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的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古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艺术作品,表现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还描写了风景和植物等,就如我们现在的写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杨万里;他们都是着名的大诗人,也是古代的艺术家。所以,古诗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
弦乐器是古人用来奏乐的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里,那些奏乐的宫女们面前摆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筝或箜篌,弹奏出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时而柔和,时而空灵。古筝和箜篌这两种乐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极品乐器,只有在宫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见。它们的乐声被世人称赞,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欣赏。所以,弦乐器是音乐中的一门艺术。
陶瓷,人们常说:景德镇陶瓷甲天下。没错,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煎烤,成型后,再上色,一个美丽复古的陶瓷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一些不显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丽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门艺术。
水墨画。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画家利用水墨画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都描画的淋漓尽致,不但是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连徐悲鸿的骏马,齐白石的龙虾,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物也令人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中国的水墨画是多么出名。所以,水墨画是美术中的一门艺术。
篇2
【关键词】咖啡 起源 现状 发展策略
一、咖啡的起源
关于咖啡的起源众说纷纭。目前,说法比较一致的是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咖法地区。并且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个牧羊少年卡尔迪一次赶羊经过一片树林时,他的山羊群啃食路边大型灌木丛上的红果子。山羊吃了红果子后表现的异常兴奋,到处奔跑跳跃。牧羊少年卡尔迪发现这种现象的时候觉得奇怪,于是摘下一些果实品尝。结果自己也变得精神抖擞,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后来,他试着采了这些红果回去熬,没想到居然是满屋飘香,喝下所熬成的汁液以后,更是大脑兴奋,神清气爽。咖啡(果可食用并能提神)就这样被人发现了,从此,这种红果实就被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料,并颇受好评。人们把这种果子就叫成当地的地名“咖啡”(Keffa),以后经过长期地传递和演变就成了今天的咖啡(coffee)[1]。
二、咖啡传入中国
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已成为西方精品文化的代名词和人们消费品味的象征。咖啡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有不同的说法。有专家做了详细的考评:从字面意思上看,《康熙字典》既无“咖”字,也无“啡”字,当然也没有“咖啡”一词,由此推测,清初时,国人还尚未接触到咖啡。在清末同治年间则有咖啡的出现。当时,在上海的美国传教会于此时出版了《造洋饭书》一书,该书是为了培训做洋饭的中国厨师。解决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吃喝问题而编写的。Coffee在此书中被音译成“磕肥”一词。书中具体讲述了咖啡的制作、烧煮等方法:“猛火烘磕肥,勤铲动,勿令其焦黑。烘好,乘热加奶油一点,装于有盖之瓶内盖好,要用时,现轧”。书中讲授了制作、烧煮咖啡的方法等。
三、咖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咖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人们关注咖啡之外的东西多于咖啡本身。许多人同意咖啡并非他们去咖啡店的主要目的,而只是人们去咖啡店的一个理由。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放松的氛围、调节压力的“驿站”、与朋友交流的空间,这是咖啡馆真正吸引顾客的精髓。大家要的不仅是喝一杯咖啡,而是渴望享受咖啡的时刻。换言之,在这个环境下,即使你喝的是一杯茶,你也同样能沉浸其中。
(二)咖啡的消费人群
中青年成主流消费群体。80后和90后是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追求品味和个性,对外国饮食文化的认知水平高、易接受,有利于促进中国咖啡市场的成熟。根据一份来自八个大城市的调查显示,咖啡作为一种嗜好品更易受到男性的青睐,男性消费者的人数远远超出了女性。
(三)缺少专业的咖啡师
据业内人士称,在国外,咖啡师制作的不仅是一杯咖啡,也是在创造一种咖啡文化。他们主要在各种咖啡馆、西餐厅、酒吧等从事咖啡制作工作。据了解,北京、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每年市场缺口在2万人左右。好的咖啡师一般有很多追随者,在一些咖啡厅,经常有客人就为了品尝某位咖啡师制作的咖啡慕名而来。但在中国,很多咖啡店缺少专业咖啡师,制作出来的咖啡不一定专业。
(四)咖啡馆存活周期短,经营难度大
