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状况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业发展状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业发展状况

篇1

Facebook发展状况:到2010年底时,Facebook全球用户量为6亿,其中2.5亿为新增用户。当时在Facebook所有用户中,70%来自美国之外市场,Facebook用户平均每天会安装2000万个应用程序。到2011年10月时,Facebook市场规模已相当于整个互联网产业在2004年所具备的规模。2011年期间,Facebook移动服务向Android等移动设备延伸,3.5亿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访问Facebook网站。用户每天在Facebook网站分享300亿条内容(网络链接、文件和图片等)。预计到2012年底时,将有大量用户通过平板电脑尤其是苹果iPad来访问Facebook网站。

Twitter发展状况:到2010年底时,Twitter用户总量为1.75亿,新增用户量为1亿,所发送Twitter信息总量为250亿条。美国女歌星Lady Gaga(帐号为“@ladygaga”)成为Twitter网站上关注者数量最多的用户(770万名“粉丝”)。到2011年底时,Lady Gaga在Twitter网站上的粉丝数量已增至1810万,她仍保持了Twitter粉丝数量多的纪录。到2011年底时,Twitter用户总量已增至2.25亿,但仅1亿为活跃用户。

2011年期间,美国轻博客网站Tumblr及WordPress旗下所属小型博客网站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11年9月,Tumblr所获页面浏览量为WordPress的8倍。到2011年年底时,Tumblr所属博客站点数量增至3900万个,WordPress相应数量则增至7000万个。

亚洲网民比重最高:2010年期间,亚洲网民数量在全球网民总量中所占比率最高,为42%;2011年期间,该比率增至44%。到2011年年底时,欧洲网民在全球网民总量中所占比率,则由2010年的24.2%降至23%。北美地区网民相应比率也由2010年的13.5%降至13%,非洲网民相应比率则由2010年的5.6%增至6%。从2010年到2011年期间,拉丁美洲、中东和大洋洲/澳大利亚地区的网民所占比率则基本维持不变。

篇2

一、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元江县独特的自然资源,使特色养殖发展得天独厚。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传统养殖肉食产品相比,特色养殖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而且供不应求。目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控制传统畜禽饲养中饲料的添加剂和抗生素,生产“无公害”、“生态”和“有机”肉食产品,在养殖方式上突破;其次是特种养殖,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主,追求养殖内容上的新、异。针对特色养殖业见效快、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的特点,元江县引导扶持山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养殖。到2009年底,全县有特种养殖户1055户,其中,养野猪12户,零星养蜂956户,其他养殖87户,存栏野猪559头,养蜂6480群、野鸡5270只,存栏麂子、刺猬、孔雀等畜禽514头(只)、梅花鹿56头。全县完成畜牧业产值2.5亿元,比上年增加0.16亿元,增长6.8%,特色养殖户实现经济收入近800万元。现已建设推广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示范基地,建设生物发酵床3585平方米,饲养生猪1100余头,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生猪生产迈向环保生态型养殖。针对元江坝是典型热带气候特征,1998年县鱼种站从泰国引进40条幼湾鳄试养并获得成功,到2009年有鳄鱼350余条,是云南省唯一一家鳄鱼规模养殖的单位。目前,鱼种站还负责生产和推广鳄鱼、罗氏沼虾、单性罗非鱼、淡水鲨鱼等特色水产品的鱼苗为主,并实施部分养殖,以“基地+农户”的形式提供鳄鱼苗给农户养殖,低价提供单性罗非鱼和罗氏沼虾幼苗给农户,鼓励发展特种养殖。

由于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元江县的特色养殖产业现在通过扶持朝着扩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和推广特色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消费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特色、名贵食品的购买欲望和对安全、无公害食品的需求,带来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色养殖产业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

1.特色养殖规模小,利用价值单一。

驯养的野生动物种类主要集中在野猪、梅花鹿、野鸡上,少量有养竹鼠、石蚌。大多数养殖户在产品上以活体销售为主,主要是供人食用或观赏,养殖行业呈现出规模小、水平低的局面。如,全县1家梅花鹿养殖单位只养殖了56头;12家野猪养殖单位,存栏数不足600头。特色养殖项目投入大、周期长、收效慢。

这与行业内称为“短、平、快”的特色养殖投资特点相反。理论上,特色养殖刚刚起步,养殖产品有价格高、市场需求旺等优势,但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和技术信息支持,许多养殖户只能靠网络、报刊和杂志等渠道获取零碎的养殖信息。盲目性导致部分养殖户不是在初期对投入估计不足半途而废,就是在实际养殖中对疫病防控、驯养繁育等环节费尽周折。

