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健康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我园要创建安全教育网络,使其形成体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逐步地、有机地渗透当中,以提高幼儿防护能力,控制幼儿园安全事故为零。事故,令多少人痛心疾首;事故,使多少人肝胆俱裂;事故,又制造了多少家庭悲剧。在一次放学和家长的交流中,一位母亲说:“我不奢望孩子学到多少知识,只要求孩子的安全。的确,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的人生是每一个父母和老师的美好愿望。幼儿由于年龄小、无知、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等特点,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但是他们又不懂得什么是危险,遇到了危险不知如何去规避,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弱,因此是人一生中最易出现危险和遭受意外伤害的时期,在幼儿期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终身幸福奠定良好基础。

一、提出安全教育理念

了解危险,体验危险,学会自救。如大班教师在安全疏散演练过程中对个别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姿势不正确的幼儿加强个别指导,并通过一系列体育游戏来帮助他们。在“我有办法”、“我真棒”的体育游戏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险情”,让幼儿自己想办法逃生。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老师及时表扬并组织幼儿讨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方法加以推广,让这些幼儿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真棒,自己能行。而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幼儿,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如何解决和保护自己,自己便会从中模仿,学习他们正确的姿势和安全逃生的办法,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幼儿们一方面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满足情感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尝试着解决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了力所能及的避害、逃生的方法和保护自己的经验。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们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各班针对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设立主题墙,教师与幼儿一起设计墙面,使环境促进教育和师生互动。

查找身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一起来设计标志,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小心触电”的标志贴在活动室的电源插座旁;“当心滑到”的标志挂在了易摔倒的卫生间台阶旁;楼梯的每个台阶旁都有相应的警示语;“注意安全”、“安全第一”等标志贴在幼儿园明显的位置。

在活动室,创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让幼儿学会分辨哪些行为对,哪些习惯不好;建立“安全活动区”,放一些自制的安全画册、安全儿歌、故事,也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不但有助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绘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建立安全教育体系

根据幼儿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幼儿园安全教育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制订了相应的分目标,并从分目标入手,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为蓝本,制定出了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游戏内容。

安全教育总目标是:孩子健康、家长放心、员工幸福、领导满意。

我园的分目标在教学和游戏中具体体现在:交通安全教育;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生活常识;自然现象和紧急事故教育五个方面。在教学和游戏中教师会把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逐步渗透给每一名幼儿。(我们对每个内容都有分解,这样能使幼儿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在遇到危险时能冷静的处理,懂得保护自己,爱惜生命。)教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让幼儿进入“家”游戏。在教师的细心照顾下,幼儿可以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并体验到家的温馨,感觉到家的安全。而在中大班“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总是叮嘱幼儿:“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不吃陌生人给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回家时要等爸爸妈妈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这样的游戏让幼儿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等,游戏不仅能让幼儿感到快乐,体验成功,而且能让幼儿增强自信心。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兴趣,有计划地创设一系列的体育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逃生和疏散训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交通安全融入游戏中。在“棋类”游戏中我们创设了“交通安全棋”,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交通标志和安全的认识。使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通过结构游戏,设置一些交通安全情景,是幼儿获得直观交通安全知识的最有效办法。如中班开展的结构游戏“红绿灯”、“开汽车”、 “交通警察”等,幼儿首先搭建马路,有汽车道、人行道、人行横道,还搭建了红绿灯标志。刚开始,幼儿的游戏是无规则意识的,汽车总撞到行人,汽车和汽车也总相撞。在游戏讲评时,老师和孩子们就“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老师则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在以后的游戏中,有的幼儿提出要自己制定规则,制作交通安全标志,得到同伴的一致认可,于是游戏有了新的进展。显然,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已经慢慢地认识了规则,知道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能怎样做。在懂得这些交通安全规则和常识以后,司机便自觉地在汽车道上开车,遇到行人和人行横道线慢行;行人也会看红绿灯标志了。这说明,幼儿在游戏中亲身尝试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经验,要比教吵币无数次的说教印象更为深刻。通过这些游戏,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了解了闯红灯的危险,知道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之中吸取了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角色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规则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得到培养。

