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作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活动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像往常一样给我们布置了暑假作业,并专门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详细资料发给了同学,并叮嘱我们要好好完成。
我一回到家以后,仔细想了想,觉得约几个同学一起来完成好一些,毕竟人多,就不会感觉到不好意思了。我便开始和他们联系,但打了几次电话,每次不是不在家,就是出去玩了,所以我这项活动一直没有完成。后来,我决定独自行动,但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机会。
转眼间,假期的第一个月就要过完了,我也渐渐忘了这件事。一天早晨,我正在睡大觉,一阵刺耳的“嘶嘶”声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出来,我便赶紧穿好衣服下了床,向阳台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我趴在阳台上往下一看,啊!原来是几位除草工人在修剪草丛,我看着看着,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绝妙的机会吗!我可以帮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来完成综合实践活动。
我迅速下了楼,立即协助除草工人干起了活,一位在干活的老爷爷说:“小孩子懂什么,别来捣乱!”我听了,很不服气,小孩子怎么了,小孩子就不能做这些事了。我便拼命地干了起来。老爷爷看我来真的了,便细心地向我讲起了怎样做省力,原来用手拿小扫把最好要拿在扫把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上,用的力量是最少,而功效最大。我把一堆树枝扫在了一起,便一手拿着扫把,一手拿着几根树枝往手推车上丢。可丢啊丢啊,用了好几分钟才丢了一半。老爷爷看不过了,让我丢了扫把,拿双手抱,我便听从了他的话,效率高了许多,几下就丢完了。除此之外,除草工人还告诉我了许多我闻所未闻的新方法,使我大开眼界。
篇2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融会了这句话的精髓……
为了这次活动,我比以前早起一个小时,为这次义务劳动作了详细的计划。刚做完,就听外面喊:“快,出发了!”我便和同学一起,去了我们的社区。
这是时间还较早,社区里没什么人在活动,但是,辛苦的社区管理员已经忙碌开来了。见到这情景,我们便也毫不犹豫的加入到劳动当中去。管理员分配给我们第一个任务——整理图书。接到任务,我们便飞奔图书室。别看只是几本书,整理起来可真不容易。看,我们正从书柜里抱出一大摞书,挨本打开,写号盖印,把书面擦得一尘不染,然后把书按顺序排好……好不容易干完了,管理员姐姐又过来说:“把桌椅摆整齐,地扫干净啊!要快,还有活哦!”我们本有些抱怨,但一想到为人们做好事,就埋头苦干起来。不一会儿,图书室就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了。我们走到外面,挺挺腰,哟,院子里“人满为患”了。这人多了,垃圾肯定也多了,这不,大姐姐又来了,快快,拿扫帚,扫地吧!于是乎,我们就跟着大姐姐拿扫帚去了……
一会儿,我们抱着扫帚来了,从大门口开始,“唰、唰”的扫了起来,人们都为我们让开了路,我们一看,干得更起劲了,把地上的纸屑果皮,统统扫进了垃圾箱,尘土扫起了一大片,堆在了墙边。人们看我们这么卖力的工作,都好像觉察到了什么,把手中的废纸屑都扔进了垃圾箱。
看着干干净净的社区,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慰和喜悦。说实话,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真是受益匪浅:我充分体验到一个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对他们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想想每个工作者每天辛勤工作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的社区管理员会是伟大的!同时,社区为我们营造了好的集体交涉的场所。在社区里,人们亲如一家,突出了享亲情,共建和谐社区的主题!
