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临床诊断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沟通能力是实验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问题之一,其实保证实验室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有效提高实验结果和准确性以及减少误诊现象发生的主要手段。培养检验师的沟通能力是目前医疗事业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保证医疗实验和医疗效率的基础保证[1]。本文结合当前最为关注的临床沟通问题,并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究。
1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1医学的发展需求
伴随实验诊断方面的急剧增多以及检测技术的及时更新,实验室已经从传统的“化验”、“医学临床检验”转变为现代趋势下的“检验科学”,对于检验项目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以及全新的定位。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实验操作等教学方面,而是需要与目前医学上的临床数据和临床结果以及有限的各项指数相结合,从而能够提取出具有医学价值的诊断治疗所需的有效信息,最终培养出以患者为主导、以临床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专业检验师。根据我国《医疗中心临床试验管理细则》中的第二十条中已经明确指出:医疗中心临床实验室主要应该提供具有价值的临床效果以及服务咨询。所以,我国现代医疗事业对于检验师专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一,掌握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益,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正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有效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当中;其二,掌握具有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实验标本以及运送的资料能够确保前期的分析质量和准确性;其三,具有分析临床治疗的实际能力;其四,参与临床试验的诊断会议以及为其解答咨询问题。
1.2建立完善的检验师体系
近几年来,国外的一些欧美国家对于检验师体系建立的相当完善,每一名检验师都是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以及实际岗位轮换等各个方面的考核通过,才能够进入到实验室的具体工作中来。目前,我国对于检验师的总体概念以及最终的培养目标已经从1994年后被国家教委明确提出后,其推进和发展的进度较为缓慢和滞后,国内虽然已经有一部分部门专门设立了检验师的职位,但是由于工作的内容和工作的性质存在诸多弊端和缺失,从根本上不能做到临床沟通和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的作用。相应在我国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并未对实践操作这一课程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未对实际临床和检验理论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作出正确界定。
1.3教学的实际需求
我国于2012年颁发了全新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2012)》,其中已经明确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要求做出了全新的调整:原本属于医学技术类别与临床医学的检验专业,已经被重新纳入到全新建立的一项专业科目类别之下,专业名称已经改为全新的医学检验专业。学制时间由原来的五年改为现在的四年,学位由传统的医学学位改为目前的理学专业。检验师专业的调整更加注重的是针对不同层次人才予以针对性的教学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临床诊断治疗与检验之间严重割裂开来,从而不能够较好的满足目前临床的实际需求。
2培养检验师临床沟通能力的措施
2.1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国内医学或者是国外医学不仅在设立医学科室还是医学教育课程等方面,检验专业以及检验科室都将被作为一项技术学科或者是辅助学科来界定的,造成了一大部分在校学生或者是检验师的内心压力。使得其不敢迈出实验室,从而走进临床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充满信心与临床医师进行正面交流,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学习相关临床知识和实验技能。医疗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上述问题,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着手,积极对院校学生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首先需要及时做好入职准备,坚定自身的学习信心,老师可以通过介绍国外的一些优秀案例和经验成果,增强学生对于检验师职业的信心;其次,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采用CBL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入实际的临床教学案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接受临床沟通的正确理念,使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状态。
2.2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
完善的教学体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同时也是目前医学教育的教学目标。通过建立临床沟通的实习岗位,并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师对学生予以正确指导,通过查房和对疑难病情的会诊,并对检验结果做出一定的判断和解释,依据实际病情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治疗方案。定期向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询问,随时接受全新的临床建议,并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反馈,定期予以全面的评估和汇总;定期在临床科室内部召开专题讲座,并就某一经典案例进行病情讨论,每半年时间举办一次全院范围内的实验课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会议讨论,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并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并收入到检验医学的数据资料库中,形成全面而又完善的医疗体系;通过在每年的期中考核中增加适当的临床经典案例以及临床沟通等课题的考试内容,采取上述的方式以达到完善临床沟通的整体体系,保证了临床沟通的教学质量。
3结语
培养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是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伴随实验室教学的高速发展,不同专业之间的壁垒已经完全形成,使得临床沟通课题的弊端逐渐突显,因此,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实现检验科室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1.1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定位不清晰
专业英语课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检验专业英语学习是以接受医学检验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知识输入为基础,逐渐向以英语输入为媒介过渡,以医学知识学习为目标,以原版医学材料为补充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专业领域下接受英语信息、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并以英语为媒介丰富专业交际手段,扩展专业交际途径。当前,国内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衡量,这使很多医科院校更重视基础英语的教学,而对专业英语课重视程度不够。更有甚者,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就是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阅读相关的英语文献资料,忽略了专业英语课的过渡作用。很多医科院校也忽视了专业英语课的过渡作用,将专业英语课变成了枯燥单调的双语课,甚至是英文教材翻译课。
1.2师资力量薄弱
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跟基础英语课的最大区别在于把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懂医学检验的专业知识,有医学检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能力。而国内医科院校普遍缺乏既熟知医学检验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很多老师上专业英语课仅仅是对英文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翻译和专业词汇的灌输。
