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掌握学习理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掌握学习理论

篇1

关键词: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英语语音课;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布鲁姆于1976年发表的《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一书,提出了以掌握学习为教学策略的学校学习理论,即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它是一种乐观学习观,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天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习者之间在学习中的差异。这种乐观性理论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自信与启发。

一、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解读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现状的产物。当时的美国重视天才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都只针对少数有天赋的学生,忽视了对学校中大量差生的教育。基于此,布鲁姆立足现实,从对人类特性的研究转向了差生研究,认为学生学习中的差异通过外在的手段可以减少。这种适应社会需求的论点随即风靡一时,渐渐形成了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随后,布鲁姆及其学生完善、扩充了其理论,使其理论为今后的教育发展点燃了希望。

1.掌握学观

掌握学习是布鲁姆首次提出的,其含义就是学习要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要融会贯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天才观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每个个体的学习差异是无法改变的。这种传统的观点使学校教育只关注天才儿童,造成了两极分化,学校教育处于失衡状态。面对这种状况,布鲁姆在自己对人类特性的研究中发现,学校学习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差异不是遗传的,而是可以随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并获得相应的评价。基于反馈信息,教师改正教学策略及步骤,使之满足W生身体及心理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掌握学习教育观

布鲁姆致力于将掌握学习与人本主义思想相结合。掌握学习的思想与实践来源于人本主义核心观,即掌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本主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换句话说,掌握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发展,自我掌握。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方法、手段及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由不会学习转向学会学习。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学会学习是人本能的完善,代表人的进步与发展。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为学生的人生品质提供标准,同时为其人生价值定向提供依据。

3.掌握学习情感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使布鲁姆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相信学生在学习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种优异绝不是天生的。掌握学习促使教师相信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兴趣。掌握学习也促使学生相信自己,掌握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受到教师的“呵护”与表扬,则会表现出自觉的学习行为。外在的行为可以转化为内在的动机,使学生更加肯定自我,认同自我,从而自我挖掘学习的潜力,完成各种被认为是枯燥、有压力的学习任务,并从任务中获得成功。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息息相关。掌握学习理论被应用于英语语音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语音,而且也能让从事语音教学的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师生在语言能力及品格发展上共同进步。

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对英语语音课的启示

英语语音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同时英语语音是学好英语的根基。对于渴望学好英语的学生来说,英语语音发音是否标准决定着他人对其语言风貌的认可程度。对于教师来说,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英语语音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课前准备工作的实施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背景存在差异,发音基础及特点也各不相同。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首先应对每个学生个体进行了解,了解其先决认知行为及情感状态。教师可以通过发放问卷或个别及群体访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语音课程、教师及自我的态度。对于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2.课中教学工作的实施

在语音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个体指导教学与班级群体教学相结合。每个学生的发音习惯、掌握正确发音的速度及模仿能力等各不相同,教师有必要根据这些差异,以一对一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音段发音的指导。这样,教师不仅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在情感上建立平等、密切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语音的信心。此外,除了个体教学,课堂上还应安排群体教学。对于一些发音规则,如重音、语调、连读等一些超音段方面的语音知识,教师应向全班学生统一讲授,并设置不同的情境活动,如英语小品、话剧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参与其中,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会掌握标准的语音,同时学会了不同的场景下的语音规则,如升调、降调、降升调的使用等。随之,教师与学生可共同参与小组表演的评价活动。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重新评估教学安排,也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肯定自我,从而建立起学语音、说英语的信心。

3.课后教与学的体悟

语音学习重在练习与强化。课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学生制订学语音的计划,并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此外,教师应延续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以语音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彻底克服发音上的困难。同时,教师应及时对教学工作做出总结,完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完成语音强化部分的任务,还应主动将语音的发音练习带到其他英语课堂上,如口语课、听力课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得到了强化,自身的学习情感也得到了提升,增强了学语音的自信心及恒心,使自我外在的学习行为与内在的心理特征达成了统一,促进了身心的健康成长。

总之,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为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尤其是英语语音教学。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理念运用于英语语音教学必会让教师与学生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布卢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2]王会娟.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反馈;矫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1-0103-03

