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范文

时间:2023-05-06 18:2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师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师教育

篇1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第二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

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第四章条件保障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挪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六条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违反本规定,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应督促其改正,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

第二十一条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而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补办手续或停止其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

篇2

第一条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第四条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采取措施,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

第六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注重质量和实效。

第七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原则上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

第二章内容与类别

第八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及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

第九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分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

(一)非学历教育包括:

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

教师岗位培训:为教师适应岗位要求而设置的培训。培训时间每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骨干教师培训: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按教育教学骨干的要求和对现有骨干教师按更高标准进行的培训。

(二)学历教育:对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进行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统编教材;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和规划;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市(地、州、盟)、县(区、市、旗)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负责管理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普通师范院校在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培训。综合性高等学校、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社会力量可以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第四章条件保障

第十三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人均基本费用标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不得截留或挪用。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

第十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保证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

第十六条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批准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学费、差旅费按各地有关规定支付。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

第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篇3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交流

继续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基础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实践,以及继续教育的模式创新,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1. 培训者应具有先进的培训理念教师培训机构担负着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艰巨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培训教师则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的管理、研训与指导工作。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建设的有效措施。教师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我导向的学习,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是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学习,是团队的学习,是整合已有知识、分享已有经验的学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并不只是让教师“加油”、“充电”的行为,而是激活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其在接受培训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完善自我。作为培训机构应树立“以人为本”、“学习创新”、“学员第一”、“远程培训”、“流程再造”的新理念。

继续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必然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其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必须要建立在成人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培训者要成为继续教育的管理者、校本培训的指导者、继续教育培训的策划者、现代教育理论的传播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新一轮的培训过程中建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新的培训评价观,建立新的培训课程观,建立新的培训教学观。培训教师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2. 建设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一)加强继续教育教师与中小学之间的沟通联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作为联系点,并根据联系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灵活的制度,教师可通过随堂听课、参与教研活动、与一线教师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状况。

(二)充分利用市、区基础教育教研室的资源,搭建继续教育教师全面了解中小学受培教师需求的纽带,参与教研室有关教研活动,及时了解前沿信息,把握继续教育发展动向。

(三)适当引进教学实践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强的名师或高级教师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兼职教师,选拔有深刻课堂体会和生动课堂教学案例的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加人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总之,在引进人才、壮大继续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建立专、兼结合的继续教育师资资源库,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四)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继续教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更新教育信息,夯实教育理论功底,提升现有教师从事继续教育的水平。

3. 精心选择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过于偏重让中小学教师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技能,忽视了中小学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而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就要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对中小学教师传统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要真正地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就要把他们从被动地听课中解放出来,实行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活动与交往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反思学习,使他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创造性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情感、技能、习惯。在培训形式上,要注意专家报告式的运用, 解决农村教师在某段时期内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观念、形势、政策等问题,通过集中授课和讨论的方式开拓教师们的思路;要在话题选择、运用场合上精心研究,结合现实深入实践。要加强对问题切入式、展示交流式等方法的运用,根据培训对象们的问题和要求以及培训的目标,从问题出发引申出培训的内容,鼓励培训者、培训对象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达到研讨效果。

在进行培训时,要根据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培训什么掌握什么的原则进行知识安排,内容要有针对性、可行性;要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确立培训内容,有的放矢,从实现教师专业化角度更新培训课程,既要满足教师们的短期需求,更要着眼长远满足他们的潜在需要;要重点安排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管理、新课标学习等方面的课程,最大限度满足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继续教育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参加教师的需要是教师培训课程的源泉,也是课程的内容和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的编写要充分考虑参加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课程开发者要走进中小学教师的学校生活,走进课堂,找到他们的真正需要,还可以征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提供学习者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要结合当前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开设当前教育中的热点问题与前沿问题课程,从而使课程的内容灵活新颖、层次提高。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根据他们的不同方面的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比如除专业课程外,还可开设教师职业倦怠调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巧等等。在开发一门课程时培训机构要组织一个团队,汇集众多专家的意见,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

4. 面向农村,开展互动性的教师发展规划交流

篇4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素质;调查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大趋势,要求用“贯穿一生的教育”逐步替代“管用一生的教育”。本世纪初,我国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更深层次上的全方位转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是新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急迫任务。为探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律,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对东营市的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是科研的基础。本调查意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情况,从而探究继续教育规律和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2004年12月――2005年4月。

