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命旅程,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些都说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引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幼儿教师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包括教学活动反思和教师自身反思。教学活动反思是以教学为指向,对教学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反馈、调控和重新建构;教师自身反思是以教师自身为指向,对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教学艺术、教育责任感等方面进行反思,是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建构新的经验。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不是一种面向幼儿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用来提高幼儿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
教学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幼儿教师二度教研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其目标具有双重性,既要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学习”,又要让幼儿教师自己“学会教学”。教学反思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质。幼儿教师把反思当作一种习惯,在具有丰富、生动的幼教活动中,借助于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教学过程,能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幼儿教师不断从经验中学习,不断在反思中成长,并努力提升教学的合理性,就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而使自己逐渐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探究教学的一种对话形式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种具有生命智慧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发展。教学反思具有目的性,带有研究的性质。“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可见,对话是教学反思的表现形式。幼儿教师反思教学的心灵对话主要有:
与教学理念对话。教学理念倡导的是“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幼儿教师对教学理念反思对话为: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幼儿为中心,是否确定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是否坚持了“依标施教”;是否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学活动的目标,怎样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些知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等。
与教学过程对话。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师演绎精彩人生的舞台,也是幼儿心智发展的主要阵地。与教学过程对话就是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前是否考虑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幼儿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到赞赏和激励;教学是否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还是让幼儿处于专制、服从、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还是“演员”;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等。
与教学得失对话。教学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这节课的价值在哪里;我的教学有效吗;教学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还有哪些瑕疵、“败笔”之处。通过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故事等形式将有价值的教学感受详细地记录下来,进行剖析,加以研究、改进和完善,形成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再设计,从而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 “预案+反思”的备课形式应成为幼儿教师“终身备课”的重要形式。
三、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没有专业的行为反思过得将是单调呆板的职业生活。教学反思起源于幼儿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追问,寄寓着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人生价值。自觉性的教学反思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学习引领幼儿教师教学反思。为了反思,幼儿教师必须多读书、多学习,要读经典著作,读专业理论,读文化知识。教师的职业决定了幼儿教师应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职业召唤,一种义务,一种责任。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也就意味着教育。在幼教领域中,一大批教育专家成长的过程表现出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在阅读他们教育思想的时候才能明白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才能知晓怎样去继承、发展和创新。通过与教育大师的对话,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并从书籍中寻找出自己的精神同伴和人生范例。这样,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在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明确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
篇2
美国教育部指出:“教师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对于国家是至关重要的,长期培养、培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支持他们的专业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英语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英语教师如何以“发展之予”去戳“挑战之盾”,在教学改革的风头浪尖中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爱岗敬业,朝着既定的目标刻苦奋斗
一个教师,是否有所作为或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爱岗敬业思想或奋斗目标。没有正确目标,就如同大海孤舟,四野茫茫;有了目标,就如航海中见到灯塔,能避开暗礁险滩,走向成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从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实施“一三五”目标。所谓“一三五”目标,就是青年英语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句“行”话,意思是说, “一年入门,三年达标,五年成为骨干”。目标确定后,关键的就是行动。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一步步向目标迈进。在物欲横流和科技发展的今天,教师在每个阶段,都要经受职业道德、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的严格考验,才能检测到自己的目标是否达成。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把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谦虚谨慎,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不半途而废,在教学中认真探索,不断创新,朝着既定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健康成长,迈向成功。
二、独立思考,在教学反思中促进自我成长
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搞好课改的重要前提。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哪些应坚持发扬,哪些该修正或摒弃,不断树立教学信心,不断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能力发展。
如何反思?对照英语新课程理念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层面是进行教学反思的基本环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反思的具体落实;总结教学成败得失,对教学现象、问题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创新对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逐步提高和完善教学艺术,提高自己,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是教学反思的最高境界或归宿;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独立思考,不唯教参、名人,不唯他人是从,尊重真理,勇于实践,是教学反思的不竭动力;认识教学与反思的关系:教学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教学的升华,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意义,没有反思,教学也只能在原地徘徊,教师只有让反思伴随成长,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三、加强教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专业素养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则认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实话实说,英语教学与新课程理念存在着较大的落差,一些难题成为了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社会发展,英语教师专业化要求也日益提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还应当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英语教师应根据自己在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选择重要的一个方面当作“课题”来认真研究,并互相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笔者认为“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教师应以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载体,让研究融入英语课堂,融入英语教师的生活,这才能让英语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教科研是把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一环,也是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所以,教师要自觉地开展教科研活动,领导更应把教研活动列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师来说,参加的教研活动越多,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就越多,驾驭教材的能力也就越高,离专业化的终点就会越近,教学质量也就越高。
