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5 14: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历了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后,当前,IT规划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从技术规划向业务规划转变。唯有从业务发展战略出发,在明晰业务变化方向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IT规划才能发挥出内在的价值。
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带动了IT规划的兴起,但是对于到底什么是IT规划、要不要做IT规划,很多人仍然有不同的理解。与企业人员交流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有趣的抱怨: 他们做的那个IT规划根本就看不懂、没法用,只好先放着再说; 领导不理解IT规划,我们IT部门倒是想做这个东西,但是也没办法啊; 到底要不要做IT规划我也搞不清楚,因为软件公司的人说那玩意没多大价值,咨询公司的人又说IT规划必不可少。
那么,到底什么是IT规划?要不要做IT规划?上面的这些抱怨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什么是IT规划
到底什么是IT规划?IT规划需要做些什么?企业内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而在企业外部,软硬件厂商、咨询公司等人士也会有不同的说法。
1.企业外部的定义
通俗派的说法:
“IT规划(ITplanning)”是“信息化规划”的简称,是指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评估企业IT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认识,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技术派的说法:
IT规划很简单,就是要建立先进的、企业级的IT架构,选择一系列先进的软件来实现规划的IT架构。
软件公司的说法:
以前都没有IT规划,我们的软件都很先进,很多企业都在使用我们的软件,已经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即便没有IT规划,这种软件也完全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2.企业内部的定义
领导的说法:
IT规划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个规划能够支持我们业务的发展,能够得到落地执行。
业务等应用部门的说法:
IT规划是IT部门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IT规划应该是IT部门考虑怎样为我们建立一套信息系统,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最好还能够帮我们降低运营成本。
IT部门的说法:
IT规划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我们现在整天都被那些业务、财务、行政等应用部门吆喝来、使唤去,忙得不可开交。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没有底,我们得规划出一个信息化建设的计划,然后到领导那儿申请预算,才能把那些服务器、路由器以及软件系统买回来。
如果我们再找财务部、行政管理部门的人来说说他们对IT规划的理解,还可以得到其他各式各样的说法。总结一下就能发现,可以把这些说法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解读IT规划: 设计一个架构,选择软件与硬件; 另外一类是从应用和业务的角度来解读IT规划: IT规划到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IT规划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能够得到实施,最终能够支持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当然,关注技术的也会或多或少地关注业务和应用; 同样,关注业务的也会关注一些技术问题。
再次回到本文开头的抱怨: “他们做的那个IT规划根本就看不懂,没法用,只好先放着再说。”这句话其实是某企业领导对他下属做的IT规划的评价。领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抱怨?原因在于领导与IT规划制定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本质上说,领导关注的是业务运作、管理执行,落到IT规划上就需要把IT的技术语言换成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的语言。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上看,IT规划只是管理信息化的十步闭环中的一个环节(如图1所示)。IT规划要想获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必须最终能够被落地执行,从业务出发是必然的选择。
为什么要做IT规划?
IT规划一定要做吗?目前对于这一问题,基本争议不大,大部分人还是认为IT规划有必要。因为企业在购买软、硬件时,在正式把钱花出去之前,总得论证、分析一番。而且,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很多企业的IT经理都或多或少地考虑了IT规划的工作。
IT规划到底是自己做?还是请外部的专业公司来做?这一问题就会引发不少的争议。几年前,很多企业在上财务管理软件时,都没有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来做IT规划,系统依然可以成功上线。这就让人觉得请咨询公司做IT规划没有多大必要。因为财务模块的通用性较强,具有高度的可复制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上线一个软件来代替手工记账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自然也确实不一定非得请咨询公司来做规划。
但是,往长远看,企业一旦开始信息化建设后,研发、生产、销售、行政等业务都会陆陆续续地提出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企业就得不断增加新系统,刚开始肯定没什么问题,后面就越来越难受了,光是那些系统间的接口问题就头痛得不得了,接踵而来的就是领导不满意、业务部门抱怨。
领导不满: “老是让我审批服务器购买、电脑购买、路由器购买……乱七八糟的每个月都有,又说不清楚; 花钱还不说,花了钱销售人员的抱怨反而多了,真不知道信息化建设何时是个头。”
业务部门抱怨: “工具好是好,就是太繁琐,还三天两头出问题,营销总监想看个业务数据硬是加班加点搞了大半天才弄出来。让人恼火的是居然从不同的地方得到了不一样的数据,谁都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IT人员抱怨: “销售人员一年换掉了三分之一,销售的组织架构一年至少调整两次,小的调整就无数了,我们光满足这些变化就忙得不可开交了。”
还有些企业的情况是: 做了IT规划,架构也很好,技术很先进,但是IT部门和业务部门仍然抱怨。
从上面这些抱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IT系统能否有效解决问题; 从IT规划的过程来看,关键要看它是否实现了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IT规划的方案能否落地。
IT规划怎样向业务规划转变
显然,IT规划最终能否落地最为重要。那么,IT规划到底怎样才能实现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IT规划价值的转变: IT规划的价值体现在信息化建设中
IT规划本身是没有价值的,IT规划的价值体现在后面的信息化建设当中; 信息化建设得到的信息系统本身也是不能创造价值的,ERP要是能够创造价值,那大家买套ERP系统回家当印钞机好了。信息系统的价值一定是通过业务运作来体现的,业务创造、实现了价值,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价值,这时候IT规划才会体现最终的价值。
换句话说,IT规划的价值只能通过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支持才能体现出来,因此IT规划围绕的核心就是“IT建设如何响应业务需求,如何提升业务运作管理能力”。IT规划的所有过程和产出都应当围绕业务来开展,IT规划的目标也来源于此。
2.IT规划目标的转变: 以服务业务为目标
在对IT规划的价值重新认识后会发现,IT规划的目标也需要转变。
IT规划能否实现向业务规划的转变,首先取决于企业最初对于IT规划的理解以及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企业对于这一点认识不足,对于咨询公司的做法也不是很理解,IT规划要么是没有什么明确的想法,要么就是弄了一堆目标。
