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与原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构造与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137-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最好的方式,同时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汽车电子专业在结合区域经济和专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学生的顶岗实习制度,实行了“2+1”的教学新模式,即学生在校完成2年的学习后,经双向选择到企业再进行1年的顶岗实习实训。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拓展顶岗实习基地,学校推荐和自主联系方式并存,实现了兼顾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兴趣爱好的培养。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真正实现了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职业基本技能,提高了职业素质。学生能够最直观地掌握企业需求的动态,从而便于缩小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快了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过程,提高了竞争力。
学院在进行“2+1”教学模式改革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相对于原有的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相对缩短,原有教学计划,无论是开设的课程数目,还是课程的教学课时数都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为了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真正把课堂教学和校外工作结合起来,对与顶岗实习企业相关度较大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调整。学院汽车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构造与原理》针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
调查顶岗实习企业,确定课程服务的岗位群
对学院汽车电子专业毕业生连续3年的调查发现,本专业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汽车美容、汽车保养和维修三大岗位群,占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人数的80%。根据企业调研,我们也发现,现代汽车服务企业的工作核心已从过去传统的强调修理工艺、零部件修复的手工操作技艺转变为强调以换代修,以汽车检测诊断、常规保养和汽车美容为主的高效率工作方式。
在汽车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是本专业其他核心职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内容主要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底盘各主要总成及其具体零部件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该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起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今后从事汽车相关领域必不可少的专业平台。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能否顺利进行,更关系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扎实掌握了汽车各主要总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才能更好地为汽车维修、保养和美容这三大岗位群培养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学院把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按照企业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式。
(一)结合企业操作规范制定校本教材
在没有进行顶岗实习前,本课程的教材主要采用的是国家规划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原有教材无论编排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较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所涉及的实践环节也受到学院现有仪器设备的限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总会受到一些制约,没有很好的进展。在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走访过程中发现,在实际汽车服务、维修企业中,绝大多数工作都是以保养手册和维修手册为指南,并且在这些工作手册中对工种的每一步具体操作都有比较详尽的操作描述,能够较顺利地解决绝大多数的实际问题。但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到高职教育的特点,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足够的职业技能,更要输送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其今后的深入发展提供平台。依据上述思想,确定了以原有教材的理论框架为原型,以学校现有车型和相关的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手册为补充的校本教材,做到了教学内容理论和技能相结合,并且充分注重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给学生今后的继续提升预留了充足空间,为高职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参照企业岗位技能调整与完善课程内容
根据《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确定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项目,能够正确使用汽车专用工具对汽车整车及各零部件总成进行规范地拆装、调整。除此之外,要让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本专业其他核心课程前培养安全意识、团队意识及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企业的工作。因此,该课程内容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系到能否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及时删减淘汰旧技术与增加新型技术兼顾,这是因为伴随着汽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使原本简单的发动机和底盘构造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时也为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理论与实操技能兼顾。如删减在汽车中已经淘汰的化油器技术,增加了可变气门正时机构、TPMS等新技术内容;在发动机系统中增加了日常维护项目训练;车轮总成中增加了轮胎的保养和修补等实践内容。
《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有很大的贯通性,在一定情况下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往往会造成交叉部分重复教学,过多地占用教学时数,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因此,在课程内容上必须根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联系相关课程的课时数、实践项目所占的比重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一定的梳理。在课程中删除或者增加部分相关内容,真正做到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使后续专业课程教学不再重复讲解,从而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学校教学时数。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为了能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下,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更好结合,主要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教学法,将典型的职业活动设计成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能力的具体技能训练项目。具体的训练项目有发动机气门间隙的调节、点火正时的检查、正时皮带的检查拆装等。这些项目的选择都基于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提供了必要的专业技能。
(三)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校内实践提供补充
顶岗实习一般是学生在结束了两年的校内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相关学习,相对学校教育而言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了真正实现顶岗实习作为校内学习的延续和实践,真正缩短校内实践与企业工作的差距,学院在《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原本两周校内拆装实训的部分内容安排在了相关的顶岗实习企业;分批安排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提前进入实习企业进行参观与实践。经过验证,这一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能提前让在校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达到对于企业所需相关技能有一定的了解,更好地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当然,为了保障顶岗实习企业能够向学生提供本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和训练条件,必须对顶岗实习企业进行认真筛选。基于此原则,学院最终确定了明骏汽车服务连锁企业、苏州公交公司快修部和米其林轮胎修补等多家企业为学生的主要实习基地,从企业的服务类型看,能够满足本专业所面向的三大工作岗位群。
(四)注重企业所需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分析顶岗实习企业对于学院学生素质能力的反馈情况,发现目前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水平与企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小组教学。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小组相对独立地完成每个项目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明显提升。项目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由传教转变为指导,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探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项目教学法的主体,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学习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还要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不要墨守陈规,要善于从不同侧面对项目任务进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与顶岗实习企业共建师资队伍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开发、策划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熟悉设备的前提下,不仅能讲解理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在教学中应用专业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教师必须经常到企业锻炼,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
学院每半年轮派一名教师到顶岗实习企业参加锻炼,提高“双师”素质。同时,挂职锻炼的教师也能负责管理在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生活,从而兼顾学生在企业的利益。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院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也欢迎企业指导教师“走进来”,多次聘请合作企业的汽车高级技工担任课程的兼职教师。
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方向
学院《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改革,促进了专业建设,推动了汽车专业后续课程的课程改革,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通过走访2009级汽车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企业,企业反映这届学生的汽车专业基础有较明显的提高。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深知目前自身存在的不足,初步拟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内学院《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改革继续深入的主要方向:
汽车构造专业教室建设 目前,学院的《汽车构造与原理》课程的主要授课场地主要集中在学院拆装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受场地和仪器设备的限制,课程没有实现所有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了大力发展汽车专业,学院已于去年开始了机电实训大楼的建设,其别强调了汽车专业教室的规划与实施。在专业教室里,不仅规划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配备的车辆、各系统总成、实验台架、工具,还设置了专门的集中教学区,辅助多媒体设备,通过仿真的工位布置,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集为一体。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参考了顶岗实习企业的工位设置、操作仪器设备型号,让学生能够在专业教室里,充分感知未来岗位的情况。专业教室的建设,对于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虚拟网络教学延伸 目前教研室正在与企业积极探讨网络化虚拟教学,这是对实体教学的有利补充。尤其是汽车构造这门课程,涉及的零部件较多,部分总成的工作原理通过动画形式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并且通过虚拟教学,能够让学生以做游戏的形式完成对汽车部分零部件的拆装,再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进行技能提升。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实验设备的损耗。
通过技能大赛加速课程建设 近年来,学院多次派选汽车专业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年会,通过后期的研讨与调研,确定了专业要积极参加各级别的汽车技能大赛,以赛促教的方针。通过大赛历练,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本课程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项目,能更加规范操作流程,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近期的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斌.“三点一线”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11(12).