养殖户绝大部分是边干边摸索,没有专门的培训学习,总体素质不高,养殖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只有实践中去总结,往往付出沉重的代价。这导致特色养殖产业壮大的周期被拉长,发展成本更高。缺乏从事专业养殖的技术人员指导。

元江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管理着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由森林公安代管,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和科学政策指导,致使部分农户养殖中盲目操作,损失惨重。全县仅有4名人员从事野生动物养殖技术工作,且多数是经过短期培训。市场不规范严重制约特色养殖行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元江县的养殖产品处在供求双方单线供销阶段,信息极度不对称,尚未建立一个有形的市场平台。因为市场体系不完善,现有市场中没有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影响了合法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和销售,并且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还没有建立,这些都制约玉溪特色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对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现状的思考

通过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不难发现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要健康、快速的发展,目前最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对产业发展正确引导:县域内适合养殖哪些品种?市场前景如何?针对县资源优势应重点开发哪些产品,优势在何处?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困难如何寻求帮助?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等等。政府要加强调研,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促进特色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县鱼种站为例,10年的鳄鱼养殖有了成效,养殖面积发展到上百亩,数量到300多条,但要进行规模加工,数量远远不够,多次引资失败,造成浑身是宝的鳄鱼被搁置,以“基地+农户”形式的特种养殖发展缓慢。一边是饲养成本高,资金缺乏,现状难维持;一边想招商引资开发鳄鱼,变废为宝,摆脱困境,但规模太小满足不了大规模深加工,引资不成。所以恶性循环,养殖举步为艰。而其它特色养殖也面临技术、销售等困境,要想对野生动物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关键政府要建立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和指导体系,这才能有效避免养殖户在种源获取渠道上的非法选择,也才使合法的野生动物产品进入市场。

四、加快发展元江县特色养殖产业的建议

1.发展特色养殖产业要靠政策拉动和示范户带动。

篇3

    1赤峰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1.1物流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多方考察调研,赤峰市在中心城区打造占地面积6.7㎞2、计划总投资60亿元的红山物流园区和规划占地面积2㎞2,重点发展农用机械、生产资料等专业功能区的松山物流园区,同时,在与新城区相毗邻的喀喇沁旗打造总占地面积3.2㎞2的和美工贸园区.此三大物流园区已列为赤峰市规划发展重点,并写入自治区“十一五”物流业发展纲要中.三大园区建成后,赤峰市将成为构建东北、环渤海两大经济圈和辐射华北、东北和蒙东的重要商贸节点.

    1.1.1红山物流园区从2006年破土动工至今,红山物流园区已累计投资60亿元.总规划面积6.7km2,已有50%以上的区域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内的物流配送、仓储、建材、汽贸、粮食中转、矿业物资转运、综合服务七大业态功能已初步发挥集聚效应.沿铁路专用线的粮油、生资、木材、小商品市场和汽修汽配城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物流企业纷纷入驻.汽贸产业异军突起,2009年园区内32家汽车4S店销售量达2万辆,交易额25亿元.

    1.1.2松山物流园区占地面积2km2的松山物流园区位于京通铁路、306国道和农研地区形成的三角地带,园区主要划分为农用机械、农业生产资料、农畜产品、建筑装饰材料、小商品、建筑工程及矿山机械、五金机电、大型仓储、加工等专业功能区.园区现已完成投资3.5亿元.园区内路、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已陆续投入使用.占地面积0.32km2的钢材木材交易区,已有50多家商户进驻经营,年营业额3亿元左右.完成了占地面积0.2km2的农机交易区营业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已引进100多家农机经营户,近期全部投入运营.总投资6800万元、占地面积0.22km2、设计煤炭接卸能力300万吨/年、位于当铺地乡的煤炭物流园.2009年8月份已投入运营,目前每日接卸煤炭达到1.2万吨.依托赤大白铁路为赤峰热电厂、元宝山电厂及赤峰周边多家用煤企业提供煤炭销售服务,实现了白音华煤炭在赤峰地区的中转,缓解了赤峰地区煤炭供应紧张局面,使赤峰成为向辽宁、河北地区转运煤炭的集散地,带动了汽车运输业、煤炭深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1.1.3和美商贸园区随着全国建材家居第一品牌红星?美凯龙入驻和美建材城,占地面积3.2km2的和美商贸园区将成为蒙东最大并辐射蒙、冀、辽的家居航母.

