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养方案及计划范文

时间:2023-05-15 15:3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员工培养方案及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员工培养方案及计划

篇1

   公司新员工的培训方案2022

  新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方案员工是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要素,企业的所有价值都需要经过员工来创造。企业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发展就是因为不断地有新员工作为宝贵的新鲜血液注入到企业中,所以,企业应当重视对新员工的培养,帮忙他们成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员工培训是专门为新员工设计并实施的培训形式,在塑造企业的合格员工、传承企业文化、建设高绩效团队、赢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多年的咨询服务实践,认为新员工培训方案必须“以人为本”,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新员工需求特征制定科学完善的新员工培训计划。经过总结归纳,认为企业在对新员工培训计划进行设计时,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分析培训需求——方案设计的前提

  培训专家应当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分析培训的必要性,以及培训的目标和资料。需求分析是确定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前提,也是培训评估的基础。培训需求可从三方面进行:

  1,组织分析。根据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确定对员工的要求,以保证培训方案的设计理念贴合企业的总体目标和战略要求。

  2,工作分析。新员工到达梦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本事,如果已经有成熟的岗位说明书,能够直接参照书中对员工的要求。

  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3,差距分析。指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未来工作岗位对其技能、态度的要求进行比照,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确定需要哪方面的培训来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本事。

  二、明确培训目标,分层设置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培训总目标是整个新员工培训计划的设计依据,具有宏观、不可操作性的特点。典型的表述如经过新员工入职培训帮忙新进员工了解和熟悉公司的一般情景,从而适应企业的各种环境,胜任新工作,使新员工在入职前对公司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认识并认同企业的事业及企业文化,坚定自我的职业选择,理解并理解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具备可操作性。它一般包括了解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熟悉企业的各种通用的政策、规章制度;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和产品基础知识、明白岗位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应用各种基本的工作技能等。

  三、遵循培训原则

  培训原则是对该方案在设计理念上的界定,常见的如以岗位时间锻炼为主,脱岗培训为辅,在实践中快速成长;针对不一样类别的新员工制定不一样的员工培训计划;培养过程严格管理,严格考核。

  四、明确培训方案的适用对象

  如本员工培训计划适用于某公司或某部门的新员工培养。

  五、设定合理的培训时间

  一般公司的职前培训在7—30天不等,少数大型公司的部分职位如销售则要2—3个月;到岗后的培训周期较长,会持续6个月—1年左右。

  六、选定适宜的培训职责部门

  职前培训由企业总部统一安排,职责部门为人力资源部或专门的培训中心;在岗锻炼期间,由员工所在业务部门负责;若跨部门锻炼,则有多个业务部门共同负责。

  七、设计培训资料

  一般来说,新员工培训计划应包括知识、技能和其他素质方面的培训,他们需要与需求分析的结果相贴合,并与工作的要求相关。知识方面应包括企业的地理位置和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理念、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标志及由来、企业的发展历史阶段、产品和服务等,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还需要增加对应的专业知识,如某公司的技术新员工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完10本专业相关图书并经过考试。技能方面应包括有效沟通、团队合作、时间管理、会议管理等通用技能。其他素质方面,主要指的是在价值观层面能认同企业的文化。此外,不一样的培训层次有不一样的资料重点,如企业层次的培训倾向于文化、政策等宏观层面,部门层次的培训倾向于部门结构职能、工作职责、关键绩效指标等。

  八、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通常包括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主角扮演法等,他们各具特色,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要依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选择采用。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新员工入职培训应当尽量多采用学员参与度高的方式以提升培训效果。

  九、准备好相关的培训支持资源

  培训资料及培训方法决定如何选择培训支持资源。一般应包括教室、会议室、工场、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投影仪、电视、录像等,这些安排能让员工从不一样的角度体会到企业的关怀,所以在设计时需要尽量研究员工的感受。

  十、评估培训效果

  企业在实施新员工培训计划后,应采用必须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

  我们提议企业使用在国内外应用最广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这个模型将培训的效果分为四个层次:

  1,反应层,在培训结束时,经过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经过考试确定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资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

  4,结果层,即产生的绩效,能够经过一些指标来衡量,如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

  企业在对新员工培训进行评估时要向第三、四层次的评估发展,因为仅有最终的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才能直观的说明培训的价值之所在。企业应注意,培训评估完成后,需要撰写培训评估报告,资料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结果、评估结果及改善提议,以便不断地展现效果、总结经验和持续改善。

  公司新员工的培训方案2022

  一、新员工培训目的

  新员工培训计划方案为新员工供给正确的、相关的公司及工作岗位信息,鼓励新员工的士气让新员工了解公司所能供给给他的相关工作情景及公司对他的期望让新员工了解公司历史、政策、企业文化,供给讨论的平台减少新员工初进公司时的紧张情绪,使其更快适应公司让新员工感受到公司对他的欢迎,让新员工体会到归属感使新员工明白自我工作的职责、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培训新员工解决问题的本事及供给寻求帮忙的方法

  二、新员工培训程序

  三、新员工培训资料

  1.就职前培训(部门经理负责)

  到职前:

  致新员工欢迎信(人力资源部负责)

  让本部门其他员工明白新员工的到来准备好新员工办公场所、办公用品准备好给新员工培训的部门内训资料为新员工指定一位资深员工作为新员工的导师准备好布置给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2.部门岗位培训(部门经理负责)

  到职后第一天:

  到人力资源部报到,进行新员工须知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到部门报到,经理代表全体部门员工欢迎新员工到来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世贸商城部门结构与功能介绍、部门内的特殊规定新员工工作描述、职责要求讨论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

  派老员工陪新员工到公司餐厅吃第一顿午餐

  到职后第五天:

  一周内,部门经理与新员工进行非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

  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作出评估,并确定一些短期的绩效目标

  设定下次绩效考核的时间

  到职后第三十天

  部门经理与新员工面谈,讨论试用期一个月来的表现,填写评价表

  到职后第九十天

  人力资源部经理与部门经理一齐讨论新员工表现,是否适宜此刻岗位,填写试用期考核表,并与新员工就试用期考核表现谈话,告之新员工公司绩效考核要求与体系。3.公司整体培训:(人力资源部负责--不定期)

  公司历史与愿景、公司组织架构、主要业务公司政策与福利、公司相关程序、绩效考核公司各部门功能介绍、公司培训计划与程序公司整体培训资料的发放,回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岗位培训反馈表(到职后一周内)公司整体培训当场评估表(培训当天)公司整体培训考核表(培训当天)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评估表(到职后30天)新员工试用期绩效考核表(到职后90天)

  五、新员工培训教材

  各部门内训教材

  新员工培训须知

  公司整体培训教材

  六、新员工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首先在公司内部宣传“新员工培训方案”,经过多种形式让所有员工了解这套新员工培训系统及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

  每个部门推荐本部门的培训讲师对推荐出来的内部培训师进行培训师培训,给每个部门印发“新员工培训实施方案”资料

  各部门从2003年1月开始实施部门新员工培训方案

  每一位新员工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

  根据新员工人数,公司不定期实施整体的新员工培训

  在整个公司内进行部门之间的部门功能培训

  公司新员工的培训方案2022

  一、培训目的

  通过对员工的系统培训,逐步提升员工的知识结构,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养成敬业精神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这是建设景区员工培训体系的出发点。尤其是我绵山风景区刚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系统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为,员工的培训,一是引导员工进入组织,熟悉和了解工作职责、工作技能、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二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提升员工的“精、气、神”。

  三是提升员工在景区接待工作中的服务水平,加强员工对“标准化、优质化接待服务”的认识和理解,努力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培训对象

  景区各部门员工,包括驻景区各调管单位人员,宗教管理委员会,绵山财务,餐饮部,旅行社,导游部,宾馆服务部,商品零售部,市场营销中心,文化院

  三、培训执行及考核办法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发起,景区管委会负责协调景区各部门执行。人事部全面负责员工培

  训工作,统筹规划培训包括拟订并执行培训计划。各部门负责人协助人事部经理组织具体事宜。 由公司考核组(人事部、总经办、企划委、保安部)对培训工作进行监控、检查、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

  1、培训签到,确定培训可以落实到每位员工;

  2、记录笔记,做好完善的培训记录并存档;

  3、效果评估,由讲师根据培训内容出题,按月进行月 考。

  四、培训原则及要求

  原则:

  1、坚持按需施教、务求实效的原则;

  2、对员工分岗位、分层次、分类别地开展培训;

  3、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培训质量;

  4、要求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三落实。 具体要求:

  1、培训工作要准备充分,注重过程,讲求效果;

  2、授课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参加培训的员工要严格遵守培训纪律,准时参加培训,认真听课,细作笔记。实习时要尊重老员工,严格按规程操作;

  4、培训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得无故缺席培训课程。

  五、培训时间

  1、整个培训计划时间:12月1日----3月31日

  2、景区标准化培训时间安排:每月10日、20日 全天

  3、拓展训练、职业道德等培训时间安排:每月15日、25日 全天

  4、其余时间由各部门自行安排内部培训(培训计划、时间安排、培训内容以月报人力资源部)

  六、培训方式

  1. 培训采取“授课+示范”、“理论+操作”、“案例研究”、“基本研讨”、“团队活动”“集体游戏”等具体方式,寓教于乐,每个培训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活动,从亲身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 行为方式;

  2. 一般情况下,除公司人事部安排的大型培训外,各部门按自己内部培训计划表实施培训;

  3. 为了避免以往的传统培训,我部将每个月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有化,将理论、实践想结合。另外加适当的体能、拓展训练,让员工对培训的观念有所改变。