[2]马艳风.构建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塑造汽车工业高技能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3]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J].教育与职业,2009(24).
篇2
关键词:独立院校;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构造;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5801
《汽车构造》是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该课程为后续开出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专业课打下理论基础。学好该课程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本文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独立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
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偏重汽车理论与实践)、机械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拥有良好的工程素质、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可从事汽车工程领域的产品规划与开发、性能检测、生产管理、质量监控、汽车营销、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设计、汽车试验等工程领域的工作,成为这些专门领域的高级工程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有《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这些理论性强的课程,也有《汽车营销与策略》、《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技术》这些实践性强的课程,从而培养出汽车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汽车构造》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更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 课程内容改革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汽车构造》的教材选用的是吉林大学陈家瑞主编的《汽车构造》第3版,教材系统地阐述了汽车总体及其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含比较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内容阐述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汽车结构的一般规律,但是教材内容也有不适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地方。首先,教材部分内容、部分结构图比较陈旧,跟不上汽车行业发展的脚步,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选择不讲。例如汽油机供给系统中的化油器,由于无法满足发动机性能的提高,已经逐渐被汽油喷射系统取代。在讲授时,就直接讲解汽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某些部件的工作原理不建议研究的过于深入,例如要把单十字轴式万向节传动的不等速性的原理讲清楚,很费时间,学生听的也不是很明白,如果改成直接讲结论,即使省去了繁杂的推导步骤,学生也能理解不等速性的意思。再者,一些以往并不重视汽车新技术、新构造,教材介绍篇幅较短,讲课时总是一笔带过,然而行业的发展使得这些新技术、新构造在许多新车型上运用的越来越多,例如可变配气定时-升程系统(VTEC)能够提高进排气效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汽车行业的技术人员也在积极推进这些技术的发展,该技术现已得到大规模普及。对于汽车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新构造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不能局限于教材。还有一些内容在后续课程里面会仔细学习的,例如汽车电器方面的汽车仪表、照明及信号装置,在汽车构造这门课上只作简要的介绍。总的来说,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汽车构造》是一门基础专业课,课程内容关键在于“广”,而不在于“深”,要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汽车构造的新知识。
3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记,学生很被动的从老师这里接受知识,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须的,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习得知识,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3.1 开放式课堂教学
运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重要,而是要将讲授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才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把两者相结合运用于汽车构造课程上,能够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每次正式授课前提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老师讲完课后,再留出5到10分钟时间让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一上课就被问题吸引住,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答对了问题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正面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再者,有些课程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讲,让学生上讲台,体会做老师的感受,讲完
之后,其他的同学进行讨论,提出意见,这样的方式,讲的学生可以更清晰牢固的记住知识,听的学生可以查漏补缺,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共同完整知识结构体系。最后,可以布置一些开放式作业,例如,让学生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车型,把车型的构造、拥有的最新的配置,与其他车型的区别等等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让大家一起认识这个车。学生由于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课下查阅资料的时候会更积极,准备的会很充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汽车构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讨论课,让大家把较难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在课上分小组讨论,老师从旁指导,然后选出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分享,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的学习课程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多媒体教学
汽车构造教材上枯燥的文字介绍、复杂的结构图已经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这门课难学的第一印象,要是再加上老师大量的板书、长篇大论的介绍,估计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已经没有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书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简要的文字课件,复杂的结构图变成形象的图片,零部件间的运动关系变成生动的三维动画,再加上一些仿真视频,能够提高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还能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取代教师的讲授教学。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搭配老师激情详细的讲解,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味的去追求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会让学生产生无聊厌烦的感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学生既不会感觉疲惫,课堂教学氛围也更好。
3.3 实践教学
由于独立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汽车构造课程的拆装实验一般安排在理论课上完之后统一到实验室进行,这就使实践环节相对于理论环节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联系起来。实践教学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部分课程的讲授搬到实验室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例如,讲解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老师利用实验室的实体发动机,自己示范如何拆装发动机。将发动机的零部件拆下来的过程中,讲解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并让学生对照课本,找出实体结构与教材内容的异同;将零部件装回去的同时强化一遍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老师从旁指导。这样直观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的汽车行业人才,这对于汽车服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求会越来越高,这就对汽车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构造》作为一门先修的专业基础课,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对这门课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广阔的汽车就业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卓丹,李春青.应用性本科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6).