四、改变机制,通过科学评价激励教师上进
篇3
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生命教育
日常教学工作,我们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也经常感叹如果所有的学生都能照老师说的去做,那我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所以当我们面前出现一个个不完成作业、调皮捣乱的学生时,总是不能接纳,更不可能静下心来分析学生的问题,而总是把这样的学生称作差生、问题生。
然而教育是什么,顾名思义是教书与育人,两方面组成:也有人说过: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的过程。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启发:首先,教师是不完美的,正是这种“不完美”,我们才有了更大的成长、进步的空间。我们才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果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主动放弃自己那种所谓的权威,对待学生也就会真正的弯下腰来,成为学生成长中的伙伴。另一方面,学生的“不完美”决定了他们会犯错,他们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放肆地快乐,甚至做出一些令人想不通的事情。但静下心来想想,这也不正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吗?既然大家都是不完美的,我们就都需要给彼此一些宽容,特别是对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我们要付出的更多一些。当我们每天都微笑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每天都与孩子亲密地接触一下,每天都想一想今天与孩子相处时有没有不对之处。那每天当我们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时,我们就不会是气愤,而是带着一份惊喜,微笑着看着每个孩子每一天的成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真正当作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以尊重和信任为前提,用书信搭建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把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踏实认真作为评价学生成长的主要标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反思能力。力争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卢梭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具备了基本的素质,才有可能成就梦想。
优秀的人一定有好的习惯相伴随。儿童时期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学习成绩优异的人也一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认真复习、预习。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质疑、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英语教学中,我深有感触。如果教师能从初一开始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早读、动脑思考、音标识读单词、背诵等习惯,到了初二、初三,学生变会自然而然的去做这些事情。反之,错过了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学生们会学得很痛苦。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思维习惯的培养等,在课堂上争取最大限度的要求学生去做,长期坚持下来,他们自己都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都知道课前表演对话、借助提纲框架背诵课文、对于错题进行分析记错题笔记等等。这些习惯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将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演变成了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模式,改变原来单一的学习模式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抄写单词的枯燥作业为灵活的日记,改变死记硬背课文为整理框架思考,改变改错时只写正确答案为分析解题思路。学生不是掌握知识的机器,而应该是自主学习成长的支配者。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学会反思,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因为人的教育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教育,而另一方面最为关键的是自我教育,没有任何一种教育比自我教育来的更为强烈。
三、注重教师个人成长,做反思的实践者
篇4
情景呈现一:
师在课堂中出示事先做好的三个不同降落伞,请三位同学分别提着,然后讲述降落伞下落时的要求:同一高度、同时放手……在教师讲述清楚之后,让学生开始独立进行实验,课堂秩序井然,学生操作也比较合乎规范。
情景呈现二:
(课堂上)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制作好的降落伞,我们一起来玩玩。
(学生玩降落伞,有的扔,有的放,有的站地上,有的甚至爬上了桌子。)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降落伞怎样比才公平呢?”
学生顿时安静下来,陷入沉思中,一会儿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觉得站地上和桌上不公平,应该让降落伞从同一高度落下。”
生2:“我觉得我们不能抛或者扔,这样力量大小不公平,应该轻轻松开手,让它自由落下。”
生3:“我们组觉得应该有人喊口令,同时放手,这样比才公平。”
……
师:那我们就按同学们提出的公平规则再来玩一次,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
案例反思
以上是两段不同教学案例的细节呈现,其教学要点都是围绕“降落伞下降快慢比较的方式”,从课堂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是相同的教学要点,却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
反思之一:教师的角色意识
理念决定行为,对于上述的教学细节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教师角色意识的不同。情境一中教师依然是教师,依然沉浸在固有的教学主体意识之中,而情境二中的教师则明显淡化了自己的主体角色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思考和能力。这就是教师角色意识的区分。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活动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以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起和激励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当我们弱化教师的“主宰”意识,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鲜活而灵动起来。
从形态上来说,儿童化的科学课堂,既不是一种固化的课堂模式,也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而是启发我们教师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引导儿童,让儿童对科学探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接纳,这是儿童化课堂的首要前提。其次,在儿童化的科学课堂中,我们要尽力成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生命成长。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充分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中,让孩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自由地把握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会让孩子亲历过程,获得自信。
反思之二:教师的教学调控
现在我们的科学课堂,许多老师都喜欢做“探究加法”,担心学生不会设计完整的探究活动,担心孩子得不到科学的结论,于是教师恨不得全程参与其中,手把手地教过程,手把手地写结论,甚至所有的细节都为学生想周全,生怕孩子会出错。于是一路走来背上沉甸甸的东西,最终压垮的是教师自己。我们的科学课堂要学会放下,就是要多做“探究减法”,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过程指导,这是一种教育的勇气和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能力。在儿童化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倡导的就是一种“简约化”的指导方式,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科学探究中,自主发现,从自己的视角来认识科学世界。我们教师在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同时,可以用适当的提问来吸引学生,来调控课堂。例如情景二中的老师,只用了“怎样比才公平?”这样一句简单的提问控制了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功力和智慧,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反思之三:教师的教学主张
篇5
一、换角色的实践
(一)???? 第一次换角色
上课了,我坐在教室后面的空位上。同学们有的嘻嘻哈哈地朝我笑,有的用钦佩的目光看着我,多数同学居然没有我预想的吃惊神情。看来学生是有准备的。已经准备好的讲课同学: 张欣莹、高金炎开始讲课了。只听张欣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金色的脚印》,请大家打开课本。”她俩还真的学着我的样子,一招一式进入了她们为人师的角色。从导读到自学课文,从质疑到自由发问……课堂秩序居然井然有序,连平时学习不专心的同学也积极举手发言了。我感到既吃惊又纳闷:这是那群原先坐在教室听课的孩子吗?
