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案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个案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违纪学生;平等对待;关心支持;师严
一、背景材料
“报告”,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班主任的心理咯咯一下,怎么又是他。果然,郭凯(化名)又迟到了。班主任非常生气,没等郭凯反映过来,班主任已经急速地来到了他的面前。不由分说,开始数落郭凯。“你怎么又迟到了,每天迟到不觉得耻辱吗?由于你的迟到影响了大家的学习时间,你知道吗?……”班主任训斥的声音越来越大,嗓子都快嘶哑了。当班主任发完火后,上课时间已经剩下十分钟了。
二、案例分析
以上材料可以反映出该班主任在对迟到违纪学生的处理上,不管是在时间、地点,还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均有所欠妥,可以想象这样的处理结果起不到什么好的效果,甚至让该学生及影射到的班级其他同学更加叛逆……该班主任也许平时管理严格,为了严纪肃风教育班级同学而引发盲目的“恨铁不成钢”的教育现象,其很容易带着种种偏见或成见对该违纪学生随意批评或辱骂,缺乏一颗平常心(特别是违纪学生及后进生),便由此引发了这种教育不当不公平现象。我们应该用爱心和平常心来呵护我们的每一位学生,可试问教育的同行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违纪学生或后进生的时候,真的能做到一视同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带任何偏见吗?我们说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其实更应该为了每个学生的一切,那么我们就应该重视更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这是教书育才的根本。然而,这种对学生的爱,该如何定位呢?作为班主任,最经常接触和面对全体学生,理所当然既要爱听话的学生,又要爱顽皮的学生;不仅要爱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爱后进的学生,把爱公平地均分给每一个孩子。因此,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即使我们真的可能会带着偏见去对待像郭凯这样可能频繁违纪的学生,我们也应该去好好反思一下,如何更好地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管理严而有道,平等地对待我们的违纪学生或后进生。对此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1.多一点认同
在面对不同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学习不太好和常违纪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多一点认同,承认其会犯错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要了解学生违纪的各种原因,并对违纪学生分析班级公约及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给学生一个完善自身的机会。要是像材料中所表现出的班主任只是一味的责备和谩骂,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及违纪缘由(说不定做好事才迟到的),只会让郭凯同学与班主任之间越来越疏远,最终造成教育迷失。
2.多一点支持
违纪学生及后进生在校园里可能会属于弱势群体,其常缺乏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如不及时帮助改正,很可能会使其产生一种破子破摔的心理。即我们应多一点支持和鼓励,真正挖掘出其潜在的闪光点,注意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再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到老师是公平的,有在关注他们的发展,这样就有助于使他们全面地认识和估价自己,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并鼓起上进的勇气。
3.多一点关心
对于违纪学生的种种不足或缺点,我们不能漠视和疏远他们,而是要更亲近并关心他们。只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去呵护他们,相信没有融不化的冰雪,点不亮的灯。如果这些学生能经常感受到我们各科任老师给予的关怀,总是会有那么一天会开始重视自己的价值以及某些不足之处,相信其能自觉地独善其身了。
针对材料中班主任的师严,个人体会作为班主任,要严于待生,严于律已,始终坚持从严治学。当然这种严的方式不能靠某些简单化、命令式或体罚来彰显。师严应严而有度,要把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信任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确定其力所能及的标准要求,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因人施教。
总的来讲,对违纪学生一定更要怀有包容和宽容之心,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教育不当或不如意事情的发生。有人说,喜欢一个优秀学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可喜欢一个学习差的学生,喜欢一个所谓的违纪学生,就不一定所有的老师都能做到。都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其实海在容纳百川的时候是没有挑选这个川的水流大不大,川里的水是清澈还是浑浊,大海都毫无选择地接纳,最后小川终成大海,浑浊终也清澈。当班主任也应这样,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接纳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用自己的清澈安静来影响学生,让各种各样的学生真正的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田等.学校教育评价[M].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个案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6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47-02
近年来,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主要表现为抑郁。抑郁症是由各种不明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抑郁症(depression)也称抑郁障碍,目前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的精神疾病分类已将此类疾病称为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抑郁症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精力减退、持续疲乏、活动减少以及兴趣感丧失。抑郁症患者会从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到沉沦沮丧、痛不欲生,甚至发生迟滞和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或出现各种躯体症状,至少有10%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躁狂发作,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抑郁症在全世界的发病率约为11%,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患,而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有关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已成为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一、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基本情况
倪某,女,某大学某院2006级英语本科生,长头发,小眼睛,瘦高的个子,在大学一年级给人的感觉是个活泼且能言善辩的开朗女生,第一学年下来考试成绩在班上名列第一。
倪某是家里的独生女,农村人,但是因为是江苏富裕的村子,所以和城市没有很大区别,有一些娇气和独生女的霸道。且父母都是做工程的,家境不错,据她本人描述,家里在上海买两套房是不成问题的。她高中时就患有抑郁症,消极避世,就想自己一个人,什么也不想做,疲倦忧郁,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也大,父母的期望又高,也曾经休学过一段时间,最后高考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考试发挥不好,就来到贵州二本学校读书。
大二第一个学期之后,成绩没有第一年成绩好,在班上前10名,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疑似抑郁症的状况,开始对自己没有自信,开始逃课,抱怨老师作业多,讲的不详细,很多作业任务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逃课的时候就躺在床上,玩电脑看电影,说老师的课讲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喜欢听悲伤沉郁的歌曲,开始网恋,网恋对象是个上海男人,比她大5岁。
刚开始老师和同学不太关注她,后来她总是在宿舍乱发脾气,11点半宿舍熄灯之后仍然不睡觉,非要到笔记本电脑没电的时候再睡觉,一般要持续2个小时左右,使寝室的同学不能正常休息,同寝室的同学到老师那里去反映情况,这时候老师开始找她谈心,每谈一次话之后倪某的状态会好一段,她会去上课,但是一两周之后就又重复以前的生活,如此反复,情况越来越糟糕,她曾去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过几次,但是只是一段时间管用,过后又重复以前的生活。她开始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确诊为抑郁症后,开始偶尔服用药物。
大二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她的上海的男朋友跟她提出分手。这个时候倪某的抑郁状况更加严重,平时言谈中会说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平时见到熟的朋友同学会反复向人述说自己的各种心理痛苦和心理郁闷,还有生理上的胸闷、胃痛。又觉得父母不容易,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应该为他们的梦想而活着失去了自我。心里矛盾时候,她会在宿舍喝酒,大声哭泣和抱怨,不听宿舍人劝说,她和宿舍同学彼此都不喜欢,所以大家也不敢随便招惹她,这个时候她提出要休学一年,回家好好治疗和修养。
