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教育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震教育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活动,一方面,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及一大批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在2009年底达到市级教育强镇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二、工作安排和部署
(一)调查摸底、指标分析阶段(2009年4月初)
1、成立仕阳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并报镇“创强”工作办公室备案。
2、对照20项标准指标,从严要求,逐条分析乡镇教育的基本现状,确定教育创强的工作重点、难点。
3、对所辖学校的硬件条件、装备条件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投资建设项目及装备添置的初步计划。
4、对照20项指标,拟定“未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5、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创强经验。
6、召开创建动员会,充分利用“创强”载体,争取多方支持。
(二)组织实施、全面攻坚阶段(2009年4月—8月)
1、向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递交创强申请。
2、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基本完成仪器、图书、计算机、多媒体等装备配备。
4、完成自查自评报告送草稿及填报工作表初表。
5、督促学校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特色校创建工作。
6、整理台帐。
7、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三)查漏补缺、完善提高阶段(2009年9月)
1、再次集中财力加大学校建设、装备力度。
2、完成台帐整改。
3、再次对照指标,审议《自查自评报告》初稿。
4、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5、《自查自评报告》、《达标情况说明》及《申报表》定稿,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营造氛围、迎接评估阶段(2009年10月)
1、全面整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2、召开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部署“迎验”工作。
3、落实好“迎验”工作分工负责岗位责任制。
4、再次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迎验”氛围。
5、接受教育强镇评估经验。
三、工作职责
1.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镇“创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研究和布置各阶段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督促“创强”工作的全面落实。
2.镇“创强”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1)要认真做好负责全镇、各学校“创强”工作的组织、指导、联络、检查、督促等工作。
(2)汇总、整理、撰写全镇“创强”工作材料等。
3.各学校、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主要工作职责
(1)按照镇“创强”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浙江省教育强乡(镇)评定标准》制订工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安排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
(2)按时做好各项材料的收集、撰写、汇总、申报、建档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学校校长对本校“创强”工作负总责,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人员、时间、精力、经费、工作到位。
篇2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创建教育强镇活动,一方面,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内部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及一大批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在全镇范围内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在20__年底达到市级教育强镇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二、工作安排和部署
(一)调查摸底、指标分析阶段(20__年4月初)
1、成立仕阳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也必须建立相应的创建工作机构,并报镇“创强”工作办公室备案。
2、对照20项标准指标,从严要求,逐条分析乡镇教育的基本现状,确定教育创强的工作重点、难点。
3、对所辖学校的硬件条件、装备条件情况进行调查、确定投资建设项目及装备添置的初步计划。
4、对照20项指标,拟定“未达标”指标的整改措施。
5、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学习创强经验。
6、召开创建动员会,充分利用“创强”载体,争取多方支持。
(二)组织实施、全面攻坚阶段(20__年4月—8月)
1、向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递交创强申请。
2、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基本完成仪器、图书、计算机、多媒体等装备配备。
4、完成自查自评报告送草稿及填报工作表初表。
5、督促学校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特色校创建工作。
6、整理台帐。
7、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三)查漏补缺、完善提高阶段(20__年9月)
1、再次集中财力加大学校建设、装备力度。
2、完成台帐整改。
3、再次对照指标,审议《自查自评报告》初稿。
4、邀请省、市专家前来考察、指导。
5、《自查自评报告》、《达标情况说明》及《申报表》定稿,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营造氛围、迎接评估阶段(20__年10月)
1、全面整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2、召开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部署“迎验”工作。
3、落实好“迎验”工作分工负责岗位责任制。
4、再次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营造浓厚的“迎验”氛围。
5、接受教育强镇评估经验。
三、工作职责
1.镇“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
负责对全镇“创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研究和布置各阶段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督促“创强”工作的全面落实。
2.镇“创强”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1)要认真做好负责全镇、各学校“创强”工作的组织、指导、联络、检查、督促等工作。
(2)汇总、整理、撰写全镇“创强”工作材料等。
3.各学校、幼儿园,社区学校的主要工作职责
(1)按照镇“创强”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浙江省教育强乡(镇)评定标准》制订工作方案,落实专人负责,安排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
(2)按时做好各项材料的收集、撰写、汇总、申报、建档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创强”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学校校长对本校“创强”工作负总责,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人员、时间、精力、经费、工作到位。
篇3
一、指导思想
围绕“人才强交”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引进、开发、培养多措并举,加强实施“海州湾英才”计划,扩大人才资源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端引领、活力迸发、激情涌流的高素质、创新型交通运输人才队伍,为推动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以“海州湾英才计划”为统揽,突出抓好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培育,重点统筹抓好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支队伍引进培育,力争每年引进培育各类人次达100人左右,至2015年共引进培育各类人才达到300人左右;同时依托县交通运输协会,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平台和机制环境,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各类人才队伍量质优势,基本建成开放型、创新型、迎领型交通运输人才高地。
