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鹰抓小鸡游戏规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滑步;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66-01
篮球的移动技术分跑、跨步、跨步急停、跳步急停、滑步、攻击步、后撤步等练习。滑步是篮球移动技术中的一种,是防守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难点是“重心平稳”,重点是“前脚掌蹬地,脚后跟制动”。经常练习不仅能发展灵敏、协调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滑步技术动作简单,练习单调,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游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动有趣、娱乐性强。因此,笔者将游戏与滑步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滑步技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正反”口令――初步感知滑步
游戏方法:全体学生以半蹲姿势站立成四列横队散开。教师喊口令,学生做与教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如教师喊“向左一步,学生则向右滑步一次”。
游戏规则:学生做与教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学生始终保持半蹲姿势。
游戏目的:在准备部分安排该游戏,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为接下来滑步技术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游戏变化:也可采用“照镜子”游戏。
二、对比游戏――明确起动和制动方法
起动和制动方法是滑步的重点,大多数学生滑步时难以做到,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领会其重要性,学习时被动应付,教学效果差。对此,笔者让学生做两个对比实验游戏,让学生明白起动时前脚掌蹬地和制动时脚后跟抵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游戏方法一:选若干同学与教师依次比赛(年长的老师可选身高和身体素质相近的同学进行比赛),教师用前脚掌蹬地起动,学生用全脚掌蹬地起动,比赛者以滑步前的准备姿势成纵队站在边线后,听学生口令向前滑步,看谁起动快。游戏后组织学生讨论前脚掌蹬地起动快的原因。
游戏方法二:学生站在篮球场的一条边线后,尽全力向前快速滑步5m,然后制动。第一次用前脚掌制动,第二次用脚后跟抵地制动。比一比,哪一次制动效果好?哪一次制动时膝关节比较舒服?游戏后组织学生讨论脚后跟抵地制动好的原因。
游戏规则:按要求起动和制动;每一次都尽力滑步和制动。
游戏目的:通过两个对比游戏,学生不仅知道前脚掌蹬地起动和脚后跟抵地制动的方法,而且了解其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钻山洞――学会重心平稳滑步
滑步的难点是重心平稳移动,笔者采用钻山洞游戏进行突破。由于头部上方有标志,学生在滑步时会不由自主地降低重心。同时,头部上方的标志也有利于学生自评。头部触到标志,说明重心偏高;头部未触标志,说明动作正确。
游戏方法:在篮球场画两条相距一定距离的平行线,在两条线上均匀地(放置标志杆)插若干只标枪,然后在两根对应的(标志杆)标枪之间拉橡皮筋,组成一定高度的“山洞”。将学生按高矮分成若干组,成横队站在橡皮筋外,依次采用滑步钻过山洞。
游戏规则:头不能触及标志;重心要平稳。
游戏目的:激发练习兴趣;控制身体重心,避免身体重心起伏;体验身体平稳滑步的感觉。
游戏方法:16人一组,站在篮球场的一个半场内。2人扮“老鹰”,2人扮“母鸡”,其余扮“小鸡”。听口令后,“老鹰”抓“母鸡”身后的“小鸡”,“小鸡”在“母鸡”的后面不拉手分散滑步移动,抓到后轮换,“小鸡”做“老鹰”,“老鹰”做“母鸡”,“母鸡”做“小鸡”。
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所有同学都采用滑步技术进行移动;“小鸡”在滑步移动的过程中不得出篮球场的半场的边线(脚踩及边线为出界),踩到者即为被抓。
篇2
1,在中队活动游戏节中感受到游戏的丰富多彩,锻炼身体;
2,在游戏中感受同伴友谊给来的乐趣,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3,在游戏中懂得遵守集体游戏的规则;
授课班级:一年级
活动过程:
(一)漫谈我最爱的游戏
你说我说,大家一起说
你最喜欢的游戏节中的活动是什么活动?
你能介绍一下这个游戏活动是怎么展开的吗?
你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呢?游戏中哪一环节最吸引你呢?