目前,中国大概有十几万家咖啡馆,大致分为家庭式和商务型。很多咖啡馆存活周期短,如:厦门有2000多家的咖啡馆,每年开7家,就有另外6家倒闭;2010年兴起的创业咖啡,据统计,今50家创业咖啡馆中,盈利的不超过10%,做到盈亏平衡的约30%,60%处于现金亏损状态,在过去俩年,转型或倒闭的有四、五家。贝塔咖啡,每家店每年赔钱几万元。
四、发展策略以及相关建议
(一)适合的价位
在中国,由于高昂的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很多咖啡馆都存在咖啡价格很高的现象,尤其是商务型的咖啡馆。在中国咖啡的价格偏高,这使得人们对喝咖啡始终停留在小资阶段,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因为几次尝试而最终形成习惯性的消费。合理的价格应该依据当地的(具体到店面所在的城市)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店面租金,采购成本等相关系数来计算,像欧洲一样,定位出更容易让人接受的价格。
(二)有自己的核心文化
试问,我们卖的是咖啡还是咖啡文化?“咖啡、蛋糕盒面包”或许只是用来让人们定位时尚的道具,他们卖的只是和豆浆馒头差不多的饮料和点心。咖啡馆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这会为自己的咖啡馆增加顾客群,如武汉的参差咖啡,他们的每个店面,都有自己的主题。店面的装修成本不高,咖啡店的书籍成本占得比例大,这更能吸引顾客。
(三)中国本土化
目前中国的咖啡业还没有成为大众化的能普遍接受的文化,在中式餐厅,你通常点不到一杯咖啡,如果有,也基本上是速溶咖啡。咖啡属于舶来品,要在中国站稳脚跟,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添加中国的元素,抓住顾客的心。例如:星巴克在2004年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推出星巴克月饼;2007年推出十二生肖系列产品;2008年推出芒果鸡肉卷、豆腐蔬菜卷等;2010年推出9款茶饮品;2009年-2010年针对端午节推出“星冰粽”, 贴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点。
(四)证书的认证,是否持证上岗
咖啡师作为一种新职业,目前处于较空缺状态,大学或职业技术学院是否考虑可以增设咖啡师、烘焙类的专业;有很多的咖啡师培训机构,考证是否能够规范起来;以及是否提倡持证上岗的原则,为客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冲泡咖啡服务。
五、总结
当哪一天我们也能认真地像品茶一样,去掉所有美丽的包装后,在意开水冲泡后咖啡飘来的醉人香醇,是不是说明我们也真正开始喜欢上咖啡。
参考文献:
[1]张箭.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J].中国农史,2006(25):22-29
[2]白雪.中西文化比较之英美咖啡文化与茶文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
篇3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篇4
中国的传统文化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篇5
两派之间的斗争无非就是利益关系的冲突,这似乎有点无可厚非的味道,好像还可以理解与同情。可是细细看来,却总是让人有些别扭与难过。因为斗争往往是以“保守派”的胜利而告结束,这多少让人有些许的失落与悲凉。不过,由此可以想象,中国故代封建王朝的政治面貌是个什么样子。照此看来,八国联军的入侵也显得可以理解,甚至情有可原了。
也就从商鞅惨遭龟裂之刑说起,中国的“激进派”开始了漫漫无期的惨痛结局。这也就好像成为了一种惯例,如果遇不到英明的君主。那么,所谓的“激进派”也就只有做炮灰的份儿。当然,中国古代史上英明的皇帝有多少呢?大家可以屈指细数。“激进派”就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还谈何还手之力。你若是要改革,你若是要更新,那么,你就可以去阎罗王那儿报道了,或者流放你千里甚至上万里也不足为奇。总之,看你的本事有多大,看你自生自灭的能力有多强。
这种现象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里,以固有的“特色”性质相传。若是没有类似的炮灰、死刑、流放等事件的发生,整个社会现状还显得很不正常,这是什么样的逻辑与思维呢?今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两大派系的之间的斗争,胜负可能早就有人预料得到。这就好似是看一个知道结局的电影而已,没有的了悬念,没有了好奇,早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势力有着明显的差别。“激进派”往往是一群文人学士组建而成,它们相互慕于文采,交于口才,结于政见。最后形成所谓的派系(当然,这里我觉得“派系”这个词不是贬义性质的)。其结构明显有些松散,政敌当然可以分个突破,不费吹灰之力,流放、砍头当然就不可避免了。
而相反的“保守派”就显得组织严密多了,他们之间总是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例如:一个老头在朝中是大官,那么,他的门生、旧吏也就堂而皇之地遍布朝野。而这些门生旧吏和他的关系,就只是简单的师生关系吗?只是简单的上级与下属的关系吗?其实不然,他们早已不是一般的师生关系了,早已不是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了。
他们叫先生的很少,叫上司的也不多,怎么叫呢?就叫“干爹”或其他的“干”什么的吧!你看,这就显得亲热多了。从此,中国的“干”字就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性化色彩,中国的历史也就笼罩在一片“干”声中了。对于这个“干”字的来源,就失去了任何的考究意义。总之,人人都知道这个字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世世相传,而且人们给它冠以“文化”的修饰,这种神韵与风光可想而知,流传也就是应该的了。
这也难怪,也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人走到一起来,为着同一的利益目的而相互帮衬。你是愿意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你对我三拜九叩叫上了“干爹”,我不可能装着耳聋眼花吧!这也太不近人情了。那就应了吧!好的,既然应了,那么其他的事情,您老就看着办吧!这是何其的轻松,何其的顺理成章啊!
