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尔基的童年全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尔基的童年全文

篇1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范文,欢迎查阅!

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1

《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也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童年浸泡在甜蜜中,没有战乱,没有纠纷,只有爱的阳光的温暖,只有亲情的雨露的滋润。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忆的时光,可对高尔基来说呢?寒假里,我细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心久久不能平静。

细读《童年》,犹如走进一个书卷里镌刻的黑暗社会,聆听一次社会底层老百姓的诉苦,它虽然没有大部小说的气势雄伟,却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感慨与震憾。

故事如潺潺流水,流啊流,也流经了许多美好善良的人物:外祖母冒死救火,给阿廖沙讲奇幻的童话故事;正直本分的老匠人;用自己手臂夫阿廖沙挡住皮鞭的“小茨冈”;爱好科学的房客“好事情”——他们的可贵之处是他们处于黑暗中,依然出淤泥而不染,让人在一片混沌中嗅到芬芳!

就这样,故事在阿廖沙母亲死去,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小阿廖沙去人间谋生后结束了。阿廖沙那苦难的童年呵,也悄然无声地结束了——

然而,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多么脆弱。也许,这些磨难对于现在同龄人来说,不会发生也没有一个人做得到,但是,万一发生了,我们是不是也应向阿廖沙这样勇敢地面对呢?幼小的阿廖沙以他的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以他分明的善恶和强烈的同情心,克服了各种困难,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读完全文,我心犹如压了千钧之石,一片沉重与惨然。是的,阿寥沙那么小,却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面对丧父之痛,他默默承受,面对毒打,侮辱,以及自私贪婪、野蛮残酷的小市民,他以微薄之力反抗。十一岁便被外祖父赶出家门,到外面谋生。在外祖母美好品质的行熏陶下,他憎恨黑暗的社会,同情不幸的人,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他反抗外祖父的毒打,在愤怒中,他几乎要杀了殴打母亲的继父,阿廖沙,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正义,不畏的少年形象!

《童年》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每当我面对磨难踌躇不前时,阿廖沙那苦难的童年浮现在眼前。幼小的阿廖沙都能坚强地挺过,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我们擦擦泪水,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向前冲啊!永远以积极的,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今后的人生!

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2

我读过一本书,叫做《童年》,童年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童年的时光。童年经过的是各种各样的经历。在童年时候,有过好多胆颤心惊的事。

也许你的童年难忘的是缤纷多彩的美景,也许你的童年难忘的是融洽相处的朋友,也许你的童年有着不为人知,与众不同的一个个秘密.......他们都值得你去细细品味,深深回忆。而我的童年难忘的则是一本书,一本引我走向知识的海洋的少儿经典科普读物。

童年告诉我们,童年时光是最无私的。尽管他们的事业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在他们的生活中,童年中,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会有险阻的,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但生活中也充满了贫困,孤独和辛劳。但是他们并没有退缩,我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它的心灵和品格。我认为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面人生,唯有与苦难的搏斗,才能使人经受残酷的命运。因此伟人们的生涯往往就是长期的受难,他们的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折磨,然而正是忧患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杯茶,那这本书就是茶的清香,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盘棋局,那这本书就是那个至关重要的棋子,如果说我的童年是一张网,那这本书就是网的中心点。童年已成细雾,成淡淡的影子,可这本书,会被牢牢的锁在我记忆的深处。

人生最难忘的就是在童年,童年是最纯洁的,童年是光明的,童年是有意义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的童年。读完这本书,才知道童年是最真实的,没有心机的。我真的被童年所深深的吸引了,好像就快融到那一片童年的草坪上,尽情的歌唱,没有任何烦恼。去享受童年的快乐与幸福。

现在细想起来,童年就像一本打开的书,在这本书里,你会读到因满足了愿望而高兴,也会读到遇到不平而气愤,还会读到因受了委屈而伤心。你会读的兴高采烈,也会读的神色黯淡。你会因读到精彩处而大声叫好,也会因读到惊险处而大惊失色。而现在,童年正在离开我,书的纸张也因此而渐渐变黄。被功课这座山压得直不起腰的我们,只能在梦里,慢慢的、慢慢的咀嚼这书里的文字。