一、引言

自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关注并着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普遍认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很多高校建立起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采取措施不断促进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凝聚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借鉴了国内外多种教育学和语言学理论。笔者发现,《教学要求》所反映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向,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学习并对照“掌握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反思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把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大学英语课程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掌握学习”理论及其主要思想

“掌握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他相继发表《为掌握而学》(1968)、《掌握学习理论导言》(1974)等论文和专著,系统阐述其“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教育思潮并产生广泛影响,一度被列为是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时至今日,掌握学习理论仍有其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

“掌握学习”理论是研究课堂教学系列化和课堂教学管理结构化的教学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一个改进课堂教学的综合计划”(吴杰,1989)。基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根本思想,布卢姆反对根据学生成绩简单划分等级的做法,认为只要能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并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为此,他与他的助手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最终确立起“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教学应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等基本教学理念,使得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得以确立,并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掌握学习”理论这一核心思想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大挑战。在传统的群体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同一时间,以基本相同的方法,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更为糟糕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人们期望学生的成绩呈所谓“正态分布”。布卢姆坚决反对用“正态分布”描述学生的成绩,认为这个正态分布曲线是人为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教育的结果。他断言: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传统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说明我们的教育努力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布卢姆,1987)。

(二)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也非常重视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体系由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有机部分构成。对于在学期或学年末进行的终结性评价,我们都较为熟悉,此处不再赘述。诊断性评价一般用于课前,其目的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任务的先前准备,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为了提供教学反馈。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获得积极反馈、经验和信心;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矫正反馈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学习”理论的“反馈―矫正”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求所有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完全掌握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反馈,检查教与学的方法是否恰当,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补习矫正。矫正性工作通常在课外进行,而且并非完全由教师完成。布卢姆主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同伴的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合作。这样,随着掌握学习的进程,需要个别帮助的学生人数、次数和所需时间都会逐渐减少,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水平。

三、掌握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通过10年来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并解决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说明国外语言教学理论还未能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未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未能很好地落实《教学要求》。笔者认为,认真学习掌握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找到上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破除传统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新生中,达到《新课标》8级以上的占10%~15%。由于我国外语师资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全国英语教学质量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明显,新生外语水平呈两极分化之势,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比以前增大(文秋芳,2013)。在国内很多高校,新生一入学即参加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被分流到快班、慢班或者A班、B班、C班等,以落实“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那些进入快班或A班的“优等生”获得了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格外关注。能否转专业、修第二学位、享受何种教育资源等都与成绩挂钩。

不难发现,这一传统观念严重违背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中“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核心思想,同时说明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延续这样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个笼统的描述外,还应该有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适合更多学生、更加具体的、可落实的目标。掌握学习理论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使学习目标任务具体化,从而更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各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使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真正为所有学生,也是为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完善评价模式,打通环节壁垒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个系统主要涉及“教、学、考、管、研”等环节。掌握学习理论为这几个环节赋予了新的内涵。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立足“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想,注重学生情感、信心和能动性。学,不是盲目、孤立、狭隘的学,而是目标明确、主动参与、协作互助。考,不是要比出高低、排出名次,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估,发挥“反馈―矫正”作用。

同时,笔者认为,这几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比如,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大班上课和生师比过大的问题,采用了多媒体授课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果评估的内容和手段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学管理上仍然用旧的制度,也没有进行综合研究,就可能造成前后脱节,最终降低课程改革的效果。

(三)多种模式结合,发挥群体优势

受扩招和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时间也极为有限。《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及交际的能力。大班授课模式能够满足传统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求,而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大班群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少,水平较低学生的自信心经受考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往往被忽略,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程度和进度,很难提供对每一位学生的科学评估和反馈,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交际技能的提高。

“掌握学习”理论主张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而这一主张与我国一些高校近年的教学实践相吻合。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英语普遍采用混合式教学,即“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课程采用面授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课堂环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大学英语的视听说课程采用有指导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度和时间,自主进行网上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通过后台管理、监控和指导、网上辅导答疑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形成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立体教学模式。根据笔者所在高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数据,首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2007级学生“四级”一次通过率达85.79%,较2006级通过率(81.20%)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进行的听力单项平均分由155.6提高到165.5。这说明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学习,更利于发挥群体优势,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者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B・S・布卢姆.教育评价[M].王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1-84.

