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风险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员培训欠缺
由于风险管理人员和整体专业素质的问题,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从而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逐渐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在提升,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故障找不到解决方案。
1.2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医疗设备使用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应设计缺陷造成的,责任人未做到严格监督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使用后跟踪及日常监督等环节。
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保障公众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目标。根据该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措施。
2.1规范风险管理监督和法规制度建设
该院应依照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拟定出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执行流程,对每个级别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工作价值。
2.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水平
国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层应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将风险管理意识做到全面化,灌输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认知度及管理技能。另外应增加资金投入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及水平。
2.3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有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措施是将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定期监测及建档[8]。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评估分析不同设备、环境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全程监控做到实处。为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密精细,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的积极性。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监管作用,对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与临床科室交流学习,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障广大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医疗设备。
2.4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等环节中,风险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及时反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8],建立管理制度,包含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检测、评价、考核及维护等,并分析、评估及防控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定期安全监测医疗设备进行并进行电子建档,拟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
②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对医疗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使用前,加强风险分析防范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管理不同环境下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分析、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及放射防护。
③在使用医疗设备期间,拟定并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防控为主进行维修,加强巡检及程序维护,将质量、计量检测及维修质量等管理放在首位。譬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处理呼吸机、监护仪、给类光学窥镜等。
④依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全面重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如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等。
⑤制定《完善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的医疗设备风险信息监测人员,完善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收集,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不良事件教育,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3结论
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31-01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现象,泛指人类无法把握和不能确定事故所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也可理解为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的偏离。风险具有客观性、永恒性、不定性、危害性等特征。医疗风险是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对他人的身体发生医疗侵权行为所负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1、思路与方法
1.1护理风险识别
1.1.1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和复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一特点是造成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神经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创伤等,由于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全身的各种功能,一旦受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危及生命;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常常是神志不清,生命垂危并处于休克状态,生命体征不易测到,尤其是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全身血迹、污迹更是难于观察。因此,病情急、变化快、病情观察难度高是神经外科的一大特点;死亡率、残废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患者家属要求高,期望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
1.1.2关键环节的风险 (1)患者搬运。搬运患者时出血未能控制或有再次出血可能;颅内压增高突发脑疝,如疝出的脑组织直接压迫生命中枢引起急性枕骨大孔疝,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而危及生命;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骨折,搬运不当压迫生命中枢致呼吸停止。(2)误吸、窒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并发呼吸中枢功能不全,丧失排痰功能,易致误吸。 (3)各种管道。神经外科患者大多施行各种管道引流,且多意识障碍,治疗上不主张过多使用镇静剂及约束肢体活动,有暴力倾向患者易发生强行拔管,管道护理风险明显增高。 (4)特殊用药。尼莫地平、硝酸甘油、甘露醇、巴比妥等,如不严格按要求用药和掌握注意事项,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2、护理风险防范
2.1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风险管理学习班,学习法律法规、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防范等,对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高发或高危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讨论,对科内发生的差错事件及隐患进行分析、讲评,利用网上风险教育资源进行参考,对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警示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开阔视野,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2.2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教育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存在,并不是每个患者每种疾病都能达到治愈,很多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患者及家属因为医学知识缺乏,常忽视医疗风险的存在,从而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而且有些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操作都带有风险性,要让患者或家属充分认识医学的复杂性和诊疗的风险性,形成风险共担的观念。
