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的办法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学习的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学习的办法

篇1

关键词 提高;小班幼儿;量词;方法

量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同词语的具体搭配相当复杂,规律性差。小班幼儿在交往语言中量词使用正确率极低,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质量。根据幼儿掌握词汇的发展特点看,量词是实词中幼儿最后才掌握的一类词,为此,学习相当有难度。如何在小班更有效的提高幼儿量词的学习,正确使用量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营造真实、丰富的量词学习环境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强调让幼儿在真实、丰富的环境中学习题词。从而促使幼儿了解量词的实际使用情况。实践中,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在活动室周围摆放,悬挂或张贴各种适宜性刺激物,供幼儿观察,讨论和动手摆弄。

(2)每月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散游2~3次,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类型的环境。

二、注重活动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往往呈现出不均衡性。为此,教师应该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首先,教师对班里每个幼儿发展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学中所要求掌握的词,哪些幼儿易掌握,哪些幼儿不易掌握,事先一一分析。针对情况可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为幼儿创造相互议论的机会,让幼儿相互启发。二是请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幼儿作示范。三是让能力差的幼儿先个别练习,在集体教育活动时他们听和讲的积极性就发挥出来了。四是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供不同水平幼儿练习。

三、采取多种方法丰富幼儿量词,发展语言交往,提高语言表达质量

1.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量词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常用、经常重复的,易于加深幼儿的印象和理解。因为量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们同词语的具体搭配比较复杂,且规律性,幼儿不可能讲一讲或结合观察去听一下就掌握了,而是要经反复出现,多次运用之后,才能做到正确使用。

2.采取“游戏化”的方式练习,寓教于乐,寓学于喜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方式。量词教学采取“游戏化”的方式,是指把量词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可以根据量词的性质结合各阶段教育内容和要求选编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

游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练习正确使用个体量词的游戏:《小兔搬家》,教幼儿正确运用张、把、台、支、条等个体量词,并学习运用完整的短句说话。其教具是娃娃家客厅用品、卧室用品等立体小模型。要求幼儿帮助小兔搬家时要说出含数量词的句子。

(2)练习正确使用集合量词的游戏:《找朋友》,要求幼儿正确使用双、对、副、套、束、群、堆等量词。游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3)练习正确使用临时量词的游戏:《小熊过生日》,练习正确使用盆、盘、碟、碗、杯等量词。《白鹅商店》练习正确使用量词:袋、篮、桶、箱等。学习仿编句子,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游戏可运用马、牛、猴、狐狸等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头饰结合实物(袋子、篮子、箱、桶等)来进行,要求幼儿说出小动物在白鹅商店买了多少东西?(句子要含有数量词)。例如:“小马买一袋面粉”“小牛买一桶油”,第二次游戏可提高要求让幼儿学习仿编句子,如“我买一袋洗衣粉”。

(4)角色游戏式:在玩商店、娃娃家、阅读区等角色游戏中学习量词。如:让幼儿说出娃娃家里的摆设,“一盏台灯”“一台电视机”“一床被子”“一台洗衣机”等。

(5)综合性游戏:这一类游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学习内容更换不同物品。如《礼物》,我创设花仙子角色为小朋友赠礼物,小红要回赠礼物给花仙子。让幼儿通过互赠礼物的方式学习常用量词:支、把、块、本、根、串、个等,培养幼儿交际言语。也可改编《奇妙的盒子》,教师以扮演叶姐姐的身份介入活动,在礼盒内放置卡片或实物,让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传礼盒,儿歌念完礼盒在谁手中,就拿出一张卡片,说一句含有相应量词的短句。如“我摸到一只铅笔”“我摸到一本书”。

四、家园同步,促进幼儿发展

量词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培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家庭和幼儿园又是两个背景不相同的社会群体,因此,我坚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使家园教育步伐一致。

(1)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介绍我班的量词教育计划和具体内容,希望家长对幼儿所学量词予以重视。