(二)欢乐充满天
游戏一:老鹰捉小鸡
1,说明游戏方法
以猜拳定出老鹰、鸡妈妈、小鸡仔,
鸡妈妈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抓鸡妈妈,只能突破鸡妈妈的防线,抓住最后面的小鸡后,老鹰为胜。鸡妈妈为了防止老鹰抓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可以张开双臂,尽量拦住老鹰,不要让老鹰抓捕住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
2,示范演练
3,游戏开始
游戏意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是一个可以让众多人参与的游戏,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
游戏二:编花篮
游戏规则:四人一组,后背相向,一腿小腿向后弯抬,相互别在一起,一腿着地向同一个方向跳跃,边跳边唱:"编,编,编花篮儿,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秀兰儿,蹲下去,起不来,坐下去,起不来------"身子蹲下去,再起来,在跳,再唱,再蹲,四人一直进行下去。
游戏意义:这个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以及动作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寻找小伙伴,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
游戏三:接力赛跑
规则:将40个小朋友分成两大组。在操场草地上进行,分4小队,其中两个方向的小队的第一位小朋友拿到接力棒,然后等到老师说开始的时候,这两个小朋友跑向对方,把接力棒送到对方第一位小朋友,接力棒不能掉落,必须拿到后方才能跑。
游戏意义:锻炼身体,促进团队凝聚力,增强竞争意识。
(三)后续游戏接龙
木头人,捉蜻蜓等游戏。
做好记录。
(四)活动评价
活动内容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
评核人
自我评价
队友评价
小队长评
1优秀2良好3合格4加油
(五)畅谈感受,活动小结
篇3
【关键词】民间游戏;游戏特点;幼儿教育;身心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1.民间游戏的含义和来源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它是儿童获得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载体。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即民间游戏。幼儿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改编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乐于被儿童所接受的、富有浓厚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儿童游戏活动。民间游戏和现在幼儿园游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等等,如今,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玩具的出现,民间游戏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讲逐渐陌生。其实民间游戏是现代玩具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开拓幼儿视野,发散幼儿的思维,对幼儿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有极大的作用。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在开展“幼儿园课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把对民间游戏的收集利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传统民间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它有利于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有利于培育一代具有民族责任感和现代竞争力的“现代中国人”。丰富多彩的幼儿民间游戏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作用是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
二、民间游戏的特点
1.游戏过程的趣味性
民间游戏来源于民间,它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点,内容具体生动,形式活泼、轻松,有广泛的趣味性。如:有的游戏配有儿歌、口令,孩子可以边玩边唱,始终沉浸在欢乐之中。如:“捉迷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抽汉奸”等游戏,其过程充满了新奇、期盼的等待和追逐动作;“过家家”等游戏,则使幼儿各有分工,充满幻想,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仿,过足表演瘾。“挑小棍”、“抓石子”等游戏则充满挑战与竞争,让幼儿体验到各种欢乐。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协商角色,构思情节,控制游戏环境,制定游戏规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因此,民间儿童游戏充满着无穷的趣味,成为儿童快乐的源泉。
2.游戏开展的随意性
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三、民间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1.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
首先,民间游戏可增强幼儿各器官的生理机能。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动作,可增加幼儿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等游戏,可使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他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独木桥”、“踩高跷”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地发育。
其次,民间游戏能提高幼儿的免疫力。民间游戏大多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新鲜空气中充足的氧和负离子,能促进幼儿的新陈代谢,使幼儿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的功能得以提高。
再次,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前,常遇到老师、父母诉苦,说孩子食欲不好,很多孩子一口饭含在嘴里咽不下去,每餐要大人费很大的力气。民间游戏的开展,消耗了幼儿的体能,增加了幼儿的食欲。因为民间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孩子们从室内来到室外,活动范围宽阔了,自然增加了运动量,消耗了幼儿的体能,使孩子产生饥饿感,吃起饭来也就有滋有味,干干净净,不用老师家长催促。食欲的旺盛,使食物被充分的消化吸收,幼儿的消化系统也得到了的发展。
2.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
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涉及面广。有些游戏可促进幼儿的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一人扮老鹰,一人扮母鸡,其余幼儿扮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不让小鸡被老鹰抓去,必须应付并预见老鹰做出的各种“攻击”动作,而老鹰也要千方百计地达到抓小鸡的目的。这不仅需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而且要求动作敏捷,反应灵活。
篇4
流传在闽南一带民间儿童玩耍的游戏我们简称闽南童玩。它包括很多项目:打陀螺、跳橡皮筋、编花篮、人插花,伊插草、滚铁圈、过五关、拍掌背、抓手指、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抓沙包、捉迷藏……每个游戏项目都有具体的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有的游戏还配上了闽南童谣,是具有闽南特色的儿童游戏。
闽南童玩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体现闽南特色,承载着闽南丰富的文化精髓,里面蕴含这许多对现今的少年儿童有益的成分。
一、闽南童玩走进体育课堂的必要性是:
1.闽南童玩是体育活动性游戏,走进体育课堂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性游戏,它由各种基本的动作组成,有活动的规则,有明确的比赛结果,是以发展学生身心为目的的一种锻炼活动。
2.闽南童玩从很久以前就深受大家的喜爱,是闽南的趣味体育活动,主要体现在情景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两方面。大多数闽南童玩游戏都带有一定的情节,孩子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这非常符合孩子爱模仿、好扮演的特点。闽南童玩游戏对抗性强,常以比赛形式进行,能充分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3.闽南童玩通过身体活动加快血液循环,促进了脑的发育,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闽南童玩的规则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4.闽南童玩器材成本低,场地灵活,活动效果好。跳绳只需一根绳子就可进行,跳房子只需划些格子等。经过数代人的创新和提炼,闽南童玩健身效果非常好,如跳绳对少年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抖空竹对少年儿童视力的改善非常有效。
二、闽南童玩走进体育课堂的案例:
1.闽南童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体育课的设计上主要部分学习奔跑的技术动作,设计了这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易懂、易学、感兴趣。游戏是由一名较强壮的学生扮演老鹰,由一名学生扮演母鸡,其他学生扮演小鸡进行躲闪奔跑的游戏,扮演者轮流进行。通过游戏发展学生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训练学生的快速奔跑的技能。
2.闽南童玩“跳房子”这游戏,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最爱玩的户外游戏之一。在体育课堂上,设计上主要部分学习跳跃的技术动作,游戏部分就设计“跳房子”这游戏,学生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他们能想象自己喜欢的房子,设计出各种样式的房子,游戏利用单脚跳或双脚跳等方法进行;比赛可进行单人比赛,也可进行集体比赛;可比得分高低,也可比花样多少。这样给学生自主创新的空间。
3.闽南童玩“跳皮筋”这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活动,特别深受女同学的喜欢。它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等十几种基本动作,同时以各种技巧动作编排成组合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通过安排不同学生示范不同方式的跳,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进行创新跳跃,同时领会“前脚掌起跳与落地”的奥秘。