    1.2现状特点

    1.2.1整合了赤峰市物流资源,提高了物流水平现代物流园区有效整合了赤峰市内各类物流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赤峰物流水平.目前,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内,金融、通信、保险、商店、饭店一应俱全,商检、公安、税务等部门纷纷入驻,已基本形成开展业务足不出园.在红山物流园区,越来越多的汽车4S店在这里集中,方便人们在本地购买、维护、修理汽车.2010年7月13日,赤峰商贸城、赤峰青年创业大厦相继奠基,标志着多业态、高科技的物流业已开始向园区集聚.正在建设中的松山物流园区将成为蒙东地区甚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农机销售地.以前赤峰市的农资市场过于分散,造成农民购买成本上升,并且质量和服务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现在,农民可以在松山物流园区“一站式”购买所有农用物资,方便、快捷有保证.

    1.2.2改善了赤峰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近几年,赤峰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就业形势日渐好转,物流园区的建设功不可没.以赤峰市红山物流园区为例,目前已建成面积3.4km2,进驻各类企业149家.2009年,物流园区完成交易额55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1万人.到2011年全部建成后,可实现交易额150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吸纳4万人就业.而松山物流园区全部建成后,仅在农机方面年营业额就将达到15亿元,吸纳2000多人就业,将成为蒙东地区乃至东北地区最大的农机销售地.赤峰市正在成为内蒙东部地区重要物流枢纽,以此推动赤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赤峰市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赤峰市物流产业发展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着部门分割、行业垄断、自成体系,独立运作,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等问题.

    2.1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管理人才短缺

    物流观念落后导致不论经济发展还是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现有的储运被当作是物流的全部内容.在体制上,物流产业仍然是分散的或者为多元的管理方式,涉及到发改委、交通、工商、外贸、能源、农业等众多部门.由于体制不顺,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短缺成为限制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国内一些大专院校已开设了某些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但物流知识尚缺乏实际运用,企业方面也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培训,不能使企业得到有效的管理.尤其一些民营物流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不可否认这种类型的企业在创业初期有一定的“向心力”会使企业有较快的发展,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如投资主体单一化、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外部人员发展空间有限等问题就会出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2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物流技术单一

    物流企业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横向联合薄弱,物流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整体协同效应.众多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现有的物流企业是过去仓储、运输的简单转行,物流技术单一,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尚未建立.由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很难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2.3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电子商务发展滞后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将使传统的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重新整合,但当下却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硬件、轻软件,重电子、轻商务的倾向.运作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传统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运作效率较低,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要求.尽管信息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商务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使技术进步缓慢;另一方面则在经营理念上未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意在发展电子商务上投入资金;而且即使已经建立了一定档次的电子商务系统,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2.4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革

    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在提高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的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

    3赤峰市物流产业的趋势

    3.1把握区位优势———“对接东三省,挺进京津唐”

    “对接东三省,挺进京津唐”,是赤峰市发展区域经济的目标,促进物流园区的建设速度,提升物流园区的品位.作为自治区第一人口大市,赤峰市矿产资源丰富,制造业有一定基础,更具有农牧业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医药、食品、建材、纺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地理位置处在蒙冀辽交界地带,北通蒙古国和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地区,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的市场集散地,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很好的市场基础.赤峰已经具备良好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已发展成以京、津、冀为主的华北地区和以辽宁为主的东北地区为两翼,面向东北亚“,北上出境,南下出海”的物流通道.赤峰市素有“旱码头”之称,是蒙东、辽西、冀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境内已形成快速对接华北、东北、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立体交通网.赤峰至大板、赤峰至通辽、赤峰至朝阳、赤峰至承德4条高速公路、7条铁路、7条航线纵横赤峰城区.中心城区占地6.7㎞2计划投资60亿元的红山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和蝶形高速公路入口南北呼应,一个伸向全国的公铁联运网已初具规模.

    3.2赤峰市物流产业趋于信息化、立体化

    信息化让传统的物流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园区的信息中心,新开通的蒙冀辽物流信息网实现与全国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客商只要拨打96345短号码就能联系到园区内的任何一家企业.在网上打开园区的三维地图,街路、企业的立体影像就会在眼前真实再现.呼叫中心产业是红山物流园区引进的一个新兴高端产业.在园区内的“中国草原绿色食品调度中心”,一期拥有40个坐席的呼叫中心平台已经建成.通过这个平台,最大程度整合牧民、畜牧公司、物流运输机构等资源,选用全部经过筛选认证的草原绿色食品,通过全国统一号码、呼叫中心客户服务平台、客户管理平台和坐席代表,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直接供给用户.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和用户间架起了一条快速的物流通道.今年,由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的呼叫产业项目也将开工建设.这座高12层、总面积1.6万㎡创业大厦建成后,可容纳5000个呼叫坐席.可承接保险、银行行业和大型企业的呼叫外包业务,年产值近10亿元.