三、主要措施
(一)创新交通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牢固树立“人才强交”的发展意识,积极构建主管部门引导、企事业单位为主体、行业支持的人才工作模式,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创新发展的核心资源,不断增强交通人才工作的主体意识。各企事业单位要抓住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要根据自身实际,在每年年初及时上报年度专业人才需求计划,以便及时与县组织、人社部门对接,做好交通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各企事业单位也可根据局里批准的招聘计划,自行招聘或联合招聘。为加快引进交通专业人才,局将积极协调县组织、人社部门,在制定交通专业人才招聘方面给予倾斜,并将适时选拔部分优秀人才到交通企事业工作,可聘其担任副职,其工资福利待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同时加强考核评估,对引进的急需人才,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1.5万元的补贴,暂定3年。各企事业单位也要在评先创优、入党申请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注重向一线的专业人才倾斜,及时制定出台激励政策,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加强交通人才培训教育。
加强教育培训的规划和协调,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培训网络。坚持以自主培训教育为主,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定期组织岗位培训。积极为人才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从实际出发,组织参加上级组织的在职培训学习,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各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交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有计划地采取分期分批轮训、外出培训学习及鼓励自学等方式,不断加大对在职职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岗位培训教育力度,大力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全面提升业务技术素质,着力打造交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3支队伍,为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
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制定和完善股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在交通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中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队伍素质。同时加强人才队伍管理。按照干部任免权限,全面加强交通人才队伍管理和跟踪考核,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四)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
充分发挥县客运总公司、交通工程公司及金泰公路工程公司3家企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作用,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交通就业实习,从中选拨引进交通各类专业人才,为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四、组织领导
(一)完善运行机制。为切实加强对交通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委成立交通引进培育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及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及任务,研究决定人才招聘、培训、使用、管理及奖励政策等问题,力争通过3的努力,基本形成架构科学、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匹配、支撑作用较强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
篇4
关注灾害,关爱生命,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
二、活动重点
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场、进农户。
三、宣传内容
(一)宣传应对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知识。
(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三)宣传介绍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常识。
(四)应急知识、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和预案的解读。
四、宣传形式
(一)自主宣传。宣传周期间,各村场部门单位要在本单位辖区内设立宣传点,采取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广播会等形式,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二)媒体宣传。宣传周期间,镇广播站、有线电视台每天播放一次《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常识和应对处置特大突发事件情况等。
(三)集中宣传。5月9日。镇召开机关干部、村场班子成员大会,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宣传活动。
五、活动安排
1、5月7日,召集各村场部门单位召开宣传周活动筹备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2、按照要求印制好宣传资料。
3、5月8日—13日,镇广播站、有线电视台每天播放一次《突发事件应对法》、预防甲型h1n1流感知识、手足口病及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等应急知识。
4、5月9日,镇机关设点统一集中开展宣传,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咨询、发放宣传资料。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镇长徐忠乐为组长,黎帮道、彭良才、王文华、张军、许冰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文华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场、各部门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能力是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灾害的需要。各村场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精力抓好宣传周各项活动的开展。
篇5
公安院校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公安基层民警,而消防监督工作是公安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消防监督检查流程及重点应有一定了解,对通用消防器材装备应熟练使用及对火灾初期应灵活处置,而这些方面的教学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矛盾。随着建模与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模拟训练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1]。消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研发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与实际脱节的矛盾[2]。该教学系统由训练(软件)系统和3D交互沉浸环境(硬件)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系统软件部分通过三维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设计和研发,系统硬件部分为配套虚拟交互训练内容实现3D沉浸交互功能应用的硬件平台支撑,上述两部分共同构成整个教学系统,以实现在虚拟环境下达到真实环境条件进行实验认知、训练的效果。
1 消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平台的设计
根据目前公安基层工作的需要,教学系统软件平台由消防监督检查、消防装备与灭火技术和灭火救援指挥3部分组成。
