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资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万里长城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998年6月,董耀会曾陪同美国上届总统克林顿参观了慕田峪长城。由中国政府和外交部门特邀安排陪同两届美国总统参观长城,这种安排还是罕见的。为什么专门安排他在长城上陪同一个大国的两届总统参观浏览长城呢?
董耀会从少年时代起,就与万里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中央电视台著名女编导邓蕾的话讲:“他是一个与长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一个当年选择了长城,然后终身与长城为伍的人。”董先生与长城的奇缘,也颇有些传奇色彩。
我国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长6000多公里。董耀会的故乡河北省秦皇岛市距山海关仅10多公里,万里长城横贯秦皇岛境内。天下第一关、九门口、孟姜女庙、老龙头、角山长城,都在秦皇岛附近。还有秦皇求仙入海处、北戴河、碣石山等天下名胜。董先生少年时代酷爱登山和游泳,与山、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有机会经常接触万里长城,万里长城迷住了他。这也是一种天缘吧,他幼小的心里就撇不下长城了。那时他就想方设法寻找有关长城的书籍。读完中学,董耀会就一边工作一边搜集有关万里长城的历史资料。刚参加工作时,月工资很低,他自己掏腰包到长城沿线各市、县文史部门查阅旧州、府、县志,几年间,留下了100多万字的笔记,积累了大量资料。
1984年5月4日,董耀会和另外两名青年朋友结成“华夏子”,从山海关老龙头出发,沿着万里长城线路,开始了徒步自费考察万里长城的活动。那时董耀会已经结婚,有了个小女儿,上有老母,下有小女,一家四口,全仗他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生活。而他要去考察长城,单位停发他的工资,不仅要冒各种危险,还断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各种困难齐压在肩上,董耀会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对万里长城的感情占了上风,他咬紧牙关,告别家人上路了。
要考察万里长城,得攀越燕山、太行山、恒山、六盘山、贺兰山等山脉。穿越腾格里、毛乌素、巴丹吉林大沙漠,还得走进河西走廊的千里戈壁滩,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先说走的路吧,他们一直走在无人的路上,磨烂了一双双鞋子,腿脚上被石块和野棘磨扎出了累累疤痕。再说吃的,一路上,长城沿线大多是内地贫困地区,那个年月居民生活水平更低。董耀会和伙伴每天同当地村民一块吃,一天三顿粗米饭;每天晚上,他们就睡在老乡家里,或住在村公所。冬有严寒,夏有蚊虫干扰,就这样苦,他和同伴也没有停歇、畏惧,而是一路向西,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不取真经不罢休。
这样风餐露宿,翻山越岭,苦熬了508天。1985年9月24日,董耀会和伙伴终于抵达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甘肃嘉峪关,完成了徒步考察万里长城的壮举。作为华夏子孙,董先生是走遍长城的第一人。
考察结束,董耀会避开尘世,淡泊功名,一头扎进北京大学,师从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侯仁之先生,并投师罗哲文先生。他在北大深造一年,开阔了视野,从理论上为研究长城学打下了基础。之后的十年间,他先后撰写并出版了《长城万里行》、《明长城考实》、《长城考察日记》和诗集《望断悲风》。他还参与主编了170万字的《长城百科全书》,主持召开两届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尽心尽力把万里长城宣传到海外,介绍给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几年来,他为保护长城、开发利用长城的旅游资源东奔西走,行程数万里。他还多次去河南等地,亲临实地考察楚长城。只要是为长城去工作,他就什么都不顾及了。长城成了他的第一生命。他自己这样说,人生下来要干一件事,这件事也许很小,也许很大,那不要紧,只要你认真去做了,并成功了,那你人生的价值就实现了。
面对成果,董耀会依然淡泊如初,素装简行,表现出学者儒风。谈到万里长城,他情绪激动,话语滔滔。人们称他为“长城之子”,他觉得这称呼顺耳,并非他在乎声誉,而是觉得亲切。中国人评长城,说千秋功罪,董耀会有他自己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出现这么长的一条长城,自有他的道理。中国就是中国,长城为界,南农北牧,地理结构决定了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了民族文化结构,民族文化结构决定历史结构,万里长城顺乎天理自然产生,这就是中国。华夏子孙对万里长城,只能爱而不能恨,只能保护而不能毁坏。
篇2
关键词: 应变语 课堂教学 应变方法
应变语,是指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教师自身造成的失误,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等等,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课堂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有时甚至会破坏教学和课堂的正常秩序,将部分学生或教师推到窘迫的处境,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应变语是教师必备的“应急武器”。它是教师渊博、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专注、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自觉发挥口语优势的着力点,又是教师启发学生顿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临界点。教师良好的应变语能够在温和平缓的氛围中解决突发事件。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谈几点有效的应变方法。
一、暗示式应变
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教师并不中断教学活动,而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悄悄提醒当事人,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正常进行。
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上观摩课,听课老师发现上课过程中有一位学生走了出去,约5分钟后,又有一位学生走出去,过了一会儿,两位学生先后回来。可在这过程中,教师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这是怎么回事呢?听课老师不明白。下课后询问这位特级教师,他说:“我在上课时发现一个学生脸色很难看,坐立不安,知道他可能要大小便,便踱到他身边示意他出去。过了好一会儿这个学生还没有回来,我便猜想他可能来不及带手纸,便悄悄让第二个学生拿了手纸去厕所。过了一会儿,他们相继回来了。”听课老师恍然大悟,无不表示钦佩。教师用暗示的方法解决偶发事件,可以既不影响教学程序,又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
二、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式应变
这种应变方法是教师顺着学生提出问题的研究方向,沿着问题继续追下去,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如一位教师正在小结课文:“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当我们享受着万里长城给我们带来的民族自豪感的时候,也该感谢那些为修筑万里长城而献出血汗、献出智慧,乃至献出生命的劳动人民……”
话还没讲完,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更应该感谢秦始皇,是他组织修建的万里长城。”
另一个学生反驳:“不对!秦始皇为修万里长城,累死了那么多人。孟姜女哭长城就是指责秦始皇罪恶的最好见证。”
又一个学生马上说:“你说得不对!秦始皇如果不以严厉的态度对待修筑长城的人,那些人怕苦怕累早就跑光了,哪里还能修成长城啊?”
一个学生赞同地说:“对!我们不能一边躺在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上享受民族自豪感,一边还要不断地批判他的残暴,试想:他如果温和地对待这个工程,还能修成长城,创造世界历史的奇迹吗?我们批判他的残暴是不公平的。”
学生开始争论不休,各抒己见。教师面对课堂上的混乱局面,因势利导,镇定地强调:“同学们,你们能各抒己见,辩证地探讨这个历史问题,非常好!这种严谨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继续发扬。要评价历史人物,就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外寇入侵,从民族稳定的立场上来说,是十分正确的,是他的功绩。但是他对待劳动人民却很残暴,制定了许多十分残忍的酷刑。今天,同学们讨论是否该感谢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看待这个历史问题呢?该怎样客观公正地评价秦始皇呢?”