    4推进赤峰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策略

篇4

关键词:汽保设备;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T-09 文献标识码:A

营口享有“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的摇蓝”和“中国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基地”的美誉,是中国最早、最大的汽保设备生产基地。创造了中国汽保行业的多项第一,1966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汽车电器万能试验器,1990年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轮胎动平衡仪,2008年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汽保行业公共技术研发服务平台,2010年开工建设中国第一个汽保工业园。2013年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授予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1 产业规模与现状

2013年,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生产及专业配套企业已达1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出口创汇2.8亿美元,其中直接出口1亿美元;间接出口1.8亿美元(含零配件)。主导产品有车轮动力平衡仪、四轮定位仪、轮胎拆装机和举升机等15大类200个产品体系。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过85%,产品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汽保产品出口总额43%。已累计拥有产品各类专利技术及软件著作权280余项。全年共争取国家级、省级专项资金支持621万元。营口汽车保修检测设备产业现已成为营口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建成,将会极大拉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整体带动营口地方经济发展。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影响力,营口汽保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国汽保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还存在着企业同质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标志性龙头企业、没有著名品牌等问题。同时,营口汽保行业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企业分工,在全地区180家汽保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0家,其中亿元以上4家,中小企业数量居多。企业普遍存在小规模、多品种的“小而全”模式,低附加值产品多,产品重复性生产过多,造成了人为的价格战,不同程度制约了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2.2技术研发薄弱,技术人才缺乏

由于本地区受到科研院所较少、技术人才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等诸多因素影响,汽保企业整体上虽具优势,但在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处于落后局面,多数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成为制约汽保产业发展的第一瓶颈,严重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对策建议

3.1依托研发平台,加速产业升级

以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营口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服务龙头,背靠政府,联合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所搭建营口汽保设备公共服务研发平台、营口汽保特色产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着力开展汽保行业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研发、分析、检测、培训等方面为汽保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加速汽保产业不断升级。

3.2实施科技助推工程

一是加快汽保行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助推产业升级。在营口大力汽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之上,继续筛选具有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给予重点培育和政策扶植,进入高新技术企业阵营,打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型企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汽保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快营口汽保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助推产业升级。围绕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升级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有利契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供优惠政策和保姆式服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中国汽保研发中心,提升超前研发能力和水平,解决企业发展共性问题,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体系,成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集聚地,引领汽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向该产业倾斜,以提升平台研发和服务能力,发挥政策、资金、管理、服务等导向作用。

四是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把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汽保传统业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推介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3.3创新载体,引进人才

一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智力优势,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智能服务,实现借“智”生“才”。

二是建立现代企业薪酬制度留住人才。鼓励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按任务、岗位、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知识的市场价值。同时,探索和鼓励科技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建立人才资本和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把知识、管理、专利、商标、科技发明和原创科研成果等有形或无形资产转化为货币或股权,实行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制度。

3.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围绕汽保行业的融资担保、资产评估、信息咨询、物业管理、仓储物流、法律咨询、知识产权等为代表的中介服务机构,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以行业自律、反倾销诉讼、产业信息、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和营销联盟为服务重点的行业协会的作用,需要不断挖掘和提升,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金融网点、公交运输、医疗卫生、商业餐饮等为代表的配套服务机构设施,需要不断设置和完善,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便捷性和从业人员的生活舒适度。

篇5

【关键词】 河南省 三次产业 发展 现状

一、河南省经济发展概况

2009年,河南省全年生产总值194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9.0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0.50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5700.91亿元,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20597元,增长7.4%。具体各产业生产总值及构成如表1所示。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40.7%下降到2009年的14.2%;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41.2%上升到2009年的56.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80年的18.1%上升到2009年的29.3%后,近年来一直在30%左右徘徊。

从贡献率变化看,工业主导地位明显、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工业主导作用发挥的同时,传统优势行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7.5%提高到2009年的51.7%。

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持续不断地推进结构调整。但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和过于依赖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状况尚未有根本性改变。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2009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4.2:56.5:29.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其中,第一产业高出全国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国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国居各省市区最后一位。

二、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河南既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又是人口大省,2009年小麦种植面积5263.3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棉花种植面积537.33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1.3%;油料种植面积1541.2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1692.2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3%。

河南省2009年全年粮食产量5389万吨,比上年增产0.5%;棉花产量51.75万吨,比上年减产20.5%;油料产量532.98万吨,比上年增产5.5%。肉类总产量620.1万吨,比上年增长6.1%;禽蛋产量382.9万吨,比上年增长3.0%;牛奶产量281.9万吨,比上年增长1.0%。

