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5-15 15: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内 生物科学 发展现状 思考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及生命本质的一门学科,能够帮助人类理解自然认识自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基因遗传及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人们将其引入到了医学和农业等领域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重视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情况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密码,解开生命的奥秘,相应的遗传图、物理图以及转录图的制成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与实践和商业价值。在基因遗传方面我国科学家也在2013年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并与国内外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和交流,对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对于生物起源、原始细胞产生及新生物形成和改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细胞全能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纯和创造新品种的技术方式也因此而取得更大的技术实用价值,对于一些新的品种作物的选育也将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影响。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已经具有一定的程度,是结合人类自身的生理与行为等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已被应用在包括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以及面部识别等方面,这种识别技术因为具备不易遗忘且防伪性能高等特点,被人们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针对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些部分还有待研究,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还处在试验和研究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基因组学实现了突破性的研究,同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到高速发展的阶段,包括动植物及微生物技术都在农业中得以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使棉花、玉米、花生等作物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丰收。而且现代分子生物学也传统动植物育种学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融合实现了新型分子育种学的产生,对于育种及农业发展来讲都是极大的技术和理论的进步。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医药领域的生物科学的运用在效果和方法上都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对于制药科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如乙肝病毒整合机制及干细胞癌基因研究等相继在我国医学研究中取得成果,使我国具备了对于乙肝病毒和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有了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不但如此,医药生物技术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其中最为广泛的是基因工程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对基因改造后的生物体进行新的基因工程药物的制造,进而实现特异性免疫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等的生产,并且基因工程药物已经进入到了百姓的治疗中,基因治愈法已经逐步的在技术和研究中取得相应的进展,在未来通过基因治愈疾病将变成现实。也因此将为我国国民的身体带来更为周到的保障。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经过对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的不断突破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关注,从未来的发展前景上看,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工业和商业环境,生物科学一方面具有未来可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技术需要人才,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人才,没有人才支持,就没有进步的生物科学技术,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组及高校进行人力财力的扶持,同时也鼓励和带动青年科学家及技术专家投身相对应的生物科学研究中,通过我国社会范围内的努力和综合,将推进生物科学在多领域的融合,进而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将逐步从单一化相多层次多方面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我国生物科学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已经将研究成果传递到了全世界,在未来相信还会产生更大的成果,这也要求我们在生物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谦虚谨慎,加强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使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良性快速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晨艳,吴瑞华,吴莼.国内外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的比较[J].生物学教学;2004.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购物;发展
一、引言
1.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购物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购物模式。美国彭博资讯报道,美国新生代青少年不再痴迷于前往名牌服饰店购买衣物,而是透过智能手机购买全球品牌服饰[][1]。在我国,据CNNIC的《第 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占总数的28.9%。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占总规模的25.5%,大学生网民占较高比例。研究大学生手机购物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大学生手机购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概念定义:手机购物, 是指使用手机上网、在线选购商品并进行在线支付的过程。从手机购物的现状看,目前手机购物品类已经十分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手机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购买。
二、研究方法
1.被试:本课题组以浙江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为例,向90后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3份,其中有效问卷435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7%。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35人,大一、大二各100人,大三140人,大四95人。
2.研究工具:本文根据自行编制15题手机购物问卷(含开放性试题2题),根据题目设置A、B、C、D四个选项,采用自选式方式回答,后利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手机购物的现状
(1)手机购物在大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调查结果显示90%的同学有网购经历,或自行网购,或让同学代购。在具有网购经历的同学中,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调查总数的18.9%,愿意在不久的将来选择手机购物的约占37.6%。由此可见,尽管目前大学生手机购物人数占网购总体人数份额不高,但是大学生手机购物的提升趋势明显,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2)大学生手机购物品类不多。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手机购物经历的大学生,其购物品类大致集中在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集中在鞋子(92.11%),服装(86.84%),美食特产(60.53%),日用百货(52.63%)。而在学习用品比如书籍和电子数码产品不多。数码产品(31.74%)、学习用品比如书籍(36.16%)。
2.大学生手机购物的阻滞因素
