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的想象力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的想象力培养

篇1

1、孩子的想象力从来不需要我们去刻意培养,想要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家长的不限制就是最好的教育。

2、打个比方,孩子拿着笔在随意涂画,这其实是他想象力的表现,可以借由着纸笔得到发挥,但是有的家长可能会干涉孩子的这种行为,也许家长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改变乱画的习惯,教孩子按部就班的一笔一划,这样看起来好像孩子是乖巧了,并且画画水平得到了成长,但同时也限制了他想象力的发挥,假如说有一只笔,孩子就能涂画出一整片地方,但一旦有了其他的限制,也许他只是点了一个小点的差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思维能力 想象力 培养策略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关注孩子未来的发展;注意他们各项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想象力在内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培养的重点。

一、让孩子们喜欢想象的必要

孩子们天真无邪,认知水平有限,因此,对外界事物有着了解的渴求,我们要让他们通过理解进行思考和想象。如孩子对“鸟儿为什么能够飞翔”,“小狗为什么跑得飞快”等生活现象都会产生疑问,这样的问题有的老师没有办法做到科学合理地解答,不妨把问题留给他们解决。孩子们通过观察就能形成见解,原来鸟儿有翅膀,有翅膀就可以飞翔。那么,如果有翅膀那么能不能飞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思考,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想象力,在想象中获得思维的训练和对问题的认知提升。

可见,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事物感知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的方法,让他们大胆想象中获得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在想象中感受事物,理解事物,获得创造性的想象能力。

二、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方法

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让想象有原动力。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形象的呈现,就没有理智活动。”生活中处处充满形象的事物,充满求知渴望的孩子们充满好奇心。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谈谈对生活和学习的理解,以充满童真的想象感受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氛围,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让他们想象,这可能会有创造欲望的释放。比如,我们让孩子们进行基础性的科学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磁铁、回形针、纸片、放大镜、橡皮泥、海绵等,让他们自己发现一些科学现象。如“为什么磁铁能吸住回形针?吸不住纸片?把纸片放在磁铁和回形针之间,纸片却掉不下来?放大镜迎着太阳为什么能让纸片有被烧过的样子?橡皮泥为什么可以变形?”等等。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现象的感受中就会有一些思考,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就可能有对事物的个性认识,强化想象能力。

生活里的形象反复出现会让孩子们记忆深刻,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可以让他们观察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说说所见所感;可以带孩子们踏春,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看看柳枝发芽,小虫子自由自在。这样,孩子们就能有更多的思考,也能有一些合理的想象。

2.加强学习,注重训练,让想象有提升点。

幼儿教育中很多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可多采用看图讲事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甜甜的棒棒糖》学习中,我们带领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在问题的引导中尝试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在语言表达中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激活孩子们的想象力。如问孩子们吃没吃过棒棒糖,在孩子们表述之后,提问:“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这时候,孩子们各种可能的答案都会呈现出来,这里就有一定的想象因子。如有孩子说“小熊怕朋友吃它的棒棒糖”,“小熊不愿意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小熊比较自私,不是好朋友”。于是,我们继续看图片,让孩子们对着图片说说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如小熊先遇到了谁?(小鱼)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你在干吗?)小熊是怎么说的?(没干吗!没干吗!)这样带着孩子们感受小动物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考,如你是小鱼、小螃蟹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最后把甜甜的棒棒糖融化在河水里又得到了朋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就会怎么做呢?这样,让孩子们在思考和交流中强化了想象能力。

当然,我们还要教学孩子们会观看图片,能结合图片讲故事,更能在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中有思考个性和发散的思考。

3.培养情感,提高认识,让想象力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是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应该融入德育和美育教育。这里,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家庭教育的特点,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受到父母及祖辈过多的宠爱,往往只关注自我,以自我为中心,对同伴缺乏关爱。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如《说声“对不起”》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言行举止有时候会对别人造成干扰和麻烦,我们要心中有他们,如果自己做错事或是影响甚至伤害别人就要及时向别人道歉。还要强调说“对不起”是希望别人能够原谅自己犯的错,而不能故意犯错,然后说对不起;除了说对不起外,还要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歉意。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对别人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们想象一次小事故进行合理表演。这样,孩子们就能提高管束能力。

