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间活动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课间活动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107―03
1 前言
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公告显示,自1985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连续下降,中小学生肥胖者的比例高达15%,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一些在中老年身上才有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在青少年身上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下学校及学生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课业繁重,而身体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造成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多种功能,教育部于1999年决定将大课间活动提到大课间活动课的第一层面,并列入课程计划,以进一步发挥其功能。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天开展一个大课间,即将原来上午第2节课后的课间操延长为30-45min不等;一种是一天开展两个大课间,即上、下午各组织一个大课间。本文通过对长沙市11所中学的大课间活动走访调查发现,受调查的这11所中学中大课间活动的时长和活动形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大课间活动的时长方面,有几所学校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30-45min的要求。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和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不完善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课间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长沙市中学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展开调查,希望能对长沙市大课间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长沙市中学大课间活动。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要求,从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
现场调查法:本文以长沙市11所中学,分别是长郡相府中学、明德天心中学、麓山国际中学、长郡双语中学、博才实验中学、师大附中、十九中学、长郡麓山、长沙市一中、国防科大附中、广益中学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长沙市各中学大课间活动的现状
3.1.1 长沙市各中学大课间的活动时间
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取得良好健身效果的保证,不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安排的也不一样,学校对大课间的重视情况主要体现在大课间活动时间的长短上。
国家规定的大课间的时长是30-45分钟,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1所中学中长郡相府中学、明德天心中学、长郡双语、长郡麓山、国防科大附中这5所中学的大课间时长都不足30分钟,麓山国际中学的大课间活动时长达到60分钟,是所有受调查学校中,大课间时长最长的学校,而且麓山国际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形式是上午下午各组织一次大课间活动,其余各学校的组织形式都是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
3.1.2 长沙市各中学大课间活动的方式
大课间活动是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课间积极性休息形式。基本包括做操和集体体育活动两部分,传统的大课间的活动形式是做操,每个学校所做的广播体操都有所不同,有的学校做的广播体操是自编,有的学校选的是国家现有的广播体操,随着大课间活动的改革,部分学校开始在大课间活动实行跑操。
通过调查发现,长沙市的11所中学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主要以跑操和做广播体操的形式为主,其中有安排全国系列广播操的,也有安排本校自编的广播操。由表2可以看出,麓山国际中学、长郡双语中学、博才实验中学、长裙麓山中学都是以跑操为主,长郡相府中学、明德天心中学、长沙市一中、十九中学都是以做操为主,其中明德天心中学的大课活动是最丰富的,该学校在课间活动中汇集了跑操、自编跆拳道操和广播体操,而广益中学则以跑操和做操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师大附中夏季以做广播体操为主,冬季则以跑操为主。以上各学校在遇上下雨、下雪、刮大风的天气,各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都会取消,改为自由活动,而长郡相府中学在下雨天气则改为在教室进行感恩的心手语练习。由于广播体操形式单调,跑操内容枯燥,学生的兴趣不高,因而大课间活动结果往往都是收效甚微。据笔者走访各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得知,相比于广播体操,跑操的运动效果远比广播体操的运动效果要好,而且跑操要求学生始终在自己本班的队伍中,使学生不能轻易掉队,从而使得每个学生的运动量都基本相当。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上述所调查的学校中,大课间活动基本都安排了跑操的练习。
3.2 长沙市中学大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
3.2.1 长沙市中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被调查的11所学校中,所选的广播体操基本上以放飞理想、舞动青春为主,十九中学以搏击操为主。由于广播操形式比较单调,节奏冗长单一,导致学生的练习兴趣不高,再加上练习广播操之前的整队集合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因而广播操的效果都是收效甚微。广播体操的练习形式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觉性,学生在练习广播体操时的动作幅度不好把握和监督,练习认真的学生能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而敷衍了事的学生则基本上没有什么运动量,这种状况使得学生的运动量不一。大多数学生都对大课间活动不感兴趣,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大家都不想走出温暖的教室,户外温度过低,大家都只是象征性的活动一下,没有真正起到活动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引起重视,是否应该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来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3.2.2 长沙市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目的不明确
积极稳定的体育锻炼态度是促进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生在体育实践中的兴趣、情绪、习惯等心理活动的体育态度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方向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只有积极认真参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而在接受调查的学校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喜欢参加大课间活动的原因是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小卖部买零食,或者说可以利用大课间的休息时间放松一下眼睛。大部分学生宁愿呆在教室,也不愿出去活动。这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高;体质越差的学生不愿进行体育锻炼;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足等等。
3.2.3 长沙市中学的大课间时长不够
根据国家规定大课间的活动时长在30-40分钟,而以上受调查的11所学校中就有5所学校的大课间时长没有达到国家要求,以上接受调查的学校在长沙市的中学里,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都处在长沙市中心,就师资力量而言相比较于长沙市周边的城镇及农村中学要好的多,长沙市中心的中学大课间的时长就出现这么多没有达到要求的,那城镇及农村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就更加堪忧了。
3.3 长沙市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3.3.1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通过调查走访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领导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重视是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首要因素。学校领导不重视大课间的原因有:(1)对国家颁布的大课间改革要求不重视,国家要求大课间的活动时长在30-45分钟,而很多学校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2)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没有认识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只专注于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弊大于利。(2)迫于升学竞争压力。受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要求只看其升学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容易变成一种形式。
3.3.2 学校场地设施不足
学校的场地器材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条件,场地器材的匮乏成为制约学校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直接因素。在访谈中得知,场地器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学校大课间开展不理想的原因,这跟学校领导对大课间的不支持有很大的关系,一直以来许多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由于经费紧张导致场地无法改造,新的体育设备无法添加,活动器材无法更新。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校领导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对场地进行适当的改建。
3.3.3 学校组织管理不健全
调查发现,在地方出台大课间管理制度的文件中,几乎没有大课间评价制度,更不用谈考核制度了,长沙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组织管理和评价制度还不完善,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大课间开展的好的学校的经验,巩固现有的成果。地方教育局应尽快出台关于大课间活动的统一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机制。
