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篇1

“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NSSE)”在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价中使用广泛,对提高美国本科教育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1]。本文开展的调研以NSSE为基础,参考“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China)[2],结合实际,抽样调查了涵盖学校各个学院、专业、年级的4309名本科生,取得一手资料,采集数据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一 调研方法

本文采用的调研方法将学习投入度作为理论基础,更侧重学生的“学”,直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对学习质量和收获的重要作用,将一切有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和努力度的因素统筹考虑[3]。问卷设计过程中考虑学校学风、教学方式、课外活动、师生交流、同学关系、学校政策等各因素,问卷由五部分构成:学生的背景信息(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学生行为(对学习的认识、在校时间分配、人际关系情况、学习习惯和方式、互联网使用情况)、院校行为和要求(教师行为和要求、课程教育目标达成、课程对学生学习严格要求程度)、学生对院校行为和要求的反应(学校满意度、毕业选择)、学生收获。

二 调研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结果分别从两个层面依次对所获得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力图在完整呈现学校本科生学习情况整体面貌的同时,也能够根据各年级之间的差异对比进行有针对性地专门分析,以期既能从整体上掌握学校本科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学习投入与努力程度及其学习满意度,又能分析和比较各年级学生群体对于学习环境的不同感受以及学习投入和努力度,总结其变化趋势,为改善不同阶段本科生的学习质量提供有益借鉴。总的来说,本科生学习情况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学习兴趣未体现高度一致的认同感

调查显示,高校本科生对于学习目的的基本态度和认识是明确和清晰的,基本上都能认识到学习对于自身知识获得和能力养成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但在学习兴趣方面并未体现高度一致的认同感。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具有相当兴趣,能够获得强烈的满足感。但也不难发现, 26.59%的学生认为自己未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26.11%的学生缺乏对自己所学内容充满期待,35.74%的学生不是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来投入和参与学习,37.46%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东西没什么意思”。这表明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本科生对学习兴趣不足,缺乏积极参与和投入学习的动力。

在各年级学生群体差异性方面,无论是基于兴趣学习,上课提问老师的欲望以及缺乏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大二和大三学生呈现出消极负面情绪的人数比例均超过大一大四学生。在学习导致自身满足感的问题上,相对于大一、大二和大三徘徊在70%左右的相对平稳趋势,大四在人数比例上猛增到80.78%。在对待自身学习是否因为对学习有兴趣时,大四比例居各年级之首,达到75.52%。这也表明,如何能够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重新提振和激发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值得我们关注。

2 学习策略不够科学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表现为“学生在校时间分配”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每周投入在学术活动的时间和投入到校内外工作的时间多集中于少于10小时或10~20小时,比例高达90%以上。这表明,绝大多数本科学生对各类活动投入的时间分配不均,投入和参加学术活动、校内外工作和图书馆自学的时间则明显过少。同时也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主要集中于课堂听讲和上自习两类。这一点从学生上课的高出勤率和上自习的较高频率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不甚科学,表现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均和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单一。

在各年级学生群体差异性方面,在每周投入课程准备的时间方面,从大一到大四出现了逐年递减的现象,这种随着在校年限的推移而逐渐减少投入课程准备的时间的现象,可能与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四“教学虚化”的情形直接相关。如何防止大四出现“教学虚化”,根据大四量身定做符合其年级特性的课程教学和培养计划,亟待我们思考。

3 课堂体验存在差距

课堂体验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所体验到的主观感受。包括学生感知的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感知的课程教育目标达成以及感知课程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严格程度三方面。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按照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观念与行为来处理和把握课堂教学,但也存在相当比例的学生缺失良好的课堂体验,44.23%的学生不能经常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54.72%的学生感觉自己经常难以理解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35.35%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允许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课程作业。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部分同学良好课堂体验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也限制着本科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

在各年级学生群体,大一到大四分别有94.92%、95.04%、95.42%和92.68%的学生偶尔或从未在课堂上做过口头报告,大一到大四分别有71.30%、75.55%、72.59%和72.54%的学生偶尔或从未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讨论和合作。这一普遍存在于各年级学生的现象表明,大部分任课教师还未认识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