当然,想象力健康发展的培养方式除了联系生活体验,通过表演的形式呈现外,还有很多渠道提高他们这一能力。如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倾听《美人鱼》故事之后,孩子们对美人鱼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他们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如“美人鱼太可怜了,应该不会死掉”,“美人鱼应该说话”,“美人鱼应该得到王子的真爱并和王子结婚”,等等。这时孩子们听完故事后真挚情感的流露,也有着一些想象。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对美人鱼美好的祝福,自己用画笔改变美人鱼的命运。于是,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把美人鱼打扮得美若天仙,甚至有个学生把美人鱼画成怀孕的美人鱼,肚子里有两个小美人鱼。如此,孩子们的天真美好的心理展现出来,想象力也得到增强。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敢于放心;让孩子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带着美好的情感和想象力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就不断地发现美、想象美,在美的展示中提高想象力,形成个性思考,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观念,树立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要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单以分数高低衡量学生优劣的质量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眼点,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对事物的质疑态度和辩驳批判精神,要改变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方法,转变迫使学生机械地被动地获取知识、接受教育的观念,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自实践,提高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正确认识。这样会变“学会”为“会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传统的思想中,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比如问到“弯弯的月亮像什么”这个问题时,几代人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那便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创新

谈到创新,学生往往会产生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创新。其实,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就能极大地挖掘这种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发问,敢于提出新颖大胆的想法和主张。教师对学生充满好奇心的问题要特别重视和呵护,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如“你提的问题很不错,很有见地,继续努力”、“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新颖,咱们不妨一起来讨论一下”等等。这样的鼓励,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问、敢说,敢问别人不敢问的问题,敢说别人不敢说的想法,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方法灵活多样,激励学生创新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阅读法。要想有所创造就必须先学习知识、经验和技能,创新要求学生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阅读便是储备知识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阅读,以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储备。如在讲过《晏子使楚》一文后,我便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阅读晏子的其他故事。这样就让学生养成了多读的好习惯,增加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为其创新打下了基础。

2、讨论法。在课堂上,老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表新的看法和见解,久而久之,便渐渐地形成和提高了创新能力。如在讲《麦琪的礼物》一文时,就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两个人都卖掉了家中最宝贵的、心中最珍爱的东西,买来的却成了最无用的东西,这样的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学生们分成了两派:有人认为,为了“爱”,这种做法是对的;有人认为,爱情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如何去“爱”?两派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通过争论,学生们对问题看得更全面,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3、想象法。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尽情发挥、大胆想象。讲《背影》一文时,读到父亲为我去买橘子的情节,我就让学生推测父亲的内心活动,体会他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在讲古代的诗词时可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人的形象,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名山大川的形象,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创新。

篇4

【关键词】想象力 ;想象意识;想象源泉;想象力;艺术修养 ;思维能力

现在美术教学中的本本主义、机会主义、机械主义、改良主义,培养出的都是一些技能型、模仿型、重复型的小大人,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画或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遮掩了想象力,孩子画得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童趣,丧失了欢乐。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呢?

首先、在活动中萌发孩子的想象意识

想是动词,就是动脑筋,头脑用力去想;象,就是图象、形象或画面。想象就是灵视,是主观灵性的东西,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中班《太阳》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

其次、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源泉

篇5

一、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实施“六大解放”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就是解放孩子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时间和空间,由此我们理解为,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就是不要给孩子的语言、行为、思想戴上严酷的枷锁,要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好多家长和教师总是希望孩子乖巧懂事,一味地按照硬性的标准教育要求,对于孩子一些在大人看来无用、幼稚的行为、思想都是错误的,最终扼杀了孩子最初的灵性和创造力。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理念,不能一味地向孩子输入知识,而要鼓励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行为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想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培养激发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想象力,不能将孩子最初的热情给扼杀在摇篮中。孩子的兴趣是对事物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基础,而想象力就是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理解,这是幼儿在发现、探索、求知、思考中不断进步的表现。例如,有的小孩子会好奇,为什么小鸡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而小猫不是?也许这个问题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讲嗤之以鼻,不会对于孩子的疑问加以启发,甚至是对其斥责,生生扼杀了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以及其想象空间。而这些我们嗤之以鼻的,往往就是孩子创造力的萌芽。因此,在幼儿的家庭及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确保孩子从小就拥有创造性的精神。

三、结语

篇6

1.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2.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的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3.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美术活动中,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篇7

家长们肯定都还记得那一场有趣的官司: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结果是,家长打赢了官司,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

然而,一种怪现象正在孩子们当中蔓延开来,使我们原本聪明无比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想象力。那就是“懒脑”现象。

