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15 15:39: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精彩教案选录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都能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篇2
关键词:教育;案例教学;专业理论;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习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未来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素养。案例教学能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填补理论到实践的中间状态。它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运用。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幼教专业理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呈现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情景,结合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进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对幼儿教育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为前提,主张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深入剖析它的一切方面,注意研究学前教育事实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达到掌握与运用最终目的。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教师实际上更多地从讲台前站到了学生的背后,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由于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教育世界,她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方案。一旦她们走上工作岗位,就可以把这些真才实学应用其中。
三、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怎样进行案例教学
(一)课前的准备
教师课前的准备,始于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教师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在完成课程设计后,教师就要着手做教学前的其他准备工作了,其中主要是教学过程的安排。
一般说来,教师的准备工作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仔细地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或者说独一无二的问题; (2)判断出展示的案例是否只存在一种分析序列,是否可以认同其他的序列。(3)评估一下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生的思维。 (4)写出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这类教案主要反映的是教师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
(二)课堂实施
1.案例引入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案例,从其来源上讲,无外乎两类,一类是自己编写的案例,另一类是他人编写的案例。 对于第一类案例,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案例趣闻、轶事、感受,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第二类案例,教师注意提醒学生仔细分析的必要性,例如,可以提示一下这个案例讨论的难度,以及这个案例需要达到的目标;同样也可以介绍一下接下去如何进行讨论,大致的要求有哪些,花费多少时间等等。
2.案例讨论
开始进行案例讨论,也就意味着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一般地说,要提问的问题无外乎这样两类:一类是引导性问题,一类是非引导性问题。典型的引导性问题的提问方式是:“你认为案例中的这个教师应该怎么做?”典型的非引导性问题的提问方式是:“对于这个案例,你想说些什么。”或者“这个案例交给你了,你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几乎任何案例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对备择方案的讨论,有时甚至在问题还没有得到澄清之前,课堂上就有同学已经提出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或方法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道一个一个地进行讨论,在黑板上写出每种方案的优点与缺点,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一个最佳的方案,并探讨如何实施。
3.概括总结
就如同教学的起始阶段一样,这个阶段也属于过渡性阶段,它通过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来做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来做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当然也可以不作总结或评论,让学生自己课后去进行思考。在这个阶段,往往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学生以鼓舞。在案例讨论即将结束的时候,没有做出任何结论就下课是不适宜的,此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案例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他们的学习经历。
篇3
相较于判例教学法,我国法学教育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课堂教学的流程还是以成文法知识体系的讲解为主,对个别成文法进行释解时运用合适案例加以说明。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进行案例评析,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庭庭审旁听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总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则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在法学教育诸方法之地位上,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相结合。
我国法学教育中的传统案例教学法正是按照这样的价值目标构建和发展。目前法学案例实践教学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案例说明法。在传统的学科体系基础上,以讲授为主,按照理论体系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实际案例的讲解,以案例说明理论。这是绝大部分案例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二是案例讨论法。按照理论课程的需要,在一定理论章节讲授完后,安排案例专门进行讨论,以巩固理论知识。三是案例课程法。按照学科理论体系编排典型案例作为教材,再按照课程进度进行讲授和讨论案例,达到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这几种做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即都没有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限制和束缚。比如,刑法的课程中只使用形式犯罪方面的案例,刑事诉讼法课程中只适用刑事办案程序方面的案例,行政法课程只使用行政违法的案例。甚至在某一课程中的总则和分则部分、不同章节部分,也使用的是不同的案例。说到底,案例总是按照理论体系而设置的;案例教学也主要是讲授式的,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往往对某个理论知识理解清楚了,而遇到综合情况时就不知所措。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割裂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应用性。那么,案例课程法能解决统一性问题吗?回答也是否定的,因为目前的案例课程法没有统一的教材体系,没有相应的教学规划,一门案例分析课往往由一位老师进行教学,造成了案例分析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教与学的真正结合。应用型法学教育应在注重系统化的理论素质的培养基础上,注重实践性的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目的不是局限于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而应重在通过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非典型事物与事理,并进而能够解决普遍的问题。这是探讨新型案例教学方法的方向和目标。
