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计算机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计算机专业

篇1

您好!

我是一个毕业于广东省__学校20__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我来自汕头潮阳,家乡淳朴的民风形成了我节俭、勤奋、善良。三年学习生涯培养了我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作风,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扎实的人生信条。

在校三年来,我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曾获得班里三好学生和品学兼优生,优秀班干部。

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和个人努力下,我学习了专业课程:基础会计,商业会计,企业会计,成本会计,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能够熟练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模块,也熟悉手工记账,在校经老师培训,完整的完成了一套手工记账会计毕业实训,同时也掌握了有关于财务的出纳实务知识,以及统计知识!

自入校三年以来,我一直担任于班里班长一职,帮老师分担大小事务的同时,也不断的在自我提高,在这其中,我的能力:接人待事,口才,应变能力,处事能力都在随之不停的提高,加以完善。不仅得到老师的赞扬、认可,也获得同学、校友的好评。

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三年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全校性社会实践:到江门市__x印刷有限公司实习,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这不但使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升华,也使我的管理和组织才能得以发挥和进一步的锻炼,更得到了所属部门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且,在__年的暑假,我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中国移动公司组织的《大学生勤工俭学助学基金》面试,从中脱颖而出,在沟通__服务厅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兼职,这个经历使我具有了一定的营销经验和社会经历,且业绩斐然。除此之外,在校期间,我担任于学生社团演讲协会副会长一职,营销协会外联部部长一职,多次组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一直坚信只要有恒心,铁杵能磨成针,所以我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拥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如果我有幸被贵公司录取,我将以认真钻研业务,力争为公司多做贡献,我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集体观念强,有奉献精神,我忠心的希望贵公司给我面试和应聘的机会,我将以我的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果来证明一切。

请您给我一次机会,我必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最后,衷心的感谢您耐心的审阅了我的自荐书。

敬候佳音!

此致

敬礼!

篇2

关键词: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Multisim;仿真

1概述

计算机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专业,而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便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知识以及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其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有所了解,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以及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领域。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专业是学习软件编程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不属于计算机专业课,能否学好无关紧要,在学习上重软件轻硬件;另一方面,该课程概念多、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造成学生对课程学习力不从心,排斥这些课程的学习。当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时候,发现自身硬件知识非常薄弱。嵌入式系统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随着嵌入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盛行,掌握硬件理论和计算机专业的软件理论是IT行业工作人员在新时代的基本要求[1]。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既抽象又难懂,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热情大幅下降,而该课程的内容不断增加,教学计划要求讲授的知识与学时少的矛盾更加突出。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课程本身理论学时44学时,实验10学时。理论知识比较深奥,实验学时较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课程还很困难。如果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适当地引入Multisim10仿真软件,这样有利于学生接受复杂的知识,取得良好效果[2-4]。

3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Multisim软件是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个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工具软件,它的功能很强大,以形象生动的仿真效果而被誉为“虚拟电路电子实验室”,因此它是电子类专业教学的重要仿真软件。设计人员可利用此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体现在[5]:

3.1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难度较大的课程。一台PC机和一个仿真软件就可以搭建电路,通过Multisim图形化的仿真环境,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电路理论直观的展现出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3.2在实验教学中搭建电子实验平台,实现了虚拟实验和实际实验的结合。Multisim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相比具有直观、简单和速度快等特点。学生既可以在计算机机房做实验,也可以把实验搬回宿舍。仿真实验不需要真实环境的介入,元器件较多,在实验过程中元件没有损耗,实验室维护方便,这样的“电子实验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3电路易受到干扰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在实验室环境中实验波形易出现较大失真,而仿真实验没有干扰信号,可实时观测参数对波形的影响,比真实的实验更能反映实验的本质,更加准确、真实、形象。

4Multisim10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1将开关J1断开,电路中暂不引入级间反馈

当输入电压是正弦交流电时,在输出端通过万用表可测得输出电压为。没有引入级间反馈时,该放大电路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4.2将图中的开关J1合上,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加上正弦输入电压,由虚拟示波器看到,输出电压的幅度明显下降,但波形更好。

结束语

Multisim仿真软件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顺应我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把仿真教学融入课堂,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分析更多复杂的电路,通过对虚拟仪器的熟练使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理论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包蕾,管冰蕾.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J].科教导刊,2015,(4):139-140.

[2]吴玲敏,王维娜.Multisim10仿真技术在“电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9):64-66.

[3]张志友.Multisim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典型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108-110.

[4]罗廷芳,南江,李伟.NIMultisim10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2,20(6):154-157.

篇3

本人自大学以来,力求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加强社会实践能力。思想上,我力求上进,关心时事,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在学习上,我本着对知识的热切追求,认真努力地学好各门学科,例如有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管理实务、管理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预算会计实务、税法、审计、企业涉外会计等,获得**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现已较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了基本的问题分析及判断能力,并有了大学三年的英语水平,懂得office软件操作,同时,还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

工作上,我积极参加各种工作和活动,在校期间先后到泰康食品厂、广州名人婚纱公司、百事可乐公司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团结组织协调能力。生活上,我严于律己,培养了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乐于与人交往,诚实守信,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大学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改正缺点。

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后,我始终会以一颗谦卑、热情而又执着的心来对待我的事业和我的朋友,始终以朴实的性格,实干的作风,豁达的态度,乐观的精神诚诚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路。谨以此,献给我含辛茹苦的父!谨以此,献给圆我第一个梦的领导!谨以此,献给给予我母爱般的关怀和期待的恩师!谨以此,献给给予我鼓励与帮助的同学和朋友!