篇3
为推进全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区旅游局紧密结合市场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明旅游宣传和引导活动,向全社会倡导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环保旅游的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增强活动保障机制。
紧密结合旅游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全区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春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X年度全区旅游行业安全质监资料集中备案检查工作的通知》三个文件,成立了蔡伟杰局长任组长,吴易凝副局长和赵正权副调研员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市场整治工作顺利实施。要求各企业、局各科室突出重点,切实抓好春节黄金周安全与服务质量自查整改工作,要重点针对雨雪冰冻天气、消防安全、车辆安全、食品卫生、特种设备、员工宿舍安全及酒店员工返乡可能出现的管理真空问题抓好提前防范,要围绕四个“严厉查处”做好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假日期间旅游市场及安全防范工作有效落实。同时,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文明旅游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实行责任制,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成立了以蔡伟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竺志军同志为副组长、各个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的工作人员的的工作职责。
(二)是丰富载体,提升活动工作实效。
一是依托“旅游企业服务经理人制度”强化指导,全局班子领导、科室负责人及局全体干部每人包干3—5家不等旅游企业,对口做好行政服务指导工作。目前,全局机关干部均与所联系的旅游企业进行了对接,耐心解答江北的旅游发展政策,对企业、从业人员落实《旅游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业务指导。二是依托教育培训强化素质提升。邀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专门针对《旅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分两批对全区391名导游进行专题培训;围绕旅行社分支机构,旅游合同、旅游投诉纠纷,带团旅游安全及旅游车辆检查单的使用等内容进行了强化培训。三是依托档案资料清查强规范。重点对旅行社证照、旅游合同、质保金、责任险,分支机构、安全管理体系及应急预案等关键资料备案地毯式清查,强化了对旅行社车辆租用和出境业务委托招徕整体情况的清查力度;对个别旅行社责任险续保不重视,旅游合同、租车合同及计划单使用不规范等行业中存在的共性突出问题,开展面对面约谈指导,从机制上指导旅行社自觉全面规范经营常用必用文本使用,细化业务操作流程,以规范经营,化解市场风险,促进企业专业化、品牌化、精细化发展。
(三)广泛发动,营造活动良好氛围。
篇4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社区;路径选择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社区管理及服务的人群规模日渐庞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促使着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渐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日渐增多。大力发展并增强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将社区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现已成为了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性目标之一。
1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思想
行动受制于思想的影响,要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先便应当做到思想统一,增强认知水平能力,在此过程当中便需要借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群众文化活动是开展思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当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来实现对群众思想的引导,始终坚持文化精神建设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促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在获得优质的文化生活时,还可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人群范围中,应当重点突出“群众性”与“广泛性”这两方面的特征,尽可能的吸引社区中不同群体的广泛参与,尤其是针对中老年群众可利用他们身体健康以及拓宽交际范围等方面的需求,来尽可能的将他们吸引到群众活动的参与过程当中,促使其潜移默化的受到群众文化教育的影响。这一部分人群由于闲暇时间较多,再加之对安全及精力等方面的考虑,其更加愿意就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因此这也就对群众活动的广泛性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此相关的社区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来促使群众教育的普遍性能够得以良好的实现。
2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陶冶群众情操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单单具有教育载体的作用,同时也是陶冶群众情操的重要平台。对此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当中,便需要将增长知识、提升能力以及陶冶情操作为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切实将相关文化团体的作用发挥出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使广大群众在在感受文化魅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文化艺术的认识,掌握文化活动的要领;重点发挥“知能同步”原则,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机能;还应当合理利用文化活动这一手段,来促使群众在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当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文化的熏陶,并逐渐产生出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思想、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如建设老年活动室、社区文化广场,组间社区舞蹈、歌唱等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团体,不断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知识的增长以及文化素质的提升。
3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熔炉,激励进取情感
要想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便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能够形成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尚,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正是对于这种精神风尚的大力宣扬。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打造积极进取精神的文化熔炉,借助于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来促使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产生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效动力。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可采取文化活动创编、汇演等形式,来将群众日常的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呈现在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上,极力渲染开拓进取、奋勇争先、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新时期社区文化精神,对社区文化精神的目标追求与行为准则持续的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本身所具备的强效复合价值来凸显和谐稳固、群众安居乐业的社区人文精神。通过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与打造优异的人居环境来推动社区文化品质的升级换代。这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所在。对此在日常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始终确保对和谐发展、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等主题的有力把握,仅仅围绕这些主题思想来开展戏曲、相声、歌曲、小品、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创编,从而对社会正能量精神起到良好的引导与推进。
4 以群众文化活动为桥梁,凝聚发展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事业,此项工作具备有明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间距性,必须要将各方面的力量完全凝聚起来,从而促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良好发展。通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还可促使社区居民间的思想情感能够得以联系起来,在共同分享文化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时,还可实现对人心的凝聚,并达到密切联系党群的作用。因而,群众文化活动便是形成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所在,也正因如此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也便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应当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借助于活动的开展,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积极的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广泛的听取各方意见,汇聚群众智慧,谋求合力发展。本着共同建设共同分享的活动理念,社区可组织开展兵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文化广场演出等活动,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广泛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社区居民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促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发挥出文化桥梁的作用,从而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价值不容小觑。将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对引导群众思想的载体,陶冶群众情操的平台,激励进取情感的熔炉,凝聚发展力量桥的桥梁。从而促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产生积极且强有效的复合效应,进而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虹秋.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和功能探讨[J].神州(下旬刊),2013,(11).
[2] 初晓洁.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建设若干思考[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4,(4).
