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酸雨、臭氧层空洞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成为大气污染的关键要素,使城市大气质量不断恶化。因此,重视城市大气污染,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因城施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广东省环保厅的《2016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9.5%-98.9%之间,平均94.9%,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近年来(2012年-2016年上半年)2012-2016年全省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见图1),尤其是在2013年以来,随着全省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等,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全省各市的城市大气现状来看,汕尾、湛江和茂名等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前列,但清远、广州和佛山等工业城市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在全省位次靠后,大气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懈怠。
2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外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大气污染[1]。是城市中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引发的后果。
2.1城市大气污染源
城市大气污染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山林火灾、大气圈中的空气运动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等,其中,主要污染源来自人为因素。
2.1.1工业污染源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加剧。工业生产环节需要动力、热能、电能等,这些动力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由于原料、生产方式的不同,在工业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后期处理不当或者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必然会加重大气环境污染。广东省是工业发达省份,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综合措施的运用,城市大气环境整体状况良好,但佛山、清远等工业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依然较其他城市严重。
2.1.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以防治病虫害和草害等,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以氮肥为例,我国的平均氮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8倍。2016年我国的农药使用量虽然首次实现零增长,但全年依然使用量超过了90万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水体,也会给空气带来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1.3生活污染源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其中生活污染源是主要的大气环境成因之一。人们日常的燃烧石化燃料会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产品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给大气污染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如汽车、冰箱和空调中大量使用的氟氯烃(又叫氟里昂)会加剧臭氧层的破坏。日常使用的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妆品制造业,灭火剂、气溶胶喷射剂等多技术系统中,形成独特的氟氯烃工业,由于氟氯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引发温室效应。
2.1.4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人体等。2016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新增655公里,总里程达7673公里,预计到2017年底,还将有635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届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0公里。公路的修建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汽车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90%-95%的铅、碳化合物、60%-70%的氮氢化合物都是来源于城市公路交通,13%的粒子排放和3%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运输。公路机动化交通是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上海、北京在非供暖期间机动车排放的CO、HC、Nox三项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56%和60%、86.8%和54.7%[2]。
2.2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农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污染等,但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
2.2.1气象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风、雨、云、雾、甚至是大气稳定度、特殊的逆温层都气象条件都会对城市上空中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一定影响。
2.2.2地理因素
大气流动会受到下垫面(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地理因素影响,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会在小范围里引起空气的温度、风向、气压、风速等产生变化,也会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
2.2.3其他因素
污染源及物质性质和成分,例如排入大气中的废气化学成分,物理质量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源)和排放形式(瞬时、连续、地面、高架)等。此外,污染源强、源高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需要综合施策,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3.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对新兴发展的中小城市,要严格提前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提高新型能源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对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城市,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及时将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搬迁、关停或者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模式。坚持分散布设原则,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选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布局结构。例如,对于冶金、火电站等应搬迁至远离市区的郊区和下风口,与城市居民区和主要商业区保持合理的距离,注意对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保护。提升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
3.2严格控制交通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污染治理力度,严禁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做好日常的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年检工作,坚决淘汰“黄标车”,按期报废老旧车辆,严惩车辆超期服役,大力推广和鼓励发展清洁燃料等新型环保燃料动力车辆,加大公共交通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等燃用甲醇、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改造力度。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可采取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等方式,加强小锅炉的改造力度,禁止使用燃煤灶,推广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尤其是要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的特点,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污染、无污染能源。
3.3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尤其是故意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减少和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区域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预报工作,例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粤港双方开展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网络[3],全面评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参考文献
[1]赵铭.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7):115-116.
[2]卢莉芳.论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最大化”与劣势“最小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7.