  4. 景区淡季时加强培训力度,多花时间培训,为旅游旺季时的接待服务做好准备,旺季时加强岗位锻炼,并做好培训效果的验证和修正。

  七、培训内容

  拓展训练项目:本次拓展目的主要是体现员工间的团队意识,以及部门沟通,将通过室内及户外两种方式实施开展。具体项目随月培训计划体现。 标准化培训内容:根据《旅游服务标准化材料》相关要求的培训;

  1、景区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培训严格按gb/t 16767的相关要求进行培训; a)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 和颁的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工作全面落实。 b)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

  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特殊地段有专人看守。 c)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救护医疗服务室,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2、导游服务具有针对性,强调个性化,服务质量达到gb/t 15971-1995中4.5.3和4.5.5的相关要求进行培训;

  职业道德培训内容:由公司总经办已下发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 教程——职业道德》

  各部门内部培训内容:

  (1)、员工岗位职责的培训内容 ①本岗位的职能、重要性及其在景区中所处的位置。 ②本岗位的工作对象、具体任务、工作标准、效率要求、质量要求、服务态度及其应当

  承担的责任、职责范围。

  ③本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规定、奖惩措施、安全及国家行政 机关对相应行业的管理规定。 ④本岗位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景区相关的硬件设施、设备工具的 操作、管理,机电等设备、工具的使用,应当知原理、知 性能、知用途,即通常所说的“三知”;另外还应当会使用、会简单维修、会日常保养,

  即“三会”。

  ⑤掌握景区软管理措施如相关票据、账单、表格的填写方法、 填写要求和填写规定。

  (2)、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内容 : ①基本礼仪的学习;

  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责任意识;

  ③增强凝聚力。

  (3)、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八、讲师安排

  1、拓展训练由 担任,各部门主管协助

  2、标准化培训讲师由 负责

  3、职业道德培训讲师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

  4、部门岗位培训由各部门相关负责人负责

  九、地点安排

篇2

【关键词】 素质测评 人才培养全过程管理 新员工

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工具,它依据测评目的,运用科学工具实施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运用于人资工作。国内某供电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到集中培训、轮岗实习、岗位培训的全过程管理中,将素质测评有效运用在新员工的选拔、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本实践的目标

1、构建新员工胜任素质模型,明确选拔培养标准

新员工素质模型是新员工胜任工作所需素质项目的集合,包括素质族、素质指标、素质指标定义、素质行为分级及定义等要素。通过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给招聘提供标准、给新员工的培养提供依据。

2、建立新员工素质测评体系,创新完善员工测评工具

新员工素质测评体系的诸多内容,如测评标准、测评工具、测评方案、测评成果等,是实施新员工测评工作的具体指引;素质测评工具包括MBTI职业倾向测试(性格测试类)、潜能测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素质测试类)等,有助于各级管理者和培训工作者掌握新员工素质状况、开展有效的培养工作、提升新员工素质。

3、探索新员工素质测评模式,完善人才管理模式

公司通过探索新员工素质测评模式,实施新员工素质测评工作,探索形成适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新员工测评工作模式,创新人才“选―育―评―用”等管理方式,提升新员工人才管理水平,构建优秀的新员工队伍,完善公司人才管理模式,为公司其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最终为实现公司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本实践的主要做法

本实践主要采取人资培训部门组织,各职能部门和新员工共同参与的机制,制定了始于新员工入职到入职三年的培训管理全过程的工作计划。

1、构建新员工素质模型

本实践采用调研、工作分析等方法,通过五个步骤构建素质模型:一是确定模型结构。结合麦克利兰素质冰山模型和新员工成长规律,确定模型“四力”结构为:驱动力、判断力、推动力、凝聚力。二是选择素质指标项。在综合分析问卷调查数据、调研访谈资料、工作职责文案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素质指标项。三是优化素质项目并确定其权重。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素质项进行优化,并确定每个素质项的权重。四是界定行为等级。描述素质指标,并描述分五个等级的素质要求。五是确定素质等级要求。结合素质行为描述和公司对新员工的要求,确定不同类别新员工的不同等级要求。

2、甄选测评指标与工具

确定了素质模型后,公司将测评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贯穿于新员工培养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入职年限新员工的特点及测评的不同目的,公司采用针对性强、适用性高的素质测评工具(如表1所示),并从素质模型中甄选相应的测评指标和匹配具体测评工具(如表2所示)。

3、实施新员工测评方案

测评前精心准备实施方案:在测评指标与工具甄选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设计具体的测评实施方案,包括测评工具的设计与题本开发;明确实施形式、实施时间、实施时长、分组人员名单、场地布置、物料准备、考生通知等事宜。

测试中严谨认真实施测评:严格按照日程安排执行,包括笔试的组织实施、面试的组织实施、考官和考生的后勤安排等。

测评后公平公正处理结果:组织专业人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施阅卷、统分、撰写个人报告和集体报告、汇集整理档案资料等工作。

4、相关方应用测评成果

培训中心将测评方案及题本、测评成绩表、个人报告、集体报告,及时传递给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本人及其所在单位,供相关方参考运用。

三、本实践的成果及应用

1、成果

(1)构建了行业首创的新员工“1+3”素质模型。选择本公司生产、营销、综合新员工进行实践,在行业系统内首次构建了新员工“1+3”素质模型。该模型分为两个模型:新入职和入职1年新员工素质模型(模型1)+入职2年的三个线条新员工素质模型(模型2:生产线条/营销线条/综合线条),如图1所示。

上述两个模型均为“4力”模型,包含4个素质族:驱动力(端正价值)、判断力(指引方向)、推动力(促成目标)、凝聚力(团队贡献)。每个素质族包括若干个能力项,不同类别新员工对于能力项要求的等级不同(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

(2)建立了以标准化操作手册为载体的测评体系。建立了以标准化操作手册(包括本次测评的工作概况、对象、方案、内容及工具、操作流程等内容,明确了人员责任、说明了工作流程)为载体的测评体系,起到了规范化、实操化的作用。

(3)形成了以“一表两报告”为依托的测评模式。本次测评针对各年度入职新员工单独实施,每次都采用“一表两报告”的模式:测评成绩表、个人报告和集体报告。

2、成果应用

(1)引入测评工具,丰富可用于校园招聘的工具。以前较多运用行政倾向测验、基础专业知识笔试、小组面试等招聘测试方法。现在引进和运用了性格测评、潜能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更为丰富多样、科学实用的招聘测评工具,实现了从“选好人”向“选对人”和“选准人”的转变。

(2)依据素质模型,设计开发新员工培养体系。新员工“1+3”素质模型,是设计和开发新员工培养体系的内容来源。本实践跳出了为测评而测评的框框,延伸到了测评在员工培养中的运用:运用素质模型,依据上级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培训规范,结合新员工成长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首先,将新员工培养细分为“预热”、“熔化”、“铸模”、“淬火”、“回炉”五个培养阶段,清晰界定各个不同阶段新员工的培养特点;其次,根据冰山理论,结合构建的新员工胜任素质模型要求,形成新员工培养的关键知识点、内容及关键要素;再次,运用系统工具构建新员工培养知识地图,细化各类新员工培养路径;最后,采用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和培养内容,形成了完善的培养体系。最终实现新员工培养的全过程管理,达到规范化、批量化、快速化培养新员工的目标。

(3)借助测评成绩表,充实新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测评实施后产生的测试成绩表,包括新员工的基本信息、测试总体分数及其排位、各模块测试分数及其排位、各素质项目测试分数及其排位。借助测试成绩表,首先,培训管理者检验了阶段培训效果,量化了新员工素质特点,找准素质短板,依据短板倾斜培训资源,成为提升培训针对性的有效工具;其次,用人部门通过培训中心的解读和测评结果反馈,掌握了员工个人短板能力和性格中的盲点,为员工的发展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通道和有效的管理对策;再次,新员工本人通过参加测评,明白了自己的优劣势和在团队中的位置,明确了公司对自己的具体要求,清晰了发展方向和途径。

(4)参照测评报告提出的发展和管理举措,提高新员工培养管理水平。测评报告包括个人报告和集体报告,分别从员工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剖析员工素质状况。前者包括测评基本情况、员工各项素质水平的说明、员工素质改进途径等内容;后者则介绍了测评的概况、员工整体素质及各素质项的状况、团队发展的共性需求、团队培养和管理的改进方案等内容。依据个人报告,对每位员工素质的剖析,诊断员工素质优劣势,明确员工个体培训需求和发展方向;依据集体报告,诊断团队素质优劣势,明确新员工整体培训需求,改进新员工生涯管理举措,从而提高了新员工培养和管理的水平。

四、结语

由于每年入职的新员工人数较少,员工存在专业工种、学历素质和岗位职责等各方面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员工群体差异。因此,本次实践中,公司针对每年新员工素质的变化,将会适时调整测评指标等级要求、选取更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和严谨高效的测评方案;针对成果运用,将会继续运用匹配性的测评工具,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爱卿等:人才测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远我: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寇家伦:人才测评实战[M].人民出版社,2011.

