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规划评估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规划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作规划评估

篇1

一、中期评估的重点内容

根据《省分工通知》、《市分工通知》的要求,突出重点,紧扣《__省纲要》、《__市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评估工作:

(一)对《__市纲要》提出的28个主要规划指标进行评估,重点对指标实现的进度、今后3年的趋势判断以及到2015年实现程度的预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2个约束性指标(《__市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指标调整为约束性指标)要按照《市分工通知》明确的责任分工,由相关责任单位开展分析评估工作;16个预期性指标要参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监测评估指标及评估办法》提出的责任分工,由相关责任单位进行分析评估。

(二)对《__省纲要》涉及__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__市纲要》提出的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全力打造工业强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充分开放、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文化强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11大战略任务进行分析评价。各部门要参照《省分工通知》、按照《市分工通知》明确的责任分工,对本部门负责领域的各项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开展的主要工作、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对策举措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全面评估,《__省纲要》专栏中涉及__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__市纲要》专栏中明确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要逐一进行说明。对于涉及多个责任单位的重点任务,牵头部门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汇总完成评估报告。

(三)深入分析我市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的成效,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对“十二五”中后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根据上述分析评估,结合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围绕我市实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追赶跨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进一步推动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包括是否需要对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等。

二、工作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要按照《省评估通知》和《省分工通知》、《市分工通知》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协作,主动衔接,按时高质量完成各项评估任务。

(一)各区市县、各部门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的通知》(发改规划〔2013〕328号)提出的评估方法,注重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估规划实施进展情况。中期评估采用数据的截止时点为2013年6月30日。

(二)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在做好《省规划纲要》、《市规划纲要》相关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评估的同时,组织对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同时,将本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等有关情况抄送市发展改革委。各部门在做好负责领域评估工作的同时,要积极配合省相关部门做好各领域实施进展的评估和监测评估指标评价等相关工作。

(三)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起草《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审核,经市政府审核通过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篇2

一、规划要点:

1、简洁:月度规划是一线管理人员每个月都要进行的一项常规工作,是用来总结和规划区域月度工作并进行上下级沟通的必备工具,简洁是首要原则,所以以表单为主要格式的规划是一种最佳选择;

2、清晰:月度规划是为了很好地总结上月工作和规划下月工作,清晰是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必须能清晰地总结工作成败得失、必须清晰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必须清晰地提出可执行的行动方案;

3、有效:月度规划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完成月度销售目标而定的,所以相关工作规划一定必须是所有相关人员能有效执行的,否则就不能有效指导一线员工完成目标。

二、规划模块及规划说明:

月度区域销售规划有3大模块、6张表格构成具体如下:数据分析(销售数据分析、组织绩效分析、渠道网络覆盖分析、促销成果及费用投入分析、客户生意分析)、工作规划(组织调整规划、渠道覆盖规划、促销推广规划)、执行计划(月度重点工作规划及工作执行甘特图)。

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清晰地知道区域市场在业务人员完成情况、人员绩效数据、品项销量、客户销量变动、区域新品增长、渠道覆盖变化、分销网络布建、促销销量变化、费用投入效率等方面的数据变化,找出问题所在,为清晰制定改善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工作规划模块: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调整、渠道覆盖、产品推广、费用投入、促销方案等作出清晰的规划,使区域销售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执行计划:为了有效执行所作的规划,以时间为顺序的工作执行安排和相应的追踪管理规范,是有效执行的必要前提。

整套表格简单易用,但又奥妙其中,对区域经理高效掌握市场信息有极大帮助,持续认真使用配合每月在市场一线的身体力行,将极大提升区域经理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如再配合对营销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运用,区域市场的良性提升将不是神话,这无论是对企业的良性营销还是对销售人员持续成长都有极大地助力。关键在于:认真使用、持续坚持!

