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鲁智深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鲁智深的故事

篇1

关键词 颅底骨折 显微外科 视神经管减压术

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多由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所致,临床并不少见,而且危害较大,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尽管对它诊断不难,但其治疗方法还有较大争论,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我科自2001年1月~2007年8月采用显微视神经减压手术治疗颅底骨折致视神经损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4~52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伤2例。

临床表现:颅脑损伤重度1例,中度6例。轻度5例,意识障碍2例,余神志清楚。均为单侧视神经损伤,其中无光感6例,光感2例,眼前手动2例,眼前指数2例,3例伴不同程度视野缺损。

影像学检查:12例均行头颅CT平扫+骨窗扫描,颅底骨折8例(5例有视神经管骨折),其中颅前窝骨折3例,颅中窝2,颅前、中窝骨折3。4例术前影像学检查阴性,术中才见视神经管骨折。

手术方法和术中所见:12例病人均在全麻下经额入路(额下或额颞)开颅行显微视神经管减压术,手术要点先用微磨钻或微咬管钳打开视神经管上壁、外侧壁及部分眶上壁,显微镜下全程切开视神经鞘膜,切开总腱环,清除碎骨片及血肿,使视神经得以充分减压。术中探查见颅内视神经挫伤3例,管内视神经挫伤7例,余均见视神经不同程度苍白、水肿。

结 果

12例病人术后书信或随访1月至10个月,评价疗效根据石祥恩[1]等所用标准,即分为无光感、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能见标准视力符号5个级别,术后视力提高2个级别以上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术后8例有效,其中3例视力恢复至0.6,无效4例(3例失明、1例光感者)。3例视野缺损者,1例恢复正常,2例恢复不全。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

讨 论

损伤机理:颅底骨折致视神经损伤好发于额、颞部撞击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外伤后视力减弱或消失。损伤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视神经部分或完全断裂;②眶壁视神经管或颅底骨折刺伤视神经;③视神经挫伤和扭伤;④视神经或视神经鞘内出血;⑤视神经缺血及眼动脉损伤。由于解剖的关系,损伤多发生于管内段,但并非所有视神经损伤病人都有视神经管骨折。一般多认为外伤时立即失明者,多为原发性损伤,由视神经挫裂伤所致;伤后一段时间视力逐渐下降者,多为继发性损伤,由视神经受压、水肿或血循环障碍所致。

手术适应症与时机:既往观点认为,只有当伤后残存视力者,或迟发性视力减弱的,手术治疗有意义,而当伤后立即出现视力丧失,意味着视神经重度或完全损伤,即使治疗也不可恢复。但目前许多学者认为,对大部分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病人,视神经减压术应当提倡,对原发性与继发性视力丧失者积极手术治疗仍可恢复部分生理功能,近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技巧的使用更提高了治疗效果。手术适应症倾向于: ①清醒病人视力极度下降或完全丧失者,②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经瞳孔检查及X线检查证实有视神经管骨折者,③伴有颅内血肿的视神经损伤需行血肿清除者,④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视力进行性下降者。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尤其对术前无光感的患者术前的病程与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超过7天则视功能很难恢复,但对术前视功能尚存的患者手术时机有放宽倾向,石祥恩等认为对伤后视力障碍不太严重或有进行性视力恶化或失明者部分3月内仍可手术。我们的经验也支持这些观点,但仍尽可能早期手术,切不可忽视手术的紧迫性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手术治疗价值:显微视神经减压术是指将部分骨壁去除,开放视神经管,清除碎骨片和积血,显微镜下全程切开视神经鞘膜,切开总腱环,消除局部的直接压迫,降低管内压,减轻视神经水肿,改善局部循环,防止和减轻继发性损伤,促进视功能恢复 。Walsh认为视神经损伤后会由于视神经管的空间限制出现的进行性血液循环障碍或组织水肿,从而使伤后原本具有恢复潜力的视神经会进一步丧失,因此从挽救残存的视功能这个角度来说,实施视神经减压术是必要的。姜荔等[2]动物实验亦证明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视神经组织压显著增高,提示有必要实施视神经减压术,当视神经管骨折或骨折片刺入视神经尚存部分功能时,手术减压则有更大意义。

手术入路选择:治疗视神经损伤方法多采用骨性视神经减压,包括经眶、经额、经蝶及鼻内窥镜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法。Uemura等提出成功进行视神经减压必需做到:①视神经管周围骨壁须去掉周径的1/2方能充分减压;②减压的纵深必须达骨管全长;③必须切开视神经鞘膜及其前端的总腱环。要达到这一标准,良好的显微外科操作技能和合适的手术入路是至关重要的,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及医者的技术特点与经验。本组12例全部采用经额入路,术中显微镜下对眶内段到颅内段视神经均能得到良好的显露并能减压充分,8例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满意。石祥恩等认为经额入路有如下优点:①能对眶顶和眶组织骨折复位,并清除眶内的血肿和骨折压迫,②对视神经管减压充分,并可进行视神经管反折硬膜而镰状韧带等和视神经减压,③对颅内段视神经和视交叉探查,并可清除颅内挫伤坏死组织和血肿。

