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家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古人学习几何更是困难,据说当学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个定理时,好多人就无论怎样都学不会了,因此这个定理又叫“驴子的梯子”。直到现在,平面几何的一些知识或者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仍然难住了一大批人,因此当国王多禄米向欧几里得讨教学习几何的捷径时,欧几里德告诉他:“在几何里面,没有为国王提供的捷径。”
2、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委托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但是怀疑 里面掺了银子,于是请阿基米德鉴定。一次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我发现了),于是便开始在大街上裸奔起来了,一直跑到家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926年5月15日,谷超豪出生在温州市,幼年由婶母抚养,善良、助人为乐的婶母对谷超豪的性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谷超豪在九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据谷超豪最小的妹妹谷月霞回忆:“小时候,四哥不太喜欢玩,也不大爱说话,他最常做的事就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虽然四哥比较“沉闷”,但是“脑子转得很快,什么事都能和数学挂上钩”。
谷超豪5岁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两年后进入温州瓯江小学。他从小性格文静,聪慧过人,对各门功课都有兴趣。数学、语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课程,都学得很好。在课堂上思想活跃,喜欢独立思考。特别是数学,早在小学三年级时就掌握了分数与循环小数的互化,并开始知道数学上有无限的概念。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谷超豪进入温州中学。温州中学后来汇集了不少回乡的大学老师,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对谷超豪来说真是如鱼得水。他的语文、社会科学、数理的基础是很全面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他还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看了不少课外书,如刘熏宇著的《数学园地》,其中介绍了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使他初步了解到数学中无限的3个层次:循环小数,微积分,集合论,这使他对数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1943年秋天,谷超豪考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时值岁月,浙江大学在浙江龙泉市开设有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后成为苏步青的得意弟子,开始了大学生活。当时一年级课程并不要求太多的逻辑推理,但对直观能力、演算能力和解应用问题的能力,却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为谷超豪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谷超豪读了一本用综合方法写的射影几何的著作,完全不用计算,便能把二次曲线的基本性质描述清楚,引起他很大兴趣。从此,他对几何学就有了偏爱。后来,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即使是分析的或物理的,都带有几何的风格。
谷超豪还尽可能多掌握其他方面的知识。他对物理学的课程非常感兴趣,他认为物理和数学相互促进。理论力学是必修课,他做了许多题目;他并不满足于做对,还常常探索其他比较别致的做法,为此,受到周北屏教授的称赞。谷超豪在三四年级时选修了物理系的量子力学、相对论、理论物理等课程,这在数学系的学生中是极少的。当时虽然学得不深,但直到70年代他去研究和规范场有关的数学问题时,还深深感到这些选修课对他大有益处。他一直认为:数学需要从其他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这是“数学直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得到好课题,又可以发现新方法。他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和这个想法分不开的。
1949年,杭州解放,谷超豪被调到中国科协杭州分会工作。他把杭州市的科普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然而,他感到自己的一生离不开数学,于是向领导部门提出了要求:不中断数学研究与教学。青春年华,精力充沛。白天,他在科协忙碌,去浙大听课和做教学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研究数学,直至深夜。
谷超豪最早的微分几何论文《隐函数方程式表示下的K展空间理论》的思想形成了,用近来的数学术语来说,这便是“分叶”的思想,这思想很快被他利用来解决了苏步青提出的问题。1951年,这篇论文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目。
苏步青教授看出谷超豪在数学上的才能和前景,便向浙江省文教当局提出调动他的工作的建议,使谷超豪回到了浙江大学,1953年转到复旦大学。华罗庚也很早注意到这位数学界的新秀。谷超豪去北京,华罗庚曾几次请他吃饭,并鼓励他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系统的工作。谷超豪非常感动,并把这些教导牢记在心。