“懒脑”现象: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施尔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现在的孩子与30年前的同年龄孩子(1976年)相比,3~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已大幅度提高;而14岁孩子的智力水平非但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大幅度升高,相反要落后1~3年。原因是:学校密集的考试;经常看电视(只能鼓励孩子们的被动性);很多时间玩电脑,使他们不愿做对开发智力大有裨益的动手能力的手工活。

让宝宝从小拒绝“懒脑”,摆脱“懒脑”,放飞想象力的翅膀,你可以这样做:

1 大量观察。人的想象总是以自己头脑中的形象为基础的。头脑里的形象是通过广泛接触事物而形成的,丰富、开阔而深刻。反之,孤陋寡闻,头脑中形象单调且稀少,想象自然狭窄、肤浅。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多让孩子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孩子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孩子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的事物形象。

2 让孩子多听故事。多听故事,就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使孩子在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经常听广播中的评书连播、电影录音剪辑、相声等节目,还要抽空多给孩子讲故事。同时,还要启发孩子自己多讲故事。开始可以复述故事,渐渐自编故事,这对发展孩子。

3 大量阅读。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看书,这对她想象能力的发展就有利了。因为靠听别人讲故事,总归有局限,如果自己通过视觉来阅读,就可以经常主动地进行再造想象。所以,只要孩子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就要及早指导孩子阅读,而且还要多给孩子买些书,为孩子大量阅读提供条件。

4 绘画和写话。从小教孩子画画,有助于发展她的观察力,也有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因为无论画什么,总是先想象而后才画出来的,即使三四岁的孩子,有时画个东西什么也不像,但这培养了她的想象能力。至于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让孩子把想说的写下来,也是培养孩子想象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要通过文字写清楚一件事,没有反复认真的想象是不可能的。

5 多实践。常言说:“实践出真知”。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支持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游戏,让孩子适当看看电视和电影或者是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这都有助于孩子积累经验,发挥想象能力。

6 丰富语言。尽管孩子的头脑里有丰富的形象,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难以形成丰富的想象。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对提高想象力十分关键。

7 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 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 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 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 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链接世界:

身在美国,两个孩子都在美国读书的妈妈陈晚告诉你,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

1 美国小学里艺术类功课的设置,要比中国丰富得多。算术语文固然重要,但艺术熏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比如在我家二宝的绘画课上,有一次美国老师就是这样告诉学生的:来,你们都画一个外星人吧。这堂绘画课的结果是,美国老师收到了几十个外星人的图片。无所谓标准答案,更谈不上模仿得是否逼真,只要是用心设计外星人的孩子们,最后都得了高分。

除了绘画课,美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非常值得称道。美国小学生到了三年级,人人都要选修一门乐器。随后,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这门乐器会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学。

音乐和想象力有什么关系?大有关系。作曲家是根据什么创造出美妙的音乐的?一定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失聪后的贝多芬,他晚期的创作被认为是“超越了以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及的最高领域翱翔”。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没有贝多芬的晚期成就。

2 美国中小学几乎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外出远足(field trip)。

美国学校外出远足教学的距离有远有近,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比如我家二宝去年上音乐课时,全年级同学跑到纽约的百老汇观看音乐剧去了。最近二宝的学校又去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艺术馆看画展。我觉得无论是课堂还是外出教学,美国学校对培养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方面非常用心。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学校借鉴。

美国中小学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科学节(science fair)。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科学节的比赛。这种比赛选题非常随意,没有标准命题,孩子们对什么拿手,对什么感兴趣,就拿什么课题去报名来试试身手。记得我去年参观一个科学节时,看到一位美国孩子的研究课题非常有趣,他研究的是可口可乐瓶子的变迁史。还有孩子研究当地出产的岩石。

3 让孩子做喜欢的事,他才会做得最好。

篇8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想象力的翅膀

中图分类号:G61

美术绘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美术绘画教育是开展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美术绘画能够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创造力和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孩子们喜欢用画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内心的想法,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建立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绘画在幼儿的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教师在绘画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对幼儿进行耐心的教导是非常重要的。

一、运用适当的绘画活动导入方式

黑格尔主张,大自然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在开展绘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绘画导入方式。导入方式选择适当可以增强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的兴趣,从而起到锻炼幼儿想象力的良好效果。

1.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童话故事具有通俗易懂、好玩有趣的特点,大部分幼儿都喜欢听一些童话故事。老师在进行绘画课程之前,利用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绘画课,能够有效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幼儿粘贴《小鸡》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有一天,鸡妈妈带一群小鸡到草地上去捉虫,可是有一只小鸡走着走着不见了,鸡妈妈到处找都找不到,我们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好不好?”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粘贴小鸡时孩子们就会想着一定要帮鸡妈妈把小鸡找回来,他们就会特别的用心和认真。