4.闽南童玩“踢毽子”这游戏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由于毽子成本低,锻炼效果好,男女老幼皆宜,可单人也可多人,占地空间小等优点,所以为大众喜欢的运动。就踢毽子的规则来说,只要连续踢上空,不落地,就都算数。踢毽子还有花样技巧比赛,常以肩、背、胸、腹、头与两脚配合,做出各种姿势,使毽子经久不落地,缠身绕腿,翻转自如,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5.闽南童玩“人插花,伊插草”这个游戏,全班分四个小组进行,各组选两人面对面把手搭起来,当成一个笼子,剩下的人排成一队像一列火车一样,边钻笼子,边念童谣“人插花,伊插草”。当童谣念完的时候,笼子就关起来,看谁被笼子套住,就得出来代替其中一个搭笼子的人。队员们对于童谣不熟悉,已经学会的队员便口口相授:“人插花,伊插草,人礼笑,伊礼哭。人抱婴仔伊抱狗。人困新眠床,伊困破灶口。人戴帽,伊戴破粪斗,人未嫁,伊先跟人跑。”边玩边教几个回合下大家就都学会了。队员们通过玩钻笼子的游戏,提高反应能力和身体的灵敏性。
6.闽南童玩“滚铁圈”的游戏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活动,特别深受男同学的喜欢。它以奔跑为主,关键之处在于掌握好平衡,否则铁环就会“哐啷”一声,跌倒在地。开始的时候孩子还不会玩,听完老师的指导,孩子才知道需要先把铁钩凹下去的地方对准圈子,推动圈子然后再向前跑。孩子们没想到,圈子倒了,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倒,一次又一次的滚,大家玩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终于成功了,深深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5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游戏;规则;团队;自信;诚信;渗透
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领域,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的特点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寓德育教育于各项体育活动之中。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竞争无处不在,小学生对体育游戏尤为喜欢,在体育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愿意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规则、竞争、合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把德育自然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操上的陶冶,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与实践,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功效。
1德育教育在体育游戏中的渗透
1.1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成员的行为应该实行自我控制,实行自我调节,不能随心所欲。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渗透规则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小学体育教学就是在“玩中学”“学中练”,要正确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和身心特征来进行体育教学,开发和创编体育游戏,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体育游戏规则性很强,学生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完成游戏,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游戏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规范体育行为,遵守游戏规则。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都有好玩好动、自制力差、没有形成遵守纪律的观念等现象,开展一些有角色、有情节的体育游戏,这种游戏来自生活的“教材”,摸得着,看得见,体会得深,比起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例如,进行“群象搬木头”的游戏,开始请好动、能力强、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当大象,能力弱、胆子小的孩子当小象,并提出大象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帮助小象越过障碍物,搬走木头。为了激发学生游戏的兴趣,应轮换角色。由于孩子都想被同伴推选为大象,而且他们也明白只有遵守纪律并出色地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就会被同学们认可和推举为大象,他们会在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的言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利用体育游戏的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良好习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体育游戏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规则的限制、学生之间的交往,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渗透规则意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悟。
1.2在体育游戏中渗透团队意识
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是体育教学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需要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支柱,也是新课标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同时,在游戏中学生的一些作风、态度和品行都会充分展现,这就给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提供了便利,所以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更应该渗透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体育游戏一般是以集体或小团体的统一活动来实现,如球类比赛、拔河、接力等项目,应该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在游戏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团结互助、热爱集体、与人合作和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教师在游戏中给学生的讲解和组织直接关系到游戏对学生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讲解中侧重于小鸡的团结,就会形成小鸡斗老鹰脱离实际的场面,而是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强调小鸡的团结,不能离开集体,要及时渗透团结协作的教育,让小鸡在母鸡的保护下与老鹰进行周旋,尽可能地不让老鹰捉走。在游戏过程中,针对队尾的小鸡摔倒的现象,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和引导,让小鸡勇敢地站起来,迅速回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和老鹰进行斗智斗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在一些游戏比赛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相互责备、单打独斗、违反规则、作弊等问题。在游戏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制止和引导,让学生以小组和团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遵守规则、诚信做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以及锻炼学生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的力量、集体的强大,体会集体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游戏的快乐。
1.3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自信意识
“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孩子因体弱多病或被溺爱,变得孤独、胆小缺乏自信。对孩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用强制改正的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游戏竞争的特性,让学生与同伴竞争、与自己竞争来获得成功,通过身体的竞争、心理的竞争,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在游戏的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都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养成顽强、进取的优良品质。例如,在“南极探宝”游戏中,教师针对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请有胆有魄的孩子担任船长,担负起探险寻宝的重担,胆小软弱的孩子担任船员,协助船长完成任务。由于孩子在游戏中情绪放松,角色分配又符合孩子实际水平,所以孩子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例如,在游戏“跳一跳”中,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地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学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例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游戏中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1.4在体育游戏中渗透诚信意识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道德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和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公民诚信意识缺失,面对利益出现了很多诚信失范现象,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就应进行和渗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让“诚信”走进课堂。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以体育游戏的规则为前提,积极挖掘体育游戏的诚信教育主题,通过明理教育渗透诚信、教学活动渗透诚信、游戏竞争渗透诚信,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诚信、体现诚信、张扬诚信。例如,《踩气球》游戏,要求学生一定要单脚把气球踩破,而不能用双脚,如果用双脚踩破就不算数。例如,“爬雪山,过草地”的游戏,为了弘扬精神,要求学生应该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最终把红旗插到目的地,学生就是凭着守信重承诺的决心,克服途中的种种艰难困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样的游戏,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将体育游戏的德育内容与学生所要形成的思想融为一体。
2结语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游戏中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与教育融为一体,利用体育游戏的主阵地,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邢华国.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青春岁月,2012(23).