三、表单操作要点:

表一:区域客户销售分析表

表格用途:表一是通过对区域中各城市客户本年度分月的目标达成情况的持续累计分析,并根据客户累计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户分级,便于对客户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当然也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区域中存在问题的城市、客户,可以很方便地制定区域经理下月的重点行程安排;

填写要点:持续每月填写,组织人员及城市客户排序务必和“表四”保持一致,方便对照查看客户别品项信息;务必对客户依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级:“”代表优质客户,每月完成任务,市场网络覆盖持续优化;“”代表一般客户,完成任务情况一般,需特别辅导;“”代表差评客户,需酌情进行渠道调整或更换。

表二:区域市场销售品项分销分析表

表格用途:依据所销售品项按月的销售数据变化可看出所有销售规格型号在区域中不同客户类型中的分销情况,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品类型号的分销情况和销量占比规模,发现品类型号增长点,为后续制定区域品类型号推广方案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撑;

填写要点:规格型号按品类进行划分排列,可根据品类情况进行小计;客户可按产品渠道特性进行渠道分类,这样可看出产品在不同渠道中的分销情况;空格中可用打钩方式,也可填入销量件数;本表每月做一次,持续分析将受益颇丰。

表三:区域组织绩效变化分析表

表格用途:本表用于持续分析区域销售组织每个人的绩效变化情况,为区域组织设置及调整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填写要点:持续每月填写,组织人员、城市客户排列顺序务必和“表四”保持一致,便于相互对照参考,人均绩效计算以当月实际完成业绩计。

表四:区域经销商覆盖及目标规划表

表格用途:本表用于实际表述区域经销商覆盖情况,城市名以地级市为单位,行政区划以市辖区及下辖县市为单位,客户如分渠道覆盖,还可在县市级中再加入一行表述不同渠道,覆盖及分销目标、品项目标以当月规划目标为准填入即可;通过本表可一目了然地看到区域客户覆盖情况,同时对分销网络布建情况也能清晰了解,对照“表二”可对某品项实际的覆盖情况了然于心;

填写要点:本表持续每月填写,每月对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逐步使自己的规划和实际趋于一致,对提升区域经理对市场客户的掌控有极大裨益。

表五:区域促销成果分析及规划表

表格用途:本表用于分析每月促销活动的执行情况及对下月促销资源的分配进行规划;持续分析将极大提升区域经理的资源投入规划水平;

填写要点:持续每月填写,务必认真评估执行情况。

表六:月度重点工作规划执行表

表格用途:本表用于区域经理规划自身的月度重点工作及区域核心工作的具体执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工作节奏,确保核心工作的切实执行;

篇3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一、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制度及工作责任追究制负责对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建立和发展社区戒毒(康复)专业队伍,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规划,组织社区戒毒(康复)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1、未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落实社区戒毒(康复)措施,导致戒毒(康复)人员继续吸食、注射的。2、对戒毒(康复)人员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不履行报告和教育义务,或者发现戒毒(康复)人员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吸毒而不向公安机关报告,导致严重后果的。3、在办理变更社区戒毒(康复)执行地点过程中,公安机关对申请人资格审查不严格,监督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4、有其他不履行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康复)人员,没有提供必要的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以及生活帮助,导致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三)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康复)人员及其亲属的,由上级部门责令改正;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二、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制度(一)认真落实《禁毒法》和《贵州省社区戒毒工作实施细则》的工作要求,制定办事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职责制度和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做好安排布置、检查和落实,定期组织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成员召开工作会议,听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情况汇报,协调处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二)组织和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依据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决定书/社区康复决定书》,对符合社区戒毒或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开展为期三年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并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现实表现和脱毒情况作出综合评估。(三)深入社区督导,调研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及时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推广先进经验。(四)及时完成上级禁毒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接受各级禁毒部门的检查考核。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破解影响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各种障碍,着力打造具有绿色低碳特征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

二、总体要求

全面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强化低碳交通意识,健全体制机制,深化示范带动。坚持推进“两个”专项行动,着力抓好结构、技术、管理三大领域节能,巩固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宣传推广交流,为实现《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三、工作重点

1、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区有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市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区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规划》及中、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切实保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2、深入推进“两个”专项行动

(1)不断深化“车、船、路、港”专项行动。各单位要构建“车、船、路、港”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长效机制,丰富专项行动工作内容,明确参与企业目标责任,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基础能力,努力将专项行动参与企业打造成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标杆单位。在道路运输方面: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大力推进液化天然气燃料汽车在道路班线客运和城市客运中的应用,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推进道路运输站场节能技术改造;在公路方面,继续强化公路治超和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在航运方面: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建设,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技术性能落后的船型。