2.利用唱儿歌的方式导入

儿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其歌词顺口好记。幼儿都比较喜欢听儿歌,在开始绘画课程以前用儿歌的形式导入可以有效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起幼儿画画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绘画《吹泡泡》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学习儿歌《吹泡泡》: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大串,五颜六色真好看,小朋友们拍手笑。通过吹泡泡歌可以很快的提起孩子对泡泡的兴趣,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开始自己的绘画,并且能持续很长时间的绘画。

二、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事物的外观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有这样一个关于观察力教学的实验,实验的内容是考查观察在幼儿绘画中的作用。把幼儿分成两组,请其中的一组直接画画,让他们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进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在绘画的过程中这组幼儿的精力大多不集中、目光比较涣散,在绘画上没有交点。他们的绘画成果大多比较不理想,绘画内容比较呆板、没有灵性。在另外一组的绘画中,把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分成小组,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具体的事务,如桃树、苹果、小鸟等具体的物件,经过观察孩子们叽叽咋咋的讨论起来,场面非常热闹。在第一组已经结束绘画时,第二组才开始绘画,不过与第一组不同的是第二组孩子们大多是主动的迫不及待的开始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注意力很集中,显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绘画的成果表明第二组孩子的绘画比较生动、富有灵性,显示出孩子强烈的天性,他们的想象力的到自由的驰骋。

在现实的幼儿绘画教学中,老师应该向实验中第二组老师的做法一样,引导孩子对绘画的事务进行积极的观察,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强调观察在绘画中的作用,通过不断的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在绘画活动中提升幼儿想象力的方法

(一)增强幼儿在绘画中的兴趣

孩子们大多喜欢信笔涂鸦、贴贴画画,但是在正式的全班绘画活动上,很多孩子会显得信心不足、缺乏足够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不敢主动的参与。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让不敢画画的孩子坐在积极参加画画的孩子旁边,并且鼓励积极参加到绘画中的孩子。保持轻松的口吻和孩子交流,让不想画画的孩子看到绘画的乐趣,激励他们主动的参与到绘画的活动中去。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思考,并能采取自觉的行动,独立自主的让想象力插上翅膀,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不管画的质量怎么样,老师应该都把它们张贴出来,对画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对画的不是太好的孩子要用商量的口吻和他们交流,帮助这些孩子进步。同时通过张贴孩子的作品,可以使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绘画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额外的教育。在融洽的氛围中能够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绘画活动中,为孩子想象力的发挥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二)老师对幼儿的绘画活动进行指导

幼儿的兴趣各有各的不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老师在绘画活动中进行讲解时有的孩子听懂了这一部分,却忘记了另一部分;另一些孩子则可能注意了这一点,而忽视了其它方面。因此,光凭讲解,很难达到使全体幼儿都认真听懂和理解的目的。这就需要老师在幼儿活动中去认真地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

1.及时的了解幼儿的思想意图

要及时了解幼儿的构思意图,随时予以帮助。如可用提问、提示、讨论等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开阔思路,帮助他们有目的地思考。

2.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幼儿

在绘画活动《太阳》的课堂上,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让幼儿知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用不同的墨镜看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太阳。当幼儿了解、尝试了的时候,教师及时的加以肯定,就会发现幼儿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通过提问,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孩子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

3.要适当介绍幼儿的作品,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通过适当介绍幼儿的作品,以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及时地向幼儿介绍他们同伴的作品,老师的适当讲解在配合以同伴之间的示范作用,能够跟好的促进孩子对绘画的理解,提高在绘画中的参与度,培养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1)么娜.关于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文教资料,2006(22).

篇9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如下几个因素。社会因素: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教学问题:许多教师上美术课,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还有家长过早给儿童买来临摹的画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一、了解儿童,在生活中萌发想象意识

    想象是不受自然知识、科学定率、传统观念、道德习惯、规则制度等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物象中的真实限制,决不是现实的机械翻版,因此教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作品中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教师这次以"像不像"为标准,下次孩子们的画就都会向"像"靠拢,丧失了想象力。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学生改变思路肯定他们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游太空》,可以先对学生设问:今天我们要到太空去遨游,你们准备怎样上太空呢?请每个学生不要忙着回答,多动动脑筋,然后,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这时,就会发现有多种多样情景:有的学生坐太空船;有的乘坐热气球;有的插上一对大翅膀飞去;有的用长长的天梯……总之,十个同学有十种独特的想法,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画。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继续提问:那么,我们到了太空又看到什么了?他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太空物象。教师肯定孩子的想象部分,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夸张,想象会随之出现更加扩张。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多提问、多肯定学生,引导他们将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儿童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往往给人新的启迪。