篇6
关键词:巧组;民间体育游戏;发展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而其中的民间体育游戏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简便、易行、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提高幼儿体能、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良好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正日渐疏远着那些草根化的、蕴含丰富教育资源的民间体育游戏。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重审民间体育游戏在孩子发展中的价值,将它适时、有效地进行组合,使其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特点
(1)游戏材料,简单可见。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简单有效、经济实惠,生活中随处可见,有来于大自然的,如沙子、石子、瓦片、羽毛、砖头等,可以玩沙包、跳格子、吹羽毛。有些游戏材料的制作也相当简便,一般都来自日常生活及一些废旧材料。如用小碎布缝几个小沙包,用塑料包装袋扎成一个毽子,用竹子穿根绳做个高跷等。有时孩子只需要随意地将材料加以创造想象就能开展起来。如玩“过家家”游戏,可以用泥土、野草等做成美味的餐点,还有些游戏是徒手开展的,如“蚊子叮”“金锁银锁”“捉迷藏”等利用孩子的肢体就能顺利开展,这是其他游戏所不能及的。
(2)游戏开展,简便易行。民间体育游戏的随意性决定了游戏开展的简便性,它不受时间、场地、材料、人数等条件的约束,不要求有整块的时间,也不苛求场地的大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商定好了游戏内容,就可以自如地在每个角落玩起来,户外场地、走廊、活动室的一角都是游戏的天地,每个孩子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学会游戏的玩法,无须成人组织和指导.孩子在民间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无论从游戏的内容、规则、材料,都是孩子自己规定、准备的,这使游戏符合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期待,易被孩子所接受。
(3)游戏内容,丰富多彩。民间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揪尾巴”“跳房子”等游戏能促进孩子跑、跳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吹羽毛”“打弹珠”“翻花线”能发展孩子小肌肉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斗鸡”“跳格子”“踩高跷”“推小车”等游戏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促进孩子机体健康和谐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4)游戏价值,传承发展。民间体育游戏不仅能促进孩子体能的发展,还能促进孩子语言、社会性、意志情感的发展。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在伴随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得到了流传与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继承和发展游戏时,都进行了民族化和地区化的浸润,挖掘和开发民间体育游戏,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巧组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
(1)巧组不同游戏材料。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大自然材料。民间体育游戏的随意性,决定了游戏材料的便捷性,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如沙子、石子、瓦片、羽毛、砖头等。②半成品材料。除了大自然中随手可得的物品,其他材料的制作也相当简便,如用小碎布缝几个小沙包就可以玩扔、抛、顶的游戏;用塑料包装袋扎一扎,就成了一个毽子;竹子切成一段段,穿根绳,做个拉手就可以踩高跷了。③自身器官。民间体育游戏中,有的游戏只用孩子的手、脚或身体的某些部位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得很开心。如“蚊子叮”“金锁银锁”等只需孩子的一双手就可以游戏,“斗鸡”“炒黄豆”“民兵与强盗”“抬轿子” 等也不需玩具,两名或多名孩子互相配合就可以游戏。
将这些材料与半成品材料组合起来,在玩乐中,鼓励孩子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游戏,既符合年龄特点又有一定的难度,吸引孩子尽情游戏。
(2)巧组不同游戏方法。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规则不同、玩法也各异,在原有基础上组合玩法、改变规则,会让孩子乐此不疲。①一物多玩。在民间体育游戏开展中,我们鼓励孩子探索多种玩法,尝试不同的玩法。如游戏“滚铁环”中,我们让孩子在学会滚铁环的基础上,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玩法,如“推铁环”“转铁环”“跳铁环”等,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活用形式。民间游戏开展中,有的可以一人玩,有的是两两合作的,有的是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开展的,灵活运用多种形式,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和孩子的发展,如在游戏“顶锅盖”“金锁银锁”中,我们先让孩子一人玩,然后鼓励孩子和同伴一起玩,个别、两两、小组、集体、男女等形式的综合、灵活运用,使游戏开展得有声有色。③巧改规则。有的民间体育游戏玩法和规则不适合集体开展,需要适时地改变规则,这样更有利于游戏的开展。如游戏“老鹰捉小鸡”中,由于跑动的幅度大,后面的小鸡一直容易摔跤,所以我们尝试改变游戏规则与玩法,通过小组游戏向集体游戏转变这一形式来玩,通过猜拳或其他方式决定扮演“老鹰”的孩子,其他孩子扮“小鸡”。
方法、形式和规则的改变,能更好地注重孩子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安全性与科学性,也维持了孩子对该游戏的关注度和兴趣点。
(3)巧组不同动作技能。趣味化、情境化的教学情节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很多时候民间体育游戏更多的是以比赛、组合的形式呈现在玩的过程中。如游戏“运粮食”中,我们创设了一定的情景与情境,让孩子通过“骑竹马”“ 滚铁环”“跳格子”去运粮食,孩子兴趣十足,在游戏中巧妙地组合了不同动作技能,既发展了幼儿跑、跳和手眼协调能力,又让孩子感觉游戏趣味十足,百玩不腻。
(4)巧组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时,我们主张混龄开展、大带小等活动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如游戏“老鹰抓小鸡”中,请大一点的孩子做鸡妈妈,保护自己的小鸡。游戏“金锁银锁”中请哥哥姐姐做关锁人,游戏“抬轿子”中,请弟弟妹妹做乘轿的人,男孩女孩一起游戏等。这样既能培养大孩子的责任感,也能发展小孩子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