[4] 泰勒著,李中权、柳恒超译:评价中心实用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 王垒:实用人事测量[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6]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7] 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中心组:电网企业新员工培训读本[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篇3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当前,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日益精细,新设备、新技术、新系统在基层一线得到应用和普及,迫切需求大量知识型的新员工充实到基层一线。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模式,采用生动、灵活的模拟训练,使员工在培训中更加直观、形象地接受知识,更加明确作业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培训的效果,变以往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加速新员工成长。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专业管理的目标

1)通过现场培训,搭建双向化学习平台。公司深化师带徒工作,让老员工和新员工结对帮带对子,采取“个人自学,师徒互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老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套完整的技能体系、新员工理论储备充分思维活跃的各自优势,促进师徒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通过现场培训,搭建立体化实践平台。公司以技能竞赛为契机,积极将新进大学生纳入竞赛过程,分批分阶段安排其参加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强化训练,增加系统化认知。充分发挥竞赛工作对新员工的培养作用,将新进人员培训与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强化训练有机结合。

3)通过现场培训,搭建互动化培训平台。公司结合各类典型工作的特点、难点选定课题,搭建技术培训讲坛。按照“分工协作,能者为师”的原则,在生产工区领导、相关专职及青年员工中选定培训主讲人,系统开展专业培训。将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下受训者被动接受的情况变为主动参与,锻炼员工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力争在“学习-实践-学习”的双向优化机制中培养综合性人才,着力提升员工综合业务能力,带动各项工作的科学有机推进。

4)通过现场培训,搭建复合化专业平台。

公司以专业复合化的思路打破传统的专业壁垒,通过开展专家授课、技术培训等培训活动,深化专业融合人员理论知识的提高,通过模拟操作、现场传帮带等培训活动强化现场实践操作的掌握,通过开展跨专业填报单元制培训、组织师带徒、互帮互学等培训活动,来促进专业融合人员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提高专业融合速度。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岗位实习

入职第一年,结合新员工工作岗位,由新员工所在部门组织实施岗位实习,原则上安排到一线班组的核心生产岗位锻炼。在本部门进行专业岗位实习的,新员工所在部门为其确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委托建安施工单位或公司兼职培训师团队进行培训的,新员工所在部门明确培养的具体要求、目标和考核办法,受托单位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确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委托培养的方案、计划均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专业岗位实习期间,新员工所在部门切实加强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班组长或专职的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培养计划得到全面落实,确保培养过程的效果和质量。

导师带徒

入职第二年,新员工的培养立足于岗位培养,主要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根据《常州供电公司师徒管理办法(试行)》,每个新员工都必须签订《师徒合同》,新员工所在部门根据新员工具体情况,选择品德优、技能高、业绩好的优秀员工担任师傅,以师徒合同形式明确师傅和徒弟的任务,师徒合同为期两年,其中明确技能培养目标需达到高级工技能等级要求。新员工所在部门优先安排各级专家担任师傅,师傅是新员工本阶段的职业导师,负责培养和引导新员工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员工所在工区的主任、班组长是员工培养的责任人,全过程参与和督查新员工的培养情况,并着手帮助新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努力为新员工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参与竞赛

入职第三年,新员工要快速成长,最需要的就是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培训,而竞赛强化训练正是最佳的选择。公司在《2011年岗位练兵、知识技能竞赛工作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为充分发挥竞赛集训工作对青年员工的培养作用,对于部分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大潜力的新进毕业生,可有意识地安排参加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集训”。近几年,各竞赛专业组积极将新进大学生纳入竞赛过程,分批分阶段安排其参加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强化训练,充分发挥竞赛工作对青年员工的培养作用,将新进人员培训与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强化训练有机结合。

负责课题

入职第四年,公司为充分发挥新员工的特长和优势,开展“一个大学生一个课题”活动,以问题作课题,以学习促创新,将课题交由新员工负责,由他们领衔组成课题团队,班组长和技术骨干给他们当副手,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与群众性创新、班组QC小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学习、促创新、促成果。

专业融合

入职第四年,公司为进一步挖掘新员工的内在潜力,实施“一专多能”和“专业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开展专家授课、技术培训等培训活动,深化专业融合人员理论知识的提高,通过模拟操作、现场传帮带等培训活动强化现场实践操作的掌握,通过开展跨专业填报单元制培训、组织师带徒、互帮互学等培训活动,来促进专业融合人员由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提高专业融合速度。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政策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基层单位部分工种严重紧缺的问题,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工作的主动性和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机制保证

公司决策层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公司主要领导在多次提出“要树立人才在一线培养、人才在一线使用、人才在一线提拔、让一线留住人才的理念”“要推行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做法”,“要落实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待遇,发展上给机遇的激励措施”等等,更让各级领导意识到人才培养工作的紧迫性。公司陆续出台了师徒合同管理办法、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知识技能竞赛考核办法、岗位成才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制定了知识技能竞赛实施方案、新员工培养工作实施方案等,机制的健全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组织保证

近年来,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全面形成单位领导负责、人力资源部集中统筹管理、教培中心分工协作、专业部门深度参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资源保证

(1)场所保证。近年来,公司加大培训投入,优化培训资源,2009年3月投入使用的龙虎培训基地所设的6个实训室以及2012年建成的电缆实训室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公司包括农电人员在内大部分员工的生产技能培训需求,网络多媒体教室可进行包括网络远程教学在内的多种上机培训及考试,从硬件、软件方面保证了公司培训条件。

(2)师资保证:公司已组建了一支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迎合员工实际需求的、贴近生产实际的师资队伍,在承担培训授课、培训项目开发、课件制作、青年人才指导等人才培养的任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3)系统保证:除了传统的现场培训模式外,公司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仿真技术的发展成果,克服传统的现场培训模式在执行上可能存在的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等问题。公司变电工区建立一套110KV变电站单兵演练评估系统,包括常规站和智能站的倒闸操作或事故异常处理,操作演练画面按现场一致的原则进行绘制,能在系统中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和处理方法,值班员在平台演练后能根据倒闸操作的原则和运行管理规定由系统智能判分,提交后能直观查看与标准步骤的差异,并应用于2013年工区新进员工的培训和测试。同时,各生产单位充分利用局域网等便捷平台,在服务器上建立专业知识库,上传作业知识点、典型案例、员工技术总结和学习心得等大批“电子教材”,方便新员工随时学习取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转正定级考核

新员工入职一年后,所在单位按照中级工技能等级要求组织开展岗位能力考核,公司成立考评小组对每一位新员工进行答辩,答辩内容包括新员工在培养期间应掌握的安全生产技能、基本专业技术知识和学习报告相关内容等,新员工所在部门及有关职能部室负责人全过程参与答辩。答辩结束后考评小组结合岗前教育、轮岗见习、专业岗位实习、脱产培训四个阶段考核情况和员工学习报告、 岗位能力考核情况,对每一位新员工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等级与成绩的对应关系为:成绩90分及以上为优秀,成绩80-89分为良好,成绩70-79为合格,成绩60-69分为基本合格,成绩60分以下为不合格。综合评定取所有构成考核项的最低成绩,综合评定为优秀的新员工,公司给予适当奖励。对于综合评定不合格人员,需对其实行延期转正,延期时间为3个月,考核合格后方可转正。新员工所在部门领导班子要结合员工转正定级考核情况,与每位新员工进行一次谈话,明确努力方向。

师徒合同履行情况考核

考核以一年为周期,徒弟的考评结果以当年度的生产技能人员动态考评结果为准;工区、公司对师傅一方尽责情况进行评定(考评内容:授业态度15%、培训方法及内容15%、徒弟考评结果50%、培训目标完成情况20%以及徒弟获得技能等级资格情况等);考评等级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综合评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至89分为良好、60至7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不合格。师、徒考评等级均为良好以上的,可以全额兑现带徒津贴,合同期满后师傅可以继续保持带徒资格;师傅考评等级连续两年为合格或当年度为不合格的,工区、公司建议终止合同,暂停其带徒资格一年,同时为徒弟另行选择师傅;徒弟考评等级仅为合格的,其师傅带徒津贴按70%兑现;徒弟考评等级为不合格的,扣除其师傅带徒津贴的50%,同时扣除徒弟本人月度综合奖的50%,师傅未尽到传授责任和义务,造成徒弟考评等级不合格的,全部扣除其带徒津贴。师傅或师傅团队中的成员当年度的生产技能人员动态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工区、公司建议终止合同,暂停其带徒资格一年,同时为徒弟另行选择师傅。合同期满一年内,徒弟未能获得高一级技能等级资格证书的,对已经核准发放的合同期间带徒津贴,按30%予以扣回。

生产技能人员动态考评

公司倡导“让事实说话、用业绩证明”的能力评价理念,建立以业绩为基础,能力测试、职业素养测评为核心内容的考核模式,落实以能力为导向、业绩为重点的能力评价机制。近年,研究并采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不断完善技能水平动态考核,考评形式包括技能水平占80%,其中应知测试成绩占20分,应会测试成绩占60分,其他方面占20%,其中职业道德占10分、人才培养占10分、加分内容最高10分、安全生产为否决项。考评结果采用百分制,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9分为合格,80-89分为良好,90分及以上为优秀。其中:当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列所在考核单位的后10%的员工,其考评得分在70分及以上才能视作考评结果合格;考评内容中应会部分成绩低于36分的(折算后),考评结果视为不合格。

篇4

关键词:情绪智力 新员工 培训

一、前期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关于情绪智力对组织及个人的影响和关联,代表性的研究视角有如下几类:北京科技大学的张剑等(2008)得出情绪智力和评定绩效呈显著性相关,提出在培训过程当中要重视情绪智力的作用;西北师范大学的杨晓萍(2009)提出提高员工情绪智力可减轻工作负担,有助于创建信任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湖南大学的李敬等(2010)用统计学方法得出情绪智力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各维度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王璐等(2009)提到情绪智力在服务行业中的价值,从行业角度表述了“情绪智力通过内部动机影响员工深层行动,通过外部动机影响员工表层行动”的结论。

