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篇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构建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意义

1.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前人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重新审视生活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丰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

2.探索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将生活化教学模式相关理念引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提倡课程教学要符合创新理念,回归自然生活,紧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纠正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和丰富内涵,才能够为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设计

1.积极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这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特征。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活、体会生活和自我反省。由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情境短剧、动漫扮演、分组辩论等形式来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自我体验,达到情感升温和思维拓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影响价格因素”的概念讲述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一是每年2月14日情人节当日,所有花店的玫瑰花价格都有大幅度上升;二是2011年我国华南地区遭受暴风雪袭击,市场蔬菜价格上涨趋势明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间接因素对直接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了价格。

2.适当利用生活化教学手段。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将理论观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尊重高中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和实际认知能力,积极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享受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3.努力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富有高度的责任心,善于发现社会时政热点信息,积极寻找社会政治领域方面具有教育性的信息资源,注重社会信息资源与生活化的紧密结合,将其合理地运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要能够贴近生活实际,因此,教师积极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与高中学生相比要丰富很多,教师宝贵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也是良好的生活化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体验讲述给学生,充分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1.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不能够以灌输概念知识为最终目的,要以思想政治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融合社会化、生活化的资源知识,注重提高高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符的思想政治理念。对这一教学理念的深刻认识能够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导向。

2.正确处理科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用要将课程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但是,生活经验具有分散性、针对性和直接性等特点,所以也不能完全以生活经验代替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不能被学生一直以来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束缚。教师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生活现状,将其已经体验的生活经验融合到教学内容中,这才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实施的真正意义。

3.统一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应用不但能够拓展学生学习范围,还能够基于社会背景下,将学习与生活充分结合,使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由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自身得到个性化发展,实现无边界的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的背景下主动学习、感悟生活、领会道理,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社会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科知识。

参考文献:

篇2

 

所谓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生活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学会生活。

 

此外,还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生活资源,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去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

 

和一般的具体生活不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生活应该是积极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其涉及面广、正面导向性强、能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未来生活的美好场景,给人以热情的追求和憧憬。实现“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的课程模块”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丰富多彩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实践中获得创新化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1.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提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智能,尽管每个人在这些智能的表现上会有所差异,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运用和结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问题。简单地说,八种智能也代表了一个人八种不同的能力,分别是: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肢体动作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生活化教学能够尽可能多的涉及多个智力领域,能够使个体自身的特殊才能有充分的展示机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正是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支撑下,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探索。

 

2.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理论

 

该理论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的进程的能力。这里的经验实际上是指现实生活或生活的积淀。思想政治课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科学地回答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该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高中思想政治的4本必修课程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讲的都是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现象,内容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指导着人们更好地生活。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政治内容的理解

 

高中的政治教学具有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递,并不能够对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需求进行很好的满足,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生活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政治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了。实现高中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能够实现对教学的多元化处理,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学生的政治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各种生活现象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活跃政治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需要教师自觉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真正创新课堂教学,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

 

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1.注重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将学生“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知识与实际能力联系的结构网络,发展学生政治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政治的情感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引用在教学活动中,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政治基本知识。

 

2.扩充教学内容

 

新课程教学改革认为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仅仅是局限于课本的教材内容,还应该将课本加上更多的“联系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可以增加与政治知识有关的社会或者历史等资料,使高中政治教学是结合现实生活的教学,彻底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3.改进教学方式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引路人,使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政治生活》模块教学中,老师大胆进行了以“模拟演示”为主要手段的教学生活化研究和实践。通过在课堂上模拟民主选举、模拟民主决策、模拟“两会”、模拟联合国等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4.构建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简单来说就是高中政治教师要将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感想,教师要把自己替学生分析举例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这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五、结语

 

通过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处理,从而实现对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践,同时也实现了对教学理论创新的实施。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相互结合,能够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生动。

 

本文将高中政治教学的具体内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让高中教师能够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进行重视,通过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政治学习。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3