1.3教学方法和模式陈旧落后,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省内几所医科院校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借助单一的教材,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使老师的教学热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受挫,通过死记硬背掌握的有限知识,也只能满足于应试,而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更糟糕的是,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阶段积累起来的英语知识,也因无法得到应用而遗忘殆尽。这就使很多学生形成这样的感觉:学了一段时间的专业英语,反倒感觉英语水平越来越差。针对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针对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构建“建构主义”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2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单纯地对现实的反映,知识的传授并非是纯粹的被动接受,而是由具备认知能力的认知个体主动建构出来。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的,而这个过程取决于特定的情景。认知个体经验背景的差异会导致每个个体对知识理解的差异,而具体的情景不同,认知过程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和程度也不相同。知识是依附于认知个体,并随着个体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改进,呈现新的意义和解释。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在特定情境下,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这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等)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生硬地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特定的情景,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意义的构建,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教师的作用是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习者的“高级合作伙伴”。同时,学习中的知识构建过程中,学习者并不是一个人孤立地完成的,除了教师的帮助,学习者在与同伴(同学)交流观点、反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也会重构自己的观点。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真实情景的体验。真实的情景对学习者知识的有效构建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必须努力设计和创造足够的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料和语境,促成和帮助学生自己完成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构建,而不是单纯地“填灌”目的语已有的知识资料。
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进,以实现专业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完成培养复合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教育目标。
3.1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
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和扩展,旨在较高层次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实践训练为主,通过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足够的语境和学习环境,增加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英语实际运用机会,提高专业领域内的口头交流、书面写作和阅读能力,而不仅仅是英语专业术语和词汇的灌输和翻译。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课程应由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医学检验专业教师承担。一方面医科院校可以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人才承担专业英语课程;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与国外同行交流,把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动态,既有利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提高了教师的英语水平。鉴于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专业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初期,应以母语讲授为主,采用渗透式中英文混合授课方式,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调整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对于重点内容或关键点,以先英文讲解后中文解释的方式进行中英文对照讲授。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经验,循序渐进地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3.3积极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了解学生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学生学习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临床微生物检验时,可以先通过图片展示细菌形态,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英语专业知识进行描述和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英文的形式进行正确信息的引导,然后用中文进行难点解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突出了重点,还达到了学习英语的目的。
3.4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景,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学生与教材接触和互动的场所,为实现有效的意义建构创造理想的学习和认知环境。例如,在检验医学的组成课程中,尤其是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血液学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形态学内容,因此,必须采用大量的图谱或动画或多媒体素材加以形象展示,以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积极有效的学习认知环境。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情况适当引入讨论式和互助式教学,设计问题、案例和语境,让学生用所学专业英语知识进行讨论,相互吸收启发性的部分,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4结语
篇3
关键词: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
现阶段中我国的医疗发展已上升至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求其根源在于高等医学院源源不断的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当今社会和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高等医学院在师资队伍力量以及学院的基础教学设施中都有较大的完善和健全,有助于充分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医学检验作为一种应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医学诊断的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特点,化学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其分类的有机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在课程的安排以及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实现高效率的教学质量,尤其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其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医学院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实验教学内容与教育培养目标充分融合
教师在开展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时应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方式、目标等进行针对性的划分,设置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综合实验以及基础实验四方面的实验课程。在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以及院校对重点实验的类型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例如:高等医学院本科院校中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应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内容,并适当的在教学环节中插入一些茶叶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实验等类似的研究型和设计型的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课中强调提取分离和有机合成的知识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理论知识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设置层次教学更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教学的内容[1]。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
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仅充分以理论教材知识为基础,更应将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合成药物实验中较多的涉及了中药学、药学以及制药工程有机化学实验的重点,包括制备一些无水乙醇、氨基苯甲酸、肉桂酸、阿司匹林;对茶叶中的咖啡因进行升华提纯;对菠菜中的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分离等。以上内容教学实验可以作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开展。
(三)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其医学特色
具有特色和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改变传统带有较强化工性质的实验,合理性的选择具有医学特点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例如苯甲酸在传统实验中被用作重点结晶实验的药品,可以使用阿司匹林、丹皮酚替代,不仅利用了其他实验的产物,更凸显了医学的特点[2]。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分析
(一)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在有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开展实验教学时能够树立较强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所以开展任务教学模式方法应用前期教师应针对相关教材理论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带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设计,学生在解决任务时,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理论和方法,在进行实验时与教师和同学展开沟通和交流。