河南省统计公报资料表明,2009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69.0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河南省2009年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比全国平均水平10.3%高3.9个百分点(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3年以来稳定增长,从2003年的1198.7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769.05,增长率为14.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逐渐减小,这与最近十年来河南省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总体来说,第一产业总量是增加的,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还是偏高。

近十年来,河南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和所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逐渐减少,2009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为2765万人,比2000年减少了799万人,每年平均减少88.8万人。2009年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46.5%,比2000年下降了17.5个百分点,但比全国的平均水平38%还是高了8.5个百分点。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这一比例还是高出很多。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从20世纪80年代末探索起步,经过不懈的努力,全省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河南省通过财政扶持、加强银企对接等措施,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2009年河南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6000多家,421家龙头企业个个销售收入超亿元,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3800多亿元,成为河南省战危机、保增长的一大亮点。

三、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河南省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010.50亿元,占河南省GDP的56.5%,高出全国1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985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比上年回落4.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6%,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3.7%,重工业增长15.0%,轻、重工业比例为31.7:68.3。

河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绝对数偏低,仅占全国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7%,远远低于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水平。

正如表4所示,从增长率上看,2009年河南省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了12.4%,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与全国9.5%的增长率相比高出2.9个百分点。

表5中,从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2009年河南省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是第一产业贡献率的4倍,是第三产业贡献率的近2倍,比全国第二产业的平均贡献率高出10.2个百分点。

表6中,河南省第二产业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从2000年的977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675万人,年平均增长量为75万人。就业比重从2000年的17.5%增加到2009年的28.2%,2000―2005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率逐渐增加,2007年达到最高值10.1%,2009年降低到7.1%。但从总就业人数上看,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总数远低于第一产业,比第三产业稍微偏高,河南省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

四、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最近30年中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了近8倍。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

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关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就业、财政和国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第三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09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700.9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9.3%,比全国的平均水平43.4%要低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509万人,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5.3%,比全国平均水平34.1%要低8.8个百分点。说明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河南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从表8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河南省第三产业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相差不大,基本一致。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60%,许多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70%以上,中等发达国家也在50%以上。河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第三产业的投入,第三产业增幅加快,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不断增大,但仍是河南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低,在全国的位次靠后。河南省200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有29.3%,并且这几年一直在30%左右徘徊,没有明显的增长,不仅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参考文献】

[1] 胡亚昆:河南产业素质分析和升级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0(7).

[2] 2009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河南日报,2010-01-23.

[3] 梁保松、高波:河南省财政支农与第一产业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8).

篇6

关键词: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蔬菜产业;发展状况

甘肃省国营八一农场蔬菜种植历来已久,然而一直以来未发展形成一大产业。这主要因为蔬菜种植技术含量高、市场风险大,加之未能积极引导等因素造成。最近几年内在国家政策和企业的带动下一部分蔬菜产业崭露头角,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必须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1 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1.1 优越的自然条件 八一农场地处金昌市金川区境内,属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灌溉区域。地理位置在北纬37°47′-39°之间,海拔1375-1400mm,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126.9mm,多年平均无霜期138天,日照时数:2884小时,10℃以上的活动积温3127.6℃,土壤类型为沙质土壤较多。水土光热条件十分优越,是蔬菜作物种植的理想区域。

1.2 与南方合作优势互补,高原夏菜力补南方市场空缺 错时播种,努力形成梯次上市,可达到较长的采收上市时间,可从每年6月初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

1.3 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每当7月中下旬该场会有大片的土地完成作物收割,大量土地在后半年闲置。复种蔬菜有效地利用了闲置的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基础 截至2016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大面积种植种类有辣椒、娃娃菜、青笋、甘蓝、葱类等。种植户超过80户,其中由农场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一家,所有蔬菜亩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蔬菜基地完成膜下滴灌的架设,达到水肥一体化标准生产模式,不仅节水节肥更能保障蔬菜良好的生长。建成育苗量达到3000亩的育苗基地,育苗设备健全、先进,育苗质量良好。

2.2 近两年蔬菜种植情况

2.2.1 2014年蔬菜种植工作回顾。2014年种植辣椒1300亩,娃娃菜200亩,洋葱1500亩。辣椒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育苗播种时间为3月17日-4月5日,苗期共用50天。育苗设施采用简易塑料大拱棚。移栽时间为5月12日-5月29日,田间管理整体良好,水肥供应充足,10月初进行采收,平均单株辣椒数为35个,平均亩产达到2吨左右,亩纯利润1000元左右。娃娃菜采用直播种植,4月底播种,7月中旬开始采收,市场价格良好亩收入1000元左右。洋葱为育苗移栽种植,3月初育苗,5月初移栽,9月中旬采收,因市场行情不稳利润波动较大。

