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书与做人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书与做人作文

篇1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就是具有任何风浪都打不垮的勇敢精神于品质。老人驾舟于墨西哥湾已连续84天,但是却连一条鱼也没捕到,老人决定第85次出海,去寻找他自己的幸运之神。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老人与海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1“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这是海明威评价他的《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一个硬汉形象。讲叙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作者为什么没什么没让老渔夫胜利呢?从中有一个哲理:“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每个人都有缺陷,只要你能战胜它,而不是屈服它你就会变的强大。音乐家贝多芬说过:“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屈服。”

人是有极限的,但像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次挑战极限,一次次扩大极限。一次次扩大极限将更大困难摆在我们眼前。无论他们是否成功,我们都应该尊敬他们。应为他们身上有着更高的品质:自信

人生本身是一种无渴望的追求,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有坎坷,只要你拥有了勇敢和自信,你就会成为胜利者。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2欧内斯特.海明威是驰名世界的美国作家。今天,我有幸读到了他最有名的一则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读完整篇文章,一个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坚韧奋斗的老鱼夫形象便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古巴老鱼夫圣地亚哥接连出海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毫不气馁。第85天他再次出海,好不容易钓住一条比他的鱼船还长几英尺的大马林鱼。拼死抵抗的大鱼将船拖到了远海,经过三天两夜的艰苦搏斗,老人终于刺死打鱼,把它缚在船边,拖着它返回渔港。但是,途中不时地遇到凶残的鲨鱼群来袭击,它们疯狂地争事大鱼。已极度疲劳的老人又顽强地与鲨鱼群搏斗:用鱼叉,用刀子,用桨柄,用木棍……最后,他什么武器也没有了。当他终于疲惫不堪地返回渔港时,SUO大的马林鱼仅剩一具空空的骨架。故事的内容就是这样简单,但我却被老人非凡的意志和力量所折服。我佩服老人把人与海的格斗想象为人生格斗,把大马林鱼和鲨鱼都看成他浴血奋斗的对手,佩服他以自己的行动证实人的胆略,人的气魄,人的价值,证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漫漫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个人拿出自己的勇气与力量同困难搏斗,你终究会取得成功。即便最后你与困难“同归于尽”也丝毫不会后悔。细细地品味完《老人与海》,一句极富生命意义的话在我心中永远珍藏了起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3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大鱼航行回家,他希望运气的眷顾,可那些不断袭来的鲨鱼却让这个老人在疲累中一次又一次的奋力作战。他什么也顾不得了,他只是想保住他的鱼,哪怕剩下的再少。

海明威让这个老人具有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即使最终的结果仍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从老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海明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那种灵魂的尊严。

书中的老人曾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的口告诉读者的本书的主题吧,我想,从此看来这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现实主义佳作。

当我们翻开书的扉页,就好像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木箱,里面尽藏着珍贵的古器,诉说着曾经的伟岸勇毅,使灵魂洗礼在充满力与美的殿堂中。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4《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老人,却展现了一个世界。小说内容十分丰富,含义深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读后令人回味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的航行究竟结果如何,但作为一个不被击败的人,你看那太阳总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信仰可以是一个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托付,如同母亲对你的关照。我们曾有那么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样接连破灭,但仍剩下对生活与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没有被欺骗过一样。

纵使老人一次次失败,他从没有绝望过,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涛。老渔夫,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而能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即使面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也许结果是失败的,但在奋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5《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9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在返回的途中,老人与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篇2

看着兴奋洋洋的妈妈,我有种担心和一种复杂交织在一起的感觉。今天对于我和我妈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可不知道相见的那个人,今天,是否特殊。

他是我的爸爸。

可是心里却已经没有“爸爸”这个词了,这次去只是为了应付两个大人,其外,因为我家有点穷,我妈要我去,让他给我买衣服和东西,我爸是香港人,所以有很多钱。

我只能硬着脸皮去见他,但我讨厌这个人。

我们约在壹加壹,可里面的衣服都不和我的心意,所以我爸要带我去香洲,给了妈妈一把钱,便带我去坐车。

一路上,他都在亲和地问我家里的情况,却让我觉得很假。

他说:“女儿一年没见,长大了好多哦。”