经过一年修养后倪某回到学校,留一级读书,整体情况好转,在新的班级生活的很融洽,这个时候她开始每天坚持跑步,还在校外培训机构找了一份工作,周六周日两个全天工作,生活很充实,放长假的时候会去旅游游玩。偶尔有一些事情会引起倪某的抑郁,会喝酒会消极,但是症状轻微,自己能够调整,已经没有过去严重。今年本科毕业后在苏州找到一份工作,做业务比较累东奔西跑,会抱怨工作累,老板苛刻,但没有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二、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
1、心境低落。患者从轻度的心境不佳、心灰意懒到整个精神活动充满悲观表现,无精打采、兴趣索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不怎么感兴趣,对自己的好友甚至家人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和爱心。患者会经常讲“活着没意思”诸如此类的话语。
2、追求完美、苛责。患者常为一些作业的小事而自责,自责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问题,苛责自己做的不够好,过于追求完美,心灰意冷的时候甚至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累赘。
3、焦虑、烦躁。患者在抑郁的基础上产生焦虑、烦躁,紧张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坐卧不宁,不分情况乱发脾气等焦躁状况。
4、偏激、反复诉说。患者在内心、认知上存在偏激和缺陷,反复向人述说自己的各种不适和痛苦,如身体器官的各种疼痛、心理难受痛苦等。
5、产生自杀观念。自杀观念是抑郁症患者最危险的症状,也是临床上最应重视的护理问题。患者情绪低落,对人生、前途悲观失望,没有信心,大有“生不如死”的感觉,为求得解脱而出现自杀的想法。
6、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患者意志消沉,对任何社会活动没有兴趣和激情,个人卫生也懒得料理,常独处一隅,逃课消极避世,少言寡语,多卧少动。
三、大学生抑郁症产生的可能性分析
篇3
小琴 (化名)是一名大三学生,学习拖延的情况给她带来了很多困扰。从初中开始,她就已经出现了学习拖延的情况,由于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往往不能按时完成,逐步养成了拖延逃避的坏习惯。比如暑假作业、寒假作业总是等到要开学了才临时抱佛脚,甚至干脆就不做了,开学后直接抄袭其他同学。到了大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往往是有一定难度的,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但是这个时候,懒惰的心理又开始作祟,一再拖延,往往是万不得已了才开始着手做。例如,老师让她设计一份个案工作方案,快到截止期限了她才真正着手准备……不管什么事,一遇到丁点大的困难,就停止不前。为此,小琴常常处于高焦虑的状态,虽然任务还没完成非常着急,但就是不想去做(最典型的就是对英语的学习),于是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能为力。由于她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即“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失败”。
二、案例分析
学习任务:设计一份个案工作方案
困难:
1.对于小琴目前的专业水平来说有一定难度
2.抵制不了娱乐活动的诱惑
对拖延合理化:她认为自己水平还不够,而且其他的同学也不一定在做,今天就算了吧。
再合理化:自己目前的水平就算做出来一份,也是很不成熟的方案,再等一段日子吧。
形成拖延的行为倾向:每当想做一件事,就会出现相同的情况,比如想要开始备考六级了,但总是安慰自己明天再说,结果一拖再拖。
拖延行为内在的心理加工机制:一个人的拖延行为,是一个消极的知、情、意、行的拖延心理加工系统所致。
知: 消极认知方式(只看到困难或诱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和长远的价值,对拖延的合理化)。
小琴总是为自己开脱: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这个太难了,我就想看电影、听歌、逛街,就是不想学习。
情:消极的情感体验(挫折感、无力感、畏难情绪、对挫折的麻木)。
小琴常常处于高焦虑状态,而且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苦恼、自责、悔恨,但是无力改变,产生非常消极的情感体验。
意:消极的意志(缺乏抗拒诱惑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心,正确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
小琴一直觉得自己自制力比较差,意志也不坚定,抗拒不了诱惑,常常打开电脑是想学习的,但是总是忍不住逛各种网站;常常在寝室是想学习的,但总是忍不住打开电视机,这样就浪费了大把时间,而学习任务依旧尘封。
行:消极的行为倾向(形成拖延――放弃的行为倾向)。
时间长了之后,小琴就养成了拖延的坏毛病,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又拖延,又放弃形成恶性循环。
三、应对策略
克服拖延心理需要策略,要同时在行为上和思想上与拖延说再见。
(一)治标
1.及时改变学习计划
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有“旺淡时期”,有时忙得不可开交,有时闲得无所事事。如果长期感到心力交瘁,应重新编订学习计划,及早完成既定任务,腾出时间应付突发或艰巨的学习任务;如果仍旧感到力不从心的话,应考虑改变学习的方式。不过,如果觉得学习有满足感、成就感,就会任劳任怨而不觉得精疲力尽。
2.把一天要做的事记下来
把一天要做的事情记在记事本上的好处是能帮助你有条不紊地办事、上课、考试等,至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处理一般事情。要谨记一点: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把做不完的事情一拖再拖,导致最后负债累累,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
3.尽量抓紧时间
如果有大段空余时间,请不要呆坐在那里浪费掉,应抓紧时间。
4.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首先翻查记事本,然后把桌上的次要物品、次要材料收拾整齐,只放与主要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随即集中精神去做既定安排的事情。查资料,写作业,认真检查,在按部就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任务完成。
5.将任务化整为零,分块处理
万事开头难,一旦踏出了第一步便不如想象中那样困难。其实凡事拖延的成因,除了我们有行动滞后的特点外,无非是害怕失败或存有顾虑,导致不能做得完美。因此,消除恐惧的办法就是将任务化整为零,分块处理自会事半功倍。完成一部分就会信心大增,斗志也更旺盛。
6.不要为浪费时间找借口
如果你被一项任务牵绊住了,不要试图寻找各种开脱的借口,这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助益。你要做的是,坦承发生了什么问题,并且说明困扰你的原因,然后认真分析,找出答案。下次再碰到类似问题时,你就能够迅速解决了。
7.卷入学习法
第一步,提醒自己:我很忙,我的时间很宝贵,我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时间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因为这样才能成功;第二步,立即拿起书和笔,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一边作笔记一边思考,学习效果就出来了;第三步,培养克服拖延的信心。当拖延不见之后,要回顾并总结一下,让自己感受克服拖延并不是什么难事。
(二)治本
其实要改变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改变不合理的想法(信念)。笔者认为,下面这些可能才是真正“治本”的:
我们可以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来改变错误的认知,A为事件,个体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个体的信念系统,指个体对当前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所以,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学习拖延不是源于学习,而是对学习消极结果的非理性看法。具体方法包括: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等方法。同时,我们可以用阳性强化法,增加成功体验。让不合理的想法转变成合理的想法,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不合理行为。
对于懒惰,重塑信念:人都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动物,难免会有懒惰的思想,懒惰是人性的弱点,但是要有一个度,该做的事不仅要去做,而且还要立刻去做。
对于完美主义,重塑信念: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没有什么事是十全十美的。认识到自己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因此不必要求自己达到完美。
对于逃避困难,重塑信念: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降低任务难度,每天尽可能多地完成任务。困难是无时不在的,一味地逃避只会让困难越来越大,直面困难可能会更快的解决问题。
对于自我贬低,重塑信念:要对自己有信心,接受别人的赞扬;自己也要对自己进行勉励,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四、实践与经验
篇4
关键词:职业规划 个体咨询 案例分析
一、个案背景
徐某,男,大二学生,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工程方向)。该生高考时报读文科,倾向于填报经济类专业,但因成绩不理想,无法到达所填报专业的分数线,服从分配到现在就读的专业。他从小是父母抱养回来的,家中兄弟姐妹共4人,他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也是村里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村民之一,家人对其期望很高。