调查组对受访大学生就手机购物与电脑等网络购物平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购物平台均受到商品质量、商家信用、大学生层级、购物频率等因素影响。此外大学生手机购物还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网页浏览速度慢。近8成受访学生认为手机网页的浏览速度较慢,影响了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只能手机使用基本为2G网络,手机浏览速度普遍较慢,据对多款手机浏览器测试数据显示,UC9.5.0 1606.48m/s,QQ 5.0为1378.6 m/s,傲游4.1.4为1270.36 m/s。
(2)网络流量消耗大。4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购物平台网络流量消耗大,不考虑经常使用”,33%的大学生认为“不考虑使用”。我们进一步对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得知,当前大学生手机业务中,包含的套餐流量基本在100M-500M之间,如需更多流量,则需要额外缴费。以浙江温州移动手机流量套餐为例,了解详情80M10元/月,了解详情 了解详情300M30元/月,500M50元/月,2G100元/月。而这类费用已经超过了大学生月手机消费承受能力。与手机相比,电脑宽带套餐仅为68元/月(含手机最低消费48元),流量不限,因此75%的同学更倾向于电脑购物。
(3)浏览视觉效果差。69.5%的大学生认为手机界面过小,浏览视觉效果差,影响其手机购物方式的选择。我们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发现,目前智能手机主要的功能还在于通讯、社交,因此智能手机从携带的便利性角度出发,屏幕一般在3.5英寸-5.0英寸之间,对于购物商品,特别是服装类需要从全景角度审视的商品而言,浏览视觉效果不好。
(4)手机支付风险高等。调查中发现,71.3%的同学对手机支付平台的安全性风险高。除了受钓鱼网站的影响外,智能手机支付安全保证措施目前较少,仅密码输入和手机短信验证。而电脑平台中的网上银行支付仅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它的支付安全设置有网银盾、安全保护问题、数字证书、短信校验服务等多方面。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者,大学生消费者既要看到手机购物的优势,但也应该树立理性消费意识[4],通过自我控制策略在优化购物环境,提高手机购物的幸福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合理界定手机购物的类型。手机购物更适合小物件选择,比如常用的微型电子产品、书籍、食品、鞋子等,以此来提升网页浏览速度和商品视觉效果。将衣服这类对阅读屏幕尺寸要求大的商品选择电脑平台购物; 第二,优化手机购物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普遍反映手机购物耗流量这一情况,可以通过在WIFI环境下进行购物选择,以回避流量限制,当前诸多高校校园WIFI全覆盖,也为优化环境提供了可能; 第三,提升手机支付安全保障等措施。一方面要选择较为安全的浏览器(比如UC浏览器),同时安装手机安保软件。另一方面要适时更新购物平台版本,优化支付平台,比如手机淘宝正式了 2014 年首个新版本——“手机淘宝 4.0 版”客户端,该版本的6位数字密码支付功能只能在支付宝认证的安全设备上使用。
参考文献:
[1]亚联.美国青少年偏爱手机购物[N].中国纺织报,2013-12-05(002)
[2]李博.浅谈我国手机购物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外资,2013,13:47+49.
篇3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现状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Art Colleges Volunteer Service
HUANG Sisi
(Department of Oil Painting,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gradually bec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 effective carrier. Similarly, in art schools,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i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Currently, the art school volunteer servic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stitutions voluntary service problems,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its development, summed up the trend, and finally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rt institutions volunteer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rt colleges; volunteer service; status and trends
从1993年发起实施中国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各大高校蓬勃发展起来,参与人数不断增多、获得内容日益丰富,逐步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助力。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在不断地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 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艺术院校大学生拥有独特的专业特长,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着与其他高校不一样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1 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单一化、对象局限化
随着艺术院校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服务对象狭隘模糊的状况,而且不少服务内容单一僵化。目前,艺术院校的志愿者队伍服务的对象过于局限,多数是社区的孤寡老年、人、贫困群体、少年儿童、社会残疾人士等。大多数志愿服务活动没有与艺术院校的专业相结合,使得学生的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很多服务工作都流于形式,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传统,与艺术类大学生追求新奇独特的心理不符,以致于一些优质服务项目无法持续进行。
1.2 志愿服务活动任务性强
调查发现,艺术院校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数是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带有严重的任务性。很多志愿者都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学校的要求,甚至有些同学是为了评优、入党而参加志愿活动。同时,艺术院校也存在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从上至下,使得志愿服务的目的性、功利性占了上风。这样的风气导致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内涵发生了质变。
1.3 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不到位
由于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不够重视,所以平时的宣传活动也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宣传的经费不足,大多数艺术院校没有固定的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第二,宣传的方式单一,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渠道主要以海报为主。艺术类大学生更多是靠网络来获取信息的,如微博、QQ、微信等。第三,宣传的范围不广,艺术院校宣传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学校范围内,这样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无法召集更多的人群参加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2 影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因素
2.1 认知上存在偏差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新兴的事业,社会各界对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大多数人对此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2000年8月,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状况”专题调查。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公众人员。其中,关于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的调查,有16.3%的调查对象认为志愿服服务是一项慈善事业,有19.7%则认为志愿服务等同于学雷锋活动。在艺术院校,对志愿服务的误读也非常严重。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上议事日程,认为这只是学校团委的一项专门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这是阻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2.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般的西方国家的志愿组织具有独立的机构和地位,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但是,在我国高校中,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数由学校团委组织,自上而下地实行,具有很浓的行政色彩。艺术院校的志愿组织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部门,没有系统的管理机制。这样使得志愿服务的独立性、自主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健康发展。