1957年,谷超豪去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之前,从事了微分几何领域的仿射联络空间和芬斯拉空间的研究。这时他己看到,微分几何的研究必须整体化,不能只限于局部性质。他就两类空间的整体的嵌入问题得出了完整的结果。
从零开始 演绎辉煌
1958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了星际航行的时代,此时谷超豪敏锐地从中看到了偏微分方程这块国内数学领域的薄弱园地很需要发展。谷超豪从前苏联回国时,他的研究能力和成就已经接近微分几何研究领域的顶峰了,如果继续从事微分几何研究的话,很快就可以出新的成就。但是他并没有继续他的微分几何研究,而是带着当时复旦大学数学系的几个年轻人一起转向了偏微分方程,并取得重大突破。
放弃已有成绩,归零后重新出发,谷超豪做出了影响自己一生的重大抉择。他提出要以高速飞行器为实际背景、以超音速绕流问题作为一个模型开展研究。为此谷超豪解决了一系列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难题,系统地开创了多元和高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理论。
谷超豪的学生李大潜院士如此评价谷超豪:“在一个领域已做得如鱼得水,如今却从零开始,投入一个新的未知领域。这考验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科学能力,而且还有他的学术追求。”
20世纪70年代初,谷超豪已经在超音速绕流问题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这时他再次转变研究方向,与杨振宁先生就“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开展合作。他们在国际上最早证明了杨一米尔斯方程初始问题的局部解的存在性,弄清了无源规范场和爱因斯坦引力论的某些联系和区别,取得丰硕的成果。
1988年2月,谷超豪由复旦大学调任中国科技大学任校长一职。上任伊始,他就着手推动中国科大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他的努力下,1992年中国科大“非线性科学”获国家正式立项,谷超豪被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大成为国家在该研究领域的南方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开展了非线性量子光学、非线性等离子体物理、非线性化学等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诸多重要成果。
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是当今核心数学最活跃的三个分支,谷超豪在这三个方向上均获得国际认可的突破性成果。关于谷超豪的一次次“转向”,他的学生洪家兴院士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带着大家探索、开路,而在找到了一条通往金矿之路后,他就把金矿让给跟随他的年青人继续去挖掘,自己则带着另一批年轻人去寻找另一座金矿。”按照谷超豪的说法,这是因为时间有限:“我在研究中发现吸引我的新领域,而学生们又能在原有领域独当一面、有独到见解时,我就鼓励他们做下去。”不过,他的一些学生则说,国家、社会的需要才是谷老“转向”的核心因素。
谷超豪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因为它们都平行地属于数学的三级学科,但也互有交融。在对于行外人会“迷路”的“百慕大三角”中,他却发现了挖掘不尽的宝藏。“别看它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奥妙无穷,简直是开发不尽的宝藏啊。”为了挖掘这些“金子”,谷超豪几乎牺牲了一切悠闲、度假的时间,除了最简洁的生活程序,剩下的便是工作和研究。他一直孜孜不倦地埋头于空间、变换和方程中,化枯燥为神奇。
谷超豪曾这样形容数学研究:“局外人很难理解在数学这片疆域里探索的错综复杂。就像在丛山峻岭中摸索,忽而山途渺茫,忽而峰回路转。你完全可能走了一大段路程后,发现竟然回到了原来的山坳坳;你也许走啊、走啊,突然发现了前人的足迹,原来自己还是步了别人后尘。勇敢的探索者,总会在山重水复之后,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谷超豪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步成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不仅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而且在当今核心数学前沿最活跃的三个分支: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及其交汇点上,获得了国际公认的突出成就,奠定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
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国际数学家联盟主席帕利斯教授把他列为培育中国现代数学之树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
2009年10月20日,“谷超豪星”命名仪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国际行星命名委员会将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绕日运行周期为3.47035年、编号为171448的小行星命名为“谷超豪星”,并演示了“谷超豪星”太空运行情况。谷超豪在命名仪式上表示,命名是一次极大鼓励,而自己在数学研究上只是取得了“一点点建树”。
爱与诗意的人生
科学家与诗人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诗人浪漫,思想自由驰骋;而科学家则讲究严谨和一丝不苟。然而谷超豪却将两者融合,他的人生充满了诗情画意。说起写诗的心得,谷超豪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实没有受过正规旧体诗训练,而且温州方言、上海话和普通话常常混杂在一起,所以老也掌握不好平仄,作品从来没敢给苏步青先生看过。”诗歌于他,是兴致所致,是自娱自乐!他说,许多文学作品中其实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想。