篇2
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也不断增加,对环境和农民自身的健康均带来一定隐患和威胁。鉴于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措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阶段,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在我国七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是珠江和长江,其中海河的污染最严重。在我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只有1个满足二类水质,满足三类水质的有5个。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加之任意排放农业废弃物以及在乡镇企业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致使部分农村地区的水质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对农产品的品质以及农民的健康状况、农业生产等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诸多污染源中,由禽畜养殖造成的污染现象较严重,且污染面也比较大。在很多农村地区,禽畜养殖呈现出一种无序分散的状况,且养殖数量通常比较多,产生的粪便、尿液,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河沟等处,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农民饮用水的质量。
其次,化肥以及农药等造成的污染。我国的化肥施用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化肥的利用率却不高,化肥的大量流失致使农田土壤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并进一步影响到湖泊以及海洋的富营养化,成为最主要的水体面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单位面积的农药用量非常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之多,且其中有80%以上流失到水体以及空气和土壤中。
再次,农民生活造成的水环境污染也不容小觑。近年来,农村人口越发集中,小城镇以及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非常大,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来源也不断增多,包括人的粪便、厨房污水、家庭清洁污水等,此类水污染较为分散,给治理带来了困难。在农村地区,几乎普遍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使农村河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
最后,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水,其流入到农田、河沟等处,致使周边水环境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加之随意排放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二次污染。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转移,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2 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2.1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策略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不可一蹴而就,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和环境等。鉴于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加强治理,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在具体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宜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考量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为使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政府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加大宣传力度,以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状况逐步得到缓解。
2.2 农业生产带来的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2.1 倡导生态农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使农村面源污染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为此,宜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使农业清洁生产得以有效实现。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农村水环境污染。在具体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一定要合理施用氮肥,并适度增加有机复合肥以及生物肥料的用量,应用生物防止病虫害技术,使化肥以及农药的总体用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生态平衡施肥技术以及生态防治技术,使水、肥的利用效率逐步得到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生态合理、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使农业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满足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2.2 推广一体化发展模式。这里所说的一体化发展,主要是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得到同步推广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宜致力于生态养殖小区的建设以及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宜采用沼气综合利用技术,使得治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状况逐步得到缓解,并使得禽畜的粪便逐渐减量,降低其对水资源的危害,将沼渣以及沼液有效转化为有机肥料,从而使农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3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和技术
2.3.1 集中处理模式。在人口总数比较多且产生的污水量比较大的村镇,比较适宜集中处理模式。通过管网将污水有效收集起来,建设并完善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使相关污水可以进行有效排放或者回收利用。在此过程中,活性污泥法以及SBR等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2.3.2 分散处理模式。现阶段,对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的技术主要有以下种类:土地处理系统以及高效藻类塘技术、厌氧沼气池技术等,以上技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其中土地处理系统是现阶段国内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净化技术。在高效藻类塘处理系统的应用中,可将藻菌共生生物体当作净化手段,使污染物得以被有效去除。采用该种方法,不仅效果好,且实施成本较低廉。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以及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厌氧沼气池技术,其具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结合,使污水中的相关物质经过处理后有效转化为生活
用能。
2.4 乡镇企业污染治理的措施
目前,要想对县镇企业水污染进行有效防治,首要的一点就是对乡镇企业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同时应使清洁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对乡镇企业进行产业结构以及布局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污染治理,使乡镇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逐渐得到显著提升。为此,可以参照以下思路:一是对乡镇企业进行适度引导,使其向工业园区集中,以此对污染进行集中控制;二是参照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标准,使乡镇企业技术改造以及生产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得到提高,并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作用。对城镇污水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对农村水环境造成的污染的状况得以缓解。
篇3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39-02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 Countermeasures
DONG Wen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destruction intensified,the monitoring of our rural environment was strengthened.The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monitoring;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环境污染程度随之加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各地市环境监测能力也逐渐加强,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却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农、畜、水产品质量,直接危害到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包括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等)、氮磷营养物质、畜禽粪便、农膜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通过降水或人工灌溉等自然及人工行为,对农村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面源在整个污染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业源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3%,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总量的43.7%。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农业土地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体,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933.34 m2,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4 m2的警戒线以下。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亿hm2。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安全使用上限的1.93倍,耕地农药残留率达60%~70%。土壤残留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使得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致使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废氮、废磷随着土壤淋融、地表径流等进入湖泊、地下水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大量的农药有机、无机残留物在土壤和作物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已占世界化学氮肥的1/4,且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与化学氮肥的施用量紧密相关。