在学生质疑的环节,一个词语的解释引发了大家的争议,两个小老师居然把矛头引向了我:“下面请大老师解释。”反倒让我有些难为情了。我解释完词语后,趁机向他们提出了这节课的探究问题——“课文的结尾和题目有没有特殊的含义呢”?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各抒己见,一节课就这样在讨论声中宣告结束了。
(二)????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换角色
《一夜的工作》一课的第一课时是由史小燕和刘高骞主讲的。在讲到“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刚开始讨论时,黄亚宁说:“真小气。”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主讲人说:“到底增加份量了没有?”有的说“增加”了,有的说“没有增加”, 反复讨论后,刘畅回答得最为精彩,她说:“我认为增加了份量,从‘好像’一词就可以看出来,总理平时吃的更少,这正说明总理生活俭朴。”话刚说完,立刻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理越辩越明,学生的自我发现更具说服力。
二、 换角色后的反思
反思一:为师之道,换角色合适吗?
我认为换角色是新鲜科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双边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学生有能力胜任教师角色,不但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检验,更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凡为教,是为了不教。”孔子提出“教学相长”,都从不同角度说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通过实践,我觉得,和学生换角色正是教学相长的实践例证,我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匪浅。
反思二:换角色前应该给学生哪些帮助和指导?
1、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课文。教材中有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师在讲读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和示范,强调本组课文的单元目标和教学重点,学生在当“老师”的时候,会有意识的模仿和借鉴。所以,教材中自读自悟的略读课文更适宜学生选为换角色的教材,学生有教师前面讲读课文的例子,更容易把握和解读。
2、帮助学生备课。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包括教参的资料、学生自己的辅助读物和课外读物),帮助筛选和使用。
3、帮助建立教学小组,可2-3人组成,并指导教学小组成员间的协调和配合,做到教学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资源共享。
4、课堂教学过程中,坐在学生位置的教师,既是“学生”,又是老师,适时借助发表观点的机会,掌控教学节奏和进度。
篇6
荣誉,更是责任
2011年10月20日,在开班典礼上,我聆听了四川省教育厅师范处李曦处长、四川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陈国英主任的讲话后,才明白本次培训的意义。由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薄弱,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启动省骨干教师培训,来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种子”型教师。培训方式分为集中研修和在岗实践研修两种,学员除了完成集中研修期间的学习任务外,还得完成在岗研修的作业,三年后经考核合格方能取得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的省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证。我曾接受过多次培训,深感此次培训规格特别高也特别规范;骨干教师结业证书通过自身努力应该不是大问题,难的是作为“种子”型教师的培养对象,就得起到“种子”的作用,尤其自己又是当地的教研员。面对培训,省骨干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是一项艰巨的使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仅是自我提升与成长的问题,而是自身必须提升、必须成长、必须超越自我,让自己成为当地小学英语教育的驱动者、引领者!唯有此,才不辱省骨干教师这一称号,才不辜负领导的认可与信任,才不违背“国培”的初衷――不辜负国家对“种子”型教师的厚望与重托!