生活中的谷超豪喜欢爬山。一首“上得山丘好,欢乐含苦辛,请勿歌仰止,雄峰正相迎”的诗,也是他不断攀登数学高峰艰辛与欢乐的真实写照。对于自己的工作,谷超豪深有体会:“研究数学就像爬山,努力地翻过一个山头,会发现眼前一亮,前面的景色多美啊。往上看又见叠叠的山峰,只有不断地攀登,才会有更广阔的视野,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谷超豪的科学研究、教书育人中,处处都有“加减乘除”。
加法:谷超豪+胡和生=院士夫妇。一个书房两张写字台,丈夫的书桌朝阳,妻子的书桌面墙――“我这个位置比她的好。”谷超豪说。每天,两位院士就在这里并肩研究。
是数学成就了谷超豪的爱情之梦。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女人,但胡和生“”了这个定理:不仅在生活上与丈夫相濡以沫,在事业上更是携手共进――她是中国数学界唯一的女院士,也是第一位走上国际数学家大会NOETHER讲台的中国女性。
1991年,胡和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欣然为妻子赋诗以表祝贺:“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传,物理试新篇。红妆不须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庆艳阳天。”诗抒胸意,数学大师的诗意人生跃然诗间。
减法:日常生活-家务=更多工作时间。对这对院士夫妻而言,日常生活则是一道减法题,挤出来的时间便用在了做学问上。
说到节约时间,胡和生举了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我一般不上理发店,通常都是自己洗了头发,再请谷先生帮我剪短一点,稍微修修就可以了。起初先生说不会剪,我说不要怕,他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并且称赞这办法好,省了不少时间和麻烦!”
乘法:数学×文学=丰富的人生。科学家与诗人似乎是两种气质完全不同的人。然而谷超豪却发挥业余爱好诗词的优势,做了一道成功的乘法,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别样丰富。
“成汽遨太空,积雪踞高峰。一泻惊江海,化雨随东风。”字面上,是对观莱茵大瀑布的描述。实际上,谷超豪人生不同阶段的理想都蕴藏其中――年轻时,渴望飞得高远。年岁渐长,希望厚积而薄发。中年的理想是事业有成、在国内外数学界有影响。如今80多岁了,仍希望为东方文化和数学事业再尽微薄之力。
除法:一生成就÷教学=桃李满天下。几十年来,谷超豪一直继承着苏教授留下的传统,定期参加由学生和青年教师组成的数学物理、几何讨论班,至今雷打不动。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中就有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谷超豪说:“当年,老师苏步青对我说:‘我培养了超过我的学生,你也要培养超过你的学生’――他这是在将我的军!如今回首,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我可以向苏先生交账了!”
篇3
【关键词】化学植筋技术;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技术应用;概况;注意事项
一、化学植筋技术的概况
植筋就是种植钢筋,为了加固建筑物或是续建,在原建筑上钻孔,插入钢筋,用特用胶水灌缝,使钢筋锚固在其中,钢筋和原建筑将成为一体。植筋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实性能良好,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锚定中,还可以用于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等加固预留钢筋锚定中,也可用于各类钢结构、机械设备等的螺杆锚定中。它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1)具有高的承载力(剪力、拉力)。(2)对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适宜边距、间距小的部位。(3)施工简便,时间短。
二、化学植筋技术在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2、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钢筋选用首钢生产的φ25钢筋,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3、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这种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钻孔清洗完后要请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4、注胶。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
5、植筋。在注胶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钢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6、固化养护。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检测试验。在植筋施工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构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3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拔实验。实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450N/mm2)时,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测试时测力计施加于卡具的力应符合FC≥FYK(FC:测力计施加的力,N/mm2;FYK:钢筋的屈服强度,N/mm2)