在很多企业看来,IT规划的目标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和路径,也就是IT规划的蓝图。IT规划的蓝图仅仅是IT规划的结果之一,企业要这个蓝图干什么呢?答案是指导信息化建设。那么信息化建设又是为了什么?表面上看是为了上一堆系统,因此IT规划就是解决如何上一堆系统的问题,花多少钱,做哪些事。但是,从领导的角度、从业务需求的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当然不是为了上一堆系统。这些系统都必须支持业务的运作,必须支持企业的管理,要保证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会导致管理的混乱,或者能够降低一些运营成本。
IT规划必须把业务策略和业务流程跟IT策略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自始至终联系起来,从制定业务策略、建立或改良组织结构、建立或改良业务流程开始,制定能够更好地为企业业务策略和目标服务的IT规划目标。
3.IT规划流程的转变: IT的事后支持变成事先参与
企业的决策者在规划企业的发展时通常遵循下面的顺序: 首先,制定业务的远景目标和策略; 其次,根据现有的业务单位决定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 最后,在确定这些业务需求后,才轮到IT部门的工作,选择相应的IT技术根据业务需求实施或开发系统。
分析上面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个问题。
其一,企业在做业务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对其发展的支持,快速发展的IT技术无法在业务模式建立前期就对业务发挥作用; 同时,很少会有人衡量新技术的出现对竞争环境改变的影响,更不会有相应的措施。
其二,这种自顶向下的决策过程使得IT部门不得不扮演被动支持的角色,在后续IT规划阶段甚至实施阶段才介入,使IT部门无法完全发挥技术对业务的促进作用。企业里面经常容易看到的一个现象是IT追着业务跑,一旦IT部门感觉业务跑得太快,不自然地就会更多地从技术的角度去进行IT规划。从这个角度来看: IT规划很多时候被做成一个技术规划,责任不仅仅在IT部门的身上,公司的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应反思一下。
其三,IT系统的实施过程可能周期较长,而业务需求经常变化,如果IT部门和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沟通,新系统交付给业务部门使用时很可能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业务需要了。
所以,IT规划的流程必须改变,IT部门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转变中,自始至终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只有在进行业务规划的同时让IT部门参与进来,让IT规划成为业务规划的一部分,使IT 能够尽可能预先认识到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的转变,保证IT系统能满足动态变化的业务需求,最终才能实现IT规划从技术规划向业务规划的转变。
IT规划实现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的转变,IT规划围绕业务来开展,并不是说企业业务运作是没有问题的,更加不是说做IT规划时一定要完全按照现有的业务运作来展开。从企业的业务战略是否明确、业务流程是否有效和完备可以看出业务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业务规划并不是说要对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要修订业务发展战略,而是对业务的运作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
所以,IT规划需要从企业的业务战略出发,明确业务变化的方向,制定相应的IT策略。同时,很多企业在做IT规划之前或者制定了IT规划后要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会选择做一个流程梳理和流程优化的项目。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明确业务运作与企业管理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为后面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大型软件的实施做好准备。
综合分析,我们得到IT规划从技术规划到业务规划转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篇2
(一)科学编制规划,引导宜居城乡建设。继续修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年内完成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力求做到所有交通干道、江海岸线、城镇街区和居住区都有规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完成70%村庄规划。
(二)提升住房品质,改善人居条件。一是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年内建成50套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力争到年全部解决登记在册的保障对象住房问题。适度开发中、高档商品住房,逐步形成廉租住房、普通商品住房、高档商品住房协调发展、互为补充、供求平衡的住房供给体系。二是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农村贫困户建房,加快农村安居工程步伐。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四通五改”,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整治环境“脏乱差”,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建设环境整洁、优美、舒适的宜居村庄。
(三)完善公共设施,提供生活便利。一是加快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建设。抓紧改造线,畅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快线和线建设。积极配合做好铁路段工程建设,筹建火车站进站二级公路。建设等三个110千伏变电站,完成电站增容改造。今年完成城防工程建设任务;改造建设“三闸三桥”(水闸、黄水闸、水闸,桥、桥、桥)。二是发展社会事业和加快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建设档案馆、博物馆、体育馆、青少年宫以及农家书屋。建设市职业高级中学,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水平。力促第一城四星级宾馆、四星级金牛酒店加快建设。发展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区主干路网。加快规划建设市区环市大道,拓宽城市“骨架”。抓紧完成打通市区6条道路建设工程;疏通城建小学到人民东路路段,打通沿塘路至新华路路段。
(四)优化公共空间,创建宜人环境。一是建设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创建省卫生城市,巩固林业生态市,推进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活动。以河、海生态保护建设为核心,将海岸、河岸、水体、城区、工业园、公路干线作为生态安全建设的主体,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区。加强工业“三废”治理,推进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加强饮用水源地监测和保护,整治江河沿岸环境,保障群众饮用水源安全。二是建设绿色优美的生活环境。抓好城区绿化、美化,建设生态休闲公园,建设15个小公园、小广场。建设江心岛生态休闲公园,营造城市“绿肺”。抓好隔河整治,建设隔河两岸景观带。配套完成辐射周边镇、村的垃圾收运中转系统。建设一批公厕和垃圾收运、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力争在年底建成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篇3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生态化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建设和生态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生态规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更多是关注城市整体的建设条件和区域间的空间配置,是一个空间资源分配和管理的过程,极少考虑环境问题,因此导致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出现了相背离的情况,城市的建设难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生态环境的恢复又会对城市建设产生一定的阻碍。如何才能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巧妙融合呢?如何才能有效提高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水平和质量呢?
