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课堂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课堂教案

篇1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如,三人两足、花样跳绳、拔河、运球跑等趣味体育活动已成为我们课上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充分发掘花样跳绳对学生健康与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练习中。除了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还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跳绳的健身功效扩大化。本节教学内容,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将其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课程导入介绍,第二课时为基础动作训练,第三课时为分组花样跳绳比赛,第四课时为花样跳绳样式创新。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n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改之后,我们更重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因此,提倡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本案例不论选取的教学器具,还是整体的课程思路设计都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开展,旨在让学生由被动的“要学”变为主动的“想学”。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的升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落实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措施责无旁贷。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一、体育器材的年久失修

学校体育器材建设是一项大笔的投资,既然有心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条件,就要负责的做到最好。单杠、双杠、篮球架等铁制器械由于长年在操场上接受风吹日晒雨淋,可能在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断裂导致事故发生。

二、小朋友之间的恶作剧,打笑嬉闹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本身喜好多动互相打闹从中获取乐趣,但他们没有一定度的把握,下手或轻或重,闹着玩也可能因为动手变成真正的矛盾,产生来不及后悔的后果。

三、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没有接触过大强度的体育活动,稍微过量的体育活动就会产生不良的反应,比如跑步导致的呕吐,还有眩晕等不适症状。自身又不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因此也会产生安全问题。

保障学生在学校可以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是学校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学生的安全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学生健康安全刻不容缓。

(1)校方和教师应当及时定时对学校的体育器械进行检修,确保正常使用,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乃至不存在任何安全问题最好。

(2)体育的同时加强德育。德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避免安全问题的方法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拥有强健体魄,更应加强德育,告诉学生注意自我保护的小技巧,譬如身体无法掌握平衡时可以向倾倒方向跨步,跑步前倾时一定用手撑地保护脸部等等。还要教育学生不可用生命打闹开玩笑,要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3)适当地开展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改善自身体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现在独生子女体质较差的现实情况,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活动,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动量,又要照顾到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譬如课前开展的准备活动,慢跑热身运动等都是预防安全问题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问题,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都应用客观正确的眼光来看待,共同努力使之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为孩子的发展创设积极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证。所以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在这种趋势下学校体育教学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同时身、心又要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安全措施更要做好。为了避免这些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原因,所以我们要高度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一、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体育课之前,老师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对有疾病的或者体质差的学生,要在课前有所了解,在课中给予适当的照顾。为什么要在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呢?那是因为在活动中避免一些危险问题,如果说不了解一个学生的体质,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强施加给学生一些超出学生负荷的运动量,那么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只要教师适当的运动量反而可以促进体质差的学生的健康,因为健康是每个人最宝贵的东西。

二、加强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一旦准备活动做的充分,是学生的身体都得到了伸展,活动开了,那么就会避免一些受伤现象。一直以来,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都得不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大家基本上都关心的是课的内容,而忽略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对整节课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准备活动比较的枯味乏躁,也吸引不了大家的对其的重视,每节课除了慢跑-定位徒手操成为当前中学体育课的不变定律,没有一点新颖的东西。只有老师看着大家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学生就会稍微认真一点,如果老师不在边上或者盯的不紧一点,那么学生也就马马虎虎,这样就会导致在课堂中学生会受伤。所以我个人认为体育教师要不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要多编一些有新颖的准备活动,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就能吊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就会对准备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积极的投入进去,也会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了舒展,避免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收到伤害,随之,准备活动也起到了其自身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防范

体育教学过程的安全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要求提出具体的规范化要求,使学生了解并具备主动防范的意识;教师要全面检查和安排好场地及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学生参与过程中正常的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教师在教授技术动作的时候首先要规范的示范给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认识和动作轨迹,避免因错误动作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高度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操作及完成动作的过程,严格控制课堂纪律,避免因嬉闹、混乱而引发安全隐患的发生。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些运动很复杂,也很有挑战性,对学生的心理方面的要求也非常的高,有些学生会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感,我个人认为,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些存在恐惧感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栓与观察他们的变化,要及时宇学生沟通,消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锻炼身体。

