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发展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经济发展

篇1

(一)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武汉市是中国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发展重地,在工业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与之具有双向互动关系的生产业也随之兴起。总的说来,武汉市生产业的发展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生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武汉市国民生产总值为2590.76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为1279.1亿元,而生产业的增加值达583.53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5%,比2003年的21.8%增加了0.7个百分点,2006年生产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6%,比2003年增加了2.8%。近几年武汉市生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主要的生产业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在当年服务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第二,生产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业、仓储邮政业等行业发展放慢,而信息服务业、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的生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信息服务业,在得到政策扶持之后,已经成为生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2006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的增加值为84.57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106.6%。

第三,生产业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从1994年起,武汉市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就一直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行业在服务业中并存,这一现象同样存在于生产业之中,因此,近几年生产业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2006年末武汉市生产业的在岗职工人数39.12万人,比2003年增加了5.36万人。

(二)生产业的分类及统计标准

生产业,又可称作“中间投入服务业”,也就是市场化的非最终消费服务。在生产业中虽然并不涉及直接的物质生产,但同样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由于学者研究方向的不同,对生产业的分类概括也有区别。西方学者比较认同的分类方法认为,生产业主要指以信息加工和处理为主要任务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管理、会计等。而香港地区生产业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1)专业服务: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组装与构造、工程、测量等;(2)信息和中介服务:电讯、电影、广告与市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出版业等;(3)金融保险服务:银行、保安、保险、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等;(4)贸易相关服务:会展、进出口贸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快件、仲裁与调解等。按照联合国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一般认为生产业大致包括五个方面: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本文在考虑国际分类标准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及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认为生产业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流通服务业、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具体包括以下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科技教育产业。

二、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数据分析

(一)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学的评价产业发展的指标,结合武汉市生产业的实际情况,选取了三大类6项指标作为评价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依据。

(一)产业发展数量规模指标

产业发展数量规模指标包括产业增加值和产业就业人数,可以反映产业的经济总量和规模大小,以及产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作用。考虑到生产业的统计口径,本文用生产业在岗职工人数作为反映就业的指标。

(二)产业发展比例结构指标

生产业发展比例结构指标包括生产业产值比重和生产业就业比重两个指标,生产业产值比重,也就是生产业增加值与城市GDP之比,是产业经济学中衡量产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生产业产值比重越高,说明该城市生产业的发展程度越高;在计算生产业就业比重指标时,结合统计口径,将指标定为生产业在岗职工人数与城市在岗职工人数之比。

(三)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指标

生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指标包括人均生产产品占有量和生产密度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是衡量城市生产业发展水平的绝对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比重指标的不确定性。其中,人均生产产品占有量就等于生产业增加值与城市总人口之比,人均生产产品占有量越高,也就说明城市生产业发展水平越高。而生产密度即为生产业增加值与城市面积之比,反映生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分布状况,同样,生产密度与城市生产业的发展水平成正比。

(二)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

首先,从数量规模指标来看,武汉市生产业的增加值总量不高,虽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比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生产业发达的城市要落后很多,上海在1998年仅房地产业一项就达到185.4亿元,生产业增加值更是超过了1000亿元。从发展速度上来看也比其他城市要低。武汉市是我国特大型城市之一,生产业规模应该进一步扩大。

从比例结构指标中可以看出,生产业在武汉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就业方面也作出了不菲的贡献,这与武汉市历史上以商为重是分不开的。城市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倚重生产业,美国在1996年生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32%,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市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政策,促进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质量效益指标主要反映了武汉市生产业的产业效率,由于武汉市的人口较多,因此导致人均生产产品占有量及生产密度偏低,与上海、广州等城市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三、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市的生产业存在着发展规模不够、产业结构不完善、产业效率较低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在生产业内部结果不完整,如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缺乏,科技服务业所占比例太低。另一方面,城市内部需求不高,武汉市很多企业大多依靠外来的生产业,对本地生产业缺乏信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以促进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重视政策引导,调整生产业内部发展结构。要促进生产业企业的总量扩张,提升生产业在服务业以及GDP中的比重。在考虑到要素密集度、劳动生产率、技术带动以及城市发展特色的同时,依据投入产出表进行的服务业内部最优调整规划,武汉市在政策指定中,要倾向扶持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金融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借助信息技术扩大武汉市生产业的规模,提升生产业的产出效率。

第二,充分发挥生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通过政府引导,加大土地、基础设施、土地供应、政策措施、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的配置力度,引导生产业有序的聚集。同时,以聚集区为着手点,以点带面,注重行业资源整合,形成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生产业聚集区,构建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布局体系。

第三,注重市场管理,引导产业内部有序竞争。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生产业也出现了规模化扩张。本地服务业应在积极扩大生产业的开放力度和范围的同时,汲取外界营养,完善自身发展,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加快生产业企业的电子化进程,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政府机构或者是行业监管部门可以制定市场规则和行业标准,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管理方面以透明、规范、高效为准则。

第四,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人才在知识密集型产业集中的生产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要想发展生产业,首先要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武汉市要充分利用自身高校与科研机构数目多的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大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按照生产业的需求有重点地培养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开拓人才吸引的视界,创新人才吸引政策,积极吸引国际资本运营和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方面的海内外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饭社,2005.

