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生产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生产技术

篇1

关键词有机农业生产;场地选择;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

有机农业是目前农业生产中的热门话题,因其生产出的有机农产品无污染、口味好、食用安全,现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有条件的农户及农场应大力开发有机农业,既可获取高的效益,又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现就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浅述如下。

1场地选择

有机农业的场地选择尤为重要,有机田块是有机农业生产的基础,选择并建立一个良好的生产场地是保证有机食品生产的关键。一个有机农业生产场地必须符合如下要求:①周围没有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②有清洁的灌溉水源;③土壤的背景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化肥、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④地块离交通要道有一定的距离,离泥巴路要以没有明显的尘土污染为界;⑤与常规生产要有明显的隔离带;⑥新垦地,一要得到国家的许可,二要考虑其可垦性的好坏。

另外,有机农业生产体系要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通常需要2~3a的时间,其后播种的作物收获后,才能称之为有机农产品。根据上述要求,所以进行有机农业生产的场地一般都比较集中,中间不能有插花田块,这样便于管理,减少费用。

2土壤培肥

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培肥的理论有根本性的区别,常规农业认为以,大量的化肥来维持高产量;而有机农业认为,土壤是有生命的,施肥肯定是培育土壤,土壤肥了,会繁殖大量的微生物,再通过微生物供给作物营养。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措施主要为以水控肥、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精耕细作、种植绿肥等。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中常用的肥料有农家肥、堆沤肥、矿物肥料、绿肥和生物菌肥等。根据不同作物所需肥料的要求不同,进行合理的配比,适时适量施用,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以种植有机蔬菜――越冬青花菜为例,施肥方法如下:育苗,使用配方基质;穴盘育苗,配方为腐熟的秸秆有机肥过筛与沙土过筛7∶3配比。苗期看苗追肥,一般在2片真叶后及移栽前3~4d喷施稀水粪或沼液各1次。移栽大田一般要重施基肥,移植前1周,撒施秸秆堆肥45 t/hm2,条施生物菌肥3 750kg/hm2,缺硼的田块底施矿物硼肥7.5 kg/hm2,或结球期喷施,用量可适当减少。移栽活棵后1个月,追施稀粪水或沼液1次,用量30t/hm2,叶龄12叶及17叶时各浇施稀粪水1次,用量也为30t/hm2;花球膨大期看苗喷施1次200倍的卢博士叶面肥。依照以上的施肥方法,青花菜都可获得15t/hm2左右的产量。

3病虫草害的防治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或者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的农业生产体系,要求在最大的范围内尽可能依靠作物轮作、抗虫品种和综合应用其他各种非化学手段控制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

篇2

1.种子处理,科学包衣

玉米种子购回后,用筛子筛选出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播种。要进行种子处理,用30%克多福种衣剂或生物拌种剂进行包衣,包衣比例1∶60~80,防治黑穗病和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及鼠害。要注意种衣剂的成膜剂不能冻坏,否则会发滞影响播种量,包衣后的种子要避免阳光直晒,一定要晾干后再播种。玉米种子都要用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进行照射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提早发芽出苗,生长健壮,提高产量。

2.抢前抓早,及时整地

要在早春土壤化冻10厘米时进行整地,秋翻地块将土坷垃耢平耙碎,原茬要用根茬粉碎机将根茬打碎还田,然后起成标准垄或130厘米大垄,待土壤10~15厘米地温达到7℃~8℃时即可播种。播后要进行镇压,保证及时出苗。

3.选好品种,适时早播

玉米选择生育日数不超过128天,需有效积温不超过2800℃的品种。最佳播期4月25日~5月5日,中西部地区最迟不能超过5月10日。要充分利用寒尾暖头的有利时机尽早抢前播种。要采用精密播种机进行精量点播,随播随镇压,防止跑墒,影响出苗。一般品种公顷保苗4.5~5.5万株,密植品种公顷保苗6.5~7万株,采用大垄超高产栽培的地块公顷保苗7~7.5万株。

4.增施化肥,合理配方

有条件的地块最好每亩施用1立方米有机肥。化肥每公顷施二铵200公斤,尿素80~100公斤,50%硫酸钾或60%氯化钾100公斤,硫酸锌10~25公斤,追肥尿素200~250公斤,高产品种适当增加施肥量。最好施用包膜温控复合肥,45%包膜温控复合肥每公顷施600公斤,随种肥一次性施入。由于温控肥采用包膜技术,肥料利用率更高,比正常施肥增产幅度更大。