(2)继续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积极推广机动车驾驶培训模拟装置应用技术、机动车节能驾驶技术、车辆燃料消耗量动态监测技术、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技术、公路隧道节能照明技术及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应用等技术,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科技节能减排。

3、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继续严格执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同时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营运车辆。二是继续执行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投放新运力的规定,完善许可管理方式,健全动态监测制度。三是继续推行道路班线客运车辆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四是鼓励和引导货运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拓宽经营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提高运输综合效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车辆、城市公交车辆、出租汽车中的应用。六是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零换乘,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公交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车辆运输效率。七是加大车辆检测力度,减少车辆尾气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八是继续推进公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优化路网结构,实施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能耗管理和节能监督,加强节地、节水、节材等节能评估审查,建设节能型公路。加强对大、中修工程施工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消耗。

4、继续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与交流培训

继续大力宣传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鼓励城市居民低碳出行,努力营造促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定期组织开展节减排宣传活动,集中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二是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结合年度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采取专家讲座、集体讨论、现场观摩、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继续深人开展机动车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大力宣传机动车节能驾驶操作规范,加大对营运车辆驾驶员节能驾驶培训力度。

篇5

三个月目标:夯实实操基础,补充专业技能

一、三个月工作计划及目标:

(一)日常实操工作

1、招聘渠道管理

目标:日常招聘渠道维护,保证准确性、时效性;

      (1)推进落实全国网络招聘渠道功能的应用,定期总部各职能部门岗位的招聘信息,渠道及职能部门重点岗位及新业务岗位的人才推荐,通过各种招聘渠道的应用,挖掘简历的价值,深入沟通,启发应聘意愿,将合适的简历推荐给人才需求部门;协助机构维护招聘渠道;针对重点岗位,利用51job、猎聘等招聘渠道的补充招聘功能。

      (2)现场招聘会的组织和实施;

(3)继续推进内部推荐机制运行,给予适当地激励;

(4)推进内部公开招聘机制运行,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

(5)针对同质性岗位,选用第三方服务,通过rpo的形式,扩大简历数量,缓解招聘资源的不足。

(6)微招聘渠道的工具使用学习,并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职位。

2、组织安排日常招聘工作

 目标: 掌握面试核准的流程,保证时效性、顺畅性;

        (1)学习面试核准机制,掌握面试流程;

(2)与相关领导、相关部门、机构做协调和沟通,做好总部及机构应聘人员的面试接待及面试结果反馈……;

(3)做好面试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公司发展、岗位职能、岗位规划,针对候选人的信息进行核实核对,并将关键信息有效传达给应聘者及面试领导,以便更好地提升客户感受,提高招聘效率。

(二)项目研究性工作

1、更新招聘管理工具、编制招聘管理指南手册等

目标:熟悉招聘管理制度,并升级更新工具,提高招聘效率;

      (1)完善相应的招聘流程及工具表;形成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制定出《招聘面试指南宝典》、《招聘手册》。制定招聘手册,把一些招聘动作固定下来,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以便提高效率,可复制性也很强,通过checklist式的操作指导将对人的倚赖降低到最小,提高效率。

2、依据百年的用人标准,结合面试实践结果,形成结构化面试题库,

目标:利用现代化等工具,提升人才评估的有效性

(1)依据百年的用人标准,结合面试实践结果,形成结构化面试题库,提高招聘效率;同时,对于专业化人才,从技术手段上使用更具有科学化、公平化、客观化的测评工具,进一步辅助评估,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如职业技能测试、能力测试及性向测试几个方面。    (三)学习内容

1、保险知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方面的学习、各种年度会议报告材料的学习;

2、总、分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文件的学习、各种年度会议报告材料的学习;

3、公司发展、企业战略、公司业务、组织架构、职等体系、岗位职能要求等方面的学习。

一年工作目标:建立高效工作流程,丰富项目实践研究,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力争成为岗位专家