以上观点均肯定了情绪智力对员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但由于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系统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工作,在实践中需要一套条理清晰且行之有效的模型框架作为方案的制定依据。因此,笔者将研究对象锁定新员工,将研究视角聚焦在构建情绪智力贯穿的培训模型上,旨在为新的培训理念形成清晰的框架,进一步系统阐述情绪智力与员工培训的各环节之间的关联。

二、情绪智力的内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国学者陆续对情绪智力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研究和改良。美国心理学家梅耶和萨洛维在1990年率先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情绪智力是社会智力的一部分,包括觉察自我和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识别情绪并使用情绪信息引导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1995年,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对概念本身的解读转向管理实践的层面,即关注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在组织情境中的各项素质能力,在同年出版的《情绪智力》一书中把这些能力可概括为五个方面: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戈尔曼等人给出的描述性定义为:“情绪智力能够被观察到,当一个人在情境中,在适当的时候经常以有效的方式展示构成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觉察和社会技能的胜任力。”在1999年的框架结构改良中,将情绪智力更新为针对企业需要而设定的内容,将其定义为情绪胜任力。本文参考模型即为此,如表1所示。

以色列著名的心理学家巴昂在1997年指出, 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并设计了情绪的和社会智力结构多因素模型。

三、情绪智力在新员工培训中的作用

情绪智力在新员工培训活动中的助推作用在于帮助他们融入新的组织环境、习得专业技能、加强员工之间的认同感。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入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模型体现对员工多元智力的考量。在戈尔曼教授的五维度情绪智力结构框架中,自我意识因素对应了解自我和增强自信,自我调节因素对应情绪控制和职业道德、创新精神、自我激励对应内驱力和抗压力,移情对应关注他人和满足客户需要,社会技能对应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五项要因较为全面地囊括了新员工入职培训涉及的环境适应、礼仪规范、职业责任感、人际交往方式、应变创新能力等内容,据此建立的培训系统模型使新员工培训在情绪智力的各项要因指引下科学展开,且达到最优的培训效果。

2.情绪智力的各要因将新员工培训贯穿成为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管理观念陈旧,缺乏科学的育人方法和专业的培训人才,导致员工培训成了敷衍对付、忽视需求的形式主义。此现状的长期积累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如丰田公司因扩张期间员工培训不足产生的汽车质量问题,国内多家餐饮娱乐场所因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引发火灾造成财产巨额损失,高新技术企业忽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全面培训而陷入窘境等。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可为企业量身设置高效可行的培训目标,是良性培训机制形成的牵引指南。

3.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与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相吻合。自迈克尔?波特提出影响全球的五力模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通过战略管理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而战略管理目标需要高技能素质水平的人来实现,因此使员工各尽其能是组织立足的根本。本文构建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的各环节不仅与情绪智力各要因相关联,且在运行中把情绪智力所要求的员工技能和素质传递到战略目标,形成多维度的有机体,使员工价值实现与组织愿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培训活动的双赢。

四、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构建思路

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着眼于流程和内容的创新,如图1所示,对于培训活动的各环节说明如下:

图1 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

1.基于情绪智力的培训计划。计划阶段是新员工导向培训的第一步,如图1中①区所示。在此阶段将新员工牵引到组织环境中,熟悉岗位任务、明确工作权责是培训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使员工由被动变主动、由机械变积极、在加入新团队后能充满工作激情,是情绪智力赋予培训计划的更高精神层面的意义。在向新员工介绍公司的成长历程、部门设置、相关政策和战略目标时,以企业的优良传统和创业故事作为激励,使新员工在了解企业基本情况的同时看到自身在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空间;企业的行为规范、经营理念和精神也不仅是信息的单向传递,也帮助新员工通过自我调节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标准;礼仪规范和潜能培养可使员工行为标准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通过自我激励迎接机遇挑战;员工明确各部门岗位权责的高层要求在于理解他人的工作,促进团队的高效运作;领导力的培养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非一蹴而就,但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的感召力和沟通技巧确是新员工适应现代组织发展的必修课。

2.基于情绪智力的培训方法实施。常用的培训方法大体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对于新员工而言,往往采用脱产培训为主、在职培训为辅的形式。基于情绪智力的培训方法如图1中②区所示。从各情绪智力的各个要因来看,自我意识层面的培训可以采用演讲法和行为示范法,通过影像学习、观摩效仿,并配以组织激励,从员工心理提升其学习动机。自我调节层面中新员工需要优秀员工的带动鼓励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因此引入一对一着眼于态度训练的教练法,如和导师制结合,在非正式的关系中培养员工价值观则效果更佳。自我激励层面的最优培训方法是情景模拟,如管理游戏、角色扮演、一揽子公文法等,均可使新员工体会到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和培养方向,学会处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提高抗挫折和应变能力。移情和人际关系层面的培训内容需在群体当中完成,可采用行动学习和拓展训练,以团队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分工中感悟他人的工作价值,通过拓展游戏培养控制冲突和协作能力,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于情绪智力的培训评估方案。该模型采用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为美国柯克帕蒂克提出的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四层次评估模型,它能够体现员工在培训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有效地检验新员工的培训效果,如图1中③区所示。其中反应评估可检测员工对培训是否有积极的反应,在此层次将自我意识的提高作为重要的考量指标,若员工培训后有所收获,并对自身价值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则达到了反应层次的评估要求。学习评估可借助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两个维度来考量,员工在学习组织规范和岗位职责之后,要求能逐渐适应新环境,形成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做好接受压力和挑战的准备。行为层次的评估实际是评估新员工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迁移,涉及自我激励、移情、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员工能够随时准备好接受新任务,体察他人情感从而满足顾客需要,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提升个人影响力,都是行为改变的重要特征。这三层次的评估过程终将体现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变化(如产量、质量、士气等),可在日后工作中进一步检验培训结果。此框架的柯氏评估过程由浅入深,由个体到群体,是一个连贯系统的动态过程。

此外,系统模型中①②③模块的工作最终均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密切相关,培训计划的内容源于由企业战略目标提出的培训需求,培训方法的实施紧密围绕企业战略实现的需要而开展,培训评估的依据更是企业战略下对新员工各方面的期望和要求,三大部分基于情绪智力,又指向企业愿景。

结语:尽管基于情绪智力的新员工培训系统模型处于探索和改进的阶段,但它在更新企业培训理念、开发多样化的培训方法、调动新员工培训的积极性、阶段提升培训效果方面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我国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地制定情绪智力导向的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小琴,王德清.戈尔曼情绪智力理论及其对管理者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1

[2]余琼,袁登华.员工及其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40

[3]张洁.企业员工情绪智力的培养与提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

篇5

关键词: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高度重视的一项基础工作,随着知识经济时展的日新月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感召作用,兼顾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注重文化传递与统一,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设计和实施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二、相关理论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内容的特殊性,是众多企业共同认可的创造成功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

(三)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的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是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2、企业文化培训给新员工带来精神感召和吸引力。

3、企业文化理念贯穿于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不断引导员工理念更新转变。

4、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中可以起到增强企业凝聚力的作用。

三、ZX公司企业概况及企业文化

中国作为世界纺织行业的强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纺织企业林立,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外商独资(港资)企业ZX制衣有限公司正是其中重要的一员,和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责任、创新、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

四、ZX公司新进员工基本情况分析

(一)公司招聘新员工总体情况

公司因行业特点,常年大量招收一线生产人员。春节期间共招收新员工600名,其中缝纫工400名,中烫工50名,辅助工50名,检验工、专机手缝工各30名,样衣工、裁手各20名。

(二)新员工年龄构成和熟练程度

在对公司新招收的600名新员工资料进行汇总统计中发现,新员工年龄结构为:18岁至25岁348人,占总人数的58%;25岁至35岁162人,占总人数的27%;35岁以上90人,占总人数的15%。

从各年龄层次的生手和熟手比例来看,35岁以上的新员工接近90%是熟练工,25岁至35岁之间的新员工生手和熟手的比例基本持平(熟练工占51%),而18岁至25岁年龄层的新员工的熟练程度最低,仅为12%。

(三)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公司新员工年龄结构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而且不熟悉生产流程和业务的生手较多,欠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同时大部分员工因为之前没有过工作经历,缺乏基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公司针对新员工的培训计划应结合企业文化,以对一线员工的培训为重点进行设计。

五、ZX公司基于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与实施

(一)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责任、创新、诚信、和谐”的企业文化为基础,以教导和帮助新员工顺利走上新工作岗位、成为ZX公司重要一员为重点,促进员工发展和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的目标

1、传递和内化企业文化和公司理念,形成和增强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重点加强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培训和演练,确保新员工合格上岗。

3、进行简单技能培训,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岗位操作标准化演示,明确生产流程和工作职责,引导上岗,提高效率。

4、外聘培训师对新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为新员工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5、以工厂为核心,各层领导以身作则,给新员工温暖如家的关怀和关心,营造公司与员工一起成长的“共赢”局面。

(三)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具体内容

1、培训前准备工作

(1)电话或邮件通知新员工具体报到时间、地点及所需拾的证件、物品。

(2)落实培训场地,按培训要求准备、打印、购买所需资料及相关物品,通知用人部门做好迎接新员工的准备。

(3)报请相关领导做好发言准备,安排培训师、挑选有经验的在职员工骨干(班组长等)做好授课和带徒准备。

(4)安排好宿舍、床铺及相关配套用品,按新员工名册定制饭卡。

2、培训具体内容

本公司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将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四大层面展开: (1)基于精神文化的培训

(2)基于制度的培训

(3)基于行为文化的培训

(4)基于物质文化的培训

3、培训经费预算

培训费用主要以讲课费、场地费、资料费、课程设计费、实习费等指标进行预算,包括各类人员薪资支出、办公支持费用、现场实施费用和杂项支出等等,随着培训开展的具体进程,在不超出预期资金安排的前提下,预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调整。

4、培训计划实施要点

(1)公司新员工培训务必体现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全程的特色,坚持不懈走传统工厂改革之路,使员工切实体会在公司内部晋升机会和发展平台的广阔。

(2)人事部负责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包括经费预算和申请、场地布置安排、课程调整跟进及培训效果考评等。

(3)各新员工所在的生产部门负责岗位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岗位培训方式为“师带徒”制,由各用人部门安排工作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在职员工担任老师,指导新员工在车间进行学习。

(4)新员工接受培训期间,人事部要不定期与新员工、培训师、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培训方式,促使培训更加富有成效和达到预期效果。

(5)新员工集中培训结束一周内,人事部要做好对新员工培训的反馈调查,填写《培训效果考核表》,提交总结分析报告,上报公司经理审阅。

六、结语

“新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企业惟有把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顺应时代要求的科学培训体系并持续加以实施和完善,才能有效培养和激发新员工的忠诚度与积极性,从而实现优化队伍结构、更新技术水平、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引领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第1版:15-120.

