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发展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发展的前景

篇1

摘 要 社会福利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正处于向前或向后、或存活发展或淘汰消亡的十字路口,这对社会福利企业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 福利企业 发展前景 经济学思考

在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今天,本人现就现有的福利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从福利企业的政策方面入手,对福利企业发展前景阐述本人浅显的思考。

一、福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

目前,虽然福利企业的产权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但基于当前经济体制的束缚,当前福利企业产权改革可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界以及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福利企业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众多经济工作者对福利企业的发展作了客观而中肯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措施,但分析之后发现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操作性。为此本文将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福利企业发展的若干针对性的举措。

2.目前,福利企业在产权制度方面的改革仅仅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尽量理顺产权关系,通过中介机构,对福利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进而运用法律形式即公司制度规范出资者与企业的关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中介机构缺乏实践经验以及企业领导缺乏对公司法律方面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步履为艰。二是,实行股权分散化,改变过去集体投资主体的办法,转而为集体、各类法人、职工个人和社会自然人持股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方式,从而对企业形成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然而这样的举措使得企业性质含糊不定从而使政府的监管变得无所适从,监管力度大打折扣。

3.福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完全能置身于市场经济之外是不可能的,福利企业较为特殊它既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又有其特殊之处。它有接受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责任,更有稳定社会的重大社会责任,因此国家特殊照顾享受在税收政策上的扶持和优惠照顾。因而福利企业的改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原有免税金形成的净资产优惠政策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1) 福利企业改制后符合《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仍保留福利企业资格,但是,也有一些地区以税务总局尚未作出对福利企业改制后如何减免税为由不予或随意免税。(2) 福利企业改制后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难以切实得到维护。(3)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享有一定政策优惠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福利企业改制形式,但是改制形式实际操作过程中僵化,改革进程往往不了了之。

二、对改制后的福利企业发展前景的政策思考

1.福利企业中绝大多数已实现了转制,但也有少数历史包袱较重的老民政直属企业仍然没有实施。虽然福利企业已基本实施转制,但现实是政策上对其合法性未予以确认。这里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福利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投资主体未确定的问题;二是减免税的量化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涉及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有关部门无权决定,然而福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所谓的变通方法:一是仍然戴着红帽子;二是减免税资金仍为国家扶持资金科目挂帐,不予量化。这导致了福利企业改制工作的不彻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福利企业改制后确定其社会功能的定位,同时民政部门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从而确保已改制福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保质保量的充分享受到位,并通过调查研究,会同国税局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供事实依据和修改意见,争取从根本上解决政策障碍。

2.新办福利企业政府要严格控制规模总量,合理调整福利企业准入机制,为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做好政策支持。社会福利生产管理部门应积极探讨监管工作的有效办法,坚持在监管中服务,在监管中提高的原则。一是在为新办福利企业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目前的工作中,对新办福利企业缺乏具体认定办法,税务部门行使否决权有很大随意性,建议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一个“社会福利企业审查认定办法”,以实现新办福利企业规范化。二是把住年检关,在年检别是在退税服务中加强监管。三是在日常服务中加强监管。

3.个别福利企业利用国家政策的纰漏,出现挂名不上岗、多头挂名、残情不达标等现象,介于此建议通过以下两个渠道加强对福利企业的监管工作。一是,加大对违规福利企业的稽查力度。在检查中,凡是发现不符合标准的福利企业,责令其整改,整改期间不得享受退减免税,严重不合标准的取消福利企业资格。二是,强化年检年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开展福利企业税收专项稽查,逐步建设福利企业资质管理网,以最终实现福利企业及残疾职工的全动态管理。

4.通过地方立法,规范福利企业管理,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势在必行。但中央尚未立法的情况下,地方先行立法尚不可行。因此笔者建议各地方民政厅会同国税、地税等部门制定社会福利企业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报请省政府批准转发,以填补政策真空。一旦国家相关立法出台,即向省人大或省政府提出实施性立法项目的意见。

三、结语

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正经受严峻挑战,文章从福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状况入手,对改制后的福利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政策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令丞,李悦.论产业经济发展新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3(9).

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会计管理工作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引起足够重视。以下结合当前企业会计管理的主要模式,对企业会计管理的应用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企业会计管理的常见模式

若想不断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必须奠定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基础上,才能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最大化。以我国当前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可将会计管理工作划分为三大模式,具体分析如下:

1.分散型会计管理

分散型会计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较为认可的模式之一。由责任单位负责会计人员或者会计业务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会计人员在第一线担任核算工作,更利于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动状况等,更利于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统一型会计管理

采取统一型会计管理,更利于会计职能的发挥,对推动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责任单位的核算机构,已成为企业会计部门的重要一部分,是会计部门的委派机构,为具体的责任单位提供服务,更好地履行会计职能。

3.交叉型会计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只有得到人的理解与支持,才能确保会计职能落实到位。因此交叉型会计管理模式与科学管理原则背道而驰,如果在企业管理体制中采取交叉模式,可能出现管理漏洞、重复管理等问题,一旦出现矛盾必将相互推诿,难以落实责任,造成管理工作的一片混乱。

二、企业会计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1.提高现财意识

随着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完善,除了给企业带来自主理财的良好机会,同时也将企业推入市场经济万变的大潮中,将面临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因此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出更多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树立全新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1)树立发展观念

