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辽宁高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明星做广告,为的是什么?就是钱。
他们不管广告是真是假,不管广告对不对人们有益,他们都会去做。现在的广告全大多数都是虚假广告,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去代言广告?因为他们想赚钱。赚到了钱,干什么都行。也许你们会说明星是无辜的,他们被蒙骗了。但是,想一想,明星做广告时,可以检验广告是真是假,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他们懒得做,为了眼前的钱,他们忘记了一切。
对于明星来说,很少有人会去真正的做好广告,很少有明星去检查广告的真假,因为现在的明星,全部被眼前的钱迷惑了。虽然大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超出了不能卖的东西一大半。明星们只需要做广告,就能赚到这么多的钱,他们怎能不心动?他们怎能控制得住自己的欲望?他们怎等抵挡住些钱的诱惑?
明星们抵挡不住,因为,只要广告公司的老板拿钱给明星,明星们就会动摇。之所以现在广告这么多,正是因为广告公司的老板太有钱了,他们有本金让明星代言,人们看到明星代言了,便不约而同的去买,这样一来,卖东西的人发财了,分红给了广告公司的老板,广告公司的老板又拿了一部分的钱给明星,这一部分钱,可多得不得了!明星看到这么多的钱,早就被冲昏了头脑,被钱迷失了方向。因为钱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我们喜欢钱,但是不能得到不义之财。我们爱钱,但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法来爱钱。钱是很珍贵的,因此,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赚钱。作虚假广告去赚钱,不仅丢失了自己的人格,还让广大的消费者得到了蒙骗,这对于社会来说,是个多大的损失啊!
明星做广告,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们只知道眼前的钱是多的。
篇2
【导语】2018年辽宁高考语文考试已结束,
(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
二战期间战斗机防护,多数人认为,应该在机身中弹多的地方加强防护。但有一位专家认为,应该注意防护弹痕少的地方。如果这部分有重创,后果会非常严重。而往往这部分数据会被忽略。事实证明,专家是正确的。请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段作文。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篇3
期待之一:继续体现思辨、文化、创新的理念。
占语文卷40%的作文题,理应在顾及高校选拔人才功能的同时,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助推器,为提升中学生语文素养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期望2006年高考作文题,除继续体现《考纲》的要求外,应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好地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方面更有作为,朝着“思辨、文化、创新”的方向继续不断前行,使得它们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依据,也构成师生应对高考作文的关键词、方向标。通过高考作文命题的牵引,为有文化积淀、写作才能和个性创意的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提供可能,从而改变作文教学中严重的“应试”倾向,为向“应需”转变积蓄能量。对作文考查自身而言,能够继续进行寻找“开放与限制、防止宿构与充分发挥写作水平的平衡点”的探索。
期待之二:自选材料、自定立童、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之路还可走得更彻底。
综观近两年的作文题,落实话题作文的四自政策的步子走得还不够大气。在自定立意方面,以2005年作文题为例,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忘记与铭记”,辽宁卷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天津卷的“留给明天”,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等,主题大多预设好,自主立意的余地不大,考生要做的只是在限定的舞台里,将动作做得舒展而优美。从自选文体方面看,浙江连续两年限定不能写诗歌,同样2005年的北京卷、天津卷、江苏卷、辽宁卷、湖南卷等对文体有较多的限制。其实,目前诗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是早已没有排除性的文体。同时,近年的话题形式决定了除了写议论文,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记叙文难以人手,说明文近乎缺席。见诸报端的考场作文,大多是文化性的议论文,便是一个佐证。
期待之三:话题形式和内容来一个蜕变。
篇4
在这里,笔者不想把思维的触角投得更远,只想就近三年来中国高考作文题的变迁,来感受高考作文时代转身的文化脉络。
在诗意迷失中感受命题的失意
依笔者看来,高考作文的文体从过去的“逼仄具体”,到现在的“自由开放”。本身就可以视为高考作文变化的重要表征。
曾几何时,高考作文被明确的标注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样的文体要求。而到了最近几年,这种规定渐然淡化和模糊了。不过,许多题目或题材的设定,本身还是为高考作文提供了某种具体的选择路径。
记得2007年高考作文一出来,人们都普遍感叹,高考作文竟然如此诗意盎然。比如,这一年高考作文的全国卷,题目就叫《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此外,湖南题为《诗意的生活》,江苏题是《怀想天空》,浙江则是《行走在消逝中》,而山东更为迷离,就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不难想象,在诗意的构想中,在怀想的漫游中,在消逝的追忆中,表达的魅力将得到极大显扬,这样的高考作文命题,必将带来满纸诗情画意,会有不乏文采斐然、华靡绮丽之作。但是,也必然会滋生出大量吟风弄月、顾影自怜之文,甚至可能大量充斥着无病地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
思想先行,语言次之,这是评判作文最基本的依据。既然高考作文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它就必须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功能。即要求高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一个独立审慎的思考平台。一片“诗意盎然”、“春风细雨”,只会更让那些贴进现实生活、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空间。
高考作文命题讲求开放性与自由度,但不应以牺牲高考作文题应有的思想价值与社会责任为代价。如果文章总是凌空虚蹈,风花雪月,那还谈什么文以载道?事实上,以前像“诗意”、“记忆”之类的高考作文题,导致的“睁着眼睛说瞎话”,“闭着眼睛说梦话”,派生出大量的假、大、空般无病或胡编乱造的文章。高考作文题,离现实太过遥远,于时政太过冷漠,我们又怎么能寄望,考生能于这样的作文题下,写就彰显社会责任的锦绣文章呢?