试验证明:植筋用的植筋胶强度大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植筋的破坏是钢筋的屈服破坏,不是胶的粘结破坏,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下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
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由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公式为:FM
8、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钢筋在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图开始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三、化学植筋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清孔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对孔内的积水与异物等进行清除时,可将风机加上导管伸入孔内进行吹干、吹净,也可以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根据孔内的干燥程度适当地选用加热杆烘干或自然风干,以不向外排放热气为准;用棉丝来擦拭孔内粉尘,再用丙酮来清洗孔壁。清孔一定干净、彻底。当采用高压水清孔造成孔内较湿时,必须在植筋前采取有效措施来使孔内保持干燥。清孔完毕后要立即植筋,间隔时间如果过长,要用棉花球把孔堵塞,防止掉落物进入孔内。
2、如果钢筋局部锈蚀,可以用人工钢丝刷或电动钢丝刷,来对钢筋表面的锈蚀部分进行清除,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为止,当达到一定批量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选用需注意钢筋锚固部位是否遭到油污污染,如存在污染可用沾有丙酮的棉花球进行擦洗,如果钢筋遭到的油污污染比较严重或受到较为严重的锈蚀则不能作为植筋使用。
3、植好的钢筋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与固定,在24小时之内要防止钢筋受到施工人员的扰动。若发现钢筋受到十分大的扰动,必须将受扰动的钢筋马上拔出,重新植筋。如果发现施工场所的平均温度比锚固胶的固化温度低,必须停止施工,或采用电炉、碘钨灯、 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进行预热至30℃~50℃左右,建议对锚固部位也采取一定的加温措施,并维持在24小时以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感到已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求,而且原有建筑的低标准、建筑的老龄化和长期使用后结构功能的逐渐减弱等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将走持续发展道路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建筑化学植筋技术现已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广泛使用,其优点很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进行植筋时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处理、固定养护与清孔等环节,实现建筑加固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迪.宋晓胜.化学植筋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9,(01).
[2]郭俊雄.浅谈植筋技术加固原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J].内江科技,2009,(10).
[3] 吕如楠,沈中标,程跃建. 浅谈加固改造工程中植筋质量控制[J]. 江苏建筑. 2010(01)
篇4
【关键词】化学植筋技术;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技术应用;概况;注意事项
一、化学植筋技术的概况
植筋就是种植钢筋,为了加固建筑物或是续建,在原建筑上钻孔,插入钢筋,用特用胶水灌缝,使钢筋锚固在其中,钢筋和原建筑将成为一体。植筋技术是运用高强度的化学粘合剂,使钢筋、螺杆等与混凝土产生握裹力,从而达到预期效果。施工后产生高负荷承载力,不易产生移位、拔出,并且密实性能良好,无需做任何防水处理。由于其通过化学粘合固定不但对基材不会产生膨胀破坏,而且对结构有补强作用,施工简便迅速安全并符合环保要求,是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变更,加固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应用在各类建筑结构增建、变更等预留钢筋锚定中,还可以用于横梁、柱头、楼板、剪力墙等加固预留钢筋锚定中,也可用于各类钢结构、机械设备等的螺杆锚定中。它主要的技术特点就是:(1)具有高的承载力(剪力、拉力)。(2)对固定的基材不产生膨胀力,适宜边距、间距小的部位。(3)施工简便,时间短。
二、化学植筋技术在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1、弹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的配筋位置及数量,错开原结构钢筋位置,标注出植筋位置。请有关部门验线,合格后就可钻孔。
2、钻孔。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钢筋直径大5mm左右,钢筋选用首钢生产的φ25钢筋,钻头选用φ30的合金钢钻头。孔深大小15d(375mm),实际钻深400mm.钻孔时,钻头始终与柱面保持垂直。