2.3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评估、分析科室护理现状,找问题、查隐患,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明确防范措施,加强风险管理。(2)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建立常见护理风险和专科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及报告程序,进行培训,达到人人掌握。(3)制定专科护理工作流程,日常工作流程化,关键环节程序化。(4)实行单病种管理,对科室的前三位病种的救治程序、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等进行全面规范。(5)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规范交接班程序和内容,做好交接记录。
2.4提高护士业务技术水平
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是降低护理风险的根本保证。(l)定期进行基础操作示范、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能。(2)实行操作前评估。操作时根据专业知识与经验,结合患者情况对潜在风险因素做出评估,以便在操作过程中有效地防范与化解风险。(3)经常性地开展专科培训,为护士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提高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水平,增强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减少风险发生。(4)注重总结经验,对青年护士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护士熟练掌握疾病的观察要点、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患者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2.5减少和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1)窒息。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者要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液结痂,翻身时给予叩背,使痰液松动易吸出。(2)管道滑脱。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患者进行适当约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管道扭曲、受压、滑脱,操作完毕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3)特殊用药。尼莫地平、硝酸甘油按用药程序使用,认真交待注意事项;缩血管药、高浓度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甘露醇等用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4)烫伤。评估患者对热刺激的反应,婴幼儿皮肤柔嫩,对热的调节能力差,老年人感觉迟钝,定时进行观察。 (5)压疮。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对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3、体会
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发展较快,各种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或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且变化快,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极易发生;另外,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因而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出错的概律也高。我们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防范风险事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地增强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管理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患者得到安全、有序、有效、优质的护理。
篇3
医疗风险的估测、评价和识别:组织院内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将近年来院内发生的投诉、纠纷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主要医疗信息,并对这些风险事件的后果进行估测、评价,归类管理。分别制定出风险管理措施和处理措施。
制定医疗风险控制制度和措施:对相关专业科室和相关医疗操作易发生医疗纠纷和投诉的主要项目调查分析后,针对存在或潜在的医疗风险问题,制定每项诊疗活动的操作常规和规范性要求,如医疗安全管理办法、医疗风险控制办法、专业专病管理办法、特殊检查同意告知制度、医疗差错报告制度等,对每项办法或制度都制订出相应的落实措施,并要求医务人员严格遵守。
强化法律意识,注重证据保全:实际工作中,一些医疗机构,法律意识不强,违法执业,病案书写不规范,病历记录不及时,漏记、错记、甚至空白,常规辅助检查不全,辅助检查报告单丢失等[1],这些现象对增加医疗风险发性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医疗风险管理过程中,我们通过加强对职工的法律法规学习教育,风险管理教育,使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得到强化,使之自觉规范医疗行为。同时,要求医务人员书写医疗文件做到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保存完好。对诊疗质量实行院、科两级专业技术责任制度,急症患者实施分流制度,加强对临床部门的业务支援,尽量减轻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量,并实施了全院医疗、护理素质与质量保证计划,这些措施的实施,对降低医疗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医患沟通,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充分尊重和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能有效化解或减少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的直接方法是医患沟通。事实上,多数患者医学知识欠缺,与医生比较,往往呈信息不对等[2],所以,我们要求在客观、全面、详尽、耐心告知的基础上,医生必须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切实保障患者得到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情况和权利,不误导患者。
讨 论
医疗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医疗行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决定了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要有效避免医疗风险,防范医疗诉讼,就必须实施有效的医疗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意识,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降低风险因素,提高医疗质量。
实施医疗风险管理以来,收到了患者、职工、医院的互利效果,通过不断整改、不断识别、不断评价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医疗质量呈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医疗纠纷和医疗投诉明显减少。
医疗风险管理要因人、因事而异,要注入人文的管理理念,要注重引起医患之间、领导与职工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共鸣,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识别、评价、整改――再识别、再评价、再整改这种循环往复的工作方法,并保证每一个循环都有新的提高和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口腔实习生;医疗风险;风险意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9-0112-03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逐渐增强,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多,“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和面临难题。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充满复杂性、易变性、个体差异性以及对口腔疾病认识的局限性等特点,口腔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也不小。口腔实习生作为医务人员中的特殊人群,实习阶段需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直接进入临床进行诊断、操作等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在口腔实习生临床实习阶段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强化学生风险意识,减少实习过程中的医疗风险,有助于提高口腔诊疗质量,从而减少口腔医患纠纷及矛盾,对口腔诊疗安全有着很大的提高作用和促进意义。
1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模式及带教观念、方法单一陈旧
我国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医学专业课程占绝对优势,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短缺且理论性过强,内容陈旧枯燥,流于表面,对医学生进行“如何当好一名医生”的目标培养存在忽视,有目的、有计划、持续性的医疗风险意识教育就更加缺乏。导致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往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思想观念淡薄、对生命漠视、责任心不强、医患沟通能力差等,难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对医师角色的要求,常易导致医疗纠纷。临床实践教学阶段也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轻教学的问题,特别是口腔医学,更加注重临床操作,常常忽视医德规范、法律观念和医疗风险意识教育。
1.2 部分临床带教教师责任心不强