参考文献

篇2

金圣叹这样评价;“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直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还这样评价武松;“然则《水浒》之一百六人,殆莫不胜于宋江。然而此一百六人也者,固独人人未若武松之绝伦超群。然则武松何如人也?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

然武松身上有“痞性”,书中有武松在柴进庄上的一段描写,说武松,只要醉了酒,就会使出刚烈的性子,那些住在柴进庄上的庄客如果有怠慢他的地方,就要遭到他的拳击。再如,武松与宋江柴进店分别后抵达景阳冈的一个酒店,他的言行展示的更是“痞性”:不给酒就骂人,扬言要打翻酒店等。再如第二十七回,武松在十字坡故意孙二娘,“武松道: ‘我见这馒头馅肉有几根毛,一象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忌疑。’武松又问道: ‘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 ‘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 ‘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虽说这是武松识破孙二娘的黑店之后的戏弄之语,但如果平时没有这种痞性,相信一时也不会说的这么自然顺畅。再如第三十二回的醉打孔亮一段,武松强词夺理,打店主人一掌,还说,“我自打他,甚事! ”颇显几分无赖。酒醉后又遭一只大黄狗的戏弄,撞下溪里,狼狈不堪,哪里还有打虎英雄的风范? 在“血溅鸳鸯楼”一节中,张都监在楼上饮酒作乐,等待徒弟把武松的头颅拿来助兴。这时武松冲上来一口气杀死十五条人命。李卓吾评论道:“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余的。”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冤有头,债有主”,这是武松的口头禅。杀张、蒋等三人确实是报仇,但那些女眷、丫环、马夫、厨师也该死吗?这时的武松仿佛倒退到了茹毛饮血的最原始的野蛮的社会,成了一个十足的、不折不扣的强盗。显然,武松在《水浒传》中被刻画为一个为人正义,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刚正不阿,坚强刚毅的形象,但同时也是有“痞性”缺点的人物。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林冲等人的地方。

鲁智深的行为做事,大多数是无谋的,他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

《水浒传》中写了许多“大闹”的故事,如《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阎婆大闹郓城县》、《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大闹飞云浦》、《花荣大闹清风寨》、《镇三山大闹青州道》、《病关索大闹翠屏山》等等。在这十个大闹故事中鲁智深一个人就占了三个,而且这三个故事都写得精彩绝伦;其中除《武松大闹飞云浦》写得惊心动魄外,其他故事都不能同鲁智深的大闹故事相比。

鲁智深是《水浒传》“疾恶如仇,扶危济困”这种义气的最高代表,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尽力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这种“义”的最优秀的代表就是鲁智深。他一出场三拳打死镇关西郑屠,从地痞恶霸手中救出金翠莲父女;大闹桃花庄,从山大王手下救刘太公女儿;但在野猪林救林冲与以上都不同,这是从权倾朝野的高太尉手中救“罪犯”林冲,意味着与权臣作对。实事求是地说,在作品中鲁智深是第一个站出来同奸臣作斗争的英雄,闹得高俅不许他在东京挂搭,只得逃走。如果用“除恶就是扬善”来概括鲁智深思想性格的本质特点,那是一点都不错的。

鲁智深粗中有细,勇而有谋。鲁智深有时候看起来似乎很鲁莽,其实他办事倒常常很周到。在救护金老父女时,先是催着父女尽快起身,又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们,“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估摸走远了,这才径直去找郑屠。在肉铺子要郑屠亲自把十斤精肉、十斤肥肉切作臊子,“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故意延宕时间,使得店小二没法子向郑屠“告状”,金老父女就走得更安稳。三拳打死郑屠后,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体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虚晃一招,一头骂着,一头大踏步地走了,很聪明。在野猪林救林冲一回,开始的准备,后来的处理过程,考虑得都很周详。救下林冲以后,林冲问他准备到哪儿去,他爽快地回答:“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直行了十七八日,快到沧州时,鲁智深打听一路都有人家,再无僻静处了,这才和林冲告别。最后还把一棵松树齐刷刷打折警告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这些彻底粉碎了高俅谋害林冲的阴谋。

在第五回中,鲁智深离开五台山,路过瓦官寺,鲁智深饥饿难耐,抢了老和尚们的粥来吃,但是听那老和尚抱怨他们都没吃饱,好不容易有了吃的却被鲁智深夺去。鲁智深听到此言,就吃了几口,撇了不再吃了。试想一下,如果鲁智深执意不还粥,其实老和尚也是没有办法的,这就更体现了鲁智深的善良。