5.病虫草害防治

5.1化学除草 化学封闭除草的地块一定要整平耙细,播种后及时进行封闭除草,每公顷用99%乙草胺1800~2500毫升, 75%噻吩磺隆每公顷30~40克,每公顷喷液量要达到500~800公斤以上。如喷药时有阔叶草出苗,每公顷再加1瓶(500克)2.4-D丁酯进行封闭除草。如遇干旱或春季低温年份,最好进行苗后施药,在玉米3~5叶期每公顷用烟·莠合剂1500~1800毫升,对水250~300公斤叶面喷雾防治。要注意先正达408和先玉335等敏感品种不能用烟嘧磺隆和2.4-D滴丁酯进行苗后除草。

5.2玉米粗缩病 一般3~5叶期易感病 ,表现叶片皱缩,植株矮小,严重的到秋季不结穗,影响产量。防治方法:用玉米粗缩净进行防治,每公顷用量500~1000毫升对水300公斤叶面喷雾;或用2.8%菌毒克病灵悬乳剂防治,将药稀释2000~3000倍进行喷洒,每公顷用药量150~200毫升;或用5%菌毒清防治,稀释成500倍叶面喷雾。

5.3粘虫、蚜虫、玉米螟 粘虫如发生可用联苯菊酯或溴氰菊酯叶面喷洒,稀释倍数2000~3000倍,蚜虫发生用10%吡虫啉,每亩20克对水50公斤(2500倍)喷雾防治。玉米螟用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撒入玉米喇叭口内,每株3~5克。

6.田间管理

6.1补栽或移栽 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进行坐水补栽或雨后及时移栽。3~4片叶时进行,要将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6.2铲前深松,及时铲趟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于玉米5叶期进行垄沟深松,防寒增温,深度要达到25厘米。没有使用化学除草药剂的,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使用除草剂的铲趟二遍。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农业生产 技术研究 问题 方法

引言: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引用技术机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流行开来,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还为得到普及,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当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部首次开始将计算机农业发展研究作为农业发展的前景列入一项专题,经过近30年以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不成熟,农民素质不高,知识量不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普及范围不广,使用率较低。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许多道路要走。

二、计算机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业产量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大。传统农业生产靠人力牛耕为主,基本上靠天吃饭,因此农业产量不高。当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检测农业的生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因此,可此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有利于节省人工。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人来耕种,农民一年四季被捆绑在土地上,这样就大量的浪费了人力,到收成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够有好收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多地减少人力,减少人为因素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3、有利于确保粮食的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但可耕种土地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大多都是山地和荒漠土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选育种子。4、有利于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尤其以耕地污染破坏更为严重,截止到2010年统计,我国的受污染破坏耕地约为1.4亿亩以上,这些被污染的耕地大多是污染水灌溉,不合理科学的耕种,固体废弃垃圾填埋引起的。为了促进耕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耕种土地安全,我们应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更加科学安全的耕种土地。

三、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大多素质不高,知识层次不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在农业生产中实用计算机技术,首先要在农业生产劳动者之间进行推广和普及,要先使农业生产者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会用计算机技术。2、普及度不高。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行业差距太大,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农业生产中更是普及度不高,即使有的农业生产者拥有计算机,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使用也不会维修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度并不高。3、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不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资源共享、普及传播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系统还不完善,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太少,建立的网络农业技术信息库不完善,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共享率不高。国家对于网络的农业生产信息监管不到位,这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错误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网络上传播,误导了农业生产者。

四、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应用解决措施

1、大力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应该大力普及计算机技术,政府应该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加快安排计算机技术人才以及农业生产研究人才到基层农村宣传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技术。2、加快我国农业技术研究。政府应该大力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技术研究人才,要边研究边发展边普及。要把农业生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及时做好风险的预测,及时规避风险。3、加强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教育。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不高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高。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教育,要让农业生产者能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加快在农业生产者之间的计算机技术普及,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能够维修计算机。4、提高资源共享率。计算机技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资源共享。我国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库建设,开放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资源共享率。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计算技术的应用必将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参 考 文 献

[1]张升堂,刘音,郭传金.中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节水农业必需性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13,18(4):50-52.

篇4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农业的科技含量得到较大提高: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良种小麦的种植,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城镇周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逐渐推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显著增加;桑树、果树的嫁接技术在农村普遍推广,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新的生产技术得到较大的推广:免耕法、水稻抛秧、温室育秧等。农产品深加工有一定的发展,各地农村建起了一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008年,全国农民收入达到人平达到4761元。

但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一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粮食生产上,除水稻、玉米、小麦等使用了良种,其他粮食作物基本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品种上,不仅没有多少改良,还有退化的现象,产量低、效益差;种植经济作物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如甘蔗、花生,种植面积都在减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很多地区没有使用机器耕作,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