中学课本里有副名联,叫“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如果高考作文都去大谈风花雪月,感怀听风品茗,势必又陷于务虚与失重之中,这样的高考作文,除了让我们看到一些语言的奢华绮丽,又能有多少思想的重量,又能凸显多少人文关怀。当文章被抽空了思想,也就自然失去了价值的依存。
是的,要让考生们从“诗意怀想”中捕捉到诸如时代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思想价值等等信息元素,让他们在“春夜细雨”中感受到“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高考作文应从诗意浪漫走向责任担当。
在社会现象中寻迹公共精神
2008年的中国,太不平凡,有太多的悲情与感动。太多的社会公共事件与现象,已经植入了一个民族的记忆之中,同时,也在当年的高考作文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其中的全国卷与陕西卷直接就是《与“抗震救灾”有关》,四川卷题为《坚强》,安徽卷叫做《带着感动出发》,广东卷题为《不要轻易说“不’》,浙江卷题目是《触摸城市与感受乡村》,重庆卷为《生活在自然中》……
从这样的命题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在逐步走出“诗意迷失”。这样的高考作文题,传递与倡导的,无疑就是基本特定社会事件下的社会责任,通过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来实现符合特定时代正义的“价值”和“秩序”的精神诉求。
不妨再去想想这一年的情境,冰雪灾害、闹事、汶川地震……一系列的伤痛与灾难,必然会带来多向度的思考。很显然,如何形成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如何为公民社会的发育助力。将是走出中学校园的这代年轻人无法绕过的人生命题。于是,高考作文题就开始领引他们直面现代的社会伦理,来传承特定年代的公共精神、人文情怀、责任使命等。
比如,全国卷将作文内容直接与抗震救灾挂钩,有利于传递国家理念与民族情怀。四川卷以《坚强》为题,既贴进社会现实,又直指考生心灵。面对地震,四川坚强。那么,应赋予《坚强》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呢?把这样思考交给四川考生,体现命题的智慧与理性。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这种直面社会事件的高考作文,还是显然太过具象了,命题本身也有特定的局限性。有时候,很不利于没有经历特定情境的考生发挥。但是,它又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考,那就是既然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进步必备的条件,那么,作为“国考”的作文命题,如何最大程度地凸显“公民精神”的培育呢?