篇2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幼儿发展

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培养幼儿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时期。只有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态度、稳健的体质、良好的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才说明幼儿具备了健康的身心。所以,幼儿的健康教育要以促进幼儿健康为主要目的,健康教育要做到家园同步,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发展。

一 、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开展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全方位地开展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生活习惯方面的健康教育

教师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盥洗、作息等习惯。如引导幼儿每天早睡早起、午睡时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并初步学会多种讲究卫生的技能,逐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

“吃”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其中“吃什么、如何吃”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注重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其特点,了解不同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引导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帮助幼儿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的饮食习惯。当然,幼儿园在制订幼儿食谱时,更要认真研讨,制订出营养均衡的食谱,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饮食。

3.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教育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而不是由父母教师包办。在健康教育方面,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例如,教会幼儿认识使用水、火、电、煤气、刀等注意事项,学会应对突发事件(如台风、地震、火灾等),懂得如何避开危险场所,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

4.运动能力方面的健康教育

运动能力是提高幼儿身体机能,使幼儿良好发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并尝试在玩中有所创新,发展幼儿身体的基本活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如引导幼儿协调走、跑、跳跃的动作,主动探索、掌握各种钻、爬、攀登的方法,大胆探索多种运动器械的玩法等。

5.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容易被忽视。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积极的情绪特征、良好的意志特征、对现实(包括社会、集体、他人、自己)的良好特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二 、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各个环节,使健康教育无处不在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教师要保教并重,教师要注重将健康教育渗透到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午餐、午睡、离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营造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第一,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针对幼儿的年龄及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各项活动有目的地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同时,可以对幼儿进行体能训练,开展以幼儿为主体的健康体能活动;在盥洗时让幼儿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在绘画时,学习正确的坐姿、执笔姿势等。

第二,保育员可以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午餐、午睡、盥洗等日常生活环节协助教师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比如,可以根据幼儿挑食、不爱漱口等不良健康习惯,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采取讲故事、举例子等正面引导的方法进行教育,指导幼儿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三,后勤人员也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为幼儿健康愉快地度过每一天保驾护航。

三、运用多种途径引导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首先,家长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让家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做才会健康,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第一,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引领家长不断更新幼儿健康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活动,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让家长用科学的视角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关注幼儿健康教育,家园同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一、树立科学教养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十分重视智力投资,让孩子参加特长班、速成班,渴望孩子们成人后能以成功的姿态立足社会。然而,却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无视孩子或以不当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出格”和“异样”,乃至最后无法教育孩子时,就出现了抱怨、打骂、惩罚,产生“这孩子怎么啦”的困惑。原因很简单,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问题的积累都在不经意之间。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疏忽和误导,才使得孩子的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壮壮,5岁半,长得结实强壮,讨人喜爱。可是,他有个爱“打人”的坏毛病。小朋友和他玩不了一会儿,都会被打得“哇哇”大哭。

因此,我们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我们不仅要以慈母般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语言肯定孩子的成功,让“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成为孩子积极进取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早上入园时,老师和蔼亲切的微笑,友好的问候,自然的,就会让孩子逐渐融入一个心理安全、情绪稳定的环境,确立起新的依恋对象,开始新的社会交往。

相反,如果幼儿入园后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多数孩子会哭泣,会拒绝,不久后哭泣虽然会停止,但仍会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会以破坏玩具、打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这说明:一个感情温暖、心理安全的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活动室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创造条件,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活动。如室外设置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大、中型玩具,形象逼真的动画或卡通画;室内便于幼儿随时阅读的书架、图书,幼儿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区、娃娃家等活动区域,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引导孩子在这些区域中,自己建立规则,自己设置游戏内容,逐渐学会分享、懂得谦让、合作,还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脚自由地去观察、探索:为什么肥皂水会吹出泡泡?冬天小河里的水都到哪里去了?树叶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来……让孩子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想象与思考。