[2]吴建利.武汉现代生产业的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6,(1).

[3]甄峰,顾朝林,朱传耿.西方生产业研究述评[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3).

[4]张润朋,刘蓉.新经济条件下我国生产业的发展[J].热带地理,2002,(4).

[5]郑卫星.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统计,2007,(8).

摘要:所谓生产业,其服务的产品不是卖给消费者,而是卖给生产者,其中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科技教育产业等行业。评价一个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需要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生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大类6项指标,对武汉市生产业发展的现状作出了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武汉;生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政策建议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

一、

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篇3

【关键词】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

尽管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但进入医疗器械的企业却有增无减。按经济类型分析,2005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为246.8亿元,占总产值的47.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为126.2亿元,占总产值的24.4%;国有企业总产值为16.8亿元,占总产值的3.2%;集体企业总产值为8.1亿元,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时,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了降低制造、研发和临床试验等费用,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加工成本低,又无需转让核心技术的外包业务“车间”。中国目前成为国际医疗器械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这也给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中国的医疗器械外包业务可以粗略分为4个部分,即金属配件、塑料配件、电子配件和增值服务,其中,利润最高的金属配件制造和增值服务提供业务增长机会最大。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在产品布局上,我国病人监护系列产品市场需求量大,机电一体化技术复杂性和加工难度相对而言不大,生产厂家较多。中档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已创建较好声誉,2006年出口数量超过5万台。医学影像设备品种多,生产队伍也大。五大医学影像设备品种中除核医学成像设备PET、SPECT外,都有境内产品上市,多限于中档产品,其中B型超声成像仪器和X射线诊断系统的出口数量接近2.5万台,但B型超声成像仪绝大部分是C、D档次的。临床实验室设备不断出现新产品,有两分类和三分类血球计数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酶免疫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

二、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特点分析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发展呈现如下发展特点。

1、经济发展带动医疗服务需求升级,导致健康服务需求显著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医疗器械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民福利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将会获得更快发展。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随着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新的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装置、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的普遍建立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推算,全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市场的总需求达2l1.7亿元,如果考虑到由其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医疗器械产业向创造高附加值发展。产业的高风险性和高投入性必然需要高回报率来支撑,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研发费用的高额投入必然导致医疗器械新产品的高附加值,只有如此,医疗器械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医疗器械产业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4、医疗器械产业向相对垄断性发展。医疗器械产品需求的世界性和生产集中性,使医疗器械产品成为世界贸易最广泛的产品之一。由于医疗器械产业高技术、高风险等特征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使得医疗器械制造业为少数大医药企业所垄断,使少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自80年代以来世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重组浪潮愈演愈烈,跨国企业兼并收购进一步加大了市场集中度。

三、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问题

医疗器械制造业成为世界高技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它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持续总量增长,而产生大量结构性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我国医药制造业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当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结构分散。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过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使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长期实行一种追求数量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型扩张战略,虽然近年来通过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产集中度的问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7年我国共有医疗器械企业近6000家,在如此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中,中小企业占80%以上,而大型企业所占的比例不足5%。产业集中度的严重偏低导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生产力难以发挥,使医疗器械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利用率低,市场占有率低,抵御风险能力也偏弱。目前我国在研究、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已大力推行相应的ISO等各项质量管理规范,但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整个行业的规模偏小,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难以推广,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得不到国际承认,很难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2、医疗器械制造业产品结构重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企业不仅规模普遍较小,而且长期存在严重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由于企业多、品种少,大量企业生产相同的产品,造成恶性竞争。例如河北霸州一带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就有七八家,但生产的产品同样是技术含量不高的病床及周边产品。多个医疗器械企业重复研制生产同一产品品种会造成医疗器械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较高,并且污染严重,同时造成各企业分工不足,成本增加,低水平的过度竞争而造成许多效率低下的医疗器械企业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整个医疗器械制造产业的严重亏损而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和悲哀的产业内耗局面。

3、医疗器械制造业技术结构落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技术结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生产技术还十分落后,显著地反映在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出口贸易中产品档次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失衡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也造成了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出口利润低效益差。4、医疗器械制造业生产结构失衡。创新能力是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技术创新的问题最为突出。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上产品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依靠创新研究成果来抢占市场垄断地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是在50年代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国际上50年代和60年代却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这些年来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以仿制为主的道路,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同时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对于医疗器械研发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原因,致使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新产品研究缺少鼓励创新机制和宏观环境,因此,众多的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于是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种上,使得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新品研发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上。

四、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技术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小时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000小时。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常健:透视我国医疗器械市场[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4).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年鉴[Z].2008.