2.3 激励体系不够健全
当前,艺术院校志愿服务的激励体系不够健全,志愿者的工作效果和服务态度没有受到重视,部分志愿者持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敷衍了事;有的志愿者则任劳任怨,认真投入。但是,在活动结束后,所有志愿者都获得服务证书。学校没有系统的奖励标准,没有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艺术院校并没有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补贴。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不到位,这样会使得志愿者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得不到满足,而且很容易打击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不利于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
3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
3.1 志愿服务活动日常化
随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志愿服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艺术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艺术特长,把艺术运用到助人的活动中。这就是艺术院校提倡的“艺术为民”的精神。在这样良好的氛围里,艺术类大学生志愿服务会朝着经常化、持久化、日常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3.2 志愿服务内容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也日趋创新化。活动内容已从传统的关爱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士等转变为新型的社会活动。例如,大型的运动赛事、公益活动等都需要大学生志愿者。这一转变使得志愿活动更加贴近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在大型的运动赛事中,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特色。就拿广州亚运会来说,音乐学院的志愿者成为亚运会的礼仪之星,美术学院的志愿者制作了亚运会的吉祥物和各种图标。艺术类大学生真正融入到志愿活动中,更能体会到志愿者的快乐,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3.3 志愿服务特色化
随着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越来越具有专业特色,每一所高校都会从自身的专业特色出发,形成特有的志愿服务模式,如“艺术为民”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艺术院校,专业特色是学校一切工作开展的重心。因此,为了保持志愿服务活动的长久性和持续性,艺术院校往往把艺术人文的精神融入到志愿服务体系,促进艺术为民的活动,帮助社区开展更多的艺术活动。
4 推进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从管理角度出发,艺术院校要加强管理的体系建设。首先,学校要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志愿服务活动有章可循,使志愿者行动逐渐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度。学校有关部门要完善志愿者的档案,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选派不同特长的志愿者。
然后,艺术院校还要开展对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艺术院校的志愿者活动主要由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各院系承办。所以,很多活动都是由协会牵头,院系承办,没有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包括课堂教学、座谈会、研讨会、技能比赛和实地演练等。培训的内容包括服务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志愿服务理念、筹集经费等方面。专业的培训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同时也为被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了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向专业化发展。
4.2 增强服务能力,培养积极的服务精神
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影响着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志愿服务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涵养。因此,艺术类大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责任心、沟通交流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帮助艺术生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的观念,即志愿者不仅是服务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志愿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不容忽视,是一项双赢的活动。艺术院校可以通过“体验”教育来培养志愿者的精神,将道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学生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与幸福。这是提高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根本之源。
4.3 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要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融入社会,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艺术类大学生应该在做好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要从自身的专业特长出发,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这样,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现阶段,艺术院校志愿服务发展还不成熟,在管理、组织、体制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蔡建淮,李荣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选择――以南京N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2] 何艳.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 吴耀华,张振刚.基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广州亚运志愿者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9).
篇4
(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山东 威海 264209)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阅读和问卷调查法,以威海市广场舞开展状况和威海各大学的广场舞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整个威海市的广场舞开展状况,联系威海大学生实际,为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进一步推动威海地区的广场舞进校园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训练学;威海广场舞;大学生;广场舞进校园
作者简介:李博:(1980—),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山东大学〈威海〉体育教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1研究对象及目的
广场舞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活动,近年来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充满动感和活力的广场舞在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威海作为联合国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依山傍海,是养老安居的好去处。研究者在实际生活和教学过程中发现,威海大学生面临着业余生活不够丰富,身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最有活力、最朝气蓬勃的群体。联想到威海欣欣向荣的市民广场舞群体,便有了将广场舞引入校园,在大学开展广场舞的想法。如果能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引进广场舞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为同学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光添彩,而且如果引进成功,效果良好,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先导性实验行为,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次研究,以威海市广场舞开展状况和威海各大学的广场舞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整个威海市的广场舞开展状况,联系威海大学生实际,为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进一步推动威海地区的广场舞进校园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支持。