随着口腔健康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大,目前口腔医学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导致口腔实习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而合格合适的带教老师培养不足,常需进行一对多的带教,再加上口腔工作量大,临床带教教师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及带教压力,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加上不少带教教师的医疗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表现为实习生请示执行不力,独自操作诊疗,而带教医师未体现指导带教作用,没有全程监督,同时医师签名制度执行不规范,存在不签名、代签名等现象及带教医师签名前未检查核实等现象,势必引起患者不满和医疗纠纷,给临床带教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1.3 临床实习生对医师职业认识的偏差
目前医学生大都是一直从小在校学习直到医学院校毕业,中间常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思想上比较理想化,没有充分认识到临床实习工作所要承担面对的医疗风险及责任,认为医疗纠纷自有上级医师负责,对医学知识、医学理论、医疗操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对相关医学法律法规陌生、不屑一顾,诊疗时缺乏必须的职业道德和行医道德,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少爱伤护伤思想,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4 临床实习生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不足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重操作而轻理论”的想法是非常危险和错误的。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技术水平,更需要过硬的理论基础。口腔临床实习生刚刚接触临床时常会错误地认为操作能力代表了口腔医生的水平,因而对操作本身更感兴趣,急于动手,往往忽视基本理论的巩固和提高,在没有扎实理论指导下急于实践,容易忽视医疗风险[1],而正是由于缺乏医疗经验,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水平,常很难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治疗,也很难避免失误发生。部分实习生又不虚心或及时请教汇报带教教师,更容易造成漏诊漏治和误诊误治。
1.5 临床实习生病历书写不准确、规范、完整
很多口腔医生只重视临床治疗操作,而轻视门诊病历及病房病历书写,不够规范、准确、完整,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和举证困难。目前许多教学医院的病历均由口腔实习生完成,由于没经过规范培训,书写格式不够规范,内容过于简单、不够详细,特别是病情变化及特别需注意点等或记录不及时,还有甚者不写病历;部分病例病情描述不准确,甚至是关键部位错误,如左右书写错误、用药剂量错误、治疗方法错误、牙位书写错误等,重大病情变化漏记漏写;病例修改不规范、字迹潦草。特别是实行电子病历后,实习生常不动脑筋就拷贝病历甚至代签教师姓名的现象极为严重。
1.6 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不足
随着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日益提高和就医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口腔医学生实习环境面临越来越困难。大部分口腔患者治疗效果有较高要求,特别是美观和功能要求,部分口腔实习生出于多操作、多实践、多练手的想法,会擅自对患者许下“美好”的承诺或过分自信,而对高风险、高收费、预后差的治疗未告知且未获得知情同意,而治疗效果却达不到患者的心理预期或要求,则易导致医疗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2 加强口腔实习生风险意识教育与医疗风险管理的措施
篇5
【关键词】医疗设备;安全风险管理;预防性维护
1前言
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医院的声誉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加强对这些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加大对其预防性维护,这才是重中之重。
2安全风险管理
在医疗设备中我们引入安全风险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十分重要的设备,如呼吸机、医用氧、起搏器等,一旦出现故障,对于患者的生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就应该加强这类设备的日常风险管理和预防性维护。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信息,对故障产生的规律以及种类进行分析和检测,做到有针对性的维护。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医疗设备的采购以及使用中的一些制度性问题以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一些有源医疗设备,主要是指同患者有肌肤的接触,进入患者的体内的设备,因为当电极直接的进入患者的体内时,电气的安全性能就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时,主要是对三类医疗设备的安全进行重点管理。这三类医疗设备是指直接进入人体,用于生命的支持以及技术构成较为复杂,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潜在危险的设备。
伴随着医疗方面的产品不断的推出,很多医疗器械的生产根本没有取得相应的许可,这就使得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一种可能。因此,在进行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上,一定要根据国家药监局制定的《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建立三类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三类医疗设备的相关档案,加强对三类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申请的登记,同时,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的时候,应该对这三类医疗设备提出具体的采购要求。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价格比较贵的医疗设备,相应的科室如果没有取得这类设备的使用条件,就要限制购买。
只要做好医疗设备的安全制度管理,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一定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3预防性维护
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也就是说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医疗设备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的、配套的科学性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设备的检查分析,设备的维护维修以及设备的测试校准。
3.1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在对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时,一定要深入的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设备的动态控制曲线进行深入的检查。在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中。动态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不仅仅可以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同时还可以对故障进行预测和提示,其是医疗设备能否使用的重要的科学依据。
当然,如果因医疗设备的问题而引发了医疗纠纷,那么这个动态控制曲线也同样可以成为进行医疗事故处理中的重要依据。在医疗设备的检查分析中,一定要按照步骤并且有重点的对医疗设备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对故障出现的因素进行预见。当然,在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时,一定要仔细的检查各个开关、外部插件等是否出现老化或者接触不良。在对医疗设备的电气安全进行检查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各种引线的有无破损进行检查,检查引线的接地是否牢靠,电阻或者是电流是否在核定的限度之内。在对机械或者是电子部件进行检查时,要重点对电压和机架的牢固与否、机架运转是否良好,是否出现老化或者是磨损的问题进行检查。
3.2维护和维修对医疗设备的清洁和保养是进行设备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设备的安全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定期地对设备的表面、仪表等进行清洁,在必要的时候还要讲部件或者是插头以及有关的管路拔下进行清洁。对于设备的机械部分还要进行,对于已经或者是可能老化的设备要进行及时更换。对于受损的部件可以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或者是更换。
3.3测试校准对医疗设备进行测试校准是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方面,也是重要的环节。首先就应该对电网的电源进行检测,对电流、电压的峰值变化以及干扰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对不能满足设备的安全的电源要进行改路,对不能满足设备的电压,要采取稳压措施。对设备的测试校准可以在设备的维护维修中进行,主要是测试稳压电源的稳定值以及主要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并且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校正。由于医疗设备类型繁多,各种检测内容很难统一,因此在控制管理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工作中的稳定性检测,由于检测频率高对于发现风险和排除安全风险更具实际意义。对于检测中不合格的技术指标可提示我们进行及时维修,对于关键的质量指标不合格的、安全风险较大的应停机维修,定期的经常的验证设备的电气精度、机械精度、计量精度、均匀度、平坦度等等。对各个参数进行优化校准,以使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
4结束语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性控制对于医疗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和预防性控制。
参考文献
[1]开展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李维嘉,钱建国.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1-01中国会议.