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意识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当的薄弱,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彻底的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如身体失去平衡的时候要立即调整身体姿势来保持平衡。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要让学生互相保护,互相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还可以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五、加强体育课后的安全预防

一节体育课最后的部分,教师也是不可马虎的一部分,一定到带领大家做放松活动,放松活动也一定要做的充分,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安排适当的给学生做放松活动,也要跟学生一起做好这节课的总结工作,要布置好学生收还器材,提醒学生在收还器材要小心,以免因麻痹大意产生的运动损伤。万一出现运动损伤和意外的事件,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根据情况正确的处理,如果问题严重要及时的送往医院,并且及时的要向学生的家长沟通联系,要详细的跟家长阐述,为以后的事件处理提供依据。在体育课结束的时候要做好清场的工作,仔细的检查学生是否安全的离开运动场地,有什么情况的要及时处理,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不舒服的,要问清情况并及时处理,教师也要检查器械的安全问题,以免下节课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六、结语

篇4

关键词:小学体育;安全教学;措施;必要性

1小学体育课堂现存的安全问题

1.1体育器材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体育教育的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体育器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上体育课,进行体育锻炼。可是一些学校只重视前期的提供,而忽视了后期对体育器材的检查和维修。一些体育器材因长期暴露在室外,经过阳光的暴晒、大雨的冲刷、风雪的洗礼,出现掉漆、断裂、松动的现象。导致学生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对与体育器材老化等可以人为控制的安全隐患,学校和体育教师要施以足够的重视,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且解决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安全。

1.2学生自身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上的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生本身造成的。小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发育完善,又因为大多被家人照顾,没有进行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进行稍微过量的体育运动容易出现呕吐、头晕的状况。在课堂中,由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喜欢打闹,有时候闹起矛盾,打架不知道轻重,不计后果,容易导致受伤,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体育教师要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述安全常识。

1.3体育教师安全意识不强,组织不当:小学体育教师经历的安全事故较少,有时候上课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没有充分了解,对学校的体育设备也没有进行检查,组织学生活动的地点可能不当,这些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的强弱,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2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措施

2.1教师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教师承担着学生的安全责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解决各项问题时,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要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进行有效的防范,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在课堂上,要适量教给学生一些安全知识,在出现安全事故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醒和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2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策略: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有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病史,不易暴晒,不易激烈运动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给他们合理安排运动量,做到所谓的“因材施教”,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既能有效避免学生病症的复发,增强体质,又能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也能过得充足、有意义。

2.3做好准备活动:上体育课,教师要要求学生尽量穿上运动衣和运动鞋,没有运动服的学生,就穿宽松的便于活动的比较宽松的衣服和裤子,穿布鞋不要穿凉鞋、塑料底的鞋子或皮鞋,禁止学生带尖锐的物品上课,女生尽量不要带发卡、手链等首饰,不要留长指甲以防在运动的过程中断裂,戴眼镜的学生如果不戴眼镜可以上体育课,就尽量不要戴眼镜。在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因为如果没有进行热身运动就立即进行紧张的运动,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身体的各部位进行预热,并对某些需要强度运动的部位重点放松。当然,在进行预热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天气、季节等各方面的因素适量安排准备活动,不易过量也不易过轻,过量对接下来的体育主要教学内容不利,过轻就不能显出之前的准备活动的效果了。

2.4对体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学校不仅要提供体育器材,而且要注重对体育器材的检查维修。对体育器材要充分了解,加大对体育设备资金的投入,安排一些体育教师对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体育器材达到一定年数时要拆旧换新,更换体育器材,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设施的安全水平,使学生用的更放心,更安全。

2.5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技巧:课堂中,教师在教主要课程内容之外,可以教学生一些在紧急情况下必要的保护技巧。这时,老师不要只用口头几句话概括了事,要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真正明白。老师可以找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并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保护自我的技巧。比如:在摔倒时尽量身体向前倾斜,双手着地,避免后脑着地;无法掌握平衡时要向倾倒的方向跨步;面对坏人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攻击的主要部位等等。使学生在一些危急情况下能够有效应对,理性面对,不慌乱。

3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安全是重中之重,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关心的话题。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小学体育课堂才能更好的开展,促进学生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家长、学校、老师良好关系的建立。

4结束语

安全教学是小学体育课堂的重点,保证学生安全是学校和老师的共同责任和重要任务。小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老师做好自身的准备和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保证在校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安杰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好安全防护[J].科学中国人,2015,17:261.