一个尝到了甜头,相继传开,观望者早已是摩拳擦掌,也赶快去拜个干爹吧!如此这般。一个黄土掩了半截的老头,“干儿子”向全国铺展开去,这是何等的壮观景象啊!此时才能有了那种叫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呼风唤雨的说法。趋之若鹜者源源不断,这也就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可能谁都叫“干爹”吧!这也太没有新意了,总得有人叫其他的吧,那就叫“干爷爷”仰或“干祖父”也不为过呀!叫一声“干”什么的就给你个官做做,这当然是件互利双赢的美事,谁不愿意呢!
其实,“干儿子”“干孙子”多了也未必是件好事,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嘛!这也难免这群“干”中有草包式的人物。只要是个明理的人就不难看出,这些老头的“干儿子”“干孙子”们大多都是脓包,拍马吹嘘的小嘴脸,难怪他们会把自己的王朝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叫了“干爹”得了官位,坐享其成也就算了,不学无术也还是就算了。可是,这些个“干儿子”“干孙子”们还装什么文人呢!好像都觉得冠以文人的称号后,就声名远扬了,就世代相传了,就永垂不朽了。殊不知如此越丑矣!一位“干儿子”在考试的时候就写了这样一首被称为“好文采”的诗:
太阳出来通红,
晒得石头好硬。
管它好是不好,
背上背个脸盆。
也就只有这样的“干儿子”才有这样的内涵,才能写出这样富有才华的诗。这又是什么样的经典与幽默呢?你不可能笑掉大牙,因为你只有哭笑不得。
这就是“文化”么?不是!那么为什么会传承至今呢!是经典么?是的,是经典,只有经典的东西才会世代相传啊!才会沿袭至今。
今天的人倒是不负老“干爹”瞩望,不但保留了老人的经典,还将其发扬光大了。因为这毕竟是“文化”嘛!毕竟是经典啊!谁都想来捞上一把。
有这样一则报道说:一单位为了响应上级的改革号召,决定精简机构,精简了两年多。最后呈上报告来说;“因工作需要,原来的部门不宜裁减,另增设“精简委员会办公室”一个。
这也是一个经典,现在的人们也真能创造经典,这是怎么回事啊!不用让人深思就明白,一定是那些新时期的“干爹”“干儿子”又在作祟。毕竟手掌手心都是肉嘛!裁掉谁于情于理也都说不过去,而且外面那群新来的“干儿子”和“干孙子”还没有个着落哩!还在那儿眼巴巴的等着嘞。算了,干脆不裁了,就多设个办公室让他们也进来吧!反正多一个也不多,少一个也是不少。当然,拜了干爹的就会“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拜的就暂且靠边儿站吧。
这还就是大点的单位而已,多方面的关系需要严密的权衡,说其来难办,倒是真这么会事,弄不好大抵还会出些许的事情来。
但是,谁又知道大学里面小小的一个系。学生会干部的名堂就有这么多呢!见过的一个系,学生有五百人。学生会的队伍可就庞大了,主席一个,副主席六个,部长十四个,副部长二十二个,成员总共有一百六十多号人。这也就才算的了一半而已,还有团支部呢!也以同样编制完成组建。
当然,这种事情可能与“干爹”“干儿子”扯不上多大关系,把这个列子放在这里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是,只要你稍稍了解它们的选拨程序,就不难看出。这也就是“干爹”“干儿子”的变形而已,没有作多大的改变,顺手拈来再套上“民主”的修饰词,也就算完事了,结局当然是主席扎堆,部长成群,书记泛滥。这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多多少少给人恐怖的信息,学校里这样了,这种强烈的辐射可想而知。
篇6
自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始,炎黄子孙、华夏文明便已世代传承。从尧舜禹汤、商纣夏桀,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风汉霜、三分归晋,到风雨南北、隋唐演义、宋元明清、二次世界大战,乃至今日,从《诗经》中天玄地黄的色彩和关关的鸟叫声,到太平盛世笙歌夜舞、钟鸣鼎食,乃至满清手中被坚船利炮镂雕的屈辱,第二次世界大战死去的千万亡魂和重现的新生,齐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和曾经璀璨的异域文明,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已失去独立自主的民族生命,唯中华文明能以其自创文化棉永生命之火,至今岿然独存。
文化简单两字,却包罗万象。中国文化在这两千年里变化甚微,因外来文化影响而发生变化以至根本动摇,都是近百年内发生的事情。文化断层的出现也加大了我们探寻华夏民族文化精髓的难度,所以在此过程中,唯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才行。
文化产业现状
而论及当前文化,中央的智囊人物潘岳把这总结为一次文化危机,面对外来文化,我们民族文化自信荡然无存,人们失去了生活的哲学和奋斗方向,对社会财富和秩序没有一个稳定且由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看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缺乏创新。