3.3.4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注重技术传授,而忽视方法、能力的培养。课间活动的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好与坏的关键,也是学生参与与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源泉所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学的大课间活动应各具特色。大课间活动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特色活动进行,并对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活动要求。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应多种多样,既有徒手体操,又有器械操;既有原地的活动,又有行进间的活动;既有单人的活动,又有双人或集体的活动;既有一般性练习,又有模仿或探究性的专门练习。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一材多用,既保证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又要使学校的器材、场地被充分利用。此外,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根据季节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活动内容,不可一劳永逸。
长沙市大课间的活动形式主要分为全校统一练习、分年级分场地练习。因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因此场地、器材必然对活动的形式形成制约。因此我们在保证基本练习的时间内,尽可能减少统一练习的时间,安排多一点时间给学生分组练习或者自由练习,这样不仅能够体现班级特色,而且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来。活动方法选择上也需要灵活多变,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选择活动方法,常见的方法有统一与分组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情景练习法等等。
4 小结
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均是领导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比较深入的认识,并且都是亲自带头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要真正有效有序地开展,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保障,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数量和质量,保证活动开展的成效。只有学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才能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开展,确保这一政策的执行力度。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引入民间体育游戏、校外新兴的体育运动,让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各种体育活动源源不断地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不断充实、更新体育大课间内容,给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带来生机,使体育大课间更具时代气息。
参考文献:
[1]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28-30.
[2]刘勇.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音体美劳教学,2006:49.
[3]赵向晴,刘静.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搏击・武术科学,2008(5):81-83.
篇2
[关键词]宜宾县 小学 体育大课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宜宾县观音镇中心小学1所、片区小学3所和乡村小学9所,共14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书籍、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归类;借助互联网广泛收集体育大课间的有关数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访谈法:走访宜宾县观音镇中心小学、片区小学和乡村小学的相关领导 对该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并收集相关数据;问卷调查法:据研究内容和科研规范,设计了体育大课间开展调查问卷,经检验效度、信度均符合要求,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1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 472份,有效率为98%;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和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核实整理,建立数据库并运用Excel2003版进行统计。
2观音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不足
从观音镇14所小学硬件设施来看,活动场地和器材的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以观音镇中心小学为例:全校共有34个教学班,共1800多名小学生,学校虽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场地,但学生平均占有面积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明显欠缺。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明显不足,运动场地质量较差。特别是碳渣跑道,一旦天气干燥,学生跑起来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健康。另外在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方面的投入不够,限制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片区小学和乡村小学条件更加劣于中心小学,学生的活动场地非常小,某些片区小学几百名学生,活动场地只有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可见,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问题是观音镇所有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制约了观音镇所有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2.2体育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当前,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影响了体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体育教师是组织和管理的领军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师资队伍直接影响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开展。在观音镇14所小学中,体育师资队伍出现严重不足现象。观音镇14所小学共有7名体育教师。分别是中心小学5名、片区小学2名、乡村小学没有体育教师。可见,体育师资缺乏是观音镇所有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大问题。
2.3组织与实施不够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由于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出现的,其组织管理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如何抓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活动质量、活动模式、活动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对如何利用活动推进素质教育,并在长期的开展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值得深思。由于在尝试推行中带有强制性,学校往往生搬硬套,出现教条主义。
3改进观音镇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
3.1争取更多资金投入,改善观音镇小学场地、器材现状
学校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要保障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领导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场地、器材等项目资金投入,改善场地、器材现状。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好的学校,应做好宣传工作,把同级同类的学校请进来参观、交流,把自己推出去,制造声势。争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然后再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专项资金,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
3.2丰富活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观音镇小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情况看,合理设计和选择活动内容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和兴趣性。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地方特色,对大课间活动的活动模式周期性、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变换、调整和创新,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活动模式。另外,可以多开展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如踩高跷、竹竿舞、滚铁环、轮滑、陀螺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练习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培训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观音镇所有小学分配体育教师是解决观音镇小学紧缺体育教师现状的有效办法,对观音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编排内容,做到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优势条件,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同时,教师在大课间活动进行中加强指导,维持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利用开家长会等机会向学生家长展示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成果,并找出自己的亮点向社会宣传。
4结语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各门学科课程转化的教育空间,它不仅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浪潮中,观音镇小学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改善现状刻不容缓。针对观音镇小学实际,提出争取更多资金投入,改善观音镇小学场地、器材现状;丰富活动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培训的改进措施。以便观音镇小学体育大课间能够得以改变,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的思考——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
[2]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1986.
