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叶圣陶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叶圣陶的故事

篇1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感确良;意象;意境;语言;抓住意象;入情入境

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

一、利用时间

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

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方法

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上邪》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来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篇2

[关键词] 五指毛桃;补骨脂素;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R28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029-02

Determination of psoralen in Radix Fici Hirat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marke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N Ling1, WU Hua-bi1, LIU Sha1, LIANG Wei-yan1, YANG Wen-hao1, MA Ji2*

(1. Shunde Polytechnic, Guangdong Province, Foshan528333, China; 2.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Radix Fici Hirate from different regions and markets in Guangdong Province. Methods: HPLC with Agilent Hypersil C18 column ( 4.0 mm×250 mm, 5 μm) was used, CH3CN-H2O(35∶65) was used as mobile phase with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as set at 246 nm. Results: A good linearity of psoralen was at the range of 16.0-248.0 μg/ml(r=0.999 2),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2.08%,RSD was 2.17% (n=6).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with strong specificity ,it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dix Fici Hirate.

[Key words] Radix Fici Hirate; Psoralen; Determination

五指毛桃(Radix Fici Hirtae)为岭南著名常用草药之一,且为药食同源植物。其俗名为牛奶木、土黄芪、火龙叶、九龙根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77版收载[1],以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植物粗叶榕(F. hirta)的根入药,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风湿痹痛、产后无乳等症。在广东地区,民间常用五指毛桃的根煲汤,称之为“南芪”,应用历史悠久,保健作用广为认可。近年来有关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证实,补骨脂素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凝血、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2-7]。为分析广东不同地区野生或市售五指毛桃的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广东不同地区野生五指毛桃根茎叶中补骨脂素的含量和广东不同地区市售或农家自售五指毛桃药材中补骨脂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1仪器与试药

1.1试药

药材[采集于广东不同地区野生品种(详见表1)或购于广东不同地区市售及农家自售产品(详见表2),经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鉴定为粗叶榕Ficis hirta Vahl.,按实验要求,取各部洗净,晾干,干燥后粉碎备用];补骨脂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9-200512,供含量测定用);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1.2仪器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Agilent Hypersil C18(4.0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45 n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补骨脂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69 μg的溶液,即得。

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五指毛桃供试品粗粉1 g,精密称定,加甲醇10 ml,超声波提取30 min,定容至10 ml,0.45 μm滤膜过滤,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4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补骨脂素对照品适量,用甲醇准确配制成浓度为16.0、31.0、62.0、124.0、248.0 μg/ml的溶液,进样10 μl,每一浓度进样6次,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浓度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补骨脂素标准品回归方程为Y=158.77X-1.112,r=0.999 2(n=6),线性范围为16.0~248.0 μg/ml。

2.5精密度试验

取62.0 μg/ml的补骨脂素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10 μl,连续测定6次,用峰面积计算其含量。结果表明,RSD为1.36%,该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6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每隔3 h进样一次,共测定8次,结果RSD为1.16%(n=6),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相对稳定。

2.7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五指毛桃粗粉0.5 g,共取6份,分别精密加入补骨脂素对照品,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2.08%,RSD=2.17%(n=6)。

2.8样品测定

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10 μl,按外标法计算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表2。

表1 广东不同地区野生五指毛桃根茎叶的补骨脂素含量

表2 广东不同地区市售或农家自售五指毛桃的补骨脂素含量

3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广东不同地区野生五指毛桃药材(根)中补骨脂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信宜所产者最高,为1.197 6 mg/g,化州所产者最低,为0.385 1 mg/g,这与以往报道所得结果近相一致[2-7]。本次试验所采集样品季节相同,时间相近(2008-02-09~2008-03-03),样品质量优良,植株大小均匀,根、茎、叶齐备;且试验条件稳定,技术成熟,减少了部分外界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可比性较强。故进而推测不同产地的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含量差异较大,药材质量差异也较大。因此,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五指毛桃有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和药材质量控制措施。