(2)通过家长会把我们活动开展的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幼儿各阶段所掌握量词的目标和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

(3)为了使量词教育延伸到家庭,我们每月编制一张图文并茂的量词表供家长使用,要求家长根据所提供的量词对幼儿进行前测。方法是每月初发回去进行前测,教师收回经过教学后在进行后测,全面了解幼儿专门训练后正确使用量词的情况。

通过采取以上四个途径和方法实施量词教育,幼儿掌握量词的数量从不足五个增加到五十个以上,原来只会使用量词“个、只”的多数幼儿,现在已掌握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动植物、交通工具、建筑物等物品中常用的量词,能力强的幼儿还掌握了一些较难的量词。从实践的情况看,幼儿不仅学习了量词,还丰富了其他词汇,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质量,促进了交往语言的发展。同时,幼儿还增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重庆高校;成本投入;效益产出;数据包络分析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efficiency problem have drawn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2013 annual report data of Chongq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It chooses six indicator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running efficiency, adopts the DEA CCR model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use the DEAP2.1 software for data processing.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1) the low scale efficiency,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the resources use efficiency are the major reasons to make colleges produce inefficient DMU; 2) on the practice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besides should 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still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effective use of various resources; 3) should implement the education cost management really, truly a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optimize the resource structure,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4) should be based on teachers, build a reasonable structure of high quality teachers,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other personnel, reduce the cost of education investment, so as to effectively advanc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hongqing university; Cost inputs; Efficient outputs; Data envelopment method

0 前言

数据包络分析法以现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1-3]。其基本思路是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再由众多DMU构成被评价群体,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比率的综合分析,以DMU的各个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为变量进行评价运算,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各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情况,确定各DMU是否有效。由于DEA方法不需要预先估算参数,在避免主观因素和简化运算、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势[4-5]。

1 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2 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投入、效益分析

通过对重庆市2013年高等院校的年报数据,选取了14所院校作为决策单元,产出指标为:本专科毕业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投入指标为:本专科学生占全校学生的人数比、专业教师人数、学校固定资产、素质教育人员数(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处理投入、产出数据,保留数据原有性质。

普通高校的实支成本,一般可分为劳动投入:专业教师情况、素质教育人员;财力投入:固定资产值;物力投入:本科生所占比例三种形式。办学效益是对办学实践活动合乎目的性和有用性的实现程度的评价[6],体现的是办学实践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以及占用与取得符合社会和人的需要的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办学活动涉及的因素量大面广,彼此之间关系复杂、微妙,且不确定性突出。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制约着办学效益,所以办学效益实际上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高等学校是一种具有多种产出的机构,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数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产出,这两个指标可以客观反应高校的办学效益。

3 实证分析

3.1 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1)综合效率为1的学校即达到了DEA有效,共有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长江师范学院等7所学校,占所研究高等院校的50%,这些学校的规模和配置效率都达到了1,说明这些学校在投入与产出上都达到了最优。2)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处于技术有效、规模效率较为理想(0.9

3.2 投入产出的冗余分析

表2为典型的5所学校投入产出的冗余量,可知,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的产出和投入均没有冗余情况,说明其在投入与效益方面平衡,没有出现资源浪费和产出不足的情况。

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在投入方面均有冗余,这可能是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素质教育人员分配至各学生的比例较高,学校可考虑减少专业工作人员;且固定资产投入过多,可能由于学校投入的资产未能落到实处,不能产生相应的效益。据以上说明这些学校应该减少投入要素。

而重庆交通大学产出指标――毕业生数有0.057的冗余,出现了产出不足的情况,可能因为其投入经营不当,导致产出效益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DEA方法的CCR模型对2013年重庆市14所高等院校本专科教育的综合效率评价,可以推论出影响院校产生无效率DMU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较低。此外,技术效率不高,投入资源使用效率较低,也是导致无效率单位的原因。因此各校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做法上,除了应在教育资源使用上开源节流外,还应特别注重各项投入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各校应重视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成本管理的各项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使高校教育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合理配置高校有限资源、优化资源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决定高校的办学质量[7-8],因此,各高校应以教师为本,加强管理,科学管理,逐步完善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优质教师队伍,减少非教师的其他人员比例,降低教育成本投入,从而有效地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率与效益。

