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5 15:3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创业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创业教案

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经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23-2

1 学院创新创业工作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历史经验,在这一年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摸索出了自己的一些办法和特色,通过学院总体规划、以赛促教、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成立创新创业小组,教师引导等多种途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取得了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三等奖、西安高新“挑战杯―彩虹人生”陕西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淘宝创业工作室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若干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改革等成果。

1.1 淘宝创业工作室

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早在全民创业之前就意识到了线上经营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在2012年就与淘宝进行了校企合作对接,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淘宝创业工作室,由学院多个专业学生参与,工作室利用淘宝网上创业的真实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融入企业文化的淘宝创业实验室学习平台,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网上开店实际操作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与成才开辟新渠道。为了淘宝创业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并实现基地运营目标,淘宝网作为项目的服务支撑单位,还根据学院及当地实际条件,整合一系列配套服务。

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校内顶岗实习岗位,同时淘宝网通过联合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和淘宝网会员企业,为参加淘宝创业实训基地实训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淘宝工作室从成立以来,已经有三届共计五百余名学生开设了自己的淘宝网店,其中有一百余名学生均实现了网店的真实经营和盈利活动,甚至很多学生因为在校期间的出色创业活动和经验,在企业得到了重视和培养,能够全权负责企业的线上经营业务,还有很多学生利用网店的经营成功的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2 以赛促教出成果

1.2.1 沙盘模拟大赛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经济管理学院在近年来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沙盘模拟训练已经成为我分院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工具,学生利用沙盘模拟软件,提前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管理、市场的模拟销售操作和电商环境下的真实企业构建及模拟网店运营,让学生初步具备了自主创业的基本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企业管理沙盘大赛、市场营销沙盘大赛和电子商务沙盘大赛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2016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市场营销沙盘大赛,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1.2.2 “互联网+”大赛直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互联网+”大赛的开展,真正将学生的创业热情点燃,而学院则充分利用大赛的平台,一是在近两年内选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能力专项培训课程,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加入对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素质规划内容,三是利用学生社团、学生兴趣角、行业协会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沟通途径和学习方法的更新,四是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在近年来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是在2016年陕西省“互联网+”大赛上获得奖励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创业案例。

2 “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案例――互联网+智慧养老

作为经济管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和老年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来说,过去是没有交集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们着重于研究连锁门店的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门店的标准化操作、连锁企业如何通过规模效应获取盈利等问题;而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则着重于学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老年群体的服务偏好,常见老年病及老年人的保健护理的专业知识,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专业的学生走在了一起。

2.1 想法初成

2015―2016年,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走进了西安市各大养老院进行老年保健知识宣传,同时在西安几家大型企业的社区进行了退休职工的社区养老行为调查,在这几次宣传和调查中,学生发现了老年人的需求非常丰富,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老人,居家养老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而面对老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子女未在老人身边的情况下,很多老人连日常的生活用品采购都无法完成,更无法说去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学生将这些问题带回了学校,刚好与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交谈中提及,而作为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伙伴西安唐久便利店正是广泛存在于西安市的各大片区之中,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走在了一起,将他们的想法告知了老师,老师和学生们反复的讨论推敲,觉得利用身边的便利店来为这些社区老人服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初步有了为老人提供便利服务的点子。

2.2 调研取证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想法进行了梳理,首先进行了市场的需求情况调研和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2.43亿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生活总体达到富裕水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年人消费支出的主要差别集中在居住、交通和通信费用等方面。基本生活达到富裕水平,这是社区老人的现有的生活状态。

而通过调查,西安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人达125万人之多,其中80岁以上老人也占有百分之十四。西安市人口老龄化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进一步加剧。老年人生活保障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介绍,目前在西安市的老人多数以家庭养老为主。现在的生活中老人在家,儿女都在外工作。老人独自在家生活这便面临更多的问题,如现在所说的空巢老人,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关心和有人照顾,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安全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西安市几个成熟社区的退休职工、老年活动中心、养老院和老年大学的抽样调查,学生统计了项目所需信息。受篇幅所限,具体信息不在此列举。

2.3 方案出炉

通过前期的调查分析,学生们最终形成了产品的核心:在APP线上负责与老人和儿女的对接,和对服务企业的审核。主要有以下几个服务方面及内容。

①选择可靠的蔬菜供应企业进行以小区为单元的果蔬配送。老人使用APP或者智能手环网上下单,第二天由果蔬公司专人配送到社区。

②选择有资质的出租车公司如“滴滴打车”这样可以让老人用手环选择出行路线然后下单,由企业为老人服务。当老人迷路儿女找不到老人时线上锁定老人手环GPS定位找到老人。

③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同一个社区的老人互相了解进行帮扶养老,智能手环或者遥控器都有紧急救助按钮保证老人在第一时间可以得到医院和社区朋友的帮助。

如果老人需要保健和检测服务也可以下单做私人订制服务,可以让儿女用APP链接老人智能手环了解老人身体,也可以自己为老人选择服务,帮助父母疗养等。

④为老人搭建桥梁,做辅导公司调查选择有资质的教育机构或者组织大学生为老人服务,老人通过手环下单,利用APP了解孩子的位置和学习情况。

⑤选择一些合适的企业在APP上做销售,满足老人的独特需求。日常生活用品可以用智能手环用语音的形式来进行,然后货到付款。

篇2

关键词: 职业高中 声乐教案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音乐课程不仅是推动我国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力量,而且对于职业高中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很好的净化和洗涤,另一方面可以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的同时,更加准确地发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基于此,针对现有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是笔者乃至所有声乐教育者都应当着重思考的一项课题。

二、职业高中声乐教学的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职高院校的教育者如果想让学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就必须对班级学生的声乐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标准的教学方案。声乐艺术需要演唱者投入较多的热情和努力,它本身是一种内容复杂、创造性强的思维活动。基于此,教育者应当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积极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和基础条件差异,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展开分层与分类式教学,让各个层次中的学生都可以充分感受到教育者对自己的重视。