篇4

主题旅游是指旅游目的地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为线索,对其组合与包装、策划而形成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统一推向市场。作为传统大众旅游的升级版,它从游客的不同身份、切身需求、独特体验、消费心理出发,为其量身订制旅游线路,围绕某项主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与体验。

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主题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个性化。它是一种专项旅游,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策划旅行主题,内容和线路,围绕一定的主题线索将许多旅游活动组合在一起,将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以造成良好旅行氛围,使旅游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通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比如围绕各类民间节日举行的旅游活动只会在一定的时间和季节里举行。

新颖性。主题旅游打破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传统旅游方式,细分旅游市场,我国国内现在大体处在大众化的旅游阶段,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商家重复竞争,市场混乱,因此,要想变中取胜,商家必须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寻求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异国文化、民族风俗、自然美景、艺术格调、生活态度和方式。

二、主题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传统单一的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主题旅游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考古游、生态游、商务游、自助游、保健游、乃至自驾游、探秘游等均在特定群体中火热的开展着,渐成工薪族特别是年轻人热捧的时尚项目。从2001年主题旅游概念诞生至2004年,似乎只是在特定的群体中开展着不太完善的主题游,但从2005年开始,主题旅游的概念似乎被一掀而起,呈井喷式增长。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旅游景区已经达到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国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据不完全统计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黄金周参团人数仅占出游人数的20%左右,选择其他方式出游的高达8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群体崇尚个性化的出游方式。

三、主题旅游的主要类型

(一)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自然景观主题活动是以当地具有突出性地理特征的自然景观为主,综合展示地区自然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等。选择这类主题旅游的大多是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白领,都市生活节奏超快、工作压力强度大,同时加上来自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让这一群体的人感到不堪重负,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到大自然作为一种极佳的休闲方式,是释放心灵压力、调节身心健康、潜意识探索的一种很不错的方式。近几年,以回归大自然为主题的心理旅游悄然兴起。城市生活的白领虽然物质条件优越,但却无法感受到幸福,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丧失,挑剔、过分的完美主义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地交往,丧失了必要的沟通和倾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到,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交往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游客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然景物当中去,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这样心理压力也就自然减轻了。

(二)以文化、历史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是指以当地历史上或现存的特殊的地区文化开展的主题游活动,这类主题活动文化底蕴深厚,对游客吸引力强,常常与当地特色文化的物质载体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观光、文化活动。如烟台市是中国葡萄酒的发源地,历史悠久,也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基地,葡萄酒文化作为烟台的旅游品牌,2007年底,国内首个全方位葡萄酒主题旅游项目在蓬莱启动,受到游客的好评,类似这种的文化主题旅游活动还有很多,如香港迪士尼乐园、杭州运河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节、福建泪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红色游,等等。

通常,参加以某种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的是对某种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想要深入了解和体验,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群体通常是心智开放的,求知欲强,神秘的东西对他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三)以特定事件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这一类型的主题旅游活动以特定的某个事件为主线,组织相关的安排与活动。比如,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奥运体育游、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中美中学生夏令营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最常见的要数蜜月旅游、购物游。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某个事物在当事人的心里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与这个事物的交互过程中能产生愉快和高度体验情绪,例如很多新婚夫妻为了纪念人生中这一重要的时刻,会选择去一个浪漫的地方度蜜月,强化这种幸福感,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做好开端。

四、主题旅游活动项目的策划

篇5

体育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目前我国体育部门的收入自给率仅占体育事业支出的47%,除了发行体育彩票和球类联赛初具产业规模,其他都还刚刚起步。我国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笔者对其探研后认为,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不准

在我国人们依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了二者的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而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

2.政策扶植乏力

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3.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

二、体育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之我见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同时删减分流行政人员: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

2.大力培养我国体育市场所需要体育高级人才

目前在国内的体育人才主要市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训练的管理人才和体育组织的行政管理人才,而正是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却很缺乏。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为了满足我国对这种高级人才的需求,国家要从奥运会的组织、运营、管理这个力所能及的新角度入手,加大投入力争为未来中国培养与输送既有国际视野,又富实践经验的大型体育赛事管理人才。

3.加大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体育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青岛双星等名品,但挡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着力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守住国内市场的同时,闯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体育馆可以以体为主,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同时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变单调用途为多种用途,以馆养馆。

(3)推进协会实体化。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足球协会较快、较成功地走完了脱胎换骨的历程。国家每年300 万元的经费只是足协家底儿的二十分之一,足协目前每年已能从社会上赚回6000万元。中国篮球协会一年有3000万元入账。国家体育总局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11个中心一年可盈利10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一年从社会上拿到4亿元,已不亚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4.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体育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又有利于增强体育企业市场竞争力。

5.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著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体育产业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体育产业已被视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存在极大的潜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骆秉全樊心刚:对我国体育市场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4)

[2]孙汉超等:体育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岩等:体育经济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胡立君:体育产业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5]鲍明晓:体育产业政策论纲[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8(3)