鲁智深慷慨大方,仗义疏财,做人的境界很高。而鲁智深劫取山大王的资财,除了自己生活花用之外,不少都是用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所以他的劫富济贫,仗义疏财,境界很高,难怪金圣叹这样评价:“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他多次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没有一丝一毫利己之心,其感人的力量正在这里。

鲁智深的结局也是好的,当宋江劝他受招安、归朝廷、做官为宦、封妻荫了时,他却答复说:“能图个囫囵身,就是强了。”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迭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水浒传》继承了中国侠与侠义的精神。而鲁智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代表,通过他的事迹更加发扬了这种精神!作为生活在底层的广大受苦难的人民群众,更希望在自己受到迫害时有这样的英雄人物出现。鲁智深的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不假思索出手,细致耐心的救人,更是人们所期盼的。他又有着后世小说中侠者所缺少的自由精神,相比《水浒传》中其他侠者,有着菩萨般的心肠。鲁智深形象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典小说里最具光彩,最完美而动人的侠者。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大闹野猪林等,到处都是坦坦荡荡,毫无个人之间的恩怨亲疏关系。

篇3

西”的深层原因。对鲁智深艺术形象,不宜完全从正面加以解读,人为地去拔高鲁智深的形象意义。

关键词:社会地位 女性观念 力量崇拜 鲁智深 形象

《水浒》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道:鲁智深与史进、李忠在潘氏酒楼吃

酒,偶然听到金氏父女被郑屠欺凌的哭诉,急于一腔义愤,三拳打死了郑屠,为金氏父女出了一口恶气,而自己却因此丢掉了官职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不少学者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情节,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特别是对鲁智深的艺术形象塑造方面进行了阐释,认为鲁智深是一个“仁、义、智、勇”的完人,完全符合金圣叹先生所评价的“上上人物”、“阔人”的标准,是一个真正挺立的英雄好汉形象。而在鲁智深艺术形象的背后,则是鲁智深“疾恶如仇,不畏权势,除暴安良,好打抱不平,善恶分明,为人为彻,急人患难,见义勇为,不计得失,主动出击”的性格特质使然。然而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探讨鲁智深的艺术形象方面,囿于对鲁智深是英雄好汉的固有认识,而忽略了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深层社会原因,因而对鲁智深形象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存在着偏颇,不能全面展现鲁智深艺术形象的特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鲁智深艺术形象重新进行解读,力求展现给读者一个真实的、立体的鲁智深来。

郑屠被打并因此而丢掉性命,是自身的社会地位低下使然。中国古代社会历来重视农耕文明,农业生产常被尊为“立国之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所采取的基本国策,因而忽视商品经济的发展,贬抑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就认为从事工商业是“趣本务而趋末作”,而工商业者则是“邦之蠹”,要使工商业者“名卑而寡”。就是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特定时期,统治者也未制定鼓励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应措施,拔擢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属于当时社会中的边缘化人物。

宋代社会也是如此。宋代社会,由于铁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极大的提高,一部分劳动生产力得以从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买卖活动,成其为工商业者。而宋代城市的高度发展,“镇市”、“草市”、“墟市”的空前繁荣,又为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买卖的工商业者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早在北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封已是“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的大都市,十万、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张择端所描绘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景象就是当时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极好佐证。而在《水浒》的描写中也不难看出,当时的酒肆遍布于村野,店铺林立于城镇,商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买卖。商人中既有像武大郎一样沿街叫卖的小贩,又有像张青、孙二娘一样守家驻店的坐商,更有像卢俊义一样走南闯北的行贾,有的人依靠经商而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王朝在政治制度、法律等方面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刺激和鼓励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制度保障并没有建立”,从事商业活动是农民失去土地后不得已的谋生手段。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并不因为自己积攒的财富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得到普遍的提高,“士、农、工、商”的社会格局并未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依旧处在社会的底层。

正因为如此,商人们要在社会上争得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借助自己的财富与当地官府、地方

豪强结成人身依附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郑屠投托小种经略相公的主要目的,完全是小商人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出于对自身安全的一种选择和考量。张青、孙二娘将“各处流配的人”列入不杀之人的名单中,虽美其名曰“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恐怕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要借助江湖豪强人物的招牌来虚张声势,来保全自己生命的无虞。卢俊义虽富甲一方,又有一身超强的武艺,但他不与官府交通,落得押赴刑场险些身首异处的命运。对于普通的小商小贩们来说,自身地位的低下,而又无资金去投靠官府依附地方豪强,他们的生存权就更难以得到保障。李小二因“不合偷了主人家财”,多得林冲看顾,方才得脱免了官司。时知县为出脱宋江杀人之罪,而将罪行“朦胧做在唐牛儿身上”,无端“脊杖二十,刺配五百里外。”唐牛儿的悲剧正好说明如果不借助官府、地方豪强的势力,小商人们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甚至备受欺辱。