2新形势下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着新形势的要求,即立足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深化的现状,同时还要适应各种不同教育类型。其中,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区别于一般院校,其更侧重于培养应用和创新型人才。独立学院需要构建和形成适应本院性质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在这样一个总体思路的指导下,独立学院内的法学课程教育也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之上向应用型转变,对于法学教育中大量和经常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最好办法。案例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至关重要,但又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这一重要方法在法学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和改进。鉴于传统法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本文认为新形势下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应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应树立案例教学新理念。方法的改变首先要求的是意识观念的转变。传统案例教学之所以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教学人员对新形势的认识不足,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素养的积累而忽略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新型案例教学方法正是建立在新型案例教学理念之上的,即从传统的培养研究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要改变传统案例教学的惯性思维,以适应新形势下法学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次,应构建案例教学新系统。传统的案例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几种方式:判例式教学,判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方法,由于英美普通法系的法律规则是隐含在判例中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判例作为唯一内容,完全单独采取判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指运用成文法分析、研究案例,对之提出处理意见的活动。诊所式教育,诊所式教育方法常常被描述为“在行动中学习”,即在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法律实践活动来开展法律学习。应该构建一个综合的案例教学模式,将课堂讨论模式、观摩审判模式、模拟法庭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应更强调学生的参与,不仅要让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操作,如选取案例,组织模拟法庭、进行辩论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让学生能直观地体会法律条文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个案中发现普遍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另外,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使得案例教学能更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以使学生有自主选择和判断,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和批判思考推理能力。再次,应完善案例教学新课程的设置。新型案例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设置综合性课程方式实现。其具体条件包括综合性案例教学课程教材的设置、综合性案例教学的教师配备、综合性案例教学课程的设置时机以及综合性案例教学的教学形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构建一个全新案例教学专门课程的方式来加以实现。目前,在法学教育方面,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各门具体课程来实现,另外也有“案例研究”、“成案研究”等专门课程的辅助。
通过具体课程进行的案例教学针对性较强,但系统性差;而专门的案例教学辅助课程有一定的系统性,但也存在针对性不强、方式传统等问题。应结合具体课程案例教学的特点,吸收专门案例课程教学的经验,创设一门全新的案例教学课程。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相比较,新型案例教学方法将更侧重法律知识的应用性和拓展性。具体来讲:第一,通过新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教学目标来实现案例教学新理念的树立。新课程的设置目的和教学目标都要围绕着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来研究,要突破传统的案例教学课程只注重理论分析的培养理念。第二,新课程的设置还需要有课程条件的创设。具体包括:①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具有特色,体现新课程的特点。②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及教材。新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因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将以此为指导。开课的时间、课程学时安排是研究的首要工作。教案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教案的编写应能体现新课程的具体要求。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前提,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没有现成的案例教学教材能适用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教材的编写将在教学大纲和教案编写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完成,这也是课题申请时要完成的研究成果之一,所以也是研究的重点。③教师。教师是新课程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往的案例教学专门课程完全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工作,这实际上不符合法学教育专门化的要求,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改变这种情况,不同的案例教学部分应有不同的教师来承担,新案例教学课程至少需要公法、私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国际法三个领域的专门教师。第三,新案例教学专门课程还需要构建课堂教学活动和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教学体系。就是将课堂讨论模式、观摩审判模式、模拟法庭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在三类法学相关课堂教学部分完成后,安排实践教学活动。
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心血管;内科教学;应用
1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收到某种临床病例后,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对该病例呈现出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的诊断,最后进行关于治疗和预后的方案设计。这样,学生就会对该病例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将教科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衔接起来。案例教学法本身是一种个性化、多渠道获取与该病例相关的知识的方法,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去查找资料解决病例中涉及的问题,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心血管内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了临床辩证思维,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1.2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典型及新颖的临床病例,并进行针对性的问题设计,还要对学生发现的新问题给予回答。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够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熟悉与该病例有关的基础学科、桥梁学科、临床学科的知识,还要对临床上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前沿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也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另外,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调动学生的情绪,积极引导其发言,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