【关键词】生活适应课 培养 乐观向上 生活态度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指出:要培养培智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围绕此目标,我在教学中也尝试着把这样的理念贯穿在所任各科教学与课题研究中。培养中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要求学生在各种补偿训练中学会生活自理,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如何在生活适应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智障儿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尊重个体,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生活适应课上培养中重度学生的精细动作,是一件难事,比如在穿珠子,穿鞋扣,穿针引线等训练过程中,发现智障学生的双手协调力较差,手眼脑的协调很难达到一致。面对高难度的动作,往往智障学生表现出胆怯、退缩,即使能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训练内容,有时也不够自信。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握、穿、剪、折等专门系统训练外,还要在训练中渗透心理辅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心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来,克服消极地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生活适应课教学中,遇到孩子难以解决的事情,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多一分赞赏,少一分责备,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年级适应课《会整理衣物》为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中,在教学《缝补》一课时,大多数孩子都能穿针引线,但在缝补开线的衣物时,大多缝补得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同学不敢动手操作,怕被针扎到手。这时,我先精神饱满地进行示范教学,再要求同学们学着老师所教的步骤进行缝补,并鼓励学生认真学好此本领。当孩子胆怯时,我会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送上鼓励的眼神,竖起大拇指,让学生觉得他是最棒的!请一位轻度智障儿童小思上台前当众缝补自己开线的裤子,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她,只见她有点紧张了,嘴巴不停地直达哆嗦,不能合上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棒的!”听到老师的鼓励,小思紧张的情绪有些缓和,开始认认真真地缝起了自己的裤子。针脚长短几乎一致,缝成直线。我将小思缝好的裤子给每个同学传递着看,并让他们说说缝得怎么样。同学们的夸奖也让小思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脸上绽放了笑容。

二、创设有效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生活适应课是一个开放性的大课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融入到各个场景中来。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教学《我会购物》一课,我们通过多媒体录像视频观看学校附近超市里的各种商品,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商品,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时,教师带学生到学校的模拟小超市玩“顾客与营业员”的角色游戏,并在购物过程中学会使用“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购物文明用语。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模拟小超市热闹起来,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想买的物品,还学会了简单的购物礼仪。

通过看录像、进模拟超市的学习铺垫,再者将学生带到真正的超市,让学生体验从众多真实的商品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并买下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以及文明购物的能力。教师采用现场指导、回学校强化训练、请家长协助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完成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这样,利用校外资源给枯燥的课堂学习赋予了新的活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利用媒体资源,愉悦学生身心

生活中不缺少美,常常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教师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利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音乐背景、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等媒体资源淘治情操,能让智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美,并获取身心愉悦,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教学单元主题《我会乘车》中的《学打电话》,我们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动画《两个小娃娃》,由于这歌曲是幼儿园小班的儿歌,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歌曲,视频一播放,学生便按奈不住寂寞,嘴巴跟着轻轻地哼着,刚开始都不敢放声,老师微笑着点头,并用赞许的眼神示意他们:“同学们,你们唱得非常棒,声音很动听,可以大声唱出来!”同学们很快就感应到老师的意思,在轻快的歌声中把学生引入了本课教学内容,先贴出学生家的电话号码,归纳该号码是几位数,再讨论识记电话号码的方法。例如:“8888520”,可以谐音方法识记,“爸爸、爸爸我爱你”。又例:“38882770”根据数字排列关系识记,3个8,2个7,再加0。然后教给学生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方法,学生很快的记住了电话号码,最后,老师利用媒体播放打电话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情景模拟,用固定电话和手机打通家里人的电话,通知本周五下午学校有庆祝教师节活动,叫家长提前40分钟来学校接孩子回家,学生都做得很好。这样,在音乐与美的享受中学生学会了打电话。又如:教学单元主题《我会乘车》中《认识交通标志》,我通过 “遵守交通规则”的卡通动画,让学生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认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安全标志。再把课堂移到教室外,带领学生到马路边进行现场指导,教育学生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基本交通规则。媒体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能巧妙地用之于我们课堂教学中,那将给我们的教学注入新的生命。

四、积极家庭教育,保障技能掌握

积极生存方式的形式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与积极介入。除学校外,家庭教育是残疾学生主动生存方式形成的重要保障。对于智障学生来说,练习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阶段,通过书面和实践的各种练习,有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提升为技能。教师通过设计“生活适应课家长反馈表”及时引导家长的积极家庭生活指导等途径,通过亲子关系沟通,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与孩子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使残障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到家长带给他们的积极主动方式的氛围,从而确保学生在校主动生存方式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以巩固、延续、发展。 例如:单元主题《会整理衣物》中的《保存》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反馈表,让学生带回给家长,并取得家长积极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协助其子反复训练,必要时提示,最终使智障孩子达到独立完成该项生活技能。

生活适应课家长反馈表

同学在我校学习了 整 理 保 存 衣 物 其操作步骤为: 1、折叠衣物。2、按季节、面料、类别给衣服分类。 3、整齐有序地把衣物放进衣柜合适的位置。

希望家长能配合督促指导学会 整理保存衣物 。

折叠衣物 给衣物分类 放进衣柜

独 立

家 长 提 示

家 长 协 助

篇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概念界定

中职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在中职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理念。