二、一年工作计划及目标

(一)日常实操工作

1、熟练独立完成三个月计划涉及的日常工作,并根据科室工作规划进行工作内容的不断充实;

2、全程参与科室的项目性工作,如:校园招聘、员工健康管理、荣誉体系、顾销HRBP、年度考核等。

(二)项目研究性工作

篇6

近年来,保监会高度重视反保险欺诈工作,克服了起步晚、人手少、经验不足等困难,探索性、创造性的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是反保险欺诈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保监会从现场检查、案件报告、案件调查、责任追究等方面入手,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打击保险欺诈犯罪行为奠定了制度基础。

其次是反保险欺诈体制初步建立。在保监会党委的正确决策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内外联动,稽查局和稽查处两级上下联动的反保险欺诈工作体制初步建立。

第三是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保监会通过开展打假机构、假保单、假赔案为专题的打“三假”专项行动,开展行业合作,加强舆论宣传,持续加大打击保险欺诈犯罪力度,不断提高反保险欺诈工作水平,全行业反保险欺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2010年国际金融稳定评估工作组对保监会开展的监管有效性评估中,得到了工作组的认可,获得了好评。

反保险欺诈工作任重道远,对下一步做好各项反保险欺诈工作思路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要研究各国反保险欺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着手启动反保险欺诈工作规划,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初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执法联动、公司为主、行业协作”四位一体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完整、科学有效的反欺诈工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

二是健全监管制度机制。将尽快在稽查部门建立反保险欺诈机构,研究反欺诈制度,明确反欺诈工作内涵和外延,制定反欺诈技术规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

三是深化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合作。要主动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配合,理顺各方关系,实现风险监测常态化和刑事打击动态化相结合,不断完善刑事执法与行政执法合作机制,持续加大对保险欺诈犯罪的打击力度。

四是推动保险机构深入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要研究制定反保险欺诈指引,明确各保险机构发现、记录、报告和处理保险欺诈的流程和监管要求,强化公司责任,促进公司加强内控,督促公司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不断夯实反保险欺诈的基础。要求各保险公司将反保险欺诈工作纳入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之中,统一研究、统一部署,强化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全区户籍人口84.76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30个居委,在被抽到的30个居委中对10岁以上户籍人口按3‰的比例抽取2543名居民作为调查样本。

1.2方法

采用由上海市疾病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专家设计的《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由各镇、街道健康教育干部、精防医生通过村(居)委干部向居民发放无记名问卷,内容包括: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精神卫生机构的作用、常见精神疾病病种和症状、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以及精神卫生服务等方面。

将问卷中属于精神卫生知识且可计算的41项内容作为知晓率统计项目。肯定或正确回答≥27项者作为基本知晓;18-26项者作为部分知晓;17项以下者作为较少知晓[1]。

用2006年上海市10岁以上户籍人口构成为标准构成进行标化,与2004年上海市抽样调查标化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Access统计软件,将调查问卷内容输入计算机,结果导出到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发放问卷2543份,回收有效卷2443份,回收率为96.1%。2443个调查样本中男性1150人(47.07%),女性1293人(52.93%),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10岁,平均年龄(47±2)岁。非业人员1555人(63.65%),不在业人员888人(36.35%)。小学文化316人(12.93%),中学文化1654人(67.7%),大学及以上文化473人(19.36%)。

2.2不同知晓程度的变化

在2443份问卷中基本知晓率为37.82%,部分知晓率为51.21%,较少知晓率为10.97%,与2004年全市抽样调查结果相比较[2],2004年上海市抽样调查标化知晓率为18.84%,而本次调查标化知晓率为37.73%。

2.3知晓程度与若干社会人口学因素的关系

12.4问卷内容正确应答分布

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的各项指标与2004年相比多数有提高,尤其是对“世界精神卫生日”的知晓程度从2004年的22.47%上升到58.72%;对精神疾病常见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精神疾病的知晓程度与2004年相比均有提高;对精神卫生机构的功能在宣教普及、心理咨询方面的认识与2004年相比有所提高;对精神障碍的17项症状表现的认识与2004年相比,除了赘述症状外,知晓程度均有提高(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与2004年全市的抽样调查结果相比较,标化基本知晓率有提高,标化较少知晓率下降。这与我区加大宣传力度,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纳入建设健康城区工作中,使专题宣传表2精神卫生知识调查的正确应答率(%)