篇5

1 小学体育课的特点

小学生年纪较小又生性活泼好动,在体育课上使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不注意分寸的嬉戏打闹,稍不注意就会引起意外伤害,认识的局限性使他们在出现危险后不知道如何应对,就有可能会造成二次甚至更严重的伤害。

依据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可以把小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低年级的小学生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事物的思维形象比?^具体,看到的事物也比较直观。中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增长,在经过前几年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各方面能力的训练之后,自觉性增强、组织纪律性也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也逐渐完善。感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学习成绩的进步,有意识的记忆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到了高年级阶段,小学生们初步学会了对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而且逐步的接近科学的概括,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技巧、方式和技能,自觉能力也进一步的提高。

2青岛市小学开展体育课堂安全知识教育现状

2.1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开展现状统计结果

根据调查分析,在青岛市开展体育安全课程的只占26%,而未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占74%,从数据看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的进行运动安全知识教育。

2.2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必要性统计结果

调查看出,认为有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教师人数为35个,占70%,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为6个,占12%,认为没必要开展运动安全知识教育的人数为9个,占18%的比例。

2.3体育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体育教师在上每堂课前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有11位老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了解占22%,26位体育老师表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一般了解占52%,也有13位老师表示只了解班主任提到过的个别同学占到了26%。

2.4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通过了解学生对运动安全知识的需求状况,老师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82%的学生迫切的需要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有10%的学生一般程度需要,8%的学生不需要。

2.5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程度统计结果

教师对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视度高,就会在课堂的每一环节关注学生的动态,在发现危险情况时及时制止。经过调查发现,有56%的老师对学生的运动安全非常重视,32%的老师重视学生的运动安全,12%的老师认为自己重视与否无所谓。

2.6体育老师每周教授运动安全知识的频率统计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的学校已经开展了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但也有16%的老师在平常的课堂中经常教给学生们运动安全知识,26%的老师每周会开设一次运动安全知识,58%的老师几乎没有教过相关的内容。

2.7体育教师对学生在运动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统计结果

体育课上,需要体育老师来把握全局,因此在出现意外事故时,如果体育老师能够及时正确的对意外情况进行处理,可以避免伤情恶化或发生二次伤害。有11位老师占22%对意外的处理能力非常好,8位老师占16%认为自己处理能力一般,31位老师占62%认为自己处理不好意外情况。

3 体育课堂学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分析

3.1小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调查及统计结果

如上表所示,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运动的正常规则,占所有选项的34%,其次是思想麻痹大意,占22%。总体来说,任何时候,只有了解到有可能出现损伤的原因,才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将出现意外伤害的概率降到最低。

篇6

关键词 案•导•思•研 教学 体系

一、“案•导•思•研”教学环节结构体系

教学环节包括哪几个环节?有提“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有的针对教案的结构进行划分的,有的是针对课的三段式分的,有的是针对教学方法进行划分的,有的是针对学习步骤进行划分的。总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教学环节的分析,不管哪种分法,它必须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否则它是不全面的。

二、做好“案”环节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对课前“案”环节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们体育学科中传统的教案进行的。传统的教案设计往往是单向性的,是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基本技术技能讲得准确无误,哪些讲解和措施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是教师为教“教材”而设计一种教学课时计划,学生上课只是一种被动接受过程。其它学科的“学案”研究也远远领先我们的体育教学,通过“学案”理论的“嫁接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能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和意图, 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强调的是学生“会学”,通过课堂练习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与落实。