(5)巧组不同种类的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有发展跑、跳、平衡的,有发展手眼协调的,有发展孩子语言能力的。如“顶锅盖”“拍大麦”“金锁银锁”等,还有不同民族的如“跳竹竿”等,将这些游戏按照运动量大小、动静搭配、时间、空间的限制、游戏人数等组合在一起,灵活、适宜地开展游戏,利于孩子各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和利用游戏的教育功能,不断地对此加以研究与运用,相信定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
出版社,2001.
[2]钱庆红.乡土资源――农村孩子自主游戏的瑰宝[J].学前教
育,2009(1).
[3]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我园也把民间游戏作为特色,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民间游戏种类繁多,而且有的对于孩子的能力也有一些要求。例如:老鹰抓小鸡,铁烧饼等游戏就不适合小班进行。因此我们根据小班年龄特点,也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民间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镜头一:“金锁、银锁”这个游戏,一开始我与一位幼儿玩,配上琅琅上口的儿歌,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消除了我和幼儿之间的生疏感、拘束感,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游戏的具体玩法,并且对这个游戏也非常感兴趣,“金锁、银锁”游戏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了,孩子们也玩的都很不错。也很感兴趣。但是,随着游戏的越来越熟练,问题也接踵而至。“不算不算,我还没念完呢,你的手就已经躲走了。”“老师,小宇赖皮,他的手老是提前跑了,还没念完就跑了……。”
镜头二:切西瓜也是幼儿比较爱玩的游戏之一。切西瓜配上好听的儿歌,幼儿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游戏,可是慢慢的发现,切断的两个幼儿反映比较慢的就不知道自己要跑,反应比较敏捷的孩子还没切到他,他就开始跑了。更有的孩子为了做切西瓜的人跑到一半就从人家的手底下钻进去了,顿时告状声此起彼伏。“老师没有切到小琦,小琦也跑了。”“老师,天宇从我这边过去了,他赖皮!”
发现问题后,我和其他老师仔细的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小班民间游戏的开展中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1.适宜指导,促进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在小班阶段,我们教师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参与,这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和接受。
4.《指南》指出:孩子是游戏的主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人数或多或少了,大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不一致等。幼儿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自己创编的活动,儿童在民间游戏的进行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游戏的选择、角色的分配、玩具材料的准备到游戏情节的发展,都由儿童自己来完成。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小班民间游戏的开展中我们应该做以下几点:
1.适宜指导,促进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适宜的指导,才能使幼儿主动、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决定了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在小班阶段,我们教师可以以“大伙伴”的身份直接参与,这无形中就是对孩子游戏活动的支持和认同,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2.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而富有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
3.民间游戏有其相对固定的规则和玩法,教师在引导幼儿理解游戏规则的意义之后,重要的是鼓励幼儿对游戏的创新。在组织民间游戏时,教师不应让幼儿呆板地遵守规则,按照固定的玩法,一成不变地使用材料,而是要鼓励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参与游戏的体验和需要,制订出适宜的规则。幼儿自己制订的游戏规则,他们更容易去遵守。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游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62-02
中国古代人就开始通过体育游戏开展锻炼身体的活动。如“五禽戏”的发明,就是人们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而发明的一种体操,它本身是一种游戏却能够让人得到锻炼。而新课改下的体育游戏,目的在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中的运用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选择合适体育游戏,有效发展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游戏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首先,在选择体育游戏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游戏,如“大人与小孩”、“放爆竹”、“抓手指”、“看谁记得清”、“反口令”、“巧扳数”等游戏。通过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在兴奋性状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体育活动中。其次,选择一些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游戏,如“贴膏药”、“开火车头”、“大营救”、“排头攻排尾”、“老鹰抓小鸡”、“拉网捕鱼”等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与身体内脏器官的生理机能水平,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有,尽量选择与课本中密切相关的游戏作为辅助训练,如“圆周接力”、“看谁反应快”、“跳传跟进”、“运两球接力”、“推球过线”、“跳山羊”等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的大脑皮层中枢有一个粗略的分化过程,在娱乐中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最后,还可以选择与身体素质有关的专门性游戏作为练习内容,如“掏鸟窝”、“抬木人”、“追逐赛”、“推小车”等游戏。通过开展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还全面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开展体育游戏,有效进行体育训练