最后,好好把握你的童年吧,别让这本书留下空白,留下遗迹。

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3

一阵沧桑,一阵悲凉。那就是读完《童年》我的感受。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阿廖沙(即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极端贫苦,生活艰难……

这本书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让我迫切地想读下去。

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两个人物:“好事情”和外婆。

“好事情”是一个人的绰号,他是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时招的两个房客之一,他是一个科学家。通过他的语言我能想象出他是一个随和而具有智慧的人。他亲切地称呼阿廖沙为“小弟弟”,并且在生活上关心阿廖沙,教会他许多生活的道理。而阿廖沙是一个和他好的人。其他的诸如外公等人都看他不顺眼,认为他是巫师、药剂师,逼迫他早早离开。

“好事情”搬走时,阿廖沙应该是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看到这里,我的心里抹上了一层悲凉。纯真的友谊被拆散,无疑是可怜而悲哀的,而“好事情”恰恰是阿廖沙为数不多的关心他的知心朋友之一。从字里行间,我读得出每次阿廖沙遇见“好事情”的时候都是快乐的。

外婆是阿廖沙最亲近的人。她慈祥、处处护着阿廖沙。外婆看着阿廖沙长大,处处给予阿廖沙爱的滋润。阿廖沙在外婆身上看到了可贵的品格:善待别人、帮助有需要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见证了人间的艰辛:父亲逝去、犯了小错被外公无情鞭打、失去好朋友,然后又失去母亲。这便是俄罗斯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想想他们,再想想我们。不禁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优越的环境里!我的童年,是阳光快乐的童年。

放下书,我沉浸在阿廖沙自强不息的精神中。一个同龄人,在经历了如此苦难之后仍然没有被困难打到,何况我们呢?

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4

童年如画,记录着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动着欢快的音符;童年如海,翻动着我们快乐的回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童年,有着幸福的过往。可是,不久前我读了《童年》这一本书。它让我产生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我要长大。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它真实描绘了俄国社会生活,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甚至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种种遭遇,使我极为难过。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外祖父的自私残暴,舅舅们的唯利是图,使他的童年那么不幸,甚至可以说悲惨。

回忆起我的童年,多么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我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在爷爷奶奶的疼爱下长大。可我还不满足,肆意发脾气。而阿廖沙呢?他很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又把他丢在了外祖父家。除了外祖母没有人关心他疼他,想到这里,我忽然为我的任性而感到羞愧。想想那时,我是多么的幼稚无知啊!

是啊,我从小就对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里只想着依赖父母,让父母为我遮风挡雨,却忘了自己也要学会长大。是《童年》唤醒了我,教会了我,它让我知道,要像阿廖沙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总要学会长大。

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我不会再惧怕苦难,再惧怕失败,因为这些与阿廖沙的悲惨命运比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与他相比,我拥有的太多了,也幸福多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呢?回首往事,我要改变那个任性的我;珍惜现在,我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展望未来,我会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因为我已长大。

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会把童年的点点滴滴,当成一份最美好的回忆,用我的力量,谱写我人生最美的篇章!

暑假阅读童年读后感5

我们的童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有优质的学习教育,有父母贴心的呵护,有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像一只小鸟在蓝天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恰恰相反,阿廖沙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不存在欢乐与自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慈祥关爱,但可怜的阿廖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实在是让我无比敬佩。

阿廖沙在7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去世,与母亲一起住在外祖父的家中。在那段时间,阿廖沙受到了外祖母的关心与呵护,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童话也陶冶了阿廖沙。在此他也目睹了自己两个舅舅争夺遗产的全过程。在阿廖沙的世界,他见到了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贪婪与自私,他明白了现实与外祖母讲的优美童话的不同,现实总是更加地残酷,这种善恶仇恨已经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上刻了许多触目人心的痕迹,可怜的阿廖沙就是在这种封闭,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悲惨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悲惨啊!在四岁时父亲去世,从小跟随着自己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蛮横无理,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的家中,虽然是自己的外祖父,但还是经常挨自己外祖父的毒打,还好自己有一位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外祖母处处护着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阿廖沙认识了许多亲戚,其中包括了两个自私、贪婪,为了分刮家产而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无华的“小茨冈”——伊凡,伊凡每次都会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对阿廖沙的鞭打,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是他依旧坚持着最终,强壮的他,在帮二舅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的黑暗啊!他的家庭里充满了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有为了争夺财产的争吵斗殴。他周围的人一个个贪婪愚昧。对阿廖沙来讲,残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