(二)模拟式实验教学模式
模拟式实验教学是对传统单一化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突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例如:环己烯的合成实验毒性大、污染重的特点,导致一些相关实验又由于课时的限制无法展开全面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通过模拟式实验教学,由师生共同完胜课件的准备,教师在其中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论。同时教师也可以将网络自学模拟实验教学引进教学中,针对实验的目的设置有效的设计,让学生根据网上相关的实验课件进行课前的讨论,进而获得理想的操作方法,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体系。
(三)问题探究式启发教学模式
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对于遇到的相关重难点和疑点可以此采用问题探究式启发教学方法。例如在植被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根据硫酸、酯化反应等知识点进行问题设计,对于酯化反应学生可以借助教材进行预习了解,其中硫酸的催化剂作用是在改变化学实验的温度才是加入硫酸的目的这一原理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教师通过以上问题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启发和理解,进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3]。
三、结语
综合上述,医学检验专业中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相关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现状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解决存在问题,进而实现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高校医学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奇龙.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25+27.
[2]李赞,张伟.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实践[J].内蒙古中医药,2013,19:126-127.
篇4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是一门技术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与专业课程。临床检验基础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完善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还要求其掌握全面的实践操作节能,更好的适应临床检验的需求。
1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改革
1.2.1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1.2.2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1.2.3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1.2.4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
1.3 考核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 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2.1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2.2 提高教学水平
篇5
1.1确定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内容
在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改革中,有临床一线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改革小组,探讨和分析医疗卫生检验一线工作人员的现状和需求及检验行业发展趋势、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临床一线检验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生物化学检验的实验内容:①常用仪器操作训练,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②方法学评价实验,让学生对生化检验质量管理有充分认识;③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挑选各级医院均开展的临床常规生化项目为实训内容,而且将质量控制贯穿于临床生化检测项目之中。
1.2临床见习
在大一第二学期期末,由教师分组带领检验专业学生到附属医院见习一周,让学生亲身感触检验的场景和临床检验流程,并设置一些临床检验有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做出见结。在第三学期期中选择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再见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授课的第一周再进行一次临床见习,让学生带着感知和问题走进生物化学检验课,让学生明确生化检验流程,带着“问题”去求知。
1.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生物化学检验课总共106学时,其中实验课56学时。在有限的实验学时内,不能安排过多的基础技能实验操作及相关知识介绍,而这些内容又是具体项目检测的技能基础,笔者采取开设第二课堂来弥补基础技能教学的不足。①化学试剂的配制和保存实验工作中,配制试剂是一项重要内容,不管是日常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必须熟练掌握试剂配制的方法、规程和要领。对于常用试剂也应了解各成分的使用、反应原理和配制后的质量性能及保存方法。为了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验试剂的配制过程,笔者利用课外时间,轮流训练学生参与有代表性的试剂,如:葡萄糖标准液、缓冲液和某一实验全套试剂的配制。在配制过程中,强调称量的注意事项,试剂溶解、分装、保存方法及瓶签的书写方式等基本规则,以达到训练的目的。②常用玻璃器材的选用、清洁玻璃器材是生物化学检验中必不可少的器材,它的清洁与容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训练学生此方面的基本操作有清洁液配制、污染器材的合理化处理及玻璃器材的洗涤、烘干等。
1.4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仪器的维护保养是一项贯穿整个实验授课及临床检验过程的长期性工作。生化检验实验室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到紫外分光光度计,再到微量移液器、吸量管等器材,每一件仪器都有其规范的操作方法。在实验室如何正确使用仪器,了解大型仪器的一般性维护及特殊维护,应在实验教学中引起重视,它将会在学生今后所从事工作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通过基础实验和开放实验室,轮流指导学生熟练正确使用常用仪器,懂得保养仪器,延长其使用期。
1.5安全防范教育及实验室管理
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拥有大量的化学试剂,其中有易燃、易爆试剂,也有有毒或强腐蚀性试剂,这些试剂保管和使用有着特殊的要求,每次实验时笔者会有针对性地强调。鉴于实验室拥有许多用电器材,用电安全教育也列入实验安全教育中;另外,由于教学需要,实验室有时不得不采用阳性标本,例如:乙型肝炎病毒、黄疸血清等,若在实验中接触这些标本,需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操作、强调注意事项以及对标本和受污染实验器材处理方法,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6建立严格的预试制度
生化检验实验在反应稳定性上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反应,实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达到实验目的,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真正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收获,我院建立了严格的预试制度,所有带实验课的老师集体预试,并对当次的实验方法是否需要修改、所用试剂是否需要调整、器材是否需要添补或更换等提出意见,充分酝酿和讨论、达到预期效果、得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后再提供到课堂,供学生实验。并做好预试记录,记录预试过程中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用于完善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对提高实验质量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1.7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实验前,笔者要求学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对本次实验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有所了解,教师在上课前抽查预习情况加大督促学生做好预习的力度。在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逐个巡视各小组的实验操作,注意学生操作的有序性、规范性,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疑难及时指导。实验结束时,教师以讨论的方式对本次实验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并督导学生将用完的实验试剂、器材等及时归位,经常保持操作台整洁;安排值日生在实验完毕后打扫卫生,并在仪器记录本、授课日志上签字等。对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2实验考核
篇6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73-01
检验医学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和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临床上新的医学技术、治疗方法、医疗器械不断应用,临床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越发迅速,此种检验方法属于实验室医学,因此,实验课成为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也就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其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以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理解和记忆。
