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如茉莉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如茉莉教案

篇1

关键词:伪语文;现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246-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教伊始,听前辈老师说:“语文嘛,难教好糊弄!难就难在语文包罗万象,没有统一的标尺;好在随便你怎么教都行,都是语文,至少与语文有关!”一语道破“语文”的“酸甜苦辣”。“伪”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虚假(跟‘真’相对):伪装、伪造、去伪存真”。“伪科学”指违背客观规律,冒充科学理论用以骗人的错误的知识体系。依此类推,“伪语文”就是披着语文外衣,行非语文或貌似语文之实的教学行为。

二、《爱如茉莉》教学案例:(节选)

前不久,一青年教师执教《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时,是这样处理的:读词语导入,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蕴含真爱的细节划下来,关键的字词圈出来,还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师生交流――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细微平淡中的真爱吧!你关注了哪些细节?生答:……

多媒体展示细节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引导:在妈妈看来,生病与吃饺子哪个更重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把这份爱读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结:爱是一种约定,一份担心……过渡:这顿妈妈煞费苦心布置的饺子,爸爸吃了吗?多媒体展示细节2:然而,爸爸……每天都去医院。引导:①你从哪个词特别能感受到爸爸爱妈妈?可以看出爸爸当时的心情怎样?(直奔 着急 担心)②bēn和bèn有什么不同?爸爸的目的是什么?(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直奔医院)③谁来把爸爸对妈妈的这种爱读出来?多媒体展示小结:爱是一份了解,是心有灵犀,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三、“伪语文”万象与思考

1.重视悟情说理,漠视语言文字。不难发现,该节课中,“语言文字”的赏析只是感受“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一个凭借。这样做,何异于吃了西瓜皮,扔掉西瓜瓤?如果教师仅仅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主旨(价值取向、情感基调),那么,语文课与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又有何异?笔者认为出现以上偏差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认知存在偏差。其设置的课时目标如下: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③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笔者认为目标②应变换如下:“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进一步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顺序和方法,感受语言的魅力。”语文课堂应坚定不移地关注“听说读写”的能力,关注语言文字是永远的主旨和归宿。因为理解课文内容固然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依托,但不是全部所在。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内化富有活力的语言,丰富其语言的积累,学生当堂理解、内化富有活力的语言,就是完成这个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本文的表达方式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及情景交融的手法。作者捕捉了生活中极易为人忽视或淡忘的生活细节来写,深刻地阐释了爱的真谛。如:“一个清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场景可谓触人心灵深处,接着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了初升的阳光这一景色细节,为文章的感情渲染增色不少,增强了表达效果。相信学生通过初读,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平淡无奇的爱,“爱”一定会如涓涓细流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但学生能否懂得细节描写的妙处?能否在今后的阅读和作文时关注细节?这,应是教学的重心所在!

2.肢解课文内容,放大一孔之见。细节描写固然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当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是不是只关注每一个细节,分割开来一个个解读、一个个品析就达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呢?“我们不能把一个美丽的花瓶摔碎,撷取一个个美丽的碎片交与学生欣赏。”诚然,以上教学片段中,交给学生的只是“一个个美丽的碎片”,没有关注到全文的“起承转合”,没有关注到全文的内在联系和语言的负载量因素。例如:①茉莉花贯穿全文始终应得到关注。本文以“爱如茉莉”为题,茉莉花贯穿全文始终:茉莉花旁发问――妈妈“爱,就像茉莉吧”的回答――医院茉莉花香及“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的感悟。在品读细节之后,教师宜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感受文章的前后关联等字里行间“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巧妙安排。②语言的跳跃性应得到关注。以第7、8自然段为例(摘录如下)。“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文中,一个“然而”带出“探望”、“陪护’等重点环节,详略安排泾渭分明,过渡显得水到渠成。初习作文者,大抵会这样写:“过了一天,爸爸回来了。一进门,爸爸就问我:‘你妈妈呢?’我紧张极了,忙想起事先想好的谎话,说:‘哦,妈妈到超市买东西去了……’可能是我太紧张,我都不敢正视爸爸的眼睛……”倘若,我们把这一段将第8自然段替换下来,比较一下,品鉴一下,学生会得出什么感悟呢?这能否有利于他今后的作文取舍呢?