4 师生疏离形势严峻

我们发现,分别有91.90%、95.54%、95.22%、95.38%、95.89%、96.19%、96.21%、92.69%、92.95%、95%的学生偶尔或从未与老师进行过面对面交流、通过邮件与老师进行交流、利用即时聊天工具与老师进行交流、参加过教师的课题研究、与教师一起参加课程之外的各类活动、与教师讨论过自己的职业计划、与教师讨论过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就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交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计划给予指导。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整体缺乏与教师的互动背后,大二和大三学生仍然首当其冲地成为最高比例的两个群体。无论是师生面对面交流、师生讨论课程内容、师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以及师生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大二和大三学生都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显然,学校本科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极不乐观,令人堪忧,亟待改善。大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互动存在的学术共同体,缺失师生良好互动很难形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学教育,本次调研中所暴露的师生梳理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三 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学业导航

针对本科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和所学专业非第一志愿比例偏高的现状。首先,要开展切实有效的专业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要开展通俗易懂的课程导航。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重要性和课程之间关联性的深刻认识,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再次,要紧密联系职涯规划,使学生能够较早的根据自身爱好和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源动力。

2 深化教学改革

针对本科生学习策略不合理、课堂体验有差距的实际情况,必须优化课程设置和规模,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制度化、层次化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分类分层次修订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调整退出机制,从而保证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改革考评模式,强化学习效果的过程监控,建立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完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方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讨论、问题探究、案例实践、科研训练、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3 优化课外活动

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还要依赖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课外活动。要构建覆盖范围广,活动普及度高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的层级化体系,避免活动参与的“二八现象”。同时,要注重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各类活动,以增进师生交流,充分发挥师生良性互动对于学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积极作用,以教授特有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帮助学生修身立志、明德守礼,博闻躬行,从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 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需要理念的转变,有力的举措,但更需要科学的制度。应当建立知名教授讲授基础课、前沿科技知识和新生研讨课制度;实施新开课、上新课试讲制度;建立教学准入制、助教制、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制度,切实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课堂吸引力;建立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制度,从制度上优化本科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建立本科生学习导师制、研究生助教制,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的学生学业帮扶体系,解决师生疏离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营养障碍;肥胖症;视力,低;贫血;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 17(2007)07-0668-02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北京市外来人口民办学校应需要而产生。笔者在了解本地及外 地来京民办学校小学生患病现况的基础上,探索不同环境中小学生常见病发病特点、分 布规 律,旨在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并加强民办学校的管理[1],为确定学生常见病防治重 点,制定进一步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房山区学生常见病监测点校的2所小学及辖区内4所外地来 京民办学校的小学生体检数据进行分析,学生总计1 915名,其中本地学生936名,外地 学生979名。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技术规范》的统一要求进 行身高、体重、视力及贫血的检查,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 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并将体检结果录入学生生长发育检测信息管理与评价系统[4-6 ],对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房山区本地与外地小学生常见病检测结果 检测的1 915名小学生中, 营养低下204人,检出率为10.65%,本地学生为8.97%,外地学生为12.26%;肥胖227人, 检出率为11.85%,本地学生为19.55%,外地学生为4.49%;视力低下518人,检出率为27.0 5%,本地学生为26.07%,外地学生为27.99%;贫血185人,检出率为9.66%,本地学生为 5.13%,外地学生为13.99%。外地小学生贫血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高于本地小学生, 且贫血与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随年级的增长而上升。见表1。

2.2 本地与外地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房山区本地与外地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存在明显差别,本地小学生 营养不良与贫血检出率明显低于外地小学生,而本地小学生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外地小学生 。外地人口进京多数从事建筑或经商等,家庭人均收入偏低且不稳定,在对子女的营养供应 方面存在不 足;另外,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属民办学校,管理欠规范,学生食堂简陋,午餐供应食谱搭配 不科学,学生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不能摄入足量均衡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以及生 长发育滞后等。建议校方在制定学生午餐食谱时考虑学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制定既节约 又合理的配餐方案,减少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发生[7]。本地小学生的肥胖问题也不 容忽视,其检 出率远高于外地小学生(4.49%)。主要由于本地小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为独 生子女,在饮食方面较自由,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摄入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导致身 体发胖[8-9];大量业余时间在电视机或计算机前渡过,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怕吃 苦也是学生肥胖 的重要原因。建议要加强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联合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肥胖的发生 [10-11]。