高等院校成本投入与办学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量大面广,而且许多问题尚无定论[9-10],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揭示其内在规律,把握其实质,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虽然本研究利用 DEA 分析法对高等教育成本与办学效益进行了评价,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是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可能比现有方法更为合理、可行、有效,同时也必然会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相应的限制。所以,我们还将更加努力地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5(6):88-94.

[2]马占新.数据包络方法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4(3):42-46.

[3]朱乔.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综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方法,1994,3(4):1-8.

[4]Colbert, Levary, Shaner.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Dfficiency of MBA Programs Using DEA[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0(125):656-669.

[5]Korhnen, Tainio, Wallenius. Valu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Academic Research[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130): 121-132.

[6]李汝.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34-37.

[7]顾建民.大学职能的分析及其结构意义[J].全球教育展望,2001(8):68-72.

[8]李淑霞.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2005(6):107-109.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成人高校;档案管理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新《管理办法》)是以1989年10月的国家教委第6号令《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简称原《管理办法》)为基础修订的,共七章四十三条,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定义、适用范围等方面有了新的论述,对高等学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制度建设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充分体现国家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和成人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新《管理办法》的几点变化

1.扩大适用范围,把成人高校纳入办法适用对象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除普通高校外,成人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学校和民办学校也不断得到发展,而且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显然原《管理办法》中只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要求。所以新《管理办法》扩大了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级各类的高等学校,有利于促进所有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发展。

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特别把成人高等学校列出,这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规范成人高校的管理。根据新《管理办法》,成人高校可以重新修订本学校的档案工作管理办法,这为提升学校的管理能级、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和促进学校更加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明确了高校档案的管理体制和学校领导的机制

新《管理办法》规范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体制,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确定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职责,明确了高校档案工作的领导关系和业务指导关系,领导体制层次清晰、责任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加以重视。新《管理办法》明确了高等学校校长是高校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学校主要领导在高校档案工作中的责任,《管理办法》还规定“遇有特殊情况,应当立即向校长报告”。这些规定的推出有助于高校领导更新观念,增强档案意识,了解本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统筹全校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把档案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事情来抓。

3.规范了档案管理制度和档案人员的职责

新《管理办法》重新划分了适应于学校档案工作的11类归档范围,这样可以使学校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的目标发展,使学校档案的归档内容更加全面。新《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以评促进档案建设;“高等学校实行档案材料形成单位、课题组立卷的归档制度”,强化学校各部门立卷制度。

《管理办法》要求“立卷人应当按照纸质文件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对文件材料系统整理组卷、编制页号或者件号,制作卷内目录,交本部门负责档案工作的人员检查合格后向学校档案机构移交”,规定了各部门负责档案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和科研研究材料的完整、齐全。

4.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管理内容

高等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原《管理办法》片面强调了学校管理、教师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和学习。教育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学习为本,新《管理办法》对此进行了修订。在新《管理办法》中归档范围里增加了“学生类”档案的保管内容,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培养的学历教育学生的高中档案、入学登记表、体检表、学籍档案、奖惩记录、党团组织档案,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生类档案要求从学生入校开始到学生毕业结束,档案中的记录要伴随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把学生类档案正式写进档案管理办法中,把学生、学校和对社会有价值的档案并列起来,充分说明了学生管理档案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5.从经费、文件的管理和档案利用等方面提出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新《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新《管理办法》在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上明确规定:“组织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提出了高等学校档案包括“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突破了高校档案原来所涵盖的以纸质、录音带、录像带、实物等传统档案载体的局限,突出了电子或数字载体在新时代档案物理载体中的重要地位,这符合时展的要求。在档案的利用方面规定:“应当设立专门的阅览室,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全宗指南,档案馆指南、计算机查询系统等,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6.从职务聘任、待遇补助等方面彰显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新《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档案机构中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或者职员职级制,享受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同等待遇。”这个规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成人高等学校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因待遇低、工作累、地位低等原因造成了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工作积极性差等不利于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局面,为成人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人才需要奠定了基础。

