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鲁滨孙漂流记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成名作,小说是笛福根据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经历创作。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鲁滨逊在数次航海中历经磨难,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与自然的抗争成功度过20-年的时光,并最终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1天命难测,使人生显得多么光怪陆离。然而鲁宾逊的人生是这样的吗?读完这部书后,一个强壮.勇敢.坚毅的英雄时时浮荡在我的脑海。顾名思义,他便是这部书的主人公——鲁宾逊。
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叫鲁宾逊的人;在一次到了一个荒岛;在那儿只有他一个人,他害怕及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粮食和水;这样的话是很难在岛上生存的,在岛上,前几天,在他的包中还有些粮食可以给他能量,给他补充体力,但是粮食是有限的,就这样,她又饿了几天,终于他受不了了,就在这时,他发现了种粮食的方法,便开始了种粮食,而且每次都是大丰收。就这样,他在这岛上住了几十年。某年的某一天,他看见了海上有只船,并设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那只船上的人是个商人,正前往鲁滨逊的家乡。鲁滨逊就让这位商人带他回到他几十年没回来的家乡。当他把自己的经历告诉家乡人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大家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想到现在居然奇迹般的活着,简直不可思议
鲁宾逊在坦然面对着一切的同时,想方设法,绝处逢生,开辟了一片劳作的天地。他热爱身边的一切,在他最孤独的时候,有了心灵的慰藉。在变幻莫测.巧夺天工的大自然面前,有人退缩了,但鲁宾逊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不朽的业绩。结局,注定他被发现。
蓦然回首,目光回转,我也好比是一艘航船,可谓初出茅庐吧。谁知起航不久就抛锚了,那些天,我心情沮丧,整日愁眉苦脸的。和鲁宾逊相比,太不值得一提了。
这本书教会了我坚持就是胜利,与其过度悲伤,不如汲取教训,坚持到底。用顽强的毅力扣开挫折的大门。
我的航船要劈波斩浪,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奋勇前进。我相信只要身子骨是硬朗的,就不能停止。只要心中的那盏希望之火不熄灭,就能达到胜利得彼岸。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2近来,我接触到了一本好书《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里的故事内容非常精彩。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这个人非常大胆,经常航海,一次,他和水手遭遇了风暴,只有他自己活了下来,但他被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他在小岛上过了二十六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最终,回到了英国去。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佩服鲁滨逊的勇敢,若是我,就算活在小岛上,首先在精神方面肯定很不好,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二来,我也不敢猎杀,没有经验,还是活不下来。鲁滨逊说干就干,很利索,生了病也不怕,而且有能力有本事活下来,竟然还把小岛打发的有声有色,过得也很好。有羊圈、麦地、葡萄干、猎物,最后竟然大胆的收留下了一个野人“星期五”,而且还盖了很多小屋,经历过很多事情,不仅仅能活下来,而且能活的非常好,自己占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要谁谁都愿意,况且还有一人与自己做伴,是多么好的事呀!换角度来说,鲁滨逊这个样子也可以做到,因为他的性子好,而且有实力,难道不足以活下来吗?我要向他学习!
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你也来看看吧!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3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单靠几把枪、一些火药、一些野果子、一群动物和麦子怎么可能在一座荒岛生活二十八年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鲁滨逊三次航海后遇难被困荒岛上的故事。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嘴里都还在念叨着:“哇塞,太好看了。”
记得有一次,我走在去奶奶家的路上,突然听见有小孩在哭,远远望去“没有人呀?”我这样说着。我往上面一看,哇!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在树上哭着,我语重心长地问:“怎么了,小弟弟?”小弟弟哭着回答:“我迷路了,爬到树上去看,结果下不来了。”我说:“你跳下来,我接住你。”他害怕地说:“我不敢。”我笑着说:“别怕,我会接住你的。”他鼓足了勇气终于跳了下来,我成功地接住了他,后来我又问他:“你家住在哪里啊?”他说:“白家金花镇。”我开心地说:“我送你回家吧,我奶奶就是住在那里啊。”就这样,我和小弟弟有说有笑的,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到了,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好像只过了几分钟。一会儿,我们就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各自的家里。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应该勇敢面对的决心和毅力。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4前不久,我们学了《鲁滨孙漂流记》这篇课文。主人公鲁滨孙靠自己的机智、勤劳,勇敢地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从没有房屋,没有食物,没有衣服,到后来有了两座房屋,大批的食物,及许多羊皮、兔皮的衣服。他凭着自己的能力,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障碍,把一个寸土不生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小岛。
我希望自己也能像鲁滨孙一样,有许许多多克服困难的勇气,有自救常识。那样即使是一个人在野外,也会把自己照顾的有条不紊,让父母大吃一惊,让他们放心,让他们知道我长大了。
记得有一回,我在野外和妈妈走散了,可怜的我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更是找不到妈妈;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外婆、表妹到小长城玩时,由于人太多的缘故,我和家人走散了,当时的我只能靠太阳来分辨方向,可是我偏偏又不知道现在是什么世间……这样的经历有很多,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知识,也学会了不少野外生存的本领。
在以后,我会像鲁滨孙一样,遇到困难勇往直前,遇到挫折不回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迎接美好的明天!