篇4

【 关键词 】 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教学改革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to Explore

Tian Tao 1 Qin Yue-ning 2

(1.Business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Nanning 530006 ; 2.The Xiangsi Lak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GuangxiNanning 530008)

【 Abstract 】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teach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electronic busin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develop a target for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specialized in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all kind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class, and puts forward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course in electronic commerce in the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fun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 Keywords 】 electronic commerce; computer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1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与计算机技术能力要求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知识和电子商务综合技能的,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商务技术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及其贸易政策,熟练掌握英语和一门东南亚语言,能够较好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网络环境下的商业、贸易和营销管理等的实践或研究、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以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对网络贸易人才的需求。

1.1 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结构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综合性学科,从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主要由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构成其知识体系;要求培养对象在3~6年时间内,完成本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通过管理、营销、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实战训练,达到掌握经济管理、网络贸易、市场营销、在线交易、物流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商务应用系统规划、可行性论证及评估、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的技能;侧重在分析和规划的能力培养。

1.2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运用能力包括:商务应用平台规划、网络集成运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应该具备:①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与规划方法,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②掌握大规模商务应用平台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规划、可行性论证、概要分析、需求分析、需求设计、设计、测试、培训、评估、部署等方法。

2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够准确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该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电子商务专业建立初期,我院为提高学生就业率,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技术方向,一个商务应用方向。大一基础课程结束后,学生必须确定其方向,每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技术方向的课程偏向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于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高级语言、商务应用等;而商务应用方向则偏重于会计、营销、管理、物流等专业内容;两个方向的交集是数据库、会计、营销等专业内容。这样,偏重于技术的学生,缺乏商务知识,而偏重于商务应用的又缺乏信息管理能力,导致最终的结果是技术方向的学生可以被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替代,商务方向的学生可以被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替代,电子商务专业的优势完全没有得到体现,甚至学生都无法理解电子商务专业到底能干什么。

2.2 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严重缺乏

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的复合型教师,专业教师分别由机电、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领域教师组成;各专业领域教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无法明确商务和信息技术真正、合理的切入点,导致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商务应用知识类课程的随意和简单组合;在实践环节,教师缺乏相应的实战培训和应用经历,仅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讲解并引导学生,难免出现教学实践和现实应用的脱节。

2.3 计算机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

计算机课程设置随意性比较大,目标不够明确;例如为便于学生考二级,将Access数据库原理列为基础课程,大二学生要学习高级语言,又开设网络数据库作为先行课程,两种数据库课程的开设,缺乏整体考虑。计算机类课程设置不合理,例如计算机类课程设置课时均在50个左右,未能考虑该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实训类课程,先行课程安排不合理,例如管理信息系统、Web站点设计,所需的先行课程包括高级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动态网页设计及网页设计、项目管理等。一般为了拿出更多课时安排商务类课程,将必须的先行课程压缩数个,导致综合实训课程无法正常进行,甚至成为演示课程。

2.4 实践环节薄弱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其培养目标是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相应的专业实训基地和实验室,但建设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硬件轻软件,认为组建了实验室,配置了电脑,接入了网络,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这种思维在各高校都普遍存在。

2.5 缺乏综合性实践环节

综合性实验是高校培训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潜质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理工科教育开始逐步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许多综合性实验环节,例如电子器件设计,给学生一个课题名称和内容介绍(或者学生根据课题方向,自拟题目),让学生综合所学内容和翻阅各种文献,完成设计工作,最后提交一个产品,并要求学生对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对于许多有创造性实用价值的产品,指导老师会协助学生申请发明专利,通过校企合作推向市场。和理工科相比,电子商务专业在综合实验环节还比较薄弱,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环节起步较晚,高校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高素质实践性教育人才。

3 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将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明确计算机类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的定位和作用

重新审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商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意识,熟悉商务过程、精通信息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对象的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应该合理规划计算机课程体系,明确计算机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计算机课程与商务类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不能片面的剥离;例如在讲述市场营销、物流、经济管理课程时,可将涉及到的各类信息系统融入其中,并对各类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技术、架构、服务等进行讲解,同时完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仅熟悉商务过程,同时掌握系统平台的架构、技术、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3.2 完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计算机信息类课程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基础和平台,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是整个培养体系的重点,实验环境、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完善,将直接影响理论教学的效果。在构建各门课程实训任务的同时,不能忽略综合性实训平台的搭建,综合性实训平台应作为一项独立实践环节开设,由专门的教师团队负责,旨在培养学生参与商务体系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进入社会角色提前做好铺垫。

3.3 推动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对教师队伍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侧重几个方面。