一位学生顺着教师的提示说:“我们不能否定秦始皇对修筑万里长城所作的贡献,也不能因为他在修筑万里长城时制定了酷刑就单纯批判他的残暴。这些都是历史事实,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功过分明。”
又一位学生也说:“他的功劳是不能够磨灭的,它的残暴同样也不能够抹去。”
学生开始鼓掌,教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能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历史事实,辩证地、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组织修建的万里长城在当时是抵御侵略者的有力屏障,也为今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但是,他对人民的残暴也是遗臭万年,不能让人原谅的。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非常分明。这位教师显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哲学修养,当他看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的时候,采用因势利导式的应变语,既平息了学生因思维方式错误而产生的无谓的争论,又教育了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及历史人物,可谓教书育人之典范。
三、有意转移式应变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的问题教师不便作答或不能作答,那么可用转移话题的办法来摆脱困境。例如:一位教师在分析《画蛋》一文时,指导学生观察国画,有位学生提问:“达・芬奇和他的老师为什么都留着长头发,而我们却不能留?”教师答:“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的一些习惯跟他们不一样。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呢?应该学习他们‘专心学习’的精神。”教师巧妙地把话题作了转移。可是,那个学生又问:“老师,您有达・芬奇的本事吗?”回答“有”吧,不符合实际;回答“没有”吧,学生会认为老师没本事,对老师感到失望。只听这位教师说:“达・芬奇本事真大。他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就因为他学习刻苦,谁要想有本事,谁就得刻苦学习。”一句话,又把话题转移到课文的主题上来,并且摆脱了困境。
又如于漪老师教《木兰诗》时,有位学生提出疑问,认为诗中写的不可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不可能的。十二年,这么长时间共同生活打仗,怎么会认不出是女的呢?不说别的,一双小脚在洗脚时就会露出来的。”于老师说:“南北朝时妇女还不缠脚。”学生又问:“那么中国妇女什么时候开始裹脚呢?”这下可把于老师给卡住了,于老师想了想说:“课后我们大伙儿都去查资料,大家一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好不好?”于老师这样回答,既稳定了学生的情绪,又维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四、顺水推舟式应变
一次上课,教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准备板书。呀,一只毛茸茸的东西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学生却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教师冷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课后,教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劲。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学生听后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幽默式应变
针对学生的“责难性”问题、“攻击性”问题、“挑衅性”问题的刁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难方式,幽默地、体面地、不伤大雅地予以还击。如一位教师走向教室,刚刚推开虚掩着的教室门,忽然一只笤帚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教师的讲义夹上,课堂上一片哗然。这分明是学生干的恶作剧,可这位教师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轻轻地捡起掉在地上的讲义夹和笤帚,自我解嘲地笑着说:“看来我工作中的问题不少啊,连不会说话的笤帚也走上门框,向我表示不满了。同学们,你们天天与我一起相处,对我有更多的了解,希望你们课后也给我提提意见,帮助我改进工作,好吗?”课堂上一阵窃窃私语后,很快地安静下来了。
这位教师面对偶发事件以幽默带过,既显示了自己的诙谐大度,又让自己摆脱了窘迫处境,还为学生创设了自我教育的情境。
综上所述,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是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变能力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有的教师把课堂应变看得很神秘,有高不可攀之感。其实并非如此。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应变能力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深入地钻研教材,逐步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认真总结,有意积累在课堂应变中的经验和教训,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而且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应变方法。
参考文献:
[1]唐树芝.教学口语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篇3
世界最穷的10个国家几乎全在非洲,亚洲仅有一席,那就是我们的近邻尼泊尔,排名世界最穷的国家第6名。而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几乎全在欧洲,除此之外,美洲的美国排名第4,我们的近邻日本排名第6。世界排名最穷的国家第1名的是埃塞俄比亚,人均财富仅1965美元,世界排名最富的国家第1名的是瑞士,人均财富达到了648241 美元,两者相差将近330倍。而世界排名最穷国家的第10名马达加斯加,人均财富5020美元,世界排名最富的国家第10名比利时和卢森堡,人均财富451714美元,两者相差90倍。“世界品牌500 强”中国只有4个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出口名牌很少,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4个。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有 170 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9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5个,而我国只有 4个。
青藏高原发现大量石油资源
曾一度被认为能源储备贫瘠之地的青藏高原地区,最近发现大量石油资源,其储备达到了100亿吨,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的石油储备。 目前,我国自产石油量仅能满足 2/3 实际使用量,还有1/3的能源缺口依靠大量进口,10年之后,自产量与进口量比例为1/3与2/3,一半左右的汽车可能年内不增加石油进口量。 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可能“变身”全国石油基地。
专家称中国人
源于200万年前的非洲古猿
“巫山人”、“蓝田人”、“和县人”的发现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认为,在三峡地区的最新考古挖掘出的石器和动物化石证明,中国古人类应当源于 200 万年前的非洲古猿,而这一新的学说将有望中国人起源于13万年前非洲古人类的“夏娃”学说。黄万波称,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长江三峡将会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母亲河。
我国的“大地原点”在哪里
“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一个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我国的大地原点位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寺后村。“大地原点”的整体设施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四大部分组成。“大地原点”的中心标志埋设于主体建筑的地下室中央。该标志采用红色玛瑙石制成,直径10厘米,精美而坚固。具有独特风格的主体建筑设施构成了珍贵的人文景观。辽宁展出世界最早纸质“唐档”辽宁省档案馆从馆藏的140万件档案资料中精选出300 余件珍贵档案,其中“镇馆之宝”――世界最早的6张纸质“唐档”最吸引观众眼球。这6页“唐档”形成于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分别记载着剿捕“贼寇”的报告(上有官吏司马的签字),还有对死亡之人进行勘查等方面的内容。陈旧发黄的纸片反映了1291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安情况。这种纸质档案能保存近13个世纪,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由于弥足珍贵,这6页“唐档”已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山顶洞人饰品惊现周口店
专家在清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库存化石的过程中,两颗沉睡72年的钻孔食肉动物牙齿化石被重新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12个兔子头骨化石。经鉴定,这些化石很可能是山顶洞人使用过的装饰品。这些化石应该是1933年左右,由裴文中先生从山顶洞中整理出来的,但不知何故沉睡72年无人知晓。
我国将首次绘制
完整的秦始皇万里长城走向图
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具置、分布、走向、通讯设施以及工程实施情况……这些困扰长城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谜底将被一一揭晓。中国长城学会透露,我国将于今年 4 月首次对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全线进行实地考证勘察。本次考察后将绘制出完整的秦始皇万里长城走向图,同时走向图还将被绘制在中国版图上。 此举将填补长城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把秦汉史进行有机的衔接,并有助于秦史汉史的拓展研究。