3.张贴情感标签,强制虚伪朗读。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说过:“好学生是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但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体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必然会提出有个性的阅读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无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存在,人为牵制约束了学生多元化阅读。《爱如茉莉》(第二课时)课堂中,老师很重视学生的读,读的次数颇多,耗时亦不少,积极地践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目标。其突出表现在先贴情感类型标签,再让学生“被”感动进而“引导”他们表达虚情假意。笔者以为,师者应承担“导”的职责,但“导”的度要把握得当,不能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但也不能越俎代庖,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或“强迫”、或“骗取”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走下去。朗读指导中,我们应根据需要,选用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同时,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基于语言文字赏析的,带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阅读方法:(1)加法:“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联系上下文,自然可以看出爸爸说话时的困倦与担心,轻巧与小心。我们不妨在“爸爸边打哈欠边说”处加上“轻轻地”,爸爸说话时的困倦神情、轻巧话语等细腻的关爱也许会更清晰、更传神。(2)减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读第7自然段时仅局限于体会“爱”,并且纠缠不清。忽略了相应提示语的作用。“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倘若我们去掉“用虚弱的声音”练习读,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尝试与原文比较读,自然不难体会病中的妈妈仍牵挂着爸爸,那份淡雅、质朴的爱就跃然纸上、沁人心脾。

篇2

一、做一个宽容的倾听者

“新课标”要求我们注重课堂上的交流,要交流就离不开倾听。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或者因为担心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或者因为不相信学生,怕学生提问偏离教学目标,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话语,使课堂交流流于形式。这种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只有灌输与接受,没有宽容,缺乏心平气和的倾听。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获知学生内心的需要、兴趣和思想呢?倾听与拒绝倾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得到的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仔细想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倾听。在现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作为教师,应该在和学生对话中,平等、宽容地倾听,就如同和自己的孩子对话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

二、做一个平等的朋友与合作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是一个威严的管理者、统治者,课堂上制定了许许多多条条框框,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和谐、平等、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老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弯下身子,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贴心的知心者。教师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活动。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思维习惯。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尝试发现、平等对话是课堂和谐发展的前提,只有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全神关注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学生的个性、思维、灵感才能调动起来,才能够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寻找春天》一课时,以往我都会按照自己的思维照本宣科:“春天到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大部分会说:“草发芽了,花开了,小朋友穿上毛衣脱掉棉衣了……”老一套,无一点新意,有强按牛头喝水的意味。这次,我换了种方式。上课伊始,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出去走走。”同学们兴致格外高。到了田野,这个拉我去看“小草探出头了”,那个让我去瞧“蚂蚁出来了”,就连一个平时极其腼腆的小姑娘也偷偷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月季花冒出红红的小芽,柳树远远的好像有点绿。”

没有了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教师和孩子们一道玩、一同发现,教学任务轻松完成。“新课标”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有效组织教学,做“平等中的首席”也是基于此吧。

三、做一个真诚的赏识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换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不光要做孩子们的朋友、倾听者,更主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赏识自己、肯定自己。

一位同事相当聪明,每天都会想出很多的点子来帮助别人,得到了领导、同事、下属的好评,但是他的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常被老师批评。有人借题发挥:虽然我的孩子学习不够好,让我生气,但是看看他的孩子,我就感到很安慰了。而这位同事可以说是真正的赏识者,他这样评价他的孩子:“我儿子虽然作业做得慢,但是他都会做,只是速度问题。这一点像我,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反映迟缓,做事拖拉,被人称为笨熊。16岁那年,因为一堂数学课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忽然开窍。所以,我会耐心等着儿子开窍的那一天。”对自己的孩子是这样,对学生也一样啊。赏识孩子吧,也许你的赏识与激励正孕育着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呢。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突破以往“教案剧”的影响。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适时转变角色,使课堂教学和谐、有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双主体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智慧和激情,充满挑战与创新。