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不限于学历、职称的提升,应该“走出去”,和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培训,甚至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商务活动,进行深入锻炼、学习,教师的商务素养提升了,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实践环节。

加强课堂教育。在当前科研氛围浓重的高校,教学过程被许多教师轻视,这种趋势要遏制,课堂教学必须保证质量,让每位任课教师都能站稳讲台。

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按学科分类,加强各专业学科与交叉学科间的交流,促进各专业知识体系的融合。

提高专业教师待遇。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实践任务和其他专业相比,比较繁重,因涉及到信息技术,要不断学习,在薪资待遇方面,要对其进行补偿,这样才能留住人才,稳固教师队伍。

从企业、高校引进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术顾问或者学科带头人,创建良好的学术和人才培养环境。

3.4 营造自由学习氛围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突破常规,去除说教思维,根据前沿的商务信息技术应用,实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团队可以走出学校,加强和商务企业合作,从企业获取各种应用项目,为学生营造实战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项目规划、分析、论证、设计、开发、测试、试运行、部署上线、维护等全过程;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在实战过程发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在实战过程,可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思维能力的提升。该教学模式是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综合实训项目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题目,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组合团队,并协调团队内部分工,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5 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高校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就是要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学生集中做实验,密度比较大,时间安排比较紧促,学生很难很好地消化和吸收。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后,学生要做实验,必须提前预约,学生预约实验就需要提前主动的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验效果更佳,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

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是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对学生来说,相应地增加了学习时间,强化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教学时间的延长、工作量的增大。在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中引入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解决实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也为综合性实验科目、独立实验项目的设立奠定了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曾凡奇.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5,(2):109-111.

[2] 瞿彭志.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4):76-79.

[3] 徐学军.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济师,2004 (4):106-107.

[4] 郭广生,齐再前,白守礼.构建科学合理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57-58.

[5] 孙刚成,田伏虎.谈创新性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教育探索[J].2008(7).

[6] 孙军军,赵明清.企业信息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10期(总第142期)第90页.

[7] 周国勇,陈磊.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体系设计研究.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第8期(总第140期)第167页.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10GXNSFB013053)。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产业目前正在向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方向迈进,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于信息产业中占领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电子计算机科技人才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之源动力,是我国向电子计算机科学领域高峰攀登的主力军,这便对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电子计算机科技人才指出了紧迫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本人就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建设形式和课程体系实施了研究,着重阐明了专业办学期间的专业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定位、特色及其专业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创新等诸多问题,对于地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当前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大学生从业难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才过多,而是供需矛盾表现于结构性失衡。对以培育具备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高等院校来说,更是存有既不能够使学生具备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够培育学生熟悉的运用能力之问题,从而导致了顾此失彼、真正效果短板的局面。[1]

1.1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社会对电子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渐强烈,信息时代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电子计算机专业人才。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电子计算机技术人才培育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逐渐显露出来。具体表现于学生缺少创新意识,只是意味死记硬背,实践运用能力不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针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而另一方面大批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没有办法找到工作。充分反映出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适合新形势下社会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的新需要,我们一定要对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门类实施教学改革。在高校大力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高校教育教学顺应时展的紧迫需要。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期间的主要矛盾

按照以往对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人才培育的认识,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系相关算法之学问,培育的人才一定要具备开展算法分析与运用的能力。此是一项以专业学术发展与分析探讨为导向的培育形式,在此形式下,学校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而淡化应用技术的强化培育,培育的人才偏向于学科类型、学术类型,缺少独立克服化解问题之能力;对电子计算机开发和管理工具以及手段的运用不熟、经验不够、缺少对实际事物的抽象反应力。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是追求职业化为目标的培育模式,要求培育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并且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

1.3 导致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专业定位同社会发展相脱节

高校在电子计算机科学理论探究和知识推广层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可对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育方面却略显得比较单一。

(2)教学方法及内容陈旧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电子计算机专业课堂设置依旧按照多年以前的专业设置方法,没有与电子计算机科学发展和电子计算机运用发展同步俱进。

(3)实践环节缺乏

当前大部分高校以课堂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当作实习实践的主要环节,此实践环节存有学科片面性、同企业运用脱节、缺少系统的、完整的、具体的实习实践环节。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校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大部分属于擅长理论类型的教员,教学十分任务繁忙,没有时间从事运用项目的开发科研活动,缺乏实践应用本领,没有能力在电子计算机应用方面为学生指出更好的指导性见解。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今条件下,电子计算机技术仍处在理论学习和推广期间,发展情势趋于缓慢,理论学习有利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发展。随着近年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计算机已运用到生产生活领域的诸多方面,社会需要求是大批的计算机运用技术人员,企业需求具有实践经验,并且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能亲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大学毕业生,而高校培育的依旧只是大批理论类型、研究类型的电子计算机人才,由于在培育阶段缺少真正的实践本领及实习环节,致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能力发挥方面上还很缺憾,而且已不能适合信息化社会对电子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摒弃以往的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建构以市场为指导、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趋势,积极探求新的人才培育模式。