3、洗孔。洗孔是植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孔钻完后内部会有很多灰粉、灰渣,直接影响植筋的质量,所以一定要把孔内杂物清理干净。方法是:用喜得利毛刷(这种毛刷不掉毛),套上加长棒,伸至孔底,来回反复抽动,把灰尘、碎渣带出,再用压缩空气,吹出孔内浮尘。吹完后再用脱脂棉沾酒精或丙酮擦洗孔内壁。但不能用水擦洗,因酒精和丙酮易挥发,水不易挥发。用水擦洗后孔内不会很快干燥。钻孔清洗完后要请设计等有关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注胶。
4、注胶。取一组强力植筋胶,装进套筒内,安置到专用手动注射器上,慢慢扣动板机,排出铂包口处较稀的胶液废弃不用,然后将螺旋混合嘴伸入孔底,如长度不够可用塑料管加长,然后扣动板机,板机孔动一次注射器后退一下,这样能排出孔内空气。为了使钢筋植入后孔内胶液饱满,又不能使胶液外流,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
5、植筋。在注胶前梁底模板就已支好,便于植筋后钢筋定位。植筋前要把钢筋植入部分用钢丝刷反复刷,清除锈污,再用酒精或丙酮清洗。钻孔内注完胶后,把经除锈处理过的钢筋立即放入孔口,然后慢慢单向旋入,不可中途逆向反转,直至钢筋伸入孔底。
6、固化养护。钢筋植入后,在梁底模板上定位,在强力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强力植筋胶在常温下就可完成固化,50h后便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检测试验。在植筋施工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以确定钢筋及植筋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方法:制作与要植筋部位混凝土构件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按植筋步骤,植入3组钢筋,待植筋胶完全固化后,进行拉拔实验。实验用专用的钢筋测力计,当加力达到Ⅱ级钢筋屈服强度(450N/mm2)时,出现颈缩现象,继而拉断。测试时测力计施加于卡具的力应符合FC≥FYK(FC:测力计施加的力,N/mm2;FYK:钢筋的屈服强度,N/mm2)
试验证明:植筋用的植筋胶强度大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植筋的破坏是钢筋的屈服破坏,不是胶的粘结破坏,这表明钢筋和植筋胶都是合格的。植筋后进行非破损性拉拔试验,用来检测工作状态下的植筋质量,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
检测中,测力计施加的力要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大于由设计部门提供的植筋设计锚固力值。公式为:FM
8、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钢筋在抗拉拔试验合格后就可按施工图开始绑筋、支模、浇注混凝土。
三、化学植筋技术应用的注意事项
1、清孔一般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对孔内的积水与异物等进行清除时,可将风机加上导管伸入孔内进行吹干、吹净,也可以采用高压水进行冲洗;根据孔内的干燥程度适当地选用加热杆烘干或自然风干,以不向外排放热气为准;用棉丝来擦拭孔内粉尘,再用丙酮来清洗孔壁。清孔一定干净、彻底。当采用高压水清孔造成孔内较湿时,必须在植筋前采取有效措施来使孔内保持干燥。清孔完毕后要立即植筋,间隔时间如果过长,要用棉花球把孔堵塞,防止掉落物进入孔内。
2、如果钢筋局部锈蚀,可以用人工钢丝刷或电动钢丝刷,来对钢筋表面的锈蚀部分进行清除,直到有金属光泽露出为止,当达到一定批量后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的选用需注意钢筋锚固部位是否遭到油污污染,如存在污染可用沾有丙酮的棉花球进行擦洗,如果钢筋遭到的油污污染比较严重或受到较为严重的锈蚀则不能作为植筋使用。
3、植好的钢筋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与固定,在24小时之内要防止钢筋受到施工人员的扰动。若发现钢筋受到十分大的扰动,必须将受扰动的钢筋马上拔出,重新植筋。如果发现施工场所的平均温度比锚固胶的固化温度低,必须停止施工,或采用电炉、碘钨灯、 水浴等增温方式对胶使用前进行预热至30℃~50℃左右,建议对锚固部位也采取一定的加温措施,并维持在24小时以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建筑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数十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感到已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不能满足新的使用求,而且原有建筑的低标准、建筑的老龄化和长期使用后结构功能的逐渐减弱等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将走持续发展道路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建筑化学植筋技术现已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广泛使用,其优点很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进行植筋时必须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同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钢筋处理、固定养护与清孔等环节,实现建筑加固施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迪.宋晓胜.化学植筋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9,(01).
[2]郭俊雄.浅谈植筋技术加固原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J].内江科技,2009,(10).