[2]按JCI标准实施医疗设备的质量安全管理.钱建国,李维嘉,张雷.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04-25期刊.
[3]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王清 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2006-10-01中国会议.
篇6
【关键词】 护理; 风险; 管理; 教育; 医疗纠纷; 医疗差错
近年来,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常有发生,其原因多由于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不强及与患者缺少沟通[1]。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用法律来规范行为,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护理质量、避免医疗差错及纠纷、维护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8月~2011年8月笔者对来院实习的40例实习护生入院后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并对教育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临床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8~23岁,中专35人(占87.5%),大专5人(占12.5%),实习期为8个月。
1.2 方法
1.2.1 教育方式 通过集体讲座、集体案例分析、文字及多媒体教育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对40例实习护生施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
1.2.2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包括风险管理及预防、医疗过失、医疗差错、医疗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医疗纠纷现状及其防范》、《护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相关法律及概念;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告知义务”、“回避义务”、“预见义务”、“转医义务”、“知情同意”等义务[2];护理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还包括护理的核心制度、职业道德及现代礼仪、传染病管理及职业预防、院内感染管理[3];请专业人士专题讲解医护纠纷的案例及医疗风险的预防等。将护理差错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及总结,提出常见错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向护生讲解医嘱查对流程、药物查对流程、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另外讲解的内容还包括住院患者防跌倒制度及各类导管防脱落制度,还要讲解护生进行护理操作的相关规定及可能会承担的相关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护生在执业护士的督导下,发生差错事故的,本人负次要法律责任,带教护士负主要法律责任,如果护生擅自操作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就要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以P
2 结果
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后,一般医疗差错及纠纷比教育前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工作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临床工作的前沿,护理人员的疏忽或与患者缺乏沟通极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对医疗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公民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也逐年增强,患者要求追求经济赔偿或追究法律责任的事件不断增多,这就对医院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有效及时的优质服务,还要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减少风险隐患,这样既能提升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又能提高医院声誉。
有学者指出,70%~80%的医疗纠纷并不属于医疗事故,是由服务引起的,主要表现包括粗心大意、没有履行“注意义务”,护理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说话语气生硬,态度冷漠,解释不到位,应答不及时,缺乏“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4];另有部分的医疗纠纷多是由缺乏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淡薄所致。有研究统计显示,我国医学教育规模高于一般国家高等教育的增长速度,导致部分医学护生素质及质量降低等,这些均可导致差错及纠纷的发生[1]。因此,应对实习护生进行护理管理教育,要纠正护生的不良仪表、举止行为及习惯,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及法律意识,这些措施能有效规范护生的护理行为,使其遵守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护理记录[5]。护生应了解风险、自己所处于的法律身份及自身工作与护理风险的关系,更多的从法律角度维护自身及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护生在工作期间的应对能力,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通常是指对现有的及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评级与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6]。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同时,还能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的提高,促进护理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护理服务。另外,护理风险管理教育通过对医疗案例的分析,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隐患或潜在的护理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及针对性的改善,能促进护理管理的规范,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7]。
本组数据显示,对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后,一般医疗差错和纠纷的发生率比教育前明显减少。通过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加强了实习护生对风险的认识,使实习护生主动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方案,增强护生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有效地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温建清,徐建婷,黄锡梅.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防范实习护生医疗差错和纠纷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346-347.
[2] Allen S,Staf G.Five years later,medical errors is still a leading Killer[J].USA November,2004,11:9.
[3] Greene VL.Risk factors for nursing home admissions and exits:A discrete-time hazard function approach[J].J Gerontol,1990,45(6):250-258.
[4] Power M,MeCarty LS.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s[J].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ant,2002,8(1):7-8.
[5] Saufl NM,Fieldus M H.Accreditation:a voluntary regulatory requirement[J].J Perianesth Nurs,2003,18(3):152-159.
[6] Simpson RL.IT takes lead role in outcomes measurement[J].Nursing Management,1999,30(8):12-14.