不同地区的小学生贫血与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明显上升状态,提示小学生贫血可能 多为营养不良性贫血,表明采取针对性措施纠正学生营养不良的重要性[12-14]。 外地小学生视力低 下检出率略高于本地学生,说明视力低下是不同群体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重点,应采取相 应防治措施[15]。

针对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分布特征,建议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在学生常见病防治方面 进一步加强协作,充分开发健康促进策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及有效的健康教 育处方,且不同群体要区别对待;学校方面应加强健康教育课堂设置,把防病知识源源不断 地传授给学生和家长,使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更加深入有序地开展。

4 参考文献

[1] 高根娣,彭宁宁,罗春燕,等.上海市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卫生管理现状分析.上海预 防医学杂志,2005,17(12):573.

[2] 李志强,果春艳.兰州市中小学常见病患病现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 :218.

[3] 张宁.北京市昌平区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策略.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55.

[4] 李新华.成都地区农村学生常见病监测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61.

[5] 张少新,唐艳,陈戈,等.新疆喀什农三师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 005,26(9):767.

[6] 陈姜,黄海清.郑州市郊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 :461-462.

[7] 隋悦莲,孙秀敏.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的误区.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83.

[8] 贺昕,杨汝涛,吴红芬,等.宾川县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9):763-764.

[9] 严志玲,黎明强,王萍,等.柳州市2004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中国学校 卫生,2006,27(5):415-416.

[10]丁玉萍.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 :333.

[11]汪雪芳,汪小玲.上饶市信州区2000-2004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 生, 2006,27(3):230.

[12]赵玲,张建军.北京市朝阳区2004年小学生贫血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 06,27(4):338-339.

[13]王欢,韩亚利,郭海涛,等.咸阳地区农村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 生,2006,27(7):613-614.

[14]徐志香,陈小彤.南阳市部分农村中学生营养性贫血患病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 2006,27(11):974.

篇3

一、调查问卷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如表4-1所示。共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其中学生卷260份,家长卷260份,学校卷45份,企业卷35份;回收问卷560份,其中学生卷242份,家长卷242份,学校卷45份,企业卷31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问卷为520份,其中学生卷216份,家长卷228份,学校卷45份,企业卷31份,有效回收率为92.86%。

表4-1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统计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学生调查回收的21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2009级的学生占43.52%,2008级学生占25.00%,2007级的学生占31.02%,被调查主要内容及统计情况如表4-2所示。从学生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来说,一般满意的占42.59%,还可以的占40.74%,认为不太满意的为12.04%,非常满意的为4.17%,非常不满意的为0.46%;从学生对自己的总体表现满意度上来说,一般满意的占38.89%,还可以的占34.72%,认为不太满意的为21.76%,非常满意的为2.78%,非常不满意的为1.85%。这些符合正常的分布结构,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表4-2调查问卷学生卷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家长调查回收的228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私企或个体从业最多占25.44%,其次是农民占25.00%,事业单位14.47%,家庭主妇8.77%,其他职业7.89%,国企和国家公务员各占5.70%,教学单位3.95%,自由职业者3.07%,被调查主要内容及统计情况如表4-3所示。从家长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来说,认为还可以的占51.32%,一般满意的占35.96%,认为不太满意的为7.02%,非常满意的为5.70%,非常不满意的0%;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总体表现满意度上来说,一般满意的占51.32%,还可以的占34.65%,非常满意的为10.09%,认为不太满意的为3.95%,非常不满意的没有。这些符合正常的分布结构,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表4-3调查问卷家长卷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学校老师调查回收的4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授课老师最多占88.89%,余下为教学管理占11.11%,被调查主要内容及统计情况如表4-4所示。从老师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来说,认为一般满意的占48.89%,还可以的占35.56%,认为不太满意的为8.89%,非常满意的为4.44%,非常不满意的占2.22%;从老师对所在大学的大学生的总体表现满意度上来说,一般满意的占60.00%,还可以的占31.11%,认为不太满意的为6.67%,非常满意的为2.22%,非常不满意的0%。这些符合正常的分布结构,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表4-4调查问卷老师卷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针对企业工作人员调查回收的3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最多分别占41.94%,初级管理者6.45%,其他内容的为6.45%,基层工作者3.23%,被调查主要内容及统计情况如表4-5所示。从企业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来说,认为一般满意的占61.29,还可以的占29.03%,认为不太满意的为9.68%,非常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都为0%;从企业对大学生的总体表现满意度上来说,一般满意的占45.16%,还可以的占41.94%,认为不太满意的为9.68%,非常满意的为3.23%,非常不满意的0%。这些符合正常的分布结构,不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表4-5调查问卷企业卷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对大学现状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比较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的选项分布情况,如图4-2、4-3、4-4、4-5所示。图示中,1表示非常满意,2表示一般满意,3表示还可以,4表示不太满意,5表示非常不满意。