三、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通过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活动的组织,各种游戏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如语言活动“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不管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都要带小毯子,现实中许多孩子也有这样“恋物”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故事,设计系列活动,让故事中的阿文通过表演和感受,并附之以针对性的谈话,帮助孩子改掉“恋物”行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利用游戏自身的特点为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娃娃家”的孩子今天去郊游,而且坐火车去;“小餐馆”的大厨索性搬到郊外,为郊游的孩子做出可口的午餐,“游乐场”附近还有一个开心“书吧”,郊游的孩子当然乐意光顾,不仅可以坐下来休息,还有好听的故事、好看的图书……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帮助幼儿克服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倾向,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四、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篇4

关键词 游戏 幼儿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幼儿游戏的本质在于能促进幼儿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自由的活动,是幼儿自主、自由的获得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幼儿的游戏是反映其生活经历、情感经验的一种形式。因此,幼儿游戏对幼儿身体、智力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作为幼儿基础教育和奠基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启蒙地。

1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1)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点,正是游戏这一适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能使幼儿感到舒适、愉悦,使他们逐渐喜欢并热衷于游戏。幼儿游戏以其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幼儿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趣味性是游戏的必要条件,因为有趣味性才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幼儿的能力也才能在兴趣的导向作用下,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萌芽和发展。

(2)幼儿游戏是一种自愿自主的活动。游戏的本质属性就是主动、自由,它是由幼儿的内部动机产生的。游戏是一种相对自由、轻松、积极的活动,符合幼儿心理需要。游戏也是由幼儿内心渴望而诱发的,不受外界因素的束缚和干涉。因此,在幼儿感到疲劳或无兴趣而不想玩时,他们有权停止任何游戏。

(3)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和模拟现实性。大部分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包括怎样生活,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去做,这些一般人都能在幼儿园中学到。这足以说明幼儿园是人之具备社会性的良好载体和成长平台。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幼儿游戏则恰恰具有社会性和模拟现实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才会做游戏。

2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2.1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几乎所有的游戏都要求身体各个器官选择性的参与,从而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逐步走向成熟。

2.2游戏在幼儿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发展幼儿智力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游戏可以唤醒幼儿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一切成果的钥匙,拥有了这把钥匙才能打开智慧之门,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发展。

2.3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幼儿出生以后,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会性逐步发展,他们必须学习与他人进行正确交往,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使幼儿获得了很多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游戏中的幼儿合作技能往往落后于其合作愿望,那么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学习分工合作,各自认真执行任务,遵守共同规则,解决争端,互相谅解和帮助的最佳手段。

2.4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中孩子有很多动手自制玩具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进行游戏,充分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3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指导

3.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3.1.1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空间布置也要考虑材料的提供,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公共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使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3.1.2幼儿人际关系环境的创设

幼儿人际关系环境的创设对幼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的相互作用等,它虽然是无形的但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应创设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建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3.2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应该放手让有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游戏,我们应该帮助幼儿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等等,让幼儿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平时指导幼儿游戏时,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幼儿的想法,不要把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能轻易打断幼儿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要让幼儿自己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让幼儿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的规则。因此,我们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游戏,自主游戏的方法。

3.3在游戏活动中正确指导幼儿的游戏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幼儿游戏。如,小班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吸引幼儿。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加者、发问者、倾听者等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1.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2.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若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大力的支持, 合作和引导,将有助于幼儿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有“主见”的个性。敢抓捕“坏蛋”的行为,就是孩子们良好个性逐渐形成的最好证明。

篇6

关键词:系列教育日常教育 因材施教共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德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孩子。在我几年的从教中,悟出这样的道理,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教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教育好每一位孩子。下面我浅谈一点教育方法。

一、注重系列化的幼儿品德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使幼儿的品德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所谓教育内容的系列化,是指在德育工作中要根据幼儿的个性品德特点,制定系列化的德育工作方案,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品德教育,才能保证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等。还可以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系列教育。以“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活动为例,语言课中的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游戏《我帮妈妈拎菜》;美术活动《我为妈妈做红花》等等。“爱妈妈”的教育活动不仅在时间上保证了系列化,在教育内容上也保证了系列化,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相互呼应,整体配合,形成了幼儿园德育工作中的合力,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还能调动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年级组在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之后,家长们说:“孩子变懂事了,经常帮助我做一些家务”。可见,有计划的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注重日常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日常生活教育内容不系统,这就要求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德育。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