篇3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在汽车上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等层出不穷,这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并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构造》是工科院校中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类型、汽车总体构造、汽车主要技术参数;掌握汽车各大系统、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知识。具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具备《机械制图》、《大学物理》、《机械原理》以及力学与电子类等先修课程的基础,如果本门课程掌握不好,对于后续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如《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教学现状分析
1.现行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现行教学体系中将专业课程进行了条理化划分,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选修课程又分为专业课组限选课程(车身工程课组、测试试验课组、汽车新能源与电子技术课组、底盘工程课组)和专业任选课程。《汽车构造》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吉林大学陈家瑞教授编写的经典教材《汽车构造》第五版以及史文库教授编写的《汽车构造》第六版,授课主要采取基于大纲内容与教材的教学课件。由于汽车技术对应结构总成的不断更新,导致现有理论知识体系单一且不系统、匹配的教案与课件的实时性不强、实践的软硬件条件不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与组织方式陈旧等问题,使得《汽车构造》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不能显著提高,不利于学生后续开展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
2.现行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本课程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发动机、底盘电器与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结构与认知实验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认识整车、系统、总成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为后续进一步专业实践奠定较好的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实践体系与内容陈旧、实践的形式单一、现有实践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基于实践的设计或创新少甚至没有。
3.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及效果。现行《汽车构造》教学方法主要仍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要模式,尽管教师讲授过程中已经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方法,辅助了部分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但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度方面仍然不足,从而导致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掌握了汽车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认识了汽车有关新结构,但仍然存在“原理――结构――设计”间系统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现行《汽车构造》课程仍采用“考试为主,平时为辅”的考核方法,即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占总成绩20%。现行考核结果虽然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记忆程度,但是缺乏对课程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反映,这与更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相悖的。现有考核模式偏重理论知识的记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工程应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同时,现行《汽车构造》课程仍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对课堂的管控不到位、学生上课容易开小差,从而导致课程总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从“实”出发的课程教学改革计划
为了达到未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即对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和方法等的改革。从实际课程“任务工单”出发,再到实际按德国的行动导向原则进行相应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从灌输变为对话,从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从知识教学变为能力教学,从句号教学变为问号教学。
1.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及相关教学材料的改革计划。课程教学体系紧跟现代汽车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拟以“汽车构造―理论―设计―技术―方法”的现代汽车设计理念为导向进行改革,按照从“实际结构入手、追溯实际原理、引出实际设计”的原则、以“实际的整车―系统―总成―部件”为切入点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的重构,其中要逐渐加强电器与电控、新能源汽车知识的教授,做到既注重基本汽车结构的掌握,又适当贴近迎合对现代与未来汽车相关知识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修订并完善相应的教学大纲。按上述重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双语PPT课件的开发与教案的更新;收集、整理、翻译、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或实践类教学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辅支撑;编写更适用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并出版。
2.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计划。在最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分层级的实践教学平台如下:课程教学实?平台、学生兴趣小组平台、汽车竞赛平台以及教师科研平台,将“汽车构造―理论―设计―技术―方法”的现代汽车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平台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其中在课程教学实验平台、学生兴趣小组平台中拟开展围绕汽车结构与原理的可视化动画、仿真教具、半实物或实物教具的设计开发。另按课程不同知识点设置不同的任务工单,使学生在完成工单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3.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课程考核的改革计划。①课程教学方法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其中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引入实际工作中的项目任务与情境并按德国双元制的行动导向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另外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施行小班分组,学生“站点”式循环学习,教师从旁辅导。②教学手段与措施。a.教师设计主要章节知识点的任务工单;b.通过改造、购买引进或自制教具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具的常态化;c.鼓励学生加入前面提到的实践教学平台如“课程教学实验”、“学生兴趣小组”等平台,使学生在汽车构造的课中学习与课后学习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整车概念,并能与高年级同学一起进行实车开发。③更新考核方式。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以汽车关键系统或总成为主线,增加能对结构原理进行合理描述的创新能力与作业、工单完成情况的测试,构建新的课程考核内容如下:a.理论考试: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考试,占分70%;b.平时成绩:包含考勤、课堂提问等形式,占分10%;c.作业与工单:按章节完成大作业、按任务工单完成任务,占分10%;d.创新设计:制定能描述结构或系统基本原理的设计方案,占分10%;e.附加成绩:能开发出基于结构及原理的可视化动画、仿真或实物教具。
篇4
关键词:理论 实践 改革 汽车构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1-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更加注重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汽车构造》是一门全面、系统介绍汽车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其实践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完善,内容必须充实,实施必须方便。另外,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汽车技术,尤其是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必须不断调整指导思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意教育,才能适应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现提出几条教学改革措施,和大家共勉。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汽车构造》课程结构性强、新技术多的特点,我们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实验与理论同步穿行,采用校内实验与校外实验相结合、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快速提高学生的拆装技能。