2研究方法
2.1文献研究
我们首先展开的是文献研究,主要以广场舞现有论文和新闻报道为主。以威海市为例,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种媒体对于威海市的广场舞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报道,有广场舞开展的热闹场面,也有对于广场舞扰民的批评;有对广大市民锻炼身体的鼓励,也引用了大家认为广场舞格调不高的批评。当然,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包含着整个社会对于广场舞的巨大关注。
2.2观察法和访谈法
最先产生将广场舞与校园联系起来这种想法的,是体育老师这一群体。老师们希望这一充满活力的健身形式能够为大学校园带来活力,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对体育教学者的想法进行了询问和收集,在调查的教师中,90%的体育教师对于开展广场舞进校园活动十分赞同,并愿意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大学开设广场舞课程提供自己的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部分热爱广场舞的非体育教学的教师,也表示了对广场舞进校园活动的赞同,并表示将会十分积极的组织和参与校园广场舞活动。这些教师大多热爱运动和交际,喜欢广场舞这种集健身和交流于一身的活动,他们告诉研究者,在广场舞运动中,他们不仅收获了健康的身体,也愉悦了心情,扩大了交友范围。他们希望广场舞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形式能够帮助大学生们收获健康,收获快乐。
2.3问卷调查法
与此同时,研究者以位于威海的山东大学〈威海〉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为调查对象,共抽取样本500人,样本容量为500,发放了旨在调查威海大学生对于开设广场舞课程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并对全部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的相对公正客观,我们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进行了控制,使被调查者的男女比例基本保持一致。
调查结果显示样本整体为500,赞成或者至少是不排斥在大学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的同学为480人,占到96%,对校园开展广场舞课程持反对或排斥态度的仅占到4%;在赞成或者至少是不排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广场舞课程的同学中,女同学占到90%,男同学占到10%。
3研究结果
(1)在威海,大学生对于学校开展广场舞课程是十分欢迎的,所以我们在威海推动广场舞进校园是存在巨大机遇和土壤的。绝大部分的同学还是愿意接受或者尝试这种早已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大妈们’的娱乐形式的。大家明白,只要进行适合的调整和改革,广场舞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2)现有的广场舞很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大学生的审美和活动需要,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与时尚融合,以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在我们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提出了自己关于在大学开展广场舞进校园的意见。对于那些对广场舞进校园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他们最大的顾虑就是广场舞这种活动形式,相对于健美操,并不很适合大学生这一“新新人类”群体,只有进行认真的改变和调整,才能够被同学们所接受。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威海,有着广场舞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肥沃土壤,这种环境,不仅包括威海优美的自然环境,更包括广大市民喜爱广场舞,大学生们愿意接受广场舞进入校园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这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威海的广场舞发展存在着场地有限,扰民等问题,广场舞进校园也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和现有的广场舞形式老旧,不十分适合当代大学生的娱乐活动需要的问题。对此,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威海市委市政府可以下拨专门资金,支持威海大学校园广场舞课程的开设。这批资金主要用于进行广场舞活动的场地的准备和有关设备的购买工作;作为有关教师或组织者的培训费用和他们的酬劳。
(2)学校方面,要对广场舞进校园活动充分重视,积极提供场地与人员的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广场舞等健身娱乐活动,并为广场舞课程的开设提供如多媒体教室,正式课程设置与学分设置和方便师生交流的渠道等支持。学分制是现代大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在学分制的鼓励和督促下,同学们能够更高效、更系统地进行广场舞的学习。
(3)现有的广场舞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虽然颇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作为新新人类的大学生的审美和活动需要,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与时尚融合,以期更加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
篇5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生物教师 专业发展现状 建议
引言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2]。面对这一迫切的现实需求,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教师队伍建设,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3]。本文对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农村高中生物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以期为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为研究对象(包括2个一级达标校、3个二级达标校、3个三级达标校和3个未达标校),采用发放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情意现状、专业发展需求三个方面。笔者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回收率88%,剔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率86%。
二、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1.师资情况
表1 教师的基本情况
师资的基本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60%以上,且中、初级职称教师占绝大多数,甚至有部分教师无职称,说明农村中学具备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生物教师不多,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第一学历为本科及研究生的仅占62.5%,说明农村高中生物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虽然有部分教师后来通过学习达到了本科学历,但整体而言,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学历有待提高。通过对教师的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进行对比后发现,部分教师会通过进修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说明农村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也给予了重视。对于教师所学的专业,所学为生物师范类的教师仅占所调查人数的85.6%,这可以看出在农村生物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性仍不高。
2.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理想和自主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对农村生物教师的专业情意的调查显示,只有18.3%的农村生物教师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11.0%的教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对于生物学科教学目的的认识,仅有37.1%的教师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30.5%的教师认为是达到学校的要求,甚至还有32.4%的教师认为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应付考试的要求。可见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的行为也会有偏差。对教师专业理想的调查显示(表2):