篇7
【关键词】医疗风险管理;分级;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105-03
“医本仁术”,自古以来,医疗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大使命,履行着治病救人的崇高职责,医师享有悬壶济世的“救命恩人”的盛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权利意识的高涨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别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审理医患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后,医患纠纷案件数量猛增,使医疗陷入了尴尬。所以,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工作成了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患者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能够增强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内在能力,保证分级管理有效运行。医疗风险管理组织根据临床、医技科室所存在的医疗风险的不同程度,制定出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和解决医疗纠纷的能力。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系统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决策层,由医院院长和副院长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从医院整体的角度出发,批准医疗风险管理目标,明确各个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的角色和职责,认真审核由管理层或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重要医疗风险议题和计划决策,并定期审核,批准风险管理措施,根据医院自身情况制定相关的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等。
第二层为管理层,是指由医院各直属部门的最高领导组成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其中可由一名熟懂风险管理业务的副院长担任委员会主席和由有关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核心职能是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部门提供的信息,做出经营或战略方面的计划和决策。
第三层是执行层,由医院各部门下属的各科室领导组成,同时可根据各科室的特点、条件和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其主要职责是:了解本科室各方面医疗风险情况,收集本科室的各种医疗风险信息,总结归纳并上交管理层,同时认真执行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示、命令和措施,及时处理科内的医疗风险防范和纠纷。
第四层是操作层,是指本科医务人员,操作层的主要职责为:根据医疗风险的整体目标和分解的具体任务计划,认真作好本职工作,不触犯危险因素,减少导致风险原因的出现,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配合上级搞好医疗风险的调查和研究,保证医疗风险信息的真实;认真贯彻医院领导下达的指示、命令,相互协作,并将医疗风险损失控制到最低。
临床科室是医疗风险管理的关键部门,既是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执行层又是操作层,临床科室之间的医疗风险度是不同的。准确、科学界定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是做好医疗风险管理的基础。为了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区别对待医疗风险和不同的临床科室,针对性管理,准确评价抵抗医疗风险的能力,增强临床科室自觉防范医疗风险的意识。我院自2005年开始,实施临床科室医疗风险三级管理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达到了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和医疗风险成本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医疗安全风险等级标准,进行医疗风险级别认定。通过分析医院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医疗服务经营过程来识别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医疗风险的类别、形成原因及其对医院的影响,根据医务人员的自我发现、他人提醒、内部检查、执法监督部门的检查发现,管理层对医疗风险的定性分析,剖析问题的性质和发现根源,确认风险性质。
根据前五年统计的医疗纠纷发生率、因医疗纠纷发生的经济损失情况、发生纠纷后补偿额度、科室收治的病种易出现危重病情的发生率、医疗工作的危险程度等将部分手术风险高的科室界定为一级医疗风险科室;医技科室和少部分内科科室界定为三级医疗风险科室,其它科室均为二级医疗风险科室。每年根据科室开展的技术风险情况、实际发生纠纷的原因和新增科室,由科室提出调整医疗风险级别的申请,经管理层批准,报院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是否准予进行调整。
2 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考核要求
对医疗安全进行量化考核,对医疗风险度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建立详细的指标体系,确定不同风险级别的科室可以发生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的例数和发生经济损失的额度进行量化考核。
实行医疗安全奖“一票否决制”,规定自然年度内各级风险科室申报医疗安全奖的否决标准。各级医疗风险科室发生的医疗纠纷和经济损失达到以下相应的条件时取消年终科室医疗安全奖的参评资格:
一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5万元及5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3起。
二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3万元及3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2起。
三级风险科室:累计经济损失1万元及1万元以上,或全年发生医疗纠纷1起或医疗投诉3起。
3 讨论
3.1 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风险度不一致,年度“医疗安全奖”评选和质控考核时只有一个标准,难以体现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控制管理成效。
临床专业由于专业不同,每天面临着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要对各种疾病进行分析、诊治的同时,要履行各种告知和沟通,对患者的疾病要直接作出诊断并制定切实有效、安全廉价的治疗方案,并保障治疗连续进行;而医技科室大都依据临床直接为临床服务,所提供的辅检报告也仅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其医疗风险度明显低于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度。
临床手术科室包括进行介入治疗的科室,需要经常进行有创操作,其医疗风险度又显然比常规用保守方法治疗疾病的非手术科室的风险度高,非手术科室虽然有时也经常进行一些有创检查,但一般情况下,有创检查的创伤相对于有创治疗的创伤要小得多。越是医疗风险高的科室,防范医疗风险的措施越多,防范意识越强。通常在年终表彰医疗安全先进科室的评选过程中按照一个标准,没有客观、公平地对待风险度和医疗风险发生率进行评估,不能有效地体现高风险科室控制医疗风险降低医疗纠纷的管理成效。
3.2 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的管理层有针对性地对临床科室的医疗风险采取预警式管理,对医疗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处理,将医疗风险损失成本控制到最低。