三、设计好“导”环节的实施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俗话说“万事贵乎始”,新课的导入是体育教师对一定班级的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开始,是师生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也是经营整个课堂气氛的第一道关卡。精心设计的新课导入尤如一首曲子的前奏曲或戏剧的“序幕”,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能够吸引住眼球和心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教学情境,并引发学生的思维,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重新调度,以便适应学习新课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的需要。课中的适时导入,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和责任感,使其做到精力高度集中,提醒学生动作要领的技巧,能达到精讲多练,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一堂理想的课,不仅要“善始”,而且要“善终”,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求开始引人入胜,课中要迭起,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余味无穷,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四、做好“思”环节的反馈的是提升高效课堂的保证

“思”环节主要是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进行阐述,课前教师对课的目标预设和学生学情的估计;课中教学计划的实施进度,课中“闪光点”的捕捉,课中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课后教学设计目标的达成程度,反思这节课的得失,为进一步改善课的结构与教学方法做出深刻的反思。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求不严谨,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缺乏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过程,试想这样的教师成长过程是如何的低效和漫长。波斯纳(Posn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个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老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提升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落实教学“研”环节是教师推动高效课堂的动力

“研”环节是我们体育教师最易忽视的环节,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广大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这是我们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探索教学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许多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在课的反思得失时,总能发现了课的问题所在,但是他没有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撰写论文,这就是典型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现象。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科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构建一种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知无涯而学无涯,教无止境决定了教研的无止境。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修正,在修正中前进,在前进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在提升中升华为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

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

1 体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体育训练多元化的发展,体育训练已经由单一学科转向综合学科,由从单调的的运动训练,向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生化、运动医学等多学科交叉转型。而作为学校体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由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并在目标的设计中,注入了如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等全新的结构和理念。

在体育运动中,很多技术动作构成是繁杂和琐碎的,而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又要求在短时间内就要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由于受自身能力、运动水平、认知能力、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项目本身的感觉也会千差万别,因此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τ谒布渫瓿傻母丛蛹际酰学生受观察角度、时机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抓住技术的重、难点问题,因此,这就给更好的学习技术动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很多弊端,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影响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着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如果在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信息多媒体教学,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 信息化教学给体育课增加趣味性

信息化教学可以图文并茂的展示本课的学习内容,增加知识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非常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要真正做到活跃课堂气氛,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而通过计算机强大功能和声、光、色、形灯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3 信息化教学是辅助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初步形成,使得学习者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在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方面不仅很大程度上利用信息技术,而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增强。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绿色课堂应有大自然的广阔、丰富、自由、生机勃勃的内容。绿色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学于生活,用于生活。

4 直观的呈现方式,强化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跳远中的踏板及腾空,由于跳远的踏板及腾空的实际时间都太短,教师对技术讲解必然是在若干次示范之间逐一完成的,这使得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听讲解时因无示范可看而不能理解,在看示范时又忘了讲解中的重点。这都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听觉和视觉是轮流发挥作用进行学习的,两者没有进行较好协调,使得学习的效率较低,而在应用课件进行教学时,这一点即得到解决。当课件通过屏幕式显示器的同时,同时通过音响系统进行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可以眼耳同用,在看课件中的示范同时,听到对示范中要点和技巧的讲解,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跳远的各个动作。

5 信息化教学是实施个性化教与学新模式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创造写作学习的环境,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互和合作,以达到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那么基于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新模式课的基本特征,一是要实现教师的角色变化;二是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要实现交互式协作学习;四是要开放式信息环境;五是要多种认知的信息资源。

6 借助信息化辅助地位,促进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体育除了学习运动技能,还要学习一些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和体育竞赛知识,这些内容是非常适合在多媒体课堂里上的。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排除了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的看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7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做到“恰到好处”,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达到其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让我们每个体育教师把信息技术教育长期地贯穿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体育教学不但能学到一些技能技巧,而且还能学到一些有关网络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何乐而不为!