三年,唯有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集中培训与在岗实践研修,转换好角色,扮演好学员和培训者双重角色,多与专家交流、与同伴互动,借助他们的智慧,打磨自己,方能引领当地同仁。
反思,更是慎思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当前衡量一个教师有良好教学习惯的标尺之一。因此,无论是平时的常规检查,还是听公开课,笔者很关注老师们教案后边的“教学反思栏”和说课中的教学反思环节。
但遗憾的是,鲜有令人满意的教学反思,要么寥寥几笔应付了事,要么东拉西扯说不到点子上,要么洋洋洒洒一大篇却毫无实际意义与价值,可谓无效反思。那么怎样的反思才为有效,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呢?
培训期间,笔者有幸观摩了几堂课,并聆听了执教者的说课和教学反思。其中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都老师的教学反思令我记忆犹新。
“该堂课中,我觉得需要重点改进或研究的是:教师的指令要清晰。教师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楚或强调不到位,学生就会茫然,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各行其是。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前,我明明叫每个组只选择一种小动物进行外貌描述,组内的各个成员再进行局部(nose/ears/eyes/mouse/legs …)描述的分工。结果在效果展示时,部分组的每一个成员却各选一种动物进行描述。这一问题的出现提醒我:在今后的分组合作教学引导中,我的指令必须清晰到位,而且还要努力参与到各个小组的活动中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要在大力提高小组合作的效度上下功夫,花力气,让每个孩子全程参与,有事可做,学有所获。”
当时坐在我旁边听课的两个老师小声议论:“这个老师的课上得挺好,她却专讲自己的不足,不讲成绩,太谦虚了。”我听后不置可否地笑了。我以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成功所在需要我们总结、发扬、传承;存在的问题更要我们深刻反思,认真剖析,自觉挑刺,不断追问,积极改进。
都老师算得上是位反思型的教师,她将自己置于剖析的位置,努力解剖自己,主动为自己“挑刺儿”,态度诚恳,反思用心,勇气可嘉,对自身内在成长需要的自我高度负责精神令人由衷敬佩。我喜欢这种真实的教学反思。我们教师不能只关注解决问题,还要关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该执教者不仅看到自己教学行为中所出现的问题――“学生没按要求展示”,而且还在追问中寻求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教师指令不清”,从教师本身反思,不找客观原因与借口。
该执教老师的反思并未到此止步,在接受大家的剖析――互动评课后,她还利用午餐时间主动“追问”没有发言的老师。望着这位渴望成长的年轻女教师,望着如此用心反思的同行,望着这样勤于为自己搭梯子“捉虫”的小花匠,我感慨,我欣赏。
自我反思促成长,别忘了还要反思听课者、观摩者的意见,因为不同的视角有着不同的观感,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兼听则明”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对此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反思,让我们拒绝平庸,让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让我们吐故纳新,让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应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反思以及反思什么,而仅仅是坚持写教学反思,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也不可能做一名真正的反思型教师。
示范,更是引领
“同课异构”是当前校本研修和培训机构最常用的方式,让老师们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与质疑中、分享与交流中、碰撞与探讨中,达到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教学力和教研力的目的。本次国培我们也观摩了两堂“同课异构”的课,由曾获得全国竞教一等奖的成都市高新实验小学杨玲老师和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学科带头人刘小菁老师上的“We went to the Great Wall”。
两堂课对比鲜明,各具特色。从杨老师的课中获悉小学英语中段“体验式”生命课堂之句型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手段合理运用的示范。
从刘老师课中看到朴实、平实、真实、扎实的“常态化”课堂,感受到老师对每个孩子的关注,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关注与检测,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都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从刘老师关注黑板,让我们看到了多媒体要根据课型、教学设计、自身教学特色而选用,并非多多益善,没有纷呈的多媒体也能生成精彩的课堂;从刘老师的课中,我还看到了她在处理当预设与生成不相一致时的从容与智慧,让我充分感受到她总是自觉地监控教学进程,实现师生真实的互动,而非只是完成自己预设的教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她的课堂中,我还看到了她角色的互换,一会是讲授者,一会是旁观者,一会是参与者,一会是评价者,把自己真正地融入了课堂。
两堂课各具特色,不能贸然评价孰优孰劣, 因为评课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课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