企业的发展应奠定在长远利益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管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更要加强对长期规划的重视程度。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风险和回报率成正比例关系,因此企业除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之外,更要很好地处理风险和回报率的平衡关系,合理安排企业流动资金,避免过于注重短期行为,而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制约。

(2)提高风险意识

由于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渠道风险、筹资风险等,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尽量将风险可能性降到最低。

(3)积极运用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商品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方面,会计人员亟需快速、全面、精确地获得信息,为企业投资或筹资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对企业运营状况的全面了解,为企业管理出谋划策,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优化调整,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信息化应用意识,对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工具保障。

2.不断完善会计管理的评价体系

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杠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较为片面,主要集中于记账、算账、管账;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会计的管理职能日益凸显,并不断朝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发展。因此,会计管理的视角不断扩展,会计管理模式的优劣也将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会计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体系,必须做好企业的参谋者,为推动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提供服务。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来说,开展有效的绩效评价,可对会计管理能力进行客观分析,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挖掘人的潜力,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3.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在新时期,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强化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从根本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发挥监管作用。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监督范围、监督原则及监督方法,并配以奖惩制度。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与评价工作,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缺陷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4.创新企业会计监管方法

作为现代化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监管程序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职能,构建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系统性地开展会计规划、会计控制、会计决策、会计考核以及会计分析等工作,对企业各项业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通过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奠定在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另外,现代化企业具有自主理财权,如企业的自主筹资、资产处置、技术开发、自主投资以及会计机构的设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等。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实际情况,全面控制规划、协调及考核等各业务环节,强化会计管理职能,与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相一致,强化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物资管理等,通过渗透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地成长。

5.构建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强化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考核与培训工作,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构建一支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首先,从源头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对于没有经过考核并获得证件的人员,坚决不予从事企业会计工作,从根本保障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水平;企业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鼓励会计人员参加职称考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其次,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引导会计人员定期参与考核及培训工作,尤其在新制度、新法规、新原则出台之后,必须做好培训工作,确保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再次,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当前,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的问题,企业要承担起应付的责任,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不受利益蛊惑,真正落实会计监督与管理职能。

篇3

档案馆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长期以来档案馆工作主要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其服务方式则是利用者“要什么”,档案人员就“找什么”的等候式服务,把档案馆置于相对孤立的地位。这种服务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淡化了挖掘、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料信息的意识,局限了档案资料信息的利用,特别是缺乏利用者的现状及未来需求趋势进行调查、了解及研究,缺乏主动提供利用的方向、目的。档案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改善态度,提高档案人员的服务质量

在新形势面前,档案人员要随着企业的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改进自己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文明、周到、规范、亲切的优质服务,是员工素质的体现,要把档案服务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重视档案行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挖掘人的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注意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充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为行业行像与个人行像的完善做出努力。

二.优质服务

未来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档案馆不仅是档案信息收藏的中心,而且也是档案信息的服务中心。档案馆工作人员送给用户的不仅仅是一卷档案,而是在传播档案信息和文明,这要求我们的服务要有文化、重科学、讲时效。要求档案馆每一个员工在为档案用户服务时,要树立“用户第一,服务为主”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要有“百问不厌”的服务精神以及“百问不倒”的服务素质,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档案馆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档案馆是提供档案信息的中心

收集和管理档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档案的安全和档案价值的发挥,使档案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社会服务。因此,要求档案人员:一是要提高对档案价值的认识。档案不仅对过去的问题有查考价值,而且在现实工作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科技档案,存在着某种潜在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档案信息向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做好基础业务工作,熟悉馆藏档案,为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三是树立超前意识。根据本单位的主要职能、工作动态、利用者利用档案的情况、上级下发的文件,分析和掌握本单位现时和今后的需求及社会动向,有目的地进行专题目录的制作和档案的编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企业档案馆是存贮和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随着企业档案日积月累,数量巨大,内容重要,以及企业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企业档案馆不仅提供企业档案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且逐步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服务,这也是指日可待的。

一、深入开发档案的价值主要依靠:人的因素、管理因素、技术与设备因素

第一,人的因素。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又体现为人才的竞争。首先作为科技文化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增加和建设一支过得硬的档案专业队伍尤为重要。作为一名称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综合知识,这是必备条件之一。其次,能够以科学的态度、有效的工作方法,去认真对待每一份资料,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再者抓好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档案人员不仅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情操与品格,能够敬业爱岗,薄乐于奉献,而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充分胜任本质职工作,并不断进取,勇于创新。

第二,管理因素。档案管理水平只有跟上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工作都会蓬勃发展。在管理方法上应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三,技术与设备因素。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达到档案价值深层次开发和共享利用的理想措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之中。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工作效率高,检索渠道多,速度快,查全查准率高,能够产生多种形式的目录和索引,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分挖掘档案内在价值,使其多层次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缩微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之中。利用缩微技术管理档案,具有缩小档案体积,便于收藏,查找迅速,传递方便,容易复制,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具有法律凭证作用等优点。将计算机技术与缩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应用于档案管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将缩微档案库变成计算机的外存储器,计算机作为缩微档案的检索工具,将会形成大型、高效率、多功能、自动化档案管理系统。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 铅酸蓄电池 必然选择

前言

近两年来,血铅中毒事件频频被报,人人闻铅色变,全国发生影响较大的血铅超标事件多与涉铅的铅蓄电池企业相关。血铅事件使得铅蓄电池污染开始被广泛关注,铅蓄电池行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一、铅酸蓄电池企业的现状及问题