1.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

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要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补课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寝室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睡觉时不影响别人、进餐时不讲话、不剩饭菜、遵守寝室规范、不乱花钱、节约用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3.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行为习惯教育主要以训练方法为主。

4.文明礼貌养成教育。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国人的礼仪程度,代表着民族的文明水平,影响着外交方面的成果。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文明礼貌教育主要内容有,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等。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5.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是重要前提。所以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如在寝室里不妨碍他人;出操时会自觉迅速地排队;进出教室、上下楼梯不大声喧哗等等。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养成教育和常规训练为主。

三、注重幼儿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目前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其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对独生子女幼儿进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四、注重教师与家长的共同教育

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幼儿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幼儿逐渐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创设适宜的物质条件,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合适的桌椅是良好体态形成的物质条件。幼儿园和家庭都应为幼儿提供高低适合的桌椅,使幼儿坐的舒服、身体挺拔。合适的桌椅一般为幼儿就座后,大腿与小腿基本成直角,两臂屈肘后,小臂自然搁上桌面,上体保持正直。合适的桌椅是培养幼儿健康体态的物质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弯着腰、弓着背或随意斜靠在桌子上看书、画画、做桌面游戏或看电视时,要及时提醒幼儿,必要时可作正确的示范和要点讲解。正确的坐姿是:脚放平,肩不耸,头不歪,身体正,阅读写字时,胸离桌子要有一拳的距离。正确的站立姿势是:站立时两脚分开,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头正肩平,挺胸收腹。正确的走路姿势是:走路时上体保持正直,两眼正视前方,肩部放松,两臂前后自然摆动,落地要轻而柔,脚尖向前,保持平衡。各种正确的姿势应从小培养,逐步达到古人所说的:“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睡如弓。”

 

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发育的重要基础。使孩子获得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以及适量的蛋白质与脂肪,对孩子骨骼、肌肉的发育成长是十分有利的。教育幼儿从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跑步、跳跃、游戏、体操、舞蹈等运动,是促进健康体态形成的积极因素。在体育锻炼中,应让幼儿尽量用双侧肢体做运动或全身活动。总之,讲究科学,才能培养幼儿健康的体态。

 

三、健康教育要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一)重视感知与体验练习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让他们亲身感知和体验,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幼儿在喝牛奶时,我们让幼儿感知并说出食物在身体中经过了哪些地方,通过讨论知道了食物在身体中经过的器官。在帮助孩子们了解食物在各器官的变化时,又可让他们嚼一嚼硬硬的饼干,体验饼干在口腔中变软变碎的过程,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与体验练习,获得自然、生动的知识与经验。

 

(二)重视动作与行为练习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

 

四、发挥环境的作用,让幼儿在温馨、安全的氛围中乐于学习,丰富其健康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生活能力培养时要充分的考虑幼儿所面临的困难,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给幼儿增强健康的方法,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在活动中感知体验知识。

 

五、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幼儿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幼儿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机会,让幼儿在与环境、与周围人和事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时更要注重让幼儿在反复的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提高,因此在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帮助幼儿建立“我能行”的自信心是必要的工作。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在各领域教育中。

 

六、激发主人翁意识,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积极学习

 

随着自理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更强了,做事情的积极性更高了,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亲自做一做,体验一下,新想法也增多了。《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途径,比如和幼儿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新的规则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生活经验;运用亲身体验法,帮助幼儿体验规则的重要;引导借鉴同伴经验,帮助幼儿学会更好的生活等。

 

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教师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七、家园共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幼儿园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问题、饮食问题、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家庭中同样存在。因此,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篇8

【关键词】幼儿心理 健康 孤僻 攻击性

作为一名幼教教师,更能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素质。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教育中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教学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 幼儿姓名:小龙 性别:男 年龄:4岁 班级:小(2)