(二)理论结合实践原则

如今,国内绝大多数职业高中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的情况,很多教育者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不仅严重降低了声乐课程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还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声乐教育者应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不足之处,为日后的发展和进步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三、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的创新方法

(一)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职业高中声乐教学方案中,教育者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学生硬性灌输声乐理论知识,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这一局面,教育者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声乐教育者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质疑与见解;其次,教育者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可以在灵感出现时便付诸实践,不必完全按照教案的内容而一成不变;最后,教育者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为他们营造更自由的课堂氛围与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明确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所给予的期望。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声乐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在无形当中加大了授课难度。由于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与特质都各不相同,他们应该掌握的声音技巧就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者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主动投身到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展开合作学习与课堂交流,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学生与生生之间的合作频率,激发更多的灵感,以此达到磨砺和丰富学生声乐技巧的目的。

(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纵观我国高职声乐教学现状,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声乐课程都是局限于课堂,仍然存在十分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基于此,高职院校的声乐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授课重点锁定在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的内容当中。声乐理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声乐艺术,为自己日后的声乐实践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声乐实践课程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及时的理解和消化,更加娴熟地将声乐技巧应用到演唱实践中。声乐教育者只有将二者科学联系起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学好声乐技巧,在一次又一次实践当中不断积累声乐经验,在不间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唱歌的快乐与意义。

四、结语

声乐课程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长远的任务,教育者只有不断探索与改进,才能够让我国的职业声乐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变化性,并且每位学生的声音条件和演唱风格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者要做到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对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化的调整和创新,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侯云丽,梁玉红.谈艺术类高职声乐教学中的教材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篇3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质量评价体系;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现状

在当前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随着食品国际贸易日益增加,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重新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之中。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管控力度关系着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形象。然而,近几年国内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瘦肉精、劣质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等,让民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

基于当前这种严峻的情况,国家政府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层面。目前,本地的几所院校相继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领域,包括专业定位、教学体系设置、人才评估体系搭建、创业渠道改革等层面,均始终坚持以培养业内拔尖创新型人才为己任,根据本校的学科背景来设置。但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无论是思想观念认识,还是课程教材内容本身,往往过于偏重食品产品的检验分析和质量控制,而忽略掉了对食品的安全控制,包括食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以及相应的预防管理工作,使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

(一)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转变专业育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专业重新定位,确立培养目标。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该专业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学科,尤其是在安全卫生质量管理层面,是整个学科的重要构成内容,它将预防医学和食品科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清楚地认识到整个专业体系内部各要素的关联性,才可以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控制,确保与实现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管理的既定目标。总之,食品质量与安全要得以保证,必须全面依靠一套成熟的食品生产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产品生产、安全防范、卫生管理、质量控制等。

第二,强化和健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在这一环节,应当以对课程专业知识及其结构的优化为主,根据本校学科研究现状并结合着市场发展实际,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专业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并完善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上,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可以开展开放的、面向社会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策略,以强化典型案例为主线,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局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而且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何为“意识”?将能力传授转变为一种能力感悟,让每一位学生独立去了解、认知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创新创业获得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R、技能。例如,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互赢的合作机制,构建实训基地,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结合学校实际来进行概括。为了适应时展的大趋势,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教学和内容设置上,首先对必修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其确立为该专业学科的核心课程。因为该课程内容不仅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技能,具有超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必须要求专业内的学生完成规定的学分。除此之外,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性,包括一些综合实验课程,例如,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将这3门课程确立为重点实验课程,并对其予以细化,根据市场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调整为3个专业方向。每一课程、每一环节都有相匹配的实践实训项目。

在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方案设计上,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18门课程均开设了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其中综合性实验课程有2项,基础实验课程4项,应用设计类的实验课程为8项,主干实验课程有4项。

(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紧急下发施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性文件,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到国家教育战略规划体系框架内。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超过了750万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部分专业人才缺口却越来越大,并且许多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非常不合理,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结构就非常不合理。因此,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势在必行。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全面性原则。高校领导及专业教师,应当清楚地认清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这是作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因此,必须面向专业全体学生实施差异化、层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融入到专业人才的全过程当中。

第二,发展性原则。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它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在提升基础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强化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传授,应当将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当中,将创新发展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中。

第三,专业的特色性。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也一样,对于开设该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应当以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长来进行改革,构建“嵌入型”的创新创业施教模式。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层面,需要从4个层面切入:教育资源投入评价指标;师资教育团队投入评价指标;运行机制评价指标;成果产出评价指标。任何一次制度变革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对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也不例外。与传统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模式相对比,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大,比如要求学校建立实验室、实践实训基地、创业项目平台等。为了保证各项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实效性,可以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建立一套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常态监测的质量评价系统,并强化与之相对应的质量评价运行机制。比如,在高校理事会下方,设立专门的行政部门,包括学生处、各院系主管、教务处以及就业指导中心在内,均受其统一管理,并负责筹划相关的创新创业发展项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教育质量信息的收集,并实时做好信息反馈等工作,将最新的信息、动态面向全院师生、全社会公众公开。

四、结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人类生存与健康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它是一门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与之相对应的行业创业从业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本课}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这一现实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应当服务于社会发展、行业建设,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培养出更多与之相适应的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珍,陆兆新,别小妹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3(6).

[2]赵文红,卫敏,谢岩黎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5(2).

[3]刘志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大学教育,2015(12).