体育技能往往需要反复练习才能熟悉掌握。学生在运动中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才能达到锻炼的作用。而那些训练强度大、形式重复而且单一的体育运动往往让学生从心理上就产生排斥。此时,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体育课本中的要求开展训练,学生就只能进行重复的练习。例如:中长跑就属于比较单调枯燥的运动项目,如果我们只是督促学生在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那么学生必然会感到没兴趣,甚至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想法,因而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我们把它设计成为具有趣味性的奔跑类的游戏时,学生就可能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例如:我们把中长跑训练改为体育游戏,给男生开展一种叫“占领敌方高地”的游戏,给女生开展“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初中学生年龄还小,长时间从事同一种运动会产生“喜新厌旧”的心理,就设计出“跳皮筋”、“踢毽子”等学生所熟悉的,并且喜欢的小游戏穿插在运动过程中,让他们轮流地做不同内容的游戏。这样,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氛围中始终保持参与的热情而有效地训练。
三、通过游戏塑造人格,提升体育教学品质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高尚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游戏本身就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体育游戏的开展可以训练学生的体质,并且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格,有效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品质。例如:在教学“篮球项目”时,我们不妨引入“半场3v3斗牛比赛”这个游戏。就是每队出三名同学参与半场的篮球比赛,最后从中竞选出优胜的队伍。3v3比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那些质量精良、强度适当、内容丰富与方法多样的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性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游戏作为日常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为我们深化体育教学的层次,推进体育教学的力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水平,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本身就是一次心情愉悦的享受过程。既可以体会到体育运动具有的魅力与激情,还可以通过游戏增强体魄,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体育教学的品质。
四、实施体育游戏教学,加快学生身心发展
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开展体育游戏也要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教学具体内容。要科学开展与实施游戏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直观地描述游戏规则,可以直接用语言讲解,也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调整队形,在讲解中让学生训练,使学生理解游戏的具体要求,并按照要求开展游戏。②遵循“练赛结合、先练后赛”的规则。游戏不是活跃课堂的招牌,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练赛结合、先练后赛”的原则能保证学生做好身体运动的准备,熟悉各种体育技能与游戏规则,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③要控制好运动的负荷。有些游戏的活动强度较大,如果控制得不当,就会造成负荷过大从而让学生在疲惫中降低对游戏的兴趣。例如:在开展“大鱼网”这个游戏时,就应该缩小场地以减少结网人数。应该建立多个鱼网,以便联合围捕。④在游戏结束后及时地总结与评价,以巩固教学的效果。体育游戏的科学组织有赖于教师在课前细致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体育游戏,充分地分析游戏的安全性、练习节奏以及运动负荷,并做好控制与调整的预案。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既让学生身心素质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到了升华;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体育运动中的基础知识,还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提高了运动技能。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开展各种体育游戏,努力把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启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1,(12).
篇9
其实,我喜欢封冻一切的寒冬,它可以让我的意境凝固,让冰凉的心跟六瓣的雪花结为姊妹,去回顾九十九亿光年前的红绡;可是,春还是来了!
我聆听着约翰·斯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体味着略带些悠然的寂寞的春的韵味,灵魂已经踏上铺满杜鹃花瓣的时间阶梯,去寻找我在宣慰时遗落在九九井的春。我迫不及待翻遍故乡的九十九口井,里面没了奢香的倩影,也没了童年时的月牙,和远古的歌谣,只有九十九朵在宣慰就凝固的杜鹃花,无奈幽幽永生漂浮,它在暗示我现在的情怀。
我悲哀!有了想写一点文字的冲动。
成年后的春,总给我几多沧桑的感觉,全然没有少女时代春的浪漫和纯真。我少女时代的美好、快乐都容在1979年十一岁的春里!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春里!!
我十一岁的春节,县球场坝晚上放露天电影《南征北战》。
小伙伴们早就嚷嚷:“《南征北战》,男的不看女的看!《南征北战》,男的不看女的看!”