农膜的推广使用,致使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破坏耕地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土壤含水量,影响植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作物产量降低,破坏了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4]。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规章和标准,但因为农村地域广大,县级环境保护部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部分畜禽养殖场建成后,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2 工业企业污染
乡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但环保投入偏少,甚至有的企业未采取任何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入郊区的工业园区,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的农村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大量城市垃圾在郊外堆埋、堆放、焚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巨大。
1.3 居住环境及饮用水源污染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自来水普及率有所提高,建成一批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农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村庄的居民并不使用管网自来水,仍旧饮用水质难以保证的地下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已建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无人维护,设施运行不正常甚至停运,生活污水依然乱排,生活垃圾缺乏集中堆放、处置设施和场所等,这些依然会对农村居住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2.1 已开展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2001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2个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国57个“菜篮子种植基地”、15个污灌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开展调查,内容涉及土壤、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农产品等。
2006―2010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活动,建立了全国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及污染状况。2011―2013年开展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制度。
2009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从2009年每个省份至少监测3个村庄,发展为2013年各省至少选择1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同时在典型区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逐年扩大。如安徽省从2009年的9个村庄扩大到2014年的16个县48个村庄。
2.2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具体指标见表1。
3 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数量偏少,代表性不足
虽然农村环境监测的试点村庄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监测村庄数量已达798个,但是相对于我国60万个以上行政村来说,这个数量还是偏低,代表性明显不足,覆盖率较低。
3.2 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农村环境监测的内容涉及到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多方面,监测任务重,但经费极为有限。农村面积广阔,县级环境监测站应为农村环境监测的主体。随着国家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部分县级监测站依然没有配置适用于与农村环境监测的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基本仪器,有的县级站虽然配置有相应的仪器,或因为人员有限、无相应的技术人员操作仪器,或无相应的场所放置仪器,仪器设备只能搁置不开箱。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依然由省、市监测站完成,每次采样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5-6]。
3.3 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
空气连续监测相对于手动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监测的要求。
3.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不到位,奖惩措施有限
缺乏有力的宣传,农村居民没有深入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无法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对生产生活、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限的奖惩措施无法提高农村居民对保护环境的觉悟和积极性,乱排乱放现象依然严重。
4 农村环境监测对策
一是扩大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的范围,对监测能力有限的地区,可适当调整农村环境监测指标,逐步投入提高其监测能力,进行阶梯性扩项,最终达到全分析能力。二是根据各级监测站的特点合理分配省、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重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县级监测站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县站逐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能力要求。三是增加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四是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建立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合理堆放、有效处置。五是加强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制订奖惩措施,加强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六是加强对农村周边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控制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七是增加各种经济鼓励措施,使农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对农村水、气、土壤环境的污染。八是增加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是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大事,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变被动为主动,承担其日常监督职能。
5 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保护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生态平衡,是人类正常生存的基本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刚刚起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尽责尽力。
6 参考文献
[1] 赵晓军,王晓雯,孙聪,等.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12):128-133.
[2] 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6):1-4.
[3] 张雪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4] 吴岩,杜立宇,高明和,等.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64-67.
篇4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推进新疆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注入了很大资金支持。其中,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两级党委政府将乌鲁木齐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仅2012年,乌鲁木齐市就投入治理资金121亿元。其中,投资72亿元重点实施了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了城区189家燃煤供热单位的天然气改造,成为历史上投资最大、力度最大、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近几年新疆工业废水达标率和城市生活废水处理率都有所提高,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处理率也有所下降,尤其二氧化硫的去除率由2010年的18.94%下降到去年的47%。据了解,2013年,新疆将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完成自治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程度,规范开发秩序;加快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相关考核考评制度;推进自治区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条例、生态补偿条例。力争全疆75%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建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
二、对新疆环境污染发展现状的总结与建议
伴随着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大量的资金投入,新疆地区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然也收到一些值得肯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并且相当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疆工业技术水平和“三废”处理能力都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环境污染,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远远不够,环境治理的形势依旧严重。为更快的扭转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这几年的现状给出以下建议:
1升级产业结构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地区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型工业结构,但是工业结构是一把双刃剑,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业形式才能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逐步脱离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生产技术,通过设备的优化和更新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倡低排放的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新疆环境监管的能力薄弱,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不深。在当前发展速度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设施得不到很好落实,环境执法与监管不到位,仍然存在环境准入把关不严等问题。虽然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离理想的状态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所以必须继续加大对环境的监管力度以及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5
关键词:农村 环境 污染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8-136-0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而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污染更为明显,已经严重阻碍农村的社会发展。农村污染不仅威胁到了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故对农村环境不容忽视,必须下大力予以解决。
1 我国农村污染的现状
1.1农业生产污染影响面广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地膜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平均每平方公里用量达40t,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km2的安全上限。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不仅污染耕地且直接威胁人群健康:大棚农业的普及,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农膜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另外农作物秸秆的季节性焚烧或随意丢弃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
1.2畜禽养殖业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我国近几年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养殖户对畜禽养殖业的兴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大部分建在水源保护区内,随之而来的养殖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畜禽生产过程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可以说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据测定,一个万只养鸡场年生产粪便360吨,一个百头养牛场年产粪便680吨,一个千头养猪场年产粪便达2000吨以上。此外,污染还来自畜禽养殖户的一些废弃物,如洗刷用具、病死畜禽、孵化残余物、霉变饲料等。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小规模养殖散户养殖在农村随处可见,粪便随意排放,对土壤大气水体污染严重,畜禽粪便中所含的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二是养殖场地与人员居住地没有合理分开,对人健康影响大;三是对畜禽污染的处理缺少政策扶持;四是由于农村小型养殖业多大规模小、条件差,技术落后,对畜禽卫生防疫及消毒不严密,一旦发生畜禽疫情,甚至可能出现人畜(禽)交叉感染,给农村的环境卫生及农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1.3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处可见
由于农村很少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再加上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生活垃圾随手乱扔,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据统计,在广大农村,每年产生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致使一些河道、沟渠、池塘都成了垃圾场。这些垃圾有一次性塑料袋、塑料餐盒,一次性的卫生巾、尿不湿,有废旧的塑料玩具、废旧电池,有破旧淘汰的衣服家具用具,等等。这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很难自然分解。另外,每年产生约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极易滋生蚊蝇、诱发疾病。
1.4农村的企业污染重视不够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完全协调统一起来,一些企业(不光是乡镇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破坏。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私心”在农村像小造纸厂、小水泥厂、小砖厂、小塑料厂、小涂料厂、小电镀厂、小煤矿、小矿山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小乡镇企业依然随处可见。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的资源(如土地,水)越来越紧张,环保“门槛”越来越高,很多大企业的生产基地或分厂正在逐步转向广阔的农村。再加上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小工厂小作坊似的私人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正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
2 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我国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如环保专项治理资金的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时征地低价或无偿、运行中免税免排污费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污染源治理的环保专项治理资金。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普遍财源不够,难以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就造成了农村聚居点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
3 改善农村环境恶化的建议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中,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善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3.1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境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营造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逐步引导农民改变生活陋习,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对村民、企业经营者和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3.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应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将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积极主动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中央、省、市的专项资金投入,重点解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问题。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采用多种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引导村民建设居民小区,逐步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以便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整治农村河沟池塘污染,保护村庄现有水源,发挥河沟池塘的自然环境净化能力。
3.3及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坚持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处理,从源头杜绝污染问题。对乡镇生活垃圾采取“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处理模式,提高垃圾收集覆盖率和集中处理率,对不具备条件的偏远乡镇生活垃圾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3.4采用先进农业生产和养殖技术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集中建设集畜禽饲养、粪便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养殖场,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和废物综合利用双赢的目标。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化、生态化、无害化。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效率。对规模小的养殖场,可采用沼气转化的方式处理污水和畜禽粪便,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走干湿分离的路子,把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尿液沼化治理后还田,把污染源变成肥料,同时继续推行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的方法,切实改善土壤环境。划定禁养区和非禁养区,扶持规模养殖场,控制小型养殖场,走农业加工业、种植加养殖的循环经济之路。
篇6
1.1秸秆燃烧导致大气污染由于在饲料、还田及化工领域对秸秆的再利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农村农作物收获季节,大量秸秆杂草无法处理,农民常偷偷燃烧秸秆,致使有毒烟尘大量释放,农村大气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居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1.2工业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乡镇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招商引资。而这些发展中的乡镇企业却缺乏统筹规划,布局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污水和废气排放肆意。乡镇政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予制止,使这些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成为农村环境的最主要污染源。
1.3城市工业转嫁农村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重污染企业无法在城市生存,借农村招商引资,转移阵地。而地方政府仅从财政税收为出发点,忽略这些重污企业的环保基础设施。
2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环保意识淡薄长期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使农民环保意识较差,对于国家违禁的药品仍然滥用,对于环境的破坏现象认为与己无关,只顾当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地方基层干部只追求经济上的发展,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使经济发展和环保关系脱节。一些乡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较低,不能从源头与生产过程中严控污染源,对于已发生的污染事故存在侥幸心理,并对环保部门的执法监督加以干扰。