篇4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教学档案 管理 创新

财经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近几年来该类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何适应社会人才培训需求是当前主要思考的问题,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基本依据。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是高校经济类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反映着高校的财经类专业教学状况。做好此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想在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上提高对财经类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创新、研究发掘新方法,做到更加直观、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化。

一、当今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平常对专业教学档案的归档意识不强,主动性差。专业教学档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产生的,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需要很好的分门别类,尤其现在的财经类专业相当多。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往往只重视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对相关教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以导致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材料流失,无据可查。

(二)专业档案整理状况欠佳,未进行合理分类和归类,整理方法有待改进。在档案整理过程中,大多数都存在整理方法和归类划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未进行保存年限的划分(永久、长期、短期),年限的划分区别了档案的价值和保存价值。二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均以便利性原则对档案进行分类,虽然提高了部门档案查找效率,但却增加了后续管理人员接收和管理上的难度。

(三)专兼职档案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亟待加强。目前由于档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未经历过专业培训,所形成的档案收集、整理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自学或是上级领导管理上的指导,呈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性,缺乏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工具、信息开发应用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意识。

(四) ISO9000标准在专业教学档案中未有得到充分的利用。ISO9000标准可以帮助组织建立、实施并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要求或指南。它不受特定的行业或经济部门的限制,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措施

(一)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进一步认识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基础管理水平对于夯实发展基础,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尤为重要。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历史脉络、痕迹的载体和证明,若能加以高效利用,必将进一步为决策层科学决策提供充分依据。努力做好财经类专业档案的建档工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积累财富。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并逐年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档案,为高校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档案的管理质量,不仅领导重视,制定一套可行的标准方案,还必须根据自身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实现教学档案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比如制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从文件的接收、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到档案的分类方案、细则、保管、利用制度。档案的分类、编号、装订、保管期限按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执行,分为永久、长期(15年以上至3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以便于教学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移交、收集、整理、分类过程中有章可循。

(三)“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提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通过对计算机的了解、应用,逐渐学会并掌握采用计算机对相关档案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并且能从相关的数据库中检索、录入相关档案信息。还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时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并且定期对档案管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对工作积极认真,完成任务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四)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不断改进的功能。通过质量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管理评审,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针对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内容以及不良趋势,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促进各方面工作不断改进。因此,从理论层面来看ISO9000标准适用于教育管理领域,可以在学院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加以应用。

总之,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是财经类专业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是了解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财经类专业教学改革、提高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创新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档案管理,要增强专业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在专业教学档案管理中充分运用ISO9000标准。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正规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伊明.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创新途径[J].考试周刊,2011(4).

篇5

我校是全国第一个开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学校,该专业自2001年成立以来经历了近七年的建设,于2007年获批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授予“湖北省品牌专业”称号。目前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通过不断地教学研究和实践,我们基本认识了信息安全的学科特点和知识结构,提出了如下观点:

(1)信息安全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信息安全是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生物、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2)信息安全技术具有整体性和底层性的特点。必须从整体上采取措施,从软硬件底层采取措施,才能比较有效地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3)确保信息安全是一种系统工程。硬件结构安全和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密码、网络安全等是关键技术,必须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奏效。

同时基本认识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1)信息安全人才的基本特征是: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必须同时重视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和信息安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3)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必须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做好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建设,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虽然信息安全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有的教学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专业必修课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叠太多,未能很好地体现信息安全专业以学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主,兼学通信,同时加强数学、物理、法律等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办学思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统一,没能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培养,不能实现既培养了计算机及通信人才又培养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没能很好地起到分层次和分类别培养的效果。三是原有培养方案中的实验课程大多数是课间实验,实验时间分散,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和实践的机制不健全,对实验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专业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2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基本思路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前提下,结合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改进和完善了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培养过程和途径的创新,并对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进行了改进。

2.1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认识了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安全专业旨在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技术、电子金融、电子政务、军事等领域的信息安全研究、应用、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强调加强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重基础、重发展、重能力、重创造,兼顾计算机学院学生必须的通识基础、数学基础、通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信息安全基础之间的合理比重。

培养的学生应以学习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兼学通信技术,同时加强数学、物理、法律和管理基础。要求学生在信息安全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两个方面都得到培养提高: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培养目标进一步分层次,按学生特点及去向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区别培养,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2.2改进和完善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01年成立以来,我们制订出一套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系统和教学计划,并在全国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大学中推广。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改进的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方案贯彻了“少而精”的原则,强化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这两极课程,减少、弱化了二者之间课程的分量;尽力合并传统内容,增设新的、与当今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同步的课程或内容;调整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将原培养方案中的专业选修课(“计算机病毒”、“信息隐藏技术”、“智能卡技术”)改为专业必修课;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建立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机制,实现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体现多学科交叉:开设“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通信原理”、“现代通信”等课程。

体现硬件系统的基础作用:除了常规硬件类课程外,加开“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卡技术”、“电磁防护与物理安全”、“嵌入式系统”等课程。

体现操作系统的基础作用:除了“操作系统原理”,加开“Windows原理与应用”、“Linux原理与应用”,形成操作系统课程组。

体现密码与网络安全的关键作用:开设“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网络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

第四年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配备了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要求学生在大学第二年成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制定了兴趣小组的管理规定,为第四年实习实践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明确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学习的顺序关系,了解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尽早树立专业学习目标,还添加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关系图,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完善,达到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的,变不适应为适应,变不协调为协调,使我们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武汉大学“三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2.3培养过程和途径的创新思路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本科培养按“3+1”模式设置教学计划,即前三年在学校修满所有学分,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第四年按学生特点及去向分类安排不同的学习项目,完成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直接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提前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发工作;对准备就业的学生安排到用人单位或实习基地实习,并要求其在实习基地实习6个月以上,完成毕业论文;未推免并要求留在学校实习的学生安排在学院实验室,按兴趣分组,由专门的老师指导完成所分配的研究或开发项目。

新的培养方案已于2007年全面实施,“3+1”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2003级信息安全专业毕业论文的优秀率达到了14%。