罗马长城与中国长城有“血缘关系”
历史和考古学家称,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但修建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长城显然受到了中国长城的影响。在普通人看来,东西方两大帝国之间距离遥远,其间的联系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历史学家威兹・佐特说:两个伟大建筑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二者沿线都有
望塔,二者的许多军事中心与较大军事要塞的建筑结构与功能也十分相似。考古学家甚至还发现了两者几乎相同的传输军事信号的方法。中国秦汉史学家徐卫民说:在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2世纪的约400年时间里,西方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中国的大量丝绸,有关长城的信息被传播到罗马帝国也是很自然的事。罗马长城与中国长城间的“血缘关系”的论断是令人信服的。
我国最早的西医院
元代的“广惠司”算得上我国最早的西医院。元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吸收外来文化,故建都北京后,为适应一部分人在医疗上的需要,在至元七年(即公元1270年)于北京建立了“广惠司”,该司聘用阿拉伯医院治病,专用西药。最早主持广惠司者为爱薛。到1292年,又在北京等地特设“回回药物”,专卖“西药”,而且还有回回药方的翻译出版。这应该是东西方医药的最早的一次交流。因为,自7世纪起,阿拉伯人就继承了希腊医学的成就并加以发展。直到13世纪,阿拉伯医学一直是欧洲最先进的医学。
一日三餐始于何时
我国三餐制始于何时?据专家考证,汉唐时期是中国三餐制习俗的确立和巩固时期。汉代初年,一日两餐与一日三餐并行。汉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主要实行早、午、晚三餐制了,古称“三食”,这是被人们普遍承认的饮食制度,既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三餐制是汉唐时一般民众的饮食制,在社会上层,特别是皇帝的饮食则并非如此。按当时礼制,皇帝的饮食多为一天四餐。
“砸锅”来源于戏曲界
人们常用“砸锅”来比喻办事失败了。这个“锅”并非烧饭做菜之锅,而是来源于戏曲界的“两下锅”、“三下锅”等术语。清末民初,北方的京剧曾与山西梆子、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保持各自原状不相混合,俗称“两下锅”。南方的滇剧,其腔调包括襄阳、胡琴、丝弦三种,原来唱一种腔调,后来逐渐变为三种腔调混合演,俗称“三下锅”。在这里“锅”已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饭碗”比喻失业,而把戏演得不好、演不下去了,就称演“砸锅”了。
篇4
长城,以她蜿蜒万里而享誉世界,以她气魄雄伟而成为中国的骄傲,在我们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长城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长城的心得体会1早晨大约6点钟,我们吃完早餐,来到车上。今天是我最兴奋的一天,因为,今天要游览长城!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在大巴上讨论着关于长城的各个方面,这时老师充当起了导游,在那里绘声绘色讲着长城的介绍:“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我们听后如同旱苗逢雨,一个个听的是津津有味,尔老师似乎讲起了劲,继续为我们普及知识“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听完了后好不佩服,纷纷问道:“老师老师,您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的?”“嘿嘿,其实我是在网上查的。”老师的回答令我们无语。
在一路欢笑声中,长城不知不觉就到了,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下我们全都是“好汉”了,我们兴奋极了,马上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到了长城脚下,我们自发地组织了一场比赛——谁最后一个上到顶端,就给我们一人一个冰棍!面对这样的规则,我们十分兴奋。
“3!······2!······1!······开始·!”随着开始的声音,我们争先恐后地往上使劲爬,爬着爬着,我们便特别的累,我渐渐开始喘粗气,但是我看见其他人都在坚持,我也努力向上爬,突然,在前面的一个同学脚扭了一下,在后面的同学立即跑了过去,不管那个同学,我马上就要超过他了,我心中一阵窃喜,但是,我刚超过他又不忍心丢下他,便将他扶起来一起爬,在后面的同学渐渐赶上,看到这一幕都十分感动,也来加入我们的行列,本来我也坚持不住了,但是看到同学们的帮助我也一下子回了神,仿佛身体变轻了一样,走的健步如飞,感觉不到疲劳,这时,我感到十分温暖。
这次的长城之旅,使我学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也让我感到了同学之间的温暖。
长城的心得体会25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千里迢迢来到北京,慕名前往举世无双、闻名天下的长城,一览它那雄伟挺拔、气势恢弘的威武身姿,
坐在汽车上,一路风景如画。临近八达岭,只见莽莽苍苍的长城蜿蜒盘绕在山梁上,像一条伏卧在崇山峻岭的巨龙,翘首欲飞!
听爸爸说,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楚、魏、燕等国为互相防御而建筑的;秦国统一中国之后,便把这些长城起来,形成了绵延近万里的万里长城。巍巍长城经理岁月的风风雨雨,度过了2000多个春秋,这不正是古老中国悠悠几千年历史的象征吗?
登上长城,抚摸着风雨剥蚀的城墙墙身,我几乎惊呆了:城墙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构筑而成的。俯视女儿墙下,少说也有6、7层楼那么高。举目眺望,山势险峻,有的地段简直如站在峭崖边。手扶城墙都不敢探出头来望望那无底的深谷。遥想当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将这么重、这么多的砖石搬运上山,又砌在这险要的地势上的呢?如果说这是一个谜的话,那么有一点不是谜倒是可以肯定的: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成墙上铺着方砖,平坦宽阔。可供5、6匹马并排奔跑。城墙外侧有垛口相连,更显几分为伍。在长城上,差不多每隔400米,就有一座烽火台,远远望去,如同一支支匕首直插云霄。烽火台下层大约四米见方,上层是平台。我和爸爸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一个劲的向上爬,一鼓作气登上了长城北端的制高点,特地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留下了英雄照。
登高望远,长城渐远渐隐,在蒙蒙细雨中融入天际。这气势磅礴的画卷令我思绪翻腾,我似乎觉得我们的祖国就像长城一样,千年永存,威武昌盛!
长城的心得体会3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爸爸带我去了长城。一到长城,我被眼前的壮观景象给惊呆了-----长长的城墙,个个耸立的烽火台,好象在对世界宣告中国的雄功伟迹。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向长城的入口处走去,这时,我们被一个吆喝声吸引住了:" 长城纪念服了啊,穿上漂亮大方,不好看不要钱了啊!"我们转过身一看,一个小贩在推销纪念服我拉拉爸爸衣角,爸爸会意,领着我走了过去,爸爸问到:"同志,纪念服多少钱一套?""50"小贩头也不抬冷冰冰地说,我看下面那几件土里土气的不好看便问:"老板,有其他颜色的吗?""没有了。"又是冷冰冰的一句话,可我明明看见架子上还有一件蓝色的,"那件不卖!真哆嗦!"爸爸见此情形,拉起我来就走,可没等到我们走出多远,身后传来一阵阵献殷勤的声音:"您好,你要点什么?"原来还是那个对我和爸爸冷若冰霜的小贩拦下了一个日本人,又从货架上哗啦一下扯了好几件下来,其中就有那件蓝色的,日本人可能不想买,随便挑了几件扔下五张钞票就走了。而那个小贩抱着钞票,左点一遍,又点一遍,活像一只拿到骨头的哈巴狗。周围的小贩也对他投去了鄙视的目光,在他摊位上挑选衣服的游客也扔下衣服扭头走了,他也不在意神气地拿着钞票向人们炫耀:瞧外国人的钞票多好看; 外国人的相机多高级; 外国人的......
我的心里充满了愤怒,这时爸爸拍拍我的背说:"孩子,你的眼中长城是什么样的?""当然是高大雄伟了。"我说。"那么,一粒沙土呢?"爸爸又问,我说:"如果和长城比,当然是渺小的不能再小了。"爸爸说:"对,正是这个道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其中的一个人是丝毫不会有损我们的形象的,也不会有损高大的长城的......."
我听了爸爸的一番话,眺望着那伸向天边的巨龙。远处,通向烽火台那高耸入云的石阶。近处,渗透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青石砖,都仿佛在告诉我,中华民族是伟大的,身为中华儿女是值得骄傲、自豪的!这些,那个小贩明白吗.......
长城的心得体会4十一长假期间,我和爸爸一起游览了向往已久的长城。
淅淅沥沥的秋雨在我们到达北京的那天戛然而止,久违的太阳露出了它的笑脸。在去往八达岭长城的车上,我的心里想像着长城的壮丽景象。通过资料我了解到,长城有着光辉的历史,在这里也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等。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风采了!
走到长城脚下向上眺望,啊!真是人山人海啊。我们选择了北线往上攀登。在长城上,每走一段就有一个烽火台,高高的,像一个个凸起的小山峰,下面是一条贯穿的路,四周分布着观察孔,爸爸告诉我,烽火台是古代用来传递军情的,遇到敌人来袭,就会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长城的两侧有半人高的护墙,每隔一段就有缺口,是古代战争时用来观察和射箭用的。
长城是古代人民在崇山峻岭上用砖一块一块建起来的,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这一砖一瓦,包含了劳动人民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所付出的辛劳是我们无法想像的。我抚摸着这历尽沧桑的城砖,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中国人的傲骨铸写历史,中国人的热血抛洒希望,中国人的灵魂绽放光芒!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今天可以说自己已经是一条“好汉”了。虽然比较累,但却感觉很充实。长城虽然没有颐和园的秀丽,没有天安门城楼的壮美,但却体现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沿着层层叠叠的城砖铺成的道路,我一直走到长城的顶端,回首一望,几千年来的沧桑历史尽现眼前,一步步沉重的历史,这是中国永恒的骄傲!