年夜饭吃完,检察院大院的孩子们三三两两都往球场坝赶,那年月娱乐活动太少,虽然电影院有放电影,但是,那是要花钱的。头上飘雪,脚踩冻地,仍旧挡不住人们看电影的热情,才七点,球场坝就挤满了人。
我跟两个小伙伴抬的是一张三人坐的长凳,放在离放映机不远的地方。
电影看到李军长向张军长求救情节:“张军长!张军长!求你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拉兄弟一把……”这时人群里发生了骚动。
“来啦!来啦来啦……”急促声音传入我们耳朵,还没有等我们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已经被人浪卷倒在地,瞬间,我们又被人浪涌起来站好。
“哪样来了?”年幼的我们只是张惶地问旁人,并不知道潜在的危险。
“好像是王疯子来了!”旁人也是模棱两可的回答。
王疯子是九九井(大方县县城有九十九口井,因此而著名)大名鼎鼎的疯子,经常在街上追小孩子戏耍,大方县的小孩子都怕他,看见他都绕着走。
我们三人本来就惊魂未定,这下又凭空添了恐惧。
“来啦!来啦来啦”惊慌急促的声音此起彼伏,声响之处的人群仍如麦田被风吹,麦浪东倒西歪。我们三人呆呆地,正不得要领时,同院的保平哥哥突然来到我们面前,牵着我的手,奋力突围,把我们三人带出危险地带。
电影这时停了,高音喇叭响起:各位观众,刚才是电线起火。请大家坐好,继续看电影。
看见我惊魄未定,保平哥哥便没有再离开我们,陪在我们身边把电影看完,帮我们扛板凳一同回家。
才九点过,因为是年三十,要守岁,家长们都三五成群地在摔小二升级,孩子们便都在院坝游戏,女孩子们玩老鹰抓小鸡,男孩子们则打游击,像煞了在树上开会的麻雀--叽叽喳喳。
保平哥哥应该有十五、六岁,长得很高,在读初三,是检察大院二十多个男孩子们的王,平常是不跟我们这些黄毛丫头搭讪的。而我们对他的目光也绝对仰视。
渐渐地,我们被他们激烈的战斗吸引,放弃老鹰抓小鸡,跟在他们后面疯跑。
这时,保平哥哥和跟他一般大的二王国安哥哥商量,决定修改游戏规则,准许他们几个当军官的大男孩选太太。保平哥哥是王,他先选。保平哥哥伸手拉我到他身边,要我当他的太太。我分明看见国安哥哥失望的目光,也看见女伴们羡慕的神色。我乖乖地靠着保平哥哥,心里乐开了花,一脸的骄傲,因为我知道我是女孩子中最漂亮的,最得保平哥哥喜欢。
七十年代的中国,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更别提纯真懵懂的我。
第二年,我们家从南门街尾搬到北门街尾,从此,我再也没有看见保平哥哥。只是在读高中时遇到儿时的伙伴,得到他一个恍惚的消息,他在读大学。
再见保平哥哥是在二十年后的春节。
我回老家九九井(大方县)过年,在街上突然遇到他。我一眼就认出是他,只是不知道他是否还认识我?我们分开时毕竟我才11岁,女大十八变,如今的我跟小时候区别很大。
可是,保平哥哥却还认得我,远远地就露出灿烂的微笑,眼睛里是惊喜的神色。小小的县城没有咖啡屋,保平哥哥便带我去饭店要了一个包间,刚刚坐定,保平哥哥就开口问:“琳琳,你怎么了?眼睛里满是忧郁,全然没有儿时的活泼伶俐。过得好吗?”
我面前的保平哥哥英俊、潇洒、成熟,正是男人如花的年龄。
“90年我曾经在贵阳找过你,看见你从机关大门出来,身边陪着一位像父亲一样对你关怀备至的男人。我…就没有打搅你。”
我凝望着保平哥哥,心境一片茫然,也有几丝明白。
“后来听说就在当年你们要结婚时,他遇车祸故去了?快十年了,你仍旧一个人过吗?”
有十年吗?沧桑、病态的十年。
……
我蛮蛮地离开饭店,竟看见地上铺满了红色的杜鹃花瓣,像红绡、像血。
篇10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 活动规则 自主性
3~6岁是幼儿自主、独立意识萌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逐渐有了自己的需要和想法,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渴望自主、自由,不喜欢被约束。然而,由于幼儿年龄幼小,行为能力受限制,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设置条条框框约束幼儿,要求幼儿遵守规则。规则制度自然可以保障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天性。为此,我们需要寻求规则与自由之间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使幼儿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一、幼儿区域活动中规则的价值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活动的主要途径,具有自主性、个性化、指导性等特点。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并非绝对自由,而是要受到一些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这些规则,那么幼儿活动过于自由,活动秩序和有效性就难以保障,且会使幼儿逐渐养成不遵守纪律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二、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的必要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十分强调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倡导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鼓励、欣赏与支持,还幼儿自主、自由与自发。如目标3中的教育建议第二条是这样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由此可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整体来说对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性十分重视,倡导幼儿自主,鼓励教师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启发引导,与幼儿有关的事情多听取幼儿的想法,多征求幼儿的意见,多接受幼儿的合理要求。
3~6岁是幼儿自主、独立意识萌发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不喜欢被约束,他们对自己的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支配和控制能力,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学习等活动,如果教师一味地以规则制约幼儿,他们就会产生叛逆心理,或逐渐丧失自主性与独立性。为此,教师需要给幼儿一定的自由。
三、聚焦着力点,明确区域活动规则与幼儿自主性的主从关系
规则必不可少,但是幼儿的自主性又不可偏颇,因此,教师需要寻求两全其美的办法,明确幼儿区域活动规则与幼儿自主性的主从关系。
(一)简化规则框框,多种方式引发幼儿自觉遵守。
幼儿区域活动的规则有很多,有游戏材料不乱扔、不乱丢纸屑、不大声吵闹、不争抢玩具等,有很多为“不许”“禁止”“不可”等硬性规定,这些复杂的条条框框容易束缚幼儿的双手。我们有哪些方法能让幼儿了解并自觉遵守呢?