2.2 改革教学体系及课程设置

高校在掌握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应当依据社会需要的应用目标设置不同的电子计算机应用教育方向,例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软件开发技术等;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应当紧密结合应用目标选取教学课程,选取应当有所偏重,有所摒弃;把教学课程分解为公共必、选修课;专业必、选修课,针对专业必、选修课,必须做到相应的课程构架环节,课程构架内容应当与时俱进,根究企业时展运用的需求,并且依据课程的要点,促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后能够立即融入实践环节,并使其在掌握课程应用目标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2]

2.3 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基地

高校专业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此门专业课程能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该门课程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能把学习理论课程的研究同实践能力运用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深化了学生对电子计算机专业运用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子计算机技术知识的兴趣,在另一方面,企业运用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度和时间的局限性,给学生也指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在学习动力和压力的驱使下,有效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克服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也能锻炼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合作的团队互助精神。[3]

2.4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具有相关实际运用开发经验,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能够深入掌握课程的要点,并且根据具体运用实例实行讲解,在实践实习活动课中,能把运用项目的问题研究得十分透彻,条理清楚,方便学生理解和把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可以在学生专业技术方面、就业方面等给予大力的支持与扶持,而且也确立了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典型标杆。电子计算机专业系一项实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为使培育的高校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就得提升电子计算机技术动手亲自实践的能力,高校必须改变以往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教学体系内容,积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建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双师型的高校师资队伍。[4]

3 结语

在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人才培育理念上,不仅要遵守因循电子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人才培育规律,而且应当不断拓展对广大学生创新理念及应用能力的培育,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门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且还要培育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本领。

参考文献:

[1]谷川,王爱民.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

[2]王璐,赵琳,吴进保.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3]王育坚,居阳,袁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13.

[4]黄安碧.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2010.

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综合实训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form Faced to E-commerce Industry

JIN Zhipeng, FANG Yuyan, LI Yuqing, HUANG Xuefeng

(Jiax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36)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of China's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s face aging, disconnected from the market, combined with the market demand of e-commerce technology talent, start with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form, and explore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electronicbusiness industry technical personnel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0 引言

在全球化电子商务经济浪潮中,我国电子商务由快速普及向纵深规模化发展,电子商务在未来社会中将无处不在,大量企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根据CNZZ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电子商务网站总数依然在快速增长。截止到6月底,国内有电子商务网站2.32万家,相比1月增长了21.38%;国内共有在线零售网站1.24万家,相比1月增长了6.55%;6月份到访电子商务站点的网民总数达到3.76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42%。

根据嘉兴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嘉兴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先进地区。嘉兴电子商务产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美化与运营人才。

1 现状与问题

1.1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1)电子商务专业本身的复合性、交叉性影响了高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影响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用人单位还需将学生继续沿着某个方向进行培养后再使用,或是当作普通人力资源从事非技术性的工作,毕业生改行的较多。

(2)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确。现有的电子商务教学多数是简单的“计算机技术+商务知识”的教学模式,经济、管理、计算机技术等都学一点,但什么也没有学精。毕业生就好像万金油,在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方面赶不上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在经济学方面不如经济学专业的,在计算机水平上不如计算机专业的,未能明显体现出专业特色。

(3)电子商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所面临的就业问题本质是不同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体系非常成熟,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老化,与市场脱节,精而专人才少。相对而言,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各方面的原因造成毕业生定位不明、优势无法体现,但社会上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仍然很大。

1.2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服务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按照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2007、2008、2009 连续三年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前十位,2010 年该机构的《就业报告》中更是将计算机专业划入“红牌”专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改革,目前较为认可的做法是从细化和专业化入手,挖掘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内涵,比如开设电子商务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站设计、数码艺术、楼宇智能化等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培养更为专业化的人才。

(2)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可以分为三种: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综合型人才。从职业素养和能力结构上剖析,技术型人才主要为电子商务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撑,侧重的是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商务型人才较侧重于商务营销知识,而综合型人才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积累。但是这三种人才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技能,特别是技术型人才,他是以计算机技能为核心,商务知识为应用的人才。

(3)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专业培养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技术型人才。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技能为重点进行人才培养。社会的需求直接决定了专业的开设及课程的设置。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测:未来5年,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而且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因此,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技术型人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符合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求。

2 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综合实训构建方案

2.1 实训指导思想――就业导向、真刀真枪

我校的专业综合实训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承接电商企业的网店装修、商品处理为载体,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核心设计实训方案,可以达到实训环节的“实岗、实务”。实训方案是按照一个完整工作任务的操作流程展开,使学生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深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综合实训伊始,我们首先将专业群或专业教师承接到的生产性商业项目进行整理,指派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任项目经理,然后由项目经理(专业教师)负责制定本项目的综合实训方案,并负责招聘学生来完成该项目。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各项目的技术方向情况,联系各项目经理去应聘成为项目小组组员,分工合作,具体执行项目中的各项工作任务。

这里必须说明我们学校的商务优势――学院电子商务中心+长期合作伙伴。优势1:学院电子商务中心――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优势2: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拥有几个长期的电子商务合作企业,可以为我们提供充足稳定的商业任务。