篇6

关键词: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策略与研究

在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策略。因此为了符合现阶段区域发展的具体需求,相关部门要对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定位,要在地方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方向与内容,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详细的区域产业发展策略,要通过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全面的促进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区域产业经济资源等客观元素的制约,导致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造成经济发展策略制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无法有效落实相关活动;同时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产业发展不利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今天,在制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要根据区域具体状况、发展趋势以及自身优势开展,要明确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进而保障区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现阶段,农村经济中的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部分人在外出打工过程中累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与资金基础,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阶段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1.提高对区域资源开展的重视。在现代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区域资源的重视,要根据地方区域特色,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及风险抗击能力。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色有针对的扶持相关经济产业。例如,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粮食、工业等领域的重视;东北具有一重、一汽以及大连船舶重工等装备制造企业;同时其生态环境还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而安徽等地盛产各种药材,因此,在进行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对药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个别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以此为基础,明确发展方向。针对区域特色资源开发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发展效益;相关部门与机构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过程中,要明确区域资源特色有优势,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2.综合区域资源发展状况,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区域资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政策基础。根据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在现有资源上进行调研与整理,为区域资源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进行区域资源分析与调查过程中,要对区域整体环境进行调查,例如对矿产、养殖、畜牧业以及土特产等相关资源进行分析,同时要提高对文化、旅游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民族文化的重视,要对区域经济资源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调查。

3.明确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明确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支柱。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行全面发展、重点突出”的策略,要在区域发展过程中,支柱性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区域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根据区域产业经济资源利用状况,根据发展策略明确支柱性产业,要对不同资源的发展状况,利用率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制定长期、中期以及短期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促进区域产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对于支柱性产业飞发展,也要制定详尽的发展策略与计划,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地方区域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方针。

三、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社会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考虑,区域参与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提高对经济发展策略区域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视;要把区域资源作为基础内容,根据实际的资源发展、利用价值,构建系统的产业链,通过支柱性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要将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基础,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全面实现科学的区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发展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运强,吴秋明.虚拟产业集群一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华东经济管理,2012,(12):42-45.

[2]夏亚民,翟运开.基于虚拟产业集群的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4):106-109.

[3]张荣.我国虚拟动漫产业集群的优势与动作[J].经济管理,2011(3):16-19.

篇7

毛竹是重要的经济竹种,具有生长期短、再生性强、收益期长的特点,用途十分广泛,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我县发展毛竹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毛竹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开发山区资源、实现林农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毛竹产业既是富民产业,又是生态产业。为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以林农增收、林业增效为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资源培育与加工增值并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营水平,改善生产设施,提高综合效益,加速推进毛竹产业发展。

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全县毛竹面积达到18万亩,其中笋材两用林8万亩;年产竹材300万根,年产鲜笋5万吨;竹材加工率达到80%;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加工企业5家,其中亿元企业2家,竹业总产值3亿元以上。

二、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实施科技兴竹,加快原有基地改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重点在巧英、小将等原有基地,通过推广合理留养、垦复、施肥等技术措施,改造低产毛竹林,提高竹材、竹笋的产量和效益。同时在大市聚、回山、双彩等台地,以发展笋用林为主,充分利用台地土层深厚的立地条件,推广竹笋的集约化技术,使之成为生产食用笋的基地。加快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示范带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毛竹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大力建设笋材两用林和笋用林示范基地。每年完成毛竹低产林改造不少于0.6万亩。

(二)培育毛竹基地,有序扩大基地规模。在充分发挥毛竹自然扩鞭能力,推进扩鞭造林,扩大竹林面积的同时,积极开展毛竹人工造林。凡适宜毛竹生长的荒山荒坡、疏林地带、低产低效林地和采伐迹地,鼓励规划栽种毛竹。每年以低产林改造为主新增竹林面积不少于0.2万亩,新增扩鞭面积不少于0.3万亩。通过五年努力,净增毛竹基地3万亩,全县毛竹基地的规模达到18万亩。

(三)建设设施竹林,改善综合经营条件。按照现代林业的要求,加快竹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内争取规模千亩以上的毛竹基地基本实现通路。有条件的、规模较大的竹区、林道、游步道、毛竹堆场、蓄水池、管道等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现代园区和竹林农家乐休闲农庄,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四)积极培育品牌,增强企业带动能力。鼓励毛竹加工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开发竹地板、竹集成板、竹纤维等系列新产品,带动竹产业的全面升级,促进笋竹加工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单一利用向综合利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逐步提高产品档次,促进综合效益提高。建设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森林食品基地,逐步提高竹笋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巧英、小将等竹笋产地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毛竹的生产和加工领域,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管,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创建名牌产品,不断提升竹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毛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对毛竹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2010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毛竹产业的发展。毛竹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和竹山道路建设的补助范围和标准为:毛竹人工造林集中连片3亩以上当年(指造林年度)每亩补助250元,毛竹林低产林改造和竹山道路建设重点安排在毛竹基地面积500亩以上的村,当年改造毛竹基地连片100亩以上,每亩补助50元,竹山道路建设每公里补助1.5万元(作业道每公里补助0.5万元)。毛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计划管理,年初由镇乡(街道)、有关村申报,年终由林业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后发放专项资金(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二)支持龙头企业和示范性家庭林场的发展。项目资金重点向带动能力强、规模较大、前景看好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的现代家庭林场倾斜。对毛竹加工企业和示范性家庭林场在开展技术革新、提高新产品的研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在向毛竹产区增设加工点,提高竹材的加工能力和辐射能力方面,在促进林地流转建立自身基地,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给予适当奖励。对符合新委50号文件规定标准的优先予以补助。