项目[]标化

正确率[]2004年

正确率[]项目[]标化

正确率[]2004年

正确率精神卫生一般常识[][][]焦虑[]52.53[]45.48

注:2004年为全市抽样调查标化应答率

与常规宣传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创办社区报、简讯、开设健康咨询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神卫生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使普通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提示,人们对个别精神症状的识别率较低、精神卫生相关知识较少。因此,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应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提高精神卫生宣传覆盖率。整合现有的健康促进资源,发挥健康促进讲师团、志愿者的作用,通过专业队伍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各级政府根据《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的任务和目标,应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以保证干预措施的实施。

(本调查承闵行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和各村(居)委干部的大力协助,谨致谢)

4参考文献

[1]蒋怡华,卜时明.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及评估[J].健康教育论坛,2003,2:26-28.

[2]孟国荣,姚新伟.1783名普通人群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及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增刊):19-20.

(收稿日期:2007-02-05)

篇8

2011年初,我们根据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对保定市《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分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普通人群

在年龄为≥15岁人群抽样。按照城市城区和农村人口所占行政区划人口的比例确定城市样本量和农村样本量,城市样本量为400人,农村样本量为1100人。确定保定市3个区为城市样本,5个县为农村样本。以居委会作为基本抽样单位,抽样方法为家庭入户调查,每个家庭随机抽取1人。农村以乡镇为单位,把每个县所有乡镇按人口数排列,抽取1至2个所辖乡镇,再对所辖的行政村按人口数排列,抽取1至3个行政村,共抽取10个村。以村委会为中心,按照不同方向逐户登记,家庭抽取1人进行调查。

抽取样本1500例,实际完成1380例,男性881人(63.8%),女性499人(36.2%);城市325人(23.6%),农村1055人(76.4%);年龄15~83岁,平均(45±16)岁。

1.1.2在校中学生

在保定市区和辖县抽取重点初中、高中,普通初中、高中各1所。对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高中二、三年级及复读班,在文科班及理科班中各抽取1个班,共抽取44个班。抽取样本1920人,实际调查1729例。初中692人(40.0%),高中1037人(60.0%)。女性925人(53.5%),男性804人(46.5%);年龄12~23岁,平均(17±2)岁。

1.1.3妇产科专业人员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5所,其中市级1所,区级2所,县级2所;综合性医院7所,其中省级3所,市级2所,县级2所。以上述医院的所有妇产科医生和护士为调查对象,共267人,实际完成260人,医生128人(49.2%),护士132人(50.8%)。

1.1.4老年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其照料者

对本研究中普通人群样本所访问家庭中>55岁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照料者均进行调查,共960例,实际完成921例,其中老年人427例,照料者494例;女性565人(61.3%),男性356人(38.7%);年龄19—90岁,平均(53±16)岁。

1.1.5综合医院住院患者

抽取省级医院1家,地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3家进行调查,其中选取省级医院10个科室,地市级医院13个科室,县级医院14个科室。对调查当日所在科室所有的年龄≥16岁的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登记后逐一调查,共调查样本1306例,实际完成1074例。其中地市级及省级医院658例,县级医院416例。

1.2工具

1.2.1精神卫生工作指标相关问卷

采用《评估方案》中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问卷,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病例分析调查问卷,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问卷。

1.2.2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无症状,8~10分症状可疑,11—21分肯定存在症状。本研究以8分作为临界值进行抑郁症状筛查。

1.2.3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

用来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完成诊断性评估。

1.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均采用自填方式完成,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HADS抑郁分量表≥8分者进行M.I.N.I.访谈,对M.I.N.I.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查阅其医疗文书和诊疗记录,以确定是否识别和治疗了抑郁症。

1.4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PI Data3.0,数据转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根据朱紫青等于2005年提出的正确率及知晓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正确率=问卷中回答正确的项目÷问卷中总的统计项目×100%。得分>60%为知晓合格。知晓率=知晓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2结果