长城的心得体会5微风浮起,烈日高照,那是一个炎热的上午,我们来到北京游玩。既然来到北京游玩,那当然是要去长城来一睹风采啦!
早晨5点钟左右,东方的太阳还没有露出曙光,只是一片灰蒙蒙的样子。或许很多人会慢悠悠的从床上爬起来,但我们可不呢!兴高采烈的起床,大家脸上都流露出期盼的神色。可惜长城在北京边界,我们要做3个多小时的大巴才能到达呢!我问妈妈为什么长城会在北京边界呢?为什么在北京边界还有那么多人来游玩呢?妈妈告诉我说,长城是用来抵御外敌的,所以得建在边界,而且长城不仅是吸引了许多中国游客,还有很多外国人也慕名而来呢!具体你还是自己几去看吧! 在我们即将到达长城的时候,我看见两道的大山峰峦重叠,郁郁葱葱,只是隐隐约约的看见有一堵连绵起伏的灰色的城墙,像一条大龙伏握于大山之中,城墙上面还有芝麻点儿大的人儿。
到长城了,导游介绍说我们可以坐缆车上去,也可以自己登上去。妹妹登过长城,介意我们坐缆车上去,不然到时候登长城就没力气了。我们排队买好票,就来到坐缆车的地方,我们踏上缆车,缆车门关闭了,6个人做在一个缆车里,缆车摇摇晃晃的。“啊啊--啊啊啊,慢点啊!”我妈和妹妹的妈妈异口同声,因为缆车是透明的,加上视觉感受和心灵感受,一种扑面而来的压力袭来,好不容易熬过了缆车时间,我踏上了长城,一个许多人梦寐以求而遥不可及的地域!
长城上面人真多哈!他没有照片上的那么四季分明,也没有电视上的个性鲜明,但长城气势雄伟,绵延不绝是不可更替的,真正一睹长城的风采,他甚至比照片上的,电视上的,想象中的更加宏伟!在长城上若想拍个照片必须快、准、狠,不然别人就要把你给挤跑,你定都定不住。真是人挤人,摩肩接踵的。我爸我妈,我叔我阿姨都在拍照,记录下我们在长城的脚印,一旁的配文是“万里长城永不倒!”“不到长城非好汉!”……
篇5
乐乐今年刚刚小学毕业,就在他毕业考试结束后的那个周末,2009年6月20日,他和父亲刘勇开始了徒步长城第五年的跋涉。这也是他们徒步长城的最后一个阶段了,行程大概经过北京境内司马台、黑关、黄松峪,然后进入天津黄崖关,出天津进入河北东部,沿长城直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在刘勇父子出发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倔强的梦想
乐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长城的浓厚兴趣。刘勇告诉记者,大概在乐乐2岁多的时候,一家人坐公交车,他拿出两张一元钱的纸币让乐乐去投币,乐乐愣是留下一张不往投币箱里放,拿着那张一元钱看着背面的长城图案,一直回到家里还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不停,当时刘勇就告诉2岁的小乐乐说:“这就是中国的长城,等你长大了我带你去。”这就是乐乐与长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从那以后,乐乐逢长城必迷,刘勇开始查资料给儿子讲长城的传说和知识,慢慢地这一家人都对长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4年的时候,他产生了父子徒步走长城的想法,乐乐一听便高兴地赞同,在劝服了孩子的妈妈、他的老婆后,父子俩开始着手准备,那时的乐乐上小学一年级。刘勇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人,自由职业者,时间方面可以自己支配,他计划利用每年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陪儿子出去走长城,虽然个人失去了一些赚钱的时间,但是能满足儿子的愿望,更能给儿子上一堂人生之课,他相信这段经历一定是无价的。
可是当刘勇把要带着乐乐徒步长城的想法告诉他父母时,受到了父亲的一顿大骂,老人家觉得孩子还很小,带出去很危险,另外,家庭的经济条件也很一般,刘勇的母亲还在生病,他坚决反对徒步长城。刘勇说,自己是哭着离开父亲家的,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大的阻力。不过,妻子没有反对自己的想法。
2005年7月15日,背负着很大的外界压力,刘勇带着8岁的乐乐到了嘉峪关,开始了这次走遍长城的跋涉。蓝天、白云、雄伟的关城、曾经的金戈铁马,梦想中的长城名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面对嘉峪关,刘勇父子被折服了,他们惊叹长城的雄奇伟大,他们的徒步长城之旅就从这里开始。身背的两个简单行囊装着他们旅途中所有的必需品,而插在背包上写着“父子同行,徒步长城”的小红旗则表明了父子俩此行的目的。
真正开始徒步长城的过程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惊险有趣,而是十分枯燥的。大多数时间里,刘勇父子俩都是行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身上背着沉重的装备,每天翻山越岭步行10~30公里。而且在西北一带人迹罕至的长城段,大都只剩下了长长的土堆,连能看到土墙的地方都不多见,向东行进,又看到一些地方的长城被人为地推到、挖断种上庄稼,甚至被盘山公路贯穿。那种面对长城现状身临其境的震撼,让刘勇父子永生难忘。
在2005年的夏末,刘勇和乐乐结束了从嘉峪关到银川段的长城徒步。有疲惫、有惋惜、有失望,可是徒步者们仍旧没有放弃梦想。用自己的脚步丈量长城的长度、厚度,刘勇说那是一种身与心的归属感,“就感觉,长城和我们有了感情一样,见不着想得慌。”而且乐乐也说,他喜欢长城,喜欢和父亲一起走长城。
于是,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从嘉峪关到山海关”徒步长城的梦想。这样才有了之后的2006年暑期徒步银川到榆林段长城,2007年走榆林到大同段,2008年从大同的天镇县走到了北京司马台,走进了奥运之城北京,2009年的夏天,司马台到山海关,他们启程了,让我们共同祝福执著的徒步者……
暖心的旅途
他们这一路除了遇到艰难坎坷,也总会遇到暖心的帮助:到了村庄就总有热炕睡,有可口的热饭吃,有老乡嘘寒问暖;遇见经济可以的人,总会硬塞给孩子几十块钱让补充营养……“我都自己记录下来了,”刘勇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写日记,特别是把当天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给记下来,要感恩,不能把恩人给忘了……”2007年7月22日,刘勇父子进入山西省保德县并赶往河曲。在路上,他们认识了河曲电厂的一名工人,因欣赏刘勇父子的行动,这名工人不仅请刘勇父子吃了饭,还把他们送到去偏关的汽车上。
2007年7月23日,刘勇父子先在老牛湾畅游黄河。后来在黄河边上认识了一位养鱼的山西人,渔民不仅招待刘勇父子吃了新鲜的鱼和虾,还送了他们一程到偏关长城。
2007年8月4日,刘勇父子到达右玉县的杀虎口。当地的乡村干部不仅招待刘勇父子吃饭、住宿,还带着二人到县城洗了澡。因为在银行无法刷卡取钱,临别时,乡村干部还给了刘勇父子300元。
……
日记本被刘勇装在背囊里,与他们一起跨越了万水千山,在每个温暖的夜晚被父子俩翻阅回味。
从8岁到12岁,从小学二年级到小学毕业。乐乐从长城深厚的历史里,从路过的世间百态里,从亲自走出的脚印里,一点一点看清了成长的模样。刘勇说他觉得,“现在这孩子比起同龄人来更有爱心,考虑问题也比较周到。有次我和他经过一个桥洞,那个桥洞经常有拖拉机和摩托车穿过,走到那里时看见一只小鸟还不会飞,可能是从上面的窝里掉下来的,乐乐捡到它后,不是把它拿着玩,而是给他喂些吃的,然后把它放在车压不着的地方,身边再放一些吃的东西,然后就走了。”
在笔者看来, 乐乐自己其实不也就是那只小鸟么?为了理想上路,懵懂地试着飞,也许曾经遇到过很多磨难,但是总会有好心的人路过他的生命,给他帮助和鼓励,让他收获一颗善良、勇敢的心,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习惯了在路上的生活, 习惯了对每个给予帮助的人感恩。现在,刘勇父子也把能帮助别人视为最大的快乐。2006年7月,刘勇父子在榆林市西边的靖边县长城徒步时,乐乐发起了高烧。刘勇父子就住进了长城脚下祁庄的村支部书记祁汉林家。“这家人对我们非常热情,看见乐乐病了,就赶快给我们做饭吃,这时天快黑了,他们点起了蜡烛。”原来祁庄当时还没有通电。乐乐的病好了后,刘勇父子就踏上了行程。回到家里,刘勇将自己在祁庄看到的情况到互联网上,他的呼吁很快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不到半年,祁庄就通了电。
祁汉林家安了无线电话后,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刘勇,对他说村子正在发生着的改变,非常感谢刘勇帮他们呼吁。
一路荆棘一路歌