经历了大学第一年的学习,他的成绩比较差,有两门理科专业课不及格。一方面,他认为自己原本理科弱,对于这种科目即便重修都很难攻克下来,他害怕拿不到毕业证。另一方面,他反复强调自己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没有时尚的敏感性,而且没有耐心学习服装工程专业中的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看似女孩子较擅长的课程,他很不喜欢学习这个专业。
现在他思绪比较混乱,想法很多。第一,他尝试在大二开学初申请转专业,但因为学校对转专业有条件要求,当中一项“大一无挂科”就令他希望破灭。第二,他想退学,他认为与其在不喜欢而且学不好的专业耗四年,且到时还无法顺利毕业,还不如现在就果断退学到社会上去闯一闯。但这个想法一直都不敢让家里人知道,因为父母从小把他自己当成亲生儿子培养,基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一旦父母得知他退学的消息,后果将无法想象。第三,继续在迷茫的专业上摸爬,说不定仁慈的学校最后让他毕业,顺利拿到全家人引以为豪的大学本科毕业证,然后再去找一份跟专业无相干的工作。其咨询目标一是针对他目前的情况选择一条可行的出路,二是明确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咨询前分析
在收纳面谈的过程中,可以察觉到他内心很矛盾。他想离开这个专业的意愿很强烈,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他认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看似女孩子该学的专业,大一的课程里面除了部分理论课外,多数是要学习缝纫基础、立体剪裁等手工课程,他不够耐心,很不习惯。二是他的理科基础较差,在服装工程方向课程里有物理和化学应用基础两门课,成绩都亮了红灯,他担心重修后仍无法通过。在结束了收纳面谈之后,笔者让他回去了解本专业前几届的师兄师姐的毕业及就业情况,并与其约好咨询的时间。
三、咨询过程
以下为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笔者与咨询者徐某之间的对话及情况分析。
1.分析可行性:“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第二次见面发现他变得更加沮丧,他说,回去之后他尝试与家里的长兄私底下沟通,说出自己想退学的想法,遭到了哥哥的强烈反对。正如自己所想的,哥哥提出来的理由是家里父母接受不了他的这个做法。
笔者问:“你是否想过与父母沟通,尽量去说服他们?”“不可能!他们会疯掉的!”他还没等笔者把话说完,便立即做了否定。“我虽然是抱养的孩子,但他们对我胜过亲生,供我上大学。他们对我期望很高,也经不起村里面其他人的议论。我曾经想要求学校不把我退学的事情让家人知道,但老师说在办理退学申请时需要家长到场签名确认。”
看他情绪这么激动,自从上次收纳面谈后,他应该回去对退学这个想法做了一些努力。笔者接着问他:“我能不能这么理解:你现在已经觉得退学这条路行不通了?”他点点头回答:“我不愿意拿父母的健康去冒险,退学这条路应该是行不通的。”
2.明确兴趣:“我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它让我很有成就感”
“假设有机会给你转专业,你最想读的是什么样的专业?”笔者问。“市场营销专业。”他脱口就出,也表示之前对这个专业有所关注。问其原因,他告诉我,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做营销类的工作,并且目前做着一份相关的兼职让他很有成就感。
此时,从他的眼神里确实可以感觉到在他自咨询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兴奋。因此,笔者感觉到这应该就是他兴趣的所在,提出:“你现在做的兼职是怎样一份工作?”他详细介绍了他目前的工作情况,是负责为某旅游公司做短途旅游产品的宣传,以高校学生作为客户,吸引他们组团旅游。他从大一第一学期末就开始做这份兼职,已做出不错的业绩,并且现在是本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但是现在转专业也是空想,学校有严格的规定,挂科的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又出现沮丧的神情。
在此之前,他也尝试提出转专业的申请,也曾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这回见面比收纳面谈那会的表达更加肯定了转专业这条路也是行不通的。
笔者对他自己提出来的三个想法做了如下思考:其一,他想转专业和退学是为了避开现在所学的专业,但这两个方法到目前为止似乎不太可行;其二,他的第三个想法貌似表现出他并不完全否定现在的专业,但他害怕学不好和不能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感觉前途渺茫。
3.澄清认识:“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原来都是在逃避。”
“就目前看来,你好像没有其他选择了?”在他对自己想法逐一进行排除后,再一次与他确认。他叹了口气,说:“是的,这在我来咨询前已经感觉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继续读这个专业,你觉得‘学习成绩差’和‘对这个专业没兴趣’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会是更大的障碍?”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抬起头告诉我,学习成绩差是他最大的障碍,他目前最担心的就是拿不到毕业证。至于专业兴趣问题,他也明白很多大学生读的专业都不是他们喜欢的,而且将来出去工作也不一定专业对口。“其实,你提醒了我!”他突然提高声调对笔者说,“一直以来那么抗拒这个专业,为自己找了各种原因,原来都是在逃避。”“逃避什么?”笔者追问。“逃避困难啊。”“你是指学习困难?理科课程?”他承认之前是自己的害怕心理令自己找各种借口来逃避对这个专业课程的学习。
笔者总结并与他进一步确认:“你的意思是:你来咨询之前那么强烈地想转专业或退学,主要是因为你没把大一的课程学好?”“其实也害怕今后继续学不好,拿不到毕业证。”他进一步补充。“这么说你不排斥这个专业?”笔者问。“不排斥,但也不喜欢。这个专业方向的课程涉及很多制作衣服的工艺,这些细活男孩子很难做好。我们专业的男生大都担心以后的出路。”
4.确定做法:“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
既然他将该专业的课程描述得这么难,笔者有必要了解一下他们专业其他学生的情况,“你们专业方向里大一时像你挂这两门课程的同学比例大概多少?”“十几人,大概20%~25%。”笔者接着问:“你们前几届师兄师姐的毕业情况你了解吗?毕业率怎么样?”他告诉笔者,这个专业方向每个年级约有65人,近些年每届会有两到三个人无法通过所有必修课或未达到总的学分标准而拿不到毕业证。
听完他的描述,笔者问:“那这两个数据对比,你有什么发现?”他望了望天花板,舒了一口气,然后看着笔者,说:“也就是说,在这剩下的三年里,之前挂科的同学绝大部分是重修并顺利通过的。”他坏笑了一下:“我应该不会这么倒霉吧?”“那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两人都笑了。“不过这真不能靠运气,还真需要抓紧学习争取通过。”他神态认真地说。
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缺少勇气去面对。现在他终于正视了问题,也基本消除了之前的担忧。既然他现在并不排斥这个专业,那么接下来应该帮助他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
5.规划未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
“这专业方向的就业情况怎么样?”笔者进一步澄清问题:“你了解到的,师兄师姐大部分从事什么工作?”他说,大部分都是去服装企业,有的做服装设计和打版师,有的做服装销售,还有的专业不对口去一些公司做行政等。“你喜欢市场营销专业,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否跟你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他眨了眨眼,想了想,说:“服装销售吧,可能是这方向最能结合吧。”
笔者建议道:“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能让你更好地了解了服装制作从设计到成衣的全过程,这对做服装销售或服装品牌营销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他点头认同笔者的观点,应道:“也许这比读市场营销专业学得更加直接。看来我真的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学点东西。”“比如?”笔者看他好像已经有了计划,追问道。“去一些服装公司或服装卖场实习,在当中了解销售流程,或许能够得到意外收获。”“你是指?”“培养一下自己对服装的兴趣,提升时尚品位吧。”他自己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穿着,羞涩地笑了。
咨询到此,两个目标已基本达到,一方面他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做了分析也做出了选择,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定下了自己大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方向。
徐某已经对自己的情况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对学习困难的问题他感觉乐观了很多,并做出了要努力争取通过的承诺。另外,他也能将自己的喜好与现在的专业结合起来,找到突破点,明确今后为之奋斗的方向,让自己学习起来更加有动力。
四、案例总结与启示
第一,“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这个个案中笔者通过不断引导,帮助来询者澄清自己当前遇到困难的真正原因,让他自己做出最恰当的选择,这符合职业规划师的咨询原则“所有问题最终的解决者应该是来询者本身”。
第二,作为职业规划咨询师,看到来询者因为学习受挫、前途迷茫而沮丧,首先应该稳定他的情绪,想办法给予鼓励,让他对自己树立信心,排除他的担忧与顾虑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来询者自身兴趣和优势,帮助其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
篇5
小叶(化名),女,16岁,相貌一般,中职一年级学生。中考成绩较差,平时考试成绩总是排在班里同学后面。性格上,胆小、自卑、内向、不爱说话,不喜欢运动。在交际方面,不合群,害怕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到教师办公室,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被叫到,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或者由于紧张而说不出完整的话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二、案例分析