1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是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免疫力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研型、综合性等特点也是理论教学过程中所不可替代的。但是,当前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进行,还只停留在理论验证和现象演示的阶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够按照教材进行操作,较为盲目和被动,很难实现对知识的探索、革新和创新实践,由此导致很多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较差。此外,很多相关的免疫学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探索能力的提升,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1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如果只看老师演示,或者是只能够按照书本上的描述进行被动操作,很难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实行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免疫学兴趣小组,进行小组竞赛设计,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实验设计越来越多,如设计性、综合性等提高性的实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更深层次认知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实验目的、要求及需要制备的抗体,组织学生3-5个人一组,指导学生在免疫学检验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小组独立进行实验,并得出最终结果。
2.2加强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有一些较为经典的实验,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这些实验都比较简单,但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学生通过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和总结,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学生也能够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因此就必须加强对基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在进行某个实验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区别实验室中的三种标签脱落的血清,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3加强对学生的临床实验技术培养对于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来说,临床实验技术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如免疫比浊法、免疫标记技术等临床常用技术,这些技术的操作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临床实验技术的培养,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如临床上对于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经常采用哪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什么等,让学生根据问题找答案,并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实验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不断强化实验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还能够有效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免疫学检验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对于临床医学上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由此也就对临床检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学检验是培养医学人才全面掌握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加强对免疫学检验的实验教学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加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免疫学检验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断地实现免疫学检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慧玲,邬剑,张吉生,辛华.综合性实验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05).
[2]徐军发,吕世静,杨维青,陈章权,何德.《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改革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08(05).
篇7
关键词:循证检验医学;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96-0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其概念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大学的David 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定义,即“谨慎、明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对每个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决定”。[1]将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到检验医学中,即为循证检验医学(evidence-based labo ratory medicine,EBLM),它是基于循证医学的概念,通过临床实验室和临床科室更紧密的沟通,从而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和有效性。[2]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现代化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它是涉及多学科和多种技术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许多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都来源于基础医学的理论,循证检验医学是临床检验医学发展的结果。[3,4]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而传统检验医学课程体系内容陈旧,理论过深,忽略了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检验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适应循证检验医学飞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实用性、可塑性和富有创新性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缺少循证检验医学环节
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始了循证检验医学教学的探索,还没有正式开设循证检验医学这门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明显缺乏循证检验医学相关课程群,缺少现代医学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内容的融入。
2.缺乏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医学院校往往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实习检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言语粗俗,行为失范,缺乏一名检验医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3.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根据历年实习检查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我们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虽然机械地掌握了一些医学检验基本知识,但思辨能力低下,缺乏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临床实践中碰到的实验现象,他们缺乏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在实习过程中,他们只会按照带教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相应的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创造能力。
二、教育改革措施
1.深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根据循证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我校至今已有五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是根据前几轮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而成的。在修订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还可以广泛征求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教学计划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在完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
(1)注重课程体系的总体设置,将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医学检验课程体系共包含了五个课程群,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这些课程群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构成了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的课程群体系框架。以五年制医学检验为例,可以分三个阶段培养。