放眼当前各地,例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红坊创意园、田子坊以及诸多包括新媒体、设计、广告、动画等行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是多样性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文化产业作为传承文明的子嗣,担负了传播和弘扬本国文化的重任,承载了本国的文化灵魂,粗制滥造行成的无序格局是无法复兴业已暗弱的文化的。有见识的学者也一直在探索眼下文化开发中,传统文化继承与外来文化吸收的矛盾解决方案,去粗取精、中西合璧是一致的共识。问题是哪些是精哪些是粗?我们绝不能改变的又是什么?彻底回答这个问题,也许需要文化精英们长期的集体努力,而笔者谨在本文有限的篇幅里提出个人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及些许参考作用。
文化现象的根源――世界观和人生观
依笔者愚见,我把文化现象归结为我们平常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于此,笔者叙述了四个大的方面,如下文所述。第一点对应了世界观,第二点对应了人生观和在人生观影响下的价值观。第三和第四点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世界关系的详细阐述。笔者以为,中国人心中普遍共存的三观认识,足以演化出分门别类的文化现象,违逆这三观的文化现象也势必在历史长河中被冲刷殆尽。而以下所述的中国文化特征是否能迎合历史潮流,去留与否还需要各界人士斟酌待定。
1.对世界的认识――“大一统”思想影响下的文化衍生
中国靠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实在有利于让分裂的城邦演变成统一的国家,西部高耸的山脉、荒芜的沙漠阻止了人类脚步的跨越,而中央平坦开阔的平原为冷兵器时代的行军作战提供了便利,长期的历史进程最终形成了统一的局面。回顾历史,从春秋战国诸侯雄霸的版图到明清广阔的江山,人们眼中的世界渐渐趋于统一。而在这悠久的历史中,统一的局面、民族融合、文字统一,滋生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大特征――大一统。
大一统思想所孕育的衍生品体现在很多方面,异常隆重的庆典场合,高规格的建筑和园林,奢侈的饮食文化等等,在在现当代也有体现,例如建造世界最高的佛像、高楼,做中国最大的月饼,为了不让外国人争先而冒险第一个漂流长江等等。这种文化现象勿言其好坏,皆出于长期的大一统认识和其演化思想。
2.对自己的认识――否定个人意愿的既成社会认同
古希腊哲人说过:“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中国人对自己的认识,还得从中国特有的家文化说起。自古千百年,中国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是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其经济单位也简单到了一个一个家庭。并且,农业经济环境下的人口流动率非常低,鲜有远距离、大人群的人口流动,人们就生活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里,因此,农业经济时代的社会生活就是家庭生活。而家庭生活给个人的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生下来开始就得到家人的抚育、培养,病了得到家人的照顾,出了事情家族出面解决。向上发展之后,中国社会呈现为一种金字塔型结构,最顶端的就是帝王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王是最大的家长,其次是诸侯、臣子,最后是一个一个相互联系的家族。儒家“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最好的佐证,而程朱理学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又是对这种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诠释。
中国社会是以周孔教化为中心的宗法社会,而西方社会却以基督教为中心,兼爱同仁,上帝为父,人人相亲如兄弟姐妹。而基督教是一神论,它了形形的家神邦神,打破了家族小群和阶级制度,在千余年的斗争中形成了西方人的集团生活。因此,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团体与家庭二者不相容”,个人必放在一个家族中来看待才有意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正是对这种角色的最好定义。
角色既定,个人的价值观也已不言而喻。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欲平天下,须从“齐家”开始。如卢作孚先生说的那样,个人需为各人的家庭负责,从家庭中获取,也必须为家庭贡献,个人要维系好与家庭的所有联系。也正因如此,评价一个人价值如何,要经过家族标准的检验,一个完满的人格,就是孝子、慈父一类词综合的定性,而并不能脱离家族而言。而在西方城邦生活中,最完满的人格则是成为一个最合格、最优秀的公民!
梁先生所列第六、第七两个特征――没有宗教的人生、家庭生活为中心,韦先生第七、第九两个――乡土情谊、家庭本位可以为此佐证。
3.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有情的宇宙观
欧洲诗人海格德尔有言曰:“人,当诗意地栖居。”未知西方人是否参照此生存原则,但东方的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大有人在!