广东不同地区野生五指毛桃根茎叶中补骨脂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根的补骨脂素含量最高(1.197 6~0.385 1 mg/g),叶中较少(0.025 5~0.001 3 mg/g),茎中含量几乎无或极低。这与广东民间使用五指毛桃以根入药的习惯相吻合,也为岭南草药临床应用经验提供了现代科学的佐证。同时,也提示通常被抛弃的五指毛桃叶仍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在对广东不同地区市售或农家自售五指毛桃补骨脂素含量的测定中,样品均选用无霉变、大小粗细相近、当年所采的根,并标明市售本地品、外地品或农家自采自售品。测定结果表明,其补骨脂素含量差异明显,以揭西市售本地品最高,为0.967 4mg/g,揭西市售外地品最低,为0.269 4 mg/g。同样说明:广东各地市场所售五指毛桃药材质量差异也较大。需要采取必要的质量监控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90.

[2]周蒿煜,韦家福.HPLC法测定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含量[J].中南药学,2004,6(2):341-342.

[3]陈勇,甄汉深,陈美燕.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2,25(4):265-266.

[4]刘春玲,徐鸿华,许小峰,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含量[J].中药材,2004,27(8):582-583.

[5]秦雪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含量[J].中国医师杂志,2006,8(2):270-271.

[6]温玲,吴华碧,杨文豪,等.不同叶型不同采收部位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含量的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3):687-688.

[7]温玲,徐刚,杨文豪,等.岭南草药五指毛桃研究概况[J].中医药信息,2007,24(1):18-20.

篇3

提到《红楼梦》就不能不提到《红楼梦学刊》,提到《红楼梦学刊》,就避不开俞平伯、叶圣陶和顾颉刚。这张照片就摄于1979年5月20日《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大会上。1979年5月20日,《红楼梦学刊》编委会成立,俞平伯(右图中)、叶圣陶(右图右)和顾颉刚(右图左)三位老人均是编委。这三位相交半个多世纪的好友再次相聚一起,无比兴奋。这张照片也是三位著名学者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珍贵留念。

俞平伯,原名俞铭衡,字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他开始对小说《红楼梦》感兴趣是在1920年,那时他正赴英国留学,与他的同学傅斯年同船,为了解漫长的途中之寂寞,他们两人开始读《红楼梦》,谈论《红楼梦》,并对此书有了深一层的了解。1921年,俞平伯由欧洲回到北京,那时正发表他的《红楼梦考证》,顾颉刚先生亦正致力于《红楼梦》研究。这引起了俞平伯对《红楼梦》研究的兴趣。顾颉刚那时常去京师图书馆查找有关《红楼梦》的资料,找到了曹寅的著述、曹家的家世。俞平伯就常到顾寓探询找到的材料,他们以此进行讨论和研究。后来顾颉刚回南方去了,他们二人就以通信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从此之后,他们每周必作一长信。当年两人兴致极浓,不足四个月,两人的信稿已装订了好几本。1922年夏初,俞平伯在通信的基础上整理撰写出一本《红楼梦辨》,顾颉刚为之写序,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4年3月,俞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秋,一场轰轰烈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开始了,俞平伯成了众矢之的,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一开始,俞平伯就被抄了家。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学者,特别是华裔学者渐渐多了起来,不少人都打听俞平伯的消息,有些人甚至要求会见俞平伯。在的亲自关怀下,学部当局不得不给俞先生调整住房,补发工资。

1975年9月,在俞平伯尚未获得彻底时,总理就邀请俞平伯参加国庆招待会。会后不久,俞平伯因脑血栓引起中风,导致身体右侧偏瘫。

照片中俞平伯身坐中间沙发,那时他已抱病在身,故在这次大会上未作发言。而顾颉刚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他认为“《红楼梦》研究六十年中形成之各派,至今日乃团结,可在学刊各各表示己意,不复厚彼而薄此,亦一可纪念之事也”。他还将五十年前自己所抄录保存的与俞平伯讨论《红楼梦》的往返信件交《红楼梦学刊》发表。事隔一年半,1980年12月15日,顾颉刚病逝。俞平伯在悼念诗中写道:“昔年共论红楼梦,南北鳞鸿互唱酬。今日还教成故事,零星残墨荷甄留。”