1.1 消防监督检查
消防监督检查虚拟训练系统以三维仿真的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背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商场中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和相关消防设备与消防区域的设置情况。该系统主要包括消防监督检查教学展示(3D效果)、消防监督检查的组织、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训练、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训练、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立案、督办和消案的训练、恢复施工(使用、生产、营业或者举办)的检查训练等部分。(如图1所示)
该系统可以生动立体地讲述消防知识,同时培训学生在任意一个普通场景中,能够完成消防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措施,掌握消防监督检查的技能,实现教学目标。系统设计使用虚拟环境、立体成像设备、模拟软件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形式进入立体虚拟环境中去,身临其境地到现场去发现问题、听取解决办法、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则利用安装了“消防监督检查虚拟实训系统”的PC机,通过可视化交互,让学生能自我做出判断,发现并记录虚拟场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达到实训要求,完成目标。
1.2 消防装备与灭火技术模拟演练系统
鉴于学生对消防灭火实际操作知识的匮乏,以及经验的欠缺,因此,需要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便日后能从容应对各种危机情况。由于火灾本身是一个很难控制的事件,其危害性巨大,扩张速度迅猛,稍有不慎即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通过实际引发一场火灾来进行扑救,达到训练的目标自然是非常不可取的。但学生终究必须是要掌握消防灭火技术,如何连接理论知识和实际扑救之间的纽带,达到训练的目标,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虚拟现实技术显得尤为合适。消防装备与灭火技术虚拟演练系统可全真模拟出火灾现场环境、风力风向、火情蔓延面积等;细节来讲,包括楼层通道、燃烧物质、火光火焰、烟雾层层等;扑救操作方面来讲,包括各类灭火器使用的方式方法(如,除掉铅封、拉下保险销、对准火源、按压手柄),以及室内、外消火栓的连接和使用模拟。因此,这套虚拟火灾扑救系统可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展开扑救技术训练,兼具安全性和交互性,加之轻量化的演练环境,是火灾扑救训练最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1.3 灭火救援指挥模拟训练系统
灭火救援指挥模拟训练系统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实战训练背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生成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虚拟火灾事故场景;受训学员依据应急救援战术原则进行指挥决策,调动和部署抢险救援力量,形成战斗方案,控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并依据战术知识库,以模拟训练系统提供的训练监控、记录回放等工具为辅助,记录、分析受训学员的战斗方案,对受训学员的战斗方案进行逻辑推理,最终进行评判结果和结果解释;虚拟火灾事故场景也随着战斗方案的执行实时产生动态的仿真效果,为受训学员创建一个具有高度沉浸感以及符合实际情况的训练环境。该系统主要包括灭火救援指挥教学展示(3D效果)、接处警训练需求、灭火救援指挥训练需求、模拟训练台需求和场景、模型及处置效果需求等部分。(如图3所示)
2 消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消防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硬件平台以三通道沉浸式环境G-Discover为主,同时配以学生机房,满足教学认知以及课程考核的需要。(如图4所示)
2.1 立体显示系统
作为整个虚拟现实仿真平台的显示部分,显示系统效果的好坏对整个系统表现的影响非常大。系统一般由投影机、投影屏幕、机械结构实现。其核心是根据使用要求和现场情况(环境光情况、场地情况、观众等),选择恰当的投影方式,在投影方式确定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投影机、投影屏幕和结构形式以形成最佳的视场。由于显示屏面积较大,图像均匀性及一致性要求突出。
2.2 图形图像处理系统
由于虚拟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占用较大空间资源,因此,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随之提高,当前虚拟系统中的计算机硬件以高性能图形工作站为主流,具体配置因所采用的建模和分析软件不同而不同。
2.3 交互系统
虚拟设计平台中的人机交互设备包括动作捕捉系统、半实物仿真灭火器、半实物仿真水枪等,可以使设计者和观察者实时地对多通道显示屏幕上的内容进行综合操控,实现用户与三维模型的交互浏览和相关训练操作。
2.4 教学考核机房
包含学生机和教师机若干台,“消防监督检查”的学生考核部分、“消防装备与灭火技术模拟演练”的认知教学部分、“灭火救援指挥”的协同操作演练部分均在该机房中完成。
2.5 火灾现场信号转播系统
篇6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11]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体育、艺术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进一步促进我校学校课外体育、文艺活动的蓬勃开展,保证每一位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并通过学校的课内体育与艺术教育,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提高学生的体艺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
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领导,保证这一活动项目的顺利进行,成立**镇中心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黄海彬
副组长:陈春如
何飞拉
成员:各处室领导
体育组和艺术组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曾淑娃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实施目标
1、以实施教育部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体育、艺术2+1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位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
2、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以及具有各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活动需求,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4、创建和发展学校文体活动特色,形成2—3项体艺特色,学生人人学会一种特长,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5、重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文体活动制度、评比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使学校课内外文体活动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系统。
6、加强课内外文体活动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加大投入,改善体育、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设备。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各年级要加强相应的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并制定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计划,加强对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顺利进行。
2、合理选择项目
学校根据教育部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从学校现有师资条件以及体育、音乐、美术教育教学设施、器材、场地等实际出发,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确定每个年级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项目、“体育、艺术2+1”,如体育项目:跑步、跳高、跳远、铅球、乒乓球、跳绳、体操、篮球、足球等,艺术项目:器乐(笛子、口琴、风琴、吉他、古筝等)、鼓号队、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活动内容体系,形成学校的体育、艺术项目多元化.