情况:小龙父母中年得子,出生以后父母就十分宠爱他,对他百依百顺。小龙平时很少出门,总是一个呆在家里玩玩具。因此,养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情。家里一有客人来,小龙都会显得很紧张,不敢理睬人家,也不敢和人家一块吃饭。在幼儿园里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很少跟别人讲话,不和其他的小朋友玩,也不敢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对于小龙的这种情况,老师反复地对他进行鼓励和劝慰,可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老师对此表示担忧,父母也有些着急。

实施措施:

1.注重培养独立能力。和家长取得联系,让父母不要什么都替他们去做,并有意地提供一些让孩子做力所能及事情的机会,可使孩子的延迟心逐渐稳固地建立起来,并在学习做事情当中变得勇敢。

2.多鼓励孩子与他人及社会进行交往。在生活中,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提供与小朋友交往、玩耍的机会。父母、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的各种环境。每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有进步时,都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赞扬,以此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二) 幼儿姓名:诚诚 性别:男 年龄:4岁 班级:小(2)

情况: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比较任性,喜欢指挥别人,脾气暴躁,容易生气,“攻击性”行为较强。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老师要求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排队走的时候,诚诚经常会拉扯前面幼儿的衣服或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幼儿拉自己的衣服,否则就动手打人。玩玩具时,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总是很炫耀的朝其他幼儿“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

情况分析:模仿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诚诚平时特别爱看《奥特曼》《数码宝贝》等有很多打斗场面的幼儿电视节目,时间一久,就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打斗动作,并在身边的同伴身上“实践”,“攻击性”行为不断强化。挫折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挫折会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当幼儿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

实施措施:

1.环境创设。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在游戏空间相对狭小,游戏玩具种类和数量又相当有限时,幼儿间的相互争夺现象就会比较突出,也容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所以我改善条件,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 因此,我重新安排了教室的区角,各种不同的玩具和积木也放在对应的篮子里。这样徐嘉城虽然还是会占着自己喜欢的积木不让其他幼儿玩,但不会故意跑去干扰别的幼儿玩玩具。在相对宽敞的空间,徐嘉城“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也相应减少了。

2.情感宣泄。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纠正。年龄再小的幼儿,都有想发泄情感的时候。只有设法消耗其“过剩能量”和“不满情绪”,才能平衡幼儿的心理。当徐嘉城情绪紧张和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玩球或玩简单的跳棋,以消耗其“能量”。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也促进了他的成长。

3.正确分析孩子的情绪化行为,施以引导和鼓励。 多与孩子交谈,并耐心对待和回应孩子。

4.在幼儿园多让孩子参与一些与同伴合作完成的事情或者游戏,让孩子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从中学习谦让和分享等等一些好的习惯。

篇9

我园始终把“安全与健康”摆在幼儿园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县各级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履行《华安县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职责,积极开展创建“平安二幼”活动,严格执行《纲要》中有关卫生保健的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大局意识,扎实开展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有效保障校园财产和师生生命的安全,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稳定。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园成立了“平安二幼”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书记及两名副园长任副组长,三个年段长等9位教师为组员,协同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档案;完善政治学习制度;制定详细的安全整治措施和校园综合治理责任书;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积极推进学校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坚决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工作中突出“全员参与、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时刻牢记“隐患险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要先有生命权,才有受教育权”这两句话,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负起责任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

二、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安全知识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为此我们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等活动之中,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患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护技能。

1、及时组织教职工学习“平安福建”、“平安校园”等各种安全文件及“全省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讨论各报刊、杂志、媒体报道的各类学校事故、案例,使全体教职工明确到“平安”就是少出事、不出事,意识到安全责任重大,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

2、各年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如认识各种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幼儿通过游戏、消防演练等活动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并学习正确拨打特殊的电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122等。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1、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度。教师、家长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健全安全工作制度。做到每会必讲安全,每活动必进行安全教育,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随机进行安全检查,力求把事后监督、查处工作前移到事前防患。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带班教师认真做好幼儿考勤工作,留心观察幼儿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决不允许非幼儿家长到园接幼儿,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事先说明,经带班教师确认后才能让其接走该幼儿。

4、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的规定进行食品的采购和加工;食品按照分柜、分架、离地的原则存放;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食堂;做好食品24小时留样备查等工作。