2.理论依据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理论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陶行知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

3.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修订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四门必修课程。这些教材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图文并茂,设置有“走进生活”“关注社会”“连线职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

二、中职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为使中职政治课堂能真正实现“生活化”教学,笔者近几年来在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要从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例入手,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热点追踪,生活小故事等生活素材,实现新课导入“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内容时,笔者在课前首先向学生播放了一段“社会热心人士、广大师生为救助患上尿毒症的瑶族学生邓锋明、邓锋源兄弟,慷慨解囊,共筹得善款14万多元让兄弟俩住院治疗,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渡过难关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的视频,同时配上歌曲《爱的奉献》,让他们在感人的情境和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感悟“奉献”的快乐,看完视频之后,笔者随即让他们各自谈谈在这次“情暖兄弟,大爱无疆”的捐款活动中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心,社会各界又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和身边的感人事件。这样的导入,说的正是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一下子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2.课堂活动“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教学活动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内容时,笔者引用“著名音乐人――高晓松醉驾案”的生活案例组织教学活动。笔者首先播放一段网上热播的根据《同桌的你》改编的歌曲《酒桌的你》视频。在这段视频中,不仅有高晓松“醉驾”的片段,而且还有高晓松“醉驾案判决”的片段,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后,议论纷纷,情绪高涨。于是笔者趁热打铁把五道讨论问题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一是酒驾对社会有哪些危害?二是为什么要把醉驾入刑?三是高晓松因醉驾需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四是我国《刑法》中有关驾车肇事的罪名有哪些?五是你对“醉驾入刑第一名人”这一事件是持怎样看法的?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气氛也很热烈。对于前面三个问题都比较简单,结论也比较一致。对于第四个问题,大家都七嘴八舌的,但是大都只能说出交通肇事罪。在此基础上,P者把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进行比较。而第五个问题,因为开放性比较强,所以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发言最为热烈。按照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规定,机动车驾驶员醉酒驾车的,将被处以1至6个月的拘役刑事处罚,高晓松被判了最高的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4000元,愿终身做禁酒义工。他们都认为对醉酒驾驶者必须要严惩,否则公众的安全很难保证;有的说:“公众人物,零容忍,该判就判。”还有的说:“对高晓松的判决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对一些名人的不洁身自好行为感到很痛恨,认为名人更应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成为青少年心目中遵纪守法的楷模。最后,笔者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并希望同学们谨记他人的教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

3.教学内容“生活化”――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把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教学内容“生活化”,刺激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或情感问题,这就为教学上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提供了可能。如在讲授《哲学与人生》课程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容时,考虑到矛盾的概念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矛盾的概念已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笔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中寻找教学突破口。

在课前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本校2016年“新生杯”篮球赛男子组冠亚军争夺赛的精彩视频。设问:篮球赛中包含了哪些矛盾现象?学生说: “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等等。然后笔者对学生说:“在校园里我们常常谈论矛盾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想一想,课室里的电视、电脑、日光灯也有矛盾吗?为什么?”这些现实感极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抱着一种探幽解密的心理认真阅读思考,并积极讨论发言。有的学生举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教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苦与乐、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有的学生分析了电视、电脑、日光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开与关、电流与电阻的矛盾。有的学生还把知识面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出了自然界中存在排斥与吸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矛盾;社会生活中存在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矛盾;等等。学生对自己能分析身边事物的矛盾关系,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矛盾概念的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且记忆深刻。

4.课后实践“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中职政治课的课后都设置有“活动与探究”的活动课,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实现课后实践“生活化”。

社会实践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在真正的生活环境中去实践,如参观、采访、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二是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模拟公司、模拟商业街等。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消费和消费观”内容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采访活动:调查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实行塑料袋购物有偿使用现状?采访市民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和看法?了解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消费习惯?寻找问题成因和解决办法?并制定出实施方案。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讨论,从中笔者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有在食堂、商店设立绿色监督岗;其中所倡导的“无烟校园”“无纸化办公”“废纸回收”三项建议被学校采纳并在全校推广实施。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不仅能提高理论水平,也能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三、反思

几年来,笔者在中职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也提高了政治课教学的实效。

如新生班级15级计算机(3)班,在刚入学时笔者有意识地进行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尝试,一学期后的调查显示,该班学生对政治课教学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到了79%,比入学时高出二十二个百分点。