2.2.2 2015年蔬菜种植工作总结。2015年春季种植辣椒800亩、青笋200亩,洋葱1000亩,全部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采用简易塑料大拱棚育苗,辣椒育苗成本为0.12元/株,青笋苗成本为0.08元/株,洋葱育苗成本为0.1元/株。整体效益良好其中洋葱收益最高可达到2000元/亩。秋季复种蔬菜共1000亩,其中娃娃菜346亩,笋子285亩,甘蓝369亩。所有土地为复种地。为错时上市采用错时移栽的方法种植,育苗也采用错时育苗,从6月14号开始第一批育苗至7月4日育苗全部结束。7月21日开始移栽至8月16日全部移栽结束。采收从8月底开始持续到9月底,亩纯收入达到900元。

2.3 销售现状 除了个别农户自行在当地市场进行少量的销售外,大部分的销售是由农场牵头与大的销售商合作或与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形成订单种植。

2.4 产业带头组织现状 农场专门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头种植,同时积极吸纳种植户参与。合作社在技术上为种植户提供免费服务,所有产品统一销售,在合作社的带头下菜农生产利润与年递增,职工种菜的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至今合作社承包土地2000亩,吸纳种植户20余户。

3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育苗设施落后抵抗灾害能力差 简易拱棚育苗虽有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对抵御大风、低温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育苗风险较高。考虑到为蔬菜产业长期发展打好基础,育苗设施有待改善。

3.2 加工业和冷链技术落后 只注重蔬菜原产品的生产,不追求蔬菜加工业的发展,其实蔬菜加工潜在着最大的利润。未经过加工(清洗、包装)和冷链技术就直接上市,导致蔬菜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难以远距离运输,交易率降低。销售也往往受限于部分销售商,经营风险明显增大。

3.3 市场把握度不够,种植结构调整失衡 近几年的种植一直处于市场的摸索阶段,不能够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更不能按照市场需求来科学规划种植品种,导致结构性、季节性出现供需失衡。造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周期性浪费。

4 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育苗设施建设,建造日光温室冬季即可种植越冬蔬菜,春季又可进行育苗,不仅提高温室利用率,还可降低育苗风险。夏季育苗可采用简易塑料拱棚,其成本低、效率高。其次,加强冷链设施建设,为蔬菜加工业建好基础性保障,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将蔬菜利润提到最高。还有,可以利用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推动该场蔬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

4.2 深化技术改革,多元化发展 技术改革首先要从生产源头开始,提高种植技术,增强产品品质。其次,研制、采购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的方便适用生产机械,缩短劳动流程,降低劳动力费用。推广先进的机械化技术;适应市场行情,采用多元化发展,不仅从种植品种上下功夫,选择适合市场的多样蔬菜品种。又要从加工(清洗、包装)业上做文章,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篇7

>> 基于SWOT模型的常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通江银耳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河南动漫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名山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遂川木竹加工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 基于SWOT模型对云南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分析 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陶瓷产业发展分析 基于SWOT模型对产业集群的分析探究 基于SWOT模型的新余光伏产业财务分析 广西动漫产业的SWOT模型分析及发展对策 敦煌市葡萄产业发展的SWOT模型分析 基于SWOT模型下的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青岛高端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PEST模型的我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基于SWOT模型的湖南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模型的新疆石油化工产业竞争力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赣州市钨业协会.江西(赣州)地区钨产业现状及发展. .

[4]高建新,张芬萍,李运刚.我国钨产业发展现状[J].湿法冶金,2010(12)211-215.

[5]杨海锋.赣州市钨产业链整合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2:22-25.

作者简介:

篇8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在2010年末,全市水暖卫浴产业企业数4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7.17亿元,企业资产达32.36亿元,产业从业人数达1.8万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区域品牌响

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发展较早,产业聚集明显,主要分布在水口镇、月山镇及赤坎镇。水口镇更在2002年10月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2007年2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命名为“中国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常设的中国(水口)卫浴设备展贸中心令水口水暖卫浴的区域品牌已蜚声国内外。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出货值达25.22亿元,同比增长14.07%,产品远销欧美十多个国家。

(二)“十一五”期间水暖卫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规模以上水暖卫浴企业数大幅增长。2006年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是67家,占开平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19.42%,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达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110家,比2006年增长64.18%,占开平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25.70%,比重比2006年快6.2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10%。其中,大中型企业的数量也在同步增长,2006年水暖卫浴产业有1家中型企业,至2010年已有中型企业9家,占大中型企业总数的20.45%,比2006年快17.12个百分点,具体如表1所示。

(三)“十一五”期间水暖卫浴产业产出不断壮大

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产出发展较快,规模以上的水暖卫浴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十一五”期间水暖卫浴产业产值占全市总量比率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