[3]杨以彩.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与对策.2012.
篇3
关键词:小学 大课间体育活动 现状 对策
1.前言
大课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资源,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法定的体育内容,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要保证。以每次30分钟计,每周有150分钟,有较大的灵活余地,能更有效地发挥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健身、培养体育兴趣、体育意识和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育人作用。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间操活动时间,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现实意义。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林城镇中心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的文献进行检索,收集整理有关课间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我从六个年级,分别抽样选取40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5份问卷,剔除5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7%。抽取我校55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55份问卷,剔除2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为96.3%。
2.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现状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在2011年之前,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基本上以国家规定的广播操为主,很少开展别的项目,只有到了天冷的时候,除了做广播操之外,还进行冬季长跑活动,所以项目很单调,学生对大课间不感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也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活动项目的安排单调,这些项目是不是符合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是不是各年级段学生受欢迎的项目并不是很清楚。
3.2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满意度
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态度的对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针对本校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我作了一次调查,见表1,调查结果显示有49%的学生表示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认为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展现自我,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放松,并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了身体。但也有近42%的同学表示不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他们认为每个星期、甚至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内容实在是枯燥乏味。有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对不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中进一步调查发现,不喜欢的理由主要是认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人很好的进行组织活动,很多学生认为活动的开展缺乏娱乐性,缺乏竞争性,久而久之就淡化了他们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表1 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
喜欢参加 不喜欢参加 无所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n=290人) 142 49 121 42 27 9
3.3 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
教师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者和监管者,特别是班主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本班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性。为了清楚地了解本校教师对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态度,对全校的教师做了一次调查。见表2
表2 教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
支持 不支持 无所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普通教师(n=35) 21 60 9 25.7 5 14.3
班主任(n=18) 11 61.1 5 27.8 2 11.1
总计(n=53) 32 60.3 14 26.5 7 13.2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有60.3%的老师表示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认为通过大课间活动可以活跃校园气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26.5%老师表示不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原因:1.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2.大课间体育活动应该是学校体育老师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让他们去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监管是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而且工作量增加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3.有部分班主任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比较繁杂,还要他们每天都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实在应付不过来。还有13.2%的老师表示无所谓。因此,大部分教师是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只有小部分老师表示无所谓或者不支持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让这一小学部分老师逐渐转变观念是我们值得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4.对策
4.1注重大课间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首先,必须注重活动的内容,要能达到身体锻炼目的,要富于教育意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要有时代风格,能够展示学生的精神风貌,能激发学生蓬勃向上。其次形式要新颖、活泼、简化,要不断更新。大课间活动的目的首先是提高学生的体质,而不是等同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训练,因此我们就必须使内容上尽量满足形式上的需求。
4.2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体育教师和其他科任教师不可代替的,班主任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的。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班主任的积极参与会给予学生莫大的活动欲望,在共同参与,相互沟通中营造一种良好的锻炼氛围,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在现今体育老师紧缺的情况下,发挥班主任在活动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4.3加大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学校体育投入在学校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是比较少的。资金不到位,场地、器材设施就没有保障,这就在客观上制约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加上近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造成人均运动场地和可供活动的器材不足。在许多学校,场地不足、器材设施奇缺简陋破旧的现象是非常突出的,往往是几十个人抢一个篮球,“僧多粥少”的现象屡见不鲜。教育行政部门要保障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投入的,做到专款专用,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幻阎平.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 .广州休院学报,2010
篇4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学生 学生体质健康 策略研究
1.研究目的