2011年3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务院九部门联合对铅蓄电池行业企业进行彻底排查,全面整治环境违法问题;5月18日环保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称将用最严厉的手段来全面整治铅蓄电池行业、铅再生行业,努力遏制铅污染事故多发的态势,使得“关停”和“整顿”成为铅蓄电池产业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从结果来看,截止到2011年7月31日,全国共排查1930家铅蓄电池企业,其中被关停企业占82%,仅有252家企业继续生产。以浙江省为例,全省328家企业取缔关闭216家,停产整顿99家。从浙江、广东、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安徽和四川等省份的整顿结果来看,大量企业将面临着整顿甚至关闭的可能。全国26个省、区、市环保部门上收了铅酸蓄电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权限。

这些被关停取缔或停产整顿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企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极大地浪费了资源。据2011年环保部排查统计,全国铅酸蓄电池企业中80%为中小企业甚至是手工作坊,生产规模只占全国的40%。这些小企业和小作坊既不承担环保成本、又钻税收漏洞,正是因为有它们的存在,铅酸电池行业一直处于散、乱、差的状态。这些企业采用大都为落后淘汰的制造工艺,资源利用水平低,严重影响到我国铅资源的安全,而中国大约有80%的铅金属用作制造铅酸蓄电池,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我国现存的铅矿资源大概还可以开采13年。

2、清洁生产水平低,重金属污染严重。铅酸蓄电池企业的重金属污染主要存在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或回收环节:1)生产环节在涂板、电池清洗工序产生含铅的重金属废水,在板栅铸造、合金配制、铅零件及铅粉制造等工序,产生多种含铅烟、铅尘;2)废旧铅酸电池回收熔炼加工过程中产生铅尘、冶炼废渣及废水。近几年我国血铅事件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为大量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对必须配套的环保设备投入不足,甚至较大企业自律性不足即没能按规定生产,清洁生产意识淡薄。

3、缺乏规范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铅再生技术落后。铅蓄电池作为一种易耗品,通常使用寿命在1-2年,我国每年有大量废铅蓄电池产生(每年约产生废铅蓄电池上千万只),而规范化管理的回收渠道没有形成。当前从事再生铅的数百家企业中,95%以上是小民营企业,工艺落后和环保设施差等结构性矛盾突出。各地方将回收的铅酸电池随意拆解、酸液随处排放,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4、对铅酸蓄电池企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铅酸电池技术落后不好用。很多人认为,铅酸电池代表着落后的技术,应用前景不广,最好用的就是锂离子电池。误区二:铅酸蓄电池必然产生污染。认识上的误区使得铅酸蓄电池企业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二、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的预测

(一)铅酸蓄电池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市场规模庞大。

目前铅酸电池作为一项非常的成熟技术,占所有蓄电池市场份额的70%。如果离开铅酸蓄电池,我们的生活将无法想象。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用于手机、MP3、MP4、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少量用于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目前存在一个很大的技术瓶颈,就是正极材料制造方法尚未解决,许多专利被国外公司、机构掌握、价格较高,而且锂离子成组蓄电池容量一致性比较差,安全性尚存问题。铅酸蓄电池在短期内是绝对不可能被替代的。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为铅酸蓄电池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

(二)铅酸蓄电池行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未改。

随着《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必将极大的提高铅酸蓄电池的环保进入门槛,而这个门槛所需要的巨额环保投入对于目前那些中小型、小微型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是无法跨跃的,大中型企业则将因为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投入到环保治理中而成为行业的整合者,这些行业的整合者也将会因此而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因此,从目前的政策环境来看,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顿整合在政策层面不会发生改变,其行业集中度将逐渐提高的趋势也没有改变。天能集团、骆驼电池、南都电源等主要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商利用自身雄厚的资本、成熟的技术,成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整合者。

(三)大量新工艺新产品将被催生,动力储能用铅酸蓄电池、管式电池、卷式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式铅酸蓄电池成为未来铅酸蓄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新式电池具备储能高、耗资源低、全封闭无逸酸等特点,一方面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另一方面也很好的满足了现今我国工业发展对新式电池的需求,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它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走出“血铅”的死胡同,发展循环经济是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必然选择。

1、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需要,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铅酸蓄电池产业政策的必然要求。2011年对于铅蓄电池行业来说可谓经历了一场生死浩劫,截至目前,该项整治仍未结束。近期工信部公布了“十二五”期间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中新增了铅蓄电池行业,对其设定的淘汰目标任务为746万千伏安,虽然淘汰总量不大,但却彰显了国家继续重拳整治重金属污染的决心。随着《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铅酸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这些行业管理政策的出台,迫使铅酸蓄电池企业急需转型升级。

3、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变“散、乱、差”的状态和走出上述“误区”的必然选择。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污染重点是

鱼龙混杂的小企业,是它们给这一产业“抹了黑”。而天能集团、骆驼电池、南都电源等铅酸蓄电池企业一直致力于生产过程中铅污染控制和废铅酸电池再利用的研究和实践。如天能集团在动力储能用电池研究、内化成工艺防治重金属污染和污水零排放等方面取得的技术成就,为行业清洁生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其正在打造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极大地推动了长兴县铅酸蓄电池产业集群发展,为国内铅再生利用行业树立了标杆。

