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科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六年级科学分析

篇1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课堂效果;探讨分析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思维意识都已经相对完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授课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把什么是混合运算、都有哪些技巧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究,等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再以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反馈自己学习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探究出来,再重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补充。这种教学的形式是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预习、探究、总结,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

二、创建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来保证课堂效率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升。创建教学的情境就是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机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算太大。举例而言,在进行“倒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倒数,大家都知道倒立、倒过来、倒着,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倒数吗,是不是把一个数倒过来就是倒数了呢?”,教师利用学生知道的一些现象来开启话题,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它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使教学更加简单、形象。如,在进行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圆形的应用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是现阶段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优先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时,学生往往会被迷惑,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例如,题目“一个笼子内有鸡和兔子共10只,它们一共有30只脚,那么,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鸡?”学生往往在遇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进行论。有的学生会说:“先假设里面都是兔子,那么,应该有40只脚,而少的哪些脚就是鸡少的那两只脚,除以2就是鸡的数量,知道了鸡的数量兔子的数量也就能算出来了。”有的学生则会说我们把鸡的数量假设为x,那么兔子的数量就是10-x,列出方程2x+4(10-x)=30,就可以算出鸡的数量了。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的解题办法说出来,最后再进行总结,那么,一套完整的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就出来了。合作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它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综合所有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很重要,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上是个人针对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参考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六年级教学效果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硫辛酸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c)-0046-03

2型糖尿病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风险与死亡风险增加为主要特征,大约6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与冠心病或卒中有关[1]。2型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与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展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高血糖增加多元醇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形成、磷脂肌醇信号途径(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和己糖胺通路的共同机制[2]。阻断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对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保障生活质量十分重要[3-4]。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常用的抗氧化剂-硫辛酸在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同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B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名(A组)作为研究对象。

2型糖尿病入选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5]。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梗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②近3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急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手术及外伤者。③入组前近3个月有应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及他汀类调脂药物史。④患者理解、交流及合作不够,不能保证按方案进行治疗及随访者。⑤试验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B组患者一般情况:男27例,女33例;年龄39~57岁,平均(44.4±4.2)岁;糖尿病病程9个月~3年,平均(1.8±0.8)年。A组患者一般情况:男28例,女32例;年龄37~55岁,平均(43.6±4.4)岁。入组时对一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使B组与A组在年龄、吸烟史、种族等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研究对象全部完成本临床研究。

1.2 方法

①两组均测量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②两组均禁食8 h后次晨抽取静脉血,检测以下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其中,FBG、2 h PG、TG、TC、LDL-C应用日本日立公司的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A1c应用日本希森美康的HLC-723G8型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sVCAM-1检测采用ELISA法,sVCAM-1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生产,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B组60例继续原降糖方案的基础上,予硫辛酸(商品名:天茵,购自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30310、12061212)每日600 mg静滴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检测FBG、2 h PG、HbA1c、TG、TC、LDL-C、sVCAM-1。治疗期间该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及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均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B组与A组BMI、SBP、DBP、FBG、2 h PG、HbA1c、TG、TC、LDL-C、sVCAM-1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B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组sVCAM-1水平与BMI、SBP、DBP、FBG、2 h PG、HbA1c、TG、TC、LDL-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2、0.366、0.284、0.332、0.433、0.396、0.532、0.314、0.328,相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8、0.043、0.017、0.001、0.004、0.001、0.025、0.018)。

2.3 B组干预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硫辛酸干预后,B组sVCAM-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硫辛酸干预前后BMI、SBP、DBP、FBG、2 h PG、HbA1c、TG、TC、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多项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性反应,高血糖本身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已有研究表明,高血糖可诱导磷脂肌醇信号途径活化,通过NADPH氧化酶产生氧自由基和引起氧化应激,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改变内皮功能,减少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超氧阴离子增强蛋白质硝基化,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使炎症因子表达增加,促发炎性反应[6-8]。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1)和VCAM-1是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可参与多种生理、病理反应。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比血糖正常者明显升高,蓄积在糖尿病患者血管系统内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内皮细胞VCAM-1表达和释放VCAM-1增加有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结合而产生过多活性氧簇(ROS),诱导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和组织因子(TF)产生增加,促进血凝,抑制纤溶,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故sVCAM-1可作为糖尿病患者进展中的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1个观察指标[9]。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学者指出高水平的sVCAM-1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指标之一[10]。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sVCAM-1水平均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相关分析部分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与FBG、2 h PG、HbA1c相关(P < 0.05),提示糖尿病血糖代谢异常影响了内皮功能。另外,sVCAM-1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sVCAM-1的升高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也与血脂异常有关,氧化应激反应可能在此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证实了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前就有sVCAM-1水平的升高,提示了在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前就已经存在内皮功能障碍,此时就应该给予有效的干预。

氧化应激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之一,而硫辛酸是氧化应激的强抑制剂,其抗氧化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11-13]。已有研究表明,硫辛酸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内皮保护功能,如抑制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等[14-15]。硫辛酸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研究报道也较多,包括抑制炎性反应、增加舒血管物质的生成、抑制缩血管物质的作用等。其中,硫辛酸可通过减少黏附因子水平、下调致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的积聚,从而保护内皮细胞,阻止粥样病变形成。硫辛酸此种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已得到证实,硫辛酸可降低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水平,减少内皮细胞因子生成,进而抑制炎性反应,缓解内皮功能紊乱[16-17]。通过本研究可以观察到,经过2周的硫辛酸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硫辛酸可通过降低血管内皮细胞CAM-1的水平,发挥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病变形成的作用。同时,本研究观察到,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提示硫辛酸降低sVCAM-1水平的作用独立于对血糖、血脂、血压的干预。

总之,硫辛酸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进而抑制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来保护内皮细胞功能。随着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内在相关机制的不断研究及阐明,本研究认为硫辛酸将成为临床上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力武器之一,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保障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家伦,宁光,潘长玉,等.糖尿病心、脑、外周血管病变[M]//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25-1126.