鲁滨孙漂流记读书心得5我读过许多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但使我受益匪浅的就是历久不衰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深深地敬佩着。他在荒岛上打猎为食,从破船上搬下来的面包为食。他竟然用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时间种出了一点麦子,吃上了自己种的麦子。当我读到这时,我被鲁滨逊坚持不懈的精神震撼了!而且,他为了做储存东西的缸子,反复的做实验。原来一窍不通,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两个月后,终于做出了两个缸。每次他都是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去做每一件事,他竟然这么有毅力。
比起鲁滨逊,我可是自愧不如了。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是选择了退出。有一次做奥数题,想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我有些泄气了,又研究了一次,还是没做出来。最后,我还是放弃了。和鲁滨逊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呀!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快乐成长
英语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他们个人成长、学识提升的社会化进程。由于大学生不存在升学压力,因此,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方法简单、过程枯燥,学生失去了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导致课堂效果非常差。因此,趣味性和参与性较强的多元化英语教学应运而生。
一、多元化英语教学
多元化英语教学是一种新兴、高效且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学适应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强调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认知过程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为大学生构建多元化英语学习氛围,促进课堂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
二、多元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多元化英语教学注重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求,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的高效化开展。其次,多元化英语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参与化和先进化,突出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有效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最优化发展。最后,多元化英语教学注重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大力推行赏识教育,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以及英语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助于大学生的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三、多元化英语教学开启大学生的快乐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1.多媒体教学
升学压力的减少,使教师与大专院校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教师在照本宣科中“原汁原味”地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在“貌合神离”中疲于应付,课堂效率很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教学,以声光电为主打元素的多媒体能够为大学生开辟一个美轮美奂、绚丽多彩的虚拟世界,能够给予学生刺激多样、知识丰富、印象深刻的多感官体验,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度,更能够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鲁滨孙漂流记》是英语课本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英文版的《鲁滨孙漂流记》,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也能促进他们的听力大幅度提升,更能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能够有效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良性开展。
2.故事编讲教学
虽然说背单词又苦又累,但阅读理解才是大学生最头痛的难题和挑战。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但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而且也直接影响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把《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改编成英文故事,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像讲故事一样叙述鲁滨孙的漂流历险奇遇,甚至还可以把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演出来,这样在故事讲述、表演以及欣赏中有效掌握课文内容,从而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死记硬背中摆脱出来,还能够获得积极、愉悦的良好情绪。故事编讲能够引导学生在故事编辑中主动阅读课文内容,又在故事讲述中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大幅度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3.赏识教育
课堂评价是师生互动、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思想、情感、认知方面的一致性,尤其是大学生,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对教师的赏识性评价充满了渴望。因此,教师要积极实施赏识教育,对学生多一点表扬、多一点激励,用浓浓的师爱和阳光般的话语构建出具有强烈人情味的幸福课堂。另外,对于学生而言,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打击和磨炼。教师要格外注意成绩出现滑坡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主动伸出关爱之手将学生拉出“失败、失落”的低谷,让心理承受力较差的学生得到“足量”的师爱,点燃他们的斗志,重新开启“发动机”,帮助他们再次扬起专业发展和职业发展远航的风帆,真正实现大学生的科学发展。
总之,教师积极探究多元化英语教学的科学构建,通过开发教学资源主动探寻英语教学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成长打造一个多元化、人性化、科学化的快乐认知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镇.充分把握思品课堂教学技能的变化.考试周刊,2013(50):123.