将理论教学的课堂引入实验室是教学改革的大胆创新,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程及教学改革方面,将根据《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在介绍汽车结构时,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将课堂引入实验室,将汽车的结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重要零部件时,边讲解边拆装。将有关结构原理的内容重点讲解,先结合实物分步、分解讲述,结合实物让学生将原理吃透。对一些运动关联性较强的机构系统,如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尽量安排在实验室讲解,在老师讲完原理之后,针对实物分解,并演示其传动关系,然后将学生分组,由学生自己观察实物和传动关系理解原理,再从每一小组中抽一两位同学讲述,最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使对结构原理看的比较清楚,容易理解其原理;另一方面构件的传动关系可进行现场演示。使学生对结构原理的掌握比较扎实。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故障分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在介绍工作原理时将大量采用二维、三维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发动机及底盘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行业动态和地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能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在教学中,邀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为学生开展技术讲座,行业动态讲座,增加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能力,了解目前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案,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将专业课程中的理实教学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并掌握现代汽车结构的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
针对教具相对缺少,原理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气氛活跃、生动,使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汽车构造》实践教学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每学一部分安排一次实验。由于每一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理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直接融会贯通到实践当中,所以直接让学生进行拆装,他们会无从下手,而且时间紧张,容不得他们探索、实践。而在拆装实验室由授课教师集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巩固和复习本部分所学知识,之后通过多媒体投影,把要拆装的部分结构和运动状态以逼真的色彩、形象的动画演示出来。然后把本节课的拆装过程利用多媒体逐步演示,包括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每一个拆装步骤的演示,每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规范化操作的概念,加强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一个教师可以辅导多个学生,既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实验效果。
3 现场指导
多媒体演示完后,学生进入现场拆装阶段。拆装时,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发现问题,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工具的使用以及操作步骤上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据学生拆装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场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随机抽查学生,让另外的同学做评委,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然后针对不同情况个别辅导,保证每个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理解知识点。
篇5
【关键词】汽车构造 课程特点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41-01
汽车构造是汽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一直遭受难教难学的困扰,同时也受到其他专业课教师埋怨。认识和探索汽车构造课的特点对于破解教学难题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汽车构造课程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概括如下:
一、知识广泛而专业
汽车是综合技术的载体,决定了汽车构造课程知识的广泛性,这是汽车构造课程显著特点之一。汽车构造课程涉及机械、制造、制图、力学、化学、电工、电子、计算机等知识,和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使用和维修等专业知识。从所涉及的领域看,不仅广泛而且专业。这就需要先要开设必需的课程作为汽车构造课程的基础。另外,汽车构造又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因而又开在专业课程之前,课程必然提前用到后续课程的概念和知识,如充气效率、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油耗、平顺性、操稳性等概念。这必然给学生形成课程的超前障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补充相应的知识,课时安排上应给予必要的保障。由此可见,课程的合理安排和丰富知识的教师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结构图形多而复杂
汽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复杂的高性能的交通工具。教材为展示其结构和功能,都采用了大量的插图。以陈家瑞主编的汽车构造第五版为例,全书806页,其中插图1078幅,装配图和带有装配性质的插图约207幅。这些图绝大多数为平面图形,色调单一,大多数装配图图形复杂;图中零件难以区分和识别。有些表示零件空间的结构的平面图很难想象,如球叉式等速万向节。所有这些都给教与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教师制作好的多媒体图片,并结合必要的模型和实物,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但是无论多么逼真的图片也取代不了实践。在实验课上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感叹“原来如此”。这说明实验教学在汽车结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专业叙述性
教材通篇叙述,尽显专业术语。课程包含广泛的专业术语诸如机构、热处理、热负荷、操纵稳定性等等。这将大大增加课程的难度,降低课程的趣味性。如果处理不当将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调查发现,起初学生对汽车构造的学习欲望都非常强烈,但是由于课程趣味性缺乏等原因,学习欲望或兴趣变得越来越小。这是汽车构造课教材的不足,因此如何提高或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是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对任课教师的考验。
四、多样性
受汽车的用途和原理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功能相同的总成在结构表现各异,这种表现在汽车底盘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离合器有膜片弹簧式、多簧式、斜置弹簧等。悬架有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而独立悬架又有四种,如此等等。另外,为了减少使用中的调整和维护,具有自动调整功能的总成不断涌现。所有这些都使得汽车结构表现为多样性。
五、强实践性
从汽车构造教材所包含如此多的图说明了汽车构造的复杂性,而学生学习汽车构造课程是学生深入认识汽车的开始,入校的学生大多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面对复杂、多样的现代汽车仅按课程设定的课时是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必须充分考虑汽车构造课的课程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认识方式,加强实践认识环节,加强实验室开放。
六、自控化
自从计算机在汽车应用以来,人们已经实现了对汽车发动机、汽车制动、变速器换档、空调、安全等的自动控制,无人驾驶的研究已取得满意效果,所有这些表明汽车已进入自控时代。汽车的自控化给汽车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也给汽车结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七、创造性
汽车构造虽然没有文学作品的曲折,但却充满了创造。像汽油机、柴油机、化油器、同步器、万向节、差速器等等,每一个装置都是一个发明创造。每一个装置不仅凝聚着发明者创造的智慧,更凝聚着汽车人的奋斗精神。其实每一种装置既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创造思想的载体。从这个角度看,汽车构造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能启迪创造。充分发掘和利用汽车构造背后所蕴藏的汽车精神对于课程教学本身和教育目的实现有深远意义。
第一辆蒸汽驱动三轮汽车
汽车构造的特点说明汽车构造教学既需要专业,也需要历史,更需要创造。如果在的教学中把汽车构造课程所具有的历史性和创造性熔入汽车结构课的教学中,汽车构造课的难教难学的问题将荡然无存。汽车构造课程所具有的特点是多方面的,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探索。也希望有更多的智者参与汽车构造课程特点的探讨,为汽车构造教学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家瑞. 汽车构造[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篇6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185-01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打下良好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学理论知识,再集中去实验室做几次实验。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这使得一部分好动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在理论课堂上觉得上课枯燥无味,提不起精神,不认真听讲,从而忽略了理论知识;而到了实验课上,虽然他们想积极参与,但因为缺乏理论知识,使得实践与理论很难结合,从而无法在理论指导下去形成实践方案,这就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的核心竞争力,《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改革应运而生,我们把先进的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来。
1 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教师讲授占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参与、思考的实践非常有限,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项目教学法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教师确定好“教学项目”后,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个项目的任务,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形成工作方案后,依据项目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实施过程:对于较难的项目任务,教师先示范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再操作,;对于较容易的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操作,然后教师再纠错总结,获得经验。“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2.1 项目的形成方案