篇8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 案例教学法; 思考; 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提出与思考

所谓“案例教学法”[1],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让学生搜集与处理、分析与交流日常熟悉的生活案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提出这一教学方式,主要是基于如下思考:

首先,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到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自主发展呢?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的教学目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

第二、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关注点。我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在设计这一教学方式时,我的基本认识是:

在教学理念中,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关注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关注作为自然人的学生的个人尊严。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1.新授课案例教学模式

在新授课时进行案例教学是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照如下:

⑴学生阅读、分析案例

根据教学进度,在上完理论课的同时,提前把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要求学生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如在学习《基础会计》第九章“财务会计报告”时,我们挂出这样一个案例,要求学生分析;

暑假期间,在某大学教会计的刘老师遇到三位活跃于股市的中学同学。他们中一位是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第二位受资产经营公司之托任命于某上市公司的董事,第三位为个人投资者,当问及如何在股市中操作时,三位的回答分别是:

第一位:分析股价涨跌的规律,不看会计信息。

第二位:凭直觉炒股。

第三位:关键是获得各种信息,至于财务信息是否重要则很难说。

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论,并提出你的见解。

⑵学生小组讨论

在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见解后,便可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补充。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互相启发、提高的目的。

如在学习《成本计算》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案例:

某公司精简机构。对于职员张山来说有三条路可供他选择:(1)继续在原单位供职,年收入30 000元(2)某快餐店愿以每月500元的工资待遇请他,收入打对折(3)辞职,搞个体经营。

结果他决定自己投资30 000元,开办一家酒吧。

下面是该酒吧开业一个月的经营情况:

(1)预付半年房租9 000元。

(2)购入各种饮料8 000元,本月份耗用其中的2/3。

(3)支付雇员工资1 5000元。

(4)支付水电费2 000元。

(5)获取营业收入50 000元。

试评述张山的选择是否正确,为什么?

⑶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案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互动能有效地开展,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除了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谙知案例所反映或蕴涵的方法、规则等知识,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对案例教学的成效起着实质性影响。在课堂互动中主要采取的是两种形式:一是对抗与合作式,教师不参与,由学生相互之间提出观点、反驳或辩解。二是角色扮演式,教师指定一些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然后令他们观点彼此交锋辩论,通过换位思考,提高学生全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账户与复式记账时,要求学生以同桌为组,一人负责出纳角色,一人负责会计角色完成各自的职责(完成后再互换角色):

某厂于19*1年1月1日开业。截止1月10日,该厂共发生了六笔经济业务,如下:

(1)现金 400

(2)银行存款 20 000

(3)材料 4 900

(4)固定资产 170 000

(5)应付账款 30 000

(6)营业费用 1 000

请说明这六笔经济业务的内容。(注意:这六笔经济业务入账后的结果必须产生题目所列出各账户的余额)

⑷总结与点评

这是新授课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分析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进行反思、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对此次案例讨论作全面点评。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

1.确保课堂教学案例的来源。

“案例教学法[3]”是通过课程资源的开放性、多样化来支撑课堂教学,其核心在于教学资源的生活化。学生课外时间去搜集案例是其中一个方法。同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第一,班级或学生订阅《财会月刊》等财经杂志;第二,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以上这些,保证了课堂足够的案例来源。

2.发挥教师对学生探究的指导作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围绕问题搜集案例、展示研讨案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撒手不管,相反,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有所作为。

第一,按照学生自主组合、不同层次学生搭配的原则,将全班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立小组长,每节课的案例由一个小组提供,每组确立一个核心发言人,其它组员进行补充。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制作的课件、材料的投影、甚至学生的阅读,以小组循环滚动的方式进行。

第二,教师提前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小组点评的内容必须配合课堂教学进度,点评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遇到出现重大财经热点,教师就指定案例内容。比如,学习《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财政部关于会计工作改革的文件;学习《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时,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会计法》制定过程的材料;学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要求学生搜集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素材,等等。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备课,作好充分的课前预设。

四、“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

首先,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的,认识是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而形成的。这样就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枯燥,学生厌学的局面。

其次,较好地达到了“以生为主”[4]的目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只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领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感受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中,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查找搜集相关材料,自主设置研究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主体,养成兴趣,体验探究,掌握方法。