1.巧用标识。幼儿年龄小,记忆力不牢固,教师可以巧用标识,利用这种非常适合幼儿年龄认知特点的传递方式,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站”出来说话,让幼儿比较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例如,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将玩具拍成照片,做成标识贴在玩具柜上,幼儿能很轻松地找到玩具。同理,操作区、美工区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照片或者图案分类,使幼儿在取放材料的过程中遵守规则。
2.巧用儿歌。很多儿歌都会涉及幼儿游戏规则,教师利用儿歌作为规则,可以使幼儿更容易潜移默化地遵守。例如,整理玩具的过程中,一些幼儿会将玩具随地乱扔。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儿歌《小玩具要回家》,使幼儿在听儿歌的过程中知道用完玩具要归位,玩具从哪里来要放回哪里去的道理。
(二)激发幼儿制定规则,加深幼儿认识。
1.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促进规则的完整性。区域规则的建立,避免教师自己制定,让孩子被动遵守,这样效果肯定不理想。那么在区域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如何做呢?这就需要引导幼儿思考,并帮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建构游戏中,很多幼儿反映自己搭建的房子被人推倒或碰到了。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原因,有的幼儿说搭建积木的时候距离太近了,有的幼儿说另外几个幼儿故意捣乱。之后教师鼓励幼儿思考对策,一位幼儿说:“老师,可以在建房子的时候建一条马路,不让别的小朋友碰倒。”另一位幼儿说:“应该不让他们(别的小朋友)靠近。”一时间,很多幼儿提出一些建议,在这些建议中,幼儿搭建积木时的规则也就产生了。
让幼儿参与制定规则,不但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使规则成为孩子真正的内需,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遵守与执行规则,同时制约不符合活动要求的行为。
2.引导幼儿制定新的活动规则,让活动顺利开展下去。幼儿区域活动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发现一些不好或不愉快的状况,如果没有产生新的活动规则,则活动会开展不顺利甚至会乱作一团导致活动开展不了。因此,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幼儿一起自主制定规则,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在语言区,老师刚刚新投放了一台卡通故事机,却引发幼儿间发生争抢,有的要听故事,有的要听儿歌,有的要听音乐,顿时乱作一团。教师的介入使孩子们的争吵安静下来:“大家都喜欢这个故事机,可故事机只有一个,怎么办呢?”“怎样大家都能玩得到?”“轮流玩”,“一起玩”。教师继续引导:“轮流玩从谁开始,一起玩又要怎么玩呢?”通过层层设问,一步步引导,既形成规则,又强化幼儿对规则的认识。
(三)关注幼儿行为,支持愉快体验。
幼儿的活动水平和在活动中的创造性,完全取决于他们有多少自由表现的机会。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力度,就体现为能否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让幼儿体验到最充分的行为自主性,关注幼儿个体行为,支持愉快体验。
1.参与幼儿游戏,潜移默化引导遵守规则。幼儿对游戏中的规则是需要成人不断强化的,如何面对一些破坏规则的孩子呢?其实,老师可参与到游戏中,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一起玩,打消幼儿的抵触情绪,幼儿也会更乐于接受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参与到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为了决定谁当老鹰,教师可以出主意:“咱们可以剪刀石头布,谁输了谁来当老鹰,小朋友们觉得可以吗?”这样一来,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规则制定者,而是游戏的参与者,是幼儿的玩伴,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在规则的制定上会更有说服力。
2.关注幼儿行为,在游戏中不断完善规则。游戏过程中,幼儿即便参与制定了游戏规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发挥创造力,完善规则。比如,有幼儿玩过小推车之后,其余的幼儿都上前抢车,那个推车的幼儿不知道给谁才好。教师结合平时活动便适时指导,鼓励幼儿想一个比较公平的办法:“排队!”大家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自觉排好队。之后,孩子们自发站成了三队,不仅缩短了等待时间,而且玩得更为开心了。因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常有不同情况出现,所以游戏时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的。由幼儿自己制定、理解的游戏规则才更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和超越,而且强化了规则意识,获得主动发展,也能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合理设置区域环境,为区域规则实施提供隐性条件。
幼儿区域活动中,一些区域位置不合理,设置不科学,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创造区域环境,投放材料全面充足,分类排放合理,每个区域层次有序,互不干扰,才能使幼儿主动自觉地遵守区域规则。最好每个区域的不同材料设不同的标签,幼儿随拿随放,且用粘贴小脚印等方法限制人数,并每组选拔一个管理员监督组员,使区域内更有理、有节、有序地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的规则和自由是相互对立的,也是同步的,区域中的自由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上。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不断观察幼儿行为,不断反思自身教育行为,改进规则的制定方法,使之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琴.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2(5).
[2]宋晓艳.区域活动的常规建立[J].中国农村教育,2015(10).
[3]陆春燕.幼儿园晨间桌面游戏的结构化[J].山东教育,2012(9).
[4]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