[2] 权锡哲,韩伟静.新进与新任员工培训方案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第1版:2-49.

[3] 张戎.企业文化在新员工岗前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闻导刊,2008,(4):44-46.

[4] 王伟.培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08,(29);47-49.

篇6

摘要:一线人力资源是制造型企业不可或缺的主力军,是企业产品的制造者,是影响产品质量乃至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如何做好一线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搭建,精益、有效地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是HRBP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分享W事业部在产业规模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建立一线人力资源的招聘、培养、考核的有效管理模式,以适应产能连年升级带来的人力资源挑战。

关键词 :精益 培养 考核 实践

一、项目背景

2014年,W事业部迎来产业快速升级,产值较上年度增长18 0 %,用工需求较上年增长100%,产能与用工的急剧增加,给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一线人力资源招聘、培养与考核管理体系,应对产能升级、推动精益生产。

二、项目目标

第一,通过招聘流程标准化(Standard),规范招聘环节、面试内容、素质标准、考核项点等,提高招聘质量及有效性。

第二,通过培训方式多元化(Teacher),快速提升员工现场操作技能,明确关键工序上岗培训标准,统一培训内容,激励员工以老带新,强化培训效果。

第三,通过考核维度多样化(Star),搭建一线技能员工培养与评价体系,激发员工学技能、强素质、重改善的工作热情,建立技能员工人才梯次,简化绩效考核流程。

三、改善思路

1.建立招聘标准化管理流程

通过以下步骤提高招聘效果和质量:公司宣传片简价、招聘岗位特征介绍(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现场工作环境参观、体能测试、终端面试、薪酬福利介绍等。

2.设立“目视化培训道场”

针对各工序手工程度相对较多,新上岗员工现场操作要求较高,通过拍摄各工序正确操作流程视频,在入职培训时将理论知识与视频教学相结合,让新员工更直观了解现场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掌握上岗操作技能,降低现场事故风险。

3.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为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采用“学习地图”方式明确各工序上岗培训标准,制定“师带徒”计划,实行“师傅”持证上岗,并统一培训内容。通过阶段性考核,给予适当的“师傅”津贴,以激励老员工带领新员工快速提升操作技能。

4.建立星级技能员工评价体系

从员工上岗时间、技能水平、参训课时、班组管理、改善提案、多项技能等多个维度评价一线技能员工,形成技能员工人才梯队管理制度。

四、项目实施

1.建立招聘标准流程管理

第一,公司简介。通过播放公司介绍宣传片、产品宣传片,让应聘者快速了解公司。

第二,招聘岗位特征介绍。工作环境(是否佩戴劳保用品、劳保用品正确穿戴示意图)、工作时间(倒班制)、工作内容(不同工序相关图片)、工作要求等。

第三,现场车间参观。由HR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应聘者参观生产车间,使应聘者对现场有深入了解。

第四,体能测试。由HR相关工作人员对应聘者体能进行测试。

通过以上环节,双方均有意愿的,参加下一轮终端面试。

第五,终端面试:应聘者自我介绍、与用人部门面试官进行提问互动、HR工作人员介绍薪资、福利等相关政策制度。

第六,HR部门与用人部门共同确定预录用人选。

2.设立“目视化培训道场”

针对各工序手工程度相对较多,新上岗员工现场操作要求较高,通过拍摄制作各工序正确操作流程视频,在入职培训时将理论知识与视频教学相结合,让新员工更直观了解现场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掌握上岗操作技能,降低现场事故风险。

第一,目标。制作成型工序各工步的标准操作视频。

第二,成果应用。一是本项目成果应用到一线新员工入职系列培训课程,确保有效提升现场操作技能;二是推广至事业部其他异地生产基地,促进其同步、快速提升培训效果,确保产品质量。

3.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针对新进员工较多,现场手工操作程度较高,为切实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强化学习效果,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制定“师带徒”管理方案。

第一,具体目标。一是采用“学习地图”方式明确并统一各工序上岗培训标准;二是实行“师傅”持证上岗,培养选拔一批理论及实作能力功底扎实的一线技能员工;三是通过“师徒结对”,促进新员工快速掌握上岗操作技能,确保产品质量与进度要求。

第二,“师傅”认证考核。由生产管理部门分时段组织一批完全具备上岗资质的技能员工报名认证“师傅”,由HR工作人员组织理论考试,对于通过认证考核人员名单,根据其成绩给予聘任不同级别的“师傅”称号,分别为“高级师傅”、“中级师傅”、“初级师傅”。

第三,“师带徒”结对阶段性学习指导。从一线新员工入职上岗当天起,由生产部门安排该班组通过认证的1名师傅进行为期一个月(原则上为一个月,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的结对指导。

第四,“师带徒”培养效果验证与公示。培养期结束后,HR工作人员联合工艺人员对新进员工进行效果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公示。

第五,激励与考核。对于通过认证的师傅,将根据聘任级别给予相应津贴;师傅成功培育出一名徒弟(指经过工艺部效果验证),可享受一次性50 0元奖励;定期开展“金牌师傅”评比活动,对于全年培养合格徒弟最多、徒弟技能素质最高的师傅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

4.建立星级技能员工评价体系

第一,评价内容。星级技能员工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一是工作年限:根据员工实际进入W事业部的上岗时间确定。二是技能水平:采用部门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部门评价占40%的权重,职业技能鉴定等级占60%的权重。三是参训课时:要求一线技能员工、辅助工种员工A类积分应达标积分比率达到90%以上。四是班组管理:根据每月班组绩效考核进行评分,主要从质量、进度、成本、现场、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五是改善提案:鼓励员工主动、积极思考操作过程中的改进项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作为星级技能员工评价的加分项。六是多项技能:为提升员工技能,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员工掌握多工序技能,并作为星级技能员工评价的加分项。

第二,评价标准及星级设定。以季度为评价周期,按以下标准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标准,见下表。

二是星级设定,见下表。

三是评价结果运用。员工在评价期内的平均得分,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等级挂钩,具体如下表。

五、项目成果运用

第一,顺利招聘一线员工近500名,完成W事业部跨越式产值目标。

第二,通过对各工序的操作流程与技能规范进行拍摄、筛选、配音、后期制作等环节,已制作成型工序各工步标准操作视频,并运用到员工培训环节。

第三,通过员工以老带新、师傅认证、徒弟持证上岗、培训方式标准化、培训内容标准化等举措,促进了员工快速提升操作技能。目前已通过师傅认证的有37人,通过徒弟上岗操作验证的有22人。

篇7

【关键词】:岗位角色 复合型人才 创造性员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 A

每年新员工的入职犹如给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何让这些新鲜的血液快速适应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增添能量和活力,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核电施工单位相对封闭式的环境而言,绝大多数新员工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在习惯了大学时代的“五光十色”后面临着环境的突然转变通常难以适应,因而也不乏在试用期未结束便自动退却的人员存在。针对这一特殊的行业特征及其现状,除建立员工培训、员工职业规划等基本的人才培养机制外,还需针对员工的个性化差异、各岗位专业区别等因素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系统的培养机制,以便让新员工快速适应核电建造的各个岗位,达到快速成长、成才的目的。

一、让新员工具有认知感,找到归属感

很少有人把参加会议视为一种培训方式。实际上,参加会议能使人们相互交流信息,启发思维,了解到某一领域的最新情况,开阔视野。在新员工对整个企业没有认知概念时,座谈会就是让新员工建立企业观念最好的途径。这个座谈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员工入职培训阶段的座谈会,用一种更为平和的方式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文化、理解企业的愿景及价值观,并向他们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使企业通过类似培训的契机,向他们灌输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帮助新员工了解其在企业的成长路径,这对新员工而言至关重要。作为核电建造企业,在这样一个阶段,尤其注重建立起新员工对待核电建造工程的责任心、使命感及其个人发展的良好愿景。

第二阶段是部门分配后的新老员工见面会。通过组织部门内部的见面会,使新老员工尽快的对彼此熟悉起来。老员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向新员工传达部门职责及管理理念,介绍岗位特点等,拉近距离,使新员工快速找到归属感。同时,作为部门管理者,充分利用入职考核等方式了新员工的性格及其特长等,为后续的岗位分配打好基础。