图4-2大学生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

图4-3学生家长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

图4-5企业对大学的总体满意程度

从图4-2至图4-5可以看出,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对大学的总体情况是一般满意和还可以占据大多数,认为非常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很小比例。也就是四方利益相关者对大学的总体现状还是评价较好的,对大学的发展和前景还是抱有期待和憧憬的;同时对于大学的总体情况自然也包括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就业情况,认为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体现在数据上对满意程度还是偏低的。在肯定大学教学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某些情况还是有否定态度的。这就奠定了大学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

三、对大学生总体表现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比较大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对大学生总体表现的满意程度的选项分布情况,如图4-6、4-7、4-8、4-9所示。

图4-6大学生对自己总体表现的满意程度

图4-7家长对孩子上大学后的总体表现的满意程度

图4-8学校对所在大学的大学生总体表现满意程度

篇4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学生体育档案是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有利于具体分析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有利于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我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跟踪性的立卡建档,大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建档。从初、高中新生入学起,我就对每个学生进行立卡建档。主要内容包括:①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班次、学号、家庭住址;②基本素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登记表;③《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绩登记表;④体育合格登记表。

二、测验。首先,新生入学后,对规定项目进行测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以便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和文体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练习。例如测25米往返跑,看学生短距离快速起动、转身跑的能力;测1500米跑,看学生耐久跑能力;测俯卧撑看学生上肢力量和腰背能力;测纵跳摸高,看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测5米三向折回跑,看学生协调和急停急起的反应能力等。其次,在每一学年结束时,都要进行逐项对照测验,看学生身体锻炼的进展情况。

三、分析总结。三年初中或高中结束后,将每个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体育基本情况公布给每个学生,并逐个写出具体分析意见,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三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在毕业后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整体素质。

篇5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实践性,关键在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班级组织领导和科学管理。指导班主任制定好工作计划,又是加强领导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基本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指导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基本原则与基本结构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第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第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第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第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篇6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

”、“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

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沟通;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因此,国家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完成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政策的相对不完善性,使得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于是缓解这种不平衡性的“支教”活动应时而生。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暑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找出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经历,做出相应对策思考。

一、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其中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2%,符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个方面。首先,往届支教成员与下一届支教成员的交流不通畅。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完全没有向他们讲解受教地的情况,也没有向他们传授支教经验和感想,6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只向他们讲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向他们讲解的很清楚。其次,支教成员总结不及时、不全面。调查结果现显示,46.3%的支教队员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52.4%的支教队员只做了简单的总结,并且没有形成文字资料给与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届成员对受教地的了解以及支教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2)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显示,只有40.2%的支教成员和受教地教师有沟通,而59.8%的支教成员都没有或者很少。受教地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支教成员学习借鉴,这非常有利于支教成员的成长。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显示,只有46.9%的成员一直和受教地的学生保持联系,而53.1%的成员只在支教完成之后初期与受教地学生有联系,而之后就不再联系了。这样可能会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3)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方面,大学各高校之间,高校中各院系之间支教队伍沟通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支教团队是“各自为战”,和其他的支教团队之间少有联系。因此,就造成了当今社会对暑期支教团队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很少得到学校、企业给与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支教团队的后期发展与壮大是非常不利的。