篇3
一、原因探微
名著阅读依然是“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固然有“读的层面”的原因:家长、教师、学校的认识偏颇导致阅读环境不宽松;学生的学业超负荷导致阅读条件不具备;教师的督促引导缺乏,导致学生阅读驱动力不足。但这里我们主要探究来自“考的层面”的原因:当前各类质量检测、学业评价卷中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对阅读促进构不成足够的动力。
1.名著阅读考查题占分权重过小
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卷看,120~150分(个别总分为100分)的总分中,大部分试卷名著阅读考查题占分为3~5分,有的甚至只有2分或干脆不设此类考题(如四川、湖北等省的有些地市),只有福建、广东等省的几个地市的考卷中出现10分(或以上)的分值。
这样的分值,相对于课标要求的“260万字,每学年两三部名著”的阅读量自然感觉分量太轻。而对于那些对名著阅读缺乏长远认识的家长、教师、学校领导来说,更是增加了限制学生阅读的理由。
名著阅读考题的权重过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或推进)名著阅读的积极性。
2.考题检测要求不深入名著内核,不能查考真实的阅读经历与体验
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卷,名著阅读题的命制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不涉原著文本,简单组合信息
这类题目不出现原著文本,只出现一些常识性的信息,一般以连线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来检测所谓的“阅读情况”。学生应考,根本无需阅读原著,只需凭妇孺皆知的常识和印象,或在考前记背讲义就能顺利得分。
例:2011年浙江某市中考卷第6题
选出下列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搭配正确的一项( )。(2分)
这类考题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呈减少趋势。
2.要求太过“主观”,检测“个性解读”不着实处
这类考题有的没有原著片段,有的虽有片段选文,但设题上要求太过“主观”,学生完全可以凭“仁者见仁”的个性化看法来解题,海阔天空地来谈“感受与分析”,给分的依据也游离于名著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考题,阅卷教师大多也只能凭感觉“酌情给分”,学生的回答看似有些道理,但很难由此判断到底是否读过原著。
例一:2011年山东某市中考卷第7题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示例略),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书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3分)
①《水浒》:
②《骆驼祥子》: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例二:2011年福建某市中考卷第17(2)题
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勉”给了你哪些启示?
这类考题从命题意图来看有其合理性,旨在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内化情况,并真正促进学生“读有所得”。但结合这些试题的参考答案看,这样的试题是缺乏检测信度的,在考试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令命题者意想不到的偏差,因而达不到考查的目的。相反,会给学生、教师一种错误信息:既然这样考,何必非得去读原著?
3.设问囿于选文,考法类似常规现代文“课外阅读”
这类考题有较长的原著选文,解答离不开原著文本,但考题的设问基本同普通现代文阅读的精读题。
例:2011年广东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17~21题
(《童年》选文略。)
17.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5分)
18.三兄弟除了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反应机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鲜明的个性。请各举一例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6分)
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1)“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中的“我”为什么怅然若失?