2.4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除安排一年的实习实践以外,还将实验课程由分散改为集中进行,由验证型为主改为设计型为主。增加了“程序设计训练”实践课程为必修课,调整了“信息安全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将其变为一个综合实践、测试平台。增加了部分课程的课内实验学时,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实践教学改革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使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正在尝试以下几项新的改革措施:

3.1不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的实现方式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信息安全本科按“3+1”模式设置教学计划,加大了教学实践环节,并将实验课程由分散进行改为集中进行,由验证型为主改为设计型为主,加大了综合设计、创新实验、实训实战的比重。通过对集中实践教学和课间实践教学的课时调整,使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40%。

实验教学在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提高实验、实训平台训练、实习地实战训练、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六个层面开展,不同层面的要求、方法及形式有所不同。基础验证型实验多采用课间实验的方式,综合设计型实验一般在理论课后集中一或两周进行,程序设计训练和嵌入式设计不受时间限制,可跨越四年时间完成。对创新提高型实验,可根据创新设计自主完成。实训平台训练型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训项目。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可结合导师的科研工作提前开始,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答辩环节,确保质量。

3.2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了一年的实习实践。学生可以利用暑期或在校的第七、八个学期到实习基地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并与企业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中,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6

of High Vocational Mine Safety Professionals

Xiao Jiaping;Zhou Bo

(①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ainan 232001,China;

②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

摘要: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为了满足当前煤炭行业对“一通三防”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毕业生角色转换时间,突出高职类学生“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安全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毕业生在煤矿现场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检验,表明该体系的制定是可行的,为我国其他高职类院校制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sums up innovativ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mb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mine safety professionals of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or covering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one ventilation three defenses" talented person in current coal industry,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shortening role conversion time of graduates, outstanding vocational students'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 Through testing graduates'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bility in coal mine sit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ystem is feasible, and provided the basis of formulating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China's othe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高职类 创新型 实验教学体系

Key words: vocational;innovative;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49-02

0引言

教学包括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煤矿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类煤矿专业中它是“工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综合性。既能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实践内容紧紧围绕煤矿现场实际,可以大大减少煤矿企业培训时间和资本。所以,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以后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传统实验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的发展,对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多,势必煤矿需求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7年我国煤矿产量达到2500Mt,2008年达到2700Mt,2009年首次超过3000Mt,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煤矿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匮乏就日渐凸显。煤矿现场急需煤炭院校输入大量煤矿专业类人才,这样促使院校扩招人数的增多与教学资源的匮乏矛盾日趋严峻,尤其表现在实践性教学环节跟不上,尤其体现在传统的实践观念和陈旧的实验设备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我国传统教学理念还是偏向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在教学中课时偏少,重视程度不够,培养的学生必然重知识轻实践从而导致学校和煤矿现场的脱节。

1.2 动手能力不够大多数实验设备只能看不能用,即使用也只是老师用,学生看,老师演示流程,学生只做实验报告的情形。

1.3 实验设备陈旧,跟不上煤矿现场实际实验设备都是煤矿上的淘汰设备,煤矿现场都已不用,如有的学校还在用过滤式自救器,而煤矿现场都已用隔离式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等。

1.4 实验教师师资偏低目前,我国对高校教师的考核和职称评定往往比较偏向理论研究、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上,从而导致高校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受到严重影响,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的教师不得不投入到理论教学,导致实践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

1.5 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实质作用大多数实践教学基地是煤矿生产企业,企业只管生产,学校只管教学,相互交流很少,所谓实践教学基地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为了满足当前煤炭安全行业对“一通三防”人才的需求,培养煤矿安全专业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毕业生角色转换的时间,突出高职类学生“工学结合”的特点,结合我院煤矿安全专业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2.1 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与现场接轨随着煤矿企业的发展,煤矿安全设备更新越来越快,过去陈旧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准确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场的需要,如自救器已由原来的过滤式改为现在的隔离式和压缩氧式,风表已由原来的机械式改为电子翼轮式等,尤其煤矿现场的监测监控设备发展更为迅猛,原来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已跟不上煤矿现场快速发展的步伐,迫使学校更新实验条件与现场接轨。如我校安全实验室引进两百多万元的最新实验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等。在矿井通风方面包括矿井通风教学模型、矿井通风多参数测定仪、空气湿度计、矿井通风网络解算系统矿井通风模拟巷道等;防火方面包括均压通风教学模型,煤自燃倾向测定仪,气相色谱分析仪,防火束管监测系统等;矿山救护方面包括隔绝式正压氧气呼吸器、隔绝式压缩氧自救器、自动苏生器、人体模型、救护通讯设备等;瓦斯防治方面包括光干涉瓦斯检定器、便携仪、智能瓦斯爆炸演示系统、瓦斯抽放四参数测定仪、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突出危险预报仪、瓦斯放散初速测定仪、瓦斯吸附装置等;防尘方面包括粉尘采样器、直读式粉尘测量仪、煤尘爆炸指数测定仪、光电煤尘测尘仪、分散度测定仪、煤尘爆炸实验装置;监测监控方面建立了煤矿仿真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这些仪器设备有的是煤矿现场正在使用,有的已经超前煤矿现场,大大改善了实验实训环境。

2.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针对煤矿安全专业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要做到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实验相互兼顾,不断更新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最基本的实验,让学生首先掌握煤矿现场基本器材和仪器的使用,并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的主动的熟悉和掌握。

2.2.1 启迪式实践教学它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例如“CO浓度的测定”的实验,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CO浓度不准超过24ppm,实验时,老师用点燃的香烟向10L的氧气袋吹一口烟气,然后将氧气袋再充满空气,开始测定CO浓度,测得浓度大约为300ppm,超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12倍左右,而人体肺部没有氧气袋大,所以香烟吸入肺部严重损害身体健康。还有通过提问引导实验内容,如“实验室的密度怎么测定”,这样很自然的引导大气参数的测定实验。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影响空气密度的主要因素,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仪器,如干湿球温度计、空盒气压计、湿度计等使用方法。还有引导学生改装实验装置提高学生深思考,勤动手的习惯,但在改装时一定要征求实验教师的同意,并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学习“单管倾斜压差计测定巷道通风阻力”实验后,引导学生能不能测定管道模型上通风机风压,这样学生可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如在风机前后两端管道上各打两空,用两组单管倾斜压差计和皮托管各自测出风机前后的全压,全压的差值就是风机的全压。该实验即能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手的好习惯,又能通过分组讨论提出不同见解,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拓宽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