二是土地的土质结构破坏严重:农民过去使用农家肥、土肥较多。现在,农民种地普遍使用化肥,播种时用磷肥做底肥,催苗用氨水、尿素等化肥,除草用除草济,有的还使用免耕法,致使土地土质结构破坏、板结越来越严重,肥力越来越差。

三是农业用地减少:有的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侵占农业用地,成为农业用地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农民新建住房求宽求大,占地几百平方米,院坝占地更宽,成为农业用地减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地方,修公路、建工厂,根本不考虑节约用地,以自己方便为出发点,大量占用优质土地;人死后,农村绝大部分采用土葬,有的甚至修建活死人墓,也占用不少土地。

四是农田抛慌越来越严重:农村中有的全家外出打工,致使农田抛慌;有的家里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能种多少种多少,致使农田部分抛慌;有的以搞某建设为名,在城镇附近圈占大片优质土地,而不及时进行建设,将土地抛慌数年,甚至更久。

二、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证。当前,发展农业生产具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业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粮食和副食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保证。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要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第二,农业要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生活资料、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需要的粮食和副食品要依靠农业提供,没有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就没有保障。农业要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和广阔的市场。我国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中鼓励消费、刺激消费,而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经济收入低,农村广阔的市场没有很好地启动。而在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我国采取给农民补贴的方法,组织家电产品下乡,为电器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我国的电器生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新的发展。

第三,我国的农产品仍然是外贸的重要产品。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近300亿美元,2008年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仍然突破400亿美元。

其四,发展农业生产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发展农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农副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是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农业发展了,基础打好了,就为工业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保证。

三、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构想

一是选拔懂科学技术的人才担任农村各级领导干部。“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必须选拔懂科学技术的人才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发挥他们的特长,成为农村推广应用新科学、新技术的带头人,带领农民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可以加大从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农村担任乡(镇)、村干部的工作,特别是学习与农业有关专业的大学优秀毕业生,可以优先免试安排到农村担任乡(镇)、村干部,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开拓道路。

二是搞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基础,也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方向。各级党政领导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切地了解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绘制蓝图,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三是搞好试点,树立榜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必须搞好试点,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工作的发展。各级、各地都应该建立自己的试验基地,及时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引进在试验基地应用,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的人员参观学习,掌握有关技术,及时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是加强对农民生产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目前,各个乡(镇)都有农业技术指导站,县有农科所,省、市有农科院,已经形成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农民种地仍然靠传统的经验,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及时地推广应用,停留在研究所,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加强对农民生产的科学技术指导十分必要。可以采用层层负责,环环相联,责任到人,包干农户,绩效挂钩的方法,把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使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发展。

五是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目前,农村出售的农副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初级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如果把农副产品加工成成品出售,消费者购买后直接使用,既提高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方便了消费者。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各个乡(镇)领导必须深入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宜发展的就不要去硬搞。”建立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把自己的农副产品加工成成品,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工业必须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为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持。

六是建立大学加农户的生产体制,把大学的科研成果与农民的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建立大学加农户的生产体制,把大学直接与农村农户联系起来,分片包干,大学的教师、学生深入农村,到每个农民的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新科学新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把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

篇5

1 对特点进行分析

1.1 提高农作物自我保护和调控的能力

应用混合种植方式不但可以对虫害进行控制,还能够对杂草的生长进行合理管控。与此同时,还应该应用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例如:调整播种时间、应用无公害的杀虫剂、增加农作物实际覆盖率等,进而不让虫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

1.2 使种植区域具有连续性以及多样性

想要预防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可以将众多种不同的植物种植在同一个区域内,同时还要对非生产作物的相关生长区域进行保护。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植物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还能够增加田间益虫的数量和种类,进而在控制田间害虫的繁殖和生长速度的同时,使农业生产更加的稳定。

1.3 确保养分可以进行闭合循环

有机农作物的生长是以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所蕴含能量以及一定量的废物作为基础,并在系统内部使用闭合循环的方式来保证土壤肥力供应。此外,还能够从畜牧养殖中来获得众多有机肥料施加到田地中,进而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可以通过耕作的方式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这样就不会因为施加过多的化学肥料而造成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

2 存在于有机农作物种植中的问题

首先,有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作为支持,这样便会增加一定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其次,想要快速发展有机农业,就必须应用众多的高科技的技术,如:转基因技术。想要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这样的代价也是非常高的。

3 农业生产技术的有关要求

最近这些年,有机农业这种生产方式被100多个国家所使用,并且相应种植人员以及种植面积逐渐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有200多万公顷的土地面积上实施了有机农业管理。除此之外,有1070多万公顷的土地面积被众多机构确认成“野生收获植物”。有机产品市场不仅在北美以及欧洲得到了拓展,在其余众多国家也不断扩大,其中美国以及西欧约2%的农民都在生产有机农业。根据上述情况,笔者针对我市目前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具体如下:

3.1 有机畜牧业和有机种植业进行互相结合

首先需要分析市场在有机粮食方面的需求,然后有计划的对有机作物进行种植。同时,发展有机作物的过程之中,应该结合当地的有机畜牧业一同进行发展,进而构建一个闭合的养分循环体系,使有机农作物可以健康成长。在应用有机农作进行种植时,需要对下述操作技术加以重视:其一,合理对免耕作技术进行应用,进而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其二,生产有机肥料时,应用的产品必须合格,使土壤养分得到保护,同时还要对水、空气和阳光等众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以使有机农作物可以健康成长。其三,在种植生态农作物时,一定要控制好杂草以及虫害的问题,以免对农作的生长造成危害。此外还要有目的地进行生产,有效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整个农业体系稳定发展。

3.2 建设高科技有机示范区

有机农业在我国众多大城市周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可知,因为这些地区具备与有机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同时还建立了众多农业示范基地,使有机农业快速的发展起来。应用有机养殖业、旅游业和有机农作物互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属于本市专门生产农业的基地,通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示范基地中所应用种植技术多数都是使用温室种植方法来进行有机农作的生产,这与有机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符合,在应用温室进行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采用公开化的规范生产操作流程,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向人们宣传有机农业,进而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效果。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以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不愿意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中生活,他们更加愿意亲近大自然,因此,在生态农业各个示范基地中结合人们具有的与大自然想亲近的想法,建立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业项目。譬如:我市采摘蔬菜的项目,与此同时,还必须确保资源可以被循环利用,农业环境始终保持清洁,这样不但能够使生活垃圾大大减少,还能够使有机肥料的质量大大提高。

3.3 对耕作环境的要求

有机农业种植与传统农业种植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实际生长环境方面。有机农业的生长环境一定要是封闭的,这是为了确保植物生存的土壤以及水和空气等是没有污染的。因为传统农业种植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等,使空气、水和土壤都被污染。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隔离带,以使有机农业的种植不会被水、土壤和空气所污染。所以,种植有机农业的环境一定要是密封的,同时还要与应用传统方式进行耕作的农田保持相应距离,这样才能够使有机植物健康成长。

3.4 对人工劳动的要求

人工劳动通常都是在田间进行,因为有机农业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只是按照自然方式进行成长。所以,几乎每一项田间劳动都需要由人工负责完成。例如:间苗、浇水以及除草等。除此之外,田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对杂草进行处理,因为不能应用除草剂,所以,处理杂草就变成田间管理过程中最为困难的一项工作,现在较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应用一些传统的工具进行除草,但是应用这些工具进行除草,效率非常低,并且除草质量也非常的低。针对企业而言,可以引进众多先进的机械设备,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除草工作。所以,需要在操作设备上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个问题也较为突出。

篇6

【关键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价值;推广;建议

1 引言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是农业生产机械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可以说,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是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生产间的重要桥梁,亦是农业生产从传统作业向现代化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谈谈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重要意义。

2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意义

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2.1 有利于农业生产机械化

机械化生产能够大大促进农业生产的成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而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则能够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可以说,农机化新技术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先驱”,其能够快速的将农机化技术成果及时快速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并有效的提高现实农业生产力,而农机化新技术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又可以逐渐加深人们对机械化生产的认识且接受并更好的将机械化生产落实到生产中去。

2.2 有利于将农机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机化推广是将新研发的农机技术及先进的生产机械通过生产试验、示范说明、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推广到现实的农业生产中,从而确保农机化科研最新成果能够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变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由此可见,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是提高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也是将机械技术和农业技术想结合的过程更是将农机化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而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农业技术科研资金投入,农业科技成果也颇丰但是其实科研成果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概率仅占整体的15%-20%。这导致现实中的农业作业远远跟不上科研成果的脚步,而现实的农业生产力却并不能满足现实农业生产的需求。从这里看出,农业科研成果和现实农业生产之中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沟通的桥梁,而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则充当了两者间的沟通工具,是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2.3 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作业水平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效率更好的新作业设备更让农民了解到了全新的生产技术。若能够在推广技术时对有需要的农民进行专门培训,则这些新技术就能够武装农民的头脑,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强有力的武器。当然,农机推广面对的永远是新技术,因此农机推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由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差,推广的工作就会变得异常艰难。但是推广工作若能够做的好,不单农业会增产还会提高农民的素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总体生产力,致使农业生产机械化变得更容易。

3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3.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作用