[3]B・S・布卢姆.为掌握而学[A].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4]李建刚.掌握学习的实验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郑建.浅谈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1).

篇3

掌握学习 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

一、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教学水平的提高,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论正被广泛的采纳,尤其在目前的中等职业院校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布卢姆创立的“掌握学习”理论,受到了全世界广泛的关注,使许多国家的教育理念发生了转变。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提出的采取班级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特别适合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进行推广。将“掌握学习”理论与中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掌握学习”理论的全新教学理念,是提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措施。

二、“掌握学习”理论的内容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所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被普遍认为是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它的前提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学习,教学准则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其主要评价手段是形成性评价,通过反馈的教学信息,教师及时地掌握教学情况,并对个别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这一理论提出,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人为的、微小的、偶然的,并不是学生本身所固有的,而且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产生和增大,主要是由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错误地认识,并强化了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布卢姆认为只要教师可以对各类的学生提供帮助,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个体情况因材施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达到教学的目标。

1.为掌握而教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传统的教学中,学校往往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各个等级,这样容易让教师产生先入为主的定性观念,教师普遍认为,差生只能学习最简单和最具体的概念,而优生更能接受一些复杂的、抽象的概念。而“掌握学习”的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的,只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能力差异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这种微小的差异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弥补的。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从理论上讲是能够将这种差异变的更小。因此,为掌握而教是教师教学态度的重大转变。

2.为掌握而学

掌握学习就是要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自己通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完成教学内容的,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理论认为,通过一定的校外体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克服不胜任的状况。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逐渐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人生的挑战和乐趣。为掌握而学的过程,是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对自己能力认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三、“掌握学习”理论在中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个人的普遍认识当中,都认为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学生都是学习的后进生,对学生的学习都不报有太大的希望,这就更加需要“掌握学习”理论在中等职业院校中普遍的实施,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理念。

1.详细制定体育教学的长期目标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体育课程的安排,将课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并且具体一定潜在意义的目标和内容,制定为长期所要长期掌握的目标。然后在根据这个目标,制定出一系列能够科学评价学生质量和学习成绩的终结性测验目标。

2.制定体育课的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要把把体育课的教材分成一系列的小的学习单元,并制定出小的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要求等都进行详细的说明等,并规定出对每个单元所要掌握的时间和具体要求。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具体程序,从而激发学生正确学习的动机和学习自信心。

3.制定单元的形成性测验

单元形成性测验是指对每个单元提出一个相应的简单而不计成绩的测验内容,这样可以充分的让教师和学生本人了解到,学生对这个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使教师能够及时总结这一单元的教学效果,并提出改进方法。

4.设计有效的反馈矫正计划

利用形成性测验所提供的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在第一次形成性测验完成以后,如果只有部分的学生没能掌握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别矫正工作。矫正教学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占用课堂的一部分或全部教学时间。如果在此单元的形成性测验中,对掌握某些动作或技巧的困难的学生达到半数以上,老师就应该再次的从头教授。在矫正的过程中,要具体采取的措施为: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帮助,学生之间互相纠正错误的动作,也可能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象向同学演示正确的规范的动作。让学生从中找到差距,并及时及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另外,老师还要根据学生自身存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的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一定的肯定,并有意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和坚强的拼搏精神。

5.进行再次的形成性测验

在对前一单元的动作进行了完错误纠正以后,就要开始进行第二次的形成性测验,测验的内容和要求和第次的测验一致,但是测验的目标应该更加的明确,主要要针对在第一次测验中没有及时掌握的内容,或者是学生普遍容易犯的错误动作。

6.进行终结性测验

当所有单元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以后,要及时制定出终结性的测验内容,终结性测验内容应该包括每个单元的所有教学目标。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终结性的考试,对达到或超过预期所要求掌握水平标准的学生给予鼓励,并允许没有达到预期标准的学生经过再次努力学习后再掌握,同样给予这些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机会。

四、结论

目前在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由于学校吸纳学生的方式,社会对学校的认识等原因,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在学习中,与其它高中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放松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掌握学习”的理论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能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更直接的帮助。事实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掌握学习”理论,对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基本技术的积极性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管力,金宇,尹瑞欣.“掌握学习”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7-4-20.