与俞平伯已有半个世纪深厚友谊的叶圣陶,在俞平伯因“红楼梦研究”被批判的三十多年里,在生活中给予其种种关怀与帮助,从未执笔参与批判。1975年10月,叶圣陶获悉俞平伯下肢麻木,随即不顾自身年老体弱、视力严重衰退,摘取了庭院中的前往探望。过了十天,得俞平伯来函,又作《咏菊》诗以报。1976年5月,叶圣陶亲自校订与标注《红楼梦》前二十回。1985年5月,叶圣陶肝病复发住院,俞平伯带了自编的《俞平伯旧体诗抄》探望老友叶圣陶,要求为其写序。叶圣陶躺在病床上一口应承。为了完成老友嘱托,他索性放弃了治疗,自己口述,让孙女逐句记录。完篇后再进行口改,竟花了八九天才完成这篇序文。■

篇4

老教材的受欢迎,其实只反映了人们对现行教材的不满和无奈。长期以来,国内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标准、教学要求是全国统一的,这些“大一统”的教科书只是向学生们灌输意识形态观念和大人们思想理念的工具。近年来,虽然教材不再全国统一,但僵化教条的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和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教科书中的内容都是教育者想要学生们了解的,而不是学生们想了解或者是应该了解的,这样的教科书自然很难得到学生们的欢迎。国内有人将现今中小学教科书的问题归结为4个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可谓是说到了要害处。

西方有人说:“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可是一打开书本,你会发现你有了翅膀。”教科书是用来教学的范本,但却失去了大众的信任。如果功利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体制和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不改变,就不可避免地会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受教者,把教材看做成人意志的传声筒。这种情况下不可能编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教材,4个缺失也不可能填补。就算真有好的教科书,如果按照应试教育体制下“大一统”的教学方式去教,学生一样感受不到其中的真、善、美,一样无法喜欢,也很难从中收获教益。

我们需要的是叶圣陶那样把孩子当做平等对话主体的理念,那种对孩子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而不仅仅是叶圣陶的教科书。叶圣陶等人的教科书固然是经典,但是却不是解决当代教科书问题的出路。如果不能直面现实,逐步解决中国教育的系统性问题,只寄希望于过去的经典教材,指望前人帮我们解决问题,只能是缘木求鱼。

篇5

一、教育小说分析

国外的教育小说较多的是理论和论著,主要是介绍国外教育小说的论述和研究现状。多数都是从教学发展和教育学的角度入手,虽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相对文学性就差很多啦。而中国的教育小说,因为概念本身性质捆绑,所以有的也只是对西方的仿造,仅限于从教育原理、教育史和教育法规等方面对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等一些方面进行讲述,而忽略了小说本身的文学性。近年虽然有些有分量的研究是关于教育的小说或论文,也有《歧路灯》等几部关于教育的古典小说。对于现当代的教育小说领域,还有待开发。中国教育小说主要是批判一些教育弊端的和讲述青少年如何成长经历和表现的小说。中国教育小说大体分两类:一和西方教育小说的关念相类似,主要以表现青少年如何成长的经历;二突破了西方教育小说的观念,主要是叶圣陶的敲击中国教育问题的弊端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两种形态的教育小说并存发展:教育问说和教育成长说。一般教育小说有自传性、批判性等特征。