1.3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一环是组间讨论和观点陈述。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积极主动的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或提出自己发现的新问题,将课堂变成了舞台,每个同学都愿意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希望成为舞台的主角,这也符合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学生对病例讨论和陈述的过程中,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视觉所运用的知识点存在差异,这样就增加了不同学科间的多种横向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2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实施
2.1病例的选择
病例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相统一,与教学中包含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充足的课前准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前完成教案撰写、病例设计、课件制作等工作,还要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病例进行全方位思考,分析病例中的治疗经验和诊治误区。
2.2设计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遵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带着问题对病例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问题的引导功能。在讨论环节,应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准确把握病例中蕴含的知识点。
2.3对病例进行全面点评
病例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明确病例中涉及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重难点知识进行相应的阐述。
3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3.1选择的病例难易程度要适中
病例的选取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常以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在完成一个简单的病例教学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病例,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让学生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
3.2选择的病例应具有综合性
病例的选取应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真实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确保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典型性指病例具有代表性,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能够直接指向诊断结果;生动性指病例的描述生动、形象,有一定的场景描写和情节叙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真实性指病例来源于临床实践,而非教师主观臆测或虚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性指病例是临床上近几年出现的,具有时代特征,对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针对性指病例呈现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要与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相匹配,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细节的提示。
4结语
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辩证思维,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军仓.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145~146.
篇5
1.案例展示误区。与传统的理论讲解和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中心展开的。那么如何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案例全面展示给学生,以便其阅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有的老师却采取一些并不合理的方式展示案例。第一种方式是通过口头叙述案例内容。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口述的方式从头至尾将案例内容念给学生听,而后让学生通过记忆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学生把握案例。一方面,口述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信息的遗忘,无法让学生掌握与案例相关的全部关键信息,不能全面深入理解案例;另一方面也不方便学生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案例,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口述案例是最不可取的案例展示方式。第二种方式用电子屏幕大篇幅展示案例全文。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案例信息,将案例的全部内容都用电子屏幕展示出来。对于一些内容丰富的案例,电子屏幕的数量会多达三四页,甚至更多。事实上,一个电子屏幕展示的文字或图片内容是有限的,如果不加整理和精简,会显得内容过于繁杂。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案例细节,教师必须不断来回播放,使学生无法准确掌握案例材料。如若把案例压缩成一个屏幕全文展示,则会使字体大幅度缩小,也不利于学生阅读。
2.案例分析误区。案例分析是整个管理学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案例分析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但我们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仍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重视个体能力,忽视团队合作。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管理者和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领导者。但我国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时往往注重培养单个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团队合作技巧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大部分都是由个别学生单独发表看法,而较少是通过一个小组或团队共同商讨、合作完成,特别是没注意使团队学习在课堂之外发挥作用。这不利于培养合格的管理者。第二,重视案例分析,忽略理论讲解。尽管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与重点,但一些教师却过分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把案例教学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大大压缩,甚至忽视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时间和内容。这种把案例教学绝对化,无视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一方面,过度重视案例分析,割裂其与理论教学的逻辑关联,会使案例分析丧失理论依据而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分析案例,最终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理论教学本身也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灌输。如果缺乏理论基础,案例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毫无疑问,案例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要保障学生在案例阅读、观点分析、问题讨论、方案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一部分教师认为,既然课堂已经交给了学生,教师只要按照教案安排推动教学进程、维持秩序即可,无需过多干预教学过程。事实上,这等于放弃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和调控职能。如果教师不主导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节奏的控制以及教学问题的分析,那么就可能导致教学秩序陷入混乱,教学重点无法突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完善对策