篇7
一、“媒介帝国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当代性
文化霸权或曰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用来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哲学和社会学理论。葛兰西笔下的文化霸权概念是指,一个社会阶层可以通过操纵社会文化(信仰、解释、认知、价值观等),支配或统治整个多元文化社会;统治阶级的世界观会被强制作为唯一的社会规范,并被认为是有利于全社会的普遍有效的思想,但实际上只有统治阶级受益。后殖民主义批判理论家赛义德受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启发,把文化霸权概念提升到全球层面思考。赛义德笔下的文化霸权概念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不平等的文化关系,折射出的是强势国家对弱势国家的文化侵略的残酷现实。
“媒介帝国主义”特指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确实在有意无意地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系统。也就是说,在信息传播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此造成了发展中国家消极、被动的后果。“媒介帝国主义”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当代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当今时代,美国的媒介在全球舞台上占据着支配性地位,并且现代社会媒介在文化领域也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领导地位,媒介实质上已经扮演了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因此,美国媒介霸权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文化上的支配权。随着互联网的迅速蔓延和日益普及,美国运用“媒介帝国主义”战略,实现其霸权行径的全球扩张。
二、美国的“媒介帝国主义”战略的具体表现
(一)推行话语霸权
自19世纪伊始,英语成为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之一。二战以后,随着美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英语在现代世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成为国际政治、贸易、网络等方面的公共语言。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语言。各种语言都是人类的宝贵财产,值得传承和发扬。但是在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传播中,本文由收集整理语言失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上的英语内容约占90%,法语占5%,其他语种只占5%,中文信息不到1%。英语独霸天下的情景由此可见一斑。另则,我们要上网就必须学习英语。因为互联网是按照美国人的方式设计的,各种软件是美国人编写的。不用强迫你,只要你想上网,必须学英语。而学英语的过程不仅仅是学语言那么简单,学英语也是主动熟悉美国文化和美国式思维方式的过程,是潜意识认同美国式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在潜移默化中,人们就接受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二)垄断传媒信息
“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传媒帝国,美国拥有全球信息系统中坚的美联社(ap)、实力雄厚的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新闻广播公司(cnn)和福克斯(fox)等广播网以及众多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网和报刊杂志。不仅如此,美国还拥有集广播、电视、卫星、因特网为一体的覆盖全球的海外电台——美国之音(voa)和世界电视网(world net)等由政府主办的庞大的对外传播机构。”这些庞大的传媒体系,让美国的每一条信息迅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让美国的每一个声音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撞击全球的耳膜。依仗网络技术的独步天下,美国掌握着全球信息的绝对权威,主宰着世界重大事件叙述权与解释权。它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把丑的说成美的,混淆视听,颠倒是非,搅乱天下大局,总之,只要它高兴,以上这些都是它可以凭借信息垄断地位而随时得逞的。
(三)倾销文化产品
美国凭借其人才优势、科技优势,生产出全球最多的文化产品。作为头号文化产业大国,其产品充斥着世界市场。而因特网的普及使得美国的文化产品,诸如好莱坞影片、迪斯尼动画片等的传播更为便捷,向国外倾销更为势不可挡。如今“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多达30万小时。”美国电影占据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市场几乎被美国电影所垄断。由于影视产品不但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对人的心灵具有教化作用,它渗透进人们的深层精神领域,进而俘获他们的灵魂。所以,美国把推广其好莱坞大片作为其推销美国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主要推手。
(四)掠夺文化资源
在帝国主义殖民时代,西方列强依靠武力抢夺殖民地国家文化资源,众所周知的八国联军强盗,将大量珍贵的字画、典籍、瓷器、玉器等文物洗劫一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偷抢我国大量书籍、古玩等。在和平环境下,帝国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资源的掠夺犹如没有硝烟的战争。美国正在快速掠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花木兰》早已成为迪斯尼的品牌产品,麦当劳广告画面则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而2008年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其中国文化元素一目了然。
三、中国面临的文化安全现状
(一)汉语式微
汉语式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如今,举国人民都要学英语:从小学阶段到博士阶段,从在校学习到参加工作。与英语学习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汉语学习:语文教学是学习汉语的主要阵地,然而语文教学在大学已经停止,很多高校都把语文课作为了选修课。“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
(二)意识形态危机
社会中的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意识形态之中,毫无疑问,我们也不要妄想逃脱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最科学的理论,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然而随着美国的文化入侵,西方腐朽意识形态不断冲击着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普通大众防腐拒变能力较差,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应该有正确的立场。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动摇了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出现了“意识形态真空”现象。人的存在是需要坚定信仰的支撑的,信仰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危机、价值观失范。
(三)优秀文化资源流失
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的流失,一方面要归罪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设、商业开发等。为了眼前利益,有些人不惜破坏名胜古迹的怪象,在我国屡见不鲜、见怪不怪。另一方面要归罪于别国抢夺。前文已经提到媒介帝国的美国在掠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而今一些小国也加入了这支强盗队伍。他们觊觎和掠夺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让人痛心疾首:在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已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是这源远流长的文化也像黄河水一样,快要枯竭!