对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保障其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待遇及其他有关待遇,并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这使得多年来高校档案界极力呼吁的对因为长期接触有毒害物质的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建立职业保障和依法取得补助得到了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档案科学发展观以及对高校档案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二、新《管理办法》对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目前,成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随着成人高校工作能级的提升和成人高校深入开展的教育、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相比,成人高校的档案管理带有明显的滞后性。针对新《管理办法》提出的规定和新要求,加强成人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

1.改变档案管理模式,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浪潮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建设开始出现新的局面,使原有的档案门类、数量和内容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档案工作重点应由以往收集、整理、保管为主转向以开发、利用和服务为主,提高档案的利用,扩大服务功能。成人高校的档案工作是成人教育的信息资源,只有重视开发利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

要实现成人高校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关键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使之能热爱档案管理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为其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新档案专业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使之在专业的深度与广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在管理实践中能够具有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的能力,能够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为成人高校的发展和评估提供详实的材料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成人高校教育发展与改革工作的需要。

3.大力加强电子档案管理,不断探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新途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档案的形式和载体、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等发生了根本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档案资料呈现出复杂、繁琐、量大的特点,这对高校档案机构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成人高校档案的管理,实现档案资源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成人高校可以利用教育主管部门的专门教育教务管理软件,从录取新生开始,将学生的姓名、性别、照片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将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输入到互联网以便于检索,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科、专业、成绩档案等信息化管理。同时,成人高校要适应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对形成的重要文件建立纸质文本和电子档案双备份,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努力做好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维护和安全工作。

总之,成人高校的档案是衡量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信息来源与决策的依据。因此,作为成人教育档案工作者,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不断走上正规,不断加强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档案功能,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魏小寅.高校成人教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12):136-137.

篇4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4-0075-02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民办高校教师在民办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实现的动态的发展与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办高校由诸如制度、精神、文化和习俗等构成的文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促进或阻碍作用。本研究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对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一是构建人本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文化转型;二是教师积极建设生态自我,由被动发展转向主动发展。

一、构建人本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文化转型

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关注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有责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来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素质,为民办高校教师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此,学校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为教师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1]。同时,创新制度,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一个开放式的生态氛围。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运用,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文化转型。

(一)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

调查和文献资料查阅表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往往采用传统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科层式管理模式,对全校师生员工加强严管。这种管理模式在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学校秩序、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却忽略了教师个体的发展目标和追求,阻碍了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因此,民办高校应对僵化固定的治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形成利于教师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氛围,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民办高校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其专业内容的发展,更包括教师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基于长远考虑,形成正确的教师发展观,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2]。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放手让教师自我管理以教师的发展来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制度,搭建教师发展平台

1.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缺乏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民办高校采用的传统考核评优评先机制,注重数量轻视或者无视质量,关注形式和有形结果,考核评价具有短期化和功利化的特点,没有把促进教师的发展作为目标,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民办高校应改革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学系统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教师发展。民办高校要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客观差异性,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科研评价标准,由标准的绝对统一转向相对统一。在教学评价中,要改变评价主体由学生单方面组成的局限性,由学生“单维度评价”转向由领导、专家、同行、学生及教师本人参与的“多维度评价”,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以排除教师在坚持质量标准的态度上产生顾虑。同时也要讲究评价方法,由注重“量化评价”转向注重“质性评价”,以充分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3]。要科学合理运用评价结果,确保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最终达到教师自身和学校双赢的目的和结果。

