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培训心得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化培训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化培训心得

篇1

【一】

近期总司组织了员工职业化素养培训,通过参加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觉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两天的培训过程中我在不停地受到震撼,内心的感动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如何表达,不夸张的说,我感觉这次培训将会改变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将会端正我以后工作生活当中对人处事的态度。下面就我感触最深的几点做个总结如下:

1、“我是一切的根源”。

这句话我将会铭记一辈子,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但是却包含了为人处事的最基本道理。事情总是由人来做的,怎么做完全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在这个世界上,不要总想把属于自己的事情要依赖别人来完成;也不要为自己所犯的各种错误来找各种理由辩护,因为自己是做一切的根源。

想想自己,真是惭愧!在以前的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总是觉得问题怎么老是跟自己过不去,甚至觉得是自己的命不好。现在想想,主要问题在自己!为什么不提前做准备,为什么不积极关注事态的发展,为什么不能深入的思考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这一切一切的根源都是自己。

2、“结果思维”将会改变我的工作态度。

是的,人在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因为公司需要员工创造效益,员工需要公司提供的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但是前期必须是结果是好的!在工作生活中,也可能你付出了很多,但是未必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不了解你的人可能会对你产生误解,你可能暂时会遇到人生的低谷,因为别人只能通过你做事情的结果来评判你!

也许这时候你可能感到自己的做的一切都是白做了,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个时候才是人生的岔路口,有的人可能继续努力最终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有的人会放弃,继续重复以前的事情,最终无法作为。我想这种思维方式将会贯穿我的职场生涯,将会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3、“百分百的意愿可以产生百分百的做事方法”也是我人生观的一个改变。

如果人在问题面前没有一个主动的解决问题的意愿,那么他就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是通过纸上谈兵的讨论就觉得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就可能错过了很多实现价值的机会。

也许很多事情只有在你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你想想的那么难,也许一个很小的改动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也许最后一次尝试的领悟就会让你感到无比的幸福,但是这种感觉也只有在你具有百分百的解决问题的意愿后,才有可能找到。

寥寥的数言,说不尽心中的感动,道不完震撼的顿悟!我只能这种感动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我只能就这种顿悟带到我的工作当中!感谢公司领导给了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我将学以致用,在回报公司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

职业化是有志于强大的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职业化就是竞争力,竞争的关键是人的职业素质的竞争;职业化就是生产力,雇佣有职业素质的人,公司的无效劳动都会减少,效率都会提高;职业化就是执行力,执行是要结果的行动,职业的态度和技能是执行的保证。

反思过去,产能低、能耗高、故障多、运行不受控是我们存在的表观问题,实际上我们的根本问题在于不够专业,不够商业,不够敬业。

1、专业是一个人生存的本领。

没有专业就失去了职业的基础,就不可能有职业化;它决定一个人水平高低,决定一个人做事能力的大小,同时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就的大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了解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以外的广泛性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以及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团队目标实现,个人的价值才能被体现出来,因此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满足团队发展的需要。

2、我们要向商人一样经营自己。

先付出后索取;简单地说公司要的是我们尽职尽责的工作,而我们要的是价值体现,这期间讲的是诚信,人如果没有诚实的品质和守信用的品格就难以在商场立足,就等于自我淘汰;讲的是节约,修旧利废,节能降耗,提高公司竞争力。

3、敬业精神是对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

它是一种职业素质,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坚定信念和探索及奉献精神;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我们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敬业精神,只讲回报不讲付出,斤斤计较,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把工作看成自己的第二生命,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兢兢业业,克尽职守,说做就做,坚决执行,成为自己工作领域的专家、不要让借口成为习惯。

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敬业的员工!无论学历高低,不论工作如何,只要走入社会,你都应该以敬业的敬业精神来要求自己,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惟有敬业,才能成为受欢迎的人,才有所成就,实现人生价值。

【三】

本人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公司组织的这次关于优秀员工职业素质训练的培训,经过一天的培训我受益很多,以下是我本人这次培训的心得

课程一开始,胡老师就讲到工作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职业是满足服务大众需求的社会角色,职业化就是从“石头”向“砖头”转变的过程,企业需要的是一块“砖头”。

胡老师对职业化态度讲了四点:

①自律,

②专注,

③诚恳,

④合作

①自律:自己管住自己,首先问自己管好自己的时间没有,管好了自己的情绪没有,管好了自己的目标没有,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淡定、从容。大部分的痛苦自己承担,重要决策的时候,首先问自己冷静吗?淡定吗?情绪一上来就会影响决策。

②专注:把工作当爱好,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③诚恳:诚实的对待每一个人,做人要厚道,吃亏是福,有舍必有得。

④合作:要有团队精神,学习与人合作、沟通,做正确的事要在正确的时间做事,说正确的话更要在正确的场合说话,使用不同的思维看待问题。

胡老师还对职业化素养总结了“四化”:

①时间成本化,

②行为数据化,

③学习常态化,

④工作快乐化,

胡老师还建议我们跟工作尽情谈场“恋爱”,如果你爱你的工作,工作就会给你带来快乐,当你工作快乐的时候,就很有成就感,工作是唯一助你成功之路。

最后胡老师讲到如何与老板相处:

①对老板交代的事情,要自觉、及时、有效的完成。

②老板的面子就是我的面子。

③对老板提出意见的同时要提建议,时刻让他了解我对他的忠诚。

【四】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里,著名培训师徐剑系统阐述了什么是职业化、如何做到职业化,让缺乏我受益匪浅,而最让我受到触动的,是徐剑老师讲的“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心态都是第一位的。

我理解的心态,就是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不同的态度,最终导致不同的结果。

生活中,心态积极的人,会把突如其来的变故当作是对自己潜能的一次挑战,他会信心百倍的去思考、去分析,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而消极心态的人,则是一味的抱怨,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诉说遇到如此糟糕的事情,却不肯用一分心思去想办法。

我们经常会听见有人说,“某某运气真好,干什么都一帆风顺。”其实,不是某某运气好,而是心态好。心态好的人,一切顺利时不骄傲,因为知道这些是付出应得的;遭遇打击时不气馁,因为明白积极面对会有解决的途径。