笔者以为,对于名师的课堂,我们不能随便复制与粘贴,原封不动地搬入自己的课堂,演绎“东施效颦”的剧情;而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区域状况,吸纳名师们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融入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智慧之举,才是明师之道,也才是国培的宗旨所在。
视点,更是视野
培训期间,我们除了聆听到四川省英语界专家们的教诲外,还有幸享受到一线城市英语专家们的指点迷津。比如北京的付学军教授提出的“关注教学中的教育问题”触动人的心灵。课堂互动时,她让两个老师用肢体来表演driver(司机)和 conductor(售票员)。表演driver的老师先模仿了汽车的“嘀嘀”声,然后手一边模仿着转动方向盘的动作一边晃着脑袋自豪地说:“ I’m a driver.”说实在的,我当时觉得那男老师做得很优秀,一是大方,二是表演到位。我在教该单词时,只有动作没有加入声音,谁知付老师却说:“Oh,no no!司机开车是不能说话的。”然后,她亲自重新表演了一下:“嘀嘀嘀(手转方向盘)…… 咔嚓(脚踩刹车声加动作)。I’m a driver.”而后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司机在开车的过程中是不能和旁边的人交流的,我们要教学生做正确的事。所以要先刹车,再进行句型的说话训练。这属于教学中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多关注、解决教学中的教育问题!”付老师的话让我一怔,瞬间心里翻腾不已:纵观平时的课堂教学(包括我自己),往往关注的只是知识目标的落成、知识能力的生成,忽视了知识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小的教育问题。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指导学生今后走进社会后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具有公共意识、交通意识、生命意识的人,一个会生存、善发展、滋生幸福感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后迅速地融入社会,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而铺筑的一条通道,搭建的一个阶梯。“社会即学校”诚然很对,但是如果学生在学校了解知道了一些关于社会方面的常识,就能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性。
“关注教学中的教育问题”的视点令人深思,催人反省,触动每一个为师者的灵魂――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借鉴,更是扬弃
沿海城市经济发达,教育也处于领先水平。深圳特级教师禹明老师关于“一名当代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批判性的辩证思维去看待现今流行的各种教学模式”的观点,令我雀跃万分。因为我本来就对我们那边很多学校在奔赴山东杜郎口考察回来后,照搬照学模式的做法很反感。但我毕竟到教研室时间不长,没有话语权,也害怕自己的言语对各个学校的课改激情有所打击,而承担不起责任。前几天,在教研员培训会上,我大胆提出:“当前的教学模式很多,只能借鉴,切忌复制与照搬。因为区域不一样,学情不一样,师资也不一样。模式有它的优点,老师们可以依葫芦画瓢,但正因为是依葫芦画瓢,局限了教师们的思维。教学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要‘百花齐放’。作为教研员,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具有批判意识,辩证地看待课改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要给各个学校和教师一个导向的作用。”想不到,禹明教授的观点与我的不谋而合。特别是禹明老师说,“‘先学后教’与‘先教后学’都是两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无所谓谁优谁劣,要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是的,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但也不是万能,所以不能为某一个模式而一统天下,更不能陷入某一种模式而不能自拔,评价要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样要多元化,以教学内容为基,以学生为本。
课改,更是改课
“改变过去培训教师一言堂的习惯。”
“我们不再是‘听长’跟‘抄写员’。”
“我们不但明白‘小组合’没有成效的原因,更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应该是目前我们课改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老师给我们找了很多事情哦……不习惯,但还是比较喜欢。”
……
听了教师们对我培训的反馈意见,心里是几多欢喜几多庆幸,更对我的导师们充满深深的感激。
在集中研修时,我觉得张绮老师(小学英语学科首席培训专家)带给我的《团队建设》一课别具一格,耳目一新。当时就在想,我如果有机会给老师们做培训,也要采取这种理念与方式。可真正接到培训任务时,我又有点打退堂鼓了:怕老师们不配合,到时冷场。于是,准备还是用传统的“我讲你听”形式进行《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小组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
但对于此举,心里对自己没有学以致用又有点心不甘。在纠结中,我约了一个在小学任教英语的朋友聊天,她“目前从上到下都在喊搞课改,英语学科怎么弄?学生基础又不好”的话语,令我想到:目前的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小组的文化建设、组魂建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破解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难题”,是当前教师培训面临的一项挑战,“专家的报告固然让人鼓舞,但如何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才是核心所在,这些都需要教研员起到“中介”作用;更何况再多的理论知识传授也不如让老师们亲临实践来得实际,且见效快。想到这里,我的心震撼了,这不正是我之前所准备的吗?这不正是我参加培训后所应该带给老师们的新思路吗?这不正是当前教师培训所应改良的时机吗?为何要放弃?就因为怕失败?怕遭人非议?不,我要听从内心的召唤!