表2 在生物学教育事业上专业发展的愿望
绝大多数的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目标,甚至有8.5%生物教师对未来专业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调查,65%以上的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可见农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不强。
3.教师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46.5%的教师生物学基础知识欠缺,仅有25.4%的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关于生物学实验知识,70.5%的教师可以完成新课程中的传统实验教学,但仅有30.4%的教师能完成全部实验教学。结果表明,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对于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具有一定影响。
表3为教师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物科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通过生物科学史教材(最系统)的只有43.8%,大部分是通过生物教材了解。
表3 通过何种渠道了解生物科学史知识的调查结果
关于教学实践性知识,对教师如何应对课堂上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或者有意的刁难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6.3%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效处理,而有64.1%的教师采取应对策略是装着没听见。反映教师处理好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不足,实践性知识有待提高。
4.教师专业能力
从教学能力看,30.5%的高中生物教师的教育科研与创新能力比较缺乏,25.3%教师的教材分析与驾驭能力要增强,22.6%的教学方法选择和组合能力要增强;仅60.7%的教师会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调查教师反思的方法如表4所示。教师虽有进行反思,但反思的水平不高,对以后的教学的帮助和意义不大,应激励教师多元化评价和反思教学,渐渐提升专业水平。
表4 教学反思的方法调查结果
对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法为主,在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在实施上存在偏差。此外,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反思和教学反馈调节能力不足也是农村生物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体现。
5.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对农村高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显示,只有21.5%教师满意和基本满意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绝大多数(78.5%)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满意。大部分认为非常有必要(58.4%)或有必要(21.9%)进行教师的专业进修或培训。然而对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的目的调查(表5)显示:
表5 培训目的调查结果
大部分教师参加培训是为了职称评聘或完成任务,说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教师容易满足于现状,因此需要用各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结语
农村高中生物教师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但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专业性不强;教师对生物学教学的目的的认识及教师职业理想的认识有待提高;专业知识方面,农村高中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这对于教师开展高效教学具有一定影响;专业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后,对教学活动进行再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专业发展需求方面,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但培训的目的存在偏差。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既有教师自身原因,又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讨解决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要从多方面考虑,共同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榕.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苏建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实践[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3]杨华,崔鸿,王重力.生物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琼.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教学专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势[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篇6
关键词:高级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54-02
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本科生,按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1号)所说,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研究生教育,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意见要求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要有机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级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微生物学学术型研究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微生物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在研究生的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高级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逐步变化,旧的理论、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有些已淘汰,新的已经补充。为了使研究生及时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动态,提高其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科技管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本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对研究生的“高级微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主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江西农业大学1957年创建了微生物学科,国内知名学者黄其望、欧阳谅等老前辈创建本学科。半个多世纪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微生物学科得以发展壮大。2003年本学科经教育部批准为硕士点,开始招收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高级微生物学”一直被列为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没有固定教材,讲授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设定一定学时的讨论课。随着研究生扩招,研究生掌握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为了使研究生的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得以强化,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背景,“高级微生物学”课程以周德庆主编的“微生物学教程”和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为主要教材,教师讲授部分内容,学生自学部分内容。
根据学科发展和进步及时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内容分几个部分:
(1)简要介绍微生物学发展史,微生物研究与发展现状,巩固本科学习阶段的内容,夯实研究生学习高级微生物学的基础;