2.2.2 煤矿现场电教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方式,插播与本实验课有关的电教片如“煤与瓦斯突出典型事故十二例”、“入井须知”、“自救器的使用”等,真实再现该实验课在煤矿现场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该实验设备在煤矿现场的重要性,如瓦斯检定器的使用,如果操作不熟练,结构原理不熟悉,造成测定方法有误,测定值不准,根据测定的结果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得当,有可能引起瓦斯超限甚至瓦斯爆炸等严重后果,这样增强学生认识本实验课在现场重要性,必须熟练掌握。

2.3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所谓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学校一方面聘请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鼓励广大专业课教师深入煤矿现场,进行教师的现场再培训、现场再教育,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我院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2.3.1 鼓励实验课教师取得煤矿现场高级工种证过去的实验课教师大都是中级工种,现在学生在校考取的工种也是中级工,作为高职类实验教师显然不能适应现在实践教学,这就促使实验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对煤矿现场设备性能和操作更加熟悉。

2.3.2 鼓励实践课教师取得煤矿工种考评员证书积极鼓励实验课教师参加考试,取得煤矿工种考评员证书,这样他们不但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还能接触到煤矿工人的工种培训,充分了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煤矿工人实践能力的差距,并能在以后实践教学中得到及时更正,跟上现场技术水平的步伐。

2.3.3 积极鼓励实践课教师到生产设备厂家观摩学习设备生产厂家是实验仪器设备的源头,同时也是煤矿现场设备的提供者,到生产设备厂家观摩学习,熟悉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同时还能了解该设备在煤矿现场应用的动态,这对充实到实践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2.3.4 鼓励实践课教师到煤矿企业一线调研我校教师每学期都安排专业课实验课教师到煤矿现场,了解煤矿安全的新设备,新工艺,积极运用到课堂上,淘汰陈旧的专业知识。如局扇,过去用的是JBT系列和BKJ系列局部通风机,现在煤矿现场都使用对旋式局部通风机,这种风机体积小、风压高、噪音低、性能可调、坚固防爆,具有JBT系列和BKJ系列局部通风机无可比拟的优点。

2.4 举办“最佳一节实验课”增强师生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现场动手能力和操作标准水平,学院每年都开展“实践杯”―“教师实验实训最佳一堂课” 实践教学公开课活动,活动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开展全院性的实践教学“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对全体实践老师实践教学的一次大检阅。

2.5 鼓励学生取得专业工种针对煤矿安全专业毕业生去向,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相应工种的技能证,该专业计划在第五学期就专门列出两周取证培训,培训该专业相对应的工种如瓦斯检查工、瓦斯抽放工、救护工、防突工、局扇司机等,学生足不出户就提前拿到煤矿企业的职业资格证。

2.6 举办技能大赛实验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例如“矿井风速测定”实验课时,将风表的工作原理和测风时的注意事项逐一讲解,学生有可能兴趣不高,收获甚微。若为此开展测风竞赛如我院举行的“动感杯”―“矿井风速测定比赛”则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提前就开始了解风表工作原理,测风时的注意事项,并能熟练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7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关系理顺,建立工学交替的“校中矿”、“矿中校”关系,学校大力开展面向煤矿企业的技术服务,大力实施岗前及职业技能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并抽出现场技术大拿指导学生的实践实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的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好地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一线和安全管理部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8 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到续约生产单位顶岗实习,进行就业岗位的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把技术大拿当做师傅,虚心请教学习真本领,技术大拿对学生也按照生产一线工人严格要求,学生和煤矿现场工人一样遵守煤矿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淮南矿业集团的“二十条红线”,“ 手指口述”等,使之逐步达到独立上岗,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这样才能拿到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合格证书。

3效果检验

根据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皖北矿业集团等用人单位对我院煤矿安全专业毕业生青睐有加,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用人单位反映我校的毕业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并勇于探索优秀品质,甚至有的毕业生作为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已经成为合格的班队长,区队长。表明我校通风与安全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果已开始显现。

4结语

我院煤矿安全专业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摸索出一套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纵向、横向、全方位立体型的人才培养,使该专业实验教学没有盲区,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培养兵头将尾、能工巧匠,使学生真正成为好工人、好技师、好班长、好队长,对高职类煤矿安全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针对实践教学弱化的现状必须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现场应用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为煤矿安全行业提供优秀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洋,陈新霞.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探讨与有关问题反思[J].中国市场,2010,(26).

[2]毛新.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13).