调查对象:东营市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和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组织(校长)问卷两种,,每种问卷都采用定案式和不定案式两种编制方式,并配有导语和填表人背景资料等项目,以便作相关分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问卷,主要是用来验证教师自评的某些观点。

调查内容:教师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三大方面。

本次调查共向市区及3县2区城乡100多所中小学发出问卷2500多份,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回收2286份,回收率为91.44%,其中有效问卷为2176份。发出组织(校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1%。本次调查还召开教师座谈会21次,访谈组织(校长)30余次,学生座谈会10余次,所得信息弥补了问卷调查的某些不足,使调查结论更趋于客观。男教师851人,占34.51%;女教师1325人,占65.49%。

一、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够强,素质教育的深层次观念在教师头脑中还没有完全形成,改革来自教师的阻力仍然较大。

从表2看,教师深层次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大大落后于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令人忧虑。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欠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不足,从而影响教师全面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

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教师评价和组织(校长)评价都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表示满意,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学科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发展水平掌握较差,这一点可以在教师座谈会和组织(校长)座谈会上得到验证。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还很不理想。无论是教师自评,还是组织(校长)评价,认为掌握较多的均未超过50%,而选择一般化和较少的都超过了50%,其中组织(校长)评价中选择一般化和较少的达68.6%。在几次教师座谈会上(共102人),当问“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教育学\Jb理学知识欠缺的有38人,排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之后,居第二位,在组织(校长)座谈中则认为应排在第一位。座谈会上教师们谈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反映也是心理学、教育学问题,如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感觉到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尤其是对转化差生感到力不从心等。在学生调查表中:“你对教师教学最不满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最多的是“满堂灌”、“不了解学生心理”、“没有启发性”等,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心理学、教育学情况基本一致。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教师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不尽如人意。组织(校长)评价认为教师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多的仅占12.2%,而认为一般化和较少的分别占65.3%和22.5%。教师自评也认为掌、捏较多的才占到33.4%,而认为一般化和较少的却达到了66.6%。在”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是什么?”座谈中,有47名教师选择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在所欠缺知识的排序中列第一位。表明教师学科教学的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严重不足。

(三)在教学能力方面,基本的教学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好,但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表4的数据,可以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观察表7还可以发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普遍高于组织或校长的评价,特别是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两项的评价。但从教师座谈会和组织(校长)的访谈中看,能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授课的教师并不多,所以,表4中教师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两项的评价偏高,而组织(校长)对此的评价更客观一些,比较符合当前教师的现状。

(四)教师队伍心理素质总体情况一般,存在问题较多。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差。

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心理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组织(校长)评价和教师自评在“优良”和“好”两个等级上比率都不高,刚刚超过一半,接近55%。虽然教师评价和组织(校长)评价在各个等级上存在差异,但对教师心理素质总体评价不高则近于一致。

从表6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四个分项指标中被认为是最弱的,强的和较强的只占54.5%,而一般和较弱的却高达45.5%。在教师座谈中,教师们也认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们认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某些方面的素质缺失较大,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21世纪初我市基础教育大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根据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地现状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要科学精简专业课程,加强改进教育类课程和适当拓宽人文、社会与自然类基础课程方面的培训内容。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不十分合理,偏重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类和人文基础类内容偏少,从而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

根据我市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应科学精简专业课程内容,加强改进教育类课程和适当拓宽人文基础类课程内容。在教育类内容方面,鉴于目前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建议除加强改进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外,还应把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等列入培训内容,提高教育类课程对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在人文类教育内容方面,鉴于当前教师文、理知识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建议教师培养及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拓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内容。理科教师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文科教师要学习综合性自然科学课程,接受现代科技教育。从而使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都能达到文理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拓宽基础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针对调查中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现状,必须要改革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能力教育、创新教育。

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在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过分重视了教师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要向教师能力培养的方向过渡,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创新素质。