2.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制度

教师学习共同体制度,这是一种以教研室为依托、以教育实践为载体,通过承担不同教学任务的团队共同学习、研讨等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4]。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积极倡导高校教师合作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这一学习组织中,教师可以与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的专家教师进行交流与共享解决共同的问题;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或者教学观摩、示范教学,一起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资源。学校的管理者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给教师创造合作的机会和条件,引领合作文化。共同体处于一种民主平等的文化生态氛围中,成员间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从而有效促进成员自身及团队的发展。

3.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的运转要靠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参与。民办高校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硬件建设和学校规模的扩张,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不愿意把资金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上。大多民办高校对教师教育和培训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不明确,培训结构方式不仅单一,且大多走过场,流于形式,教师没有实际的收获。在对H校教师的调查中,关于“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的回答中,教师反映的问题最多,结果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前三位如下:学校在观念上认为教师培训不重要;领导不够重视;没有总体计划。

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好长远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教师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分类进行培训和教育,不能搞一刀切,或者走形式。民办高校应完善教师的职前培训,以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为目标,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模式。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教学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进学校的深度内涵发展。

(三)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经济收入不是教师工作的唯一目的,但是经济地位是衡量一种职业社会地位和声望的基础因素。民办高校因为社会的、历史的和利益等方面的原因,在教师的待遇和经费的投入问题上,领导和决策层坚持“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的低成本运作原则,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学校的规模扩张和硬件建设,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薪酬待遇、福利、社会保障等仍然比较低下。在与H校教师的访谈中,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表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到民办高校工作,甚至有熟人来了解情况时会被劝走,问及原因,主要是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如公办高校。

民办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的待遇提高了,教师才有安全感和价值感,才能够安心工作,而不会因为待遇问题而经常产生换工作的想法,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烦情绪。较高的经济收入,才能增强教师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才能使教师不会因为收入问题而经常产生跳槽的计划,也不会因为经常为生存问题而影响工作。教师待遇提高了,才能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职业认同和职业理想,提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动力,从而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

二、主动建设教师生态自我,由被动转向主动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过程,这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努力,也需要民办高校教师自身的努力。因此,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既要考虑到学校环境因素,也要考虑到教师个人因素[5]。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个体应树立生态思维、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并善于反思,积极投身专业发展。

(一)强化自我发展观念,积极投身专业发展

教师具备自我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教师发展的主人是自己。教师不能仅仅是教师发展计划、方案及专家理论等外部条件的消极参与者。被动型的教师发展,总是造成教师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例行公事,把发展当做硬性任务去完成,压抑教师发展的个性。被动型的教师发展,很容易造成教师没有自我更新意识,依赖经验,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不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教师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民办高校教师要对自身发展负责,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参与。教师首先要悦纳自我,明确自身的优和不足,主动寻求帮助。对自身当前的发展合理定位,同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积极主动投身专业发展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扎根于日常实践,积极参与行动研究, 在问题中研究,在学生中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善于反思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领域,是指人通过对自己的活动及活动方式的反省而产生经验的过程。反思性实践,是指高校教师在实践中,主体不断地考察反省自我的思想和表现行为及其依据,并通过系统科学的客观研究进行剖析和修正的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专业品质的活动。

反思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文化品格,民办高校教师要具备善于反思的文化品质。教师通过反思,剖析自身的认知观念和行为,不断修正其中不合理的,自我建构科学的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品质。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发展,只有具备反思能力的教师才具有较高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才可能成为自主发展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阮阳.教师专业发展现存问题的生态学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 梁秀梅,等.高校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1).