2.2农村环保法律缺失由于我国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都是分散在其他的法律文件之中,并且内容也只是概括性的,还没有专门针对性的规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在农村环保执法和整治环境问题的工作中难以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如果农村的生存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遭受严重制约。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农业现代化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繁荣稳定的基础。
3.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意识到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对农村中小学生从小灌输环保意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营造环保氛围,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文明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改变牺牲农村环境、破坏农村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3.2控制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在农村推广使用高效率、低毒量、少残留的化学农药、化肥和防治作物病虫害的高新技术,严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制定相关使用标准体系,使农产品安全检测和监管得到保障。对于畜禽养殖业,形成集中规模化,提高畜禽粪便的处理技术,可以发展农村沼气,把畜禽粪便减量、无害、资源化,使其得到综合利用。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农业。做好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填埋,河道的清理,如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和控制水土流失。认真展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改变逐村的生活环境,努力做到使饮用水源得到保护,固体废弃物、人畜粪便等污染得到综合治理。
3.3推广农业生态工程,加快环保农业发展结合农村自身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利用环保农业技术,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的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农村环境得到真正的改善。相关部门要加大开发研究环保农资用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生态农业得到利益最大化。同时,政府、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增进与农民的相互配合,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在维持农村生态和谐、保护农村环境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这是农业调整的方向,是促使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3.4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在农村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对待具体的实际情况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待制造环境污染的对象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使农村环境生态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农村环境的治理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真正实现农村环境的生态保护。
3.5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在农村环保问题上,建立监督机制,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对环保资金的流动进行监督,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资金切实用在农村环保上,使农村污染治理和预防得到保障。
4结语
篇7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策
1 我市农村环境现状
1.1 村容村貌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各种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然而由于各村的垃圾存放点设置不合理、清运不及时,进而导致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废弃杂物乱堆乱放;再有就是由于我市的好多农村处于石家庄市的周边,随着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市里好多拆迁后的建筑垃圾被转移到各村的周围,造成了村容村貌的“脏乱差”,严重破坏了我市农村的环境质量,危害着村民的身体健康,恶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1.2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
作物秸秆占农作物产量的50%以上,是非常丰富的能够被直接利用有机资源,据调查,我市每年都收获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然而这些可利用的作物秸秆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到处堆放、日晒雨淋、腐烂变质,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农作物秸秆被就地焚烧,这样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还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硫和飘尘的浓度,严重的破坏了大气环境质量。
1.3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很多农作物由零星种植发展到规模种植,由自然状态发展到精耕细作,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不合理使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土壤结构遭受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陷入恶性循环。[3]这些不仅导致蔬菜、粮食等农作物农药残留很多,还使农业的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1.4 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环境执法力度的加大,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纷纷向农村转移,有些乡镇急于摘掉落后经济的帽子,对招商引资的项目往往不加选择的引进,导致一些耗能大、污染重的项目得以开工生产。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工艺落后、管理水平低,污染物排放量比较大,且治理效率较低,他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企业利润的增长。这种污染的转移,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1.5 矿产资源
人为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开山炸石、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而这些采石场、砖厂等矿山资源型企业,普遍规模小、能耗低、生产设施简陋,采挖不规范,废渣乱堆乱滥放,尤其是废弃砂、石、土,既未设立专门的存放地堆放,也未建设拦坝,大多堆放在山坡荒地,风吹扬尘,雨淋冲刷造成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既破坏了自然环境,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还给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2 解决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2.1 强化宣传,提高我市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目前我市农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因此人为的、随意性的破坏环境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借助“六五”世界环境日,在农村的集市、人口密集的乡镇等地,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
2.3 严格控制重污染项目的建设,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治理力度。
各职能部门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投资项目再大,环保不过关,也绝对不能落户。在项目建设中各部门按照审批要求,督促建设项目严格按照“三同时制度”进行。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快企业升级改造和进一步的深化治理。乡镇企业的规划应该相对集中,由政府主导和建设污水处理厂或者是垃圾处理厂,实行排污收费制度,这样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减轻乡镇企业的压力。
2.4 开拓创新,依靠科技的力量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依靠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采取秸秆还田,作物倒茬轮作和生物固氮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低毒高效农药,扩大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面积,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使农村经济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达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机统一。
2.5 全面推进村镇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发展使用清洁能源,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保护机制。对乡镇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考核排队,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畜禽养殖污染、饮用水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
2.6 大力推进生态示范保护工作。
为了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建设,我市编制了《鹿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全市13个乡镇区全部完成了城镇环境保护规划,获鹿镇创建了国家级优美小城镇,铜冶镇完成了省级优美小城镇的创建工作,曲寨村创建了国家级生态村,全市80%以上村庄完成了文明村的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示范村寨,创建环境优美新农村等形式,发展一批生态致富、生态脱贫、减少污染的生态示范点,进一步推动乡村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泽.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2]王艳锦,王博儒,张全国.秸秆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9(7).