篇4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牙体牙髓病学 教学

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牙体牙髓病发病率和就诊率很高。口腔科医师只有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病的基础理论和治疗方法,才能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进而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打好基础。,如何帮助口腔医学生掌握牙体牙髓病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一直是教学改革所探索的课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国际教育改革思想已风行二十余年,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近年来,笔者尝试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牙体牙髓病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学习兴趣的激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要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好奇心和求知欲。牙体牙髓病学是口腔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口腔临床课程,学生上课前普遍有着深厚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对牙体牙髓病有初步认识,课前我们组织学生到牙体牙髓病科门诊见习,并安排他们与候诊患者交流,让学生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症状有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学好知识、治愈疾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安排他们观摩医生的诊治过程,使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初步印象,通过临床教员的讲解,培养他们的保存概念和爱伤观念。

通过这一举措,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加深。有些学生认真地记下患者的主诉症状,课后主动翻阅教材,查找病因和治疗方法并与教员讨论;有些学生跟踪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转抄医生的病历和医嘱,带着疑问进入理论课学习。

3学习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问互动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注重非结构性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经验。

牙体牙髓疾病患病率高,有些学员自己就患过龋病或牙髓炎,在上课时,让这些学员讲述其口腔卫生习惯、疾病的症状和治疗过程,使大家对疾病的病因、疾病的病程以及治疗的愈后有了更亲切、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这种方法,学员在自己或他人的就诊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患病的机理、治疗的原则和治疗的步骤。

牙体牙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仿真头颅模型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近似真实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交互式、个性化的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把知识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过程的引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理论课程的教学往往容易陷入单一和枯燥,而临床病例又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将病例讨论和模拟诊疗等手段合理运用于理论教学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充分讨论,努力构筑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桥梁。从临床病例中精心选取典型病例(涵盖牙体牙髓病学常见疾病),于理论课程全部讲授完后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由分组,用2周的时间通过翻阅教材、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分析出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并制定治疗计划。课堂讨论时,主要由学生分析病例,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模拟诊疗方法是由教员扮演患者,学员扮演医生,“医生”询问病史、进行口腔检查、提出必要的辅助检查。此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提供口腔检查情况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通过“会诊”,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计划,并且书写病历,教师最后作点评¨5j。通过这两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学员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员的点拨,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5总结

篇5

语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是构成外语教学的两大理论基础。语言理论研究的是语言形成机制的相关问题.而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是学习在过程有的规律。由于人们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代学习理论大致可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主要讨论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法产生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桑代克(e.thorndike)的试误一联结说.巴甫洛夫(i.p.pavlov)与华生(j.b.watson)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他们都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提倡分析语法并进行翻译教学的“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主张以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作为参照。强调完全用目的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问题一回答的操练来习得口头交际技巧的“直接法”(thedirectmethod);主张听说领先的“听说法”(theaudio—lingualmethod)和学习者在设定的情景里操练所呈现的语言结构的“情景法”(the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这些教学法的实施都与行为塑造学习理论的原则一致,可归属于刺激一反应类学习,其练习形式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的重复和替换练习。外语学习的实质就是~个机械的行为形成的过程.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应有错必纠。通过记忆对话和进行句型操练使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语言就是言语行为——对话语的自动产生和理解.这种行为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而习得。在此观点指导下的教学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由于这些教学法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在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批评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以此发展而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传统认知主义主要流派有格式塔的完形理论、托尔曼的符号理论、布鲁纳(j.b.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d.ausube1)的同化学习理论它们都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组织作用形成新情境的完形的过程;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对行为的目标与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操作活动(主要是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则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活动将学习材料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传统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对知识加工过程与结果的看法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学习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掌握该知识必须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获得统一的认识,并形成大致相同的知识结构。然而,2o世纪八九十年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认知主义的观点。在学习结果方面,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是按照概括水平高低层次排列的。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结果虽然也包括形成层级的知识,但这只是初级学习的结果.高级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视角出发;学习者不是统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认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学习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体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开始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中(thecommunicativelanguagteaching,clt)。clt认为语言的功能和结构同样重要,真实的交际活动能促进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包容错误.根据学生具体需要选择应学的意念一功能项目,再据此选学相应的语言形式。它反对传统的机械操练和模仿.提倡有意义的、模拟式的和真实的交际活动,以此扩大学生可理解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三种当今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一是“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训练学生学会某个语言项目。第二种教学法是“活动数学法”(activitiesapproach)。此教学法以有意义的话题为中心.由学生参与针对真实情景或模拟似交际操练活动。教师咨询、察看、提供个别指导。对学生第三种教学法是“平衡教学法”(balancedapproach)。这种教学法要求多个方面的平衡。如输入与输出,练习和交际.刺激与认知.学习与习得,粗调输入与微调输入等等之间的平衡。此教学法的操作仍是以活动为基础.主张从非交际活动逐步过渡到交际活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3.随机通达式教学(random accessin—structl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我们可以看出:受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意义学习取代了机械重复的学习;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活动取代了模仿和替换练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