还好自己有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外祖母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外祖母勤劳、善良,常常给阿廖沙讲些有趣的神话故事,也在教阿廖沙做一个不对人心险恶卑躬屈膝的人

我们和阿廖沙相比,是无比幸福的,我们的童年是灿烂多彩的,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的一句句谆谆教诲,每天回到温暖的家,享受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呵护关爱,把我们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是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却依然不知足,我们总是想奢求的更多,因为,在我们的眼里,别人对我们这么做是应该的,大人挣钱是很容易的,可是,我们太天真了,也许,我们长大后也不会体会到阿廖沙的艰苦与磨难,我们是温室里的花,从小泡在蜜罐子了长大,不会独自闯荡,我们应该放弃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坚强独自起来,不要再浪费,要珍惜,要珍惜自己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开始后悔。

篇2

一、捕捉“主旨句”

主旨句在文中往往是揭示性或暗示性的关键句。如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表达观点,抒情、议论句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

1.找文眼:文眼是理解主旨的钥匙,即文章的眼睛。可从题目、开头结尾的关键句人手。如冰心的《荷叶・母亲》中:“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都是。找到了文眼就等于找到了理解文意的源头。

2.寻警句:警句即给人以启示的句子。一是含义深刻隽永,二是文字精炼扼要。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寻找到了警句就好像抓住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表达的意图与灵魂,对文章的理解就轻而易举了。

3.摘录议论、抒情句子:议论性语句在记叙文中有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抒情性语句一般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记叙文中,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语句集中表现作者的用意。因此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如《行道树》一文写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议论之笔深刻提示了文章中心,属点睛之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铺陈了“我”冒险攀登悬崖,从而陷入困境,并在父亲指点下爬下悬崖摆脱困境的过程。这些句子理解了,文意就清楚了,也很好地克服了理解的偏差。

二、从“结构”中探究“主旨句”

1.看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能“传神”。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如契柯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而《敬畏自然》《再塑生命》则简洁地表现出文章的中心。

2.瞧首尾: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不少文章开头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朱自清的《春》结尾三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对前文五幅春景图的含义概括,点明了中心。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3.探照应:照应即呼应,文句前后的照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如《济南的冬天》中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4.究过渡:过渡就像桥梁,在文中往往是独立的与上下文联系紧密句子,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引领读者理解内容,探究主旨。

三、在“文本”中挖掘“主旨句”

1.画出重点语段。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文章详写了一对斑羚的飞渡过程,歌颂了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反复品味就能顺利理解文意了。

2.分析相关材料。文章中的材料对表现主旨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分析材料有助于把握主旨。如:的《我的母亲》,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篇3

关键词:学生 课外阅读 指导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一.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1.故事引趣。低年级学生识字少,依据这个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利用童话、寓言、故事、课本插图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激发其兴趣。

2.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表扬本班喜爱阅读、习作进步较大的同学,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

3.现身说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向学生进行背诵和诵读展示,还可以根据个人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4.活动导读。一是举办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二是征集习作出墙报。通过习作墙报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交流阅读成果。三是开展读报活动。通过报刊获取知识,了解最新社会动态。

二.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常常出现偏食或盲目阅读的现象,这样就有可能受到不良读物的毒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

1.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小学生不宜过早地阅读内容繁杂、语言很深的书籍,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注意适合学生实际水平。

2.书籍思想内容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从思想上、感情上对一些低级庸俗的书刊产生反感,坚决抛弃。

3.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4.选择读物配合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比如结合记叙英雄人物的课文,阅读有关革命回忆录、故事和小说;结合反映现实生活课文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书;结合常识性课文和自然教材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等。