第二天一早,我就在自己的剪贴簿中查找小组建设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打印出来,然后回忆张绮老师给我们上课的场景,梳理成文字。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我的《小组建设》PPT基本完成。
人,一旦方向明确后,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理念一改变,思维也就跟着改变。我看着PPT,觉得全是文字性的东西,教师不喜欢听。于是我决定采用一些老师们可见可感的图片。我搜索电脑中平时收集到的资料,但是可用的太少了。当即我跟目前在全市课改开展得比较好的一所实验学校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联系,明天去他们学校听两节课,并说明我的意图。第二天上午带着相机,赶往该校采集所需的素材,听完课后,又迅速回到单位继续制作PPT。鲜活的素材,让课件生动起来,同时也带给我些许信心。
剩下的时间就是修改完善课件了。虽然当天是下午14:40上课,然而14:10我就在修改完善课件,我是紧张、激动而快乐的。
课分为两部分,前面是小组建设的理论部分,配以真实鲜活的图片解说;后面是“心动不如行动――市小学英语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操练。在商讨、确定组名、组训、组徽、组歌,并阐明意义的基础上,各小组开始按抽签顺序展示小组文化。老师们的热情参与、分组讨论、团结协作、激情展示,感染着我,也感动着我。我不由自主地拍下他们一个个精彩瞬间。
原来老师们并不排斥这样的课堂,反而是喜爱有加。是啊,由原来的“听长”“抄写员”变成“参与员”,本身就是一个角色的转变、一种观念的转变,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变老师的课堂为我们大家的课堂,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我庆幸自己的选择,更庆幸自己遇到了好的导师。
篇7
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的目的是培育人,肩负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干的是良心活。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青年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智慧,更应该具有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自信心。青年教师从受教育者变为教育者,角色发生了突变,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怎样教好课。那么,青年教师的自信心从何而来?
自信心的树立与培养是一个复杂漫长的心理过程。通过自己近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专业成长培养青年教师自信心的途径主要有:具有奉献精神,热爱教师职业,决心在教育事业中有所成就;积极进取,精通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实践、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取得学生的信任。
一、青年教师要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奉献精神
以前都爱把教师比作蜡烛或春蚕,也就是强调老师的奉献精神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对这方面淡化了很多。在漫长而平凡的教育生涯中,教师如何超越简单的职业追求呢?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二、青年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学识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说:“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
1.拓宽知识面可以增强自信心。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教师一无所知,那么教育者的自信心恐怕会荡然无存。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青年教师应该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2.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可加重自信心砝码。作为一名教师,备好课是最起码,最基本的工作要求。照本宣科容易,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你。要想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在课前下工夫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要下硬功夫熟记授课内容,起初可能会生搬硬套,但熟能生巧,久而久之就可以游刃有余,在授课过程中就不会常出现忘记教学内容、思维中断等现象。
3.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可使教学自信心上一个台阶。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试想,一个语言乏味、单调的老师是多么让学生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饱满激昂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鲜活向上的语言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出口成章,非下苦工夫不可。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看自己的声音是否洪亮、语调是否抑扬顿挫、语言是否流畅、哪些地方不熟练、逻辑表达如何、是否有习惯性口语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去不断改正,时间久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上一个台阶,教学自信心就会自然增强。
三、青年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和教育行为
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乏味的论证、抽象的定义和冗长的议论,而是由可触、可摸、可感的人和事组成的具体的教育过程。成功的素质教育应该体现在一节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或一次活动的组织安排中,甚至是一件小事的处理中。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时时提醒青年教师要不断思考自己的行为。当你不断自我反思的同时你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促进教育教学,这样你的自信心也会愈来愈强。
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8
新课改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探究性实践,体验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并且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与传统的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相比,具有本质的区别。它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从而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自主性特点。所以实践活动组织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种品质的培养。
下面就结合新课改思想浅谈几点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策略:
一、 布设悬疑,激发兴趣。
学于思,思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启创新思维。如:在《研究我的身体》的活动课导入时,我先打开多媒体,出示警察在海滩上发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光脚印,测得脚印长为25厘米,于是警察就推理出嫌疑人的身高为175厘米左右。看后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警察通过测量脚印的长度就能推理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我就因势利导:“你们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把我们刚才测量到的人体各部分的尺寸填在表上,根据这些数据找规律,说说我们的发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手腕的周长约是他脖子周长的一半;身高约是头长的6.5倍。这就是人体测量学。于是,让学生动手找一下我们身体各部分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和身体各部分有哪种联系?等和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再是局限于书本上仅有的几个,而是不断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火花。
二、 小组合作,培养探究。