所谓驴友,就是自己(也可能是几个人的小组合)背着背包,自己计划行程路线,自己解决沿途的交通、食宿的行者,因为很有可能会风餐露宿,所以才要背上背包,自己搞定一切,没有人为你负责。刘勇父子就是这样的人。在长城之行中,除了日记,他们还用相机拍摄最客观最真实的长城,见证盛夏里风雨过后的阳光,讲述旅程中结下的一段段友谊,发现城墙下一朵朵野花的盛开。他们时常是压缩饼干充饥,野外帐篷里过夜。遇到天黑长城上路难行的时候更麻烦:“我们在悬崖上过夜也是老有的事儿,当天黑时走到那种进退都有危险(悬崖)的地方时,就只能在悬崖上呆着了……”刘勇告诉记者。但是他们并不寂寞,他们的执著、坚忍、乐观感染了四面八方志同道合的朋友。
于是,开始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他们在网络上建立起了聊天群组,探讨长城保护、畅谈旅途经验,网友们开始为刘勇父子搜集地图、策划行程,更有许多驴友主动与刘勇联系,约定加入父子俩徒步长城的行程。
在2008年的徒步行程中,来自辽宁的驴友“山泉水”就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他们相互扶持、甘苦与共,一路荆棘一路高歌的经历,感召着更多的驴友。今年夏天,来自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等地区的驴友也都与刘勇父子做了同游的约定。
生活的烦恼,繁杂的事务,利益的矛盾,总是伴随人的一生。生活并不悠闲,而是你能够暂时放下,才显得悠闲。人生总是在重复和更新中度过,重复是因为我们烙印于传统文明的积淀和现实生活中的规律,更新就是因为我们希望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不平凡的乐趣,追求更美好更丰富多彩的人生。
徒步长城,不一定都要如刘勇父子这般执著。走在崎岖的路上,用眼睛看美景,用耳朵听城垛外吹来的风声,用身体发肤去感受这古老文明的魅力,体验相互扶持的美好,这就足够了。
古老而坚固的长城,因其拥有原始风貌和鲜明的地理人文符号,堪称中国最具独特魅力的风景,应该得到我们的保护和关注。它们苍凉、带着斑斑旧迹,有种悲壮的美,去过的人都会为它着迷。如果你也喜欢,就去探访吧。
山海关古城景区简介
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筑城建关,因其北依燕山,南襟渤海,长城纵贯其间而得名。山海关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之处,连接华北、东北地区。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燕山和渤海像两扇厚重的大门,山海关就是那把坚固的铁锁,和平年代,打开城门,经商贸易,互通有无;战争时期,城门紧闭,刀枪剑戟,武力抗衡。山海关古城是明代万里长城上迄今为止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城防体系,主要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组成。
作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山海关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厚重,文物古迹众多。
古城景区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以6000延长米长城为主线,主要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兵部分司署、钟鼓楼、大悲院、迎恩楼、望洋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明清街巷、镇远镖局、原辽西省山海关市政府旧址、天下第一关广场、瑞莲阁公园和老商号关源昌等景观。这里汇集了大江南北、关内关外的多种风俗和文化,集居住、商务、休闲、餐饮、购物、娱乐为一体,彰显历史韵味、游客参与性强。
山海关是座成长在长城怀抱里的古城。天下第一关、兵部分司署、钟鼓楼、大悲院、迎恩楼、望洋楼以及五座巍峨气派的石牌坊引领您走进时空的隧道,走进历史的长河,走进文化的殿堂。周游古城,抬眼即可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让久居城市的人也不由得生发出思古之幽情;漫步长城,俯首就能看到袅袅的人间烟火,感受历史与现实旋律的悄然合拍共鸣。
淡红的霞光将历史层层剥落,古城山海关引领您走入一片记忆的森林……
篇6
第二次,他参加了“中外联合万里长城行”,走完了中国长城全程,记了4万多字的两大本日记,画了21张路线图,拍了50个135胶卷,1800多张照片,还拍了500多张数码照片, 18盘DV录像带。
如今,重新拍摄陕北长城36堡,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因为脑梗,李生程的记忆常常突然中断。说到关键处,就想不起人名或地名,于是反复念叨:“叫什么来着?”
走在“三边重镇”之一的安边镇上,60岁的“长城通”李生程显得自在而又随意。多年来,镇上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时不时有形形的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来找李生程。他们知道,这些外地人都是因长城而来,这些人走了,“长城通”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本乡本土的李生程。
看上去已经很老旧的安边文化站大门口,新砌了6个微型长城跺台,成为“陕北长城博物馆”在这里建立的标志。李生程家的二层小楼,下面居住,上边就是博物馆。
说起长城,李生程欲言又止,脸上写满了一个孤独灵魂30多年来的心思。
五里墩
五里墩,是明长城的一个烽火台,因距安边城东南五里地而得名。1980年,李生程第一次将相机的镜头对准了它时,完全是下意识的,并没想到此生会与长城结下如此之深的缘分。
1976年,正在定边县石洞沟公社郑寨子大队任支书的22岁李生程,被公社以“社来社去”身份推荐为榆林师范音美班的学员。“一个农村的孩子,能有机会上学,当然要拼命学习。”选择以美术为专业李生程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上学期间,李生程跟一个叫刘国炎的老师学会了相机拍照和胶卷冲洗。“1977年1月,去世一周年,我拍了一张群众在大街上举行纪念活动的照片,在《榆林日报》上发表了,一下子激起了我对摄影的兴趣。”
师范毕业后,李生程曾在定边县石墩沟中学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很快又被调入安边文化站工作。“这下我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总想着拍出真正的作品。”
此时,李生程在榆林摄影圈已小有名气。1981年,他到省城参加了摄影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里,他认识了后来成为摄影大家的胡武功、侯登科等人。而他对摄影的理解,也在这个时期有了质的飞跃。
回到安边后,李生程咬牙花了100多元钱,买了一台135相机和一台120相机。“这个时间里,我主要以拍陕北民俗为主”,李生程笑着说,“我搞了个‘赛驴大会’,后来还上了中央电视台。”
1983年,他用自己的135照相机拍摄了一张五里墩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多次在全国发表获奖,并在国内外展出。
徒步走长城
1991年,一个叫闫庚华的人只身跑完万里长城,给了李生程很大的激励。
1992年,农历正月十五刚过,李生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大早从宁夏的盐池县开始,沿着长城走回定边县城。“20多公里的路程,我走了一天,觉得很轻松。”回到定边时,已经是晚上了,街上到处是看花灯的人。认识李生程的人问他干吗去了?他回答说:“我走长城去了。”
李生程决定一个人徒步走完陕北长城,这个想法得到了时任榆林地区文管会主任康兰英的支持。“文管会给我开了介绍信,还给我借了一部海鸥135相机。我又到定边县公安局借了一部理光相机。”
1992年5月15日,李生程出发的时候,妻子正在坐月子。李生程给县文化局写了一份保证书,说明这完全是个人行为,出了什么事,与单位无关。
20多年过去了,李生程还清晰记得那次走长城的诸多细节。“我先坐车到府谷,过黄河途经山西的保德县,最后到了河曲县。”李生程规划的这条路线,是以明朝史料记载为依据的。“但一过黄河,当地的老乡们却说这里的长城是从北边的大村和小村开始的。”
长途跋涉,加上风吹日晒,李生程看上去衣衫褴褛,长发散乱,拄着一根长棍。“要不是我拿着介绍信和相机,早就被当成要饭的或者逃犯了。”李生程说,“那会儿通讯也不发达,有时还惦记着家里的老婆孩子。一个人走得最苦闷、最艰难的时候,也曾屡次地问自己:这是图什么?”