自卑属于性格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自卑心理是中职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他们通常表现为自我态度消极、情绪状态不佳、行为方式异常等。自卑心理容易导致学生不思进取、自甘堕落,甚至自毁前程。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和焦虑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导致与班级同学交际困难。
2、家庭因素:小叶父母是自己做五谷类批发生意的,平时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小叶关心比较少,重视也少,甚至忽略了小叶的存在。这给小叶心理造成了阴影,好像她可有可无,慢慢地小叶开始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逐步形成自卑、压抑的心理。而且小叶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又不好、表现也不好,所以更加缺乏自信。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另外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中等生、后进生的忽视也使一些学生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
三、辅导过程
1.爱生乐教,增强信心。
小叶是一年级职校的内宿生,但在此之前她都是走读生。开学第一天晚上,小叶第一次在学校住宿,站在走廊上无精打采的,我发现她情绪低落便走过去和她聊天,唠家常。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很内向,一开始她甚至一句话都不敢说,不是很想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她这种现象,当时我就转移话题,跟她聊一聊关于其他学生入学的一些趣闻还有他们碰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给她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渐渐地,她也被我带动起来,主动跟我谈她现在的感受。当了解到她现在心情不好,很不想呆在学校住宿,想回家。我边安慰她边将她带到教师办公室。泡了杯茶给她喝,然后才慢慢地讲了一些新生入学后出现的类似于她现在这样的例子,并鼓励她别人能做到的她也应该能做到:作为一个刚入学中职的新生,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没在学校住宿过,那为什么其他的同学能很快就适应了?其实你们这一年龄层次的学生都一样的,心里都还很依赖自己的父母,独立能力也不强,而中职类学校就是给你们提供一个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的环境。在这里,学生就应该主动积极地与同学们交往,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经过我不断鼓励,小叶终于下定决心先在学校适应一周看看。在开始的几天里,她还是会心情低落,好几次都来找我,我也不断地给她鼓劲,叫她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周过后,她终于习惯了内宿生的生活!
在课堂上,我会针对每个讲课主题设计出很多的问题提问学生,刚开始发现小叶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都很没信心,说话声音很小,回答时,逻辑表达不清晰,有时甚至完全回答不了!为了消除小叶的自卑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地找小叶闲谈,中午她在校午睡时,我常提醒她盖好被子。让她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一点点进步时就及时表扬,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叶同学今天作业不仅准时交了还做得很工整!”“不错,小叶的回答很准确!”等等,这样在有意无意的中,我便让小叶知道她正在不断进步,让她知道老师很关心她,她也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大家学习。渐渐地,小叶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也喜欢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玩!
学校举办文娱活动时,我还鼓励小叶加入文娱演出,参与我们班的“我的团支书”小品剧的演出。我当排练教师,在此过程中,我给予她们各方面的支持,主要还是不断的鼓励她们,让她们不会因为小小的失败而泄气。一开始小叶因为害怕,经常忘词,动作什么的都没到位,甚至不敢做。为了让小叶克服害怕、不自信的心理,我要求她每一句话都要说清楚说大声,没说大声就让她重新来一遍,并时不时地鼓励她,接着是要求她将话剧人物的情感特点大胆地变现出来,还有唱歌的部分也要大声唱出来,并在练习中纠正她唱不对的地方。看到舞台上,她们的小品剧赢得了阵阵喝彩,我也感到非常地欣慰。
2.重视家庭教育,给予鼓励。
小叶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父母请来,详细地分析了小叶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求家长多给孩子温暖,如定期一家人旅游,常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她的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3.参与班级管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在班级中,我提倡“班干部轮换制”,要求学生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各自发挥各自的管理职能,要求她们在做事情时,要经常想什么事是她们应该做的,怎么做好,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和其他班干商量解决,都解决不了的才请教老师。小叶从那以后,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一定的兴趣,经过不断地努力、巩固,她在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绩一跃进入前十名,从此,她也更加开朗了,渐渐学会了与人交谈,人变得自信了很多。
四、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性情开朗了,学习成绩也不断的提高,第二学期考过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第三学期拿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她课间时间能主动与同学交往,聊天,一起踢踢毽子,打打乒乓球,课堂上回答各科老师的问题也很大声,能主动发言,夜自修也很自觉的学习。在家能主动地帮忙做家务,喜欢将学校的趣闻讲给父母听。
五、辅导反思
从小叶同学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小叶的成功让我们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还有班集体的力量。学生的自卑往往是因为缺乏自信。教师应该对学生循循善诱,更多关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让学生融入到集体中去,让学生感受大家给她的关爱。心理健康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金明:《青少年的心理与咨询》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08-01
[2]肖本思;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J];江西教育;1988年10期
[3]唐红波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8
[4]赵连山: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0
[5]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08-01
篇6
关键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犯罪;预防;案例分析
作者简介:段惠方(1981-),男,安徽宿州人,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辅导员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2SJBFDY040)、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犯罪的预防”(项目编号:201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22-02
近年来,马加爵案、李启铭案、药家鑫案等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恶劣的影响。2013年4月,又相继爆发了复旦大学研究生宿舍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学生宿舍杀人案,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再次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可以分为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两个层面,群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是针对全体或群体大学生开展的,主要包括法律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内容;个体教育层面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部分大学生个体开展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群体教育措施的必要补充,高校预防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必须将群体教育措施与个体教育措施结合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实施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路径。