对于工作,徐剑老师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职业心态,决定了他的能与不能,成与不成!如果你的内心已失败,成功就已经远离你!谈起心态,就会想到平时工作当中处理顾客报怨时的一些感受,对待这些事件我们应本着一个平常心站在顾客立场上帮助顾客,我想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如同徐老师讲的“用心对人,用心做事”。我有仇人吗?放下过去坦然的面对未来,把过去的记忆珍藏放到角落永远不要打开。

在我们服务性行业当中,每天要接触到行行的客户,如果在客户发生纠纷时,我们应当主动、合理的给予解释,虽然客户不是上帝,但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如果遇到委屈时,我们应很快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继续工作,而不是带着怨恨去工作,这样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整个公司。因此我们在此事件中要问自己,是什么样原因让客户生气,自己哪里做的好或是不好,应该怎么对待此事件。

“说到不如做到。”一个人内心美丽很容易,但表现出美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工作当中,我们要传达很多事件,如何能较好的传达给领导同事,这就要我们以身作则,给你身边的人做个榜样。平时要学会先了解别人,然后以她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她们而不是我们以为的方式,这一点还意味着要善于花时间去了解,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她们,你就怎样对待她们。

曾记得有这么一句“每个人来到世上,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生命对人类是多么的珍贵。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他们是多么希望生存呀,但是一瞬间就消失了,所以在我们有限时间里选择生命的宽度,让他多姿多彩,放射光芒,用微小的力量去服务于社会。

篇2

“业兴于勤,誉赢于诚”,在集团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在集团领导们的带领下,很荣幸能够走进这百年名校武汉大学,进行学习体验。首先感谢集团能够给与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集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缜密的安排。这次武汉大学的培训除了获取到知识外,同时给与我工作和生活莫大鼓舞和启发。

再次步入大学校门,尤其是走入这历史悠久全国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使人心潮澎湃。他拥有全国优质的科研团队和师资力量,也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知名企业家。在这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学习,不禁感慨集团领导们的用心良苦。不得不让人静下心来,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获取知识,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在这短短的五天培训中,分别设置企业的战略、投融资、管理、团建、法律及大数据时代相关知识一系列课程。众位教授深层系统的讲解和详实的案例分析,无不彰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途径,能让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的累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做到从“知”变“会”,才能对工作起到提升的作用。下面简述一下个人在这次培训中理解到的程度的一些心得和感想:

一个企业的战略的规划、执行和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命运。战略的规划靠公司高层对政策、社会发展的解读能力和魄力,他的可行性也同等重要,执行实施情况同样能改变战略发展的方向,也需要激励措施和防控措施,这样才能使得战略的思想得以实现。

能够精通并运用资本运作的理念和方法,不单仅仅是把企业从资金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重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一个项目能够正常的启动,一个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是要靠资金的支持,这其中不失可以搞一些“小手段”,有了扎实的金融知识,结合政策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就能实现资金的共融,摆脱眼下的“窘境”,达到最终目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他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把一个人的思想全部灌输给别人,而且让其接收信息那是教师的工作,企业的领导要和员工之间有共通的通道,才能走向人企公兴。做为企业的领导需要是员工思想的统一性,协作性,进取性。这些除了熟知管理相关知识外,还需要提高个人修养素质,从而提高个人魅力来引领带动员工。让员工把“听”变成“动”进而变成有思想的“动”,完全靠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是个体才能,力量是渺小的,能够带动整个集体来为公司谋发展促团结,才体现管理的真正意义。

团队是人的群体,一个好的团队不仅仅是人才的堆积,需要队员对工作的匹配、互补、融合。一个好的团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目标明确,思想统一,行动规范,相互扶持,积极创新。一个好的团队会给企业创造无尽的价值。

篇3

通过近期的培训学习,本人切实的感觉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谢上级安排的此次学习活动,感谢每一位授课老师精彩的授课。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的理论基础、业务素质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参加本期培训本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和收获: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业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要面对不断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学习,要靠培训,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要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我真正认识到加强培训与学习,是我们进一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的需要。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

篇4

关键词:化学技能证;中职化学;实训教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其中化学课程考试由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组成,考生两项考试成绩均达到条件即可得到相应等级的化学技能证书,该证书可作为高职类院校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操作技能考试采用考生按考纲规定的十五道实验样题中随机抽取(详见表1),并在考官监考下于规定时间完成实验操作,考官根据考生的操作情况按评分点分值评定成绩,每题满分为100分。

我校作为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化学科目操作技能考试考场,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两次技能考试,并根据考试报名情况和时间安排,组织专业实训教师为考生提供十六个课时的考前操作技能培训。由于培训内容较多且难度不一、培训时间和地点安排非常紧张、考生数量较大且水平参差不齐,与平时上实训课有一定区别,培训难度可想而知,本文分享了三年来为考生培训得出的一些心得与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确立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要明确的是,参加考前培训的考生,应该在实验实训课程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基本的化学操作,了解一些常用的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而不是对化学实验规范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无所知、毫无头绪。另外很多考生会问多少分及格,这里就要向他们强调无论是操作技能考试还是理论考试,分数越高最终评定的等级就越高,应该以高分为目标。因此考前培训的目的是对考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对考生平时做实验时不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必要的强调,对考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进行纠正,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突出要点,把握细节

要实现上述的培训的目标,首先要了解每个实验样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并做好教学计划。同时,每个考核要点有相应的若干评分点,在评分表中一目了然,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某些步骤,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规范,因此老师在培训前有必要对试卷和评分表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哪些操作细节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哪些要点是学生在平时已经掌握得熟练的,哪些要进行重点强调和解释的,哪些操作失误或不规范的操作是比较普遍的,在培训的过程中给每道题分配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完整的操作示范,同时有针对性讲解重点、难c,这样既能突出要点避免泛泛而谈,又全面涵盖每道题的操作过程。