(三)推进毛竹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兴林富民和绿色生态示范村的创建活动,每年创建各类示范村10个。年初下达计划,经验收达到相应标准的,授予县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和绿色生态示范村的称号,并给予每村5千元的奖励。对获得省、市级兴林富民示范村和绿色生态示范村称号的,分别给予1万元、5千元的奖励(不重复计奖)。

(四)创新竹林经营机制。稳定和完善竹林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坚持“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采取自愿联合、入股分红、使用权拍卖和有偿流转等方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重点村牵头,本着农民自愿联合的原则,着力创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竹产业,提高竹林的经营水平。在毛竹产业发展和林地流转中,要与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在项目上予以优先安排,并按照新委57号文件给予补助。

(五)加强竹产业发展的有效服务。县镇乡(街道)林业科技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到村、到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努力解决毛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林业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强林政管理,严肃查处破坏山林案件,切实维护毛竹承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对竹农的服务,促进毛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城市规划与产业经济发展

一、产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是紧密相关的

实际上,从规划的本质角度来说,就是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开发和利用。而一个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目标的实现,落在地域上也表现为各类经济产业对土地的使用。具体的两者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城际联系的影响

由于城市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是有形的如城市的对外交通,无形的如邮电通讯以及电子信息等,而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的采集、生产设备的引进、产品的市场销售等都需要与外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每一次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对城市的对外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对对外联系特别是大型的交通枢纽的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安排,而合理的安排必然会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对城市内部联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所谓“动一发而牵全身”。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城市规划中就要为这些劳动力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交通设施与社会福利保障设施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设施,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脑力劳动者,这样一来对城市的科技文化设施如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设施要求就会更高。重工业则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设施与便捷的交通设施相辅助。所以规划中一定要考虑到产业及其相关设施的需求。

(三)对城市功能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支撑,在低级产业如原材料生产的地区,甚至影响到所在城市的生死存亡,当然在具有全面与发达的综合性城市,不会由于一种产业的兴亡而决定城市的兴衰。但是合理的产业结构、健康的产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功能的失衡与矛盾的恶化,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与城市规划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城市规划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平衡,产业发展才有了支撑基础,而产业的优化发展又为城市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对城市规划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一)对城市土地规划的影响

土地是城市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它由于规模大小、地理位置、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等不同呈现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二)对城市环境规划的影响

这里指的环境一方面指的是环境污染的层面,另一方面指的是地理环境如靠山、沿河、滨海、或临近铁路、港口及城市主要干道等层面,一般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在环境优美离城市中心较近的位置;而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通常情况下资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所以必须依据情况规划在城市下风向的郊区。

(三)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影响

城市的基础设施规划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电力电信、给水排水、环卫设施等等,也包括交通、通讯等设施,产业生产的发展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并且对这些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对电力电信,除了单位产量耗电量,对电压、电流也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有不同的需求;又如给水排水,各个产业的需水质量、水压、净化程度都各不相同,还有就是用水性质,农业用水、生产用水还是消防用水都有不同的要求。

(四)对城市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

产业生产需求对产品原料及成品进行及时地流通,也需要对资金的流通。这就形成了对城市商业、金融、仓储等其他服务设施有了需求,这些服务设施主要来自第三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这种需求度将越来越高。这也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但要使产业在量上得到发展,更要在质上有新的飞跃,是产业更具有生命力。

三、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存在的几个问题

1.从城市规划的编制依据来看。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如GDP目标及其相应的经济指标。相应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如何,现有的产业结构将做哪些必要的调整,产业布局情况如何,都是规划部门要考虑的因素。所以产业经济要想实现城市空间地域的合理落实和布置就必须遵循规划的思想。

2.从规划编制的时限来看。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具体化,除了对城市进行长远设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划年限。但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规划期限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期限不一致的现象。所以要真正发挥规划对产业经济的指导作用,就要加强规划时限确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从规划的方法来看。传统的规划方法是先根据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与自然增长预测城市的总人口,然后根据城市规划用地标准计算城市用地规模,并按照城市用地的现状与合理的用地比例进行功能布局与用地划分。而事实上这样是不够的,如果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忽视产业经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规划期限内应对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规模及各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来换算成用地规模、基础设施规模,并落实到城市空间中去,这样的规划更具说服力。

4.从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规划模式强调功能分区,这就忽略了城市固有的文化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有的史脉和文脉,不是靠规划来改造或设计就能形成的,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主观的意识,应结合每个城市的独特经济活动内涵,进行规划布置以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二)城市规划对产业经济影响的基本因素