一、案例分析
1.案例经过
小夏,男,来自西部某少数民族自治区,在江苏南京某高校就读。小夏入学报到较晚,到宿舍后其他同学已经互相熟悉,小夏平时沉默寡言,不喜与同学相处,在宿舍生活中也与其他五位同学格格不入,班级活动不积极参加,在上课时经常独自坐在最后一排,听课不够认真,成绩较差。小夏课余时间一般选择在宿舍看电视,宿舍的公用电视机几乎成了其个人财产,不给其他同学使用。宿舍熄灯后,小夏还经常使用蜡烛或应急灯看书、做事。小夏的这些行为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的生活,当宿舍小王等同学向他提出意见时,小夏则采取了不予理睬或砸东西的行为来表示反抗,小王等同学在劝说无用的情况下,开始孤立小夏,宿舍关系开始紧张。大一下学期的一天,当小王因为小夏看电视声音太大而向他表示不满时,矛盾升级,双方打起架来,小夏从自己抽屉里拿出了一把匕首,其他同学见状立即将双方拉开,并和小王一起找辅导员说明情况。
2.个性化分析
如果仅从该案例的表面情况分析,小夏对打架事件负有主要责任,小夏作为一个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差等生”,做出影响他人的行为,甚至采取蛮横无理的方法拒绝他人的意见和规劝,持管制刀具与同学打架,虽然未刺伤同学,但也已经接近违法犯罪的边缘。然而其辅导员并没有因此而直接得出结论并做出处罚措施,而是通过与小夏及其家长、同学的沟通,从更多方面了解事件的特殊情况,并进行个性化分析:
(1)家庭贫困和学习基础差导致心理自卑。小夏来自西部农村,父母都以务农为生,且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和妹妹,家庭非常贫困,与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生活水平低下。同时由于高中学习基础和内地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学习比较吃力,特别是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科目成绩较差。这些情况导致小夏心理上的自卑感,让他认为同学们都看不起他、疏远他,因此把同学的意见当做对他的指责,他选择坐在最后一排听课、独自在宿舍看电视等离群行为来封闭自己。
(2)生活习惯差异导致行为差异。地域和家庭所赋予的生活习惯差异在宿舍生活中体现出来,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小夏为维护其尊严采取了一些无视他人的行为方式,导致其始终无法融入新的宿舍生活。例如,小夏所在的地区与内地存在一定的时差,小夏刚来到南京没有及时调整好自身的作息规律,因此到了宿舍晚熄灯后,他却无法迅速进入睡眠,当同学因此提出意见时,他以为是别人不尊重他的生活,拒绝改变自己的行为。
(3)成长背景差异导致法律观念淡薄。小夏入学之前一直生活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个人对法律的认知较少,在思维上比较接受用“拳头”来解决争端的方式,即使是带刀的行为也被认为是正常行为。
3.个性化措施
(1)违纪事件的冷处理。一般违纪事件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冷处理和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借助一个违纪事件,给予处分,并且通报全体学生引以为戒。冷处理即给予犯错者一定的严厉批评和警告,但是不宣扬。冷处理一般是针对一些轻微的、初犯的或有特殊原因的违纪情况。小夏虽然犯了错,但是考虑到其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如果给予严厉的处分并作为反面典型,则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在做好宿舍同学工作的前提下,对此事件进行冷处理。
(2)环境适应再教育。高校一般会为大学新生安排统一的环境适应教育,但是仍然会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进行环境适应的再教育。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夏的问题症结在于地域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家庭困难以及学习能力弱所导致的环境适应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环境适应的深度辅导。主要措施包括专业教师心理健康辅导、辅导员定期深入谈心、同学结对帮扶、提供合适的实践平台、培养健康的兴趣特长、创造人际交往机会等。
(3)开展有针对性的法纪教育。小夏的犯错行为体现出其法律、纪律意识的淡薄和在观念上采用武力解决问题的错误倾向,如不及时进行矫正,很有可能会走向更严重的错误甚至犯罪。必须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纪教育,主要是增强法律意识、改变错误观念。打架事件发生后,小夏被任命为安全检查员,负责每天晚上到男生宿舍检查同学回寝情况以及宿舍用电等安全情况,这是一个勤工助学和学生干部合一的岗位。目的是在解决小夏生活困难的同时,为小夏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激发他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增强其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
4.成效
经过努力,小夏终于在心理上从自卑走向自信,在人际关系上从孤立走向融合,在学习上从落后走向优秀。有感于自己和家乡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小夏定下了跨专业报考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小夏申请了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终于考取了一所国内著名的“211”工程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
二、案例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犯罪在大学生群体中毕竟属于少数的个体行为,而对于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则要针对每一个个体做工作,这就要求必须采取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转变,个性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1]在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性作用。对于小夏之前的种种“差”表现,容易被贴上“差等生”的标签来进行“挽救”,但是这个案例之所以取得成效的前提在于对小夏的尊重,正是这种允许和尊重差异的观念,取得了小夏的信任,激发了他的主体性。
2.坚持对症下药,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主要途径是纠正学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偏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偏差的症状表现也许相似,但是其原因和特征却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一种万能的良药可以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教育好每个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望闻问切”的基础工作,调查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教育方案。案例中,辅导员通过家庭、教师、同学、冲突双方等相关者和旁观者调查了小夏的行为表现与个性特征,并请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分析了小夏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从而充分了解了小夏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3.坚持因材施教,选择适合的个性方法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面对每个鲜活的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先入为主地从自我经验出发,而应从学生本身出发寻找适合的方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不断创新、追求成效的,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适合”,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有效的方法。[2]案例中对小夏采取的教育措施非常具有针对性,这些措施中虽然不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综合运用到小夏身上,就体现出了个性化方法的特征。
4.坚持未雨绸缪,规范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预防大学生犯罪正是要在犯罪这个“病症”形成之前,做到未雨绸缪,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治疗。[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做到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学生的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做到见微知著,规范和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是无条件地放纵学生自由个性的发展,更不是推崇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和鼓励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个性发展必须以不损害别人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共识,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着眼于对小夏错误行为的纠偏,更着眼于小夏的健康成长,不但成功地预防了小夏走向犯罪,更促成了小夏的成功转变,实现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标本兼治”功效。
参考文献:
[1]杨琳,蒋锦洪.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J].理论建设,2011,(3).