郑屠的被打,原因之一便是自身的社会地位低下,自己的生存权利难以得到根本保障。郑屠只不过是一个操刀买肉的屠户,比起其他的一些商户来说,其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甚至不如一般的泼皮无赖,所从事的买肉行当就像妓一样不过是一个贱行。所以,郑屠在鲁智深面前极为卑怯、畏葸、谦恭、唯唯诺诺,看见鲁智深就慌忙出柜唱诺,“提辖恕罪”、“提辖请坐”,对于鲁智深提出的无理要求,郑屠也只好“使得”、“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当他醒悟到鲁智深是借切臊子消遣他时,还只得赔着笑脸,可见郑屠地位的卑微。而在鲁智深的眼里,郑屠只不过是一个“腌脏泼才”、“狗一般的人”、一个“破落户”而已,是一个可以让自己随便消遣的对象。对于鲁智深来说,提辖的优势地位和自身的优越感,加上对商人地位的根深蒂固的传统偏见,教训一下平时威风八面的“郑大官人”、“镇关西”就不会有所顾忌。郑屠用虚钱实契霸占金翠莲后又想一脚踢开,这种欺人太甚的行径,为鲁智深教训郑屠提供了口实。鲁智深是绝不会容忍郑屠这种霸道行径的,不能眼睁睁看着金氏被欺凌。对于这样的社会底层的泼皮无赖,鲁智深教训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拳头说话,而且还要让对方深刻地领会这种教训。

郑屠被痛打,我们不排除鲁智深疾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正面形象,不排除鲁智深好打不平,善恶分明的性格品质所起的作用。但对照同样是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周通,鲁智深的下手是很讲究分寸感和轻重感的。因为一个不过是“狗一般的人”,而另一个则是所谓的江湖好汉罢了。地位身份的不同,被打的结局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因此丢掉了性命,一个却成了兄弟。设想郑屠既是一个买肉的屠户,又是一个像张青、孙二娘一样的江湖好汉,鲁智深的拳头能不能朝着鼻子、眼睛、太阳穴致命的地方轻易落下。如果郑屠投托的人不是小种经略相公,而是老种经略相公,甚至比老种经略相公的地位更高,鲁智深是否敢于小瞧郑屠的社会能量,举起的拳头恐像林冲一样“先自手软了”。对于高衙内,鲁智深虽嚷嚷“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可就是不见他追赶高衙内,又不见他对高衙内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原来鲁智深“醉了”。即便如此,鲁智深仍然有为林冲出却胸中一口恶气的机会,但始终未能看到鲁智深对高衙内采取更为激进的举动。而郑屠却不同于高衙内,自身地位低下,又没有强有力的依靠,在鲁智深这样的强人面前,被打也就在所难免。如果郑屠不是一个操刀买肉的屠户,而是一个有足够的社会能量和资源的人物,即使是鲁智深有满腔的正义感,痛打“镇关西”时也会仔细掂量掂量。

郑屠被打与鲁智深对待妇女的态度有关。《水浒》中的英雄好汉们在对待妇女的心态上可以这样认为,绝大多数人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早在“五四”时期,周作人、废名等人就提出了梁山英雄普遍的“厌女症”。综观《水浒》中好汉,在对待妇女与性的态度上大体也如此。