3、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艺术课程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教育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和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确保每天下午一节课外体艺活动课。科学制定每学期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体艺教研组有计划、有总结,能定期开展活动并有活动记录;体艺教师重视理论学习和研究,有个人业务学习笔记,结合实际修订校本教材
;体艺教师按照新程标准课;学校开展与实施体艺校本课程,按照体育、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组织文体活动。
4、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各班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各班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兴趣小组、学生社团、运动队、艺术队等形式,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和艺术活动,每周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明确以及班主任、指导老师落实到位。围绕“体育、艺术2+1项目”学校组织开展对抗赛、挑战赛、才艺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艺活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体育运动会和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汇演,为全校师生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展示自己,满足全体师生个性发展和成就感需求。同时选拨优秀学生、挑选优秀作品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文艺汇演、艺术表演以及各类文体竞赛等活动。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各校要建立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公示及上报制度,每学年必须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一次〈标准测试,列入学生档案。各年级要依据《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试行)》中的技能评定标准,每学期对学生“体育、艺术2+1”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登记,列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定办法力求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体育、艺术2+1项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艺术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艺术技能水平。
6、加强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要求逐步配齐体育、艺术专业教师,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体育、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使他们成为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将教师参加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训练、辅导进行合理核定计入教师工作量。要充分发挥本校资源优势,邀请有体艺专长的社会人士指导“体育、艺术2+1项目”辅导。
四、
建立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督导评价制度
学行将建立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评估机制。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及执行音体美课程式情况,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及“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对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开展好的班级教师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好的班级教师给予通报批评。并适时召开总结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完善措施,改进工作,推广大典型经验,带动全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逐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篇7
关键词: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
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
1.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大陆就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鼓励两岸贸易和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措施。21世纪初,两岸相机加入WTO,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经贸往来也逐步正常化,两岸农产品贸易也迅速发展。
自从加入WTO,大陆在两岸农产品贸易中保持顺差,并持续增加。2002年大陆在两岸农产品贸易中实现顺差2.08亿美元,2009年顺差额增加到5.48亿美元,增长了2.63倍。
大陆自台进口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年的0.84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1.72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1%。大陆对台出口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年的2.91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7.20亿美元,平均增长率为14%。
表12002—2009年两岸农产品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从大陆农产品对台湾的出口看,大陆农产品在台湾主要进口市场的排名呈上升趋势,2008年居台湾农产品进口市场第2位,两岸农产品贸易额为9.19亿美元。其中,大陆向台湾地区进口额为1.83亿美元,去上年降低了2.2%,向台湾出口额为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0%。农产品贸易已成为扩大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2.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两岸农产品贸易依赖性逐渐增强。由于大陆有充足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出口农产品在农产品总额中的比重不大,主要是比较优势明显的农产品。而台湾地区由于内部市场的局限性和外向型的农业,农产品出口程度很高,因此,台湾对大陆有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增强,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2006年为1.6,2007年为1.73,2008年为1.91,呈逐年递增态势。2009年大陆自台农产品进口额1.72亿美元,对台农产品出口额7.20亿美元,是2002年0.84亿美元与2.91亿美元的2.05倍与2.47倍。这些数据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3.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互利,构建两岸贸易新格局
两岸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不同,大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台湾则自然资源缺乏,土地狭小,农村劳力短缺,但台湾具有优良的品种和农业应用技术,健全的农业推广体制,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以及流畅的市场营销管道,这些互有优缺的条件,使得两岸农业资源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十分明显,可让两岸农产品贸易产生互补互利的作用。
两岸的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突出,结构互补性强,加大合作力度,将有助于两岸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长期以来,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积极扩大市场开放,推动了两岸农业合作快速发展。“三通”的实现更是为两岸农业合作带来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