(2)“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摇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0.“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5分)
21.选出与本文作者不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2分)
A.普希金
B.托尔斯泰
C.契诃夫
D.茨威格
上述五个考题,除了第21题考查作家常识,可以不涉选文,其余四题考查的都是现代文阅读(精读)的信息筛选、概括、分析、归纳等能力,答案均能从选文中获取,解题都须紧扣文本。
这样的考查方式,偏离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初衷——促课外阅读,丰厚语文积淀。学生答题凭的不是“课外读名著”的积累,而是既有的现代文精读能力,完全可以“课外不读考场读”。
一句话,应付以上所列的几种名著阅读考题,学生无需在课外“真读”名著。
这样的题型,在近年来的各地中考卷中普遍存在,用这样的考题来测试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久而久之,只能产生这样一种结果:真正的名著阅读经历减少了,复习过程中五花八门的讲义增多了;学生的名著阅读积累下降了,学业负担上升了。
二、改进命题原则,推动名著阅读
由此看,在名著阅读的推进中,要使“考试”真正有效导向阅读行为,必须进行科学的命题改进。
1.加大名著阅读类考题权重
从当前影响名著阅读扎实开展的诸因素看,“考不考”、“考的分量如何”无疑是学生、教师乃至家长最为关注的因素。所以,增加此类考题的权重,无疑是推进名著阅读的有效手段。近几年广东、福建等省市中考卷中此类考题的占分超过10分,相比于不设或仅设2~3分的地区,其对名著阅读推进产生的影响力,无疑会远远加大。
综合考虑名著阅读在学生素养提升中的作用地位,就目前总分150分的试卷来看,我认为,安排5~10分是较为合适的。
2.难度适当,兼顾甄别梯度
设题考查旨在推动阅读,普及阅读,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开展有过程、有体验的“真正的名著阅读”,而非要求初中学生成为名著研究、赏鉴的专家。客观情况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接受能力与阅读精力的个体差别较大,因此,试题的考点在于检测阅读过程,重在检测阅读的经历与体验。
所以在命制考题时,应尽量降低整体难度,其中的基本考题,让读过作品的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作答;而另设稍有难度的考题,在体验的表达上、内容的分析上作些要求,以区分读的不同质量。
例如2011年浙江温州中考卷第5小题(2)这样设题: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
①这里的“她”是谁?
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题第一问要求考生由节选文段中关联的人物信息(“阿廖沙”)及典型的人物描写“识别”出人物——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属面向“大众”的给分题,考生只需对原著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便可得分。第二问命题者将检测的触角伸向了整个作品——外祖母对“我”的人生产生的影响。这既要求考生对人物间关联故事内容有全面的熟悉把握,还必须从“对人生产生影响”的角度对内容进行筛选,这无论是对作品的熟悉程度,还是对考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都比前一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试题的甄别梯度。
3.考点具体,便于审题解答
设置名著阅读检测题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具体的阅读经历、阅读积累与阅读体验,笼统的、大而无当的考查要求易让学生产生“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恐慌,从而产生“读了也考不对”的消极心理,进而挫伤学生名著阅读的积极性。所以在命题时,应尽量考虑考点指向具体,不提大而玄的要求,让学生易于捉摸,不在审题与解答上为难学生。
例如,有这样一个考题:
细读下面两个选自《水浒》的情节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甲)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A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①A处人物是谁?请概述他险遭这一灭顶之灾的故事背景。(3分)
(乙)闷闷不已,回到客店中,思量:“王伦劝俺,也见得是。只为洒家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又吃这一闪。高太尉,你忒毒害,恁地刻薄!”心中烦恼了一回,在客店里又住几日,盘缠都使尽了。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②这段描写揭示了人物A怎样的身份与性格特点?(2分)
片段(甲)两个考点,一是说出人物是谁,二是说出他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故事背景),可谓要求明确具体,不存在审题障碍。再从答题难度分析,题干说明出处《水浒》,片段语境中又有“松树林”和鲁智深的标志性兵器——铁禅杖,若是真读过《水浒》,判断被救者为林冲基本不存在困难。片段(乙)要求说出人物身份性格,作答前提是判定人物为谁,应该说,检测要点明确。而从提供文字中可以找出相关信息,“认出”杨志不难:“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与祖宗争口气”、“祖上留下这口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出身名门,家传宝刀,又有卖刀之举;又吃“高太尉”这一闪,说明曾受高太尉陷害。而人物性格,从这段心理描写文字中便可分析得出。这样的设题,考点具体明确,作答的要求又没有架空文本,这会让真正读过作品的学生找到阅读的成就感。
4.坚持“文段再现”,由点切入原著
既是“以考促读”,名著考查题的设置就应尽可能不抛开原著文本,不能让学生觉得光做讲义也能解题得分。所以,在拟题时,应尽量考虑原著片段在试题中的再现,并确保解题的关键信息来自文段。这类试题的文本材料只是一个切入口,检测的点往往深入到整个作品,深入到原著,答案可能在所选的文段内,也可能在选文外的整个作品中。这样,就迫使学生远离成堆的讲义去读原著,也让教师更重视平时的名著阅读督促与指导。
例如,2011年福建厦门中考卷有这样一个考题:
下面是从笛福《鲁滨孙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孙日记”:
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pī)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
①在这则日记中,鲁滨孙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②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孙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分)
此题选文是作品中突显人物生存智慧很典型的片段。第一问较简单,答案能在选文中直接找到。而第二问则“由点到面”,将考点拓展到原著整个作品,要求回答选文内容之外呈现的“智慧”做法。这样设题,答案来源延伸到选文之外,让检测的空间大大拓宽,当然考生只有在读过原著,对作品内容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完整的回答。
5.关注课本附录,检测“指导”的存在