我们可以把《水浒》中的好汉大致分为四类:一类是以王英、周通为代表的“好色”之徒。王英有过要娶刘知寨夫人为压寨夫人的劣迹,也有过 “色胆能拚不顾身,肯将性命值微尘”勇斗扈三娘的壮举。周通的事迹是要在桃花村强娶刘太公的女儿为妻。这二位的“好色”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正常生理需要而已。严格意义上说跟“好色”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一类是“近色”而不贪色,“于女色并不要紧”的宋江、杨雄之类;他们虽有妻室,但却不看重云雨之欢,喜欢结交江湖好汉,平素就是喜欢舞枪弄棍,而把妻子晾在一边,硬逼妻室红杏出墙。第三类人是以李逵为代表的一类,他们可能视女性为洪水猛兽,对于买唱的宋玉莲李逵会无端地一指戳倒,对扈三娘一家李逵要赶尽杀绝的目的是要宋江不要对扈三娘存有非分之想。对于宋江要讨好李师师,李逵会“毛发倒竖”,敢于斥责宋江为“酒色之徒”。当听说“宋江”强占别人女儿时,李逵居然砍倒杏黄旗,撕碎“替天行道”旗帜,“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名义上是为刘太公的女儿抱屈,实际上则是害怕宋江耽于儿女情长。梁山好汉大多未娶,即使娶妻后,也没有给妻子应有的温存和生理满足,梁山好汉大多数人都可归入此类。这是因为,他们不但“厌女”,而且“厌性”,“色乃伐性之斧”是他们普遍认可的观念,谈女性、谈性等问题这是与崇尚力量的梁山英雄的理念相背离的。这三类人,没有一个人把女性真正当作正常的人来看待,没有任何一个人对女性给予过关爱和同情。王英、周通亲近女性只是为了占有女性的身体,武松杀嫂是因为潘金莲的,杨雄杀潘巧云也是因为她与裴和尚有过云雨之欢。但始终没有人去关心过一个女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没有人为她们的遭际申冤抱屈。为了宋江的一个承诺,扈三娘就得嫁给王矮虎,“至于扈三娘看得上看不上王英,爱不爱王英,他就不管了。不是不管,而是无须管,让你嫁谁就嫁谁”。《水浒》中的女人,“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而存在,失去了做人的自由与尊严,其自我的人格被严重压缩与弱化”,可以这样说《水浒》中的女人是为男人而活着,女性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鲁智深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个异类。他关爱女性,同情女性,关注女性的命运。他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强者,始终扮演着女性保护者的角色。当林冲的娘子受欺负时,他挺身而出“我来帮你厮打”、“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多年以后鲁智深还提起“曾知阿嫂信息否”,这不仅是鲁智深对林冲的义,更是表现出鲁智深对女性的关心和惦记,这是梁山英雄中所从未有过的。有人依据鲁智深打探“阿嫂信息”,认为鲁智深有过暗恋林冲老婆的倾向,虽不足为据,但也表明鲁智深是真正关心女人,关注女人的。金翠莲的哭诉,能够马上激起鲁智深心中的怒火,进而痛打郑屠,是基于鲁智深内心深处的对女性的关爱和同情,是鲁智深始终把自己当作女性保护神的角色做出的惟一选择。他容不得女性被人欺凌,看不得女人的眼泪。鲁智深对于男女情爱并不像梁山其他好汉一样一味地加以排斥,对于刘太公女儿的婚事,在他眼里则是“男大须婚,女大必嫁”,男女之间的婚姻是“人伦大事”、“五常之礼”。但当他明白是周通强娶时,出于对女性的同情,才想出办法戏剧性地惩戒了周通,并要求周通彻底打消娶刘氏的念头。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的最大不同也在于此。郑屠被打,是因为他欺负女性,虚钱实契占有了女人的身子,还要找个理由把别人扫地出门。郑屠的作为,触动了鲁智深敏感的神经,他不愿看到也不想看到弱者被欺凌,女性被,对金氏父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才使得他愤愤不平,决意教训郑屠。如果金氏父女的遭遇放在其他梁山好汉身上,恐怕难以激起他们的满腔怒火将郑屠打死而后快。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基于他对女性的关爱、同情,是基于他一直将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当作女性、弱者的保护神而做出的选择。

郑屠被打与《水浒》对力的张扬和崇拜有关。“对力的张扬和崇拜是《水浒》的重要思想。”洪太尉放走妖魔时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巨响,天摧地塌,岳撼山崩。“这是一股被压抑已久的力,更是一股压抑不住的力。”小说自兹便开始了对于力的渲染和表演。

鲁智深能三拳打死“镇关西”,其力量之大,力道之猛可想而知。他想要一百斤的禅杖,铁匠们就是造

不出来。他能将一条六十二斤重的禅杖舞得虎虎生风,在大相国寺他居然“倒拔杨柳”不得不让人惊叹“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水浒》极力渲染武松赤手空拳打杀老虎,更是用激赏的语言描写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表演,肯定和张扬了武松的力量。《水浒》的主题之一便是对力量的张扬和崇拜。《水浒》中既有个人力量的彰显,又有集体力量的渲染。对于个人来说,力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对于不平之事,也往往依靠力量的大小来解决而很少论及是非曲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憋足了身上所有的力气要来给郑屠一个深刻的教训,便是对鲁智深力量的最好诠释。“文章以形象生动的比喻,从味觉、视觉与听觉上写出了郑屠被打的感受,以此表现鲁提辖三拳之勇猛。”同样的,我们认为郑屠的感受正是对鲁智深力量的渲染和肯定。“两边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相劝?”,“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拦他”,看看力量的威慑作用有多大。