1.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对我校现有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设计。
1.3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与合理利用。
1.4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1.5研究制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家体育教学文化生活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2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现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造成的一些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项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3数理分析法:对前面的调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和实施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4对比实验法:以本校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学生阶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不断反思与校正,不断优化活动实施目标与方案,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累材料,总结有效措施,找出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国家政策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
国家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小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全国各地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也强调指出:落实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丰富的物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推动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同学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具有更强的意志和上进心;还能使同学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成为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3.3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首先,秉着理论先于实践的原则,华侨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特色,成立了以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为成员的专门研究小组,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活动的内容等。
其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打跳舞、功夫扇、拳操、活力健身操、踏板车、轮滑、滑板车等项目。
3.4家庭观念的更新,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也从侧面为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3.5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4.结论与建议
从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良好、学校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家庭观念的积极影响、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学生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更完备地说明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的实践是能取得成功的。基于已有的现实基础,再结合研究目的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提出以下建议:
4.1 更深入的分析国家政策,更坚决地把政策内容落实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环境更利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3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4.4 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更深入家庭观念中。
4.5 持续不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可以开发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4.6 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使越来越多地学生从大课间活动中获得他们所想要的。
【参考文献】
[1]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周传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杨军,主编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4]肖明,主编《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二版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6]毛振明 、杜晓红 、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5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近几年进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情况回顾,分析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践行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长效机制策略。旨在转化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引领的榜样作用,结合校园文化和体育特色,落实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探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供范例参考。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29
2007年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与校本文化相应的体育健身氛围,号召青少年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开展,却面临困难重重,甚至遭到质疑。尽管理论界、学术界对阳光体育运动课题研究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但大多理论性较强,操作性的研究不多。
广州市越秀区全面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实践活动,成效显著。继2010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后,区教育局于2010年12月又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了“2010年度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2007至2014年我校参加广州市和越秀区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获广州市一等奖、越秀区特等奖和最佳设计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活动效果。近年来开始从校本特色课程、校园文化和人性化需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改革,注重领导的榜样带头作用,打破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整合体育活动资源和内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析存在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于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进行为期三学年的调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相关论文论著,熟悉了阳光体育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1.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问卷2400份,回收率91.3%。问卷经过体育专家指导和修改,具有较好的内容和结构效度。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2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的内涵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一种新型课间操形式,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快乐教育。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一词的解释: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方式[1]。