但言语间,我听出了卡词和尴尬,我只能“嗯嗯”地应答。

在大巴上,路途远,他让我躺在他怀里。他的怀里暖和的,可我却感到陌生,连一点触动也没有。外面的天是白的,天气很冷,身上冷却也没暖上了,心里则没有。

下车后,就更冷了,加上小雨滂沱,我开始瑟瑟发抖了。走了一会儿,他对我嘱咐道:“我要去上厕所,你在这儿别动,我先去了。”

我便在原在等候。

风大雨大,街市中喧闹,我站在檐下,冷得我心寒。

好不容易等了五分钟,他终于回来了。然而却问都没问一句,只是揽着我走了。

哪怕是一句,我也会笑的呀!唉。

我们到服装店逛了很久,才找到几件合心的衣服,但今天却让我感到失望。

习惯了吧!

然后他又带我去麦当劳去吃东西,中途他又离开,跑到外面去抽烟了,我只好揣着他给的一百点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看见了一个黑人外国佬,看起来还蛮年轻的,对服务员说着英文,里面我还听得懂一些。Dollar啊,cola啊,还是知道的呢。

无聊之际,我望了眼外窗,却发现他竟然在通电话,我赶紧撇过头,装作无所事事的样子。

可能是跟他的其他儿女妻子打的吧。

我本以为我心会痛,可是……却一点感觉也没有。

我点了很多,吃得很撑,却有点厌了,没什么滋味。

今天是姑姑生日,姑姑是他的妹妹,我不想去,但又不敢让他生气,便闷闷地跟去了。以前我住在她家,但因为我经常不听话,就常常罚跪,我也有些恨她。可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想想,也不觉得怎么了。

姑姑的房子很大,比我家大几十倍,有很多来客,这些以前我都好像认识,但都却忘了,在这么多陌生人中,好象只有爸爸我才认识。

在来客之前,我不适应地在空大有屋子中踱来踱去,那场面让我很尴尬。

我妈总是骂我没素质,我打心底里也恨这种贵人家,翘个二郎腿也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气氛让人僵。

真烦!

爸爸的儿女很多,亲戚更多,都是大方得体,一口白话,让我只能自卑地低头咽着白饭。食物很难吃,我又是近视,不敢去妄然夹菜,摆弄着陌生的碗筷,在一群陌生的人中,吃陌生的饭。

我想回家了。

我在学校是说话很好,可要陌生人面前,我会现出我本性闷骚包的一面,变成另一个文静的女生。

纠结啊!

吃饭后,姑姑给了我两百做红包钱,我本来想像妈妈那样礼貌地拒绝。但我知道,我妈这是在表现礼仪,其实她巴不得呢,她知道别肯定会重新塞回去的。

妈妈为了钱,也是为了我的前途啊。

但我却笑嘻嘻地接上了,为了真实吧。

可,可我的心里却有一种复杂的感觉,让我抓狂的感觉。但是,……我需要啊

纠结了!

我连自己都感觉我笑得好假。

真想离开这个令人作呕的地方。

他不配做我的爸爸。

后来是四叔接我回家,下车时,他也给了我两百的红包,但我却没感到反感。到了所熟悉的城市,才感到放心吧。

一回到家,我把买的大包小包全抛床上,开上了电脑。

妈妈探过了头,见我带来这么多东西,喜滋滋地说:“哇,买这么多啊!”

“切衣服鞋子只有3件,其它都看不上。”我不屑。

妈妈在里屋悄悄问:“那你老爸给了你多少钱?”

“没,就这么些东西呗,够亏的了。”我瞥了她一眼。

又是钱!

但我却扑哧地笑了。

“但在姑姑那儿,收到了四百块钱。”我扬起了嘴角。

“哇,”妈妈惊喜,“你去姑姑那了啊,有没有看见大妈啊?”