我们综合实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师生共同完成承接的商业项目,并在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快速提升技能、深刻体会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的作用,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更要当好学生和企业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

2.2 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综合实训构建方案

改革的重点――生产性项目化改革,完成一个商业项目,融入相关课程知识和职业素养,实现技能提升目标。改革后,专业综合实训的内容由原来的围绕技术方向为主,转为以围绕商业项目的开发为主。这也就是要分析并抓住职场领域的核心,把握住与学生将来工作中有着直接关系的东西,使项目充分体现工作时的实际需要。

改革后,专业综合实训以一个整体的商业项目贯穿始终,技术体系按实际工作需要展开,开发工具则是围绕着完成商业项目的需要灵活选取最合适的开发工具组,如图片处理工具组就需要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几个最常用的图片处理排版软件。学生则集中一个月的时间专注于该项目的实践,每天实训的内容是其中一个子任务的实现,依照项目开发设计的流程参与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

网店装修美化案例――吴越故事淘宝店铺装修设计。淘宝店铺的装修设计相对简单,按照淘宝的店铺模块填充装饰内容即可,主要是首页Banner、Logo、宝贝分类栏等。学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指引学生进行网页模块美化设计。利用淘宝这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直接进行实际的网店装修,和企业形成利益体。

网店广告设计案例――Saildeer瀛海专卖店促销广告设计。学生就要去思考怎样才能够突出宣传某些商品,怎样才能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这是个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和学生实习收入的现实问题。我们的综合实训应推行差异化管理,制造“鲶鱼效应”,按照广告所带来的实际销售效果给予报酬。把学生摆在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面前,那么他们就产生了优质高产的动力、并能充分地体会到项目完成以后那种成功的喜悦。实际上,经过如此递进式的主动学习和层层筛选,学生最终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了。

附图: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构建方案

以上举例的电子商务企业都是我们签约的长期合作伙伴,是我们学生综合实训的真实成果、投入商业运行的成果。以上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面向电子产业的技术型人才的综合实训已在08、09级专业教学计划中得以实施。通过对近三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本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用人单位认为我校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不仅符合他们的需求,而且在与其他同类院校同专业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3 结束语

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开设面向电子商务产业的专业综合实训是我院的一个创新探索。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优化,我们在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效果,获得了合作企业的好评。但是,计算机专业如何更好地培养面向电子商务的技术型人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相信,高职院校只要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一定能够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志钦.电子商务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的设置探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2] 李玉清.“工学并行式”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农业网络信息,2011(3).

[3] 王美艳.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0(9).

[4] 王新.电子商务与计算机专业结合教学改革研究.信息教研周刊,2011(5).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郭壮志(1983-),男,河南周口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吴杰康(1965-),男,广西隆安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气与控制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子项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69-02

“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的一个数学分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研究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问题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可模拟真实条件和理想条件下状态等显著优点,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机运行特性分析、电磁场计算等领域都有应用。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软件如POWERWORLD、PSCAD、PSASP等都要以数值计算方法为理论基础,因此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其设置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与其他数学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复杂、公式冗长、难于记忆等特点,对于本专业还需强调基础理论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理论的紧密结合。

笔者目前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借鉴该课程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现状

“数值计算方法”是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问题的必要技术手段,定位为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2学分,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考虑到该课程教学要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知识为基础,目前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讲授,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数值算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严谨性。采用期末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考评的方式,期末测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二、“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选用针对性不强

教材作为承载并传递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媒介,[1,2]对课程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数值计算方法”隶属应用数学范畴,是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结合的桥梁。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教材选用不仅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理论的严谨性,同时要突出课程与本专业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长期以来由数学专业的教师承担本专业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没有充分考虑到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结合,学生难于做到所学即所用。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不甚合理

目前,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课时共32学时,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讲授,全部为理论教学,无实验和实践环节。此时,学生虽具备学习该课程必需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但缺乏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专业知识,不具备讲授“数值计算方法”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知识前提。学生仅仅把该课程当作一门数学课来学习,学完后对其应用价值知之甚少,与专业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

3.课程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我校大多数课程已经实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根据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很多课程已引入了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立体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然而由于“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教学课时少,因此长期以来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注入法”为主,偏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因为是数学专业的教师授课,他们对电力系统知识了解不多,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算法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忽略了本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弱、对理论推导与证明兴趣不高的特点,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偏向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而弱化了实验实践教学,不符合该课程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特点和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际。

5.考核方式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3]目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该课程考核指标相对单薄,由期末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考核指标中占主导地位,平时成绩评定指标中作业处于核心地位,作业仍然主要以理论推导型和算法设计型题目为主,过分强调“分数”、理论分析与算法推理的重要性。对于理论与实验实践并举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该评价方法简单、功能狭窄,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程学习目标游离、理论与实验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专业领域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三、“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主要改革措施