起初,李生程一路上吃住都是在老乡家,后来觉得学校更方便,就每到一个村子,拿着介绍信先找学校。
这次只身徒步调查陕北长城(也是陕西境内的长城)历时108天,李生程从府谷出发,途经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吴起、定边七县,从东到西,约走了1500多公里。
在这次调查中,李生程将陕北境内的长城1115个墩台都详细编号记录,并且做了3万字的调查笔记。每个拍照的地点分别用黑白和彩色两个相机进行拍摄。在使用了简单的新闻体语言进行记录的同时,他还将拍摄的角度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在国内同期的摄影人中是很罕见的,而他自己却浑然不知。
问起原因,李生程说:“这是1980年参加榆林文管会文物普查培训班时学到的方法。”
中外联合行动
英国人威廉・林赛来找李生程,也是因为长城。
2005年,威廉・林赛找到很多张近百年来外国人拍过的长城照片,他决定重新回到这些老照片的拍摄地,然后重新拍照。李生程说:“他后来出了一本书《百年长城回望》。”
陕北境内的长城由于处于沙漠中间,受外力作用破坏大,很多地方已经完全辨认不出昔日的模样了。威廉・林赛在一次次寻找失败后,经榆林长城学会和文管会推荐,找到了李生程。
“一条壮汉―这是李生程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他身穿军上衣,浑身是土,肩上扛着相机,一头长发被风吹乱,安详中透着英气。我听说,在整个陕西省,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长城了,于是,我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希望。”威廉・林赛曾经这样说。
李生程陪着威廉・林赛,驱车重新走了一遍陕北长城。“威廉・林赛带来的那些老照片的拍摄地,我也是凭着记忆和翻看了自己拍的照片,反复比对后,才辨认出来的。”
威廉・林赛在考察完陕北长城后遗憾地写道: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新修公路的规划路线穿过已经是土堆的长城残段;有些长城残段已经被不断推进的沙漠吞没,或者正在被风暴摧垮,或者在经历过地震后摇摇欲坠。“新旧照片对比陕西境内的长城,充分证明长城的确变了:高变低了,长变短了,宽变窄了,有些长城已经从地面上完全消失了。”
在和李生程一起寻找“失踪”的长城时,威廉・林赛对李生程和他所做的工作产生了敬慕之心:“李生程对陕西境内的长城进行系统考察,是13年以前的事情了。当时做这个事情就了不起了,现在更显示出它的历史意义。他的考察方法很简单,但十分有效,他用自己的方法,把考察时陕西境内的长城的状况完整地记录下来。我相信这些记录的价值和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而早在1996年,国内一位长城保护的权威专家,也给过李生程很高的评价。
1996年6月,榆林市文化局通知李生程,中国长城学会在榆林召开年度学术会。“我用一个很大的提包,将1000多张照片做成的12本册子全都背到了榆林。”多年后,李生程还记得,被称为“中国长城第一人”的古建保护专家罗哲文看到他拍摄的照片都标有编码和文字说明,非常惊讶。“他仔细询问了我徒步调查长城的情况后,感叹地对与会专家们说:小伙子搞的很不错,如果都像生程这样,全国的长城保护就能搞好了。”
李生程当即被吸收成为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后来,他出版《陕北长城》摄影集的时候,给中国长城学会打了个电话,得到了罗哲文给他的摄影集的题名。决定创办“陕北长城博物馆”,同样要到了罗老题写的馆名。
2006年8月到12月,李生程又参加了“中外联合万里长城行”,走完了中国长城全程。途中,李生程每一天都要做《今日记事》。活动结束时,他记了4万多字的两大本日记,画了21张路线图,拍了50个135胶卷,1800多张照片,还拍了500多张数码照片,18盘DV录像带。”
为了36堡
虽然居住在安边小镇上,李生程却有很多光鲜的身份,他既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又是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和民俗摄影学会会员,还是陕西收藏学会会员。因为摄影,因为长城,他也得过各类奖杯和证书,如今这些东西全被他堆放在博物馆的一个角落里。
为了自费筹建陕北长城博物馆,李生程和妻子吃尽苦头。“冬天年关跟前,我们就卖烟花爆竹;有庙会时,就去卖香纸;夏天卖冰棍饮料。”
李生程家的二楼,就是他创办的陕北长城博物馆。“本来去年夏天博物馆就能对外开放了,结果岳母病重,只好推到今年春节过后开放。”
如今,李生程又有了新的计划:“明时的延绥镇基本就包括了现在的榆林,共在这段长城修建了36座城堡,如果说陕北长城像一条‘项链’,36堡就是串珠,所以我一直想拍一部陕北长城的电视大片。”李生程说,他的这个想法是在他看到电视纪实片《大秦岭》之后产生的。
鲜为人知的是,李生程曾担任过王全安导演的电影《惊蛰》的副导演,2005年还编导拍摄了《治沙英雄石光银》的电视片,所以他对拍摄影视作品并不陌生。
2007年,为编辑出版《陕北长城》,李生程找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赵硅教授。“我们那会儿胆子也太大了,开个奥拓车,哪儿都敢去。”临近出书的时候,李生程带着赵硅从东到西补拍了榆林36堡。有一天,他们开着车,差点坠崖,至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赵教授说,他是通过我成了长城专家。”赵硅跟着李生程考察完榆林境内的36个长城古堡后,对李生程的想法非常支持:“再不拍,这36堡也可能就没有了。”
2009年,李生程把写好的《陕北长城36堡》脚本送给了当时榆林市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然后和《大秦岭》的导演康建宁取得了联系,哪料想天有不测风云,李生程突然得了脑梗,一病就是两年多,拍摄的事情就耽搁下来了。
篇7
最近,一部由小说《冰与火之歌》改编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引起了新一轮追捧热潮。该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将人类政治游戏的诸多基本命题熔于一炉,展现了一场残酷却迷人的战争史诗。在虚构的情节中,却影射着不少历史中真正发生过的故事:“绝境长城”不禁令人联想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不列颠的哈德良长城;长城之外的“异鬼”反映了古典农耕文明对游牧“蛮族”的长期恐惧心理,而长城之内的列国混战、尔虞我诈更是几千年政治史的戏剧化写照。
真实的历史,却常常比虚构传奇更为波澜壮阔、荡气回肠。英国著名战争史家约翰・基根的《战争史》就是这样一部史著。该书依照石头、血肉、铁和火四个阶段对人类战争行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回顾。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有血有肉、因果关联的战争史图景。
与他的其他著作类似,基根的《战争史》始于对克劳塞维茨战争理论的批判。克氏在《战争论》中提出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个著名论断。基根不仅不同意这一点,而且认为它十分危险,改变了欧洲的战争文化。基根列举了许多并非受政治驱动、也不具有政治性质的战争例证: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人们因生存资料的缺乏而打破了宗教对战争的抑制;祖鲁王国因周围的战乱局面而变成一个极为尚武的社会;伊斯兰教禁止信徒之间的战争导致了埃及的马穆鲁克这样奇特的军事奴隶制;还有日本的武士制度为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而拒绝新的战争技术。除了开篇提出的这四个例证外,全书涉及的许多战争都挑战了克劳塞维茨的理论,特别是中亚草原地区所哺育的一代代马背民族的战争行为。他们的战争常常不为任何政治目的,只是为了逃避生存危机、掠夺财富或满足原始的征服欲望。