1 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整体方向和发展趋势。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有长久的发展历史,理论建构趋于丰富,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城市规划理论,不仅包括有关城市建设的构想,还包括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规划细节,在城市规划理论建构中,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城市的建设未来,并对城市今后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说明。现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建构,是符合现代大众的心理诉求,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仅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旨在促进现代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和谐统一。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必须要与生态规划的理念和运用协调统一,形成统一的发展方向,摆脱传统意义上城市规划高于一切的理念和想法,促进传统城市规划的转型,推动现代城市规划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增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吻合度,并相应地找到二者的区别加以区分,解除误解和分歧,强调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必要性和必然价值。总之,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不仅是传统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更是现代城市发展条件下生态理论的发展要求。总之,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必然的。
2 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社会对城市建设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重要理论不仅能够进一步地指导城市建设和规划,而且还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城市价值观的具化,能够直白地体现出城市规划的生态理念和生态价值,并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手段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够提高对城市生态服务系统的重视与关注,提高生态规划的倡导性和号召力,积极改变社会大众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强化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与此同时,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问题,要想促进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就需要充分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积极为城市规划出谋划策,并有效结合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建设的方向,注意整个社会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提高城市生态规划的综合性和交流性,动态渐进地推动整个城市生态化的进程。总之,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必须的。
3 从生态价值取向的角度谈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合,是生态价值取向的必然趋势和方针策略。生态价值取向,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普及地越来越广泛,基于生态价值取向的生态规划,带有明显的价值观的思想印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整体走势和发展要求。生态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生态价值取向为依托,坚持生态规划的理念和措施,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态发展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城市建设的整体走向。如果没有生态规划,城市规划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要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进行强度融合,形成系统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规划的齐头并进,以生态规划的理念提高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以城市规划的思路提高生态规划的有效性,弥补传统城市规划的不足和缺陷,强化城市规划的价值取向,推动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生态价值取向去衡量现代城市规划,就是要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融入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理念,以生态规划为城市规划的关键内容,构建成绿色化、天然化、生态化的城市规划蓝图,提高城市规划的规范性和时代感,满足时展的环境要求和社会大众的心理诉求。总之,从生态价值取向的角度看,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是注定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城市化的进程,重视城市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和必然趋势。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提高生态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我国今后要走的必然道路。因此,将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巧妙融合是当今社会的必经之路,只有将二者进行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生态化,才能满足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发展需求,才能够进一步改善环境恶化的现状,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生产能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莉.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J].赤子(上中旬),2014(10).