[2] Brownlee M.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J]. Nature,2001,414:813-820.

[3] Bassenge E,Schneider HT,Daiber A. Oxidative stress and cardiovascular [J]. Dtsch Med Wochenschr,2005,130(50):2904-2909.

[4] Heistad DD. Oxidative stress and vascular disease [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5,12:104.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6.

[6] Yorek MA,Coppey LJ,Gellett JS,et al. Effect of fidarestat and alpha-lipoic acid on diabetes-induced epineurial arteriole vastcular dysfunction [J]. Exp Diabesity Res,2004,5:123-135.

[7] Da Ros R,Assaloni R,Ceriello A. Molecular targets of diabetic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new drugs [J]. Curr Drug Targets,2005,6:503-509.

[8] Goraca A,Piechota H,Huk-Kolega H. Effect of alpha-lipoic acid on LP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heart [J]. Physiol Pharmacol,2009,60(1):61-68.

[9] Silvestro A,Brevetti G,Schiano V. Adhesion molecule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J]. Thromb Haemost,2005,93(3):559-563.

[10] 黄歧友,姚伟峰.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2):153-155.

[11] 李竞,张琳,赵湜.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88-90.

[12] 白星子,王国贤,李飞.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620-622.

[13] 卢斌,马健,杨翠华,等.硫辛酸对db/db小鼠胰岛内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190-191.

[14] 潘晓燕,郑景晨,龚小花,等.a-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5):372-373.

[15] Yi X,Maeda N. Alpha-lipoic acid prevents the increase in atherosclerosis induced by diabete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 fed high-fat/low-cholesterol diet [J]. Diabetes,2006,55(8):2238-2244.

[16] Senal CM,Nunes E,Louro T,et al. Effects of α-Lipoic acid on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aged diabetic and high-fat fed rats [J]. Br J Pharmacol,2008,153:894-906.

篇3

关键词:虚拟实验;计算机;科学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46-03

实验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传统科学实验是建立在有充足材料基础上的实验,如果缺乏材料支撑,科学实验就会无法正常开展。例如在六年级“宇宙”单元的学习中,利用传统实验难以让学生展开探究、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在四年级“声音”单元的学习中,传统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特征,但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声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在“电学”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脱离了实验室就无法获得充足的实验材料,陷入无法开展实验的尴尬等等。

虚拟实验具有传统实验不具备的几大优点:①仿真性,能实时展示实验过程,提高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②可控性,能精确控制实验参数,科学分析数据;③开放性,缩小时空差距,让实验者可随时开展研究。在实际教学中,虚拟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更有利于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享受成功的教育价值。

一、以“宇宙”单元为例。看虚拟实验在哪些教学内容中更“给力”

小学科学中,关于天文宇宙的教学一直是难点,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有关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的建构,形成对宇宙的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一定解释力的结构模型。开展过程中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困难:一是教学时间和实际观察时间不一致,难以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影响学生感知:二是客观存在的观察障碍。如天气、灯光等对观测带来的不良影响:三是夜间集体观察星空活动较难组织和开展。

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虚拟天文软件Stellarium可实时显示当前星空,克服上述存在的困难,在学习中成为一大助力http://省略/bbs/uploadfile/2008-8/5tellarium.rar)。

Stellarium是一个专业天文虚拟共享实验软件,可以通过调整日期和时间,来看到不同季节的天空,屏幕上的星空效果和用肉眼观察到的真实星空是完全一致的,适合小学科学地球、宇宙等单元的学习。通过调整时间和观察地点,甚至还可以观察到太阳系的运动、星座运动、月相变化、日食过程等等。例如实现科学六年级“宇宙”单元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在3D天空中找到月球,单击选中,按“空格键”定位到屏幕中间。用鼠标滚轮将月球放大到合适大小,按快捷键“J”、“K”、“L”调整时间变化的速率即可观察到月相的变化过程。又例如观察日全食的发生,在软件界面菜单中设定日食发生的时间,如2009年7月22日上午8点,将观察的目标定位于太阳,即可看到日全食的发生过程:一个黑影(月球)慢慢靠近太阳。逐渐和太阳边缘重合,这次日食从初亏到复原再到食甚历时2个多小时,但在软件中可以任意调整运行时间,将2个多小时的天文现象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演示完成,甚至还可虚拟出不同地点的偏食供学生探讨研究。

反思:本虚拟实验拉近了学生和星空之间的距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给学生一片完全“真实”的星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天文、了解天文的兴趣。也为教师教学天文方面的内容提供了便利。据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本虚拟实验不但适合六年级“宇宙”单元每课的学习,也适合开展兴趣小组活动。

笔者也根据多年实践,设计和搜集了一批虚拟软件,应用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方面的教学,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声音”单元为例,看虚拟实验怎样和传统科学实验相结合

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段:两个杯子,A杯盛放半杯水,B杯盛放小半杯,用一根小棒敲击,判断哪个杯子发出的声音高、哪个发出的声音低。学生多次实验后。产生了矛盾的说法,有人说是A杯音高,有人说是B杯音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产生了怀疑,一会儿说A杯音高。一会儿说B杯音高,因为此实验完全依靠自己的听觉器官判断,产生了很大的异议,找不到充分的实验证据,学生的争论毫无结果,最终实验草草收场。在浙江科学网中,也有多位教师多次提出,实验中没有明显的音高区别,除非经过专业的听音训练才能辨别声音的高低,也曾多次建议取消这个实验。连教师都感到困惑,如何让学生去判断声音的高低?在此时利用虚拟实验则可以弥补常规实验不足,轻松解决此类问题。教学策略如下:

虚拟实验准备:一个电脑用麦克风、一台电脑、一个声音频率软件。(见省略/keiian/频谱.rat)

实验原理: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在虚拟软件中对音波进行分析,实时显示声音的频率图像,频率(Hz)越高,音高越高。