三、明辨差异,破解疑惑

要注意提醒考生类似的题目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到底是考核要点不一样,还是某些评分点不一样,比如前面提到的滴定管的题目,第十题和第十一题是需要滴加指示剂并对滴定终点颜色进行判断的,如果滴过量会被扣分,而与之类似的第七题和第八题虽然也是重点考查滴定的操作,但是区别在于没有滴加指示剂,即不要求考生对滴定终点进行判断。

四、纠正错误,正面激励

这一系列的教学计划,都是为了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出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出现操作错误,要求考生对不熟练的、难度较高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考生,要多留意他们的练习情况,多辅导,多交流,不要留下误区和疑惑。另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树立信心。

结语

开展化学操作技能考试考前培训之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能更好地掌握考评内容,提高其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清晰掌握每道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授课时既要讲得精,又要讲得全,举一反三,破解疑惑,合理分配讲解的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强辅导,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考试,更能拿到高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大纲及样题:化学课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陈艳.无机化学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篇5

帮助新员工职业化

90后、95后员工成为职场新生力量,给企业培训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有幸在江浙参加过多次关于新生代员工管理的论坛和研讨会,与一些优秀的培训师交流,发现新生代员工有着相似的特性。他们的优点是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强、敢想敢做、有热情,但也暴露出自我意识较强、沟通时容易情绪化、缺乏同理心、没有上下级概念、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心驱动力不强等不足。

客观上,物质条件的相对富足、社会价值观的日趋多元、人们权利意识的普遍增强等,是90后、95后步入职场后显得不太适应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职业化培训。

酒店属于服务行业,在培训时应将“新员工的职业化塑造”作为重点,帮助新员工提升沟通能力,学会处理职场上的人际关系。同时,告诉他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为客户服务、为公司服务的信念,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以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所从事的工作。

培训方式注重趣味性、互动性

为了让新生代员工更好地“入模”,也需要对传统的培训方式做出改变。培训师需用心做好准备,既要设置“理性目标”,明确培训的最终目的,也要设计“感性目标”,寓教于乐,增进员工彼此之间的感情。

酒店服务工作经常会遇到客户投诉,结合新生代员工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 “情景模拟”的方法,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的服务场景,掌握应对客户投诉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式既能刺激他们的表现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面对90后、95后,填鸭式教学显得过于单一和枯燥,公司在课堂上还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如音频、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或组织分组竞赛,促进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并给获胜小组颁发证书,进行表彰。此外,酒店也会组织员工参加团体宣誓,使其明确工作职责,增强集体荣誉感。

创新管理理念和策略

对新生代员工的分析和描述难以形成定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所要做的是调整观念、重塑管理者心态、创新管理的方法和策略。

多沟通包容

管理是一种爱,严肃的爱或宽容的爱,稳定团队以更好地达成目标是管理的真谛。酒店服务行业需要新生代员工,对管理者而言,放下“古板、老套”的姿态,接近和了解他们,就会发现其特点和可爱之处。不少新生代员工都喜欢新潮事物,在言谈中也会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语,对此,管理者应敞开胸怀接受,了解新事物,拉近与其之间的距离。

采取非经济激励

在经济激励之外,很多企业对工作环境进行了改善。如在众多新兴互联网公司,新生代员工们将公司环境和办公室装修成果绿色、桃红色,对会议室和椅子的装潢也充满想象,这些都满足了他们的个性需求,在新生代员工中颇受欢迎。此外,管理者还可以组织更多的员工活动和聚会,让生活多一些变化和点缀。

篇6

在同批进厂的员工中,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的,

因为我所去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我们公司承建的第一台600MW机组,之后我又来到了我们公司第一台总承包的600MW机组三门峡工程。在大工程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对自己整体素质的提高有更多的益处。

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我自己认为我已经融入了角色,转化为了一个职业人。但是在参加培训之后,我发现其实距离一个职业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培训,我在个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职业信条”。

人无志,不成事。树立正确的职业信条,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应该拥有以下这些职业信条:

敬业。树立“职业神圣”观念。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通俗地说,敬业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的意思。做事为学,有慎心,不怕劳,不虎头蛇尾,不见异思迁。也许,像我们这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能找到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当中认为来我们公司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作为年轻人拥有更远大的理想,想更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就应该对当前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具体体现。面对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敬业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关注和重用,相反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的,这是一个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应该“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乐业,人才能从职业工作中得到精神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职业的态度不同,有的是以热情拥抱的态度迎接职业,有的是以冷酷无聊的态度迎接职业。其结果是,前者把职业当成是亲爱的永久伴侣,从中获益;后者则只是得到烦恼,甚至是伤痛。所以,乐业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乐业的要求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至少要以正确的、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职业平等。“七十二行,各有差别”,我们必须树立“职业平等”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都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必须摒弃职业贵贱观念。虽然,我们在平时会听到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时候,自豪感会充斥你的心灵的。

责任心。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一份工作、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刚刚踏进社会,我们将会面临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我想只有一个拥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一路走好。古人云:“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什么职业,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进取心。有了职业,我们还必须有进取心,才能使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进取心,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想精益求精,事业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在开始工作时,应把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作为目标,这是今后扩大自己事业空间的基础。不要计较薪金薄厚,更不能自命不凡,不屑小就。而要爱自己的职业,深思研究工作改进之术,常保进取的决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取心不但是成业的要素,并且是成己的要素。

篇7

名称: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行业:交通运输

规模:10000余人

人才培养特色:在充分了解和尊重90后行为特点、价值观等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海南航空(以下简称“海航”)为新员工提供平台、展示才能,创造场景、建立共同价值观和愿景画面,通过“体验认知”“角色融入”“蜕变升华”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帮助 “职场新鲜人”尽快融入海航文化,并加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后备管理梯队人才。

秉承“天地之间皆为用心之处”的企业理念,海航的新员工培训也是无处不用心、无处不走心。新员工从入职到真正融入组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和适应过程,为此,海航设计了为期半年的递进式培养项目――“启航计划”,从“体验认知”“角色融入”“蜕变升华”三个层面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内容(见图表1)。通过详细科学、环环相扣的培训安排,使得新员工真正认识、了解海航,建构“职场新鲜人”的共同愿景――“海航梦”,为融入海航、发挥才智做好充分准备。