二、中国教育小说代表作品

(1)叶圣陶先生的创作

叶圣陶是一个表现现实主意的作家,他的作品严禁、厚重、深沉。他通过教师形象类和儿童形象,向人们展示了残酷而又真实的教育现实。在他的小说里,有着既可悲又可恨的教师们,有很多教师根本不具备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只是在教育界里混生活来得以求生存。如《校长》中的三位老师,好赌成性,但校长的感染下,曾洗心革面,学校也呈现出过一段欣欣向荣局面,怎奈受旧势力的影响,他们还是重蹈覆辙,使很多师生也都有这种坏习惯。还有很多教师本身是向善的,由于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一直在矛盾间徘徊,他们精神几乎崩溃。叶圣陶在《脆弱的心》中用徐、莫两位想法提出,什么是教学的趣味?其实寻找教学趣味就是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当时普遍性的矛盾正是徐、莫二人论形象的实际化,许博士的演讲则是对当时的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和认知水平在社会学上的解答,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校长》这篇小说中中,想让这种理念得到实践,他让校长开展了实验教育,如让老师多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写小新闻等。可惜实验最后失败了,叔雅校长也无奈地给陈、华、佟三位害群之马续签了应聘书。为了揭示深刻、严酷现实,叶先生在批判这些教师的弱点时,也多次表现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叶先生也体现出他们的悲剧不可避免。

叶圣陶准确地写出这些教师所受到的种种压迫。《饭》中的主人公,为了饭碗,为了生存,被学务委员勒索、敲诈,以致经常挨饿。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都是被压迫者的真实写照,他们结局是那么的真切,却又触目惊心。而面对压迫这些人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默默忍受、奴性十足、苟且偷安、开始反抗,但反抗是那么动摇不定、软弱无力。然而在教育的其它主体如青少年,叶圣陶对他们生活际遇深表同情,也寄予了相当的理想。《祖母的心》以老式家庭教育让儿童成为落寞的孩子;《义儿》写旧的学校教育和家庭制约下,使他的性情没有良好,健康的发展:《一课》则以另一种形式表现爱自然,爱幻想的孩子在课堂里心里,用比较含蓄的手法批评了老式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叶圣陶也寄予了很多理想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描绘着孩子们的本性。以上表现叶圣陶在描写儿童苦难的小说,与别的同情类和人道主义小说有了本质区别。叶圣陶把孩子的苦用笔放到理想上,他相信:无论孩子多么穷苦,只要能在自然天性下自然成长,就能最后走到光明,虽然这光明一厢情愿且有点虚幻,但这是叶圣陶现实中的理想。

(2)冰心教育小说----爱的哲学

冰心,在现代作家中是最具童心的,在她笔下创作出非常优秀且大量的文学作品,它们美丽恬淡、清新自然、新奇幽远,如春雨般的滋润着儿童心灵健康成长。所以,冰心成为他们启蒙老师和知心朋友。冰心小说寄予的教育理念是自我的,独特的,冰心相信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力量是“爱”。作为一个家庭宽裕,生活无忧的女子,冰心却写下了《三儿》、《最后的安息》、《是谁断送了你》……等很多关于苦难儿童的作品,当然这不是冰心所熟悉的,所以表现出来的儿童性格也不充分,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是“问题儿童”。以上几部作品是冰心表现自己问题小说其中的一面,是问题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她所表现的首先是社会问题然后才是“问题儿童”的性格。从严格上来讲,他们的文学形象还不够活跃。五四时期的作家们很少去描绘这些幼小心灵。他们只关注到压在这些孩子身上的某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对孩子的心灵迫害如何,就涉及的相当少了。从《寄小读者》我们可以推断出冰心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寂寞》和《离家的一年》两篇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她对没有病痛,没有贫穷,生活无忧无虑的儿童形象是她所熟知的儿童形象。真正能表象冰心所独有风格的是“天使儿童”。在这些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她的教育观点“爱”。用对孩子的扶住、温情和周围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温馨和快乐。这就是冰心在这类作品中表现出的母性的最高情怀。她相信只有得到爱的孩子,才会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爱生活,爱人类、更爱和平。冰心一直都在强调“母爱”,赞美“母爱”。母爱是不图回报的,无条件的,是自然、纯洁并神圣的。冰心把这种爱升华为超现实、超伦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她用诗人美丽情怀来抒写“母爱”,编织关于“母爱”的故事。为儿童建立一个、优美舒适且轻松愉快的美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还有对儿童做有益于儿童自身性格良好发展的练习。这就和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的主导思想不谋而合。#p#分页标题#e#