对机制的内涵理解为三层含义:第一、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系统内相互作用;第三、泛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内在的规律性。长效机制是系统内相互作用,长期持续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可减少、甚至避免“虎头蛇尾”、“形式主义”的出现,有利于建立具有战略性措施、长期稳定的保障管理体系,遏制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下滑的趋势,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3大课间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在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影响最大的因素问卷时,在2400份有效问卷中,得出调查结果显示:应试教育的影响占最大比例,有883人选择是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最大因素,占比例人数38%,其次选择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榜样作用为870人,占比例人数的36%。内容无新意、体育经费、体育设施的不足、家长参与体育锻炼的榜样和家长的约束、法规制度的贯彻不到位、学校监督管理不力占比例人数分别是13%、7%、3%、2%、1%。学生在文化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以致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参与大课间活动。还有学生认为大课间活动要常态化开展,与学校领导、班主任重视,并且亲自带头锻炼,带动学生锻炼有很大关系。学生认为内容无新意也占一定比例,这也是我们在今后进行大课间实践活动要反思,要进行改善的地方。
4大课间实践策略
4.1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1年以来,我校不断尝试新增项目或更换项目内容,让学生对大课间产生新鲜感、好奇感,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2011年增加了手语操,2013年增加了趣味运动项目(花样跳绳、弹弹球、飞盘)。手语操是我校体育老师精心自编自导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并且逐年进行适当的改编。手语操的练习较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其表现出的韵律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4.2集中分组相结合,促进学生练习功效
2012年以来,我校采用集中与分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广播操、健身操采用集中的练习形式;球类、趣味运动项目采用分组分项进行练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划分运动区域,尽量做到各项目之间不干扰。在分组轮换过程中遵守就近原则,不拖延时间,保证学生的大课间运动时间,促进学生练习功效。
4.3学校领导、老师的榜样作用,促进形成激励机制
我校近几年来,学校领导主动带头参与体育活动,包括大课间活动。校领导们经常课余时间跑步、打羽毛球、篮球,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加入到锻炼中的队伍来,在全校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班主任起初是自发地在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跑步,后来任课老师也渐渐加入大课间活动,有老师们参与,学生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显然更加投入。我校把大课间活动跟学校德育工作评比相结合。对各班大课间活动进行评比,包括活动内容、参与情况、活动效果等进行评比,并纳入班级管理、班主任绩效评比依据,占一定分值参评。每年度评选“大课间先进班”,荣获此荣誉的班级在评选优秀班级时可以加分,班上推选“大课间体育达人”,激励学生参与运动。同时,要针对“弱势群体”,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提高其自信心[2]。在阳光体育实践活动中多鼓励、多激励,少责备、少批评,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活动实践效果。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女生的激励,女生相对来说要比男生参与的积极性要低一些。要为女生建立以青春、美丽、健康、活力为标识的运动的身体形象[3],作为女生的追求目标,使女生为实现目标而投入到大课间实践活动当中来。
4.4引入大课间应急机制,确保常态化开展
建立大课间活动应急机制,有利于保障大课间常态化开展。比如,遇上雨天天气,我们采取活动班级减半,即全校奇数班出来活动(下次轮换偶数班),充分利用学校的风雨场、乒乓球馆、礼堂舞台、礼堂通道进行活动。活动内容以原地纵跳、原地高抬腿、仰卧起坐为主,留在教室的班级做眼保健操和手语操。在大风天气时,尽量减少球类运动,安排力量训练(哑铃、深蹲)、跑步等。当然,大台风天气应停止活动,确保学生安全。为迎接上级部门检查或评比,大课间活动采用最优化的活动模式,设有学校舞台展示环节,不同项目轮换展示,使大课间活动层次分明、迭起。
4.5校本课程特色,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引入校本教材内容,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选择开展阳光体育项目上,尽量结合本校的体育文化和校本教材开展实效的体育活动,体现本校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特色[4]。因此,要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结合学校场地实际情况,选择性采用适合本校开发和发展的项目。我校体育校本教材主要内容是武术和围棋、篮球。每年特招一定数量的围棋和武术体育特长生,这些特长生成为学校组队出去参赛的主力军,尤其武术特长生还成为大课间活动展示区的主要表演者。为展现我校体育校本课程特色,在组织大课间活动时,把围棋特征和民族传统武术融入大课间活动之中。比如,在活动中让一部分学生着黑色服装、一部分学生着白色服装,进行交叉跑动、并行跑动、环绕跑动,很好展现了“围棋”特征。同时,引入武术扇操,动作整齐划一,场面壮观,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校园文化。
5构建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的实践效果
我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场地和现有器材,努力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要,积极探索、尝试改革创新。近几年来,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吸引师生走到阳光下,走进运动场,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学校每年抽样800人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兴趣浓厚、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坚持锻炼、合作交往、积极参与、身心受益方面,学生们的认同程度是逐年提升,获得的实践效果是满意的。
学校每年抽查测试肺活量和台阶指数,情况如表1、表2、表3。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肺活量成绩、台阶指数成绩是逐年提高的,尤其是2014年相对于2013年来说,肺活量、台阶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我校长期开展大课间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构建了较稳定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长效机制。
从分析测查结果来看,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更新大课间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从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生活实际的视野挖掘素材,并使之相结合,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建立校本化特色的大课间活动长效机制。
6结论与建议
6.1我校开展校本化的大课间活动,突出校本课程和学校民族传统特色,构建阳光大课间长效机制是可行的。学生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逐年提高,学生的合作交往、学习兴趣等逐年提高,获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6.2大课间活动必须是常态化开展,不能只注重形式,应付检查或评比。学校应有一套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确保大课间常态化开展。
6.3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尽量每年有所改革创新,适当更新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4大课间活动应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管理实效,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体格健全的人。
6.5倡导校领导、老师的榜样作用,引领、带动学生的参与,做到全员参与,使大课间活动实效最大化。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课题编号:BLA100102;基金项目:广州市越秀区软科学课题课题编号:2011-JY-039]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8.
[2]黄宁波.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2):3-5.
[3]熊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运动身体理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30-35.