篇5

【关键词】职高数学;生活教育;生活化;兴趣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其发展形势一片良好.但绝大部分职高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普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们职高教学来说更多的是具有借鉴意义,无法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职高数学教学迫切需要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生活教育的观点看来,它们是一个现象的两个名称.”陶行知认为教育与生活是一致的.经过多年的职高教学,笔者也发现: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情境、实验和实例,学生学习起来具有更高的兴趣和热情,学习效果也较好.新课程理念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笔者开始有意识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实验和实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探索一条生活和教育相联系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教育”课堂模式,以此来提高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效率.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构建“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做法:

1.转变教学思想,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效果是否良好,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而转变教学思想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不明确,老师就不会主动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学内容就会流于书本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数学,绝大部分学生学到的都是“死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就会慢慢流失,其学习效果自然不佳.“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想,寻找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把教学目标明确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这样在挖掘教材、备课、传授内容时才能有的放矢,处处就知识的生活化设定情境、实验、例题、习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积极性自然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增强.

2.挖掘教材内容,实现生活化的个性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影响上课的效果.陶行知提到:“备课一直有三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职业高中“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实现个性化备课.相同的大纲、教材如何体现备课的个性化呢?关键就是备学生.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我们对教材内容要有新的解读,一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在备课时候首先注重创设的生活化的桥梁、情境.其次要思考如何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生活化的练习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最后要考虑如何进行知识的延伸与生活化的应用.在个性化备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握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重学生的学习对知识的探究、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

3.改革课堂结构,探索生活化的教学过程

(1)设置生活化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教学建议.尽管目前我们所用的职高教材从内容设置上看是比较全面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教材内容重基础、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很多职高学生提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查阅各种相关信息,努力挖掘教材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从而合理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实验,优化自己教学内容.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是先让学生准备大头钉和细绳,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得出圆锥曲线的图像,然后研究其定义和性质.此类情境实验,能够在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探索生活化教学过程

由于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中很多原来都是普通高中的教师.这就造成了现在职高课堂教学大都是沿用普通高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这种毫无生气的为解题而学习的教学过程,使得本来就对数学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听课听得昏昏欲睡,学习效果也必然受到影响.而“生活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方面应用的渗透.一方面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吸引学生的眼球,另一方面在知识传授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与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应用知识加以解决,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讲授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部分内容时,可以配套这样的应用题练习:已知学校超市里的热水瓶的生产成本C(元)与产量q(个)的函数关系式为C=100+4q,价格p(元)与产量q(个)的函数关系式为p=25-0.125q.求产量q为何值时,利润L最大?通过求解应用题中L的表达L=-0.125q2+21q-100(0

4.创新作业内容,补充生活化作业

篇6

关键词:生活实例;教学模式;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51-03

Exploration on the Liv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aming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 Chun-qi

(Zhuzhou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Zhuzhou 41200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ograming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bu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generally indicated that boring, hard to understand, aiming at the difficulty in the process that students learn the programming course, this paper's works is improv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qualities of students by analog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programming with the living examples. Key point discuss how to select the living example and how to apply the teach method to teaching.

Key words: living example; teach model; programming

生活实例教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类比思想,以生活实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景中,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找到类比的对象, 进而运用对此类比对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功经验、方法和结果等进行分析比较,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问题之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的重要教学形式。由于它的高效实用,已被应用到很多学科的教学当中,而关于生活实例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进行运用的理论性研究相对来说目前并不多,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生活实例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值得探讨。

1 当前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高职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本来自普通中学,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为零。然而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不足,偏重知识的灌输,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讲授为主,是式的学习方法。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 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精神疲劳感和懈怠感。造成了教师讲解费劲,学生理解困难,根本无法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这样极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具体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心理角度讲,学生接触到某一新事物时,需要有一段适应过程。第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基础限制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第三、该课程的理论性、 系统性、 概念性较强,致使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还难以达到透彻理解的程度。

针对此现象,要求教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由单调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生动的“生活实例教学模式”,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例进行类比映射,实现知识从一个领域(源领域)向另一个领域(目标领域)的映射,即把某一背景或领域中先前获得知识或解决方法迁移到另一背景或领域中去,如果源领域情境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于目标领域情境的事物中,那么学生对源领域的认知会自然迁移到目标领域中,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的难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2]提出教育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他把学生看作是与他们的环境取得联系并且相互作用的积极而能动的机体,强调在教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利用和通过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以此获得个人的直接经验,用这种方式,使个人的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 并使个人的经验不断生长。

所以,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每一项技术的产生都是源于生活的,都是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原型的,尤其是编程语言,更是如此。解决现有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如果能够选择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说明我们教学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话,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从而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1.2 生活实例教学应用的研究现状