基根自己一向的观点是,文化是战争的主导因素。在发起战争的原因和决定战争形态上,文化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欧洲、中东和中国等地区规模巨大、组织良好的军队为何无法抵挡中亚游牧民族的进攻,这是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基根提出了一些线索: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骑射、围赶或分隔牲畜、屠宰等――使他们比习惯于农耕定居生活的人更擅长杀人和作战。农耕文明产生的伦理或宗教通常对杀戮行为有所约束或疏离,游牧民族却完全没有这样一回事。再如,农耕文明的徒步战争形态产生了种种战场仪式和规则,然而来自不同文化的敌人或技术的变化(如弓箭和火器的产生)都会使这些仪式变得无奈而过时,就像宋襄公的“妇人之仁”一般招人嘲笑。
基根对战争史的回顾,最终是为了指向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观点的终极否定。“政治必须继续,战争却不能继续”,“把政治和战争区分开来是更大的智慧”。基根的战争史研究虽然有诸多局限,但他对“武力的克制”的强调和对无限制的战争目的的批判是弥足珍贵的。基根客观地指出了中国乃至东方的战争文化在武力克制方面的优点。汉字中,“止戈为武”,武力的目的是为了制止冲突,而非制造无限的破坏。战争是文明的产物,因而战争应该用来保护而非摧毁文明。
篇8
一、根源何在
困境中的人们总爱呼天叫地、埋怨世道不公,结果不但走不出困境,而且陷入了更痛苦的深渊,丝毫不见“柳暗花明”的转机。
办法,我们总会得到!我们不愿囿于困境之中,我们渴求解脱!
“根源何在?”一个声音响彻脑际。对呀,“唯物主义论”主张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猛然间,一个例子涌入脑中:有两个人做生意折了本,仅剩一文钱,其中一人准备扔掉时,另一个灵机一动,说:“有办法了。”于是他们用一文钱买了几张彩色纸,再捡起些树枝,做成了一些玩具小风车,拿到集市去卖,很快便销售一空。而后他俩用所得的钱做本钱,继续做这不起眼的生意。几年过后,他俩成了富翁。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来“困境”的“困”,在于人的“不能”。我恍然大悟!
二、最重要的
要走出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实干精神。自古以来,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人。古语有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就告诉我们:唉声叹气不是办法,幻想憧憬不是办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干,才能走出困境。正所谓“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如果不去干,建国初期,我们也不会建大庆、胜利等大油田,使我国摆脱了靠进口钢铁、洋油过日子的困境;如果只是干等干靠,比尔·盖茨也不会当上微软公司的总裁,一跃成为世界首富。这样的事例太多了!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五万次左右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狄更斯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只言片语,写出许多文学巨著;著名科学家竺可桢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直到1974月2月6日临终的一天还不忘做科研记录。不靠自己,能行吗?有飞来的山、落镜的湖,有背来背去的王屋太行,名山大川自可以用传说来解释,惟有长城不能。因为只有“干”才是筑起万里长城的一块块扎扎实实的“青砖”。因此,我们应该说:困难算什么?我们能干!
三、百折不挠
篇9
司马台长城,全长5.4公里,敌楼35座。整段长城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构思新颖、形态各异,它集万里长城众多特色于一地,形成一段“奇妙的长城”。
综观司马台长城,可用“险、密、全、巧、奇”五字概括。
险:司马台长城沿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修筑,蜿蜒曲折,惊险无比,尤其是天梯和天桥两段,更是险中有险。天梯是单面墙长城,坡陡墙窄,最窄处不足半米,呈直梯壮沿山体上升,两侧更是陡峭悬崖,置身其上,俯首下望,令人目眩。天梯顶端,便是天桥,长不逾百米,宽只有一砖,约40厘米左右,两侧又是悬崖绝壁,令人不寒而栗,英雄气短,游客把这儿称作咫尺天涯。虽然名为天桥,但到这里的人们却都说:“过桥难,难于上青天”,这里可说是明长城中依山设险,险上加险的最险要地段之一。
全:是指敌楼和城墙的建筑形式奇特多样。从外观来看,敌楼有单眼楼、双眼楼、三眼楼、四眼楼和五眼楼,有单层楼,上下相通的双层楼和三层楼。它们均为空心敌楼,大小不一、形态组合各异,是按驻军的官衔等级,驻防人数以及地势险要程度分别来建造的。从内部结构来看,有砖结构、砖木结构、砖石结构;又有单室、双室、多室之分;房间布局有“田”字、“井”字;楼顶变化多端,有平顶、穹窿顶、八角藻井顶、覆斗顶;就连门窗也新颖别致,有边门、中间门、有砖券和石券,还有技艺精湛的雕花花岗岩石门。
这是长城史上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司马台长城东段的仙女楼和望京楼就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敌楼,望京楼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海拔986米,为空心三眼楼,二层砖石结构。这里视野开阔,隐约可见北京城轮廓,故称望京楼。望京楼头,东观“雾灵积雪”、“蟠龙卧虎”、北看“燕山叠翠”、南瞧“水库明珠”、壮丽关山,尽收眼底。仙女楼是敌楼中建造得最美的一座,掩映在老虎山腰的树丛中,下部条石合缝,上部磨砖达顶。内部用青砖砌成两道大拱,三条甬道,十个券门。顶部正中心砌成蜘蛛网状的八角藻井,四边砌四个砖柱,游人在里面轻轻放歌便能发出悦耳的回音。门券上还有并蒂莲花浮雕,整个敌楼处处给人以精巧、细腻、秀丽之感。仿佛它不是人间战争的防御设施,而是一座仙境楼阁。此外、城墙的构造更是匠心独运,富于变化。因地形和军事上的需要,城墙又分为单边墙、双边墙和障墙,有砖砌、石砌及砖石混合砌,城墙上的箭孔疏密也从几十个直到上百个。
巧:体现为进可攻,退可守,步步为营的障墙。而小天梯上的障墙,可谓登峰造极,在20多米的垂直落差内从最顶上的障墙箭孔,一直可以通过所有障墙的射孔,到达最下的射孔,精巧之至,另人赞叹。由此可以想像昔日戌边将士苦战御敌的战争场面。
奇:构筑在溶洞上的长城,洞与城的巧妙组合,在整个明长城中绝无仅有,令人称奇叫绝。
司马台长城虽以山势险陡、长城雄奇为主景,却不乏碧波荡漾、湖光帆影的优美环境,长城角下的鸳鸯湖赋予了这段长城以灵性,清澈的湖水,是由水量充沛、四季凉爽的冷泉和冬季热气喷涌、水温常年在38℃的温泉汇聚而成的,湖水冷暖各半,经东历夏,从不结冰。夏季里荡舟湖上,清风徐来,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司马台长城不仅有奇丽的风光,亦是一座文化遗产的宝库。今年来,在这段长城上发现了许多长城文物,其中:有石刻“题名碑”,碑上记载着当年修建长城时的情况以及与建城有关的官员的名字,同时这里还发现几处城墙和敌楼上有带戳印文字的砖,上面刻的都是参加修建长城的军队名称和年代,如“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五年宁夏营造”等等。长城砖上带有戳印文字,在其它长城上也是及为少见。在修复这段长城清基过程中,又清出一批出土文物:有当年守城将士使用过的各种武器,其中有铁炮、石炮、铁镞铁铳、手雷、三眼铳。铁弹丸、火药勺等,还有守城战士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其中有锄头、铁铲、菜刀、铁灯碗等等,以上这些文物很珍贵,它为研究明代长城及明代历史提供了价值很高的事物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司马台长城则是这份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段长城,并满足广大中外游客更好地领略长城的风采,司马台长城景区一手抓文物保护工作,一手抓旅游开发建设,使司马台长城这一世界文化瑰宝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的评价:“中国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是中国长城之最。”