干旱地区水资源欠缺且常年降雨量少,另土地养分少,水流流失情况严重。地理环境环境苛刻造成这些地区每年产量看天收,极度不稳定,因此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局面,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即结合该类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保水、保土和培肥地力等措施。对于过于贫瘠的土地可施行少耕甚至不耕的措施并用桔梗将没有耕种的土地覆盖起来以减少土地被水蚀或风蚀。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并提高土地自身的抗旱能力。

对于本身比较贫瘠且外部环境较恶劣的土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巨大。首先其能够有效实现节肥和节水。肥料和水是保证粮食产量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而不当的用水灌溉也会影响粮食的正常生长,不当施肥会致使土壤板结并污染环境。机械深施花费可大大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并降低农民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提高产量。另,使用先进的管溉、喷灌、滴灌可以将原来35%的水资源利用率拔升至80%。其次保护性耕地技术还可以防止耕地的风蚀和水蚀。例如将秸秆留在土地上覆盖为耕种土地可以减少农田扬尘,而秸秆的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土地的水分挥发,减少暴雨对土地的冲洗,增加土地内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效率。

3.2 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及影响

农业新机具的引进和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众所周知,农业新机具的广泛应用让人们不再费力的利用犁头耕地,不再头疼插秧问题更不用为收割弯腰,新设备已然解决了农民几千年“三弯腰”的问题。玉米是很多地区的生产重点,但是玉米收割是一个极耗费人力、物力、时间的工作。为了提高玉米收割的效率,很多地区引进了机械设备实现农业机械化收割。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发现,机械收割不仅廉价同时效率远高于人力收割,让农民能够在轻松收割的同时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农机化新机具的引进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4 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应用的具体措施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那么应当如何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大推广力度:

4.1 加大对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

资金是技术推广的重要保证,当地政府应当认真落实《农业机械促进法》,增加在农业化方面的预算支出,向广大基层农民宣传推广农机化技术。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为基层农民办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班,手把手指导农民学会农机化技术。

4.2 健全相关信息网络

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当地政府应当把握网络这一优势,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信息网络。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相关部门可以在各乡镇、街道、生产基地、各企业即农机专业户等场所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点来了解不同人群对农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建立多元化网络信息平台,将各人群需求的农机化技术信息到网上以供查询,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用户、企业、科研单位建立一个公共交流平台,让最新的技术能够及时被知悉,最新的政策能够被了解,最新的问题能够被及时解决。

4.3 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

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是技术推广的核心驱动,要想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质量,就必须让这部分人群不断进行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最新的技术才能够被“原汁原味”的推广到基层群众中去。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奖罚并重的措施督促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可以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素质。只有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5 结语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其是连接农业生产和机械化农业的重要纽带。只有做好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才能够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此笔者向读者简要论述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给出了笔者自己的见解,忘读者能够采纳。

参考文献:

[1]徐凤华.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

篇7

(一)档案机构单一

馆藏档案中文书档案所占比例偏重,而科技类档案比例偏小,农业技术类档案更是偏少,尤其是经济普查、土地普查等信息偏少,资料更新缓慢,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二)档案质量不高

农村特色的资料比较少,有的不完整,也不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农村档案工作的不重视,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规定不了解,专职档案人员配备不齐,档案硬件条件差等,使得农村档案信息反映地方特色经济、地方独特风情的资料少。

(三)利用方式单一

农村档案保管条件差,保管工作也不规范,且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其他用户对档案的内容和结构、对档案的查询方式不了解,对利用档案的意识不强。

二、开发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档案的意义

一是利用科技档案为农村生产决策提供支撑。农业技术档案是科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以往应对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本地土壤情况、种植作物的生产情况、农业技术的试验和推广情况等,可以及时向有关领导、科技人员提供符合本地特点和实际的信息,指导决策。

二是利用科技档案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进行农村科研、技术推广时,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过去科研情况,因此离不开对科技档案信息的了解和研究。研究和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科技应用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减少不必要重复劳动,提高科研成果推广速度和效率。

三是开发档案可以促进农村科技传播和交流。农村科学技术研究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利用农业技术档案进行科技传播和交流,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提高农科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三、加强农业技术档案开发利用的有效对策

(一)牢固树立档案利用意识

要树立做好档案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从组织机构、资金设备、存档规范等方面入手,并且保持对农村技术档案信息的敏感性,保存准确、系统的农业技术档案,才能谈如何开发利用的问题。