基于上面提到的城市规划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应及时修缮,用新方法、新思路使其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1.规划新的空间模型,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中,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增大,如“加速城市地区的新城和卫星城建设、推动工业企业向外迁移、城市中心地区功能的转变和重建”,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创新性的改变,城市规划已经在产业经济结构的空间深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借助新的城市规划手段,增强城市的资本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基础设施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将会促进个体和群体部门的投资欲望,刺激城市企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有助于城市产业发展的高级化。现阶段高水准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城市优势和吸引力,尤其是能够增强引入国际资本的竞争力,所以基础设施规划的好也会促进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强了就会扩大优势不断创新进步使其自身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3.加速城镇化脚步,为城市经济增长提供新的机遇。城市地域分布格局的转变,将意味着经济的结构更加合理,有利于发展城市及城际的经济联系,促进城市工业分散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扩大产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需求,更好地推进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如何利用两者的紧密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基础,城市社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即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它包含一、二、三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不同的城市性质,三者的权重不同,但在城市经济中第二产业应该有相当的比重来作为支撑,那么,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产业优势,体现产业经济规律,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视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创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色环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又在不断的吞噬着农村的地域,一面是生命的基础,一面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有需要不断的扩展空间占用土地。事实表明:尤其是大城市农业的比重正在逐年下降,这样任凭城市扩张忽视农业发展的现象,在城市规划中应得到足够重视。

(二)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城市新空间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国有企业的干戈、改制工作的逐步推开,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刻的调整,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进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环境的新格局、新挑战,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进行一些必要的创新与改革。

首先,要把握重点,针对第二产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不同的规划发展方案;其次,充分重视高新技术或资金密集无污染型产业即都市型工业在城市中的再定位问题,从而使城市的布局形态更趋合理,使城市发展更为有序、有效、有机统一。

(三)加速城市第三产业发展,重组产业规划布局

在加速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城市特别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加快信息、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事业的发展蕴藏着极大的潜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调整城市中心的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服务范围。把城市中心地区建设成为全市甚至全市域的城市经济指导中心,对未来经济产业诱导和前瞻影响。第三产业用地,不是简单的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只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适合第三产业布局,均可纳入这类产业用地,从而克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局限性,而对于小型的第三产业布局则可以在社区规划、居住区规划中,使服务的对象更具体化,使产业发展真正贴近居民的生活。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经济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产业经济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城市经济中心地位的确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提出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号召,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前瞻理论,这些必将为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的各自发展及其相互作用产生有利的影响。城市规划和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尽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使我国的城市乃至国家建设朝着有序、稳妥地方向不断的推进。

【参考文献】

[1]胡建东.城市产业经济与城市规划关系初探[J].上海城市规划,1999,(6).

篇9

1 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文化产业经济主要载体是网络技术,从而在此基础上,出现相关网络文化产品及相关网络服务的新型产业经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1.1网络文化产品交易长时间处于不均衡阶段

21世纪以前,网络文化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21世纪的到来,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全球网络文化产品交易格局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从整体上来看,全球的网络文化产品交易格局并没有出现变化。近些年来看,我国网络文化软件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的网络文化产品较其他发达国家对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网络文化软件产品出口方面,我国还处于世界下游水平。目前,我国网络文化软件产品主要依据进口,例如在2004年我国从美国引进版权高达四千一百种、然而,我国出口到图书版权为十四种,根据以上数据比较发现我国网络文化产品交易长时间处于不均衡阶段属于事实。这一数据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提升我国网络文化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迫在眉睫,因此在我国文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文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具体针对具有民族特色动漫产业,在此基础上需要保证网络文化产品具有民族特色,同时保证内容健康向上。只有解决我国网络文化软件产品交易长时间处于不均衡阶段问题,才能有效帮助我国整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2数字技术差距较大

目前,电脑系统、数字电视以及宽带上网等网络技术知识产权全属于美国,根据实践调查显示目前世界前十四名网络公司中,前十三名是美国公司。就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网址百分之九十属于美国,因此全世界中电脑投资美国就占有百分之四十。针对这一现象,世界各国都在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尽量减少这一差距。近些年来,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加强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网络文化方面相关技术研究远远晚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相关核心技术还不能同发达国家通信以及电子产业方面的核心技术进行相比较。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销售产品核心技术水品,我国在近些年来投入大量经费,购买国外先进核心技术专利。

2 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目前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导致一些核心技术不能进行自主研发,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国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2.1重视网络文化产业经济理论研究

在促进文化发展相关意见中,有明文指出文化产业是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表現,同时也是最终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具有独特的性质,其主要提供游戏娱乐活动、数字电视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活动。以此可见,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加强网络文化产业经济理论认识[1]。主要加强一下三方面的认识,其一是网络文化符合我国现有经济、文化及政治影响;其二是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认识;其三是网络文化产业经济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2.2加强我国网络建设,促进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由于我国网络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核心技术的掌握远远不如,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总体来说,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基础建设力度有待加强,同时应该加强促进创新丰富符合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产业。目前来看,要做到以上两点,就需要我国进行自主研制开发网络核心技术,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品牌,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开发研制人员具有网络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因此,我国网络文化产业单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民族文化功底,以此为网络文化产业经济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篇10