篇10
一场独特而奇妙的全球巡演
如今47岁的斯科特·哈里森在1997年时关掉了自己的杂耍用品店,妻子伊莎贝尔·费罗也辞掉了原本酒店经理的工作,夫妻二人组建了一个名为“链轮”的小马戏团,驾着他们那辆改装的双层巴士,带上儿子西奥,开始了这场奇妙无比的环球巡演之路。
足迹遍布四大洲
在离开英国后,哈里森一家人先去了法国、意大利和希腊。1998年踏上亚洲大陆,期间为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和日本等国的民众进行了精彩的表演。2006年,他们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后飞越太平洋,游览智利、秘鲁等南美国家,再进入美国和加拿大,他们的舞台遍布世界各地。
从卖艺逐渐演变成巡演
哈里森原先计划一路卖艺到澳大利亚,结果却变成了15年的环球巡演。一路上,他们游览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结识新朋友,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表演与他们互动。对哈里森一家来说,这是一件美妙且不可思议的事情,并且旅途中充满的了太多令人难忘的记忆。在巡演前的几年,演出由哈里森和费罗负责,一场45分钟的表演包括杂技、独轮车和滑稽魔术。等到儿子西奥长大后,也加入到演出当中。
环球旅行的“美妙”收获
在这场漫长的环球旅行中,令哈利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儿子西奥的成长一直受着不同文化的熏陶,他认为这对西奥来说,是一笔相当宝贵的财富。如今西奥16岁,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从新西兰到危地马拉,哈里森让西奥进入当地的学校学习,作为函授的补充。环游世界开阔了他的眼界,也使他拥有了自己的梦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够有自己的生意,在风景优美的岛上经营一家五星级宾馆。
“双层巴士就是我们的家”
这辆双层巴士产于1962年,先作为普通客车“服役”了25年,之后又担当了3年的教练车。哈里森从伯恩茅斯一名驾驶教练那里购得这辆车后,并且把它刷成鲜亮的绿色,改装为四轮驱动,又为它换了一个水箱,使之能够适应环球旅行。对于哈里森一家来说,在这次漫长的旅途中,双层巴士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宠物狗狗 环游世界
一只名为奥斯卡的宠物狗随主人一起环游世界,走遍五大洲、29个国家。这只狗不但骑过大象坐过直升机,还在艾菲尔铁塔、泰姬陵、自由女神像、万里长城像等多个世界名胜前拍照留念,令人羡慕不已。
5年前,它的主人乔安妮·莱弗森从南非的一个动物收容所将它“解救”出来。为了筹集资金以解救更多的流浪狗,乔安妮带着奥斯卡开始了这次环球之旅。他们曾穿过满是鳄鱼的河流,曾登上过万里长城,曾在自由女神像下拍照,最终奥斯卡和主人终于完成了这次奇妙的旅行。
这次长达6个月的旅行,总共耗资25万英镑。这笔资金是乔安妮卖掉自己的房子,走访25个慈善收容中心后筹集到的资金。
那些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
名青年卖房买房车打算环球旅行
在历时两年的筹备中,他们卖房、卖车总共筹资900多万元,12个青年从西安出发,在两辆不到40平方米的房车内开启了他们的环球之旅。他们放弃工作、离开家人,誓言“不可掉头”,将用600多天的时间将足迹布满世界60个国家。
他们其中一位是中国传媒大学的老师,在他的带领下,他和当初自己的学生们开始了全球旅行的筹备。这一行人中大都从事传媒艺术行业,有的人卖房买房车,有的人辞掉了工作,有的人则是推掉了几部影片的邀约。在这12个人当中,年纪最大的1971年出生,10个人是80后,其中有两对夫妻。年龄最小的90后法国小伙子Adam,只有16岁。
他们的计划是先奔赴越南、老挝等地,在新加坡稍作停留后西渡到达印度,然后进入东欧、北欧、中东、非洲,接着横渡大西洋到澳洲、南美、北美,东渡太平洋到达日本,最后到达台湾。
挑战极限:
英国男子欲坐轮椅环球旅行30000英里
英国男子Andy Campbell欲坐轮椅环球旅行30000英里。8年前,一次登山下撤中的意外使尚在英国军队服役的Andy Campbell双腿受伤,丧失行走功能,从此以后只能靠轮椅代步,他的军人生涯也因此结束。但这一切并没有将他打倒,在没有双腿后,一直酷爱户外运动的他开始坐在轮椅学习滑雪、滑翔伞、皮划艇、山地自行车和水肺潜水,甚至再次开始登山攀岩。
这次环球旅行,他第一阶段行程为期90天,从英国皇家地理协会总部出发,主要路程将依靠一副特制轮椅——手动自行车完成,期间根据需要他还将自己驾驶皮划艇、滑翔伞、普通轮椅等完成旅行。根据行程安排,Campbell从伦敦出发后将一直向东,期间穿越整个欧洲大陆,随后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然后沿太平洋进入阿拉斯加、加拿大西海岸,然后向南进入美国中部,接下来穿越墨西哥、中美洲、哥伦比亚、秘鲁、智力,最后抵达终点——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阿根廷。
舒适豪华的“移动之家”
房车旅行,一个看似浪漫而奢侈的概念,正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仿佛就在时光的流淌间,我们突然发现,随着汽车生活的不断进步演变与配套市场的逐步完备,房车旅行已然触手可及。
房车的性能具备了豪华舒适“移动之家”的全部内涵。车上设置了卧具、炉具、冰箱、橱柜、沙发、餐桌椅、盥洗设施、空调、电视、音响等居家设施,集“衣、食、住、行”于一身,体现了“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时尚生活观念。现代旅行房车作为集代步、旅游、居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汽车,由于其以零距离接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而深受大众欢迎。
旅行房车在北美和欧洲已经是人们休闲旅游甚至生活中的一部分。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家庭房车拥有率大概是9%—10%,个人购买在数量上要多于租赁。在美国,每年新房车零售额90亿美元。在最近的5年中,新车销售140多万辆,到2008年底,美国有房车820万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相比其他旅行方式,房车旅行具有许多优势:
自由 房车旅游不仅能提供自由化、个性化的度假方式,而且还能提供休闲、探险活动方式。让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纵情山水,自由度假。
方便 不受交通、住宿、餐饮等的限制,一个家庭出游,可以在房车度假营地享受一体化服务,还能带来较好的野外露营安全性。
经济 美国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房车与其他度假方式相比,对于一个四口之家,驾驶房车比驾驶轿车住酒店要节省50%的费用,比乘飞机住酒店节省75%的费用,经济上很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