二、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团队内部成员沟通方面,由于大部分的支教成员只参加一次暑期支教活动,在暑期支教完成之后也很少做详细的总结,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资料,这就为往届成员向新的成员传递经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使得许多参加暑期支教的学生不了解受教地学生的需要而盲目备课,大大降低了备课效果。

在团队成员与受教地教师沟通方面,由于支教时间在暑假期间,学校教师大都离校,他们也很少抽出时间回学校看一下,因此,支教成员很难了解当地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更不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相关教学经验。

在支教团队之间沟通方面,由于暑期支教活动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很难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支教团队进行管理和协调,给团队之间的沟通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解决沟通障碍的对策探讨

(1)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与合作

沟通,在一个团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式支教之前的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能够使志愿者了解到他们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一些必要的物资和心理准备,并且新老志愿者的交流往往可以帮助志愿者对于即将支教地点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为他们日后迅速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首先,支教成员在支教中和支教完成后,要做详细的总结。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对工作的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届的成员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支教工作的质量。其次,往届支教成员要和新一届成员有充分的交流,向他们介绍受教地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加强团队与受教地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大学生在开展暑期支教之前,对受教地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有效地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到来之前,要和受教地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受教地以及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团队成员传达清楚。这样,支教团队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根据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暑期支教的效果。

(3)加强团队之间沟通与合作

现在的暑期支教团队,一般都是各自为战,很少和其他支教团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教效应,使得暑期支教的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也很少有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或者物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团队之间的经验和教训无法相互借鉴和吸收,无法很好的完善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支教团队可以很快的在网络上联系到支教团队,他们可以组成一起,利用规模效应去寻求赞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在21世纪如此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高校也赶上了信息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部门选择信息技术快捷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实现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的高校建成了校园网,有了实现信息互通的硬件平台,并且部分高校拥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的使用方便了师生全方位、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

本文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效益价值。开发后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供学生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

二、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一)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学生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数字化管理,将学生处以及相关院(部)、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连接,建立信息共享的网络体系,最终实现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

(二)系统功能描述

系统应具备七大功能:日常管理、基本信息管理、文件管理、助学贷款管理、审批管理、就业管理、留言。下面对一些主要功能做介绍:

1.基本信息管理

(1)基于权限的管理:本系统可以同时提供给管理员(教师)或者学生使用。但是对于学生类用户而言,只能查看本人的信息;而对于管理员而言,其可以浏览、查找管理所有的学籍信息。

(2)囊括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家庭地址、所在院系、电话等等。

(3)具有浏览和查找功能。可以根据院(部)、班级等查找对应学生的学籍信息,也可以进行精确查找学籍信息、模糊查找学籍信息。

(4)可以对学生学籍进行变动管理,对学籍信息进行增、删、改等操作。

2.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模块完成关于学生各种管理和检查工作,主要包括:

(1)学生考勤信息管理:完成学生在校上课情况登记。

(2)学生奖励信息管理:实现奖励信息的查询、增加、修改、删除、统计等功能,完成学生各种奖励情况的登记。

(3)学生处分信息管理:学生处负责审查、审批学生处分信息,并反馈给各学院。院(部)用户只有浏览、添加、修改、删除处分信息,而无审批权力。

3.助学贷款管理

助学贷款管理模块主要是处理贷款银行、贷款类别、贷款年限、还贷时间及金额等信息,能够登记、查询、上报各种信息。为了实现学生贷款管理的方便性,学生可以在线申请助学贷款。

(二)系统需求分析

通过分析,从用户的性质来看,可将系统用户的角色分为四类:学校管理部门(学生处);院(部)级管理员;辅导员;学生。其中学校管理部门(学生处)与院(部)级管理员之间是继承关系,院(部)级管理员与辅导员之间也是继承关系,即前者继承了后者的所有功能。各类用户相互协作完成学生各种信息的录入、查询浏览、上传、下载、保存、统计汇总等功能,院(部)用户完成信息的录入,学生处管理人员负责这些信息的审查并做相应的处理。