对于郑屠被打的这三拳,王鸿卿有着深刻的认识,“第一拳打的是郑屠的豪横,打僭称‘镇关西’的狂

妄;第二拳打的是不思悔改;第三拳打的是企图逃避惩罚”。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鲁智深看来,“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在鲁智深的眼里,郑屠自称“镇关西”是在妄自尊大,狂妄无理,他忽视了鲁智深的存在,挑战了“鲁达的尊严”。要解决这一僭越问题,诉诸武力才是一个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鲁智深不仅要打掉的是郑屠的威风,更要郑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人才配称“镇关西”。郑屠的嘴硬、讨饶换来的却是鲁智深的第二拳、第三拳,彻底地打掉了“镇关西”气焰,这三拳与其说为金氏父女还不如说为自己出了胸中的一团恶气。不然,鲁智深又该“晚饭也不吃,气愤愤地睡了。”在这儿,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争斗的胜负,郑屠的性命被“做了一个全堂的水陆道场”而终结。对于郑屠来说,至死也不会明白自己在什么地方开罪了鲁智深而遭此横祸。

鲁智深的形象,笔者认为他有疾恶如仇,不畏的正义精神,也有行侠仗义的英雄气概,也有关心

他人的古道热肠。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鲁智深就是一个完人,是一个“上上人物”、“阔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恃强凌弱之嫌,有血腥残暴之慨,更有刁蛮霸道之叹。他的良善和正义,掩盖不了在他身上的蛮横无理和凶残暴戾。对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们不能离开人物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忽视鲁智深自身的缺点,人为地拔高鲁智深的艺术形象意义,对于鲁智深的艺术形象不宜作出过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吴其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人物形象》,《文学教育》,2008.1。

[2]周 生:《鲁智深形象浅论》,《甘肃社会科学》,1998.5。

[3]李 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

[4]十年砍柴:《闲看水浒》,同心出版社,2004.6。

[5]史仲文:《中国六大名著的现代阅读》上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

[6]王菊艳:《水浒传妇女观的文化诠释》,《嘉兴学院学报》,第19卷第5期2007.9。

篇4

多媒体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上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引领学生始终情绪高昂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使课文无声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有如沐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语文课文中的每篇文章都表达某个观点或某种情感,学习语文,就应该让学生走进文本,融情入文,感悟作者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经常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越深入,思考分析问题也就越透彻。例如,在教学《红楼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红楼梦》的主题曲,伴随着高雅、优美的旋律,屏幕上的古装美女尽展风姿,仿佛把学生带入了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全班学生都屏息凝神。这很好地营造了学习古典名著的氛围,激起了学生迫切阅读古典名著的愿望。在教学时,通过音乐和情境朗读营造氛围,感受情境,使学生的情感自然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然容易多了,感受也更深刻了,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优化。

多媒体教学可活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实现自主学习,拓展、活跃、启迪他们的思维,并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名作《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老舍先生对景色的变化描写得极其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借助于多媒体可以将文字描写的景色的层次感展示出来,既丰富了课堂所学内容,又使未到过济南的学生对济南的冬天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进而促使他们展开想象力,去想象更为丰富的景色。多媒体教学还可以把课文内容进行化繁为简的处理,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不但篇幅较多,思想感情丰富,而且还涉及很多其他内容。运用多媒体,就可以精简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课文学习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料,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拓展课堂教学容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就尝试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有关鲁智深事迹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还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鲁智深,能讲述鲁智深的故事。此外,我又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同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负担。

多媒体教学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问题的提出,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学习,因此必须加大问题的提出。在多媒体的辅助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争论,这样才能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海底世界》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大海,也就无法体会海的神韵,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环节: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望无垠的海面,各种海鸟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展翅翱翔。学生们立刻被广阔的大海所吸引,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海底的鱼形态各异、五颜六色……如此逼真的画面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很自然地流露出想阅读课文的愿望。抓住学生这个心态,顺利地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充满期待去读书,自己读书,读自己的书,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学习收到成效。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教学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现有机的融合,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温大学.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原则[J].中小学电教,2007(11).

篇5

想象可以将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串联起来;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重现历史,展现未来;可以大胆虚构,塑造新颖生动的形象,让我们与名人对话,让文学形象“活”起来;还可以让自然万物开口说话……那么,如此神奇的想象,若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定可以使文章大增神奇色彩。

要想在作文中巧妙运用想象手法,首先要弄清想象的概念。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具体地说,想象可分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客观上已存在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大家容易理解,但是再造想象的概念可能很模糊。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给学生讲解训练,如《水浒》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说:“鲁智深平日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爽仗义的作风习惯,一下子到寺庙里那种暮敲晨钟,素食淡饭,吃斋念经的环境中去生活,真是如同煎熬。”

如果我们根据这个情节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这样写:一天,鲁智深走出山门。放眼望去,一片桃花 开得正旺盛,鲁智深不由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几个月来的郁闷心情一扫而光,情不自禁大喝一声:“好!”