四、抵御美国“媒介帝国主义”战略,保卫中国文化安全的对策
(一)重视母语教育,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语言是民族身份的基因,是“我是谁”的标志。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都吸引它邦异族竞相学习。在汉语式微的情况下,我们要重视、热爱母语,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国民教育中,教育部门都要把汉语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思想对当今世界发展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在西方文明遭到技术理性的强烈批判之时,中华传统文化彰显的价值理性更值得世界学习和借鉴。儒家思想中除了我们熟知的道德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黄金法则外,还有很多思想值得世人借鉴。弘扬中华文化的谦和、包容精神,对于抵制文化霸权,倡导文化多样性,赢得世界的理解、尊重和学习有重大作用。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摧毁西方腐朽意识形态,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进而巩固我国文化安全防线,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三)重写西方式叙事
后殖民主义理论干将赛义德认为,东方人反抗西方人文化霸权的主要方式是争夺话语权,而争夺话语权可以通过对西方叙事的重新书写。所谓重写,就是重新发现和恢复原来东方民族文化中被帝国主义的种种手段所压制的东西。近代以来,作为现代文明的落伍者,中国总是被西方话语书写,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摆脱这种被动局面。由于我们总是被西方书写,我们自己却没有重写我们,所以其他人就无法了解真实的我们。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我们永远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我们的声音传不出去,即使传出去了其他人听不懂,即使听懂了,其他人也不相信。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民族话语,自己的文化基因重新书写被西方话语蹂躏过的中国叙事。
(四)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
中国的文化产业化起步晚,规模小,虽然目前也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与美国相比,我们差距太远。现在,美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25%,而我国只占2.6%。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国内文化传媒机构要强强联合,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摒弃宁做鸡头不做牛后的狭隘观念,打造中国的“文化航空母舰”。仅做到这点还是不够的,关键是中国的文化产品质量要过硬,要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新颖更优秀的作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还要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版权保护体系,构建国际文化销售网络,提高文化产品的艺术性等。
(五)借鉴西方国家抵制文化霸权的经验
西方一些国家在美国“媒介帝国主义”战略面前纷纷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首先,一些国家通过文化产业化来抗衡好莱坞大片的强大攻势。英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并取得巨大效益。法国还发起保护法语的倡议,德国也紧随其后。保护本民族语言,推行文化产业化成为欧洲人抵制美国“媒介帝国主义”战略的重要武器。其次,欧洲还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以抗击美国网络巨人。中国的信息技术起步晚,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受到极大限制,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迫在眉睫。中国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发展信息关键技术与核心产业,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信息依赖,从实质上获得信息文化的平等权。
(六)加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力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上中国的市场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从而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我们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多了解中华文化,打破美国的文化霸权,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要继续扩大孔子学院规模,不断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髓,介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倡导和平的本质,化解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增强中华文化的广泛吸引力。除了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还可以宣传中国现代文化,让国内的中小学、大学也到国外办学,使中华文化在全球生根、开花、结果。
篇8
关键词:美剧 美国情景剧 《生活大爆炸》 中国影视剧
1 美剧在中国跨文化传播
1.1 发展历程
美剧(即美国电视剧的简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已经经历了不短的一段时间。1979 年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科幻题材电视剧让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剧的魅力并引起轰动。1980 年另一部对中国观众意义非凡的美剧与大家在电视上见面了,这就是至今仍被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加里森敢死队》。1990 年,上海电视台第一次引进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成为经典之作。之后在中国观众心里扎根的作品《老友记》热播了十年,造就了最早的国内忠实的美剧迷。而在互联网时代,美剧更是乘着网络的顺风车,在中国迅猛传播开来。2006年年末,FOX公司推出了连续剧《越狱》,凭借着惊险的情节和细腻的感情刻画让该剧在中国网民中一炮而红,继而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美剧热潮。如今风靡网络的美剧数不胜数:《吸血鬼日记》、《绯闻女孩》、《摩登家庭》、《生活大爆炸》、《行尸走肉》等等,从科幻到现实、从青春到中年,网罗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电视剧一上映便引起了受众的反响,而根据当时调查可以发现,这些美剧的更多的受众是城市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青年人群,而且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1.2 “美剧热”的原因
美剧的跨文化传播为什么会对中国受众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我认为这与以下一些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近年来我国国民英语水平的提高,为美国电视剧甚至美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语言基础。