[3] 胡益波.地方性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篇5

论文关键词:AHP,成对比较矩阵,一致性检验

 

在对高校办学质量的评价中,定量指标的评价相对来说较容易,可以利用DEA评价模型,而对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的评价,很难操作。本文针对此问题,就关于层次分析法在高校办学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做了相关研究和探讨。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正式提出,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管理学论文,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时,层次分析法将决策问题分为3个或多个层次:

(1)最高层:目标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层次分析要达到的总目标;

(2)中间层:表示采取某种方案实现预定总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准则层、指标层、策略层、约束层等;

(3)最低层:方案层,表示将选用的用以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政策、方案等。

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标度法(见表1)构成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表示本层所有因素针对上一层某一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

表1 1-9标度法

 

标度

含义

1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

5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

7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

9

表示两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篇6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Privat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Reform

FENG Yongga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ongyi, He'nan 451200;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22)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basic course")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ethics and legal concept. In this pape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private colleges curriculum courses exist repeat content,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other issues, from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reality,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teaching aspects of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methods were active exploration and reform, so this course really plays its role in foster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standards and legal literacy.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teaching reform

1 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普通公办高校教育的特点:民办高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程体系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就学生而言,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思想素质偏低、自我意识浓厚和实用主义思想较重。民办高校自身及其学生的上述特点要求我们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立足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改革措施。

2 民办高校“基础”课现状和原因分析

实效性不强是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既有课程自身的问题,如课程内容不够新颖、内容陈旧,缺乏说服力等。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等。此外,也与民办高校学生重视不够,对课程内容存在抵触心理等因素有关。具体而言,民办高校“基础”课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内容重复单一、缺乏新颖性

现行“基础”课的许多内容都是学生在中学政治课上曾经学到或接触过的,并且与开设的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重复,这就大大地削减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新鲜感,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地学习。同时,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较为稳定,近些年对教材内容修改和更新较少,对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涉及较少,课程内容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一些内容“假、大、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2.2 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起学生兴趣

当前民办高校对“基础”课采用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理论灌输的过于强烈,忽视了实践锻炼,致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2.3 评价体系片面,不够完善

目前,民办高校“基础”课主要是以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考核方式仍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模式,这种唯分数是从的单一评价体系只能从一个侧面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后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制素质的实际提高效果缺乏全面、真实的反映。

3 民办高校“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措施

3.1 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下转第149页)(上接第89页)

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基础”课老师需要在现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扩充,可以采取专题教学的模式,把内容相似或相近的章节整合为一个专题,突出讲解高校“基础”课与中学政治课以及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区别的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和社会新动态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保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内容要始终关注生活实际,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为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时事,与时俱进。

3.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础”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着眼点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质。而这一目标单靠课堂的理论灌输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观念和法律常识,将学到的理论内化为自身的日常行为,才能达到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目的。为此,需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例如:课堂讨论、主题演讲、时事分析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开辟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将课程中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在更广阔的空间展开,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强化教学效果。

3.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看到,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在教授知识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要想增强“基础”课的吸引力,活跃课堂气氛,应该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颖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表明:情景模拟、主题演讲、课堂研讨交流、学生述课、案例导学、视频观摩互动等教学方法不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可以作为“基础”课借鉴和利用的有效教学方法。

3.4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考评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基础”课在评价方式上应该变传统的以认知为主的片面考核为全面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整个课程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导向,把考核划分为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和实践考核,把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社会实践知识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凸显“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平时考核可以参照学生的出勤率、上课发言讨论、教学活动的参与度、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指标。期末考核主要采取传统考试的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践考核则考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和效果。这样,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万明.应用型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刍议[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8(9).

篇7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

审题是对数学问题展开初步了解,对和问题有联系的数学知识进行总结,它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审题是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分清问题本质的能力。研究并找出问题的隐藏条件,并把隐藏条件和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分清数学问题的类型、能够转化已知条件、找出隐藏条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高中数学知识是极其繁琐的,包含了函数、导数、几何等多种知识。数学思想包含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等内容。数学方法包含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反证法、归纳法等多种办法。只有对这些数学知识、思想和办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解决数学中的部分难题,同时对这些内容采取有效的使用才能够让问题解决的更加快速。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数学实际应用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因此需要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办法。