篇4
英文名称:City Planning Review
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329
国内刊号:11-2378/TU
邮发代号:82-72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77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城市规划》(月刊)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城市规划学术期刊。本刊宗旨:关注城市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经验交流和理论支持。主要栏目:海外快递:著名海外华人等专为本刊撰写的文章;规划管理:交流城市规划管理经验的园地;规划信息:权威的规划动态报道;规划黄页:专门介绍境外规划设计公司与规划师;编者絮语:编者的小文章;热点追踪:及时报道规划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刊特稿:专门刊载学术权威人士及高层领导有关城市规划的文章;规划实例:各类优秀规划设计实例,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最佳助手;规划研究: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栏目,涉及城市规划学科不同领域,尤其欢迎各类基金研究项目的成果。
篇5
现状概况
村庄现状的最大特点是地处山区,有山坡有谷地,村内地势凹凸起伏,地势最高点到村庄道路落差达40m,村内建筑分布零散,占地多,基础设施差。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村内用地极为不合理,废弃的房屋和闲置地多处,院落用地偏大,长桥店有一户农宅占地高达1100m2,多数农宅占地面积达300m2之多,远超出河北省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233m2的规定[3]。土地浪费现象严重,村庄人均用地面积高达425m2/人。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在满足村民的正常生活劳作需要的前提下,住宅的占地面积都设计在200m2以下,建筑面积均在250m2以下[4]。山地绿化体系良好,紧靠山海关林场,村域内有大片的樱桃树园,且在村东西各有一处常年不枯的水塘,水面面积约3400m2。所选的村址虽然地形复杂,但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将使其成为一处山水新农村住宅社区。无论对于山海关区的贡献还是本村自身的价值,都具有极其优越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图1,2)。
设计理念
在经济适用、安全美观、贴近农民生活需要、符合农村实际的原则下[5],在充分考虑北五村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和新标准的基础上,吸取山海关传统民居的合理成分和特征,提出望峪村新民居设计方案。设计结合望峪村地域特点,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以保护原生态的风貌为主,力图以新时代的规划理念进行人性化设计,注重提供不同标高、不同层次的组团居住空间,创造具有一流水准与良好生态环境的居住氛围。并始终以创造现代化、生态化和园林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为目标,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将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建筑造型提取山海关传统居民典型的建筑符号,如硬山顶、板瓦、镂空窗、影壁等构成元素,经过抽象简化,恰当地运用于造型中,色彩采用灰色为主格调,适当以砖石点缀,符合传统的文脉意象。
总体布局
本规划用地主要分为住宅部分与公建景观部分,要求一次设计分开管理。两块用地要求有各自独立的交通体系和统一的造型风格。为便于以后各自独立管理,要求住宅区与公建景观区有清晰明确的分界线。公建景观区为本村的配套设施,既为本村服务,也对外开放,吸引游客。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和已有景观,将公建景观区都布置在村东、西的水塘通廊的谷底内,住宅区按照户型的不同分布在通廊南北两侧的山坡上,这样设计一是保证了公建设施的合理服务范围,二是景观视觉通廊不会被地形和建筑阻挡,三是充分利用了地势为景观跌水创造了足够的落差,四是避免了村中主要交通道路穿过住宅区影响村民正常生活(图3)。
交通组织设计
由于山地住宅用地形态复杂,一般占地面积较大,自成体系,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区内道路的使用效率是构成小区优雅环境的前提条件。道路流线尽量结合地形、地势和等高线的变化,因势利导,做到流线简洁,减少道路坡度变化和施工土方量,还要结合各类管道的敷设进行设计。做到既适应用地地形因素,又保证空间在视觉上不断变化,简单明了。交通道路的布置要以方便小区内居民出入、迁居为目的,满足消防、救护等需要,并以减少对住户的干扰为原则。望峪村的规划要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因此有车行路和步行路两套交通系统。车行路系统分为主路、次路、支路和宅前小路四个等级,其中作为村庄主要交通干道的主路路面宽度6m,连接村庄各住宅间的次路、支路路面宽度4m,宅前小路路面宽度控制在2.5m。步行路系统路面宽度设计为1.5m,各个住宅团内的步行路又各成体系,村庄内部各个住宅团也由步行路联系在一起,并且步行路与村中的广场、绿地以及上山的游路连成一体,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步行路系统。
山地住宅的建筑单体设计
山地住宅的建筑设计要通过对场地内山形地貌的理解,寻找出最有效的构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线随山体布局,形成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据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台基面积建造不同类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顺应山势,与坡地交错,这样一方面丰富了住宅的场所,同时也避免了对自然山体的破坏。“看与被看”是山地住宅设计的重要出发点。“看”,即住宅本身的视野,而坡地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看台,因此需要巧妙地安排各栋建筑的位置。“被看”则是建筑本身的形象,山地将建筑群的轮廓完全暴露出来,创造美仑美奂、鳞次栉比的体形与空间[6](图4)。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满足居住功能多元化。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需要有超前性和弹性,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
多层住宅:本规划设计有4栋多层住宅,层数为3层,一梯两户,户型进深为12.9m,面积为84.32m2。住宅底层设1层店铺。在户型设计中合理组织空间,争取最大日照,客厅及主卧朝南,厨房及卫生间均自然采光通风,每户设有南向阳台(图5)。
低层住宅:本工程设计287户低层住宅,面积250~300m2。依据不同的户型设计,采用联排、双拼、独栋三种方式布置,每户均设有私家院落及车库,客厅及主要卧室朝南设置,厨房及卫生间布局合理,且均有自然采光及通风(图6)。建筑造型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通过材质及色彩的构成,运用山海关当地传统建筑符号,形成轻松明快而又独具文化魅力的建筑风格;底部墙裙采用毛石饰面,增强建筑物的田园情调,又能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在屋顶、阳台、凸窗及雨蓬等细节处理上采用现代设计手法,使建筑显现出较浓的现代气息,达到现代与传统的完美结合。在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户型,依山而建,最大幅度减少对山地的开挖改造,在保证立体层次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意趣盎然的同时,保护了现有环境。
节能环保技术的运用
1)保温隔热墙体及楼地面、坡屋顶采用保温技术,增加屋顶的密封性,同时加设保温层、铝合金中空或双层玻璃门窗、太阳能热水系统,并应用沼气等科技措施,使望峪村在节能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
篇6
一般的工作计划,大都以年为计,规划的时间界限一般在5一10年,因为时间跨度大,因此规划的目标任务、措施要求等比一般计划概括性要强,不可能像计划那样具体。规划提出的措施也比较原则。
规划安排的任务和措施都在5年以上,因此必须提高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和决策的质量,并在科学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的具体内容。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目光,没有深谋远虑、洞察未来的能力,规划的内容就会脱离实际,就会与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距离,这样的规划就失去了指导工作的价值。