产业内的产出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户均产值为0.7亿元,比2006年多0.4亿元;超亿元企业达20家,比2006年增多12家,具体如表2所示:

(四)科技创新投入加大,竞争实力增强

水暖卫浴产业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家,地市级1家。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规模以上R&D人员147人,占开平市规模以上R&D人员总数的15.42%,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比达81.54%。R&D经费支出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R&D经费支出的12.70%。R&D投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是0.29%,比去年上升0.19个百分点。科研成果丰硕,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专利申请数达45项,占开平市当年专利申请数的42.06%,其中,发明专利5项,占开平市发明专利申请数的41.67%。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研发出的“环保不锈钢水龙头”产品及“全自动多工位钻孔机”项目同时获得开平市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五)产业内企业品牌增多

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企业在产业集群的推动下,注重品牌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水暖卫浴产业在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广东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0年水暖卫浴产业拥有注册商标11件,其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有:朝阳,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的商标有:朝阳、华艺、乔顿、希恩。企业产品逐步被市场认可,华艺、胜发、乔顿等企业产品还通过美国UPC质量认证,生产陶瓷阀芯水龙头的广东朝阳卫浴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希恩卫浴实业有限公司分别荣获“广东名牌产品”称号。

二、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发展的短板

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可以发现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有如下短板:

(一)水暖卫浴产业辐射不够广

开平市的水暖卫浴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产业的辐射面不够广,整个水暖卫浴产业只从属在18.75%的镇街中。开平市有15个镇街和一个管委会,其中,水口镇是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重镇,占规模以上水暖卫浴工业总产值达92%,其余只分散在月山和赤坎两个镇里。我们水暖卫浴产业经过多年的打造,在市场上积累了不少的名气和无形资产,如何充分开发利用我们努力打造的成果,扩大产业辐射地理范围,让其在开平市更多的镇街中落户,既可以克服因土地问题而让有意落户的厂商流失,又可以促进开平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如水口镇因产业发展较成熟吸引不少的厂商来投资,但因土地的制约也让不少慕名或冲水暖卫浴生产基地而来的客商失望而流失。我们要想办法让因用地问题无法在水口镇投资的厂商在开平市其他镇街落户,将水暧卫浴产业从水口一个镇辐射至全市,从专业镇升级到专业市,既能解决有投资意向的厂商的落户,又能充分发挥水口水暧卫浴成熟产业链的集聚效应,真正将这个蛋糕做大做好。

(二)水暖卫浴产业链不够完善

一个完善的产业集群,应具有专业市场-公共平台-中介机构-配套生产企业-物流配送。对照开平市的水暖卫浴产业建设,具备有专业的水龙头生产市场,也成立有水口水暖卫浴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平台及中介机构,在物流配送方面开平市的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对水暖卫浴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但在配套生产方面是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短板。开平市的水暖卫浴产业在业内从事原料、辅料、配料等上下游产品生产的企业不多,导致业内水龙头生产企业约有五成左右的零配件需从其他地区购买,如铜材的生产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只有4家,难以满足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平市水暖卫浴产业在配套生产环节方面的弱项,将会影响企业在市场上议价能力以及盈利水平,削弱价格话语权。

篇9

【关键词】电子通讯产业 发展状况 技术革新

电子通讯产业主要是开发和生产各种电子通讯设备,另外还包括一些电子的零部件、仪表仪器等相关产业,是随着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但是我国的电子通讯产业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发展中存在着技术力量的差距和品牌的劣势,加上金融危机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影响,电子通讯产业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总体来说市场极具开发潜力。

一、我国电子通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利润率的下降

从20世纪的90年代开始,电子通讯产业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产业的规模以及贸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电子通讯产业带动其他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12年的9月到2013年的2月份,电子通讯产业所带动的工业产值增加值只有2721.9亿元,对全国其他企业的综合带动率降低到10.5%,与2011年相比一共降低了10个左右的百分点。

此外,电子通讯产品创造的利润也在不断下降,将2012年间的电子通讯产品销售的利润率比与2011年同期产品的销售率相比,降低了8个百分点;我国电子计算机的零配件技术没有达到世界上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从销售利润上来说,电子计算机的利润率也仅仅只有2个百分点,少于整个电子行业的1.2%;尤其电子器件的销售更加不乐观,从2011年开始就一直处于负增长水平,营业的利润仅仅达到了1.5%,整体的下降幅度超过一半利润率,在电子通讯产品中处于最低发展水平。