“浸润式”体验

海航认知初养成

体验认知阶段是“职场新鲜人”首次了解和体验海航文化、对海航产生初步认知的阶段。该阶段是“启航计划”的基础和后续环节的辅垫,也是培训者最需用心的部分。怎样让新员工通过一周的集中培训,了解、认同并自然而然地融入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关系到整个“启航计划”的实施效果,也是从招聘入职到上岗留任的关键步骤。

在培训环节设置上,除了职业化素养、企业文化、品牌、安全运行知识等课堂培训外,海航还安排了晨跑、公益活动、“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温馨加油站:一封家书”、生日派对及毕业晚会等活动,让新员工全方位、多感观地体验公司文化和业务运营模式,帮助他们适应新角色。

“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

海航相信,“预见”方能“遇见”,新员工带着对职场的期待和憧憬来到海航,入职培训是他们感受海航的第一站。在这个阶段,他们对组织文化、工作氛围的判断会从抽象到具体,认知职业发展前景的角度也由远及近。为了引导新员工将这些感受通过理性的思考沉淀下来,以设置里程碑的方式督促自己,同时为未来三个月融入真实工作环境设置目标,海航组织了“预见・未来:写给入职百天的自己”活动。

在励志音乐的陪伴下,每位学员会收到一张清新淡雅的明信片,并在上面写下对百天后的自己的期许。百天时,人资部会安排职业素养提升培训,届时再请学员进行回顾与反思。小小的明信片,寄托了学员对未来的设想、嘱咐和期待,会在每个学员的心中都留下力量。

“温馨加油站”:一封家书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家书”已经难觅踪迹了。海航选择这种方式,用印有海航飞机图案的信纸和信封,伴随着温馨的音乐,让大家静静地给自己一些关怀的时间:离开家、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校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给父母报一个平安,写下感恩、回报父母的承诺……这是大家都会想到的内容。当大家写好、封好,排着队将家书塞进邮筒时,空气中充满感性的力量――“爸妈,放心,我很好,在海航,我会更好”。

H5分享 为新团队暖场

培训过程中,海航通过建立新员工微信群,实现实时沟通与互动,并以“培训小喇叭”的形式通知,鼓励新员工用简短的词句,随时分享培训期间的感受和心得。

Html5(简称为“H5”)移动场景式分享更是海航新员工培训的一大亮点,即用H5移动页面将各种创意以交互的手法呈现出来。每天,新员工班级会轮流以H5移动场景的形式(见图表2),总结回顾当天的培训环节和收获,用有心有爱的图片、音乐,记录和分享经历、沉淀情感。连续一周,海航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新员工培训H5分享刷屏,为新员工走向工作岗位、融入真实的工作团队,起到了很好的暖场效果。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海航还注重充分发挥新员工的力量,通过班委会实现自我管理,通过自创自演参与各项活动,将培训作为真实工作场景的“体验场”来展示才能、凝聚心力、合作创造,给新员工提供“浸润式”的职业化养成体验。

角色转换

“刚柔”并济促融入

新员工进入职场后,对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其发展的首要需求。海航会安排专人对部门做整体介绍,使新员工了解并掌握各部门的核心工作、内部业务关系、工作流程以及部门核心价值。学员在学习、掌握所在岗位相关业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通过最终的考试及各种形式的验收。在此过程中,海航注重加强对学员的关怀与鼓励,“刚柔”并济,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化。

“刚”性实战验收

实战锻炼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方式,新员工入职培训结束后,各单位HRBP会安排新员工跟班体验一线生产,并相互交流心得,由人资部跟踪了解一线实习情况。

新员工赴岗位实战训练时,海航会给新员工配备导师,由基层或部门级领导担任。导师每月都要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等进行评估,评估材料由各单位HRBP汇总收集。新员工通过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结合,达到独立上岗的要求。在岗实习期间,海航还会根据相关岗位要求及特点,安排新员工轮岗,现场体验感受其他岗位的生产运行情况。

“柔”心关怀

海航的“走心”体现在培训的每个环节上,即使在专业、严肃的业务培训阶段,海航也会为新员工组织丰富的业余文体活动,如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撕名牌、户外拓展、中心团队活动等,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团队、适应新环境。与此同时,各单位第一负责人会通过座谈会或其他形式,与新员工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倾听员工心声,帮助员工成长。

职场加油站

为尽快满足新员工拓展职业发展路径的渴望,新员工入职百天后,人资部会通过“职场加油站”的形式,牵头组织新员工职业素养提升专项培训,从“工作方法”“沟通与表达”等多角度设计培训内容。

提升训练结束后,人资行政部会联合各部门HRBP,通过座谈等形式,与新员工畅谈工作情况,了解其融入状态。在新员工入职百天之际,再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特点、新员工工作任务等,以主题工作坊的形式将新员工分期分批集中起来,进行回顾和展望。工作坊主题包括“EAP工作坊――幸福海航人”“团队协作”“我服务、我快乐”等。各工作坊由中基层管理干部、优秀员工代表、公司EAP咨询师、内训讲师主导,新员工根据自身情况及工作时间安排,自选主题工作坊参与。工作坊的举办地点也选择在氛围轻松的咖啡厅、航空主题餐厅等。

通过参与工作坊,新员工从多角度参与职业素养提升训练,为下一阶段的融入和进阶补充了能量。

蜕变升华 规划未来之路

为拓宽新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使优秀新员工能够脱颖而出,海航会根据其表现进行人才盘点,将表现优秀者纳入新员工人才库,并制定专门的培养及提升方案,提升其职业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并指导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盘点 设置优秀人才库

新员工转正定岗3个月后,各单位会对新员工进行人才盘点。人才盘点采用员工述职、主管评分的方式进行,既考察当期的工作业绩,也测评员工的发展潜质。对于业务上手快、能主动思考、能对业务提升进行建设性思考和创新的优秀人员,海航会将他们纳入新员工人才库进行专项培养。