二、让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进入岗位角色

新员工培养不仅要包括心理和精神层面,更要注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系统性地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及提高绩效的能力。对新员工来说,培训实习阶段是掌握核电建造各阶段实际运作机制、规章制度及工艺流程等方面的重要阶段,要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独立工作的能力。角色的转变是入职培训期间的重要任务,提倡两个“多”:“多沟通”,“多样化”。

“多沟通”。实习阶段时,新员工大多不能很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要及时与其沟通。核电大都建造在相对偏僻的地域,每天非常规律的“两点一线”生活在新入职的员工眼中不免乏味而孤单,很多老员工习以为常、看似不值一提的细节,对新员工而言都是需要了解和适应的“新鲜事”,而且在陌生的压力环境下容易产生不知所措、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埋下人才流失的风险种子。这个时候他们更多的需要身边的老员工给予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不良情绪,对出现工作、生活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和帮助,辅导他们努力学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尤其注意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要认真、耐心、踏实、细致,团结协作。

“多样化”,是指培训的形式的多样化。一般性的培训例如对核电行业、核电企业、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相对书面化,中规中矩的培训方式让新员工难以提高对核电的认识度及使命感,对后续快速进入岗位所起到的推动力小。利用核电的神秘感,进入岗位的新鲜感,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达到使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进入岗位角色的目的。如核电的建造原理、核电的发展前景、岗位职责描述及在项目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老员工工作体会、项目企业文化活动展示、项目成果展示、现场参观等各种培训内容,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操作、问卷、面对面交流、制作并发放工作小手册等多种方式,让新员工对所从事的岗位产生兴趣,树立信心,为后续适应岗位,做好岗位工作打好基础。

三、根据个人特点,分配适合岗位

在这里讲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文科专业毕业生,实习阶段被安排做结算后的资金管理工作,这项工作需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数字的不敏感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扰,找不到工作乐趣更无法看到自身的价值后,这个经历了近两年学习阶段的毕业生备受打击准备放弃,幸而得到领导重视安排他从事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后,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认可。

根据个人特点,分配适合的岗位,既有利于员工的培养,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心理学中说“人们对于能力的看法会影响一个人对工作任务的执行”,在分配工作时,“合适”比“优秀”更重要,“人岗相配”是正能量团队的基础。如果把擅长架子工的人安排去砌墙,把擅长电焊的人安排去绑扎钢筋,那么既得不到一个理想的结果,又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到团队的士气。对于擅长架子工的人就安排其去架设脚手架,擅长电焊的人就让其去焊接,这样不但能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而且人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能做得“得心”且“应手”,也必然会给整个团队带来不断向上的正能量。

为实现人才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作为管理者,建议通过座谈交流和入职考核情况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初步的了解,同时采用个人意愿和工作岗位需要相结合的“互选”方式安排合适的岗位。工程、计划、质量、安全、施工等等,每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员工个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方面,应在合适的岗位安排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应使员工明白,任何岗位,只要用心去做,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在合适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使员工对工作充满激情。

四、重视见习期的培养

新员工通过入职培训和岗位分配后就进入了见习期,见习期是新员工正式进入本职岗位的过渡期,也是掌握岗位知识,为后续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因此,“师带徒”工作尤为重要。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好的师父不但“授人以鱼”,更会“授人以渔”。因此,给新员工安排合格的师父是关键。很多时候,我们会安排工作一两年的所谓老员工充当师父,殊不知,这些所谓的师父连自己都没有完全弄明白专业知识,怎么带好徒弟?企业在安排师父时,一定要选择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耐心,沟通能力强的老员工。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师傅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新员工更快的进入工作岗位,更要做好引导作用。作为师傅,需在考察徒弟的综合素质及性格特点后为其制定能不断提升其能力、发掘其潜能的可行性目标,使新进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适应环境。应摒弃“偃苗助长”的心态,适时激发新员工的积极性,重视其道德素质的培养,使新进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并通过定期的座谈和总结及时了解新员工的心理、工作态度,对待出现的偏差,师傅要敢于批评,抓住重点,帮助新进人员找出问题的根本。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五、培养复合型员工

这里复合型人才并不是字面上的通才,而是在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例如作为核电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标准规范,还要懂得土建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既要有良好思维能力能够对质量趋势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也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的能力。因此,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人员,应学习并掌握施工、技术、质检等不同岗位的知识。

新员工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后,可以根据其掌握知识的程度,适当地安排学习其它岗位的知识(如参加其它专业知识培训等),或者内部进行岗位轮换,一方面可以使员工学到不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另外,可以通过外部培训、外部交流学习等途径,通过学习不同的管理理念提高认识、拓宽视野。

六、提升工作激情,成就创造性员工

拥有创造性思维的员工是企业不断发展和提升的基础。作为项目来说,为什么制度需要不断升版,施工方案既要保证可实施性,也要保证其经济性?那是因为每位员工在不断地思考,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适的地方,才会使制度不断完善,方案更加合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对从事的工作保持较高的激情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员工对工作保持激情的前提是所做的事情取得了成绩,获得认可。对所有员工而言,这种认可可以是一句鼓励、一份荣誉、可观的奖金或者职位的提升,但对新员工而言,在工作中一个小小的成绩就会使他们激情澎湃,热情高涨。如一份表格的更新,一个流程的简化,一份报道的发表,一个程序的等等。因此,对于这种成绩的取得,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该通过组织成果评比、管理创新评比等方式,采取表扬、发放小奖品等手段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保持激情,从而不断地激发创造性思维。

七、结语

培养“忠诚+职业化”的人才是公司人才培养的原则和目标。因此,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我们每位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做好了新员工的培养,就为后续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就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维德,刘燕.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67-198..

[2]王伟强.员工培训木桶理论――重在分清主次[DB/OL].

篇8

关键词:三集五大;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蔡廷(1979-),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聊城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政工师;孟祥才(1971-),男,山东聊城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聊城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山东 聊城 252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16-02

企业发展关键在人,人才素质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空间和高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才的素质是企业保持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决定着企业的明天和未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快速推进,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供电企业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发生重大变革,对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一支适应新体系的青年人才队伍已成为供电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聊城供电公司按照人、财、物集约化应用和“五大”体系建设需求,进行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从人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模式、过程管控和评价提升等方面入手,对原有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进行梳理,制定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培养实施方案,初步形成“三集五大”体系青年人才阶梯跟踪培养模式。

一、现状分析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初期,聊城供电公司便遵循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适度超前的原则,着手从学历专业、岗位类型、业绩成果等方面,对2007年至2011年市县公司新入职员工423人进行现状调研和岗位匹配度分析。分析认为目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自身发展规划,无明确的发展目标

部分青年员工不能及时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自我定位不明,缺乏或没有制定自身发展规划,不能较快融入企业。在企业集中的入职培训、集中培训后便进入无方向、无目标状态,专业学习内容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学习实践不深入,自身能力素质提升较慢。

2.员工自我提升、主动培训意识不强

部分青年员工缺乏岗位成才意识,不能真正做到扎根基层,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效果不好,被动接受培训多,主动获取知识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参与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工作较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实践应用。部分青年员工存在浮躁情绪,眼高手低,急于走上机关管理岗位。

3.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青年员工培养系统性不强

现有培训机制,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对青年员工的理论培训多、创新实践少,集中培训多、自我规划少,单一岗位培训多、多岗位锻炼少,未对青年员工进行长时期、系统性跟踪培训,未建立有效的培养、评价、激励一体化工作机制。

4.培养效果不明显,存在“两头薄弱”的问题

在调查的423人中,仅有67人参与了近3年的技术攻关或QC竞赛,仅占技术攻关、QC参与人员的14.5%,新员工取得的科技成果数量与其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不成正比。工作创新人才、一线优秀操作技能人才依然薄弱,部分岗位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青年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二、解决方案

针对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公司以服务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成长为出发点,以近三年新入职青年员工为重点培养对象,确定三年培养期,从思想引导、职业生涯规划、长短期目标制定、培训实践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等方面逐期制定培养方案。

1.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公司将青年员工培养纳入公司人才工作整体规划,认真分析青年员工的职业观、价值观、成长特点及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规划青年员工培养进程,为每年新入职青年员工制订统一的三年培养规划,针对青年员工在企业中的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不同需求确定了岗前教育期、岗位认知期、业务学习期和素质提升期,分期落实培训措施,使青年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能力差距,自觉主动参与到公司培训中来。

2.落实责任、统筹推进

建立由人力资源部、团委、专业部室(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等)与基层用人单位组成的培养实施机构,发挥专业部门资源优势,强化专业培训和创新实践,多部门协同推进青年员工培养工作。

人力资源部为青年员工培养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拟定青年员工培养方案,制定岗前培训、技能培训、轮岗见习阶段培养计划,督导计划落实。按时进行青年员工综合素质测试,开展跟踪培养,做好员工培养管理工作。

团委负责青年员工思想教育引导、作风建设和典型选树,定期举办青年学术或成长管理论坛,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建功竞赛和文体娱乐活动,鼓励和营造青年员工积极向上、奋发作为的浓厚氛围。

专业部室负责青年员工培养专业技术辅导,按照各阶段培训计划具体承担相关专业授课任务,重点是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培训,负责公司级青年员工考试技术支持。

基层用人单位为青年员工培养责任部门,负责制定本单位青年员工培养方案,根据岗位需求和青年员工成长特点,按阶段确定相关工种基础、专业和相关知识技能要求,明确培训标准和培训师资,编制下发年度、月度培训计划,指导班组制定半月培训计划、员工制定周培训计划,并负责培训计划实施督导,组织培训效果评估和改进工作。