篇7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8-0033-01
在每个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挫折,心理上就会产生矛盾和困惑,形成不适应期,甚至导致逆反心理。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应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案例介绍】
2013年春季,我班有一位男生,12岁,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开始他和爷爷、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爷爷因病去世,就和身有残疾的爸爸一起生活。通过课外访万家活动,我深知其家庭情况。在学校,管某经常独自一人,很沉默,不与人交流,特别是教室里,表现更加明显,沉默寡言。在第一次和他谈话时,他满脸泪水说:“在我几岁的时候,妈妈就不要我了,爸爸又是个残疾人,我真的不愿再读书,家里实在负担不起,我不想爸爸到处向亲戚借钱让我读书,我没有用。”让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
【案例分析】
2012年到2013年春季,我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到他家走访,交谈中了解到,多年前,父母就离了婚,使幼年的他遭受重大打击,缺乏母爱,加上父亲残疾,不能劳作,家庭缺乏经济来源,使他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敢与大家交流,尽量回避活动。这种家庭变故,使他失去心理平衡,变得焦虑不安,感到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自卑心理,但同时又特别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如果教师此时不闻不问,不仅不会消除这种心理,反而会增强他的自卑。长此下去,心扉就无法打开,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育人方法】
1.加强与家校联系,帮他走出心理自卑的阴影。他心理自卑的主因是来自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爸爸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我通过多次走访他家和电话联系,做他爸爸的思想工作,希望他面对现实,积极面对生活,争取亲戚朋友的支持,让孩子专心念书,在家里也不要让孩子过多地承担家务。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他读书。刚好,他有个姑爷是个建筑师傅,多次送孩子上学,我也认识,就让他多次劝说管某的爸爸,还让他想办法联系到其母亲,让其多给孩子打电话,毕竟人间最难舍的是母子亲情,经过多次交谈,终于,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我还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他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并减免一些生活费,由于家校共同努力,管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和课堂上活跃多了,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也乐于参与班集体活动。
2.通过行为个案疗法,使他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通过观察,我发现管某普通话不是很好,不敢发言。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几乎都不会回答,我突然发现这孩子举起了小手,于是抓住这个机会请他讲,开始时,他声音很小,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并走到他的身旁,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让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来,他讲得很流利,得到同学们的一致称赞,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此后,因为他酷爱动脑,喜欢走象棋,我多次利用活动课和晚饭后时间,和他在楚河汉界一较高下,并有意识地让他赢一些,让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逐步使他摆脱自卑的心理,激发自信心。一段时间以后,师生的交往,热情的鼓励,他的学习成绩也明显上升,并在四五年级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3.鼓励他热爱生活,提高抗挫折的能力。为了让他燃起对生活的热爱,我组织班会课“怎样面对生活的挑战”。在班会上,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发表看法,有的说,“面对人生的挑战,我要像霍金那样身残志坚,百折不挠,做一个有用的人。”有的说,“在遇到困难时,我要同鲁滨逊那样,要直面现实,积极想办法,做一个勇敢的人。”学生用振奋人心的歌声,精彩的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形式表达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心声。我精心为管某准备了汪国真的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请他到台上朗诵,他十分激动,朗诵声情并茂,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通过一系列活动,创设一个和谐的班级环境,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辅导成效】
一学年以来,管某看到我也会微笑着跟我打招呼,与同学们的相处也很融洽。而且课堂上发言踊跃,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上升,全体教师都为之高兴。在今年春季学校举办的“庆六一”活动中,他还能走上舞台,为全体师生演唱《麻城杜鹃花》,获得全场掌声,我深知这一切是多么不易啊!
【案例反思】
1.教师要格外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时期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成人后就很难在社会上有所建树,一些心理疾病导致的校园悲剧并不鲜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节点,也是目前最弱的一环。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就有必要针对个案,采用不同的策略。一个孩子的学习不好只是暂时的,而心理疾病可能是终生的。
2.教师不要把孩子的心理问题表象上升为品德问题。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曾指出,要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尊重指的是敬重、重视,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教育不仅靠嘴,更重要的是眼睛和耳朵,要用眼睛去发现学生的进步,用耳朵去倾听孩子内心真诚的呼唤。现在在每个班级中都可能存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孩子,或身体有残疾的孩子,而管某一二两方面兼而有之。我在工作中没有把管某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对其严加指责和批评,而是不露痕迹地保护他的自尊心,把他看作普通、正常的孩子看待,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让他树立快乐学习和阳光生活的信心.
3.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来看待,不宜成人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成人都难免受到各种心理困扰。而青少年处于从懵懂初知走向逐步成熟的阶段,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这是很正常的,不能把孩子成人化,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不惹事生非就是好孩子,而他们的一些心理疾病,或被一些表象蒙蔽,或被教师和家长忽视,导致不少孩子感到和大人有代沟,觉得自己很孤立,进而压抑个人情感,诱发心理疾病。这时,教师就需要把孩子当作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早地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去和孩子做朋友,组织好班集体和学校活动,进行心理疏导,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热爱生活,满怀信心,增强抗压能力,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医疗事故;个案分析
1 医疗事故定义及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构成要件主要包括:1、主体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2、医疗行为具有违法性3、医疗行为存在过失且造成患者人身损害4、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个案分析
案例1,患者女,31岁,因孕足月、阵发性腹痛2 h入院。产科情况: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在正常范围,宫高33 cm,腹围110 cm,胎方位LOA,胎心音156次/min,预测胎儿体质量3 830 g,肛诊:宫口开大5.0 cm,未破膜,S=-4。入院诊断:1胎 0产孕40+3/7纵产式左枕前位临产,给予试产。入院后5 h科主任查房,胎心音161次/min,肛诊:宫口开大8.0 cm,S=0,已破膜,胎方位为左枕横位。给予5%葡萄糖500 ml加缩宫素2.5 U缓慢静脉滴注。于9时宫口开全,9时50分胎心音突然缓慢,86次/min,因胎儿宫内窘迫及持续性枕横位,决定行会阴侧切术及胎头吸引术,在会阴侧切、胎头吸引术助产下顺利娩出男婴1名,脐带饶颈1周,1 min评4分。立即清吸呼吸道,正压给氧同时请儿科医师到场协助抢救,5 min后评6分,后转入儿科抢救治疗。新生儿头CT检查提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诊断: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顶枕头皮下血肿、呼吸衰竭。患方认为:院方没有足够重视高龄初产和胎心异常两个异常情况,对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未能采取积极有治疗措施,对家属提示胎儿存在脐带绕颈没有给予重视,对巨大儿产前预测不准,产程监护不到位,观察产程不细,分娩方式选择不当。经鉴定, 构成二级乙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3 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
院方对孕妇住院时经胎心监测已存在胎儿宫内窘迫没有重视,未给予处理,对于家属提示有脐带绕颈未予重视。胎儿相对较大,宫口开大5.0 cm 而胎头S=-4 cm,错误采取继续试产方式,未及时行剖宫产,最后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脑瘫。院方的医疗过失行为与婴儿脑瘫有因果关系。