目前使用生活实例教学在各学科中有所涉及,如黄仪华等探讨了如何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供学习质量,但未给出生活实例的选择策略[3]。李宏林将类比法细化为三类:将抽象的计算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体、与现实行为、动作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但文章选择的载体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程序设计无太多指导意义[4]。范岩等讨论了如何设计教学案例,提出案例要具有实践性。要求设计的教学案例要和现实相吻合, 能够被学生理解。但并未针对使用生活实例教学进行具体讨论[5]。综上所述,生活实例教学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少,大部分只是概要说了一下方法和策略但并不具体,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生活实例教学选择生活实例的具体策略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灵活的运用此方法。

2 生活实例的选择策略

对于生活实例教学而言,生活实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生活实例作为生活实例教学的基本材料,其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要重视生活实例选编环节,精心选编。可以使用如下选择策略:

2.1 正确性原则

在选择生活实例时,一定要将目标知识正确的映射到生活实例,这样学生对目标知识的理解才到位。比如在讲解数组的概念时,因为数组是可以用来保存多个数据的,所以可能会把生活中的放物品的容器来类比数组的功能。但这种类比不是十分准确,容器的范围太宽。因为一般容器可以存放任意类型的物品,忽略了数组的保存数据的数据类型必须一致的特性,所以正确选择的生活实例可为专门存放CD的CD盒等这类型的容器。

2.2 熟悉原则

选择生活实例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角度而不是老师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例。因为生活实例教学法主要采用的是类比思想。是根据已知的学习经验去学习待研究的对象。如果要学习的目标知识映射的源知识学生并不熟悉,那么学习的难度并没有下降,这种映射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2.3 相似原则

相似原则指的是目标问题和源问题“尽量匹配”。相似原则常采用的原理:一是样例原理,由 Ross等人提出并发展[6],即内容驱动。主要强调内容的相似性。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是结构映射原理。又称结构图映理论,最早由Gentner 等人提出[7]。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结构映射过程,所谓结构映射就是把源问题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即结构)提取出来,去与目标问题的结构相匹配,从而运用源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目标问题。提取问题的结构进行结构映射是类比问题解决的前提,而源问题和目标问题的具体内容则是相对次要的。对于一个较复杂的知识点,相应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就要分析其结构,再使用结构映射来选择相似生活实例。比如for循环语句的结构分为四部分:初始化部分、循环条件部分、循环体部分、迭代部分。其中初始化部分执行一次,循环条件部分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判断,迭代部分是在一次循环体执行完后修改计数器。最重要的部分是循环体,它是一个在满足循环条件下不断重复的过程。根据结构映射原理可以选择学生在田径场跑圈的生活实例。初始化部分可以映射为计圈裁判的计圈器归零,发令员枪响开始工作;循环条件映射为计圈裁判判断当前选手所跑的圈数是否小于指定圈数;循环体映射为选手跑步的过程;迭代部分是选手跑完一圈(即循环体执行一次)后,裁判员手里的计圈器加一。通过这样的结构映射,学生就能清楚的理解循环语句整个运行机制。

2.4 简单原则

生活实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所区别,案例教学法所选案例可大可小,目前的研究更关注于针对一个或几个整章节的大案例设计。而生活实例教学法更关注的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当一个目标问题可映射为多个生活实例时,应该尽量选择简单的生活实例。比如在讲解队列概念时,可以选择银行取钱的例子,也可以选择火车进隧道的例子。从直观性讲,火车进隧道,最先进隧道的是火车头,最后是火车尾,而火车出隧道的时候也是火车头先出,最后出的是火车尾,非常符合队列的先进先出特点。所以根据简单原则,应该选火车进隧道实例。

2.5 精当原则

对于程序设计教学而言,在生活实例选取方面还要注重精当原则。童庆在总结生活实例教学中提出生活实例选取时要注意以下四点:精、实、新、深[8]。即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使用一个生活实例来进行类比教学。而应该是针对较抽象、理解难度大的知识点使用。另一方面,从程序设计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学时数少,如果选取过多的生活实例,在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上就很难把握,并且太多生活实例的选取对于教师来说也有相当大的难度,经典的生活实例并不是很多,要么太陈旧,要么太大、太深不适合教学的要求,大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动手去编写。