为农业发展,2005年以来,大陆对原产于台湾的34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使台湾农产品竞争力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部分品种当年对大陆出口有大幅度增加。大陆扩大对台湾农产品市场开放的政策措施,缓解了台湾农业丰产滞销的困难,促进台湾逐渐建立以大陆为其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的贸易格局。
(二)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两岸农产品贸易在海峡两岸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偏小
2008年,两岸农产品贸易占两岸贸易总额的0.71%。此外,由于两岸经贸合作存在诸多限制,贸易结构较为单一,两岸农产品贸易间接,小规模,低层次格局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观。
2.政治因素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经贸关系从一开始就受到政治因素和两岸经贸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台湾对大陆的经贸政策一直左右着两岸农产品的发展规模。现阶段两岸关系虽然趋于正常化,贸易趋于常态化,但毕竟尚未完全开放,两岸经贸合作往来大多在民间进行,这种政治上的障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农贸发展的深层次合作。
3.两岸农产品贸易政策不对等
近年来,两岸尤其是大陆方面,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常态化,“三通”得以基本实现。在农产品贸易政策方面,大陆已出台许多零关税进口和便利化措施,有关部门采取“提前报关“、“快速转关运输”等措施来保障台湾地区农产品顺利登陆,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发展。然而,台湾当局却实施农业保护政策,对大陆农产品进口采取较为严格的限制政策。大陆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低价农产品特别是大陆特色农产品难以通过正常贸易进口,两岸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化难以实现。
4.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深度不足
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在广度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深度上有待挖掘。海峡两岸农产品经贸往来与合作应深入到制度层面,大陆应充分借鉴台湾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经验,在自由贸易机制、解决纠纷的协商和协调机制以及两岸农业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方面加强合作。
三、进一步拓展两岸农产品贸易往来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农产品贸易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大陆与台湾地区先后加入WTO,在其框架下,农产品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两岸都应该认识到,根据自身比较优势,专注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整体上将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和人民福利的提高。两岸应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品和产业的互补,实行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实现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农产品贸易才能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把握“大三通”契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进一步的发展
实现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有利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可充分实现海峡两岸经济资源有效合理配置,让生产、经济要素在海峡两岸之间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将为海峡两岸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与好处。“大三通”带来了两岸农产品贸易成本下降,数量增加,加快了两岸相互开放农产品市场的进程。其更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在于,让所蕴藏的两岸经济合作潜力与能量逐步得到释放,将会形成新的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有利于海峡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与一体化发展。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台湾水果登陆厦门由原来的4天到5天缩短为10多个小时,交易量剧增。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1—5月,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2455吨,货值190万美元,分别是2008年全年的1.5倍和1.3倍。
“大三通”的顺利实施,是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岸共同努力的结果,两岸都应抓住“大三通”的历史机遇,大力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大陆而言,应采取更便利和优惠的措施,以便于台湾地区农产品的进口;对于台湾而言,也应尽早开放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限制品种,开放岛内农产品市场,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
(三)积极进行探讨,完善两岸政策与经济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加强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的客观需要,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长足发展,不仅需要双方在双向投资保障、两岸产业合作、避免双重征税等方便进行磋商,而且对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稳定化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要从两岸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体制出发,考虑两岸市场容量、经济规模、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要遵循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原则和逐步推进的步骤,确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规划相应的方法步骤。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有助于双方商讨交流合作的重大问题,确定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协调双方的投资和贸易政策,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实现两岸经济福利最大化。
(四)加强两岸农业科技合作,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台湾农业研究有研究资金充裕,研究人员素质较高等优点,而大陆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因此,加强农业信息交流,加快农业科技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两岸农业的对接和发展,
篇8
关键词:虚拟现实;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用3DS MAX等工具软件来开发防震安全教育软件,让用户能够通过观察不同场景下的地震逃生反应来学习正确的逃生技能。VR技术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后又一个在计算机科学界和工程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它使人感觉到如同处在真实世界中一样,使人机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人性化。
一、可行性分析
从现有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来看,基本的场景、人物角色动画的建模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来实现;虚拟人物与场景的交互可通过Virtools开发工具来实现;作品的和浏览可以选择安装3DVIA Player插件的IE等浏览器来实现。