肤浅!

“大妈”就是说他的另一个妻子。

我才不要认他爸爸呢!

篇3

[关键词] 大学 读书文化中心 变迁与变异

[中图分类号] G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2-0008-02

[Abstract] It is historical inevitable that university as a center of reading and culture.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us knowledge transfering, ways of thinking, creativity ability and critical spirit. However, value orientation, realistic pressure and technology has changed reading atmosphere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enter of reading and culture Change and variation

1 大学:读书文化中心的历史必然

现代大学是从中世纪为了培养牧师和僧侣的“大学校”演变而来的;“大学校”旨在让结业于教堂和修道学校的牧师、僧侣进一步受到更高的教育。就语义的历史源流而言,英文的 “大学”一词“University”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的前身派生而来,而“universe”则可以上溯到拉丁词“universus”;“大学”的拉丁文名“Uni-versitas”是由“Versus”(趋向)和“Unum”(一)合成,词义是“沿着一个特定的方向”,同时也就包含了“合众为一”的内涵。

最早的大学是研究“事物的本质”或“事物的一般概念”的机构,是由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联合体。具有“合众为一”内涵的“Uni-versitas”指的就是这种联合体。其时的先进们,聚集在“大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机构中进行着知识的探讨与辨析。但是,天地之间,宇宙中的“知识”究竟有多少?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将这万般丰富的“知识” 聚集与分类?“知识”万端,哪一条道路方是通向全方位知识的路径?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

先进们由是依据《旧约・创世纪》中对于人的三重祝福的诠释,将知识范围界定为 “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从而也就从彼时开始界定了“大学”的统一知识。大学最初的三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因此而产生,随之,另外两项有关人的重要职业――关怀人的灵魂的“教士”和关怀人的肉体的“医生”――亦被予以重视并被包含其中,神学院和医学院由是产生,这五类学院所罗列和教授的知识,遂成为大学完全的知识体系。

“大学”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知识体系的归纳、综合,为聚集于这个联合体中的求知者们提供了一个探求知识、寻求真理的理想场所;他们居于其中,自然有着“如鱼得水”的怡乐之感。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建立柏林大学,将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并确立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两条对于大学而言最为重要的原则,遂开现代大学的先河。这种模式在美国最早于1876年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效仿;从那时开始,亦被世界各地的大学广泛采用。

正是智识者们――在他们所处时代中最有知识者或求知欲望最强烈者们构成的群体――在这个“象牙塔”中对于 “事物的一般概念”和“事物的本质”不休止、无穷尽的探究,使得大学作为读书文化的中心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正是这种不休止、无穷尽的探究,为整个社会找到了通往合理境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进路。

2 大学的读书应该给予我们什么?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文化中心,大学应该具有向我们进行知识传递,教授我们思维方式、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功能。

知识传递。前人所有的智慧,都凝结在流传给我们的“知识”之中。文化非生物性的特质,决定着它不能依赖遗传而是必须通过传递方能得到继承与发展。毫无疑问,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保留、传递人类文化的最为重要手段。无论是在早期的大学还是在现代的大学,位于其中的学是以对先前的知识的吸收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的。先哲爱因斯坦正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包括大学在内的所有学校的地位和本质:学校“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没有此种传递,遑论继承与发展?

思维方式。如果只是接纳、背诵、记忆和传承,那么,在大学的“读书”仅仅只完成了第一步――虽然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在知识浩如烟海,上网可以无限,一指轻点信息万千的今天,再大的脑容量,再强的记忆力,又何足挂齿呢?如果在接纳的基础上,“读书” 达到了理解,那也仅仅只是第二步。大学的“读书”,最为重要和最为根本的,应该是教会我们怎样去思维。由外在刺激引起的唯实思维要求集合与组织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尝试与错误及顿悟、归纳与演绎)。学会了思维的方法,你就可以直面这个世界了。