根据“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以教材改革为基本点,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完善考评方式为保证,以提高学生兴趣、获取理论知识、训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和本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1.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该课程教材主要有两类:[4]偏重理论推导和算法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问题;强调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淡化理论分析与证明,主要解决“如何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种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有关数值计算方法的教材,难于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由于编写新的教材周期长,笔者认为教材建设应采用渐进式,首先针对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选择知识结构完整、逻辑结构清晰、强调计算机算法实现和淡化理论分析证明的教材;其次组织本专业教师编写满足学生需求并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背景的教材。

2.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整合与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淡化理论证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数值算法计算机程序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理论与应用融合的特点;增加上机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能力;增加电力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背景与数值计算方法有机结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值计算在本专业的哪些领域被应用和如何应用。

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课程,为促进数值计算方法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融合,拟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从大二下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在课程讲授时不仅可将专业应用背景融入到教学中,也让学生知道该课程学有所用和如何被应用;拟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将课程总课时调整为40学时,理论教学课时32学时不变,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课8学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借鉴其他课程先进经验,结合本专业特点,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主要有:

(1)应用理论总结替代算法理论推导过程来淡化分析与证明,做到理论深入浅出,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当讲到简单迭代法收敛性定理时首先告诉学生该定理的本质就是迭代函数,导数的绝对值小于1,然后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导数知识进行阐释,使其轻松掌握该类型算法收敛性判定的简单直观方法,降低理论难度。

(2)利用直观教学讲授算法原理,浅显易懂。例如:当讲到对分区间法、Newton法等算法原理时,利用算法迭代进化直观图可便捷高效地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原理。

(3)引入本专业应用背景,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例如:在讲到Newton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时,将电力系统潮流问题引入,并探讨其求解原理与方法。

(4)实验教学课堂案例化。在课堂上针对具体问题讲授利用MATLAB如何实现算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学生实验实践作范例。

4.修正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结合课程特设、专业特点,做到反映实际、与时俱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要从重理论转向强调应用,注重和电力系统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结合。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自身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促使当前该课程考核方式需要革新,围绕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理论、实验和实践有机融合的目标,考核方式的主要改革措施有:降低期末测评比重,由原来80%降到70%,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重视实验实践评估,将平时学生实验实践的过程、结果、积极性等都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指标;作业成绩评定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验实践,“双管齐下”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写出理论依据,算法的设计步骤,还要附上利用MATLAB进行程序实现的代码和结果,以实现学而会用,避免“光说不练”、“纸上谈兵”;与专业应用结合的能力作为期末考评的一个量化指标。学生针对本专业自选与计算方法应用有关的案例,利用MATLAB实现数值计算方法程序,并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实现,针对不同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和优缺点,如果有可能提出改进方法。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建设、教材计划制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修正、考核指标变革五个方面探究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措施,以便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其中一些措施如文中所提教学方法已应用到教学中,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目前虽然还没有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但已不再选用偏重理论的教材而选用理论适度、偏重应用的相关教材,[5]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该课程的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借鉴先进教学方案,总结已有的改革教学经验,逐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继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

34(2):47-50.

[2]刘樱,顾群音.“电力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90-91.

[3]王光霞,唐慧林.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23(10):26-29.

篇8

人类是否可以将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永无止境地提升?传统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有没有极限?对此问题,学者们在进行严密论证后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如果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无限提高,最终地球上所有的能最将转换为计算的结果一造成熵的降低,这种向低熵方向无限发展的运动被哲学界认为是禁止的,因此,传统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必有上限。而以mM研究中心朗道为代表的理论科学家认为到2l世纪30年代,芯片内导线的宽度将窄到纳米尺度.此时,导线内运动的电子将不再遵循经典物理规律一牛顿力学沿导线运行,而是按照量子力学的规律表现出奇特的“电子乱窜”的现象,从而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工作:同样,芯片中晶体管的体积小到一定临界尺寸后,晶体管也将受到量子效应干扰而呈现出奇特的反常效应。哲学家和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看法十分一致:摩尔定律不久将不再适用。也就是说,电子计算机计算能力飞速发展的可喜景象很可能在2l世纪前30年内终止。著名科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威尔逊指出:“科学代表着一个时代最为大胆的猜想。它纯粹是人为的。但我们相信,通过追寻“梦想一发现一解释一梦想”的不断循环,我们可以开拓一个个新领域,世界最终会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最终会了解宇宙的奥妙。所有的美妙都是彼此联系和有意义的。”

二、各种新型计算机

硅芯片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看硅技术越来越接近其物理极限。为此,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正在加紧研究开发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技术都将产生一次量与质的飞跃。新型的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分子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二十一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域。

(1)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量子计算机(quorum computer)是一类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通过量子分裂式、量子修补式来进行一系列的大规模高精确度的运算的。其浮点运算性能是普通家用电脑的CPU所无法比拟的。量子计算机大规模运算的方式其实就类似于普通电脑的批处理程序,其运算方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大量的量子分裂,再进行高速的量子修补,但是其精确度和速度是普通电脑望尘莫及的。