(二)生产消费结构的老旧化

电子通讯技术的市场培训机构以及消费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老旧和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数字电视的推广和平板彩电的升级将整个电子行业推向了一个全面升级的新时代,需要市场的大力培养及推广,但是大多数消费者还处于观望态度,对新的产品信心不足;另外,很多电子通讯企业为了尽快适应市场的发展和增加市场的份额,对产品结构进行盲目地调整,这种情况使得企业长期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前期的投入状态很长,导致电子通讯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就已经瘫痪或者进入市场却没有达到预期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丧失了经营的信心。

(三)产业亏损

从目前电子通讯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电子通讯产业还处在一个行业亏损的状态下,且亏损的范围越来越广。从2012年以来,电子通讯行业的经济效益在逐渐下滑,截止到7月份为止,营业总额比上一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亏损的电子企业也达到了四千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约15%,且亏损的总数额达到了139亿元,比去年相比提高了71%。

二、电子通讯产业的发展方向

电子通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壮大了自身的发展队伍。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但是发展前景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计算机市场最具发展潜力

随着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科学技术的开发,电子通讯产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至关重要的力量。在电子通讯产业中,计算机产品最有可能成为全球竞争力最大和最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计算机及其外部产品在规模上将继续保持优先的地位,另外在计算机产品的综合质量以及售后服务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在计算机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该领域内的重点产品将会有明显的销售突破和进展,自主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效益的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产品。提高软件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是人才因素,我国有大量的储备软件技术人才,这种优势将给未来的电子通讯产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从而使得我国的软件产业成为支柱型的战略产业。因此,政府需要大力引导和扶持。

(二)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为了进一步扩大电子通讯产业的市场规模,提高利润率,需要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和完善,注重行业之间的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优势条件,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培养电子通讯研发与生产基地,并对那些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加强扶持,将整个产业形成一个新的发展链条,以大企业为主体,带动一些中小型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此外,还应该通过企业之间的调整与改组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创建一套稳定高效的发展机制。

(三)缓解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我国西部地区的电子通讯市场已经逐渐打开,缓解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发展到21世纪的中叶,我国的西部地区电子产品在彩电、手机、计算机等设备的发展优势上加快了结构的优化调整,并逐渐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的集团性企业和研发基地。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政府的管理都以数字化的网络体系为基础,促进电子通讯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总之,当代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通讯技术只有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才能迎接来自全球的挑战,可以预见,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参考文献:

[1]顾建清.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10(06)

篇10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重点;对策;四川达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1-2]。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

1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且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1998年以来,达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逾2.67万hm2,基本满足了达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06万hm2,其中果树类6633.33hm2,木本药材1666.67hm2,油料、饮料600hm2,其他经济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m3,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等企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m3,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逾3333.33hm2,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森林旅游业,赵家桂花村、火峰山等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达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规模以上企业,98%以上的产品为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层次低,仅限于粗放的经营加工、利用,深加工产业薄弱;二是发展思路不明,一些项目过多,造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还有一些项目基础薄弱,扶持力度不够;三是科技支撑不够,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基础薄弱。达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林区道路、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观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化程度低,产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3发展重点

应加快达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最大化,构建和谐达县、绿色达县、生态达县,加快达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林业资源达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林区经济发展,奋力推进县委“135”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前提,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产品市场拓展为保障,全力推进达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3.1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围绕林产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装饰用材积极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珍贵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低效林改造,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桥、堡子、碑庙、万家、葫芦、铁山林场、大树、平滩等乡镇。

3.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发展特色经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优质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乌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质木本油料林,加快现有低质、低效经济林改造步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走立体经营之路,挖掘林地资源潜力,注意长、中、短效益相结合,大力培育林菌经济、林药经济、林禽经济、林虫经济、林蔬经济、林果经济、林卉经济、林草经济等,使林下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规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节、马家、赵家、碑庙、亭子、麻柳等乡镇和国有林场。

3.3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为了满足全县造林绿化种苗需要,以县级骨干苗圃为主,积极推行基地育苗、大户育苗,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励发展园林花卉业,为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提供优质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导业主建设园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乡镇。

3.4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产加工业的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培植3~5个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从而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整合县内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业,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业化程度。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5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资源,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主力军作用。加快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和真佛山国家AA级风景区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积极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态区、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态公园和林庄经济、林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及林农增收致富。

4发展对策

4.1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增加林农收入的战略高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要把林业产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产业发展实绩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2科学规划

县林业局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结合达县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合达县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公益林应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搞好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对商品林则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林果业,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经营管理和更新改造。

4.3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确并落到实处。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林业产业预测预警机制。加快森林及林产品认证步伐,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强化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强林业会员经济管理指导,要办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三是完善林业产业管理和服务。加强林业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建设,使产业管理落实到人,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为企业和林农提业信息、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