(四)类图设计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的分析,首先建立对象模型,构造出类图。

本系统的业务逻辑包类图如图1所示,本系统涉及的主要类有:学生信息(Student),用户信息(Users),班级信息(Class)就业信息(EmploymentInf),奖励信息(RewardInf),考勤信息(AttendanceInf),处分信息(PunishmentInf)。

图1业务逻辑包类图

三、系统的实现

选用 Framework 3.5版本,在Visual Studio 2008((C#))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开发;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进行开发。下面介绍系统的几个典型模块。

(一)系统的登录

每类用户都必须有用户名和密码,因此登录系统必须对这两种登录信息验证。登录窗口是应用程序的入口,用户只有通过该入口才能进入系统。用户登录过程中选择登录角色,然后根据角色到对应的用户数据表中验证该用户的信息。若验证成功则进入相应的用户登录界面,若不成功,则重新回到登录窗口。其中,验证用户名和密码的正确性时,将登录界面中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与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如果符合,就验证成功。而访问数据库是用实现的。

(二)录入学生基本情况

系统应对学生的信息进行采集,以此获得本系统的重要基础信息。用户在网页上点击学生信息采集模块,进入的采集界面。采集界面如图2所示。

图2学生信息采集模块

(三)显示学生基本情况

用户选择要查询的班级,系统可将对应班级的学生信息显示出来,实现效果图如图3所示。

图3显示学生基本情况

(四)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模块完成关于学生各种管理和检查工作,奖励管理实现的截图如图4所示。

图4奖励管理

四、结束语

本文对高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该系统的功能,并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利用,SQL SERVER 2005技术实现了系统。系统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水平,提高了管理效率,流程处理更加快捷、方便。

参考文献:

[1]杨彪.基于B/S结构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西安:长安大学,2007

[2]黄美琼.基于B/S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2):204-205.

篇9

一、工作目标

(一)通过调查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消费等基本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持,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

(二)为未来几年常规城镇住户调查提供基础样本框;

(三)监测城乡统筹发展现状,为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四)利用大样本调查的分层信息,改进样本轮换方法,提高常规住户调查样本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明担任,副组长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队长朱庆河、市统计局局长魏亚伦担任,成员有市发改委副主任王铁立、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宝库、市总工会副主席邢其运、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副队长李忠堂。领导小组下设市调查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市区调查方案设计、组织调查抽样、动员培训、监督检查、验收调查问卷、录入上报工作,同时负责指导各县(市)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工作的实施;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和市总工会负责配合调查队做好调查前期准备和启动工作;市总工会同时负责抽选后基本情况调查和常规调查户所在单位的协调、沟通和落实工作。

三、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一)调查对象

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不包括军营、学生公寓等非传统住宅中的人群。城镇是指《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的城区和镇区,城区包括主城区和城乡结合区,镇区包括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和特殊区域。常住户是指已经居住或打算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户。

(二)调查内容

1.住户基本情况,包括城镇居民家庭人口、住房、收支情况。

2.住户成员基本情况,包括城镇居民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等。

四、数据采集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员入户访问形式搜集资料,入户访问时间为7月至8月,调查数据的报告期为上半年和6月。

五、工作步骤

市区调查工作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和市总工会等部门配合,各区政府协助组织。

(一)抽样准备阶段。一是各区、县(市)核实大样本目录。二是召开区、县(市)领导工作会议。三是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在民政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配合下,负责组织对市区住户实施抽样、指导抽中社区编制抽样框,抽选调查小区和调查户,并按照统一要求规范整理各级抽样框。四是培训调查员,各区政府负责确定调查员,协调组织街道、社区实施调查工作。

(二)入户调查访问阶段。社区调查员于7月12日开始入户进行调查登记,各区政府负责将调查问卷整理后,于7月30日前报市调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向各区派联络员,协助调查工作;向各社区派督导员,指导调查工作,监督调查质量,抽查复核调查问卷。

(三)抽查、录入上报阶段。市调查办公室负责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审核、录入、整理及初步分析,经检查无误后,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上报。