为了确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项目,课程组的老师下企业实践了半年,调研了一线的汽车维修工的工作任务,知晓了其应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对照我们原有的教学大纲,发现我们有的内容已经过时了,随即重新整理教学思路、修订教学大纲。与《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整合,把点火系、启动系的内容归类到《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中去,本着“必需― 够用― 实用”的原则,最终形成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六个教学项目,包括: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检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检修、系的检修、冷却系的检修。每个项目的教学任务应包括:结构、原理、拆装、检修及排故。
2.2 项目教学的实施条件
实施项目教学必须跳出传统教学的圈圈,不能再严格区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了,再沿用那种今天的理论课在教室上,明天的实践课在实验室上。项目教学要把课程教学的课堂全部安排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布置一个专门的教学教室。这个教室要同时可以容纳12组学生,每一组由4名学生组成。老师上课时可以充分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准备课件、动画、视频以及优秀的教学软件帮助学生掌握结构、原理方面的知识;想要教授拆装、检修及排故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分组进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时间操作。在项目教学中,能让学生自然的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2.3 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每4个学生一组,兼顾能力强的学生和能力弱的学生,使每组学生的能力水平都包含强、弱不同。以便于大家分工合作,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课前把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任务书发给每一位学生,建议由每个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完成下企业调研工作,回来填写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由每个小组中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网络、书本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后填写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这样实际上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将要进行的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方便上课时学生掌握知识点。(3)有关于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的知识,教师可以选择实验室里的实物零部件,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景格汽车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等知识。(4)有关于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以及零部件检修,教师可以事先拍好操作的照片、视频等素材,用投影仪播放,并讲解,这样能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楚,然后再在发动机拆装台架上示范拆装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实践,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先主操作,让能力较弱的学生辅助,再交换角色,确保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5)有关于曲柄连杆机构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师可以在发动机实验台架上设置出典型故障,例如活塞敲缸、曲轴轴承异响等。教师根据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查找活塞敲缸、曲轴轴承异响等可能产生的原因,并逐步去排除故障。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故障的能力。
2.4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教师能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有效的把理论实践融合在一起教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教师除了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外,还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为此,课程组的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参加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考试等途径提升自我,目前课程组教师4人中,有1人为汽车维修高级技师,3人为汽车维修技师,完全能满足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2.5 项目教学的考核方式
项目教学法的考核方式应该废除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法,而应该注重过程考核。在每一个项目结束后,都要设计一张针对于该项目的评分表,结合学生在本项目中的表现,给每一位学生打分,最后把八个项目的评分表取平均值得到学生的项目得分,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包括课堂提问、出勤、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占总成绩的40%,这样来构成课程总成绩。
3 结语
项目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的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方法。同时,项目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让教师多思考怎样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怎样提升自身的含金量。教学改革的道路漫漫长远,我们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3302
《汽车构造》课程为高职汽车类相关专业主体、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中起着链条、纽带作用,对于学好专业课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合理设置《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分开的弊端,这里探讨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
1《汽车构造》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
传统的《汽车构造》课程分成了汽车构造的理论讲授和汽车拆装与调整两部分。在前一学期进行课堂理论授课,在接下来的学期内安排汽车构造拆装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有时间间隔较长,导致理论上不理解,实践中不认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不到实物的具体结构,难以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教学的效果差,教学的效率低。现代汽车部件繁多,结构复杂,其中有大量复杂的结构、设计精巧的原理(如:差速器、同步器等)。尽管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对于刚开始涉足汽车的学生来说,难以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更不容易理解,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描述汽车的具体结构及工作过程,难以将实际结构表述清楚。
进行实践教学时,多数学生对讲过的理论知识已经印象不多,见到具体实物时难以与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学生所学不能融会贯通,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2《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理实分开的弊病,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主。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以常用零部件活塞环的教学过程为例,说明理实一体化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课前准备
这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上课过程的规划和课件、零件及工具的准备。
在教学规划上,要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期望要达到的效果提前设定,并通过精心准备设定相关教学情境,并通过提问、讨论和动手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并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活塞环的教学中,我们将活塞环的教学划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理论模块主要针对活塞环的结构、功用、工作条件、材料、工作原理和使用等展开介绍,可以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动画等便于理解;技能模块包括活塞环的认识、装配和“三隙”的检验等内容进行实操。实际上课过程中,两大模块交替进行,以达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在教学工具的准备上,提前准备好需要的零件和工具,需要准备的零件有若干套配有活塞环的活塞,气缸体,需要准备的工具有活塞环拆装钳若干,厚薄规若干。
2.2教学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理论中穿插实践,实践中包含理论。采用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操作演示法实践强化法进行教学,逐级深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法:在介绍活塞环的结构和功用的过程中,可以现场向学生展示活塞环的实物,结合活塞环的安装位置,分析它的工作条件和所需要的材料。