优秀人才 专项培养

各部门HRBP针对入选新员工人才库的员工,会进行专项培养:安排导师进行岗位辅导,由新员工人才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并配合指定书目阅读计划和E-Learning课程的学习,扩展他们的职业思维和综合能力。

篇8

设置符合翻译产业需求的翻译职业技能课程

目前,《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对翻译知识与技能要求也比较宽泛,包括口笔译技能、口笔译理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译者综合素质。既然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培养“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就需要对目前翻译部门或公司中翻译行业的专业化内容与程度进行调研和分析,在充分调研翻译产业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提出译者专业技能要求的培养具体化目标,也才会对翻译课程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加上IT技术的发展,使得翻译行业迅速向产业化升级,形成与服务外包、出版印刷、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多语信息等多产业网状关联的产业集群。可以说,翻译产业成为“为社会公众提供语言或文字翻译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一站式、快速、高质量翻译活动的集合”(杨朝军,2012:25)。因此,翻译项目的链条也在向多维服务延伸。“现代翻译项目在工作主体、目标客户、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都已有很大的不同”(王传英等,2011:55)。翻译公司需要的不仅是译员,更急需的是与翻译工作链相关的各种翻译从业人员,即需要我们培养中高端的具备翻译能力的管理、市场和技术人才。所以,翻译人才培养,并非只是培养做口译或笔译的译员。现在翻译公司或部门的运作是以翻译项目为依托的团队活动,工作岗位除了专职翻译外,还包括翻译项目管理、译审和高级译审、质控、语料管理、译员培训与开发、专业排版、编审、审校等工作。在有些机构中专稿编写、采编翻译、信息管理等都可以归为专业翻译。一个翻译项目的完成要经过翻译业务洽谈、审阅原稿、编写术语、分稿、译稿、合稿、审核译稿、排版、终审等多道工序(柴明颎,2010:54)。传统概念中的翻译教学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只是可以成为做口译或笔译基础工作的译员,而翻译项目流程中的上述不同工作需要除了翻译之外的多种技能。传统意义上的译员越来越难以满足翻译项目的需求。因而翻译专业教学应视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同方向的翻译产业从业人员。据调查(苗菊、王少爽,2010),翻译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涵盖十几项之多,其中计算机操作能力、中外文互译能力、网络资源使用能力、文本审校能力、术语学知识和术语翻译能力、文献查找、利用、储备和管理能力都属于重要的技能。我们对国内外翻译本科教育的部分重点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国内多数翻译院校和专业比较缺乏培养翻译职业技能的课程。而国外翻译本科教学起步比较早,尤其是加拿大的几所大学,如约克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渥太华大学,它们的翻译教学发展已有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译员培养经验,尤其是在翻译职业化培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方面,有不少宝贵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因而,我们建议借鉴国外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理念与模式,结合各院校实际情况和地方翻译产业需求,开发翻译职业化重点课程,包括翻译项目管理、本地化技术、译文改编、译文校改、术语学、职业技术写作、文献学、翻译工具与翻译技术等课程(参见苗菊、王少爽,2010)。国内已开始有学者关注此类翻译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发,如开拓术语学和技术写作课程(苗菊、高乾,2008;2010)、探讨本地化课程与翻译人才培养(苗菊、朱琳,2008;崔启亮,2012)、翻译项目管理与职业译员培训(王传英等,2011)、本地化培训及执业资格认证(王传英、崔启亮,2010),等等。但目前这方面的关注度远远不够,这些课程的开发可以参照国外大学的经验,并结合对目前翻译产业发展需求的调研,实行产学研结合开发的路子,在教学模式上采取以翻译项目为依托的案例教学和翻译项目实践(可结合实习进行)。在师资上,一方面倡导一线翻译教师走进翻译产业,增进对职业化发展的了解和相关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业界专家协助教学和指导。

根据翻译产业人才需求设计职业技能发展课程的内容

培养翻译职业技能的上述相关课程,有些可从国外职业化课程方面借鉴,如本地化技术、术语学、技术写作等,我们可结合具体院校实际借鉴与发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材料。而有些课程如翻译项目管理、译文校改、翻译工具等要根据目前翻译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结合最新的市场行情和技术革新状况来设计课程内容。以翻译工具为例,机器辅助翻译工具更新很快,品种很多,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调研各种工具的优势和不足,并优选几种口碑较好的软件重点进行教学使用和实际操作,如目前业界普遍使用的Trados翻译软件,很多翻译公司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应聘者了解并会使用Trados,这无疑为我们教学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所以,翻译教师和翻译教学研究者需要解读翻译产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并以此为指导思考如何设置职业化教育课程。以翻译项目经理为例。解读上述职位要求,会发现我们培养专业翻译人才,除了双语互译能力之外,还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职业素养、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甚至是翻译证书考核方面的训练。当然,不同翻译公司对每个岗位的要求会有差异,但都大同小异。在人才招聘网上,类似的招聘信息比比皆是,各种岗位的都有,考察多了,就会明白我们的翻译专业本科教育有哪些不足,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