3.跟踪培养、综合评价

紧紧围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提高青年员工的技术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为重点,帮助青年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阶梯培训和跟踪培养。同时,强化组织引导与培养职责,积极推进青年员工培养、使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学分评价、综合评价和激励考核机制,增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内动力,为青年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三、探索实践

经多层次、多专业研讨,公司确定新入职青年员工三年后应达到的发展目标,即对公司企业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初步达到相关专业技师技术等级,成为所在单位和部门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在技术革新、QC活动、管理创新、课题研究、竞赛调考等方面有所建树。

1.岗前教育期注重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新员工社会阅历浅,工作实践少,对新岗位、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司从思想引导、文化熏陶、理性感知三个方面入手,对青年员工开展公司概况、企业文化、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行为礼仪等知识培训,同时穿插座谈交流、先模访谈、专题讲座等活动,让青年员工对公司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较短时间内营造一种归属感,引导青年员工积极调整心态、规范行为,加快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与公司价值观一致的价值取向。

2.岗位认知期注重融入企业,实现“学生兵”到“企业人”的转变

组织青年员工学习岗位说明书,了解岗位工作职责和能力素质需求,熟悉相关制度和工作业务流程,组织技术人才与青年员工座谈交流,明确岗位工作技术特点和自身努力方向。分专业进行电力生产、营销等岗位知识培训,使其较快、较全面的感知电力生产、服务全过程,尽快适应新岗位、新环境。同时,结合学历专业,帮助青年员工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三年后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目标,加快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3.业务学习期注重技能培训,建立公司、基层单位、班组三级联动培训平台

公司着眼于新员工素质提升,建立了公司、部门(单位)、班组三级联动的育人管理机制。公司层面注重思想引导,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交流会,了解员工思想倾向和实际需求,帮助员工修订、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基层单位侧重综合素质培养,建立了工作档案,以岗位工作标准和技术标准、工艺流程、专项工器具的使用和设备工作原理及操作等为重点,加强专业培训,定期分析员工行为特点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培训中的方法和措施。班组教育重技能,采取岗位自学、师带徒、现场培训、专题讲座等综合培养方式,同时注意做到“三突出”,即突出实践应用、突出技能培训、突出经验积累,导师手把手帮带新员工熟悉业务流程、掌握岗位技术、提高应用能力。期满转正组织进行新员工答辩和实际操作,保证了业务学习期青年员工的培训效果。

4.素质提升期注重能力教育,实现专业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升华

公司改变“自上而下”的教培模式,从青年员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自下而上”搞培训,员工将自身实际情况和岗位说明书进行匹配度分析,找出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和不足,填写培训需求计划,纳入公司年度培训计划,计划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采取脱产培训、反事故演习、事故预想、QC活动、课题研究、管理创新、科技攻关等方式,青年员工独立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其中,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了解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全面熟悉工作流程,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公司注重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结合全面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创先争优·青年建功擂台赛”,组织了“降本增效、青年争先”和“我为重点工程作贡献”等主题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员工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创新创效等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岗位练兵、科技创新、增收节支、特色活动等十个方面制定考评标准,每月产生擂主单位,评选表彰建功竞赛明星,用明星的光环激励青年员工奋力争先。

5.跟踪培养、动态评价,实现青年人才阶梯培养闭环管理

培训过程中责任部门、单位明确专人负责跟踪管理,保证培训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适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评,充分了解青年员工的岗位表现;对考评结果及时反馈,有效激发青年员工的成长动力。用人单位每半月组织一次青年员工个人考评,主要采用技术问答、理论考试、实践(模拟)操作等方式,对青年员工素质能力提升情况进行检验;每季度组织集中理论考试和技能测试,考评情况列入青年员工积分评价表,作为阶段性评价依据。

青年员工评价采取学分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内实行学分制,由考试学分、评价学分和奖惩学分三部分加权计算。考试学分是青年员工完成相应规定课程学习,通过理论考试、技能测试成绩折算相应学分;评价学分是根据青年员工日常表现,通过行为、能力、质量、态度等方面综合获得的相应学分;奖惩学分是指青年员工在各级、各类竞赛(调考)中获奖,获得各级荣誉以及在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成绩获得相应加分,出现违章、违纪行为或重大工作差错等给予相应扣分。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健全了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每阶段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估,强化培养效果转化,并进行综合排名,奖优罚劣,对不合格人员推迟转正或绩效考核。按照参与培养的青年员工比例对综合成绩排名前20%的员工及其导师进行表彰,将优秀青年员工列入公司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优秀青年员工的成长动态,适时提供成长帮助。三年培养周期结束,对青年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综合评价,根据青年员工三年来的综合信息进行客观分析,引导青年员工正确评价自己、定位自己,科学修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青年员工各知其位、各得其所、各展其能,沿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快速成长,实现个人发展与公司发展的协调统一。

通过实施青年人才跟踪培养,聊城供电公司以点带面,增强了公司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情,员工岗位成才、岗位建功热情高涨,形成了“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的良好导向,激发了员工学技术、比贡献、当典型的工作热情,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了人才储备。

篇9

企业应该如何提高人才留存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案例中,企业提高员工留存率的方法各种各样,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诸多的方案中,现金奖励莫过于最直接也最容易执行的一条,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方案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快速凑效,在长期来看,却是治标不治本的,当然也不能算作是最根本唯一的解决途径。通常,公司都不愿意对更基础更根本的公司体制进行变更,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方案耗费很长时间很多精力,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案见效慢,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很痛苦的,并且常常关系到企业经营策略和利益分配的改变。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

(一)把员工当做企业存在的根本。

获得“2006CCTV年度雇主调查”年度十佳雇主名誉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涛曾经说过:其实,现在我是在为奥康的15000名员工打工。不知道他的员工们是否认同他的说法,但就我的理解:这个态度,很可能就是他把一家小鞋厂做到今天这样规模的主要原因。

从王董的话,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不仅仅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需要“以人为本”,对于企业来说,同样也需要“以人为本”,这个“本”不是“成本”的“本”,而是“根本”的“本”,就是说雇主要切实把员工当做企业存在的根本,进而“乐人才之乐而乐,忧人才之忧而忧”。

(二)增强企业核心文化建设。

1886年,可口可乐最初成立时,平均每天只卖出九瓶,而今天,全世界155个国家的顾客,平均每天喝掉393000000瓶可口可乐。百年历程,可口可乐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市场洗礼之后非但屹立不倒,反而越做越强,究竟有什么秘密?这我们可以从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道格拉斯・达夫特的话中找到答案,他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世界各地的厂房被一把大火烧光,那么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一夜之间它会让所有的厂房在废墟上拔地而起。”

(三)对员工,尤其是新员工及时进行引导。

据研究数据显示,留存率问题主要是出现在新员工身上,在企业离职的人员当中,半数以上是新进入员工。对于新进入员工来说,离职成本小,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不足,离职率一直居高不下,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1.实时关注员工思维动向,积极引导。新员工由于进入陌生环境,有不适应是正常的,这段时间往往也是工作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企业要及时了解员工思维,培养其健康心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积极引导。

2.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帮助新员工进行适度减压。

3.加强对新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

良性循环,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

(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过:“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蒙牛集团在中国市场能占有今天的市场份额,这句话的贡献度要过半,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成功,首先要学会用人,用人所长,人尽其才,避免出现人才浪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给优秀的人更高的职位,让其才能尽情发挥,让其本人实现自身价值,甚至,对于那些处于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高素质人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特殊性,为其量身定做独特的留人计划。

(二)重视对人才的培训。

被称为“QQ之父”的马化腾,现任腾讯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他说:“没办法,因为有些专业知识,无论怎么不可,就是到不了哪个级别,指望你的提高去迎合公司发展的风险太大,所以一定要请人来替换你的功能”,这句话刺耳的传达出现实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人才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必不可少,关注员工工资工时问题。

在离职原因调查当中,工资工时问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不仅是影响到员工的生存需求和幸福指数,也是员工心中衡量其付出的努力与工作汇报是否成正比的重要指标,因此,工资工时问题,不可小觑。

(一)合理发放工资和利润,给劳动力合理的价格。

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这是个古老而朴素的道理,也应是企业的经营之道。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与员工实现“利润共享”,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绑定在一起,对员工的努力付出给予相应甚至更高的回报,才可能抓住人心,提升员工的忠诚度,进而长久的留住自己的员工。

(二)当工资短期内无法改变时,就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1.对部门现有人员进行重新分工,一个企业人不在多,而在精,在于把每个人都能安排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2.适度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同事与同事之间、领导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得信息能够相互交流,意见建议能够上传下达,从而增强部门凝聚力和部门归属感。

为计深远,给员工做好职业规划。

感情稳心,事业留人。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一直被管理界公认为是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说,“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做起的”,沃尔玛一直坚信:内训出人才。可见,帮员工做好职业规划,给员工留足晋升空间是多么重要,只有让员工把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才能够真正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切切实实留住人才。

(一)老员工的职业规划。

研究表明,老员工工作一定年限,进入特定阶段时,心态容易出现波动,除却自身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某种惯性之外,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远不如新员工积极性高,在这个时段,对其进行职业晋升方面的引导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新员工的的职业生涯规划。

新进入员工如同一张白纸,可塑性强,积极性高,这个时候对其进行专业的指导,有助于调动其积极性,提升专业技能,给他们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篇10