二、功能模块分析
(一)三维虚拟场景模块
作为软件呈现给视觉感官的主体,三维虚拟场景视图应该具有真实感、具有光照及阴影等效果。地震三维虚拟场景模块主要包括:山坡、教室、博物馆、街边、卧室。
(二)交互功能模块
为了便于场景中虚拟人物角色的控制,其交互功能的实现是利用菜单方式列出虚拟人的不同行为反应行为,供软件用户选择,不论选择正确与否均给予提示帮助信息。
三、总体设计
(一)设计方法
软件的设计采用了当今VR技术开发中的流水线绘制方法,即把整个工作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开发中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和硬件资源。作为整个开发过程包括两条流水线,其一是三维场景模型的创建,即图形绘制流水线;其二是交互情景功能的创建,即触觉绘制流水线。
(二)功能模块设计
整个软件的结构包括:三维场景创建模块、交互功能创建模块、脚本模块。每个模块分为若干功能子模块。三维场景模块主要由虚拟场景中各种物体和人物角色模型所构成,其中又包括子模块:模型的参数设置、模型的建立、材质贴图、灯光处理、摄相机构图、场景组合。交互功能模块也包括子模块:场景的编辑、行为动作的设置、后期的整合。脚本主要在交互功能模块完成后进行。
四、详细设计
(一)三维场景模型的建立
本软件选用了3DS MAX进行模型的创建。根据实际需要将建立人物角色、教室场景、山坡场景、博物馆场景、卧室场景、街边场景等模型。从3DS MAX中输出的场景模型要导入进Virtools中,要成为Virtools的文件类型,应该安装针对3DS MAX输出的插件Virtools Exporters for 3DS,这样在利用3DS MAX创建完模型并输出时才有Virtools软件编辑所需的文件类型。人物角色动画的创建主要有行走、跑步、后退、下蹲、倒地几个动作。下面以行走为例,介绍角色动画过程:
(1)先要创建人物外形的角色网格,然后使用Biped创建两足动物(一个由在层次中连接的骨骼组成的简单骨架),在透视窗口中拉出一个骨骼人形,并调整大小。
(2)通过移动、旋转和两足动物部位以设置两足动物姿势,使之适应指定的角色网格,即将两足动物与模型对齐。
(3)设置两足动物的姿势匹配角色网格之后,将“Physique”修改器应用于角色网格并使其与两足动物相关联。设置两足动物骨骼的行走动画后,网格中相应的顶点将与每个两足动物部位一起移动。
(4)调整封套时,应从各个角度检查网格。当两足动物姿势更改时,测试动画也将展现出网格中的不同瑕疵。
(5)使用足迹设置人物角色的动画。
(6)从3DS MAX中输出人物角色动画导入进Virtools,与输出场景模型不同,在弹出的Virtools Export对话框中选择输出为虚拟角色动画(Export Animation Only)。
(二)交互场景的创建
对于交互的实现,选择Virtools软件进行创作。在开发的过程中,利用Virtools工具创建互动场景通常分为以下七个步骤:开启数据资源库、添加三维场景模型、添加三维角色及动画、加入行为模块、测试效果、存储作品、。其中“行为模块”指的是一组用来描述该组件在特定的条件或既定的事件之下应如何行动或反应的描述文件。为了要使先前汇入的人物对象有随着键盘的指令在街道上四处走动,就需要添加一些“行为模块”到它的身上。在Animation选项中选择相应的动作:“run” 、“back” 、“pingtang” 、“xiadun”、“zhanli”。在Message选项中设定用于激发相应动作的传递信息。通过对不同动作的设定实现交互。
(三)交互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基于桌面虚拟现实的教育软件作为在防震安全教育中地学生进行模拟逃生训练的工具,除了模型的模拟,创建出逼真的视觉效果场景以外,还要创建出人在地震时的不同逃生行为,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利用Virtools工具来开发,先将在3DS MAX中创建好的场景模型和人物角色模型、动画导入至3D Layout面板里,再进行行为模块的添加包括人物角色行为的设计和立体交互场景的设置等,最后完成可视化的场景对象效果播放和输出。其中,场景属性的设定由重力属性和碰撞属性设定两部分组成,重力属性设定如下:
(1)场景部分的设定。场景中属于地板的部分,必须设定地板的属性,这样人物角色才知道该站在哪一个物体上,而不会有漂浮在空中的感觉。
(2)人物主角部分的设定。在设定完成地板的属性后,还要再新增一个行为模块作用于角色上,告诉Character必须站在所设定的地板上。而若不设置碰撞属性,会有人穿墙或穿越物体而过情况发生,导致不真实的情景。本软件即采用Group方法。此法为较为方便,可以不用一一为每一个障碍物设定碰撞属性,只要将物体加入指定的Group,再由行为模组“Object Slider”控制即可。由于场景中有不同物体,每个物体的碰撞半径不同,因此需要设置多个组。通过试运行,调整半径参数Radius的设定值。整个场景触发事件由三个部分组成:
(1)整个软件的开始是通过按空格键。在该模块中,通过控制器行为模块Key Waiter,等待空格键的按下,激活,Wave Player声音播放器,以播放地震时声音,由于人的视觉是通过摄像机实现的,因此地震震动效果须通过摄像机震动来实现,其功能由Camera Waver模块实现。
(2)人物行为控制。为了便于控制场景中的人物,本软件采用通过鼠标点选菜单按钮的方式来选择人在场景中的行为。人物角色在接收到传来的消息后,通过Charater GO TO行为模块的设置,到达场景中指定的位置,再通过Send Message行为模块,传递消息给人物角色,以激活二级动画,如下蹲、匍匐前进等。
(3)反馈的控制。当人物角色到达场景中的指定位置后,无论是否是正确的躲藏位置,都应给以相应的提示信息和地震时的动画效果。判断人物角色到达指定位置是通过检测碰撞辅助对象来实现的。当人物角色到达错误躲藏位置时,应有相应的地震动画效果。如到达阳台时,可能出现阳台和人物同时坠落的动画,又如人原不动,可能掉下楼板,将其砸伤,它们的脚本者相似的。
软件所有设计和开发完成后,可以把它输出成相应的VMO格式让装有3DVIA Player的IE浏览器进行浏览、演示和操作。文件以VMO格式输出后,启动IE浏览器即可进行基本的操作。
五、测试与评价
在软件设计与开发中不断进行试用,以测试软件的实用性和存在的问题,再不断进行修改,以达到前期预计的效果。设计和开发基于VR技术防震安全教育软件,更有利于知识的传达,有助于提高防震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给受教育者留下深刻记忆。由于开发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在不断完善软件各种功能的同时,再注入一些新的理念、补充更多的场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经管类人才;教学案例;制造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271-02
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校要强化实践育人机制,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同年,教育部联合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4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出台了《关于积极促进更多本科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5]47号),指出在鼓励试点的基础上,争取用5年时间,推动更多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建设,要“转变办学理念”,“切实强化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在此背景下,诸多高校纷纷推进实践教学,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中,几乎90%的学校均设有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全国约有2000所,各高校都非常重视经管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由于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发展起步比较晚,相关理论不够成熟、实践经验不足,如何进行实践教学尚无章可循。但是,针对现代企业对人才复合性、创新性和专业性的要求,完善校内仿真综合实验室或实验基地建设,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已然成为当前经管类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基于实训环境仿真性的要求,除实验室建设、实训平台建设等基础环境搭建外,模拟真实企业运作的教学案例,作为隐性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贯穿教学始终,其相关研究迫在眉睫。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早在2010年9月启动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并于2012年9月,正式开设《综合专业实训》课程。该课程,基于“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理念,通过搭建仿真综合实训平台,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采用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7部门18个管理岗位,生产工人40人,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基于校内实训的特性,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探索以及教学案例的研究,必须以经管类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切实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结合到企业岗位工作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经管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经管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被描述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知识面广,具有向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创新创业人才的角度出发,胡旭微教授(2008)认为成功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结构要求。