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开展,素质教育给高效赋予了新的定义,也就是要实现高效率、高收益和高成果。因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众多数学老师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意思是课堂讲课的高效率、高收益和高成果。在开展高校课堂教学工作时,需要坚持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老师的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作业任务,提升老师的教学收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老师需要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产生对数学知识的欲望,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高效性要求老师不但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要求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好的教学成果。老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决杜绝以牺牲师生的课外时间来获得教学成果的提升,意思就是老师需要利用课堂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教学成果。

三、高效解题教学的构成要素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目前的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能够做的仅仅是指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老师需要给与学生体贴和关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深切希望,并不是要把学习任务强加在学生身上。通过调查发现,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美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教学成果的前提。开展教学工作首先是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学习压力,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果。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联系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年龄特点,再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制定出健全的教学方案,选取有效的教学办法,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老师需要掌握考试内容的动向,进而能够在上课时有目的、分层次地开展教学工作。例如老师可以研究最近几年高考试卷的特点、内容和评分规定等,让学生提前做好考试准备,进而取得更理想的成绩。

四、高效解题与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zzz为指导,通过对“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形成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为学校改革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评选范围

所有参与“高效课堂”建设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者。

三、评选办法:

个人申报,备课组推荐,学校审核认定,张榜公示

四、表彰奖励等级与名额

“高效课堂”建设突出贡献奖(20名, 表彰奖励,学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

“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40名,表彰奖励)

五、高效课堂建设先进个人评选标准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理念先进。深刻理解市、县、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精神,熟练掌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和基本环节;积极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方案及课堂教学改革。课堂创新思想丰富,理念先进,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课堂观、质量观。

2、广泛参与高效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创新积极踊跃。积极开展听课活动,并按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认真评课,深入研究打造高效课堂的模式途径,注意借鉴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和能力,积极承担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任务,互助合作,共同创新。

3、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教学工作扎实认真。教学计划、导学案规范实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认真;作业批改、测试分析及时认真;教学反思深刻、经常。

4、课堂教学创新扎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活动安排科学,针对课型特点熟练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先进,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充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5、能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所遇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等形成或参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比并获奖。

篇9

【关键词】学困生 高效课堂 现象 分析 对策

因为学生存在遗传因素、成长环境、本身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千差万别,所以学困生的问题,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我们今天推行的高效课堂,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制约课堂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问题。

那么,在小学高效课堂上,到底应该如何关注学困生,实现关注弱势群体、人人学会的目标呢?从三年多的改革实践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课堂现象入手,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全面认识学困生,从课堂流程的具体操作中找到一些相应的对策,可以有效改变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课堂效率。

现象一:铃声响了,教师走进教室,开始按照高效课堂流程上课,所有学生步调一致,要学什么都学什么,要怎么学都怎么学,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很顺利,下课铃声响,学习流程正好结束。

分析:这样整齐划一的课堂,表面看似没有问题,但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一个班级,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哪有这么多学生可以在一个起跑线上一起奔跑,最终一起到达终点呢?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最终会成为高效课堂上的学困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真正关注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对策: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了解研究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要研究学困生。首先树立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的思想,做到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其次是树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的观念。这就需要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他们的现状,课堂上具体落实对他们的关注。只有当我们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才算是真正解决了课堂效率的问题。

现象二:数学课上,教师发下了导学案,要求学生按照自学要求15分钟完成,15分钟后,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可学困生的导学案才做了一半;英语课上,设定的目标是背会所学课文,可到下课时,学困生才刚刚会读通顺课文;语文课上,目标是感情朗读课文,可有些学生到下课时课文才勉强读通顺。

分析:同样时间完成同样的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同一节课,完成同样的目标,也是不可能达成的。对于长时间完不成任务,目标实现不了的学生,会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学习目标与我无关,课堂学习没有动力和压力;一种是认为我再努力也学不会,不断增强习得无助感,最终放弃学习,主动成为学困生。出现这些现象,大多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在高效课堂中如何关注学困生的具体操作办法,解决不了实际存在的问题。

对策:一是目标分层,根据班级三个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比如语文课上提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可以分为三个目标呈现:A、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B、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C、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有学习的动力;