篇5
夏天到了,暑假开始了,我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把它分成三段,分别是玩、学、乐。
首先,我去了菲律宾的长滩岛和北京旅游。长滩岛以白沙滩著名。走在白沙滩上,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异国风情。漫步海滩边,我看着大海一会儿风平浪静,一会儿波涛汹涌,真神奇啊!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北京的景点数不胜数:北京的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故宫磅礴大气;颐和园景色优美;长城连绵起伏……
暑假,我也没有放松学习。机器人兴趣班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作文兴趣班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英语兴趣班为三年级学好英语打下基础。除了上兴趣班,我还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使自己能牢牢掌握这些知识。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我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社区活动:做蛋糕、搭“金字塔”、做游戏……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搭“金字塔”。我和三位同学一起搭“金字塔”,一开始我们动作不协调,一直搭不好,后来我们彼此配合,动作一致,搭好了“金字塔”。通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就是要团结一致。
我的暑假生活真是多彩多姿啊!
篇6
关键词:真实阅读;生活元素;本质需要;评价提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因而衍生出诸多的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和评价手段,这对小学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时至今日,众多的学生对作文仍感厌烦,更谈不上对作文产生兴趣。习作教学依然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棘手问题。
我们的教研组经过一系列的习作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汲取了部分专家的视角观点,结合同行前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以及学生的习作生活需要,总结了一些方面的问题,对小学作文的创新教学实践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一、融入生活,重抓阅读――为学生习作创设真实的生活元素
翻开学生的作文,一个学期下来,写的倒是不少,但真正成功的习作往往是凤毛麟角;打开学生的日记,那童言无忌而洋溢着活泼个性的语言、鲜活的内容、流露的真情却如清新的杨柳风扑面而来,真实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这种现象不难解释,“文贵真情”!日记往往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体现,完全是有感而发,随情而行,不论首尾与章程,“喜怒笑骂”皆成文。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由于受考试、升学的影响,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往往“立意标准化”“写作技巧化”,过多地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和发展,扼制了学生习作的创新能力。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些内容贫乏、思想苍白、单一化、套路化的学生习作。
二、落实重点,感悟情境――为学生的习作灵性搭建展示平台
1.要主动观察生活。观察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更重要的是动脑去思考。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找到写作的好素材。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考察河流的今昔;让学生深入树林,观察生机勃勃的大树;让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感受社会人的真实生活。让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活中,扩充捕捉作文素材的机会。
2.学会在读书中积累材料。学生时代的初期,对于学习知识、广读书籍是极具浓厚兴趣的重要阶段,不管是有意精读还是无意浏览,都会在人的敏感大脑皮层留下一定的信息储备,包括与之相关的联想及想象。
3.收集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早晨,妈妈端来的一杯牛奶;晚上,爸爸批阅作业时专注的眼神。拾贝助学、捐款助困,承担责任爱的使者。沮丧时朋友一句鼓励的话……把观察的一切,用心揣摩记录下来,品味生活中的温情与美好。
4.创设情境,感悟中积累。浓厚的人文气息,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中年级学生作文潜能的早期开发奠定基础,玩中学、学中画,创设读说的机会,引导比较,循导学读,促使中年级学生的读思悟结合,并积累着。
三、形式求变,催化情感――为学生提供习作表达的本质需要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中年级以上作文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改革陈旧的作文命题形式,写作范围不再局限于人物描写、景物描述上,把范围扩展开去,力争达到“直线、曲线皆是形,生活、情感皆文章”。在大范围下教师精选习作的题目,从学生的习作本质需求着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愉快主动地把写作当成表达内容、表达真实情感的一种工具,而不再是沉重的课业负担。其次,在习作情感的把握上,介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实际,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感受,这些感受可能是对生活的零碎体验,可能是生活中的点滴心得,也许就是一现即逝,而且是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但是可以回味的一种心灵感悟,也可能是经常出现的情感体验。
四、注重鼓励,理性评价――为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风格酿舆论
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真实与新颖内化为个体稳定的倾向,用个性化语言表达出来,便形成了作文的风格。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但是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上,要形成学生的初步写作风格也是必然又与时俱进的工作。
五、倡导换位,自主提高――为学生习作的成功体验拓展空间
篇7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
在每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作文时,总能听到他们的哀叹声,总能看到他们无奈的眼神。小学生普遍怕作文,这是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问题。小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我们是农村小学呢?在家讲方言习惯了,写起作文来,就更是土话连篇。作为长期担任语文学科的老师,怎能不思考“该怎么办”呢?
