降低行业的管理水平。

3.缺乏健全的财务投入回报机制因水利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涉及面较广,导致结构相对复杂,无法很好落实上级投入资金信息的反馈工作。并且,对于社会投入资金回报等问题,也不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上述现象的出现,导致整个行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进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进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投入回报机制不健全,投资回报期过长,资金发挥效益和投资变现能力差。

二、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管理制度更新的途径

1.加快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随着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水利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水利行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财务体系的更新建设。进一步推进与国家准则的全面趋同,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要以服务于市场经济,明晰产权关系,保护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同时必须在充分了解水利行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健全制度的监督机制,明确划分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做到核算机制与监督机制同步进行,确保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提高行业资金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服务于水利行业的建设之中。在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中,还需有效发挥媒体、公众的监督作用,构建相对完善的公开信息制度,一体融入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督目标,将此作为管理水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依据,实现相应管理工作良好落实和信息公开透明的目标。

2.建立健全水利投入多元化和合理的回报机制,加快提升水利发展过去,我国水利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以国家的专项投入为主,没有较好的回报反馈机制,但目前国家鼓励多元化发展,因此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向社会投资敞开大门,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和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运营,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建立健全水利投入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水利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有利于加快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和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财务会计机构,提高人员工作能力在国家发展新形势下,根据水利行业现存的财务会计机构合理设置岗位,保证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落实到底,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每位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中去,更好落实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保证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需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借助专业化的财务会计知识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保证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借助先进性的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将最终的考核结果作为评定标准,只有考核符合要求者才能继续上岗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决定着该行业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也决定着国家经济水平、民生问题。这就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主动的面对并解决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合理、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在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地提升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镇.新时期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途径探索[J].低碳世界,2016(22):245-245,246.

[2]曹晓玲.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3.

[3]李峰.对加强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的若干思考[J].海河水利,2004(5):62-63.

[4]相立文.浅析强化水利行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2010(10):176.

篇9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产值的不断增加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同时,水利经济发展的合理与否事关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保障。下面,笔者对当前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当前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思路过于陈旧。由于深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水利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树立市场竞争的意识,导致其无法拓宽融资渠道,发展资金不足。其次,水利经济的发展体制不合理。就目前来说,我国水利经济体制中存在着“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导致很多水利企业都是事业性质的企业。因此,这些企业无法直接进入市场,也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水利行业的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等。再次,水利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较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入,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导致水管单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周转困难,造成经济状况疲软。同时,水价的定位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水利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思维分析

尽管当前我国的水利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某些限制性因素,例如水利经济的发展体制不合理、发展途径不完善。为了加快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创新当前的水利经济发展工作。针对此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当前水利经济发展的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奋斗目标

思路指导行为,只有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我国的水利经济才能获得更进一步地发展。新时代下,我们必须创新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相关人员必须从当前水利经济的体制、经营状况、市场前景以及环境的方面出发,从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及高度出发,在保障用水量供给稳定的情况下,合理布置区域内的水利产业。水利经济的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做好水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保护的系统发展。另外,还要加快推进水利经济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水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水利经济的发展任务方面来看,工作人员应该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地区的电力行业,并充分发挥水利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还要帮助一些水利基层单位加快脱贫的步伐,促进水利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第一,进一步优化调整水利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行业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第二,要加强水利经济体制的改革,理顺水利经济中的各种关系,提高水利行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加快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提高水利行业的凝聚力及创造力。

(二)创新发展途径,突破发展瓶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也大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也在日益提高。社会发展的巨大变革对我国水利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水利建设的防洪安全方面、供水安全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等。加强水利建设,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水利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相关人员必须进一步创新水利经济的发展途径,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要大力挖掘水资源的经济潜能,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其次,在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我国水利经济的现代化,提高水利经济发展的效率及效益。

(三)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发展实效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水利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进一步创新水利经济的发展机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及其管理体制改革,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水价成本测算,使灌溉水价达到成本水价,实现“以水养水”的良性循环,并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制度,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工作的落实。第二,水管单位要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系,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有助帮助,在税收政策上能够给予最大优惠。同时利用地方的信息、资源渠道,加强合作,实现收入的增长等,拓宽水利经济的融资渠道。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水利经济干部队伍。总之,要创新水利经济发展工作,必须努力提高水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这是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必要途径。