4、铅酸蓄电池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铅酸电池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依然蓬勃旺盛,一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其他替代产品的技术没有发展成熟的当前,依然是市场的主流。2011年1-11月,全国铅酸蓄电池的产量达1.29亿千伏安时,同比增长2.95%。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市场的发展,为铅酸蓄电池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铅酸蓄电池企业一方面必须创新技术工艺制造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形成“生产——回收——再利用——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无论从环保角度考量,还是从产业角度观察,一大批环保不达标的铅酸蓄电池企业被关停,都是值得称许之事。尽管短期内,由于不少企业退出市场,或许会对供需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2012-2016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北京产业研究院,2012;

2、钱伯章,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J],经济与管理,2006(3);

3、孙桂林,废物资源与生物能源,化学工业出版社[J],2004(3);

4、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科学出版社出版;

5、王大中,21世纪中国能源科技发展展望[J],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篇5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战略;战略管理

建筑业企业竞争发展战略是指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所采取的直接抗衡竞争者挑战,并在竞争中获胜,求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

一、当前国内建筑企业战略思维的失误

1.没弄清战略的实质

当前各大建企公布的战略十分相似,同质化严重:一般都是强调要维持与稳定主业,再搞多元化,搞房地产。战略同质化实际效果是这些企业没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差异化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客户选择你的理由。企业想做什么往往不是战略,不做什么很可能就是好的战略,从这个意义讲,战略就是放弃。战略思维要从客户和市场出发而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你能做什么不重要,客户将如何选择很重要。中国大型建企战略趋同导致市场无法选择,从而将陷入更严重的恶性竞争。

2.不是在规避风险而是在加大企业风险

很多建企因为近年的项目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房地产暴利诱惑难挡,转移资源进行多元化,进入上下游行列多元化。考虑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规避当前的建筑主业亏损风险。以为建筑业薄利或亏损换用其他产业块来补,这在逻辑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在企业一定阶段是一种优势战略,但是对大多数国内建企来讲时机尚未成熟,而规避风险作用更小。因此当前中国建企的多元化战略实质,不是在规避主业风险而只是在逃避企业发展战略内部变革的压力和困难。

3.战略焦点失误

大部分建企的战略思维的焦点是在外部,而不是聚焦企业内部找问题。对当前的经营困境,希望政府采取措施提高标价。另一种主流方法,寻找行业外的暴利机会,哪里有暴利去哪里。这样将焦点聚焦在政府救援和外部暴利机会的抓取是战略上的典型机会主义,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可持续无关,与企业的竞争力无关。

二、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

1.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3)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发展战略。

2.稳定型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3.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稳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企业发展战略。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分为3种类型,即转变战略、撤退战略和清理战略。

(1)转变战略。是指企业虽然陷入危机境地,但还有挽救和值得挽救经营事业所实施的一种企业发展战略。

(2)撤退战略。这种战略能保存企业实力,等到一有机会就可发动进攻。选择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有:出卖部分资产,削减支出,削减广告和促销费用;加强库存控制,削减一部分管理人员,撤退出一些市场目标,将企业经营资源集中到企业的主导项目和核心市场上。撤退战略包括放弃战略和分离战略。当企业遇到很大困难,预计难以通过转变战略扭转局面或当采用转变战略失败后,企业就应采用放弃战略。

(3)清理战略。又称清算战略,即企业由于无力清偿债务,通过出售或转让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偿还债务或停止全部经营业务,而宣告业务生命结束的企业发展战略。清理战略分自动清理和强制清理战略两种,前者一般由股东决定,后者需要法律决定。清理战略是所有战略选择中最为痛苦的决策,所以通常情况下是所有企业发展战略失败时采用的一种战略,在毫无希望再恢复正常经营时,早期清理比被迫破产好。

三、培养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3部分:市场营销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包含了组合社会资源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创新能力就是组合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对已有资源的集成来实现。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服务创新能力还意味着通过灵活的工作流程,保证迅速转型以开发新的市场。

1.勇于接受同行业的挑战

在建筑市场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作为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从心理上要树立敢于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信心。要树立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勇气。有敢于打大仗的信心,也要有敢于接受失败的勇气和精神。

2.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在人才的培养上,形成阶梯状的人才梯队;在配置上形成部门间的侧重安排,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我用”。企业经营部门的人员配置应该是最强的。对强与弱检验的标准应该是能够适应当前和今后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谓强与弱,笔者认为主要是指人员专业配备合理,既有建筑经济方面的人才、又有工程施工方面的人才;既有土建工程的人才,又有其他专业的人才。经营人员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即与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市场经营、社会公共关系、心理学、计算机应用、建筑经济、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规定等等。面对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代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促使我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完善管理经营理念

(1)全面搜集信息。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我们要善于收集信息、甄别信息的真伪。在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前,要有处变不惊和随时应变的能力。而掌握的信息越多,企业的决策就越准确,企业的应对就越快速。因此,树立信息时代的正确经营观对企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及时把握机遇。及时发现工程发包的信息来源、及时报名参加投标活动、及时利用一切条件宣传自己企业的实力形象、及时总结自己的以及别人的中标和参与开标活动的资料,从中找出可以借鉴的东西,不能放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机遇。

(3)学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数据库的一般知识、预测分析的一般方法、电子信息搜集传输打印的应用技巧和网络技术运用。在管理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收集的信息,整合各部门的资源,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以达到最佳状态。