为了切实发挥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针对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合理选择案例素材。在选择案例素材的时候,教师必须把握以下原则。第一,案例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案例教学必须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案例内容必须包含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所要求讨论的问题,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而空谈案例,否则会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第二,案例主题必须有时代性和新颖性。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时期会涌现各种不同的实践案例。选择案例要尽可能反映当今社会最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案例,尽量不要选择过时的案例。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选择反映我国企业发展特点的本土型案例,尽量避免过多选择国外案例。这样以增强学生对案例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提高教学效果。第三,案例必须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必须有一定的分析价值和学理意义。案例应该反映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共性特征和规律的市场现象。这些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能够起到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发现问题的功能,也能让学生智从中学到经验和受到启发并开发智力的目的。
2.科学展示案例文本。案例展示是开展好案例教学的中介和桥梁。选择科学的案例展示方式,有助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详细的案例内容,便于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必须尽量避免通过口头叙述或者电子屏大篇幅全文显示等方式展示案例。第一,对于内容较多、情况较为复杂的案例,可以事先将要分析的案例材料单独打印出来,每人一份分发给学生,或者根据学生总人数按照4~6人组建一个小组共享一份材料,尽量避免通过口头叙述案例内容。这样可方便学生反复、详细阅读案例材料,全面、准确掌握案例信息,并能深入探讨分析相关问题。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方便开展小组讨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对于内容相对简洁、情况比较明了的案例则可以通过一两个篇幅的电子屏幕向学生展示。第二,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案例。这类案例可以就地取材,方便快捷。通过后两种方式,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可以让教师掌控案例分析进度和整个课堂教学节奏,以提高教学效率。
篇6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篇7
一、“自主认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关键是教师必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整个深层次教学的成败也在此一举。学生有能力自学,教师就可淡化知识的讲授,否则仍不能脱离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窠臼。在“学”与“导”的关系上,主要靠学生学,但关键又在教师“导”。“导”既要指向,即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学,又要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课文的兴趣。例如,必修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我在学案的【自主认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皇帝称号的由来。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以显示其权势和地位。从此,“________”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历代沿用。(2)皇帝的权力。全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由皇帝控制,调动军队的凭据_______由皇帝控制、发给。(3)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_____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____________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______兼理监察事物,____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____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评价:①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___、______和权_______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②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这个案例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学,如果不用学案,只由老师用叙述性、描述性的语言讲授,学生只是听和看,学生的思维、学习情绪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处于较被动的状态。而用上面的学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阶梯式的填空题,通过自己完成这些由浅入深、由事实到结论的渐进式练习,使学生熟悉历史史实,归纳出结论,从而产生成就感,达到活学、乐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性强,学习处于较为自主的状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促进全体发展,又关注个体提高。
二、“正确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第多斯惠曾深刻地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在学案设计中,学法指导应该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因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指导线索。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例如,必修一古希腊民主制度这一课中,如何认识城邦政体对雅典文明的影响是一个难点。在学生合作探究、总结认识的过程中,得出的观点大都是不系统的,或者不太理解城邦政体。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这样引导:什么是城邦?希腊城邦发展有什么特点?对希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小国寡民,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独立自治,有利于希腊文明的延续性。)学法指导就是“指点、启发”,学案导学要体现“导”字,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自学,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应该讲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在学生思考的瓶颈时期要注意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
三、“巧用表格”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一环节特点是“精”。内容、语言要精。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教材的知识结构。为了节省时间,我将知识结构预先写在幻灯片或小黑板上向学生演示讲解。不讲具体的知识点而是讲教材内容的“框架”。例如,必修二: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一课我设计成表格。通过完成表格,既加深学生记忆,又有利于促进、完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果只靠老师讲,学生印象不会深,还容易混淆,因为讲述是传输态的信息,讲过了就没有了,甚至一不留神没听到就更是空白。而学案是存贮态信息,且知识点需要学生填,可以在课前初步整理,课上修正完善,课后复习巩固,考前还可以拿出来浏览。有一个不断完善、优化和巩固的过程。