案例2,患者女,27岁,因“孕39+4/7周,阴道流液1 h”入院。有不规律宫缩。查体:T36.5℃,P80次/min,BP100/70 mm Hg,一般状态尚可,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呈单胎足月腹形。产科情况:宫高33 cm,腹围107 cm,预测胎儿体质量4 031 g,胎位ROA,胎心148次/min,骨盆外测量:骼棘间径25 cm,骼嵴间径29 cm,骶耻外径24 cm,肛诊:宫颈容受100%,开大3.0 cm,胎膜已破,可见羊水流出,色清,S=-2。B超提示:末期妊娠、头位。临床诊断:孕1产0孕394/7周ROA待产、胎膜早破。治疗原则:臀高位,注意胎心,计划分娩。入院后2 h产妇有规律性宫缩,胎心良好,给予地西泮10 mg缓慢静推促进宫颈扩张。规律宫缩9 h后,胎心140次/min,宫口开大9.0 cm,宫颈前唇水肿,羊水清,静脉滴注地西泮10 mg消除宫颈水肿。又过1 h 30分宫口开全,入产室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立即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 ml+催产素5.0 U,行会阴侧切术,自然分娩一女性活婴,新生儿皮肤躯干红,四肢青紫,2 min Apgar评分10分,新生儿哭声较弱,故给予吸氧,吸氧约30 min后,哭声响亮,故停止吸氧。新生儿生后第4天因反应差,拒乳4 d转入本院儿科治疗,此时,患儿四肢肌张力减低,拥抱反射、吸吮反射及觅食反射均消失。头部CT示:双侧额、颞、枕、前后分水岭区见有大片状低密度灶,边缘尚清,邻近脑沟消失。临床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经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家长要求转院治疗。患方认为:患儿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是院方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未采取正确、有利的分娩方式造成的,是医院的责任,属于医疗事故。医院对新生儿产后评分判断错误,造成对孩子监护不利,忽略对新生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未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采取措施、监管不当,延误病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新生儿病情加重。经鉴定,构成四级医疗事故,院方负主要责任。
4 导致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为
篇9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人们的婚姻观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追求幸福的婚姻生活。因此,不幸的婚姻家庭解体率居高不下,同时,离异再婚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据民证部统计,1979年我国的离婚率为4%,1999年就上升到了13.7%,2003年更是达到15%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再婚率的迅速上涨;我国1995年再婚人数为离婚人数的37.69%,2004年就达到45.65%。”这是十年前的统计数字,而近十年来,离婚率和再婚率有增无减。但是,人们对再婚家庭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尤其是再婚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其中个别学生是离异再婚家庭孩子,笔者对他们给予了特别关注,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跟踪分析及心理教育辅导。下文选取其中一个离异再婚家庭的学生为例,探讨中职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个案学生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东东,男,17岁,中职一年级。
(二)家庭背景
东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在其七岁时离异,他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姐姐跟随母亲生活。不久后,父母分别重组家庭,他的继母带来两个女孩跟随他们一起生活。父亲现在A城市做家居装饰工作,继母随其父一起工作。平时,其父母为生计奔波,无暇照顾东东。由于从小继母对其各方面要求比较严格,他与继母之间经常发生争吵,双方矛盾较深。在东东初一时全家搬到A城市,恰逢此时,东东的生母也来到A城市打工,于是,东东私自跑去跟其生母一起生活,这导致其与生父和继母之间的矛盾恶化。初三时,其生母离开A城市回老家,东东拒绝跟生父及继母一起生活,于是离家出走,一个人在外面租住出租屋。
二、个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该生的班主任,笔者特别留意东东的日常表现,同时,笔者跟其父亲谈过几次,跟该生也有过多次交谈。通过这些素材的积累,基本了解了该生的基本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安全感
东东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比较消极,很难信任他人,总是怀疑一切;一旦相信他人,就会十分依赖,如重视友情,依赖、信任他认为可以信赖的朋友。
对于再婚家庭的子女来说,原有家庭一旦破裂,就会失去原来的温暖和关爱。所以,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一旦离婚,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从而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害怕失去。而当其进入父母新组建的家庭后,他们往往很难接受继父或继母,极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继父或继母抢走了他们的亲生父亲或母亲的爱。同时,对他人产生怀疑,不易相信他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连自己最亲的父亲或母亲都抛弃了自己,还有谁可以相信呢?所以,这样的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于是开始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寻求温暖和依靠,所以,他们更重视友情或师生情等家庭以外的情感。
(二)情绪不稳定
东东在家表现与在学校表现完全不同。据他父亲讲:“东东在家时沉默寡言,不说话,有事总是闷在心里,从来不跟父母谈心,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而且十分冲动、倔强、叛逆,每逢家长与其谈话就吵架,跟家长对着干,尤其讨厌继母,相互之间经常吵,根本无法沟通;任何事都很倔强、偏执,完全不考虑家长的意见。”而据笔者观察和接触了解到,东东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他是个积极勇敢的学生,课上喜欢发表独特的见解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和表扬,课下同学关系良好,幽默风趣受同学欢迎。
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离异再婚家庭的儿童,当其与亲生父母在一起时会感到快乐和自由,而在继父、继母面前,则表现出冷漠和拘谨。”由此,我们了解到:再婚家庭的孩子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得到父母双重的爱,而是要分场合地享受爱和被爱,因此,再婚家庭孩子学会了不同场合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的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谨慎,有的是用暴力、愤怒的方式反抗不满;同时,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友好,如同学、朋友等,而对自己不喜欢或讨厌的人表现出极端的愤怒或小心谨慎、沉默寡言,如继父、继母。总之,情绪时好时坏。
三、个案学生心理问题辅导策略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作为该生的班主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辅导帮助计划,努力为其创造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一)教师付出满满的爱,信任尊重学生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没有得到父母充足的爱,造成安全感缺失,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对他人不信任,自闭等。所以,既然再婚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爱和温暖,那么,教师就应该伸出慈爱之手给予学生充足的关爱,同时,信任并尊重学生,保护其人格,鼓励其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逐渐建立自信心,增强安全感。
本案例中的东东,笔者在担任其班主任期间一直关心其生活、学习,经常找其谈心,甚至在得知东东生活费不够用时,为了保护其自尊心,拿出钱借给该生使用;笔者在得知刘东东有意在周末做兼职挣生活费的情况下,十分支持其勇敢自立的行为,并为其提供兼职信息,鼓励其参加课外生活实践;同时,鼓励其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他在班级的辩论赛和学校篮球赛、足球赛中都表现非常积极,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只要看到他有一点点进步,笔者就及时进行表扬。帮助他树立学习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鼓励其在学业上取得成就,在笔者写这篇文章时,他已经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录取。
(二)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关爱孩子
再婚家庭中,当孩子进入父母一方新组建的家庭时,再婚的亲生父母往往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而忽略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有些继父母不能像亲生父母那样无私地关爱继子女。更甚之,有的父母甚至认为孩子是两人之间感情的障碍,因此,往往对孩子的管教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不足,对孩子的爱也有限。很多再婚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关爱,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情绪不稳定。因此,在离异再婚家庭中如果注重家校沟通合作,教师主动了解情况,家长经常跟教师沟通,那么,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更多地关爱子女。
笔者根据东东家庭的基本情况,先后取得了其本人及其父亲的信任。笔者在确定了帮助计划之后,一直坚持与其父亲定期沟通,了解双方关系的进展,及东东在家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教育建议,教会家长关爱子女,教会子女理解父母,使双方关系解冻,让东东重拾家庭温暖。
(三)激励学生努力自强
个别离异再婚家庭的中职学生会自卑,因此,对于自卑心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用补偿心理来增强其成功的欲望,鼓励其努力学习、自强、自立并获得成功。
在本案例中,东东对任何事都不自信,有自卑情绪。于是,笔者积极鼓励东东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辩论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他和同学们共同努力取得成功,因此,在这一系列竞赛类活动中,他屡屡体会到追求成功的喜悦,渐渐地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无论在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努力、越来越优秀。