篇6
一、农村小学大课间裹足不前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方式依然以学生的文化成绩为基本考核标准,大部分学校在减负的同时并未放低对成绩的关注。因此学校很难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课中来,大课间活动就成为一种形式。考虑到农村小学生没有人辅导,因此更多的时间被用来辅导学生做作业、背诵,很多学校没有按照上级要求让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如此因噎废食,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在农村学校能有立足之地吗?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场地,大课间活动也不例外。学校的操场和器材是大课间开展的前提条件。2007年,我省对农村学校进行了四配套工程,免费发放了一批体育器材,最近还将原来的煤渣操场更换成了塑胶跑道。然而农村学校的操场普遍较小,面对所有班级在同一时段全部开展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其活动效果会受到影响。大课间活动要丰富多彩,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单一的活动内容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活动也不会积极。因此学校在设计大课间活动时就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趣味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其尽情地活动,享受户外活动带来的乐趣。教师应放手让其活动,统一活动易束缚孩子。
班主任是大课间的具体组织者,多数班主任并没有体育或艺术特长,平日里需要管理班级事务,还要完成教学工作,再加之班主任自身性格差异和爱好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班主任都能带好本班级的大课间活动。要想大课间活动有声有色开展,学校势必增加体育和艺术专职教师。夏秋季大课间活动,要控制好学生的运动量,很多学校放羊式的组织活动,常常会让学生运动过量,造成学生全身大汗淋漓,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很难集中,这样一来就影响了下一节课的效果。因此我们也要解决大课间的运动负荷问题,使大课间活动不阻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
二、大课间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老师来说,参加“大课间活动”能更好地调节身心、消除职业倦怠。很多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很少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参加课间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工作压力。对于学生来说,在繁忙的学习中参加课间活动,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而且调节了紧张的学习气氛,放松了心情,有助于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课间活动中,师生之间更容易通过平等的交流增进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消除师生间的代沟与隔阂,显著增强教育效果。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游戏比赛占据了课间活动的大部分内容,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有利于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学生来到活动场地后,活动空间增大、活动自由度增加,活动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仅靠班主任一人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安全。如果更多老师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间活动,将有助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还是来学校生活的。大课间活动也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是其人生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终身体育不可忽视的起点。
三、推进大课间活动的举措
学校每学年开学时要做好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宣传,要让全校师生先在思想上有个认识。班主任进班宣传讲解并进行调查统计最后汇总体育组,体育组根据各班上报内容进行分析制定各年级段大课间活动内容。低年级的小朋友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些特点,要求低年级学好广播操、武术操、校园集体舞(找朋友)、基本的队列队形以及适应低年级的体育游戏或者趣味游戏。中年级段的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基本技能的学习,在各方面较低年级还是有所提高的。这个年级段会安排跳绳、踢毽、韵律操、队列队形、集体舞(阳光校园)、简单的篮球练习及游戏。就队列队形、跳绳和踢毽而言,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高年级的学生拥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思想,只参加他们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男生喜欢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有竞争性的项目;女生则喜欢打羽毛球、跳绳、踢毽。所以在制定高年级活动内容时费了一番脑筋。高年级学生在技能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提升,把篮球(运球、传接球、投篮)、排球(传球、垫球)、跳绳绕8字、踢毽(盘踢)、集体舞(小白船)作为活动内容。
学校长期以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和队列队形为抓手,上好两课两操。定期举行体育活动,武术操、广播操、队列队形比赛、春季田径运动会、趣味游戏比赛、冬三项比赛……通过各项竞赛来促进和检查大课间活动,还将此纳入各班级的评比。大课间活动的正常进行还提高了学生体质。
大课间活动更好地为体艺“2+1”服务。长期坚持大课间活动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2项自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大课间活动,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体艺2 +1”活动的延续。
篇7
关键词: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8-01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下,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以普遍提升。但是在这背后我们也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引起了我国教育部门的充分重视。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有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而保证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应如何提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呢?
一、转变领导观念,加强监督管理
由于中小学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至于很多学校领导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非常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部分中小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科学的开展。为了提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中小学校的领导必须要首先改变传统的观念,应该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重视起来。唯有领导真正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方能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对下辖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检查。对于那些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不好的中小学校,教育部门要提出严厉的批评,并在当地的教育平台上进行公开报道。为了提高教育部门对各所中小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监督的有效性,教育部门还可以在各所学校的公告栏内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欢迎各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以及教职员工进行举报,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要受到学校领导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之外,与各所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那些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中小学校,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学校拥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可以充分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基于此种情况,各学校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教师的培训。诸如,学校可以展开校本培训,邀请一些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和开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来校授课,进而有效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水平。又如,各教育部门也可以定期组织辖区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来不断提高他们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水平。再如,学校或教育部门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到一些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进而做到“师夷长技以自强。”最后,学校或教育部门应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进行自我研修,学课间体育活动的理论与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多种渠道的齐头并进,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一定会呈现出更高的有效性。
三、建立系统组织,有效开展活动
为了保障中小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展,各中小学校还应该在学校内部建立起系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组织。该领导组织应由学校的校长或教导主任牵头,由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组织的重要成员。该组织建立之后,教导主任或校长应该定期召开座谈会,在座谈会期间应该对近期做出的成绩进行充分肯定,并对一些贡献较为突出的教师进行一定的表扬和鼓励。除此之外,在座谈会期间,还应该对本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组织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进而由大家献计献策,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了专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组织之后,中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才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各位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因此,对于那些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建立起大课间体育活动领导组织的中小学校来说,应该尽快建立起组织,从而保障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为了提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事实上,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依靠三言两语就可以论述清楚的。各中小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达君.立足五性 提高实效――改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0(03).
[2]任家洲.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宁波市鄞州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例[J].运动,2010(01).
[3]徐艳萍.甘肃省金昌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0).