第一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阶段,即公共基础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和优质选修课课程学习阶段,历时五个学期。此阶段的培养过程中,重点发挥我校以中医中药为主,医、管、理、工、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引入循证医学思维,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第二阶段:临床检验综合能力培养阶段,即临床医学课程群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学习阶段,历时三个学期。此阶段充分发挥我校临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学生临床检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为主,把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分析生物学和分子诊断学等部分方法学、新兴学科的内容融入此阶段,以适应循证检验医学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篇8
1.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高校扩招以及热门专业盲目开设,导致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人数剧增,从而引起临床实习资源十分紧张,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严重匮乏,尤其在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往往实习同学多于检验科的在职职工人数,这就造成了先来的实习同学充当老师,再去教后到的同学,甚至少数同学都没人管,严重影响了实习同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实习计划也难以完成,实习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1.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才陆续进入临床,而且毕业人数相当有限。即使现在,许多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在学历结构上参差不齐,高学历人员较少,多数带教老师无课堂理论教学经验,而且也没有受过正规化的教师资格培训,不能够激发实习同学的学习热情,缺乏正确引导实习同学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他们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贻误了学生的实习教学。
1.3教师的责任心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学校的专职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处理繁重的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是他们主要工作职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纳入评价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客观指标,使不少临床检验工作者对实习带教工作失去热情,挫伤了他们参与实习带教工作的积极性,他们甚至把实习带教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忽视了实习教学是自身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势必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2实习生管理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实习科室以及学校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管理。然而,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全部转嫁给了实习单位,在整过实习过程中,学校对实习同学只是例行检查1~2次,平时几乎失去联系。而多数实习单位,在经济利益和名利的冲击下,往往只重视医疗和科研,忽略了临床教学,即使在教学医院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实习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科室或部门负责实习同学的管理。而实习科室—检验科,由于专业组较多(有些学校检验本科实习计划还包括部分临床科室轮转),实习同学在每个专业组的实习时间较短,有的只有1~2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有些专业组对实习同学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不少带教老师同情实习同学,为他们考研和找工作尽可能地提供便利,结果常常导致同学的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3采取措施
3.1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学校能够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然而,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多数用人单位并不像以前那样从学校招聘人才,因此学校能提供的就业信息比较有限。而实习科室即使没有能力为实习同学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作为用人单位主体医院,实习科室的主任或老师比学校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医院兄弟科室进行联系和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并向实习生提供就业信息,甚至利用带教老师的人际关系,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优秀的实习生。这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就业选择的机会,减少了实习生就业的盲目性,减轻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上。
3.2培养敬业精神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需要,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培养实习同学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同学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此外,由于科技进步,目前的医学检验工作早已告别传统的只做“三大常规”的化验室时代,检验技术及其学科发展已经渗透到临床各个专业,检验专业在医院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临床的各种诊疗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与实验室检查。因此,在提高检验质量的同时,首先必须自己重视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3改善教学模式传统的检验实习带教模式是以技能和经验为主,更多地满足于培养实习同学的实验技能,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疑问,临床带教老师也很少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到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培养其教学技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带教老师不但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熟练掌握,还应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本专业的一些研究进展,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检验科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带教老师,在科内对实习同学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和业务学习,总结临床经验和心得,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拓宽同学的知识范围,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4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临床实习教学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在抓医疗和科研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学工作,医院和科室都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教学管理,制定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制定师生双向考核制度,将教学质量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与晋升职称和晋级工资挂钩。此外,学校也应该经常检查实习点,经常与实习单位和科室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实习单位反馈的情况,配合实习医院共同管理好实习教学。
篇9
就业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同学们通过实习获得很多收益,但就业实习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医院对学生的实习安排不够细致,36%同学未经过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就进入实验室实习,存在生物安全隐患;10%同学认为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医院的实际工作有脱节之处,教学工作落后于医院实际工作的进展;70%同学认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纪律要求不太严格,较容易跟老师请假;10%同学反映个别带教老师不能耐心解答学生问题,采取敷衍的态度,甚至觉得同学们的想法很肤浅,不愿和同学们交流,还有两位同学曾经在向老师提问后,受到老师的批评;各医院就业实习安排都存在着对手工实验操作、形态学知识和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等教学工作不同程度的忽略,甚至有12%同学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有12%同学实习期间从来没有向老师提问和深入交流;有2位同学在实习期间曾经与患者发生过争执或争吵;有10%同学认为医院工作不像想象中神圣,甚至有两位同学认为医院工作很累,医患关系难处,想改行。
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医学生的培养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通过学校、医院、老师及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使培养出的学生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履行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所以,根据上述就业实习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解决的策略如下。