毕竟,很多时候,孤立的人们,就像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如果高考作文能够承载着培养公民思想素质与提升公民精神厚度的功能,就会成为一根强韧的文明绳索,把那些散落的珠子串接起来,使公民社会得到健康成长。
显然,高考作文从诗意迷失开始触摸公共责任担当,意味着一种重大转身的开始,但是,这样的转身,也只有进行得更加彻底,才能真正发挥其公民教育的价值功能。
这让人们对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一条通向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
高考作文的时代转身,在2009年命题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凸显。它寓示着,高考作文的主流方向已经告别过去那种“务虚”的诗意迷失,选择那些更能直接贴进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命题。
比如,上海卷要求作文展示《金融风暴中的我》;辽宁卷的作文在探询《明星代言你怎么看?》;广东卷作文要求谈谈《对常识的认识》;江西卷作文的由头是《兽首拍卖》;江苏卷作文是让考生《品味时尚》;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
这样的高考作文题,都是要求学生去“写实”的――就客观真实的社会现象,去进行判断分析,阐述特定的价值理念与文化思想。这样的作文题,当然有利于检阅我们许多年来一直强调的素质教育,到底培养了学生怎样的公民精神。高考作为中国学生的“成人礼”,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到这些年轻的中国公民是否心智成熟,在特定时代的社会洪流下,能否有着自己的独立价值与责任使命。
不论是古代科举考试文题,还是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都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说到底,就是这种“国考”本身既是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更应该是一种体现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品
格的表征。这些年,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被通过各种媒介来“集束展示”,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会对高考作文进行“彻底把脉”和“全面解读”,使高考作文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成为最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背后,其实就包含着最深刻的文化意味,那就是在拷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会不会陷于过度工具化与技术化的误区,是否为这个时代培养出具有健康的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公民。
看看诸如“金融风暴”、“明星代言”、“兽首拍卖”这样的高考作文题。这些不都是被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通过不同视角解构过的现实命题吗?而对这些社会现实与现象,考生们提供的“价值判断’’和“秩序设想”,实际上就是界定现代公民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标准。一切表明,为文化判断与思想表达提供最大空间的高考作文命题,将是走向公民社会的现代教育无法绕过的选择。
龙应台曾说,文化才是立国的依据。现在,当有约千万的考生,一起走进考场,去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它自然是可能孕育出可贵的文化价值。少年强则国强,而年轻一代人形成健康的笃定的文化思想,这是现代公民教育理应承担的使命。
现在,在全社会都在分析今年高考作文题,教育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者以及所有想对公民教育有所表达的人们,思想和语言的剑道游走在今年高考作文题里,最终应该形成的文化场域,也应该是传递出公民精神与公共责任的文化思想价值。来自于考生与社会的这一切文化判断,让高考作文成了全面检验公民教育的文化路径。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88-01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多阅读,特别是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但是高中学生课业重、时间紧,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在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来构思高考作文。
一、教材中人物及其事迹的应用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当做高考作文素材。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构思高考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引申和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精华。
在高中课文中出现很多人物,如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他们都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高度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学生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概括他们的人生思想,然后把他们的人生事迹和思想融入到我们的高考作文当中。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期待成长》,我们可以引用勾践期待成长为一代帝王而卧薪尝胆的努力,可以引用鲁迅期待国家成长而产生的“彷徨”“呐喊”进入作文。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回到原点》,可以引用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人都是为了回到人生“真、善、美”的原点而孜孜不倦地奋斗。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平时授课时,就可以告知学生,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是拒绝平庸的典范。历史名人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材料亦可用于2011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情有独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和文中出现的名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关注名家对名人的评价。
二、教材中诗歌的运用
在教材中出现的诗歌,是语言思想的精髓。恰如其分地把它们运用到作文当中可以有妙笔生花的效果。诗歌在作文中的运用可以分为两种,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所谓直接引用就是将诗歌直接引用到作文当中。例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取舍》话题,就可以直接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人生一世,舍,要“舍”得干净、洒脱,决不拖泥带水。所谓间接引用就是将诗歌间接灵活地引用到作文当中。例如2010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全文以《琵琶行》作为行文结构转换的标志,同时将考生的成长过程有机地结合于其中,文章散得开,收得拢,是诗歌间接引用的典范。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要尽量背诵课文诗歌名篇名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教材中现代文的应用
教材中现代文篇目众多,特别是散文具有优美的语句、严谨的逻辑、深邃的哲理、闪光的思想。这些现代文,不管是文章的结构还是内容都是高考作文良好的素材。例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谈谈你对常识的经历与认识。可以直接引用《米洛斯的维纳斯》:“残缺也有美,残缺也是美,维纳斯正是缺少了双臂,才显得如此秀丽迷人。不要为自己的某些缺陷难过,也许你的缺陷,会促使你奋进,促使你成功。”还可引用《项链》的材料,例如:“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
四、教材中典故及注释的应用