根据目前国内教师继续教育已有的成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构建以问题为导引,以新知为文本,以个案为客体,以研讨为驱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教师的能力素质和创新素质。以问题为导引,是指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要注意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引组织教学。以新知为文本,是相对于已有的以教材为文本,针对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的现状而提出的。目前中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是十分熟悉的,甚至于那些要考,那些不考也是如数家珍。然而,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却往往知之甚少。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在指导应试、猜测考题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而教师角色所必需的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则显现不足。以教材为文本组织教学的传统方式,由于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加速化趋势形成鲜明的矛盾。因此,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新知文本,包括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新情况的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教材不是唯一的客体,中小学教师身在其中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是教学研讨的客体。以个案为客体,就是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解剖教师教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可以便中小学教师从个案中领悟带一般规律的道理。

(三)要特别重视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能承受教师职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教师职业是塑造人的工作,不仅他的知识、能力是育人的工具、手段,而且他的人格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定、个性完善,有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健全的人格还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自己的职业意义、角色,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教师的全面素质中,如果说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那么,心理素质则是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遗憾的是,在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把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纳入教师素质之中。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心理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篇5

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现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局 ,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

题 ,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而导致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 ,最终影响的将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

发展。本文中,笔者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对策

一、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对继续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

重视一次性教育而轻持续性发展的功利主义倾向 ,成为了教师教育的理解误区。如大部分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培训的价值和意义,被动应付培训 ,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做,敷衍了事 ,把难得的培训时间白白浪费掉;基层学校也存在认识的模糊, 认为在职教师外出培训既影响了本校的教学安排,又增加了经费支出,不派教师培训,或者不派骨干教师培训,派出去充数的,是非主要学科教师。同时,培训机构同样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完成 ,管理松懈,放任自流;甚至有的培训机构把培训当作一种创收手段,只要交了钱即可,不抓管理,不问质量,时间一到发放结业证了事。

(二)政策不配套,缺乏驱动力、激励性

教师培训体系缺少制度性的规范,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 《继续教育法》,因而反映在具体实施层面,仍然体现的是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现行管理体制混乱的特征。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义务是不能推脱的,但对学员培训达标后的相应的待遇没有明确规定,培训没有很好地同评职晋级和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教育专家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至培训缺乏吸引力、驱动力。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

目前的教师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培训内容重理论传授,轻视教育教学技巧的交流、教学方法的研究;重业务知识的培训,轻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的培训;重最基本的知识传授,轻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的传授;重基本技能传授,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传统的教学观念,轻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培训渠道单一

目前的教师培训 ,一是培训形式单调,一般是亘古不变的课堂讲授式 ,没有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二是省、 地、 县、 校四级培训各成一体 ,自我封闭 ,没有达成培训网络的整体性、交互性、协同性、共享性;三是校本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

(二)督导评价机制不完善,培训质量缺乏监督保障

目前各级培训机构都有培训计划 ,但还缺乏督导评价机制 ,对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实效性缺乏过程督导和终端评价。

二、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化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教育和与之配套的人事制度、 分配制度的改革 ,让广大中小学教师解决两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改变合格学历的资本尽够受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 ,使其认识到 , “一次性” 师范教育已成为历史 ,终身化职业不复存在 ,终身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能适应从事某项工作或转岗、 再就业的需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新思想、 新理论、 新知识、 新技术武装自己 ,才能胜任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基层学校和培训机构也要站在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高度组织好培训工作 ,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出来培训 ,培训机构要抓好管理 ,抓好质量。只要思想认识转变了 ,继续教育终身化的观念确立起来了 ,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就会变为广大教师强烈的心理需求 ,就会逐步实现由 “要我学” 向 “我要学” 的转变。

(二)建章立制,依法施训 ,把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尽快从国家的要求、 地区的实际出发 ,抓好政策法规建设;要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 ,确保政策规划、 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 ,要抓好政策法规与制度的落实 ,依法施训。教师培训法规建设要同人事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不要简单地把继续教育同单位与个人的待遇挂起钩来 ,要发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激励鞭策作用 ,促进政策法规的落实

(三)制定和不断修订继续教育课程方案,建设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课程教材动态体系

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和标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凸现出专业态势和应变能力,而后才是教学技巧和学科知识.第二 ,将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体化 ,从一次性师资培训走向终身教育。在课程教材系的建设上 ,既要考虑职前和在职进修内容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又要紧扣未来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四)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和网络化