四、“巧设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检查教学效果。一节课的成败关键是在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必须紧扣一节课的能力培养目标,巧设疑问。例如,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设问如下:(1)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的背景;(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标志;(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5)布雷顿森林体系评价;(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练习,使学生认识到美国在战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使学生掌握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美国关税壁垒对世界各国的直接影响,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D两项于此无关,C项是其间接影响,故答案选A。此题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材料选择题到材料题,从单方面信息入手到材料题多方面信息分析总结,让学生的能力逐渐的提高,更好的适应高考。
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有效教学 优点 组织与实施
2010年12月2日,我院举行了衡水学院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获奖教师公开课,短短的四十分钟充分彰显了三位教师对于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课堂调控的驾驭能力,他们精彩的课堂讲授使我收获颇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位教师和第三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各有特色。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案例素材进行共同探讨,从模拟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替代性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指向于教师的“教”,还涵盖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一定的转变,即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积极的对话与互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方面,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一位老师的“学校在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选择了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理论的同时,锻炼了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第三位老师的“声音弹性”内容教学,是一种技能型的教学,对于声音弹性的掌握训练选择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短文案例,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介绍理论,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声音控制的技能。
一、案例教学的优点
两位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和把握都恰到好处。案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实施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思考、创造,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以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可以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味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三)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而且教师要给以引导,这会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开展案例教学并不比其他教学形式容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运用,推动学生进行案例学习等环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有效组织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精心的准备,熟悉案例的内容,并分析和评价与案例有关的材料。
首先,仔细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找出案例中所隐含的关键性或者说独一无二的问题。其次,思考和判断课堂上展示的案例是否存在一种分析序列。如果只有一种序列,就可以以此组织教学;如果不止一种,就要考虑学生对此案例情境是如何思考的。再次,评估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就要想办法扭转,提出与学生相对立的观点;如果学生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讨论和争议,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根据对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及背景的了解,思考学生在这个特定的案例上到底能做些什么。如果案例对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就需要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如果适合学生的水平,就要更多地敦促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参与。
此外,教师也要书写简单的组织教学的教案,主要说明打算如何组织教学、设计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等。
(二)组织与实施
首先,案例的呈现和引入。教师呈现案例,并予以一定的介绍。在开展案例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可以针对每个案例提出一些引导问题,以便使学生在阅读和讨论案例时有方向可循。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以后,教师可以逐步减少引导问题,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篇9
一、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
(一)要做好案例的收集与选择
案例可以是来自教师的司法实践活动,正是教师自身具备的参与、了解司法活动的经验,掌握大量和详细的案件,及时地反馈于学生,通过法律实践的传授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来自查阅资料的收集。教师应阅读有关法学方面的新闻、报刊杂志,注意收集引起社会关注和具有争议性的案件,使通过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循环模式,来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和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相关联理论知识。在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后,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纳入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与讨论。选取的案例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设计的问题往往要显而不露来启发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在选取案例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典型性也就是代表性,要求教学案例要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择一些有典型性的、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的法律案例,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理论的原理或基本概念;二是针对性原则。是指要求选取的案例应当服从于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能够强化教学内容、目的,同时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加以学习并适时和适当地深入,通过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实现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三是启发性和疑难性原则。是指要求选取的案例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引导学生对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综合性原则。是指要求案例涉及多个知识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突破对课程中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形成较为开阔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问题的意识;五是严密性原则。是指要求案例要经得起推敲,能够用已确定的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去分析和论证,是案例科学性的体现。虽然案例跟判例教学不完全一致,但案例教学也是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法学理论,遇到相类似的实际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地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和处理。因此也要求教师在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要给予学生明确和肯定的评论和总结。案例选好后,教师自己首先要吃透案例,明确案例的事实和法律争议,结合案例预先设计课堂讨论对学生的提问,做好案例分析并形成教案。虽然有些案例存在普遍的社会争议,但是,教师应结合自身所学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提出鲜明的个人观点,以供学生参考。