四、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文化不断融合的大背景下,英语学习之于大学生,无论是毕业求职,还是继续深造,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尤其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语法知识的大学生而言,词汇量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水平的高低。

词汇如此重要,反观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发现词汇环节很薄弱。其主要表现为,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既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词汇,又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虽然明白词汇的重要性,但课时的限制和词汇学习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特点,使很多教师认为词汇学习是学生个人行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对学习策略和认知方法讲解也不足,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实践缺乏有效策略的指导,从而使词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且难以持之以恒,词汇积累的量变到语言水平提高的质变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已成为词汇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和改革尝试的关注热点。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教”总应该以“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以阐释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为己任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作用和指导意义都是不应被忽视的。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流派众多,观点各异,在具体研究和实践中理应综合、系统地予以分析,以博采众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现有文献大多侧重孤立地对单个学习理论或流派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进行阐释,且重“教”轻“学”的倾向明显。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作为学习理论的三大流派,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学习的性质、学习心理规律和原理,分析了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们研究和理解词汇学习,形成科学、有效的词汇教学策略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策略。本文尝试在综述三大学习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就其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使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二、三大学习理论流派主要观点评介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早发展的领域之一,而语言学习研究又是学习理论最早开展研究的领域。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最早对学习进行的实验研究正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语言学习的研究[1]。一个多世纪来,由于众多心理学家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对不同的问题感兴趣,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个主流流派。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源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和巴甫洛夫的条件作用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华生、格思里、赫尔、斯金纳等[2]。虽然学派内部观点不尽一致,但有着共同特点,即把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强调研究外显的行为,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学习研究应重知识习得、重技能训练等外部行为的研究[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等[4]。相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机械的,认为学习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学习不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和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实现的,其强调学习的内在因素,注重学习内部过程和内在条件的研究。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征是主张学习是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而不是外部行为本身的变化,客体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研究应注重人的智能培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没有恰当地探讨人类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等问题,而过于关注以动物为对象的实验研究,忽视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实质性的东西的批判,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关于学习的本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既不同于行为主义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实现外部行为改变的观点,又不同于认知主义的内部认知结构改变的观点,而是认为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发挥,是人格的健康发展。以此为前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承认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强调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氛围的营造,认为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参与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1]。

三、学习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

1.充分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

不管是认知主义对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的强调,还是人本主义对学习者天生学习能动性的承认,都体现了学生的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兴趣是与情感参与密切联系的,这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推崇的,认为高效率的学习不应只是“理智的活动”,而是一种情感与理智并举的活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观点相一致。此外,~汇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主、持续学习的特点,也决定了兴趣之于词汇学习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以为,对于词汇教学而言,一旦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今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学习基础且大多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的重视程度,但长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与词汇学习相对低效、枯燥的特点,使很多大学生对词汇学习依旧兴味索然。这就需要老师在词汇教学中首先分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基础,并据此设计激发其兴趣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前者指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后者指对学习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兴趣,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学习过程便变得枯燥乏味,从而难以维系;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激励,则会导致目标缺失,动力不足。因为大学生学习目的相对比较明确,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也有足够的认识,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直接兴趣,即学生对词汇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

具体地讲,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讲解构词法、引导学生将词汇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创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词汇微学习、移动学习、多模态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直接兴趣。