实验过程:教师用小棒敲击杯壁,用麦克风采集声音,在大屏幕显示实时采集结果。A杯音高为2105Hz,B杯音高为2312Hz,经多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采集误差均在10Hz以内,证明B杯比A杯音高。

后续研究:教师提出课外制作一套乐器,告诉学生音高频率,如表1所示,让学生自己下载软件,学习调试方法,在家用各种材料调试制作,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反思:在课堂教学常规实验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巧妙利用虚拟软件测量声音频率,顺利解决了音高判断问题,通过直观的测试数据和图像对音高进行了本质上的探索。此项实验还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不少学生成功制作了个性乐器,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发挥,让探究延伸到了课外。让学生更乐于去实践。由于此虚拟实验还带有噪音强度测试功能,不少学生还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噪音测试,更为降低环境噪音、保护自己身体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以“电学”单元为例。看课外如何利用虚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根据教材安排,四年级学生进入“电学”单元的学习,在课外探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材料来源,无实验室灯座、电池座儿等专用实验设备,市场上也无相应元件出售,一切自己动手制作,显得难度颇大。二是无人指导,实验过程极易出错,也存在短路、发热、电池爆裂等隐患。

教学策略:虚拟实验“电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省略/dian.rar)笔者设计的电路功能实验中,包含6个灯座及灯泡、4个单刀开关、2个双刀开关、4个1.5V电源、1个6V电源,足以开展“电学”单元中所有实验,虚拟电路实验采用积木式搭建,方便学生操作。例1,简单电路连接实验。用鼠标拖出一个电池,一个灯座,用鼠标单击电池上的正负极即可引出连接导线到灯座上,若小灯泡发光,电路连接正常,若发生短路,电路则自动提示。例2,并联、串联电路设计。利用其中的两个灯座、两个电池即可实现电路的串、并联设计。当然,如果电压超过了小灯泡耐压值,小灯泡和现实情况一样,会被立即烧毁,无法再使用。

篇4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小学生 责任意识 勇于担当

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始终以“让微笑在校园中荡漾,让责任在行动中体现,让成长在坚持中实现”的办学理念作为宗旨,注重从责任意识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出发,紧密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以唤醒责任意识与培养良好习惯的机制为研究重点,以体验教育为研究载体,通过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等途径,实施责任意识与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提高流动人口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将来形成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责任感打下初步的良好基础。

1.挖掘品德教材资源,唤醒潜在责任意识

一年级的《别把花草弄疼了》,三年级的《请到我的家乡来》和《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五年级的《》等。如一年级品德教材上第12课《别把花草弄疼了》,老师借助挂图,设计护绿标语,展示风景图片,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花草树木作用的知识,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唤醒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意识,从而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如三年级品德教材《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图片或拍摄照片,通过了解家乡名菜,搜集家乡的特产,课上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起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唤醒学生爱护家乡、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在上五年级品德教材《》时,教师让学生知道鸦片的危害、林则徐禁烟、和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等基本史实,通过这些史料的介绍,学生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进而能够担当发展祖国的历史责任。全体教师从课例研究中掌握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责任教育资源,如何在教学中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教育价值,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

2.激励自觉主动学习,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因为我校的学生流动性大,他们之前学习使用的教材版本五花八门,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异。当学生新转入我校,难免因处在陌生环境,加上家长缺少对学生监管和辅导,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态度。因此,在每学年开始,各学科存在的转学生课堂不专心听讲和各类作业质量差,不按时完成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每位任课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定短期努力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鼓励。遇到学生犯错误,老师摒弃了过去的做法――严厉批评,而是引导学会自己分析,尝试自我评价,当学生渐渐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落实到行动上。班主任还利用班队课把理想教育作为激励学生自觉上进的动力。通过开展“寻访江苏精神,争当四好少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新时期苏州精神,激励少年儿童为将来担负建设祖国重任而努力学习,争当“四好少年”。中队辅导员根据队员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利用队活动组织优秀队员举行“我的理想”演讲比赛。针对后进队员,辅导员充分挖掘后进队员的潜能,通过弘扬他们的特长,促进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举行班级才艺大赛,树立了他们的自信,激发了主动学习的愿望。通过手抄报比赛、魔方比赛、朗诵比赛和体育竞赛,评出了一批多才多艺的小豆娃――“魔方达人”、“绘画达人”、“体育达人”……辅导员还组织部分队员亲临电博会,品味科技奥秘,开启了他们的寻访之旅,了解了电子、IT行业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激发了队员们为实现理想好好学习的决心。研究表明,在班级队活动中,只要辅导员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就可以有效培养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己发展负责的意识。

3.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增强关爱他人意识

德育主题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围绕“新庄小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级指标”,子课题组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中队)要设计出符合各年级段学生实际的活动,增强队员的责任意识。德育组通常会把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以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微笑服务周”、“安全教育宣传周”、“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队员们走进社区,把爱心传递给社区居民,豆娃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喊着禁烟口号、高举禁烟标语,为社区公共环境打扫卫生,走进社区孤老们的家,用实际行动为他们服务,把关爱带给他们。

4.搭建家校育人平台,强化家庭责任意识

家庭是孩子学习做人的第一场所,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孩子在学校教育下培养的好习惯,离不开家长积极配合,使之不断得到强化。根据研究内容需要,学校课题组确定了以加强家校合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为主的子课题,将学校与家庭联系开展活动紧紧围绕“责任”二字。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通过请专家讲座和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专题讲座,使学校的开展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做到真正同步开展。有了家长的充分重视和倾情投入,可以强化学校教育效果。通过家校紧密联系,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校教育的效率。课题组每学期借召开家长会契机,开展“给力家长”的评比,这样家校互动更紧密。德育组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安排部分家长一同参与,如一年级的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礼,体育组的亲子运动会,教导处的半日开放活动,课题组确保学生家长在学生在校的六年中必须有机会参加学校活动。广大家长通过观摩和参与,及时了解学校管理内容,亲身体验学校对孩子成长付诸心血,激发家长在各方面主动自觉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增强家长对孩子成长应承担的教育责任意识,学生受到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了责任意识。学校在做好传统的家访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目前先进通信工具的优势,不仅开通校信通,还建立班级QQ群,便于及时交流。