关键词:旅游综合体;产业经济;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29-03

一、旅游业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一)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其传统概念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吃、住、行、游、购、娱6个环节的综合行业。现代旅游产业其本质已经是旅游服务产业与文化、教育、会议会展、养老养生、医疗、体育、农业、房地产等产业交融渗透后的产业链、乃至产业群的概念。现代旅游产业链或产业群的物质空间载体一般为城市(城区或城郊)或独立于城市的风景区。

(二)旅游综合体的概念

旅游综合体的概念,实际是由“城市综合体”概念延伸而来。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它是城市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为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聚集体,当人口聚集、用地紧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这个区域的核心部分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综合物业。

而旅游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包括人工打造的资源)和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度假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旅游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或含度假)聚集区。作为聚集综合旅游功能的特定空间,旅游综合体是一个泛旅游产业聚集区,也是一个旅游经济系统,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通常一个旅游综合体亦应具备主题特色鲜明的品牌价值。旅游综合体是区域产业经济多元渗透,新业态聚集、整合、裂变,以及旅游消费模式升级(从单一观光旅游到综合休闲度假,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

二、旅游综合体助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的4种类型

依据城市或区域生长的不同阶段、不同特征,旅游综合体对其产业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亦有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4种类型:

1.特大城市及都市连绵区内旅游综合体

对于欲将跻身世界城市、国际城市的国内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或发展融合较为成熟的都市连绵区(如长三角的苏州—无锡—常州都市连绵区、珠三角的香港—深圳—广州都市连绵区),旅游综合体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单元、促进新业态的产生、进一步强化特大城市或都市连绵区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该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这方面最让万众瞩目的当属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以下简称“奥园”)赛后作为旅游休闲综合体的概念进行产业聚合转型的战略举措。奥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市政公园,凡是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主会场周边都叫奥园。奥运会后,北京市政府及时提出,奥园要建成集会议会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文化演艺及体育休闲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迄今,由奥园管委会整体协调,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中国科技馆、新奥集团(奥园中心区业主)、北辰洲际酒店、凯迪克格兰云天大酒店等9家业主单位联合多家优势资源共同创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国家5A级景区的申报审批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若干家不同性质的业主单位各司其事、异彩纷呈,同时又在严格的5A级景区标准下,实现了园区服务功能、运行机制、管理水平的统一提升。入住奥园的重点企业凭借奥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基本都实现了资金流持平、无一亏损。由知名导演陆川执导的大型实景演出《鸟巢-吸引》、鸟巢版《图兰朵》、滚石30周年演唱会等大型演艺活动的创办标志着奥园在文化创意、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成功。随着中国工艺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三大国家级文化设施的相继落户,奥运功能区将逐步成为北京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品牌。奥园旅游休闲综合体,对于城市经济而言,激发了区域经济潜能的新一轮的释放;对于国内外游客,塑造了首都旅游的新地标;对于当地居民,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中央游憩区。目前北京正在创建世界城市,5A水准的奥园高端产业聚集区,是奥运遗产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综合体嫁接的杰作,亦为世界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创造了新的范式。

而常州春秋淹城、无锡灵山景区、杭州西湖景区、深圳华侨城、广州长隆欢乐世界、珠海海泉湾温泉度假区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旅游休闲综合体项目,都成为其所在都市连绵区的经济引爆点,增加了区域经济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2.一般城市内旅游综合体

对于一般城市而言,旅游综合体是拓展新的城市空间、或老城区功能置换完成产业升级、创造新增长极的有效方式。这一类型可以甘肃省夏河县旅游综合体为例。夏河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甘青川三省结合地,是青藏高原通向内地的门户。夏河县拥有以拉卜楞寺为代表的辉煌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及优质独特的藏民族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驰名中外,被誉为“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省对藏区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夏河县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夏河县把实施以旅游业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全县主攻产业的首位、并向支柱型产业转变。

但目前,夏河县城的旅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吃住行游购娱旅游6要素中的吃、住、行、购、娱不配套,现有的饭店、宾馆到旅游旺季时满足不了游客需求,加之没有娱乐、文化创意、演艺等体验式产业产品,游客只花几小时游览完拉卜楞寺后就离开了,远没有释放出拉卜楞这一精神文化品牌所蕴含的巨大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和世界影响力。因此,如何在拉卜楞寺附近的老城区已没有多余用地空间的情况下,加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藏传佛教文化精髓和藏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及相关文化产业建设,是夏河县重要的经济发展突破口。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夏河县规划将老城区拥挤的行政办公、城市商业金融、市民居住等功能向东迁移至城市新区,将老城区解放出来,作为拉卜楞寺控制区的延伸区域,和拉卜楞寺共同以“佛国净土”、“世界藏学府城”的概念构建旅游综合体(拉卜楞寺堪比藏传佛教界的哈佛、剑桥,老城区恰应是其学院的文化生活区),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演艺功能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基础,为拉卜楞寺旅游接待、文化传承、相关产业聚合发展提供空间载体。