创造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知识,同时学会准确的思维方法,继而迸发出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本因素之一。此种创造,可以是导致问题解决的新途径或者新方法,亦可以是新形式或新知识的产生。创造能力是依循着思维方法的导引,依赖于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来完成的。这种创造能力的果实――社会理想和科技成果――最终将被奉献于社会并将之推向前进。始自于思而成自于行,创造能力正是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在社会有机体中之所以应该、能够并继续存在的理由;这也是大学从“播种”到“收获”顺理成章的逻辑。

批判精神。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哪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居高临下”的观察、审视、分析和判断。这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批判精神,是如苏格拉底所喻之牛虻――因为受良心的驱使来叮咬“社会”这头行动迟缓的“牲口”。 新思想与新观念产生的前提,正在于对旧思想、旧观念的批判,在于那种以科学态度对于真理的追求。批判所必备的前提,一为无私,一为无畏,即批判者在思想、人格、精神上的独立。因为“读书”而形成的知识聚集和人才聚集,使得大学在思想、思潮的碰撞、交汇与激荡中,最容易在毫不留情的批判中产生新思想,也最能够包容新观念。批判精神从来是大学天然的优势。

3 什么改变了大学的读书氛围?

价值取向。在所谓大学成为“普及教育”这种似是而非的口号之下,大学的传统地位、功能与作用已经起了似乎难以逆转的变化。就“读书”的目的与价值取向而言,从来的理所当然的“追求真理”已经被“兴趣”“娱乐”“消遣”“专业技能指导”等所替代。在这样的取向指挥之下,已经很难再让学生涉及人类发展至今光芒万丈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更何谈浸染与光大?!而远离乃至抛弃人类的这些成果,其负面的影响实在巨大。

现实压力。求学之后在现实生活中的求职与就业,对于处在“读书”中心,理应全身心投入到知识吸取、思维训练、破旧立新和能力培养的求学者们形成的压力、限制是难以言喻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功利性需求不得不成为绝大多数人无从选择的选择。

科技双刃剑。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当我们为科技成就那耀眼的光芒所眩晕时,技术性淡化甚至取代了人性―― “人与物” 遮盖了 “人与人”,也遮盖了“人与自己”。电脑与网络的快速扩展本来理应是促进“读书”更为普及与升华的利器,但恰恰这一利器的出现,加之上述两项因素,反而使得“快餐文化”变得最易首选;而这种选择的必然结果当然不会再有沉静与思考。

现实社会对于上述种种痼疾的防治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而当作为教育“象牙塔”的大学也被迫着转变它作为读书文化中心地位,被迫着放弃它的提供“免疫”和“救治”的功能时,后果实在不可预卜了。

(收稿日期: 2012-02-26)

篇4

一、各地聘请的监督巡视员名额,按考场设置地区情况及实际工作需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确定,人员名单报人事部备案。各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可根据实施考试专业的情况,推荐人选报人事部遴选确定。

二、各地人事部门要根据《关于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监督巡视员有关工作的通知》(人发〔1997〕51号)精神及本通知的要求制订本地监督巡视员的工作内容、程序和办法。

三、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监督巡视员应持监督巡视员证书并佩戴胸牌执行公务。

四、各地人事部门应对监督巡视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深化职称改革的方针政策;职称考试工作的考务管理、运作程序和有关工作纪律;各类专业专试工作的具体情况;督巡工作中的一些具体要求等。