学生学习课文时容易忽视课文中的典故和注释,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这两者都可以拿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例如《滕王阁序》的典故和注释就是极好的作文素材。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冯唐的事迹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书·冯唐传》亦载。冯唐身历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时,有人举荐了他,可其已九十高龄,不能再为官了。后世遂用冯唐易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此典故可用于2011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时间在流逝》,亦可用于江苏卷《拒绝平庸》。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个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因此,告诉学生,在运用典故时一定要熟悉教材典故的来龙去脉及其本质,找出与作文的切入点,达到综合灵活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篇6
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锁定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应该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总纲,兹摘录几段加以探讨。先看有关写作的第一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
“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实际上明确地告诉考生,社会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大范围。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生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一切事情,大而言之,包括世界风云变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等方面。一言以蔽之,要求考生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胸襟。其次,社会生活又有狭义之别。狭义的社会生活是指学生的狭小生活范围,即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学生“简单的社会生活”,但我们认为学生的社会生活,主要是指后者,即学生的狭义生活,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这些喜怒哀乐的感受。
这样看来,学生成长的经历,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显然就是高考作文写作的主要和重要话题。
“高考新课程标准”在原文的第二条中也有类似表述:“根据预定的写作目的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纸、期刊、文件、网络、影视、录像、录音、照片及口述记录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第五条中“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高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学生可走访考察的范围,也只能是狭隘的社会生活范围,即我们刚才所说的学生的狭义生活,而第五条中“学生关心的、贴近生活的话题”更明确的指出学生成长的过程,成长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是中学生写作的范围之一。
那么,那些大的时事热点,是否是高考作文话题的重点呢?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条表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可推知,时事热点,特别是有关能体现主流价值观的事件,反应时代风尚的事件,折射时代弊端的事件等等,无疑也是高考作文的重要话题,也需要学生特别关注,因为这些事件,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毋庸讳言的是,这些时事热点话题,尽管有几年直接出现在考题中,但更多的是通过一些生活小事和这些时事热点话题暗中吻合,而不以直接的方式出现,因为即使从避免猜题押题的角度看,也不可能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二、从2013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来锁定
我们从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中筛选一些作文命题来分析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
先看全国新课标甲卷(题略)。全国新课标甲卷作文命题的主要角度,大家都概括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题明显仍旧延续了近年来“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主题,作文范围仍然为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符合“新课标”的“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的精神。也体现了当代基础教育关注青少年思想情感导向的主旨,体现新课改让学生有话说,让学生充分表达与增强交流的能力。
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命题,材料贴近社会与学生实际,同学们可以很快地联想到前段时间人们极为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大学朱令中毒事件,同时很快就能确立主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生活范围的事情,关心关爱他人、包容他人、和谐共处等都可以写。
全国新课标甲卷的作文命题,从形式上看写的是学生狭义的社会生活,但实际上是和当年的社会热点密不可分的,紧紧暗扣当年的社会热点。
这篇作文从高中生的同学关系入手,切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由社会新闻反思自身。在导向上,强调和谐美好的同学关系,奠定了作文写作的健康导向。
其他如上海卷“更重要的事”,用王安忆的话概况“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作文题目思辨性较强,明显要求考生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而辩证的观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
江苏卷“探险者与蝴蝶”,提倡考生关注自然,关注客体,关注生态,体现了贯穿不变的人文情怀。当然也可从“大小之辩”,重视微小的力量等话题落笔。
湖南卷的第一则材料体现的是“为了理想而执着不懈的梦想追求”的主题,第二则材料“强调守望亲情,守护宁静生活方式”的旨意。青春的本质在于追求梦想,在梦想的选择与追寻过程中,生命的意义也由此彰显;坚守宁静的生活方式,守望真挚的亲情,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温情,也能彰显生命的本质和真谛。这两则材料所涵盖的是基本的主流价值观,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树立的,必不可少的价值观。
辽宁卷的“沙子和珍珠”,很显然地把沙子和珍珠进行了对比,可写的角度很多,比如要有个性、独创性,要甘于平庸,要立志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珍贵和平凡都是相对的,等等。
重庆卷要求根据大豆变成了豆腐彻底改变了命运来写文章,话题仍然是基本的常见话题:创造、创新;变革、变通;机遇、机缘;融入、和谐、认同、升华;事物的丰富性、多元性等等。这则有关大豆、豆腐、佳肴的材料,看似平实,实则内蕴丰厚,涵盖深广,特别是结尾“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学生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从方法论、价值观等角度锁定话题,充分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其他如全国大纲卷、北京卷、四川卷等等,都分别不同程度地从学生生活的大范围和小圈子来命题立意。
通过对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种种事件的体验和感悟无疑是高考作文的写作重心。即使那些时事热点也是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反应出来,而不是以直接的方式命题。