二是学习内容分层,让学生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各自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数学课上,学困生的题量就可以减半,或者题量不变,难度降低一半,都可以实现同时间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

三是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有选择,学生才会对学习感觉有控制权,学习的愿望和被动接受目标是不一样的,教师提供目标和内容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提醒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基础,能努力完成就行。

四是教师心中要有两条学习路径,一条是大部分学生本节课如何学习;另一条是学困生如何学习。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如何具体落实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教师心中必须有清晰的路线图。如果使用导学案,那么导学案上要有明显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使用导学案,则要在心中有周密的预设,在每一环节的学习中,要有具体的要求。

现象三:自学阶段,学困生一筹莫展,没有自学能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环节,同等水平的学生无从交流,还是在原地打转;群学环节,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全组同学来帮助他们。于是到课堂结束,他们还没有学会。教师只好利用课余时间来辅导。

分析:学困生,往往就是这样,在一无所获或者收获甚微中度过了一节又一节课,最终知识出现了断层,思维僵化,即使再想学习,也不太可能。课下的补差,学生不情愿,效果不理想,还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出现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忘记了或者说放弃了坚守“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没有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给予他们即时的帮扶,浪费了最宝贵的课堂时间。

对策:教师要明确课堂及时帮扶学困生的价值所在,养成课堂帮扶的习惯,督促学困生在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尤其是自学环节,决定着整节课的学习质量。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及时调查学情,发现自学内容已经超越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就要及时给予帮助,如果是个别学生,建议到学生座位上单独辅导。

现象四:高效课堂推行到深水区,展示环节,学生学会的不展示,学生学不会的集中展示,对于学困生来说,大家都会的,他还没有明白;大家不会的,他听也很难听明白。展示环节,他往往没事干。有些课堂是分组展示,一组同学全部参加展示,学困生承担的展示任务也很简单话。

分析: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教师感觉头疼的一个问题。让他们展示吧,许多同学都会,感觉浪费时间;不让他们展示吧,他们就失去了锻炼机会,对学生不公平。如何有效利用展示的有限时间,让学困生享受同样的学习快乐,还需要教师在展示环节有效调控。

对策:展示环节不断地创新,是解决的最好办法。

篇10

关键词:自主;高效课堂;合作交流;预习

自主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就是自主、合作、高效。自主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其含义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地开展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合作也是学习方式,我们将学生按学习程度不同搭配分组,就是发挥学生的作用,实现互助协作,互帮互学的目的。高效是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就是用分层次、大容量、高效率、快节奏的方法以达高效的效果。

一、教师写好导学提纲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提纲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依据,是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指导的载体,它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习准备、学习导航、自学检测。教师在撰写导学提纲前,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撰写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的导学提纲,有助于学生课前预习。

通过“导学提纲”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提纲的引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课中交流展示、学习检测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导学提纲”,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自主高效课堂。如:在教学“通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导航:

1.认真阅读P93例3。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说说你的理由。

2.比较P93每组分数的大小,填在书上。观察这几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3.阅读P94例4。要解决“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实质就是要比什么?说一说,你准备怎么比较?把过程写下来。

4.你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试一试,写下来。

5.对比不同的解决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6.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说说通分的步骤。

这样学生就能根据预习提纲,有目的地进行预习,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预习。“授之一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给学生编写好导学提纲,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利用操作法、观察法和探究法来预习新课,让学生自己剪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想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求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学生通过剪、量、算,观察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从而探究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通过近两年来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使学生学会了预习,随之提高的还有他们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保证了高效课堂的实施。

三、合作交流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小组合作交流既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又可以达到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的效果;既能尊重学生的意愿,又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从而增强其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圆面积公式推导”时,我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自己的学具去拼摆来探索圆面积计算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有的写,分工合作、相互讨论、积极交流,几分钟后,就拿出小组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在台上讲解展示和全班同学交流,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台下其他小组学生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掌握了知识,看到自己的力量,分享着竞争、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高效课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