继续教育的发展、 教师多方面的素质需求、地广人多发展不平衡的国情 ,决定了我国的继续教育更应是多元化网络化的。从纵向上 ,要形成国家、省、地县、中小学五级培训网络,分别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在横向上采用院校培训、校本与自我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计算机网络培训。从横交织,形成立体教育网络。在培训层次上,要区别岗前新教师培训、在岗位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不同层次,分别由不同层次的培训机构实施培训,其中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

篇6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立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C65 文献标识码:A

1开展立志教育的原因

1.1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

自古以来,立志教育倍受推崇。孔子在《论语》中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老当益壮,宁知白首知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俗语有云“有志者事竟成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立志的重视,开展立志教育,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文化更富有生命力。

1.2当前中小学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道德及学习危机

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着一些道德危机:追求功利、追求金钱、是非观念不分、漠视人的生命、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感、道德意识淡薄等,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中小学同时面临着一些学习危机如厌学,沉溺于网络,荒废学业等。这些危机究其根源是中小学生没有确立明确的人生追求,是立志教育的缺失。当学生真正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这些危机将荡然无存。

1.3立志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推动力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论述了志、学、才三者的关系,其中志是成学、广才的前提。一个有着明确人生方向的人更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也更强烈,学生更能自主自愿的学习。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这无疑使更加勤奋刻苦的学习。

1.4立志教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报告指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教育通过明确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确立个人的奋斗目标,以自身的立志追求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中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

中小学教师在学生的立志教育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中小学立志、持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1教师必须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置于重要地位

在《张子正蒙注》中,王夫之说:“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立志教育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开展立志教育。

2.2教师引导学生立志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学生立志的主动性,不立强迫之志。只有志向是学生自主自愿确立的,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采取行动。教师在立志教育中是引导者,而不是强迫者。

(2)认可学生立志的多元化。学生在个性、兴趣、学习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人生坐标。

(3)告知学生立志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只有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的兴趣爱好,才能做出合理的选择。

(4)引导学生立志中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中的人,在立志时在考虑自身需求的同时,要有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识。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使命。

(5)引导学生在立志中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孔子在《里仁》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能过分功利化。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6)帮助学生立志时确定奋斗目标,并做出短期、中期、长期规划,使学生明确人生方向,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理想。

(7)引导学生立志专一而不唯一。志向一旦确定,就不能随着自己的心愿随意更改。不能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这样只会一事无成。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发现志向不能适应自身发展时,应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对学生的志向进行评估并引导学生适时自我评估。

2.3将立志教育融入到课堂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内容,将立志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挖掘课堂教学内容的立志信息,丰富课堂活动,这样教师就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志向。

2.4鼓励学生阅读优秀书籍,寻找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视野

通过给学生推荐好书以及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寻找丰富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从而明确自我的人生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明确人生方向,并为此而执着的努力。

2.5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交流讨论会、设计板报等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活动,在交流、合作与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2.6对学生的立志意向给予及时的反馈

教师应进行辨志工作,与学生多交流。不是所有的学生的立志意向都是科学合理的,教师应从旁观者的立场上对学生的立志意向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的立志意向更科学。

2.7引导学生持志,以坚忍的品性来践行

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不拔之志”。立志的工作虽然重要,但是只立志不行动,志向不过是一纸空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坚强的意志,明确的计划,强烈的学习动机来实现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河江,李文焕.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J].金田,2013(1).

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影响;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2-0057-03

一、研究背景

大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积极推广网上在线学习,是国家大力倡导和明确要求的事项,也是继续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面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1]

为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适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实施,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北京大学结合能力标准的要求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设计了本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中小学教师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媒体来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本课程采取网络异步学习为主、以同步音视频讲座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全程的跟踪和评估来促进网络交互教学的进展。评价方式采用对网络教学全过程的评价,包括对网络交互时间、交互次数的控制管理,以及对讨论、作业质量的主观评价。

二、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

湛江市第二中学为市属重点中学(含初中部和高中部),是湛江市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目前,全校(本部)共有一线教师400多人,其级教师5人,高级职称教师150多人,硕士和研究生学历教师120多人,国家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40多人。