如何改变学生怕写、厌写作文的状况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即人们常说的 “厚积”。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做到“厚积”呢?我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体会颇深。
一、在阅读品味中积累
(一)在课内阅读中学会积累
课内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方法的主要阵地。课堂的积累语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1、学会咬文嚼字。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有这样一组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香气。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常被那香味勾住。”教学中可让学生自读这组句子,品悟词句,进而引导学生想象,想象秋天里诱人的香气,体会果子成熟时的喜悦,从“躲”、“勾住”等词语中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品悟中内化成欣赏优美语句的能力。2、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新教材在编排问题设计意图中体现出对积累好词好句的重视。因此,我在每单元的教学中都安排“我会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遇到好词佳句就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精妙,并把这些好词佳句分门别类记录在本子上。例:写人物的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等;写季节的分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写物类的分色、形、味等。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交流整理,让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印象。
(二)在课外阅读中扩充储备量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论及读和写关系的经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大量作品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语文课文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因此,积累不光要让学生在课内积累,更应注重课外积累。教师要不断开辟阅读的途径,同时,要求学生把学习到的积累语言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优美诗词。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让学生多到图书室借书看;把家里的课外书拿来与同学交流看;鼓励学生订报刊,全班同学合作,一人订一份报刊,统一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课后随时可以看,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大量的阅读,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网络迅速普及,学生阅读的渠道更宽了,可在书报中阅读,也可在网络上阅读,阅读的内容也更丰富了。这样,在课外阅读中广撷博采,建立一个充实的语言仓库。语言材料积累多了,写起文章来语言就会丰富、生动,表情达意就能挥洒自如。
鲁迅说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也告诉我们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是习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学生不但要多读书,读好书,还要注重读书方法,广泛吸取其精华,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勤于动笔,不断扩充习作材料仓库的储备量,习作时便于采撷应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学生生活在五彩缤纷,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周围的一切都是学生丰硕的习作素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看似平平常常,其实不然。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快乐、有趣,最富有意义的,这是学生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尤其是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故事讲演、朗读比赛,智力、作文竞赛,还是各类文娱、体育、科技活动,各种劳动,以及趣味游戏等,都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最深刻的感受。如:中秋节到了,我们班利用班队课举行师生一起博饼的活动,校园里充满了清脆的骰子声,孩子们欢快的叫喊声、欢呼声。活动后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自拟题目(例《一次活动》、《博饼》、《今天我真高兴》、《真失望》),用真实的语言记下了这次活动,把活动中自己或他人手握骰子时充满希望,博不到饼时的失望,及博到大饼时的兴奋,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积累了宝贵的作文素材。
(二)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小天地,家总是充满温馨与幸福,家庭的生活蕴含着许多让人留恋的作文材料。学生与家人在家里的时间较长,每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自己的亲人,都会收到亲人的关爱,耳闻目睹家里所发生的一切,家人的言谈举止、思想风貌、家中发生的新鲜事,自己参与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这些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比如:小琦在家里看见妈妈把水龙头开得很小让水慢慢地滴在桶里,使水表不转,节省自家的水费;而在公园洗手时,妈妈却要她把水龙头开大,理由是公园用的是公家的水,不用掏自家的钱。这件事使她的心灵受到冲击。事后,她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用真切的语言,写出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表达了真情实感。
(三)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错综复杂的,但又是色彩斑斓的。在街上、路上、车上的所见所闻,外出探亲访友,参观访问,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区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农村变化,都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要学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各个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生活,扩大写作视野。如:我班的张婉倩同学,她曾在一则日记中这样写:“今天早上,我去上学,在路上,看见一个外地人在早餐车上买了一包豆浆和一个面包,可能是急着要上班吧,只吃了一半就扔在路边的垃圾堆里。我想:这多么浪费粮食呀!也很浪费钱。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更何况他们挣钱那么辛苦。”虽然语言不多,也没多优美,但是那么的真实,让人感觉得到,触摸得到,就因为她平时勤观察、勤记录,才能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感受。
(四)自然景观
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秀丽风光是孩子们美丽童年的一幅风景画,也是小作者们的一片沃土。屋前的大榕树,山坡上的龙眼林,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这些都是最熟悉的景物。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界中的景物,并认真记载。譬如:五月份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有一天早上雾很浓。我早上到学校不急着上课,先组织学生站在走廊上观察雾中的景物与晴天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雾中的远景近景都与平时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然后回到教室,让学生马上动笔把所看到的写下来,边看边写,同时不断有新的发现。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的好习惯。
谁也不会否认,一个人有了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了一颗乐于思考的心灵,有了一双勤于记录的巧手,只要留心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大事小事,留意身边的自然景观 ,并把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有意识有选择地记录下来,不让他们轻易溜走,天长日久便能为习作积累下丰富的材料,到习作时,便可根据题目要求,像一位辛勤的淘金者,在记忆的宝库里多如沙粒的材料中,筛选出能发出耀眼光芒的金子。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