开发多样化网络资源以提升翻译教学的技术含量

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翻译行业的科技应用不断更新,已经采用了多种电脑辅助翻译软件技术(如目前比较流行的SDLTrados,DéjàVu,Wordfast等)、各种本地化工具(包括软件本地化、图形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等方面的多种工具)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业务操作(包括文字处理、批处理、文档识别、编码转换、翻译预处理、文档拆分、文字对齐、字数统计、文档管理、句库制作、术语管理、质量控制等等)、项目管理和文件传输等工作,因而对职业翻译人才的在翻译电子技术和网络资源利用方面的能力要求相应提高。而且,在多家翻译公司的译员职业能力要求调查中,对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最普遍(参见苗菊、王少爽,2010)。然而,我国高校的翻译教学却仍然没有足够重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有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翻译课程资源建设,因此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的翻译人才,制约影响翻译专业的建设发展。数字化教学并非是单指利用多媒体语言和翻译实验室进行教学,这只是其中一部分。所谓数字化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媒体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全新沟通机制与其提供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进行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数字化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童秉枢,2010)。事实上,任何一种软件技术和设备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而我们翻译流程中会包含各种复杂多样的操作过程,需要各种工具来有效辅助我们工作。因此,我们还应该利用更广阔的网络资源,引领学生调研各种免费的翻译词典、翻译工具以及各类翻译辅助软件和技术,如前面提到的翻译过程中的各种业务操作都可以搜索到一些免费软件技术。而且我们的教师和同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如微博、博客、论坛等进行在线沟通,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和交流技术心得。如此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挖掘到令人惊喜的技术帮助。笔者曾经在所教翻译课的两个班级布置小组作业,让大家上网搜索各种电子字典和辅助翻译工具及其功能,并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两个班共有十几个小组,做出来的作业令我这个对许多翻译工具颇为熟知的老师也颇感到惊喜,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统计了一下,除了重复的之外,各小组搜索到的主要的翻译辅助工具和词典加在一起有三十多种。作业完成之后,大家纷纷反映学到了很多电脑辅助翻译的知识,了解到很多新的工具;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哪种工具或技术更合适什么翻译过程方面的工作。而且,有些小组还做到了对翻译工具的初步反思和调查研究,对各种软件的提高和发展很有意义。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语料库工具和网络资源搜索建立适合学生翻译兴趣的语料库。学生可个人或者小组一起自建某一专题领域或者行业的语料库(包括句库和术语库),如法律、电脑、汽车、金融、商贸等等。几年下来,学生的自建库会形成一定规模,这中间也会增长管理语料库的知识。这可以为学生将来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语料基础和积累丰富的翻译经验。除了资源共享之外,互联网另外一个更大的优势是网络协作,这也是“云技术”的理念。如Google在线翻译,其译者工具箱(translator’stoolkit)既为个人翻译服务,也同时集众译者之力量为机器翻译质量提高服务。目前出现的众包(crowdsourcing)的方式(如Facebook社区翻译、译言网等)都是基于网络协作的理念,集众人智慧来进行翻译。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关注这样的网络资源,加入其中,不断汲取大家智慧而提高自身能力,也同时为网络智慧服务,这也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所以,我们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各种网络资源,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为我们翻译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服务;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可开拓除了集中讲授之外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如一对一或一对多辅导、探索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

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以提升翻译教学的职业化导向

我国高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起步较晚,教学方法仍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更多满足翻译产业需求的优秀人才,我们提出翻译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在具体结合模式、环节、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为翻译学习者开辟从教室到翻译产业再到教室的环形学习路径,形成“理论—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做到教室与翻译工作室的无缝对接,使翻译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前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行业素质,使之毕业即能真正比较熟练从事社会各方面急需的翻译工作。国内翻译人才培养目前先进的做法就是朝着产学研结合的方向在探索,但基本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在产学研具体结合模式和实际操作上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如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理论反思与提高”链条中,课堂学习内容和社会实践环节衔接不够好,而实践之后如何回到课堂完成理论反思和经验总结提高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有时感觉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最终会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主张“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理念,提出“课堂学习+基地实习+案例研讨”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并结合翻译专业人才类型和课程特点,进行具体的多样化模式类型设计和时间分配。依据“课程服务于实习,实习服务于案例研讨,案例研讨服务于能力提高”的思想,我们提出环环相扣的产学研结合过程的环节设计,即考虑如何使课堂的不同阶段的教学安排分别为下一步翻译社会实习的过程和所需技能服务,考虑如何使翻译实习过程成为贯穿理论应用和理论反思的过程,同时还考虑理论反思如何为提高学习者翻译经验和能力服务,以及如何为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优化而服务。在产学研结合具体实施办法上,根据“课堂学习———基地实习———案例研讨”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我们主张根据具体翻译教学课程设计,提出每个阶段具体实施办法,例如,考虑课堂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环节、主要内容设置方面的原则和具体做法建议;对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实习方式等的选择;对案例研讨的具体组织形式、研讨主题、研究论文的撰写等的建议。在产学研结合进行翻译人才培养的评估标准上,我们建议将不同阶段学习结果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设计分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的具体办法和标准,来达到比较科学而准确的人才评估标准。分项评估可以根据翻译职业具体要求和学生发展方向开列一系列的评估项目和标准(可参照翻译公司对各类人才的岗位要求)。综合评估则是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果是否符合职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按专业岗位要求进行“职业化考试”,或称“专业考试”(柴明颎,2010:56)。学生的职业技能应该由任课教师和业界专家共同评判,业界专家可由实习基地提供或由外聘专家担任。

篇9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o洛夫斯基在中对生命价值的最好诠释。

很早以前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有一个愿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一定会用我的所学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因为我不想自己“回首往事”时,感到“悔恨”和“羞耻”!

而今,我已经迈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第一步,成为了宝钢股份黄石公司中的一员。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学习,下面是我培训后的所感所悟,供大家分享!

一、培训后,我们信心百倍

7月1日,我告别了生活十几年之久的校园,怀着对未来工作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宝钢股份黄石公司。在这里,人文关怀与现代气息交错的地方,我将如何开始我的工作与学习呢?转眼之间,20多天过去了,回想起这段充实的培训经历,它给了我许多的收获和颇多的感慨!

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是办公室的xxx主任,他给我们讲的是企业文化。“诚信敬业,严格苛求,学习创新,协作奉献”短短的20个字的企业精神,在他生动详实的解说下,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可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的宝钢。还有“精益运营一体化,拓展市场差异化,团队学习强素质,锐意创新促发展”的经营方针更是给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耳目一新!

眶接下来给我们培训的课题是安全生产、工艺质量管理,讲课的是公司制造部的董部长。首先他主要给我们讲了制造部的大概情况以及安全管理的流程,然后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公司现有的两条生产线———热镀锌生产线和彩涂生产线。他给我们展示两条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图后,紧接着配合相应的工艺流程图,分别给我们讲解了每一部分的原理与作用。听着他那栩栩如生的讲解,我们更加彻底领略到科学技术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像我们钢铁企业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敬仰的前辈,他就是给我们上课的洪专家,一个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钢铁事业,奉献给宝钢的先辈,凭着满腔热血,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冷轧生产培训课!“落后就要挨打,钢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们那个年代,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钢铁大国,而现在你们的目标应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钢铁强国!”洪专家的一句话,说得大家都激情高涨,热血沸腾!接着,他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冷轧新项目的生产工艺以及技术要求。从他的讲解中,从历尽沧桑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认真,什么叫做敬业!