针对医疗风险度的不同,采取预警式管理,根据医疗风险的不同警情分级实行不同的应急预案,而达到高效、优质的管理状态,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管理层会根据高风险科室的医疗风险情况制定、完善各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加强对高风险科室的医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这些科室认真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完善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管理层经常会深入到这些科室的医疗活动中,从管理的角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科内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到位,对高风险科室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医务工作通知”的形式发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实,结合操作层、执行层和管理层进行三层管理,防范医疗风险。对于医疗风险度低的科室主要由执行层进行管理。要求操作层的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层加强日常教育和管理,管理层进行监督即可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3 根据临床科室不同的风险度等级,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和预防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医疗风险度较高的科室各种医疗文书和需要与患者进行告知沟通的项目也多一些,告知内容要求的更严格和详细,若出现医疗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较严重。所以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技术、道德要求都相对较高。从对技术人员的选择到技术的训练,涉及到整个成长过程的培养和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训练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提高奖惩力度,坚持医疗安全讨论制度。科室对所发生的医疗纠纷必须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报管理层。管理层对特大医疗纠纷还需组织院内专家进行讨论分析,年终组织全院科主任对全年的医疗安全工作进行讨论。对开展的一些高风险的治疗项目,管理层提前介入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谈话暨“医务处再次谈话”,尽量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3.4 通过对医疗风险分级管理,确定了不同的风险发生率和经济损失额度,医务人员对防范医疗风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邀请法律专家分别在院内、科内组织学术讲座或座谈会进行医疗安全教育,科内认真执行医疗安全讨论制度,每月对医疗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开展诊疗活动,增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3.5 通过医疗风险分级管理,建立风险评价系统,对技术风险度和社会风险度进行评价。技术风险评价系统可能会发展为各种疾病争取不同诊疗手段对患者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概率的特有评判模式。通过对各种治疗手段评判结果的分析,可以减少甚至停止开展具有极高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开展不具有诊疗条件的项目,从而控制医疗风险的发生,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医院风险管理成本,减少医院责任风险和经济损失。使医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钱矛锐.医疗纠纷的成因解析及其对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07年09期
[2] 张亚宁.实施重点病例分类监管的医疗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年05期.
[3] 马建华.许云宝防范医疗纠纷维护医疗安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21卷.
篇8
[关键词] 消毒供应;外来医疗器械;医院感染;医疗风险
[中图分类号] R197.39[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16-02
伴随骨外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即称之为外来医疗器械的供应商应运而生[1],且有扩大规模之势。这些器械不属于医院所有,在各医院之间流动使用,清洗质量及灭菌效果难以保证,使用过程及质量无法追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我院自加强对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的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外来医疗器械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1.1 器械流动性大使用不规范
外来医疗器械的流动性大,由于器械昂贵,器械商准备的器械及植入物数量有限,经常是一套器械频繁地在各地市医院间流动使用。
1.2 清洗不规范质量存在缺陷
手术结束后供应者或手术室人员匆忙进行器械的清洗,没有按照器械的种类、复杂性进行分类清洗或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器械经常存有污渍、血迹、锈迹等,没有使用任何清洗剂对有血渍的器械没有进行预处理,造成清洗不彻底。
1.3 清洗消毒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清洗消毒人员未进行专业培训,或频繁更换清洗消毒人员,导致对器械的不熟悉,消毒隔离及清洗消毒知识缺乏,对清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技术操作不规范。
1.4 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供应商只关心器械在各医院之间的运作频次;临床医生关心的是器械能否及时送到;手术室关心的是器械的数量、功能、是否灭菌,从而使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缺乏环节上的监管[2]。
1.5 质量监测不完善存在隐患
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不到位,各种纪录不完善,一旦出现感染事件,无法进行质量追溯,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为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2 加强科室间的协作,规范供应商的管理
2.1 加强外来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
供应外来医疗器械的公司必须具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部门的认可证明,经过医院设备管理科协同相关科室人员招标备案,确定其资质符合要求才可应用,双方签订合同,达成一定的协议并共同遵守。
2.2 制订管理制度保证有序运行
对外来器械的使用管理制订相关制度,医务部进行监督,手术医生、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共同遵守。首先由手术医生根据手术计划提出申请,要求在医务部备案,然后通知器械供应商,在手术前1 d下午3:00以前将器械送至手术室,手术室专人接收器械后查看是否符合手术要求,然后交与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器械的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质量监测,合格后将器械包送交手术室,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室专人进行器械清洗后交给供应商,各环节均需做好相应记录。
2.3 相关科室加强沟通协作做到规范管理
医务管理部门、使用外来手术器械的医生、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之间加强沟通,解决供应商在运作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外来器械在医院应用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
3 实施规范的器械处理流程和质量监测
3.1 接收分类认真严格
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外来器械后,认真清点数量做好交接记录,严格登记器械名称、数量、植入物内容及数量、手术医生、送物者和接收者签名等,按照污染器械的分类原则进行分类,为保证清洗效果,在不影响器械功能的情况下,将可拆分的器械拆开[3],数量较多时分篮筐摆放并以编号做好标记,以方便组装。
3.2 清洗消毒干燥程序化
所有外来器械均由全自动喷淋清洗机进行清洗消毒,对污染较重的器械采用手工加机械清洗的方法进行处理,设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消毒的同时使用器械剂加强了对器械的保养[4]。该程序可查看参数曲线图表确认清洗消毒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3.3 检查包装严格把关
安排专人对清洗消毒后的器械进行质量检查,查看清洗的洁净度及功能、干燥是否符合要求,不洁净的器械返回重洗或使用75%酒精清洁并消毒,可快速干燥以达要求,核对数量进行组装,两人共同查对无误后予包装,在器械盒中部及一角各放置一个多参数防水型灭菌化学指示物。采用双层包布两次进行包装,超重者予以分解打包,包外粘贴多条封包胶带保证包装的严密性,注明手术包名称、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和运行批次、包装者、核对者姓名[5],并写明手术名称、手术医生姓名,以方便使用及进行质量追溯。
3.4 严格灭菌操作及质量监测
由于外来器械包均为金属器械,且器械数量较多,包装较大,灭菌员装载时放置在较易灭菌的位置;同批次放置监测试验包,包内同时放入多参数化学指示物和含有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片的生物指示物,并延长灭菌时间至8 min,干燥时间延长至20 min。灭菌程序结束后,将生物指示物放入快速生物培养阅读器内进行培养,同时设阳性对照,3 h后结果判定均合格,方将器械包放行,经无菌物品存放区专用电梯送入手术室。同时做好外来器械的装载、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化学和生物监测结果及器械交接记录,以保证追溯资料的完整性。