(二)不断拓展主动服务措施

档案部门及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向农村档案用户提供利用方面的宣传和指导,提高他们查档利用的能力。一是要重点介绍馆藏档案的内容、价值。要让农村各部门了解农业档案尤其是技术档案的内容,有哪些是可以利用的,哪些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要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档案的来源和线索。二是要重点介绍利用档案的方式和方法。要大力宣传档案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如何利用检索工具,利用档案的制度规定是什么,哪些内容是可以复印带走、哪些是只供内部查阅等等。三是要主动指导用户利用和查阅档案信息。可以采取设立开放日、举办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用户知晓如何利用档案,在查阅档案过程中,主动介绍和指导各个检索工具的用法,提供档案的信息。

(三)丰富完善馆藏内容

从内容上看,要充实完善科技档案、历史档案或农村技术开发专门档案,突出地方特色,对农村技术推广中的试验结论、研究过程等内容进行充实和完善,给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四)创新开发档案信息

对农村档案中的农业生产、经济建设、自然科学调查与考察数据等方面的记录进行分门别类,超前服务,编写档案汇编,系统介绍档案资料成果,浓缩农业科技信息,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揭示馆藏档案的内容、价值,并且通过宣传、提供电子查阅等方式将这些资料送到广大农业科技站或农业科技人员手中,便于他们利用。

(五)尽快完善档案网络建设

篇8

关键词:农艺节水;现状;应用;途径

农艺节水技术是兼顾节约水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的新农艺技术。随着对节水技术、水与植物之间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农艺节水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其在种植过程中节约水资源的作用愈发重要。

1农艺节水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农业研究的重点问题。农艺节水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例如:保墒节水类技术能够根据农作物的用水量相应地提供不同量的水资源,从而严格控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用水量;可以通过降低蒸腾的方式不断控制农作物用水量;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改善群体叶面积指数,从而全面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能够有效减少农艺生产过程中的水处理环节,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保护土壤的作用;还能够有效解决半湿润地区的干旱问题。实施农艺节水技术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支持。

2农艺节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利用耕作技术措施,提高土壤墒情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大部分灌溉用水依靠天然降水。耕作保墒技术是指在耕作过程中进行人为干预,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增加土壤墒情,增强土壤肥力,充分激发土地的增产潜力。耕作保墒技术要点:1)通过改变农田地势、地形等方法拦截更多的天然降水,增加土壤可利用水量。2)适当施用肥料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3)在降水量较大时期进行抗旱播种,将天然降水蓄积在农田中,在作物生长初期储备充足的水资源。4)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抗旱能力强意味着作物对土壤中水分的利用能力强,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有效增加产量。

2.2覆盖减少土壤,保护土壤墒情

受季节影响和出于土地休养生息的目的,必然会存在一段农闲时期。农闲时期土地无覆盖,土壤完全暴露,稀少的降水量加上干燥的大风等因素,使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流失,不利于后续的农业生产。覆盖保墒技术是指用地膜或秸秆将的地表遮盖住,减小土壤水分蒸发量,保护土壤墒情。以秸秆覆盖技术为例,具体操作是将作物的秸秆打碎平铺于地表,再将一层土覆盖到秸秆上。利用作物秸秆覆盖土地的优点是:首先,将收获后的秸秆再覆盖于土地上,是自然循环中的一部分,既省去了农户后续处理秸秆时消耗的人力物力,又不需要过多的科技手段介入,避免对土地造成破坏;同时,覆盖于土地上的秸秆相当于为土壤加盖了保护层,大大减小了土壤水分蒸发量,为土壤保墒提供了保障;另外,秸秆的自然腐烂过程为土地注入了大量的有机质,是天然的土地肥料,能够增强土壤肥力;最后,散落在土壤表层的秸秆就像是土地上的一个个小型水坝,能够截留水分,减少水分流失。

2.3化学调控介入,实现灌溉水与肥料耦合

根据经验建立的农业种植模式中,水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两个必要因素,但主要是定性地为作物施加肥料、灌溉水分,没有对作物进行定量计算。如果转化一下思路,在农业生产中水与肥料的耦合就是为作物调配了营养液,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水与肥料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作物的生长情况。传统的种植模式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信奉肥料施加与农作物生长之间的关系都是积极的,所以不合理的水肥施用导致水肥利用率低下,不仅不利于作物生长,还会造成大量浪费。水肥耦合技术是指以化学调控作为辅助手段,在灌溉水的同时耦合肥料。水肥耦合的优点是:化学调控可以改变作物的蒸发率,使被作物吸收的水分更多转向作物生长的需要,而水肥耦合能够保证在最佳的施加范围内,让土壤和作物吸收足够的水分,获得充分的营养物质,使传统农业向更为精准的高科技农业发展。