[3]程波,张从.农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林涛,李倩,张佳,韦海民.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5).
篇8
【关键词】燃煤;SO2;现状;对策
煤炭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为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由煤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最明显的是由SO2形成的酸雨污染。下面,介绍平顶山地区燃煤SO2污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 燃煤SO2污染现状
所谓的SO2污染,严格上说是H2SO4雨污染。SO2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后与O2接触,形成SO3,而后SO3被水蒸汽吸收,形成H2SO4,最后H2SO4随雨滴降落到地表,即通常说的“酸雨”。
燃煤工业锅炉是矿工区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据统计,平顶山地区目前有燃煤工业锅炉210 余座,工业窑炉90余座,炼焦炉 30余座。多数建在生产矿,吨位不大,操作管理水平差,热效率低,多为原煤散烧,有除尘设备,大部份无脱硫设备。炼焦炉归十几家焦化企业所有,除几家大型企业的炼焦炉有完备的脱硫设备外,大部分脱硫设备不完善或无脱硫设备。工业锅炉、窑炉和炼焦炉是平顶山地区燃煤SO2污染的主要来源。
2 造成SO2污染的原因
SO2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煤炭的使用、转化及加工的各个环节污染治理未达标造成的。SO2的排放量与煤炭的消费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6,而平顶山地区是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和建材为主的工业城市,煤炭是主要原材料,在转化的过程中必须产生大量的SO2,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1)工业用煤的不断增加。平顶山地区有210余台工业锅炉,90余台工业窑炉,随着用煤量也与日剧增,大部分工业锅炉要么是烟气除硫方面的设备工艺落后,要么是根本没有除硫设备。
2)生活用煤的不断增加。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占80%的农村居民的主燃料由原来的秸杆改用煤炭。虽然生活用煤量不大,但没有除硫装置,产生的SO2对空气SO2污染不可忽视。
据统计,2007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3797716万标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41592吨。其中,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30101吨。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491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市的煤炭的需求量也日益剧增, SO2污染严峻形势可想而知。
3 防治措施
有效控制SO2污染的方法和手段如下:
3.1 实施燃煤锅炉综合整治
分期分批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各类工业锅炉,加强锅炉脱硫治理,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小机组。2007年对姚孟发电公司2台机组和平煤集团坑口电厂1台机组进行了脱硫治理。对燃煤锅炉煤质实行严格控制,要求硫份不得高于0.5%,灰份不得高于35%;对203套锅炉烟尘处理设施加强监管,确保其正常运行。取缔了市区的24台锅炉。督促关闭了9家23台总产能46.2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闭了6家16条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关闭了天宏焦化公司66型焦炉和10家耐火材料厂。对14家焦化企业实施了综合整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市SO2排放量由2006年149014吨减少到2007年的141592吨,使全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3.2 加强洗选加工
洗选煤是降低煤烟对大气污染的重要保证。据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统计,原煤中硫的50%~80%是以黄铁矿的形态存在的,通过分选可以脱除原煤中30%~60%的黄铁矿,减少污染物SO2的排放。应尽可能回收利用在洗煤过程中产生的洗中煤、煤泥和硫铁矿等副产品,避免二次污染。政府应采取鼓励政策,加大对国有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投资力度,降低民营企业进入煤炭洗选加工行业的门槛,以扩大平顶地区煤炭洗选加工的总体能力。
3.3 加强运销管理
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有的省份大部分是高硫煤资源,有的省份大部分是低硫煤资源,这就要求产高硫煤的企业要引进低硫煤进行配煤加工,同样,产低硫煤的企业要引进高硫煤进行配煤加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商品煤规定的硫份指标。有些企业不免以图私利而不进行煤炭配煤加工就进行交易,所以,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部门,对产煤企业的煤质进行时时监控,让商品煤的煤质达到规定的硫份要求才能进行交易。从调运计划入手,做到煤炭分装、分贮、分卸、分运,通过对硫份指标的要求,对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行业规范。
3.4 加强脱硫技术革新
加强脱硫技术革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原煤洗选过程中的脱硫技术。在洗选煤过程中最高可以除掉75%以上的硫,但是由于国内的洗选除硫技术差,脱硫效果不是很好;其次,是燃烧过程中的除硫技术不够成熟,造成脱硫剂吸收率和固硫剂固硫率都不高;再次,就是燃煤气的脱硫,虽然我国的燃煤气除硫技术相当可以,但是从整体上说还不尽如人意。所以,市政府要给企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给予绿色通道等,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从煤燃烧的整个流程中把大部分硫除去,从而达到降低SO2污染的目的。
3.5 普及洁净煤应用技术
篇9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但同时,农村的环境状况也在每况愈下,这主要由于我国农村法律制度的缺失、农民的环境意识比较淡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将从不同的层面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1、农村环境污染成因
1.1、环境意识淡薄
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低,长期以来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随意处置农业废弃物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乱倒、畜禽乱放、死畜乱扔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常见,基层农村管理者忽视了环保工作的法律强制性,使现存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具体工作中被政策化,其灵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以及规范性,这就造成了我国的新农村环境保护遇到重重的障碍,农村的环境污染持续恶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来,在我国农村,比如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对畜禽烦人养殖已经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的养殖,而对于工厂化的养殖,使得禽畜粪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比较低。与此同时,在污染排放的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也就变得更加严重。
1.3、法律体系缺失