篇8
关键词:小学 体育 大课间 开展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217-01
1 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及与周边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交流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室外广播体操,室外广播体操在当前我国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是较为普遍的开展形式之一,其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要求不高,易于组织并实施,且通过完成课间操的一系列动作,可有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释放学习压力的效果,但若简单的将广播体操做为大课间活动的唯一开展形式,其弊端也会逐渐显现出来,首先,广播体操对动作规范度要求较高,且都有着固定的套路,趣味性相对较低,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另外,广播体操受季节以及天气的影响较大。(2)室内徒手操,室内徒手操是通过基层体育教师的不断钻研,使之近几年来在大课间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徒手操一般简单易学,且因其在室内就可进行,因此,室内操也逐渐成为极端天气条件下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之一。(3)当然,学校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进行调节,如在较为寒冷的冬季,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通过对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的控制达到改善学生体质的预期效果。而炎热的夏季,学校则会组织学生进行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避免对学生造成中暑等身体伤害。
2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2.1 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我们的生活,随之青少年学生也将越来越多的课余时间用于玩各种电子及网络游戏,或参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辅导班等导致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也随之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当前大部分学生均来自典型的“四二一”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往往承载了来自父母双方所有长辈的关爱,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将他们认为的有营养的东西全部给了孩子,但却因缺乏最基本的科学常识而最终导致孩子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这样一来,这些所谓的关爱不仅没有给孩子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身体负担,得不偿失。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多为每天半个小时,且时间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学生的基础运动时间,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
2.2 体育大课间活动可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做为其教学主旨。学生是否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对其终身体育意识与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与项目选择灵活性较强,以上两点均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兴趣爱好进行相应调整,通过日常的大课间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2.3 体育大课间活动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的机会,且体育大课间活动不同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其相较日常教学活动来说氛围更加轻松,对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4 大课间活动可有效巩固体育课堂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要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体育课时的安排一般为一周三到四节体育课,若想通过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完成体育教学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很显然是难度颇高的,此时,体育教师可通过对开展时间段及时长都相对固定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调整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从而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3 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的策略
3.1 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
前面讲到过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主要有:广播体操、室内操、武术、田径运动等较为常见的形式,这几种开展形式相结合虽然也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并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水平的效果,但若长期使用,则难免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无趣,从而影响大课间活动收效,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本校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拓宽大课间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可考虑将体育游戏、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形式,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2 重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联性提高体育教学收效
体育教师在进行大课间活动设计时可考虑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渗透进来,使之充分发挥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如近期在进行田径教学,那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进行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田径小游戏,并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技巧在游戏过程中加以应用,这样一来,不仅增添了大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也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有效巩固。
3.3 积极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应积极借助大课间活动的机会,离开讲台的束缚,更多以平等姿态进行交流,利用宽松的活动环境,参与学生活动的选择、改进与活动,与生同乐,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学收效,因此,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大课间活动更好的发挥作用奠定基础。
3.4 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上节提到过,体育大课间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着诸多正面作用与意义,而确保这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则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在组织与开展大课间活动时,教师可适当拓宽学生在活动内容方面的选择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同时,教师可一改大课间活动自由活动的常见形式,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赛,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之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5).
篇9
关键词:新形势;初中体育;大课间;安全问题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运动伤残问题及活动安全问题,如果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那大课间活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一、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之所以出现一些安全事故,是有很多的原因,但突出的因素就表现在学校长和学生两个方面。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家庭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中生的思想和行为,即使他们有兴趣的事情也经常会被打压掉。父母切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国,当今的“一考定终身”制度决定了文化课的地位。我们知道,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是很难考进理想的初中、初中及大学的,特别是语、数、外这样高分的主科,学好这些科目是家长对孩子的必然要求。即使有体育学习夙愿的学生,面对着巨大的考试压力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自然而然的就会放弃体育相关知识的学习,甚至会把体育课当做自习课或者休息课来对待。初中生自身不重视体育课,也更不会注意体育课中的安全问题了。初中生没有把其定位为提高素养,锻炼身体,学习知识和培养情感的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课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他们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不讲究科学请,在体育课上也很少认真的听取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和运动规范,这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二)从学校的角度分析
在初中学习阶段,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小升初问题,虽然我们实施片区制度入学,但实际的情况是,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可以凭借成绩进入优质学生学习的。而学校要想在社会中有良好的声誉,争取最大化的生源,能得到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认可,其升学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较高的升学率和社会口碑,学好文化课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至于体育课就会被学校冷漠,每逢到重大考试时,体育课就会让道其他考试科目,特别是主科。许多初中由于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上,而忽视体育课,学生缺少必要的锻炼,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体质锻炼。再者,部分学校由于体育器材以及体育活动场地的不足或者出现了安全隐患,致使体育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娱乐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日渐不愿意上体育课,由于设施的不安全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部分体育教师,工作消极怠慢,没有耐心给学生讲解一些安全常识,在体育课上没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开展中存在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确保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的路径探究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各学校、各相关人员必须想方设法优化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提升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一)调整认知,重视大课间活动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是时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给予重视,提升大课间的地位,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很多的学校,由于管理的松散和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大课间活动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确保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把大课间活动提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上来。一定要把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实现工作的常态化与科学化。另外,对于大课间活动,主管部门一定要设计好活动方案,不定期的开展活动调研,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二)依据实情,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初中生天生好动,注意力也不集中,他们经常会逃离老师的视线。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初中生在放松宽敞的场所更容易出现“自由活动”的状况,学生之间拉拉扯扯,不听老师的指挥等,都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此,要想从根本上剔除安全隐患,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告诉学生体育活动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保障每一位学生掌握标准的体育动作,教育他们服务老师引导的观念及顾全大局的思想。在日常的班会课中,班主任要强化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遵纪守规的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同时,学校要强化宣传,让学生了解大课间的活动,并及时的采取措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体育器材,学校要认真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大课间的活动中,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状况,对于特殊的学生一定要特殊的处理,保障学生的安全。