3提高农艺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途径

3.1提升农艺节水技术的科技含量

由刀耕火种慢慢转变为二十四节气等规律性种植,自古以来的农业发展多为经验发展的结果,增加农艺节水技术中的科技含量是农业更大进步的契机。以美国的耕作模式为例,美国利用大型设备对土地进行灌溉,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省去了大量的人力,而且通过灌溉设备的精准调控能够保证每一片土地都获得足够的水分,却不会有灌溉水过量而浪费的情况。在我国的农艺节水技术发展中,节水灌溉设备的科技含量仍比较低,未能做到质量与价格共赢,质量优秀的节水灌溉设备价格昂贵,价格低廉的节水灌溉设备又容易损坏,使得农户对节水灌溉设备产生抗拒,而且地膜覆盖保墒之类的节水技术,在使用过后残膜会留在土地中,破坏土壤质量,不利于下一次耕种。为此,急需提升农艺节水技术的科技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农户更容易接受。

3.2提高农艺节水技术的适用性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每一个区域都种植着不同的作物,每种作物都承受着不同的气候风貌和地形环境。例如,就北方与南方而言,北方的水质大多为硬水,而硬水产生的水垢会堵住滴水孔,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就会受到限制。要想更好地推广应用农艺节水技术,必须要开发多样性的农艺节水技术,增强其适应性,以满足不同环境下农业生产的需求。

4结语

粮食安全问题和水资源紧缺问题是世界发展不能忽视的问题。农艺节水技术是促进节水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农艺节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够以合适的水量实现作物产量提高的目的,且在作物增产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和有效利用水资源。

参考文献

[1]胡也男.农业发展中农艺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139.

[2]韩宪东.现代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5):92-93.

篇9

关键词 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应用;意义;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4-0287-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适用的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均有一定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在农业、工业等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均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发达国家,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在我国推广应用还不广泛。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意义

1.1 提高产量

我国人口数量多,对粮食有更多的需求。我国传统农业主要采取人力、畜力的方式,对天气的依赖性较强,粮食均产较低。农业生产中引入算机技术后,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农业生产进行监测,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最终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1.2 节约劳动力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依靠人力,将大量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很低,浪费大量的劳力,但是收入却不能保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使用了计算机技术后,可节约劳力,在农业生产中降低了个人主观性因素的影响。

1.3 保证粮食生产安全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但总耕地面积不足,人均耕地面积不到667 m2,所面临的粮食生产安全形势严峻。而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如在选育种子时,如果应用计算机技术,则更为科学、高效。

1.4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不少耕地遭到了严重破坏,据2010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被污染破坏的耕地面积超过933.3万hm2,其污染的原因大部分是灌溉水受污染、耕种不合理、垃圾随意乱埋等。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保障耕地安全,人们在耕种土地时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先进的高新技术应用到农业中[1-2]。

2 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农业部开始将计算机农业的发展列入农业未来发展的专题研究中,发展现代化农业,计算机技术逐渐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以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作为高新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太成熟,农户的综合素质不高,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因此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不广,使用率不高,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不少的问题[3-4]。

2.1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有限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计算机技术在不同的行业普及程度不一样,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更低。即使有些农户家中有计算机,但由于其水平有限,对计算机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缺乏,平时也很少使用。

2.2 农业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缺乏

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工作即实现资源共享、普及农业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在农业方面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系统,农业方面的人才缺乏,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科技共享、普及程度不高。此外,由于农业生产中计算机的应用还不成熟,国家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上有些农业技术并不科学,由于监管不到位,往往会对农业生产者产生误导作用。

3 解决方法

3.1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计算机技术不能广泛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农业生产者的综合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接受程度有限。应加大对农户的素质教育,让其认识到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计算机应用能力。

3.2 推广普及计算机技术

积极普及计算机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基层,向广大农业生产户宣传农业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扩大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

3.3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研究人才

政府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力度,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研究人才充实到农业生产中,坚持农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预测,以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规避风险。

4 参考文献

[1] 于海霞.计算机与农业生产[J].吉林农业,2008(2):5.

[2] 刘凡华.浅析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与普及推广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90.

篇10

关键词:微耕机;农业生产;使用操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25

微耕机具有轻便、灵活、多功能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农民种田的新宠。但是,机手普遍反映微耕机故障率较高。通过推广和走访发现,微耕机故障率偏高的原因大多是机手不懂操作人为造成的。微耕机可配套的农机具较多,主要有旋耕机、培土器、叶片旋耕刀、尾轮、覆膜机、单铧犁、翻转犁、精密播种机、喷雾泵、货车等。本文就几种常用农机具的挂接及作业方法谈一谈微耕机的使用操作技术。