4 小结
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需要相关科室共同协作来完成,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加强每个环节管理,实施标准化的器械处理流程[6],杜绝了因器械清洗灭菌不合格而造成的医院感染,完善各项记录以便于进行质量追溯,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医疗风险,两年来我院没有发生因外来器械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医院感染,也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美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S].2009.
[2]陈惠,黄浩.外来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应用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S].2009.
[4]梁月红,尹新华,杨冬花.自动清洗消毒机的使用与管理[J].吉林医学,2009,11(22):2879.
[5]胡晴霞.外来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及体会[J].护理杂志,2009,26(11B):71-72.
篇9
关键词:健康保险 医疗费用风险 健康管理
一、我国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因而对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旺盛。在政府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只能提供基本保障的情形下,巨大的医疗保障需求给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非常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现实中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发展却与人们的期望相差很大。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269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为34.9%,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0.4%和34.7%。同年度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691.72亿元,保险赔付支出为359.97亿元,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占卫生总费用的2.85%,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只有1.48%。健康保险市场呈现出如此现状:一方面,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旺盛,但却无法获得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业务上竞争激烈,但不少健康保险仅作为其他寿险产品的附加险,属于亏欠赚吆喝的险种。这种现状与健康保险经营缺乏外部鼓励性政策支持有关,但更与该险种特殊的经营风险有关--健康保险是保险人通过收取保险费来承保被保险人发生伤病后的医疗费支出、收入损失和护理费用风险,实际的医疗费用给付经常会偏离健康保险精算预期的假设,这就是健康保险经营风险的主要来源,即健康保险经营风险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对医疗费用风险的控制。
二、健康保险医疗费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1.疾病谱的变化
现代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气管炎等慢性病患者的人数快速上升,而这些慢性病的共同特点是发病时间长,需要持续、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
2.医疗技术的进步
随着当代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推出,这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水平,使过去视为不治之症的病人获得了治愈或延长了生存时间,同时也扩大了医疗费用支出。
3.药品价格体系的不合理
药品费用和医疗检验检查费用不断增长。许多药品、耗材和设备在相同性能或性能没有多大改进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包装申请新的批号上市,但价格往往变为原来的几倍。这种定价体系的不合理,必将导致医疗费用支出的明显增加。
4.健康信息的不对称
保险公司是根据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家庭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来确定是否承保和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保险公司对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依靠投保人的告知,因此,投保人的不实告知(如故意隐瞒健康情况、带病投保、谎称保险事故发生),将会导致保险公司未来医疗费用的过多支付。
5.医疗服务信息的不对称
在健康保险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者,有权按照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补偿。由于医疗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成为医疗费用高低的最终控制者,保险公司作为保险服务的供给者只是被动的进行医疗费用的补偿。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医务人员开"大处方"、降低住院标准、延长住院时间、滥用贵重药品等行为普遍存在,从而造成医疗费用风险。
三、实施有效健康管理,控制健康保险医疗费用风险
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风险,是健康保险业务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保险公司主要通过条款设计(比如设置等待期、免赔额、自付比例、给付限额)和加强核保和理赔环节,减少被保险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来控制医疗费用风险。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保险公司仍然难以掌握被保险人可靠的健康信息;难以有效控制医疗服务过程以防止过度的医疗费用支出。随着健康管理行业的兴起和发展,通过健康管理以实现对医疗费用风险的控制越来越受到保险业界的重视。
(一)健康管理及其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提高个人及群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以期用较少的费用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内容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健康信息管理、健康评价和健康改善。首先,收集个人一般情况、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体格检查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等健康信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其次,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对个人进行患病危险性评价(疾病预测);最后,在健康评估的基础上给个人提供通过行为纠正以改善健康的建议。
(二)健康保险医疗费用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保险公司在健康保险的经营管理中,应积极引入健康管理机制,以降低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有效防范医疗费用风险。
1.建立完善的客户健康信息系统,减少投保人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
完善的客户健康信息系统是健康管理的技术基础,它有助于减少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医院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现象。在投保时,通过客户健康信息的查阅,从而可以使保险公司在承保前了解被保险人的具体风险情况,决定是否承保或以什么条件承保,以减少逆选择和带病投保等道德风险;在受理理赔申请时,可以有效地对保险事故发生与否、理赔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予以审查,从而减少保险公司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2.通过合理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引导客户自预,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在了解客户基本健康状况后,对客户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使被评估者准确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健康隐患,指导和帮助客户改变原本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和延缓疾病发生的时间,从而改善客户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3.建立完善的医保信息系统,控制医务人员提供过度医疗服务