(三)探究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当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改的实施,面对着异于以往的教情、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探究意识的提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确保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安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加突出教学结果,过渡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说分数重于能力,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应试教育下这种格式化和复制式的机械教学与学习已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这种做法,避免机械式教学的发生。为了应对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的需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给与学生及时的评价,做到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信心,这样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的采取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确保体育活动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效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解决对策
体育运动是全民身体健康之本,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之一,而现如今的教育教学中,过多地重视文化课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各地小学体育教学在新课程的观念下,积极改革,努力完善现存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强体育建设力度,努力更好地开展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体育的目标,但针对如今现状,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开展大课间活动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学生能有效地通过体育的课堂训练以及课间活动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有效地坚持下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训练的意识,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同样,学生能通过体育大课间的锻炼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强化训练,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
2.有利于提升教师水平
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自身教学的不足,并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从而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能有效地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来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爱好以及不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制订体育训练计划。
二、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
1.没有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健康教学的教育观念,但是小学体育教师并未从传统观念中挣脱出来,教学模式及观念仍然停留在技能教学中,并未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因此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将体育大课间落实到体育实践中,从而没有达到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最终目的。
2.没有真正地同体育教学接轨
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他们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专业的技能教育,而在体育大课间中,教师更多的是向学生阐述体育理论,这便让体育教学明显的程序化,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学生思维单纯、想法狭隘、观念顽固,这样的教育是古板无趣的,而体育大课间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场所以及时间进行体育实践,这样,教师在固有教学模式下失去了创新能力,一味地按照旧有经验进行教育教学,这样只会逐渐让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
3.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
当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方案,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整体把握不够完善,究其根由就是现如今的教育供求失调造成的,现如今,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不注重学生自身努力,仅仅重视教学结果以及体育成绩,以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努力,这样的单一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学生本体,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教学的主体,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如今也只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旧有的教学理念制约了体育的发展以及进步。
4.没有完善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设施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确立,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在不断地改革,但现如今,小学体育场地无论是修葺还是运动器材的购买或者是体育设施的完善都还需进一步的改善与加强,但,由于各种经费的缺失,场地与器材都无法得到改善,甚至连学生喜欢的运动都无法得到实施,这样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解决对策
1.以学生为本
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日常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热情,从根本上将体育课转型为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逐渐偏向于对学生有益的事项的教育,同时重视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有效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其次,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上应该更加贴近生活,重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做到兴趣与健康并存的体育教学模式。最后,应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根本原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主动吸收。并且还应遵循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基础建设,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
2.转变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
改革便是改变固有思维,发展新思维。首先应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改革,让教师真正地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在教学中精炼规则、降低学习难度等,同时可以将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形象化、生活化以及娱乐化,通过借助其他外部工具来改变固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不仅仅是运用寻常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身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体育大课间活动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师资素质建设
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直接影响着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务必提升自我价值以及能力,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体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其最新的成果,还要求教师不断地积极涉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区域的知识学习,多角度地看待学校体育教学,深入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重要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而学生更是社会的未来,尤其是小学生,小学生在面临高考升学压力下,往往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身体的锻炼,将体育课视为可有可无,这样一种错误的理念只会让学生更加忽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所以,如何改变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已经成为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根据上述的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及教师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认识,让学生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还应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建设,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改变现在的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从而达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胜楠.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12(12).
[2]于卫军.体育大课间活动“组合式”管理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163.
[3]刘翠萍.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几点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2(1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