5.营造自主管理氛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面临学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是流动人口小学生这一现状,面对他们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这一事实,学校课题组注重在班级管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传授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努力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小学生。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只是第一步,培养学生对环境和社会负责才是更具重要意义的。因为班级是有组织的集体,它不仅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微观环境。课题组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管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应该主动关心班上的事情。课题组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微笑新庄评比”、“流动红旗评比”为手段,利用集体晨会、“德育微型课”等多种途径,不断渗透主动参与活动和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综合能力。在自主管理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中,班主任注重宣传教育,利用板报、流动日记、手抄小报等载体,向学生展现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性及意义。课题组要求班主任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八礼四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材料。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品质,它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独立性,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提高学习水平。然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蹴而就的,而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点滴积累中形成。应该说,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是条任重道远的艰辛路,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研究,坚持探索。从关注小学生的一点一滴,从学习生活方面抓起,在教育的一言一行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纲要.

[2]浅谈现代教育中责任感及其培养.松辽学刊.

篇5

关键词:静态预设;动态生成;数学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46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预设、有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预设保证了课堂的有序发展,而生成会演绎意料之外的精彩。蕴藏生机的课堂离不开预设的“规定动作”,更不能缺少有创意的“自选动作”。这样,数学课堂才能更和谐、更真实、更有效、更精彩!高效数学新课堂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充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建构主义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学习被广泛认为是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生成活动。因此,教学需要预设,尤其是精心预设,才能捕捉动态生成,才能构建更有效的数学新课堂!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动态生成的起点

生成不是盲目的放任,它需要教师科学分析、灵活指导,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读懂学生的现实水平或无视学生的原有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就缺少了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就缺乏了生命力,自然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教学就只不过是单向“教“的活动,是完成教学内容形式化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能更高效,才能使教学活动达到教师与学生水融的状态。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多角度关注学生、读懂学生。

在上浙教版七年级(上)1.2《有理数》一课时,笔者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师:小明逛商店,请你把楼层数用简洁的方法表示出来

生1:我是用箭头表示

生2:我是用文字表示:楼上3、楼下3

生3:我是用字母表示:F3和B3

生4:我是用+3和-3表示。

师:这些方法哪些最简洁,最明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喜欢用文字表示

生2:我喜欢用字母表示

生3:我喜欢用箭头表示

生4:我喜欢用画图表示

生5:我喜欢用数字+3和-3表示

师:哦,大家很有主见,都有自己喜欢的方式,非常好!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把一个一个班级的人数变动情况记录下来。

师:(快速地)一年级转进1人,二年级转出2人,三年级转出1人,四年级转进3人,五年级转进6人,六年级转出2人……

这个教学片断让笔者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他们来说,其经验世界都是独特的,对同一个问题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理解学生,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的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只有教师努力去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读懂了学生的基础,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读懂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把握学习难点,读懂了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把握教学弹性,进行因材施教,也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整合预设是动态生成的航标

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学习问题的规律展开教学而获得成功。笔者印象很深的一堂课是在上浙教版七年级(上)七下《分式的乘除》时:课堂上有这样一个例题教学:一个长、宽、高分别为a,b,h的长方体纸箱装满一层高为h的圆柱形易拉罐,计算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

多数学生读题后感到很迷茫,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教师发现学生困难后,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为解决问题设置两个台阶: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关键是求易拉罐的总体积,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可以转化为两个问题:(1)易拉罐个数,(2)易拉罐底面积。二是从一般到特殊,假设a=20,b=8,h=2,求易拉罐个数和底面积。在学生感到思维困难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台阶,使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突然,一位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学生回答如下:把长方体的底面割成小正方形,这样的小正方形与易拉罐的个数相等,因为它们的高度相等,这样实际就是求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一个易拉罐的底面面积之比,即πR2/(2R)2 。太精彩了!学生抓住了问题的数学本质,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本来已经快要结束的数学课堂,正是因为这位学生的精彩回答,使课堂增添了活力。

在针对这一开始学生对题目很茫然的状况,明白学生的理解程度偏离了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师正视了这课堂中的意外,调整了原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在教师设置两个台阶后,让学生把这个问题共同解决了。课堂的轨迹随时会偏离教师课前的预设,如何有效地让意外生成精彩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求异思维有一种直觉感悟的能力,要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对意外,捕捉生成。

“动态生成”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要精心预设并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下转第53页)(上接第46页)情境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三、捕捉意外是动态生成的归宿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应抓住课堂上的意外生成点,把握教学契机,真正走进学生,读懂学生的精彩,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观点,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思维的课堂。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的和谐学习环境,善于从学生的表情变化等来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与认知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尝试越多,探究活动越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越有可能得到不同寻常的结果。”

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们已经知道用“边角边”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当这里的角不是两边的夹角,而是其中一边的对角时,两个三角形还是全等吗?(学生开始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画图、尝试,并和组内学生交流。很快大家纷纷表示这种方法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道:“是全等的!”)

师:你说说看。

生1:我是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的(如图),画两个直角三角形我让AC=DF,AB=DE,这样画了几次都是全等三角形

师:是吗?那大家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试试看,是否会全等?(学生画的三角形验证了所画的两个三角形确实是全等的)

生2:我觉得这样画不好,画出来的都是直角三角形。只能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是成立的。

师:说得好,我们这样画确实都是直角三角形。那至少说明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那么接着想下去,如果两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边边角”能说明全等吗?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呢?

(学生进行探究,结论都是肯定的,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师:如果不指明两个三角形是哪类三角形,“边边角”能说明全等吗?