规划是一种纲领性的文件,提出的目标时间长而且包含范围广,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年度计划和专项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规划的标题包括规划制作单位、规划内容、规划时限和文种组成,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因此要求目录、大标题、小标题必须突出鲜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理论;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化
1.国内有关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关系的理论回顾
任何一种新理论的出现,似乎总是建立在对现有理论批判的基础之上生态规划理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否定与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与发展起来的这可以从我国很多规划学者和生态学者在构建其生态规划理论的过程中往往首先要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加以批判,然后用新的生态规划理论与之对比看得出。
城市规划学者黄光宇在阐述其“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时,从多方面对传统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进行了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方法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方法总结反思的基础上,以生态价值观为出发点,综合发展而来的新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
景观规划学者俞孔坚用“反规划”一词表达其景观规划途径,并指出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而言“反规划”具有四个方面的含义:①通过反思城市状态表达了对传统城市规划结果的不满;②通过反思理性建设规划的谬误表达对传统城市规划“科学性”的质疑;③通过逆向的规划程序表达对传统规划的理性基础和价值观的反叛;④通过“负”的规划成果区别于传统城市规划的内容。
2.从城市规划理论建构的角度谈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作为一项社会实践,城市规划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理论的建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仍处在青年期。学术界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还很难形成一致的意见。甚至连规划的正当性和科学性也经常受到种种质疑。张庭伟曾经把城市规划理论分为“关于城市的理论”和“关于规划的理论”两部分,也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规划中的理论”与“程序的理论”,这为搭建规划理论的框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但是,仅仅将城市规划理论划分为两部分,仍然不足以把城市规划理论独立出来。因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等等,也都是关于城市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显然不应该属于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如果人们退而求其次,仅仅把“关于规划的理论”定义为城市规划理论的范畴,那么像“田园城市”、“光明城市”、“广亩城”等等关于城市的构想似乎就不应该属于规划理论的范畴,而事实并非如此,上述这些城市思想恰恰是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经典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理论除了横向的分类(横坐标)之外,还必须增加一个纵向的分层(纵坐标),这个纵坐标就是规划的价值观。因为,正如凯文·林奇所说:人类聚落的形态无论多么复杂、不明确或无效,都是人的动机所造成的。这些动机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条线索,它可以帮助人们找出环境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有了这样一条线索,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利于城市规划理论的建构:
2.1 有利于把城市规划理论与一般的城市理论如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姑且统称为城市学)区别开来。首先,规划是带有价值取向的社会实践,城市规划理论中,无论是关于城市的构想还是关于程序的理论,都具有明显的价值观的痕迹。而城市学则是针对城市展开的客观的探索,它是对城市现状和未来的描述和预测,回答城市是如何,将来会如何等问题。城市规划虽然要借鉴和参考城市科学对城市研究的成果,但决不会简单地依从这些成果,否则城市规划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规划不是科学.至少不完全是.因为科学的根本要求就是其客观性。
2.2 有利于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对不同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分类.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理论谱系。
2.3 如此一来,价值观便成了研究城市规划规划理论的核心线索,而价值观又是受人类整体世界观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追索人类世界观的发展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变迁,进而理解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可以通过对人类未来价值观的展望探索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城市规划理论纳人整体的哲学体系之中。
3.城市规划生态化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规划的启示
对于城市规划而言,随着新的利益主体的加人,规划的目标体系就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设置也需要加以调整。城市除了具有传统的生产、生活、管理、防御等功能之外,还要增加生态服务功能。所谓生态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物种支持和实现人类生命活动的条件和过程”。所谓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乃是指城市服务于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的功能,它是城市价值观生态化的具体体现。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一样需要空间载体和专有设施,这样的设施称为生态基础设施。随着对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势必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一样成为城市结构的重要组织要素。传统的城市规划虽然也重视城市的绿地系统,但这个城市绿地系统,无论其规模还是结构都是以人的需要为中心而设置的,是区别于生态基础设施以满足各种生命和非生命过程为核心的。
对于城市生态规划而言,与城市规划的融合意味着城市生态规划不能够仅仅变成城市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城市生态规划也不应该只是一个生态专家的专业领域,它必须是倡导性的、代言性的、联络性的规划,规划的成果也不仅仅是技术性的,理想的,而是一个各方利益妥协的政策性、法规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仇保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虽然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是到2020年,但“规划赶不上变化”,针对当前首都地区出现的新变化、新状况、新需求、新问题,原版城市“总规”已显露出诸多不合时宜。对其进行调整和增补,渐成京城政商学界共识。