3 生活实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生活实例教学基本上分为两类方法:一是生活实例讲解法,二是生活实例分析法。生活实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生活实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生活实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生活实例分析法也叫生活实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生活实例教学法在实施时一般可以分为五个步骤:1)确定问题:老师提出目标问题以及目标状态(即要学习的新知识)。让学生理解问题(要学什么),这是学生产生正确解决方法最重要的第一步; 2)问题表征:老师分析目标问题的知识构成,分析源问题(映射的生活实例)和目标问题中适当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忽视两个或者更多类似领域表面不相似的特征,注意共同的关系结构; 3)归纳关联:指的是学生提取和产生解决方法,需要有意识地将先前习得的信息(生活实例)和现在问题的目标联系起来,并能够从记忆中提取这种先前习得的信息; 4)映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映射过程把所提取或者建构的问题解决方法应用到目标问题上; 成功的映射能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如果提取的解决方法映射到目标问题上无效,就需要重新提取更适当的方法并重复映射过程,直到对目标问题产生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5)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目标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把新的解决方法增加到其长时记忆的策略库中。在教学实施中的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所。

同时,教师在实施生活实例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不断地反思,进而改进教学策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堂和学生的需求,整个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程序设计课程中生活实例教学的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常规教学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由单调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为基于多媒体的生动的“生活实例教学模式”,由于选取的生活实例生动、有趣,是学生日常所见,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实践证明,以生活实例为铺垫衬托背景材料,既缩小了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又使知识现实化、直观化,从而实现了从抽象思维到具体思维的转化,大大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便于学生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学习过程虽然主要是接受前人间接经验的过程,但是学生头脑中具备一定数量的实际生活的直接经验,对他们理解、掌握抽象的知识是绝对必要的。三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生活实例教学模式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教材内容,但其积极意义远不止如此。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懂得“化实为虚”和“化虚为实”的方法论。教材中的理论,实际上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而这些抽象理论又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

参考文献:

[1] KEANE M T. Analogical problem solving[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0,103(4):581-586.

[2] 单中惠.“从做中学”新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3).

[3] 黄仪华,张晓玲. 着眼生活实例提高物理教学效率[J].物理教学探讨,2007(25).

[4] 李宏林.类比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成效[J].情报探索,2008(9).

[5] 范岩.“案例” 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8):35.

[6] ROSS B H. Distinguishing types of superficial similarities[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Cognition,1989,(15):456-468.

篇7

【关键词】读书 高职学生 人文素质

一、读书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几千年来,世界文明主要是通过书籍来记载和传承的,而我们每个人则是文明世界里的一滴水、一粒沙。虽然渺小,但却感受着、体验着这个世界,是文明的创造者之一。读书,使我们变得不再渺小,充满力量。多读书,可以足不出舻卦亩潦澜纾惊叹和感知文明的伟大,认识人类的平凡,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多读书,可以学习更多知识和经验,发现和查找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和进步,调整自己前进的方向。多读书,可以让人变得聪明、智慧,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战胜对手和自己,从而开拓新的里程碑。多读书,可以让人知书达礼,“腹有诗书气自华”,与人沟通交往,展示自己的素养,获得更多的机会。多读书,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促进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多读书,可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兴旺与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高职院校学生的读书状况,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之路,影响到企业发展的状况和祖国建设的未来。

二、高职生的读书现状和分析

2016年世界读书日调查发现,国人年读书量不足5本。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国人尚且如此,高职生的读书情况亦令人堪忧,经过我这一年来给高职新生上课兼管理的工作总结得出,他们读书的量与质都比较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读书意识不强、读书时间不多、思考能力欠佳、依赖网络阅读、具有盲目性等。

1、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由于家庭教育一直缺少读书的熏陶和引导,学生家长的阅读时间就少甚至为零,怎能去苛求孩子天生爱读书呢?上大学前的学校教育虽说是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应试才是王道,题海式学习挤压了学生本可以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久而久之,由于读教科书和考试成绩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多数学生对读书的感觉是辛苦、是艰难的,甚至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勇气,更谈不上体验阅读的乐趣。

2、对课业学习不求甚解。由于中学学习效果和高考成绩等因素,决定了高职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他们上课一般缺少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的习惯,缺少深入思考的习惯,更不愿意精读深钻,只是做到基本完成课业,简单凑合地应付期末考试。更有甚者,上课不带书和笔,要么听不懂,要么不在听,最后只是复习突击几套题库,考试碰运气。

3、较为盲目地碎片化阅读。信息化、网络化普及的时代,带来了更加自由的学习、实践、娱乐的空间,同时也造成他们在多元选择时的盲目性和比较浮躁的状况。他们不愿读书、不爱读书,难得的阅读多存于网络之上――各种碎片化的阅读。网上的点击式阅读,如蜻蜓点水般量多而不精。即便是读书,大多是休闲、时尚、实用和功利类的图书,经典名著和各类专业性读物甚少。