篇5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读书的好处”。

书是人类一生的朋友,正如《三字经》中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人们后天的影响。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流传了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例如: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深深体会到前人读书废寝忘食的地步,也正因为此才会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读书好(hǎo), 好(hào)读书,读好(hǎo)书。”生活中如果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而沉迷于网络、游戏、电视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试问像冰心,老舍、鲁迅他们哪一位不是读破了万卷书,才有了下笔如有神的奇迹呢?试想为什么每当我们写作文时总会有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书读得太少了,看看我们身边那些语文学得好,作文写得棒的同学,他们哪一个不是书读得多,积累得多,因此只有读书,积累,再读书,再积累,如此循环往复,才会厚积薄发,写作文时才会底气十足,挥洒自如,才会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第二、读书要读对我们有帮助的书,不读无聊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了一位伟大的老师。你可以和书中的各种人物一起欢笑、流泪,你可以在不同的书的世界里体验不同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一旦和一本本书在一起活上了一回回,你就会成为心灵的巨富。好书能陶冶(yě)我们的情操,而无聊的书看完后笑一笑也就忘了,有些甚至还会堕落我们的意志。只有与好书做朋友,我们的身心才能得到陶冶(yě),生活才能充满情趣。读好书吧,就让我们的眼睛浸润在美丽的文字里,耳朵浸润在美丽的语言里,嘴巴浸润在美丽的词汇里,让书香时时刻刻浸润我们的心灵。

第三、读书,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在一些古装戏的电视剧里,经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村子,只有一个读书人。然后村子里有什么大小事情要决策,都要去问这个读书人。这个读书人,就会知乎者也,引经据典,告诉大家,遇到这样的事情,古人是怎么做的,所以我们要怎么做。其实这些情节就告诉了我们:古代的文章里是包含着做人的道理的,是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做事情的;古代的“读书人”并不是只会认字、写字,而是说他读过书,知道古代圣贤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古代的人把孩子送去读书写字,其实目地并不只是为了认个字会写几个字,更多是想让教书先生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据说《三字经》,《增广贤文》,是古代孩子读书最先要读的两本书。这两本书,告诉了孩子做人需要的最基本的道德是什么。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啊,读一本好书可以使我们从圣贤和智者的叮咛中顿悟到人生的真谛;从伟人的人生记录中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从科学家奋斗的文字里体会攀登的艰辛和执着,从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中找到和命运抗争、搏击的无穷力量和坚强意志。读书使我们的心灵充实,分清美丑,识别善恶,明辨是非,知书达理,让我们渐渐地高尚起来,纯洁起来,坚强起来。

同学们,让书陪伴我们茁壮成长,让书解答我们的疑难困惑。让读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学们,去读书吧!

篇6

读书,提高了读书伴我成长

读书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每当我迷惑、彷徨时,书犹如一支明亮的火炬,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排忧解难,增强我的勇气和自信心;当我悲伤痛苦时,书告诉我说,悲伤只是暂时的,只要勇于去开拓,便会发现快乐就在眼前;当我被别人误解时,书告诉我说,勇敢地去走你的路,他们会看到真实的你。

读书,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从小一有空,我便读起《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课外读物。读了这些书,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从中摘录一些好词佳句,等到写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不会感到欲言无物、词汇匮乏了。

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记得很小的时候,脑子里总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月亮?鱼为什么不能到陆地上来生活?等等。但当我上小学并爱上了读书之后,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甚至有时候我还充当小朋友的小老师,每当这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到读书的好处,更坚定“我要多读书,才能多长见识”的信念。

读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读了《古井》这篇文章,文中的古井就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的、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而对人们毫无所求。读完这篇文章,我体会到做人应该有博大的胸怀,也更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我还是个中学生,现在我还不能干大事,但在学校里,我能做到助人为乐。遇到同学学习有困难,我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读书,使我立志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敬爱的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前人已经为我们铺平了道路,创造了幸福的生活,难道我们这代人不应该把社会建设得更繁荣富强吗?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只有从小刻苦读书,掌握渊博的知识,长大才能用自己的才干为人类服务,报答我们亲爱的祖国。

篇7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 是激烈的舞动…………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空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一个人的文采好不好来源于他有没有去。同时,我也是一位酷爱读书之人,关于我与书的故事那倒还真不少呢!