1医院应对学生实习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使同学得到正规的实习教育,医院教育处应有专人负责接待学生和对整体实习计划进行安排;作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检验科,属于综合性科室,应将临床教学工作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安排,有专人带教,且应选择人品优秀、知识丰富和有良好实践技能的教师带教。
2学校应重视教学改革工作
近年来,随着实验医学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检验医学在我国发展迅速,检测项目不断增多,检测手段层出不穷,提供给临床的信息不断丰富。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内容应伴随着检验学科的发展不断改进,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实习前教育,以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为应用于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医院和科室应该选择高素质人员进行带教,带教老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具备良好的人品素质,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鼓励同学们提问、思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教老师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能力,针对教学大纲的安排,高标准、严要求、多指导、多放手,让学生熟悉自动分析仪的结构、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学习和掌握部分手工操作实验项目;特别是利用医院的丰富资源优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掌握形态学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各项目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应详细掌握,严格考核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4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4.1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学生从学校走入社会,要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并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检验科的服务对象是临床科室和患者,因此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和带教老师沟通,养成勤动脑、爱提问、主动操作的好习惯;在实践中应重视临床与检验的联系,了解各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当出现异常结果时,积极查找原因,必要时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了解患者情况,在实践中积累临床经验;对待患者要有耐心和爱心,理解患者的痛苦,及时与患者沟通,提供良好的服务。
4.2重视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
质量是检验科的生命所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诊治提供检验依据,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学生一入科就要了解质量管理程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了解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的重大影响,积极参与室内质量控制的操作及质控结果分析,参与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了解其作用和目的,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3注重加强学生恪尽职守、不断进取、敬岗爱业的思想教育
篇10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实践基地;共建;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业人员承担着为临床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愈后观察、药效评价等提供佐证的重要职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在疾病诊疗中,对医学检验技术等辅助科室出具的检测结果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这对检验机构出示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伴随着大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迫切,一批第三方医学检验中心、检验试剂和检验仪器设备的开发、生产和营销公司应运而生,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需求量逐年提高。高校急需为医学检验技术一线岗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实操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够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熟练的实际动手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以及运用基础医学和检验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尽快走上临床检验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1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要求医学检验人员不仅要精通检验规程和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能科学地分析检验测试结果,并进行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和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医学院校要培养出一批能在第一线直接从事检验技术操作的高级检验技术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基本标准》中规定,应当设置临床检验基础实验室、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寄生虫学检验实验室、免疫学检验实验室以及与专业相关的无机及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室等,由我校医学实验中心统筹管理。由于我校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立较晚,鉴于现代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及试剂更新速度非常快,而且费用特别昂贵,我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校内医学检验综合实训实验室,只建立了专业课程实验室。而且,目前我校还没有直属关系的实质性教学附属医院,部分专业任课教师及实习带教老师实践经验不足,部分实验设备老化,无法在校内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因此,为实现校内教学内容与工作场景、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为学生早期形成临床检验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本领提供必要保障。
2共建目标及合作基础
2.1共建目标
通过与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地承担辽东学院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课间见习、实习等合作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实践教学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2.2合作基础
基地依托单位丹东市中心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并在2010年5月与辽东学院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辽东学院非直接隶属的附属医院。校企共建双方签订了深入合作的正式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生的外聘教学、课间见习、校外实践、实习带教、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清晰的合作思路,建立了合理的运行机制。实践基地共建方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体检检验、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目前,科室开展检验项目约300项。科室现设临床检验、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急诊、血液流变、PCR等专业实验室。拥有数十台在检测方法和技术上均居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先进仪器设备。近年来多名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承担辽东学院医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兼职授课及实习带教任务。
3基地的组织管理及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3.1基地的组织管理
辽东学院医学院由基地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包括检验专业实习带教老师、教学秘书等,具体落实及协助完成建设任务和内容。共建方丹东市中心医院由检验科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科室实习管理人员及各科室实习带教检验技术人员,负责与学校共同完成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3.2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经过多年合作,逐步形成了一支任务明确、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实践指导教师授课队伍。其中临床一线指导教师5人,全部具备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双师双能”型检验专业专任教师构成,实践指导教师在学校主要完成理论课的授课任务,在基地依托单位完成课内见习及毕业实习,但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