其次,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热潮从未衰退。青年一代,对外国社会充满好奇。而美国,正是被誉为留学黄金选择的国度,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有过一个“美国梦”。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脑和互联网逐渐在国内普及,使用电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为美剧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最后,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传播力度,更是为中国社会接受美剧传播打下了最直接的文化基础。
2 美国情景喜剧的跨文化传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美国情景喜剧,2007年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掀起了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传播的热潮。除了美剧在中国流行的几个原因之外,美国情景喜剧的流行原因与其独特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2.1 内容为王
首先,“新、奇、特”是美国情景喜剧选题的最大特点。题材的选择都源于生活,但是又比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情景和细节。比如《生活大爆炸》的内容,其将科学生活化――经常将一些科学的专业性的内容科普化后,转化成笑点,由此把一种远离普通观众的职业拉近到屏幕前。
其次,作为一部喜剧片,人物性格的塑造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生活大爆炸》在这一点上把握得很好――主要角色个个形象饱满,相互之间又反差极大,各走各的极端,但总体上又保持了一种神奇的平衡,人物之间不会突兀或不和谐。这种独特的人物塑造方式使他们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对话的幽默诙谐是除了肢体语言之外能使得场景鲜活搞笑的最有效手段。在《生活大爆炸》这部反映科学家生活的影片里,充满了大量幽默诙谐的对话,容易吸引观众。
2.2 跨文化角度
首先是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带来的吸引。无论是科幻剧、还是情景喜剧,它们所展现的文化都与东方文化有巨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根本差异,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
其次是美国情景喜剧展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共通,减少了美国情景喜剧跨文化传播的障碍。《生活大爆炸》中美丽性感的普通女孩Penny与Leonard的情感发展无疑是主线。更为核心的还是四位个性完全不同的科学家之间既相互嫉妒、嘲笑,又互相照顾的情谊等等。这些感情不论是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是共通的,容易被理解的。
另外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中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与渴求了解美国。而美国情景喜剧又通过娱乐休闲的形式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窗口,符合了时代的需求。
最后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崛起,美剧中的中国元素已变得层出不穷,不仅有中国菜、中国功夫等“经典元素”,连开口说中文的美剧明星也越来越多。这种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的频繁出现的现象,对美国情景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
3 美国情景喜剧的跨文化传播对中国情景喜剧市场的影响
从美剧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电视剧市场就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到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掀起“美剧热”,中国情景喜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的出现。
《爱情公寓》系列情景喜剧可以说是中国情景喜剧的一次大胆尝试。与以往的家庭式的情景喜剧不同,《爱情公寓》剧中的人物没有血缘关系,而是讲述几个为生活打拼的年轻人通过合租公寓偶然碰在一起的故事。整部剧主要以剧中人物的生活琐事、情感经历发展为线索,可以说在选材上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天辟地之作。而它贴近年轻人生活,语言幽默犀利,剧中人物独特的性格刻画等特点使得该剧在青少年观众群中得到一致好评。许多观众甚至是因为对《爱情公寓》的喜爱才去看美国的情景喜剧的。这说明美国情景喜剧对中国情景喜剧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市场、中国受众对美国情景喜剧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并且将从中学习到的东西进行内化,生产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影视剧。
4 对中国影视剧的启示
中国影视剧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迈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需要对现状做出一些改变。首先剧情应该从生活出发,不论是科幻类还是古装类的电视剧,其选材的根本出发点都应该是生活。其次,应该多一些原创作品,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抄袭。如赵宝刚导演的《奋斗》、《婚姻保卫战》,以及由文章主演和编剧的《裸婚时代》和最近两年很受欢迎的《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都是不错的原创佳作。中国影视剧想要得到良好的发展也应该从这些方面进行创作。
5 结论
美国情景喜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对中国影视剧市场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对我国情景喜剧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也对我国影视剧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跨文化传播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观看外国电视剧那么简单,其背后所涉及的文化、政治问题、文化伦理性问题、文化冲突问题等等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跨文化的真正意义是建立起独立自觉的文化主体,只有在两者独立而平等的沟通和对话的基础上,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高焕.影视剧中的跨文化传播――以美剧为例[J].新闻世界,2009.
[2]王雅楠.从看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东南传播,2012(1)(总第89期).
[3]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3).
篇9
关键词:肯德基,跨文化营销,营销策略
一、引言:
1939 年哈兰·山德士上校创建了闻名遐迩的肯德基快餐店,从此开创了“一条鸡腿走天下”的经营壮举。现在肯德基已经是分店遍布全球的世界最大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1万多家的餐厅。1992 年肯德基在中国餐厅总数为10家;到1995年,发展到71家。1996年6月25日,肯德基中国第100家店在北京成立。而今肯德基在大陆已拥有1400 家分店,利润率占全球肯德基的1/3。且每年还在以很高的比例递增。可见,中国已成为肯德基的最大市场。
二、肯德基的产品策略