2.注重对词汇学习含义和策略的讲解

尽管词汇学习仅仅依靠有限的大学英语教学课时是不现实的,但这绝不能成为教师忽视课堂讲解重要性的理由。诚然,如果教师仅止于对单词音、形、意的叙述,课堂讲解确实没有多大意义,教师此时只不过是词典的“代言人”和“搬运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内部加工,而所学知识内在的结构性则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对词汇学习含义和策略的阐释使词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更有章法,而不是刻意追求多讲解几个生僻单词。因为学生一旦对词汇学习含义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词汇学习的有效策略,词汇学习本身就会变得更有意义,而不再只是死记硬背。随着学生词汇量的日益增大和学习策略运用的日趋纯熟灵活,词汇学习的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3.科学实施评价反馈

科学实施评价反馈,是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三种学习理论都强调评价反馈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含义各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旨在通过反馈,实现对学习行为的巩固和强化,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重视通过反馈和评价调节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进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评价反馈则是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旨在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三种评价反馈理念的优势所在,灵活运用并不断新评价反馈策略,做到既强化学习行为、调控学习进程,又保障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词汇学习的初级阶段或针对词汇基础较弱的同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模仿、重复、强化学习会更有效率,如课堂听写、竞赛都是不错的形式。在词汇学习进阶阶段,学习者已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基础和学习策略,基于认知策略和进程的评价反馈则更能保障词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手机词汇学习软件、运用专业词汇分析软件结合朋友圈、微信群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当学习者开始侧重在口语和写作中对词汇进行合理、艺术地运用时,自我评价和反馈则更有意义。此时,教师只需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测量工具即可。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三种学习理论虽然观点各异,有的甚至针锋相对,但在有效指导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并不矛盾,只是视角不同、出发点和侧重点各异。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本着实事就是的态度,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而努力构建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20.

[2]高觉敷,叶浩生主编.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篇7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一直是教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侧重指其在学习行为中的理论基础作用。行为主义重视外显的行为,强调对间接知识的重现,认知主义重视知识学习的内隐行为,特别是间接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加工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知识的组织、结构及知识之间有情境的意义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做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它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的样的“反应”;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的“试误”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强化”起重要作用。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认知的“顿悟”过程;学习是意义形成的过程。

建构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二、信息加工与认知结构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是阐明人类学习过程的模型。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信息加工即对感受器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存储、加工,即“同化”、“顺应”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根据要求进行信息提取,再通过效应器表现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由于信息的记录、加工和提取形式存在损耗和误差的原因,这里将记录、加工和存储或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分为完全、部分、变换、错误、无法等五种形式。

认为认知结构指的是存储在记忆中(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或者潜意识中)所有知识的存储方式,和知识在头脑中的条理化存在形式。这里的认知结构专指知识的组成,即通常所说的教科书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知识,在记忆中的存储形式,特指有结构的有联结的便于人们理解的存储方式。元认知是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式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均起协调、控制作用。

三、信息加工模型能够较好的说明学习理论

这里的学习理论主要指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信息加工模型是公认的对学习过程的模拟,所以这里通过信息加工模型理解常见的各种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并不完全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否定,而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初表现,“顿悟”不论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顿悟”不是先验的,而是在“试误”的基础上通过学习累积的方式形成的,不管这种“试误”持续的时间长短还是形式的有无或者是学习者意识到与否,“试误”始终存在,“强化”和最终的正确反馈对“顿悟”有促进作用。建构主义正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意义“建构”也并不是学习的所有外部因素都达到就可以形成的,而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认识是一种个体认识活动,从而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能动性,使教师增强了对学习材料、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个体认识的发展。

篇8

生存”作为求学网的四大支柱,已经取得了世界范围的共识。这种共识带来了学习内涵的全面更新,使得“学会学习”在教育中占据了核心位置,也即“学习”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知识、使个体的存量知识得到累积,更重要的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策略,知道应当如何学习,形成知识的自我生成能力,掌握知识的自我管理技能,使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全部才能(如记忆力、想象力、推理能力、交往能力、体力、审美观、领导者的气质等)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相应的,课堂教学的任务也不仅仅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做好准备,更加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创造出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并努力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新的教学模式。显然,作为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时展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情境,努力使自己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做到恰到好处。而做到这些的基本前提是对教和学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全面了解和把握。教育心理学正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于现代意义上的“好教师”是极其重要的。