精神文化朝拜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在旅游综合体内,一切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消费、修习度假(哪怕喝一杯茶)、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的设计、业态选择都要体现藏传佛教哲学文化思想和藏民族文化风情对旅游者人生观、价值观、情感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旅游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上,亦应突出浓郁震撼心灵的文化符号氛围,如表现“佛域-佛遇,有形空间-无限缘起”的意境。

旅游综合体内规划的产业和业态包括:拉卜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含:拉卜楞文化艺术之家、他哇古街、夏河传统民族音乐舞蹈孵化中心、唐卡-堆绣-酥油花展示及体验苑、拉卜楞艺术品及藏传佛教祈福用品售卖园、珍宝博物馆、夏河藏族服饰及装饰品售卖园、藏医藏药馆、拉卜楞书店及图书馆),藏餐厅,特色主题客栈,拉卜楞文化休闲街,藏式风情酒馆,演艺厅及演艺广场,“天下无忧”夏河电影公园(《天下无贼》等影视剧均是在拉卜楞寺和夏河县拍摄),郭庄秘笈主题广场,插箭台主题广场,吉祥八宝放生广场等。除了实体项目,还策划了多种体验式消费产品和地域特色的节事活动。

由此,旅游综合体成为了夏河新的经济增长极,夏河县亦成功的实现了老城区功能置换及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并通过其文化软实力和拉卜楞寺品牌的弘扬推广,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综合价值。

3.乡村地区旅游综合体

对于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旅游综合体可以带动乡村地区就地城市化、缓解大城市压力。城市化将是我国未来几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我国1950年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户籍制度,决定了我国城市化之路应是:一方面进一步建设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另一方面促进乡村就地城市化。“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不向城市迁移,而是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在乡村地区就地实现产业升级和农村人口再就业,既可以加快我国总体的城市化进程,又可以保证城市化质量,避免出现土地城市化速度超过人口城市化速度、大量失地农民涌入大城市却又无法充分得到市民待遇所造成的“伪城市化”等城市病。我国一直在探索就地城市化的方式和途径,例如上世纪80—90年代的苏南模式就是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数百万农民非农转移,“以工建镇”推动了就地城市化,从而吸引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当前,我国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旅游综合体这一概念和模式亦为乡村地区就地城市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式。我国的很多乡村地区,要么为生态屏障地区,要么是无资源开发优势又无人才聚集条件的欠发达地区,以发展旅游为引擎整合多种产业、借助旅游综合体这一载体,是该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的突破口。三圣乡曾是成都郊区最穷的乡村之一,2004年起,根据区域红砂村农民传统种花的习俗,乡政府因势利导,以花卉产业为载体,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新型都市观光、休闲农业,三圣乡“五朵金花”旅游休闲综合体——“花香农居、幸福梅林、东篱菊园、荷塘月色和江家菜地”由此声名鹊起。仅红砂村就引进了 28 家花卉龙头企业从事现代盆花生产,并分布有以美国维生花卉公司为代表的大型花卉企业 30 多家。目前三圣乡已经形成了以公司为龙头,以100多家种植大户为纽带,以3500户松散型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花卉产业模式。此外三圣乡在村内建有四川唯一的大型鲜切花批发市场——高店子花木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各种鲜切花,辅以经营花卉包装辅材、花器、花肥、种子、园林机具等相关产品。在此产业基础之上,“五朵金花”充分挖掘梅、菊、荷等花文化内涵,形成特色各异,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各有所长的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如:红砂村以花卉种植为主,开展花卉观光、采摘体验、销售以及举办激情红砂之夜、家园园艺节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出一个活色生香的“花香农居”;江家堰村侧重于让游客参与乡村休闲体验,让游客亲自动手种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体验农家生活,打造出一个返璞归真的“江家菜地”。2005—2006两年间,“五朵金花”旅游休闲综合体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不足2000元增长到目前的7306元。

4.风景区或风景小镇旅游综合体

对于独立于城市之外的风景区或风景小镇,旅游综合体是其突破传统观光游瓶颈的新出路。近年来我国众多风景区或风景小镇,开始逐步改变单一观光游和单一门票经济的经营模式,代之以场地共享、项目消费的方式,以及多元的产品、多元的业态服务来增加餐饮、住宿、养生休闲等旅游相关产业的附加值,谋求更大的经济回报。依托风景区或风景小镇形成旅游综合体,实际上是要实现休闲度假与旅游观光的互动依存,两者共赢发展。传统景区凭借其独具魅力的资源及市场优势,能够对市场产生强有力的号召力,但缺乏相应的休闲平台,无法留住游客,难以引导二次旅游消费。这时在风景区外部或风景小镇的内部搭建一个休闲平台,配置充足的休闲、度假、娱乐、玩赏项目,借助景区已有的环境氛围,形成特色的度假生活方式,引导出新的市场需求,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形成多日多次的体验式旅游消费,反过来又能促进景区观光旅游的持续繁荣。如张家界国际旅游商业综合体即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 林峰、贾雅慧.“旅游引导的区域综合开发模式”与旅游投资新时代[EB/OL].旅游运营网,,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