    二、利用大自然的活教材,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儿童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学习《鲜花的世界》,就可以请孩子们到户外搜寻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请他们自由讲述看到了一些什么颜色、怎样的花、枝叶怎样等,通过学生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实物投影、电脑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手段再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种各样的花朵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利用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关于鲜花的作品。结果教师将会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在这基础上,教师再可以请学生在自己画的作品进行添画,孩子们会更加兴致勃勃。不光鲜花是我们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可以是儿童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当然动物世界里各种不同的动物也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看到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自然界的景象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学生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系统。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涂色,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有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亲身摸一摸不同质地、不同规则的物体,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等,这些尝试将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四、欣赏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篇10

关键词:培养;激发;想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75-01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维的内驱力。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其实,每个幼儿都充满着无穷的想象力,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正确地引导,有意识去培养,让幼儿在观察、理解地的基础上去想象思维,通过具体的活动实践去培养,现在就本人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走进大自然中观察,激发幼儿的想象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去想的,应该让儿童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是真世界”。这是陈鹤琴先生说的。所言极是,只有让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他们才发现、去想象。

二、带领游戏中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观察幼儿的生活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可以说,幼儿是生活在游戏中的。幼儿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也是一种主要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格。使他们在游戏中获取丰富知识,有利于想象的发挥。

三、利用故事情景拓展幼儿的思维

良好的情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能发挥他更大的想象空间,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必然带着想象的元素。我在数学课时,常用故事创设情景,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等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大胆发挥想象,并从中明白道理、获取知识。我在教9的分成时,我利用故事导入,一天,小猴子和袋鼠一同去河边去玩,看到河边有一棵树上有许多柿子,他们都想吃,可是树太高,摘不倒,怎么办呢?他们想啊想,猴子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去找来了一根竹竿,猴子顺着竹竿爬上树去摘,袋鼠就把捡到柿子装在他的肚子里,很快猴子就摘下来9个,他们俩高高兴兴地分柿子,可是只有9个柿子,有一个人要多分,有一人要少分,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两个人怎么分呢?夏静淑小朋友听完故事,想了一会这样想象:猴子说,袋鼠弟弟,你小些,你就拿5个吧!袋鼠说,猴子大哥,你上那么高的树好危险,你不上去我一个也吃不着,还是你多分一个吧,我只吃4个就可以了。两个相互推辞了好一会,最后猴子拿了4个,袋鼠拿了5个。刘心雨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袋鼠应分5个,猴子应只分4个,因为袋鼠在下面捡一个柿子就要弯一腰,还要向大地敬个礼,所以,我认为袋鼠应多得一个,猴子少得一个。然后,我找幼儿分成四个组,分别扮演猴子和袋鼠,再继续把柿子进行不同的分法。幼儿很快得出9可以分成1和8、2和6、3和9、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当幼儿掌握了数的分成后,教师因势利导,他们能吃到柿子,是他们共同劳动相互团结得来的。

四、利用艺术活动设情景,激发幼儿想象力

创设情景教学,就是帮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没有想象力的教育教学,实际是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天性。是失败的教育。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讲故事设情景,还利用画画、手工、音乐等,这些活动能充分的调动孩子内心强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5到6岁的孩子处于涂鸭阶段,可以让孩子尝试各种材料如水粉、手指画颜料等让孩子去涂鸦,画的时候,除了用笔画,还可以用手、树枝、小棍子、等等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来画画,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材料带来的不同触感,同时每种不同材料所带来的效果也会激发孩子的灵感,她们会非常惊喜的投入其中进行创作手工方面可以利用平时家里和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来进行,比如面塑,普通的白面中加入盐和水做成面团,就可以带孩子一起捏一捏、拍一拍,做出各种造型;随处可见的树枝、树叶、花朵等等,都可以拿来做手工,如可以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树叶拼一拼摆一摆,做出动物的形象;还有平时废弃的纸盒子,通过剪、粘贴,都可以进行再创造。也还利用捏橡皮泥:老师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橡皮泥,教孩子揉、压、卷、捏等动作,接着塑造各种人和物的形象。老师可适当给予指导。听音乐:放一段孩子较易听懂的乐曲,让孩子想象乐曲表达的情景,并将这些情景说出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这些活动都可以充分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注重评价,维护幼儿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