(2)根据微生物的特点,沿着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代谢调控等基本理论主线,阐述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学科的最新成就;
(3)围绕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和最新的技术方法,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实践,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两方面讲解。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结合科研和生产的实例,阐明微生物学现代技术方法、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应具备的科研思路和常用的微生物学技术,引导学生在科研设计和实验中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结合国内外微生物学科的一级期刊以及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新近发表的微生物学相关研究成果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领域中的源头创新及科学效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展保持同步。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大多数研究生认为研究生学习期间关键是要把实验做好,课程的学习不重要,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所以经常有大量的学生缺课。有的研究生为了获取学分,不是深入探索学习相关知识,而是通过考试前死记硬背一些考试内容过关。如果老师要求写文献综述,很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在网上收集一些论文资料,不做任何分析,敷衍了事。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不但知识背景要宽泛,而且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要达到这种目的必须是通过课堂教学而不是通过实验完成。因此我们试图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将理论教学分解为精讲部分、讲座部分、自学讨论三个部分。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布置课前文献报告,再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文献相关问题,最后监督讨论后的研究报告和进程,把知识灌输改变为以重视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传授知识。通过探究式、激发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开展专题演讲,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完成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部分内容后,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主题,如重金属的微生物代谢研究进展、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微生物代谢组学、细菌的信息交流、环境微生物基因组学、土壤微生物生态工程、微生物蛋白组学、未能培养微生物、新基因发掘和功能研究、农用抗生素的研究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将来的研究工作进行选题。学生可利用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写成5000字左右的综述(不含参考文献),制作PPT,安排一定的课时要求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其他学生和老师作为评委,根据其幻灯片制作是否精美、语言表达是否流畅、内容是否条理清晰、回答问题是否恰当等指标为演讲的同学综合评分。研究生通过这些新知识的学习,开阔了的学习视野,启发了思维,强化了学术研讨和文献调研的能力,奠定了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
四、增设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生源多样化明显。不同的生源掌握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差别明显,新生现状给研究生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是第一学期开设高级微生物学课程,很多学生尚未进入实验室,为了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增设了实验环节。在实验安排中,首先设计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如,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无菌操作技术;细菌与酵母、放线菌与霉菌的菌落特征识别;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放线菌染色技术及其形态和结构观察。随后根据学生将来的研究方向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指导下开展实验。例如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我们确定的题目是“放线菌发酵培养物对土壤及植株养分的影响”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浓度的链霉菌代谢产物处理水稻种子,对种子萌发率、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稻瘟病菌为病原菌对三叶一心期的水稻进行处理,以观察链霉菌对水稻幼苗抗病效应的影响。通过这个创新实验环节,一方面提高了不同生源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五、规范考核模式,强化基础知识,考查思维创新
研究生课程考核模式主要有三种,提交课程论文、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等。但这些考核方式均存在弊端,如课程论文,学生只是在网上拷贝现有的论文,不做任何的归纳总结。开卷考试则是学生把试卷拿回去,在网上搜索相关答案直接照搬照抄。闭卷考试时,学生就在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总结经验,我们对高级微生物课程成绩的最终评定做了许多调整,量化各项指标。我们将考核内容设定为考勤5%+课堂交流25%+课外作业15%+期末考试55%,考勤考查的是到课率,课堂交流包括课堂问题的交流和由学生选定的专题演讲,课外作业为布置的每章节的作业,期末考试主要是讨论型的题型。增加平时成绩和讨论分析题型的比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考前突击,考后就忘的现象,引导学生真正地用脑学习。
为了顺应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不仅要有宽泛的生命科学理论知识,而且其技术知识层次也要跟上现代生物实验技术不断更新的步伐。因此我们在研究生的高级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高水平期刊文献,更新补充知识,及时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最新的研究。教师从学习者实践体会方面得到宝贵信息和教学资源,促进了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提高了教学水平,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相长。
国内许多生物相关专业院校都开设了《高级微生物学》课程,各院校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实践等方面各有所长,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做法。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利用英文原版教材提供的课程网站、各类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信息质量,关注前沿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采用双语教学试点部分教学内容、建立网络交流平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在安排课程实验时,需要课时的保证和实验场地,由此影响了原来的教学安排,这就需要协调实验室和师资安排。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尽可能地完善高级微生物课程教学模式,促进研究生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完善知识背景和提升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汉寿,杨冰.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7):1112-1116.
[2]马富英,余洪波,张晓昱等.试论研究生高级微生物学教学定位[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9,(3):24-27.
篇7
基础医学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访问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疗中心见闻与启示
全科医师实践技能培训短期效果评价
医学研究生导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论文题名的规定
协同创新,构建校校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论文中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EPOS在耳鼻咽喉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园区化管理在某高校的实践与探索