第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案例,使学习过程达到自主化、活动化,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验。例如:在“会计的含义、特点”的教学上,学生从“家庭生活”这一常见的现象去发现、体验,使教学贴近生活,达到了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 对提高基础会计课堂教学实效是有效的,它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案例教学法”,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展创新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钟祖荣.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篇9

【摘要】近年来,很多英语工作者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传统的因材施教很难进行下去,并且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也会导致学生的差异(即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差异)被教师以“一刀切”的方式忽视。因此,研究等级分化式的导学案来辅助教材很有必要。本文重在探讨如何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及导学案编撰原则,望能在英语教学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中英语;等级分化教学案;教学效率

引言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同一班级中“学困生,中等生,学优生”的等级分化很大,所以教师不能再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一味的教材教学会使学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少”,学困生“吃不消”,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使用与教材配套的等级分化导学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得到相对应的有效能力提高和学习效率的改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们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尽可能地缩小新课标的总体理念与等级分化教学实践之间的差距。

在以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为前身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我转变了思维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整合了课程资源,将以前的导学案教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化,我称之为等级分化导学案,即为适合同一班级不同等级的学生而制定的分级导学案。

首先,我参照了中国教师报的李炳婷前辈的研究方案,她对这个问题研究的非常深刻,非常具体。

第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使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达到最高效率化,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

第二,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例如,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为例,我把每一个单元分成五课时,共五个单元二十五课时,每一个课时分成三种模式,标注哪一部分是学优生所用,哪一部分是中等生所用,哪一部分是学困生所用,利用此种等级分化导学案,引领不同等级的学生把自己该掌握的知识,课前解决,把握每一课时的重点,区别出哪些是有待巩固的新知识,并加深课后的强化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等级分化导学案编写坚持的原则会与以往有所不同,等级分化导学案会要求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做到: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困生。我们知道,学困生的特点就是对很多问题掌握不透彻,所以要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现况,让学困生掌握问问题的主动权。②把读的时间还给中等生。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老师讲解45分钟,这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中等生的特点是能基本掌握学习技能,所以把时间还给中等生就是让其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优生。学优生能高度总结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虽然教师的精讲是为学困生和中等生提供学习机会,但对于学优生来说,表达自己的认识、注重彼此间情感的交流更为重要。

第三,为了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高效率达成,教师应根据三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reading部分我们采用背景知识预知(三种等级学生)、话题讨论(中等生、学优生)、词语辨析(学优生)、文章skimming和scanning(三种等级学生)、ppt等进行教学,对整个单元由简到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

第四,英语教师要仔细考虑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以“不增不减,恰当选择”为原则,努力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在等级分化导学案教学中可以采用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合作学习的方式,互帮互助,组织抢答,轮答,小组合答等多种活动形式使每个教学环节有趣而记忆深刻。

最后,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习题,在导学案每个题头应标注出不同学生所做的内容,并通过讲评使不同等级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此外,对布置的课后作业,也要分等级要求。对于学困生一要题量少,二要题目简单,以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初步建立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中等生要重视对本课时语法的准确把握,能运用一般规律;学优生要偏重于对情感目标的深化和理解,注重训练口语技巧和表达能力以争取更快的发展。课后,教师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笔试、口试及利用课余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和发现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导学案教学所出现的漏洞并进行补救,防止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得少或学困生吃不消的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可以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对高中英语教学方式有一个全新的改变,把培优补差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利用等级分化导学案使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我坚信,经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不断改进等级分化导学案,终会改变以往因材施教,学生掉队的教学情况,从而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鲁蓉蓉.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海外英语,2010年07期

[2]范光亚.分层教学在英语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3]吴帮来.分层教学之我见[N].学知报,2010年

[4]于立新.论分层教学之利弊[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关键的拐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伴随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布,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在全国经过三年多的各级培训与实践,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直面体育课程改革的难点、盲点、拐点,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一系列教学新理念、新改革、新举措、新主张和新器材正呈星火燎原之势推向全国,各种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亟待将改革的进程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彰显实绩。