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摆脱了权威的束缚,把自己的观点与同伴的观点相互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有别,对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与修改意见,发展自己的主观评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课本教学难以解决的学生知识活动范围狭窄,时间不充分的问题,更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探索及思考,信息交流更加密切,容易在学习中达成共识,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更容易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尤为重要,比如长期持续的观察活动,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等,教师此时必须对活动的宏观进行调控、掌握。比如有学生喜欢养小动物,于是设计《观察动物吃什么》这样的课题,课题的观察活动很适合分组探究,因而我把学生分成每8人一个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并选任一个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制定本组的观察计划。在观察计划里,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如谁纪录,谁观察,谁汇报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分享成果,体会快乐。
活动的成果展示过程是学生交流与讨论的阵地,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活动成果展示是探究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既是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的小结,又是学生对自己成绩的一种肯定,在其中学生不断迸发出新的想法,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越发强烈。如在《调查公用设施》这课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参观、记载、讨论和交流,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回报他们的调查成果,由于前期的分组探究活动十分的充分,因而学生的汇报十分踊跃,有的组汇报了有的公用设施的新颖性,有的组描述了公用设施受到了如何的自然或人为的破坏,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控诉,有的组还对一些公用设施的设计提出各种各样改进建议等等,而且大家对自己的发现都感到非常兴奋。
四、课外拓展,自由创新。
篇9
【关键词】:幼儿成长手册;家长;幼儿教育
《幼儿成长手册》是幼儿从事各种活动的成果记录,它是家长、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其内容包括教师及家长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幼儿的作品、照片、日记,以及家长和教师及幼儿自我评价等各种反馈信息。
一、建立《幼儿成长手册》目标:
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成长手册。用多元的理论去发现幼儿、看待幼儿的发展与长处。通过档案资料,分析幼儿的优势、弱势智能,尽可能帮助幼儿适度的发展或弥补。
二、《幼儿成长手册》的内容:
1、建立《幼儿成长手册》,为幼儿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教师通过为幼儿收集档案,包括幼儿具体生长发育的材料、幼儿智力发展的材料、幼儿操作能力的材料、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幼儿认知发展的材料、幼儿艺术活动的材料等,了解评估幼儿的生活习惯,思维特点,特长爱好,性格,能力以及弱点等等。
2、《幼儿成长手册》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3、《幼儿成长手册》为家长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提供了素材。
4、《幼儿成长手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更好的对幼儿实施家庭教育。
5、《幼儿成长手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成长手册对教师、家长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影响。
三、创建《幼儿成长手册》方法:
(1 )观察记录法:
记录人:家长、幼儿及学校老师
记录内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或表现出的异常行为。
记录方法:文字记录、照片、幼儿绘画、自制小书
(2)作品收集:将幼儿作品归类,装入档案。
(3)问卷调查:以收集幼儿个人档案的目的出发,向家长进行有关幼儿生活、学习情况的调查和测试,从而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4)评定法:定期对幼儿进行评估。
四、建立成长手册意义:
1、幼儿成长手册,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教师通过为幼儿收集档案,可以了解到幼儿的生活习惯、思维特点、特长爱好、性格、能力以及弱点等,从而掌握幼儿发展状况,以及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信息。这样有利于教师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2、通过幼儿成长手册,使幼儿的自信心、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幼儿的档案主要是幼儿家长帮助幼儿参与提供的,其中有幼儿基本信息,照片,作点滴进步记录、奖状以及老师的话等。为了建立丰富档案内容,我们会适时展了各种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可将自己收集的各种资料呈现在成长手册之中,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游戏学习。
3、幼儿参与成长手册的记载,提高幼儿自我评价与自我认识的能力。
孩子们用照片、绘画详细的介绍自己的能干之处,使幼儿进一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并在大家相互交流、肯定与鼓励中认识自我,不断改进,适应集体。幼儿在《幼儿成长手册》中能够对他们过去的作品和现在的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4、《幼儿成长手册》的建立为做好家园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幼儿成长手册》既有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活动,也包括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共同活动,是多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活动过程是一种交往方式。在这种对《幼儿成长手册》中的材料连续不断的制作、添加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近期发展状况,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的有效活动。
5、《幼儿成长手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刺激环境。
可以提供帮助教师设计对幼儿进行指导的依据。教师制定活动计划以及使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幼儿成长手册》可以为教师描绘出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利用《幼儿成长手册》来促进幼儿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促进了教育质教育的提高。
五、如何有效开展幼儿个人成长手册的建立和组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慧眼捕捉全面记录。
教师是幼儿成长手册最直接的操作者,承担着记录与评估、交流与沟通等重要的责任,同时扮演着“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多重角色。在准备工作中,教师首先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的个人意愿来帮助他们设计自己的成长手册。教师互相交流幼儿“幼儿成长手册”试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内容的设计或操作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择优后再次整合,创建出相对可行的、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个人成长手册。
2、幼儿——积极参与当家作主。
为幼儿建立《幼儿成长手册》的工作当然少不了“小主人”——幼儿的积极参与。孩子的不是成长手册的背景,不仅仅是教师的观察记录,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3、家长——激发兴趣关注收集。
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科学管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整整八个年头,作为一所农村中心校的教师,我们始终坚持面向每一名学生,走“稳中求发展”的道路,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人手,经过八年的探索,我们深切感受到: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排头兵。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结合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提出了一些学习方法,本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原则,力求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一、科学安排。保证教师学习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二条中摘抄了一位女教师的来信“教师的时间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句话道出了教师的心声。的确,作为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几乎没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利用,白天站在讲台上,夜晚还要灯下批改,如何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