在冰心看来童年里有许多习惯和印象是无法改变的。她的气质、人格给她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冰心自传•我的童年》中,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叙述训练和环境是怎样影响她性格的。她在儿童时期虽然没有玩伴但在和谐的家庭中母亲视她为掌上明珠,父亲的随和,闲暇时和女儿一起玩耍。父亲没有要求她穿耳孔、缠足等,而是把她当作儿子,只让她对封建的育人观念得以淡化,使其性格自然发展形成,没有受到摧残和扭曲,也让她养成一种恬淡、且返乎自然的性格状态,冰心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儿时没有玩伴。

冰心把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塑造的完美化。她们大多温柔美丽、心地善良、稳健端庄,活泼大方、她们充满活力,她们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和才能,赢得了女性本该有的尊严,以事业上的成就,获得了敬重,以真挚爱得到孩子们永远的爱戴。代表作品有《两个家庭》,《别后》,《第一次宴会》,《我的学生》,《离家的一年》,《寂寞》等,这些作品里都是有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存在,她们的尊贵不凡的高雅气质都是用好的知识熏陶和家庭教育带给他们的。冰心小说舒缓、清新、充满爱,在这个时期,是爱的时期,王统照也有同样的一系列关于“爱”的教育方面的小说,但思想性和文学性远远不如冰心,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多讲啦。

篇6

关键词:高职 文言文 教学方法 创新

文言文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博大精深,具有传承华夏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人格情操、提高人文素质的积极作用。叶圣陶说:“一个受教育的人,依理说,必须了解固有文化,才能继往开来。否则,像无根之草,长不起来,也就说不上受教育。”[1]因此,文言文理应世代传承。而现有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串讲加翻译法,使得文言文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毫无生气与活力。要改变高职文言文教学这种尴尬的现状,激发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扬光大先哲们留给我们的瑰宝,就必须给现有的高职文言文教学注入“活力”,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本人认为可以采用故事激趣法、涵咏背诵法、课本剧表演法这三种不同寻常的教学方法来创新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

1 故事激趣法

“故事激趣法”主要以“情感教学”和“愉快教育”为理论基础,即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趣中获知,知中得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情与知的统一”。因为高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课文大多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跌宕曲折,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若用心去挖掘文所蕴含的艺术魅力,采用故事激趣的方式导入课文,简介文章时代背景,演绎历史典故,演说文章内容,这些都可收到一种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一个个故事的讲述中精神振奋,兴趣倍增,愉悦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例如讲解《老子三章》,借助“老子出关”的故事,让高职学生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入境会意,真正理解老子“道”的真谛,明晓“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这样既生动形象,又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2 涵咏背诵法

朱熹说:“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而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2]朱老先生告诉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采用涵咏背诵法,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3]中涵咏文章的情感意蕴,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品味文章所蕴含的博大而深邃的人文真谛。具体如下:

2.1 听读。国内知名语言大师配乐录制了许多经典的文言诗文,其中倾注了他们的情感和对文言诗文的理解。如果让学生激荡在语言大师们抑扬顿挫而富有情感的优美旋律中,既培养了语感,又有助于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2 范读。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过范读,以声传情,“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该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该悲凉处还它个悲凉”[4],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涵咏文章的人文意蕴。

2.3 齐读。齐读犹如大合唱,气势恢宏,能迅速创设情境,振奋精神,形成强大的合力,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如果教师适当采用齐读的教学方式,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教学效果。

2.4 个读。个读能让学生依靠自我的体悟和情感共鸣,更好地涵咏品味文言文的精华,真正领略文言文的美感。

2.5 古诗新唱。文言文一般结构整齐,讲求骈散结合,韵律和谐。古人涵咏背诵文言诗文时,大多摇头晃脑地唱读,在唱读中涵咏文章的内蕴,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样,我们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涵咏唱读法,把文言文谱成曲,古诗新唱,让学生在旋律的激荡中,涵咏文章的意蕴,品味文言文的美感。