生:不能。

本来只需让学生动手得到“边边角”不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但是学生的一次特殊操作出现了学生探究的意外――得到了全等三角形!我及时抓住这个宝贵的课堂资源,深入挖掘,非常自然地让学生探索“边边角”在什么情况下是成立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成立的,由于引导及时,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也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使得课堂的探索有了深度,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就是因为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精彩而意外的发言,为整个课堂增添了亮色,使数学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篇6

任教三年级后,我发现张静上课确如上任教师所说。“智障”的印象也在我头脑中烙下。我平时是一个和学生“打得火热”且很随和的人。一次上体育课,在和学生做游戏时,我故意输给了学生。“老师输了——老师输了——”的声音清脆而响亮,我循声望去,“是张静在喊”,我心突地一震!我边喊:“张静,过来做游戏”。她可能习惯了在边上看别的学生做,开始她懵然地看着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便把手伸向她:“来吧,和老师牵手做游戏。”就在这一刹那,我看到她眼睛分明地一亮,她跑了过来——我们便一起做游戏了。……后来她和同学一起玩了……后来她课桌上有书了……再后来,她成为现在六年级的数学课代表了。

时如穿梭,我来到这所学校已近四年一一张静变了。我心灵得到慰藉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师的心灵不能有半点负值(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有了丝毫负值,就对学生将来的一生,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案例感悟和分析:

学生来到学校是为增长知识,走出去,是为服务社会。有追求的教师他们知道走进学校大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引人入胜,但却没有完成的故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读懂学生的故事,而且能够抓住不平常的机会帮助学生创作故事。他们知道如何把尊重和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写入故事中。他们知道如何编辑自信、公正、快乐、错误、脆弱,帮助学生的性格更阳光,情感更丰富,素质更得到提高

一、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1、耳朵倾听,慧眼识别

学生进入学校,来到班级,没有一个万能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怎样才能最好。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用耳朵倾听,用慧眼识别。

我倾听了。“老师输了——老师输了一一”,它给了我心灵的震撼。张静不是一块沉默寡言的木头,而是会看会说的学生。她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见解;我用眼识别了。“来吧,和老师牵手”的一瞬间,我看到她的眼睛分明地一亮。“一亮”就是渴望!体育课上张静和我“牵手”做游戏做得很好。说明她在场边上看了,而且是用心地看了。这更进一步说明,她不是“智障”,是一个正常的学生,是一个爱活泼的学生。她的“老师输了”的呐喊是因为我和学生“打得火热”,燃烧了她那久荫了的心灵。

2、用爱心读懂学生

用爱心读懂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我不是最优秀的教师,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能够读懂学生的故事。

张静在体育课上和我“牵手”后,我就决心去读懂她的故事。首先我做了家访。原来张静幼年父母离异,她和爸爸一起生活非常艰难,从小就少言寡语。其次我找到她上幼儿园时的老师:由于失去母爱,她从小就孤单离群,小伙伴少有和她玩耍,对她不理不睬。上了小学,她脆弱的心灵没有得到老师的理解和重视,更促进了她内心不再阳光,产生了孤独、自卑等心理。我明白了,“智障”就是这样形成的:张静出现的心理偏差,既有家庭的原因又有教师消极对待的因素。我了解这一情况后,在班里鼓励同学和她一起玩,班级的大事小事都让她参与,生活上关心她,她变得爱说爱笑了。她开始和同学接触了——她有了快乐;她愿和老师交谈了——她情感丰富了。她性格开始变得阳光,我和学生第一次看到她露出了笑脸。

“来吧,和老师牵手。”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是作秀,而是我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的桥梁。我伸出的是一种信任,是一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张静的转变过程,再次说明教师只要有爱,只要读懂学生,只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和她们“打得火热”,以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合理运用班级自然资源

班干部和任课教师都是班级最好的自然资源。合理运用这些自然资源,教育就会产生事功半倍的效能。

一部好的电视剧要有好的编剧和导演,故事才能引人入胜。在张静的案例中,我是编剧,学生和其他任课老师就是导演。我读懂了她的故事,就开始创作改变她的故事。我就是利用班干部先和她一起玩来带动其他同学再和她一起合群。然后再把这些资源扩展到学习上,让班干部帮她补课,遇到问题找老师,老师再和他们共同帮助张静解决。其次任课教师也是主要自然资源。自我和张静“牵手”后,我和其他任课教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他们抛掉对张静的“智障”定论,共同参与到改变张静的运动中一一实现张静各方面的增值。各任课教师积极配合,无论课上课下对张静都是予以指导,给予肯定。通过师生在生活上关心她,学习上帮助她,她变得自信自强了。张静的课桌上有书了——她有了自信;她开始上交作业了——她自强了。她有了健全的人格,老师笑了,学生笑了。

张静变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她的转变中,是她跑过来“和我牵手”,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与其说是我教育了学生,不如说是学生在教育我,如何引导、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每一点滴入手,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确实,教师无小事,事事是教育。

二、用心灵的绝对值对待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如何爱学生。因此,若教师对学生产生偏爱、讨厌的界限,那他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教师对学生不能有半点偏爱之心,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爱的阳光下共同成长,挺起自信的胸膛。总之,教育就是要求教师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

1、让师爱普照全体学生

长期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给一些学习有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种种标签(如案例中张静的“智障”),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教学中,无论怎样的学生,教师都不能有亲疏,尤其对有“偏差”的学生,更要加倍去“爱”他们,不抛弃,不疏远,不放弃。

有人说教师是托起太阳的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即从学生已有的程度出发,不是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为前提,不以学生自身存在的习性消极对待,采取引导,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正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在学生心目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给他们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达到理解他们。学生就会把学校、班级当成乐园,才会积极向上。这样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案例中,我就是因为对学生无亲疏,才“伸出手”去“牵手”,给了张静亲切感、信任感,是爱的阳光沐浴了她,便有了惊人的奇迹出现。