[3] 吕如楠,沈中标,程跃建. 浅谈加固改造工程中植筋质量控制[J]. 江苏建筑. 2010(01)
篇5
[关键词]数学史 教学 小传 科研 故事会
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大学本科理科班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史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开放式教学,采用为数学家写小传、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布置开放作业、进行数学故事会等授课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数学家写小传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史中蕴含着科学探索过程、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及数学家深邃的思想、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积淀着极其丰厚的人文教育营养。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和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面临着危机,数学史也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斗争记录。从数学发展史可以看到数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离不开经验和教训,每项重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之上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数学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那种一丝不苟、乐于奉献、不畏坚难的追求知识的精神,对学生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中,我让学生为数学家写小传,先后写过刘微、泰勒斯、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牛顿、莱布尼茨、高斯、欧拉、阿贝尔、魏尔斯特拉斯等等。把这些数学家的事迹及数学成就串联在一起,就是一部数学发展史。下面是学生写的高斯小传。
二、师生合作科研
大学生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还要学会如何搞科研。中学时间紧,谈不上搞科研,学生根本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有较多的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去年我担任了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立项时,我就吸收了两名学生,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科研的意识,从课题的选题、填表、审报、写开题报告、阶段性成果汇报到结题报告书写以及参加鉴定会,都让学生参与,并定期召开会议,公布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从2007年9月到2009年6月近两年的时间里,本课题组把中学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总结,达二十多种,我还让学生把一些思想方法编成歌诀的形式,以方便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好。该课题于2009年6月结题并顺利通过专家鉴定。我们还把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发表在《科技信息》上。
通过这一个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全部了解到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今后学生进一步深造撰写毕业论文以及搞教学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布置开放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再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教材没有作业,我所布置的作业好多是开放性的,例如:“论述费马大定理的内容及研究过程”、“简述非欧几何的创立”、“介绍欧拉的生平及数学成就”、“简述庞加莱的数学成就”、“20世纪数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数学有那些猜想,研究进展如何”。“数学史上有哪三次危机”
这些作业,需要学生上网查资料,还要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才能完成,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小的研究课题。这样唤起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愿望,使教育的外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变必需的学习任务为学生内在的自觉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兴趣浓厚了。这样的作业形式,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四、开展数学故事会
数学故事会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科技活动形式。数学故事会主要是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扩他们的眼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故事会的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发现的故事、数学游戏故事、数学童话故事、数学科幻小说等。数学故事一定要突出故事性,情节要引人入胜,还要强调语化。
不同的数学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是以介绍数学家生平事迹为主要对象,记人也记事。通过动人的事迹、典型的事例,表现出他们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再现数学家的形象,使学生从中汲取力量,得到教益。象大数学家欧拉的故事,就很鼓舞人,攻克费尔马猜想,使之成为大定理的过程也很艰难也是十分有趣的。
每两章进行一次“趣味数学故事会”,激励学生查阅搜集有趣的数学材料,并将这些材料进行梳理与整合,写出有趣的数学故事,以便在故事会上演讲。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史,研究数学史的积极性,使一门枯燥无闻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6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化解学习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几种心理,如积极心理、好胜心理、好奇心理、求知心理、满足心理、马虎心理、畏惧心理、厌烦心理、排他心理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方法,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很有趣味性,让学生们在教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1.运用激励机制。数学是比较枯燥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聆听的好习惯,我设置了学习积分榜来激励学生,凡是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发言的学生,均可以得到一定加分;作业完成较好且答案正确的学生在原积分基础上还可得到两倍加分;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奖励两倍加分,以此突出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全班学生积分累计到一定程度就适时公布积分结果,同时为学生们准备奖励礼物――全班同学的掌声和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篇7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
1.利用数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数学史的知识,比如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的,也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得出了圆周率;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了3.1415926
2.利用数学家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适时穿插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家陈景润如何勤奋、刻苦,以惊人的毅力攻克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组织开展“比比谁知道的数学家最多”“走进数学家”等活动,让学生对数学家肃然起敬,同时也为我国有这么多数学家而感到骄傲,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
3.利用数学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两道题:(1)如果每人每天节约2千克水,一个3口之家一年大约可节约多少吨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办法,在小组里交流。(2)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再生纸800千克,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班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有1吨吗?如果照一个班级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学校同学一年回收的废纸大约少砍了多少棵大树?课堂上通过计算,得到了惊人的数据,同学们禁不住鼓起掌来。因为有真实的数据说明问题,所以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实也就多花了一两分钟的时间而已,这种德育渗透省时、省力且效果较好,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个性品质施以影响
众所周知,教师的育人途径无非就是言传和身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所有的一言一行对小学生来说都是榜样作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个性品质教育一:实事求是,言必有据