霍夫斯泰德把个人主义定义为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家人的倾向,集体主义则指人们更倾向于强调自己属于某个群体,并通过相互关照来换取相互之间的忠诚。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倾向较浓的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的文化和食品有很高的认同感,通过这种认同感,用西方吃法的“皮”包住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芯”,体现了肯德基跨文化营销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成功策略。从颠覆汉堡的“墨西哥鸡肉卷”到饱含中国特色的“老北京鸡肉卷”,肯德基的产品不断地在结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也给快餐行业带来了多元化的竞争,并在这种竞争中逐步扩大并巩固了自身在中国快餐行业的领先地位。
三、肯德基的定价策略
权力距离指的是一个组织或群体中的等级地位的差别以及人们特别是地位低下的成员对权利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权力距离大,社会层级分明;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权力距离则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是一个权力距离较大的社会,人们很看重消费场所的价格与个人形象之间的关系。肯德基维持不变的价格,有利于保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不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波动;同时作为一种西式快餐,肯德基考虑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倾向的消费习惯,通过推出“外带全家桶”这样的方式进行促销而不是像麦当劳进行单品促销,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肯德基的分销策略
从跨文化营销的角度去分析,抛开肯德基本身可能存在的流程设计上的缺陷不谈,由于中国较大的权力距离和男性化倾向,中国的员工普遍存在一种浮躁的倾向,难以踏实认真地去完成一些看起来很细微很琐碎的事情,而对于食品业而言,这一点是致命的。“苏丹红“事件给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一个教训:如何真正地把很好的制度贯彻到企业中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管如何卖力,而在于基层的素质如何。也就是说,跨国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一个普遍存在浮躁倾向的国家招聘到一些沉稳耐心而且细心的员工进行质量把关。
五、肯德基的公关策略
1 充分利用媒介资源,使用“首脑公关”。
在“苏丹红”事件中,肯德基数次召开记者招待会,连一向低调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裁苏敬轼也特地赶赴北京,亲自到肯德基餐厅就餐。在权力距离较大的中国采用这种办法,就是在给消费者吃“定心丸”,对恢复消费者信心有很大作用。
2 寻找源头,满足消费者的知。
在这次事件中,肯德基在一方面检讨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协助国家相关部门逐步追查,最后成功找到了“苏丹红”的源头。在中国这样一个男性化倾向明显的社会,人们喜欢寻根究底,既然找到了并且不是肯德基的自身的问题,人们也就把矛头更多地指向了肯德基的供应商们而不是肯德基了。
3 敢于剖析自己,承认错误,利用权威部门的证明。
3月22日,肯德基在全国发出通告,称对“苏丹红”的调查已全面完成,有问题的调料都已排除,并得到妥善处理,经检验不含“苏丹红”的替代调料也已准备就绪。同时,肯德基再次强调,“所有相关产品都已送交国家认可专业机构进行全面检测,化验结果确认所有产品都不含“苏丹红”成分。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食用。”在不确定性避免倾向较高的中国人心中,使用国家相关部门的证明和报告说服消费者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也能最迅速地让消费者安心。
六、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 正确的品牌定位;2) 及时推出适合国人口味的新产品;3) 恰当的营销渠道和公关活动。
在跨文化市场营销背景下, 现代企业应关注同世界文化的融合, 加强现代企业在产品文化、品牌文化、企业文化及本土文化等诸多方面的营销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跨出国门, 并在应对世界诸国和民族不同价值观的复杂国际市场竞争中, 保持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科特勒 .科特勒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理查德·D·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谢扬林.物流中心失职肯德基身陷“苏丹红”危机[N].中国经营报,2005
篇10
某种意义上讲,文化自觉是一代代中国人在数百年追求现代化历程中渐成之共识,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应对全球一体化趋势而提出的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足够投入与热情,明晰其来历和形成过程,厘清其特色和发展趋向,并不是要复古,也不是主张异化或全盘西化。这种自知之明,才是实现文化发展转型的自驱力,是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自主选择能力。故今日有识者更要提倡文化自觉,以实证的态度、求是的精神来认识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
中华乃文化古邦,亦是花之国度。作为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文化殿堂姹紫嫣红的精灵,绚丽的花儿承载着人类许多的美好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象征了人类许多的卓越精神,如高贵、坚忍、自由;也寄托着人类许多的良好愿望,如吉祥、长寿、幸福。天地造化,花儿与人文精神绾结在一起,与人们的历史、传统、道德、风俗和习惯息息相关,被人们赋予众多的文化内涵。赏花下品品色,中品品香,上品品资,极品品境。牡丹与梅花均是极品,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骨法与气韵、含蓄与写意、寄情与畅神、审美与意趣。
美莫若花。从花触发的文化反思,对内是关于“中国美”的研读,对外则是“中国梦”的探索。所讲“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本质统一。返身回顾,中国的“梦”与“美”休戚相关、不可剥离;放眼未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美”与“梦”则共迎挑战、共享机遇。这就更要求文化自觉先迈步向前,不能简单弘扬所谓的传统,也不能一味张扬地西化。如果走极端,“各美其美”的尽头就是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的都不行;“美人之美”的尽头,就丧失了最基本的自信,什么都是别人的好。这两种极端的痛苦,我们都经历过,所以才更期待“中国美”的“美美与共”和“中国梦”的“天下大同”!
今天,“中国美”必须以全球标准进行重现和展示。世界日益趋平,虽然各类多元文化有同质化趋向,但更大的潜能其实在于激发文化的多元化。故T.Friedmen提出“地域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the local)。他说,今日全球化的新的趋平化的阶段,并不意味会有更多的美国化,而是多元的地方(民族)文化会越来越全球化。R.Inglehart则通过调查发现大规模文化变迁和继续保持独特文化传统的证据。他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以西方文化普遍化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与日俱增的一致性,而是文明多样性的延续。这种延续是通过积极地重新创造和重新吸纳非西方文明模式而得以实现的……经济发展倾向于将不同的社会推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上去,但是,这些社会并没有互相靠拢,而是行进在各自传统形成的平行轨道上。
确实如此,在信息技术时代,“美”的展现需要重新定义:定性是美,定量也是美;文字是美,数字也是美。今之时代,云计算出现,导致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社交媒体出现,推动社会向智能时代迈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精巧复杂,越来越多的资源能够自由交换整合,中国之“美”要为世界认知和尊重,应以全球标准重现和展示,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