多媒体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活塞环的工作原理,同时结合动画演示活塞环工作过程,分析气环的密封作用和油环的刮油作用。并引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各道活塞环能否互换,活塞环开口方向有无要求,活塞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操作演示法:现场演示如何用工具拆装活塞环,并主动邀请学生参与操作,结合实际现场指出操作中的不规范做法,具体说明拆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合图片及动画讲解活塞环“三隙”,并用厚薄规演示如何测量活塞环“三隙”。
实践强化法:通过学生实际手动操作,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活塞环拆装和“三隙”的测量练习,教师从旁观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3分组考核
各小组学生都操作一遍之后按小组进行考核并打分,并将分数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以此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考核采取随机方式,每个学生操作其中的一项,教师现场进行点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既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4教学评价
实际教学中得到的结论是,相比传统教学而言,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普遍提高,上课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情况也大有改善,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样既能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起到考核检验的作用,还能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来。
3《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1)年轻教师的实践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系年轻教师居多,只有少部分来自企业,大部分都是从大学直接到现在的教师工作岗位,缺少动手实践能力,很多年轻教师对汽车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上的。在讲课的时候只能拿一些汽车构造的实物零件给学生看,或者干脆带着学生到实训室,走马观花地看看。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把理实一体化课的上好,对于年轻教师,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理实一体化教室条件有待提高。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室太少。我系2011级新生有12个班级,而我系汽车构造理实一体化教室只有一间,如果都上理实一体化课的话,一个一体化教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次上课最多容纳一个班30人左右,是无论怎么排都排不开的。第二,理实一体化教室内的设备很多已经破旧不堪了。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底盘的部件很多已经非常破旧,例如,一体化教室的那台日产发动机的外部的附属零件缺乏,凸轮轴严重损坏,活塞环损坏,甚至转动起来都非常吃力。还有一些底盘也非常破旧,零件丢失严重。虽然如此,同一型号的发动机的数目太少,都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3)教材与理实一体不配套。当前所采用的教材并非专门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编写,教材内容与实际上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真正为理实一体而编写又符合我们上课实际的教材少之又少。
(4)缺乏专门为理实一体配套的多媒体资源库。构造中的有些结构比较容易理解,结合实物能清楚地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原理,也有一些结构即使有实物,学生也很难理解其工作原理,如差速器、活塞销的偏置等,如果能将实物和动画结合起来,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将大有帮助。当前在教学中虽然有些通过网络搜集的动画,但多数只针对个别零件的原理,缺乏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
3.2应采取的对策
(1)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理实一体化教师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具备既要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训练的双重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多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也可以引进技能型人才,实行以老带新的策略,逐渐提升年轻教师的实践能力。为保证工作的落实,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认真考核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水平,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水平的目的。
(2)加大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要顺利开设,其中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具备配套的实训室和相应实训设备。针对当前实训室过少的问题,应考虑在原来基础上多开设几间实训室,并配备上课所需要的汽车部件。适当引进配套全、较新式的发动机和底盘总成,以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顺利接轨打下基础。
(3)开发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根据传统教材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来说困难很大。所以应在教材内容的取舍和安排上做相应调整,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相关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4)建设理实一体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实现教学的可视化,实现教学和教研的结合,使运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于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够迎刃而解。通过多方资料收集,将发动机和底盘各个系统相对应的视频、音频、动画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建立有针对性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对于汽车构造的教学会大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图式理论 ESP 汽车英语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对中国工业产品的甄选。这其中,汽车工业无疑是中国雨后春笋般兴起的蓬勃产业。国人对汽车的渴求,导致了进口汽车大量涌入和国产汽车频频问世。“中国创造”汽车如何经历严峻的竞争,这正是汽车输出院校提出新时代汽车人才的要求。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高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均强调提高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资料,项目特别强调要提高学生阅读维修手册的使用说明能力,掌握汽车的专用缩略词、特定符号,以及外来词为基础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了解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并掌握国内外汽车的新技术。
高校ESP汽车专业英语在整个人才培养规划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作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衔接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从用工单位总体反映来看,近些年输送的汽车专业毕业生英语水平普遍偏低,书写阅读英文文献资料困难,与国外客户交流如鸡同鸭讲。因此,在专业的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汽车专业学生ESP英语能力变成本三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做好从公共英语GE(General English)到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过渡应该建立在充分分析学生的能力的基础上。高校本科三年级学生大多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大部分学生都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对于ESP英语他们可说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其他工程课和车间实践课上,他们对汽车的机械构造早已不陌生。因此,笔者对运用图式理论来引导学生从GE过渡到ESP英语进行探索。
2.图式理论教学法简介
图式理论由Rumelhart提出。该理论认为,图式[1]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的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事物、经历有机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赵艳芳,2001:189)。图式理论[2]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汇聚在汽车英语的课堂上是因为他们选择汽车专业作为他们学业事业的开始。在另一门专业课汽车机械工程课堂中,他们已经对汽车机械构造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也就是这里所提及的“图示”,而英语课堂里,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用英语填充灌输整个“图示”,使其依照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以英语的形式顺利地“运行”起来。因此,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做好充分的阅读前“图示搭建”工作,把学生吸引到枯燥的英语课堂上绝非难事[3]。
3.图式理论教学法在汽车英语ESP中的教学流程――以汽车引擎讲解为实例
引擎是汽车中最为重要的动力部分,也是汽车专业学习中的重中之重[4]。它常常被置于汽车专业英语的开篇部分,由于其结构的复杂,词汇的繁琐,句型的枯燥,因此给对汽车英语原本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同学当头一棒,使其完全丧失学习汽车英语的兴趣。为此,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笔者拟定了2个课时关于汽车引擎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课堂。
3.1 确定泛读任务
在做完汽车整体概述的首堂课后,教师布置学生泛读任务,其中包括对汽车引擎各个零小部件的单词认知,配合教材插图,结合机械原理知识,大概了解引擎各部分的工作原理。