(4)在实际经营活动中,要善于学习。加入WTO后,全新的经营理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人的冲击、陌生的竞争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接踵而至,要求企业要善于学习、消化新的知识,才能适应全新的环境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善于及时总结经营经验,学习和掌握一般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的方法。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内涵和发展潜力。在市场国际化的未来,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是理念之争、品牌之争。建筑企业品牌不只是一群产品,而是企业的精良管理、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在市场上的公众认同形象。由于加入WTO之后,要与国际老牌劲旅在世界市场上比高低,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和“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并将之转化为企业文化,转化为商机,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发展之路。总之,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地分析环境的变化,认清形势、认清自己,及时地把握机会,弥补不足,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变革,才能不断增强实力,把握未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发展

一、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概念

电子科技企业是从事高科技科学技术服务为主体的行业,所谓环境指的是存在于外部组织以外的一种影响到组织内部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任何的创业活动都会存在一种创业环境,这种创业环境会影响到创业行业发展的平稳性和规模,从科技企业的创业的实际发展来看,创业活动受到了多层面的影响,比如创业文化与国家创业的政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或者是本地科学技术的发展实力等等,创业环境的维护不仅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更多的还需要科学技术的成熟,需要文化的帮助,以及经济发展的支撑,科技企业的创业也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

以发达国家美国为例,美国有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企业借助高科技平台孵化出微软、苹果等电子行业巨头。

二、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发展特征

电子科技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类型,尽管电子科技企业的构成要素在内容上与其他企业一样,但是各要素的重要性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和整体系统的运作上则与一般企业表现出了不同。

电子科技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力的大量需求是因为生产力的基本保障,技术的需求是因为科技型企业本身特性的规定。电子科技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求必须自我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自身素养,可以让自我通过多种学科的交织学习提高自我的科研能力,而且企业内部拥有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设备,投资费用很大,产品的技术使用要求很高。

2.1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

科技企业中技术要素的主导地位很重要,科技企业必须要让技术要素占主导地位,其他任何要素都要围绕技术要素为重心进行组合,其他类型的传统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机械的生产能力,通过生产转变为产品而带来经济消息,而电子科技类企业需要技术为经营手段,企业主要的功能是技术创新与发展,电子科技企业的员工主要工作是研究与创新,电子科技企业的产品与技术术语高新技术范畴,电子科技企业的技术要素要有所提高,电子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在技术研究上具有优势。

2.2创业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投资,资金的投资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创业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撑元素,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作为后续支援,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良好的资金基础,尤其是电子科技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2.3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强

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只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然而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技术、知识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集合于一身,可以融会贯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拥有指导能力,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角度上具备战略指导的能力。

2.4员工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

电子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电子科技企业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强,因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人才。与一般企业相比,电子科技企业中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学习能力。在电子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建电子科技企业可以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但必须拥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并可用知识换钱来发展企业,所以说没有一家成功的电子科技企业不重视人才的。

三、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

任何企业的创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就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言,电子科技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技术进步迅速使得企业创业总是处于不可控制、难于把握、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深圳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可以归结为创业者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上,我们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的三个子环境构建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体系并重点就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对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论述。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体主要是企业构成的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主体的技术市场。电子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电子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融资环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资本对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支撑,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

人才环境。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的综合体,这些人才对于科技型企业所能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让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策性与法规环境。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会面临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依赖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委托机构,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事务所去办理相关法律性的问题,可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良好发展与运营,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业可以详细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时有效的反馈企业发展信息。

篇7

关键词:井下作业技术 勘探开发 油气田 发展

Abstract: the 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as an important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mean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and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loration targets become more complex, development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goals,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needs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oil-gas field downhole oper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undergrou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E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井下作业技术作为为勘探开发服务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的对象更加复杂开发要实现高效益的目标,对井下作业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对出现问题与故障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使油水井恢复正常生产。

二、井下作业技术现状

井下作业技术主要包括机具装备、工艺技术、方案设计等内容。近年来,辽河油田井下作业行业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装备更新和技术升级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大幅度提升了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装备方面配备了千型压裂车组、大负荷(60t及以上负荷)车载修井机、连续油管车、制氮注氮装置等先进设备。技术方面形成了压裂酸化技术、大修侧钻技术、试油测试技术、综合治理配套作业技术、常规维护性作业技术、特种油藏井下作业技术和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等多个井下作业技术系列,较好地满足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三、油气田井下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目前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对井下作业技术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把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定为总目标,从作业装备和作业技术两个方面,主要发展以下五项技术: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压裂酸化技术、压裂酸化技术、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连续油管技术。

1、提高单井产量作业技术

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降低综合生产成本为目标,开展径向钻孔技术、防砂射孔技术、高效选择性堵水技3项内容研究。

径向钻孔技术研究

以低成本的方法增加低渗透等油气藏的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为目标,开展径向钻孔技术研究。通过大孔径射孔射穿套管、高压水射流喷射地层形成孔眼和机械旋转钻头钻穿套管、水射流与机械旋转钻头相结合钻出地层孔眼两种方案的优选研究,确定最佳技术方案,研制井下工具,配套地面设备,形成一次下井可在地层不同方向钻出直径30mm左右、深度2-3m孔眼的配套技术。

防砂射孔技术研究

针对出砂油气层的开采,开展充填式防砂射孔和大孔径防砂射孔技术研究。在目前研制的单一防砂射孔弹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防砂射孔弹的防砂评价研究,根据储层岩性及出砂粒径,研制系列防砂射孔弹,开发防砂射孔优化设计软件,形成防砂射孔技术系列,提高防砂效果和油气井产量。