一、正确的导向

可喜地看到,本届体育教学展示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每节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明确提出注重真实性,要尽量消除课堂中的虚假、作秀的成分,体现课的真实与自然,让观摩的老师回到各自的学校后能够运用到、复制到教学实践中,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并要求点评专家要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点评,同时在立德树人、技能和体能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评课将从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新颖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六个方面展开。学生的体能、技能的提升才是硬道理,提高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才能彰显实效。一线的体育教师需要的是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课例,他们折服的是接地气、近本真的体育课堂,他们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学生进行技能体能练习的教学设计,他们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好的示范课,每个人都能够复制的、举一反三的示范课,他们更需要“不需要排练、流程清晰、简单实用、目标具体、重点突出、化难为易、负荷饱满、真实自然”的体育课。

二、展示课亮点

2015年5月23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在武汉体育学院拉开帷幕,有3000多名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观摩。参加现场展示的体育课有38节,据统计,大部分展示课的练习密度超过40%、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25节课安排了6~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33节课预设练习密度超过40%;有22节课预设平均心率超过125次/分钟;有30节课较好地提炼出课的重难点;有9节课教学设计和教案用学习目标进行目标表述;有18节课的教案中有安全提示;个别课的练习密度达到58%,平均心率达到140次/分钟。较好地体现了本届展示活动评委会在领队、指导教师联席会议上提出的要求。

三、展示课问题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为了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课上的应用,一节课中十几次中断学生练习,让学生观看各种视频和图像,脱离了学校体育课的常态。体育学科如何坚守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性质?离开了朴实的体育课堂教学就成了浮躁;一些课中教师还是经常将40个学生分成4组进行接力游戏,对36个学生排队看4个人跑的设计仍然沿用,说明部分教师至今还是没有密度意识;个别展示课教师使用的器材需要一卡车才能装下,把原本简单的练习“变易为难”,变成了“作秀”,让观摩者“叹为观止”;个别展示课教师对课堂出现的安全隐患“熟视无睹”,一节课有十几个学生踩到垫子上滑倒,没有采取“应变”措施,好在没有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在38节体育课教案中,大部分目标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就目标的设置而言,具体化和可操作性显得不足,出现较为明显的不确定性语言表述,如有较多的教案上的教学目标用“初步掌握……进一步提高……”等不确定性表达方式,由于不够具体、准确,难以通过目标来评价体育课堂的优劣;有9节课的教案没有时间分配,有11节课的教案没有练习次数,有13节课的教案没有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有8节体育课教案没有重难点,在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的设计上还有欠缺。具体表现在有些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用未能围绕主教材的重点来确定,学生对重点技术环节或单个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突出。在难点的突破手段上,有部分课考虑的不是十分到位,还有个别课仍然没有摆脱形式化现象;有22节课的教案标题混乱,有29节课的教案中的标点符号出现错误;在个别课中出现了教师讲解、示范错误,教师满场“夸奖”学生,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激励手段幼稚化严重,满脸贴小红花。

四、反思与建议

在教案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了参加展示课的教师的浮躁,也反映出了在他们身后的省、地、县级教研员和指导教师的问题,按常理说,全国的优秀体育课是通过省、地、县、学校一级一级的评选上来的,每一个层面的教研员都应该把关,看看教案和看看课,发现的问题在各个层面就应该解决。我曾经参加某个省的教研活动,各级教研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当时问,“你们当中有谁认真看过课程标准和课程标准解读”,结果是没有一个人举手,如果认真看过(2011年版)课程标准和解读,答案就在里边。

《课程标准解读》第119页明确提出,每节体育课应该安排10分钟的体能练习。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10分钟的体能练习如何设计?练习的内容、设计如何安排?对该问题的解决建议:把10分钟分为4个部分,分别练习上肢、腹肌(前)、下肢、背肌(后)的练习各2分30秒,动作设计应该让学生能在2分30秒内不间断的练习,练习目标是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平衡发展,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地进行力量耐力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出多种组合,设计的练习要简单易行、实效性强,对提高学生体能、提高体育课的密度,特别是核心部位的力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