三、读书活动的一些推广尝试

基于读书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读书的现实和特点,必须采取可行性措施加以改正和推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目的是使高职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实现从“开卷有益”到“坚持阅读”再到“享受悦读”的转变,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情操,帮助学生从书中汲取知识、获得智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在人文素质类课程上,督促学生课下读书来辅助授课。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里,推荐小说《解忧杂货店》,让学生从有趣的小说情节切入,坚持读完一个个看似孤单、实则联系紧密的人物故事,从中获得对理想的认识、对爱情的坚守、对事业的拼搏等思考和理解,正视自己,慎重选择,坚持实现。同时,由各系部结合专业课,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读书清单。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课堂的延展性,收获更多。

2、利用主题班会等时间,每月设立共读分享。可以由辅导员、班主任或者学生干部组织,从好习惯的学习与养成开始。《把时间当作朋友》、《时间管理幸福学》等时间管理类书籍,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时间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好时间管理,拓展人生的宽度。

3、学校图书馆除了及时引进各类书籍之外,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多搞些活动来吸引高职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读书的参与度,从而扩大整个学校的读书气氛。比如新书宣传、重温经典、图书漂流等,让书香伴随更多的学生,漂到教室、食堂、宿舍乃至校外的公交车上。

各类推荐书单,好书的选取最为重要。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多读书,发现适合高职生阅读的好书,按照课程或年级需要推荐给他们,采取必须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如:设置必读和选读书目,自愿阅读和一起共读等形式,在高职生中做分类性、坚持性地推广。结合他们依赖网络阅读的特点,推广优秀的手机阅读APP以及好的阅读方法。有序推进,着重落实,最终达到教师提高自身,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互相带动,学生影响教师的校园读书行为和爱读氛围。

四、结束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你可能拿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马拉松吗?哪一个马拉松冠军获得者是一直领跑的呢?我们高职学生可能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能曾经失去读书的兴趣,而当今社会讲究的是终身教育,什么时间都可以说是“起跑线”,只要你决定开始改变现状,那么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获得可喜的成绩。作为教师的我们多读书,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往往能帮助学生成为人生长跑的赢家。所以,坚持下去――静待花开。

篇8

一、高中政治课堂未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第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科的重要性以及独立性,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背离了当前教育的基本使命与基本性质。

第二,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以及能动性得不到重视。

第三,在教学评价上,过分注重学科方面的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评价,尤其是对学生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过于强调其结果,忽略了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更新教学理念。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首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的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生活化教学有所了解和认识,基于对其的理解,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原则,采取科学且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以此避免在生活化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创设生活情境。由于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与语言相对较为抽象,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来进行讲解,不仅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教学时,基于教材中的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轻松地学习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现生活的原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组织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兴趣小组的划分,让学生自主进行研讨和实践,这样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进行“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可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到本地的人才市场与职业介绍所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企业所需的人才要求以及求职人员要求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学生对目前社会生活中就业问题的分析,加深其对该章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实际生活有所了解,以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其全面发展。

(4)采用丰富多样的生活语言,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想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生活语言作为媒介,拉近生活和政治教学之间的距离,以此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吸收新鲜语言,将其巧妙地应用到教学活动中,以便让学生能够关注当今社会的实际生活。

(5)教学评价生活化。在教学评价前,首先应该树立一种教学评价人本化理念,不仅要多关注学生对于知识追求的欲望以及其对现实、未来的思考,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总而言之,就是必须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注重学生生活体验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保持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知识技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正确看待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可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反思能力与自主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晓斌.高中政治课堂实行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6):42.

篇9

在国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类研究虽然近几年才开始,但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红火起来了。据了解,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学生搞课题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些学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为了有别于成人的课题研究,把学生的课题研究叫做“小课题”。

一、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目标

1、开展数学小课题实践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意识。

2、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内容

1、第一年(高一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必修教材的内容选好小课题,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小论文为主。

2、第二年(高二年级):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选修教材的内容选好小课题,开展小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结题活动,并在学年结束时举行一次实践活动的展评。

3、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针对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课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引导学生阅读数学报刊杂志,利用网络等工具查找资料,写好数学小发现、小体会、小论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三、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方法

依据活动的特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采取阅读数学报刊杂志,利用网络等工具搜索、查找资料,通过社会调查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组内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转贴于

四、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步骤

1、组建活动小组。每组5人左右,确定小组长,明确分工。2、小课题的生成。通过教师开发教材资源、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等途径确定小课题的内容。第一阶段(高一年级)以课本的小课题为主,第二阶段(高二年级)以学生自己拟定小课题为主。3、制定活动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小课题的内容制定相应方案。4、实施活动方案。这是活动的主体部分,必须体现以下“三性”:第一,主体性;第二,合作性;第三,体验性。5、汇报与交流。活动告一段落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交流与分享探究的成果。交流的目的不是评判探究成果的多少与优劣,而是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维碰撞的机会,通过倾听分享他人的活动成果和心得感受。