实现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网络的良好对接,将分散的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改善信息和医疗服务的信息协调机制,不仅能及时为医疗机构提供医学最新进展,分析最佳治疗方案,检测医疗费用;同时,通过该平台可以实时地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有效监督医疗服务过程,控制医务人员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
4. 改变健康保险运行模式,分步骤地推行管理型医疗
目前,国内大多数健康保险都采用事后付费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务人员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行为。保险公司可以在健康管理的推动下,吸收更多的保险客户,从而增加和医疗机构谈判的话语权,将付费方式更改为预付制方式,如通过按病种付费、按住院日付费等方式,以有效控制医务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管理型医疗的健康管理模式,它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模式,特点是保险公司直接参与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不具备直接推行管理型医疗的情形下,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之间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控制风险。伴随着健康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可以选择以自建医院或以股权方式控股医院,使保险公司即承担医疗费用风险的提供者,又能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最终实现管理型医疗。
篇10
目的: 观察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联合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A组)给予大承气汤鼻饲,对照组(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承气汤鼻饲和新斯的明1mg,1次/日,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组给予大承气汤鼻饲及新斯的明1mg,2次/日。观察3组治疗后血淀粉酶及腹部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快、疗效更好,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大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更能有效缓解胃肠道麻痹,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ICU住院时间。
关键词:大承气汤; 新斯的明;足三里;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麻痹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29-01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并发症多、多脏器受累、死亡率高,逐渐成为ICU常见的危重病。疾病早期,患者多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可发生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动力紊乱、缺血生长因子缺乏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而致使肠黏膜屏障损伤, 发生肠道衰竭。因此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常规治疗下加用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闭联合大承气汤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报道一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l2年12月我院收治SAP患者48例,均符合亚特兰大国际会议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和1996 年、2001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和分级标准[2,3] 。病情严重度评估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 ( APACHElI ) 的综合评分方法,对每一位患者进行评估,≥8 分者为SAP[4]。经腹部增强CT扫描已排除慢性胰腺炎 ( CP ) 或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者。48例,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35-66岁。患者均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肠鸣音消失或(和)明显减弱。膀胱内压均在20-30cmH2O。其中20例为非梗阻胆管因素,即单纯胆囊结石/或肝胆管结石感染但无胆管梗阻所致急性胰腺炎。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6例,对照组每组16例三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P> 0.05 )。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如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血必净和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早期均给予行CRRT治疗,对重要的脏器 ( 心肺脑肝肾 ) 功能及生命体征进行及时监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A组)给予大承气汤加热经鼻长管鼻饲:大黄12g,炙厚朴24g,枳实23g,芒硝 6g,温凉后从胃管缓慢注入,夹管2 h后开放胃肠减压,每12h 1次,连用5~10d。对照组(B组)加用新斯的明 1mg双侧足三里注射,每日1次,连用5 ~ 10d。治疗组加用新斯的明1mg双侧足三里注射,每12h 1次,连用5 ~ 10d。方法:用2.5 mL注射器抽取新斯的明1g,双侧足三里 ( 膝外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 常规消毒,针刺入足三里,回抽无血后各注入0.5 mg,迅速拔针。对照组(B组)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6.0 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组腹痛持续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便时间、膀胱内压恢复正常值时间、转出ICU的时间均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A组和B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三组四项指标比较
3 讨论
症急性胰腺炎(SAP)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5] 。20世纪80年代,多数病例死于疾病早期,直至近10年来,随着SAP内科治疗手段的不断进展,治愈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死亡率仍高达17%左右。70%~8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SAP发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SAP可引起一个或多个器官病变与功能障碍 ,由于胃肠道与胰腺同属消化系统,且胃十二指肠及结肠紧邻胰腺,因此,胃肠道往往是SAP 首先受影响的器官之一 [6] 。
用新斯的明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且与剂量有关,可用阿托品拮抗,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率的变化。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大承气汤治疗SAP合并胃肠麻痹疗效肯定,且能缩短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霞,张雅卫,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并发胃肠麻痹疗效观察,2013,22 ( 2 ):128-13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