有一次,姐姐送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书。一本《爱的教育》足以让我陶醉,书中讲的是一位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一个个鲜明形象的人物,其中母亲与父亲,还有哥哥写给“我”的各封信以及姐姐雪维尔写给我的各封劝告我的信。还有安利柯与同学的争吵事迹,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另一本是作文选《名师教你好作文》,又使我提高了作文水平,好词好句又让我得到无穷的知识,使我走上了写作之路。这两本书的出现使我彻底变成一个书呆子,啊!还谈不上是书呆子,而是一位酷爱读书的小书迷。这个“雅号”对于我而言的确非常合适,为此,我看书看到了半夜,就当我很困时,我才肯停下来休息会儿,可当我看一下时间,呀!已经快要到11点了,我怎么看得那么入迷呀!一句话: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百分大王》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寓言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茶花女》等一些名著,让我领悟到了大作家的风采…… 虽然我的年龄不大,不懂得什么是真感情,但我曾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发出叹息,为《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最终找到了幸福而兴高采烈,更为《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而欢呼雀跃……面对这一本本好书,让我自己融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心里…… 我为我出生在这金色的童年里感到庆幸,感到幸福,感到快乐,而且有书看,从而,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让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谊。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篇8

文学即人学,我们强化作文,首先要强化做人。教育学生明理、睿智、陶情、做人,是语文人攀援的最高境界。探究、合作、开拓、创新、师生共进,是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作文教学之美,应美在语言之涵泳,情感之交流,襟抱之提升。语文教师要用语言的魅力感动学生,用文学的光芒照亮学生,语文教师的魅力就在于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大脑,和与时俱进的步伐,他必须具有健康的审美、高雅的气质、创新的思维、积极的状态、幽默的情趣。语文教师的心里要有一团火,燃烧自己,照耀学生,因为爱心、学识、激情是成功教育的三大基石。

语文教学,起步于规范,着眼于创新,“教而不研则惑,研而不教则空,既教且研,实而高远。”因而,语文教师要先学透,研究透彻,然后才能知道学生有可能在哪里走弯路,要把书读破、把课备薄、把文教活。真正有个性的语文教学是爱心与智慧凝结而成的纯美艺术。课本越读越多,厚积薄发;课堂越讲越少,精讲多练,要多阅读、少讲评,多交流、少灌输,细无声中教阅读,使写作教学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踏上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坦途,让作文课轻负荷、高效率。

语文是树,语文教学是植树,作文教学是育花孕果,教师的心灵要有一方沃土,才能育出茁壮的禾苗。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精思妙读,含英咀华,体验感悟,让学生健康、真诚、灵活地把玩祖国语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是作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内涵。语文教学讲究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知识与人文的并重,语文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感悟生活,用丰富的知识和巧妙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步入文学与人文的殿堂。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学生发现美的人文感知力,挖掘美的思维穿透力,才可写出有新意的美文。

老师千教,不如学生一悟。多教不如多学,多学不如多悟。悟中有乐,悟中有获。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广阔辽远的阅读平台,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作文课一定要讲到学生的心里去,把课堂变为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提高素养、启迪心灵的天堂。要知道,学生心灵的陶冶、思维的激发、知识的享受,是教师的莫大的成功和满足,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会对上堂课充满留恋,对本堂课充满欢乐,对下堂课充满向往。课堂上的成功,没有掌声,没有奖赏,只有理解的微笑和永难忘怀的记忆,作文课教学的全部艺术在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去享受写作,故而,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等于写好作文的一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激活思路,绽放心智,升华激情,引爆含蓄,收获自信,释放美文。激发写作兴趣,提升作文能力,养成探究习惯,乃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最后,我谈一点,语文教师是杂家,只有杂,才能将课教活教新。语文教学是以实为圆心,以活为半径画圆的过程,如果让课堂教学的灵性枯萎了,语文园地便没有了莺啼燕舞,也没有了月涌江流。作文教材不应是缰绳,而应是魔杖,教师要用它去演绎百花竞放的春天。

二、学生篇――学生的学

作文没有巧,只恐读的少。阅读能张扬个性,写作又能宣泄情感,读书是读人,写作是写己。语文可以用来修身,可以用来养性,还可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境界。

一个人不读书,命运会惩罚他,一个民族不读书,历史会惩罚他。读万卷书,可达到行万里路的目的,可取得与万名智者谈话的效果。文学是品德高尚者必不可少的生命因子之一,语文传递着文化,也传递着情感。