篇7

一、创新创业课程教育

(一)完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改革

2020年,完成《创业指导》课程系列改革,自19级开始将《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系列纳入教学计划,配合学校多媒体教室,全体专职教师使用在线智能化教案进行备课,投入使用就业职规、创新创业翻转课堂资源;创新创业实训室运行规范,同时将创新创业MOOC资源与《创业总动员》内容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实训课内容。

至2022年,形成《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精品课程一门。

(二)逐步推广创新创业线上选修课程

2020年,选拔部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创业之星》线上训练营活动,组建小班型,通过在线演练、参与竞赛等方式小范围推广线上课程。

至2022年,建设1到2门线上选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使用。

(三)全校范围内开设专创融合课程

2020年,建设创客工坊综合实验室,计划选拔具备较高专创融合水平的教师和学生入驻实验室,为我校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土壤。

至2022年,各专业至少形成2门专创融合类课程。

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一)提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

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拟举办三次实践教学活动,在传统实践教学基础上,深入开展“5+3+2+1”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将课程实践教学与孵化基地创业活动相结合,提高我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至2022年,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系列活动中,选拔出15-20名优秀的学生参与到技能小组、创业竞赛中,使实践教学活动成为输送创新创业竞赛选手的主要途径。

(二)建成省级一流的创新创业技能小组

2020年,组织4次技能小组活动,继续带领创业技能小组走出校园,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技大赛,服务我校创新创业活动。

至2022年,创新创业技能小组逐步成为我校参加各级创新创业大赛的先锋力量,技能小组成员至少获得省级三等奖或以上奖项三项。

三、创新创业竞赛培训

(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我校竞赛成绩

2020年,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全力筹备辽宁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力争校赛突围,在省赛中取得成绩;以辽宁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同时积极参与各项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在参赛项目数量、质量上有进步,力争突破铜奖记录,冲击省赛银奖。

至2022年,我校创新创业竞赛水平显著提高,至少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六项。

(二)增加项目指导数量,提升项目指导教师水平

篇8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87-02

1“世界大学城”简介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以网络虚拟为基础的用于大学生日常学习与交流的网络空间平台,它是运用Web2.0、Sns、Blog、Tag、Rss、Wiki等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理论、XML、Ajax等理论和技术设计并以网络交互远程教育为核心,综合了远程教学、网络办公、即时通讯、商务管理、全民媒体、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等功能的一座既虚拟又真实的大学社区平台,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校园。目前,随着“世界大学城”的提出与实践,越来越多的阶层开始对这一新型的媒介产生兴趣,学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进行学习、通讯、社交,实现了真正的“方便教学”。该网络空间把各大高校融合在一起利用互联网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构建出一座虚拟校园,进而形成“世界大学城”的规模。

2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各大本科、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通过开设“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其次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为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代表性院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专门的从事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的教师与专门的机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再者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为典型的是温州师范学院。究其根本,教师指导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目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依然不够完善,专业知识的狭窄也造成多数大学生无法正常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构建一些初具规模的创新教育网络平台,但目前主要停留在以静态网页为主要形态的创新创业动态及成果的展示,这种形态虽然能对信息进行更好的整理、筛选及传递,但对于部分希望学习到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的学生来说,这种形态依然不能满足其对教学研究资源、创新课题及创业项目的学习环境等需求。因此,借助高校信息化建设,基于“世界大学城”的大胆设想,建设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建设“世界大学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3.1创建目标

凭借“世界大学城”的校园云平台和教师、学生的个人空间,创建一个能将教学资源、系统资讯、教育管理、协同创新和校企合作等多个项目融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网络平台,目的在于为全世界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我学习、创新创业思想的交流、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广阔的网络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络云平台建设完成后,教师可以通过登录个人空间专业课程视频、音频、创新创业培训信息及创新创业动态等,学生登录个人空间后,能够全面了解创新创业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始自学、沟通交流等相关活动,从而开展对科技的创新与探索,将创新创业资源网络化。

3.2创建内容

①构建教学资源平台,并对资源进行整理、整合,在网络平台上陈列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件、讲座视频和创新创业理论书籍等功能。②构建系统资讯平台,完成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相关信息、组织机构及成果展示等功能。③构建教育管理平台,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安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及创新创业技能比赛等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④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完成师生学习、交流、提问、解答、评价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沟通合作能力。⑤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在项目、专利申请、技术交流等方面完成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完美对接。

3.3创建运行方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将通过五大功能平美实现预期功能。①教学资源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视频讲座、教案、课件、论文、辅导图书、模拟讲座等资源,大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喜好对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②系统资讯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部门和教育名师简介、创新创业动态、成果公告等信息。学生可随时登录“世界大学城”个人空间查看学校相关部门和名师简介,浏览最新的创新创业动态,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成果,把握最恰当的创新创业时机,为创新创业成功奠定基础。③教育管理平台:创新创业培训安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审核,创新创业竞技比赛以及创新创业成绩等信息。高校可以通过此平台,组织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评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电子商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一系列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学生可方便快捷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上浏览相关信息,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也同样通过快捷的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统一评选审核,并使用电子公章签署评审意见。④协同创新平台:登录“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的教师和学生可在空间内建立讨论群组、推荐创意发明、发起竞赛、学习等,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展开自由讨论和协同合作,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探讨,甚至可实现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即时交流。⑤校企合作平台: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支持、合作交流等信息,为高校学生与企业、社会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企业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平台空间上并寻求合作或技术支持等信息,大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

3.4网络平台优势

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将为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保障和指导,且具有全方位的开放特性,学生可平等地进行交流,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更好地得到锻炼与积累。①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可以进行信息。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创业需求信息、合作需求信息等,主要用于帮助大学生和推广自己成型的产品或业务。②通过搭建一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理论知识学习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能良好地解决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等方面的问题。③通过网络平台可以使大学生们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创业实践活动之后,大学生们在网上,现场进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帮助,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④集常规基础实验、综合能力训练、学科竞赛、创新课题申报、创业设计等多方位教育培训于一体,不但可以方便学校各部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也将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展示。学生完全根据自身的喜好、需求和风格,选择资源、目标、类别,主动选择、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培养学生自主意识。⑤网络平台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例如网上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创业教育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网络平台图文并茂,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易于被学生接收。⑥提供具有较强表现力的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提高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及创造的能力。⑦从内容丰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从复杂的问题中提炼出新知识,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经验来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14.