《当代教育新理念》一书倡导教育终身化,因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终身教育思想被广泛接受和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反映。为此,我们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从供应书籍开始,给教师提供《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根据本镇教师队伍的现状: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观念陈旧,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骨干教师分配不均,加强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认真拟订学习计划,利用每周五下午校本培训时间,坚持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培训,从理论学习人手,努力挖掘有利于教师学习的各种资源,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为新课程实施扫除障碍。根据本镇教师的教学情况,选出《当代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丛书》《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说课、听课与评课》等学习材料,并通过学习沙龙、学习论坛、学习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既保证了教师学习的时间,又增强了时效性。
二、关注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钟启泉先生说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人的整个生命。对科研成果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八年的课堂教学的实践进一步证明,课堂教学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是教师本人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专业水平、教学设计、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都不同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1.专业引领,全体参与
根据教师队伍的实际,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逐步实施新课程。一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先选派年纪轻,接受教学能力强,观念转变快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并带任务为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二是请县市级教育专家、教研员到校进行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指导,重点通过课堂教学这个途径,传达新课改精神,体现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
2.精心研究,提高实效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懂得:检验教学设计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手段是课堂教学,检验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我们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分两步走:
第一步,镇中心校主要由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负责参与课堂研究,其他村级小学主要由各校长负责听课、指导、参与研究,并提倡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样,能够采用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性评价,并注重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方式。为使工作有据可依,我们结合本县小学“三维目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点做到四看,一看积极的课堂活动氛围;二看师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学生学习的同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还是自己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三着教师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知识的发散面,实效性如何;四看教师角色的转变――重点在于是否关注学生的问题,在训练学生学会彼此倾听的同时,自己是否主动寻找学生的问题与答案。
第二步,开展全镇研讨活动。我们认为:开展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共同成长的很好途径和方法。作为一个比较大的乡镇中心校。要带领八所村小的老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鉴于学习条件、教学环境的差异,我们采取以点带面、辐射全镇小学的方法、方式。每次教研活动,都使教师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从2003年至今,每学期由中心校组织的开放日和开放周活动,为村小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全镇组织每学期一次的由村小教师展示的公开课、示范课。我们惊喜地看到,在新课程实施的道路上。全体教师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
3.规范检测,体现成果
检测是检验师生学习成果的手段,是检查教师是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自己教育教学的行为,可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心校每年组织包括村小校长在内的检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检测分三步进行:
(1)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对全镇每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分别评出创新课、优秀课、达标课。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不断完善评价标准,获创新课等级的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2)分组抽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口语表达、朗读、计算、逻辑思维、说理、动手实践等,新课程一直倡导教学的最高境界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我们把考查学生各种能力作为检测学科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一部分,多年的成果证明,培养学生能力与教授学生知识同样重要。
(3)严格组织期末考务工作。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同样离不开考试,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制度也在不断走向完善。如今,我们已经感受到卷面考试内容正不断向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转变,所以,把好质量检测关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镇小学质量检测工作“一盘棋”,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严格实行全镇大串考制度,保证检测成绩的真实性,从而得到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赞同。
三、学会反思,加快教师成长脚步
有人说:不会反思,就不会有进步。这句话有道理,学会反思,这是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思考。在实际工作中,无论领导还是教师,无论上课还是听课,都应逐步学会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我们要求教师逐步学习、摸索、总结出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做到每日小反思、每月大反思、每学期总反思(质量分析)。教学校长进行全镇各学科的期末教学质量分析并在第二学期开学初全镇教师大会上切合实际制订新学期目标。教师在不断地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取得良好效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逐步位于全县上游,2010年,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各学科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全县教学大奖赛,取得优异成绩,全部获奖。教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得到推广,近两年来,有30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