3.2 分配学生阅读前任务
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以制作讲解PPT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本课中,引擎被分为四个专题由小组一负责中文阐述引擎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所管辖的功能;小组二负责阐述四大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过程;小组三负责阐述汽缸的构造和运行原理;小组四负责讲解曲柄连杆和活塞做功的原理。
本部分在保证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情况下对学生之前的机械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又能为接下来的课堂奠定扎实的图示基础。
3.3 分配学生阅读子任务
四个小组此环节被要求阅读与先前讲解任务相不一致的另一个专题。
3.4 分享学生子任务阅读成效
四个小组此环节被要求以代表的形式,精简教材内容,大致用简单的英文句向同学阐述自己阅读任务部分的机械构造和工作运行原理,并提出文中的中心句,重点难点句,给同学分享。
3.5 教师针对各子任务讲解难点
鉴于机械英语的枯燥乏味,笔者认为课堂过重的阅读负担容易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除了本小组的精读任务之外,对其他部分子任务,教师可做重难点讲解,其余让学生课后自习。在重难点讲解中,教师要注意从构词角度讲解,汽车英语多采用合成词、缩略词,且用词的专业性极其讲究,不能用同义词所代替。关于从句,长句,被动句的讲解,教师更应留意,明确做出汽车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课文的区别才能为学生构建科技英语的语体特征,为下一步培养学生翻译和写作打下扎实基础[5]。
3.6 检验并评价阅读成果
检验内容包括重点句型英汉互译、汽车专业知识单项选择和汽车专业知识正误判断。课堂上,各小组学生被要求充分理解精读内容和教师讲解的其他部分长难句及词汇知识。精读部分练习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完成,并在课后以作业单的形式上交。课后学生被要求结合教师讲解,去完成其余部分的练习,并背诵所有要求掌握的单词。
教师通过作业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在后面的课堂中重点讲解翻译和易错题型,培养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严谨态度。
4.结语
笔者此次以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为载体,在充分凸显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实践了图式教学在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学生以明确任务为驱使,通过阅读前图示的构建,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在组员和其他同学的配合下,对整个汽车引擎知识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配合教师的讲解,对科技英语特征有了入门级别的认识。总之,此次教学实验有效地揭示了图式理论在ESP阅读课堂中的成功运用,也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罗艳. 项目教学法在汽车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 广东教育, 2011, (12).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3]王愿菲.大学英语阅读课读前阶段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9(35).
篇9
关键词:汽车电控技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模拟实践:应用型本科
一、“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简介
10年以前,在全国的各大高校的汽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门介绍汽车电控技术的还比较少。但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普及,汽车电控技术越来越成为汽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汽车电控技术”是一门全面介绍汽车上的各种电子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工作特性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熟悉和掌握汽车主要电控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其工作过程。可以说“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关系
理论课程是学生掌握好本学科以及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从事实践的基础。前已述及。“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主要表现在涉及到机械、电子、液压、控制、微机以及传感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对于相当多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言是必备的,也是区别于高职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实践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环节对理论进行总结和提高。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类型:一是理论为主,如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等;二是实践为主,如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维修工程的等;三是理论实践并重,如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技术等。其中的第3类的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拿汽车构造和汽车电控技术两门课程进行比较发现,汽车构造相对而言更强调实践,而汽车电控技术更加强调理论。即作为应用型本科教学所开设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应当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十分重要,与汽车构造课程相比,理论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的实践环节应当首先是为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所服务的,一定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要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所做的改革与探索
(一)模拟实践教学
所谓模拟实践,是指该“实践”活动,并非以真实的汽车电控系统为实践对象,而是通过多媒体、专业教学软件等来完成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所进行的模拟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多媒体演示教学以及模拟拆装、检测、诊断两个部分。
多媒体演示教学在日常理论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多媒体演示教学作为实践环节的第一环有很重要的意义。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多媒体演示教学对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引入了电控喷油系统、电子点火系统、ABS、AT、SRS等主要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动画演示。系统地模拟拆装。电控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原理和结构都是很多的。很难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总结。但是。通过多媒体演示环节,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重要的知识串联起来。
其次,多媒体演示教学可以很好地发挥作为连接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纽带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而在多媒体演示教学中,理论中包含着实践,实践中又蕴含着理论,起到了很好的理实一体化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演示环节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完成多媒体演示教学后。我们并未直接让学生进入到现场拆装实践环节。而是组织学生进入汽车专业机房。人手一台电脑,在电脑上利用汽车教学软件模拟实际情况,对汽车上最重要的结构复杂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汽车部件进行三维模拟装配。使复杂的汽车拆装过程,变成简单地通过鼠标或键盘进行工具使用、设备拆装等模拟实际的操作演练。避免了学生刚接触拆装时错误的拆卸与装配导致零件损坏和丢失的现象,也避免了错误装配后重新拆卸带来的大量时间的浪费。
如软件对自动变速器模拟装配包括以下方面:行星齿轮总成装配;C2总成装配;差速器总成装配;C4总成装配;c1―C3总成装配;变矩器总成装配;总体结构装配。先完成前面6项部件装配,在正确掌握部件装配技术后进行第7项的总成装配,完成自动变速器的全部装配过程。
图1显示了自动变速器C2总成装配界面,要求学生把界面两边的C2总成的8个零件进行装配,经过重复装配后,学生能一次性快速按照“分离活塞―自动弹簧―卡环―膜片弹簧―压板―离合片―压板―卡环正确顺序进行装配就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C2总成装配技术,可以进行到下一个部件的装配训练上来,否则继续重复该部件的装配工作。
通过在计算机上人机交互式模拟装配各部件,游戏式的模拟训练让学生自得其乐,轻松掌握基本拆装技能,既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节省了由于实际装配而造成器件损坏、丢失的大笔经费。以一台自动变速箱为例,由于装配不当或器件丢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不等。当然模拟拆装不能完全代替现场实物拆装,它是理论教学到现场拆装实践的一个过渡阶段。
(二)现场实践教学
在进行完模拟实践环节后,学生就可以进入实践教学的现场环节中。同诸如汽车构造、发动机结构原理等课程的实践环节一样,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汽车电控技术”课程中所做的有益的探索和结论。
相比于汽车构造等课程,本课程更加强调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实践项目的设置中让理论知识始终贯穿于整个实践环节。如01N自动变速器电磁阀N90故障,使用解码器仅能简单地得知电磁阀可能有问题,并不能帮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电磁阀N90的故障会导致不能换4档。在这时,就应该让学生知道电磁阀控制着离合器K3的油路,离合器K3驱动行星架,而行星架则是作为4档时的驱动部件。并且,通过这样的讲解过程,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工作原理、了解工作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对电控以及电路部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我们对本专业实验室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实验室除了具有足够台套数的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供学生进行拆装实习外,还配备了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全车电路等多媒体试验台架。这样学生在实验室里既可认识电控系统的构造,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台架了解电控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并进行电路的分