(2)光子计算机。现有的计算机是由电子来传递和处理信息。电场在导线中传播的速度虽然比我们看到的任何运载工具运动的速度都快。但是,从发展高速率计算机来说,采用电子做输运信息载体还不能满足快的要求,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也明显表现出能力有限了。而光子计算机以光子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光互连代替导线瓦连,以光硬件代替电子硬件,以光运算代替电运算,利用激光来传送信号,并由光导纤维与各种光学元件等构成集成光路,从而进行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在光子计算机中,不同波长、频率、偏振态及相位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这远胜于电子计算机中通过电子状态变化进行的二进制运算,可以对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任务实现快速的并行处理。光子计算机将使运算速度在目前基础上呈指数上升。

(3)分子计算机。分子计算计划就是尝试利用分子计算的能力进行信息的处理。分子计算机的运行靠的是分子晶体可以吸收以电荷形式存在的信息,并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组织排列。凭借着分子纳米级的尺寸,分子计算机的体积将剧减。

三、探究研究策略的依据

笔者认为开展计算机发展史研究的一种思路是:本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分阶段提取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尤其要着力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以及问题解决后发现的新问题。

(1)“实用主义”无褒贬之分。弥补对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认知,不宜再去重做实验,推倒人类已有的技术规范重来:只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在研究和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同时,“实用’,也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应有之义。

(2)紧紧围绕“问题”。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问题要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堪比一所好的大学”计算机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发展进步,每一次问题的提炼和解决都促进了计算机水平得到一次升华和提高。

(3)事物的发展是动态的,已有问题的解决必然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是对已有问题解决方法的挑战与审视,抑或是新科学新技术寻找用武之地发挥作用的要求,尝试主动提出可预见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是现代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爱冈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正是这个意思。提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这一切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往往是获得认识突破的契机,这种习惯或者素养是极其宝贵的。

四、结束语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这个世纪之交,知识经济时代呼啸而来,作为知识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和存储之载体的计算机。在即将来临的2I世纪,将会不断地开发出新的品种。而这些新颖的计算机的发展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并行处理和智能化。为达到预想的目的各种新型材料将被运用到新型计算机的开发当中,如量子、光子分子等。未来量子、光子和分子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以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人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新型计算机将推动新一轮计算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科伟等.量子计算与量子计算机.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

[2]王延汀.谈谈光子计算机.现代物理知识,2004,(16).

篇9

摘要:在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已成为一种低机会成本、易得的途径。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业技能为代表的综合技能还有欠缺,将电子商务模块多层次与计算机专业嫁接,是让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创业质量得到改善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创业能力专业嫁接

一、专业嫁接的背景

1.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及渠道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覆盖和普及应用,使电子商务在信息社会中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平台。由于其具备的宽口径、高平台的运营优势,越来越多的中职毕业生将电子商务作为获取创业“第一桶金”的渠道。

社会经济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急速增加,而且主要需要多样化、综合性的人才。电子商务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大后方”,计算机专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专业之一,应该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繁荣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地理区位与人才需求的双重优势

浙江省是电子商务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业态最全的省份,杭州市是全国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地处义乌,比邻浙江杭州,既有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地理区位优势,又与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大量人才需求契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渴望通过“触网”实现创业、走向就业,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的各个层面,是满足学生创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3.专业嫁接势在必行

当下的电子商务,其行业格局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存关系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在该领域有着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企业网络的规划与组建到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再到网站的运行与维护,以及网络的安全管理等相关岗位,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直接参与。而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方——买家、卖家、物流、金融等全部用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交易过程对网络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其网络信息安全和维护成为该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两个专业的相互关联性,促进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模块的融合。

然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的局限性,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窄化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宽度。而在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的趋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希望既能发挥本专业特长,又能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创造价值、体现优势,因此积极利用信息化经济时代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在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让学生具备多专业的知识储备势在必行。

二、专业嫁接的途径

1.重构专业定位

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大,这无疑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和创业机遇;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存在知识盲区,这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创业产生了一道知识的屏障。因此,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专业定位。

计算机专业定位应该以是否具备系统性和有效性为标准,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的知识和体系,具体而言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培养面向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网店管理人员、网站维护员和网上业务员,二是注重培养面向电子商务应用的专门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网站制作、网页制作和各种广告文案的策划执行等。为此,应该科学细分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领域,按照培养一般网店工作人员和专门技术人才的两个方向,有重点、分层次地进行专业细分定位。

2.嫁接课程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是,能从事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重视专业化的技术培养。为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就要扩大专业建设内涵,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实行专业课程嫁接。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多样化课程模式构建。一方面,在继续教授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同时,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调整,按照“学生需求本位”,设置计算机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方向、网络开发的技术性方向等;另一方面,延展计算机专业的知识面,有选择地挑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递进规律,将电子商务的客户服务、营销推广等内容合理安排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表。

其次,课程内容以电子商务岗位和电子商务创业的具体需求为导向,配置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内容。在调研学生利用其平台创业最需要的综合技能后,有针对性地将该行业所需的技能以课程内容的形式呈现,让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能同时跟进,学习与创业最相关的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等电子商务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在两种专业知识碰撞的过程中,学会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有机融合。