篇7
关键词:高考作文;古诗词;妙用
我国的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以诗句为题,画龙点睛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拟好文题很重要。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再如2007河南高考考生以“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为题,道出“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的深刻主题;2006高考全国卷Ⅰ考生以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为题,巧妙扣住文章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由物及人,论述“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有创新精神”。
二、以诗句为题记,引导全文
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又关联了全文,使用恰当。
三、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再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比较:生命就是龚自珍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坡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的无奈与感伤。很明显,后一语段显得单薄、空洞,前一个语段则具体形象。
四、以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撷取白居易的《忆江南》、欧阳修的《蝶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五、以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上文所选语段连用5句古诗词名句,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这样的语段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高考作文中常被运用。其实这种语段并非只是展示作者的积累,而且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
六、以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运用时要注意:(1)当用才用,不可为炫耀而堆砌古诗文名句;(2)要选用适当的古诗文名句,不可与语段主题脱节;(3)选用的古诗文名句与上下文衔接要紧。
总之,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巧妙引用古诗,就会化平淡为神奇,收到字如珠玑、情真意浓、底蕴深厚、余韵悠长的效果。只要你心存诗意,追求诗意的语言表达,高考满分作文或许离你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赫学颖.2007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J].课堂内外,2007(7).
篇8
一、准确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动向
1.围绕新课标命题
注重新课标理念的渗透、新课标目标的解读,在写作领域预先演练新课标,营造新课标实施的氛围。如江西卷2011高考语文作文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很自然地把人带入沧桑的历史氛围中。再如2013年湖北卷从“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引发的感悟,营造浓厚的诗意、文学氛围,给人以启示。
2.侧重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如江苏卷的“探险者与蝴蝶”的故事,除考查考生的思维纵深发展,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训练策略
现今的中学生因缺乏充分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又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网络语言的影响,胸中缺少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写出的作文往往呈现出“浅、薄、小”的特点。即目光短浅,意蕴浅白;见识不深,道理肤浅;心胸狭小,选材面小。这样的作文难以让人认可,击节拍案的赞叹更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深、厚、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邃思辨性的作文呢?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遨游在浩瀚历史与文学海洋之中,汲取精华,炼就大气,丰富素材,增强思辨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才能在写作之路上畅行无阻。
1.以史学素材作论据,增加厚重感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也常有新颖深刻的立意和观点,但往往因缺少权威的、有深度的典型论据而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第二条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就突出强调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与否能够反映考生的语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要想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不妨找找阅读过的文章。十年寒窗苦读,相信每位考生从小学到高中,课内外读过的文章即便不能说车载斗量,也是数量可观。如果能将精耕细作学过的和课内外读过的精彩事例、人物材料、历史事件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再加上深刻、新颖的立意,可快速解决素材的燃眉之急。
如2011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塑造成功的自己》,充分运用韩信、诸葛亮、司马迁的故事,使之有了大气磅礴之感。2011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留给自己一个对手》讲秦始皇一扫天下,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文章用正反两个例子的结局告诉我们对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深厚感。
2.从史学角度立意,提升思辨性
历史不仅提供丰富素材,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回顾历史,能使思想更为深刻,“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是与“发展地看待问题”相对的思维方略。假设未来时空可以拓展思维空间,那么假设过去时空也是能拓展思维空间的。把一个现时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去思考,我们往往能发现新东西或归纳出深刻的结论。
如以《诚信》为题,我们可以探讨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故事,或是名言警句。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就能开阔一些。忘记历史,不顾未来,思维只能停留在现实里,一个人的思维应该在以历史、现实、未来构成的三维空间中纵横驰骋。面对特定的历史时代或某个历史或文学人物身上,营造一种泛黄的厚重的历史氛围,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征服读者。
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一出,吓倒了一大批考生。而有些考生从历史、文学中寻找立意角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似水人生》让人眼前一亮,以古今名人文天祥、“竹林七贤”、梁思成为例阐释了方与圆的关系。
3.故事新编,针砭时弊