给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人事部的艾部长了。乐观开朗,平易近人那是描述她最好不过、最恰当的词语了。她给我们主要讲了人力资源、员工福利等情况,使我们更加清晰自己在公司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己价值所在!还有设备部的熊部长,也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讲课,大家互动效果非常好,在交谈提问当中,收获颇多!

通过几天以来的入职培训,我对宝钢股份黄石公司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也明确了我加入公司的信心以及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成为出色的宝钢人!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培训,我认为自己已经慢慢融入了角色,转化为了一个宝钢人。但是在参加培训之后,我发现其实距离一个宝钢人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培训,我在个人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方面有了一些心得,我认为要成为一个职业人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职业信条”。

人无志,不成事。树立正确的职业信条,对自身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人,我们应该拥有以下这些职业信条:敬业。树立“职业神圣”观念。一个人对自己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通俗地说,敬业就是把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的意思。做事为学,有慎心,不怕劳,不虎头蛇尾,不见异思迁。也许,像我们这些刚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能找到我们公司这样一个稳定的职业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据我了解我们当中认为来我们公司是一种比较无奈的选择的人不在少数。作为年轻人拥有更远大的理想,想更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工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对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但是,既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公司,就应该对当前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是一个人责任心的具体体现。面对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一个敬业的员工无论走到哪里都将受到关注和重用,相反一个见异思迁的人在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有更光明的前途的,这是一个成为一个职业人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是应该“做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只有乐业,人才能从职业工作中得到精神享受。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和意义。对于职业的态度不同,有的是以热情拥抱的态度迎接职业,有的是以冷酷无聊的态度迎接职业。其结果是,前者把职业当成是亲爱的永久伴侣,从中获益;后者则只是得到烦恼,甚至是伤痛。所以,乐业对人的一生很重要。乐业的要求对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来说是一个比较难以达到的要求,但是我们应该像老师所说的那样至少要以正确的、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职业平等。“七十二行,各有差别”,我们必须树立“职业平等”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做哪方面具体工作,都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都是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必须摒弃职业贵贱观念。虽然,我们在平时会听到一些歧视性的言论,但是我相信当你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电厂在你我共同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时候,自豪感会充斥你的心灵的。

责任心。拥有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一份工作、办好一件事情、做好一个人所必须的条件。我们刚刚踏进社会,我们将会面临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我想只有一个拥有责任心的人才能一路走好。古人云:“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什么职业,责任心、责任意识是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

盔取心。有了职业,我们还必须有进取心,才能使事业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进取心,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想精益求精,事业就没有发展的希望。我们在开始工作时,应把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作为目标,这是今后扩大自己事业空间的基础。不要计较薪金薄厚,更不能自命不凡,不屑小就。而要爱自己的职业,深思研究工作改进之术,常保进取的决心。古人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进取心不但是成业的要素,并且是成己的要素。

团结力。保证一个团体生机和活力,必须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相互支持和包容,成员间充分尊重对方意见,运用1+1>2的工作绩效。有人说,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就是成功的一半。 总而言之,我们作为国家这一特殊的高智力青年群体,在国家建设中有其特殊的效用,国家和人民寄予了厚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只有全身心地、无私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才称得上真正的时代英雄。

我们的公司现在正处在一个发展与创新的转折点,新项目的启动是一个挑战,而且今后可能还会面对更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公司领导是高瞻远瞩的,我们是拥有希望的。在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的时候,逃避的人只会被淹没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我想只要努力我们将成为力挽狂澜的一代!

二、军训后,我们斗志昂扬

理论培训结束后,7月16日,我们开始了一个星期的军训。

中国武学博大精深,讲究一个循序渐进。军训也是同一个道理,动作由易到难,就连教官的态度也越来越严肃。真不敢想象未来的日子里还有多少风风雨雨。

鸦雀无声的球场上同学们整齐的站着,组成了一个方阵,这是训练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球场上太阳照得茂密的大树垂头丧气太阳光无情的将矛头直指我们,那汹汹的来势又岂是薄薄的云盾可以阻挡的?同学们已是汗流浃背,看着同学们那湿透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来。

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枯燥的训练,有时在太阳底下站军姿,站得脚软头晕,眼冒白光。每一次训练都是接受汗水的洗礼,每一天生活都在进行意志力的抗争。但即使军训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挺过去。这种钢铁般的意志,遍布了整个军训操场。

火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然而即使太阳毒辣,我们却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尽心地练习。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太阳狠,然而比你狠的却是我们钢铁般的毅力。是啊,付出总有回报,你看那动作,虽然没有军人那么标准,但也有一股阳刚之气,这是我们付出与回报的必然,这是用汗水浇灌的成功花儿的绽放。

是的,军训不光是磨炼了我们个人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生疏逐渐走向熟悉,慢慢变的默契。因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时,都不是独立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我们需要在入学之前通过军训来培养集体荣誉观,培养同学与同学之间的默契,这也许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军训的意义之一吧。

七天的军训生活,犹如一首激动人心的交响曲,苦与乐构成了它的主旋律,值得回味,难以忘怀!

经过七天的军训,我感触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军训让我震憾、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一点,那就是它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和确定性。也即是人民军队因应当代新军革而提出的两大主题:打得赢,不变质。我最看重的就是每个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态度和由此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的精神,而且他们行为的驱动力普遍是出于一种自觉、一种需求。一个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独特的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安全生产,才能高效生产!