1月12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独家披露了内部正在研讨的城市“总规”修改框架性构想。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强调,此次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而非对原有规划的全盘否定和推倒重来。
据参与北京“总规”修改前期研究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修改细节仍在内部讨论中。如果进展顺利,有可能在2014年年中形成规划草案上报。
会诊“大城市病”
按官方总结,现行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10年来,北京以建设“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目标,在筹办举办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的带动下,首都职能不断强化,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构建现代化国际城市基本构架的阶段性目标。
然而,在快速发展中,北京也凸显出超大城市常见的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人口增长过快。现行总规提出的一个关键目标,城市总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1800万人,但该目标提前10年就已被突破——截至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
人口的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关专家指出,水资源紧缺将成为制约北京长期发展的重大瓶颈。
北京市还面临的两项棘手难题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
2013年9月,在参加清华大学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三期报告”研讨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表示,北京市“对低端产业很头疼”。它占用了北京大量的建设用地,但创造的生产总值却非常低,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违法建设。陈刚表示,“这件事情一定要抓起来”。
此外,交通、住房、公共服务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矛盾凸显,也成为影响首都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突出环节。虽然北京已经意识到,解决这些“大城市病”,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必须在更大的空间范畴,即“跨区域合作”上求解,但现行总规在这方面却缺乏足够引导,用北京市规划部门的评估意见说,“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
基于对现行总规的上述评估意见,规划部门得出结论: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规划的整体性与实施的分散性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和完善”。
现在看来,北京市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政治环境已经成熟。2013年12月12?1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特大型城市发展布局给出两条指导原则:一是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二是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划定开发边界。
这成为北京市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之一。黄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总规修改的主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时期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并为统筹解决目前发展面临的“大城市病”做好基础性工作。
黄艳表示,此次总规修改将有的放矢,即“抓住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将以问题导向为方法,“希望能改革规划的编制方法”,也就是“将过去单纯的蓝图式和目标式的总体规划,转变为强调制定公共政策、强调制定实施规划的约束条件”。
北京规委的回复:修规新五条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回复中,首度披露了北京市下一步城市规划修订工作的战略方向,包括五项内容—
一是明确和强化新时期首都功能职责的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宜居城市建设;
二是提出在规划实施中,如何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控人口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降低新征占土地规模、减少工业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等目标的管控政策、路径和条件;
三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首先做到“两规合一”,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完全统一。黄艳认为,城乡土地空间的管理要在一张图、一种条件下,才能真正遏制城市“摊大饼”式的发展。下一步将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生态红线,控制建设空间,扩大绿色空间,推动城乡建设集中紧凑发展;
四是改革城乡规划编制的方法和实施管理的方式,从扩张性规划转变为约束性规划,从目标式规划延伸为政策式规划,发挥城乡规划龙头作用,引领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并将积极推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实现城和乡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五是统筹京津冀城际间交通、能源、水资源、产业、生态的布局,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在研究城市规划的专家看来,上述总规修改指导意见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是后两条。即强调对规划编制和实施方法进行改革,以及在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北京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
实际上,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在1999年就首次提出“大北京”的规划概念。此外,他一直呼吁对“规划被部门化”的现状进行改革。
聚焦“城乡”和“生态”
十报告中提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为城乡规划建设转型指明了新方向。
据此,北京市城市规划修订将“建立城乡统筹规划实施机制”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空间管制”作为工作重点。
具体而言,在城乡统筹方面有两件大事:一是划定城乡统筹的规划实施单元,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机制;二是重点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的规划原则和实施策略,引导集体土地的合理流转和统筹、高效、集约利用。
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方面,有三项主要内容: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涵养、风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要素,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是通过“绿环、绿楔、河流”等绿色生态体系将平原区划分成多个建设组团,限定城市增长边界,制定管控措施和机制,引导城乡建设集中紧凑发展,防止摊大饼;三是完善生态红线内的财政转移支付等相关政策。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上述两项规划修订重点,均针对当前城市发展突出问题。