再次,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为主,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电子商务模块嫁接到计算机专业,必然涉及不同专业教学方法的应用。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具体特点实行“混合式教学法”,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3.拓展实践模块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学会的综合技能,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模块的内化,更重要的还有创业必需的其他一些技能: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将理论活用为实践的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锻炼只有在实习阶段才能由理论变成现实,良性、完善的实习过程才能使学生零距离过渡到创业阶段,尽最大限度降低电子商务创业实战初期的沉没成本、机会成本,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因此,首先,应扩大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比重,将“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变成“理论内化为能力,以实践检验能力”的过程。在电子商务行业内进行网络运营、网站安全维护、网站广告设计等实际步骤,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还可养成以创业能力为诉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其次应拓宽学生的专业实习渠道,注重实践中创业能力的塑造和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能够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将创业的愿望和创新的思维变成实际行动,在前期获得实战的成就感。在校内实训中,通过给学生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实践环境,以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校外实习中,需满足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训练的目标,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各类电子商务企业实习,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弄清知识在应用中的内涵和外延,成为真正的“理实并重”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阶段,尤其应重视从范围和层次上做出改进:在范围上,突破原有的技能型企业和岗位的“圈子”,将学生能够实习的范围扩大到电子商务行业,保证学生学到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有一个实际的“练兵场”;在层次上,将实习过程阶段化,涵盖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层级,重在层层递进。

4.创新培养模式

将“供给为主要导向”变成“构建供给与需求双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要满足市场的供给,又能体现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市场供给方面,电子商务行业是一个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的行业,网络与计算机技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培养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网络安全、网站维护等岗位技术支撑需求的学生,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不仅要求多样化就业,而且有创业诉求。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最需要能力的锻炼,从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到核心能力逐级养成:基本能力是针对某一行业一线工作的通用知识技能,专业能力是能满足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代表性知识和能力,核心能力是针对某一职业特定岗位所必需的专有能力和技术。通过逐步培养,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信息化经济时代的电子商务领域实现理论与能力的有效对接。

三、小结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嫁接电子商务模块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过程中,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以“培养综合性实践型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不仅意识到计算机专业建设创新的必要性,而且以实际行动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前面。学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在学生心中树立“人人可创业”的意识;在日常学习和成长的各个阶段,又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多样化技能锻炼平台,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练能力、长本领;并且通过专业课程建设革新、师资融通等方式,积极将计算机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的要素相结合,使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得以优化,打好学生综合专业知识基础;还通过“集约式”培养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无形能力和综合专业知识融合的有形能力,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扫清障碍,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前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创业成功的实例相继涌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法)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4(3).

[2]高魏,孙秀玲.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思考[J].才智,2012(6).

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措施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档案信息化,就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档案信息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其次,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再次,要实现档案信息高度共享;第四,要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由于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大量投入文档的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的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在已认知的低档平板扫描仪录入的方式下,大量文档的电子化进程是不可想象和解决的,且大量电子化文档如何管理、查阅、应用有待全面解决。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还是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无不显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电子档案工作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电子档案内容的保密性问题是首要问题,用网络的任何终端设备能索取到存储在网络某一个设备上的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可同时发给若干个网络终端。这对于在一段时间需保密的内容或限制提供利用的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2、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修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即使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软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也难以发现和确定。

3、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深入,好多单位将会实现无纸办公,所有的情况、决策、信息存储在网络中,人们只要操作一下键盘就可以得到所需的信息。这种方法确实为档案的归档存储简化了程序,也方便了利用,但是一旦网络突然瘫痪或被毁,如出现“黑客”问题,遇到病毒问题或其它方面的故障,电子文件可能会在一瞬间同时消失,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4、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档案部门使用的计算机型号不一,规格各异,各自开发的软件不能互用,并且没有一个既适用于文件检索又可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由于不能互调,就不能利用电脑完成信息管理工作,不能快捷地出版信息编辑成果,这制约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进程。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是尽快培养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才已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当前要在加强全员计算机知识培训的同时,通过招考、送出去深造等渠道选拔、培养高、精、尖计算机管理应用人才,使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而且熟悉档案业务,热爱档案事业;不仅会操作而且会设计程序,能够开发软件。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计算机技术是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电子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存贮信息和逻辑判断能力强以及自动进行运算等特点,在文件的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接收、查找、借阅、归还,归档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上,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内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因此首先要从硬件上配备电子计算机,提高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其次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使各项工作都网络化,加强档案的利用。

第三是建立健全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和安全的法规,在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归档,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信息都有被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即使拥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来保证其得以实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对于维护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保证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通过法律形式将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标准规定下来,使人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要通过立法确认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作用,确保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

第四是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将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工作和分类、排列、保存方式,用标准和规范确定下来,使电子档案从诞生之初就得以科学、有序、规范地管理,这是摆在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

最后是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档案系统,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需要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档案目录的输入和保存。 以此带动全国档案系统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路凤英,衣玉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对策》[J],《档案学研究》,1999年03期。

[2] 张峰,姜兴美《信息化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山东档案》,2000年06期。

[1]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1,5.

[2]裴承志.奥多.办公自动化与文书档案管理[J].中国冶金教育,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