参加此次培训的教师有169人,占教师总数的40.5%,任教学科覆盖中学开设的所有科目。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自编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问卷》为主体,以在线调查系统――“调查派”为载体,通过群发邮件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 169 份,回收有效问卷 145 份,回收率为85.6%。问卷包括25个题项,由教师情况、培训期望、培训结果三部分组成。以下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1)教师个人信息情况

问卷统计结果表明,此次受训的教师男女比例约为1:1.5,教龄最长的32年,最短的1年,教龄在10年之内的占53.7%,在11-20年教龄的有24.8%,20年以上教龄的占21.5%;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为100%,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56%;中学二级教师44人,一级教师72人,高级教师28人,特级教师1人。

从调查结果可见,被调查教师教龄上呈年轻化趋势。他们具有高学历,对网络学习具有很强的接受力和掌握力。受培训的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人数较少,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老教师不习惯这种远程培训形式,一则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计算机,接受培训有一定的困难,再者他们固有的教学思想难以转变,认为即便接受培训也难以应用到教学当中。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方面我们设计了三道关于教育技术的问题,结果分析见表1。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教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仍然停留在表面层次,但对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则给与了高度的肯定。同时大家还普遍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的教师对培训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对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面,我们发现80%以上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方法和手段。其中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在教学中100%会用到Word、PPT教学软件,有45%还会应用到Excel、Flash等软件;教龄在10年-20年之间的教师,其中有58%会在教学中使用Word和PPT,约10%左右的教师用应用到Excel和Flash等软件;2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有15%左右的教师会使用Word和PPT,几乎没用教师应用Excel和Flash。

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途径以传统手段为主,教学中使用的工具软件以办公软件为主。调查结果表明:24%的教师以前做过网页课件,76%的教师以前未做过网页课件;65%的教师以前做过其他格式的课件,20%的教师以前未做过其他任何格式的课件;2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收发邮件,55%的教师利用计算机聊天,67%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23%的教师利用计算机玩游戏,36%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备课(制作课件)。

通过以上的各种数据表明,10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较高,10年以上教龄的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2.培训期望情况

针对该部分我们设计了两道题,调查结果如表2。

通过对教师培训期望的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评职称的需要,才不得不参加培训。但也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他们想通过培训不但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转换自己的固有思维,提高教学能力。

3.培训结果情况

针对培训结果情况的调查,我们共设置了四道题目,调查结果如表3。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教学论文;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36-02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Essay//MA Xue-

min, CHEN Mei

Abstract Apply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ers’ teaching paper,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concerned the topic selected of thesis, the research hot spot and the district distribution, the author carries on the deep analysis,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tea-

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paper; education technology

1 前言

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师是研究者,之后研究型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等观念开始盛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学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教学研究者,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此可见,探究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重要而深远。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BCA110020)的课题实验区2012和2013年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教学论文,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笔者对这些论文进行逐一筛选,将打不开和出现乱码的论文剔除,共有1934篇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论文成为最终研究样本。

2 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选题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于1994年发表教育技术领域定义,简称AECT94定义,英文全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教育技术的范畴,将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题分为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大类目。2012、2013年大赛征文中关于利用范畴的最多,有1397篇,占72%;其次是关于设计范畴的296篇,占15%,与利用范畴的论文相差甚远;再者是关于开发范畴的146篇,占8%;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的论文极少,分别是40篇和25篇,占2%和1%。而利用这一研究领域里,中小学教师研究最多的是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共有838篇,占2012和2013年全部论文的43%。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学教师对应用性研究较多,缺少理论性研究。在教育技术的五大范畴中,对于利用范畴的研究高达72%,中小学教师选择应用性研究,选题来源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其实践性强,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而且中小学教师选择“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研究,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从而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但是,中小学教师缺乏理论性研究,而在教学中理论起着指导的作用。应用性研究固然重要,然而如果中小学教师只关注应用性研究而不进行理论研究,那么教学将缺乏科学性。因此,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应用性研究,还要重视理论性研究。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思路局限,选题集中,研究范围缺乏广度,缺乏创新性。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选题主要集中在利用范畴,尤其集中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而评价范畴和管理范畴是冷门主题。各学科教师的研究题材比较局限,只是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局部设计,如在课堂教学中媒w、技术、资源如何有效应用,没能够从整体教学设计的层面综合地考虑教学内容、目标、策略、方法、媒体、评价等因素,不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和深入探究,在前端讨论得多,对评价、教学管理和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不够。所以中小学教师在选题时只是简单地借鉴别人的选题,重复他人的研究,观点普遍雷同,自己独创的选题少,选题没有新颖性,前沿性较差。因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比较繁忙,外出培训和学习机会较少,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点、思想接触较少,所以教学研究选题缺乏创新性。