这是原书里没有的情节,是我们看到书里的描述再想象出来的,属于再造想象。需要注意的是,再造想象不能天马行空毫无依据,要根据之前提供的条件进行想象,不能偏离。比如这个想象中,鲁智深是个性格鲁莽、行侠仗义的人,他没有细心观察美丽景色的习惯,更不会运用美丽的语言形容桃花,所以这个“好"字就很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这个再创造很成功,但仍然可以锦上添花,对此情节进行二次再创造。一位同学对补充后的情节又进行了想象,竟想象到陶渊明和鲁智深一同面对盛开的桃花:

陶渊明、鲁智深一同走出山门,看到盛开的桃花各有所感。陶渊明说:“智深贤弟,你看桃花,开得多么艳丽,真是如丹如霞,落英缤纷啊!《诗经》有云‘桃之天天,灼灼其华……’真是人间美景,名不虚传啊!”鲁智深道:“陶大哥,你说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如果你喜欢,我拔两棵桃树栽到你家去!”

这段文字抓住了陶渊明的文人气质,也写出了鲁智深的莽汉性格,想象很到位。

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在写作叫经常交叉使用。所谓文无定法,关键还是在于恰当的使用。那么在写作中,老师们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以教授给学生呢?

想象手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到写作中我觉得包括以下几种:比喻想象、推测想象、比拟想象、追述式想象、幻想式想象。

先说一下比喻想象。比喻是在事物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相似”是个极广泛概念,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形状、声音气氛、作用等。

比如:母亲是遮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 忙碌;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感受到浓烈的甘醇…… 推测想象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情景,来推测未知的情景。比如鲁迅的《社戏》中:“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 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我”没到现场,却能知道“戏已经开场”,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还能“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正是运用想象进行推测的结果。运用想象进行推测,需要注意两点,一要有根据,二要合乎情理。比如,“我”有看戏的经验,这是根据;既然是唱戏,自然能听到锣鼓的声音,这叫合乎情理。

比拟想象分拟物和拟人。我们在作文中常用的是拟人想象,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直接移用写人的词来写物。如在《“真”走访记》中,一位学生写道:“真”不知道自人心中位置如何,有一天,他出去走访了。“真”走到一栋高大的楼房前,看到了一个胸前挂满勋章,手里捧着一叠红彤形的镶金证书的“名”,和一个穿金戴银,手里拎着密码箱,挺着啤酒肚的“利”,他们正在谈论着。“真”便有礼貌的问:“‘名’、‘利’两位兄弟,我在你们心中 重要吗? “名”和“利”都不屑地瞟了“真”一眼,冷漠又嘲讽地哼了一句:‘‘真’丧门星!”接着,“名”鄙夷地说: “你在别人心中怎样,我一点也不清楚,你在我们心中不值得一提,平时都不想见到你!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真"“名”“利”的对话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

追述式想象就是把历史上的或过去的人、事、物以现在的场景展现。比如《孔乙己的新生活》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帝,求求你了,再给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吧!”,孔乙己苦苦哀求道,“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在人间度过的每一天,不再偷东西,也不会整天喝酒了。对啦,我还欠十九个钱没还呢!您得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前世欠下的债还回去呀!不然的话。我在您这也呆不安稳呀!您看,我现在说话已经改了许多,不再‘之乎者也’了,应该可以适应人间的生活,您就行行好,让我回去吧!"初回人间,孔乙己还真有点不适应——剪掉了长长的大辫子,一头潇洒的短发;西装革履,走起路来气十足,浑然脱下了晚清的“俗”而增添了几分现代的“酷”。孔乙己也不怕别人说他崇洋媚外,常将“Hello”,“How are you"挂在嘴边。而且还交了 几个外国朋友,说什么要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 桥梁。还去英国、美国、日本旅游了一圈儿,眼界大开。

小作者把文学作品中古代的人物搬到现实生活中,赋予其新的内涵。追述式想象也可称为超越时空想象,采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文章易吸引入的眼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6

一、运用多媒体使情境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和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有着千姿百态的美,语文教材中有关自然景物的优美描写,有山川河流的壮丽美,有树木花草的生机美、秀丽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美等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有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俱备条件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这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助一臂之力。通过优美的风景视频再现课文景物。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片断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了解鲁智深,然后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既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又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负担。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形声兼备、动静结合、形象鲜明、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发挥个体的最大潜能,从而加快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老师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可以节省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去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如我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依靠课后练,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传统的教学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

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播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以点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在课堂上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却对此感触不深,还会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语文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之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快捷、有效的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段落“重锤敲打”,这既能加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因为这些词句、段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学的细一点,实一点,体会作者造词造句的精妙独到,段落层次安排的匠心别具,分析这些词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深入细致地领悟、理解课文,进而形成语文能力。

如在教学《长城谣》这首现代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长城的历史、战争场面、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等等,让学生通过对长城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篇7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

28,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

参考答案:

1,曹雪芹

2,(1)鲁智深(2)曹操

3,林黛玉 贾宝玉

4,林黛玉

5,赤壁之战 失街亭

6,吴用 智取生辰纲

7,林教头 曹操

8,吴用 水浒传

9,武松

10,关羽 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11,青梅煮酒论英雄

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

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川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

14,c

15,大闹天空

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18,三国演义

19,红楼梦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

21,章回

22,曹操

23,孙悟空。

24,赤壁之战。

25,略。

26,(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篇8

沈杰

中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使中学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对于语文课程来说,除了学好书本知识,还应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国家教育部门为此也指定了不少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有兴趣有效率地阅读呢?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 兴趣导入法:

兴趣是阅读的前提,学生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是应付差事,收不到什么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促使学生搞好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可利用课堂有意识地讲一讲名著的精彩之处,讲得越生动,越能把学生阅读原著的胃口吊起来,若是能和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就更为有效。如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 典故联系法;

语文课文教学中会牵涉到大量的背景知识,不讲透就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正是调动学生阅读的好机会。我在讲《驿路梨花》一课的背景时,讲到了课文标题的出处——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原诗有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我不但把有关寒食节的来历和介子推的故事渲染一番,还趁机把历史内容丰富的《东周列国志》推荐给了学生。

三、 巧设谜团法: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年龄段,利用其喜欢探究问题的特点,在介绍课外书籍的时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内容讲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课下解决。在讲读《范进中举》一文时,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范进中举以后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们可以下去找来读读……”结果很多学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进不顾母丧去打秋风”的闹剧,还有兴趣地读起了全书。

四、 设题助读法:

近来各地的中招考试,频频出现涉及指定课外阅读名著的填空题,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也经常设计一些类似的题型,来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课外阅读。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我就设计了题,让学生找出水浒108将中的三位女将,找出原来是军官后被逼造反的将领;为帮助学生熟悉《西游记》的情节,就让学生画出唐僧取经的过程图等等。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五、 分段承包法:

篇9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

一、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具备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步入阅读的圣殿。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一切时机,耐心地引导学生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以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完美的人物深深地吸引学生,并利用课堂有意识地把名著的精彩之处与正在学的课文结合起来,并适当布置一些家庭课外阅读,让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兴趣。

二、习惯养成法

首先,读有选择。确保学生所读内容健康,体裁多样,难易适度,切不可让学生沉浸在离奇情节或鬼怪故事中。

其次,勤动笔多思考。要求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时要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

再次,勤作笔记写心得。对一些用得好的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作好摘录,加以评述,读后能写心得或读后感,不求其多但求其精,长此以往必有所得。

三、阅读课类法

一是通过阅读欣赏课,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某一片段自悟、欣赏、与同学交流,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二是通过阅读表演课,学生自由组合成阅读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寓言、童话、小说,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把故事用表演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

三是通过阅读活动课,开展专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寻找相关资料阅读交流展现,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情景联系法

语文教学中会牵涉到大量的背景知识,不讲透就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中涉及到的典故,也正是调动学生阅读的好机会。如在讲的《梅岭三章》时,讲到“此头须向国门悬”时,不但把“头悬国门”的春秋吴将伍子胥惨遭迫害的故事讲述一番,同样又趁机把历史内容丰富的《史记·伍子胥列传》推荐给学生。这样,课堂教学的容量大为增加,学生收获颇丰富。

五、分段承包法

有些名著比较短,学生可以挤时间细致地读完,而对于长篇名著,学生想细细品读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勉为其难了。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段承包,共同完成阅读名著。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水浒传》时,把全书分为林冲和鲁智深的故事、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武松的故事、李逵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等几部分,每个学生读一部分,然后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介绍故事情节。这不但使全班都熟悉了原著,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巧设谜团法

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喜欢探究问题的年龄段,在介绍课外书籍的时可故意不把精彩的内容讲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课下解决。如在讲读《范进中举》一文时,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范进中举以后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们可以下去找来读读。”结果很多学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进不顾母丧去打秋风”的闹剧,还饶有兴趣地读起了全书,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了更深刻强烈的认识。

七、设题助读法

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涉及指定课外阅读名著的填空题。这标志着中学语文已走出了教材,走进了语文教育的广阔的天地。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经常设计一些类似的题型,来帮助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课外阅读。如为帮助学生熟悉《水浒传》的人物,让学生找出水浒传108将中的三位女将,找出原来是军官后来被逼造反的将领。学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时,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读了一遍。

八、环境营造法

形成读书的好风气是很重要的。可利用一切可利用空间,开设读书廊、文化厅、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在教室里为每一个孩子开设小“书柜”,把自己喜欢的书、报刊装进书柜,保证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货源。另外,班级布置“读书园地”“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篇章、段落或读书心得加以展示,以便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