2、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

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日常生活习性也往往不同。一个学生得不到父母之爱,得不到老师呵护,得不到同学关心,思想上肯定要出现“偏差”。学生出现“偏差”(如张静的孤独感、自卑心理)的根源既有家庭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师消极对待的因素。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不良倾向,教师要运用学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采取调查,科学分析,使他们摆脱心理负担。作为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体谅他们的内心痛苦,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快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案例中的张静,就是因为我没有把她看扁,不歧视她,用自己的亲和力,采取对学生一律公正对待的原则去尊重她,她心理上没有了压力,心情就会变化,也就容易接受我的“牵手”,解除了她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她不但有了快乐,而且有了自信;身心不但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学业取得进步。这种改变说明,每个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的呵护。青少年特别渴求师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

篇7

再说他杀。本来理性社会建制的首要当是使敌我双方亦能在沟通的平台上得以协商、共建和平。当下社会几乎无需构建敌我,甚至都谈不上利益冲突,更不要说即使帮会也该有的法规门道,就像不需要工具似的无需武功,只是任性地随意戕害他人生命。“4月1日,上海浦东机场一名中国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该男子拿出行李中水果刀刺伤接机母亲。”弑母案已经无法以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娶母来做哲学省思和理论建构,无知、冲动及丧失理性,社会更多且几乎习惯性地以精神疾病来诠释。好像心灵的问题真的能由科学分析就了结了。一般多使用性格分裂或者双重人格等等遁词,我认为这样过于偏重科学主义的极端,是干扰社会价值及信仰构建的障碍。不少有意图的杀人者总幻想心理医学的庇护来逃罪。在心理医学的市场蓬勃下,社会伦理濒临崩溃。

2010年3月24日福建南平还发生了中年男子狂砍小学生事件,造成八学生死亡,三学生重伤。而事后裁决一个失恋说的“疯”字就了结了。在某种程度上所谓的精神分析鉴定,几近干扰法庭治罪,甚至有些不无怂恿变态性破坏社会伦理的行为。我认为,让罪者明白其罪,罚之重要!文学,因其对人性有着超越极限的探险功能,所以常常刻画某些性格多重和分裂之人。但文学及心理学理论都不能沦为助纣为虐的工具。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多现他杀场景,像《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万都可谓是多重性格者,在分裂病态中有犯罪行为和犯罪臆想。但是作者并没有把文学描写仅到“罪”的发生为止,或是用某些心理分析理论来怪诞地解构,而是在罪之后,在极其精彩的剖析心理纤维之后,强调“罚”的意义。于伊万,导致精神崩溃,由此阐明拒绝上帝拯救的后果。而在拉斯柯尔尼科夫,除了罚到西伯利亚流放,更是以索尼娅这人物的设置,来实施拯救灵魂之功。虽然她被生活所累沦落为妓,却有着凡人难以想象的与罪人共同承担苦难的超凡脱俗。

她作为倾听者肩负起与罪人共同分担灵魂重负的责任,劝说罪人自首,并承诺陪同流放西伯利亚。对罪之罚不是文学终极旨归,文学当追求的是灵魂得救之宗教信念。

西伯利亚的惩罚只是一种手段,而真正使得拉斯柯尔尼科夫灵魂得以拯救的是索尼娅每天坚忍不拔地墙外光芒式伫立,终于在故事的终结,罪人真诚认识到罪行,也同时得以灵魂的升华。此乃文学之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化与西方再度交媾,九十年代诗人自杀却契合着西方二十世纪初诸多文人在世界大战中的毁灭心态,那种灵魂无所皈依的破碎情态,叠加进中国九十年代商品经济冲击,从八十年代前期理想高歌渐渐步入后期人文精神的迷茫,像海子的自杀,纷纷被议论牵扯到诸如伍尔夫、本雅明、海明威、茨威格等等的自杀联想中。而到二十一世纪的他杀现象却暗合着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笔下的幽灵。我们的社会始终在高调否决自己与资本社会的不同,却仅从“杀”这样的微观中,不无十九世纪个人英雄主义的幻梦误导。有人说这都是个人主义的错。我说,先要区分个人主义与个体叙事不可混淆。更不能将新时期中国重新拾起的个人叙事,轻率地否决,且盲目性地重新张扬起曾经被历史纠错了的“”集体叙事中的假大空。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二十世纪进入现代的特殊性,即人们熟知的救亡压倒启蒙的集体主义,的确在心灵上拯救了战争给予人的创伤,使得中国较西方,在二十世纪前半叶,少有自杀现象。当然在“”集权主义膨胀到极点时,亦有如傅雷、老舍等等自杀。故此,在强调民族的集体精神即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前提下,本文拟似海子探寻汉语诗学的民族精神本源般,对人类的集体回忆和人性至善造型由衷呼唤,重思文学之质。恰如海子所言:“我们这个民族毕竟站起来歌唱自身了。”因此海子曾宣言,“我决定用自己的诗的方式加入这支队伍。我希望能找到对土地和河流———这些巨大物质实体的触摸方式。”(1)———珍视生命,善之美乃文学精髓。#p#分页标题#e#

二对于海子的自杀,我也借用西川引用的约翰·顿:“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我,也为你。”(2)对结束生命,无论有多少种阐释理由,都是让人痛心的。

我相信,许多优秀者在作如此选择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苦痛挣扎。

同时,我完全不能忍受俗世之人利用优秀生命失落的结果,或是作为隐遁的托词,或是作为泄愤抬高自己身价的筹码,比政客的投机更让我不忍,且为逝者痛心。因此,再度着重指出海子在汉语诗学中的时代意义。企图穿越死亡的疼痛,能获知新生的追求。对死的探讨,从来都显现对生的执著。海子的诗篇有许多“尸体”意象,但无不在谈诗的孕育和再生:“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土地·王》)我愿意相信是诗人灵魂对“风景中大生命的呼吸”,(3)一如海子论及的荷尔德林和梵高。于是,诗与诗人、文学与作者,可以长青万万年。这也成就了海子诗言:“在大地中/死而复生”(《诗人叶赛宁》)不止一个“,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4)是在“复活”的意义上,我体会海子的汉语诗学追求,称其为“古典是一种黎明”。海子在1986年8月的日记中如此写道:“黎明并不是一种开始,她应当是最后来到的,收拾黑夜尸体的人。我想,这古典是一种黎明,当彼岸的鹿、水中的鹿和心上的鹿,合而为一时,这古典是一种黎明。”(5)我将这理解为中国汉语诗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旬经过漫长却始终处于阵痛之烈的历程之后,划过语言天空的一道曙光。中国现代诗,抑或现代语言,已经不可能撇得开“彼岸的鹿”,我们古老的民族语言不可否认地在进入现代以后已经杂糅进西方语言的林林总总,狭隘、闭锁、偏执,都不利于语言的更新发展,尤其是诗歌。在倾注人类情感、心灵的圣职中,更要求普世胸怀。问题是我们民族的语言特别在行诗中,花费大半个世纪在行埋葬之功,“旧语言旧诗歌中的平滑起伏的节拍和歌唱性差不多已经死去了。