1旋耕

旋耕作业开始前,要选择好旋耕刀。旋耕刀分为三叶旱地刀、双叶旱地刀、复合刀、六方滚筒刀四种。三叶旱地刀的适用范围是沙质土壤、干湿度适中重壤土的旱田旱地,要求表土高度疏松、细碎、平整,耕整后一般用于播栽蔬菜和花草。双叶旱地刀的使用范围是重壤土、粘土、湿度较大的旱田旱地,对表土松碎度要求不严格,耕整后一般用于播栽粮油作物。复合刀适用范围是:旋耕杂草多而深、秸秆较多的旱田旱地,旋耕稻茬深、易缠刀的水田;六方滚筒刀适用范围是旋耕土壤含水量高且较为板结的旱田。

水田的耕作质量优劣主要在于田边是否驻漏。一是选择刀具要正确:搅田边选用三叶复合刀。二是耕作方法要正确,搅田边的方法是:初放水以刚淹土表面为宜。一切,以旋耕刀一端尽量紧靠田埂,以稍伤略切田埂为宜;二慢,适当深插耕深调节杆,并左右大幅度摆动微耕机扶手架,放慢行进速度,尽力搅动田泥,使之充分浑浊、粘稠,以利泥浆渗透堵塞缝隙;三复,重复旋耕一次,可稍浅、略快,将再一次搅动泥浆,充分渗塞缝隙。捋好田埂后再多放水进行中间耕作,就会达到使水田驻漏的效果。

2犁耕

中型机可利用单铧犁直接进行犁耕。单铧犁在安装时,首先要把胶轮卸下,换上大铁轮,然后再把单铧犁安装在机架法兰上,拧紧螺丝。操作时,速度不能太快,只能用1档操作。安装单铧犁后,手柄可调节幅宽,手轮可调节深浅。一般大面积的犁耕,可由外向里一圈一圈的犁耕,也可以按照由中间向四周的顺序操作。

3覆膜

中型机除了能配套大部分农机具作业外,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配套覆膜机为烟草铺膜。烟草垄起好以后,先将覆膜机与微耕机连接上,注意:在安装过程中要调整好覆膜机的宽度,使其宽度与薄膜的长度一致。接着开始装膜,把压膜盘和培土盘放下来,把膜抻紧,压上膜后即可,注意膜不要装反。装好以后,要将覆膜机调整到所需要的垄宽,接着把挂土板拨下来,并使外叶片相对整形器外侧外漏2~3厘米,调整好后就可以覆膜了。这时,中型机的多档位设置就发挥作用了,它设有的超低速,可以在低速中牵引塑料膜,行走时可采用前进1挡、中间链盒采用高速、中间链盒采用低速、副变速调至快挡,在覆膜的同时,挂土板顺利的将垄作平整。用覆膜机来铺膜,相比之下比人工铺膜更加紧密,没有空气,同时,能控制里边的水分,防止干燥。

4收获

中型机如果带上翻转犁,可用来收获土豆、白薯、花生等作物。操作时,可使用快1挡,摇动手柄可调节犁得深浅,而手把可调节耕幅。

5除草

有些荒地、板结地长时间不用,草长的非常高,若想利用这种地块来种庄稼,首先必须除草。一般用马力大一点的大型微耕机配套大除草轮来操作。安装大除草轮时,把轮胎卸下来,将除草轮插在六方轴上,刀刃不能装反,一定要冲前,最后插上销子固定即可。阻力器可调到第四个孔,也就是中间位置。操作时,可直接挂前进1挡进行除草。可以把车把手抬到适当的高度,直到操作方便为止。如果感觉除草轮压得太低,可用手往下压着点车把手,这样,前边的除草轮就能抬起来。像这种比较开阔的地块,蒿子秆已经长的很高了,这时可选用2挡高速旋转,可通过阻力器来控制行进速度。阻力器插如地面越深,机器走得越慢,反之则相反。

由于大型微耕机本身没有设转向结构,所以,作业中,只要车把手轻轻一拧,即可达到转向。遇到拐弯时可使用1挡来操作。如果是开始就用2挡作业,那么在拐弯时就不用换挡了。拐弯后一要把机器摆正了才能操作,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发生危险。作业完毕后,必须停机,然后清理掉上边的泥土,以便下次再用。

6深松

深耕刀也叫深松刀,用它来进行深松作业,主要与大型微耕机配套使用。前旋耕不动,安装深耕刀后,将行走胶轮换成阻力器,由于大型机的发动机很重,所以最好将阻力器调到上边的孔,这样可使机器前后平衡。行走中,可采用1挡或2挡。一般,250毫米以上就算达到深松了。如湿地可将阻力器的孔向上调节,使阻力器长一点,这样前边旋耕刀扎入地面深的话,阻力器也会插入地面深一些,即可保持机器平衡。反之,如果地块较干,可将阻力器的孔向下调,而旋耕刀本身扎入地块就浅,以此保持了机器前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