一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简介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间并不长。一般认为它经历了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期(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成熟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和完善期(80年代以后)等四个时期。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有两条基本线索,一条是在实验室中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规律,另一条是在真实的学校和社会情景中探究人类学习的规律,研究如何改进教和学。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心理研究的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中小学教师因为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也具有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实践基础。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心理思想,我国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提出过一些闪耀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教学原则,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相长”、“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将孔子和荀子的言论合在一起,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中所特别强调的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知识学习原则。这些教育心理思想在我国学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发挥着作用,而且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先进性。在国外,教育心理学的许多思想也早有萌芽,例如,19世纪前后,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中就包含了教学要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意)、手(行动)三者均衡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讲究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个程序等教育心理学思想;捷克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也提出了许多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原理、原则,如教材必须符合学生发展水平、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等。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1913~1914年又扩充为《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工作、疲劳与个别差异》三卷本。书中提出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以及个性差异观点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用普通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从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问题渐趋集中,教学与发展、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德育心理、教学策略、教学评估、教师心理等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研究取向日益明确,教育过程的探讨、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等受到高度重视,这种研究取向一直延续至今。另外,教育心理学家还把视野扩展到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把学校和课堂看成为社会情景,对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受到重视,而且这种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而迅速深化,如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习的自我监控问题等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深刻地影响着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80年代以来,教育心理学渐趋完善,在如下四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主动性,即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2)反思性,即从内部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研究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研究元认知、学习的自我监控机制等;(3)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即“学习共同体”的营造,教学情景的设置,以使“学习共同体”中成员能够共享教学环境中的一切学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交流活动的组织,等等;(4)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建构活动,研究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近来,由于建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日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由于各民族均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因此,如何使教育心理学研究植根于本民族的教育、心理文化传统之中,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来理解、解释和干预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今后教育心理学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家们也都提出了心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以普通心理学原理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在学校情景中进行有关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个别差异、教学评价和测量等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认清学生学习以及学校教学的内在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改进我们的教育,使学生在一个有效促进认知和情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应当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题。

以下我们介绍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学习心理概述

只有了解了学生“学”的规律,教师才能真正把握“教”的规律。为此,广大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和研究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策略、学习的迁移、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等问题。这些也是学习心理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什么叫学习?

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个定义中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首先,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既可以来自外部刺激,也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但无论从那种途径,都必须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反复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其次,由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既可以表现为直接的外在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内部心理结构的改变,当然,这种变化必须是比较持久的。

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外,还包括行为准则、态度等的学习。实际上,就现代社会生活而言,日常工作、生活都包含着学习。学习是一个经验的获得和累积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学习与人类一般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最根本特点是接受—建构式学习。也许有人认为,接受学习一定是机械的、被动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所谓接受学习是指这种学习本身是占有人类社会已有经验、把别人发现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并使其成为自己辨别事物、处理问题的工具的过程。由于经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主体反映客体时所产生的主观产物,因此,经验的接受和占有不能像物的接受那样,在既不改变性质也不改变存在形式的状态下进行。经验的接受过程是主体重建经验结构的过程,也即是一个主体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主体必须处于一种十分主动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运作,才能完成构建过程,真正地“接受”相应的经验。因此,学生的学习,从结果看是“接受”了已有经验,而从过程看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经验建构过程。顺便指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人片面强调创造学习(或发现学习),否定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本质,已经造成一定的教学思想混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学生学习的接受性本质可以派生出一系列特点。首先,由于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已经整理好的、客观化了的、系统化了的经验,是一种间接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在学习动机、过程和学习条件等方面,都有特殊性。其次,学生学习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启发引导下,理解已有经验的意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再次,由于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因此这种学习不一定是从学生的直接需要出发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建经验结构的过程首先是从模仿建构已有经验开始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建构过程的完成主要依靠理性思维。当前,有人片面强调直接经验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在主动状态下的,只能以学生的直接需要为教学的出发点,这是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一种曲解,不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实际上,正因为学生学习有强制性、被动性一面,才需要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内在规律如何、具体过程怎样、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等等。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成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派学习理论。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理论 学习小组 学习任务

一、引言

从教学方面看,体育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体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合作学习理论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其体现的成果也越来越明显,下面将结合教学具体工作对此进行分析,并准备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二、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与特征