如果一味囿于史学素材直接发挥,也许会走入另一个死胡同,就像鲁迅所说的“钻故纸堆”。可利用历史、文学人物进行重编,选择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或真实,或虚构)以其原有的性格、经历为依托,虚构或改编故事,以表现新的精神、新的主题或选取一段经典故事(或真实、或虚构),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依中心需要改编,并添加某些人物、情节,给旧的故事以新的灵魂。当旧人物的身影走进现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与现代人交往,他们必定要与现实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或针砭时弊,或引人思考,或教人警戒,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的效果。
如《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体现现代人的观点“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又如《天堂之辩》一文,关羽的信书碰壁,孔子、马稷的劝谏“人莫要尽信自己,须广听谏言,多听他人意见”,与黄庭坚、谢玄“自信为先”辩论,最终以顾炎武的“自信果断、善听谏言”结束,达到阐明自己观点的最终效果。
4.“腹有诗书气自华”
史学宝藏,除了事件、人物,还有许多经典名句、优美的诗词供我们选择、使用、引用,它们是增加文章文采的极佳材料。巧用这些经典诗句、名句,一方面可使抒发的感情更真挚,思想更健康;另一面又能使文章语言字字珠玑。此外,作品的文采斐然,达到一种“满纸烟霞随腕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人“一树繁花照眼明”。这类文章与那些滥用港台语言、网络语言、江湖黑话的文章比较,档次、品位已泾渭分明。
篇9
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个性一直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谈理想,就是学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谈发现,就是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谈人贵有志,就是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举例时总是给出几个老掉牙的事例,表达的情感也是似曾相识。巴金老人曾把这种现象称为学生的“失语”,是说学生失去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甚至是自己的思想。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个性的缺失带来的必然是独立思想的缺失和创新灵性的泯灭。
如何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呢?我认为个性化写作应引导学生立足“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三个层面,达到以下三个境界。
一、关注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学者朱熹的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个性化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半亩方塘”是个性化所涉及的生活天地,“天光云影共徘徊”是纷繁迷离的生活现象,“问渠哪得清如许”就是个性化写作的理想境界――只有关注生活,才能达到“清如许”的境界。如以“体验”为话题,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把笔触伸向广阔的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体验友情,表达对真挚情感的歌颂;体验大海的澎湃、小溪的柔情、高山的险峻、大地的广袤,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体验生存环境,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表达对人生的感悟;甚至写――中学生的早恋,独特的体验,深深地反思。学生只有写“真话文”、“放胆文”,言真情,写心声,才能有个性化的好文章。
二、关注社会:文章合为时而著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社会是写作的大舞台,倡导写作个性化,也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个性化。脱离了社会大背景,写个人感情就会给人无病、矫揉造作之感,文章必然会空洞无物、苍白无力。比如,以“沟通”为话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沟通”是什么。从内涵上看,沟通是交往,是合作,是心灵的对话;从外延上看,小到人与人的沟通、人与物的沟通,大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人与未来的沟通、国与国的沟通……从社会背景看,人害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量的加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唯有合作才能在信息时代里立于不败之地。以“沟通”为话题作文,意在考查学生对合作的理解。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情冷漠、关爱缺失,中学生也出现了价值观的模糊与缺失:高考作文必然关注这一社会问题。这就要求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生活本质,并高扬主流价值观。2012年的高考作文彰显了这一特点,2013年延续了这一特点,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如新课标全国卷Ⅱ“真诚与友善”、广西卷“捡到手机以后”、湖南卷“我愿意”,等等。
“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见,作文不仅是个人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更是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社会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将写小感情与写大感情紧密结合,做到“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会富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才会成为满园春色中最耀眼的那支红杏。
三、关注人生: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文就是做人。关注人生,书写人生,探寻人生的奥秘,揭示人生的真谛,是个性化写作的至高境界。如以“感悟”为话题,有的同学由四季更迭、不可逆转,书写自己的人生感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昨天已然逝去,我们既不能沉湎于过去的成功,更不可在失败的阴影中彷徨,而应只争朝夕,开创美好的未来。要想在人生的秋天采摘丰硕的果实,就要在生命的春天里辛勤地耕耘”――这是多么感人的人生感悟。有的同学由梅花的花开花落,礼赞凌寒傲雪、甘于奉献的梅花精神;有的由一片落叶感悟生命的伟大,表达不甘屈服、奋发有为的人生。
篇10
关键词:布局;选材;新材料作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8-1
现在新材料作文已成为诸多高考试卷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它基本上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有机综合,且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与欢迎。但不少学生雾里看花,并未很好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其实,只要我们平时在作文训练时,不断地总结规律,摸索方法,在短时间内就能快速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一、好文章要敲定一个好题目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好题目犹如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很好展示我们的思想境界,也是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不少学生不重视拟题,随手取题(小议、浅谈“××”),或者就直接用话题为题,这就失去了先露一手的好机会,也给评卷老师带来不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取题。
1.要用点“手法”进去。2001年高考作文拟得好的题目大都如此,《诚信是金》、《生命“诚”可贵》,2005年江西卷《乡村的脸》,2008年辽宁卷《让心灵美丽如花》,2008年全国(I)《生命!生命!!》
2.要草拟二三个题目,比较后再确定。2006年4月的上饶地区第二次联考的话题作文“合作”。一个考生先取了三个题目:①“团结就是力量”(走题),②“世界需要合作”(大了),③“合作的天空万里无云”(较好)。经比较分析后,敲定了③。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了还真不错!