经管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并成金字塔型:一是基础层,要具有扎实宽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等的知识体系以及工具性知识。二是核心层,兼有与所学专业相关或相邻的知识,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类知识等,这类知识属于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例,涉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包括法规、金融、税务、工商、公共关系等。三是最高层,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知识,如创造学、科技发明学。代表性的课程有:创业管理、战略型创业、新企业创建(商业计划)、科技创业、科技创业、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等。
2.能力结构要求。从能力结构上来说,经管类大学生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即具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和敏锐洞察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抗风险能力等。
3.素质结构要求。一个合格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观念素质、经济与管理专业素质以及心理人格素质。
二、童车制造企业教学案例
目前,《综合专业实训》课程所采用的中小型童车制造企业经典案例,拥有完整系统的童车制造企业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数据等资料,满足了该课程的教学需求,实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较为成熟、成功的教学案例。该童车制造企业拥有7部门18个管理人员,40个生产工人,1个机加工车间,1个组装车间,生产线若干条,主打产品为经济型童车、舒适型童车、豪华型童车,产品加工工艺为加工、组装。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供应企业各2家,以及银行、工商局、社保局、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设备供应商、综合服务公司等服务机构若干,构成了童车从生产到销售所需的完整产业链,搭建了系统完整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基于课程竞争性的考虑,从第2个生产月开始,我们将其生产周期由月调整为旬,鉴于童车必须按批次生产且需要两个生产周期的规则,每月有三批童车完工,在维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每月最大产能为21000辆。
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教学案例的组织结构框架清晰、各部门的任务明确、产品的生产工艺明晰、配套的销售等规则合理,受训学生可根据现实工作业务内容、管理流程、单据,将经营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实现了宏观微观管理、多人协同模拟经营和多组织对抗的经营理念。该教学案例集仿真性、趣味性、竞争性为一体,既满足了学生了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实物的运转流程和其他企业日常业务的需求,又切实地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对于培养可快速融入企业的实务型岗位人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具体要素分析
基于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校内仿真综合实训的特性,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各项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1.具有明晰供应链实物流的制造型企业案例,是对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教学案例的基本要求。制造型企业案例,有效地搭建了仿真的实训教学软环境,较好地囊括了经济管理类主要专业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运行中的投入和产出,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成本和收益的关系,较好地满足了经管类校内仿真业综合实训对教学案例的核心要求。
2.该制造型企业教学案例,必须有效涵盖和融合经管类大学生必备的三个层次的知识结构。在制造型企业的基础上,该教学案例既要与经管类专业理论知识密切相关,即涵盖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搭建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社会全景,巩固各项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融入商务沟通与交流、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等创新创业能力知识。
3.该教学案例设计,必须以经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为核心。必须可切实锻炼受训者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经管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各项能力。通过对课程业务规则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锻炼学生的把握机会能力与决策能力;通过组成团队并各自进行生产经营,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调能力;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风险设计,培养学生的抗风险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
4.该教学案例,必须体现该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包括真实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最新的管理理念等。为了切实有效地避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脱节,该教学案例,必须以现代企业的真实情况、发展现状为基础,无缝对接当前该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将最新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模式等引入课堂,如此一来,校内仿真综合实训所培养的经管类人才才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的真实要求,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与社会实际的密切联系,完成前沿性、同步性、一致性的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5.从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该教学案例在实现“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实训特性基础上,还必须兼顾课程竞争性。基于我院的教学实践,竞争是激发学生兴趣并提升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童车这一类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生产工艺明确、加工周期较短的产品,再辅以相配套的业务规则以及涉及企业各部门且量化的成绩考核设计,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工作效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四、结语
经管类校内仿真综合实训,通过仿真综合实训平台的搭建,营造仿真商业社会环境,在动态的、复杂的、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开展综合性实训,其所采用的教学案例,基于较为成熟的童车制造案例,需具备清晰的组织结构框架、明确的各部门岗位职责、明晰的产品生产工艺、合理的配套销售等规则,涵盖经管类大学生才所必备的知识、素质,且需体现企业现代性,兼具竞争性。
参考文献:
[1]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3,(09):86-88.