北京市集体建设用地规划近于失控、城乡接合部矛盾突出的问题,已成规划部门的心头之患。北京市规划部门有关人士此前曾指出,北京市70%的外来人口,约有将近500万人住在城乡接合部“摊大饼”的地方。这些地方目前还没有被规划真正管理起来。北京市每年通过规划部门放出的用地约30平方公里,但每年为农村不合法占掉的土地却达80平方公里。农村的人口才100多万,但农村的建设用地却跟城市的建设用地一样多。
因而,规划部门担心,如果没有总量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一旦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将面临严峻挑战。
生态文明建设,无疑是履行首都职能的重中之重。2013年9月,国务院领导专程到北京调研,对生态治理强调的力度非常大,提出了一系列硬性指标,尤其要求重点治理北京的燃煤、机动车尾气污染。
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曾表示,未来在首都生态治理方面,除了行政措施外,法律和经济措施、社会监督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措施都将跟上步伐。
跨行政区划协同布局
目前已从“学术共识”逐步转变为“社会共识”、“决策共识”的是,北京要化解自身出现的大城市病,单靠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需要着眼于京津冀一体化,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跨区域合作。比如大气污染防治,必须由京津冀协同周边省市,共同合力,才能拿出有效措施。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京津冀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曾建议,京津冀要实现协同发展,不但要各自做好各自的城市规划,还应携起手来共同做一个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不能用行政区划来分割。北京自身规划好自己的‘布点’,河北、天津也要明确一些点的发展定位。”董祚继建议,统一规划好定位后,再推动产业转移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向相应的“点”分类转移。
在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回复中,对于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提出了四项构想—
一是以交通设施为先导,促进功能、产业、人口和用地向位于交通走廊上的城镇集中;
二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强京津冀区域北部地区水资源涵养、风沙治理、防护林建设以及南部城镇组团间重要生态廊道的保护建设;
三是促进区域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的对接,共建产业功能区和区域新城,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推动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公共服务水平。
在黄艳看来,区域统筹需要规划先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交通引导和生态规划,促成京津冀城市群向协同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方向发展。
有迹象表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订还将面临一些需要跨越的难题。早在2011年,北京市规划部门就曾传出“将于2013年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但随后又进行了辟谣。显然,“规划重修”是一个敏感话题。
篇9
我介入此项工作时,正好芜湖县城―――湾址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毕,进入评审阶段,县政府出面从省、市两级请来了10多位城市规划及水利、交通等方面专家,各位专家在评审会上基本上说的都是肯定的语言,有的其后略带几条小的修改建议。但是,没过几个月,我就发现这个县城的总体规划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较大冲突。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发展,大大突破了原有规划的框架。芜湖机械工业园在县城的总体规划中原计划5年发展占地2.5平方公里。但是,2002年在省、市招商引资下达的任务指标指导下,招商形势喜人,江浙的厂商踊跃来投资,一年下来,工业园区就达到了4平方公里。工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集聚相应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高要求。原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分区已经不适应现实发展的要求。原县城总体规划全部安排在芜宣高速公路一侧布局,但工业的发展已经迫使县城跨越高速公路,向东发展。出于无奈,我们只能等待在县城总体规划作出“重大修改”中去补救了。
除县城规划尴尬外,县内多数建制镇的规划与实施的矛盾与冲突时常发生。芜湖县两个重要的建制镇:一个为清水镇,另一个火龙岗镇,都靠近芜湖市。这两个建制镇的整体规划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就显得严重脱离经济建设的实际。2002年和2003年间,芜湖县境内新修高速路较多,原来被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被调整得面目全非。新修的沿江高速、芜宣高速等国道把清水镇、火龙岗镇的原有规划格局完全打破,要求功能分区必须作出重新安排。另外,各个城镇的违章建筑屡见不鲜,层出不穷,规划控制和执行作用变得尤为突出。为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成立了一个城镇用地规划管理委员会,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县长和我任副主任,县里四大领导班子都有成员参加了这个委员会,重点加强对全县城镇规划和用地的管理。这个委员会几乎每个月都开几次会议,对全县各个城镇的规划和用地情况通报和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将全县各个城镇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进行了重新研究。对严重的违章建筑布置各个乡镇组织拆除。这个临时性组织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全县城镇规划和用地中出现的问题,但缓解了城镇规划与现实发展的矛盾与冲突。
挂职两年结束后,对于我国现阶段城镇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问题,我产生了几点感触和思考:其一,城镇规划在新时期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要把城镇建设好,管理好,首先必须规划好。要想规划好,必须对本城镇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其二,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在加速发展。既然,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那么它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工业化加速、人口集聚加速的客观要求。科学地预测是编制城镇规划的关键点。如果规划不具有科学性和超前性,有可能出现刚编制好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就与实际相脱节,就可能出现城镇的建筑“建了拆,拆了建”的怪圈,造成物质财富的巨大浪费。
其三,我国大中城市的总体规划需要把周边农村包括进去,城乡需要一体化规划,要尽可能避免大中城市规划与周边小城镇规划的冲突,需要城乡统筹考虑交通、水利、绿化、垃圾处理等诸多问题。
篇10
中产收入的家庭,在当今社会反而是一个尴尬和困惑的团体。面临着子女教育、养老和理财投资的各种疑问。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或许能帮您减少后顾之忧。
养老及子女教育的规划
45岁的马女士在某金融企业做业务经理,与她同龄的先生在地产行业任高级经理。马女士一家在京有2套房产(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家庭月收入3万元,年收入36万元,年支出10万左右。家庭现在的资产配置比较单一,存款70万元;基金80万元,股票180万元;夫妇有五险一金,无商业保险。马女士18岁的儿子现在读大一,打算去美国读研究生,马女士也不想让孩子太辛苦,打算为儿子准备70万人民币作为留学资金。此外,中远期理财目标还有儿子结婚、夫妻养老,马女士如何进行家庭资产配置比较好呢?