篇3

关键词:舞蹈;音乐;融入

前言

在舞蹈艺术的观念中,音乐占据重要地位,伴有音乐的舞蹈,显得更美丽动人,融入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表演者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才能,表演者通过音乐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这使得舞蹈更加生动形象。舞蹈独特的气质、艺术,只有音乐才能把它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本文笔者将对初中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

一、初中舞蹈教学融入音乐教学的作用

1.增加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舞蹈在众多艺术表演中具有独具特色的美,表演者通过优美的舞姿,使观众能欣赏舞蹈、热爱舞蹈,但是舞蹈离不开的音乐的伴随,失去音乐的舞蹈,就像是一个无声电影,只具有表达能力,而不能产生动听的声音。因此,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要融入音乐教学,要使学生通过音乐对舞蹈产生更深的情感,在表演时发挥自身的情感表达,从而把自己的情感与舞蹈的意义融合在一起,这样表演出的舞蹈才更吸引人[1]。

2.使观众融入到舞台当中

如果没有音乐作为舞蹈的背景,那么表演者在舞台表演时,会显得单调,观众也很难理解表演者所表演的舞蹈,不能够感受到舞蹈的含义。因此,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教学,带有音乐的舞蹈,可以使观众融入到舞蹈中,体会舞蹈所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二、初中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的缺失

部分初中音乐教师不注重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融合,而且音乐教师的观念是音乐就是音乐、舞蹈就是舞蹈。所以造成音乐教学形式单一,尤其音乐教师不能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显得音乐课程古板、无趣,教师不能把音乐的旋律与舞蹈的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在跳舞时显得机械化,动作、表情都显得僵硬,没有美感,学生在整个音乐学习中都处于被动形式,无法舞蹈进行创新,致使舞蹈没有艺术魅力,学生对音乐的知识也不能深刻的理解[2]。

2.教学手段的缺失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在舞蹈的认识中,没有形成一致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运用传统的歌曲进行教学,没有运用舞蹈教学,而且在编排舞蹈时,动作单一,没有系统化,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把舞蹈艺术融入到音乐艺术中。

三、针对初中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出的措施

1.明确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要想使舞蹈融入到音乐中,首先就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认识到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才会在教学中把舞蹈融入音乐,同时音乐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学习舞蹈,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

2.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要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教案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要有所创新,并合理安排教学,教师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使整个教学过程都融如舞蹈的创意和音乐的节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播放音频,在结合舞蹈练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3]。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跳舞,边唱边跳,从而活跃课堂氛围。

3.音乐教师要结合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学生早已习惯这种教学方法,而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歌曲《忆江南》,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早已熟悉歌词的内容,所以教师就不用在歌词上浪费时间,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歌词,就会歌曲产生兴趣,学习歌曲会节省许多时间,教师可以在多余的时间里,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歌曲《江南好》的MV,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江南的魅力,通过情景与音乐的相融,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江南中。在现代科技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也会提高思维创造力和想象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音乐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结合舞蹈教学也可以使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并能够运用舞蹈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坚持舞蹈与音乐的合作,形成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掌握音乐的技巧,使学生能够有效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学生学习的点,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例如:音乐教学《茉莉花》,教师可以分组教学,使每个组自编舞蹈,然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表演;教师也可以让部分小组合唱,另一部分小组表演舞蹈,这样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情感把舞蹈充分的表演出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和思想价值。音乐教师也要通过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更加新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会为学生未来的音乐之路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未来成为优秀的人草,为国家未来的音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上),2013,(10):34-45.

[2]梁琴.关于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12-34.