每册课本附录推介的作品,是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中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些作品的阅读。作为导向,命题者应首先考虑将附录中推荐的作品作为命题对象,特别应较多考虑附录的推介文字,因为这些文字是对作品精华的解读,难点的解释,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内容精髓与艺术特点。而这些作品的阅读要顺利有效展开,还必须有教师的悉心指导。所以在命题中也应渗透这样的意识:通过检测来了解在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教师有没有作为“指导者”存在,有没有作为。
例如,有这样一个考题:
根据你对冰心《繁星》、《春水》整体特点的了解以及你的阅读印象判断,下面几首诗中不是从该诗集中选出来的一首是( )。(2分)
篇4
一、假期时间宝贵,在探索中学习
多年来,我们对学生假期学生这一块处于一个教学盲区,总是按部就班,拘泥于固定形式的“假期作业”、阅读书籍等一系列老套方式,渐渐使学生的假期学习变得杂陈无味,缺乏活力,从而也因为拘泥于书本作业而限制了学生外出探索的绝佳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造就一个“创造之人”。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使孩子们走出家门,接触社会,亲近自然,获得丰富的社交经验,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平时的假期作业对于“作文”这一项,我们可以让家人带领孩子去公园,去科技馆,然后利用相机,让孩子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感受,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游玩过程,通过录制DV的方式让作文变得活起来,更加生动多彩。开学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观看的学生可以学习自己欠缺的表达技巧,开阔自己没有的视野。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人群中表达,锻炼他们的胆量与从容不迫的应变能力。最受益之处,便是孩子们各自交流自己的作品时,所获得的教育与启发。通过这种方式,假期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假期过得更加有意义。同时,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拉近亲情的距离。
二、让学生动起来,在游玩中成长
在平时的语文作业中,或多或少会让学生积累点好词佳句或是文化常识。单纯的背记效果绝对没有亲身处于美景中所感慨而发的记忆深刻,单纯的字面意思也难以使学生理解一些描绘景色的词语的真正含义。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的大舞台,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所以假期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果学生利用假期,迈开双脚,走近大自然,亲身领略大自然的美,那这些好词佳句会脱口而出,永记心中。同时,通过游历不同的名胜古迹积累文化常识,记忆更加清晰,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熏陶,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发出感叹,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家庭条件有限的学生,可以通过在自己家门口的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场所来扩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开学之时,可以通过自己游历的景点获得的知识与小伙伴分享。学校可以举办“我是小小主持人”等节目,让每个学生都张口说,动手做,在交流中成长,并给予说得好的学生奖励。而小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鼓励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可谓一举多得,在假期学习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一步。
三、亲近家庭,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当代社会中,亲情变得越来越淡,同时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亲情之间的爱变得模糊。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和小公主对待,让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孝敬的含义。利用假期时间,学生可以多与家人在一起,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做好饭前准备工作,饭后收拾碗筷、擦桌子,空余时间扫地、拖地等。同时,学生可以多陪陪爷爷奶奶,常与他们聊聊天,做孝顺的好孩子。开学后,同学之间共同分享与爷爷奶奶的故事,让大家在这种气氛中学会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养成一种好习惯,而不再娇生惯养。
四、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化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展现为生动活泼的事实或现象;也可把他们带到大自然或社会生活中去,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的、社会的种种现象,找出它的特征及其运动和变化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好奇心。有了这种好奇心,才可能带着愉快的、高涨的情绪,克服一切困难,去分析、去比较、去实验、去研究、去掌握认识对象的发展规律,展现智慧和才干。
五、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读物的选择缺乏计划性,盲目性、随意性强。因此,我们在放寒假和暑假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上好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师生互相推荐好书,读好书,一起谈论好书等,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心理,积累学生的文化修养。根据学校寒假工作计划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求学生在寒假里读有意义的书籍,要求每人至少要阅读一本。学校图书向学生开放,学生不但积极阅读书籍,并且积极写好阅读笔记和学习心得,更多的队员通过阅读书籍来吸取精神食粮。通过统计他们阅读了这样一些书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十万个为什么》《鲁滨孙漂流记》《小故事大道理》《》《爱的教育》等等,开学后在班队课上交流了寒假期间的读书心得。
篇5
(一)明确要求,考查名著内容。
这类题属于中考名著题的传统考查方式,一般是让考生概括名著中某个故事或人物的经历等,要求考生在概括这些故事情节时写明时间、地点、人物、经过(要点)及结果。解答这类题,考生必须熟悉、了解名著名称、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精彩片断、常见典故等。因此,考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对大纲推荐的中外名著切不可望而生畏,浅尝辄止,一定要耐下性子认真阅读。此外,考生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可做好此类考题。