死尸是不能出土的?”海子在日记中要说的不是尸体,而是“坟坟墓上的花枝和青草。”(日记1986/8)也就是说,“水中的鹿”如“水抱屈原”,尽管“尸骨难收”,却仅只“一双眼睛如火光照亮”,就可以激起“水面上千年的羊群”,让“世界上美丽如画”响彻云霄。(诗《水抱屈原》)要穿上“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是海子一直的梦,在著名的抒情短诗《亚洲铜》中,他把这民族祖魂的诗鞋幻化为“白鸽子”,号召“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但是,为诗的理想性行动要真正实施如诗节奏性跳跃有其现实困难,即如何将“坟墓上的”抒情进“清澈的”、“水中王冠”的状态,“流动的语言的小溪则是阻碍。”海子对现代诗语的“意象”说,尤其是技术分割型,有相当的警醒,他追求的是“意象与咏唱的合一”,他表白“当我从当代、现代走向古典时,我是遵循泉水的原理或真理的”。正是对语言的“自我审视”,这“心中之鹿”才是让海子困扰不已,也奋争不息的关键点,以对中国诗歌使命般的思考,海子指出:“中国当代的诗,大都处于实验阶段,基本上还没有进入语言。”

对于诗歌本身建构性思考,要将中西古今内在外物三“鹿”合一,在诗清澈澄碧的王国高度腾跃飞升,这是我对海子诗学追求的读解。奚密也曾在讨论《亚洲铜》时总结:“海子的《亚洲铜》一方面表现了寻根、‘追求东方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1985年1月《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前言),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从对本土文化过渡到对诗本身的反思。”我却认为,1985年左右中国文坛兴起的“寻根”热,对海子当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在1986年,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我恨东方诗人的文人气质。他们苍白孱弱,自以为是。他们隐藏和陶醉于自己的趣味之中。他们把一切都变成趣味。这是最令我难以忍受的。”(《王子、太阳神之子》)多数评论都注意到这段话,却没有多少深究海子为什么会如此说,恰是立于穿越现代意识之后的语境,思想再触及的东方实体,已不能放下现代之重。但要如何才能从当代穿越现代重抵古典,且立于“诗本身的反思”在幻象的旅途飞翔。

海子认为,“作为当代中国诗歌目标的成功的伟大诗歌”,除但丁、歌德和莎士比亚之外,“还有更高一级的创造性诗歌———这是一种诗歌总集性质的东西———与其称之为伟大的诗歌,不如称之为伟大的人类精神———这是人类形象中迄今为止的最高成就。”(《诗学提纲·伟大的诗歌》)奚密也注意到了海子“人类的集体回忆或造型”表现出的最高成就,一并“金字塔”、“敦煌艺术”、“印度及荷马史诗”,还有“圣经旧约和可兰经”,对这要建立(以西川的话说是)“庞大诗歌帝国的理想”,奚密没有做深入分析。

在西方现代意识统领百年之久的领地,集体的东方还有否可能,且要以远古史诗的形式再度表达?被幻象燃烧的海子说:“我一直想写这么一首大型的叙事诗:两大民族的代表诗人(也是王)代表各自的民族以生命为代价进行诗歌竞赛,得胜的民族在歌上失败了,他的王(诗人)在竞赛中头颅落地。失败的民族的王(诗人)胜利了———整个民族惨灭了、灭绝了,只剩他一人,或者说仅仅剩下他的诗。”好似海子以“处罚东方”的语气要倾导出的是即使百年来我们面对“死亡惨灭的秋天”,但依旧可以幻想诗歌“保留最后一个果实,除了失败,谁也不能触动它。”而这失败之血却可以飞跃入天堂“,血。他的意义超出了存在。天空上只有高寒的一万年却无火无蜜、无个体,只有集体抱在一起———那是已经死去但在幻象中化为永恒的集体”。(《诗学提纲·朝霞》)尽管奚密最后概括:“从到1986到1989年,诗人对诗本质———包括它与语言和存在之间的吊诡运作———的思考,其普遍性和多元性、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及的。”(6)这给予了海子当代诗歌之位的不朽认可。#p#分页标题#e#

灵魂受洗,几乎是海子在诗中体现的生与死的态度。在《王子·太阳神之子》中他曾如此赤诚表白:但丁“领着你在他王座周围盘桓。但丁啊,总有一天,我要像你抛开维吉尔那样抛开你的陪伴,由我心中的诗神或女神陪伴升上诗歌的天堂,但现在你仍然是王和我的老师。”关键是中国诗人要在被西方语言几乎统领吞没的语境下探寻汉语诗的天空。