篇10

(南京财经大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处,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对高校来说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实现以上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在实施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整合资源,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探索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

关键词] 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1-0060-03

[收稿日期] 2014-10-11;[修回日期] 2015-01-20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3年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项目(14512201);2011年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作者简介] 殷建新(1972-),男,江苏泰兴人,南京财经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创业教育;姚学峰(1960-),男,江苏盐城人,南京财经大学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目前我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情况:一方面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人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差距,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行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1]。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从自身出发,积极调整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推动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搭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提高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2]。

在南京财经大学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进行的本科毕业生状况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是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制定生涯规划,根据自身条件做好职业目标定位,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原动力,增强学习、实践的主动性,从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二是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意识、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实践锻炼等途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是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在“务实”“有用”上多下功夫,尤其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说明,高校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效,重视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等方面的课程,并举行一些辅导和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求职技能、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各类学生社团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也丰富多彩,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组织结构松散,协同性不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由不同部门分别开展,缺乏统一领导,大家只负责自己分管的工作,而对其他部门目前工作的进度不甚了解。

二是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章和运行机制。师资队伍、指导团队、教材建设、考核方式、学分认定等环节标准不统一,辅导活动、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流程不明确。

三是课程师资和指导团队的激励措施不到位。大部分老师将精力主要放在了个人本职工作方面,对于课程教学和辅导活动处于应付状态。

四是各种课外辅导、实践活动缺乏统一规划,比较散乱,氛围营造不够,学生对活动的意义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对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类学生组织的指导力度不够,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有些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够。

五是第二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沟通协作,语言表达,应用文写作等方面能力的活动较少,并且活动载体单一。

为解决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应将以往独立开展的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系统设置课程和活动模块,自上而下一体化加以推进,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学习、实践的原动力,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模式构建

(一)创新理念,厘清思路

一是本着课程引领与实践锤炼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和创业教育,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

二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按照“三商并举”(智商、情商、灵商)、“五能并重”(外语、计算机、沟通、写作、专业技能)、“四学会”(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的要求,按模块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分类分层次加以推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三是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和配套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

(二)创新模式,系统设置模块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和“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职业发展类”课程模块按必修加选修方式设置,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并且引入网络学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纳入必修课程。设置《创新思维与素养》《创新创业实训》《职业经理人》等选修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学生在四年内至少选修2个学分。“第二课堂活动”模块设置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社会工作与社团活动、参加讲座、科技文化与技能等项目,其中社会实践、读书活动、演讲沟通、综合写作必修,其他项目可任选,学生四年内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三)创新机制,健全组织架构

成立大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主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学生处处长为常务副主任,学生处分管创业与就业工作的副处长、校团委书记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学院院长担任副主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要求,建立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总负责,学生处总协调,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等协同配合,各院系具体落实的层层推进机制[3]。

(四)加强教学,注重团队建设

按照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路,分类培养、选拔,打造教育指导团队。一是分类分层次对全体学工人员、本科生导师开展基础培训和专题培训,明确各自职责,熟悉工作规范及流程,掌握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分期分批在学工系统中遴选出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专兼职主讲教师,通过派往国内外高校或专业培训机构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三是鼓励全校学工人员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及工作需要参加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努力打造职业化、专业化的教育辅导团队。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聘请校外专家、名家及企业界成功人士来校开展职业发展、就业与创业及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工作。

(五)完善制度,强化规范和流程

一是统一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出版校本教材,统一规划师资培训,实行集体备课、开通网络学堂、创业实训平台及相关测评系统,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二是制定第二课堂活动各项目的组织管理、内容和方式、学分认定等实施细则,开发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系统。制定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大学生就创业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完善创业教育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三是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将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直接与“素质拓展奖”评选挂钩。重视对各类活动、竞赛的激励,对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学分奖励。

(六)拓展载体,提供多层次活动平台

一是结合职业发展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简历制作比赛、专业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为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展示职业技能提供平台;二是结合创业教育,组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意创业大赛、erp大赛、模拟谈判等活动,为学生展示创业才干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面向有激情、有热情、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举办创业培训班,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外高校的创业培训;三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实习、课题研究、海外游学等提供便利,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四是结合主题班会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演讲能力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思辨会等活动,为增强学生表达交流能力搭建平台。五是结合读书活动和综合写作测试,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项征文比赛、案例分析大赛等方式,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搭建平台。六是精心打造论坛、讲堂等学术文化园地,邀请学界名流、业界精英、文体明星举办报告、讲座,为学生增强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创业意识搭建平台。

三、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南京财经大学实施“一体化”建设三年多来,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协调、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统一工作计划和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读书、演讲沟通、综合写作等活动,基本素质得到提升;二是学生社团的文体、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开阔了视野、拓展了能力;三是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等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并涌现出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及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四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得到强化,学校教师先后主持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课题多项,出版教材、专著多部,并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

为了使一体化机制真正发挥长效作用,在现有体系和运行机制基础上,需要做进一步总结、思考,加强统筹,理顺关系,完善内容,彰显特色。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

推动大学生发展中心实体化,将大学生发展中心建立成独立的职能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合并,整合资源、完善功能,强化统筹协调的力度。促进二级学院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校、院二级管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把“学校建平台,学院负责制”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明确各学院工作职责,完善考核指标体系,规范流程,加强过程管理。

(二)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

从课程建设来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内容全面、方法多样、课件生动,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各类竞赛、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按照“高起点、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准,加大交流、培训力度,利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校企合作项目选派教学、指导人员到国外高校学习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丰富教学、指导人员的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学研究、实践探索,凝聚方向,打造团队,以“教学名师”为目标,争取出人才,出成果。

(三)拓展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选择空间

搭建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根据学生需求,有计划地引入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升学出国、公务员考试培训等项目,满足学生提升职业技能的需求;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广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挖掘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培训、就业指导、顶岗锻炼等服务,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4];推动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实践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四)切实提高创业教育水平

提高创业竞赛、论坛、俱乐部、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的质量,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培养学生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创业教学、训练的水平,通过高质量的基础知识教学、技能培训、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充分挖掘校外资源,依托科技园区、创业园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校园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供政策、资金、指导等服务,帮助更多学生成功创业[5]。

参考文献:

[1] 汪明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8-10.

[2] 朱琴华,崔丽丽,张金龙.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统计调查与研究[J].江苏高教,2014(3):111-112.

[3] 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5-78.

[4] 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3(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