作为数学教师,平时讲话都要以准确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一是一,二是二。平时上课,我特别注意我的教学语言和对学生的态度,从不无中生有、瞎编乱造一些教学情境与教学故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的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教育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和自己的个人奋斗史,和学生聊聊我是怎样从一个专职音乐教师变成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的,再通过对以往优秀学生刻苦学习的成功案例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个性品质的教育与感悟。
个性品质教育三: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深知身教大于言传,平时板书和画图时,都力求工整、清晰,板演计算题一步一步地进行,从不马虎跳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处事。
个性品质教育四: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难题独立思考,让学生感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定离不开创新,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创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质。假如人人都有“大成教育”的思想理念,那德育工作就真正落到了实处,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正如《老子》六十四章所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篇8
一、 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高职生大多在高中数学基础不好,因而也谈不上对高等数学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取得高效的重要条件。缺乏学习兴趣则往往会使学生厌恶高等数学。了解一些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笔者对我校高职生学习数学情况的调查发现:“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占到的比例达60%多,而对数学“感兴趣”的只有15%左右。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数学本身枯燥,而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数学史的教育。作为教师一节课全面讲解下来,却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个别同学甚至失去了能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笔者经过多年来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已深刻感觉到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在高数课堂里中引入相关的数学史知识不仅能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协助学生将抽象观念具体化。
另外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比如人们熟悉的路人过河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尤其是有一些早期数学家在20岁左右就有了很大成就的故事,比如伽罗瓦不满19岁就创建了群论,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而他们当时的年龄与高职生属同龄人,高职生特别喜欢听,可见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更轻松,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2. 对学生人格成长产生作用
数学史记录着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数学成就、重要的数学推理、影响深刻的数学问题等。数学史中也记载着国内外许多数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无数的数学家们为了探索真理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例如古希腊阿基米德在敌人危及自己生命的紧要关头仍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欧拉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毅力继续写论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就厌烦的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人格教育,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是一门融合世界各民族文明成果的科学。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一些数学家为数学而献身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理上受到熏陶以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
二、 以微积分教学为例来说明相关数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
记得某位名人说过:如果将整个数学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初等数学是树根,各数学分支是树枝,而树干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积分。由此可看出微积分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和各科之间的关系。微积分也是高职院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与微积分相关的数学史知识特别多,笔者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补充了以下相关的数学史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最早的微积分思想:公元前三世纪阿基米德在研究球冠面积时就有了一些积分学的思想。我国《庄子》一书的中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三国时期的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到“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和体而无所失矣。”这些都是较早的微积分的思想。
2. 对于课本中重要的牛莱公式的来历:十七世纪下半叶,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分别独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的创立工作,牛顿在1671年写了《流数法和无穷级数》,莱布尼茨在1684年发表了现在世界上最早的微积分文章,由于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优于牛顿的符号,所以现在用的微积分符号就是当时莱布尼兹创造的。但一门科学的创立决不是某一个人的业绩。它必定是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后的基础上,最后由几个人总结完成的。在提出谁是这门学科的创立者的时候,历史上竟然造成了欧洲的数学家和英国数学家的长期对立并争论近百年。牛顿创立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开发表莱布尼兹却要比牛顿发表早三年。所以后人把这个计算定积分的公式叫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3. 给学生讲解了牛顿等人的生平:学生对牛顿这个名字都非常熟悉,但是不知道牛顿的具体生平,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些介绍:牛顿(1642―1727)是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牛顿为了科学事业而终身未娶。牛顿大学期间伦敦地区流行鼠疫,牛顿回到了家乡并在乡村隐居了两年,经常思考各种问题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期间他有了三大发现:微积分、万有引力、光谱分析。牛顿是一位非常谦虚的大科学家,他的一些名言对当今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比如他说“我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胜利者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成功。”。“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不过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在我面前的仍是一片浩翰的真理海洋。”。
篇9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08
一、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史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经常会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难懂,上数学课总瞌睡。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还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授的都是一些单调乏味的数学理论、数学公式,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没有活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就显得非常必要。通过数学史的渗透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虽然在初中还没有开设“数学史”课程,但是在各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数学史料,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教学环节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史料,让学生通过数学史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让数学史的渗透教学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亮点,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二、有效地渗透数学史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影响