三.教会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们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1.思读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带着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2.精读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读法。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大概内容,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

4.主题衔接式阅读法。由课内学习内容向课外自主阅读辐射,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集体行动。如学习《》、《草地夜行》后,组织开展“走近”的主题读书活动。

四.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专心致志。这是最重要的一种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聚精会神,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用心读书”。

2.边读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培养小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就能改正其不主动的读、想、问,读书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篇4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句话传达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只是作了解而不是要求全面掌握,因此中考的修辞一般不单独设辨析题,而主要考查其运用;二是以主观题为主,重在对各种修辞手法的使用效果进行品味与赏析。

[链接中考]

笔者审读了200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考查修辞的形式比较灵活。概括起来,考查形式主要有:

1 结合仿写题。即根据提供的例句,仿写一个与之相类似的句子。与这类题结合起来考查最多的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如:(2008年山东潍坊卷)第7题:四川汶川用爱心捐款重建的一所学校今天正式开学,学校门口悬挂着一条横幅。请你根据上句仿写下句,仿写的句子要包含“希望”一词,并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地震摧毁了美丽的校园,_______

[参考答案1:爱心放飞着不屈的希望]

2 结合默写题。与这类题结合起来考查最多的修辞格是对偶、排比等。如:(2008年浙江金华卷)第。2题: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范仲淹的“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参考答案:①铁马冰河入梦来②先天下之忧而忧③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濯清涟而不妖]

3 结合名著题。这类题考查形式灵活,或用修辞叙述故事情节,或以修辞谈收获等。如:(2008年福建福州卷)第12题:

从下面文字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填对六处即可。

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梁山好汉,形象鲜明。

鲁智深,绰号①“________”(a 黑和尚b 花和尚 c 胖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②――(a 大闹野猪林b 力伏众泼皮c 怒打镇关西)。

林冲,绰号“豹子头”,③________(a 倒拔垂杨柳 b 身陷高唐州 c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④________(a 血溅鸳鸯楼 b 手刃陆虞侯 c 智取生辰纲),雪夜上粱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

石秀,绰号⑤“________”(a 拼命三郎b 神行太保 c 托塔天王),艺高胆大,舍生赴义,⑥________(a 枷打白秀英 b 孤身劫法场 c 醉打蒋门神),威震大名府。

李逵,绰号“黑旋风”,⑦________(a 斗浪里白条b 毁金刚塑像c 杀泼皮牛二),尽显粗野鲁莽;⑧________(a 大闹高唐州b 怒杀阎婆惜 c 义夺快活林),只因疾恶如仇。

[参考答案:①b②c③c④b⑤a⑥b⑦a⑧a]

4 结合综合性学习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种或几种修辞的运用能力。如:(2008广东汕头卷):

《滨海晚报》报社将组织中学文学社社员进行“母亲河溯源”活动,沿着家乡的青龙河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其中第6题: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你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愿望。(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示例一: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感受家乡民风民俗,探寻家乡历史文化,这就是一名文学青年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的心愿。

参考示例二:我是青龙河畔一棵小树,渴望把根须深深地扎进家乡丰饶的土地,汲取家乡的文化乳汁。请允许我参加“母亲河溯源”活动吧!]

5 结合阅读对修辞句进行赏析。在阅读训练中,或结合语境仿写,寻找修辞句并谈其表达作用,或用修辞句谈阅读的感受启发等。如:(2008年山东潍坊卷)阅读聂鑫森《怀念一种声音》,第13题是:

第⑥段画线句“雨点先是小而密,落在薄薄的小青瓦上,叮叮咚咚,如珠玑在玉盘里乱跳;击在玻璃瓦上,声音尖脆,犹如琴声中的高音阶”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用了比喻修辞格,把落在小青瓦上和玻璃瓦上的雨点发出的声音比作在玉盘里乱跳的珠玑和琴声中的高音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雨声的特点以及带给人的美妙感受。]

6 结合加试题。近年来,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命题尽可能与高考接轨,设计了加试题的内容,越来越强化考查学生运用修辞知识的能力。如:(2008四川内江卷)加试题第5题:

2008年是中国不平常的_年。在汶川地震灾害发生以后,某门户网站首页上贴上了一段话,编辑写了这段话的前半部分。请在这话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两句话。要求:衔接自然、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5字以内。

2008年,我们热切期待阳光和欢笑,却不料被一路风暴阻隔。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中国没有低头抱怨,中国挺起了他的脊梁!(2)灾难我不怕,兴邦我承担。]

[备考策略]

针对2008年中考修辞考查的现状,2009年修辞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了解常见修辞的一般用法,把握其运用规律。譬如,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一是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二是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三是表示举例。如:“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像故宫、颐和园等。”四是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又如,要准确区别对偶和排比。对偶的句子只有一对,并且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词义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而排比的句子至少有三个,字数可以不相等。再如,要准确区别设问和反问。设问与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设问是自问自答;而反问,形式上是问,实质上不是问,因此不需要回答。设问句句末一般用问号;为了加强语气,反问句句末除了问号外,也可用叹号。另外,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时在一句话里,同时会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例如:“月亮挂在天上,星星眨着眼睛,像一群顽皮的孩子,挤在妈妈身旁。”这

一句既有比喻,又有拟人,这是表达的需要,对此,运用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其二,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达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如:(2008年长春中考卷)阅读冯骥才的《失去了的书桌》。其中第21题:

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请你从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①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晒干弹弓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②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的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忠在一旁。它就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这是一道选做题,不管选做哪一题,如果你能紧密联系《失去了的书桌》全文来理解语言的表达效果,那答案就很容易出来了:

第①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桌陪伴我度过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第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桌以人的情感,亲切生动,就像老朋友一样宽容大度,忠诚可靠,表达了我对小桌的喜爱。

其三,对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解答时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如:(2008年湖北襄樊卷)第5题:根据语境仿写句子,构成排比。

有理想,才会有追求。鲜花有理想,才会用美丽装扮大地;蜜蜂有理想,才会用辛劳酿造甜蜜;________,________。

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该句的特点,抓题面中的关键词“有理想”,明确此题写排比句的要求;然后根据上句的语意,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此题的参考答案为:(1)粉笔有理想,才会用生命传播知识。(2)蜡烛有理想,才会用燃烧换取光明。

[模拟演练]

1 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把中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诗中的有关语句作适当删减填入上联,使之构成对偶句式。

2 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

3 请从《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中任选一部,依照所给的句子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在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我来到________,仿佛听到________;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斯威夫特在讲述格列佛航海中的种种奇遇。

4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以更换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迹,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风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作了丛挂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河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仰望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成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5 下列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参考答案]

1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 示倒:王阿姨,您好!您家的这副对联真好!不过,这副对联贴反了。因为“岁”字是第四声,这句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春”字是第一声,这句是下联,应该贴在左边。我帮您换过来好吗?

3 示例:我来到法兰西,仿佛听到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英国,仿佛听到笛福在叙述鲁滨孙漂流荒岛的历险经历;我来到俄罗斯(或苏联),仿佛听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叙述保尔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人生历程。

篇5

A.《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挑起陆地上人们的战争,他是一个故意引起事端、不怀好意的人。

B.《伊索寓言》中《蚂蚁和蝉》里的蝉是一个心胸宽广的施舍者,而蚂蚁则是好逸恶劳的形象。

C.《水浒》中的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万般无奈,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点拨:A项尼摩船长支持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是反抗压迫的战士;B项《伊索寓言》中的蝉是好逸恶劳的形象,而蚂蚁是勤劳的形象;D项祥子后来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之徒。

2.(2016·新疆建设兵团)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武松大闹飞云浦”“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B.《童年》中外祖母对阿廖沙的影响,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内容包括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等。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和悲观。

点拨:A.“武松大闹飞云浦”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3.《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豪爽、讲义气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愚忠的一面。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因为他们的投降路线。

4.(2016·丽水一模)请模仿下面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从你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