5、强化消毒制度。幼儿使用的杯子、毛巾、餐具每天高温消毒;玩具、活动室、厕所、外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寝室每周用紫外线灯消毒,校园高度保洁。

6、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值班人员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及时掌握幼儿健康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健全食堂从业人员、师生的体检和幼儿疫苗接种制度;严把新生入园体检关;确实做好饮食中毒、多发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8、做好节假日的安全动员工作,分发《告家长书》690份,引领家长自觉做到:不在校门口随意停放车辆;不在园内抽烟、吐痰;不带家犬入园;不让幼儿带危险物品入园;把安全工作做到“家”,为创建“平安二幼”奉献一份爱心和行动。

9、健全24小时值班巡视制度,完善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并做好情况记录,确实把好校门安全关。

四、立足防范、齐抓共管

1、修建东边操场挡土墙;给多媒体教室、财会室装上铝合金窗和不锈钢防盗网;重新油漆和粉刷门窗、墙壁;维修了沙池、嬉水池、传达室和教学楼顶棚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整洁的学习生活场所,增强了防盗能力。

2、期初全园教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每周五例行一次卫生劳动;食堂工作人员和各班生活老师定期清理水沟和拔除校内的杂草;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园舍、设备、设施、线路,并大力提倡独立自主、勤俭办园的敬业精神。

篇10

我们为家长建立了“家长工作日记”,每天有专门的值班领导,把家长的“想、盼、愁、忧、难”记录在“家长工作日记”中,把幼儿园的服务与家长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结合农村地区特点,根据家长的不同需要,我们还设置了每周家长接待日、早晚延时班、园长信箱、服务电话热线、全园家长QQ群、帮助困难幼儿家庭小计划等,为家长解决问题,让家长感受到来自幼儿园的温暖,通过优质的服务把全园家长的心凝聚起来。

我们建立了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包括家长委员会制度、家长代表观摩制度、家长监督制度、家长评议考核幼儿园工作制度、家长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制度、家长联系制度等让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努力做到每日与家长有联系,每周有家长监督,每月有活动观摩,每学期有家长评议,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固定时间带领家长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和相关的家庭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请家长分时间段对全园各部门工作、各岗人员进行评价,如保教员、保育员、炊事员、保安员、园长等,加大内部管理力度的同时,保证幼儿园工作的透明度,关系到家长利益的事从立项、实施到监督的全过程都有家长参与。

为了让家长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我园通过开展多项工作更新家长育儿观念,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1.及时宣传学前教育形式,不断更新育儿观念

我们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争取区学前教研中心、当地计生和妇联部门的大力支持,邀请市区专业的早期教育专家为幼儿家长进行讲座,同时安排保健院专业人员以及本园的早教专业教师进行讲座。通过三方面的近十次讲座给家长解决了三大急需解决的育儿困惑:如何认识我们自己,走出教育误区?如何了解我们的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什么?虽然家长都有很多农活和工作,但这样的活动家长很乐于参加,每次讲座后还会有很多家长向专家提出育儿困惑。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正在逐步更新,教育意识在不断增强。

2.结合地区特点,开展农村特色家长工作

为了让忙碌的农村家长提高育儿观念,我们开展了适合农村家长的农家小院、送教下乡活动,把先进的育儿方法送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这种具有农村特色的育儿交流、学习模式深受家长们的欢迎。我园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特点,把家长工作推进田间与社区,推进小院,编织一个为家长服务的网络。

3.力推典范,激励家长群体焕发教育不竭动力

在重视指导家长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激励家长,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的自信心。我们开展了“典范家长”“五健家庭”等系列活动,表扬那些有好的育儿经验、方法的家长,并请他们向全园家长介绍育儿经验,进行阶段性表彰、交流活动。活动中,我们用赏识的力量,让农村家长相信自己能行;用信任的力量,让农村家长知道自己很重要;用发现的力量,促使农村家长明白自己也能创造奇迹;用评价的力量,告诉家长自己很棒;用合作的力量,告诉农村家长幼儿园和教师需要他们。

4.不断拓宽0-3岁早期教育模式,增强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