篇10
【关键词】交通疏解 车公庙枢纽 倒边 北移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41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深圳地铁二期交通疏解工程为地铁主体施工创造了良好的开工条件,是地铁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地铁工程前期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样,交通疏解对地铁三期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11号线车公庙枢纽站位于深南大道与香蜜湖立交桥西南象限,为既有地铁1号线与7、9、11号线综合换乘站,占地面积约4.73万㎡,主要包括11号线车公庙站、7&9号线车公庙站、换乘大厅、物业开发及既有1号线车站外扩站厅等单位工程(如下图)。
图1车公庙枢纽工程位置
2. 交通疏解工程初步设计
2.1现状交通运行状况
车公庙枢纽区域路网包括广深高速(高速公路),快速路有滨河大道、香蜜湖路(双向8车道),主干路有深南大道(双向10车道)、侨香路、莲花路、红荔路、新洲路,支路有泰然九路、泰然四路、泰然六路等。区域现状交通运行状况如下:
(1)现状主要道路通行能力已接近饱和,承担轨道建设疏解通行能力有限;
(2)影响范围内已基本形成道路网,大的通道实施可能性不大;
(3)常规交通管理措施已基本用尽;
(4)深圳市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约20万辆增长量持续快速增长,也将对现状道路产生一定的交通压力。
2.2枢纽建设对交通的影响
由于车公庙地处闹市区,地铁车站规模大,四条线将有大量的换乘客流,对车站通道、扶梯等人流集散空间要求较高,届时施工难度较大。枢纽建设对交通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受施工围挡影响,将拆除深南—香蜜立交的两个匝道,使该立交丧失北到东,西到南两个转向功能;占用深南路南侧主辅道,导致深南大道车道减少,通行能力降低;占用深南路南北两侧公交停靠站,导致公交停靠难问题;拆除香蜜湖路辅桥,降低了香蜜湖路的通行能力;对泰然、天安片区交通造成影响。
图2枢纽建设对交通影响图
2.3初步设计方案
2.3.1设计原则
(1)区域网络疏解与工点交通疏解相协调;
(2)保证施工期间主要道路通行条件(深南大道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双向6车道);
(3)保障公交出行通畅;
(4)适当增加道路供给,缓解供需矛盾;
(5)交通疏解与施工围挡、管线迁改工程相结合;
(6)疏解方案经济、可行,可实施性强;
(7)按使用时间,合理确定道路建设标准。
2.3.2主要工程措施
2.3.2.1区域疏解措施
1、深南-香蜜立交北东:
(1)利用现状区域道路疏解,利用北环快速、侨香路、滨河大道等分流;
(2)新增疏解流线;
①香蜜-红荔立交桥下新建信控平交口;
②东延花卉路,农园路-花卉路口新建灯控。
(3)改善疏解道路通行条件新洲-红荔交叉口新增拓宽段。
2、深南-香蜜立交西南:
通过侨城东路、白石路、侨香路、滨河大道分流。
2.3.2.2泰然片区交通疏解措施
1、新增片区公交始发场站,优化改善片区居民公交出行条件,鼓励公交出行。
2、拓宽泰然四路(香蜜湖路桥洞段),改善泰然、天安片区交通联系状况;
3、拓宽泰然一路、新建掉头匝道,改善出入口口拥堵状况;
4、优化小区交通管理措施,部分路口设置灯控。
2.3.2.3工点疏解措施
1、减少枢纽施工对农科片区的交通影响,保证现状深南大道转向功能——深南-农园路口改为右进右出;打开深南农园路口,新建灯控;
2、优化施工工法,进行倒边施工保证深南大道双向10车道通行条件,香蜜湖路双向6车道通行条件。主体施工及管线迁改分阶段疏解共分13期。
2.3.3工点交通疏解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初步设计方案确定为管线迁改、主体结构施工期间,通过倒边、新建路面等措施保证深南大道双向10车道通行条件,保证香蜜湖路双向6车道通行条件。将工点交通疏解分为13个阶段(合计53个月),其中前期工程为第1~4阶段,工期3个月,2012年7月开工;主体结构施工:第5~9阶段,工期共46个月,2012年10月开工;10~13阶段恢复阶段结合香蜜湖路改造工程同期实施。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深南-农园交叉口改造、管线迁改,工期1个月。 通过将北侧两个车道南移,深南大道保证双向10车道。
第二阶段:管线迁改,工期半个月。 通过将南侧两个车道北移,深南大道保证双向10车道。
第三阶段:管线迁改施工,工期半个月。 通过将南侧两个车道北移,深南大道保证双向10车道。
第四阶段:管线迁改施工、香蜜湖路西侧辅桥拆除,工期1个月。香蜜湖路西侧辅桥分段拆除,采取在绿化带立钢管柱、架设门式梁等措施,对深南大道交通基本无影响。深南大道保证双向10车道。
第五阶段:主体结构一期A,工期2个月。围挡范围: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及北侧部分主车道;深南-香蜜立交西南象限匝道及绿地;香蜜湖路西侧车道及两侧绿地。通过占用北侧主辅分隔带增加车道,保证深南大道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剩余路面可保证双向6车道。
第六阶段:主体结构一期B,工期9个月。主要围挡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南侧主车道、深南-香蜜立交西南象限匝道及绿地。通过将深南大道南侧2个车道北移,保证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围挡不变,保证双向6车道。
第七阶段:主体结构二期,工期20个月。 主要围挡深南大道南侧主车道、深南-香蜜立交西南象限匝道及绿地,以及北侧绿地。通过将深南大道南侧3车道北移,保证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围挡不变,保证双向6车道。
第八阶段:主体结构三期,工期4个月。主要围挡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及南侧主道、深南-香蜜立交西南象限匝道及绿地,以及北侧绿地。通过将深南大道南侧2个车道北移,保证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围挡不变,保证双向6车道。
第九阶段:主体结构四期,工期11个月。主要围挡深南大道中央绿化带及北侧主道、深南-香蜜立交西南象限匝道及绿地,以及北侧绿地。通过将深南大道北侧2个车道南移,保证双向10车道。香蜜湖路围挡不变,保证双向6车道。
第十~十三阶段,道路恢复阶段。
3. 交通疏解方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