法国数学家亨利・庞加莱说:“如果我们想要预知数学的未来,最适合的途径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思想,感受数学发展的曲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美的人格。
1. 展示祖国传统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漫长的数学发展历史和令人感叹的杰出成就。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数学史,使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如:在有理数教学时,介绍我国早在约二千年前就有“正负数”,而国外最早引入负数的印度,大约在公元628年。
在指导学生阅读《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还可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圆周率等的研究过程和成就。我国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领先地位,陈景润成功地证明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等,通过这些数学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优良个性品质。
2. 在课堂上,通过讲数学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一个精彩的故事总是能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进入数学的殿堂。”课堂中穿插一些脍灸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先讲康熙南巡处理“公差与卖马牛伙计之争”的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就不会觉得那么无聊了;在讲“位置的确定”时,可介绍笛卡儿睡醒观察天花板n蝇的爬动,受其启发发明了解析几何的故事。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情景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斗争和挫折,特别是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还会遭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帕金斯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大海;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而是克服种种困难,推动数学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加入这些内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数学的吸引力,数学学习也许就不再是被迫无奈的。
3. 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是历代数学家研究成果的结晶,它们蕴涵于数学材料中,有丰富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应善于挖掘。在数与代数部分,可穿插介绍有关正负数和无理数的历史与方程及其解法的材料、函数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等;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其有关的一些著名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在讲解圆的时候,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有一定激励作用。
历史上的许多数学发现都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习中的人都有很大的推动和启发作用。比如,欧拉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中所使用的一般化方法,同时也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善于使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家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数学家们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直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现在不少学生只知道做题,而不重视解题后的反思,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帮助。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 挖掘数学史中的美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心灵最独特的创作.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通过数学史渗透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勾股定理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美国总统都给出过它的证明。“1940年,美国卢米斯在《毕达哥拉斯命题艺术》中收集了370种证明,充分展现了这个定理的无穷魅力。”
在讲解图形的对称性时,通过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使学生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领略数学命题和数学方法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
5. 再现历史名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意识
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数学训练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和解决都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曾难住过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
通过历史名题,发掘出蕴藏于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文化已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的今天,我们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浸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切实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迎来数学学习的春天。数学文化渗透的研究让我们眼前的数字、符号、概念等都赋予了新的“精神元素”,彰显着数学的文化魅力,弥漫着诗意般的人性光辉,让数学教学变得灵动与飘逸。
篇10
一、讲清楚概念的实际来源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等特点,使学生望而生畏。事实上,初级中学不少数学概念等内容都可以找到它的实践原型。如:正负数、数轴、绝对值、点到直线的距离、函数等,都是由于科学与实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讲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可使学生不会感到抽象乏味。就“数轴”来说,是规定了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单单这样讲, 学生不易接受。其实人们早就懂得怎样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各种数量,如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温度计都有三要素:度量的起点、度量的单位、明确的增减方向。这些“模型”都是学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进“数轴”的概念。
二、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教学,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形象思维为主过度到经验型的抽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发展。初中生对数学中抽象的概念、理论的学习往往由于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停留在表面上的一知半解。因此,教学中要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把具体的东西和抽象的东西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帮助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透彻思维,牢固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应阐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教育。如我教“实数”的一节课时,向学生简介了从自然数产生到整数、分数出现再到无理数的出现,告诉学生数的产生与发展不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它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学和科学技术方面有着辉煌成就,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数学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如介绍古代刘微的“海岛算经”,祖冲之保持千年世界记录的“圆周率”、勾股定理,杨辉的三角形定理,现代华罗庚的优选法,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等等。这都是我国数学在世界上值得骄傲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