关键词:客座培训师 选拔 认证 发展

正文:2009年至2010年是非常不平凡的年度,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和进出口贸易下降的直接影响,作为全球物流行业的标杆企业,我公司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管理层开始大力控制各种成本和费用,培训经费的削减成为了无可奈何的必然。很多同行聚会交流时,随之而来的消极声音也此起彼伏:有的公司取消了所有的培训费用;有的公司把所有培训都改成内部培训,由部门自行安排等等。员工也是各种议论,有的觉得可以理解当下不景气状况,有的抱怨培训这种福利都取消了。我公司的做法是,调整培训的重点和资源配置,在维持必要重点培训项目的同时,加强客座培训师体系的建设,不仅仅开发更多师资资源和课程,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参与度,分享身边的实际经验和心得体会,大力保障了培训的投入和产出的收益,并且更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操作流程。由此可以充分体现出,公司培训体系建设中,客座培训师体系不仅仅能够作为公司整个培训体系中支撑手段之一,还能在企业培训预算出现重大挑战的时刻,承担起重要的作用。

所谓客座培训师,我公司对其定义为:指经过公司系统培训及认证的,把培训作为自己岗位描述以外的另一部分工作职责的公司员工。客座培训师的主要职责包括:第一,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兼职承担培训任务;第二,根据培训需求,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安排下,讲授培训课程,考量培训效果;第三,必要时参与编写和更新培训教材。

回顾公司培训体系中客座培训师体系的建立,其目的主要在于:第一,提高培训覆盖率,帮助员工改善工作及提高绩效;第二,倡导学习及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第三,为有才能的员工提供在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在这一体系中,为了确保培训投入和产出的效果,公司对客座培训师的选拔有比较严格的考核系统。在实际选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理论上被看好的绩效突出的员工,也许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旦让其参与培训项目,作为客座培训师来讲课,由于不具备适当的表达演绎能力,培训的效果往往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如何选择合适的客座培训师,就如同企业招聘员工一样,对整个客座培训师体系的投入和产出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鉴于上述原因,经过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多次沟通和研究,以及公司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不断优化选拔标准,目前比较成熟的选拔体系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

1.上年绩效不低于“完全符合要求”

2.在管理或业务知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特长

3.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演说能力

4.热爱知识分享,乐于助人成长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6.如有需要能够安排出差

通常,在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完成后,公司开始进行客座培训师的选拔和认证工作。由培训部门向公司全体员工发出客座培训师邀请的通知,符合上述6方面要求的员工,在得到直线主管批准后,可以向培训部门报名,参加客座培训师项目。部门经理、主管也可以向培训部门推荐合适的人选。之后,培训部门组织评审团,对符合条件的候选员工进行试讲,并评分。通过初选的有潜质的候选员工,可以参加培训部门组织的专场培训师培训,通过培训考核的员工可以获得公司认可的客座培训师资格,开始准备试讲及正式授课;未通过培训考核的员工,列入储备库,作为后备人员。同时,公司会依据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实际培训需求的要求,结合各个不同客座培训师的特点及个人优势,以课程为单位,将各个客座培训师分成小组,集体备课并且轮流试讲。目的主要在于统一授课的纲要,集体探讨各个案例,结合公司实际业务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的案例设计和经验分享等环节,使员工能够通过学习案例,直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加深理解和应用。正式上课之前,人力资源部会邀请业务总监一起参与试听,为试讲的客座培训师把关,提出建议和意见,帮助其调整授课的风格,语言,体态,讲解方式等等。对于年度重点培训项目,有针对性的课程转向培训还会进行集中组织安排,确保培训质量,使各地培训的内容统一,授课安排统一,真正做到培训制度化,标准统一化,执行流程化,确保培训的投入和产出效果。

客座培训师的授课范围包含三大类:

1.初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的职业技能及个人素质提高,目标听众为普通员工

2.中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及技巧性较强的个人素质课程,目标听众为普通员工及部门 主管

3.高级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类课程,目标听众为经理级别以上的管理层

客座培训师不仅仅可以作为讲师单独开展课堂培训,还能够在各类公司、部门的会议以及活动中,组织管理层、各分公司/部门经理等对本分公司/部门人员开展的经验及知识分享、交流、指导及其它非正式学习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为了提高员工技能,客座培训师也可以组织开展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的在岗培训。

作为客座培训师项目,对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能力的提升,也是在组织中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客座培训师通常都能优先获得更多培训机会,了解行业最新的课程培训动态和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培训师交流经验等。

我公司初步建立了客座培训师体系后,储备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客座培训师。每年根据业务需要和培训效果,都要对培训师及其所授课程进行评估和必要的调整,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包括精神激励层面和适当物质奖励等等。

最后,在客座培训师体系中,各职能角色的分工也要十分明确。培训部门负责根据组织业务需求及员工发展需要,协调各方,开展组织内训;组建客座培训师库,负责客座培训师选拔、培训、授证和考评。业务及其它职能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推荐适合成为客座培训师的候选人,支持客座培训师参与培训项目。公司管理层不仅仅要支持客座培训师项目,并提供所需各种资源,还需要能够以身作则,作为最重要的客座培训师,参与组织文化,战略发展等项目的培训工作,强调组织贡献,倡导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意义和发展规划。

案例分享:

客座培训师在某物流公司新员工培训体系中的卓越贡献

在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面试时表现出色,感觉非常合适的员工,实际入职后并不一定都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到企业并顺利稳定的发展下去。原因在于,很多员工加入新公司会有一种孤独感。且不说对公司的文化环境难以适应者,有的甚至连公司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一时半会儿都还没搞懂、没理解透彻,加上对工作流程、实施细节不够清楚、不够熟悉,所以会有一种晕头转向找不着北的感觉。

当新员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感觉就像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游泳池,有的人可能可以迅速学会游泳,成功游到岸边;但是必然也会有一些人最终还是淹死了,或者被别的地方吸引去了。这些不仅仅给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也加重了人力资源部招聘工作的重复性,无法保证有效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如何把新员工引入企业环境,引导他们度过最初的一段过渡时期,成为更多企业持续不断的重点改进工作。有关专业调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员工在进入企业最初的6个月,对于员工建立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以及员工的稳定性和满意度,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整的新员工培训体系,目的在于帮助新员工融入系统,使企业确保新员工真正获得需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体系中,客座培训师的角色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内部的客座培训师对于企业文化及业务流程等内容都更加了解。他们在企业服务多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了解各个层级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新员工一起分享很多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

因此,结合上述分析,客座培训师在新员工完成人力资源部安排的各项入职手续及通用知识培训后,就开始介入新员工培训体系,通过一系列的业务知识培训和经验分享,让新员工获得工作和发展的必要知识、素质并建立必要的内部人际关系网,使新员工在公司找到一条能顺利发展的道路。其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从贴心的入职欢迎开始――伙伴计划。很多公司都非常强调“第一印象”的作用,从员工入职前的面试开始,到整个录用手续,直至第一天入职,都会向新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和对新员工的热情欢迎。因此,公司专门设计了“新员工入职宝典”,在完成人力资源部的程序后,在客座培训师的带领下,介绍部门业务情况,帮助指定部门内部的伙伴,帮助新员工适应和度过试用期,融入新环境。

公司业务和服务产品的认知――公司业务和服务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尤其是物流行业,作为第四方物流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整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便利的各种货运服务,是企业的宗旨。因此,公司要求每个员工,无论是操作客服岗位还是销售岗位,都需要熟练掌握公司的核心产品和服务范围,以便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协助公司和客户取得双赢。每两个月,公司会组织新入职员工参加一天时间的集中授课,邀请新员工本部门的客座培训师,分别介绍各自负责的主要业务和产品线。通过这些集中培训,新员工逐渐对公司业务由浅入深的了解,并且开始认知企业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对优质服务产品的信任和成功市场推广的经验,开始加深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光荣感。

跨部门培训和经验分享――每个季度,公司会安排跨部门的培训和经验分享会,邀请各个部门的客座培训师参与,给新员工介绍不同部门的业务及流程,分享各自的成功案例和实战经验。由于客座培训师本身都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骨干,熟知核心业务和操作流程,具备颇有实力的实操经验,这种多元化的培训让新员工能很快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因素,感知企业传统,并且通过跨部门培训和经验分享的机会迅速建立必要的内部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今后的各种跨部门沟通合作,为他们迅速展开工作奠定基础。

流程改进项目专项培训――公司各种业务流程都遵循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流程管理模式,工作指导手册与岗位说明书结合起来,能够使员工日常工作有章可循。但如果各种流程永远都一成不变的重复,那么很难完全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流程改进项目专项培训就是针对各种标准操作流程的实际应用中,根据业务实战演变和客户的各种需求,有内部培训师带领的项目。项目引入公司内审员的参与,帮助完善和规范各种标准化流程,使之不但符合各种国际/国家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同时定期进行回顾和更新,不仅仅成为持续改进的标准化流程,还能引入创新机制,为公司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等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和补充。

个性化专项培训――针对某些核心特殊岗位,公司通过组织特定的客座培训师团队,通过一系列的在岗培训和实战演练,以传帮带的形式,使新员工一边开展工作,一边熟悉企业,并且能够快速了解公司各种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融入工作氛围,开始承担本职岗位职责。

直线经理支持的在岗培训――员工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利用公司提供的平台,需要得到所在部门的直线经理的支持和指导,同时还要主动去寻求反馈,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得以提高。新员工刚入职阶段,直线经理会根据岗位要求,员工自身特点,安排相关客座培训师为员工提供在岗培训,作为各项培训的补充,给员工进行重点内容答疑,深入到某个特定转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