例:(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1)在西方,有一部小说,卢梭曾建议每个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小说主人公是一位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这部小说的名称是________。(2)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
(二)给提示语,考查相应情节。
例:(2011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水浒》中的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他性格中既有粗鲁莽撞的一面,也有粗中有细的一面。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其中一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相关情节。
解析:在阅读名著时考生应以人物为线索,了解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情节,从而在头脑中生成鲜明的人物形象,这种阅读方式也能起到对关键知识点归纳梳理的作用。
(三)给出图画,考查人物性格。
解答这类名著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平时阅读名著要注意对精彩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的归纳、总结和积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看法。
(四)注重阅读感悟,考查故事情节和人物评价。
例:(2011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
解析:对于那些无暇读完原著的考生来说,这道题的确有一定难度,也许原来看过的由原著改编的影视剧可以为你带来做题的灵感。考生可以采用逆推方法,先从记忆中搜寻有关孙悟空的一件或两件事情,再根据这些事情概括他身上令人赞赏的那种精神。
(五)整合语段,考查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和阅读感悟。
例:(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名著语段,回答问题。
(A)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迳奔去报了蒋门神。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武松打得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赔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直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
(B)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噗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地变了。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分别用本名著回目的语句概括A、B段材料的主要情节。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都是“义”的表现,但两者的目的和“义”是有所不同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描写人物的语句中任选一句,具体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①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题采用了将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围绕两位主人公打抱不平的“义”的主题,从《水浒》中整合出描写两位好汉惩罚恶霸的精彩语段。两则选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体现出高标准、拓展性强的特点,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考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实际水平。题(1)出得很好,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许多都是章回体,每回都有标题,大多是一组对仗句,用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它是阅读古典小说名著的一个窗口。
(六)名著推荐。
用写推荐语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名著阅读情况,看起来似乎有点“随心所欲”,其实不然,因为要求写出的是推荐语,并非复述故事。这需要考生去搜索记忆,整理信息,并加以概括。这样,不仅考查了考生阅读名著后留下的印记,而且考查了考生在概括表达中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灵活运用程度。
(七)给出语段,考查综合能力。
例:(2011年福建省南安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西游记》片段,回答(1)~(2)题。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
(1)以上片段选自《西游记》第七回。
①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________定心猿。
②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一位同学阅读《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请仿照写法,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写阅读心语。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驰。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备选项:《水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 《鲁滨孙漂流记》
名著《________》的阅读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1)这类考题大多采用回放一个精彩片段,然后根据语段设置考点的形式,有很强的现场感。(2)题是仿写题,考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最重要的是反复研读示例,在示例中寻找规律性的知识。首先,要分析例句给你提供了哪些仿写信息,如句式、关键词、结构等,考生要按照所给的信息去写。其次,考生仿写的句子还要注意语言简练,结构合理,书写无误。
【题型小结】简述类试题也是中考语文名著试题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这种题型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名著的整体理解能力,对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和对某个故事情节的评判能力等。要做好这类题,考生平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名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等;同时,考生也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近几年的中考语文名著考题的命题角度和答题技巧。
- 上一篇:期中考试复习方法
- 下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