示例:林冲,人称豹子头,原为东京80万禁军教头,受高俅陷害,发配沧州看守大军草料场。高俅派亲信火烧草料场,企图将林冲置于死地。林冲忍无可忍,雪夜杀敌,迫上梁山。后成为梁山重要将领。(内容与原作相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5.名著阅读。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首先变成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山上送饭还愿;接着变成一个老妇人前来寻找女儿;最后变成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女儿和妻子。

6.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7.(2016·宁波模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示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8.列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1)黑松林遇黄袍老怪

(2)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

(3)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

(4)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9.(2016·丽水二模)《朝花夕拾》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和如何给病人开方等种种表现的文章是什么?文中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范爱农是鲁迅的挚友,但是,这对朋友最初的相识并不愉快,真可谓是“不打不相识”,这是为什么?请简要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父亲的病》。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他们最初相识是在日本的横滨,作者去接到日本留学的范爱农等十几人,关检时,关吏从他们的行李中翻出了一双绣花鞋;坐火车去驻地时,范爱农一行人没完没了地让座以示尊卑,火车一开,竟然倒了四五人……对此,鲁迅先生心里十分不满,连连摇头。而这“摇头”也引起了范爱农的反感,认为鲁迅先生看不起他们。

10.(原创题)仔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

(节选自《骆驼祥子》)

选段中人物A是谁?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虎妞。祥子为多赚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了一场。这辆车的命运:后来因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筹钱埋葬虎妞而把车卖掉了。

11.(1)《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作品,该作品有两个女性形象,一个是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虎妞,一个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他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最终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好占便宜、吃喝赌、自暴自弃的人。或:他最终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无业游民。

12.(2016·湖州模拟)《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请结合书信内容具体分析。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做人要谦虚,严谨,面对困境不气馁,面对顺境不骄傲,礼仪要得体等;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民族荣辱感,做“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正确理财,正确对待恋爱婚姻等。

13.下面列举了《格列佛游记》中的几个情节,请按照格列佛游历的顺序,将其排序。

①遭遇风暴,被刮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在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意儿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

②被放逐到“慧骃国”,因为该国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想留在这里的愿望无法实现。

③随航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用一泡尿把火扑灭。

④格列佛所乘船遭贼劫持,格列佛伐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地召唤任何灵魂。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④②

14.《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

示例: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在“飞岛国”与鬼魂对话。

15.下面的叙述与《简·爱》原著有不相符之处,请改正。

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被简·爱拒绝了。

圣·约翰并不爱简·爱。

16.(2016·温州模拟)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精神品质:示例一:追求平等。

举例:“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话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

示例二: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示例三: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示例四:追求真爱。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1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部传记。其中,贝多芬(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18.走进《名人传》。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减……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

(1)上面语段中,“我”是贝多芬,“这种疾病”是指耳聋(失聪)。

(2)在《名人传》序中,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请结合作品说说你从中呼吸到的“英雄们的气息”。

示例一:《名人传》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展现了他们伟大的心灵,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鲜花和欢乐,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示例二:面对挫折与苦难,贝多芬凭借坚强不屈的精神,扼住命运的喉咙,实现了征服与超越;米开朗琪罗敢于直面内心深处无止境的痛苦,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以其博大而深沉的爱,抚慰着大众的心灵。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好人啊,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得多么安静!多谢上天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童年》,作者是高尔基。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母慈祥善良、勤劳能干,而外祖父是个既残暴又慈爱的人,曾用树枝抽得阿廖沙失去知觉,也曾教他认字,关心他成长。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逃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后人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1)该段文字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除《三国演义》外其余三部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水浒传》)。

(2)《三国演义》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刘备、关羽、张飞等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请从上面列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具体事例或诗文对该人物形象作简要评述,40字左右。

人物:示例一:诸葛亮

简评:在《隆中对》中,通过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推心置腹的交谈,他心系天下、高瞻远瞩的胸怀跃然纸上。

示例二:诸葛亮:《出师表》通过诸葛亮出师之前的谆谆嘱咐,充分表现了他对后主刘禅的忠诚和希望。

21.名著阅读。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贾宝玉。

22.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阿长(长妈妈)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野)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范爱农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C )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