篇9

摘要: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围绕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提出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畅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关键词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王秀红,女,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理论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18-04

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职场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分析

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了创新与创业两个方面,不仅体现为一个人能否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和精神,而且也体现为能否将创新成果向创业行为转化。具体来说,创新创业能力包含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层面,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创新基本原理及相关技能。它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基础;(2)方法层面,能够运用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分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运用创新方法,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它主要表现为内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展示作为主体的人的思考能力;(3)态度层面,能够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发挥创造性思维,树立运用创造活动中所蕴含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在学习和工作中开拓创新的意识。它代表了主体应用创新创业知识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取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以知识掌握为基础,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敢于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本理念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方法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形成创新创业精神。

(一)以职业素质养成为基础,强化素质养成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综合化实践性的特点,是职业素质养成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形式。它不但需要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而且需要可迁移技能和个性品质的全面融入。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职业品质和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乐观豁达、积极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可以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先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资源,有利于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

(二)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能力本位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为依托,通过将人文素质课、专业课、实践课、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纳入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模糊创新创业界限,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融为一体、创新与创业培养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持续感受校园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技法和实战能力,逐步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化和提高,突出能力本位。

(三)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以能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能否使学生真正受益为质量标准。坚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引领,以内容选择为突破口,确立意识训练、思维训练、方法训练、实践训练四大模块,实现专项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顶岗,了解社会需求与企业用人标准,让学生在实践实训活动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综合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开阔思路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积极思维和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四)以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为依托,体现实战性

实习实训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特色。在实习实训活动中,学生需要整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对职场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职业岗位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在知识熟练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学生实习实训活动为依托,做到与实习实训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化、体现多维设计的实习实训内容、对创新性成果积极奖励等导向性策略,突出实习实践活动的创新性。

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畅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

创新创业训练课程是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和主渠道。通过建设内容完善、规范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配套的精品课程网站和校本教材,有助于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

1.建设和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课程。课程内容设计上,在准确把握创新创业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创新活动训练与创业能力提升相融合的教学思路,以素质训练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重点,强化创新训练成果向创业应用成果转化的实践训练,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做到思维训练与专业训练、实践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提出“四大模块、三个层次、两种形式和一项活动”的内容体系。(1)“四大模块”包含创新创业意识训练模块、创新创业思维训练模块、创新创业方法训练模块、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模块:模块一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勇于创新,并发掘自身的创业素质;模块二旨在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模块三着重实践过程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法,指导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四通过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2)“三个层次”,即基础训练、多元融合、深化拓展三层次,这三个层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两种形式”,即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创新创业案例、创新创业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学习。设置能够对学生创新创业有启示的案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设置与学生专业、兴趣相关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训练;(4)“一项活动”,指将课外科技制作、科技竞赛、发明创造等创新创业活动贯穿教学全过程。整个课程体系体现活动导向,不管活动训练还是活动案例,不管课内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2.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编写配套教材。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精品课程网站也成为学生学习的优质资源。在课程网站里,可以提供课程学习指南、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在线练习、职业测评、创新创业大赛、视频影院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情境,方便学生查阅,可以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知识创新。

《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校本教材编写,应充分融合创新和创业两部分内容,做到与课程内容安排的匹配与契合。这种设计既能满足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教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拓展与技能开发应用的学的需要。《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校本教材的特点是创新案例与创新活动贯穿始终。创新案例方面,知识点以创新案例形式进行阐释,一个案例对应一个知识点。案例分析的理论依据与讨论思路往往和具体知识点彼此呼应。通过案例准备、分析与辩论、案例总结三个环节,具体知识点不断铺开和呈现,做到了形式活泼阐释到位。创新活动方面,每一主题内容结束配合一个综合训练活动。综合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先案例、再分析、后活动的安排,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顺序,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延展性。

(二)探索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模式,提高创新创业有效性

1.基于创业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基于创业项目的创新创业模式,即以专业为依托成立创业项目工作室,承接具体的业务,在项目运营中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创新创业训练,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明确提出建立工作室创新教育模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室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也是创新创业演习基地。创新创业工作室实行企业化管理、项目化运作,在教学中导入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战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创新创业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公司淘宝网淘宝创业实训基地为例,它是山东省第一个校企共建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训基地。基地运营以来,参加创新创业实战项目的学生已达420余人,在淘宝网平台上开设店铺116个,2010届电子商务专业118名毕业生中有23人选择自主创业,2011界电子商务专业85名毕业生中有19人选择自主创业。2013年10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中心”揭牌成立。文化创意中心以艺术学院的9个创意设计工作室为基础,引进12家高端创意设计企业,以动漫游戏、广告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摄影摄像为主要内容,以产品研发、服务外包、数字媒体、网络技术为支撑,集文化创意项目孵化、科技推广、产学研合作、企业集群化发展于一体。文化创意中心是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更是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则是以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培养融入到科技创新竞赛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和探索,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目标方面,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强调科技创新竞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通过让学生手脑并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综合运用发散与聚合、求同与求异等创新性思维,产生并发展自己的想法,提出相应的体现创意和想法的构思和设计,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培养过程方面,基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创新创业模式体现比赛的引导作用,在完成具体的设计、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将把创新思维训练巧妙地隐含在比赛过程中,围绕比赛要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使学生在进行比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是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积淀、信念、品质和价值导向,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创新创业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于创新创业不可或缺。通过倡导和积极宣传创新创业文化,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树立创新创业风气,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积极倡导和宣传创新创业文化。应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倡导宣传创新创业文化。(1)注重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明确和突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2)制定各种创业优惠政策,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为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金融环境。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与自主创业,加大对学生创业的物质支持力度,通过创业基金的落实激励学生就业创业,为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提供便捷的服务和帮助。开展二级学院创新创业示范评比,带动更多的创新创业案例,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3)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编写并发放毕业生创业典型案例集,邀请创业成功典型校友回母校讲座,组织参观创业成果与成功企业,体验创业过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示范和创业榜样。

2.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以打造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品牌为核心,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俱乐部”、“创业事迹报告会”、“职业规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篇10