教学理念的不同对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分别是:

(一)概念。合作学习理论是一种新的理论,指的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互动和分工,发挥学生之间的合力,相互探讨与交流,从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能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特征。合作学习理论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进行分组和学习的过程中,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参与交流和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他们都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为整个合作小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必须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并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其他小组和同学的优点,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策略

(一)设立学习小组。要想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身高、成绩、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内容,同一小组成员之间允许存在差异,这样有利于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各小组选出小组长,也可以由组员轮流担当组长,负责督促本组成员的学习。

(二)分配学习任务。为提高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学习任务,教学中应该对每个组员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组员的基础、能力、性格等情况,给他们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明确他们扮演的角色,以促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组员数量应该适中,在5―7名较为适宜。体育教学内容不同,不同小组承担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三)实施教学任务。第一、课前合作学习。课前小组成员应该做好预习工作,学习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对将要开展的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课堂上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做好准备。第二、课堂合作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任课老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对各小组的任务进行合理安排,让各小组分别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体育活动当中,掌握基本的体育训练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第三、课后合作学习。课后合作学习也不能忽视,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跳绳运动、足球射门训练、篮球定点投篮等内容,并做好总结工作,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四、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的应用实例

(一)应用实例。为了让人们对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下面将通过具体实例对此进行探讨分析。选择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作为教学内容。具体的实施方法为:第一、学习之前向学生讲解和展示定点投篮、篮下运球技巧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基本的了解。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7名学生,并选出组长,负责督促本组的学习和训练。第三、让学生分组进行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每组要有序的进行,老师加强指导工作,组长敦促每位学生的训练,同时优秀的学生要对本组成员进行辅导,发挥示范作用。第四、训练完成之后各小组进行训练成果展示,由老师和其它小组作为评委,肯定各小组成员训练取得的成就,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应用效果。在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中,通过采用合作学习理论,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顺利完成了教学工作,使学生较好的掌握篮球定点投篮和篮下运球技巧训练技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另外,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理论满足了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经验的总结,采取相应的策略,促进合作学习理论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对后期的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玉香.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研究[J].运动,2013,(7).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59-03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英语视听说能力提出的要求,学校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这种现状,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弥补当下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他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

一、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指的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21世纪的我们提倡自主学习,但是并不是全面否定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而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自主学习理论下的应用视听说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同时该教学模式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信息量大、教学情节复杂,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和分析教材,在分析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精心准备教学内容,采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来采用该模式进行英语教学。

(一)教师要对讲解的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理解

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所要讲解的内容,对内容中涉及的人物特征、事件发展、影响因素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要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要求老师要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比如,要牢牢抓住主要内容,并能够将内容涉及到的关键词以及重点词汇摘出来,然后结合相应的背景学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要不断地给学生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预测剧情的发展,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创设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对于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所以单纯的靠他们自身来自主理解和领会学习内容中语言文化的精髓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英语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消除语言文化差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内容和词汇。比如,对于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存在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的词汇和段落,教师可以适当的对相关的背景、人物以及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模仿对白等方式

模仿和对白练习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们通过模仿不但可以提升“交际语言”的熟练程度,充分感受英语交际过程中运用的语法特征,而且还能够帮助学习者体验到英语国家人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那种感觉。另外,角色扮演的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提升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视听说三位一体的立体的教学模式,并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学校由同一个英语视听说教师教授的两个班级的1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A班71人,作为实验组;B班79人,作为对照组。最后通过实验的结果来判断该模式的影响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析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与普通的教学模式相比是否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以及实验对比法为主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四)研究过程

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听力、口语以及理解能力上,所以研究中运用听力和口语相配合的方式来对实验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的题型主要为观看英语视频之后的复述能力以及口语实际交际对话。在一学期开始时,就对实验班的学生采用自主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组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两个班级的英语学习内容、时间以及进度都保持一致。在实验开始前收集两个班级学生的实验前数据,同样在试验结束后也收集同样的数据,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并根据这些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在运用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对实验班级学生开展教学后,该班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了明显提升,实验前后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通过对表1和表2中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两个班级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都不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而在试验之后两个班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成绩却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差异性(P

四、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自主学习理论下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