2.1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回答正确率为64.2%(1772Q/27600),知晓率为68.3%(942/1380)。

2.2在校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

回答正确率为61.8%,知晓率为66.0%。

2.3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

妇产科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为10.4%(27/260)。

2.4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和预防知识知晓率

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总的正确率为77.0%,知晓率为93.2%。其中,对痴呆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正确率为75.6%,知晓率82.7%,对抑郁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正确率为70.2%,知晓率71.7%。

2.5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

在1074例住院患者中,诊断抑郁障碍116例(10.8%),医生识别率为13.0%(15/116),治疗率为7.6%(9/119),地市级及以上医院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14.8%(12/81)和8.6%(7/81);县级医院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8.6%(3/35)和5.7%(2/35)。

3讨论

篇9

一、继续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尤其是村级小学

**有50个行政村,辖区范围辐射广,完小、教学点多。为了合理配置、融合资源,2011年暑期力争将8所完小合并为5所,13个教学并校为8个。

二、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1、3月中旬召开全镇初中考动员大会暨2010年教学质量结账会,对上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小结,制定2011年教学质量奖惩评估目标。

2、6月份配合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考工作,月底组织全镇小升初摸底统考和基础年级期末考试。

3、7-8月份落实初中毕业生升学工作及小学六年级升初中的招生工作。

三、改善学校硬件建设,落实校安工程

1、年初落实芦陵中学向东征地合同,力争在暑期把运动场建设到位。

2、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争在暑期之前,在开发区完成一所高标准化小学动工仪式。

3、确保3-4月份芦陵中学、镇初级中学租转房动工,10月份**镇初级中学集资房竣工。

四、搞好教师队伍干部管理,落实校、组编制配备

1、年初落实教管组编制配备工作及核定各校副校级干部编制工作。

2、3月份组织专班对各中小学副校级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并对全镇进行考评工作情况通报。

3、继续就“私招住宿生,私下补课,变相体罚学生及向学生家长索取财物”等严重影响教师形象,有损教育形象的不良现象进行整治。

五、狠抓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

落实每期学初一次,期末一次对全镇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安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全镇通报,并限期整改。

六、做好重病号、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及民师的安稳工作,确保稳定

1、2月份进行退休教师、干部的慰问工作,确保将礼品、慰问金送到每一个退休同志的手中。

2、10月份(九九重阳节)召开退休老干代表及部分退休教师茶话会,让他们老有所乐以及为教育献计献策。

篇10

[关键词]城市建设;居住区规划;抗震防灾措施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当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虽然城市建筑有牢固的基础和一定的防震能力,但是在地震灾害面前还是非常脆弱的。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也越来越活跃,逐渐从平静期走向地震活跃期,因此,城市居住区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防震抗灾工作,对居住区域空间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处理,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对居民的危害。

1城市居住区规划工作中抗震防灾的重要性

1.1灾害程度控制

地壳运动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对人类安全危害极大的自然现象,地震的破坏能量巨大,从人类出现至今,全球地震灾害大大小小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我国部分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因此属于地震高发国,一旦出现地震灾害,那么国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必定受到威胁。

1.2城市发展的保障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人口基数剧增,中小型城镇的建设速度也随之加快,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不同规模的城市集群。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城市居住区也会得到扩散性发展,城市用地也将越发紧张。而为了进一步满足城市人口密集化发展的居住需求,建筑物的建设密度也将越来越大,一旦发生地震灾害,那么所导致的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城市的经济和发展也将退步一大截。所以,对城市居住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成为了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的关键性工作。

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化发展和地壳板块活动进入活跃期,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做好城市抗震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集中的区域,如居住区、商业信息中心等,结合城市的人口特点和建设密度,对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研究,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还对城市科学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谐。