【关键词】慕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如何改进和优化当前创业教育课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慕课教学的逐步发展和日臻完善,慕课大规模、开放性和翻转课堂理念等特点,给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启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势必也要受到社会需求与网络环境的影响,进行主动、自发的演进。

一、慕课平台的优势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英文直接翻译为“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最早由国内学者焦建利教授翻译为“慕课”,也有学者翻译为“幕课”意为电子屏幕上的课程。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翻译为“慕课”。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慕课平台有着显著的四大优势。

(一)受众面极为广泛

正如Massive所指,慕课借助网络可以实现动辄数十万人的覆盖范围,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登录进慕课平台,任何一个个体都可以学习慕课上的课程。不仅如此,课程的者也不局限于象牙塔内的专业教师,任何一个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都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按照相关要求自己的课程。这对于传统教学环境固定范围内的授课形式,显然更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

任何一个慕课课程都是学习者自己独立个人意愿的选择,学习者基于自己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自身专业发展的课程,然后按照固定的时间节点和自身接受能力自定步调地展开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学习者选修慕课的主要参考因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形式对于学习者实现碎片化、个性化学习无疑具有很大帮助。

(三)作业形式强调协同发展

每一节课学习者都会领取到协同作业的任务,慕课平台较好地规避了第二代网络课程线下交互和同伴交流欠缺的弊端,强调学习任务的联动性。学员们之间的作业通过学员们相互点评来完成。这种充分发挥和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教学评价形式,可以很好地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碰撞,为学习者学以致用、建立教育实践的有效联动提供了保障。

(四)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课程设置的自我完善和更新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慕课平台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对学员学业数据的分析,课程的者可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学习者可以得到关联课程的有效推送。借助网络平台,幕课讲师为学员提供持续的完善的学业辅导。过去传统教学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案更新缓慢,师生交流不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缓解。

二、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创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这就要求创业导师必须具备完备的综合素质。在当前高校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双创”活动中,首先需要扩充的就是创业导师队伍。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为了开设创业课程,聘请了一大批兼职创业教师。这其中有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地方人社局工作人员、成功商人等。优质的课程一定是以优质的师资队伍为前提的,然而部分老师却没有相关的创业知识储备,这就很难保证创业课程的有效开展。虽然取得一定成就的创业者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经验上的帮助,但是创业活动是一个复杂多变、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实践活动。创业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专业导师欠缺等现状势必会对创业课程开展的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有待统一

创业教育是一个舶来品。我国创业教育是从照搬国外教学模式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发展道路和教学模式。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国内共有537所高校设立了KAB创业教育俱乐部,近百万大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但是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和创业活动存在明显问题。课程之间缺乏统一性,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牵强,联结性缺乏。很多课程在开设之初缺乏有效论证,更多的是专业课程的同课异授。创业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多方面资源的支持,在设定创业相关课程时需要充分论证,结合各专业具体情况制定培养方案。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缺乏联动性

创业教育实践是检验创业课程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当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活动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比如,众所周知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项目,创业实践活动往往止步于比赛结束,不禁让人唏嘘。创业课程教学与创业活动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举措,大学生创业活动有着明显的随意性,缺乏持久的战略规划。能将一个创业项目孵化成创业成果,而后继续成长成一个知名企业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更是寥寥无几。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认知类或者技能类课程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较强。需要将创业知识、技能和创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需要专业类课程与创业类课程协同发展。

(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能力薄弱

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更多的主题是以赛代训。高校相应的创业服务平台更多的是提供创业起点的帮助。创业活动是一个时间段较长、影响因素多、成长周期缓慢的实践过程。当前的创业服务平台显然不能为瞬息万变的商业战场提供坚强后盾。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缺乏技术和智力支持;其二是缺乏完备的创业教育组织环境。

三、慕课对于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一)实现创业导师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慕课平台开放、包容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创业导师紧缺的现状。优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前提。短时间内我们无法培养和训练出大量优质的师资群体,借助慕课开放的平台特性我们可以实现优质创业师资课程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聘请全国各地知名企业家开设创业实践指导课程。

(二)促进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

任何一个创业项目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累积,没有专业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必然不能走得更远。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地化解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封闭和实践活动孤立的尴尬。在搭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前,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起来,既能发挥专业教育的知识优势,也能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训优势。借助慕课平台,学员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点选修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从而在源头上实现专业与创业的有机结合。既然是符合自身专业发展和自身兴趣的课程,学习兴趣必然浓厚,通过慕课平台的整合,将创业教育课程与自身专业发展统一融合协同起来,从而为塑造大学生综合全面的创业素养打下基础。

(三)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整体推动

大学创业教育必须以技术为引领,建立起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联动发展机制。在开展创业活动时,不能一味地为了参加比赛而设定创业项目。要改变过去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联动性不强、缺乏顶层设计的现状。通过搭建创业教育课程的慕课平台,可以为创业教育实践的整体推动和创业教育课程联动机制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慕课能在全球迅速发展的优势就在于,基于网络建立了一整套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创业活动作业可以以慕课学员作业形式开展,利用网络充分调动起线下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为创业项目的持续开展提供联动保障。通过慕课平台积极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建立起课程与实践的桥梁,为创业项目的落地与持续发展提供约束和支撑条件。

(四)构建创业项目联动持续发展的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立需要独立设置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管理与研究的专职机构,负责统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创业资产管理、政策扶持与引导等工作,全面协调各职能部门统筹安排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活动。慕课平台的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收集和整合各种创业相关资源提供了思路。借助慕课平台可以实现创业课程设计、创业实训、创业资金支持、创业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等有效数据的收集,通过专职部门的协调安排,为创业教育课程的优化与创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技术支持。各地区和高校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建立起与当地企业和科研机构联系的协同机制,让数据说话,让数据造福于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创业活动的升级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倩.基于慕课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

[2]彭语良.高校创业教育中慕课的楔入与思考[J].教育观察,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