读书好比船行海上,每到一个港湾总要卸下愚昧,装上智慧。阅读――开启智慧的大门,写作――闪烁思考的灵光。无涓涓细流,难成滔滔江海,作文无平时积累,难有潜心感悟,学习写作重在积累。阅读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积累,才会有所创造,积累每一天的感动,你会发现,每一日的天地都有丰富的内涵,都会达到读而后悟,悟而生疑,疑而后学,学而生智的地步。因而要多张开耳朵听、启开嘴巴说、打开书本读、敞开心扉想,为有闲而读书,为有用而读书,为有灵而读书。读写与课堂为小天地,实践与天地乃大课堂。只有生活中的深入观察,才有写作上的深刻表达,从而感悟人生、发展心智。因而,要乘阅读之舟,历人生之海,悟善恶之情,饱智慧之囊。

要在生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亮化生活,在作文课堂内学方法,到人生舞台上练写作。写作还应当有个性,当情思之树植于生活的沃土,个性便能开出文苑奇葩。作文,是心灵自由翱翔的天空,是才智尽情驰骋的原野。

生活即文章,社会即课堂,时时用心,处处留意,便是学习写作的良方。联系生活学习写作,通过写作学会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桌酸甜苦辣的菜肴,你尝到了什么,就去写什么,当你用心灵与语文亲密接触时,当你的感情与语文形成零距离时,你便拥有了语文。

篇9

读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它带给我快乐。捧起书,它是圣洁的;翻开书,它是万能的;阅读书,它是美妙的。

还在幼儿园时,妈妈就给我买各种图文并茂的幼儿读物。渐渐地,我长大了,家里的书也越来越多:桌上是书,床头柜上是书,床底下是书,沙发上是书,茶几上也是书。在我家里随手一摸就是一本书。我爱读书,因为书中有丰富的知识,有精彩的故事,有大自然的奥秘,有生活中的趣事;有幽默、笑话、漫画、脑筋急转弯;还有做人的道理。每当我有了一本新书时,我会抱着新书,爱不释手,然后就看得废寝忘食。吃饭时,就算是妈妈在我的耳边大声叫我,也还舍不得放下自己心爱的书。最近,我在读《简·爱》这本书呢。这本书里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位坚强、追求平等与自由、敢于反抗、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子,虽然她在舅妈家受到责骂和侮辱,但她没有屈服,而是执着地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当我读到她被表哥毒打时,我流下了同情的泪水;当我读到她一波三折,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时,我为她欢呼雀跃。

如今,我长大了,不再是个幼稚无知的小孩。因此,对书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了。我酷爱文学类?冒险侦探类的书。妈妈说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看书,不仅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还让我的写作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老师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念给大家听,听着自己的作文,我心里乐滋滋的。

我爱读书,永远爱读书!同学们,爱书吧!书籍是智慧的源泉,是知识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吧!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新村滨海小学四年级:火药班长

篇10

这么说是想匡正一种偏见,即文科与理科相斥。人类所建树的大的学术领域都不会彼此相斥,只有偏见和智力的局限才使所学之物对立,并被迫选择其一。文理科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如果有人对你说,你适合学理而不宜学文,是低估了你的能力,如同逛植物园,有人说你不适合观赏花卉,瞧瞧灌木就可以了。

这一种偏见,加大了一个人的人生成本。

而所谓对文科乃至作文没有兴趣,是因为你还没有学到兴味之处就放弃了,要么不够用功,要么被“天生文科不行”这样无理的咒语定身。像地上的河水总有一天要在海里汇合一样,一个人所学的东西,特别是没有学到真知的缺憾,总有一天要在人生历程中显露出来,就像一个没学过手榴弹拉弦的人一定会在战场上遇到手榴弹拉弦的事情一样。有人问大物理学家费米,语文和算术的区别在哪里?他反问:语文不就是算术吗?在大师那里,什么语文、算术、礼乐、骑射都可以相通。通则无碍,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