光禹理财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黄禹分析了马女士的财务和家庭状况,为她量身打造了一套方案。马女士已经成家立业,而且积累了一定的资产,收入也不错,属于典型的中产家庭,在家庭理财上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可以说攻守兼备,但是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比如70万的银行存款,放在银行里是贬值的,并且缺乏必要的商业保险做补充,还应提早为出国留学做好规划。
出国留学的理财建议:留学国外确实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需要提前把3年的资金全部存入银行户头作为存款证明,这笔资金应至少提前6个月以上存入,可以通过开办有出国留学业务的银行办理带有MASTER或者VISA标识的银行卡,否则别的标识的银行卡在国外可能无法支取。马女士的70万存款作为出国费用的储备的同时,在出国之前还有其它的准备也是需要一些花费,如果对出国业务不是很了解的话,可以委托中介公司代为办理,费用大约为1.8万人民币,包含通知书以及出境保险等。在国外不需要带很多的现金,随处都可以刷卡,但是,国外的医疗费用很高,儿子到了美国后可以办理医疗保险。
商业保险的配置:马女士夫妇都有不错的社会保险,但缺乏意外保险的保障,同时,社会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比较有限,因此,建议夫妻双方都要进行重大疾病保险的补充,同时可以做一些养老保险的规划,多渠道组合优化养老金,这一块的支出以不超过年总资产的20%为宜。
养老金及婚嫁金:目前中国大陆退休年龄分别是女性55岁、男性60岁,夫妻双方平均还有12年的工作时间,而到退休年龄之日可能刚好是儿子结婚之时,假定维持收入不变,马女士家庭还可以产生420万左右的结余,加上房产的变现,以及股票基金的,按照现在中国大陆的平均寿命,通过以上理财规划完全可以实现一个安逸而富足的晚年。
流动应急资金建议:一般来说,保留6个月的生活开支总额,银行存款或现金作为应急资金就可以了。
中产家庭投资理财五张金牌
关于中产阶层具体该选择哪些投资理财产品,深入到各大银行,听取理财规划师的建议,发现中产阶层投理财有五张金牌可供选择。
债券型产品
通常认为风险较小是债券型产品的显著特点,在五类金牌选择中可谓最为稳妥地一张牌。但投资者身份是中产家庭的时候,规划师们一般不会对该类产品作重点推荐。规划师认为,收益过低是债券类产品难以满足中产人士对投资收益需求的主要原因,据了解一般银行债券类产品收益只比一年期定期储蓄利息收益高0.5%左右。
银行打新股产品
目前银行纷纷推出得打新股理财产品目前投资这种产品可以获得10%的年化收益率,这张金牌也值得中产人士考虑。新股一年内发行数目、中签率(成功认购的机率)、上市首日的收益率等,而在银行打新股的好处在于一个大数原理,即投资者投资1万元在认购新股上,这笔钱通过投资人自己在市面上认购和通过银行认购效果有很大不同。也可以说近乎一种杠杆效应,投资者这1万元如果能够搭上银行10个亿认购额度的顺风车,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并且如果未获成功认购款项是可以退回的,也就是说该产品本质上是保本的。
股票型基金
此外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般分为偏股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理财师以嘉实债券基金为例,介绍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一般可以达到10%―20%。前述理财师建议,中产家庭可适当延长投资期限。那么,在三种银行基金中,适合做长期投资的偏股型基金则更加适合有钱没闲的中产家庭。理财师举例说,如果以5―10年为一个投资期,偏股型基金就好比一个股票池,任凭股市如何风云变化,长期来看都能保证投资者有较为稳定的收益,这无形中规避了直接投资个股带来的巨大风险。在美国,道琼斯70年来的偏股型基金池,收益都在13%以上。
集合型产品理财产品
集合型产品是理财规划师手中的又一张金牌,它能够带给中产家庭一种综合理财的乐趣。它集合债券、基金等产品都可以作为综合型产品的标的。因此,和单一投资产品相比,集合型产品在投资范围上给了投资者更多想象空间和获利空间。通过这样一种组合,把原本易于控制风险的产品集合起来,进一步分散风险,使投资者有望实现无风险套利。
保险产品
在很多理财规划师眼中,保险也是一种有效的投资产品。理财师就认为,保险对于中产家庭是一种细水长流型、性质较为温和的理财产品。中产家庭可以关注一些传统的功能型保险品种,比如寿险或健康类保险,在意外突发或重大疾病来临时,帮助家庭渡过难关,并且维持稳定的财务状况。
但调查发现,中产家庭在考虑购买一些投资类保险时应该格外慎重。在一个长期的投资期限内,这些保险的投资收益与打新股产品和稳健基金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理财师也认为,保险类产品的相对收益偏低,他建议作为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中产阶层投资者,可以积极尝试股票和基金型产品。
理性的资产配置
大部分理财规划师表示,上述几类产品可以让有钱没闲的中产家庭远离负利率,又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打理。但是,这五类理财产品相对都属于风险较小的,收益自然就也不会很高。他们建议,中产家庭要做到专业理财,还是应该尽量多地利用投资组合,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配置不同的理财产品。
- 上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 下一篇: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