医药卫生类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考
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实践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关于汉字数字用法的规定
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设领导力课程的必要性
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中医教育中的应用
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医学院校实习权利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
药物分析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重庆市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调查分析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构建研究
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状况实证研究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缘由、实践与比较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生物化学教学质量
医科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参加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培训有感
英语专业(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将科研创新引入本科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
博洛尼亚进程中的俄罗斯高等医学教育
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奖励制度影响的初步探讨
中美医学教育差异对八年制教学的启示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循证素质培养
KPI考核在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门的实践
基于GMER理念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
临床技能培训课程与医学生培养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民办高等医学院校发展前景研究
独立设置医科大学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对免疫学理论模块教学目标的思考
PBL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1实验动物学在国内外发展现状
由于生物动物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很多多家都早早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分别在47、50、53、56年成立生物学研究方向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生物科学协会以及医疗科学国际组织联合在1956年成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现今已经有45个国家参与。在这些国家努力下,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十分迅速,甚至早早就设立了独立的科学研究部门。研究实验动物学的部门也越发建立起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教育、管理、科研。这样的有组织的发展,促进了有关生物学的各方面发展。美、日等国家更是专门设立了大规模独立的研究,用于发展生物实验。时间来到近些年,很多国家为了加强实验动物学的发展,都设立的专门的大学来培养人才。医学院、兽医院和很多综合性的大学也孕育而生,为了培养专业的人才,学校都设有高水平、大规模、先进性的设备确保实验中心的研究工作。动物保护协会在动物实验中也提出:Replacement(替代)、Reduc-tion(减少)、Refinement(优化)这三个宗旨。提出实验中尽可能少地使用动物,如果能另寻它法最好。善待动,物对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尽量以最佳条件,使动物实验的设计、操作达到最佳的方案。我国实验动物学的发展近况:我国实验动物研究学起步较晚,1918年元北平中央防疫处刚开始用小白鼠进行防疫试验。20世纪30年代,几个大城市少数的科研单位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实验饲养。在解放后实验动物工作才算正式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为预防各大传染病我国在各地建立起研究单位,并开始大规模的饲养繁殖。1982年我国科委主持召开全国首次实验动物科技的会议,正式将实验动物科技加入规划,先后建立起4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1987年成立了中国实验动物学会。1988国家科委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了实验动物的国家标准,从此我国的生物实验动物开始走上了科学、标准的轨道。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实验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当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实验动物的管理条例也愈发成熟,各级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并各大医学院校设立了实验动物学课程,一些院校还设立了实验动物专业,并且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政府和日本合作开设中国实验动物培训中心,培训出了大批良好的人才。我国培训这些人才,都为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生产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猴、地鼠、猪、SPF鸡等实验动物约900万只。在数量上大部分地区基本可以满足科技工作的需要,实验动物的生产已开始向企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动物模型的优越性
2.1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带来的风险
临床试验是最有效果知道试验结果的医学方式,但是临床上外伤、中毒等试验研究是十分有难度的。还有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不可能在人身上反复试验的。因此动物可以作为人类的试验者,在工作人员反复研究下可以反复观察试验体的情况进行研究。克服人类在研究中遇到的伦理和社会限制问题,试验中可能为了试验需要损伤动物器官或处死动物。
2.2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复杂的,就来一个换有肾脏疾病的病人来说,他也同时患有心脏病或肺脏疾病。即使患有同样疾病的两个人也会因自身的特点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等等原因疾病的发展而产生千差地别的影响。而动物就能克制这些因素的发生,各方面的因素甚至湿度、温度、私聊方面都能严格控制。无论是在营养学、卫生学、肿瘤学、环境等方面,同一时期内很难在人身上取得一定数量的定性疾病材料。动物模型不仅仅在数量上可以得到满足,而且还可以通过投服一定剂量的药物或移植。
2.3有利于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研究多会有局限性,病原体的感染会应为动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人畜感染患病比较研究,可以研究出同一病原体对不同机体带来各种损害、不良反应。从中工作人员能发现某种疾病的本质,有利于解释在人体上的病历变化。动物疾病模型的另一个成效的用途:能仔细观察环境或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后的发展情况,对于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有重要意义。
3结论
篇9
关键词:绿化苗木;现状;规模;结构;多元化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s our country from the city green seedling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e problem,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production scale, structure, operat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such as advice.
Keywords: green nursery stocks; The present situation; Scale; Structure; diversity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绿化苗木是绿化国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城市绿化的任务和目标也更加艰巨。近年来各地在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也促进了绿化种苗产业的迅猛发展,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城市绿化苗木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包括区域规划、生产规模以及经营体制等方面。下面我就我国城市绿化苗木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作一分析。
一、当前我国城市绿化苗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膨胀,结构调整不够合理。