四、个案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关爱辅导,东东变化很大。这些关爱使其渐渐对周围人产生信任,并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也对学习、课外活动等方面产生兴趣,并在很多方面取得成功。
(一)信任他人
一年以来的心理辅导使东东渐渐开始信任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他有了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且经常跟朋友一起出去玩;与同学友好相处,经常一起参加各类比赛;开始跟老师谈心;甚至在第二个学期末离开了独自租住的出租屋回到了父亲和继母身边生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他的安全感增强了,对他人有了信任感。
(二)活泼开朗
通过家校合作的心理疏通和辅导后,东东情绪相对稳定,回家后也有了笑容,能够主动做家务,帮助家长做事,并主动跟家长聊学校生活等;同时,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积极主动,对同学热情友好,对老师有礼貌,学习成绩显著提高,业余爱好更加广泛。
五、启示
通过系统辅导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笔者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并得到一些启示。
(一)关爱学生,满足基本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其中前四种需要属于低级需要,也称缺失性需要;后三种为高级需要,也称成长性需要。每一个需要都是在前一个需要得到满足后发生的需要,因此,必须把低级需要满足了才能满足高级需要。在辅导离异再婚家庭学生过程中,始终坚持爱的教育,关爱学生的一切,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集体活动,即,首先满足其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基本需要。
(二)因材施教,激发成功动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其个性,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学生也如此,其生活在不同类型的家庭中,自然带有不同的“烙印”。因此,需要对每个离异再婚家庭的学生进行个别研究,了解其特殊情况,因材施教,探索其内在需要,激发其成功动力,促使其积极向上、自强不息。
(三)家校合作,辅助家长教育孩子
篇10
一、个案诊疗的目的及意义
1.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个案诊疗,是针对学生个体进行的一种诊治补救性教育干预。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诊疗手段实现对学生个体(尤其是“偏离文化常模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但行为习惯无拘无束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其他需要教师更多关注的学生)的影响与关怀,促使其发展自己的潜能,达到属于自己的优秀。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个案诊疗就是一种适合于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个性化教育,这是一种十分重视个别差异的教育方式,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对孩子开展不同的教育关注,使孩子的生理、心理能健康和谐发展。
2.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美国的波思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单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在个案诊疗教育活动中,个案的追踪分析是教师反思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必须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批判性分析,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领域、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对于创造型教师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个案诊疗的内容与流程
1.内容
我们根据情景发生的时间,把个案分为即时性个案、阶段性个案和长效性个案。
(1)即时性个案。个案中所记录的内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某个学生身上偶然发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在解决这样的心理问题时运用了教育智慧,抑或成功解决了,抑或没有解决,记录个案的成功与得失,给全体教师提供参考,或具有仿效、借鉴意义,或对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攻克。即时性个案记录的往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闪现的一束火花、一个闪光点、一个精彩片段,也可能是一个短暂性的学生问题。它具有随机性、不可预见性。这样的个案就需要教师及时记录、整理、总结。
(2)阶段性个案。针对某个学生在某个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现象,进行一段时间的了解、观察,找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现象的原因,然后制定出辅导和帮助的诊疗预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随时记录在教师的辅导帮助下学生的变化,同时不断地改进或调整方案,直到实现预定的目标。记录这样的个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需要几个月、一学期甚至是几个学期的跟踪观察、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又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理念,最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健康发展。
(3)长效性个案。是基于阶段性个案上的一些特殊案例,相对来说,研究周期比较长,从中得出的也往往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或经验。一般是对某类同一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而进行的深入研究,一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借鉴意义,可以为同一类教育案例提供可参考的诊疗方案。
2.流程
形成个案有三个基本流程,一是收集个案,确定预案;二是个案跟踪,撰写日志;三是个案诊疗,分析反思。教师在自己所任学科的范围内选择一些特殊学生,这些个案可以是对优秀学生的个案跟踪研究,可以是对有特殊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研究,在可能的领域内,包括课程、学生、家庭、人际等方面广泛地搜集资料,并在日常接触观察中写下跟踪日志。教师对了解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框架,在期末或是学年末写成个案诊疗反思报告。
三、个案诊疗的学习机制
1.论坛讲座
我们设立了教师论坛,每学期都邀请名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有新教育研究中心的专业培训,也有本校教师根据实践研究后进行的汇报等,在讲座中,让一线教师习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并关注本学科的教学领域,关注特殊群体的个案研究。
2.诊疗沙龙
个案诊疗沙龙就是对项目组内老师们所跟踪的个案进行自由的沙龙式研讨,其流程是:提出主题—学习探索—观点碰撞—教学实践。是老师们切磋、协调、合作的交流活动。重点是解决教师在个案诊疗中个人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剖析问题的成因、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相互协作的能力。其形式有时采用现场式沙龙(会议室,教师俱乐部,咖啡吧等休闲场所),有时采用QQ群聊。
3.专业阅读
教师的专业必须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读书就是一种直接获得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个案诊疗项目组的教师们不仅共读学校提供的书目,而且还在每学期的开学,确定本项目组必须研读的共读书,让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掌握专业技术。
四、个案诊疗的实践成效
1.个案诊疗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个案诊疗的丰富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性的丰富性,这其中包括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生存状态、性格、智力程度、情商等等。二是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外部因素的复杂性,致使影响个案诊疗成功的外部因素同样复杂而且丰富。我们项目组研究的实质是一个以生入手,寻求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它把“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可以具体操作的实践活动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层面上。这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2.个案诊疗的全程性与反思性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我们探究的全过程就是参与探究的教师共同发展的全过程。要想让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就应通过自我的研究使一个人的知识、精神的传递成为可能,甚至发扬。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激情。在探究中,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他们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的教育实践包含着研究的意义。
3.个案诊疗的实践性与探究性促使学校学习化提升
随着项目组探究与实践的逐步深入,各种当前并不理解但必须应用的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念,每天每时都会呈现出来的来自于每一个学生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时时都需要通过敏锐的观察与思考去加以改变的探究、实践的过程和方式方法……这决定了探究的成功需要高素质、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而且,作为整个项目组的研究,参与学习的教师就必须具有群体性的特点。我们已感受到:几年的探究路程,我们的学习正在步入学校的学习化阶段。
在学校学习化的过程中,我们从对核心理念的发掘中,认识到通过个案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的大潮流;体会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于自身以及教育教学的深刻含义,当然,学习让我们有了自信:我们自信我们在做一些有价值的且值得我们去做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