篇4

【关键词】音乐精品课;意义;准备;意识;细节

一、上好音乐精品课的重要意义

“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把提高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音乐精品课就是应时代教育发展而产生的,对于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创新,深化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准备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与成败,为此,要上好一堂精品音乐课,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课前准备应该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精品课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训练

课前基本功训练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术语,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由于音乐教育已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陶冶人的审美教育,是培养人创造力的有效策略,更为重要的是把音乐最美的本质呈现给学生。因此,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好的声乐水平,更富感染力,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同时,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过硬的钢琴即兴伴奏水平,激发学生聆听到美妙流畅的富有表情的钢琴声能够情不自禁地哼唱旋律。还要求音乐教师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适当的带领学生做做律动,使课堂更有动感和活力。

2.搜集音乐精品课相关资料和教学设备的准备

精品音乐课教学理论性要强,实践性要突出。所以,课前准备尤其重要。除了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外,课前还要做好教学所需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比如音乐资料,文学资料,背景资料,音响资料,视频资料等等。必要时应结合歌曲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以及识谱教学,准备教学使用的各种道具、学具、乐器等。伴随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教师还应学会使用现代化教学软件等。

3.设计规范的精品音乐课教学方案

设计规范的精品音乐课教学方案,即设计一流的音乐教案。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落实,需要有合理的计划,所有的课程均在计划的规划下进行。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品音乐课教学,必须严格贯彻实施最高标准的教学方案,确保有计划性又有开创性的教学过程,是音乐精品课的精髓之处。

三、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体现五大意识

音乐精品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而音乐精品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对音乐精品课教学起到了引导作用,是音乐精品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针对学校,根据音乐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侧重,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构成一个立体式的评价体系,要能够体现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引导音乐教师教学的创新及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所以,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体现以下五大意识:

1.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目标意识

首先,音乐精品课的教学要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大纲,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明确主要体现在音乐精品课的教学内容要新颖、情感要渗透、学生的兴趣要调动、最后就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

2.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主体意识

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主体意识就要做到教学过程要严谨、教学思路要清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还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讨论参与活动的情绪。

3.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训练意识

要达到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训练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讲解语言要规范;板书要美观;能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到精讲多练,教给学生适宜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4.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效果意识

要求执教者在音乐精品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目标且效果良好;做到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教学内容适当才能得以体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意识。

5.体现音乐精品课教学的教师风范意识

音乐精品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良好的审美,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做到仪表端庄、态度亲切;风格个性独特;热爱学生。

四、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细节

教学细节,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决定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细节。有效的教学来自有效的教学细节。精彩细节貌似平常,但平常中蕴藏智慧;看似简单,而孕育思想。纵观名师课堂教学,一个个教学细节积淀成教学大智慧。细节――见证智慧;细节――彰显魅力;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好像“随心所欲”,其实是教师教学思想引领和灵性处理的绝佳效果。因此,我认为上好音乐精品课成功在于以下细节的处理:

1.教学细节于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为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譬如,在教学生各种节奏时,需准备相应的实物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

2.教学细节于教师着装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适当的着装也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茉莉花》这首歌,教师可身着淡雅的旗袍,随着音乐伴奏给学生介绍“江苏民歌”,这样的细节让学生耳目一新,陶醉其中,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中。

3.教学细节于情境安排

泉州师范附属小学的黄梓萱老师教《小熊请客》一课中,她把音乐室布置得想森林一样美丽,孩子们都扮成各种动物,在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出色地完成了《小熊请客》的音乐剧。这样生动的细节安排所有的人都仿佛进入了音乐剧的情境中去。

4.教学细节于过渡语设计

精彩的过渡语总能让课堂挥洒自如。所以,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对过渡语进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

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细节数不胜数,那是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并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精彩设计,假如教师能在预设中设计好每个细节,那么音乐精品课堂教学可以预期更多的精彩与成功。

5.教学细节于巧妙生成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活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捕捉细节,有意识地创造、开发教学细节,巧妙应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细节放大做精做细,赋予细节更多的教学价值及功能,让细节生成别样的光彩。

总之,音乐精品课应具有一流的音乐教师,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我们对如何上好音乐精品课的探索仅仅是个开始,让我们乘着精品课程的翅膀,自由飞翔在音乐精品课教学的天空,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使音乐精品课发展得更好、更远,发挥其示范性课的作用,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1999(4)

[2]张娟.《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和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04

[3] 袁善琦主编.《音乐教学技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