多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其中包括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但是该体系建立的立足点往往是工业污染,虽然涉及了农村环境保护,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规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农村发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国农村法律体系的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业环境虽有涉及,但都比较简单,而且未能将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重要环境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这就使得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国农村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1.4、乡镇企业污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系列富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乡镇工业企业以及畜牧养殖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农民增加了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这其中,乡镇工业存在着数量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等问题,很多乡镇企业缺乏防污治污设施,而大多数的畜牧养殖企业经营管理也多比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现了大量粪便得随意堆放等现象,造成养殖场周边水环境亚硝酸盐、大肠杆菌等指标的严重超标,威胁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现代化农业生产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业生产都采取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以资源的浪费为农业发展基础,再加上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过度的使用土地资源,这给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严重的危害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结合我国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很难做到将生活垃圾的分类,绝大多数农村生活环境比较差,与此同时,村镇的环卫基础设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丢弃等严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时,城市垃圾向农村的转移,也严重污染了当地的土壤、水源,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长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国农村,农用塑料薄膜是农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虽然地膜覆盖技术的普遍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残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残留薄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残留薄膜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会改变或切断土壤空隙的连续性,阻碍土壤水分的迁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终致使农作物产量烦人下降。
2.3、重金属污染
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属离子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随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渗入土层,对土壤,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所产的农作物无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放的重金属都是农村环境的污染源,这些企业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癌症村”越来越多,根据统计,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发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这些事件中,农村是主要受害地区,农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农药污染
现在我国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对农药的大量运用较大程度地污染了环境,给人们的粮食留下了致病的隐患。目前,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其实在实际上喷洒的农药只有少部分的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则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气中,这些不仅造成药剂浪费、地力下降,而且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3、农村环境问题治理原则
3.1、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虽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乡环境同属于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然而中国环境保护长期侧重城市,使得农村环境的不断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彻底的改变环境保护轻农村的倾向,把城乡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位,统筹规划。比如制定环境卫生标准以及责任区的制度;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的建立、实施;加强农村的环保宣传工作,发挥村民自身的力量来美化生活环境。
3.2、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化的发展战略,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农村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环境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原则。
3.3、村民自治的原则
环境的保护应该以教育为本。首先,在农村各中小学开展绿色进校园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其次,对广大村民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动员村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引导村民关注、支持环保工作,提升农村整体环境的质量。
4、农村环境治理对策
4.1、增强环保意识
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以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在平时通过多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开展环境保护技能的培训,使农民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与诉求,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
4.2、完善环境监督法律体系
要做到重视农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根据实际制定出完善的约束性法规政策。在国家层面需要制定环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态保护方面的内容;在地方层面上可制定专门性的农村环境保护地方性条例,对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内容作出全面具体的规定;完善相关政策,以已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系统分析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具体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4.3、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
要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在近郊农村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统;在远郊乡村,可利用湿地以及沟塘等就地处理或者开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
4.4、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机制,防止污染转嫁;针对我国农村的特殊情况,制定更适合于农村环境现状及发展的法律规范,提高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法律的现实操作性;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与投入机制,全面贯彻“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环境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根据实际,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治理,使得农村居民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知栋,位蓓蕾,李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1:4-7.