(二)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换为课堂上主动求索者,讨论和思考案例时不是只满足于“是什么”,而要追寻“为什么”。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充分准备课前预习,教师给予必要的学习指导,或者通过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否则学生不可能就所掌握案例所涉及专业理论来作出分析,只是以常人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甚至出现偏离主题或冷场的情况,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课堂推进
(一)案例介绍
经济法课程可以通过选取名人案例、本地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环境或经历的案例和新近发生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2]。这些案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案例,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等播放给学生,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展现案件事实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受到学生欢迎。如果不具备多媒体条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份案例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清楚把握案件的来龙去脉。
(二)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讨论的教学主体
教师在布置案例后,可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可以5至8名同学为一学习小组,每组各选一组长负责本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在案件教学法中,教师既不能像传统“填鸭式”教学中的主讲人,只负责给学生讲授、灌输纯粹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完全退出参与课堂讨论过程,成为旁观者。学生即便经过课堂充分的预习和准备,但毕竟受到年龄、社会经验等限制,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低,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很难对某些问题得出全面的、正确的结论。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成为主动索求知识的教学主体。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课堂管理和驾驭教学过程的工作,灵活地运用设问、提示、解释、质疑、强调等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使学生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来解决问题。
(三)案例讨论后及时总结
案例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表述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这里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进入当事人的角色,比如律师、法官等,设身处地地进行案例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而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案例分析结果。因此,教师在作出点评时,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和明确的分析结果,同时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应当更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分析结果辨明其真伪;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点评案例分析时,指出案例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或知识点,在评析案例的基础上深入讲解相关理论,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案例教学课后总结与实践报告
篇10
课程名称:生理学
教师姓名:
本次课标题:第1章 绪论
学时:2
授课对象:
授课日期:
授课地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兴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阈值的概念,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生理意义;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了解人体机能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刺激的种类及三要素,可兴奋组织的概念,人体与外环境的关系,能力目标:清楚本课程所授知识的范畴,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参考资料;能分析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能理解人体与内外环境适应的关系;能初步辨别机体活动调节的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兴奋性的概念及其衡量指标,阈值的概念,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难点:
内环境稳态、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处理方法:
举例说明概念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内环境稳态及正反馈、负反馈的意义。
训练任务及案例
内环境稳态
教学资源
教材:生理学
习题:云课堂生理学习题
多媒体课件:云课堂
作业
云课堂生理学习题第一章
名词解释:内环境、兴奋性、阈值
简答题:何为负反馈?举例说明负反馈的调节过程及意义。
课后记
本学期的第一次课,介绍了该课程相关信息,如课时、章节内容、考试分值分配等。了解学生之前的学习基础,相当多学生强调是文科生,对生物等自然科学不甚了解。本章重点内容较多,需要理解。讲解过程中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引导同学们去理解。利用云课堂的随堂测验检验本次课的学习效果,对错题率高的题型集中讲解。介绍云课堂,指导下载并学会使用.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时间分配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概述
一、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动物实验
1、急性动物实验
2、慢性动物试验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一)概念
(二)衡量指标——阈强度(阈值)
(三)刺激引起兴奋的三要素
三、适应性
四、生殖
第三节人体与环境
一、人体与外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第四节人体机能的调节
一、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1、反射与反射弧
2、反射的种类
(二)体液调节
1、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
3、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二、人体机能的调控模式
(一)反馈控制系统
1、正反馈
例子: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分娩反射
2、负反馈
减压反射
(二)前馈控制系统
(三)非自动控制系统
简述生理学的概念与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从高中生物知识引出生命基本特征,详细解释兴奋性、阈值的概念,举例分析刺激的三要素
引导学生讨论人体的内环境,利用案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举例说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其特点,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区别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讲授
举例
讨论
讲授
举例
讨论
讲述
举例
讲述
演示
讨论
讲授
案例讨论
比较
举例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