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并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5]教师应真正领会涵咏背诵的精髓,把听读、范读、齐读、个读、唱读融入文言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还文言文课堂一片“琅琅读书声”,让学生在涵咏背诵的优美旋律中,感受文言文学习的愉悦,体会文言文的真正魅力,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语文素养。

3 课本剧表演法

高职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是古典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朵朵艳丽的奇葩。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教学中,应把文言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文言文,增强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而课本剧表演法就是师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课本剧,以一定的场景而表演的小品或小型话剧来表达文章内蕴,化枯涩为有趣,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文言文教学。具体如下:

3.1 导。课本剧表演常常会流入一种激情满满――迷茫无措――草草收场――不了了之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表演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观摩一些古代戏剧或电影,激之以趣、导之以法,有意识地去模仿和揣摩,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3.2 选。教师可选取一些人物形象生动、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情节一波三折的文章采用课本剧表演法,再现古人古事。

3.3 读。要表演成功,就要引导学生反复涵咏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理顺故事情节,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品味课文内蕴,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3.4 编。改编课本剧时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翻阅查找相关资料,揣摩人物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蕴。当然,根据需要可适当增删故事情节,但必须围绕故事情节发展与表现人物形象展开。

3.5 演。课本剧编好后,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协商选出编剧、导演、演员等,然后各司其职。这样,学生就会集思广益,在愉悦的演出中揣摩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3.6 评。表演的目的,不只为热闹而热闹,还要揣摩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蕴,品味文章的艺术特色。因此,表演完后应进行适当点拨和小结,从而实现对文章内蕴的再认识,实现文言文素质的飞跃。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打开高职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窗口,把文言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融知识性、娱乐性与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为一体,让学生以高涨的激情投入到热烈的文言文学习中,故事激趣、涵咏背诵,课本剧表演,寻觅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演绎多彩的生活,品味文言文的精华,展现自我的睿智,“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修订,引自大家国学[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8.

[2]朱熹.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M].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4]冯善亮.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5]李渔.笠翁偶集[M].

篇7

【关键词】中学生 阅读 训练 提高 方式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提到:“阅读一课,我谓认定标的,师生全力以赴之。标的为何?文理通顺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在训练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 积累阅读素材

积累阅读素材就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未经整理加工的、感性的、分散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并不能都在语文课本之中。但是,这种生活“素材”,如果经过作者的集中、提炼、加工和改造,即成为“阅读题材”了。它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阅读的源泉。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总是不厌其烦地使用相同的课外阅读材料,这显然就是叶老先生所说,学生们阅读缺少丰盛的源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初一阶段就积极地指导学生注意积累素材。例如:指导学生从读书看报中搜集有意义、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剪报、摘抄。也可以抓住茶余饭后,听故事、听广播、闲聊天,甚至道听途说都可以随时记在整理本上。还可以在静思默想时,灵感突现时,所迸发出来思想火花时及时记录下来。凡此种种都是搜集素材的好办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阅读内容丰富起来,文笔也比原来好多了。正所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自由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堂里学生最怕的就是阅读鉴赏类题目了。究其原因,归根到底主要是学生对所要阅读的题材知之甚少,不知该读什么,或者对所读的重点理解不透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一旦给学生限定了题目,他们就很头疼,不是一节课没什么思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即在积累了素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再扩写交流阅读,同学们的阅读内容果然丰富起来。总之,只要学生有灵感,就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当然,阅读材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书信、散文、诗歌、札记、随笔。

三、 课堂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花大工夫的,因为它综合了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训练就需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中,而课堂上有目的的练笔就是提高阅读水平的绝佳机会。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读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而且课本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且紧随阅读教学,极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鉴赏水平的提高。可谓是“阅读快餐”,简单而且实用。