篇10
【关键词】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
0.基本概况
温瑞塘河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主河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它对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
1.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温州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温瑞塘河水系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水系存在诸多的水环境问题:
第一,温瑞塘河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由于生活、工业、农业污水等长期大量排入温瑞塘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超过温瑞塘河的水环境容量,导致河道水质日益恶化,有的河段污染十分严重,黑臭现象突出,而且三级河流污染程度最严重。
第二,温瑞塘河河床淤积严重。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导致温瑞塘河河床淤积,致使温瑞塘河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也造成大量的内源污染。
第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需求的增长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长期以来,由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等产生的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
2.温瑞塘河污染成因分析
造成温瑞塘河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等污水长期大量排入,造成温瑞塘河污染严重。部分市民环保意识较差,向河中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畜禽养殖业面广量大,畜禽粪便对温瑞塘河造成严重污染;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也对温瑞塘河造成污染,促使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第二,河流底泥对温瑞塘河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
3.整治措施
3.1引水冲污
针对温瑞塘河自身无清水补充,水体自净能力较差,导致水体发臭发黑的现象,可以通过引入清水置换河道水体达到改善温瑞塘河水质的目的。温瑞塘河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市区河道常年大面积黑臭现象得到一定的遏制,综合调水功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3.2清淤
定期进行疏浚清淤,保持河床深度,保持河水清洁。疏浚清污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并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施工方法。污泥的消纳办法:一是征地、借地堆放;二是利用河道疏浚的泥土将地势低洼的易涝农田填筑加高等。
3.3截污纳管
针对目前已存在的各种排污口,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截污。第一,城镇地区沿河专门设置截污管,统一纳入城镇排污体系。第二,对于没有条件建排污系统的零星村庄,修建截污管,生活污水要统一进行初步处理后,经排污管就近接入附近城镇排污系统。第三,对于工业废水,由企业自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人城镇排污系统;第四,加强对沿河排污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企业非法排污行为。至2011年12月底前,温瑞塘河沿岸30个片区(合计32平方公里)完成截污纳管建设任务。
3.4采取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措施
根据温瑞塘河的实际,进行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河道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技术与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技术两大类。
外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技术主要通过污、废水的集中处理与构建生态河堤来实现。而构建生态河堤,是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调节水量与滞洪补枯等优点。
内源性营养物质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生化处理技术与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等三类。
生态工程技术中的引水稀释、生态疏浚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生化处理技术包括光催化降解法、杀菌除藻等措施。光催化降解法,通过在水中加入一定的光敏半导体材料,利用太阳能净化污水。杀菌除藻是利用化学药品来控制藻类,是快速有效的传统除藻方法,但只能作为应急措施,同时要及时打捞死亡的藻类。
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包括人工曝气技术、水生动植物修复技术、生物浮床技术与生物膜处理技术。人工曝气是较常用措施,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水生动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水生动植物吸附、吸收、转化等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可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生物浮床技术,是人工构建生物浮床为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环境,来消减水体中污染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生物膜技术,生物膜表面积大,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3.5管理措施
温瑞塘河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做到职责分明,形成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各项工整治作顺利进行,并继续加强宣传动,提高沿岸群众的环保意识,人人参与护河行动。
4.结论
温瑞塘河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温瑞塘河日趋严峻的水环境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整治温瑞塘河污染,应从引水冲污、底泥疏浚、截污纳管以及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温瑞塘河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温州人民还我“江南水乡”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林孝悌,郭文明.温瑞塘河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水利水电技术,2001,32(2):58-61.
[2]李军,应舒.温瑞塘河市区河道引水冲污工程的水利调度研究.温州大学学报,2006,2:88-90.
[3]徐一剑,曾思育,等.基于不确定性分析框架的动态环状河网水质模型—以温州市温瑞塘河为例.水科学进展,2005,16(4):574-58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