(四)汇总评估阶段。汇总、评估调查结果,开展分析研究工作,建立数据库,抽选常规调查样本及轮换样本组。

(五)总结表彰阶段。对大样本调查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总结表彰。

县(市)调查工作由各县(市)政府负责落实,县(市)统计局组织实施。可参照市区做法执行,于8月25日前结束,具体时间可与市调查办公室协商确定。

六、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此次城镇住户基本情况调查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时间紧、要求高,各区、县(市)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成立领导小组,扎实推进,保证调查进度和调查质量。

(二)注重协调。各有关部门要顾全大局,认真负责,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区政府要积极配合市调查办公室,建立有效联络体系,确定高素质调查员,并为调查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各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认真落实,协助调查队做好此次调查。各区、县(市)政府要根据本地区情况,在财力上给予支持,保证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篇10

关键词: 谈话教育 德育工作 运用方法

有一位教育家说:“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用铁锤无法开启心锁,唯有吻合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谈话就是沟通,谈话教育就是开启学生心理上的钥匙。什么是谈话教育?谈话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谈话教育是德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最常用手段,也是增强德育工作效果的有效形式。开展和运用好谈话教育,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从而增强德育工作效果。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个人尊严,教师要保持一种所谓的权威,师生关系是一种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即使谈话也显得生硬、严肃。而现代的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与学生的经常性的谈话教育,师生能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形成包容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人格,树立尊重差异和独立性的新型教师观念,这也是高效谈话的前提。

2.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掌握学生动态,使教育有的放矢,因人施教,从而强化德育工作效果。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家庭背景等,尤其是学生的心理是动态变化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他们成长过程的反映。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不能掌握,就很难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正确引导,更谈不上有的放矢和因人施教,德育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谈话教育是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3.运用谈话教育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强化德育工作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果的催化剂,现实中往往学生喜欢的、亲近哪位老师,就对这位老师教授的学科更有兴趣,也学得更好。“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主要职责。要想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就必须经常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沟通,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强化教育工作效果。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我每学期都对每个学生进行至少五六次以上正式谈话,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班学生绝大多数是父母刚从农村来到城里,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环境都不是很好。例如班上有一个学生,虽然个子比较矮小,但脾气暴躁,入学一个多月就和同学闹了几次矛盾,经过了解,这个学生小学时就喜欢打架,于是我反复和他谈话,开导劝慰、提醒暗示、警醒批评、鼓励表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一个学期下来他就有了明显变化,到初三毕业都没有出现大的违纪行为,而且考上了重点高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通过和学生的反复谈话教育,班上情况稳定,学风良好,学生成绩比过去都有很大的进步,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团结友爱、文明自尊的班风。

怎样使谈话富有情感和启迪,达到较佳的教育效果,这就涉及语言艺术、方法技巧。在谈话教育中怎样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方法技巧,使德育工作取得良好功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谈话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协商式的,以平静、理智的心态解决问题的双向交流关系。师生之间获得理解,产生共鸣的最佳途径就是平等的对话与分享。“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切忌侮辱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教师所讲的道理,学生才会听、会信、会实践,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

2.把握时机,有针对性。对于刚入校的新生,一定要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比较大的考试前要谈话进行鼓励动员,考试后要谈话进行总结分析;对学习有较大进步或退步的学生要谈话,进行表扬鼓励或帮助分析原因;情绪低落或心理有异常反应的要谈话,及时了解情况;出现违纪要谈话,进行批评警示,等等。

3.谈话前要有准备,增强效果。一般的谈话是一有问题就进行,但作为比较正式的谈话,一定要事前对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所要谈的内容、步骤有所了解和准备,一般来说,大多学生对老师叫其谈话有戒备防御心理,犯错误的学生可能还有抵触、对立的情绪。这些都要求在对学生谈话前有所准备,只有有了充分准备,谈话才能取得显著效果,否则效果不但不佳,反而会陷入被动局面。

4.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不仅是教师的一种优良品质和修养,而且是一种教育智慧。在谈话教育中不能完全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教师只有善于倾听,真诚地倾听学生的表达,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感知学生心理情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才能准确抓住教育的切入点,提出正确的思考、判断及应对措施,最终强化谈话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