四、阅读课评改

好的学习方法是指导出来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常常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推敲”一词就源于贾岛,今天“推敲”已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因此重视语文阅读课的自评是评改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在阅读讲评课上一改以往的老师评讲为主,而改为老师指导思路,学生自评为主。当然,在评改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也切实体会到仅仅让学生自评能力还不够。因为,学生的自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基于上述原因,我还采取了生生互评的评改方式。具体方法是:两个班互评,即把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的阅读课进行交换,这样可以避免感情分,评起来比较客观公正。在评的过程中,给学生定出评改标准,可以根据标准打分。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评改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同学们根据老师给的评分标准,一一对照来评,有的还自发地进行讨论研究,因此,我认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在阅读互评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讲评课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

总之通过积累素材、自由阅读、课堂阅读、阅读评改等一系列的阅读训练打破了语文课的枯燥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的技巧,积累了阅读的材料,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体会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始终注意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写作。如何让小学生乐于写作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敞开心扉,写自己想说的话

小学儿童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的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刚过完的六一儿童节。有的学生说出自己过节的心情,有的介绍自己玩的地方。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快乐的节日》这篇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作文。

二、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为生活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想以下几点措施比较有效。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生活的城市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当成自己的作文素材。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2.要在教学中落实作文指导。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

3.要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大脑仓库,这样才能在写作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创新要把学生作文同学校、社会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增强实践能力中提高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拓展思路。

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教师可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板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没有东西写而苦恼。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打开,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独特个性一定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9

一、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先说后写,会说才会写;说得好,才写得好;说得有条理,才会写得有顺序。学生在参与教学全过程中,动脑想说,又动口练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进而使学生热爱写作,乐于写作。

1.营造良好氛围。低年段的小朋友其实是非常喜欢说话的。他们有那种想说、爱说的欲望,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说话氛围。如果单单靠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多创造口语交际机会,“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训练。

2.学会用心倾听。低年段的小朋友不仅喜欢说,而且喜欢扮演“诉说者”的角色,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够静心下来做“倾听者”,经常会打断别人的话。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会“倾听”。

二、发展个性,独树一帜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做自己的主人。在新课标低年段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以童心写童真,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叶圣陶强调:“作文贵有新意”。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作文,谁欣赏?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作文,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如《狼和小羊》课文的结尾是“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这时,教师可再现课文的场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小羊结果怎么样了呢?”学生们怀着对小羊的同情和对狼的憎恨,想象出了种种小羊死里逃生的情景。此时,教师再乘兴让他们来讲述故事的精彩情节……这样富有个性的延伸训练,让学生们的想象自由驰骋,用他们纯真的童心去改变、去美化故事的结局,岂不是一次美的享受?

三、贴近生活,开拓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困难,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如上《校园里的花》这一口语交际课时,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绚丽多姿的花朵。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嗅觉、视觉感官,让学生作细致入微的观察、鉴别,闻闻花香、亲亲花瓣、摸摸枝叶……如此近距离地面对鲜活生动的说话对象。然后,要求他们按茎、叶、花的顺序说出花的特点。有的学生说:“鸡冠花的茎是黄绿色的,很光滑,大约有七八厘米高,花朵非常漂亮,叶子没锯齿。”接着,教师再拔高要求,引导他们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口语练习。有的学生略加思索说:“鸡冠花无数花瓣叠在一起,多像一只昂首啼鸣的大公鸡的鸡冠啊!这大概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

篇10

前言:开学初,我们班的同学就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课外阅读。我们选择的读本是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一个个童话故事吸引了我们,我们也开始学着思考,从故事中学习分辨真与假、善与恶!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傻子》中的傻子虽然很“傻”,虽然很“笨”,虽然连银元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的心是善良的:他捡到了一大袋银元觉得应该还给失主,于是就在漆黑的夜里等了很久......虽然他很“傻”,很“笨”,但他懂得爱和照顾,在一个很冷的夜晚,帮师兄锯木头,顾不上睡觉仍然坚持着......虽然他很“傻”,他很“笨”,但他有正义感,国王被邻国打败了悲痛欲绝,但傻子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为此,国王让傻子雕一个楼牌做纪念,于是傻子雕了一个精致的楼牌,老百姓都说:“这是傻子的杰作”。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学子的“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