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

油井堵水是注水开发油田控制油井出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通常的堵水方法是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上升,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越来越突出,机械堵水已不能适应此类油田开发的需要,必须开展高效选择性堵水技术研究。重点研制高效选堵剂(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出水大孔道、选择性堵水而不堵油的高效选堵剂),并开展深部堵水施工作业技术研究,提高堵水效果和油井产量。

2、压裂酸化技术

根据油气田开发对压裂酸化技术的新要求,以提高压裂酸化效果,降低压裂酸化成本为目标,在加强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以下5项技术内容研究,逐步向开发压裂方向发展。

高含硫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研究;

低渗气藏采取小井眼、水平井等特殊工艺完井后的高效压裂酸化技术研究;

深井超深井压裂酸化技术研究;

岩性等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技术研究;

稠油高凝油藏提高压裂酸化效果新技术研究;

大型压裂技术研究。

3、井控新技术

以保护油气层为目标,在现有带压作业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井下控制工具、井口控制装置的研制和作业工艺技术研究,提高检泵、清砂等作业全过程油套管压力控制水平,实现油、气、水井作业全过程不压井,防止作业对油气层的二次污染伤害,提高油气井生产能力。

油、气、水井作业全过程不压井作业机具及施工技术研究;

无伤害作业工作液体系配方研究;

提高作业自动化程度和作业质量配套工具、装备研究。

4、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

重点开展针对多底分支井、小井眼井、水平井等特殊工艺井作业井下工具的研制和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形成特殊工艺井作业技术系列,满足生产需要。

多底分支井完井技术重新乃纳入到技术研究领域;

小尺寸井眼修井、压裂酸化等措施作业井下工具及配套技术研究;

水平井作业配套技术研究。

5、连续油管技术

在整合现有连续油管作业技术的基础上,引进连续油管压裂车和连续油管侧钻车,重点开展连续油管压裂、连续油管侧钻2项技术内容研究。

连续油管压裂技术研究

针对层状油藏、不连续油藏等需要进行的多级分层压裂以及分支井压裂,利用连续油管压裂技术,有选择性地进行支撑剂填充,实现在作业费用允许范围内有效地进行边际油藏压裂作业,提高油藏经济开发效果。在引进连续油管压裂车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适用于连续油管压裂的低摩阻无伤害压裂液、支撑剂研究和施工作业配套工具、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低成本、高效益的压裂工艺技术。

连续油管侧钻技术研究

针对套管损坏井复产需求,以应用连续油管进行老井侧钻为目标,引进连续油管侧钻车,配套井下动力钻具或电动连续管钻井系统,研制配套工具,开展连续油管侧钻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低成本的侧钻工艺技术。

四、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经过许多科技人员的努力,国外许多以前不成熟的井下作业工艺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先进、成熟的技术,并广泛推广应用于国内外油田施工现场;国内许多油田采取多种方式广泛与国外石油公司、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及装备公司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井下作业工艺技术,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先进的井下作业工艺技术,在各油田现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光.王新河.油气田井下作业修井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蔡长宇.辽河油区稠油井下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特种油气藏.2005.12

[3]王新纯.修井施工工艺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出路

Abstract: Private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ic subject. The solution to China's large number of employment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strategy.

Keywords: privat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dilemma; way out

中图分类号: F276.5

据中国工商联2013年的2012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中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突破千万家,达到1059.8万家,同比增长12.6%,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达29.8万亿元,同比增长21.3%,企业规模实力继续增强。同期,中国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3984.7万户,同比增长7.8%。2012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4.9%,高于国有工业企业的6.4%和全国工业企业10%的平均水平,在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民营经济是民生经济、富民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但需要重视的是民营企业在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严重制约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重大威胁。

一、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

1、民营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前所未有

《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显示,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难”或“非常难”的民营企业家占49.9%,认为“有难度”的占29.2%,认为“不太难”或“不难”的占20.9%,由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不少民营企业选择从民间渠道筹资。中小企业融资难表现在:融资难,难从正规银行贷款;融资贵,民间借贷利息太高;融资纠结,有企业开玩笑说借高利贷是找死,不借高利贷是等死;融资乱,有的银行、上市公司也参与到民间高利贷。

我国民营企业原本靠自有资金经营,后来有的也靠非正规渠道借贷经营。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及健全的会计制度,并且难以提供较多的担保品,不易取得正规金融系统的信任,很难进行多方的稳定的融资,极易产生资金周转不灵的危机,或给扩大规模、开拓新业务带来限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总认为单位的一切财产都是我自己的,算不算帐无所谓,肉总烂在锅内。甚至不愿意告诉外界真实的经营状况,不设正式帐,或设两套、三套帐,老板想怎么算就怎么算,怎么有利怎么算,其提供的会计报表很难取得金融单位的信赖,这样必然造成正规融资的困难。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只能靠拉关系、高付出去解决急需的资金。2、成本上升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有专家认为,如果发展方式不转变,未来会有40%左右的民营企业因为人力、资源等成本上涨面临死亡或被淘汰的危险。而一项针对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高于资金紧张、不正当竞争、国内需求不足、出口需求不足等其他选项[2]。从人工成本的情况来看,认为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上升”的民营企业家占98.6%,从物料采购价格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占87.7%,这一数据比2011年高了11.9个百分点。