3)中小学教师关于评价的研究太少。评价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学效果起到诊断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起到调节的作用。然而中小学教师对评价的教学研究少之又少,应该更多地重视对评价的教学研究。由于当前教育教学研究中有关评价的研究都比较专业,尤其是评价工具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复杂,而中小学教师几乎没有进行过教学评价方面的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既比较难又不熟悉,所以中小学教师很少选择教学评价类的教学研究。

研究热点 对研究样本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出现频率较多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有效应用”。根据选题和关键词,大赛中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热点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分析:1)本文研究样本来自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受到课题的推动和引领;2)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他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更加倾向于教学实践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比较关注;3)相关部门以及中小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大多数中小学配备比较齐全的多媒体教室,教育先进地区甚至配备电子白板以及购买教育资源库,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大量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供中小学教师使用;4)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5)受信息化环境影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每一位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地区分布 在课题实验区中,2012和2013年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最多,位居榜首,高达568篇,占29.37%;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总数是395篇,占20.42%,排名第二。浙江和北京地区占总数的49.79%,占据半壁江山。

2012年,安徽、浙江、北京3个地区的总获奖率比较高,分别是96.30%、90.65%、90.24%;2013年,北京、浙江、辽宁、河北4个地区的总获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总获奖率的87.87%、85.25%、86.75%、84.21%。2012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安徽、浙江、北京,分别是26%、24%、22%;2013年,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较高的地区是辽宁,占31%。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在地区分布方面有如下表现。

1)北京和浙江地区在课题实验区内占有绝对优势。北京和浙江地区不论在发文量方面,还是在总获奖率方面,还是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率方面,都是首屈一指,表明北京和浙江地区中小学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意识高、重视度高、热情高、兴趣高,教学论文的质量高,教学研究水平高,彰显出在课题实验区内浙江和北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占据绝对优势,从侧面反映出两地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存在地区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发文较少,在2012和2013年两年共计169篇,而东部区一个地区就比西部区全部发文量多,单单浙江省发文568篇,是西部区全部发文量的3倍。由此可见,在发文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和浙江地区获奖率达到90%以上,可见,在论文质量上,东部区与西部区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在教学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东部区都比西部区高很多。因为东部地区教育比较先进,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环境、条件、氛围都比较好;而西部地区教育比较落后,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时受到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学研究存在差距,东部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意识高,实力和水平强。

3 结语

针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现状,笔者提出一些建议;

1)相关部门可以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使中小学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研究;2)培训机构加强专业性的教学研究相关内容的培训和实践,加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3)学校方面要重视教学研究,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教学研究,用课题引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师在完成课题中提升自身的研究意识与研究的能力;4)一线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系统的、专业的教学研究的学习,使自身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R].深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2011.

[2]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吴慧明.浅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9):12-13.

[5]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继续教育 协作学习 视频会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2003年9月,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随后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都加大了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力度。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式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任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在开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淡薄,加之一些校长对“农远工程”的忽视,缺乏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久而久之使“农远工程”的教学设施使用频率骤减。

1.2现在许多学校通过网络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这种网络学校模式适合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缺乏必要的监督,主要是靠教师的自主学习。虽然有点系统具有监督和评价机制。如有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统规定每个五分钟受训教师必须要点击培训主页。但是有些受训教师由于其他原因而只是按要求操作,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这种培训模式缺乏必要的实时的交流。

1.3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寒暑假期进行培训。主要是依托师范类高校、市县进修学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培训内容多、受训教师多培训时间短等缺点,使得培训机构不能对所有的受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起点行为能力分析,而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就挫伤了一部分受训教师的积极性。而这种大课堂的集体培训使得受训教师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交流。因此,培训教师无法得到及时的受训反馈。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了。