苗木发展是城市绿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苗生产是城市绿化的首要工作。
我国绿化苗木业培植起步在80年代初,近些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超常规发展,刺激、拉动了城市苗木产业的迅速膨胀。苗木产业之所以发展快,首先得益于国家各级政府重视园林生态和城市环境建设。国家投入园林城市建设的资金多,种苗价格看好,调动了老百姓育苗的巨大积极性;第二,新品种、优良品种、速生苗木的诱导作用大。苗木新品种层出不穷,促进了苗木产量的升华、生产效率的提高,苗木生产更具有时效性、诱惑性。
概括的看,规模不断扩大,总体结构也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导致了其中苗木发展结构的不合理性出现。现在全国苗木生产面积已具有较大规模,城市苗木存圃量大的惊人。特别是一、二年生的小规格苗木占总面积的近1/2,这些小苗木不仅在短时间内不能出圃,还要移植、扩繁到3倍以上的土地面积上。由于新品种的增加,苗木培育技术的提高,苗木生长迅速、产量增加很快,大约用三、五年的时间,常用的大规格苗木将基本供应充足,因此不应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2非公有制苗木经营发展逐渐成为苗木产业的主力,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标准的粗放和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绿化种苗业的生产经营主体也正在发生变化。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非公有制苗圃发展迅速,除了农户转向苗木生产经营的增多之外,其它行业、非农业人士加入种苗行列,从事苗木生产的已不计其数。根据国家林业局林木育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绿化苗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个体苗圃的比例由1998年的45.5%提高到2001年的53.7%。由于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绿化种苗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绿化种苗产业的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同时由于多元经营主体的参与,他们对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不甚了解,只注重信息的获得和品种的选择,而不能因地制宜的发展苗木,同时,全国苗木生产还没制定出统一、规范、适用的质量标准,也给不良经营者投机、钻营留下了契机。由于统一的苗木产销标准没有出台,在苗木生产、经营中,无法按照需要单位对苗木规格、质量的要求制订生产、管理计划。这些都相对制约了城市绿化苗木业的和谐发展。
3城市绿化苗木呈现区域化生产、集约性经营态势, 同时也导致了品种的大同小异及新品种的相对匮乏。
近年来,绿化苗木发展区域特征明显,产品结构地区差异较大。根据2001有关统计资料,观赏苗木生产面积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广东和山东。因各地气候、资源和区位市场条件的差异,各地品种结构存在很大的区别。河北、山东和河南等长江以北省份的育苗面积中,杨、柳苗木的比例要占绝大多数,如山东占70%,河北杨柳苗木面积达20多万亩;南方省份树种品种相对丰富,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用比例较高,如江浙地区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苗木达90%以上。
由于这种区域化经营的制约,同时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人家种啥,我种啥”、“什么赚钱我种什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首先,新品种热一阵风。两年前,杨树新品种热,家家户户育杨树苗。杨树苗过剩之后,又出现了金丝垂柳热、黄金槐热、美国红栌热等象闪电一样,新的品种一眨眼过去。其次,常规苗木随风倒。近两年法桐、白蜡大规格苗木由于需求量较大,于是人们都不约而同的发展法桐、绒毛白蜡。导致了新品种的匮乏,品种结构大同小异。
二苗木生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重视苗木的品种及特色
传统的苗木种植观念跟传统农业种植观念的—个相同之处是“什么品种赚钱,我就种什么”。殊不知,这样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某些苗木品种的数量急剧增加,供大于求。高成本育出的苗木低价格售出,甚至有些地方实在没有销路,竞把苗木当作烧柴处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眼光。
多数人表现在以下n.个方面:一是,常规苗木。在我们这个地区,落叶松是一种常规苗术。由于一度需求量较大人们就不约而同地发展起来。有的乡镇竟发展到几千亩。待到小苗长成大苗,这股风潮已经过去,许多苗农懊恼地说“转眼间就大掉价,甚至贵贱都没人要。赔了,赔了!”二是,新品种“一窝蜂”。前几年,突然出现一股杨树苗新品种的风潮,不用说业PIN:k,就连许多业内人士也摸不清头脑。一听说是新品种,就风拥而上。条材、穗材价格高得惊人。
可是,这种新品种还没等出圃,就被另—个新品种冲击,变成了“老品种”,其价格跟引进时的价格天地之差,受损的自然还是苗农。三是,品种单一无特色。几年来笔者到过许多苗圃,尽管规模有大有小,品种却很雷同。并且不分主次。同时还是各干各的,缺乏集约管理,生产模式粗放,质量也不高。这也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个重要因素。由于苗木具有生产周期长时效性却很强的牦,势必造成同一年份种植的品种出圃时间和销售时间也基本一致,结果也是供大于求。正如人们所说“种啥啥多,卖啥啥贱。” 因此重视苗木种植的品种和特色,对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保证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科学种植,提高苗木质量
篇10
Design, Model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Nanorobotic Systems
2011
Hardcover
ISBN 9789048131792
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仿生学的范畴,是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是纳米机械装置与生物系统有机结合的产物。在生物医学上,科学家们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纳米机器人,让它在人的血管网络中漫游,进行巡逻和检查,尽早发现异常细胞,而且可以对人体内细胞组织进行修复。它不仅可以完成早期诊断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当微型医生而发挥治疗作用,解决传统医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杀死癌细胞、疏通血栓、清除动脉脂肪沉积物等。纳米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大致分成三代:第一代,是把生物系统和机械系统有机结合的新系统;第二代,是由原子或者分子装配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尺度的分子装置;第三代,可能是包含有纳米计算机的一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装置。
纳米机器人代表了一种纳米级器件。在这个器件中诸如DNA的蛋白质和碳纳米管可以充当马达、机械接头、传动元件或传感器。当这些不同的组件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可以形成多度自由的纳米机器人,能够在纳米世界中对对象施加力以及进行操纵。本书重点讲述了两种纳米机器人的研究方法。第一种方法:结合虚拟现实的先进技术的多尺度建模工具(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为了设计和评估分子机器人的特点,本书提出了互动基于纳米物理的仿真。这种仿真允许在分子动力学模拟时带有实时力反馈和图形显示的操纵分子、蛋白质和工程材料。第二种方法:使用一种新的协同原型方法,具体表现为纳米机器人的多尺度模型与实验测量的耦合。本书通过5章来说明上述两种方法,1.纳米机器人组件与设计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纳米机器人设备结构、生物纳米技术设计的虚拟现实技术、建模和表征方法;2.生物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设计和表征方法,主要讲述了生物纳米器件的设计和表征方法、纳米机器人结构的协同原型;3.生物纳米机器人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分析,主要讲述了基于蛋白质的纳米弹簧的表征,基于蛋白质的纳米机械的多尺度设计和建模、DNA纳米机器人、用DNA激励的线性纳米管马达的设计和计算分析、药物输送中应用的多尺度平台的表征;4.纳米结构的表征与原型,基于直线轴承的NEMS表征,基于主管到主管碳纳米管梭旋转马达的设计, 通过碳纳米管的阿克物质传输和汽化;5.结论和展望,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对纳米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以实现在纳米机器人系统内的最优纳米级运动为目标,研究了生物和人造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仿真以及原型,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DNA的纳米机器人、生物纳米执行器和基于碳纳米管的旋转纳米器件的概念,所提出的平台有助于表征新型药物输送系统和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从事纳米机器人学研究的相关科研人员与工程师的很好的参考书。
作者Mustapha Hamdi和 Antoine Ferreira在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工程师学校工作,主要从事机器人及医学成像技术研究。
杜利东,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