3、高端人才贫乏,人力资源结构不稳,流失率高

由于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市场,民营企业当然不缺乏廉价的一般劳动力,但缺乏中、高层次的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族式合伙发展起来,未经过改造的民营企业,高层管理者均是过去的合伙人及其亲友,再优秀的人才也很难进入其管理和决策圈,任人唯亲顽固观点,制约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难以打破的家族、亲属关系网,使很多优秀人才望而生畏或一走了之。二是民营企业虽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但没有根据管理和需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和制订必要的,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及制度,使很多优秀人才认为在民营企业干看不到希望、没有保障、没有安全感,完全依赖于老板的信赖程度。三是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一般员工的待遇还不高,其医疗、保险水平也很低,导致员工均有后顾之忧,无法跳槽的员工能耐心地去等,但有些优秀员工,特别是有办法进入外企、国营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员工,是很难留住的。

4、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仍然还是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型产业经济体系,而民营企业在这中间所承担的作用更大,占比更多。整个生产制造依然以加工组装,低附加值产品为主。随着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转产和产品升级,一些区域内崛起了一批新兴产业经济,如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通讯技术设备,电子信息,技术开发与咨询服务业等科技含量较高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但是传统产业如建筑业,普通制造业,商业零售与批发业,餐饮服务业在民营企业营业收入中仍然占到60%-70%。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在科技投入和发展水平上仍然落后。另一方面则受到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如民营企业在邮政、通讯等利润率高和垄断性强的产业准入政策的限制,这无疑对民营企业的产业优化升级是一大制约因素。

二、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出路及发展对策

1、完善自主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

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虽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还在于企业简单依赖于物力、人力资源投入的增加,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企业过少。民营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持续竞争力,关键还是要建立起自主创新的企业机制,一方面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创新,努力创造人才、技术引进的良好环境。提高科研开发资金的投入,不断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品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其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创新,吸引企业外部的扶持。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产业优化的产业政策,创造人才、资金、技术引进的宽松环境,逐步放宽民营企业在铁路、公用事业、证券等行业的准入限制,促进民营企业扩大其发展空间,逐步使民营企业的整体产业发展层次得到有效的提高。

2、内部培养提拔与空降并重,化解人才之困

不论是内部培养提拔和还是外部空降管理者,都是解决企业人才瓶颈的手段。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内部培养提拔应该是作为满足人才需求的主要手段和长远规划,而外部空降则只能作为解决紧缺人才和满足短期需要的配套手段,两者的地位不可偏废,更不可倒转,这是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当然,不论是内部培养提拔还是外部空降,我们既不能认为内部培养的就是好的、对的,就是和自己一条心的,也不能认为外部空降的就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或者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终确定正确的真正的人才。

3、走全方位改革之路解决融资难发展之困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或缓解融资难问题:

(1)民营企业应增强内源融资能力。解决资金问题的顺序,首先应是内部挖潜,只有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才会想到对外融资,这种依赖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的过程即所谓的“内源融资”。发达国家的企业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通常占60%左右,我国民营企业的这一比重为65%。内源融资是外源融资的基础和前提,它有自主性、长期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等特点,所以,民营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盈利水平,从而增强自身的内源融资能力。

(2)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发达国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自企业内部的利润积累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在我国,社会存款基本上都进入银行,银行安全流出的渠道又太窄,造成“水库爆满,禾田干涸“的怪现象[3]。要跳出这一怪圈,必须从源头上分流社会资金,允许企业开展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险融资等多形式的直接融资。

(3)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但金融领域始终都是“玻璃门”、“弹簧门”,各类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入。在美国,有上万家的银行,服务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大银行资金实力强,服务大企业,中小银行规模小,服务中小企业。我国也应采取这种金融服务方式,让各种类型的银行发挥各自优势,提供有特色、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包括批设民营银行,让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服务民营企业,

(4)走产权多元化和法人治理之路

要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风险,提高其信用水平,增强其融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公司制企业不同于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财产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在这样的企业里,价值形态的财产所有权和实物形态的财产所有权相分离,投资者拥有价值形态的所有权,但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为所欲为。董事会作为企业法人财产的所有者,掌握着企业的经营决策大权。这种财产制度能有效地消除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由投资者独断专行的弊端。在企业财产制度创新的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股东会、监事会和董事会应相互制衡,董事会成员应多元化,它不仅应包括企业的投资者,而且应包括来自社会的独立董事及员工代表,以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和民主。

总的来说,民营企业要解决目前的困境,主要解决信贷和融资问题,控制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管理,加大研发及技术进步,开拓国内及国际市场,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骁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发展[J].人民论坛,2013,(2):94-95.