三、结束语

篇10

在行政管理模式上,我国一直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据当今不断发展的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创新以及改革。在群众心目中,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论文不论投入多少,最后达到的效果都不容乐观。 

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经营效果不佳,收支不平,长期处于亏空的状态,即支出大于收入。因此,得到的收益往往无法满足公司职工工资的需求,以至于职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继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论文,改革 

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水利行业很难像以前一样获得足够的折旧费用以及修理维护费,以至于我国国有资产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因此,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完善,适当地进行体制改革。 

二、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一般都依靠上级单位,获得些许收益满足自身短期目标,其规模较小,一般只能满足员工的温饱需求,在水利行业这个大背景大市场下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和完善的市场主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壮大,这种小型的国有资产分散化管理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水利行业国有企业的存亡收到一定的打击。要想让我国水利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必须进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离散这种不适应当下发展的状态。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应该跳出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针对上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从经济管理学方面讨论该问题,并学习国外相对较好的管理方式方法,研究分析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理论,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实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 

(一)政策上给予价格支持、收益补贴 

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利行业普遍都享有定价的权利,但我国水利行业就没有该项权益。经济学认为价格影响市场,由于我国水利行业定价的权利不属于水利部门,因而该部门难以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有足够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仍在积极实施相关的财政政策,增加内部需求,继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工业用水会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生活用水也势必不断增加;我国人口众多,水利灌溉需求相对较大,农业用水也很难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行业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供给方面,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会产生大量非公益性的供水,因此应该适当抬高这些非公益性用水的价格,采取分阶段定价的方法控制人均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方面,由于工业发展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威胁,所以需要抬高工业用水定价,对造成污染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工业向经济环保方向转型;为了促进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水利部门还可以适当降低农业用水价格。 

我国水利行业自行定价的战略很难完全实现,主要是因为国内和国外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些许差异。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的价格其实并不高。水利部门并没有从收取的水的价格上获得太大利润,有时甚至会获得些许亏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偿,即对水利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国家可以从工业、农业、居民用水三个方面的用水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贴;另外,有些收益高用水量大的企业也应该定期给水利部分付一定的费用。 

(二)各部门树立正确观念 

水利部门是水利行业的巨头,应该时刻保持正确的责任意识;水利部门必须履行期其相关职能,管理好国有资产,为国家做贡献。另外,水利部门需要明确一种态度:水利部门的职责是做好防洪防涝等灾难性事件的防护工作,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用水需求。所以安全是前提,在保障人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其公共价值。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足够意识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的需要,即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保值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只有保值得以保证,才能进一步实现增值。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还应该依据市场要求行事,根据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指定一系列良好且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水利国有资产是以公平正义为前提,而不是将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不应该以牺牲公共利益为手段谋取利润,时刻保持公平合理的经营理念。 

水利资产受益者应树立的观念是节约用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利资源受益者应该珍惜水资源并付诸行动,提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思想。 

(三)开展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针对科学经营,本节主要从机会成本分析、进入壁垒分析和要素投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因为水利部门在分配公司资源时,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水利部门会选择放弃利润而产生公共利益。因此,完善合理的补偿模式非常必要,国家和其他收益群体应该给水利部门提供适当的补助,积极促进和支持水利部门牺牲自身利润而产生机会成本;我国对水利部门及水利工程单位的管理非常严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强制管理,而相较于民办企业其竞争力较弱,受到较大的抨击,这些公司企业的高层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其自身的状态,以应对诸方面的打击与挑战;短期内我国对水利行业的投入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增长,因此当前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在开发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培养企业职工综合水平上,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教育,增加公司效益。 

(四)资源配置量化管理 

水利部门应该合理配置资源,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深入探讨,找出一种有效的数据指标,从而规范资源分配规范标准,合理控制资源分配数量。必须指出,国有资产资源分配应该讲究公平公正原则,从而避免国有企业内部的不正之风。在资源分配上,效率是关键。企业应该注重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自身特有的经营管理情况,合理分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