3.要简洁扼要,字数以四到十个为宜。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变味的善良》、《带着感动出发》,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语文,心中一泓清泉》或《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馅饼?陷阱!》、《打假与假打》、《错!错!错!》、《短暂的永恒》、《阳光下的罪恶》、《7-1=0》等等,这些题目确实不错,真是“题好一半文”!
二、作文有了好头,更应选好兵排好阵
先锋是首段。先锋要威武雄壮,轻装上阵,出其不意,展我军威,为后面的大部队铺平道路。作文开头也如此,但具体写法各有千秋。下面还是让我们先看山东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首段:①“人生自古谁无死,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选择;“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朱自清的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选择。②历览古今圣贤,我发现选择竟有着如此丰富的蕴涵。③背负着五岳的沧桑与巍峨,他们用一种亘古不变的声音呼喊“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④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至选择了死亡。⑤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
首段仅用了五句话,可谓简明有力!①用了排比和引用,既说明选择内涵的丰富,又展示作者博览群书的好功底;用②小结又点话题;又用③点本文的题目;④⑤又用排比总领下文二、三、四段。这样的开头一箭多雕,可谓妙矣!
先锋开了道,主体部分的材料应排布好。
材料要有古今中外的,更要有针对性的、当代性的。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少考生深知这一点。2008年一位安徽考生的作文《带着感动出发》:从“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的事迹中,我发现他们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带着感动出发,人生的道路上绽开着一朵朵感动之花……接着文中主体部分用分论点排比成段,分别列举了2006年感动人物,感动就是忠诚的丁晓兵……感动就是自信的孔祥瑞……感动就是无私的王百姓……写了点过后,接着写面。还有爱国的叶笃正、高尚的华益慰、执着的季羡林、善良的林秀贞、感恩的黄舸、和谐的青岛的“微尘”们以及大义的霍英东。本篇佳作就是如此有针对性、时代性!2008年四川考生在写“坚强”的话题时,都用大量篇幅写“5·12”汶川大地震,表达了社会热点,效果很好。全国卷(I)新材料作文,更多考生更多谈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方方面面。这些作文时代性、针对性都十足。
新材料作文既要有普遍性,更要有鲜明的个性。考试作文更是如此,因为它是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等的最佳法宝。有“自己”才有美好独特的世界!“人有,我奇我巧!”一位学生的新材料作文《母爱没有具体内容》写了三件事:年青妈妈本来胆小怕杀生,为了小孩敢深夜摸回家,杀鸡鸭“三下五除二”……中年妈妈为了独子能喝牛奶,去捡破烂卖,竟可深夜冒雨骑自行车50里驮200斤田螺去县城卖……老年妈妈为了28岁儿子成婚,竟风雨无阻挑四万担泥石填池塘而盖成新房……母爱谁人没有呢?但把母爱定性的如此有个性和思想性又有几个人呢?
然后,选兵就是筛选作文材料。筛选的原则是:一要突出个性、时代性、典型性,二要点面结合。那些老名人、老事例、老书本……这些老调不是不可以写,但应该作为面来简写,三言两语,且构成排比,营造数量和氛围,为主体作铺垫。平时,不少学生一写作就老生常谈:或大段写什么爱迪生、居里夫人、马克思、雷锋等;或大段讲一个或几个老掉牙的故事;或不厌其烦地详细照抄历史书本……你也该扪心自问,写了这些老东西到底有什么现实教育意义?自己究竟写了多少遍!而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身边就有很多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新人和新事!现今,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些都是很好的人物事件,应该挖掘它们,展示作品的个性和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