海子说:“如果说海是希腊的,那么天空是中国的。任何人都不像中国人对于天空有那么深的感知。”(《太阳·断头篇》代后记)在海子的理想中,似乎只要汉语诗学能省思转身,一如“中国乐器用泪水寻找中国老百姓”,那么,“瞎子阿炳站在泉边说/月亮今夜也哭得厉害”。远古犹如婴儿诞生的啼哭恰是“断断续续的口弦”,将钻入“港口的外国船舱”,让“第一水手呆了/第二水手呆了/那些歌曲钉在黄发水手的脑袋上”。(《中国器乐》)因此,将海子阐释为悲观厌世和灰暗落魄,是荒谬的误读。尽管他有着执著民族语言挥之不去的忧伤,但诗人心中的追寻总是现出某些喜庆,一如他的诗篇《新娘》,诗人总在告别一种不满意的现代自己,要去追寻“故土的小木屋、筷子、一缸清水”,这些意象一如他的“喂马、劈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都是对土地之呼唤,而且总要抱着明天“春暖花开”的幸福许诺来作今天的“告别”。但是,海子的告别从来都不是颓废,而是被他喻示为民族语言的“河流幽幽的眼睛”像“一盏灯”,呵“,新娘”般“照耀”啊!诗人真的如新郎般喜庆:“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因此,我愿意在“伟大诗歌的宇宙性背景”下来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那种“超于母本和父本之上,甚至超出审美与创造之上”的追求。海子说那是“人类之心和人类之手的最高成就,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和造型。”当我们怀念诗人时,让某种情感和理想复活于我们自身,一如诗人说“想在我的诗学中表达一种隐约的欣喜和预感:当代诗学中的元素倾向与艺术家集团行动集体创造的倾向和人类早期的集体回忆或造型相吻合———人类经历了个人巨匠的创造之手以后,是否又会在二十世纪以后重回集体创造?!”(7)海子认为“:灵性必定要在人群中复活”,是要强调民族史诗的魂灵在涌动。我曾在论述史诗文章中写过:史诗精神乃雄浑广博浩大之超越,虽以“英雄”人为之本,即死亦不乏灵魂的飞升。海子的“太阳”、“麦地”和“田野”皆是灵动元素,一如他反复歌吟的:“复活的那一天必定是用火的日子。胚芽上必定会留下创世的黑灰。一层肥沃的黑灰。

我向田野深处走去,又遇见那么多母亲、爱人和钟声。”(8)神性的晚祷霞光,从远古的旷野幽幽长鸣,民族的传奇,神话般与世界融合,海子预言:“这一世纪和下一世纪的交替,在中国,必有一次伟大的诗歌行动和一首伟大的诗篇。

这是我,一个中国当代诗人的梦想和愿望。”(《伟大诗歌》)扼腕痛惜的是在诗中千万次否决自己的个体“海子”,以自杀的方式,戕伤了“集体”的海子,而我们,却只能呼唤其精神的复活,以坚持梦想。

三对个人功利的极大膨胀,亦是他杀的主因。在资本积累漫天膨胀的时代,尤为明显。

这是为什么十九世纪文学作品中,许多以他人为阶梯,谋利不成而屠杀他人的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就是要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本来英雄精神是追求奋斗的动力,可是在资本积累的残酷中,扭曲地将他人作为了自己利益的垫脚石。拉斯柯尔尼科夫人物谱系前身有司汤达笔下的于连,热衷拿破仑沙场取胜的角色,任何妨碍其攀升利益的无辜者甚至爱人,都可以格杀勿论。对此利欲熏心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中的警示如《》中描写的经典情节,被金钱糜烂社会伤害至深的纳斯塔霞,勇敢地拍卖自己,将获得的十万卢布随手扔进火力,让贪图利益、伤害爱情的甘尼亚爬着去取,如果这男人还可以保持不像狗一般地往火堆里抢救钱财的话,说明他还有点人味。这是纳斯塔霞狂笑世间的表达,而这个与于连、拉斯柯尔尼科夫,还有巴尔扎克笔下的拉提格涅同类型的资本社会的畸形体,终于煎熬不住以昏死过去保全了自己仅剩的人味。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文学价值就在于揭示如此社会恶俗时的批判和拯救。《》中正是以一个癫痫症患者梅什金公爵,他曾穿越死亡,来启迪在金钱权势下堕落的俗世人间。曾面对死,几分钟之后灵魂就将离开躯体,于是希冀生的渴求那样强烈:“要是我不死,那该有多好!倘若我能死而复生,那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时间!一切都会是我的!那时候,我将使每分钟成为整整一个世纪,一点也不糟蹋,每分钟都计算清楚,连一分钟也不浪费!”(9)以文学来启示生命的意义,有说《罪与罚》,只不过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将个人英雄主义者转变成了宗教狂热者。

这是极端错误,难以沟通的谬论。宗教与宗教精神是不同的,在当下的中国,我们不乏宗教,即使是街道上,或者闭门家居,都不时会被什么和尚之类的要讨香火和超度的钱财。念经燃香,或者竖起十字架传销些商品,几乎是当今市场的宗教。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明示的却是宗教精神,以此情怀来超越罚之上的灵魂拯救。在《罪与罚》的结尾,杀人犯拉斯柯尔尼科夫在西伯利亚,终于从抗拒心理走出,融化进爱的暖流中。索妮亚没有向他宣传过宗教,没有使他痛苦,没有把宗教的书籍硬塞给他,而是他终于忍不住向她要了《新约全书》。但是,他依旧没有打开过,但却与她同时认识到,流放的七年是幸福的开始,他们俩都愿意将这七年当作七天。但是必须首先认识到:“他不可能无价地得到新的生活,必须为它付出重大的代价,往后必须为它作出重大的功绩……”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总结说:这是“一个新的故事,一个人逐渐洗心革面、逐渐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熟悉新的、直到如今根本还没有人知道的现实的故事”(10)……我希望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当下的文学中也多多发生,于是他杀的野蛮,不会在文学中嚣张,到现实中也禁止残暴地模仿。#p#分页标题#e#

四美国9·11之后,有这样一本书《艺术犯罪与恐怖行动》(“CRIMESOFART+TER-ROR”),(11)谈到生活对艺术的模仿,复仇的也许就是从书本上获得灵感。犯罪欲望导致作者与杀手某种程度上存在隐在的共谋关系。这颠覆了艺术唯美的先定假设,在野心和欲望的挑战下,艺术迷恋甚至往往要超越极限,暴力与性,在当下都是热门。这使得文责话题,几乎困难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