篇9

摘 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次渐进的,大致上经历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发展历程。随着技术和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上升,整个社会对知识的认识发生了显著变化。可以说,人才带给企业的附加值在持续增加,在企业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经济的建设性意义。本文就知识对当前企业的发展做了说明,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完善推动企业经济实力的增强。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企业发展 影响

自从上世纪一次次能源危机的出现,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能源危机引导工业经济逐步走入资本经济,同时引导科技更快的地向低实物资源利用的软科学领域发展。人类经历了农业化浪潮、工业化浪潮后逐步迈向信息化浪潮――知识经济。

全球性的经济运行模式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00年前替代了农业经济的工业经济,正在逐步被另一新型的经济模式替代,它就是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理论

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从内涵来看,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

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相比,具有特征:(1)资源利用智力化 ;(2)资产投入无形化(3)知识利用产业化;(4)高科技产业支柱化;(5)经济发展可持续化;(6)世界经济全球化;(7)企业发展虚拟化;(8)人均收入差距扩大化

二、知识经济通过全球化经济直接对我国企业产生影响

(一)对企业内涵的影响

首先,决定创办企业的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和技术。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人力和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限制力量而不再是驱动力,而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其次,在企业里,拥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地位迅速上升,举足轻重。

第三,企业的成功在于企业内技术人才拥有的正确的知识和技术。这一点,将深刻地动摇原有企业内的所有权基础,深刻改变企业的内涵。

(二)对企业竞争行为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将从对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经验、技术和经营规模以及开发、加工、营销产品的能力等方面转变为以下几个方面:觅集、创造和更新智力资产的能力;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有效配合能力;通过智力资本出现的资源最佳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等。

(三)对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首先,创新和服务将替代传统的控制和管理。依靠不断找出需要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多来自于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以及把上述两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

其次,企业的柔性管理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将更注重人的因素,更强调以人为中心。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有效地协调生产组织、生产群体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三、我国企业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

(一)企业要注重技术创新开发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主要以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而知识资源的传播与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在运用过程中又能创造出新的知识来。企业必须提高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战略眼光,瞄准国内国际网络创造出来的信息市场,把企业自身具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在此过程中又生产出新的知识资源,促进技术开发研究。

以IT行业为例,IBM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达40亿美元,而我国的联想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到IBM的1/10。为此,联想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公司,投入更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并使企业从原来外购技术然后推广为主的经营模式转化自主研发以后技术推广型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二)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

知识的价值是由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的含量决定的。

(三)知识经济不仅要求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国在企业管理的企业文化上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技巧和艺术。

(四)始终坚持面向市场并占领市场

全面转变市场营销观念,变开发与导向型为市场导向型是中国企业适应新知识经济形式的必然渠道。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企业内部管理 资金 成本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电力企业应该重视日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改革和深化,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由于市场监管体制的不完善,目前宜宾供电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管理思想陈旧、管理方式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企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采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理念,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利于提升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只有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资金运营的安全性。

1、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电力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损失。经营者想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就要对企业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发展策略。同时,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经营理念的革新,以保证竞争优势。

2、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性

由于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不同,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态。企业资金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资金的管理和利用,制定长远的资本运作计划,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心,企业应该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做好企业资金安全监管,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3、财务信息的完整

财务信息的完整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财务报表直接关系到企业资金运转和使用情况,清晰准确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资金利用的依据,能够保证各方面资金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让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管理的优质和高效,同时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定期的收集、审核和汇总,保证财务报表的完整合理。财务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企业要重视财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保证自有资本和债权资本。

二、深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是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前提。企业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构建高质量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主体控制力,不断加强对企业资金和成本的管理。

首先,企业的内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员工的利益和需求,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采用定期和不定期考核的方法,监督员工的日常工作。在绩效考核方面和实践运用中不仅局限于对员工工作状态的监督和鞭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工作量和绩效汇总,确定员工日常工作的能力边际。具体而言,就是让员工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其工作效果在企业中所处业务水平段位,让员工更加清楚自己的工作表现是否优良。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具体执行则是对工作绩效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工作绩效差的员工给于惩罚,以此形成与之对应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从而让绩效好的员工更加积极地工作,让绩效差的员工自觉反省和改善自己的工作状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氛围,提高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打造高质量的员工团队。

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中要较多采纳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避免因为决策的独断性,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和发展。同时,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内部沟通,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要重视员工对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促进企业产权和权责的明晰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制定清晰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章程,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合理科学。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日常管理中重视企业管理的人文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是企业内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该重视对员工的管理。企业要重视日常管理的人文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多考虑员工的利益,才能保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促进企业的快速和长远发展。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员工的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清晰的管理章程,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重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确保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合理。

其次,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负责人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根据企业的日常资金运行情况,制定合理规范的章程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在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中,要规范企业的资金管理,保证充足的流动资金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更加合理规范,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相关的记录和备案,避免资金问题的出现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要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企业定额的制定。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规范企业资金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资金规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关企业负责人应该重视资金管理机制的构建,保证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资金的浪费。

最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控制,有利于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员工的管理意识。对企业资金进行严格、明细化的管理,养成定时清算和核查的良好工作习惯。同时要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工作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制定合理的企业资金控制计划,将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重视企业资金管理是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内部管理涉及到的范围很广,资金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分支,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相关负责人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体制的构建,同时重视对企业预算资金的管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市场定额,针对市场情况,对资金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资金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定时进行审查和统计,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

1、培养科学的管理理念

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要重视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同时要关注市场动态。不断更新企业内部管理理念,将科学的管理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发展动态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企业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制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发现各部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日常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保证审计的合理科学,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进行。还要重视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对企业内部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3、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

风险评估和市场竞争是保证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负责人要重视风险评估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增强风险评估意识,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将风险降到最低。同时,更新管理理念,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竞争中寻求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电力企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从人文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措施和重要性,突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内部管理,不仅可以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而且有利于企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鸿:企业经济发展中深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意义[J].科技与企业,2014(20).

[2] 永桑: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融,2012(9).

[3] 刘娟:网络营销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水利,2015(2).

[4] 樊金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几点作用[J].学理论,2015(2).

[5] 阿英嘎:企业内部管理深化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