五、开展小课题实践活动的措施

1、学习与提高。要加强学习《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等相关书籍,更加明确高中数学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加强课题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探讨研究活动的策略与方法,注重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篇10

关键词:经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可持续性;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8-0192-02

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特别是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地球上一切生命中表现的统治者地位已无可非议。然而,人类、特别是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们已在表面上的物质优厚下面感觉到一种忧心忡忡的危机:地球人类,由于无节制的生育,由于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的各项产业,已将清纯高洁的地球弄得千疮百孔。物种灭绝,生态破坏已警钟急鸣。长此以往,人类及其他生物还能在地球上居住多久?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能持续几年几天?难道真如有人所说,科学顶峰的到来之时将是地球的毁灭之日吗?笔者经静心揣析后认为:目今地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才是伪装的科学、病态的科学,是科学的敌人;是人类整体上思维的愚蠢、管理的失误!真理的科学应当是将人类的发展引向高度文明发达的地球生态的原始平衡中去。

人类文明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统治者统治欲望的滋生,为名为利的争夺,一直在疆域地盘上争来夺去――这种竞争的结果无疑地引发了狭隘的沙文主义。因为一个国家的军力和经济力成了综合国力的主要特征,于是就有了盲目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和旨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其他产业的发展竞赛。然而这种竞赛的结果必然导致向自然界的强力索取;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地壳的矿石寻找和垦荒而导致水土流失,废水废气废渣等源源不断的排泄;山江河海被破碎和污染,生态自然受致命败坏;多少物种频频永别地球!这是一种怎样的损失!这是一种怎样的悲惨!然而其罪魁祸首竟是自以为聪明自以为高于其他生命的人类!人类啊,这是你们的高明,还是你们的愚蠢和短见!

科学的发展应当是人类充分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为自己造福的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科学越向高深发展,生产力水平就越高,人类的文明程度必将越高。――然而,像氟里昂等氯氟烃的污染、核武器的潜在污染等等的本身并非科学的真正产物,它们是科学里的的罪犯,是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人们一旦发现,应当在胚胎或幼稚时期即给予囚禁、扼杀!不给它们以壮大的势力范围;只有不负责任的科学工作者和政治家才对它们加以培育和扶植。以至今日未来泛滥成灾。

工业文明的基本标志是大机器生产。然而大机器的生产必然需要大量能源。像人类及其他生物体本来是最优秀的原始劳动者,这种劳动者吸取了某种物质后消化利用而产生的体力应当是最优秀的能源――因为他们的排泄物所带来的污染几乎可以忽略,即可以被自然界如植物等重新吸收利用,回归原始,循环发展。这种发展必然是永久的持续性。然而大机器生产(当前状况下)大部分能源几乎都是自然界的无偿索取。如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目前能源的主要成分。而燃烧所产生的废气随着森林的日益砍伐,重新利用率越来越低。平衡开始倾斜,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等产生。再如某些工业(如化工业、造纸业等)的盲目建设,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源。这些污染物质未及处理或处理不妥即排出了厂外。从长远角度看这是不负责任的盲目建设。只有当一种生产既能产生社会效用――即给人类带来某种物质利益或精神享受――又能尽可能少地污染环境时才能建设,才能发展和扩大生产。否则,宁可人类少一点享受,少一份暂时利益,也应该把这种工厂停产或炸掉!

目前世界范畴的计划生育的无序管理或人口生长的自由无规,已给地球带来越来越繁重的负担。每个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要消费掉地球多少植物、动物和矿物?这是导致地球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样,人口的增长应当在目前超负荷时停滞不前或保持一定时期的负增长。譬如每个国家应当立法或如联合国之类的国际组织应当制定全球法律:每个妇女或每对夫妇可以也只能生育两胎孩子!――即对父母亲的生命继承下去;多胞胎者可对不正当夭亡者和无能生育者以弥补。对两胎以上的生育应法律禁止;对违法者囚禁数年和于劳改工场创造劳动价值若干后方可重获自由。

综上所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盲目地发展某种生产是人类的错误行为;科学应当发展;而环境污染的产生并非科学的正统,乃是畸形的歪曲的病态的伪装的科学,应当在胚胎或摇篮之中扼杀之;明智的人们――特别是有影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应当正视和治理计划生育问题、环境问题,以把地球装点的更加美好:高度文明发达的可持续永久发展的生态的原始状态的平衡的绿色的地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