析以及故障设置和检测。
(三)实践课程设置方面所做的探索
虽说本课程课时在逐渐增加,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感觉到实践课时太少,没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针对这个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有效利用现有课时,使其效用最大化。如上文所述的模拟实践过程以及实验台架设备的添置,都使得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如在学生的实践报告中增加了分析思路以及心得体会两项内容。
二是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严格控制实践教学质量。很多老师感到课时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汽车电控系统设计的面很广。要想做到面面俱到,的确需要大量的课时。而不同于一般本科教育,应用性本科教育是培养基层技术人员。教师授课应围绕专业需要构建的知识点。所授知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度。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主要以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为主,其他电控系统为辅。虽然汽车电控系统种类繁多,但都有其共性的方面,通过对典型电控系统的掌握,可融会贯通,这样既有利于对课程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又节省课时。
三是尝试开放实验室教学。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一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开放实验室教学。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申请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这种尝试自实施以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及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通过开放实验室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从事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兴趣产生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四、小结
为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所开设的“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中应同时强调理论和实践,实践教学要以理论为指导,同时实践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模拟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地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论认识、节约实践课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汽车;电气;建设方案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与专业核心课结合紧密的综合主干课程。该课程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有较强大的生命力。本课程每单元分项目设置,以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要求为教学目标,取消了原来的三段式的划分方法(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动手训练融合。
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时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事件教学体系,坚持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技能以“实用”为主的原则,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综合课程建设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根据我校学生情况,重新梳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适应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该课程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精品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训,使学生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与性能;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初、中级汽车维修电工相应水平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根本的教学理念:
化繁为简,模块连线;技能为主,知识拓展。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为标准,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体现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步、同行。
在总体设计上,选择轿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重视汽车一般电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针对新结构、新技术的引入。采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便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训练项目的协调,便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理论讲授时,提供必要的汽车电气基础知识和理论,为汽车电气实训打下理论基础。实践操作中,应用汽车电气基础知识和理论对具体汽车电气部件进行分析、拆装、调整;强化汽车电气理论课程基础知识,教学体系的相互衔接和支撑并相辅相成。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迅速掌握现代汽车电气系统的各部件原理和结构,以及常见电路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必须知识和技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的相结合,实践录像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加强实训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易学、牢记、会操作的要求。
实训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针对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践动手(各个系统、部件的掌握)――综合实训(完成规定任务)三个步骤的实践进程。
二、课程的建设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程的培养要求,采用“校企一体”教学模式,首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典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工作过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技能目标教学法
在进行电气单项技能实训室,采用技能目标训练法。学生分组,3-5人一组,教师根据实车设置故障,并进行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诊断检测。
(2)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法
模糊理论课和课内实践课的界限,理论课进行实物教学,课内实践课老师演示、讲解为主,学生观察、实习为辅。
(3)开放教学
1.教学形式开放:
实训室定时开放,学生可在允许的时间内,自主训练。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校维修厂或相关维修企业实习和工作。
2.教学内容开放
在教学中,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立足于学校,但不局限于校内。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内;通过工学交替、周末进厂实习、工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我校汽车教研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理论讲解中,广泛制作并整理大量图片、动画、视频剪辑等素材,编辑了多媒体助教课件,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艺术,使教学内容传递的更优质高效,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课堂的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训操作时,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修复电气电路中,体验成就和成功。
三、实践条件
校综合实训中心可实现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所有项目。室内主要实训设备有:电动门窗和电动座椅实训台,整车全车电路教具,安全气囊试验台,音响系统试验台,点火试验台;电气万用试验台,电器类起动机,分电器等零部件;仿真教学实训室及相关软件。
校外实习基地,以产学结合方式深入专业建设,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我校汽车专业建设成主动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的共建机制。
四、本课程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是在教学方法中采用“目标技能教学”。围绕技能目标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基本能力和关键技能目标为主线的人才培养。
二是突出“技能的专项培养”的教学理念。根据生产需要和岗位技能需求,规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基本技能与关键技能的培养,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和方法,确保专项技能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教学模式中采取“课堂、实习场所的一体化;教师与师傅集一身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身份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一体化。”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