2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现状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近几年的地震现象较为活跃。目前,我国内地大部分地震烈度都处于四级以上,全国有二十四个省会城市和近3/4的人口处于地震高强度范围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城市居住区的科学规划工作,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而创建一套基于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面化灾害预控体系,同时还应该提高人们的灾害应急逃生和防灾意识。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抗震防灾工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在抗震防灾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经在灾前防控、灾中应急反应和灾后避难重建这三个方面逐渐形成一套相应的工作管理体系。但是我国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与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形势很不协调,其整体工作能力还相对较差,其缺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控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绝大多数的地震监测站都不能对一些具有毁灭性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报;其次,城市居民的地震灾害的危机意识较弱,对于地震灾害的认识性还不强;再次,当地震发生时,地方政府缺乏针对性的管控预案,在人员调动、安置这几个方面还需完善;最后政府部门的抗震防灾资金还相对较少,具备专业技术的人才也比较稀缺。

3强化城市居住区科学规划中抗震减灾水平的措施

众所周知,近几年我国的地壳板块运动逐渐进入活跃期,地震灾害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青海玉树地震、2011年的东海海域地震等。因此,城市的抗震防灾工作就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尤其是城市当中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3.1做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调研工作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中抗震防灾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唐山出现那次毁灭性的大地震之后,国家政府部门才开始意识到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工作规划的重要性,在后续的一段时间中都在不断地深化研究,编制出相应的抗震防灾文件和制度,而在国外,如日本、美国、英国等,对城市抗震防灾的研究起步都比较早,技术观念都相对比较成熟,因此可以借鉴参考。

想要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水平,就必须对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基数和建筑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其开展综合性的研究,主要对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进行一个初步评估,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文件和法律规定来提高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若想形成一套完整的抗震防灾体系,就应该从震前预测防控、震中紧急响应和震后人员科学管理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所以,科学的抗震防灾工作就是要从震前、震中和震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除此之外,还应该制定完善的抗震防灾的技术标准文件,对部分环节的抗震防灾工作进行强制性的管理。

3.2城市居住区建筑和技术设施的科学规划

3.2.1城市居住区建筑的规划

城市居住区中的建筑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建筑、老旧建筑和重要建筑,科学的规划工作就必须对居住区中的重要建筑、密集型建筑群和老旧建筑进行抗震防灾评估,使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创建一套科学的抗震防灾建筑规划体系,为城市居住的后续规划工作进行指导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降低地震发生时而受到的损失。

3.2.2城市居住区基础设施规划工作

对于城市居住区中的基础设施规划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即:需要照顾人群的基础设施(幼儿园、敬老院);人流量大的基础设施(学校、政府单位);关键性基础设施(消防队、警察局、医院)。想要做好三个方面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规划工作就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把城市居住区内的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基础设施集中规划,并且保障建筑周围一定要有足够的疏散空间,减少地震对该群体人员的伤害;其次,还应该提高需要照顾人群的灾害疏散能力,在学校内外部设置多个应急疏散通道;最后,还应该增加学校用地,设置专门的家长等待区域,同时在救灾工作中还可以作为应急场所来使用。

3.3对城市居住区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高速发展,城市的地价也在不断攀升,城市居住区的容积率也在不断激增当中,但是城市居住区中的公共用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城市居住区内的土地应该合理规划,降低居住区内的建筑容积率,开拓更多的公共绿地。建筑容积率其实是一个弹性指标,在确定了容积率的同时可以根据占地使用的性质、基础条件等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3.4对城市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进行规划

一是均衡布局开放空间,设置专门的避难通道和快速应急疏散场所。二是将空间较大的公共绿地作为灾中应急反应指挥场所。三是增加城市居住区内的路网密度,增加区域内的灾害应急车辆出入口,无论是在灾中还是平时,这对居民生活保障都是十分有益的。

4结论

总而言之,地震灾害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危害是巨大的,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更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就应该时刻具备地震防控的危机意识,在平时做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工作。

参考文献:

[1]卜雪D,曾坚.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学报,2009(1):83-85.

[2]卜雪D,曾坚.居住区规划编制和法规体系的抗震防灾控制力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3-256.

[3]高杰,钟慧,冯启民,等.考虑抗震防灾要求的居住区规划方案评价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9(4):52-58.

[4]庹彬彬,王银珍,曾春.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抗震防灾问题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3(1):32-33,40.

[5]庄丽,高杰,冯启民,等.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达标模糊评价[J].世界地震工程,2008(2):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