鉴于上述问题,积极探索一种改进或辅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型培训模式。用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二、协作学习模式构建

2.1协作学习含义界定。美国明尼苏达州苏达大学约翰逊兄弟的“小组共同活动”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协作活动,使师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与其他人的学习;有的人从教学形式的角度认为:协作学习是指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体在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学习策略或学习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的彭绍东教授认为: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学习目标要求结成小组,通过人际沟通、互助与协同知识建构,提高小组与个人学习绩效的一种教学策略。我个人更认同彭绍东教授的观点,他更强调是为了提高学习绩效而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协同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2.2组建协作学习小组

为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组建每个协作学习小组的人不宜过多,一般4--8个较佳,较少协作学习小组缺乏互动,较多则受训教师没有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建议等。学校按自身的具体情况组建协作学习小组,按照学科教学分类,如数学、语文等。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进行详细调查,把握教师真实的培训需求,进而根据需求进行分组并把相关资料反馈给培训机构。以便培训机构能制定出更符合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培训机构挑选更符合培训的培训人员提供现实参考。

三、视频会议

3.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及视频技术等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工具。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处在不同地域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网络传输线路、多媒体设备等,将视频、音频、文件资料互传,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人可以实时地看到对方图像,听到对方的声音,以实现会议目的的系统设备。

3.2视频会议系统在协作学习模式下的应用

为保证视频会议的视频、音频共享的质量,必须要有稳定的网速保障。协作学习小组带着学习问题而来,可就关心的问题向培训教师提问,培训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探讨,最终形成一个较统一的观点。培训教师在教授过程当中随时提问,即时提问使得受训教师不断思索,避免只听的机械学习。因为培训人员少,有足够的时间让受训教师进行思考、交流,培训教师通过受训教师的视频活动调节课堂氛围。

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受训教师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协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就某些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本身对别人也是一种共享和评价。

四、完善监管、评价和奖励机制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首的监管机制,由于视频会议系统一般有录屏功能,可以把中小学教师参见继续教育培训的现场情况实录下来,学校要指定技术教师对视频教学的录像进行整理、优化刻录成光盘进行分类保存。一方面光盘可以作为评价参训教师的资料,使得参训教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在本校内提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与其他院校进行资源共享等。

对于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加或取得优异成果的个人,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荣誉褒奖。而对于那些不能及时参加培训或主动性不强的教师,学校给予批评、写检查等处罚。

如此,必将提高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使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更加理想。

五、总结

在协作学习小组模式下,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也存在不足。首先,这种培训模式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只能是同一时间培训者和受训者一同进行;而且对网络环境要求高、网速要达到一定速度并且保持相对稳定性。其次,与寒暑假培训相比,这种培训模式受训人员少,培训时间要长。

总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必将加大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而且互联网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前进,未来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也将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小学计算机教学初探[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3):96.

篇10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是主要的理论表现形式,能够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因此应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探索,争取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1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优化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管理模式的构建将省级管理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借助省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保证国家继续教育立法、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将继续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等全面执行,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从本质层面上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继续教育省级管理目标进行定位应该保证其与培训模式相适应,切实满足全省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这样在省级管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教育省级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将区域性继续教育的稳定运行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逐步建立将中小学继续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元架构。唯有如此,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宣传机制、立法、业务管理机制、控制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角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切实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2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广西凭祥市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广西凭祥市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1基于“十三五”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创新

广西凭祥市为了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区和凭祥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精神,基于“十三五”工作理念的指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探索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规划,以发展为主要追求,拓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希望在协同推进中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2.2全面推进网络研修,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为了能够保证网络研修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后,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建设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让各级参与者都能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为网络研修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各项培训任务的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争取取得更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2.3对多种继续教育项目进行整合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坊项目,并且将工作坊项目作为整体,联合网络和校本两个方面的研修项目、送教活动等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体化探索,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对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师职教能力强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多部门协同推进,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和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从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广西凭祥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项目领导团队、培训管理者团队和研修引领团队,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性,希望能够借助协同推进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凭祥市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借助系统的理论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后,随着“国培计划”的贯彻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大量中小学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网络研究项目实现了对464名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整体教育效果显著,中小学教师的职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